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厂实时数据通讯网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君杰[1](2021)在《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395MW机组DCS系统改造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戚电公司)2×395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投产已14年,期间DCS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未进行较大规模的更新,控制器及卡件等设备严重老化,故障频发。尤其是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在投入自动控制且出现“虚假水位”现象情况下,极易发生故障跳机的情况。同时,面对厂内数字化管理实现程度不高、传统管理模式乏力、智能巡检的需求等情况,本论文拟采用maxDNA系统代替原DCS系统,重点改造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设计一套全厂监控信息系统,提升机组的控制水平,改善其控制性能。由于汽包在控制过程中会发生突出的“虚假水位”现象,传统PID汽包水位控制系统无法解决水位波动问题。本文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知识,将三冲量串级控制系统的主控制器用二输入三输出模糊控制器代替,结合电厂运行人员的工作经验,得到模糊规则,在MATLAB软件中,构建传统PID和模糊PID控制系统模型,再加入一定的干扰量,得到其仿真曲线。通过两曲线对比发现,改进的模糊PID控制相比较于传统PID控制,对汽包水位调节的响应时间大大缩短,超调量大幅减小,对扰动的敏感性较低,控制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针对电厂管控一体化的需求,本文在Web浏览器上建立集成实时监测、协助维护、性能优化、数据共享等功能的SIS系统,满足公司所有机组及生产单元对数字化管理、智能巡检、实时监测等功能的需求。该系统具有独立的实时/历史数据库,能实现生产管理者远程监视、管理,生产一线热工检修人员在线修改逻辑、检修消缺实时恢复等功能,充分发挥系统的优越性,提升了整厂的工作效率。
张杰[2](2019)在《能源管控智能化电子令牌异构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钢铁制造企业能源系统的结构复杂,所涉及的能源种类繁多,能源用户遍布企业的各生产单元,建立能源管理与控制系统能够对整个钢铁企业进行全面有效的管控,对企业各个单元的能源投入、产出以及生产情况进行集中统一的监视、控制、调度、管理,以保障生产过程能源的充分利用、互补供给等,达到能源合理利用。包钢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工程属于钢铁行业的全局型节能研究项目,是钢铁行业中最为典型的“两化融合”、“制造业4.0”、“互联企业”项目。本次设计以包钢能源管理与控制中心建设为基础,涵盖了包钢所辖所有生产工艺数据采集和煤气系统、热电系统、氧气系统、水系统等产能工艺的能源管控令牌分级控制的设计。能源管控中心需要与包钢各个工艺段品牌、种类、型号繁多的控制系统完成异构通讯,从而保证能源管控中心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信号通讯稳定传输和防御计算机病毒、木马侵入制造业控制系统,提高控制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包钢工艺系统由于建厂时间长,工艺种类繁多,目前在用的控制系统种类繁多。主要的控制系统种类有霍尼韦尔、罗克韦尔、西门子、施耐德、ABB、新华、横河、三菱等。如果和能源管控中心的罗克韦尔PLC通讯就需要对现场这些第三方控制系统的型号、配置情况进行统计后制定通讯策略的方案。如果选择传统的硬线方式进行通讯存在如下问题:能源中心需要的通讯点数数量大,这样需要大量的硬接线和分配器,需要的人员施工量也十分庞大,因此采用第三方通讯协议的通讯方式进行通讯。本次设计研究的内容包括背板通讯的多种类异构系统的硬件选型、软件配置、现场调试与实际应用;电子令牌原理的分级控制系统的框架搭建、实现方式以及生产现场的运行情况。本文通过异构通讯原理的解析、令牌控制机制的设计,结合包钢的实际设备使用情况,将所有能源介质采集设备作为一个系统研究对象建立了模型,模型准确的反应了能源管控采集端罗克韦尔PLC和其他异构系统间通讯并发布控制信号的过程。从而得出了异构通讯的实现方法,使得能源管理控制系统发挥作用,使得有限的能源更加的高效,合理的分配,使能源的综合成本降至最低。
王仲洁[3](2019)在《HONEYWELL EPKS控制系统在渣油加氢装置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渣油加氢装置是炼化企业的主体装置,其控制系统设计对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极其重要意义。论文以新建的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渣油加氢装置工程为背景,研发了一套基于Honeywell EPKS的渣油加氢装置控制系统。首先,论文介绍了渣油加氢装置工艺机理,并根据渣油加氢装置工艺需求,设计了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在充分调研渣油加氢装置工艺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控制系统总体结构,分布式系统结构,以及容错以太网结构等。其次,论文介绍了基于EPKS的渣油加氢装置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根据DCS系统要求,进行了控制系统硬件选型,操作站设计,系统控制器设计、I/O模块设计,以太网设计,以及系统可靠性等其它环节设计。接下来,论文介绍了基于EPKS的渣油加氢装置控制系统相关软件设计。根据渣油加氢装置的开发要求,并结合DCS的特点,完成了控制系统组态设计,控制策略组态设计,以及系统资源组态设计等。最后,论文介绍了渣油加氢装置控制系统若干关键控制回路设计。根据装置的工艺需求,完成了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燃料气压力串级控制、原料缓冲罐压力分程控制、冷高压分离器液位选择性控制,以及热高压分离器液位选择分程控制等。本课题所设计的EPKS控制系统目前正在金陵石化进行试运行,从目前运转情况来看,系统在硬件方面运行稳定、性能可靠;在软件方面使用方便、响应快速,完全能够满足新建渣油加氢装置工艺控制要求,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炼油成本,提升了油品质量。
周佳,丁泽涛,苏纬强[4](2017)在《桐子林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文中提出根据桐子林水电站的实际建设情况,本文对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硬件配置、软件组态、系统应用及系统功能实现进行阐述,为系统的优化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陈龙骧[5](2017)在《广州蓄能水电厂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广州蓄能水电厂(以下简称为“广蓄”)是我国第一座大容量的抽水蓄能电站,由2个厂房(A,B厂)组成,每个厂房4台额定容量300MW的蓄能机组。广蓄A厂的计算机监控系统(SCADA)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能远方监控,自动操作的智能型分层分布式双备份的控制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领先的系统已经落后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于当时的计算机发展水平,所设计的软、硬件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比如数据库生成站CCCD,其系统软件是用Fox Base开发的,界面较差、功能单一,且运行在DOS平台;系统维修站采用的是SUN 3/80计算机,该计算机是上位机的核心工作站,其停产年代是1987年,即使是最新的计算机也有20年的历史。二是系统日渐老化,故障率上升。本文针对广蓄A厂SCADA系统进行设计、开发,首先,对监控系统功能及广蓄A厂旧系统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其次,介绍新SCADA系统的设备选型;然后,对SCADA系统的核心自动控制程序进行重点设计;最后,进行系统调试,并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本文解决了广蓄多项长期存在但无法解决的重大缺陷,包括程序计算漏洞导致的机组启动失败、停机失败等。并在原上位机基础上,增加多调度间负荷转移、机组状态智能检测、机组工况远方闭锁、负荷分配经济计算、电厂自动稳定电网频率、负荷曲线控制等功能;优化与三个调度间的协议通讯。为满足电网日益提高的自动控制要求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宋立平[6](2017)在《核电站试验数据采集系统》文中研究表明核电站试验数据采集系统(简称KDO系统)是以满足核电站安全性,经济性运行的需求,实现为运行人员和维护人员更准确地判断工况状态提供精确数据功能而设计的。KDO系统是为了完成瞬变统计功能,在线试验功能和离线分析功能,同时为了满足人机接口需要和系统性能需要而设计的。KDO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大部分:KDO系统需求分析、KDO系统设计分析、KDO系统设计实现,KDO系统软件应用,KDO系统工厂测试。KDO系统需求分析完成对核电站技术需求规格书的解读,了解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KDO系统设计分析主要完成系统的初步设计思路构建,其包括:设备组成分析,通讯设计分析,供配电设计分析,接地设计分析,服务器设计分析,操作系统选择设计分析,校时设计分析和网关设计分析等。KDO系统设计实现主要完成详细设计,将初步设计分析转换成具体的工程实施方案。KDO系统软应用主要介绍了操作软件和专用软件功能。KDO系统工厂测试主要完成对系统功能的测试,并对设计方案和系统性能进行验证。为了使KDO系统能够达到核电站非安全级I&C系统性能要求,如精度,响应速度,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自主发开了数据采集卡件,数据库软件和系统专用软件等。
陈俊希[7](2017)在《基于调度算法的现场总线在热电厂SIS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业大数据是近年工控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现场仪器仪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能表现与分析数据并做出相应调度优化策略是信息技术行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选取新疆某热电厂为研究对象,对数据传输实时性和数据分析优化调度策略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热电厂厂级信息监控系统(SIS)系统中将组态优化模型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工业控制网络对通信实时性要求非常高,优化现场总线实时性有助于工业重要信息能够快速、安全的通信,保障工厂的正常运行。本文论述了现场总线数据通信的方式,根据通信模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实时性优化分析,然后发现应用于热电厂的现场总线PROFIBUS采用混合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可以用EDF调度算法对令牌循环时间进行有效设定,优化PROFIBUS通信实时性,为建立数字化热电厂提供了通信保障。本文运用调度算法优化热电厂现场总线实时性的同时,也引用调度算法解决了热电厂工业生产优化周期的实际问题。在热电厂工艺流程中,锅炉车间制粉系统属于调度问题中典型的零等待流水车间。通过引入零等待车间调度问题的最大完成时间和总完成时间的概念对概念算法和快速插入邻域算法进行比较仿真得出快速插入邻域算法运行时间快,复杂度小的结论。同时在理论研究中发现了延长磨煤机工序时间可以减少整个制粉系统的生产周期,并建立模型计算验证了减少生产周期的准确性。最后,介绍了调度优化排产在热电厂SIS实现的总体思路。从SIS系统软件、硬件和数据库搭建三方面论述了SIS系统的构建,然后将制粉车间优化生产周期数学模型搭建在SIS系统中,从采用智能仪表现场总线的SIS系统中取出制粉车间数据进行监测,确保车间安全稳定的运行,增加热电厂的煤粉产量以提升经济效益。
鲍鹏恺[8](2017)在《现场总线技术在数字化电厂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火电厂控制系统实现全面数字化的要求也日益增高,目前电厂的现场控制设备绝大部分尚未实现数字化,传统的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由于其单向性特点,不能满足数字化电厂的要求,而现场总线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系统结构和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及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几种常见的现场总线标准的技术特点、通信方式及应用场合等;其次,分析电厂传统的控制系统的作用、数字化电厂控制系统的要求,并对其在现场设备层采用现场总线系统的配置方案、设计原则、注意事项等逐一进行了分析;再次,以江苏沙洲电厂二期2×1000MW机组扩建工程为例,选择PROFIBUS-DP和FF总线(Foundation Fieldbus)以及HART总线(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设计其单元机组和辅助生产控制系统的两个方面的现场总线方案,并在工程造价方面,与DCS进行了投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后,不仅在设备的初次投资方面节省了资金,而且在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方面也节约了时间和资金,同时,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还有利于电厂的全面实现设备监控和管理的数字化;之后,应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诊断软件从报警事件、在线诊断和历史记录三个方面进行设备管理与诊断,并同常规的DCS控制系统进行对比。最后,围绕电厂信息系统展开,实现电厂全过程的信息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为企业及时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
李兵兵[9](2015)在《炼油厂单元低压变电站设备监测系统设计》文中指出变电站监测系统是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实现变电站内电力设备的测量和监视,对炼油厂变电站内的电力设备监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石化行业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并在行业的用电节能和故障排查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本论文研究了变电站的监控技术,阐述了某炼油厂单元低压变电站监测系统的设计。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阐述了单元低压变电站监测系统组成,研究了监测系统数据采集层、通讯管理层、监控层的相关网络通讯技术和组态监控软件,阐述了低压变电站监测系统三个网络层的设计方案。依据某炼油厂各低压变电站对设备运行监测要求,对综合保护装置(馈线综合保护装置、电机综合保护装置、进线综合保护装置)、通讯装置(Modbus网络通讯装置、过程现场总线(Process Field Bus,Profibus)网络通讯装置、以太网通讯装置)、控制器等装置选型进行了说明,对各个装置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述了他们在系统中的作用。参与完成了低压变电站监测系统的组网与通讯配置。以炼油厂单元变电站六为例,给出了该变电站中包含Modbus协议、Profibus协议和以太网协议的监测系统网络结构,并采用了双网络通讯技术。网络系统采用施耐德产品,本文阐述了采用Irap软件和Unity Pro XL软件分别完成了通讯管理机Modbus网络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装置Profibus网络的配置。通过配置的程序读取智能综合保护装置的各个电参量和开关量,给出了低压变电站监测系统中Profibus网络与以太网的网络转换实现方法,实现整个低压变电站网络通讯。参与完成了部分变电站监测系统组态监测软件设计。利用施耐德组态软件StruxureWare PowerMonitoring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主界面设计、一次系统图界面设计、电能运行报表界面设计、历史数据显示界面设计、历史事件记录界面设计。阐述了变电站监测系统通过数据库连接技术,完成数据库与上位组态软件相关联。参与完成了某炼油厂多个低压变电站的现场调试。通过Modbus通讯、Profibus通讯和监测软件通讯三个方面完成了现场的调试工作,对监控网络的调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的调试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法。
葛仲奕[10](2015)在《基于WEB的无线辐射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论述的“基于WEB的无线辐射监测信息系统”,是在“AP1000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基础上,将“无线技术”和“WEB技术”应用到核电领域的一个尝试。本文提出了“无线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络”和“无线通讯网络”的设计方案,通过整合辐射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个人剂量数据和区域授权数据,建立了统一平台上的无线辐射监测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辐射监测和辐射防护的统一管理,提高了辐射监测信息的可达性和可靠性,增强了核电厂在极端自然灾害时的应急指挥能力。本文根据核电厂辐射和环境监测系统特点和辐射防护要求,结合对数据库技术、WEB技术及相关理论的研究,确定了系统实现的技术路线: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三层体系结构模式,应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服务器,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作为开发平台,使用C#语言进行应用程序开发,应用ADO.NET技术实现网络数据库通信。本文通过对系统业务流程分析和功能需求分析,确定了软件总体结构和功能模块。通过数据库设计、软件公共类设计,以及运用母版页技术、站点导航技术、水晶报表等ASP.NET技术,实现网站登录、在线辐射监测、离线数据录入、个人剂量管理和报表管理等系统软件功能。系统通过软件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运行稳定、可靠。“基于WEB的无线辐射监测信息系统”布局合理、结构清晰、方案可靠,满足系统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为核电厂生产数据实现无线传输、网络查询和移动查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并且该系统提高了核电辐射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提升了核能行业的公众接受水平。
二、全厂实时数据通讯网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厂实时数据通讯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395MW机组DCS系统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DCS系统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现状 |
1.2.1 DCS系统概述 |
1.2.2 DCS系统国内外现状 |
1.2.3 其他电厂DCS系统改造调研 |
1.3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概述 |
1.3.2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SIS系统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SIS系统概述 |
1.4.2 SIS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DCS系统改造及SIS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
2.1 DCS系统改造需求分析 |
2.1.1 DCS系统改造需求 |
2.1.2 原DCS系统事故案例 |
2.1.3 maxDNA系统优势 |
2.2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改造需求分析 |
2.3 SIS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
2.3.1 SIS系统设计需求 |
2.3.2 SIS系统设计原则 |
2.4 本章总结 |
第3章 DCS的硬件与软件设计 |
3.1 DCS系统构成 |
3.2 DCS系统的硬件设计 |
3.2.1 现场控制单元 |
3.2.2 人机接口 |
3.3 DCS系统的软件设计 |
3.3.1 现场控制单元软件 |
3.3.2 通讯网络 |
3.3.3 工程师站软件 |
3.4 本章总结 |
第4章 基于模糊PID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策略的设计与仿真 |
4.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简介 |
4.1.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 |
4.1.2 汽包水位控制系统的比较与选择 |
4.2 基于传统PID下的串级三冲量控制系统 |
4.2.1 传统PID的控制原理 |
4.2.2 比例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4.2.3 积分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4.2.4 微分系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
4.3 基于改进的模糊PID串级三冲量汽包水位控制方案设计 |
4.3.1 模糊控制的原理 |
4.3.2 模糊控制的具体实现 |
4.3.3 模糊控制对控制参数K_p、K_i、K_d的校正 |
4.4 仿真 |
4.4.1 传统PID控制下锅炉汽包水位仿真 |
4.4.2 改进的模糊PID仿真结果分析 |
4.5 本章总结 |
第5章 SIS系统设计 |
5.1 SIS系统主要技术及外部结构 |
5.1.1 SIS系统主要技术 |
5.1.2 SIS系统与DCS系统的关系 |
5.1.3 SIS系统与MIS系统的关系 |
5.2 SIS系统架构与实施 |
5.2.1 SIS系统架枸 |
5.2.2 SIS系统部分模块设计 |
5.2.3 SIS系统实施 |
5.3 改造后SIS系统结果呈现 |
5.3.1 实时信息系统主画面 |
5.3.2 智能巡检部分画面 |
5.4 本章总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能源管控智能化电子令牌异构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1.3 国内外能源管控系统的现状 |
1.4 智能化电子令牌异构控制系统的应用前景 |
2 能源管控系统介绍 |
2.1 能源管控系统建设的意义 |
2.2 能源管控系统功能 |
2.3 能源管控系统设计原则 |
2.4 能源管控系统结构 |
2.4.1 能源管理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
2.4.2 EMS系统的网络结构 |
2.4.3 EMS自动化系统架构 |
3 智能化电子令牌异构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
3.1 硬件系统设计 |
3.1.1 硬件系统综述 |
3.1.2 主要设备简介 |
3.2 软件系统设计 |
3.2.1 信号流说明 |
3.2.2 心跳信号及令牌无扰设计 |
4 实施方案 |
4.1 控制系统在包钢工艺环节中的应用概述 |
4.2 控制系统在生产现场的搭建实施 |
4.2.1 Modbus协议简介 |
4.2.2 能源管控系统与生产系统实际接口配置 |
5 系统在生产现场的实际应用 |
5.1 燃气系统的应用实例 |
5.2 给水系统的应用实例 |
5.3 热电系统的应用实例 |
5.4 氧气系统的应用实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程序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3)HONEYWELL EPKS控制系统在渣油加氢装置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渣油加氢装置及其控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渣油加氢装置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渣油加氢装置工艺过程 |
2.2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2.3 容错以太网结构设计 |
2.4 分布式系统结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EPKS的渣油加氢装置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3.1 控制系统节点设计要求 |
3.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及选型 |
3.3 控制系统操作站设计 |
3.4 系统控制器及I/O模块设计 |
3.5 容错以太网设计 |
3.6 系统其它环节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EPKS的渣油加氢装置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控制器组态设计 |
4.2 控制策略组态设计 |
4.3 系统资源组态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渣油加氢装置关键控制回路设计 |
5.1 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燃料气压力串级控制 |
5.2 原料缓冲罐压力分程控制 |
5.3 冷高压分离器液位选择性控制 |
5.4 热高压分离器液位选择分程控制 |
5.5 控制回路调试运行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桐子林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监控系统结构 |
二、监控系统硬件配置 |
2.1主计算机 |
2.2历史数据服务器 |
2.3操作员站 |
2.4调度通信网关机 |
2.5集控通信网关机 |
2.6工程师站 |
2.7语音及手机短信报警工作站 |
2.8厂内通信数据服务器 |
2.9主交换机 |
2.10对时装置 |
2.11现地控制单元LCU |
三、监控系统软件组态 |
3.1实时监控 |
3.2应用功能 |
3.3历史数据 |
3.4系统组态 |
3.5管理工具 |
四、监控系统实际应用 |
4.1站内系统应用 |
4.1.1与调速\励磁系统 |
4.1.2与保护系统 |
4.1.3与辅控系统 |
4.2站外系统应用 |
4.2.1与集控中心 |
4.2.2与电网调度 |
五、监控系统功能实现 |
5.1冗余与独立 |
5.2运行与维护 |
5.3记录与警报 |
5.4控制与调节 |
5.5 AGC与AVC |
5.6采集与处理 |
六、结束语 |
(5)广州蓄能水电厂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广州蓄能水电厂简介 |
1.2 SCADA系统的功能与发展 |
1.3 广蓄A厂SCADA系统改造背景与目的 |
第2章 广蓄旧SCADA系统介绍与新系统设计思路 |
2.1 旧SCADA系统简介 |
2.2 旧SCADA系统上位机硬件结构及功能 |
2.3 新SCADA系统设计思路 |
第3章 SCADA系统选型与功能设计 |
3.1 系统性能衡量指标 |
3.2 SCADA系统选型 |
3.3 拓扑结构 |
3.4 硬件配置 |
3.5 功能设计 |
3.6 旧系统画面 |
3.7 新系统画面绘制 |
第4章 SCADA系统核心控制程序设计 |
4.1 定义 |
4.2 功能总览 |
4.3 控制模式与控制方式 |
4.4 水力与电气限制 |
4.5 机组参数 |
4.6 组参数 |
4.7 设定值 |
4.8 负荷转移 |
4.9 AGC模块 |
4.10 全厂限制 |
4.11 机组启停控制(G、P、Launcher) |
4.12 机组启停控制(CG、CP) |
4.13 AVC模块 |
4.14 机组状态智能检测 |
第5章 SCADA系统安装与调试 |
5.1 SCADA系统设备安装 |
5.2 SCADA系统与各RTU调试 |
5.3 SCADA系统与各调度调试 |
5.4 静态调试 |
5.5 动态调试 |
第6章 总结 |
6.1 项目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AGC模块主要程序 |
附录 2: AVC模块主要程序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6)核电站试验数据采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KDO系统需求 |
2.1 KDO系统需求 |
2.1.1 功能需求 |
2.1.2 系统性能需求 |
2.2 本章小结 |
第3章 KDO系统设计分析 |
3.1 KDO系统设计分析 |
3.1.1 设备组成设计分析 |
3.1.2 通讯结构设计分析 |
3.1.3 通讯子网拓扑结构设计分析 |
3.1.4 通讯技术设计分析 |
3.1.5 供配电设计分析 |
3.1.6 接地设计分析 |
3.1.7 操作系统选型分析 |
3.1.8 数据采集机柜操作系统选型分析 |
3.2 KDO系统的设计实现 |
3.2.1 硬件设备选型设计实现 |
3.2.1.1 设备选型清单 |
3.2.1.2 设备选型设计要点 |
3.2.2 系统通讯设计实现 |
3.2.2.1 系统通讯方案 |
3.2.2.2 通讯系统设计要点 |
3.2.2.3 通讯协议 |
3.2.3 供配电设计实现 |
3.2.3.1 供配电方案 |
3.2.3.2 供配电设计要点 |
3.2.4 接地设计实现 |
3.2.4.1 接地方案 |
3.2.4.2 接地设计要点 |
3.2.5 服务器应用设计 |
3.2.5.1 服务器冗余设计 |
3.2.5.2 实时数据库软件设计 |
3.3 KDO系统软件应用 |
3.3.1 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 |
3.3.2 Vxworks操作系统 |
3.3.2.1 Vxworks系统结构 |
3.3.2.2 Vxworks功能及实现机制 |
3.3.3 操作员专用软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KDO系统校时的设计与实现 |
4.1 KDO系统校时系统概述 |
4.2KDO系统的校时系统接口NM197 |
4.2.1 NM197外观及结构 |
4.2.2 数据接口格式 |
4.2.3 工作方式说明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KDO系统与KNS通讯网关接口设计 |
5.1 KDO系统与KNS通讯网关概述 |
5.2 通讯方式 |
5.3 IP地址设置 |
5.4 实时数据 |
5.5 历史数据 |
5.6 通讯接口函数 |
5.6.1 介绍 |
5.6.2 RecvDate |
5.6.3 InitServer |
5.6.4 GetDataLen |
5.6.5 Exit_Server |
5.6.6 GetHDBSvrFile |
5.6.7 全日志文件结构 |
5.6.8 历史数据配置文件结构 |
5.6.9 历史数据块结构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KDO系统工厂测试 |
6.1 符合性检查 |
6.2 测试环境 |
6.3 符合性检查 |
6.3.1 监视控制级网络人机界面设备符合性检查 |
6.3.2 过程控制级设备符合性检查 |
6.3.3 网络互联设备符合性检查 |
6.3.4 其他设备符合性检查 |
6.3.5 软件符合性检查 |
6.4 功能测试 |
6.4.1 冗余性检查 |
6.4.2 模块测试 |
6.4.3 负荷率检查 |
6.5 校时测试 |
6.6 软件应用功能测试 |
6.7 机柜模块裕量测试 |
6.8 测试方案要点 |
6.9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基于调度算法的现场总线在热电厂SIS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热电厂现场总线概述及实时性优化研究 |
2.1 现场总线概述 |
2.1.1 现场总线的发展 |
2.1.2 现场总线的本质 |
2.1.3 现场总线的通信模型 |
2.1.4 现场总线的网络互联 |
2.1.5 现场总线的分类 |
2.1.6 现场总线在热电厂的应用 |
2.2 现场总线实时性优化技术概述 |
2.2.1 现场总线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MAC)方法 |
2.2.2 现场总线通信数学建模 |
2.2.3 热电厂现场总线实时性优化分析 |
2.3 PROFIBUS现场总线实时性优化 |
2.3.1 PROFIBUS概述 |
2.3.2 PROFIBUS协议结构 |
2.3.3 PROFIBUS通信模型 |
2.3.3.1 PROFIBUS的物理层 |
2.3.3.2 PROFIBUS的数据链路层 |
2.3.4 PROFIBUS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分析 |
2.3.5 PROFIBUS实时性优化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调度算法在热电厂性能优化的研究 |
3.1 热电厂PROFIBUS现场总线任务可调度性分析 |
3.1.1 PROFIBUS实时系统任务调度 |
3.1.2 任务调度算法 |
3.1.2.1 RM调度算法 |
3.1.2.2 EDF调度算法 |
3.1.3 PROFIBUS系统通信实时性研究 |
3.2 调度算法在热电厂PROFIBUS现场总线通信实时性优化 |
3.2.1 消息循环时间的计算 |
3.2.2 令牌循环时间的计算 |
3.2.3 仿真结果分析 |
3.3 热电厂车间调度问题研究 |
3.3.1 热电厂工艺流程 |
3.3.2 热电厂锅炉车间工作原理 |
3.3.3 锅炉车间制粉系统调度问题分析 |
3.4 调度算法在热电厂锅炉车间制粉系统调度问题优化 |
3.4.1 概念算法计算C_(max)与∑F_i |
3.4.2 快速插入邻域搜索算法 |
3.4.2.1 基于C_(max)指标的快速插入邻域算法 |
3.4.2.2 基于∑F_i指标的快速插入邻域算法 |
3.4.3 制粉车间系统调度优化方法 |
3.4.4 仿真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热电厂现场总线和SIS系统的调度优化架构与实现 |
4.1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 |
4.1.1 热电厂调度优化在SIS系统实现的总体思路 |
4.1.2 热电厂SIS系统调度优化结构与流程 |
4.2 热电厂SIS系统架构 |
4.2.1 热电厂SIS系统软件结构 |
4.2.1.1 数据采集与传输 |
4.2.1.2 热电厂SIS系统数据分析处理 |
4.2.1.3 热电厂制粉系统调度问题软件设计 |
4.2.2 热电厂SIS系统硬件架构 |
4.2.3 热电厂SIS系统数据库 |
4.3 热电厂现场总线应用设计 |
4.3.1 热电厂现场总线实时性应用 |
4.3.2 热电厂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构成 |
4.3.3 热电厂现场总线网段设计 |
4.3.4 FCS和SIS的区别 |
4.4 热电厂制粉系统调度优化在SIS系统的实现 |
4.4.1 锅炉制粉系统运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
4.4.2 制粉系统调度问题优化的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现场总线技术在数字化电厂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现场总线技术和数字化电厂控制系统概述 |
2.1 现场总线系统的结构 |
2.2 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 |
2.3 常用几种现场总线的对比分析 |
2.4 电厂自动控制系统 |
2.5 火电厂控制系统的特点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现场总线的应用研究 |
3.1 工程概况 |
3.2 现场总线的设计原则 |
3.3 现场总线设备应用范围规划 |
3.4 单元机组部分控制系统设计 |
3.5 辅助生产控制系统设计 |
3.5.1 控制功能设计 |
3.5.2 设备配置及现场总线设计 |
3.6 电厂集中控制设备布置 |
3.6.1 仪表与控制试验室布置 |
3.6.2 仪表与控制试验设备 |
3.7 工程造价分析 |
3.8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常规的DCS控制系统的比较研究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诊断软件的应用 |
4.1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诊断软件介绍 |
4.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诊断软件的应用 |
4.2.1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诊断软件的报警监视 |
4.2.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诊断软件的在线诊断 |
4.2.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诊断软件的历史记录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厂信息系统设计 |
5.1 电厂信息系统网络结构 |
5.2 新旧信息系统接口 |
5.2.1 老厂SIS与本期系统的接口(数据均为单向传输) |
5.2.2 老厂MIS与本期系统的连接 |
5.2.3 其它接口 |
5.3 全厂信息监控系统(SIS) |
5.3.1 软件配置 |
5.3.2 硬件配置 |
5.4 全厂信息管理系统(MIS) |
5.4.1 建设期信息管理系统 |
5.4.2 生产期管理信息系统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炼油厂单元低压变电站设备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低压变电站监控技术研究 |
2.1 低压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组成 |
2.2 数据采集层 |
2.2.1 数据采集层采集方式 |
2.2.2 低压变电站数据采集层方案 |
2.3 通讯管理层 |
2.3.1 通讯管理层作用 |
2.3.2 以太网技术 |
2.3.3 串行通信技术 |
2.3.4 通讯管理层通讯规约 |
2.3.5 低压变电站通讯管理层方案 |
2.4 监控层 |
2.4.1 监控层组态软件 |
2.4.2 低压变电站监控层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监测系统的硬件装置 |
3.1 综合保护装置 |
3.1.1 馈线综合保护装置 |
3.1.2 电机综合保护装置 |
3.1.3 进线综合保护装置 |
3.2 通讯装置 |
3.2.1 Modbus通讯装置 |
3.2.2 Profibus通讯装置 |
3.2.3 以太网通讯装置 |
3.3 控制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监测系统网络组网与通讯 |
4.1 低压变电站网络结构 |
4.1.1 低压变电站网络组成 |
4.1.2 低压变电站双网络通讯 |
4.2 低压变电站监测网络通讯设置 |
4.2.1 Modbus网络通讯设置 |
4.2.2 Profibus网络通讯设置 |
4.2.3 网络转换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低压变电站组态监测软件设计 |
5.1 监测系统SPM组态软件 |
5.1.1 组态软件介绍 |
5.1.2 应用组态软件设计监测程序步骤 |
5.2 低压变电站监测系统的设计 |
5.2.1 主界面设计 |
5.2.2 一次系统图界面设计 |
5.2.3 电能运行报表界面设计 |
5.2.4 历史数据显示界面设计 |
5.2.5 历史事件记录界面设计 |
5.3 监测系统数据库的连接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监测系统的调试 |
6.1 Modbus通讯的调试 |
6.2 Profibus通讯的调试 |
6.3 监测软件的调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10)基于WEB的无线辐射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无线技术和辐射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无线技术在工控领域和核电站的应用 |
1.2.2 辐射监测系统在核电站的应用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数字化仪控技术 |
2.1.1 AP1000数字化仪控系统简介 |
2.1.2 Ovation和Common Q平台技术 |
2.1.3 数据通讯技术 |
2.1.4 分层分布式结构技术 |
2.2 辐射监测和环境监测技术 |
2.2.1 辐射监测 |
2.2.2 环境监测 |
2.2.3 辐射监测系统接 |
2.3 无线技术 |
2.3.1 无线传感技术简介 |
2.3.2 无线传感网络简介 |
2.3.3 无线终端的应用 |
2.4 网站开发技术 |
2.4.1 ASP.NET技术 |
2.4.2 ADO.NET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系统业务分析 |
3.1.1 辐射监测信息的采集、录入和发布 |
3.1.2 个人辐射剂量和区域通行管理 |
3.1.3 辐射监测报表生成管理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系统角色定义 |
3.2.2 用户需求分析 |
3.2.3 功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环境需求 |
3.3.2 性能需求 |
3.3.3 其他非功能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1.1 安全第一的原则 |
4.1.2 先进、开放和标准化的原则 |
4.1.3 遵循整体规划的原则 |
4.1.4 良好的扩展和实用化原则 |
4.1.5 满足AP1000电厂设计准则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3 无线网络通讯设计 |
4.4 辐射监测无线传感器设计 |
4.5 系统软件开发 |
4.5.1 系统采用的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 |
4.5.2 软件总体架构 |
4.6 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
4.6.1 系统前台主要功能设计 |
4.6.2 系统后台功能设计 |
4.7 数据库设计 |
4.7.1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
4.7.2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系统E-R实例图 |
4.7.3 数据库表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软件公共类设计 |
5.1.1 DBClass.cs(数据库操作类) |
5.1.2 CommonClass(公共方法) |
5.2 网站首页的实现 |
5.2.1 网站首页功能 |
5.2.2 实现过程 |
5.2.3 主页页面实现 |
5.3 登录验证模块的实现 |
5.3.1 登录验证模块概述 |
5.3.2 登录验证模块实现原理 |
5.3.3 登录验证模块实现过程 |
5.3.4 登录页面实现 |
5.4 在线监测信息模块的实现 |
5.4.1 实现功能 |
5.4.2 浏览权限 |
5.4.3 在线辐射监测数据的浏览 |
5.4.4 在线辐射监测数据的编辑 |
5.5 离线监测信息模块的实现 |
5.5.1 实现功能 |
5.5.2 添加离线监测数据方法流程图 |
5.5.3 离线数据录入的页面实现过程 |
5.5.4 离线数据录入页面的实现 |
5.6 辐射剂量管理模块的实现 |
5.6.1 实现功能 |
5.6.2 页面的实现过程 |
5.7 辐射监测信息后台管理系统的实现 |
5.7.1 实现功能 |
5.7.2 后台管理系统的实现过程 |
5.7.3 后台管理页面的实现 |
5.8 报表管理系统的实现 |
5.8.1 实现功能 |
5.8.2 实现过程 |
5.9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软件测试方法 |
6.1.1 静态检查 |
6.1.2 动态测试 |
6.1.3 软件测试安排 |
6.2 软件功能测试 |
6.2.1 用户登录模块测试 |
6.2.2 导航功能测试 |
6.2.3 在线辐射监测信息显示测试 |
6.2.4 添加、修改、删除、查询辐射信息的测试 |
6.2.5 修改、查询个人辐射剂量信息的测试 |
6.3 系统性能测试 |
6.4 系统测试结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全厂实时数据通讯网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395MW机组DCS系统改造设计[D]. 胡君杰. 扬州大学, 2021(08)
- [2]能源管控智能化电子令牌异构控制系统的设计[D]. 张杰.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3]HONEYWELL EPKS控制系统在渣油加氢装置的应用研究[D]. 王仲洁. 东南大学, 2019(03)
- [4]桐子林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J]. 周佳,丁泽涛,苏纬强. 中国新通信, 2017(21)
- [5]广州蓄能水电厂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D]. 陈龙骧.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6]核电站试验数据采集系统[D]. 宋立平.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4)
- [7]基于调度算法的现场总线在热电厂SIS中的应用研究[D]. 陈俊希.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 [8]现场总线技术在数字化电厂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鲍鹏恺.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9]炼油厂单元低压变电站设备监测系统设计[D]. 李兵兵. 济南大学, 2015(05)
- [10]基于WEB的无线辐射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葛仲奕.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标签:现场总线论文; sis系统论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论文;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