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柳叶提取液对实验性动物肝损伤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唐梅[1](2019)在《青钱柳叶化学成分研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青钱柳叶的化学成分,发掘先导化合物或活性化合物,进一步完善青钱柳的物质基础,为该珍稀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优化双水相法(ATPS)提取青钱柳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使其总黄酮的提取率达到最大化。用双水相最优条件下获得的青钱柳叶提取物进行体内降血糖试验,研究其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以广西百色市青钱柳叶为原料,甲醇作提取溶剂,浸提得到总提取物。采用硅胶柱色谱、反向柱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等多种方法对青钱柳叶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采用理化检识、HPLC、EI-MS、13C-NMR、1H-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法提取青钱柳叶总黄酮,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优化提取工艺,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双水相提取物中的黄酮成分。高脂饮食诱导、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组设置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青钱柳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测定小鼠空腹血糖,给药两周后测定小鼠血清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VLDL-C),采用HE染色法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肝脏和胰腺的病理学变化,评估青钱柳叶提取物对其病变的影响。结果:从青钱柳叶提取物中分离得10个化合物,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2-甲氧基-1,4萘醌,(5-hydroxy-2-methoxy-1,4-naphthoquinone)(1),β-香树脂醇(β-amyrin)(2),D:B-frienoolean-5-en-3β-ol(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齐墩果酸(olean-12en-28-oic acid)(5),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 acid)(6),熊果醇(uvaol)(7),3β,23-dihydroxy-1-oxo-olean-12-en-28-oic acid(8),阿江榄仁酸(arjunolic acid)(9)。化合物10结构尚未确定,有待进一步鉴定。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法提取青钱柳叶总黄酮的最优工艺为:无水乙醇质量分数33.00%,盐的质量分数15.00%,提取时间52min,液固比33:1,总黄酮提取率达3.00±0.10%。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分析青钱柳叶双水相提取物,初步定性13种黄酮类化合物。青钱柳叶提取物中剂量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体重减轻的这一症状(P<0.01),低剂量组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P<0.05),高剂量组显示出降低血清胰岛素的作用(P<0.05),青钱柳提取物能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糖尿病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变性、汇管区和小叶内出现炎细胞浸润;胰岛细胞数量变少且萎缩,形状不规则。二甲双胍组和青钱柳叶提取物治疗组小鼠的肝脏和胰腺变化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鉴定得到的9个化合物,除化合物1为萘醌,化合物4为一个四环三萜,其余化合物都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化合物3和8属于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7为乌苏烷型五环三萜。双水相提取青钱柳叶总黄酮是一种高效绿色经济的提取方法,总黄酮提取物具有降低小鼠空腹血糖、降脂、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的作用,具有更广泛应用于药品和食品的潜力,其降血糖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张礼行[2](2019)在《贵州产青钱柳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机制及其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青钱柳为胡桃科青钱柳属青钱柳种植物(拉丁名:Cyclocarya palaurus.(Batal.)Ijinskaja),已有研究报道青钱柳叶具有调节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多种保健功效。《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记载,青钱柳叶具清热消渴解毒之效,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但目前青钱柳的降糖物质基础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不利于青钱柳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鉴于此,本课题从整体动物、体外模型、化学成分三个方面,开展青钱柳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体内外保护作用机制及其化学成分研究,从而阐明青钱柳活性部位改善Ⅱ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明确青钱柳的降糖活性成分,为以后青钱柳的降糖物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青钱柳对Ⅱ型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机制研究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低剂量STZ的方法诱发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发生。分别给予二甲双胍马来酸罗格列酮阳性药(200mg/kg),低剂量(1.5g/kg)、中剂量(3g/kg)、高剂量(6g/kg)贵州产青钱柳水提液进行干预治疗,持续定时给药12w。在给药2、4、8、12w后,分别取尾静脉血测定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值。给药12w后,检测各组大鼠末次空腹血糖值及葡萄糖耐量,并检测大鼠血清中GSP、TC、TG、HDL-C、LDL-C的含量。包埋切片各组大鼠的胰腺组织和肝脏组织并进行HE染色等处理,镜检并分析组织病理形态。2、青钱柳化学成分的研究以原儿茶酸、异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齐墩果酸、熊果酸为青钱柳的质量评价的指标性成分。采用Thermo Syncronis C18柱(5μm,25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A)-0.1%磷酸水(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分别为260nm、360 nm、210nm等色谱条件,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对不同青钱柳中上述成分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比色法对其总多糖进行定量测定,以判断贵州产青钱柳的质量。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分离青钱柳各极性洗脱部位,运用HPLC法明确各部位的分离情况,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洗脱部位的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将进一步分离出的不同洗脱部位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研究,以筛选降糖活性部位。3、青钱柳降糖活性部位的质谱分析研究为了明确青钱柳降糖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运用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法(Q Exactive Orbitrap LC-MS/MS),采用色谱柱Thermo Accucore C18柱(2.6μm,100mm×2.1m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mL/min,柱温35℃;质谱离子源为ESI源,检测模式为正模式和负模式;扫描模式为Full MS/dd-MS2,扫描范围m/z 2001600,MS/MS模式时碰撞能为NCE 20eV、40eV和60eV等条件,对青钱柳经体外筛选降糖作用较优的乙酸乙酯部位60%乙醇洗脱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对各个色谱峰的质谱数据进行解析,对比已知化合物的裂解规律,综合保留时间、MS数据及参考文献报道数据对各个色谱峰进行结构鉴定。同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条件采用5HP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μm),载气流量为0.9mL/min,气化室温度280℃,进行梯度升温;质谱离子源为EI,离子源温度250℃;电子能量70eV,扫描范围30600m/z等条件,对在体外有一定降糖作用的青钱柳石油醚部位进行定性分析,通过NIST标准库对各个色谱峰的质谱数据进行比对解析。结果表明:1、贵州产青钱柳水提液有显着的降糖作用,能明显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并增强其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降低血液GSP和TC、TG、HDL-C、LDL-C的水平。HE染色切片显示青钱柳干预组胰岛细胞和肝细胞较正常,肝索结构得到修复,证明青钱柳能抑制胰岛细胞萎缩,改善胰岛的损伤,降低肝细胞内脂肪的含量,改善肝的损伤。故推断贵州产青钱柳的降糖作用机制主要可能有:修复受损的胰岛β细胞和肝组织,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避免胰岛功能进一步受损;改善机体脂代谢紊乱,抑制因糖化血清蛋白产生所导致的蛋白非功能化的恶性循环。2、建立了青钱柳化合物的HPLC定性和定量方法,绝大数青钱柳样品中含有槲皮素和山奈酚,而多糖为青钱柳水提物中主要成分,三者可作青钱柳的指标性成分。贵州产青钱柳中槲皮素(0.1232mg/g)、山奈酚(0.0883mg/g)和总多糖(70.11mg/g)的含量较于其它实验样品高,属于质量较好。经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青钱柳的各分离部位进行分析,乙酸乙酯部位60%乙醇洗脱液的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很高分别为0.1118mg/mL和4.401mg/mL。进一步的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发现乙酸乙酯部位60%乙醇洗脱液的抑制效果最佳,IC50为20.40mg/mL。3、经LC-MS/MS分析降糖活性成分聚集的乙酸乙酯部位60%乙醇洗脱液可能含有3个黄酮苷和19个三萜皂苷,如Rhamnazin、Kaempferitrin、cyclocarioside C、cyclocariosideⅡ、secodammara-25,26-dien-3-oic acid-24-O-D-xylopyranoside等化合物可能是青钱柳的主要降糖物质。经GC-MS分析发现有一定降糖活性的青钱柳石油醚部以丁香酚和植物醇为主,还含有β-石竹烯、乙酸丁香酚酯、亚麻酸甲酯、新植二烯、鲨烯、β-榄香烯、α-姜黄烯等。青钱柳挥发部位以β-紫罗酮和β-谷甾醇为主。丁香酚、植物醇、β-紫罗酮及β-谷甾醇亦可作为青钱柳的活性成分。初步明确贵州产青钱柳降糖作用的化学物质基础。
莫丽萍[3](2018)在《青钱柳叶提取物的研制》文中认为目的:青钱柳叶在民间常泡茶饮用,具有治疗糖尿病等功效。本课题以青钱柳叶为原料,研制青钱柳叶提取物。通过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草案)、初步稳定性、初步药效学等进行研究,为其今后开发成降血糖制剂提供依据。方法:(1)提取工艺研究:采用水煎煮法,通过单因素考察法并结合L9(34)正交试验法,以异槲皮苷含量和干膏率为考察指标,以加水倍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优选青钱柳叶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2)成型工艺研究:采用冷冻干燥法,通过单因素考察以水分含量、溶解性为评价指标,以真空度、干燥时间、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优选青钱柳叶提取物的成型工艺。(3)质量标准研究: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项下相关规定,建立药用青钱柳叶提取物质量标准(草案),并测定青钱柳叶提取物中异槲皮苷的含量,制定其含量限度;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建立食用青钱柳叶提取物质量标准(草案),制定感官、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等要求。(4)稳定性研究: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的规定,对青钱柳叶提取物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5)降血糖作用初步研究:采用四氧嘧啶诱导小鼠成2型糖尿病模型,考察青钱柳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降血糖的作用。结果:(1)确定了青钱柳叶提取物的提取工艺。其最佳提取工艺为:青钱柳叶药材提取2次,每次加入20倍水,每次提取1h,提取前药材浸泡30min。(2)确定了青钱柳叶提取物的成型工艺。其最佳成型工艺为:取含固量为4.2的青钱柳叶浓缩液进行冷冻干燥,干燥室真空度为90Pa,干燥时间为48h,干燥温度为-45℃,干燥得粉末,包装,即得。(3)建立青钱柳叶提取物的质量标准(草案)。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异槲皮苷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所得色谱图斑点较清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异槲皮苷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可靠,稳定可行;对提取物的性状、粒度、外观均匀度、水分、装量差异、含量、微生物等进行考察,结果符合相关规定。(4)青钱柳叶提取物的稳定性良好。由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结果显示,青钱柳叶提取物在性状、鉴别、检查、含量等均无明显变化,符合相关规定。(5)青钱柳叶提取物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青钱柳叶提取物的低、中、高剂量均能明显降低小鼠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其中高、中剂量较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1)青钱柳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安全可靠,重复性良好。(2)青钱柳叶提取物的质量标准(草案)可行,质量可控,并且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度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各项检查符合相关规定。(3)青钱柳叶提取物的初步稳定性良好,为制备工艺及包装材料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4)青钱柳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
杨洪雁[4](2013)在《水蛭抗家兔血瘀证作用机制及归经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水蛭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有着复杂的化学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大量的研究发现水蛭具有抗血栓、抗肿瘤、抗纤维化、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水蛭的研究日趋深入,研究领域日趋扩大,其药理作用正在被更多的挖掘出来并为人们所利用,被广泛用于临床,使其越来越成为预防、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药物,其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对水蛭的全面深入的研究,水蛭这一传统的中药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好的为人类的健康服务。随着心脑血管等血瘀证疾病发病率的日益升高,对其病因及诊断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中西医学者的关注。医用动物模型作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疾病的研究中,对疾病诊治与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血瘀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候之一,是由瘀血所引起的各种临床综合表现。目前对血瘀证模型的制备多从其病因病机制备模型,在造模时有采用单一因素造模的,也有采用复合因素造模的。大量的研究表明,血瘀证涉及多个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与血液流变学、血脂代谢异常、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归经是中药理论中的精髓,是在千百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中累积和总结出来的,它是分析和阐述中药功效和作用机制的重要依据,对中医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对中药归经的研究对于更进一步研究药物的药性、作用机制以及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复合因素(饥饿+高脂+注射肾上腺素)制备家兔血瘀证模型,造模期40d,造模结束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模型组,水蛭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水蛭(0.30g/kg、0.15g/kg和0.075g/kg)治疗30d。通过对血瘀证家兔血清中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浆中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T-1、血管紧张素AngII、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肝脏中脂质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进行测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血瘀证家兔肝脏中载脂蛋白E基因(Apo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内皮素基因(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四个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水蛭抗血瘀证的作用机理。同时采用体内活性物质观测法对血瘀证家兔和正常家兔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胆中SOD、MDA含量进行测定来研究中药水蛭的归经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血脂水平发生异常,血清中TC、TG、LDL-C显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水蛭治疗后发现,血瘀证家兔三个指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血瘀证家兔血脂水平进行调节,以第30d、低剂量组水蛭效果最好。2)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内皮功能发生异常,血浆中ET-1、AngII含量显着高升高,NO含量显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水蛭治疗后发现,血瘀证家兔三个指标明显恢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血瘀证家兔内皮功能损伤进行调节,以给药第30d,低剂量组水蛭效果最好。3)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体内存在脂质过氧化反应,血浆和肝脏中MDA明显升高、肝脏中SOD含量显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组水蛭进行治疗后,两个指标均呈现恢复的趋势,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血瘀证家兔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行抑制,其中以给药第30d、低剂量组水蛭效果最好。4)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肝脏中ApoE基因、LDL-R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水蛭进行治疗后,血瘀证家兔肝脏中ApoE、LDL-R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血脂类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其中对ApoE基因和LDL-R基因调节作用分别以给药第30d、高剂量组水蛭、低剂量组水蛭效果最好。5)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肝脏中ET-1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eNOS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水蛭进行治疗后,血瘀证家兔肝脏中ET-1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eNOS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内皮功能相关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其中以给药第30d、低剂量组效果最好。6)水蛭不论对血瘀证家兔还是正常家兔各个脏器中SOD、MDA含量的影响均有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基本上与水蛭传统归经相一致,但水蛭对血瘀证家兔肝脏中MDA含量影响的选择性更符合传统的水蛭归经理论,结果提示水蛭归肝经,对肺、肾、胃、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综上,采用复合因素多因素(饥饿+高脂+肾上腺素)能够成功制备家兔血瘀证模型,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血脂水平代谢紊乱、内皮功能异常、机体内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模型组家兔肝脏中ApoE基因、LDL-R基因、eNOS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ET-1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过不同剂量组水蛭进行治疗后,三个剂量组均能对血瘀证家兔血脂水平、内皮功能、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行调节,能够显着上调血瘀证家兔肝脏中ApoE基因、LDL-R基因、eNOS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下调ET-1基因的表达量,说明水蛭能够治疗家兔血瘀证模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1)调节血脂代谢水平及血脂代谢相关基因LDL-R、ApoE基因的表达量;2)调节内皮功能及相关基因ET-1、eNOS基因的表达量;3)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采用体内活性物质观测法对水蛭的归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蛭对血瘀证家兔还是正常家兔各个脏器中SOD、MDA含量的影响均有一定的选择性,水蛭的这种选择性调节能基本反应水蛭的归经,提示采用体内活性物质观测法研究中药的归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方海燕,方学勤,刘元胜[5](2011)在《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细菌内毒素检查是药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指标。特别对注射用原料药和注射用制剂药。《中国药典》2005年版尚未收载该品种。我们对3批样品进行了细菌内毒素检测,以考察该方法的可行性。1药品与试剂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黄石世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00301、20100601、20100801);细菌内毒素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50601-210169);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湛
尹强[6](2011)在《蜈蚣不同部分提取液对肝癌细胞Bel-7404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毒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前期研究表明全虫蜈蚣提取液(Extract of centipedes, ECP)对肝细胞肝癌(HCC)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蜈蚣头足部分、全虫部分、躯干部分提取液对实验性肝癌的抑制作用,并对蜈蚣不同部分提取液(Extract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Centipedes, ECPs)进行系统的毒理研究,通过观察ECPs的毒理学反应,以期确定ECPs的毒性大小、毒性作用的靶器官,以及探讨ECPs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机制,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提供实验基础。第一章蜈蚣不同部分提取液对肝癌细胞Bel-7404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目的:研究ECPs在体内对肝癌细胞Bel-7404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裸鼠Bel-7404人异位肝癌移植模型,以ECPs予以灌服,观察肿瘤生长及肝癌转移情况。结果:①裸鼠Bel-7404人异位肝癌移植模型成功率100%;②ECPs对裸鼠Bel-7404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移植瘤术后30天,荷瘤对照组肿瘤体积为1000.5+87.4mm3,而头足组、全虫组、躯干组肿瘤体积分别为:460.3+61.7、526.1±75.7、530.7±81.3mm3。移植瘤重量荷瘤对照组为1120.01±101.94mg,而头足组、全虫组、躯干组肿瘤分别为593.73±37.01、659.57+62.88、669.42±45.00mg,对照组与治疗组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计算头足组、全虫组、躯干组肿瘤抑制率分别达到46.99%、41.11%、40.23%。头足组、全虫组、躯干组组间比较,全虫组与躯干组平均肿瘤重量较为接近,无显着性差异;而头足组平均肿瘤重量低于全虫组与躯干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①成功建立人肝癌Bel-7404细胞株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②ECPs以10g生药/kg的剂量给药时,有抑制裸鼠Bel-7404移植瘤的作用,其中头足提取液抑瘤作用更显着。第二章蜈蚣不同部分提取液的毒性研究目的: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评价ECPs的一般毒性作用;通过体内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评价ECPs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1)急性毒性试验:用不同剂量ECPs灌胃昆明小鼠,观察小鼠活动、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2)长期毒性试验:用不同剂量ECPs灌胃SD大鼠,观察动物的反应及体重变化,分别于第4周和第13周取血作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及行病理解剖,检查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及计算脏器系数。留下的动物停药后继续观察2周(第15周)后再活杀,了解毒性反应的恢复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延迟性毒性。(3)遗传毒性试验:①微核试验:用不同剂量ECPs灌胃昆明小鼠。给药后取股骨骨髓细胞制作涂片,观察含有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以微核率表示。②精子畸变试验:用不同剂量ECPs灌胃昆明小鼠。给药后附睾滤液制作涂片,观察畸形精子数,计算其畸变率。③AMES试验:采用标准平板法,计数每皿上长出的回变菌落数。结果:(1)急性毒性试验:头足组的LD5o为39.18g生药/kg,95%平均可信区间32.89-45.01g生药/kg;全虫组的LD5o为51.20g生药/kg,95%平均可信区间41.81-59.97g生药/kg,躯干组LD5o为53.85g生药/kg,95%平均可信区间45.09-62.12g生药/kg。(2)长期毒性试验:①一般生理指标:实验初期ECPs可引起部分动物呕吐和大便性状改变,随后可缓解。实验过程中,与同期对照组相比,ECPs对SD大鼠摄食量无明显影响;ECPs可引起头足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长减慢。②血液学指标:给药期间(第4周,第13周),与同期对照组相比,ECPs可引起RBC、HB降低,ALT、AST增高,BUN、CREA增高,PT、TT、APTT延长,并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到恢复期结束,除头足高剂量组ALT、AST外,其它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同时期同处理组不同剂量水平组内比较:高、低剂量之间,以上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期同剂量水平不同处理组组间比较:低剂量时,各组间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高剂量时,头足组与全虫组、头足组与躯干组比较,ALT、AST、BUN、CREA、PT、 APTT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P<0.05),而全虫组与躯干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③病理检查:处死大鼠行病理学检查,各组对脏器系数无明显影响。给药期间,头足中高剂量组、全虫高剂量组、躯干高剂量组可引起肝细胞肿胀改变,头足高剂量组甚至导致肝脏坏死改变,还可引起肾脏轻度水变性改变。停药后2周,肝肾损害程度减轻,肾脏基本恢复正常,部分肝脏遗留坏死改变。各组对心脏、脑、肺脏、脾脏组织无明显损害。(3)遗传毒性试验:①微核试验:蜈蚣提取液各剂量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该蜈蚣提取液无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增生作用。②精子畸形试验:蜈蚣提取液对大鼠精子畸形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蜈蚣提取液无致小鼠精子畸形作用。③Ames试验:阳性对照组的回变菌落数超过白发回变对照组菌落数的2倍,而蜈蚣提取液各剂量组的回变菌落数均末超过自发回变菌对照组落数的2倍,结果为阴性。结论:①中药蜈蚣头足部分提取液为小毒,全虫部分、躯干部分提取液毒性接近,毒性更小。②相同剂量下,中药蜈蚣不同提取液的毒性大小依次为:头足部分>全虫部分三躯干部分。③ECPs可引起肝肾损害和凝血功能异常,肝脏、肾脏、血液系统可能为主要的毒性靶器官,其中肝脏损害较重,而肾脏和血液系统损害相对较轻。④ECPs在本实验条件下无明显遗传毒性作用。⑤临床治疗肝癌时,以蜈蚣全虫入药为宜,并且可适当加大蜈蚣的用量。第三章蜈蚣不同部分提取液对肝脏毒性损害机制研究目的:通过检测SD大鼠肝脏组织MDA、SOD、CytP450、TNF-α、IL-6水平,探讨ECPs对肝脏毒性损害的机制。方法: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肝组织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肝组织SOD活力,CO还原差示光谱法(Omura法)测定肝组织CytP450含量,双抗体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组织TNF-a、IL-6。结果:与同期对照组相比,ECPs可引起MDA水平增高、SOD活力降低、CytP450含量降低、TNF-α、IL-6含量增高,差异显着(P<0.01,P<0.05);其中头足高剂量组IL-6、TNF-α的差异到恢复期结束仍然存在(P<0.05)。同时期同处理组不同剂量水平组内比较:高、低剂量之间,以上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期同剂量水平不同处理组组间比较:低剂量时,各组间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高剂量时,头足组与全虫组、头足组与躯干组比较,MDA、SOD、CytP450、TNF-α、IL-6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P<0.05),而全虫组与躯干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①ECPs可引起肝组织MDA水平增高、SOD活力下降,通过脂质过氧化导致肝细胞化学性损伤。②ECPs可引起肝组织TNF、IL-6水平增高,通过诱导细胞因子、炎性因子等对肝细胞产生免疫性损伤。③ECPs可引起肝组织CytP450水平下降,提示中药蜈蚣可能通过影响动物体内组胺—HP450这一途径对肝脏造成损伤。
何萍[7](2011)在《黄金方治疗外感病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外感病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而导致的一类病证,大多数起病较急,初起常伴有发热等临床表现,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季节性等特征。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是常见的季节性、传染性疾病,均由病毒感染引发,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临床以发热、恶寒、全身不适等为主要表现。根据二者发病机理及临床特征,可将其归为中医外感病范畴。黄芩、金莲花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清热解毒类药物。黄芩善清上焦肺热,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喘等疾病的中药方剂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现代研究表明,黄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一些学者针对黄芩苷对流感病毒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芩苷在体内体外实验中均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对我国分离的甲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具有抑制活性的作用。金莲花也是临床经验用药,在外感热证等病证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疗效,同时,其抗菌、抗病毒、抗炎等药理作用也已得到证实。综上所述,根据临床用药经验,结合药理学研究成果,我们选取黄芩、金莲花两味药物进行组合制成黄金方,力求将其开发成一种对流感及手足口病等外感病证具有确切治疗作用的中药新药。黄金方中君药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臣药金莲花味苦,性寒,可助黄芩清热解毒之力,两者配伍共奏清热解毒之功。根据二药临床用药经验及药理学研究成果,我们将黄金方的研究重点放在对以流感和手足口病为主的外感病的治疗上,从体内体外抗病毒、抗菌,抗炎,解热等多方面评价黄金方治疗外感病的作用,力求为黄金方治疗流感、手足口病等外感病证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在提取工艺研究中,我们采用HPLC法对黄芩单味药提取、金莲花单味药提取、黄金方复方提取三种方法所得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荭草苷进行含量测定,通过比较单味药提取与复方共同提取两种方法所得提取物中黄芩苷、荭草苷的含量,优选黄金方药物提取的较佳工艺,实验结果显示:单味药提取与复方共同提取两种方法所得提取物中黄芩苷、荭草苷的含量相近,结合工业生产条件及成本,确定以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固液比为1:10对黄金方药物进行复方提取为黄金方粗提物生产的较好工艺。在用药安全性研究中,我们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最大给药量实验)观察黄金方的急性毒性反应,实验结果显示:黄金方对ICR小鼠灌胃的最大给药量为172.8g/kg(按生药折算),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30g/60kg/天)的345.6倍,口服无明显毒性,安全性较高。在药效学研究中,我们对黄金方体内外抗病毒作用、体内外抗菌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炎、解热作用进行了全面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用滴鼻感染正常小鼠和免疫低下小鼠建立流感病毒感染肺炎模型,分别采用治疗和预防性给药,观察黄金方对小鼠肺指数、死亡率、生存时间的影响,评价黄金方对甲型H1N1流感FM1株和PR8株感染的防治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对正常免疫状态和免疫低下小鼠肺部炎症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并可减少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是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药物。2、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感染正常小鼠肺炎模型,进一步研究黄金方对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IFN-γ水平,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黄金方抗流感病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可明显降低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提高肺组织中IFN-γ水平,调节血清中CD1+、CD8+细胞数量,使CD1+/CD8+比值趋于正常,其改善肺部炎症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小鼠免疫功能抑制流感病毒FM1株在小鼠肺组织中的复制来实现的。3、通过腹腔注射EV71病毒的方法感染乳鼠,观察黄金方对乳鼠感染病毒后一般状况、死亡率、生存时间的影响,评价黄金方对EV71感染的治疗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能减少EV71感染后乳鼠的死亡数、延长平均存活天数,对EV71病毒感染引发的幼鼠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PE)观察黄金方体外对流感病毒、其他多种常见呼吸道病毒、EV71病毒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体外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PR8株、brisbane/59/2007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brisbane10株、乙型流感病毒江西修水株、HSV-1、Ad7等多种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PIV-1、RSV、Ad3、EV71无明显的抑制作用。5、通过考察黄金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brisbane/59/2007株神经氨酸酶(NA)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黄金方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趋势,但与病毒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其抑制流感病毒brisban/59株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神经氨酸酶活性有关。6、通过研究黄金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探讨黄金方的体内抗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可减少小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的死亡率,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死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7、选用多种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和条件致病菌,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研究黄金方的抗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卡他球菌、绿脓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白色念珠菌体外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8、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等几种不同的急性炎症动物模型,对黄金方抗炎作用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对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廓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抑制炎症早期毛细血管扩张引发的渗出增加、组织肿胀,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9、采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对黄金方解热作用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黄金方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内毒素致家兔发热模型均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证实,黄金方口服安全性高,具有体内外抗病毒、抗菌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炎、解热作用,其药理作用针对外感病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特征等各个方面,对以流感为代表的外感病证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与西药相比,其治疗作用确切,药用资源丰富,用药成本低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开发和应用。其对手足口病的治疗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实验及临床研究考察。
姜汹[8](2010)在《藏药波棱瓜子提取液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肝损伤是一种常见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疾病。肝脏损伤的类型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物质引起的肝损伤也是极为常见的。四氯化碳(CCl4)是研究肝损伤疾病中最常用的一种化学物质。四氯化碳主要是通过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和产生的自由基引起肝损伤的。传统医学尤其是中医对肝损伤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最终研制出疗效高、副作用小的中成药却很少。因此,寻找新的药物对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肝损伤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藏药波棱瓜子为葫芦科波棱瓜属波棱瓜(Herpetospermum caudigerum)的种子。据研究表明,波棱瓜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去火降热、助消化的作用,用于治疗肝热、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等症。然而,波棱瓜子抗肝损伤的作用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研究波棱瓜子提取液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分析。实验方法:将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Cl4肝损伤模型组、波棱瓜子氯仿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波棱瓜子水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比较肝指数的变化;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测定肝组织匀浆中蛋白、肝糖原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和真核细胞转录因子(NF-κB)的蛋白表达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波棱瓜子提取液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等有关。本实验是对藏药波棱瓜子提取液治疗肝损伤的初步研究,为藏药防治肝损伤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熊振芳[9](2010)在《蕲艾提取液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肝纤维化是肝脏对不同病因所致的慢性损害产生的创伤愈合反应,表现为肝脏细胞外基质各种成分的过度沉积及分布异常,是纤维增生和纤维降解不平衡的结果,是多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中间病理阶段,目前的研究认为肝纤维化病变经过适当的积极治疗有希望延缓甚至逆转,而发展到肝硬化阶段则很难逆转。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复合作用的特点,针对肝纤维化发病的复杂机制,体现了中医药的传统优势。蕲艾是湖北省的道地药材,临床研究发现蕲艾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本课题通过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初步了解蕲艾提取液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并通过其对大鼠肝组织中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的信号传导分子TGFβ1、Smad 3、Smad 4、Smad 7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对抗凋亡基因Bcl-2和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探讨蕲艾提取液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理。方法:1.采用猪血清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将72只Wistar大鼠适应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蕲艾提取液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及丹参治疗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无菌猪血清0.3ml,每周2次,共10周。蕲艾提取液高、中和低剂量治疗组分别给予6ml/只、3ml/只和1.5ml/只的蕲艾提取液灌胃,每日1次;丹参治疗组给予丹参注射液6ml/只灌胃,每日1次;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6ml/只灌胃,每日1次;正常对照组大鼠按100g体重给予生理盐水0.3ml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0周,并给予生理盐水6ml/只灌胃,每日1次。于10周末最后一次注射猪血清后48h,断头处死各组动物,眼球取血留取足够的血,分离血清,并取一部分肝脏组织,4%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一部分新鲜肝组织梯度置于-70℃保存,用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及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2.血清学检测:各组实验大鼠血清分别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前胶原(IV-C)的含量,以及脂质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O 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含量。3.肝组织学检测:采用HE染色和Masson三重胶原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结合显微镜,观察大鼠肝组织TGFβ1、Smad3、Smad4、Smad7以及Bcl-2、Cyclin D1的表达变化。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及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GFβ1、Smad3、Smad4、Smad7 mRNA和蛋白及Bcl-2、cyclinDl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蕲艾提取液抑制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LN、IV-C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TGF-β1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血清MDA含量上升、SOD活性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蕲艾提取液治疗各组HA、PCⅢ、LN、IV-C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血清TGF-β1含量亦明显下降(P<0.05),血清脂质过氧化指标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 SOD活性显着升高(P<0.05),且蕲艾提取液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光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可见肝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肝细胞发生广泛的变性水肿,水样变性甚至气球样变性,还可见程度、范围不等的肝细胞坏死;肝板排列紊乱,部分肝小叶失去正常结构;汇管区纤维隔内有大量嗜酸性细胞、单核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浸润,大量胶原沉积,有较明显纤维组织增生,胶原纤维沿汇管区及中央静脉周围向肝小叶内延伸,可见相互连接的纤维分割肝小叶,甚至有部分区域有早期肝硬化表现。蕲艾提取液及丹参治疗各组大鼠肝脏在色泽、质地、大小、表面光滑度方面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显着减轻,肝小叶结构破坏不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减少,中央静脉和汇管区有少量纤维组织延伸,不同剂量蕲艾提取液治疗组间无显着性差异。2.蕲艾提取液对大鼠肝组织中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GFβ1、Smad3、Smad4在正常对照组肝细胞内无阳性细胞表达,模型组肝内表达明显增强,主要见于间质细胞、炎性细胞、损伤的肝细胞,阳性物质主要集中在细胞膜上,胞质内有少量表达;蕲艾提取液各剂量组及丹参组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阳性染色程度明显减轻。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GFβ1、Smad3、Smad4 mRNA及其蛋白,在正常对照组中表达明显低下,而Smad7 mRNA及其蛋白表达则明显升高;蕲艾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TGFβ1、Smad 3、Smad4 mRNA及其蛋白与模型组比较表达逐渐减少,Smad7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则逐渐升高,其中中、高剂量组TGFβ1、Smad3、Smad7 mRNA及其蛋白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而与丹参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蕲艾提取液对抗凋亡基因Bcl-2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cl-2及Cyclin D1蛋白在正常对照组肝细胞内无阳性细胞表达,模型组肝内表达明显增强,主要见汇管区、肝细胞、间质细胞膜上及细胞浆内,阳性物质主要集中在细胞膜上;蕲艾提取液各剂量组及丹参组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阳性染色程度明显减轻。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Bcl-2、Cyclin D1 mRNA及蛋白表达较模型组低下,蕲艾提取液各剂量组Bcl-2、Cyclin D1 mRNA及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逐渐减少,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和丹参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蕲艾提取液可以明显改善猪血清诱导的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肝组织病理学损害,减轻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减少胶原纤维间隔、肝细胞坏死、变性以及炎性细胞的浸润,并能有效降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其抗纤维化的机理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2.蕲艾提取液能够显着抑制大鼠肝组织中TGFβ1、Smad3、Smad4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上调Smad7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表明其可能通过有效调控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大鼠肝纤维化。3.蕲艾提取液能够降低大鼠肝组织中抗凋亡基因Bcl-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提示其可能通过有效诱导大鼠HSC凋亡,从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4.蕲艾提取液可能通过下调大鼠肝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发挥对细胞周期的调控,抑制细胞增殖,而达到抗肝肝纤维化的作用。
董彩军[10](2007)在《青钱柳黄酮的测定方法与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1.)Iljinskaja.系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胡桃科(Juglandaceae)植物,青钱柳属。青钱柳茶可有效地用于防治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等疾病,被称之为“降糖神茶”。研究表明,这些生理活性与青钱柳中所含的黄酮、三萜以及多糖等活性成分有关。目前对青钱柳黄酮还未见深入研究,这极大的影响了青钱柳的有效利用。因此本文对青钱柳黄酮的提取、测定、分离纯化以及抗氧化和保肝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为青钱柳及其活性成分的有效利用及综合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概括如下:1.建立了青钱柳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对直接测定法、三氯化铝显色法和硝酸铝显色法三种测定方法的比较,发现三氯化铝显色法精密度高,重现性,稳定性和回收率效果较好,更适合青钱柳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2.探索了青钱柳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L9(34)实验对乙醇回流提取青钱柳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最佳条件下得到总黄酮含量为22.04mg/g。采用四因素二次旋转回归试验对微波辅助提取青钱柳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提取条件。最优条件下所得黄酮含量的实测值为15.6437mg/g。两种方法比较得出:溶剂回流提取法的总黄酮得率要高于微波辅助提取,但微波辅助提取操作方便,提取时间短,大大降低了成本,节省了能源。3.对青钱柳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进行了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结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从青钱柳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黄酮苷类单体物质,经IR、ESI-MS和NMR鉴定,分别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Ⅰ),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Ⅱ)和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Ⅲ)。大孔吸附树脂结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高效快速,通量大,适合青钱柳总黄酮分离,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4.对青钱柳提取物的活性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青钱柳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并与样品使用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70%乙醇提取物对油脂的氧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是弱于天然抗氧化剂VE和BHT。结果表明青钱柳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特性。5.考察了青钱柳提取物对肝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建立CCl4诱导的急性小鼠肝损伤模型,用试剂盒测定血清中ALT和AST的活性,肝脏中的脂质过氧化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脏总抗氧能力(T-AOC)来研究青钱柳提取物对CCl4诱导小鼠肝毒性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青钱柳具有保肝作用,但保肝机理尚不明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柳叶提取液对实验性动物肝损伤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柳叶提取液对实验性动物肝损伤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青钱柳叶化学成分研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青钱柳叶化学成分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仪器 |
2.2 方法 |
3 结构鉴定 |
4 结果与讨论 |
第2章 青钱柳叶总黄酮的双水相提取工艺优化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仪器 |
2.2 方法 |
3 结果 |
3.1 双水相体系的考察与选取 |
3.2 单因素试验 |
3.3 响应面优化 |
3.4 UPLC-MS/MS分析双水相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 |
4 讨论 |
第3章 青钱柳叶降血糖活性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仪器 |
2.2 方法 |
3 结果 |
3.1 对小鼠体重、空腹血糖的影响 |
3.2 对小鼠血清胰岛素的影响 |
3.3 对血脂的影响 |
3.4 脏器指数 |
3.5 小鼠肝脏、胰腺病理形态学分析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贵州产青钱柳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机制及其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论 |
1.1 糖尿病的研究近况 |
1.1.1 糖尿病发病机制 |
1.1.2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
1.2 青钱柳的化学成分研究近况 |
1.2.1 青钱柳多糖类成分 |
1.2.2 青钱柳黄酮类成分 |
1.2.3 青钱柳三萜类成分 |
1.2.4 青钱柳有机酸类成分 |
1.3 本研究的意义和思路 |
第二章 青钱柳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机制研究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动物 |
2.1.2 材料 |
2.1.3 仪器 |
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2.2.1 溶液的制备 |
2.2.2 动物造模 |
2.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2.4 药效指标的检测 |
2.2.5 统计学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青钱柳对Ⅱ型糖尿病大鼠体重的影响 |
2.3.2 青钱柳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
2.3.3 青钱柳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葡萄糖耐量的影响 |
2.3.4 青钱柳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糖化血清蛋白的影响 |
2.3.5 青钱柳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
2.3.6 青钱柳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2.3.7 青钱柳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青钱柳化学成分的研究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材料 |
3.1.2 仪器 |
3.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3.2.1 溶液的制备 |
3.2.2 测定方法 |
3.2.3 青钱柳总多糖的测定 |
3.2.4 青钱柳各极性部位的提取与分离 |
3.2.5 青钱柳各洗脱部位的HPLC色谱图 |
3.2.6 青钱柳各洗脱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3.2.7 青钱柳各洗脱部位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
3.2.8 青钱柳各洗脱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青钱柳中原儿茶酸的鉴别 |
3.3.2 青钱柳中异槲皮苷、槲皮素和山奈酚的鉴别 |
3.3.3 青钱柳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鉴别 |
3.3.4 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 |
3.3.5 青钱柳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测定 |
3.3.6 青钱柳总多糖的含量测定 |
3.3.7 青钱柳各洗脱部位的HPLC色谱图 |
3.3.8 青钱柳各洗脱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3.3.9 青钱柳各洗脱部位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
3.3.10 青钱柳各洗脱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 |
3.4 小结 |
第四章 青钱柳降糖活性部位的质谱分析研究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材料 |
4.1.2 仪器 |
4.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4.2.1 青钱柳降糖活性部位的LC-MS分析 |
4.2.2 青钱柳活性部位的GC-MS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青钱柳降糖活性部位的LC-MS结果 |
4.3.2 青钱柳活性部位的GC-MS结果 |
4.4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青钱柳叶提取物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青钱柳叶提取物提取工艺的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2.2 溶液的制备 |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 考察指标的选择 |
2.3.1 干膏率的测定 |
2.3.2 含量测定 |
2.4 方法学考察 |
2.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4.2 精密度试验 |
2.4.3 重复性试验 |
2.4.4 稳定性试验 |
2.4.5 加样回收试验 |
2.4.6 青钱柳叶异槲皮苷的含量测定 |
2.5 吸水率的测定 |
2.6 单因素试验考察青钱柳叶提取物提取工艺的因素水平 |
2.6.1 加水倍量的考察 |
2.6.2 提取时间的考察 |
2.7 正交试验法优选青钱柳叶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 |
2.7.1 正交设计 |
2.7.2 验证试验 |
2.8 青钱柳叶提取物最佳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
2.9 青钱柳叶提取物最佳提取工艺的确定 |
3 小结与讨论 |
3.1 提取工艺筛选试验中考察指标的选择 |
3.2 提取工艺考察因素的选择 |
3.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
3.2.2 提取时间的选择 |
3.2.3 提取次数的选择 |
3.3 工艺筛选方法的选择 |
3.3.1 单因素试验法 |
3.3.2 正交试验法 |
第二部分 青钱柳叶提取物成型工艺的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青钱柳叶提取物的制备流程图 |
2.2 操作 |
2.2.1 浸泡与提取 |
2.2.2 过滤 |
2.2.3 浓缩 |
2.2.4 离心 |
2.2.5 冷冻干燥 |
2.3 青钱柳叶提取物的评价指标 |
2.3.1 水分的测定 |
2.3.2 溶解性的测定 |
2.4 单因素试验考察青钱柳叶提取物冷冻干燥工艺的因素水平 |
2.4.1 真空度的考察 |
2.4.2 干燥时间的考察 |
2.4.3 干燥温度的考察 |
2.4.4 验证试验 |
2.5 青钱柳叶提取物最佳成型工艺的确定 |
2.6 青钱柳叶提取物最佳制备工艺的确定 |
2.7 中试试验 |
2.7.1 水分的检查 |
2.7.2 溶解性的检查 |
2.7.3 粒度的检查 |
2.7.4 青钱柳叶提取物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
3 小结与讨论 |
3.1 成型工艺方法的选择 |
3.2 冷冻干燥法关键参数的选择 |
3.2.1 真空度的考察 |
3.2.2 干燥时间的考察 |
3.2.3 干燥温度的考察 |
3.3 成型工艺中其他其参数的选择 |
3.4 中试试验 |
第三部分 青钱柳叶提取物质量标准(草案)的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药用青钱柳叶提取物质量标准(草案) |
3 药用青钱柳叶提取物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
3.1 名称 |
3.2 处方 |
3.3 制法 |
3.4 性状 |
3.5 鉴别 |
3.6 检查 |
3.6.1 粒度 |
3.6.2 外观均匀度 |
3.6.3 水分 |
3.6.4 装量差异 |
3.7 青钱柳叶提取物中异槲皮苷的含量测定 |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3.7.2 测定方法 |
3.7.3 线性试验 |
3.7.4 精密度试验 |
3.7.5 重复性试验 |
3.7.6 稳定性试验 |
3.7.7 加样回收试验 |
3.7.8 供试品含量的测定 |
3.8 微生物 |
3.8.1 细菌总数 |
3.8.2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
3.8.3 大肠埃希菌 |
3.9 功能与主治 |
3.10 用法与用量 |
3.11 规格 |
3.12 贮存 |
4 食用青钱柳叶提取物质量标准(草案) |
4.1 范围 |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3 要求 |
4.3.1 植物原料 |
4.3.2 工艺过程 |
4.3.3 感官要求 |
4.3.4 理化指标 |
4.3.5 微生物要求 |
4.4 试验方法 |
4.4.1 色泽和外观 |
4.4.2 气味 |
4.4.3 鉴别 |
4.4.4 异槲皮苷含量 |
4.4.5 粒度 |
4.4.6 水分 |
4.4.7 铅 |
4.4.8 镉 |
4.4.9 砷 |
4.4.10 汞 |
4.4.11 铜 |
4.4.12 六六六和滴滴涕 |
4.4.13 五氯硝基苯 |
4.4.14 菌落总数 |
4.4.15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
4.4.16 大肠埃希氏菌 |
4.4.17 金黄色葡萄球菌 |
4.4.18 志贺氏菌 |
4.4.19 沙门氏菌 |
4.5 贮存 |
5 讨论与小结 |
5.1 薄层鉴别 |
5.2 含量测定 |
5.2.1 提取条件的选择 |
5.2.2 含量限度 |
5.3 检查项目 |
第四部分 青钱柳叶提取物初步稳定性的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初步稳定性考察 |
2.1 检测方法 |
2.1.1 性状 |
2.1.2 鉴别 |
2.1.3 水分 |
2.1.4 含量测定 |
2.1.5 粒度 |
2.1.6 外观均匀度 |
2.2 影响因素试验 |
2.2.1 高温试验 |
2.2.2 高湿试验 |
2.2.3 强光照射试验 |
2.3 加速试验 |
2.4 长期试验 |
3 小结与讨论 |
3.1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的讨论 |
3.1.1 高湿试验结果的讨论 |
3.1.2 高温试验、强光照试验结果的讨论 |
3.2 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结果的讨论 |
第五部分 青钱柳叶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的初步药效学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动物 |
1.4 受试药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四氧嘧啶注射液的配制 |
2.2 给药溶液的配制 |
2.3 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
2.4 动物分组 |
2.5 给药方法 |
2.6 测定方法 |
2.7 指标检测与方法 |
2.7.1 动物一般状态 |
2.7.2 FBG的检测 |
2.7.3 血清TG、T-CHO、LDL-C的检测 |
2.7.4 糖耐量的检测 |
2.7.5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1 一般观察结果 |
3.2 青钱柳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FBG的影响 |
3.3 青钱柳叶提取物对 2 型糖尿病小鼠糖耐量的影响 |
3.4 青钱柳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T-CHO、TG和LDL-C的影响 |
4 小结与讨论 |
4.1 四氧嘧啶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评价 |
4.2 青钱柳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 |
4.3 青钱柳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脂代谢的影响 |
第六部分 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创新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综述 青钱柳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水蛭抗家兔血瘀证作用机制及归经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水蛭的研究进展 |
1.1.1 水蛭的药理作用 |
1.1.2 水蛭化学成分及炮制方法 |
1.2 实验性血瘀证的研究进展 |
1.2.1 实验性血瘀证模型的制备方法 |
1.2.2 实验性血瘀证的诊断方法 |
1.3 中药归经的研究进展 |
1.3.1 中药归经的概述 |
1.3.2 中药归经的依据 |
1.3.3 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 |
1.3.4 中药归经的意义及展望 |
1.4 实验性血瘀证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1.4.1 载脂蛋白 E 基因(ApoE)研究进展 |
1.4.2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研究进展 |
1.4.3 内皮素基因(ET-1)研究进展 |
1.4.4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eNOS)研究进展 |
1.5 试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2.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血瘀证模型的制备 |
2.2.2 组织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2.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2.4 肝脏中总 RNA 的提取及反转录 |
2.2.5 荧光定量 PCR(Real time PCR)反应条件 |
2.2.6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一般表征观察 |
3.2 家兔器官指数的变化 |
3.3 实验性血瘀证的诊断指标 |
3.3.1 血清中血脂水平的变化 |
3.3.2 血浆中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 |
3.3.3 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变化 |
3.4 mRNA 表达检测 |
3.4.1 家兔肝脏总 RNA 的提取与检测 |
3.4.2 荧光定量候选基因的扩增及检测 |
3.4.3 GAPDH 基因标准曲线制作 |
3.4.4 ApoE 基因在家兔肝脏中的表达 |
3.4.5 LDL-R 基因在家兔肝脏中的表达 |
3.4.6 ET-1 基因在家兔肝脏中的表达 |
3.4.7 eNOS 基因在家兔肝脏中的表达 |
3.5 水蛭归经的初步研究 |
3.5.1 水蛭对家兔各脏器组织 MDA 含量的影响 |
3.5.2 水蛭对家兔各脏器组织 SOD 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家兔血瘀证模型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
4.2 水蛭抗血瘀证作用机制的探讨 |
4.2.1 水蛭对血瘀证家兔血脂水平的调节 |
4.2.2 水蛭对血瘀证家兔内皮功能的调节 |
4.2.3 水蛭对血瘀证家兔脂质过氧化指标的调节 |
4.2.4 水蛭对血瘀证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 |
4.3 水蛭归经的初步研究 |
4.3.1 归经研究的实验方法和指标选择 |
4.3.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4.4 研究的创新点 |
4.5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4.5.1 关于实验性血瘀证模型的制备 |
4.5.2 关于水蛭抗血瘀证的作用机制 |
4.5.3 关于水蛭的归经的初步研究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与结果 |
2.1 鲎试剂灵敏度的复核 |
2.2 样品细菌内毒素限值的确定 |
2.3 样品的干扰实验 |
2.4 样品中细菌内毒素的常规检查 |
3 讨论 |
(6)蜈蚣不同部分提取液对肝癌细胞Bel-7404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毒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技术路线 |
第一章 蜈蚣不同部分提取液对肝癌细胞Bel-7404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一章 结论 |
第二章 蜈蚣不同部分提取液的毒性研究 |
第一节 蜈蚣不同部分提取液的急性毒性试验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节 蜈蚣不同部分提取液的长期毒性试验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节 蜈蚣不同部分提取液的遗传毒性试验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章 结论 |
第三章 蜈蚣不同部分提取液对肝脏毒性损害机制研究 |
实验材料 |
结果 |
讨论 |
第三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和获奖情况 |
(7)黄金方治疗外感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 中药治疗外感病的研究进展—以流感和手足口病为主 |
(二) 黄芩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三) 金莲花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黄金方提取工艺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黄金方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黄金方药效学实验研究 |
第一节 黄金方抗病毒作用实验研究 |
(一) 黄金方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炎的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二) 黄金方对FM1株感染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三) 黄金方对EV71感染乳鼠的死亡保护作用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四) 黄金方体外抗病毒作用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五) 黄金方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作用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黄金方抗菌作用实验研究 |
(一) 黄金方体内抗菌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二) 黄金方体外抗菌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黄金方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
(一) 黄金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影响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二) 黄金方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影响的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三) 黄金方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影响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黄金方解热作用实验研究 |
(一) 黄金方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影响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二) 黄金方对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影响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结论与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
(8)藏药波棱瓜子提取液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
1.1 传染性肝炎 |
1.1.1 病毒性肝炎 |
1.1.2 细菌性肝炎 |
1.1.3 霉菌性肝炎 |
1.1.4 寄生虫性肝炎 |
1.2 中毒性肝炎 |
1.3 肝损伤机制 |
1.3.1 细胞质膜的损伤 |
1.3.2 免疫学性肝损伤 |
2 四氯化碳的肝毒性以及动物肝损害模型的建立 |
2.1 四氯化碳的肝毒性 |
2.1.1 动物吸收四氯化碳的方式 |
2.1.2 四氯化碳的毒性类型 |
2.1.3 四氯化碳对钙离子水平的影响 |
2.2 四氯化碳在动物肝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
2.3 结语 |
3 藏药研究进展 |
3.1 西藏藏药资源状况 |
3.1.1 藏药的生存环境和特点 |
3.1.2 藏药的种类 |
4 波棱瓜子的概况及研究进展 |
4.1 波棱瓜子的概述 |
4.1.1 波棱瓜子的形态特征 |
4.1.2 波棱瓜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
4.1.3 波棱瓜子的临床应用 |
4.2 结语 |
5 选题依据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1 波棱瓜子提取液的制备 |
1.1 原料、仪器及试剂 |
1.1.1 原料 |
1.1.2 实验仪器 |
1.1.3 实验试剂 |
1.2 药物提取 |
1.2.1 波棱瓜子氯仿提取液的制备 |
1.2.2 波棱瓜子水煎液的制备 |
2 波棱瓜子提取液对四氯化碳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2.1 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试剂盒及试剂 |
2.1.3 仪器 |
2.2 方法 |
2.2.1 实验分组与各组给药 |
2.2.2 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的造取及肝组织的摘取 |
2.3 指标的测定 |
2.3.1 肝指数 |
2.3.2 血清中生化指标的测定 |
2.3.3 肝组织生化指标的检测 |
2.3.3.1 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2.3.3.2 肝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的测定 |
2.3.3.3 肝组织中蛋白含量的测定 |
2.3.3.4 肝组织中肝糖原含量的测定 |
2.3.4 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
2.3.4.1 肝组织切片H.E染色的具体制作方法 |
2.3.4.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血清中ALT、AST的活性变化 |
3.2 肝指数 |
3.3 肝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的变化 |
3.4 肝组织中肝糖原含量的变化 |
4 波棱瓜子提取液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4.1 肉眼观察 |
4.2 H.E染色 |
4.3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分析 |
4.3.1 Caspase-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分析 |
4.3.2 NF-κB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分析 |
第三章 讨论及小结 |
1 讨论 |
2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蕲艾提取液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蕲艾提取液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蕲艾提取液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蕲艾提取液对大鼠肝组织抗凋亡基因Bcl-2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综述 |
附图一 |
附图二 |
附图三 |
附图四 |
附图五 |
附图六 |
附图七 |
附图八 |
附录 |
致谢 |
(10)青钱柳黄酮的测定方法与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青钱柳研究进展 |
1.1.1 青钱柳简介 |
1.1.2 青钱柳的化学成份研究进展 |
1.1.3 青钱柳的生物活性 |
1.1.4 青钱柳的开发和利用 |
1.2 黄酮类化合物简介 |
1.2.1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
1.2.2 黄酮含量测定 |
1.2.3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
1.2.4 黄酮的结构鉴定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和科学意义 |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2 本研究工作的科学意义 |
第2章 青钱柳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原料与试剂 |
2.2.2 仪器与设备 |
2.2.3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直接测定法考察结果 |
2.3.2 三氯化铝显色法考察结果 |
2.3.3 硝酸铝显色法考察结果 |
2.3.4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2.3.5 三种方法的测定原理 |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青钱柳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原料及试剂 |
3.2.2 仪器与设备 |
3.2.3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溶剂回流提取法 |
3.3.2 微波辅助提取法 |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青钱柳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设备 |
4.2.3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分离纯化 |
4.3.2 所得物质的液相谱图 |
4.3.3 化合物Ⅰ的结构鉴定 |
4.3.4 化合物Ⅱ的结构鉴定 |
4.3.5 化合物Ⅲ的结构鉴定 |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青钱柳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原料与试剂 |
5.2.2 设备与仪器 |
5.2.3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青钱柳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浸膏得率 |
5.3.2 青钱柳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5.3.3 青钱柳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测定 |
5.3.4 青钱柳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5.3.5 乙醇提取物抗油脂过氧化能力的测定 |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青钱柳对四氯化碳肝中毒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材料与试剂 |
6.2.2 仪器与设备 |
6.2.3 实验方法 |
6.2.4 统计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乙醇提取液的LC-MS分析 |
6.3.2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绘制 |
6.3.3 小鼠体重、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变化 |
6.3.4 对肝中毒小鼠血清ALT、AST活性的影响 |
6.3.5 对小鼠肝脏中MDA活性、SOD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青钱柳醇提物主要成分的质谱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柳叶提取液对实验性动物肝损伤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青钱柳叶化学成分研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D]. 唐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2]贵州产青钱柳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机制及其化学成分研究[D]. 张礼行.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2)
- [3]青钱柳叶提取物的研制[D]. 莫丽萍.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2)
- [4]水蛭抗家兔血瘀证作用机制及归经的初步研究[D]. 杨洪雁. 东北农业大学, 2013(08)
- [5]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学研究[J]. 方海燕,方学勤,刘元胜. 时珍国医国药, 2011(12)
- [6]蜈蚣不同部分提取液对肝癌细胞Bel-7404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毒理学研究[D]. 尹强. 中南大学, 2011(12)
- [7]黄金方治疗外感病的研究[D]. 何萍.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12)
- [8]藏药波棱瓜子提取液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 姜汹.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6)
- [9]蕲艾提取液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 熊振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0(12)
- [10]青钱柳黄酮的测定方法与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董彩军. 南昌大学, 2007(06)
标签:青钱柳论文; 水蛭的作用与功效论文; 糖尿病论文; 柳叶论文; 蚂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