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寿光 “绿色模式”打造现代新农业(论文文献综述)
肖寒[1](2022)在《稻花香里说山东》文中研究表明10万亩"海水稻"实现盐碱地里稻花香;48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让海洋成为"沃野良田";手机、卫星成为新农机,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技,5G网络成为新农基……层出不穷的科技力量在千里沃野上得以施展,这源于山东的硬核底气:山东以约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产约占全国8%的粮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产品……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经年不停的进取。
杨松楠[2](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农”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存在,目前我们国家的“三农”问题特别突出。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水平是关键。通过梳理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总结发展农业集体经济、推进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实践经验,为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纵深发展提供了支撑。乡村振兴不仅是全国统考的“大试卷”,也为各省预留了实施区域性方案的选择空间。山东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扩大农产品生产、改进粮食生产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重要指示与要求,立足于山东省农业资源的先天条件和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现状,要全力发展社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现代化农业,来满足农业发展要求,还要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发展优势,如寿光、莘县等,让生态文明和农业生产和谐发展。通过“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实现以“产业兴旺”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标的乡村振兴。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基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和集约化的特征,利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相关论述和各届中央领导人的农业现代化思想,理清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梳理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实践基础。然后通过调查和个案研究,分析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设成效,发现山东省在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探索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府政策扶持不到位、低质量的要素资源投入、土地流转阻力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不高,并从政府、各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三方面进行问题成因分析。接着通过总结英国、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前沿的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模式,并分析对比国内河南省、四川省、江苏省、黑龙江省等省份的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模式,从中汲取山东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可借鉴参考的经验和方法,来加快山东省农业经济发展。最后,进而从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健全生产要素供给体系、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外部的合作共生机制和完善社会化服务六方面对如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出了科学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构建成助力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曾广辉[3](2021)在《林业产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湖南常德市震坤农林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1年2月,随着我国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表明了我国正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文件中“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等概念深入人心,文件中还提指出到2025年末,我国将创建500个左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实现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离不开林业产业园的建设;林业产业园是在有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不仅有生态观光、环境保护、休闲体验以及教育引导等功能,同时还是一个能让游客掌握生态知识了解民俗风情、观赏自然景观、体验民俗文化的综合性园区。现代林业产业园不仅可以大幅度满足城市居民归园田居的心理需求,而且还可以缓解都市生活给人带来的压迫感,它已经逐步成为生态旅游深入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林业产业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业产业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林业产业园的建设对于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就目前来说,在林业产业园建设方面,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湖南常德市震坤林业产业园为研究对象,以其景观规划设计为研究内容,采用实地考察、文献综述、实例论证以及美景度评价法(SBE法)等方法,对震坤林业产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本文通过对震坤林业产业园不同分区的景观美景度调查研究,利用SPSS22.0软件的多元线性回归程序,对不同分区的14个景观要素进行筛选,最终得出对震坤林业产业园美景度影响最大的景观因素是:道路通达性X1、被覆盖率X5、色彩对比X7、层次搭配X8、景观小品的艺术性X12并建立线性模型:Y=0.15+0.45X1-0.21X5+0.25X7-0.41X8+0.37X12(R2=1.21,P<0.001)通过模型分析:在产业园植被的层次搭配中,植物层次越丰富,美景度值反而越低,这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树种的种类越多,就显得景观序列凌乱,降低了景观美景度;因此在震坤林业产业园景观规划实践中,植物层次搭配不宜过多。在色彩对比中,植物的色彩越丰富,景观的美景度得分值越高,所以在本次景观规划中,要多考虑景观的色彩搭配,景观植物的选取上,多采用异色叶植物,主要包括春色叶植物与秋色叶植物。从植被覆盖率来说,植被覆盖率越高,美景度得分值越高,因此在本次规划中,除继续保持项目建设地现有植被覆盖率外,后期规划还应增加植被种植,加大植被覆盖率。2.建设林业产业园可以对我国城市的无序扩张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引导我国传统林业转型。有助于实现我国城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地域资源的整合,以科学技术作为指导,构建现代林业生产体系,促使一二三产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林业供给质量和经营效益,从而建设产业兴旺的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3.综合型林业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虽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又要因地制宜,需根据地方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在景观的营造中,依托农业景观,融入当地地域文化,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打造独具当地特色的林业产业园。通过震坤林业产业园规划设计的实践,将园区总体规划为“两轴,两翼,七心”的格局,形成一二三产融合、产业链完整、林业生产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林业产业园。
邢亚[4](2021)在《昌黎县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昌黎县是秦皇岛地区的农业大县。“十三五”时期,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尤其是“十九大”以来,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依托“生态立农、科技支农、品牌兴农、质量助农”的发展思路,激活农村地区发展潜能,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进入现代化发展新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如何充分利用优势破除瓶颈,是新时代发展现代农业的着力点、突破口。总体来看,昌黎县现代农业起步晚、水平较低、经验不足,理论研究有待加强。因此,研究昌黎县现代农业,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归纳法、SWOT分析法等,对昌黎县现代农业的总体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政府培训、产业化发展、机械化生产、品牌和市场建设等方面逐一调查、研究,努力找寻昌黎县现代农业发展成功的经验与其中的不足。在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详尽的分析后,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明晰发展路径,以“调优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节约自然资源”为目标,坚持现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在生产要素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与信贷支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打造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为统揽,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强化科技支撑,通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等充实昌黎现代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条延长、利益联结紧密的新业态,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特色彰显的新农业;完善金融服务,增加资本投入,夯实昌黎现代农业新增长点的基础;推进品牌建设,以具有昌黎县地域特色、优质安全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应成为生产的目标,不断提升昌黎县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资源,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不断推进昌黎县现代农业持续性高质量发展。
魏凤临[5](2020)在《研发为主导的三产融合农业园规划研究 ——以泰山仙草谷农业园规划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农业技术得飞速发展,传统的种植业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需要,农业生产方式需要向先进化、科学化、规模化转变。在这种背景下,以研发为主导三产融合的农业产业园也逐渐成为了现代农业园发展的趋势,农业研发能够充分发挥农业产业结构特点,提高农业产业化,使农业园富有更强竞争力。而现在针对研发主导的三产融合的农业园区的相关研究还非常少,基于此,本文就农业研发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园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调查受服群体的心理诉求的基础上,对泰山仙草谷农业产业园进行了规划设计实践。本文首先在大量中外文文献查阅基础上,深入了解现代农业的内涵及外延,探索了农业研发对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并对国外典型案例进行评析,寻找现代农业园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弊端,探索现代农业园的打造途径。其次,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大众对于研发主导的农业园区的心理诉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利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五级Likert量表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终总结出受众对于研发为主导的农业园的需求,从而指导后期农业园区的规划实践。最后综合以上理论,以泰山仙草谷为例进行农业园区的实际规划。首先,研究归纳总结以研发为主导的三产融合的农业园区规划设计要点,进而在对泰安市仙草谷场地条件充分分析、把握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得前提下进行项目的具体规划:规划分别从规划定位、规划原则、规划思路等方面进行阐述,明确仙草谷农业园区的规划方向,并分别从研发带动三产融合和园区运行机制两个方面重点把握,保障园区运营畅通;最后全面的阐明了泰山仙草谷的规划设计步骤与内容,进行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单项规划。研发带动三产融合规划:首先园区通过建设专业科研团队,增强二产主导力量,规划聘请多位专家,引进各方面的技术人才,建设专业的科研团队,并在园区内设立院士工作站、科技研发中心等,实现黄精新品种的研发、黄精产品的创新、黄精科学化种植的管理;然后运用先进研发技术和种植理念,保障一产高效种植,比如在园区内建设黄精标准种植示范区、黄精林下种植区、黄精示范园等,均采用科学、规模化的方式保障黄精高效种植,为仙草谷周边及辐射区黄精种植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第三,在园内建设农产品加工生产线,对于园区研发出的新型产品进行规模化的加工制造,促进农业产业模式的升级;最后完善三产旅游服务业建设,实现三产融合。园区运行机制:园区推进学校、企业、科研单位与园区的产学研协作,更大程度的提升园区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和园区对周边地区的示范与辐射带动能力;利用首席专家负责制,建立起稳定的科研支撑体系和科研联系;建立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园区建设与规划的问题,保障建设顺利有序进行。通过以上机制,保障园区稳定快速的发展。通过以上系统的规划,将泰山仙草谷建设成为一个以研发为主导的三产融合的农业园,使园区综合效益得到提升的同时充分实现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拉动园区周边地区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农业研发的发展和现代农业园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邱继丰[6](2019)在《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菜篮子”工程是保障蔬菜供给重大的民生问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发展现代蔬菜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农村两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蔬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重要作用,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深入推进蔬菜种植的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培育蔬菜生产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大力加快蔬菜产业的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加快促进蔬菜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朝阳区位于长春市中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基础条件雄厚,发展优质高效蔬菜产业对促进朝阳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扩大就业和保障城市新鲜蔬菜产品供给有重要意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供给侧改革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为研究课题,通过查阅朝阳区农业农村局、地方志以及各镇农业站、办、所相关资料,运用农业产业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梳理了目前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新时期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结果如下:1.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技术推广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2)蔬菜种植结构单一,设施菜田需进一步发展(3)合作社发展尚不成熟(4)农资、蔬菜质量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5)缺少龙头企业带动,蔬菜加工附加值不高(6)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2.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对策为了使朝阳区蔬菜生产真正做到巩固优势、补齐短板,发挥朝阳区在长春市及周边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特色蔬菜产业,做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针对这些问题科学进行了合理分析和综合研判,提出促进朝阳区发展高标准蔬菜产业建议:(1)因地制宜,改善菜地基础设施条件;(2)充分利用水源保护地优势,顺势发展观光农业;(3)保证蔬菜标准园高质量建设,确立服务城市的新定位;(4)鼓励发展形成蔬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5)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升菜农素质;(6)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加快产业发展进程;(7)加强生产监管,确保无公害蔬菜发展;(8)培育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9)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实现多元品种供应城市。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蔬菜产业是保障蔬菜供给的重大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智慧园艺、设施园艺的发展,朝阳区将更加凸显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加快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蔬菜产业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
邢雪莲[7](2019)在《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技术推广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秦皇岛抚宁区利用靠近秦皇岛城市核心区域的区位优势,结合其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条件,确定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化农业为主要目标。随着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社会变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过去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已经无法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的组织方式和农业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限制了本区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效果,也制约了秦皇岛市抚宁区都市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抚宁区作为秦皇岛市的农林业大区,其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另一方面,抚宁区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发展与国内农业发展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尚未达到集约化、高适应性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标准。具体表现为其农业技术推广的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协调性,同时相当一部分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体没有达到稳定、高效的状态,导致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经济环境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文以秦皇岛市抚宁区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征引、实地走访等方法调查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数据资料及实际运行情况,对该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在对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技术推广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对国内先进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加以借鉴,分析并提出了抚宁区农业技术推广的具体路径,以期促进抚宁区由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使其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进而服务于秦皇岛市抚宁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针对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技术推广的六条具体路径:促进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注重获取农民的真实需求、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支持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提升推广主体间的协作水平、采用适合农民群体的推广手段。本文尝试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路径进行拓展,更大程度地发挥抚宁区农业技术推广的潜力,使其更加契合于市场经济的要求,这对于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罗敏赡[8](2019)在《河池市桑蚕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二○二○年是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因此打好扶贫的攻坚战刻不容缓。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农业要取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的走农业产业化这条道路。河池市地处广西的西北部,是贫困县聚集的城市,在国家“东桑西移”的政策影响下,河池市桑蚕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亦成为该地区主要的民生产业,是提高地区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笔者通对河池市桑蚕产业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了解目前河池市桑蚕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总结出河池市桑蚕产业化发展中所存在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构建SWOT矩阵,并以矩阵中所得出的战略措施为参考,对河池市桑蚕产业化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对策提出了建议。现阶段河池市桑蚕产业应克服自身出现的瓶颈,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深化产业链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建立优质茧丝培育基地;完善建立合作社组织,深化桑蚕体制改革;继续做大做强具有河池市特色的桑蚕产业品牌;力求在巩固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从根源解决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走出一条具有河池市自身特色的桑蚕产业化道路,推动河池市桑蚕产业化健康稳定的发展。
赵子轩[9](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京山永隆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不少地方依靠建设蔬菜产业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脱贫致富。京山永隆镇位于江汉平原的北端,不仅地理位置因素好,同时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人口众多,拥有发展蔬菜产业的优秀基础。2012年,随着永隆镇确立发展蔬菜大镇的目标,各种农业经营主体便围绕着蔬菜产业蓬勃发展。为了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让永隆镇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在阅读大量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调研、数据搜集和归纳总结,本文运用农业产业化、比较优势等理论,深入分析总结永隆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利用SWOT矩阵模型对永隆镇蔬菜产业发展做出分析,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永隆镇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现阶段永隆镇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六点,分别为规模化程度低、技术力量薄弱、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蔬菜质量不高、销售体系不完善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面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构建当地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蔬菜流通体系建设以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五大解决措施。其中在构建技术体系时应当强化“互联网+蔬菜”的应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并节约人力劳动成本与时间成本;同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时应考虑因地制宜发展田园综合体,并适当利用互联网直播和认购菜地等创新方式打造更吸引人的休闲农业。通过本文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永隆镇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当地“三农”发展。
张迁[10](2019)在《寿光市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研究 ——以华泰公司为例》文中指出2018年3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在讲话中肯定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寿光模式”。经过40年的发展,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冬暖式蔬菜大棚的模式遇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随着全国范围内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寿光模式”被广泛推广。蔬菜产量的快速增长和消费市场增长相对缓慢的局面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使传统的产业经营模式面临发展瓶颈。与此同时,我国高端蔬菜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传统经营模式不适应高端蔬菜生产品质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要求,模式创新成为蔬菜产业向高端市场突破的必由之路,如何优化“寿光模式”进行再创新成为关键。本文关注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问题,以寿光市蔬菜产业为研究对象展开论文研究。论文首先概述了农业产业链等理论和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及其发展情况;其次分析了寿光蔬菜产业化经营发展历程、经营模式及其特征,选择“寿光模式”再创新的典型案例华泰新模式展开案例研究,具体描述了华泰新模式即“龙头企业+标准基地+村两委领办合作社+农户”全产业链协同的合作主体背景和实施过程,比较分析该模式在标准化生产、控制成本、调动农户积极性等方面的优势;然后从合作规则、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化经营演进路径等方面,剖析寿光蔬菜产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要素,最后结合“寿光模式”再创新目标,提出蔬菜产业经营发展的相关对策。论文深入剖析研究的华泰公司新模式,突出地方政府和标准基地的带动作用,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适合农户资金缺乏、种植经验少的地区推广。该模式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流程内部化的合作规则,对于国内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探索和模式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寿光 “绿色模式”打造现代新农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寿光 “绿色模式”打造现代新农业(论文提纲范文)
(2)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
(一)相关学术研究概况 |
(二)学界研究内容及观点 |
(三)研究评析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主要内容和文章结构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点 |
第一部分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
一、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及特征 |
(一)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内涵 |
(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特征 |
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的相关论述 |
(二)党的十九大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农业现代化思想 |
三、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实践基础 |
(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前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 |
(二)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 |
第二部分 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
一、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成效 |
(一)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 |
(二)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 |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形成 |
(四)涌现出闻名全国的“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诸城模式” |
二、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存在的问题 |
(二)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问题成因分析 |
第三部分 国内外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经验借鉴 |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构建农业经营体系的成功经验 |
(一)保护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
(二)完善职业农民培养机制 |
(三)发展和监管农业合作社 |
(四)以短链产品促农企发展 |
(五)政府和企业组织合作服务农业 |
二、国内其他地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经验借鉴 |
(一)寻求农业发展新路径 |
(二)积极推进农场建设 |
(三)发展高质量农业服务体系 |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第四部分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对策措施 |
一、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
(一)明晰农地产权 |
(二)界定受让人主体资格 |
(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
二、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
(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
(三)改造提升农户家庭经营 |
三、健全生产要素供给体系 |
(一)加强职业农民培育 |
(二)改革涉农金融机构 |
(三)鼓励外出人员回流农村 |
四、加快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 |
(一)改善农业科技服务的基础设施条件 |
(二)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
(三)加强农业科技村级推广组织建设 |
五、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外的合作共生机制 |
(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外部合作共生机制 |
(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的合作共生机制 |
六、完善社会化服务 |
(一)建立村镇级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组织 |
(二)创新网络服务机构 |
(三)采取绩效评定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3)林业产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湖南常德市震坤农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政策背景 |
1.1.2 城市旅游背景 |
1.1.3 我国林业发展背景 |
1.1.4 消费需求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研究内容 |
1.3.1 震坤林业产业园的景观规划及专项规划研究 |
1.3.2 震坤林业产业园的景观美景度评价研究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5.1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
1.5.2 美景度评价法 |
1.5.3 实践认证法 |
1.6 技术路线 |
2.国内外案例借鉴分析 |
2.1 日本富田农场 |
2.1.1 项目概况 |
2.1.2 项目规划思路 |
2.1.3 分析借鉴 |
2.2 寿光生态农业观光园 |
2.2.1 项目概况 |
2.2.2 项目规划思路 |
2.2.3 项目规划布局 |
2.2.4 分析借鉴 |
2.3 九江县西海荷天下农业观光园 |
2.3.1 项目概况 |
2.3.2 项目规划思路 |
2.3.3 项目规划布局 |
2.3.4 景区旅游规划 |
2.3.5 分析借鉴 |
3.林业产业园的基础研究 |
3.1 林业产业园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 |
3.1.1 生态农业理论 |
3.1.2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
3.1.3 风景园林学理论 |
3.1.4 景观生态学理论 |
3.1.5 旅游经济学理论 |
3.1.6 城市规划理论 |
3.2 目前我国林业产业园发展面临的问题 |
3.2.1 耕地碎片化严重农耕景观破坏大 |
3.2.2 游憩性差 |
3.2.3 产品销售模式单一 |
3.2.4 产业化程度较低 |
3.2.5 产业规划不足 |
3.3 林业产业园的研究内容 |
3.3.1 林业产业专项规划研究 |
3.3.2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研究 |
3.3.3 产业生态旅游专项规划研究 |
3.4 林业产业园的景观类型 |
3.4.1 生态优美的田园景观 |
3.4.2 别具匠心的农业景观 |
3.4.3 历史悠久的农耕景观 |
3.4.4 与时俱进的高新科技景观 |
3.5 林业产业园的特征分析 |
3.5.1 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 |
3.5.2 参与性的农事活动 |
3.5.3 具有地域性差异的景观 |
3.5.4 丰富的产业结构 |
3.5.5 复杂矛盾的冲突 |
3.6 林业产业园基础研究小结 |
4.震坤林业产业园景观规划设计实践 |
4.1 项目区概况 |
4.1.1 区位分析 |
4.1.2 自然条件分析 |
4.2 园区SWOT分析 |
4.2.1 优势分析(Strengths) |
4.2.2 劣势分析(Weakness) |
4.2.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
4.2.4 威胁分析(Threats) |
4.3 基于SBE法对震坤林业产业园的景观评价 |
4.3.1 研究方法概述 |
4.3.2 评价过程 |
4.3.3 景观获取 |
4.3.4 评判者选择 |
4.3.5 照片选取 |
4.3.6 景观美景度评价 |
4.3.7 景观要素分解 |
4.3.8 数据标准化处理 |
4.3.9 数据处理 |
4.3.10 美景度评价结果与分析 |
4.3.11 景观因子的剔除与模型建立 |
4.3.12 结果分析 |
4.4 项目定位 |
4.4.1 精品林业发展基地 |
4.4.2 循环林业经济产业示范基地 |
4.4.3 常德市美丽乡村旅游基地 |
4.5 规划依据 |
4.6 规划原则 |
4.7 规划目标 |
4.8 土地利用规划 |
4.8.1 土地利用现状 |
4.8.2 土地利用规划 |
4.9 规划结构 |
4.9.1 园区基本格局 |
4.9.2 分区规划 |
4.10 专项规划 |
4.10.1 交通规划 |
4.10.2 出入口及停车场规划 |
4.10.3 景观规划 |
4.10.4 基础设施规划 |
4.10.5 植被种植规划 |
4.11 服务体系规划 |
4.12 产业规划 |
4.12.1 油茶产业规划 |
4.12.2 珍稀苗木产业规划 |
4.13 游线规划 |
4.13.1 休闲一日游 |
4.13.2 欢乐度假二日游 |
4.13.3 综合三日游 |
5.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震坤林业产业园美景度评价调查表 |
附录B 植物名录表 |
附录C 景观示例图 |
致谢 |
(4)昌黎县现代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 |
1.3.2 国内研究 |
1.3.3 文献述评 |
1.4 技术路线图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实地调查法 |
1.5.3 归纳法 |
1.5.4 SWOT分析法 |
1.6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业 |
2.1.2 现代农业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业改造理论 |
2.2.2 规模经济理论 |
2.2.3 知识农业理论 |
第三章 昌黎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
3.1 昌黎县概况 |
3.1.1 自然条件 |
3.1.2 经济社会条件 |
3.2 昌黎县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
3.2.1 总体情况 |
3.2.2 基础设施建设 |
3.2.3 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 |
3.2.4 政府培训 |
3.2.5 产业化发展 |
3.2.6 机械化生产 |
3.2.7 品牌和市场建设 |
第四章 昌黎县现代农业SWOT分析 |
4.1 昌黎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S) |
4.1.1 区位交通优势 |
4.1.2 农业优势产业突出 |
4.1.3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较为完善 |
4.1.4 产业化水平提高 |
4.1.5 品牌建设成果显着 |
4.2 昌黎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劣势(W) |
4.2.1 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低 |
4.2.2 政府投资不足 |
4.2.3 土地资源受束凸显 |
4.2.4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仍需加强 |
4.2.5 农村劳动力减少、青壮年比例下降 |
4.2.6 信贷担保体系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缺失 |
4.3 昌黎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O) |
4.3.1 现代农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 |
4.3.2 京律冀协同发展拓宽发展空间 |
4.3.3 “互联网+”不断发展 |
4.3.4 新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 |
4.4 昌黎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挑战(T) |
4.4.1 农产品同质化严重 |
4.4.2 农产品价格和食品安全的挑战 |
4.4.3 现代农业对农业生产要素要求更高 |
4.4.4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高成本问题 |
4.4.5 城镇化面临挑战 |
第五章 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
5.1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经验 |
5.1.1 法国 |
5.1.2 美国 |
5.1.3 日本 |
5.2 国内现代农业发展经验 |
5.2.1 苏州市 |
5.2.2 寿光市 |
5.3 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
5.3.1 注重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 |
5.3.2 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的分工体系 |
5.3.3 注重顶层设计,加大农业投入 |
5.3.4 发展绿色农业 |
第六章 昌黎县现代农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
6.1 明晰发展路径 |
6.2 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
6.2.1 加快农村产权制度建设 |
6.2.2 加大财政投入与信贷支持 |
6.2.3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强做大 |
6.2.4 集纳更多更优农业生产要素 |
6.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6.3.1 加强水利建设 |
6.3.2 完善电力、道路、网络设施 |
6.4 注重人才培养,强化科技支撑 |
6.4.1 开展提升劳动力素质工程 |
6.4.2 注重科技人才培养 |
6.4.3 强化科技支撑 |
6.5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
6.6 完善金融服务,增加资本投入 |
6.6.1 完善金融服务 |
6.6.2 增加资本投入 |
6.7 推进品牌建设 |
6.7.1 厚植品牌内涵 |
6.7.2 延长品牌价值链 |
6.8 坚持可持续发展 |
6.8.1 保护农业资源 |
6.8.2 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研发为主导的三产融合农业园规划研究 ——以泰山仙草谷农业园规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世界先进农业对我国传统农业的冲击 |
1.1.2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
1.1.3 我国农民对于新型农业的诉求 |
1.2 国内外关于农业研发的研究进展 |
1.2.1 国外对于农业研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
1.2.2 国内对于农业研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
1.3 农业园相关概念解读 |
1.3.1 现代农业园 |
1.3.2 三产融合 |
1.3.3.农业研发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理论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1 国外优秀案例分析 |
3.1.1.1 将薰衣草产业发展成为完整产业链的生态农场----北海道富田农场 |
3.1.1.2 以休闲康养为主要功能的农业园----美国黑莓牧场 |
3.1.2 国内优秀案例分析 |
3.1.2.1 拥有特色主导产业的休闲农业园----台湾蘑菇部落休闲农场 |
3.1.2.2 将农业创新示范和观光游览有机结合的科技农业产业园----山东省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
3.1.2.3 国内同类农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
3.1.3 案例研究归纳与总结 |
3.2 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
3.2.1 关于农业研发游客关注度的预调查 |
3.2.1.1 预调查问卷编写 |
3.2.1.2 预调查结果分析 |
3.2.2 大众对研发主导的农业园心理诉求的深入调查 |
3.2.2.1 问卷设计 |
3.2.2.2 问卷发放 |
3.2.2.3 调查结果的研究 |
3.3 实践研究结果与分析 |
3.3.1 项目地概况及分析 |
3.3.1.1 区位分析 |
3.3.1.2 交通分析 |
3.3.1.3 旅游背景 |
3.3.1.4 项目可行性分析 |
3.3.2 总体定位 |
3.3.2.1 规划依据 |
3.3.2.2 规划原则 |
3.3.2.3 规划定位 |
3.3.3 规划思路 |
3.3.3.1 以科技研发带动三产融合的规划思路 |
3.3.3.2 园区运行机制思路 |
3.3.4 总体规划 |
3.3.4.1 园区结构 |
3.3.4.2 功能分区 |
3.3.4.3 道路网络 |
3.3.4.4 游赏动线 |
3.3.4.5 景观节点布局 |
3.3.5 重要节点详细设计 |
3.3.6 效益评估 |
3.3.6.1 经济效益 |
3.3.6.2 生态效益 |
3.3.6.3 社会效益 |
4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4.1 研究结论 |
4.2 创新点与不足 |
4.2.1 创新点 |
4.2.2 不足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6)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目的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对朝阳区的启示 |
1.2.1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特点及经验 |
1.2.2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经验 |
1.2.3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经验对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启示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蔬菜产业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 |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三章 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3.1 朝阳区发展蔬菜产业的基础条件 |
3.1.1 区位优越 |
3.1.2 生态优势 |
3.1.3 基础优势 |
3.1.4 政策优势 |
3.2 蔬菜标准园的建设 |
3.2.1 园区建设情况 |
3.2.2 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
3.2.3 园区生产基本情况 |
3.2.4 创建工作的保障措施 |
3.3 千顷蔬菜基地建设 |
3.3.1 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
3.3.2 基本原则 |
3.3.3 建设规模 |
3.3.4 重点项目及工程建设标准 |
3.3.5 蔬菜基地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渠道 |
3.3.6 蔬菜基地项目效益 |
3.3.7 保障措施 |
3.4 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情况 |
3.4.1 示范区基本情况 |
3.4.2 示范区建设进展 |
3.4.3 主要实施办法 |
3.5 朝阳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 |
3.5.1 农药使用 |
3.5.2 肥料使用 |
3.5.3 全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
3.5.4 无公害蔬菜重点建设项目 |
3.6 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采摘园的发展 |
3.6.1 蔬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基本情况 |
3.6.2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产业中的分布情况 |
3.6.3 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财政扶持情况 |
3.7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
3.7.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变化情况 |
3.7.2 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 |
3.7.3 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果 |
第四章 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
4.1.1 农村实用人才水平偏低 |
4.1.2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困难较多 |
4.1.3 蔬菜种植结构单一,设施菜田需进一步发展 |
4.1.4 蔬菜加工附加值不高 |
4.1.5 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 |
4.1.6 质量监管不到位 |
4.1.7 合作社发展尚不成熟 |
4.2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不科学 |
4.2.2 农户的菜田生产方法过于粗放 |
4.2.3 企业发展不足 |
4.2.4 蔬菜的深加工程度不够 |
4.2.5 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的原因 |
4.2.6 质量监管机构不完善、人员缺乏 |
4.2.7 合作社缺乏强劲的运营机制 |
第五章 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
5.1 进一步改善菜地基础设施条件 |
5.1.1 因地制宜,加快模块化蔬菜基地建设 |
5.1.2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初步形成蔬菜市场 |
5.1.3 大力提升抗灾减灾的能力 |
5.2 充分利用水源保护地优势,顺势发展观光农业 |
5.2.1 鼓励发展家庭农场 |
5.2.2 结合农业观光发展采摘园 |
5.2.3 开发旅游项目,注重参与蔬菜生产项目的设置 |
5.3 保证蔬菜标准园高质量建设,确立服务城市的新定位 |
5.3.1 保证蔬菜园区的建设用地 |
5.3.2 避开城市近郊,菜田向中远郊发展 |
5.3.3 加大机械化水平,进行标准园建设 |
5.4 鼓励发展形成蔬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 |
5.5 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升菜农素质 |
5.5.1 注重选拔科技示范户 |
5.5.2 选拔培育科技指导员 |
5.5.3 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 |
5.5.4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年轻职业菜农 |
5.6 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加快产业发展进程 |
5.6.1 关注温室大棚质量的提升 |
5.6.2 改善提高大棚的基础功能 |
5.6.3 引导菜农走出高投入、高产出的误区 |
5.7 加强生产监管,确保无公害蔬菜发展 |
5.7.1 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监管,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
5.7.2 推行市场准入机制 |
5.7.3 加强法律宣传,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
5.8 培育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 |
5.8.1 落实优惠政策,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品牌 |
5.8.2 依托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 |
5.9 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实现多元品种供应城市 |
5.9.1 调整蔬菜种植的品种结构,倡导菜田精细化管理 |
5.9.2 倡导农户对菜田精细化管理 |
5.9.3 建立农民蔬菜直销市场,减少中间环节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技术推广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1.3.3 文献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4.3 技术路线 |
1.5 研究方法 |
1.6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2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相关基础理论 |
2.1 农业技术推广概念的界定 |
2.1.1 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 |
2.1.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成 |
2.2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概念和及其分类 |
2.3 相关基础理论 |
2.3.1 农业技术推广传播理论 |
2.3.2 创新扩散理论 |
3 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
3.1 秦皇岛市抚宁区基本概况 |
3.1.1 自然基础环境概况 |
3.1.2 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
3.2 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情况 |
3.2.1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情况 |
3.2.2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构成和经费落实情况 |
3.3 秦皇岛市抚宁区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
3.3.1 项目带动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
3.3.2 企业参与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
3.4 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
3.4.1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发展不充分 |
3.4.2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适应性不足 |
3.4.3 未建立有效的支持机制 |
3.4.4 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 |
3.4.5 推广主体工作衔接不到位 |
3.4.6 农民的接受能力较低 |
4 我国先进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及经验借鉴 |
4.1 我国先进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借鉴 |
4.1.1 武川县“项目带动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
4.1.2 天府新区万安镇“企业参与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
4.1.3 寿光市“农业合作社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
4.2 先进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研究启示 |
4.2.1 选择适合的农业技术推广路径 |
4.2.2 农业技术推广路径的多元化 |
4.2.3 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估 |
4.2.4 尝试采用先进的推广方法 |
5 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技术推广路径分析 |
5.1 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技术推广路径的总体思路 |
5.2 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技术的具体路径 |
5.2.1 促进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
5.2.2 注重获取农民的真实需求 |
5.2.3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支持机制 |
5.2.4 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
5.2.5 提升推广主体间的协作水平 |
5.2.6 采用适合农民群体的推广手段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河池市桑蚕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介绍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2. 研究理论基础 |
2.1 桑蚕产业 |
2.1.1 中国桑蚕产业的发展史 |
2.1.2 中国桑蚕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2.2 农业产业化 |
2.2.1 农业产业化概念 |
2.2.2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
2.2.3 农业产业化的构成要素 |
2.2.4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 |
2.2.5 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 |
2.3 SWOT态势分析法 |
2.3.1 SWOT态势分析法的界定 |
2.3.2 SWOT态势分析法的应用 |
3. 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借鉴 |
3.1 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 |
3.1.1 美国 |
3.1.2 法国 |
3.1.3 日本 |
3.1.4 荷兰 |
3.2 国内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 |
3.2.1 山东寿光 |
3.2.2 广东英德 |
3.3 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借鉴 |
4. 河池市桑蚕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
4.1 河池市基本状况介绍 |
4.1.1 地理区位及地形地貌 |
4.1.2 河池市农业发展资源 |
4.1.3 河池市社会资源 |
4.2 河池市桑蚕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
5. 河池市桑蚕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 |
5.1 河池市桑蚕产业化的发展优势 |
5.1.1 地理优势 |
5.1.2 气候优势 |
5.1.3 品牌优势 |
5.1.4 桑蚕资源综合利用率逐步提升 |
5.2 河池市桑蚕产业化发展的劣势 |
5.2.1 桑蚕产业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薄弱 |
5.2.2 管理部门混乱,科技推广机构弱势 |
5.2.3 蚕农自身条件的约束 |
5.2.4 生产模式落后,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 |
5.3 河池市桑蚕产业化发展的机遇 |
5.3.1 国家政策扶持 |
5.3.2 土地流转资源较多 |
5.4 河池市桑蚕产业化发展的威胁 |
5.4.1 科技人才引进困难 |
5.4.2 国际桑蚕市场的冲击 |
5.5 构建河池市桑蚕产业化发展的SWOT矩阵 |
6. 河池市桑蚕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
6.1 河池市桑蚕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
6.1.1 从供给侧推进产业化改革 |
6.1.2 加强桑蚕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建设 |
6.1.3 参考日本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
6.2 河池市桑蚕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6.2.1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深化产业链结构 |
6.2.2 发展科技创新,建立优质茧丝培育基地 |
6.2.3 完善建立合作社组织,深化桑蚕体制改革 |
6.2.4 继续做大做强具有河池市特色的桑蚕产业品牌 |
6.2.5 政府要持续推动产业化的发展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京山永隆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1 国内蔬菜产业研究动态 |
1.4.2 国外蔬菜产业研究动态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1.7 本文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蔬菜 |
2.1.2 绿色蔬菜 |
2.1.3 蔬菜产业 |
2.1.4 AIoT |
2.2 相关理论 |
2.2.1 农业区位理论 |
2.2.2 农业产业化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农业理论 |
2.2.4 特色农业理论 |
3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3.1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3.1.1 美国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3.1.2 日本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3.2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3.2.1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3.2.2 西安阎良蔬菜产业发展经验 |
4 永隆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4.1 蔬菜生产规模稳步增长 |
4.2 蔬菜品种结构日益丰富 |
4.3 合作社带动作用明显 |
4.4 注重质量安全初见成效 |
4.5 蔬菜产业化经营初见成效 |
4.6 永隆镇蔬菜产业发展效率分析 |
4.6.1 效率比较优势指数 |
4.6.2 效率比较优势 |
4.6.3 小结 |
5 永隆镇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
5.1 规模化程度较低 |
5.2 技术力量较薄弱 |
5.3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
5.4 蔬菜产业质量不高 |
5.5 销售体系亟待完善 |
5.6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
6 永隆镇蔬菜产业发展SWOT分析 |
6.1 Strengths(优势) |
6.1.1 自然基础条件优异 |
6.1.2 市场区位优势出众 |
6.1.3 配套产业条件完善 |
6.1.4 劳动力资源充足 |
6.1.5 相关政策环境出色 |
6.1.6 蔬菜种植经验丰富 |
6.2 Weaknesses(劣势) |
6.2.1 基础设施落后 |
6.2.2 设施蔬菜发展缓慢 |
6.2.3 龙头企业实力不强 |
6.3 Opportunities(机遇) |
6.3.1 市场前景广阔 |
6.3.2 蔬菜产业主体逐渐壮大 |
6.4 Threats(威胁) |
6.4.1 市场竞争激烈 |
6.4.2 科学技术风险 |
6.4.3 自然灾害风险 |
6.5 永隆镇蔬菜产业发展SWOT分析结论 |
7 永隆镇蔬菜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
7.1 政府加强引导与政策支持 |
7.1.1 健全农技服务队伍,提供人员保障 |
7.1.2 完善土地流转制,加强金融和保险服务 |
7.2 构建蔬菜产业的技术体系 |
7.2.1 引进培育蔬菜新品种 |
7.2.2 革新蔬菜设施设备 |
7.2.3 应用AIoT,强化“互联网+蔬菜”应用 |
7.3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7.3.1 鼓励和发展新型农业主体 |
7.3.2 鼓励休闲农业,利用AIoT打造新型田园综合体 |
7.4 加快蔬菜流通体系建设 |
7.4.1 规范蔬菜批发市场 |
7.4.2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
7.4.3 积极开展农超对接 |
7.5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
7.5.1 科学合理施肥 |
7.5.2 加强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
7.5.3 实施蔬菜品牌战略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寿光市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研究 ——以华泰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概述 |
2.1.1 产业链 |
2.1.2 农业产业链 |
2.1.3 价值共创 |
2.2 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及其发展 |
2.2.1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产生背景 |
2.2.2 新型农业经营参与主体 |
2.2.3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概况 |
2.3 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研究 |
2.3.1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创新 |
2.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2.3.3 农业产业经营制度创新 |
第三章 寿光市蔬菜产业及其经营模式分析 |
3.1 寿光市蔬菜产业概述 |
3.1.1 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历程 |
3.1.2 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特点 |
3.2 寿光市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 |
3.2.1 主要经营模式 |
3.2.2 参与主体分析 |
3.3 寿光市蔬菜产业化经营特征分析 |
3.3.1 市场需求分化特征显着 |
3.3.2 蔬菜产业化与品质化趋势 |
3.3.3 多主体参与蔬菜产业创新 |
3.3.4 各类现代技术的应用 |
第四章 寿光市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要素与关键路径 |
4.1 寿光市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典型案例 |
4.1.1 案例选择依据 |
4.1.2 案例主体背景 |
4.1.3 案例过程描述 |
4.1.4 新模式中农户收益与传统模式对比 |
4.2 基于华泰案例的寿光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要素分析 |
4.2.1 经营主体及其功能定位 |
4.2.2 经营主体合作规则 |
4.2.3 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 |
4.3 寿光市蔬菜产业化经营演进路径 |
第五章 寿光市蔬菜产业化经营发展对策 |
5.1 实施品牌化战略 |
5.1.1 筑牢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
5.1.2 打造高端品牌形象 |
5.1.3 积极推动产业模式创新 |
5.2 实施标准化战略 |
5.2.1 打造寿光标准 |
5.2.2 大力吸引产业高端人才 |
5.2.3 推动标准基地建设 |
5.3 抢占蔬菜产业链条科技制高点 |
5.3.1 打造种业基地 |
5.3.2 突出技术集成和数据云技术应用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访谈信息汇总表 |
附录 B 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寿光 “绿色模式”打造现代新农业(论文参考文献)
- [1]稻花香里说山东[J]. 肖寒. 走向世界, 2022(01)
- [2]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研究[D]. 杨松楠.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2)
- [3]林业产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湖南常德市震坤农林为例[D]. 曾广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4]昌黎县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 邢亚.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5]研发为主导的三产融合农业园规划研究 ——以泰山仙草谷农业园规划为例[D]. 魏凤临.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6]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邱继丰. 吉林大学, 2019(03)
- [7]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技术推广路径研究[D]. 邢雪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2)
- [8]河池市桑蚕产业化发展研究[D]. 罗敏赡. 广西大学, 2019(01)
- [9]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京山永隆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赵子轩.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1)
- [10]寿光市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研究 ——以华泰公司为例[D]. 张迁.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标签:农业论文; 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乡村规划论文; 互联网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