杂选一号优质油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杂选一号优质油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一、杂选一号优质油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迮寒露[1](2018)在《浙江省田园综合体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得到增强,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但是也产生了环境恶化、地域特色消失等一系列问题,人们开始逐渐向往屋舍俨然,小桥流水的田园生活。与此同时,国家重视乡村发展,希望通过新的平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向综合发展方向转变。田园综合体应运而生,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田园社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满足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规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田园综合体概念进行界定,结合浙江省田园综合体的实际规划案例,对浙江省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类型进行归纳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概括性地提出目前浙江省田园综合体发展过程中的规划建议和相应的保障措施。第一,通过查阅整理文献,对田园综合体理论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对田园综合体概念进行界定,并与城市综合体、乡村旅游综合体等相近概念进行辨析,其次梳理相关理论和发展历程,最后从核心价值、组成体系、主要特征、产业结构方面进行系统阐述。第二,研究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类型,分析浙江省田园综合体发展现状,指出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为资源和区位;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田园综合体的三种类型:特色资源推动型、特色产业带动型、旅游景点驱动型。结合舟山定海区、嘉兴新塍镇、德清下渚湖的实际案例对相应发展类型的类型特征和经营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第三,从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等方面对浙江省田园综合体规划进行实践和探索,写入相应规划,并从组织协调、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人才培养、考核督查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王璐[2](2014)在《中国油菜产业安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践证明,农业成为我国加入WTO以来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因此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并将粮食安全一直作为国家战略安全的重中之重,但我国的粮食自给已经得到基本保障,而食用植物油的战略安全隐患已经悄然降临,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油料作物大豆在国外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下节节败退,大豆产业逐渐萎缩。我国97家大型的大豆加工企业中已经有64家具有外资背景,占总股本的66%,其实际加工能力已经占到国内总实际加工能力的85%,我国大豆进口货源的80%控制在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ABCD)四大粮商和丰益国际手中。这些外资企业甚至企图控制豆粕、菜籽粕等蛋白质饲料原料的加工,进军我国饲料行业。大豆遭遇的危机,引起了各界对我国油脂油料产业安全的广泛关注,大豆“不设防”的悲剧,也引发了学者们对大豆悲剧是否会在其他油料品种上重演的担忧。此时,油菜作为我国除大豆之外的第一大油料作物,其产业安全问题摆在了油脂油料产业安全问题的前沿。本文基于这一现实背景,试图对建国以来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各省油菜产业的演变历程进行回顾,总结我国油菜产业安全问题的产生过程和当前面临的安全形势;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我国油菜产业的“安全度”和各省油菜产业的“安全度”分别进行了估算,对我国未来八年的油菜产业“安全度”进行了预测;针对当前我国油菜产业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油菜产品的大量进口问题,结合大豆“沦陷”的惨痛教训,产品的大量进口易导致产业“定价权”的缺失问题,因此本文采用四步骤评价法判断了我国油菜产业的“定价权”是否缺失;本文认为在当前我国油菜产业“不安全”的状态下,依靠产业自身的发展来改善产业安全已经不现实,此时政府的政策支持与保护成为我国油菜产业不彻底重蹈大豆覆辙的重要保证,因此本文在对近年来我国油菜产业支持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讨论了这些政策措施存在的问题,借鉴各国维护油料产业安全的经验,最终对我国政府保护油菜产业、提升油菜产业安全度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每个部分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研究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基本概念和范围界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采取的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与评价,对产业安全的理论渊源、国内外有关产业安全和油菜产业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述评。第三章是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安全问题分析,介绍了我国油菜产业在生产、加工、消费、贸易方面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我国油菜产业安全问题是怎样逐渐产生并得到重视的;总结了当前我国油菜产业安全问题的四大隐患。第四章是我国油菜产业安全(度)的实证评估与预测,构建了含有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指标1985-2012年的取值,用灰色新陈代谢GM(1,1)预测模型对各指标2013-2020年的取值进行了预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1985-2020年我国的油菜产业安全度进行了量化估算与预测,并将两种估算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第五章是我国油菜产业区域发展现状与产业安全形势分析,对比了我国14个主产省的油菜产业在生产、加工、消费、流通、贸易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油菜产业在区域布局上存在的对油菜产业安全的不利影响。第六章是我国油菜区域产业安全实证评估与聚类分析,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我国油菜区域产业安全(度)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4个主产省在2003-2012年的油菜产业安全水平进行了量化估算与聚类。第七章是我国油菜产业定价权缺失问题判断,设定了判断定价权是否缺失的四个步骤,对我国油菜产品是否存在定价权缺失问题进行了验证,具体分析了产品进口量与进口价格、国际价格的关系,进口价格波动与世界供给盈余量的关系,进口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的动态比价,我国菜籽油现货价格、郑州商品交易所菜籽油期货价格、加拿大商品交易所油菜籽期货价格之间的关联性。第八章是我国油菜产业政策梳理与主要国家经验借鉴,总结了1990-2013年国家涉及油菜产业的64份文件在油菜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品贸易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提出了部分政策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7个国家的油料支持政策,并提出了经验借鉴。第九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在总结文章主要分析结论的基础上,从9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985-2012年我国油菜产业安全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预测在2013-2018年问油菜产业安全程度较2012年有所改善,但到2019年和2020年油菜产业安全程度再次降到2012年之下;按照百分制得分来给油菜产业安全水平进行打分的话,如果100分是完全的不安全,则2012年油菜产业安全得分是73.01分,2020年得分是73.80分,均处于“不安全”状态,如果A级是安全、D级是危机的话,则我国油菜产业安全等级为C;2003-2012年14个主产省的油菜产业安全度存在波动,多数省份安全度差异不显着;我国油菜产业存在产品定价权缺失问题,我国不具有独立的国际定价权,加拿大仍然是油菜产品的国际价格中心,产品大量进口下我国油菜产业安全容易遭受来自国际市场的价格风险。

曾家玉,胡思明,喻盛莲[3](2013)在《金沙县实施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化的实践与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总结金沙县实施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化工程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产业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科学地提出了应对措施,为促进金沙县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化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穆家伟[4](2010)在《功能专用稻生产技术及新型饵丝开发研究》文中认为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在我国已相当普遍。根据“药食同源”的理念,“功能食品”开辟了饮食预防此类疾病新途径。提高主食大米的营养保健功能对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和提高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功能稻的研究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选育出的水稻品种存在优质不高产、抗病性(稻瘟病、白叶枯病)差、适应性窄和难以大面积推广等问题;一些功能稻虽然抗性淀粉含量较高,但食用口感差,消费者难于接受。饵丝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高,虽然直接食用口感也差,但加工成饵丝口感却非常好。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对云南地方名特稻腾冲饵丝稻品种进行功能成分分析,筛选出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或总黄酮含量高品种;并将功能稻米、功能大麦和饵丝米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工成新型饵丝和新型大麦饵丝,既改善了功能稻和大麦粉的食用口感,又提高了饵丝的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总黄酮等功能营养成分。取得如下进展:1、筛选出6个高功能成分的水稻品种通过对饵丝稻谷品种的分析,H20的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平均13.3 mg/100g,抗性淀粉(RS)为0.779%,黄酮含量为276.9 mg/100g; T58-6的γ-氨基丁酸含量平均12.29 mg/100g,抗性淀粉为0.67%,黄酮含量为84.46mg/100g,三项功能成分较高,是制作功能饵丝的好材料,也是功能稻育种的材料。另外,镰刀谷突变体的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达31.65 mg/100g,早大谷28.16 mg/100g,腾08-2的Y-氨基丁酸含量为27.88 mg/100g, T58-8为21.46 mg/100g,可做为GABA育种的基础材料。腾冲陆稻的黄酮含量最高,平均437.53 mg/100g,可做为黄酮育种的基础材料。2、加工型饵丝稻T58—6推广效益显着饵丝加工专用稻T58—6及T58—7,虽然植株较高(130—137.4cm),但茎杆硬,抗倒伏、较耐肥、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且加工的饵丝筋骨好、口感好。通过对配套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在腾冲县中高海拔温凉区一般亩产400—450公斤。2006—2008年三年累计推广面积99910亩,平均亩产401千克,比对照品种74—35亩增64千克,累计增加产量639.4万千克,平均亩增160元,累计增加产值1598.56万元。3、研制的新型饵丝的功能成分含量高(1)随着H20糙米浸泡时间的增加,饵丝GABA含量增高;当浸泡24h时,GABA最高77.76 mg/100g。随着H20糙米浸泡时间的增加,饵丝的RS值增高;当浸泡36h时,RS最高达10.13%,比浸泡4h的高2.59%。总黄酮的平均值为83.83mg/100g。用H20发芽糙米研制的饵丝,GABA、抗性淀粉、总黄酮的含量都较高,特别是RS已达到功能食品水平,说明H20糙米制作饵丝的功效较好,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功能食品。(2)把高γ-氨基丁酸大米与H20糙米按不同比例加工成饵丝,随着滇农S-1×毫梅米比例增加,加工饵丝的GABA含量增加;而抗性淀粉和总黄酮含量总体变化不大,说明加入滇农S-1×毫梅对提高饵丝GABA含量是有效的。当滇农S-1×毫梅占50%时,饵丝GABA高达105.6mg/100g,但饵丝筋骨差;以滇农S-1×毫梅占30%时饵丝筋骨较好,GABA也达76.84mg/100g。(3)把饵丝米(T58—6)与功米3号精米混合按不同比例加工成饵丝,它们的GABA、抗性淀粉、总黄酮变化都不大。因T58—6饵丝米和功米3号大米都是精米,所以制成饵丝的GABA的含量较糙米低,平均27.98mg/100g; RS含量平均5.4%;总黄酮含量平均34.81mg/100g。T58—6饵丝米与功米3号加工的饵丝,功能成份含量较高、口感好、筋骨好,煮后软而不粘、圆滑润口。(4)把饵丝米与功能大麦按不同比例加工成饵丝,随着功能大麦添加比例的增加,饵丝的GABA、RS和总黄酮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将功能大麦掺入饵丝稻米加工成饵丝,能显着增加饵丝的功能成份含量,这是本文的创新点。考虑到食用口感,以掺入30%的功能大麦恰当,此时饵丝的GABA的含量为38.86mg/100g, RS的含量为7.62%,总黄酮含量54.82mg/100g。三项功能成份都较高,是一种较好的功能饵丝。

徐海波[5](2008)在《我国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是实现小规模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生产对接的必由之路,是破解农产品卖难、农业增效难和农民增收难的战略举措。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新农村建设和建设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天生具有“弱势群体”的特点,以及面临着国际严峻的挑战。农业发展新阶段,传统的财政支农政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财政支农政策面临新的选择,迫切需要转型。国内外发展的差距表明,农产品加工业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传导作用,实践证明了农产品加工业在产业化机制中表现了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扶持农产品加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就是扶持农民”。因此,迫切需要从各方面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应以公共财政理论为指导,探讨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路子,以获得财政扶持的预期效果和政策效应。论文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主要阐明本文研究的意义、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且就目前国内外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与评述。第二章主要界定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范围,以及构架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理论基础。从公共财政、财政支农、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特点、农产品加工业的作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国家财政实力等角度来探讨财政为什么要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第三章介绍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发展空间)以及政策支持趋势。主要阐述我国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历程中,政府扶持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和第五章,介绍国内外的实践。国内外实践表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发达程度与政府扶持是分不开的。即使是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国内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都很重视农产品加工和农业产业化,在实践中做了大量工作,摸索出了很多宝贵经验。第六章主要分析扶持的目的和原则。第七章结合政府扶持目标,试图构建一个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政扶持体系。从而得出政府扶持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机整体的结论。第八章对扶持政策的预期绩效分析和模式进行选择。关于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绩效分析,基于这样一个线索:政策评估(绩效综合评价方法)——理论上的适应性分析——案例论证来展开论证的。适应性分析主要从财政扶持与WTO协议、与农民增收、与农村工业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四个角度来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民人均总收入和纯收入的提高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对于促进农村工业产值的增长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对于促进农村GDP的增长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案例分析分别从全国层面和湖南省层面选取案例来进行绩效的分析。论文最后部分(第九章)是结论和政策建议。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阐述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扶持行为提出政策建议。

邓瑞康[6](2008)在《超高产油菜营养特征及氮素营养调控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为了探索高产油菜分枝特性和产量受氮素和密度条件的影响,进行了氮肥和密度试验;另一方面为解决当前高产油菜生产中各时期所存在的营养障碍问题,进行了油菜苗期生长特征、中期养分控制和后期养分加强等相关田间试验。同时,利用盆栽试验的高效栽培和管理,对超高产油菜生长发育特征和氮磷钾营养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油菜生长发育和氮磷钾特征: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器官各时期干物质含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均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植株成熟期干物质总含量和氮磷钾总含量分别为:291.82g、12.97g、5.20g、12.85g;其积累速率均表现为先快后慢的积累趋势;干物质含量与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分配均表现为:叶片为前期的主要分配中心;茎枝为花期主要分配中心;籽粒为成熟期主要分配中心。不同氮素和不同密度试验:通过对不同氮素和密度水平条件对分枝特性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表明,有效、无效分枝随着纯氮用量水平的增大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随着密度水平的增大,有效分枝不断减少,无效分枝则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产量随着纯氮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大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纯氮用量为26kg/亩和9000株/亩的氮素和密度组合条件下,亩产量高达287.5kg,为最高产量。前促、中控和后重营养调控调控模式研究:通过对油菜苗期生长发育特征的研究表明:利用盆栽试验将氮素一次性施入的氮素前移方式对油菜苗期生长速度与生长整齐度均具有明显的前促作用,为实现超高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并且,通过对不同叶龄生长指标的比较得出:5叶期是最适宜的移栽时期;结合中期控制植株体内养分对油菜分枝质量的影响以及适度增加后期养分对油菜产量构成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前促、中控、后重营养调控模式中的各项措施克服了超高产各时期存在的障碍问题,有助于超高产实现,是油菜超高产生产中一项有用的综合营养调控模式。

田世刚[7](2006)在《油研10号产量性状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油研10号在我省不同地区试验、示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特性,结合我省山地立体农业较为突出的特点,按其不同海拔高度将其主要油菜种植范围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种植区域:1、高海拔油菜种植区域,这些区域是我省油菜生产的中低产水平地区,这些地区的特点是地势高,年均气温<15℃,积温偏低,年降雨量>1000mm;2、中海拔油菜种植区域,这些区域一般年均温在15℃,年积温较高,雨量充沛,是我省油菜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3、低海拔油菜种植区域,这些区域一般年均温在16℃以上,年积温较高,雨量充沛,油菜生产水平一般。在不同油菜种植区域内,安排不同的试验、示范,同时调查油研10号在不同地区、不同产量水平的典型田块,分析油研10号不同产量结构、长势长相和影响产量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影响油研10号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是播种期,其次是苗龄、肥料和密度。同时得出油研10号在三个不同油菜种植区域内获取高产的具体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1、播期:高海拔油菜种植区为9月10日左右;中海拔油菜种植区域为9月15日左右;低海拔油菜种植区域为9月20日前。2、苗龄:控制在30~35天。3、密度:高海拔油菜种植区域为7000~10000株/667m2;中海拔油菜种植区域为6000~8000株/667m2;低海拔油菜种植区域为7000~9000株/667m2。4、施肥技术:油菜产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宜的施肥量及各时期适宜的施肥比例。通过试验,同时结合各地高产田块的调查结果得出:①保证每667m2的肥料施用量:尿素10~25kg,磷肥25~50kg,钾肥10~15kg,硼肥0.5~1kg,清粪水1000~1500kg。②注重基肥施用:复合肥25~50kg或有机厩肥1500kg左右。③抓关键时期施肥:a、及时施用苗床提苗肥。施用期在出苗期,用尿素1~1.5kg/667m2,加清粪水150kg左右泼施。b、及时施用活棵肥。用尿素5~7.5kg/667m2加清粪水800~1000kg在栽后立即淋施。通过大量的实践和试验、示范资料研究表明,采用上述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可以获得油研10号的高产。

朱哲燕[8](2006)在《基于多光谱成像系统的作物含氮量测试研究》文中提出精细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将推动粗放型农业向知识型、技术型的现代农业转变,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实施精细农业的前提和难点是农田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变量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使投入产出最优化,使作物产量达到最高,同时使环境受到的污染最小。我国化肥施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化肥利用率低,为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对变量施肥的研究刻不容缓。变量施肥技术可作用于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主要包括对土壤的各种信息的采集,对作物各生长阶段营养元素含量信息的采集,实施变量施肥和绘制产量信息图等。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多光谱传感技术,通过农作物在绿、红和近红外光谱波段的反射率信息,对油菜的含氮量进行检测。 主要的研究及成果如下: 1.氮肥是影响油菜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本文针对现阶段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田间油菜氮含量快速测试方法,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它具有无损检测、实时信息采集及处理等特点。 2.通过可行性研究,设计相应的试验方案,并根据预试验确定合适的试验设备。 3.研究了油菜氮含量和SPAD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油菜氮含量与其SPAD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相关系数可达0.864. 4.通常情况下,相近氮含量的叶片,其反射率值由于受到拍摄时的光线影响,差别很大。为了消除不同时段的光线对作物叶片反射率值的影响,这里采用了一个自制的标定板,建立起一个能随时随地进行校正的系统。该系统提高了利用多光谱传感技术对油菜氮含量水平进行检测的可行性。在相应设备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能进行时实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试验平台。 5.通过对油菜冠层反射率与其叶绿素值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油菜的SPAD值与其NDVI、GNDVI和IR/Gn的值均呈线性关系,且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4和0.92。 6.在利用多光谱成像仪(3CCD)进行拍摄过程中,为了消除土壤背景色对整个作物反射率测试的影响,利用MATLAB中的图像处理技术对图片进行背景分离和数据分析,并利用MATLAB开发了相应的处理软件。

高飞[9](2006)在《安徽民盟15年关注三农》文中认为纵观中国历史,三农始终是贯串其中的最重要、最深刻的主题,安农则安天下,成为历朝历代的政治家们薪火相传的治国之道。《安徽民盟15年关注三农》、焦虑三农、思考三农,为的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个热望——天下煌煌,四海齐光,仓廪充实,万众殷康。

陈静[10](2005)在《贵州油菜生产技术的应用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根据贵州近20年来的年鉴资料、油菜区域试验资料、相关论文、总结和问卷调查资料的数据,就油菜播种面积、单产等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最小因子理论”评价法、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对贵州现有油菜生产技术(肥料施用B1、新品种B2、栽培B3和病虫害防治B4等技术)在油菜生产中的作用和贡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油菜生产技术的应用情况:杂交油菜品种的普及率占全省油菜播种面积的80%左右;平衡施肥技术落实率较低;合理密植技术普及率约为80%左右;对油菜播期技术的掌握率在90%以上;育苗移栽技术普及率约占杂交油菜播种面积的95.6%;免耕栽培技术普及率占全省油菜播种面积的5.52%;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防治率约占播种面积的20%左右。 生产技术的应用评价:层次分析法(AHP)分析结果表明,在准则层排序中,各生产技术对产量的贡献率为:施肥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贡献率达41.04%;品种其次,贡献率为34.29%;最后是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其贡献率分别为18.74%和5.92%。在措施层排序中,杂交品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贡献率达27.12%,其次是氮肥17.42%、密度9.46%等,常规品种7.17%、有机肥6.75%、磷肥6.67%、钾肥6.00%、播期4.18%、硼肥5.25%、免耕栽培2.85%、虫害综合防治3.07%、病害综合防治2.75%、育苗移栽2.25%。“最小因子理论”分析表明,影响贵州油菜生产的关键技术即产量的“瓶颈”限制技术,首先是施肥技术,其次是品种更新,最后是合理密植技术。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法分析表明,品种的更新是实现油菜从低产变中产的关键技术;施肥技术和适宜密度是实现油菜从中产变高产的关键技术;品种更新、施肥技术和合适密度,则是实现油菜从高产变超高产的关键技术。在品种、施肥和密度三技术中,最难掌握也是最不易控制的技术是施肥技术,它是油菜产量由中产变高产再到超高产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即“瓶颈”限制技术。

二、杂选一号优质油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开发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杂选一号优质油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浙江省田园综合体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1.1.1“三农”问题日益突出
        1.1.2“一号文件”持续关注
        1.1.3 农业改革亟待深化
        1.1.4 浙江模式探索实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规范研究法
        1.4.3 调查研究法
2 田园综合体理论与认识
    2.1 田园综合体概念与辨析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田园综合体与相近概念辨析
    2.2 田园综合体相关理论
        2.2.1 城乡一体化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产业融合理论
        2.2.4 循环经济理论
        2.2.5 创意产业理论
        2.2.6 创意经济理论
    2.3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历程
        2.3.1 萌芽期
        2.3.2 形成期
        2.3.3 发展期
    2.4 田园综合体的基本认识
        2.4.1 核心价值
        2.4.2 基本组成体系
        2.4.3 主要特征
        2.4.4 产业结构要素
3 浙江省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
    3.1 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3.2 浙江省政府政策支持推动
    3.3 浙江省农业产业实践探索
    3.4 浙江省田园综合体发展类型
        3.4.1 特色资源推动型
        3.4.2 特色产业带动型
        3.4.3 旅游景点驱动型
4 浙江省田园综合体规划实证案例
    4.1 特色资源推动型田园综合体规划——以舟山定海区为例
        4.1.1 舟山定海区开发条件分析
        4.1.2“海上河姆渡”田园综合体规划
    4.2 特色产业带动型田园综合体规划——以嘉兴新塍镇为例
        4.2.1 嘉兴新塍镇开发条件分析
        4.2.2 新塍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
    4.3 旅游景点驱动型田园综合体规划——以德清下渚湖为例
        4.3.1 德清下渚湖开发条件分析
        4.3.2 下渚湖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
    4.4 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总结
5 浙江省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议与保障措施
    5.1 规划建议
        5.1.1 注重规划科学建设
        5.1.2 明确定位综合打造
        5.1.3 市场主导农民为主
        5.1.4 生态开发可持续发展
    5.2 保障措施
        5.2.1 组织协调保障
        5.2.2 资金投入保障
        5.2.3 政策支持保障
        5.2.4 人才培养保障
        5.2.5 考核督查保障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6.2 发展展望
图表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2)中国油菜产业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与范围界定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1.6 研究展望
2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与评价
    2.1 国内外有关产业安全的研究
        2.1.1 产业安全理论渊源
        2.1.2 国外产业安全研究
        2.1.3 国内产业安全研究
    2.2 国内外有关油菜产业的研究
        2.2.1 国外油菜产业研究
        2.2.2 国内油菜产业研究
    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3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安全问题分析
    3.1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
        3.1.1 生产现状
        3.1.2 加工现状
        3.1.3 消费现状
        3.1.4 贸易现状
    3.2 我国油菜产业安全问题的产生过程及若干隐患
        3.2.1 我国油菜产业安全问题的产生过程
        3.2.2 我国油菜产业安全问题的若干隐患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油菜产业安全实证评估与预测
    4.1 产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 油菜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一般性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2.2 粮食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2.3 油菜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3 我国油菜产业安全主成分分析法估算
        4.3.1 主成分分析法操作步骤
        4.3.2 数据来源与说明
        4.3.3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4.4我国油菜产业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法估算
        4.4.1 评价模型与评价步骤
        4.4.2 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分析
    4.5 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估算结果对比
    4.6 本章小结
5 我国油菜产业区域发展现状与产业安全形势分析
    5.1 我国油菜生产区域布局现状
    5.2 我国油菜生产区域发展现状与产业安全形势
        5.2.1 生产能力
        5.2.2 成本收益
        5.2.3 成本构成及变化
    5.3 我国油菜籽加工业区域发展现状与产业安全形势
        5.3.1 加工企业区域分布
        5.3.2 加工企业省市分布
        5.3.3 菜籽油收购加工百强企业区域分布
        5.3.4 大型压榨企业区域分布
        5.3.5 菜籽油产量分布与区域流通
    5.4 我国菜籽油消费区域发展现状与产业安全形势
    5.5 我国油菜产品流通区域发展现状与产业安全形势
        5.5.1 油菜籽商品化率
        5.5.2 油菜籽、菜籽油价格
        5.5.3 油菜产品流通过程与价格
    5.6 我国油菜籽进口区域发展现状与产业安全形势
    5.7 本章小结
6 我国油菜区域产业安全实证评估与聚类分析
    6.1 区域产业评价研究成果
    6.2 我国油菜区域产业安全评价指标选取
    6.3 实证研究方法
        6.3.1 因子分析
        6.3.2 聚类分析
    6.4 数据来源与说明
    6.5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6.5.1 我国油菜区域产业安全评价与分析
        6.5.2 我国油菜区域产业安全度聚类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我国油菜产业定价权缺失问题判断
    7.1 定价权与产业安全的关系
    7.2 定价权缺失的界定标准
    7.3 期货市场与定价权
        7.3.1 期货市场与定价权的关系
        7.3.2 世界油菜产品期货市场格局
    7.4 我国油菜产品定价权实证分析
        7.4.1 研究方法
        7.4.2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7.4.3 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我国油菜产业政策梳理与主要国家经验借鉴
    8.1 我国油菜产业政策梳理
        8.1.1 中央一号文件
        8.1.2 中央部委文件
        8.1.3 油菜产业布局类政策
        8.1.4 油菜产业发展政策
        8.1.5 油菜生产机械化政策
        8.1.6 油菜贸易政策
        8.1.7 油菜研发及行业标准政策
        8.1.8 油菜临时突发事件处理政策
    8.2 油菜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8.2.1 油菜籽收储政策目前陷入两难境地
        8.2.2 现代农业示范区政策不完善
        8.2.3 国家对油菜产业支持力度不足
        8.2.4 油菜籽龙头企业支持政策效果欠佳
        8.2.5 油菜籽进口管制政策手段单一
    8.3 主要国家油料产业政策
        8.3.1 美国油料支持政策
        8.3.2 加拿大油料支持政策
        8.3.3 日本油料支持政策
        8.3.4 韩国油料支持政策
        8.3.5 印度油料支持政策
        8.3.6 巴西油料支持政策
        8.3.7 阿根廷油料支持政策
    8.4 国际经验借鉴
        8.4.1 支持政策制度化和体系化
        8.4.2 价格支持和直接补贴兼用
        8.4.3 政策的制定统筹兼顾各方利益
        8.4.4 采取适当进口油料、抑制成品油进口的贸易政策
        8.4.5 对国内油料生产进行扶持
        8.4.6 鼓励和推动技术革新
        8.4.7 以专业的行业协会促进行业整体水平提高
    8.5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多渠道提高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
        9.2.2 增大对油菜产业补贴力度
        9.2.3 加大油菜产业资金投入力度
        9.2.4 大力扶持国内油脂企业发展
        9.2.5 压缩油菜籽压榨低效产能,保护油菜种植农民利益
        9.2.6 集成产学研、研发油菜新品种,扶持油菜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9.2.7 提高油菜产业化、种植机械化、菜籽油市场化程度
        9.2.8 保护国内油料产业,科学引导社会消费
        9.2.9 制定积极的贸易政策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3)金沙县实施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化的实践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金沙县实施双低油菜产业化取得的成效
    1.1 双低优质油菜生产发展迅速, 成为全县优势主导产业之一
    1.2 优质良种的不断推陈出新, 为双低优质油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栽培技术的不断更新, 油菜产量与质量得到同步提高
    1.4 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 双低优质油菜生产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
    1.5 行政推动, 市场运作, 充分发挥油菜专业合作组织的市场领军作用
    1.6 低芥酸油品和饼粕综合加工能力增强, 油菜产业链得到延伸
2 金沙县实施双低优质油菜产业的基本经验
    2.1 优质杂交良种是发展双低油菜产业的先决条件
    2.2 多学科、多专业密切配合是发展双低油菜产业的重要基础
    2.3 实施高产示范带动是发展双低优质油菜产业的重要举措
    2.4 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市场拉动个体加工是发展优质油菜的有力保障
3 制约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1 生产成本高、产投比低
    3.2 茵核病、根肿病的发生危害
    3.3 品种多、品质差异较大
    3.4 比较效益相对较低
    3.5 油脂产品加工设施陈旧, 缺乏必要的科技支撑
4 实现双低油菜产业跨跃发展的途径
    4.1 指导思想
    4.2 发展战略
    4.3 产业发展主要措施
        4.3.1 组织保障。
        4.3.2 政策扶持。
        4.3.3 资金投入。
        4.3.4 开展科技、生产、加工技术综合研发。
5 展望

(4)功能专用稻生产技术及新型饵丝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高抗性淀粉稻米研究动态
        1.2.1.1 抗性淀粉的分类
        1.2.1.2 抗性淀粉生理功能
        1.2.1.3 高抗性淀粉稻米防治慢性病研究进展
        1.2.1.4 高抗性淀粉稻米新品种选育进展
        1.2.2 高γ-氨基丁酸巨胚稻米的研究动态
        1.2.3 发芽糙米GABA的研究动态
        1.2.4 总黄酮的研究
        1.2.5 云南药用食用大麦研究进展
第二章 饵丝专用稻品种的功能成分分析与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品种间糙米抗性淀粉的变异
        2.2.2 品种间糙米γ-氨基丁酸的变异
        2.2.3 品种间糙米黄酮的变异
    2.3 讨论
第三章 饵丝专用稻生产技术制定与推广
    3.1 研究目的
    3.2 T58-6、T58-7品种特征特性
    3.3 饵丝专用稻生产技术
        3.3.1 良种选用
        3.3.2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3.3.3 大田移栽
        3.3.4 田间管理
        3.3.5 适时收割
    3.4 示范推广成果
        3.4.1 饵丝专用稻面积和单产大幅度提高
        3.4.2 扩大了饵丝专用稻新良种生产种植面积
        3.4.3 建立了饵丝专用稻良种繁育基地
        3.4.4 配套技术和栽培措施的得到推广改进
    3.5 存在问题及讨论
第四章 新型饵丝的开发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原料选取
        4.2.2 鲜饵丝生产加工技术
        4.2.3 饵丝干燥技术
        4.2.4 灭菌、包装、入库
    4.3 新型饵丝的试制方法
        4.3.1 糙饵丝米不同浸泡时间研制饵丝
        4.3.2 饵丝米与高γ-氨基丁酸稻米掺合研制饵丝
        4.3.3 饵丝米与高抗性淀粉稻米掺合研制饵丝
        4.3.4 饵丝米与功能大麦掺合研制饵丝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糙饵丝米不同浸泡时间研制饵丝
        4.4.2 饵丝米与高γ-氨基丁酸稻米掺合研制饵丝
        4.4.3 饵丝米与高抗性淀粉稻米掺合研制饵丝
        4.4.4 饵丝米与功能大麦掺合研制饵丝
    4.5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全文结论
        5.1.1 筛选出6个高功能成分的水稻品种
        5.1.2 加工专用饵丝稻T58—6推广效益显着
        5.1.3 研制的新型饵丝的功能成份含量高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我国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 研究背景
        1.1 农村公共财政的建立和不断普及
        1.2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三农”问题中作用越来越重要
        1.3 财政支农被赋予的新内涵
        1.4 国内不断实践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3.1 国外研究动态
        3.2 国内研究动态
        3.3 对现有文献的评价
    4 农产品加工业和财政扶持政策的概念界定
        4.1 什么是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加工业
        4.2 农产品加工的分类
        4.3 财政扶持政策的界定
    5 研究思路、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5.1 研究思路
        5.2 研究内容
        5.3 研究方法
        5.4 技术路线
    6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6.1 可能的创新点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依据
    1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理论依据
        1.1 公共财政理论决定了财政要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1.2 公共财政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财政支农新内涵的一部分
        1.3 统筹思想和产业制衡理论决定财政要扶持农产品加工业
        1.4 政府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1.5 政府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化与分工理论解释
    2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实践层面的依据
        2.1 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本身特点,客观要求对农产品加工业扶持
        2.2 财政进行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于贡献潜力和利益传导机制
        2.3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机遇客观要求扶持
        2.4 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困境迫切需要财政扶持
        2.5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为财政扶持提供了依据
        2.6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着力点:基于产业链延伸理论
        2.7 国家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财力的可行性
第三章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绩、空间与发展趋势
    1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的成绩与发展空间
        1.1 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取得的伟大成绩
        1.2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凸现的巨大空间
    2 农村公共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实践
        2.1 国内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
        2.2 各省对有竞争力农产品和加工业的财政扶持案例
        2.3 其它部门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
    3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3.1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
        3.2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变化
第四章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演变、问题和适应性分析
    1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演变
        1.1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1949-1978):负支持阶段
        1.2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1979-2003):政策支持阶段
        1.3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2004-现在):多元化支持阶段
    2 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财政税收手段
        2.1 财政专项资金
        2.2 财政补贴政策
        2.3 税收优惠政策
    3 目前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3.2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总量少、规模小
        3.3 财政扶持结构不佳,扶持效果不好
        3.4 财政扶持手段单一,影响扶持效果
        3.5 财政监管落后影响财政扶持效果
        3.6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3.7 财政扶持中并没有真正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4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角色定位
        4.1 制定“游戏规则”,规范市场行为
        4.2 加大有关农产品加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4.3 增强农产品加工业技术与设备自研创新和引进的支持力度
        4.4 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和监督检测体系
        4.5 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加大信贷支持
        4.6 把握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
    5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历史贡献:适应性透视
        5.1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与 WTO协议的适应性分析
        5.2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同步性分析
        5.3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与农村工业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5.4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第五章 国外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经验借鉴
    1 国外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实践
        1.1 美国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历史沿革与实践
        1.2 欧盟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历史沿革和实践
        1.3 日本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历史沿革和实践
        1.4 印度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实践
        1.5 巴西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实践
    2 西方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2.1 预算拨款
        2.2 财政信用
        2.3 财政补贴
        2.4 政府采购
    3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财政扶持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3.1 遵守并充分利用 WTO规则
        3.2 财政支持目标要进行动态调整
        3.3 增加对农民及农产品加工业的直接补贴
        3.4 建立明确有效的农产品加工业多元化支持体系
        3.5 制定优惠政策,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第六章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路、目标与原则
    1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路和定位
        1.1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路
        1.2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定位
    2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目标体系
        2.1 财政对农产品加工业扶持的总目标
        2.2 财政对农产品加工业扶持的具体目标
    3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基本原则
        3.1 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的原则
        3.2 符合 WTO规则的原则
        3.3 统筹发展原则
        3.4 效率优先原则
        3.5 突出重点原则
        3.6 分类扶持的原则
        3.7 动态调整原则
        3.8 不断创新的原则
        3.9 扶持有度的原则
        3.10 服务“三农”的原则
        3.11 正确处理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七章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政扶持体系的构建
    1 财政扶持单位的范围界定和瞄准
        1.1 关键在于扶持一批龙头企业
        1.2 瞄准被扶持单位范围的标准
        1.3 选择被扶持企业的决策权:是集权还是分权
    2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门槛
    3 财政对农产品加工业扶持的内容框架
    4 财政扶持资金的重点投向
    5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方式选择和创新
        5.1 财政扶持的创新模式
        5.2 财政扶持资金存量调整和增量增长相结合
        5.3 财政扶持模式创新:是直接扶持还是间接扶持
        5.4 财政扶持模式创新:采取输血方式还是造血方式
        5.5 财政扶持模式创新:加减乘除法及其综合运用
        5.6 财政扶持模式创新:是有偿方式,还是无偿方式的
        5.7 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推进行动和利润拉动相结合
        5.8 充分发挥财政的导向、吸附、膨化和杠杆作用
    6 财政对农产品加工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机制
        6.1 形成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
        6.2 财政扶持政策的实施主体
        6.3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资金的整合机制
        6.4 形成渠道畅通的资源传导机制
        6.5 建立高效的分合有度的协作机制
        6.6 建立和完善实施过程中的效果评估和监督机制
第八章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绩效分析
    1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评估
        1.1 政策评估与评估标准
        1.2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预期绩效
        1.3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农业综合效益
    2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绩效的案例分析
        2.1 UNDP项目中财政扶持的绩效
        2.2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典型案例分析
第九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1 结论
    2 政策建议
        2.1 建立和优化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2.2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2.3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模式选优
        2.4 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和手段
        2.5 建立灵活的多元投入机制,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2.6 完善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资金管理体制
        2.7 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提高扶持效果
        2.8 完善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2.9 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超高产油菜营养特征及氮素营养调控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前言
    1.1 高产油菜生长发育特征及营养特征
    1.2 氮素营养和密度对油菜高产的影响
    1.3 不同时期氮素营养调控对高产油菜的影响
    1.4 贵州油菜高产(超高产)已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思路与内容
二 试验设计与实施
    2.1 试验处理设计与实施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 数据处理
三 结果与分析
    3.1 超高产油菜生长发育和氮磷钾营养特征研究
        3.1.1 油菜幼苗生长发育特征
        3.1.2 超高产油菜生长发育特征
        3.1.2 超高产油菜不同时期不同器官氮磷钾营养特征
    3.2 氮素和密度对油菜高产影响的研究
        3.2.1 氮素和密度对分枝特性的效应分析
        3.2.2 氮素和密度对产量的效应分析
    3.3 不同时期不同营养调控对解决超高产障碍问题的效应研究
        3.3.1 中期养分控制对分枝质量影响的效应研究
        3.3.2 氮素后移对产量构成质量影响的效应研究
四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超高产油菜生长发育特征与氮磷钾营养特征的研究
        4.1.2 氮素与密度两因素对高产油菜分枝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4.1.3 不同时期不同营养调控对解决超高产障碍问题的效应研究
    4.2 讨论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7)油研10号产量性状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 试验地土壤肥力状况
    1.3 供试材料
    1.4 试验设计与方法
        1.4.1 播种期试验设计与方法
        1.4.2 密度试验设计与方法
        1.4.3 施肥试验设计与方法
        1.4.3.1 不同施氮肥量及施用比例试验设计与方法
        1.4.3.2 硼肥试验设计与方法
    1.5 试验测定内容及方法
        1.5.1 冬前油研10号长势长相调查及方法
        1.5.2 成熟期油研10号植株经济性状的考查及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油研10号试验片区的产量结果分析
    2.2 油研10号高产的性状表现
        2.2.1 油研10号高产群体和个体的性状表现
        2.2.2 油研10号高产的角果性状表现
        2.2.3 油研10号高产的经济性状表现
        2.2.4 油研10号高产的茎、分枝性状表现
    2.3 影响油研10号产量的关键因子分析
        2.3.1 产量构成因素对油研10号的产量影响分析
        2.3.2 冬前苗势对油研10号产量的影响分析
        2.3.3 栽培因子对油研10号产量的影响分析
        2.3.3.1 播期与苗龄对油研10号产量的影响分析
        2.3.3.2 密度对油研10号产量的影响分析
        2.3.3.3 施肥对油研10号产量的影响分析
3.油研10号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4.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封底

(8)基于多光谱成像系统的作物含氮量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精细农业研究现状
        1.2.2 油菜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设备
    2.1 SPAD502
    2.2 3CCD多光谱成像仪
    2.3 可见-近红外光谱仪
    2.4 试验材料
    2.5 波段选择
第三章 油菜氮含量和SPAD值的关系
    3.1 凯氏定氮法
    3.2 油菜全氮含量的测试
        3.2.1 试验材料及处理
        3.2.1 试验方法和步骤
        3.2.3 试验数据及处理
        3.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第四章 系统测试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4.1 系统规划
    4.2 具体系统构建
    4.3 光照强度变化影响的消除
        4.3.1 摄像与光照
        4.3.2 标定板的制作
    4.4 植被指数
第五章 油菜冠层反射率和SPAD值的关系
    5.1 数据采集与分析
        5.1.1 试验前准备及数据采集
        5.1.2 数据分析
第六章 基于3CCD的植物信息图像处理系统的开发
    6.1 MATLAB简介
    6.2 MATLAB图像处理
        6.2.1 图像处理原理及操作
        6.2.2 界面化图像处理软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

(9)安徽民盟15年关注三农(论文提纲范文)

三农问题是贯串中华上下五千年最重要、最深刻的主题———天下三农
农村改革的方向要坚持,改革的力度要加大,改革的途径要拓宽———关注农村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 农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和稳定的、有保障的支持系统———关注农业
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权益,切切实实地增加农民收入———关注农民
不是尾声

(10)贵州油菜生产技术的应用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立题背景
    1.2 立题依据
    1.3 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1.1 资料收集
        2.1.2 问卷调查
    2.2 分析方法
        2.2.1 趋势产量计算
        2.2.2 层次分析法
        2.2.3 “最小因子理论”评价
        2.2.4 综合指标体系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贵州油菜生产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情况
        3.1.1 杂交油菜的增产原理及应用情况
        3.1.1.1 杂交油菜的增产原理
        3.1.1.2 杂交油菜的应用情况
        3.1.2 施肥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3.1.2.1 施肥技术原理
        3.1.2.2 施肥技术的应用情况
        3.1.3 合理密植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3.1.3.1 合理密植技术原理
        3.1.3.2 合理密植技术的应用情况
        3.1.4 播期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3.1.4.1 播期技术原理
        3.1.4.2 播期技术的应用情况
        3.1.5 育苗移栽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3.1.5.1 育苗移栽技术原理
        3.1.5.2 育苗移栽技术的应用情况
        3.1.6 免耕栽培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3.1.6.1 免耕栽培技术原理
        3.1.6.2 免耕栽培技术的应用情况
        3.1.7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3.1.7.1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原理
        3.1.7.2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情况
    3.2 贵州油菜生产技术评价
        3.2.1 贵州油菜趋势产量计算
        3.2.2 油菜生产技术的AHP评价
        3.2.2.1 层次分析法(AHP)原理
        3.2.2.2 各项技术进步对油菜产量的贡献率分析
        3.2.2.3 计算结果各层次排序
        3.2.3 油菜生产技术的“最小因子理论”评价
        3.2.4 油菜生产技术的综合指标评价
4 小结与讨论
    4.1 小结
    4.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原创性申明

四、杂选一号优质油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开发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省田园综合体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D]. 迮寒露.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7)
  • [2]中国油菜产业安全研究[D]. 王璐. 华中农业大学, 2014(09)
  • [3]金沙县实施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化的实践与探讨[J]. 曾家玉,胡思明,喻盛莲.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06)
  • [4]功能专用稻生产技术及新型饵丝开发研究[D]. 穆家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6)
  • [5]我国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研究[D]. 徐海波.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8)
  • [6]超高产油菜营养特征及氮素营养调控技术的研究[D]. 邓瑞康. 贵州大学, 2008(02)
  • [7]油研10号产量性状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 田世刚. 贵州大学, 2006(12)
  • [8]基于多光谱成像系统的作物含氮量测试研究[D]. 朱哲燕. 浙江大学, 2006(09)
  • [9]安徽民盟15年关注三农[J]. 高飞. 江淮文史, 2006(01)
  • [10]贵州油菜生产技术的应用与评价[D]. 陈静. 贵州大学, 2005(12)

标签:;  ;  ;  ;  ;  

杂选一号优质油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