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计量测试》2003年第30卷 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李甲民[1](2020)在《基于中医五神学说运用安魂益魄汤治疗魂强魄弱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立足中医形神观,以魂强魄弱的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中医五神辨治方法与传统中医辨治方法在中风病患者形、神、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的改善情况,探究缺血性中风病形神病变过程,以期为缺血性中风病的辨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首先进行预试验,一方面评估试验设计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为正式试验样本量估计提供依据。正式试验中试验对象需经两轮筛选,第一轮根据团队前期研制且经过信效度检验的《“魂”要素评定表》、《“魄”要素评定表》筛选出符合“魂强魄弱”型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第二轮根据中医证型诊断标准于“魂强魄弱”型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中选取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患者各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两组患者再分别分为两组:对照组1(阴虚风动证)60例、试验组1(阴虚风动证)60例、对照组2(气虚血瘀证)60例、试验组2(气虚血瘀证)60例。对照组1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育阴通络汤治疗、试验组1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安魂益魄汤治疗;对照组2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补阳还五汤治疗、试验组2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安魂益魄汤治疗。对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形(NIHSS评分)、神(“魂强魄弱”证候积分)、心理状态(SAS、SDS评分)和相关安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在受教育程度方面,高学历的人所占比例较大。在职业分布方面,“个体私营、机关干部、科教文卫”人数较多。2.疗效评价(1)NIHSS评分比较: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均降低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理状态: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SDS、SAS评分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魂强魄弱”证候积分: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证候积分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五神学说指导下的的安魂益魄汤相比于传统中医辨治方法,在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形、神、心理状态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短时间应用安全可靠。
王颢然[2](2018)在《基于电子柯氏音的血压测量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日益严重,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人们正在逐步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血压是衡量心脏与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生理指标,对其进行准确的测量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基础。目前,无创血压测量主要使用水银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水银血压计采用柯氏音听诊法测量,该方法是临床无创血压测量的“金标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然而,它的制作和报废过程中存在汞污染,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损害。当前商用的电子血压计基本采用示波法的测量原理,其血压计算的关键参数通过统计的方法得出,因此该方法对大众人群的血压测量较为准确,但对一些特殊人群(如心律不齐患者),其血压测量准确性将大大降低。针对上述无创血压测量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柯氏音的电子血压测量系统方案,模拟柯氏音听诊法测量血压的实际过程,设计并制作了血压测量系统样机,对其血压测量效果进行初步评估。在设计中,分别利用PVDF和驻极体传感器检测柯氏音信号,比较两者各自的特点,为柯氏音传感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所设计的血压测量系统主要包括柯氏音测量模块、袖带压测量模块、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和上位机软件。在硬件设计方面,以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分别设计了柯氏音信号和袖带压信号的采集与处理电路、充气泵和放气阀的驱动电路、串口通信电路等。在软件设计方面,采用C语言编写微控制器的采集与控制程序,采用G语言编写了 LabVIEW上位机软件。在血压测量实验中,使用驻极体传感器的情况下,收缩压测量平均误差为3.3mmHg,标准差为1.4mmHg,舒张压测量平均误差为3.9mmHg,标准差为2.1mmHg;使用PVDF传感器的情况下,收缩压测量平均误差为3.5mmHg,标准差1.9mmHg,舒张压测量平均误差为3.6mmHg,标准差为2mmHg。测量误差符合AAMI标准,达到商用电子血压计测量准确性的要求,且较实验中所使用的示波法电子血压计测量准确性有所提高,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此外,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出现时刻的柯氏音信号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后续基于柯氏音的血压自动判别算法的研究奠定基础。
隋晓东[3](2013)在《益肾助孕方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益肾助孕方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阐述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发病机制及特点,初步评价益肾助孕方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排卵障碍性不孕(肾阳虚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益肾助孕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2个月为1疗程,用药1-2个疗程后观察益肾助孕方与克罗米芬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基础体温、宫颈评分、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以及胚胎丢失率方面对患者的影响。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P>0.05。②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P<0.05。③治疗组排卵率为72.60%,对照组排卵率为79.45%,P>0.05。④两组患者基础体温(BBT)比较P>0.05。⑤两组患者排卵期宫颈评分比较P<0.05。⑥两组患者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比较P<0.05。⑦治疗组妊娠率为43.33%,对照组妊娠率为23.33%,P<0.05。⑧治疗组胚胎丢失率为15.38%,对照组胚胎丢失率为42.86%,P<0.05,由此可以看出,治疗组的胚胎丢失趋势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由于临床观察例数过少,故无统计学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结论:本文系统观察了益肾助孕方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比较得出:益肾助孕方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具有明显优势,在提高排卵率的同时,可全面改善患者肾阳虚的症状,提高卵泡质量,增加妊娠率,改善排卵期宫颈粘液性状、增加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为精卵结合及着床提供有利条件,在孕后具有维持妊娠的作用,是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安全、有效、理想药物,值得推广。
朱建文[4](2013)在《110kV南沙河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中以南沙河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为背景,研究了智能化变电站的的发展、智能化变电站与数字变电年,部分设备陈旧落后,达到寿命年限,楼房建筑参差不齐,站容站貌差,户外电气设备锈蚀、架构风化情况严重,较大的影响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基于这一背景,具体改造设计中对南沙河变电站的改造分析中给出了设计分析、电气部分改造以及主要设备选择等;最后以南沙河变电站改造后的继电保护表现进行了结果表征。结果可以发现改造实现了变电站的智能化,提高了设备资产的利用率和电网的运行效率,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周正礼[5](2012)在《基于初生物质成分的寒热药性识别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建立》文中提出目的:测定60种中药的初生物质含量和初生物质HPLC、GC-MS图谱,采用PAST软件建立基于初生物质含量和初生物质图谱的寒热药性判别函数,对寒热药性进行识别;筛选基于初生物质的寒热药性统计识别模型,对初生物质的寒热药性标记进行识别;采用SmartPLS2.0软件建立初生物质与寒热药性关系的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 path model),研究各初生物质对药性的影响以及各初生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考马斯亮蓝法测定60种中药水溶性总蛋白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色氨酸含量,柱前衍生化法测定17种氨基酸含量,采用PAST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Fisher分析,建立基于蛋白质和氨基酸成分的Fisher判别函数,并利用该函数对寒热药性进行识别;菲林法测定总糖含量,硫酸-葸酮比色法测定总多糖含量,碱式硫酸铜法测定单糖含量,对所得数据进行Fisher分析,建立基于糖类含量的判别函数,并利用该函数对寒热药性进行识别;柱前衍生化法测定多糖和游离糖乙酰化GC-MS图谱,对所得数据进行Fisher分析,建立基于多糖和游离糖GC-MS图谱的寒热药性判别函数,并利用该函数对寒热药性进行识别;甲酯化法测定脂类GC-MS图谱,Fisher法建立基于脂类GC-MS图谱的寒热药性判别函数,并利用该函数对寒热药性进行识别;对所得初生物质含量数据和图谱数据分别进行汇总,分别建立基于初生物质含量和图谱的Fisher判别函数,对寒性药性进行识别;筛选初生物质的最适统计识别模型对初生物质的寒热药性标记进行识别,探讨基于初生物质的寒热药性标记;采用SmartPLS2.0软件建立PLS path model。结果:基于蛋白质、氨基酸成分的寒热药性Fisher判别函数识别正确率为81.70%;基于糖类含量的判别函数识别准确率为88.33%;基于多糖和游离糖GC-MS图谱的判别函数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8.33%和93.33%;基于游离脂GC-MS图谱判别函数识别准确率为96.67%;基于初生物质含量的判别函数识别准确率为86.70%;基于初生物质图谱的判别函数准确率为88.33%;多糖GC-MS最佳统计识别模型为PLS-DA,游离糖的最佳模型为PLS-DA或PCA-DA,脂类GC-MS和氨基酸HPLC最佳统计识别模型均为SVM; PLS path model结果显示:氨基酸、糖类2、糖类3、脂类2与寒性呈正向关;糖类1、糖类4、脂类1、脂类3、脂类4、脂类5与热性呈正相关,药性的R square值为0.398,所选择的10个潜变量对药性具有39.8%的解释能力。结论:采用Fisher法建立的基于初生物质的判别函数,对寒热药性具有较好识别能力,即寒热药性能够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识别,利用筛选的最优统计识别模型能够对初生物质的寒热药性标记进行初步识别,且初步证实了寒热药性与初生物质具有一定相关性。
杨富梅[6](2012)在《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附子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肛温、物质能量代谢、甲状腺轴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其作用趋势、特点及规律,探寻热性中药治疗虚寒性疾病的“热性”物质基础和药效机制,为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奠定基础。方法:观察虚寒证模型大鼠给予热性中药后肛温的变化;采用化学比色分光光度数法检测丙酮酸、乳酸含量,ATP酶活力、琥珀酸脱氢酶活力、乳酸脱氢酶活力;采用氧弹热量计法检测大鼠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采用全自动酶标仪法检测血浆T3、T4、TSH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肝组织能荷。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肛温降低,血清丙酮酸、T3、T4、TSH含量降低,肝组织丙酮酸含量、琥珀酸脱氢酶活力、Na+-K+-ATP酶活力、Ca2+-Mg2+-ATP酶活力及能荷降低,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减少,血清乳酸含量、肝乳酸脱氢酶活力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附子氯仿提取物治疗组大鼠肛温,血清丙酮酸、T3、 T4、TSH含量,肝组织丙酮酸含量、琥珀酸脱氢酶活力、Na+-K+-ATP酶活力、能荷,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均显着升高,血清乳酸含量、肝乳酸脱氢酶活力均显着降低;附子石油醚提取物治疗组大鼠肛温,血清T3含量,肝组织丙酮酸含量、琥珀酸脱氢酶活力、Ca2+-Mg2+-ATP酶活力,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均显着升高。结论:热性中药附子提取物可升高虚寒型大鼠肛温,拮抗血清丙酮酸、T3、T4、 TSH含量,肝组织丙酮酸含量、琥珀酸脱氢酶活力、Na+-K+-ATP酶活力、Ca2+-Mg2+-ATP酶活力及能荷的下降,拮抗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的减少,拮抗血清乳酸含量、肝乳酸脱氢酶活力的升高,从而改善大鼠的能量代谢。这可能是附子“热性”的物质基础。
李浩[7](2009)在《降压胶囊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中药降压胶囊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的疗效与作用机制。同时,探讨病证结合治疗模式的临床效应与作用途径。方法(1)检索古代相关文献、近十年来老年高血压及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文献资料,整理分析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领域对老年高血压及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研究现状。(2)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设计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270例EISH患者分为三组,即中药降压胶囊组(简称中药组),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组(简称联合组)和西药尼莫地平组(简称西药组)各90例。共241例患者完成试验,29例脱落,脱落率为10.7%,其中中药组脱落10人,联合组脱落14人,西药组脱落5人。试验疗程为4周,分析评价各组对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压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尿免疫球蛋白(IgG)、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转铁蛋白(TRF)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五项联检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各组对早期肾损害的防治作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探讨药物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与途径。(3)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为研究对象,将SHR6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1只):模型组(给予等量纯净水)、降压胶囊小剂量组(2g生药/kg,简称中药小剂量组)、降压胶囊大剂量(4g生药/kg,简称中药大剂量组)组、降压胶囊小剂量(2g生药/kg)+尼莫地平(5mg/kg)组(简称联合小剂量组)、降压胶囊大剂量(4g生药/kg)+尼莫地平(5mg/kg)组(简称联合大剂量组)、尼莫地平(5mg/kg)组(简称西药常量组)。连续灌胃8周。观察血压、左室重量指数(LVMI)、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肌血管紧张素1型(AT1)受体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属老年高血压的一个常见类型,具有随年龄增长收缩压逐渐升高、波动不稳、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特点。中医药对老年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尤其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突出优势,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能明显取得优势互补临床效应。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符合循证医学原则治疗EISH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研究证据。(2)降压胶囊治疗后能明显降低EISH收缩压,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有明显协同降压效应(P<0.05),且联合用药降低收缩压作用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或单纯的西药治疗(P<0.05)。降压胶囊对阴虚阳证候患者的降压效应明显优于非阴虚阳亢证候患者(P<0.05):中西联合用药对阴虚阳亢证候患者的降压作用,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两组阴虚阳亢证候患者(P<0.05)。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两组对EISH患者24h收缩压及白天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联合用药对患者夜间收缩压也有明显降低(P<0.05),同时,对白天收缩压的降低作用既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和单纯的西药组(P<0.05)。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值(P<0.05),且对阴虚阳亢证候患者的症状积分改善也均优于西药尼莫地平组。降压胶囊治疗后能改善EISH患者SF-36生活质量量表七个维度的积分值(P<0.05),且对其中的五个维度积分值的改善优于尼莫地平(P<0.05),但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八个维度的积分均能明显改善(P<0.05),并且均优于尼莫地平(P<0.05)。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均能明显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的水平(P<0.05);联合用药后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作用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组。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地平两组均能改善EISH患者血浆(清)NO、ET-1、TXB2、6-Keto-PGF1α、hs-CR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P<0.01);联合治疗降低血浆TXB2水平作用又优于单纯中药或单纯西药组(P<0.05)。(3)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8周后,均能明显降低SHR模型收缩期血压值(P<0.05,P<0.01),而治疗4周后,仅降压胶囊大剂量联合尼莫地平有明显的降压效应(P<0.05)。降压胶囊(大剂量组)及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能明显降低SHR左室重量及其左室重量指数(P<0.05);同时,能明显降低SHR血浆ET、AngⅡ水平,且升高SHR血浆CGRP水平(P<0.05),尤其降低ET及升高CGRP水平作用均优于西药尼莫地平(P<0.05)。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各剂量组均能够使SHR心肌AT1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5,P<0.01);但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这种表达的降低更为显着,既优于单纯中药组又优于单纯西药组(P<0.05,P<0.01)。结论降压胶囊对EISH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细胞内皮功能、抗炎及降低心肌AT1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等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的病证结合治疗模式,对EISH的治疗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值得推广应用。
卢岩[8](2009)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微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微循环灌流量、葡萄糖代谢、微血管内皮细胞转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针刺对微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机制。方法:1.Wistar大鼠2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针刺内关组和针刺地机组,各组再随机分为第15天和第30天观察组,共八个组。采用穿线阻塞大脑中动脉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MCAO)。2.造模后第15、30天应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针刺后海马CA1区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3.脑组织匀浆检测葡萄糖、丙酮酸、乳酸、Ca2+的含量和谷氨酸浓度。4.HE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计算缺血侧海马CA1区神经元坏死率。5.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及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MCAO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6.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GLUT-1及P-gp在脑组织内的相对含量。结果:1.本实验采用穿线阻塞大脑中动脉法成功建立了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MCAO)。(1)针刺内关组MACO大鼠海马CA1区的微循环血流量明显高于同时间段模型组和针刺地机组,具有显着性差异。(2)针刺内关组大鼠脑组织乳酸含量、谷氨酸浓度、Ca2+的含量明显降低,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含量明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3)针刺内关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同时间段模型组大鼠,具有显着性差异。2.免疫组化法测定GLUT-1和P-gp在MCAO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数及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显示针刺内关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同时间段针刺地机组,差异具有显着性。3.Western blotting测定GLUT-1在MCAO大鼠脑组织的蛋白相对含量,结果显示针刺内关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同时间段针刺地机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gp在MCAO大鼠脑组织蛋白的相对含量为阴性。结论:针刺可促进MCAO大鼠海马CA1区微循环血流量和微血管内皮细胞GLUT-1和P-gp的蛋白表达,提高脑缺血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转运功能,从而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减轻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损伤,促进MCAO大鼠脑损伤的恢复。
张立强[9](2006)在《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的信息媒介、获取途径与处理等相关研究》文中提出建立国家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保护监测预警系统(以下简称“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的前提是必须要建立与之相关的信息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加工处理及发布系统,这就必须用到信息学和信息技术。 一、研究的定位、主要内容和产出 本研究是建立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简称该系统)的基础工作和信息资源的考察与分析,所需的信息包括该系统的基本知识、数学理论,信息学的知识和相关理论,以及全国的药材市场、药材种植基地、医药公司、药材公司等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药用植物资源、生产、开发、销售信息。预期目标是为展开该系统相关数据的搜集规划一个蓝图,使后续工作能够按图索骥。运用信息学的相关知识对该系统信息媒介进行全面系统考察,分析其信息分布特点,探讨其信息的应用价值,了解并掌握该系统所需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及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处理的方法,为建立该系统信息采集、储存、加工处理及发布系统提供可靠的参考。 二、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简介 简要介绍了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的建立方案、逻辑过程、功能和价值。 三、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媒介的考察、分布特点及应用价值研究 (一)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媒介的考察 1、传统媒体信息资源:《中药研究与信息》杂志、《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濒危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2000)》、《中药材产销》、《中药进出口贸易指南》、《中国常用中药材》、《中国中药资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常用中药材十年产销概要》、《中药材市场分析》、《中国中医药报》,及其他内部资料、小册子等。 2、相关数据库信息资源 数据库可分为数值数据库、事实数据库、文献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简单介绍了数据库的检索策略及过程,列举了有关的各种数据库: (1) 有关文献数据库: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国家科学技术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实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中医药报刊数据库、MEDLINE/PubMed检索、EMBASE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等。 (2) 国内有关中药数据库:中国中药数据库、中国医药企业数据库、中药保护品种数据库、中国医药产品数据库、中国藏药数据库等 (3) 国外相关数据库:INMEDPLAN(印度药用植物分布式数据库网)、中药专方光盘、ACUBASE ONHNE系统等。
王新贤[10](2010)在《辨病辨证相结合论治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性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初步客观评价中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统计自2008.5-2009.5门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以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中医辨病辨证处方及西药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选用西药联合治疗方案,服药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疗效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安全性指标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在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比较、中医症候比较、主要症状体征比较、实验室检查比较,关节功能分级及X线分期比较、安全性比较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2月后,治疗组在改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过程中患者对中药组的耐受性要优于西药组。结论: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思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取得的良好疗效,并有较好的安全性,证明了辨病辨证思路的正确性。
二、《上海计量测试》2003年第30卷 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计量测试》2003年第30卷 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中医五神学说运用安魂益魄汤治疗魂强魄弱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预试验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结果 |
(五) 研究结论 |
二、正式试验 |
(一) 样本量的估算 |
(二) 研究对象 |
(三) 诊断标准 |
(四) 研究方法 |
(五) 研究结果 |
讨论 |
一、试验结果分析 |
(一) 一般资料分析 |
(二) 疗效评价指标分析 |
(三) 临床疗效比较 |
二、传统中医辨治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概况 |
三、传统中医对于缺血性中风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
四、中医五神辨治缺血性中风的必要性 |
(一) 前期研究基础 |
(二) 中医五神学说简述 |
(三) 基于中医五神学说辨治缺血性中风的意义 |
五、魂强魄弱缺血性中风的辨治 |
(一) 缺血性中风中医魂、魄紊乱的病因 |
(二) 基于“疾病过程论”的缺血性中风中医魂、魄紊乱病机演变 |
(三) 缺血性中风魂强魄弱型的治则治法及方药分析 |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五神“魂”、“魄”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2)基于电子柯氏音的血压测量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无创血压测量原理与方法 |
2.1 动脉血压的形成 |
2.2 无创血压测量原理 |
2.3 无创血压测量方法 |
2.3.1 示波法 |
2.3.2 柯氏音听诊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3.1 系统硬件电路的总体设计 |
3.2 MIC传感器与PVDF传感器的柯氏音信号采集电路 |
3.2.1 MIC传感器 |
3.2.2 PVDF传感器 |
3.2.3 MIC传感器的偏置与差分放大电路 |
3.2.4 带通滤波电路 |
3.2.5 50Hz陷波电路 |
3.2.6 二级放大电路 |
3.2.7 电压抬升电路 |
3.2.8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
3.3 压力信号的采集电路 |
3.4 充气泵和放气阀控制电路 |
3.5 MCU最小系统 |
3.6 串口通信电路 |
3.7 按键电路 |
3.8 电源转换电路 |
3.9 硬件电路实物图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STM32微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4.1.1 主程序设计 |
4.1.2 A/D采集程序设计 |
4.1.3 PID算法程序设计 |
4.1.4 定时器中断程序设计 |
4.1.5 串口程序 |
4.1.6 PWM波程序 |
4.2 上位机通信软件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 |
5.1 实验平台搭建 |
5.2 压力测量标定实验 |
5.2.1 压力传感器的调零校准 |
5.2.2 压力传感器的静态标定实验 |
5.2.3 压力传感器的动态验证实验 |
5.3 放气速度测试实验 |
5.4 通信正确性实验 |
5.5 柯氏音测量实验 |
5.6 血压测量实验 |
5.7 收缩压与舒张压出现时刻的柯氏音特征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益肾助孕方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
2. 现代医学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排卵障碍性不孕病机与肾密切相关 |
2. 益肾助孕方对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影响 |
3. 益肾助孕方临床疗效分析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附录 |
(4)110kV南沙河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变电站的发展 |
1.2 智能化变电站与数字变电站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4 智能化变电站改造 |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5.1 研究主要内容 |
1.5.2 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110KV 智能变电站 |
2.1 110KV 智能变电站系统的设备特点 |
2.1.1 系统方案概述 |
2.1.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
2.1.3 合并单元一体化装置 |
2.1.4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 |
2.1.5 压板设置 |
2.2 110KV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
2.2.1 系统构成 |
2.2.2 二次系统 |
2.3 智能化关键技术的发展 |
2.3.1 智能高压设备工程应用项目 |
2.3.2 电子式互感器工程应用项目 |
2.3.3 智能变电站交换机优化配置研究及应用项目 |
2.3.4 智能变电站高级应用 |
2.4 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优势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南沙河变电站的改造分析 |
3.1 南沙河变电站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
3.1.1 安全性分析 |
3.1.2 效能与成本 |
3.2 改造设计原则 |
3.3 智能化改造的预期目标 |
3.3.1 在设计方面 |
3.3.2 在运行检修方面 |
3.3.3 改造范围 |
3.3.4 改造规模 |
3.4 电气部分改造 |
3.5 主要二次设备选择 |
3.5.1 备用电源自投装置 |
3.5.2 线路保护装置 |
3.5.3 电容器保护测控装置 |
3.5.4 主变保护测控装置 |
3.5.5 开关智能单元 |
3.5.6 合并单元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南沙河变电站的改造方案 |
4.1 高压设备智能化改造方案 |
4.1.1 主变压器 |
4.1.2 110kV 配电装置 |
4.1.3 10kV 智能开关设备实现方案 |
4.2 绝缘、防雷和接地 |
4.2.1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
4.2.2 防直击雷 |
4.3 网络结构 |
4.4 站控层配置方案及其功能 |
4.4.1 监控系统 |
4.4.2 卫星对时 |
4.4.3 站控层交换机 |
4.5 过程层配置方案及功能 |
4.5.1 合并单元 |
4.5.2 过程层交换机 |
4.5.3 过程层设备配置表 |
4.6 元件保护 |
4.6.1 元件保护 |
4.7 电源一体化系统 |
4.8 高级应用功能 |
4.9 变电站环境监测 |
4.10 系统通信部分 |
4.10.1 通信现状 |
4.10.2 通信改造 |
4.10.3 网络拓扑结构 |
4.10.4 带宽分配 |
4.11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变电站改造后的运行维护 |
5.1 智能变电站的验收调试 |
5.1.1 合并单元的检验 |
5.1.2 二次回路系统检验 |
5.1.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检验 |
5.1.4 智能终端检验 |
5.1.5 全站 SMV 和 GOOSE 检验 |
5.2 南沙河站主要二次设备运行维护 |
5.2.1 合并单元 |
5.2.2 智能终端 |
5.2.3 主要保护装置 |
5.3 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操作 |
5.3.1 传统站与智能站操作运行操作的差异 |
5.3.2 智能站运行操作要求 |
5.3.3 智能站运行管理要求 |
5.4 改造后继电保护表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基于初生物质成分的寒热药性识别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中药药性的涵义、起源及其发展 |
1 中药药性的涵义 |
2 中药药性理论的发展历程 |
2.1 中药药性理论初步形成 |
2.2 中药药性理论的发展 |
2.3 中药药性理论的全面发展 |
2.4 中药药性理论的完善确立 |
3 中药药性现代研究进展 |
3.1 基于基源性状的中药药性研究 |
3.2 基于中药药理的中药药性研究 |
3.3 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药药性研究 |
3.4 基于生物热力学的中药药性研究 |
3.5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药性研究 |
第二章 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现状 |
1 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
1.1 次生物质与药性相关性研究 |
1.2 初生物质与药性相关性研究 |
1.3 无机元素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 |
2 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初生物质与药性相关性研究方法 |
1 试验药材的遴选原则 |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1 蛋白质、氨基酸成分与寒热药性 |
2.2 糖类成分与寒热药性 |
2.3 脂类成分与寒热药性 |
2.4 最佳统计模式的筛选和药性标记识别 |
2.5 基于初生物质成分的PLS path model的建立 |
第四章 多元统计方法概述 |
1 支持向量机判别分析 |
2 Logistic判别分析 |
3 线性判别分析 |
4 随机森林判别分析 |
5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
6 主成分线性判别分析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一章 蛋白质、氨基酸成分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 |
第一节 总蛋白的含量测定 |
1 药材、仪器与试剂 |
1.1 药材 |
1.2 仪器 |
1.3 试剂 |
2 试验方法 |
2.1 蛋白质标准溶液的制备 |
2.2 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的制备 |
2.3 标准曲线绘制 |
2.4 蛋白质含量测定 |
3 含水量的测定 |
4 试验结果 |
4.1 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 |
4.2 结果分析 |
第二节 18种氨基酸成分的含量测定 |
1 色氨酸的含量测定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3 试验结果 |
2 17种氨基酸的HPLC测定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3 试验结果 |
3 结果分析 |
第三节 蛋白质、氨基酸成分与寒热药性识别 |
1 数据输入方法 |
2 结果分析 |
第二章 糖类成分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 |
第一节 总糖、总多糖以及单糖的含量测定 |
1 总糖的含量测定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3 试验结果 |
1.4 结果分析 |
2 总多糖的含量测定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3 试验结果 |
2.4 结果分析 |
3 单糖的含量测定 |
3.1 仪器与试剂 |
3.2 试验方法 |
3.3 试验结果 |
3.4 结果分析 |
第二节 多糖以及游离糖的GC-MS图谱测定 |
1 多糖水解乙酰化GC-MS图谱测定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3 试验结果 |
1.4 结果分析 |
2 游离糖乙酰化GC-MS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3 试验结果 |
2.4 结果分析 |
第三节 糖类成分与寒热药性识别 |
1 总糖、总多糖以及单糖含量与寒热药性识别 |
1.1 糖类成分含量数据汇总 |
1.2 糖类成分与寒热药性的Fisher分析 |
2 多糖和游离糖乙酰化GC-MS图谱与寒热药性识别 |
2.1 多糖乙酰化GC-MS数据Fisher分析 |
2.2 游离糖乙酰化GC-MS数据Fisher分析 |
第三章 脂类成分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 |
第一节 脂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1 仪器与试剂 |
2 试验方法 |
2.1 水分含量测定 |
2.2 总脂的提取方法 |
2.3 总脂的计算 |
3 试验结果 |
4 结果分析 |
第二节 脂类成分的GC-MS图谱测定 |
1 仪器与试剂 |
2 试验方法 |
2.1 粗脂的提取 |
2.2 样品的甲酯化 |
2.3 色谱条件 |
3 试验结果 |
4 脂类成分与寒热药性识别 |
第四章 基于初生物质成分的寒热药性识别 |
第一节 初生物质含量与寒热药性识别 |
1 初生物质含量数据汇总 |
2 结果分析 |
第二节 初生物质HPLC、GC-MS图谱与寒热药性识别 |
1 初生物质HPLC、GC-MS图谱数据汇总 |
2 结果分析 |
第三部分 基于初生物质的寒热药性统计模型的筛选及寒热药性标记(CHMP-markers)识别 |
第一章 初生物质的寒热药性统计识别模型的筛选 |
1 基于多糖GC-MS的中药药性特征标记识别的适宜性评价 |
2 基于游离糖GC-MS的中药药性特征标记识别的适宜性评价 |
3 基于脂类GC-MS的中药药性特征标记识别的适宜性评价 |
4 基于氨基酸HPLC的中药药性特征标记识别的适宜性评价 |
5 综合评价 |
第二章 初生物质寒热药性标记(CHMP-markers)识别研究 |
1 氨基酸HPLC的寒热药性标记识别 |
1.1 氨基酸HPLC寒热药性标记区域的可视化 |
1.2 氨基酸HPLC典型中药寒热药性标记特征值分布 |
2 糖类成分GC-MS图谱的寒热药性标记识别 |
2.1 多糖GC-MS图谱的寒热药性标记识别 |
2.2 游离糖GC-MS图谱的寒热药性标记识别 |
3 脂类GC-MS图谱的寒热药性标记识别 |
3.1 脂类GC-MS寒热药性标记区域的可视化 |
3.2 脂类GC-MS典型中药寒热药性标记特征值分布 |
4 初生物质寒热药性标记综合识别 |
4.1 初生物质寒热药性标记区域的可视化 |
4.2 初生物质典型中药寒热药性标记特征值分布 |
第四部分 基于初生物质成分的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 path model)的建立 |
1 因子提取 |
2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建立 |
2.1 信度评价 |
2.2 交叉因子载荷和外载荷系数 |
2.3 潜变量的相关系数 |
2.4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 path model)的构建 |
2.5 模型评估 |
结语 |
1 研究成果 |
2 论文创新点 |
3 存在问题 |
4 前景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6)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一、虚寒证概述 |
(一) 古代对虚寒证的认识 |
(二) 虚寒证的现代研究 |
二、热性中药治疗虚寒证的相关论述 |
(一) 附子治疗虚寒证的古代文献记述 |
(二) 附子治疗虚寒证的现代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一、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肛温的影响 |
二、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 |
(一)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丙酮酸、乳酸含量及SDH、LDH活性的影响 |
(二)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肝组织ATP酶活力的影响 |
(三)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的影响 |
(四)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肝组织能荷的影响 |
三、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血浆T_3、T_4、TSH含量的影响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关于动物模型及实验方法的选择 |
二、检测指标及结果分析 |
(一)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肛温的影响 |
(二)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 |
1.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丙酮酸、乳酸含量及SDH、LDH活性的影响 |
2.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肝组织ATP酶活力的影响 |
3.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的影响 |
4.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肝组织能荷的影响 |
(三)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血浆T_3、T_4、TSH含量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7)降压胶囊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文献研究一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1 古代文献相关论述 |
2 关于老年高血压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3 老年高血压的辨证论治 |
4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药治疗研究现状 |
5 展望 |
文献研究二 基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研究的若干进展与思考 |
1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特点 |
1.1 动脉弹性减弱、顺应性下降 |
1.2 并发症多 |
1.3 血压波动不稳与多见晨峰高血压现象 |
1.4 白大衣高血压多见 |
2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与降压目标 |
2.1 诊断标准 |
2.2 降压目标 |
3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
3.1 基于EISH特点的治疗原则 |
3.2 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最佳药物治疗 |
4 病证结模式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思考 |
4.1 西药降压快而有不足 |
4.2 中医药降压有多环节效应机制 |
4.3 病证结合协同降压增效 |
4.4 病证结合提高生活质量 |
5 阴虚阳亢证与现代病理生理物质基础的关系 |
5.1 EISH阴虚阳亢证的传统认识 |
5.2 阴虚阳亢证与血管活性物质的互联关系 |
6 展望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一 降压胶囊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病例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剔除与脱落标准 |
2 试验设计 |
2.1 多中心 |
2.2 随机设计 |
2.3 双盲设计 |
2.4 对照设计 |
2.5 例数估算 |
2.6 药品包装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来源 |
3.2 试验用药 |
3.3 病例分组及给药方法 |
3.4 观察指标与方法 |
3.5 疗效评定标准 |
3.6 统计方法 |
4 临床资料分析 |
4.1 临床试验流程 |
4.2 病例来源情况 |
4.3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
4.4 各组血压水平基线比较 |
4.5 各组高血压基础用药情况比较 |
4.6 各组主要合并疾病情况比较 |
4.7 各组治疗前四种中医证候分布比较 |
4.8 各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 |
4.9 各组生活质量八个纬度基线比较 |
5 结果 |
5.1 各组降压疗效比较 |
5.2 各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
5.3 各组对SF-36生活质量量表积分值的影响 |
5.4 安全性观察 |
6 讨论 |
6.1 试验设计用药的选择思路 |
6.2 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作用评价 |
6.3 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有稳定、增效、持续的协同降压效应 |
6.4 降压胶囊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病证结合是生活质量提高的最佳途径 |
6.5 降压胶囊治疗EISH均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
临床研究二 降压胶囊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
1 研究对象 |
2 试验设计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来源、试验用药、病例分组及给药方法 |
3.2 观察指标与方法 |
3.3 统计学方法 |
4 各组治疗前各指标基线水平比较 |
4.1 各组治疗前血清(浆)NO、ET-1浓度基线水平比较 |
4.2 各组治疗前血浆TXB_2、6-Keto-PGF_(1α)浓度基线水平比较 |
4.3 各组治疗前血清hs-CRP浓度基线水平比较 |
5 结果 |
6 论讨 |
6.1 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均能调节患者血清NO与血浆ET-1平衡效应 |
6.2 降压胶囊及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活性物质TXB_2与6-Keto-PGF_(1α)的调节作用 |
6.3 降低血清hs-CRP浓度可能中药或中西结合降压作用机制之一 |
临床研究三 降压胶囊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
1 研究对象 |
2 试验设计 |
3 研究方法 |
3.1 病例来源、试验用药、病例分组及给药方法 |
3.2 肾损伤5项检测 |
3.3 统计学方法 |
4 治疗前各指标基线水平比较 |
4.1 治疗前3组尿mALB、NAG浓度基线比较 |
4.2 治疗前3组尿液TRF、β_2-MG、IgG浓度基线比较 |
5 结果 |
6 讨论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一 降压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各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
2.2 各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 |
2.3 各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TE、CGRP的影响 |
3 讨论 |
实验研究二 降压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AngⅡ及心肌AT1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各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AngⅡ水平的影响 |
2.2 各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AT1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
2.3 各组对SHR心肌组织AT1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英文名词与英文缩写对照表 |
附录2 症状积分表 |
附录3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
致谢 |
附件目录 |
详细摘要 |
(8)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微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实验研究 |
一、实验基本情况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动物分组 |
(三) 模型制作 |
(四) 针刺方法 |
(五) 观察指标及标本制备 |
(六) 统计学方法 |
二、电针对 MCAO大鼠海马 CA1区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
(一) 实验仪器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三、电针对 MCAO大鼠海马 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
(一) 实验仪器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四、电针对 MCAO大鼠脑组织葡萄糖的影响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五、电针对 MCAO大鼠脑组织乳酸的影响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六、电针对 MCAO大鼠脑组织丙酮酸的影响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七、电针对 MCAO大鼠脑组织乳酸/丙酮酸的影响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八、电针对 MCAO大鼠脑组织谷氨酸的影响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九、电针对 MCAO大鼠脑组织钙离子的影响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十、电针对 MCAO大鼠海马 CA1区微血管内皮细胞 GLUT-1蛋白表达的影响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十一、电针对 MCAO大鼠脑组织 GLUT-1蛋白含量的影响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十二、电针对 MCAO大鼠海马 CA1区微血管内皮细胞 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十三、电针对 MCAO大鼠脑组织 P-糖蛋白含量的影响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讨论 |
一、文献论述 |
(一) 有关脑的文献论述 |
(二) 脑与经络的关系 |
(三) 有关中风病的文献论述 |
(四)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概况 |
二、研究背景 |
(一) 立题依据 |
(二) 模型选择 |
(三) 穴位选择 |
三、实验结果分析 |
(一) 电针对 MCAO大鼠海马 CA1区微循环的影响 |
(二) 电针对 MCAO大鼠海马 CA1区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三) 电针对 MCAO大鼠脑组织葡萄糖、丙酮酸及乳酸的影响 |
(四) 电针对 MCAO大鼠脑组织钙离子的影响 |
(五) 电针对 MCAO大鼠脑组织谷氨酸的影响 |
(六) 电针对 MCAO大鼠海马 CA1区微血管内皮细胞 GLUT-1蛋白表达的影响 |
(七) 电针对 MCAO大鼠海马 CA1区微血管内皮细胞 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
(八) 针刺时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图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着作 |
详细摘要 |
(9)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的信息媒介、获取途径与处理等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本项研究的定位 |
1.2 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本项研究的产出 |
2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简介 |
2.1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建立方案及其逻辑过程 |
2.2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功能和价值 |
2.3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所需的信息 |
2.4 信息对建立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的意义 |
3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媒介的考察、分布特点及应用价值研究 |
3.1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媒介的考察 |
3.1.1 传统媒体信息资源 |
3.1.2 相关数据库信息资源 |
3.1.3 互联网络信息资源 |
3.1.4 专业情报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 |
3.1.5 药材市场、医药公司、药材公司、药材基地信息资源 |
3.1.6 国家或行业的统计资料 |
3.1.7 专家调查法得到的信息资源 |
3.1.8 实地调查得到的信息资源 |
3.1.9 国外有关信息资源 |
3.2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分布与特点分析 |
3.2.1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来源分布与特点 |
3.2.2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媒介的特点 |
3.2.3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组成的特点 |
3.3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应用价值研究 |
3.3.1 信息的内在应用价值 |
3.3.2 信息应用价值的主体判断 |
3.3.3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应用价值的分析 |
3.3.5 无应用价值信息的确定及销毁 |
3.4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备选信息采集一览表 |
4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获取途径及策略 |
4.1 获取途径选择的原则及策略 |
4.2 具体途径及策略 |
4.2.1 自行搜索免费资源 |
4.2.2 无偿使用 |
4.2.3 共享 |
4.2.4 交换 |
4.2.5 国家行政协调 |
4.2.6 购买 |
4.2.7 联合与共建共享 |
4.2.8 其他途径 |
4.3 正确选择信息获取途径的意义 |
5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管理、处理 |
5.1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管理 |
5.1.1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管理机构及模式 |
5.1.2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数量管理 |
5.1.3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质量控制 |
5.1.4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产权管理 |
5.1.5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存储管理 |
5.1.6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使用管理 |
5.1.7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安全管理 |
5.1.8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保密制度和措施 |
5.2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的处理过程简述 |
5.2.1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处理的层次 |
5.2.2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处理过程中各阶段的任务 |
5.3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处理方法简介 |
5.4 药用植物预警系统信息处理的最终目的 |
6 结论、问题与建议 |
7 参考文献 |
附: 综述 |
致谢 |
(10)辨病辨证相结合论治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试验设计 |
(一) 研究目的 |
(二) 试验方法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四) 试验病例选择标准 |
(五) 观察项目 |
(六) 病证疗效综合评价标准 |
(七) 安全性评价 |
(八) 统计分析方法 |
二、临床资料 |
(一) 治疗前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 |
(二) 治疗前组间中医症状各指标比较 |
(三) 治疗前组间主要症状体征比较 |
(四) 治疗前组间实验室指标比较 |
(五) 治疗前组间关节功能分期及X线分期比较 |
三、治疗后疗效分析 |
(一) RA疗效比较 |
(二)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三) 治疗后2月、6月组间主要症状体征比较 |
(四) 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
(五) 治疗后组间关节功能分期及X线分期比较 |
(六)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一、祖国医学对活动期RA的认识 |
二、活动期RA的病因病机 |
三、活动期RA辨病辨证方药分析 |
(一) 辨病用药分析 |
(二) 辨证用药分析 |
四、临床体会 |
(一) 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认识 |
(二) 中药复方制剂与西药配合 |
(三) 关于临床辨证的问题 |
(四) 重视客观体征 |
(五) 缓解期的治疗 |
(六) 关于中药的长期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
四、《上海计量测试》2003年第30卷 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医五神学说运用安魂益魄汤治疗魂强魄弱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研究[D]. 李甲民.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基于电子柯氏音的血压测量系统设计[D]. 王颢然. 天津工业大学, 2018(12)
- [3]益肾助孕方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D]. 隋晓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4]110kV南沙河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研究[D]. 朱建文.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5]基于初生物质成分的寒热药性识别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建立[D]. 周正礼.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2)
- [6]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的影响[D]. 杨富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2)
- [7]降压胶囊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D]. 李浩.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8]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微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功能的影响[D]. 卢岩.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9]药用植物预警系统的信息媒介、获取途径与处理等相关研究[D]. 张立强.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6(09)
- [10]辨病辨证相结合论治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D]. 王新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