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搞好保护性耕作的思考与看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利斌,王文强,于猛,董永鹭,初小兵[1](2022)在《吉林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新思路、新方向——条带耕作技术模式应用与前景分析》文中提出对保护性耕作条带耕作技术模式,在技术内容、配套机具、作业优缺点、示范应用情况等进行总体分析,对出苗率、生长状况、蓄水保墒、抗灾性、产量、生态效益等技术指标进行田间调查,预测发展前景,提出合理化建议。
张永,郝延新,赵宏博[2](2021)在《渭南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渭南市从2003年至今分别承担部省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监测项目,组织开展了不同种植技术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各个环节的特点和项目区农作物的种植特点,初步确定了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和技术模式,形成了适应关中灌区和渭北旱塬地区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取得了试验田和大田示范推广的成功,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张启超[3](2020)在《论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保护性耕作中的主导作用》文中研究指明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耕作技术的继承和发展,是今后世界耕作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保护性耕作推广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技术始终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这体现在:农机技术是保护性耕作实施的必要前提;农机技术推广是农业保护性耕作的必选手段;农机设备研发是农业保护性耕作的硬件保障,在基础性概述的基础上,就推广农机技术,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措施建议,从政府负责牵头,各方协调运作,统一调配;以点带面,示范带动,调动民众积极性;加大资金投入,增加补贴力度,扩大保护性耕作普及面等几个方面做系统阐述,以期为推广农机技术,发展保护性耕作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借鉴。
解宏图,张旭东,李社潮,刘亚军,王影[4](2019)在《关于推广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分析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内外情况和研究推广成果,重点论述了推广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技术推广的障碍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对策建议。
解宏图,刘华,张旭东,李社潮[5](2019)在《辽宁省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针对辽宁省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土壤肥力下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介绍了玉米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以问题为导向,重点研究分析了该省推广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具体推广的建议。
顾朔硕[6](2019)在《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哈尔滨市是农业大市,201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30亿斤,农作物秸秆特别是玉米秸秆产量大、分布广,但由于技术、环境等诸多原因,哈尔滨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在-5℃),纤维素降解慢,秸秆利用不充分,大量秸秆被露天焚烧,造成秸秆烧过的土壤有机质下降和大气严重污染,同时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本文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为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问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测算与评价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阐明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对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等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针对哈尔滨市设计出秸秆综合利用模式。通过分析制约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释,得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思想认识不到位、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堆放场地难落实、机械设备不充足适用、市场培育不充分、管理不精细等,其中,既有客观说明,也有论断和剖析。此后,在掌握数据的基础上,对影响秸秆综合利用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包括制约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性因素、技术性因素和市场性因素分析。本文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并重,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从思路、原则、目标和战略基点等方面对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进行总体设计并提出“1+1+X”的模式设计。最后,针对构建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具体对策建议。
王帅[7](2012)在《内蒙古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内蒙古的保护性耕作工作起步于2000年,目前,已有11个盟市64个旗县实施了保护性耕作项目,到2011年底全区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03万hm2。通过10多年的探索,自治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由过去小面积试验示范走向大面积推广,由项目投入引导逐步走向农牧民自觉接受并主动应用,由个体农机户零散作业深化为农机服务组织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作业,建立了成熟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王广俊,秦增亮,范丽华[8](2009)在《对阳谷县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阳谷县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情况、组织管理的做法,分析了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思路及建议。
许继光[9](2006)在《科学实施保护性耕作——关于提高项目执行能力的若干问题》文中研究指明
河南省武陟县农机管理局[10](2005)在《河南省武陟县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典型材料》文中认为
二、关于搞好保护性耕作的思考与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搞好保护性耕作的思考与看法(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新思路、新方向——条带耕作技术模式应用与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保护性耕作推广面临的问题 |
1.1 传统耕作习惯的阻碍 |
1.2 病虫草害增多的担忧 |
1.3 保护性耕作技术自身存在的问题 |
2 玉米保护性耕作新思路、新方向:条带耕作技术模式 |
2.1 美国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发展情况 |
2.2 我国保护性条带耕整技术发展情况 |
2.3 玉米保护性条带耕整技术内容 |
2.4 条带耕整技术优缺点分析 |
2.4.1 优点分析 |
2.4.2 缺点分析 |
2.5 关键配套机具 |
2.5.1 “耙松式”条耕机 |
2.5.2 “旋松式”条耕机 |
2.6 条带耕整作业效果 |
2.6.1 出苗对比 |
2.6.2 生长对比 |
2.6.3 蓄水保墒对比 |
2.6.4 抗灾性、产量对比 |
2.6.5 生态效益对比 |
3 玉米保护性条带耕整技术模式前景分析 |
3.1 农民的认可度明显提高 |
3.2 市场前景预期非常良好 |
4 加快推广玉米保护性条带耕作技术的建议 |
4.1 从机具研究和试验上加大投入 |
4.2 加大宣传,提高农民的认知程度 |
4.3 搞好技术服务,做好技术监测 |
4.4 实施示范引领工程 |
(2)渭南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渭南市保护性耕作现状 |
二、主要做法 |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
2.注重宣传、培训灵活。 |
3.常抓不懈,巩固成果。 |
三、主要技术效应 |
1.有效地利用秸秆,培肥了地力。 |
2.增强了蓄水保墒能力,节约了灌溉用水。 |
3.节约肥料和种子,收到了苗全、苗齐、苗壮的好效果。 |
4.节本增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
5.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
四、今后工作建议 |
1.根据技术应用实际,循序渐进。 |
2.抓住重点环节,加强试验验证。 |
3.应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
4.加强项目管理,机具引进。 |
(3)论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保护性耕作中的主导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农业机械化技术对农业保护性耕作的主导作用 |
1.1 农机技术是保护性耕作实施的必要前提 |
1.2 农机技术推广是农业保护性耕作的必选手段 |
1.3 农机设备研发是农业保护性耕作的硬件保障 |
2 推广农机技术,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措施建议 |
2.1 政府负责牵头,各方协调运作,统一调配 |
2.2 以点带面,示范带动,调动民众积极性 |
2.3 加大资金投入,增加补贴力度,扩大保护性耕作普及面 |
3 结语 |
(4)关于推广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推广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
2 制约影响推广的突出问题 |
2.1 三级干部认识和施行上有差距 |
2.2 禁烧、非禁烧区的划定和管控工作待完善 |
2.3 秸秆还田、离田机具与作业补贴需调整 |
3 具体建议 |
3.1 充分认识三级干部在技术推广中的关键作用 |
3.2 组织开展技术大培训 |
3.3 实施绩效考核责任制 |
3.4 加强禁烧地块的监管 |
3.5 调整整合相关资金作业补贴 |
3.6 大力发挥农机服务组织的带头作用 |
(5)辽宁省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 玉米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 |
3 推广玉米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 |
3.1 大力推广玉米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 是辽宁省部分乡村第一产业兴旺的关键所在 |
3.2 大力推广玉米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 是辽宁省部分乡村实现生态宜居的重要前提 |
3.3 大力推广玉米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 是落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藏粮于地最实际的行动 |
3.4 大力推广玉米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 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 |
3.5 大力推广玉米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 是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持续来源 |
4 几点建议 |
4.1 把推广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列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 |
4.2 安排保护性耕作技术专项资金 |
4.3 组织开展在辽宁省主要玉米种植区推广实施玉米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制度 |
4.4 下达任务指标并做好任务落实与完成情况的督导检查 |
4.5 建立土壤质量监控与预警系统 |
(6)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
2.1 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的界定 |
2.2 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基本情况 |
2.2.1 哈尔滨市秸秆资源总体情况 |
2.2.2 哈尔滨市秸秆资源利用情况 |
2.2.3 哈尔滨市针对秸秆综合利用现行政策 |
2.2.4 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分析评估 |
2.3 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存在问题 |
2.3.1 农民缺乏思想认识 |
2.3.2 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 |
2.3.3 堆放场地难落实 |
2.3.4 机械设备不充足适用 |
2.3.5 市场培育不充分 |
2.3.6 管理不精细 |
2.4 制约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性因素分析 |
2.4.1 缺乏上下互动的组织协调机构 |
2.4.2 缺乏科学可行的指导规划 |
2.4.3 缺乏实际的政府补助和科技奖励 |
2.4.4 缺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
2.5 制约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性因素分析 |
2.5.1 秸秆收集、运输和贮存问题有待解决 |
2.5.2 秸秆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装备技术瓶颈 |
2.5.3 研发投入资金缺口较大 |
2.5.4 成本问题制约转化 |
2.6 制约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的市场性因素分析 |
2.6.1 缺少大项目牵动 |
2.6.2 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不成熟 |
2.6.3 秸秆资源用途单一 |
2.6.4 秸秆产品无明显价格优势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秸秆综合利用的经验借鉴与模式设计 |
3.1 发达国家秸秆综合利用主导方式 |
3.1.1 秸秆直接还田 |
3.1.2 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
3.1.3 “秸—(畜)—沼—肥”循环利用模式 |
3.2 发达国家秸秆综合利用辅助方式 |
3.2.1 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 |
3.2.2 秸秆发电 |
3.2.3 秸秆乙醇 |
3.2.4 秸秆成型燃料 |
3.2.5 秸秆板材 |
3.2.6 秸秆建筑 |
3.3 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模式设计 |
3.3.1 主要目标 |
3.3.2 基本原则 |
3.3.3 模式选择 |
3.3.4 重点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哈尔滨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和保障条件 |
4.1 充分发挥政府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积极作用 |
4.1.1 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相关政策 |
4.1.2 合理布局规划秸秆产业 |
4.1.3 对秸秆利用企业和农民实行以奖代补 |
4.1.4 建立秸秆回收循环体系 |
4.1.5 建立成果转化机制 |
4.2 充分发挥市场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积极作用 |
4.2.1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
4.2.2 形成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 |
4.2.3 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 |
4.3 充分发挥科技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积极作用 |
4.3.1 提高秸秆利用技术装备水平 |
4.3.2 依靠科技突破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瓶颈 |
4.3.3 推广农业机械应用积极推行秸秆离田 |
4.4 以秸秆综合利用为契机推进黑土地保护立法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 |
(7)内蒙古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强化措施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
技术应用科学合理成效显着 |
深入思考加快发展 |
(8)对阳谷县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情况 |
1.1 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 |
1.2 节本增效明显 |
1.3 抗旱保墒能力增强 |
1.4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作物品质 |
1.5 抗倒伏减少病害 |
1.6 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已初步显现 |
2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组织管理和做法 |
2.1 政府主导与部门结合是加速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保障 |
2.2 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技术培训 |
2.3 切实抓好示范区建设 |
2.4 搞好对比试验 |
3 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问题 |
3.1 认识问题 |
3.2 机具问题 |
3.3 服务问题 |
3.4 技术问题 |
4 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思路及建议 |
4.1 建立长效投入机制 |
4.2 建立市场培育机制 |
4.3 建立宣传培训机制 |
4.4 建立保护性耕作激励机制 |
4.5 搞好机具的研制开发 |
(9)科学实施保护性耕作——关于提高项目执行能力的若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科学把握做好项目的总体构想 |
致力于寻找一个做好项目的发展机制 |
积极探索做好项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 |
一要重实践。 |
二要勤思考。 |
三要善总结。 |
四、关于搞好保护性耕作的思考与看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新思路、新方向——条带耕作技术模式应用与前景分析[J]. 王利斌,王文强,于猛,董永鹭,初小兵.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01)
- [2]渭南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调查与思考[J]. 张永,郝延新,赵宏博. 农机科技推广, 2021(07)
- [3]论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保护性耕作中的主导作用[J]. 张启超.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3)
- [4]关于推广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 解宏图,张旭东,李社潮,刘亚军,王影.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9(09)
- [5]辽宁省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思考[J]. 解宏图,刘华,张旭东,李社潮. 农业机械, 2019(06)
- [6]哈尔滨市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研究[D]. 顾朔硕.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内蒙古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实践与思考[J]. 王帅. 当代农机, 2012(10)
- [8]对阳谷县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思考[J]. 王广俊,秦增亮,范丽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18)
- [9]科学实施保护性耕作——关于提高项目执行能力的若干问题[J]. 许继光. 农机科技推广, 2006(04)
- [10]河南省武陟县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典型材料[A]. 河南省武陟县农机管理局. 全国保护性耕作工作会议材料汇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