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李宜朗[1](2020)在《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 ——以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级学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在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中,《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生物课程学习的核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的相关概念、基本知识,更要学生具备利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从而增强对生态、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提升情感态度,培养探究精神,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进入高中的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业任务的加重、青春期心理变化等多种因素,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不能维持稳定的学习情绪和情感,同时学习难度加大导致学生学习意志下滑、自暴自弃等现象的出现。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课堂理应唤起学生敬畏生命、探索求知的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的学习意志,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能和学生学习能力,本研究从非智力因素的多个维度结合教学实例,以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的四个班(1、5、6、8班)为实验对象,开展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以期望提高高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效能和学生学习能力。依据心理测量学,我们将全班成绩的前27%作为高分组,调研观察其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优势,全班成绩后27%作为低分组,以问卷和走访的形式观察非智力因素对其成绩的影响。通过在课前鼓励学生树立目标、课堂上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关注学生课后心理变化以及丰富校园课外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志,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维持饱满的生物学科学习热情。最终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鼓励学生亲自挖掘自然的奥妙,让学生积极认识到社会生态的多变性,帮助学生在繁杂的生物课程知识学习中,用多种途径掌握更多的知识点。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研究,通过月考成绩和课外活动成果作为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有显着发展,学生成绩也有明显提高,低分组同学和高分组同学差距减小。实践分析得出学生通过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后的表现,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和教师课堂教学的效能。本研究从学界所普遍认可的非智力因素的五个基本要素,即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出发,在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学科的学习特点,提出有关高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为提高高中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中的培养上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和途径,以期达到生物课堂中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能关注学生学习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让生物课堂成为照亮学生成长和学习的一盏明灯,充分发挥学校、班级和课堂的积极效应,为学生的高中生涯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
胡曾琦[2](2020)在《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其优化策略》文中研究说明高中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高一年级作为高中教育的第一年,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学科相比于其它科目,初高中内容上差异大,知识琐碎抽象。在高一面对多学科学习时,不易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容易习得无力,出现化学学习障碍的人数伴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呈现增加趋势。随着福建参与高考改革,首批的分科结果不足一半人选择“化学”更是将这一现象直观的反映出来。本文在高考新趋势和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在对国内外非智力因素及学习障碍的研究现状综述的基础上,对化学学习障碍进行了新定义并着重调查了影响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以人本教育理论、IN结合论、迷思概念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优化化学学习障碍在兴趣、情感、动机、意志、态度五个维度非智力因素出现障碍的策略。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调查出了化学学习障碍在非智力因素上存在的缺陷,并整理出15种针对性优化策略,对其进行干预改进。研究通过对福建省漳州市部分市区高中分科情况进行预调研,了解了高考改革首批分科学生的情况并作出分析。然后,对漳州第一中学的高二学生进行抽样预调查,验证是否选择化学作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和出现化学学习障碍之间有无存在关联性,以及筛选出对出现化学学习障碍产生明显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再编制出一份能够了解影响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问卷进行正式调查。接着,以正式问卷结果为基础,分析并整理出了针对不同维度非智力因素的优化策略。在实习的4个月里进行实施,最终对比9、11月两次月考的成绩与前后测结果进行显着性差异分析,并使参与优化的学生的化学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对个案分析时,学生的良好状态反馈出优化策略能有效改善学生化学学习障碍现象,对其成长提供了帮助。因此,通过研究的出的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利用化学实验调动兴趣、客观自我评价缓解消极情绪、成功经历刺激学习动机、课前预习课后复盘、错题整理典例收集、作业反思专有名词收集等15种针对性优化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切实到改善优化高一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障碍现象的作用,希望能够对高中化学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或其它学段的化学学习和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一起研究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让更多人的学生喜欢上化学,学好化学,在分科的时候能够选择化学,为化学事业预备更多人才。
刘攀[3](2020)在《乡镇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国家脱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农村教育——尤其是乡镇高中教育面对着一系列的巨大挑战,如何培养符合时代标准、走向未来的人才,是横在乡镇高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随着人们对教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和个体成长的因素,不仅仅体现在记忆、观察、想象和思考等智力因素上,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也逐渐显现。非智力因素指的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因素,主要指的是兴趣、动机、习惯、意志和情感价值观等,这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和个体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日后并没有取得相应的高成就,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够健全,这样往往会呈现出所谓的“高分低能”。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三者对于个体的成才同等重要,甚至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格外重要。在新课改面前,尤其在条件艰苦的乡镇高中里,更应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通过培养非智力因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习惯、意志和情感价值观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水平还可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产生更多正向的影响,例如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等,帮助学生从学校到生活全面发展。综上所述,研究非智力因素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整理国内外相关非智力因素的文献资料可知,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和内涵,国内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学者认为,非智力因素泛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因素,包含的内容有兴趣、动机、习惯、意志和情感价值观等;国外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学者认为,非智力因素是包含于智力因素之中的,主要内容是个人的气质和人格因素等。因为国内外专家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定义和内涵不同,因此对于非智力因素而言,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次研究将在综合国内外专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国家非智力因素研究会会长——燕国材先生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定义方式。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是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梅第一中学和第五中学的高一、高二和高三学生。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物理非智力因素调查时得出:(1)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整体良好。男生物理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女生;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最高、高二次之、高三最差;重点班物理学习兴趣略高于普通班。(2)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动机不明确。男生的物理学习动机明显高于女生;高二学生物理学习动机得分最高、高一次之、高三最差;重点班与普通班的学生在物理学习动机上没有明显差异,重点班学生学习兴趣略高于普通班。(3)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习惯不佳。男生的物理学习习惯略好于女生,但是差异性不明显;高一学生物理学习习惯最好、高二次之、高三最差;普通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反而好于重点班,但是并没有明显差异。(4)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意志良好。男生的物理学习意志好于女生,且差异性明显;高一学生物理学习意志最好、高二次之、高三最差;重点班学生的学习意志好于普通班,但是并没有明显差异。(5)乡镇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情感价值观整体上表现优秀。女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性不明显;高一表现最好、高二次之、高三最差;重点班的学习情感价值观明显高于普通班。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乡镇高中的教学特点,本次研究将从兴趣、动机、习惯、意志和情感价值观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高中生物理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和策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流程大致如下:首先是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有:重视课堂导入、理论联系实践、活跃课堂氛围等;接着是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可以从树立合理学习目标开始,进行合理归因,鼓励并关注学生等;接下来是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提醒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家校合作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等;然后是学习意志的提升,包括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制力等;最后是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包括心理健康咨询和竖立远大理想等。本文的主要结论:(1)在个体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同智力因素一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除了物理学习情感价值观,其他的非智力因素的维度,在乡镇高中生物理学习过程中表现不佳,亟待提高。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两点:(1)丰富了非智力因素与具体学科结合的研究理论,包括编撰出了物理非智力因素测量量表等;(2)给乡镇高中非智力因素的提升与培养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助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赵明星[4](2016)在《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农村教育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农村中学生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也决定了人口素质和人均文化水平的提高程度。近年来,关于化学学科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很多,但是对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开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专门研究鲜有发表,在实际的工作中,许多农村中学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也不够重视,以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鉴于此,研究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通过实证调研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对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从学生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四个角度出发,研究了影响和阻碍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障碍和困难,初步总结了依靠社会扶持,发动社会力量,加强学校保障,家校联动,加强学生个性指导等相应培养策略。最后,结合高一化学教学内容对所形成的这些理论展开实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有助于农村中学学生的必修化学成绩。
楚书霞[5](2016)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注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符合高中化学教学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切实需要。传统的教育理念更多关注智力水平的提高,却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个性和特质,从而导致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开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实践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将非智力因素培养在实验教学中实施进行,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将来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已有非智力因素培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的特质,我制定了实验教学研究实施方案,并和学生进行座谈。基于以上前提,我确立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五条教学策略。第一,重视实验教学,恰当创设趣味实验;第二,注重细节,端正学习态度;第三,关爱学生,培养积极情感;第四,挖掘化学史,锻炼坚强意志;第五,因材施教,成就良好性格。根据以上策略,抽取沈丘二高高二(6)班为试验班,高二(8)班为对照班,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对两个班共计10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了前测、中测、后测分析处理,以此探讨实践研究的效果。实践探究结果表明,试验班和对照班在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中成绩存在显着差异:ZD=4.69>Zα=1.96(α=0.05,p=0.95)。比较二者的平均分,试验班化学成绩比对照班高出3.47分,比较二者的高分层,试验班80分以上的人数比对照班高出30%。与学生访谈结果体现出学生已经逐步适应了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并初步掌握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的技巧和方法,对自己个人的成长起到了显着的积极的影响。综合以上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利用化学实验教学这个平台提出的五条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学策略是非常有效的。我们需要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实验教学的比重,并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重兴趣、态度、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的培养。但是由于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认知特点有所不同,学习发展程度也不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效果也有较大差异,有待将来进一步探究。
胡益强[6](2014)在《高师创新教育中在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再探索》文中提出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实施教育需要教师,创新之师是铸就创新人才的基础。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我国中小学师资培训的主要基地,理所当然要培养能够胜任创新教育要求的创新型教师。相关研究表明,人的学习和成才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因此,在高师创新教育中研究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创新型准教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十年前李银保硕士论文的调研范围,再次对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怀化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湖南科技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七所高校化学师范专业大一、大二大三的138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了新时期在校学生的五种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实验的情感与态度,课余学习动机,职业目标、研究意识与竞赛精神等方面存在的的状况和差异。通过与十年前调查数据的对比研究中发现,高师化学学生学习兴趣发生了迁移,大部分学生兴趣有所降低,大一学生降低的幅度较大;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水平整体不高,随年级递增,质疑能力在增强;学生课余学习的动机逐年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情感与态度准备不足;大部分学生具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选择做教育工作者比例最大,随年级递增,研究意识和精神精神都有所提高。此外,还着重将湖南师范大学与七所院校的一般状态进行了比较,得知湖南师大化学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发展不平衡,呈“两头冒尖趋势”;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要优于2013全省调查;课外学习动机要强于2013全省调查;对化学实验的情感与态度要比2013全省水平充分;学生更趋向于做化学教育工作者,且研究意识和竞赛精神要优于2013全省调查水平。同时,在数据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种高师化学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新的形势和变化,以及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异同,探讨和分析在培养高师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过程中教育主导者应该加强和注意的内容,促进高师化学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提高创新素质。
孟华[7](2013)在《新课程理念下兴趣—动机—意志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文中研究指明新课改中,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要求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而这一切的改变都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性格和意志等方面,是伴随着智力因素起作用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促进化学教学。本文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从兴趣、动机和意志三方面阐明了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和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与研究,为新课改下学生兴趣、动机与意志的培养与改善,提出一些新的建议。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之后,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1.兴趣方面:(1)化学课堂内容或教学方式应多增添趣味性。(2)突破学习难点,维持学习兴趣。(3)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探讨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学习动机方面:(1)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情境,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2)形成正确归因,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回馈也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3)营造好的学习气氛及形成优秀的教师教学风格。(4)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家长给予合理的期望值。3.意志方面:(1)利用“皮革马利翁”效应。(2)教学过程中,有意识、适度地增加作业与实验的难度。(3)在实验中尽量设置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4)课程内容尽量增添趣味性和贴近生活实际,适当讲述一些科学历史、科学家艰辛成才之路的故事。
徐明秋[8](2013)在《非智力因素对不同阶段中学生化学学习影响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非智力因素对于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对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切合实际。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基础教育也就是中学生教育阶段曾把智力因素的研究作为提高学习能力水平的重要研究和实践对象,同时也就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在个体成长中的关键作用,使许多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许多心理学家针对“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展开大量的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同时在有关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化学学科方面的学习影响也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将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分阶段,分性别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本研究以秦皇岛市第一中学(高中)和秦皇岛市第十六中学(初中)为研究对象,国内外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对初三至高三这四个年级组,分初中部分和高中部分,男生和女生几个维度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分析学习兴趣、动机、独立性、合群性、自律性和坚持性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与不同阶段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关系。结合调查结果、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分别从学生本身,教师,学校,家庭等方面对影响初中生和高中生以及男生女生非智力因素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非智力因素的相应对策。
邢素娥[9](2012)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人的聪明才智或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也离不开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学习毅力、饱满的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性格的影响。心理学上把聪明才智或学习能力以外的学习兴趣、学习毅力、学习热情和个性性格统称为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能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它对化学学习具有动力定向、影响维持和调节弥补作用,而它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在化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主动全面发展,那么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开展非智力因素培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各级各类学校各学科的教学中已经开始了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化学学科也不例外,非智力因素对化学学习成绩的影响在很多研究成果中已经得到证实,但是到目前为止,本地区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还很不尽如人意。本文在对国内外非智力因素研究综述基础上,结合本地区高中生非智力因素问卷调查,从化学教学、学习心理辅导等方面探索教师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并在高一两个班级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数据分析,确认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的实效性,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1)学生非智力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其水平高低可以通过教师培养训练得到改善;(2)化学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有意识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积极情感态度;(3)提高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自我意识水平及自我调控能力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学习心理辅导活动进行;(4)课内外相结合,长期训练是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效途径。
刘莉[10](2012)在《化学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 发展创造性思维》文中研究说明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从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四个方面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人才。
二、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 ——以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概述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关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现状 |
1.3 国外关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现状 |
2 高中生物学生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技术路线 |
2.4 研究时间安排 |
3 高中生物学学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 |
3.1 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影响 |
3.2 学生学习情感的影响 |
3.3 学生学习性格的影响 |
3.4 学生学习意志的影响 |
4 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 |
4.1 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
4.2 实验结果测定方式及相关分析 |
4.3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
5 结语 |
5.1 结论 |
5.2 讨论 |
5.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习成绩分化原因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课题研究及学生活动相关资料展示 |
致谢 |
(2)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其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学习障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关于研究现状的反思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研究相关理论概念 |
2.1 概念界定 |
2.1.1 学习障碍 |
2.1.2 非智力因素 |
2.1.3 化学学习障碍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本教育理论 |
2.2.2 IN结合论 |
2.2.3 迷思概念理论 |
3 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调查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及方法 |
3.2.1 调查对象 |
3.2.2 调查方法 |
3.3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4 调查结果 |
3.4.1 预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2 正式调查数据与分析 |
3.4.3 各类型非智力因素数据与原因分析 |
3.5 结论 |
4 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的优化策略 |
4.1 兴趣障碍优化策略 |
4.2 动机障碍优化策略 |
4.3 意志障碍优化策略 |
4.4 情感障碍优化策略 |
4.5 态度障碍优化策略 |
4.6 总结 |
5 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优化策略的教学实验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对象及变量控制 |
5.2.1 实验对象 |
5.2.2 变量控制 |
5.3 数据收集方法 |
5.4 实验实施 |
5.4.1 教学实验举例 |
5.4.2 个案优化分析 |
5.5 实验结果与反思 |
5.5.1 实验结果 |
5.5.2 结果反思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存在不足 |
6.3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化学学习情况调查表 |
附录 Ⅱ 高一化学学习情况调查表 |
附录 Ⅲ 离子反应方程式---教学设计 |
致谢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乡镇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非智力因素概述 |
2.1.1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
2.1.2 非智力因素的组成 |
2.1.3 非智力因素的特点 |
2.1.4 非智力因素的功能 |
2.2 理论基础 |
2.2.1 心理学基础 |
2.2.2 教育学基础 |
2.3 国内外非智力因素研究现状及趋势 |
2.3.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2.3.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
2.3.3 非智力因素与物理学习的相关研究 |
第3章 乡镇高中生物理非智力因素现状 |
3.1 黄梅一中和黄梅五中基本情况介绍 |
3.2 测量工具的编制和实施 |
3.2.1 国内非智力因素测量工具的发展 |
3.2.2 测量工具的编制 |
3.3 数据统计 |
3.3.1 样本的选取 |
3.3.2 信效度检验 |
3.4 结果分析 |
3.4.1 非智力因素总体情况及分析 |
3.4.2 各维度的非智力因素均值情况及分析 |
3.4.3 不同性别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及分析 |
3.4.4 不同年级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及分析 |
3.4.5 不同班别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结果及分析 |
3.4.6 访谈结果 |
3.5 结论 |
3.5.1 问卷调查结论 |
3.5.2 访谈结论 |
第4章 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对策 |
4.1 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
4.1.1 重视课堂导入,整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4.1.2 理论联系实际,减少性别影响 |
4.1.3 活跃课堂氛围,改善年级影响 |
4.2 物理学习动机的培养 |
4.2.1 明确学习目标,形成正确学习动机 |
4.2.2 进行合理归因,消除性别影响 |
4.2.3 鼓励并关注学生,保持学习动机 |
4.3 物理学习习惯的培养 |
4.3.1 预习和复习,养成良好习惯的开始 |
4.3.2 家校结合,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
4.3.3 改善教学模式,产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
4.4 物理学习意志的培养 |
4.4.1 端正学习动机,强化学习意志 |
4.4.2 培养学生自制力,提升意志品质 |
4.4.3 克服困难情境,磨练意志品质 |
4.5 物理学习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
4.5.1 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 |
4.5.2 志存高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第5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 |
5.3 研究不足 |
5.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B 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访谈设计 |
致谢 |
(4)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非智力因素的定义 |
1.2.1 智力因素 |
1.2.2 非智力因素 |
1.2.3 化学非智力因素 |
1.3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1.3.1 重视农村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
1.3.2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抓手 |
1.3.3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推动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 |
1.4 研究的现状 |
1.4.1 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学研究 |
1.4.2 化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1.5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1.5.1 研究的思路 |
1.5.2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
2.1 调查目的 |
2.2 调查对象及方法 |
2.2.1 调查对象 |
2.2.2 调查方法 |
2.3 调查问卷的制定 |
2.3.1 农村中学生问卷制定 |
2.3.2 农村中学生家长问卷制定 |
2.3.3 农村中学化学学科教师问卷制定 |
2.4 调查实施 |
2.4.1 农村中学生调查实施 |
2.4.2 农村中学生家长调查实施 |
2.4.3 农村中学一线化学教师调查实施 |
2.5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2.5.1 农村中学生化学学习中非智力基本情况调查 |
2.5.2 农村中学生家长对非智力因素培养基本情况调查 |
2.5.3 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对非智力因素培养基本情况调查 |
2.5.4 城市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第三章 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化学非智力因素培养问题分析 |
3.1 学生因素 |
3.1.1 农村中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
3.1.2 农村中学生化学学习能力薄弱 |
3.1.3 农村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 |
3.2 学校因素 |
3.2.1 农村学校基础配套较差,较难提供学生非智力培养的相关条件 |
3.2.2 农村学校对化学学科中学生非智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比较低 |
3.2.3 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对化学学科中学生非智力培养的能力不足 |
3.3 家庭因素 |
3.3.1 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家长对小孩非常溺爱而且形式简单 |
3.3.2 贫困家庭的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对孩子造成心理负担 |
3.3.3 家长和学校互动不深入,影响化学学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3.4 社会因素 |
3.4.1 社会整体风气不利于对农村中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 |
3.4.2 社会环境不利于对农村中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 |
第四章 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化学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探讨 |
4.1 社会扶持,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 |
4.1.1 重视农村中学化学教育,增强扶持力度 |
4.1.2 发动社会力量,推动公众助学 |
4.2 学校保障,全面开展学生培养 |
4.2.1 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开展创新、创造教育 |
4.2.2 改革学科教学方法,在化学学科教学中融入非智力因素培养 |
4.3 家校联动,共同推动学生进步 |
4.3.1 有效建设家长委员会,增进家长与学校的紧密度 |
4.3.2 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学习,共同参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4.3.3 借助家长和社会力量,拓展学校课程资源 |
4.4 加强学生个性指导,充分发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潜力 |
4.4.1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4.4.2 开展励志教育,增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力度 |
4.4.3 开展素质拓展,全面提升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第五章 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学实践 |
5.1 实验设计 |
5.2 实验研究的目的 |
5.3 实验对象的选择 |
5.4 实验材料 |
5.5 实验测试工具 |
5.6 实验实施 |
5.6.1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
5.6.2 化学学习心理辅导活动 |
5.7 实验效果 |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非智力因素概念 |
2.1 非智力因素概念 |
2.2 非智力因素 |
2.2.1 兴趣 |
2.2.2 态度 |
2.2.3 动机 |
2.2.4 情感 |
2.2.5 意志 |
2.2.6 性格 |
第三章 非智力因素培养实验设计 |
3.1 研究方案设计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假设 |
3.1.3 变量控制 |
3.2 研究过程 |
第四章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与实施 |
4.1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教学策略 |
4.1.1 重视实验教学,恰当创设趣味实验 |
4.1.2 注重细节,端正学习态度 |
4.1.3 关爱学生,培养学习情感 |
4.1.4 挖掘化学史,锻炼坚强意志 |
4.1.5 因材施教,成就良好性格 |
4.2 非智力因素培养教学设计 |
4.2.1 教学案例 1 |
4.2.2 教学案例 2 |
4.2.3 教学案例 3 |
4.2.4 教学案例 4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成绩统计与定量分析 |
5.1.1 前测分析(入班成绩) |
5.1.2 中测分析(期终成绩) |
5.1.3 后测分析(期末成绩) |
5.2 学生访谈记录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6.1 结论 |
6.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高师创新教育中在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再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选题的依据 |
1.1.1 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灵魂和主旋律 |
1.1.2 师范教育承载着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
1.1.3 非智力因素培养是深入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的内容 |
1.3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高师创新教育 |
2.1.1 创新教育 |
2.1.2 关于创新教育理念的相关研究 |
2.1.3 高师创新教育的目标 |
2.2 非智力因素相关理论 |
2.2.1 国外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
2.2.2 国内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
3 高师化学专业学生非智力培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3.1.1 调查的对象 |
3.1.2 调查的方法、内容及处理 |
3.2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3.2.1 关于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
3.2.2 关于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
3.2.3 关于课余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
3.2.4 关于化学实验情感与态度的调查分析 |
3.2.5 关于职业目标、研究意识与竞赛精神的调查分析 |
4 相关研究发现及结论 |
4.1 相关研究发现 |
4.1.1 关于学习兴趣的研究发现 |
4.1.2 关于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的研究发现 |
4.1.3 关于课余动机的研究发现 |
4.1.4 关于化学实验情感与态度的研究发现 |
4.1.5 关于职业目标与研究意识的研究发现 |
4.2 研究结论 |
5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 |
致谢 |
(7)新课程理念下兴趣—动机—意志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外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现状 |
1.2 国内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现状 |
1.3 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非智力因素的概述 |
2.1 非智力因素的含义 |
2.2 非智力因素的特点 |
2.3 非智力因素在学科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
2.4 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2.4.1 教师的教学策略 |
2.4.2 学生的自我调控策略 |
第3章 兴趣、动机及意志的培养 |
3.1 兴趣和动机、意志的含义 |
3.1.1 兴趣的含义 |
3.1.2 动机的含义 |
3.1.3 意志的含义 |
3.2 兴趣、动机的分类和意志的品质 |
3.2.1 兴趣的分类 |
3.2.2 动机的分类 |
3.2.3 意志的品质 |
3.3 兴趣、动机、意志与新课标的关系 |
3.4 兴趣、意志的功能和作用及动机的作用 |
3.4.1 兴趣的功能与作用 |
3.4.2 意志的功能和作用 |
3.4.3 动机的作用 |
3.5 兴趣、动机、意志的培养策略 |
3.5.1 兴趣的培养策略 |
3.5.2 动机的培养策略 |
3.5.3 意志的培养策略 |
第4章 新课标下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动机和意志的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概况 |
4.2 调查目的和方法 |
4.2.1 调查目的 |
4.2.2 调查方法 |
4.3 调查数据及分析 |
4.3.1 高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
4.3.2 高中生的化学学习动机 |
4.3.3 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意志 |
第5章 实验研究 |
5.1 实验设计 |
5.1.1 实验研究的目的 |
5.1.2 实验对象的选择 |
5.1.3 实验材料 |
5.1.4 实验测试工具 |
5.2 实验实施 |
5.2.1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
5.3 实验效果 |
5.4 研究的结论与存在的不足 |
5.4.1 研究的结论 |
5.4.2 研究存在的不足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8)非智力因素对不同阶段中学生化学学习影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研究 |
1.3.1 国外有关非智力因素研究的概况 |
1.3.2 国内有关非智力因素研究的概况 |
第2章 非智力因素对不同阶段中学生化学学习影响的理论研究 |
2.1 非智力因素的一些相关理论 |
2.1.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2.1.2 戴维·麦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
2.1.3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 |
2.1.4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
2.2 初中阶段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特点以及对化学学习的影响 |
2.3 高中阶段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特点以及对化学学习的影响 |
第3章 不同阶段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化学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 |
3.1 实验目标 |
3.2 实验地点和时间 |
3.3 实验过程 |
第4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1 不同阶段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统计 |
4.1.1 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和学习动机的统计分析 |
4.1.2 非智力因素中坚持性的统计分析 |
4.1.3 非智力因素中自律性,独立性和合群性的统计分析 |
4.1.4 中学生化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总的发展水平 |
4.2 中学生化学学习成绩与六项非智力因素的相关性 |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
5.1 不同阶段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 |
5.2 不同阶段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的差异 |
5.2.1 年级差异导致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分析 |
5.2.2 性别差异导致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分析 |
5.3 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对不同阶段中学生化学学习影响的差异 |
5.3.1 不同年级中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化学学习成绩相关性分析 |
5.3.2 不同性别中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化学学习成绩相关性分析 |
5.3.3 中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化学学习成绩相关性的学科特点分析 |
第6章 不同阶段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对策研究 |
6.1 树立培养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的观念 |
6.2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
6.3 拓宽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 |
6.3.1 在教学目标中明确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目标 |
6.3.2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 |
6.3.3 家庭和社会的培养 |
6.3.4 学生自身的修炼 |
6.4 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学设计案例 |
6.4.1 针对初中阶段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案例 |
6.4.2 针对高中阶段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教学案例 |
第7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化学学习非智力因素水平调查问卷 |
参加科研的情况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9)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2.非智力因素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非智力因素的涵义 |
2.2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关系 |
2.3 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及方法 |
3.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方法及对象 |
3.2.1 调查方法 |
3.2.2 调查对象 |
3.3 调查问卷的制定 |
3.4 调查的实施 |
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5.1 数据统计 |
3.5.2 中学生化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特点及原因分析 |
4.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 |
4.1 强化情感体验 |
4.1.1 用爱唤醒积极情感体验 |
4.1.2 用交流换来理解 |
4.1.3 用尊重赢得尊重 |
4.2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4.2.1 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
4.2.2 创设问题情境 |
4.2.3 适当反馈,及时评价 |
4.2.4 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
4.2.5 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
4.3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
4.3.1 发挥情感作用诱发学习兴趣 |
4.3.2 设置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
4.3.3 给学生成功体验,稳定学习兴趣 |
4.3.4 发挥实验魅力,培养学习兴趣 |
4.4 锤炼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
4.4.1 对学生进行理想目标教育 |
4.4.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
4.4.3 培养学生自制力,克服任性与懦弱 |
4.4.4 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韧性 |
5.非智力因素培养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实践 |
5.1 实验目标 |
5.2 实验条件控制 |
5.3 实验过程 |
5.3.1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
5.3.2 开设化学学习心理辅导活动 |
5.4 实验结果 |
6.结论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化学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 发展创造性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1 非智力因素的含义 |
2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 发展创造性思维 |
2.1 利用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的兴趣 |
2.1.1 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
2.1.2 应用多媒体技术 |
2.1.3 注重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
2.2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
2.3 把握教学时机,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
2.4 通过多种途径,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
3 结语 |
四、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 ——以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级学生为例[D]. 李宜朗. 西南大学, 2020(01)
- [2]高一化学学习障碍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其优化策略[D]. 胡曾琦.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2)
- [3]乡镇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及提升对策研究[D]. 刘攀. 河南大学, 2020(02)
- [4]农村中学化学学科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研究[D]. 赵明星.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9)
- [5]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实践研究[D]. 楚书霞. 河南师范大学, 2016(05)
- [6]高师创新教育中在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再探索[D]. 胡益强.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 [7]新课程理念下兴趣—动机—意志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培养[D]. 孟华.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3)
- [8]非智力因素对不同阶段中学生化学学习影响的对比研究[D]. 徐明秋. 西北民族大学, 2013(05)
- [9]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研究[D]. 邢素娥.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07)
- [10]化学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 发展创造性思维[J]. 刘莉.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