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与血清钙之间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熊晓芸,姜秋霞,杨飞朋[1](2021)在《接触环氧乙烷医务人员尿液中N-乙酰基-S-(2-羟乙基)-L-半胱氨酸水平测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接触环氧乙烷(EO)医务人员尿液中N-乙酰基-S-(2-羟乙基)-L-半胱氨酸(HEMA)的测定方法,尝试评估该群体EO内暴露水平。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日常工作中接触、使用EO消毒医疗用品的12名手术室器械护士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未接触EO消毒医疗用品的12名放射科医护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研究对象工作日24 h尿液,尿样在酸化、离心、过滤、稀释后,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C18色谱柱分离,以乙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淋洗,再经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定性、定量,比较两组HEMA水平。结果 HEMA的线性范围为0.1~100.0μg/mL,相关系数为0.999 1,检出限为0.03μg/mL,定量限为0.1μg/mL;当加标水平为5.0、20.0、80.0μg/mL时,测得加标回收率为91.6%~94.7%,批内精密度为4.7%~7.2%,连续测定3 d的批间精密度为4.5%~8.1%;试验组和对照组HEM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使用方法的主要性能指标均满足《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5部分: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的要求,适用于接触EO医务人员尿液中HEMA水平的测定,所需仪器设备均较常见,便于推广。
高华新[2](2021)在《血清CRP、PCT以及SOFA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探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以及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诊断、病原学分析、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为VAP诊断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指导临床选取有效指标诊断和评估VAP,提升VAP的早期诊出率,科学制定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VAP造成的危害。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E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08例,检测血清CRP及PCT水平、评价SOFA评分。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非VAP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及SOFA评分,并以ROC曲线分析三项指标单一应用及联合应用辅助诊断VAP的价值。并统计VAP患者病原菌、临床预后情况,根据病原菌类型分为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根据28d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存活组,比较不同病原菌组、不同预后组VAP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及SOFA评分,并以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血清CRP、PCT水平及SOFA评分与VAP病原菌类型、预后之间的关系。最后以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VAP患者血清CRP、PCT水平与SOFA评分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分析,综合评价CRP、PCT水平与SOFA评分在VAP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机械通气前,两组患者血清CRP、PCT及SOF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通气48h、72h及120h,VAP组患者血清CRP、PCT及SOFA评分均高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OC曲线分析显示,CRP的曲线下面积(AUC)最低,为0.786,最佳临界值为10mg/L;其次为PCT,AUC为0.825,最佳临界值为0.5ng/m L;再次为SOFA评分,AUC为0.892;三项指标联合的AUC最高,为0.956,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85%、96.70%、97.05%,均高于单一指标(CRP:80.65%、68.40%、72.13%;PCT:80.65%、82.55%、81.79%;SOFA评分:90.32%、89.62%、89.84%),差异均显着(P<0.05)。(3)93例VAP患者痰培养阳性72例,阳性率77.42%,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18例(25.00%),革兰阴性菌感染54例(75.00%),革兰阴性菌组血清PCT及SOFA评分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CT、SOFA评分与革兰阴性菌感染呈正相关关系(P<0.05)。(4)VAP患者28d死亡率为19.35%,预后死亡组、存活组VAP患者确诊日血清CRP、PCT及SOF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5d后,存活组患者血清PCT及SOFA评分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VAP患者治疗5d血清PCT、SOFA评分与28d死亡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CT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CRP与SOFA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1)血清PCT、CRP及SOFA评分均能够用于辅助诊断VAP,三项单一指标中,SOFA评分最具有诊断价值,其次是血清PCT,再次是血清CRP,而将三者联合应用更有助于提升VAP诊断准确性。(2)血清PCT、SOFA评分与VAP患者病原菌感染类型、预后密切相关,能够用于预测病原菌类型和预后。
殷玲[3](2021)在《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按国际抗癫痫联盟2017年最新病因分类标准,分析癫痫持续状态的常见病因,为尽早对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0月以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排除病历资料极其不完善、假性发作及以其他疾病为首发症状入院患者。将病人分为儿童组(0-6岁);少年组(7-17岁);青年组(18-40岁);中年组(41-65岁);老年组(≥66岁)。2.分析癫痫持续状态总体病因构成,并应用卡方检验进行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病因构成比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326例。男女比例为1.25:1。儿童组所占比例最高(27.3%),老年组最少(12.9%)。2.总体病因构成如下,结构性病因200例(61.3%),感染性68例(20.9%),病因不明47例(14.4%),代谢性35例(10.7%),遗传性13例(4.0%),免疫性11例(3.4%)。3.不同性别病因构成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组病因构成比具有差异(P<0.05),各年龄组中感染性病因所占比例为(25.8%、23.6%、24.1%、15.9%、11.9%),结构性病因分别为(40.4%、50.9%、58.6%、76.8%、92.9%),遗传性疾病主要分布在儿童组(69%),而免疫性疾病主要分布在青中年组。5.各年龄组主要病因均为结构性损伤,但导致结构性损伤的疾病在不同年龄组分布不同,儿童组常见病因为脑发育异常(22.2%)和感染性病因所致结构异常(19.4%),少年组中脑发育异常(21.4%)和未知病因所致结构异常(17.9%)常见,青年组多见脑梗死(29.4%)和脑肿瘤(14.7%),而中老年人群主要为脑梗死(38.1%、48.7%)。6.在预后不良的患者中,各病因所占比例分别为免疫性(45%),感染性(28.9%),代谢性(29.4%),结构性(27%),遗传性(15.4%),病因不明(14.9%)。结论:1.在新的病因分类中,癫痫持续状态常见已知病因为结构性损伤、感染性和代谢性疾病,且病因构成与性别无关。2.不同年龄组病因构成不同,除结构性病因外,其他病因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不同的分布。3.我院住院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各年龄组首要病因均为结构性损伤,但不同年龄组结构性损伤的疾病谱不同。4.免疫性、代谢性及感染性疾病为预后不良的常见病因。
王精文[4](2021)在《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评估狼疮性肾炎活动性及肾功能变化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相关参数,分析血小板相关参数与临床指标、疾病活动性及肾功能的相关性,探索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评估LN活动性及肾功能变化作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20年6月间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肾病内科和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63例初治SLE患者,依据是否患有LN将SLE患者分为LN组和无LN组。同时,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常规体检的人群中选取78例与SLE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构建健康对照组。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计算LN组、无LN组及健康对照组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血小板相关参数: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s,PLR)、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通过采用非参数检验法分别比较LN组、无LN组和健康对照组间PLT、PLR、MPV、PDW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别分析PLT、PLR、MPV、PDW与炎症指标、免疫指标、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2000(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2000,SLEDAI2000)以及肾功能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PLT与PDW是否为LN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PLT、PDW及PLT联合PDW诊断LN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性,基于Medcalc软件平台分析对比PLT、PDW以及PLT联合PDW诊断LN的ROC曲线,比较曲线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绘制ROC曲线分析PLT、PDW评估活动性LN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1、PLT在健康对照组、无LN组和LN组的组间比较中呈下降趋势,与疾病活动性评分SLEDAI2000为负相关关系;PDW在健康对照组、无LN组和LN组的组间比较中呈上升趋势,与疾病活动性评分SLEDAI2000为正相关关系。2、PLT、PLR、MPV、PDW与部分炎症指标和免疫指标间存在相关性,由此推断血小板可能参与到SLE免疫炎症反应中。3、PLT与eGFR为正相关关系,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负相关关系;PDW与eGFR为负相关关系,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正相关关系。4、PLT诊断LN的准确率为0.779,PLT为155.5×10~9/L是诊断LN的最佳临床界值,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0.4%、80.0%;PDW诊断LN的准确率为0.789,PDW为15.35f L是诊断LN的最佳临床界值,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4%、67.9%;相较于PLT和PDW独立诊断LN,PLT联合PDW诊断LN的准确率更高,为0.828。5、PDW诊断LN是否处于活动期的准确率为0.880,PDW为16.05f L是诊断活动性LN的最佳临床界值,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1.6%、80.0%;PLT不能用于评估LN是否处于活动期。结论:PLT和PDW与疾病活动性评价指标和肾功能变化评价指标不仅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且PLT和PDW均为LN的独立预测指标。PLT联合PDW诊断LN相较于二者独立应用在准确率上得到了提升,PDW在评估活动性LN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朱慧芹[5](2021)在《COPD频繁加重患者血清中GDF-15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表达水平,探讨GDF-15的表达水平变化与COPD急性加重频率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以及GDF-15表达水平对频繁加重患者不同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1、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二部呼吸内科明确诊断为COPD的患者72例,并根据入院前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将COPD患者分为A组(不频繁加重组,≤2次/年)、B组(频繁加重组,>2次/年)。同时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于吉林大学体检中心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2、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登记COPD患者的临床常见指标。应用肺功能仪测定入选患者的肺功能参数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入选人员外周血GDF-15浓度。3、应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各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特征进行组间比较;应用秩和检验分析各组GDF-15外周血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GDF-15表达水平和急性加重频率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GDF-15评估急性加重频率及频繁加重组患者不同结局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1)不频繁加重组、频繁加重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频繁加重组和频繁加重组患者的FEV1/pred(%)、Pa O2、Pa C02、Sa O2、FIB、急性加重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病时间、CRP、PCT、Lac、D-二聚体、BNP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外周血GDF-15的表达水平在健康对照组、不频繁加重组、频繁加重组呈上升趋势(频繁加重组>不频繁加重组>健康对照组),各组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GDF-15的表达水平与急性加重频率呈正相关(r=0.645,p<0.001)。GDF-15评估频繁加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4)COPD组共有11例患者出现较差的结果,接受了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或经鼻高流量吸氧。在频繁加重组8(25%)人,不频繁加重组3(7.5%)人,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将频繁加重组分成不良预后组、无不良预后组,不良预后组的GDF-15表达水平高于无不良预后组(p=0.001)。两组的FIB、BNP、Lac、Pa O2、FEV1/pred(%)具有组间差异(p<0.05)。GDF-15评估频繁加重组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结论:(1)COPD频繁加重组患者的PaO2、SaO2、FEV1/pred(%)水平低于不频繁加重组患者,而Pa CO2、FIB水平高于不频繁加重组患者。(2)GDF-15的表达水平在不频繁加重组、频繁加重组均呈增高,但在频繁加重组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更高,且GDF-15表达水平和急性加重频率间呈正相关。(3)COPD频繁加重组患者相较于不频繁加重组患者具有不良预后的比例更高,且具有不良预后的患者表现出更高的GDF-15表达水平。
丁黎莉[6](2021)在《白介素-37通过髓源性抑制细胞影响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胰酶在体内异常激活所导致的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反应。促炎免疫与抗炎免疫系统失衡是促进疾病进展的重要机制。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是骨髓来源的调节性免疫细胞,可通过精氨酸酶(Arginase)-1、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免疫抑制性受体(immune receptors,IRs)等机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含免疫球蛋白和ITIM基序的T细胞免疫受体(T cell immunoreceptor with Lg and ITIM domains,TIGIT)作为一种新型的IRs,对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的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是TIGIT在AP中T细胞上表达的变化及其作用目前尚无报道。白介素(interleukin,IL)-37是新发现的抗炎因子,可通过诱导调节性免疫细胞表型转化等方式发挥抗炎作用。我们在预实验中发现AP患者血浆中IL-37升高。本研究通过分析AP患者体内MDSC、IL-37的变化,结合体外实验进一步阐释IL-37通过影响MDSC的抑制功能,影响AP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为AP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1)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法(flow cytometry,FCM)测定患者及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HC)中HLADR-CD11b+MDSC及其亚群CD66b+CD14-粒细胞样及CD66b-CD14+单核细胞样MDSC比例与数目,并分析与APACHE II评分、C-反应蛋白、住院天数(length of stay,LOS)的相关性。应用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染色测定T细胞增殖法分析HC来源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来源的MDSC的抑制功能。应用FCM进一步分析及来源的Arg-1、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MDSC表面CD155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表达有无差异。(2)应用FCM测定HC及AP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及其亚群CD4+、CD8+T细胞比例、数量。测定HC与来AP来源的CD3+T细胞及其亚群CD4+、CD8+T细胞中的IFN-γ的比例及细胞表面TIGIT的差异。分析CD3+T细胞及其亚群细胞表面TIGIT表达与IFN-γ的表达、细胞增殖能力之间的关系。(3)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HC、AP患者血浆IL-37浓度,并检测其与APACHE II评分、MDSC之间的相关性。体外分析IL-37处理组与未处理组的MDSC的比例、Arg-1、ROS及MDSC表面CD155的表达变化。将IL-37处理的与未处理的MDSC细胞分别与T细胞共培养,检测各孔细胞增殖率。将HC及SAP来源的MDSC与TIGIT+及TIGIT-细胞分别共培养,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变化,揭示抑制细胞可能机制。研究结果:(1)AP患者外周血中MDSC细胞及其亚群G-MDSC、M-MDSC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比例及绝对计数增加,且与APACHE II评分、C-反应蛋白正相关。SAP患者来源的MDSC对CD3+T细胞抑制作用增强。SAP来源的MDSC较HC组的Arg-1、ROS、CD155表达升高。(2)AP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及其CD4+、CD8+亚群在PBMC中比例及数量减少,且各T细胞亚群IFN-γ分泌减少。AP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TIGIT表达比例较HC组降低。TIGIT+T细胞较TIGIT-T细胞IFN-γ分泌增多,细胞增殖能力增强。(3)AP患者血浆中IL-37浓度较HC升高,与MDSC呈负性相关。IL-37在体外不能诱导PBMC中细胞向MDSC转化,但是可以增强MDSC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IL-37在体外降低MDSC的ROS、CD155的表达,对Arg-1表达强度无影响。阻断ROS降低MDSC表面CD155的表达。MDSC对TIGIT+T细胞具有抑制功能,而对TIGIT-T细胞无抑制功能。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MDSC在AP患者体内增多,且MDSC抑制功能增强,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MDSC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CD155/TIGIT途径实现的。AP患者外周血中IL-37因子升高,IL-37增强MDSC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其增强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为探究AP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阻止AP进展为SAP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陈雄发,庞雅,张海业[7](2021)在《血清钙和凝血功能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效果与凝血功能和血清钙之间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7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各29例。A组为参照组,B组为轻症胰腺炎组,C组为重症胰腺炎组。对比血清钙水平、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A组血清钙水平(2.45±0.06)pg/mL、B组血清钙水平(2.21±0.06)pg/m L、C组血清钙水平(1.86±0.05)pg/m L,相比于A组,B组、C组血清钙离子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A组,B组和C组D-D、APTT、PT、FPG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T(12.12±1.23)s、APTT(31.58±3.26)s、FPG(3.02±0.78)g/L、D-D(0.36±0.18)mg/L;B组:PT(12.96±1.35)s、APTT(34.35±6.21)s、FPG(3.65±1.21)g/L、D-D(0.62±0.38)mg/L;C组:PT(17.36±4.15)s、APTT(48.56±3.41)s、FPG(4.25±1.65)g/L、D-D(2.32±0.6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与血清钙水平和凝血功能存在一定关系,可作为疾病的判定和预后评估指标。
荣艳[8](2021)在《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的临床、影像及血清抗体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SARS-CoV-2核酸假阴性的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目的:探讨核酸假阴性的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50例,其中核酸假阴性19例,核酸阳性31例。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探讨核酸假阴性危险因素。结果:与核酸阳性组相比,核酸假阴性组流行病学暴露少(52.6%vs 83.9%,P=0.025),胸部不适症状轻(5.3%vs 32.3%,P=0.035),临床缓解期短(10(8,13)天vs 15(11,18.5)天,P=0.005),肺叶受累数少(2(1,2.5)vs3(2,4),P=0.004),肺部病变综合评分低(3(2.5,4.5)vs 5(4,9),P=0.007)。无明确流行病学暴露史可能是SARS-CoV-2核酸假阴性潜在危险因素。结论:核酸假阴性COVID-19病例值得关注,因临床表现较轻,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较少,在没有阳性的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下病毒传播的风险更高。第二章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抗体上升速率(IgM/T和IgG/T)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的相关性分析目的:使用IgM/IgG抗体上升速率(血清抗体浓度与症状发作后天数的比值,IgM/T和IgG/T)作为观察指标,分析其与COVID-19疾病发展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色谱法定量检测SARS-CoV-2 IgM和IgG。结果:IgM在症状出现后5天阳性,2周内上升,此后下降;IgG在症状出现后第二周阳性,此后持续上升直至观察期结束;2周内IgM/T与病程负相关(Spearmanρ=-0.860;P=0.000);恢复期IgG/T与病程无关(Spearmanρ=0.17;P=0.283),与临床分型(Spearmanρ=0.432;P=0.004)、累及肺叶数(Spearmanρ=0.343;P=0.026)及肺部病变综合评分(Spearmanρ=0.472;P=0.002)正相关。结论:病程2周内IgM/T越高,病情恢复越快,病程越短;恢复期IgG/T越高,病情越严重。IgM/T和IgG/T可预测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第三章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连续两次SARS-CoV-2核酸转阴后的临床及肺部影像特点目的:描述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连续两次核酸转阴后的临床和肺部CT特征。方法:纳入连续两次核酸转阴的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病例51例,轻型20例和普通型31例,回顾性收集人口,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数据。结果:COVID-19患者核酸连续两次转阴后,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已大致正常,但仍有55.2%(16/29例)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肺部有两个及以上肺叶病变,最常见肺CT表现是毛玻璃样混浊和纤维条索(均为51.7%,15/29例)。核酸转阴后至少2周的隔离观察期内,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仍继续轻度改善,且肺CT改善明显,有68.2%患者的(15/22例)肺部病变继续吸收,63.3%的患者(14/22)吸收超过50%,36%的患者(8/22)吸收超过80%.结论:COVID-19患者连续两次核酸转阴后的继续隔离期内,临床及肺部影像均持续改善,可能意味着此期间仍有病毒传播风险,进一步隔离治疗对防控疫情意义重大。
陈泳清[9](2021)在《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病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更好地认识重症AKI患者、改善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住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所有重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发布的AKI诊断标准筛选出病史完整的AKI患者。回顾性分析重症患者AKI的发生率、一般情况、病因分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AKI 1期患者进展至2~3期的危险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重症AKI患者院内死亡及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在收治的1375名重症患者中,根据排除标准后剩余的915名患者中有261名患者符合AKI诊断标准,AKI发病率为28.52%,病死率为40.23%。AKI患者男女比例为2.26:1(181:80),年龄中位数68(53,78),60-79岁组在AKI患者中比例最高(42.53%)。2.肾前性、肾性、肾后性AKI分别占67.43%、30.65%、1.92%;肾前性因素是重症AKI患者最主要病因,其中以脓毒血症最多见(67.4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促进AKI患者从1期进展至2~3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与18-39岁组相比)60-79岁组(OR=1.67)、6≥80岁组(OR=1.54)、急性脑梗死(OR=1.98)、CKD史(OR=3.98)、脓毒症休克(OR=4.67)、使用肾毒性药物(OR=2.12)、肾外器官衰竭数目≥2(OR=5.17)、高胆红素血症(OR=1.23)、低蛋白血症(OR=1.32)、少尿史(OR=2.18)、前1周内低血压(OR=2.78)(P<0.05)。4.多元COX回归分析提示影响重症AK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与18-39岁组相比)60-79岁组(HR=1.72)、≥80岁组(HR=2.02);AKI分期(与AKI 1期相比)AKI 2期(HR=1.66)、AKI3期(HR=1.92);急性心肌梗死(HR=1.43);脓毒症性休克(HR=2.42);肾外器官衰竭数目≥2(HR=3.32);低蛋白血症(HR=1.34)(P<0.05)。5.多元COX回归分析提示影响重症AKI患者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与18-39岁组相比)60-79岁组(HR=1.72)、≥80岁组(HR=1.56);AKI分期(与AKI 1期相比)AKI 2期(HR=1.26),AKI 3期(HR=1.75),急性心肌梗死(HR=2.12),CKD史(HR=2.47),脓毒症性休克(HR=1.56),肾外器官衰竭数目≥2(HR=1.94)(P<0.05)。结论:1.AKI是重症患者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老年人群是AKI患者高危人群,脓毒症是重症患者发生AKI的最主要原因。2.年龄、急性脑梗死、CKD史、脓毒症休克、使用肾毒性药物、肾外器官衰竭数目≥2、高胆红素血症、低蛋白血症、少尿史、前1周内低血压是促使重症AKI由1期进展至2~3的独立危险因素。3.年龄、AKI分期、急性心肌梗死、脓毒症性休克、肾外器官衰竭数目≥2、低蛋白血症是影响重症AK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年龄、AKI分期、急性心肌梗死、CKD史、脓毒症性休克、肾外器官衰竭数目≥2是影响重症AKI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保航[10](2021)在《血清胆碱酯酶对老年肺部感染病情评估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检测PSI评分不同的患者入院前及治疗后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 E)水平,从而探讨各指标与老年肺部感染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血清胆碱酯酶可以作为评估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新的指标。方法:本文收集了2018年9月-2020年12月入住我院相关科室≥65岁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58例,并收集同一时间段内于我院健康体检,且近期无感染的老年人18例作为对照组。并对确诊入组的患者按照肺炎严重性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评分等级分为PSI评分Ⅰ~Ⅲ级、PSI评分Ⅳ级、PSI评分Ⅴ级共3组,收集三组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入院时及治疗好转后复查的血WBC计数、血CRP及血清Ch E水平,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WBC计数、血CRP及血清Ch E水平。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好转后复查的各组受试者的血WBC计数、血CRP及血清Ch E水平,以及通过相关性分析,分析血WBC计数,血CRP及血Ch E与PSI评分等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观察组三组患者住院天数,对照组与观察组入院时及治疗好转后复查血WBC计数、血CRP及血清Ch E水平的比较,三组观察组患者血WBC计数、血CRP及血清Ch E与PSI评分等级的相关性分析得出:1、对照组及三组观察组患者的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对照组及三组观察组患者的年龄间存在差异(P<0.05)。3、三组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4、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入院时血WBC计数、血CRP及血清Ch E水平比较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5、三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前及治疗好转后复查血白细胞、CRP、Ch E水平比较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6、相关性分析中,PSI评分等级与WBC、CRP呈正相关,PSI评分等级与Ch E水平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血白细胞计数,虽然是一项经典的判断感染严重程度的指标,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单纯依靠其变化来评估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2、CRP虽然在本研究中呈现出治疗前后的变化,而且与PSI评分等级呈正相关,说明可以用来判断老年肺部感染严重程度的辅助手段,但由于半衰期长或者合并其他非细菌性病原体感染等情况,所以无法肯定其与老年肺部感染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3、血清胆碱酯酶判断老年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较少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其指标在治疗前后出现明显改变,并与PSI评分等级呈负相关,说明血清Ch E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老年肺部感染的病情评估起到参考性价值及预后的判断。
二、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与血清钙之间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与血清钙之间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接触环氧乙烷医务人员尿液中N-乙酰基-S-(2-羟乙基)-L-半胱氨酸水平测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质量色谱图 |
2.2 方法学参数测定结果 |
2.3 试验组与对照组尿液中HEMA水平比较 |
3 讨 论 |
(2)血清CRP、PCT以及SOFA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立题依据 |
2 研究现状 |
2.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现状 |
2.2 CRP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2.3 PCT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2.4 SOFA评分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2.5 研究述评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4 主要研究内容 |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样本量计算 |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诊断依据 |
1.5 研究对象分组 |
1.6 剔除标准 |
2 方法 |
2.1 血清CRP、PCT检测方法 |
2.2 病原学检测 |
2.3 SOFA评分 |
2.4 预后分析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6 质量控制 |
结果 |
1 血清CRP、PCT及SOFA评分诊断VAP价值 |
1.1 VAP组与非VAP组一般资料对比 |
1.2 VAP组与非VAP组血清CRP、PCT及SOFA评分对比 |
1.3 血清CRP、PCT及SOFA评分诊断VAP的ROC曲线分析 |
2 血清CRP、PCT及SOFA评分与VAP患者细菌感染关系 |
2.1 VAP患者细菌感染情况 |
2.2 不同细菌感染亚组一般资料对比 |
2.3 血清CRP、PCT及SOFA评分与VAP细菌感染关系 |
3 血清CRP、PCT及SOFA评分与VAP患者预后关系 |
3.1 VAP患者预后情况 |
3.2 不同预后结局亚组一般资料对比 |
3.3 血清CRP、PCT及SOFA评分与VAP患者预后关系 |
4 VAP患者血清CRP、PCT与SOFA评分关系 |
讨论 |
1 血清CRP、PCT以及SOFA评分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价值 |
2 血清CRP、PCT及SOFA评分与VAP病原菌关系 |
3 血清CRP、PCT及SOFA评分与VAP预后关系 |
4 血清CRP、PCT与SOFA评分关系 |
5 小结 |
结论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癫痫持续状态与感染之间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评估狼疮性肾炎活动性及肾功能变化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细胞因子 |
2.1.1 白细胞介素-17 |
2.1.2 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剂 |
2.2 趋化因子 |
2.3 粘附因子 |
2.4 微小核糖核酸 |
2.5 蛋白质组学 |
2.6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
2.7 生物标志物小组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资料收集 |
3.2.2 统计学处理 |
第4章 结果 |
4.1 LN组、无LN组、健康对照组间性别、年龄构成 |
4.2 LN 组、无LN 组、健康对照组各组间PLT、PLR、MPV、PDW比较 |
4.3 PLT、PLR、MPV、PDW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 |
4.3.1 PLT、PLR、MPV、PDW与炎症指标间的相关性 |
4.3.2 PLT、PLR、MPV、PDW与免疫指标间的相关性 |
4.4 PLT、PLR、MPV、PDW与疾病活动性间的相关性 |
4.5 PLT、PLR、MPV、PDW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
4.6 PLT、PDW评估LN的临床意义 |
4.6.1 PLT、PDW为LN独立预测因素 |
4.6.2 PLT、PDW诊断LN的价值 |
4.6.3 PLT、PDW诊断活动性LN的价值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COPD频繁加重患者血清中GDF-15的表达和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文献综述 GDF-15在COPD中的研究进展 |
2.1 GDF-15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物学效应 |
2.2 GDF-15与COPD |
2.3 总结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1.1 纳入、排除标准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相关资料采集 |
3.2.2 肺功能 |
3.2.3 标本的收集与处理 |
3.3 实验试剂及仪器 |
3.4 实验过程 |
3.4.1 实验原理 |
3.4.2 实验步骤 |
3.5 统计分析 |
第4章 研究结果 |
4.1 COPD组(A组、B组)及健康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
4.2 COPD组的一般临床指标数据分析 |
4.3 COPD组(A组、B组)、健康对照组的GDF-15的表达水平比较 |
4.4 GDF-15表达水平与急性加重频率的相关性 |
4.5 外周血GDF-15表达水平评估COPD组急性加重频率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
4.6 频繁加重组(B组)的GDF-15表达水平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
4.7 外周血GDF-15表达水平评估频繁发作组(B组)患者的不良预后的ROC曲线结果 |
第5章 讨论 |
5.1 COPD常见临床指标的表达水平 |
5.2 GDF-15在COPD组的表达水平 |
5.3 GDF-15在COPD频繁加重组的表达水平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白介素-37通过髓源性抑制细胞影响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急性胰腺炎 |
1.1.1 急性胰腺炎概述 |
1.1.2 AP的发病机制 |
1.2 调节性免疫细胞 |
1.2.1 调节性T细胞 |
1.2.2 调节性B细胞 |
1.2.3 调节性NK细胞 |
1.2.4 调节性DC细胞 |
1.2.5 调节性巨噬细胞 |
1.3 髓源性抑制细胞 |
1.3.1 髓源性抑制细胞概述 |
1.3.2 MDSC的产生与分化 |
1.3.3 MDSC的功能 |
1.3.4 影响MDSC功能的因素 |
1.3.5 MDSC与疾病 |
1.4 TIGIT |
1.4.1 耗竭性T细胞概述 |
1.4.2 TIGIT概况 |
1.4.3 TIGIT在肿瘤中的研究 |
1.4.4 TIGIT在移植中的研究 |
1.4.5 TIGIT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 |
1.4.6 TIGIT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 |
1.5 IL-37 |
1.5.1 IL-37 的调控作用 |
1.5.2 IL-37 在疾病中的作用 |
1.6 MDSC与 TIGIT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 |
1.7 展望 |
第2章 AP患者中MDSC数量及功能分析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试剂耗材 |
2.2.2 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实验对象 |
2.3.2 样本采集与保存 |
2.3.3 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PBMC |
2.3.4 细胞计数 |
2.3.5 细胞表面染色 |
2.3.6 体外刺激PBMC实验 |
2.3.7 细胞内染色 |
2.3.8 流式分选MDSC细胞 |
2.3.9 磁珠分选CD3~+T 细胞 |
2.3.10 MDSC抑制实验 |
2.3.11 抑制实验检测 |
2.3.12 ROS染色 |
2.3.13 统计学方法 |
2.4 实验结果 |
2.4.1 HC、MAP、SAP患者一般信息及临床特点 |
2.4.2 MAP、SAP患者外周血中MDSC细胞升高 |
2.4.3 SAP患者腹腔积液中MDSC细胞比例较外周血升高 |
2.4.4 AP患者外周血中MDSC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
2.4.5 G-MDSC和 M-MDSC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
2.4.6 SAP患者外周血中MDSC对 T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 |
2.4.7 AP患者与健康对照外周血中 MDSC中 Arg-1、ROS分析 |
2.4.8 AP患者与健康对照外周血中MDSC表面CD155 表达分析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3章 TIGIT在 AP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其功能分析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试剂耗材 |
3.2.2 仪器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及疾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
3.3.2 样本采集与保存 |
3.3.3 外周血PBMC的获取 |
3.3.4 细胞计数 |
3.3.5 细胞表面染色 |
3.3.6 PBMC体外刺激实验 |
3.3.7 细胞内染色 |
3.3.8 流式分选CD3~+TIGIT~+、CD3~+TIGIT~-细胞 |
3.3.9 细胞增殖实验 |
3.3.10 细胞增殖实验检测 |
3.3.11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
3.4 实验结果 |
3.4.1 AP外周血中CD3~+ T 细胞及CD3~+CD4~+、CD3~+CD8~+ T细胞百分比及数量减少 |
3.4.2 AP外周血中CD3~+ T 细胞及CD3~+CD4~+、CD3~+CD8~+ T细胞表面TIGIT表达下降 |
3.4.3 SAP患者外周血中CD3~+ T 细胞及其亚群CD4~+、CD8~+ T细胞功能检测 |
3.4.4 TIGIT~+T 细胞增殖能力较TIGIT~-T 细胞增殖能力强 |
3.5 实验讨论 |
3.6 小结 |
第4章 IL-37 通过影响 CD155 表达影响 MDSC对 T细胞的抑制功能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3 实验方法 |
4.3.1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及疾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
4.3.2 样本采集与保存 |
4.3.3 外周血PBMC的获取 |
4.3.4 细胞计数 |
4.3.5 细胞表面染色 |
4.3.6 PBMC体外刺激实验 |
4.3.7 细胞内染色 |
4.3.8 流式分选MDSC细胞及CD3~+TIGIT~+、CD3~+TIGIT~-细胞 |
4.3.9 细胞增殖实验 |
4.3.10 细胞增殖实验检测 |
4.3.11 ELISA法检测血浆IL-37 浓度 |
4.3.12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
4.4 实验结果 |
4.4.1 AP患者血清中及单核细胞中IL-37 表达升高 |
4.4.2 IL-37对MDSC表型的影响 |
4.4.3 IL-37对MDSC抑制功能的影响 |
4.4.4 IL-37对MDSC抑制功能的影响的机制 |
4.4.5 MDSC表面CD155 的表达依赖于ROS的表达 |
4.4.6 MDSC通过CD155/TIGIT途径抑制T细胞功能 |
4.5 实验讨论 |
4.6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7)血清钙和凝血功能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血清钙水平对比 |
2.2 两组患者D-D、APTT、PT、FPG对比 |
3 讨论 |
(8)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的临床、影像及血清抗体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SARS-CoV-2核酸假阴性的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抗体水平上升速率(IgM/T orIgG/T)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患者连续两次SARS-CoV-2核酸转阴后的临床及肺部影像特点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写词简表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9)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现状 |
1.急性肾损伤定义 |
2.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的进展 |
3.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 |
4.了解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发病特征及危险因素的意义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相关临床观察指标 |
2.2.2 AKI诊断及分期标准: |
2.2.3 年龄分组 |
2.2.4 AKI病因诊断标准 |
2.2.5 其他相关名词解释 |
2.2.6 结局事件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一般资料 |
3.1.1 研究人群选择 |
3.1.2 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一般资料 |
3.1.3 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基础疾病情况 |
3.1.4 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外衰竭情况 |
3.2 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分期情况 |
3.2.1 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分期与年龄分层 |
3.2.2 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各期实验室指标 |
3.3 重症AKI患者病因分布 |
3.3.1 肾前性AKI |
3.3.2 肾性AKI |
3.3.3 肾后性AKI |
3.4 促使重症AKI1 期患者发展至2~3 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
3.4.1 促使AKI1 期发展至2~3期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4.2 促使AKI1期进展至2~3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5 重症AKI患者的预后 |
3.5.1 重症AKI患者预后基本特征 |
3.6 影响重症AKI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
3.6.1 重症患者AKI院内死亡的单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 |
3.6.2 重症AKI患者院内死亡的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 |
3.6.3 影响重症AKI患者肾脏预后单因素COX回归分析 |
3.6.4 影响重症AKI患者肾脏预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重症患者AKI的发生率 |
4.2 重症AKI患者的一般特征 |
4.3 重症AKI患者的实验室指标 |
4.4 重症AKI患者的病因 |
4.5 促进重症AKI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 |
4.6 重症AKI患者的预后 |
4.7 重症AKI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 |
4.8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SOFA(脓毒症相关性)评分表 |
缩略词表 |
综述 急性肾损伤新型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10)血清胆碱酯酶对老年肺部感染病情评估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血清胆碱酯酶与老年肺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
1. 老年肺部感染特点 |
2、胆碱酯酶 |
3、胆碱酯酶与肺部感染 |
4、总结及展望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不足之处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四、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与血清钙之间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接触环氧乙烷医务人员尿液中N-乙酰基-S-(2-羟乙基)-L-半胱氨酸水平测定方法研究[J]. 熊晓芸,姜秋霞,杨飞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22)
- [2]血清CRP、PCT以及SOFA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探究[D]. 高华新. 皖南医学院, 2021
- [3]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分析[D]. 殷玲.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评估狼疮性肾炎活动性及肾功能变化作用的研究[D]. 王精文. 吉林大学, 2021(01)
- [5]COPD频繁加重患者血清中GDF-15的表达和临床意义[D]. 朱慧芹. 吉林大学, 2021(01)
- [6]白介素-37通过髓源性抑制细胞影响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D]. 丁黎莉. 吉林大学, 2021(01)
- [7]血清钙和凝血功能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效果评价[J]. 陈雄发,庞雅,张海业. 中外医疗, 2021(16)
- [8]轻型和普通型COVID-19的临床、影像及血清抗体特征分析[D]. 荣艳.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9]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陈泳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10]血清胆碱酯酶对老年肺部感染病情评估的临床研究[D]. 王保航.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