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台推土机的速度不稳定?

为什么这台推土机的速度不稳定?

一、这台推土机为何转速不稳定?(论文文献综述)

陈有权[1](2018)在《前置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起重机制动能量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不断进步,但随着石油资源日渐匮乏以及环境污染日趋加重,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工程机械作为高耗能行业,相关的技术探索从未停止,近年来呼声更加强烈。其中,混合动力技术是目前实现车辆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混合动力技术在汽车领域的成功应用为工程机械的节能减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近年来,对工程机械混合动力系统的研究中,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主要集中在挖掘机、叉车、推土机等产品上面,且我国对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研究较晚,核心技术照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工程机械领域中,汽车起重机的这种机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其整车质量非常重,所以要求装机功率大、又由于其起动、制动比较频繁等原因,所以燃油消耗很大,同时,排放性能也非常差。混合动力起重机产品种类非常少,相关理论尚不完善,缺乏系统整体性研究,且局限于油电混合方式,没有液压混合动力产品。而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功率密度大,在提高起重机燃油经济性的同时,还可以提供较大的驱动力,尤其适用于重负载的工程机械领域。为了提高汽车起重机整机性能、行业技术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化升级,开展汽车起重机液压混合动力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是在吉林大学与国内某知名企业的合作项目——“起重机底盘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开发”的资助下,以50吨级汽车起重机底盘为研究对象,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参数优化匹配、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计算机仿真和实验对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的研究,实现起重机节能减排目标,为以后的产业化升级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1、在充分分析国内外关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研究现状、混合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前置双轴式并联液压混合动力结构,充分利用变速箱的调节作用,较大幅度地提升起重机的动力性能,并非常适合车辆改装;2、从系统的角度建立了整车纵向力学模型、发动机、液压泵/马达、液压蓄能器等关键元件的数学模型,为系统参数匹配及系统仿真打下理论基础;3、在对汽车起重机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关键元部件重要参数匹配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动力系统优化目标函数,利用提出的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IMOPSO)对系统关键元部件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匹配,参数优化结果将作为关键元部件最终选型的重要参考依据;4、通过对整机行驶模式的分析,制定了制动能量再生、利用与主动充能控制策略。为了提高转矩控制对系统参数大范围摄动的鲁棒性,采用分数阶PID控制方法,对液压泵/马达进行转矩控制,其控制效果优于智能PID控制方法;5、为了缩短混合动力系统的开发时间并节约成本,寻找最佳设计方案及设计参数,本文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应用LMS Imagine.Lab AMESim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前置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起重机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了相关的仿真分析和评估,找出了早期方案的不足,提前预测系统性能;6、基于国产某型号传统起重机,与企业联合开发了前置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起重机试验样机,并成功地将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移植到起重机底盘中,设计了系统性能测试方案并进行了物理样机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及仿真的正确性。

徐红松[2](2017)在《大石涧提灌泵站水利机械与压力管道水锤计算研究》文中认为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是省定优质烤烟生产基地,辖内的小界乡和东宋镇,是洛宁烟叶主产区。小界乡和东宋镇均属于渡洋河流域,但是这两个乡没有蓄水取水工程,农业水资源缺乏。为了提高烟叶及其他农业生产水平,在洛宁县洛河一条支流渡洋河上修建渡洋河大石涧水源工程,通过建设水库、泵站与输水管道、输水渠道,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提高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泵站建设中合理分析提灌工程的规模和设计运行方案,对降低工程造价、优化设计、工程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供水管道系统中,由于管道中水流速度的突然变化而引起管内压力变化,压力迅速上升或者压力迅速下降会导致管路破坏和泵站系统中设备破坏,更严重的可导致泵站建筑物的崩塌,因此管路水锤计算与防护成为保障提水输水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依据。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渡洋河大石涧水源工程为例,进行了泵站水力机械及压力管道水锤计算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根据规范进行了大石涧提灌工程的供水规模、泵站设计流量、泵站供水方案以及泵站水力机械选型分析,确定了水源特征水位及高位水池的池底高程、水泵的扬程、水泵的型号及台数、水泵运行工况曲线以及水泵安装高程等重要设计参数,并对南北岸一级和二级泵站配套机电的功率进行了复核。2.基于水锤计算的相关分析方法、步骤以及各种水锤保护措施的边界条件,以大石涧提灌工程北岸二级泵站为例,建立了大石涧提灌工程中用旁通管作为防护措施的理论模型,利用水锤计算相关软件,针对不同特征工况进行了水锤计算分析。3.通过对大石涧提灌工程供水管道不设防护措施和设置防护措施的水力过渡过程的比较,提出针对输水压力管道水锤防护的两种方案:在管路上设置空气阀门,对管路进行补气,防止管道内压力降低;在泵站出口安装缓闭蝶阀,防止管道内压力升高。

党磊磊[3](2017)在《基于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电动汽车两级传动设计与仿真研究》文中认为持续的雾霾天气和石油资源的消耗促使人们对电动汽车的研发投入。随着电动汽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采用多级变速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整体效率,使电动汽车起步爬坡和高速行驶状态下都有匹配的动力和转速。使得电机在更有效的区间工作,不仅保证电动汽车拥有更好的动力性,还能节约电能。因此,结合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传动能量密度大的特点,设计出一款基于行星齿轮的电动汽车两级传动装置。基于北汽集团的经典D级电动汽车(BJEV)C40B整车参数,根据使用过程中的多种工况,结合行星齿轮的结构特点与整车性能要求,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两级传动装置。用SOLIDWORKS进行精确的参数化建模,并进行虚拟现实装配。用ANSYS Workbench对装配体进行结构静力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结构合理,应力校核合格。应用SimDriveline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新的基于行星齿轮的传动装置对电动汽车的动力性有很明显的作用。通过ADVISOR电动汽车整体仿真研究,得到电机输入电压和电流曲线以及电池组的SOC曲线,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此传动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池的经济性。论文的研究过程基于传统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结构特点,通过特殊设计让其适用于电动汽车,因此在零部件参数和结构设计以及强速校核过程中无法参考以往的设计经验。该变速装置的主要优势在于结构紧凑,能量密度大;换挡过程中转换平稳,没有明显的冲击;在电机高转速情况下进行换挡让电机回到高特性的区域,提高动力性;可以有效节省电能,提高电池续航时间。整个研究过程对电动汽车传动装置的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李奕成[4](2017)在《公路养护机具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各地区之间物质交换的需求,各地之间商品以及原材料的交换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公路上的汽车往返交错,日夜不停,对公路的养护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公路养护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各种公路养护机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公路养护事业的技术水平。但随着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机遇的到来,公路的养护工作给一个相关的从业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目前我国主要的杂草控制方法就是采用化举或机械化学方法来灭草,少数地区仍采用工人除草。人工除草劳动强度大、耗时费力、作业效率低;化学或机械化学方法除草所用化学除草剂的残留毒性,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本设计在认真体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了解决好除草作业,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力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研究并设计了一种车载机械除草装置。本文设计的后车载形式的除草机,整体结构和原理比较简单,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和操作人员的要求不是太高。本方案要实现的最大功能是除草机刀具和挖沟机挖斗的随意互换,完成两种完全不同的作业。在进行公路养护工作过程中,沥青摊铺机体重大,底盘底,不利于行驶,且普通半挂车不能实现其运输。因此设计液压托举装置与半挂车配合对其进行运输。本次设计是利用液压系统提供动力,让车辆驶到托举平台上,然后举升到与运输车同等高度的位置,再让车辆开到运输车上面。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四个起升油缸带动承载台,利用尼龙块与立柱内表面做轨道,实现承台的上下移动。

王松林[5](2015)在《轮式装载机液力传动系统节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加。近年来,能源危机问题日益严重,以节能降耗为主题的绿色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轮式装载机作为一种铲土工程机械,它作业灵活、操作方便,在基础经济建设、物流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轮式装载机节能领域里,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严格的能耗指标,并作为产品许可的强制性标准。国内也把降低能耗作为发展轮式装载机的一项基本政策,并制定了能耗指标,把它作为评价装载机产品质量的重要条件。降低燃油消耗、发展节能型装载机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装载机的液力传动系统主要由发动机、液力变矩器、动力换挡变速箱和驱动桥等部件组成。其中液力变矩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而且变矩范围宽、可实现无级变速;它的最大缺点是传动效率低,对装载机的燃油经济性影响较大。据统计,装载机发动机输出的功率经液力传动系统到车轮有30%左右的损失,而其中80%的损失来自液力变矩器,因此对装载机液力传动系统节能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重要意义。国外在装载机液力传动系统节能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对传统的液力传动系统领域节能的研究已经成熟。主要通过应用低转速发动机、自由导轮、涡轮闭锁、提高变速箱、驱动桥等部件的齿轮精度,优化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来提高传动系统的效率,改善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在新的节能领域里,主要通过应用液压-机械偶合的方式来实现无级变速(CVT)节能,或应用混合动力(Hybrid)实现节能。这两种节能方法都取消了液力变矩器,装载机的燃油经济性得到了明显提升。但这种节能方法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短期内很难被市场所接受,实现产业化仍需一定的时间。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各装载机制造商仍将以优化液力传动系统节能为主要路线,同时研究储备CVT和Hybrid等下一代节能方案。国产装载机基本都应用了传统的液力传动系统,其中以ZL50系列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为主,在液力传动系统节能领域的研究比国外起步晚。由于生产量大,竞争激烈,同时又受到国外先进节能型装载机的影响,研究液力传动系统的节能非常迫切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国家863项目“面向土方机械动力总成全生命周期设计关键技术”(2014AA041502),基于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某型号轮式装载机的液力传动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的节能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某ZL50轮式装载机低转速发动机与低转速大能容液力变矩器的匹配节能。应用CFD方法设计了低转速大能容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并通过试验验证了CFD的设计精度。研究表明,低转速发动机与低转速大能容液力变矩器匹配时较原高转速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具有更大的转矩输出。为了保证变速箱的可靠性,提出了通过优化设计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超越离合器汇流机构的齿轮副速比的方法,来实现低转速大能容液力变矩器合理匹配低转速发动机,且输出转矩不大于原高转速整车的方案。提出了将汇流机构超越离合器凸轮设计成内星轮结构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凸轮在频繁闭解锁过程中的磨损。最后对低、高转速装载机整车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证明,在保证装载机动力性能不变的情况下,低转速装载机较原来的高转速装载机最高车速等速百公里行车平均节油约13%,铲装作业平均节油约6%。2.研究了导轮自由轮及涡轮闭锁对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装备闭锁离合器后,装载机的各挡位最大输出功率之和提高了31.7%,且各挡位最高车速增加,加速时间缩短,最高车速对应的等速百公里油耗降低,说明液力变矩器涡轮闭锁能显着地提高装载机在高速时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作业效率。同时研究了涡轮闭解锁策略,提出了装载机实现最佳闭锁节能效果时的变速箱挡位速比级差。对有无装备导轮自由轮的装载机进行了最高车速等速百公里行车油耗测试,试验证明,装备导轮自由轮的装载机较无导轮自由轮的装载机节能约17%。对国内有无装备涡轮闭锁离合器的某型号装载机进行了动力性测试,试验证明,装载机装备涡轮闭锁后的各挡位最高车速均有所增加,并且挡位越高,车速的增加量越大。3.研究了变功率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节能,提出了基于物料强度来选择变功率发动机与同一液力变矩器匹配的方法。基于某型号装载机统计分析了作业载荷分布,根据装载机作业负荷设计了发动机变功率特性曲线。分别通过改变发动机调速段转速、外特性段转矩及综合两种方式等三种方法来改变发动机的功率,并分析了它们与同一个液力变矩器匹配的合理性。每种发动机变功率方案都设计有动力模式、标准模式和经济模式等三种功率曲线,使装载机具有多种动力模式的作业功能,以满足不同作业工况的要求。最后通过改变调速段转速的方式试制了变功率发动机,并进行了装车作业油耗测试。试验证明,在松散物料工况,装载机在动力模式下铲装作业的绝对油耗比经济模式下铲装作业的绝对油耗高9.8%;在最高车速等速百公里行车工况,装载机在动力模式下的绝对油耗比经济模式时的绝对油耗高12.4%。本文针对装载机的液力传动系统节能方法开展了研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装车试验,有效验证了节能方案。为装载机液力传动系统的节能研究提供了支持,同时对其它工程机械的液力传动系统节能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丽萍[6](2014)在《吊管机工作装置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吊管机是石油、天然气管道铺设的专用设备,广泛用于运输管道、排管、辅助输送管网的建设。随着石油、天然气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吊管机的应用场合与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增加。70吨履带式吊管机要求在额定幅度位置能够起吊70吨的重量,则相应的需要吊臂能够承载70吨的重量。如果吊臂的强度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导致吊臂断裂。由于吊臂结构复杂,一般的求解计算方法,不再适用于处理实际工程结构问题。本文利用ANSYS软件对吊臂作了数值模拟分析。根据应力分布情况和实际工况,对吊臂的整体结构进行了改善,使吊臂满足强度要求。吊管机在工作中需利用起升机构来完成吊管机的起吊作业。在机构运动的过程中吊臂会产生振动,一旦这些振动与吊臂发生共振,会严重损坏吊臂结构。为了防止吊臂在工作中与机构运动发生共振,本文利用ANSYS软件对吊臂作了模态分析。分析计算了在实际工作情况下会使吊臂产生振动的吊管机起升机构工作频率。将计算出的吊管机工作频率、工作状态与吊臂固有频率、模态振型进行比较,确认吊臂在工作中不会发生共振。吊管机在起吊重物的时候,在与起吊位置方向相反的另一侧,需要有配重来平衡其所产生的力矩。为了防止由于吊管机配重过轻发生倾翻现象,或是空载时向配重方向倾斜,本文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和ProE动态模拟两种方法,分别对吊管机作了稳定性分析,并利用MATLAB求出了最优铰点位置。结果证明在初始状态铰点位置时吊管机符合稳定性要求。如果使用最优铰点则可增加吊管机的稳定性,或是减少吊管机的整车重量,但对于改进吊管机空载重心位置效果不显着。根据设计方案完成了吊管机样机制造,并对吊管机进行了试验和检测,试验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曹周阳[7](2013)在《秦巴山区变质软岩路堤填料路用性能及振动压实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秦巴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必然要穿山越岭,跨越河谷,因此,在修筑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变质软岩隧道弃渣、削坡弃方和路堑挖方,弃料外运堆积要占用土地且需要防护措施,与此同时,还存在路堤填土缺少,运输便道修筑困难,取土距离远等问题,如果要用砂砾作为路堤填料,则须从河道中挖取,这就会破坏河床及当地环境,若能将这些变质软岩用作路堤填料,不仅可降低公路建设成本,还可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然而,变质软岩具有遇水后强度降低、易风化、受压易破碎等不良性质,变质软岩填料在碾压后,粗颗粒填料级配变化较大,路堤遇水还会产生湿化沉降,其中不均匀沉降可导致路面不平整和结构反射裂缝等病害,而现有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对变质软岩能否用作高速公路路堤填料及相应的施工工艺都没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因此,论文结合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秦巴山区变质软岩路基修筑关键技术研究》(2009318812004),依托十(堰)天(水)和柞(水)小(河)高速公路的建设,通过室内与现场试验,结合数值模拟及理论计算分析,对秦巴山区变质软岩的工程特性及其填料的路用性能、振动压实工艺及检测方法与标准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通过岩石的磨片与偏光显微镜试验,对高速公路建设中遇到的变质岩进行了成分分析及定名,研究了变质岩的内部结构成分及其是否含有亲水性矿物;通过膨胀试验和耐崩解试验,研究了变质岩的自由膨胀率和压力膨胀率及循环耐崩解指数规律;对风干与不同浸水时间的变质岩进行了点荷载强度试验,对变质岩的点荷载强度做了四级划分,即坚硬岩Is(50)≥5.0MPa,较坚硬岩2.5MPa≤Is(50)<5.0MPa,软岩0.4MPa≤Is(50)<2.5MPa,极软岩Is(50)<0.4MPa,由此可知,除长英质斑状糜棱片岩以外,其它的变质岩在浸水饱和后全部为软岩;点荷载强度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实际工程中人工破碎后不规则岩块的强度,避免了选取可加工成规则试件所需的较大岩块而引起的单轴抗压强度偏高的问题。2.通过变质软岩填料的击实试验和振动台试验,以功能原理为基础,提出了击实试验和振动台试验中的单位体积击实能量(击实功)和振动能量计算公式,分析了能量大小对变质软岩填料最大干密度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得到了在标准击实能量下粗颗粒含量不同时的最大干密度值;通过承载比(CBR)试验,分析了击实功对CBR值的影响,得到了填料CBR值及其随击实功的变化规律,这为评价变质软岩填料的路用性能提供了依据。3.通过室内大型压缩试验,采用单线法、双线法与循环加载法分别研究了变质软岩填料在不同荷载下的浸水湿化沉降规律,得到了三种荷载下的湿化应变值及相应填高荷载下的湿化沉降量,并建议了最大填料高度。运用有效应力原理,根据颗粒接触面积与总面积之比,结合压缩试验所加荷载,估算了颗粒间的接触压应力。对变质软岩填料的大型压缩试验进行了颗粒流模拟,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得到了颗粒内部强弱力链接触情况、孔隙率变化规律、平均接触力、最大接触力和顶部颗粒压缩位移的变化规律,这为解释压缩试验过程中填料内部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4.通过室内大型三轴试验,研究了风干和饱和状态时变质软岩填料在四种围压下的应力应变规律,分析了偏差应力和围压对湿化应变的影响。针对路堤填料的湿化沉降,基于不同的计算步骤,将单线法与双线法在有限元模型中分别给予了实现,以编制的邓肯-张模型有限元子程序为基础,采用单线法模拟了不同工况下路堤湿化沉降,并与室内大比例浸水载荷试验路堤的沉降进行了对比,单线法能较好地反映路堤的湿化沉降规律,用浸水载荷试验结果估算的现场路堤湿化沉降量可满足规范对路堤沉降的要求。5.根据振动压路机的基本原理,以功能原理为基础,推导了单位体积填料压实所需振动压实能量的计算公式,结合击实试验和振动台试验结果,认为变质软岩填料路堤的压实度能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的要求时,压路机的振动能量应大于相应压实度下的击实功和室内振动能量,通过计算压路机振动压实能量并与之相比较后,可选取合适吨位的碾压机械及强振压实参数(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和轮迹重叠系数),通过现场试验结果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公式为强振压实参数的选取提供了一种计算方法。

李志青[8](2013)在《轮胎式推土机整机性能参数匹配研究》文中指出推土机载荷波动剧烈,牵引性能受载荷影响很大。因此,要求推土机具有良好的牵引性能,使其充分发挥发动机功率,提高生产率和整机可靠性,并达到良好的经济性。本文通过对轮胎式推土机的整机性能参数研究,目的在于合理匹配整机参数,提高作业生产率和经济性。本论文研究的轮胎式推土机是以柴油机为动力的轮胎式工程机械。由于柴油发动机的扭矩适应系数较小,难以适应工程机械的外载荷频繁变化的要求,当采用液力机械传动后,能获得较好的牵引特性,对载荷的波动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能减少振动和冲击,避免发动机熄火,实现无级变速,从而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因此,开展轮胎式推土机性能参数匹配的研究很有必要,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整机作业性能的好坏,影响整机作业生产率,燃油消耗率和经济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论文主要以现有研究理论为基础,建立轮胎式推土机牵引性能的数学模型,分析轮胎式推土机中液力变矩器与柴油机的工作特性和合理匹配关系,充分利用液力传动优势,使轮胎式推土机获得较好的牵引特性和整机性能,改进对波动载荷的自适应性。同时,运用相关的性能匹配软件以机重、滚动阻力系数、传动系效率、功率消耗系数、附着系数等基本参数为变量对轮胎式推土机性能的影响分析研究。着重考虑了整机重量与功率的关系,以及其对整机性能发挥的关键作用,充分利用发动机功率,提高整机作业生产率,降低燃油消耗,提升整机经济性。最后,对公司TL240H轮胎式推土机的软件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加以对比、分析,从而验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科学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轮胎式推土机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车明哲[9](2012)在《基于节能液压系统的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节能、环保一直是国内外液压挖掘机生产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论文以某22吨液压挖掘机为对象,基于MATLAB系统的Simulink和多域物理仿真平台Simscape建立了整机的仿真模型,对串、并、混联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进行了仿真评价。最后提出了结合混联式混合动力、电机直接驱动旋转、用闭环容积控制液压系统来回收能量的新型液压系统的新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结构方案和新的动力控制策略和参数匹配方法,并对这些进行了综合分析和仿真研究。各章内容如下:在第1章说明了液压挖掘机节能研究的意义,介绍了液压挖掘机节能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各种节能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研究课题,概括论文将进行的研究工作。在第2章分析了液压挖掘机的工作原理、典型工况和负载的特点,用MATLAB系统的Simulink、多域物理仿真平台Simscape来建立了传统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和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第3章基于建立的传统液压挖掘机的仿真模型,进行了对典型挖掘工况的仿真研究。从仿真结果找到液压系统的改进是在液压挖掘机节能的关键之一,以新节能液压系统的设计作为本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来进行了仿真研究。在第4章对采用新节能液压系统和超级电容器的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的动力系统结构方案,建立仿真模型,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比较结果,选择并联式混合动力模式作为后续研究的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的混合动力模式。在第5章和第6章基于现有的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动力控制策略和参数匹配方法,提出了基于发动机转速稳定和工况识别的动态工作点切换控制策略和参数匹配方法。并通过仿真,证明了提出的动力控制策略和参数匹配方法的可靠性。在第7章针对目前22吨‘’Rakwon"液压挖掘机的混合动力化,提出了新节能液压系统和混合动力结构,通过仿真研究,证明设计的新节能液压系统、动力系统结构方案、动力元件参数设定、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杨兴菊[10](2012)在《液力机械式推土机牵引性能参数匹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土石方用量的快速增长,各种土方机械产品需求量增长迅速,对推土机的数量需求与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推土机是典型的牵引型工程机械,作业环境极其复杂,受外负荷的影响较大,为此要求推土机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牵引性能,以满足作业生产率和经济性的要求。推土机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传动系统的匹配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整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因此,对推土机牵引性能参数匹配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论文以牵引动力学为理论基础,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液力机械式推土机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是:1.通过对液力机械式推土机传动系统涉及到的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特性以及二者共同工作特性的分析,给出了共同工作输出特性曲线上表征机器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基本指标,提出了液力机械式推土机牵引性能参数合理匹配的条件,推导了传动系最大最小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为进一步研究牵引性能参数的匹配提供了理论依据。2.对试验样机与标杆样机进行了行驶试验、发动机及液力变矩器动力特性试验和牵引性能试验,得出:试验样机传动系统内部阻力较大;液力变矩器启动性能有待提高;整机牵引功率基本保持在60~70kW,功率利用率仅为50%~58%;燃油经济性较好。通过计算理论传动比范围,得出试验样机的最大传动比超出了理论计算值,传动比应降低一档使用。3.根据发动机、液力变矩器的数学模型,采用通用设计软件Visual Basic,开发了针对液力机械式履带推土机牵引性能参数匹配的软件,并利用此软件绘制了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输出特性曲线,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和所开发的匹配软件的适用性。

二、这台推土机为何转速不稳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这台推土机为何转速不稳定?(论文提纲范文)

(1)前置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起重机制动能量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混合动力车辆研究现状
        1.2.1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现状
        1.2.2 混合动力工程机械国内外发展现状
        1.2.3 混合动力起重机发展现状
    1.3 混合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1.3.1 混合动力车辆底盘构型
        1.3.2 储能技术
        1.3.3 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策略
    1.4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课题的提出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液压混合动力起重机系统数学建模
    2.1 引言
    2.2 液压混合动力起重机系统原理
    2.3 液压混合动力起重机整车模型
        2.3.1 建模思想
        2.3.2 整车纵向动力学模型
        2.3.3 车轮模型
    2.4 驾驶员模型
    2.5 发动机模型
    2.6 液压二次元件模型
        2.6.1 伺服滑阀数学模型
        2.6.2 变量油缸数学模型
        2.6.3 液压二次元件数学模型
        2.6.4 液压二次元件的转矩控制
    2.7 液压蓄能器模型
        2.7.1 液压蓄能器的工作过程
        2.7.2 理想气体能量方程
        2.7.3 液压蓄能器热损失修正
        2.7.4 液压蓄能器SOC定义
        2.7.5 蓄能器低压系统
    2.8 转矩耦合器模型
    2.9 整车控制模型
    2.10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力系统关键元件参数优化匹配
    3.1 引言
    3.2 系统关键部件参数匹配分析
        3.2.1 发动机功率的匹配
        3.2.2 液压蓄能器匹配
        3.2.3 液压二次元件参数匹配
    3.3 系统关键部件参数优化
        3.3.1 多目标优化问题及相关概念
        3.3.2 多目标优化问题求解方法
        3.3.3 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IMOPSO)
        3.3.4 基于IMOPSO算法的系统关键部件参数优化匹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压混合动力起重机制动能量控制策略
    4.1 引言
    4.2 整车行驶模式及能量管理策略分析
        4.2.1 整车行驶模式分析
        4.2.2 模式切换及能量管理策略
    4.3 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
        4.3.1 制动能量再生策略
        4.3.2 制动能量利用策略
        4.3.3 主动充能控制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液压混合动力起重机仿真
    5.1 引言
    5.2 整车底盘系统仿真建模
    5.3 混合动力车辆性能评价指标及仿真分析
        5.3.1 车辆整体性仿真分析
        5.3.2 制动效能评价指标
        5.3.3 动力性能评价指标
        5.3.4 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
        5.3.5 平顺性评价指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液压混合动力起重机实验
    6.1 引言
    6.2 实验设计
        6.2.1 实验样车整体结构及主要参数
        6.2.2 实时控制系统
        6.2.3 测点布置与信号采集
        6.2.4 测试工况及方法
    6.3 整机测试与分析
        6.3.1 系统响应及噪声特性测试与分析
        6.3.2 制动性能测试与分析
        6.3.3 动力性能测试与分析
        6.3.4 节油效果测试与分析
        6.3.5 缓冲效果测试与分析
        6.3.6 主系统能量利用及损失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大石涧提灌泵站水利机械与压力管道水锤计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
        1.1.2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落后
        1.1.3 水泵供水系统方案优选与管路水锤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泵站建设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水锤计算的研究状况
    1.4 选题来源及意义
        1.4.1 水源工程建设意义
        1.4.2 泵站提水灌溉的必要性与价值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大石涧提灌工程泵站供水方案比选
    2.1 工程概况
    2.2 提灌泵站规模的确定
        2.2.1 供水量确定
        2.2.2 需水量分析
        2.2.3 泵站设计流量规模的确定
    2.3 泵站供水方案比选
        2.3.1 泵站站址选址原则
        2.3.2 泵站站址方案拟定
        2.3.3 泵站分级方案拟定
        2.3.4 泵站供水方案比较
        2.3.5 方案的确定
    2.4 泵站泵房形式比选
        2.4.1 适宜建站形式分析
        2.4.2 一级泵站形式方案拟定
        2.4.3 二级泵站形式拟定
    2.5 提水管路方案比选
    2.6 本章小结
3 泵站水力机械选型分析计算
    3.1 泵站设计指标的确定
        3.1.1 水泵设计流量
        3.1.2 特征水位和扬程
    3.2
        3.2.1 水泵泵型与台数比选
        3.2.2 泵型型号与技术参数
        3.2.3 水泵运行工况点曲线
        3.2.4 水泵安装高程的确定
    3.3 水泵配套电机功率复核
        3.3.1 北岸一级泵站
        3.3.2 北岸二级泵站
        3.3.3 南岸一级泵站
        3.3.4 南岸二级泵站
    3.4 本章小结
4 水锤分析计算
    4.1 水锤分析计算方法
    4.2 在水锤问题求解中采用特征线法的步骤
    4.3 水锤的基本计算原理
        4.3.1 基本方程式
        4.3.2 水锤特征线方程
        4.3.3 有限差分方程
    4.4 水泵的全面性能曲线
        4.4.1 水泵的全面特性曲线方程
        4.4.2 水泵机组惯性方程
    4.5 泵的边界条件
        4.5.1 单泵边界条件
        4.5.2 串联泵的边界方程
        4.5.3 并联泵的边界条件
    4.6 水锤防护的边界条件
        4.6.1 管道始(末)端是水库(水池)的边界条件
        4.6.2 隔离水池在管路中间的边界条件
        4.6.3 空气阀的边界条件
        4.6.4 调压塔的边界条件
        4.6.5 超压泄压阀的边界条件
        4.6.6 止回阀的边界条件
        4.6.7 旁通管的边界条件
    4.7 旁通管边界条件的应用
    4.8 本章小结
5 工程实例
    5.1 工程概况
    5.2 水锤计算软件简介
    5.3 水锤产生的原因
    5.4 水泵处的边界条件
    5.5 水锤计算分析
        5.5.1 计算工况设定
        5.5.2 计算初始条件设定
        5.5.3 计算的时间步长设定
        5.5.4 水锤分析相关参数
    5.6 计算结果
    5.7 结果分析
    5.8 本章结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基于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电动汽车两级传动设计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3 研究的背景
    1.4 电动汽车传动装置的发展现状与研究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5.1 传统传动装置的种类与适用性分析
        1.5.2 国外发展状况
        1.5.3 国内研究现状
        1.5.4 发展前景
    1.6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于行星齿轮的电动汽车两级传动系统方案设计
    2.1 电动汽车两级传动装置的优势
    2.2 新型两级传动装置的结构原理与零件布置
    2.3 分挡传递路线与原理
        2.3.1 一挡传动路线与原理
        2.3.2 二挡传动路线与原理
    2.4 相关参数的设计计算
        2.4.1 整车参数
        2.4.2 整个系统的运动学分析
        2.4.3 传动装置齿轮的设计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行星齿轮的两级传动静力学仿真分析
    3.1 SOLIDWORKS三维建模
        3.1.1 SOLIDWORKS简介
        3.1.2 行星齿轮两级传动系统的平面结构布局
        3.1.3 基于SOLIDWORKS的参数化三维模型
        3.1.4 基于行星齿轮的传动系统虚拟装配
    3.2 两级传动系统有限元分析
        3.2.1 理论基础
        3.2.2 ANSYS Workbench软件简介
        3.2.3 结构分析流程
        3.2.4 所建三维模型在ANSYS workbench中的静力学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行星齿轮的两级传动动力学仿真分析
    4.1 基于行星齿轮两级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
        4.1.1 电动机和输入轴
        4.1.2 基于行星齿轮的两级传动装置
        4.1.3 车轮和输出轴
    4.2 基于SimDriveline的两级传动系统动态仿真
        4.2.1 MATLAB/SIMULINK以及SimDriveline软件介绍
        4.2.2 SimDriveline仿真模型的搭建
        4.2.3 仿真过程
        4.2.4 仿真结果
        4.2.5 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行星齿轮两级传动系统对整车传动效率的影响分析
    5.1 电动汽车模型搭建
    5.2 整车主要技术参数和设计原理
        5.2.1 电机模型
        5.2.2 电动汽车主减速器模型
        5.2.3 传动装置模型
        5.2.4 传动装置控制模型
    5.3 基于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在纯电动汽车中仿真参数定义
    5.4 两种变速方案在纯电动汽车循环工况中的仿真对比
        5.4.1 仿真工况选择
        5.4.2 仿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公路养护机具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公路养护机具的研究背景
    1.2 公路养护机具的发展现状
        1.2.1 国内除草机械发展现状
        1.2.2 国外除草机械发展现状
        1.2.3 沥青摊铺机托举装置的发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除草机结构设计
    2.1 方案选择及确定
    2.2 除草机的工作原理
    2.3 除草机详细设计
        2.3.1 旋转接头的设计
        2.3.2 刀具总成部分的设计
        2.3.3 工作臂的设计
    2.4 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
        2.4.1 液压泵的选型
        2.4.2 液压缸的选型
        2.4.3 液压管线的选型
        2.4.4 液压系统原理的设计
第三章 除草机关键部件强度校核与有限元分析
    3.1 刀具部分的强度校核与有限元分析
        3.1.1 刀片的强度校核与有限元分析
        3.1.2 刀座的强度校核与有限元分析
        3.1.3 刀轴的强度校核与有限元分析
        3.1.4 连杆支座的强度校核与有限元分析
        3.1.5 刀具外壳的强度校核和有限元分析
    3.2 旋转接头的强度校核与有限元分析
    3.3 大臂的强度校核及有限元分析
    3.4 主臂的强度校核及有限元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沥青摊铺机托举装置的设计
    4.1 确定设计方案
        4.1.1 方案选择
        4.1.2 总体方案设计的确定
        4.1.3 托举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关键结构设计
    4.2 液压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4.2.1 系统设计要求
        4.2.2 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
        4.2.3 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4.2.4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4.3 液压元件的选择
        4.3.1 液压泵的选择
        4.3.2 确定油箱容量
第五章 沥青摊铺机托举装置的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分析方法概述
        5.1.1 COSMOS软件简介
        5.1.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5.2 托举装置受力载荷分析
        5.2.1 托举装置平稳载荷分析
        5.2.2 钻杆受到冲击载荷的讨论
    5.3 托举装置的有限元分析
        5.3.1 结构参数及材料属性的确定
        5.3.2 托举装置分析模型的建立
        5.3.3 施加载荷和约束条件
        5.3.4 计算结果分析
    5.4 小结
结论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轮式装载机液力传动系统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装载机液力传动系统节能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装载机液力传动系统节能研究现状
        1.2.2 国内装载机液力传动系统节能研究现状
        1.2.3 装载机液力传动系统节能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低转速大能容液力变矩器节能
    2.1 装载机液力传动系统
        2.1.1 装载机液力传动系统组成
        2.1.2 动力性和经济性参数评价指标
    2.2 低转速发动机与低转速大能容液力变矩器的匹配
        2.2.1 低转速发动机与低转速大能容液力变矩器
        2.2.2 低转速大能容液力变矩器参数的确定
        2.2.3 低转速大能容液力变矩器 CFD 设计
        2.2.4 发动机与低转速大能容液力变矩器的匹配
    2.3 低转速大能容液力变矩器对传动系统的影响及分析
        2.3.1 涡轮输出转矩分析
        2.3.2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汇流转矩分配及参数分析
        2.3.3 超越离合器的结构分析与改进
    2.4 低、高转速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匹配节能对比
        2.4.1 涡轮输出功率对比分析
        2.4.2 低、高转速液力变矩器效率对比
        2.4.3 等速百公里油耗计算对比
    2.5 低转速大能容液力变矩器台架试验与装车试验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液力变矩器导轮自由轮及涡轮闭锁节能
    3.1 导轮自由轮节能
    3.2 涡轮闭锁节能
        3.2.1 涡轮闭锁在装载机上的应用
        3.2.2 涡轮闭锁前后装载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对比分析
        3.2.3 闭锁参数
        3.2.4 解锁分析
        3.2.5 闭锁离合器的工作状态
        3.2.6 变速箱的挡位速比级差对闭锁的影响
    3.3 导轮自由轮和涡轮闭锁装车试验
        3.3.1 导轮自由轮装车试验
        3.3.2 涡轮闭锁装车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动机变功率匹配节能
    4.1 装载机全功率匹配与部分功率匹配
    4.2 变功率匹配节能
    4.3 装载机典型作业循环和发动机载荷谱测试
        4.3.1 装载机典型 V 型作业循环测试
        4.3.2 发动机在装载机作业循环中的载荷谱测试
    4.4 发动机变功率匹配对整机性能的影响
        4.4.1 发动机变调速段功率曲线
        4.4.2 发动机变外特性段功率曲线
        4.4.3 发动机综合变功率曲线
    4.5 发动机变功率匹配节能试验
        4.5.1 测试样机
        4.5.2 试验方法及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吊管机工作装置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2.1 国外现状分析
        1.2.2 国内现状分析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吊臂的静态分析
        1.3.2 吊臂的模态分析
        1.3.3 吊管机稳定性分析
第二章 吊臂的静态分析
    2.1 吊臂总成的简单介绍
    2.2 静态分析方法说明
    2.3 吊臂强度要求
    2.4 吊臂受力
        2.4.1 吊臂受力分析
        2.4.2 吊臂受力计算
    2.5 有限元分析参数设置
    2.6 初步设计方案分析
        2.6.1 初步设计方案
        2.6.2 初步设计方案结果分析
    2.7 设计改进与分析
        2.7.1 设计改进
        2.7.2 设计改进方案结果分析
    2.8 设计再次改进与分析
        2.8.1 设计再次改进
        2.8.2 再次改进方案结果分析
    2.9 风载荷
    2.10 试验验证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吊臂的模态分析
    3.1 模态分析的意义
    3.2 模态分析方法说明
    3.3 吊管机工作频率
        3.3.1 发动机工作频率
        3.3.2 卷扬机工作频率
        3.3.3 钢丝绳摆动频率
        3.3.4 满载振动频率
        3.3.5 工作频率汇总
    3.4 模态振型数值分析结果
        3.4.1 基本参数设置
        3.4.2 选择求解方法
        3.4.3 自由模态分析
        3.4.4 约束模态分析
    3.5 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吊管机稳定性分析
    4.1 配重总成的简单介绍
    4.2 稳定性要求
        4.2.1 满载稳定性要求
        4.2.2 空载稳定性要求
    4.3 建立数学模型
        4.3.1 运动前各铰点位置及铰点间距离
        4.3.2 运动后各铰点位置及铰点间距离
        4.3.3 重心位置计算
    4.4 初始方案稳定性分析
        4.4.1 配重机构重心位置计算
        4.4.2 稳定性分析
    4.5 方案改进
        4.5.1 建立改进方案的数学模型
        4.5.2 数学模型检验
        4.5.3 计算最优铰点位置
        4.5.4 改进效果
    4.6 试验验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秦巴山区变质软岩路堤填料路用性能及振动压实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秦巴山区变质软岩填料的基本概况
        1.2.1 软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1.2.2 变质岩的形成与分布
        1.2.3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的粒径规定及其粒组的划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变质软岩填料的工程应用研究
        1.3.2 变质软岩填料的压缩特性研究
        1.3.3 变质软岩填料的力学特性研究
        1.3.4 变质软岩填料湿化沉降研究
        1.3.5 变质软岩填料的压实工艺及检测方法研究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变质软岩的工程与力学性质研究
    2.1 依托工程的基本概况
        2.1.1 工程区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2.1.2 变质软岩的野外描述
    2.2 变质软岩的矿物成分分析与定名
    2.3 变质软岩的膨胀与耐崩解试验
        2.3.1 变质软岩的膨胀性试验结果分析
        2.3.2 变质软岩的耐崩解性试验结果分析
    2.4 变质软岩的点荷载强度试验
        2.4.1 变质软岩的点荷载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2.4.2 变质软岩的点荷载强度特性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的最大干密度与承载比(CBR)试验
    3.1 变质软岩填料的压实质量评价指标
        3.1.1 压实度指标
        3.1.2 孔隙率指标
        3.1.3 空气体积率指标
        3.1.4 固体体积率指标
        3.1.5 相对密度指标
        3.1.6 其他相关力学指标
    3.2 变质软岩填料的室内最大干密度试验
        3.2.1 变质软岩填料的室内最大干密度测试方法与级配处理方法
        3.2.2 变质软岩填料的击实试验准备工作与击实能量计算
        3.2.3 变质软岩填料的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结果与分析
        3.2.4 变质软岩填料的振动台试验准备工作与振动能量计算
        3.2.5 变质软岩填料的振动台试验最大干密度结果与分析
    3.3 变质软岩填料的承载比(CBR)试验
        3.3.1 变质软岩填料的承载比(CBR)试验基本要求
        3.3.2 变质软岩填料的承载比(CBR)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的大型压缩试验与颗粒流模拟
    4.1 变质软岩填料的压缩试验
        4.1.1 变质软岩填料的压缩试验目的、原理与仪器操作注意事项
        4.1.2 变质软岩填料的压缩试验方案与计算公式
        4.1.3 变质软岩填料的压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4.2 变质软岩填料的有效应力估算
    4.3 变质软岩填料的颗粒流模拟
        4.3.1 颗粒离散元的基本原理与假定
        4.3.2 颗粒接触中的力链描述
        4.3.3 颗粒压缩模型的建立与颗粒生成
        4.3.4 颗粒集合体在自重作用下的受力情况
        4.3.5 颗粒集合体在一定加载速度下的压缩变形与受力模拟
        4.3.6 颗粒集合体在一定压力下的压缩变形与受力模拟
        4.3.7 颗粒集合体在颗粒法向和切向刚度变化时的压缩变形与受力模拟
    4.4 小结
第五章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的三轴试验与湿化沉降有限元分析
    5.1 变质软岩填料的大型三轴试验强度特性
        5.1.1 变质软岩填料的大型三轴试验
        5.1.2 变质软岩填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5.1.3 变质软岩填料的三轴试验湿化应变规律研究
        5.1.4 变质软岩填料的抗剪强度
        5.1.5 变质软岩填料的邓肯-张双曲线模型参数确定
    5.2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的湿化沉降数值模拟
        5.2.1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湿化沉降应用单、双线法在有限元中的实现
        5.2.2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湿化沉降的单双线法有限元模拟对比
        5.2.3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在不同湿化条件下的沉降模拟
        5.2.4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湿化沉降的室内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对比
    5.3 小结
第六章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的振动压实研究
    6.1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振动压实的基本原理
    6.2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在振动压力作用下的剪切与运动
        6.2.1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在振动压力作用下的局部剪切变形
        6.2.2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在振动压力作用下的颗粒运动
        6.2.3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在振动压力作用下的波与传递
    6.3 变质软岩填料振动压实机械与参数选择
        6.3.1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的统计与分析
        6.3.2 振动压路机的振动参数分析与选择
    6.4 振动压力作用下填料中应力分布与影响深度计算
        6.4.1 振动压力作用下填料中的应力分布
        6.4.2 振动压力作用下的压实影响深度计算
        6.4.3 振动压力作用下的沉降差值估算
    6.5 振动压实能量的计算
        6.5.1 振动压实能量的公式推导
        6.5.2 振动压实能量的计算例证
    6.6 振动压路机的生产效率
    6.7 小结
第七章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的压实工艺与压实效果评价
    7.1 室内大比例尺变质软岩填料路堤的填筑与压实试验
    7.2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的现场填筑碾压试验(以柞小高速为例)
        7.2.1 变质软岩路堤填筑对地基的要求及摊铺方式选择
        7.2.2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振动压实的试验方案
    7.3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的现场填筑碾压试验(以十天高速为例)
        7.3.1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压实试验—实例一
        7.3.2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压实试验—实例二
        7.3.3 变质软岩路堤填料压实试验—实例三
    7.4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压实质量的评价
        7.4.1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的压实检测与评价方法
        7.4.2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压实后的沉降量计算与检测
        7.4.3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压实后的弯沉检测
        7.4.4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压实质量的评价之一—现场浸水载荷试验
        7.4.5 变质软岩填料路堤压实质量的评价之二—工后沉降监测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轮胎式推土机整机性能参数匹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推土机发展特点和概况
        1.2.1 推土机发展特点
        1.2.2 国外轮胎式推土机发展概况
        1.2.3 国内轮胎式推土机发展概况
    1.3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轮胎式推土机行驶理论分析
    2.1 轮胎式推土机的行驶原理
    2.2 轮胎式推土机的轮胎运动学
        2.2.1 轮胎与滚动表面之间的弹性滑动
        2.2.2 轮胎的径向变形引起接触面间滑动
        2.2.3 轮胎式推土机的轮胎滑转效率
    2.3 轮胎式推土机的轮胎动力学
        2.3.1 轮胎式推土机静载荷作用下轮胎动力学
        2.3.2 轮胎式推土机动载荷作用下轮胎动力学
第三章 轮胎式推土机整机性能参数匹配理论分析
    3.1 轮胎式推土机工作过程载荷状况
    3.2 轮胎式推土机牵引力平衡和功率平衡匹配
        3.2.1 轮胎式推土机的牵引力平衡计算
        3.2.2 轮胎式推土机的功率平衡计算
    3.3 轮胎式推土机牵引性能参数的确定
        3.3.1 液力机械传动轮胎式推土机牵引性能的匹配要求
        3.3.2 液力机械传动轮胎式推土机的牵引特性
        3.3.3 轮胎式推土机作业生产率计算
        3.3.4 液力机械传动轮胎式牵引性能参数确定与合理匹配条件
第四章 TL240H 轮胎式推土机整机性能参数的匹配计算
    4.1 轮胎式推土机性能参数的统计
    4.2 轮胎式推土机重心的确定
    4.3 TL240H 轮胎式推土机性能参数的匹配计算
        4.3.1 工程机械动力匹配及牵引计算分析软件
        4.3.2 TL240H 轮胎式推土机发动机和变矩器的共同特性
        4.3.3 TL240H 轮胎式推土机牵引性能计算
        4.3.4 TL240H 轮胎式推土机爬坡性能
        4.3.5 TL240H 轮胎式推土机稳定性能
第五章 TL240H 轮胎式推土机整机性能测试
    5.1 TL240H 轮胎式推土机样机的性能参数
    5.2 TL240H 轮胎式推土机样机的性能测试
    5.3 样机性能测试结果与匹配设计目标分析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节能液压系统的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关于液压挖掘机节能的研究的意义
    1.2 液压挖掘机能耗的分析
        1.2.1 发动机的能量损失
        1.2.2 液压系统的能量损失
        1.2.3 发动机-液压系统-负载之间功率不匹配造成的能量损耗
    1.3 液压挖掘机节能研究的发展
        1.3.1 基于工作元件性能改善的节能
        1.3.2 基于液压系统改造的节能
        1.3.3 基于发动机-液压系统之间控制策略改进的节能
    1.4 对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的研究现状
        1.4.1 混合动力技术的简介
        1.4.2 混合动力技术的研究情况
        1.4.3 关于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提出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液压挖掘机工况的分析及工作装置的建模
    2.1 前言
    2.2 液压挖掘机结构及工况特点的分析
        2.2.1 液压挖掘机的结构
        2.2.2 液压挖掘机工况特点
    2.3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仿真模型的建立
        2.3.1 仿真工具的选择
        2.3.2 工作装置仿真模型的建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液压挖掘机能量流的分析及节能液压系统的研究
    3.1 对于液压挖掘机的挖掘工况的仿真
        3.1.1 仿真条件
        3.1.2 仿真结果和分析
    3.2 液压挖掘机能量损失的分析
        3.2.1 发动机能量损失的分析
        3.2.2 液压系统能量损失的分析
    3.3 液压挖掘机用节能液压系统
        3.3.1 节能液压系统的设计条件
        3.3.2 节能液压系统的设计
        3.3.3 仿真结果的比较
    3.4 液压挖掘机节能液压系统的实验研究
        3.4.1 实验系统方案设计
        3.4.2 实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方案研究
    4.1 前言
    4.2 串联混合动力系统
        4.2.1 工作原理和结构方案
        4.2.2 仿真模型
        4.2.3 仿真结果分析
    4.3 并联混合动力系统
        4.3.1 工作原理和结构方案
        4.3.2 仿真模型
        4.3.3 仿真结果分析
    4.4 混联混合动力系统
        4.4.1 工作原理和结构方案
        4.4.2 仿真模型
        4.4.3 仿真结果分析
    4.5 混合模式的对比
        4.5.1 参数决定
        4.5.2 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混合动力挖掘机动力控制策略的研究
    5.1 关于混合动力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5.2 基于转数稳定和工况识别的发动机动态工作点控制策略
        5.2.1 控制策略结构
        5.2.2 控制规则
        5.2.3 动力控制策略效果的仿真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关于混合动力系统的参数匹配的研究
    6.1 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研究的概况
    6.2 动力元件的参数设定
        6.2.1 发动机和发电机的参数
        6.2.2 超级电容的参数
        6.2.3 充放电控制策略
        6.2.4 发动机工作点调整系数
    6.3 参数匹配效果的仿真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22吨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节能研究
    7.1 节能液压系统
        7.1.1 液压系统的改造
        7.1.2 液压元件的参数设定
    7.2 动力系统设计
    7.3 混合动力结构方案的选择
        7.3.1 并联式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
        7.3.2 混联式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10)液力机械式推土机牵引性能参数匹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推土机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国外推土机发展现状
        1.2.2 国内推土机发展现状
        1.2.3 国内外推土机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液力机械式推土机牵引性能参数匹配原则
    2.1 液力机械式推土机动力传动
    2.2 发动机理论基础
        2.2.1 发动机特性
        2.2.2 推土机用发动机特性
        2.2.3 发动机主要性能评价指标
    2.3 液力变矩器特性与性能指标
        2.3.1 液力变矩器特性
        2.3.2 液力变矩器性能评价指标
    2.4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特性
        2.4.1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输入特性
        2.4.2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输出特性
    2.5 液力机械式推土机牵引特性
        2.5.1 牵引力平衡和牵引功率平衡
        2.5.2 牵引特性曲线的绘制和特征工况描述
    2.6 牵引性能参数合理匹配原则
    2.7 基于合理匹配下传动比的范围
        2.7.1 最大传动比的确定
        2.7.2 最小传动比的确定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液力机械式推土机牵引性能试验研究
    3.1 试验样机及整机参数
    3.2 试验测试
        3.2.1 试验内容和意义
        3.2.2 试验要求
    3.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计算
        3.3.1 行驶性能试验
        3.3.2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动力性能试验
        3.3.3 牵引性能试验结果分析与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推土机牵引性能参数匹配软件的设计
    4.1 程序语言介绍
    4.2 编写应用程序的一般步骤
    4.3 匹配软件的功能介绍
    4.4 软件的结构组成
    4.5 软件界面设计
        4.5.1 软件主界面介绍
        4.5.2 各个模块界面设计
    4.6 软件主要模块设计理念
        4.6.1 发动机模块
        4.6.2 液力变矩器模块
        4.6.3 匹配计算模块
        4.6.4 牵引特性模块
        4.6.5 优化计算模块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推土机牵引性能参数匹配软件的应用
    5.1 推土机牵引性能参数匹配合理的性能指标
    5.2 试验样机的匹配测试
        5.2.1 试验样机参数
        5.2.2 试验样机匹配曲线
        5.2.3 试验样机动力特性曲线
        5.2.4 试验样机匹配结果分析
    5.3 标杆样机的匹配测试
        5.3.1 标杆样机匹配曲线
        5.3.2 标杆样机动力特性曲线
        5.3.3 标杆样机匹配结果分析
    5.4 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这台推土机为何转速不稳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前置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起重机制动能量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D]. 陈有权. 吉林大学, 2018(04)
  • [2]大石涧提灌泵站水利机械与压力管道水锤计算研究[D]. 徐红松.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7(03)
  • [3]基于行星齿轮变速装置的电动汽车两级传动设计与仿真研究[D]. 党磊磊. 长安大学, 2017(03)
  • [4]公路养护机具研究与设计[D]. 李奕成.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 [5]轮式装载机液力传动系统节能研究[D]. 王松林. 吉林大学, 2015(08)
  • [6]吊管机工作装置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D]. 杨丽萍.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7)
  • [7]秦巴山区变质软岩路堤填料路用性能及振动压实工艺研究[D]. 曹周阳. 长安大学, 2013(07)
  • [8]轮胎式推土机整机性能参数匹配研究[D]. 李志青. 长安大学, 2013(05)
  • [9]基于节能液压系统的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研究[D]. 车明哲. 东北大学, 2012(07)
  • [10]液力机械式推土机牵引性能参数匹配研究[D]. 杨兴菊. 长安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为什么这台推土机的速度不稳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