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师引领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的实践与体会

农技师引领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的实践与体会

一、农技人员领办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的实践与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希信[1](2021)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证与智力支持——山东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山东围绕人才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等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培育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各类人才活跃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近年来,山东省把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围绕人才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等环节,强化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胡斯艺[2](2021)在《生态旅游视域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咸德振[3](2020)在《地方政府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问题研究 ——以P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矛盾的最新论断。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但即使这样,我国有14亿人口,仍有5.6亿农业人口在乡村。在乡村振兴中,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使农民成为财产性增收主体是关键,“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既有的研究涉及到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必要性、发展困境、实现路径、制度保障等,根据国家对于发展乡村振兴的规划,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有益的探索,各地都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本研究运用实证调研等研究方法,根据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理论和政策安排,从地方政府管理的视角,论述山东省P县实施乡村产业振兴问题。首先对P县乡村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P县在乡村产业振兴实施之前,P县农业产业质量效益不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产品品质低。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园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少,农业龙头企业少。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P县开始乡村产业振兴的探索,从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开始,出台相应的政策,探索“土地向规模化集中、产业向产业园集中、人口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发展模式,建立了产业融合示范区,推动了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产业融合不断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初步形成。其次,从地方政府管理的视角分析,P县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政府规划引领不到位、对市场行为干预过多、产业发展保障不足、产业融合层次较浅等,进一步的就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针对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完善乡村产业振兴政策与规划、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激活“人”、“钱”等产业振兴要素活力、推动产业融合向纵深发展等措施,为P县进一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提供有益思考。

魏凤临[4](2020)在《研发为主导的三产融合农业园规划研究 ——以泰山仙草谷农业园规划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农业技术得飞速发展,传统的种植业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需要,农业生产方式需要向先进化、科学化、规模化转变。在这种背景下,以研发为主导三产融合的农业产业园也逐渐成为了现代农业园发展的趋势,农业研发能够充分发挥农业产业结构特点,提高农业产业化,使农业园富有更强竞争力。而现在针对研发主导的三产融合的农业园区的相关研究还非常少,基于此,本文就农业研发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园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调查受服群体的心理诉求的基础上,对泰山仙草谷农业产业园进行了规划设计实践。本文首先在大量中外文文献查阅基础上,深入了解现代农业的内涵及外延,探索了农业研发对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并对国外典型案例进行评析,寻找现代农业园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弊端,探索现代农业园的打造途径。其次,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大众对于研发主导的农业园区的心理诉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利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五级Likert量表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终总结出受众对于研发为主导的农业园的需求,从而指导后期农业园区的规划实践。最后综合以上理论,以泰山仙草谷为例进行农业园区的实际规划。首先,研究归纳总结以研发为主导的三产融合的农业园区规划设计要点,进而在对泰安市仙草谷场地条件充分分析、把握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得前提下进行项目的具体规划:规划分别从规划定位、规划原则、规划思路等方面进行阐述,明确仙草谷农业园区的规划方向,并分别从研发带动三产融合和园区运行机制两个方面重点把握,保障园区运营畅通;最后全面的阐明了泰山仙草谷的规划设计步骤与内容,进行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单项规划。研发带动三产融合规划:首先园区通过建设专业科研团队,增强二产主导力量,规划聘请多位专家,引进各方面的技术人才,建设专业的科研团队,并在园区内设立院士工作站、科技研发中心等,实现黄精新品种的研发、黄精产品的创新、黄精科学化种植的管理;然后运用先进研发技术和种植理念,保障一产高效种植,比如在园区内建设黄精标准种植示范区、黄精林下种植区、黄精示范园等,均采用科学、规模化的方式保障黄精高效种植,为仙草谷周边及辐射区黄精种植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第三,在园内建设农产品加工生产线,对于园区研发出的新型产品进行规模化的加工制造,促进农业产业模式的升级;最后完善三产旅游服务业建设,实现三产融合。园区运行机制:园区推进学校、企业、科研单位与园区的产学研协作,更大程度的提升园区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和园区对周边地区的示范与辐射带动能力;利用首席专家负责制,建立起稳定的科研支撑体系和科研联系;建立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园区建设与规划的问题,保障建设顺利有序进行。通过以上机制,保障园区稳定快速的发展。通过以上系统的规划,将泰山仙草谷建设成为一个以研发为主导的三产融合的农业园,使园区综合效益得到提升的同时充分实现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拉动园区周边地区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农业研发的发展和现代农业园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刘水镜[5](2020)在《沧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国农业发展已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现代化发展成就显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重要途径之一,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可以提供农业高新技术实验平台,促进农业经济高效管理,带动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的提档升级。近年来,沧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较快,但因其起步较晚,建设时间短,与发达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本文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相关概念出发,以技术创新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研究材料和调研数据作支撑,对沧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了沧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园区主导产业同质化严重、建设模式雷同、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标准化建设滞后、品牌效益低下等;在对国内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较好的案例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可借鉴经验,提出了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园区的资金支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强特色品牌建设的对策,力求为沧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周勋章[6](2020)在《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水平测度、经济绩效和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庭农场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其确立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要形式后快速发展。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纳入农业农村部门名录的家庭农场达到60万家,经营土地面积近1.6亿亩,年销售农产品总价值达到1946.2亿。家庭农场逐渐成长为最具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几年河北省家庭农场发展势头很好,2014年注册家庭农场仅为7809家,截止到2019年底达到41000家,每年平均增长6600多家。但是,现阶段河北省家庭农场普遍存在经营实力弱、产业链短、盈利水平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家庭农场处于种养业的生产环节,受上下游产业双重影响,加之现阶段农场主产业链延伸意识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凸显。家庭农场迫切需要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来拓展经营范围,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然而,当前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家庭农场产业链是探索式的前向和后向延伸以及横向拓展,由此形成的产业链短且窄。国内外实践证明,蓬勃发展的家庭农场及其完善的产业链生成与延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现阶段我国农业经营规模过小弊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当前,我国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发展在实践环节已经大量存在。但是,迄今为止有关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并未引起国内理论界重视,相应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因此急需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方面的理论指导。本文借鉴分工理论、有限理性理论、价值链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推拉理论等构建理论框架,以河北省1124个家庭农场调查数据为基础,在梳理国内为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法、比较分析法、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法等,对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首先,从家庭农场经营类型特征等8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将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分为上游延伸、中游延伸和下游延伸以及横向拓展4个方面进行分析;其次,在总结归纳现有产业链延伸水平测度理论和方法基础上,提出采用“合作度”作为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衡量指标,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作为合作度测度方法,以家庭农场产业链纵向延伸为例构建合作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了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整体延伸水平、上游环节延伸水平、中游环节延伸水平和下游环节延伸水平;再次,将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测度结果分别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纳入到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之中对产业链延伸水平对家庭农场经济绩效的影响和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利用实地调研、深入访谈和资料整理等方法归纳出现阶段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3种典型模式,分析了每种模式优缺点和选择依据,并以纵向延伸为例研究了家庭农场产业链动态演进路径。通过全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较低,有75.60%的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处于一般和较低水平,只有24.40%的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处于中级和高级水平;上、中、下游环节之间产业链延伸水平有一定差异,总体上看是中游环节延伸水平最高,其次是上游环节,下游环节延伸水平最低;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在不同类型家庭农场之间和河北省11个地市之间的差异化不是非常显着。(2)家庭农场产业链整体延伸以及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延伸均对家庭农场经济绩效提升有显着促进作用。(3)农场主的受教育程度、农场经营年限;家庭农场是否有注册品牌、是否获得绿色或有机认证、是否有完整财务记录等均对家庭农场经济绩效提升有显着影响。(4)河北省家庭农场主的产业链延伸意识不高,但提高农场主产业链延伸意识可以显着促进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5)政府部门支持力度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对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有显着影响。(6)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比较单一,其中纵向延伸占主体地位;另外,家庭农场自身实力、产品特征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选择。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和产业链延伸政策建议:构建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体系;创新家庭农场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优化政府财政补贴使用方向;提升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激发家庭农场主产业链延伸意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提高家庭农场组织化程度;提升农场主综合素质。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从微观主体视角对产业链延伸进行研究拓展了产业链延伸研究视角。(2)通过设计产业链延伸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以“合作度”为衡量指标测算出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分析产业链延伸对其经济绩效影响,研究产业链延伸影响因素,总结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典型模式和延伸路径等,构建了产业链延伸研究框架。(3)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产业链延伸整体延伸还是向上游、中游和下游延伸均可以显着提升家庭农场经济绩效;产业链延伸意识对产业链延伸行为有显着正向影响。

颜士鹏[7](2019)在《寿光市蔬菜产业转型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蔬菜产业是寿光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是促进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重要支撑。寿光蔬菜产业是一个包括了蔬菜生产、蔬菜加工、经营流通、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各领域的一个综合性概念。但是从目前蔬菜产业整个链条看,各种服务功能配套齐全、服务设施先进完善,其服务能力、水平和规模都远远超出了寿光蔬菜生产本身的需求,服务范围不仅面对寿光也面向全国。寿光蔬菜产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上,同时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逐步完善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生产、加工和流通等产业链和价值链将不断向农业融合。目前的问题在于寿光菜户想扩大再生产受到土地等因素的种种制约,放弃蔬菜生产农民又舍不得手中积累多年的技术。很多种植户处于一种欲干不能、欲舍不忍,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据寿光市农业局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每年新建和改造的大棚只占总数量的3.6%左右。目前寿光蔬菜生产发展实际处于一种“僵局”状态,急需转型发展。本文针对寿光市蔬菜产业转型发展问题,在对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详细阐述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影响转型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后,提出了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论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寿光蔬菜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进行了介绍,提出了目前存在的组织化程度低、规划化程度低、销售管理分散不规范等问题,论证了转型发展的目的和必要性;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产业组织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介绍了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历程,并从产业结构、产业地位、产业效益三方面对目前寿光蔬菜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产业经营体系建设、产业发展效益增收、产业行业监管、产品质量安全四个方面分析了寿光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对寿光蔬菜产业转型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对桑家营子、东斟灌、屯田西三个村的蔬菜生产转型发展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全市工作的借鉴意义;第六部分是论文的重点,通过以上整体分析研究,结合寿光实际,明确了向园区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转型的思路,着重提出了转变发展理念、培育和发挥示范社的引领作用、强化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强化政策保障体系建设的五项具体措施和对策。希望通过本文能为抓好寿光市蔬菜产业转型发展,全面提升蔬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蔬菜产业全面向规模化、标准化和提质增效方向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史青松[8](2019)在《砖集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乡村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能不能真正发展,关系到能不能真正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对于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砖集镇地理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传统农业发达,但经济效益较低;工业发展相对落后,企业少,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纳税贡献率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与集镇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相脱钩,严重滞后;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乡民脱贫致富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总体上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农业现代化推进较慢。砖集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是对砖集镇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社会经济等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农业生态经济市场需求日日益扩大的趋势,分析和研究了国内美好乡村规划案例和田园综合体案例,结合时代背景和具体实际,根据前瞻性、可操作性、示范性、特色性和生态性等原则而设计的规划。该规划依据党和政府乡村振兴规划要求,强调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美丽乡村,为砖集镇决胜小康和实现小城大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砖集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采用两轴、三带、四园的空间布局,通过打造204县道和204省道两个景观轴及界临河、白莲沟、关金沟三个生态带,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循环经济农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园四个园区,同时还探讨了规划期限、实施步骤、项目保障措施等,力求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全面围绕界首市“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逐步推动砖集镇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刘宗林[9](2014)在《山东寿光大棚蔬菜推广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当前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大社会发展问题。农业科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子。农业推广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与纽带,从理论到实践人们普遍认为,它对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创新农业推广模式永远是促进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强农业推广模式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推广模式,是促进科技入户,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作为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寿光诞生并大面积推广后,寿光凭借冬暖式蔬菜大棚生产的先发优势与科技创新,实现了农业生产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与时代的进步,制约寿光大棚蔬菜设施农业产业推广与发展的矛盾问题也日益突出。对此,本文笔者结合课题自身实际,通过查取文献资料、走访相关部门、下基层调查等各种方式,以寿光大棚蔬菜设施农业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对大棚蔬菜推广模式进行调查研究,阐明了制约寿光大棚蔬菜推广与发展的障碍因素,并根据寿光本地农民对大棚蔬菜推广模式的需求,总结归纳出了适合未来寿光市大棚蔬菜推广发展趋势的以高校科研单位专家资源为依托的六大类创新型模式组合,提出了其中的重点推广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寿光市当前成功的大棚蔬菜推广典型模式主要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带动模式、涉农龙头企业+农户带动模式、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户带动模式、地方农业展会带动等五种典型成功推广模式,上述模式都有其对接的特定的应用环境,虽形式各异,但各有所长,均在当前寿光大棚蔬菜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今后针对模式运作中存在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模式间的整合与管理。研究显示,笔者所提出的未来寿光市以高校科研单位专家资源为依托的大棚蔬菜创新型推广模式组合,通过一系列分析论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符合中国农业推广实际并具有寿光特色的大棚蔬菜推广新机制,建立起了当前我国农业推广进村入户并促进农户增产增收的新模式,也是现阶段对我国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农业推广模式的一种重要补充及创新,相信以上模式在寿光通过试点、示范、总结、推广,对未来寿光市大棚蔬菜设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加速推广作用意义重大。综合研究分析得出,未来寿光市大棚蔬菜推广模式应建立起以政府单位为主导,以高校科研单位专家资源为依托,各类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专业示范户等涉农组织群体广泛参与,形成结构多样、功能各异、机制灵活、高效运转的多元化的农业推广模式体系,政府在其中应加强对农业推广活动的宏观调控及财政扶持,专家应做好技术对接与智力支持,在此基础上以期实现各推广主体整体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推动寿光大棚蔬菜在未来得到更进一步推广与发展。

台州市人民政府[10](2012)在《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台政发[2011]5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依据《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求和有关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十二五"期末前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

二、农技人员领办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的实践与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技人员领办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的实践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证与智力支持——山东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抓组织领导,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抓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素质
抓政策扶持,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创造活力
抓表彰激励,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环境
产业引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

(3)地方政府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问题研究 ——以P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创新及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1.4.2 论文存在的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乡村振兴战略
        2.1.2 乡村产业振兴
        2.1.3 农业产业融合
        2.1.4 农业示范区
        2.1.5 现代农业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第3章 P县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情况
    3.1 P县乡村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3.1.1 农业产业质量效益不高
        3.1.2 二三产业发展缓慢
    3.2 P县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途径与措施
        3.2.1 制定乡村产业振兴规划
        3.2.2 因地制宜探索乡村产业振兴路径
        3.2.3 利用政策引导乡村产业发展
        3.2.4 构建产业融合示范工程
    3.3 P县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效
        3.3.1 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
        3.3.2 产业融合不断深化
        3.3.3 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
第4章 P县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P县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
        4.1.1 政府规划引领不到位
        4.1.2 对市场行为干预过多
        4.1.3 产业发展保障不足
        4.1.4 产业融合层次较浅
    4.2 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4.2.1 政绩考核制约
        4.2.2 市场经济意识不强
        4.2.3 要素投入不足
        4.2.4 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第5章 完善P县乡村产业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乡村产业振兴政策与规划
        5.1.1 完善乡村产业制度供给
        5.1.2 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
    5.2 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5.2.1 发挥县乡政府经济引导职能
        5.2.2 发挥市场在产业振兴中决定性作用
    5.3 激活产业振兴要素的活力
        5.3.1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5.3.2 拓宽财金支持渠道
    5.4 推动产业融合向纵深发展
        5.4.1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5.4.2 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第6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研发为主导的三产融合农业园规划研究 ——以泰山仙草谷农业园规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先进农业对我国传统农业的冲击
        1.1.2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1.1.3 我国农民对于新型农业的诉求
    1.2 国内外关于农业研发的研究进展
        1.2.1 国外对于农业研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2.2 国内对于农业研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3 农业园相关概念解读
        1.3.1 现代农业园
        1.3.2 三产融合
        1.3.3.农业研发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理论研究结果与分析
        3.1.1 国外优秀案例分析
        3.1.1.1 将薰衣草产业发展成为完整产业链的生态农场----北海道富田农场
        3.1.1.2 以休闲康养为主要功能的农业园----美国黑莓牧场
        3.1.2 国内优秀案例分析
        3.1.2.1 拥有特色主导产业的休闲农业园----台湾蘑菇部落休闲农场
        3.1.2.2 将农业创新示范和观光游览有机结合的科技农业产业园----山东省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3.1.2.3 国内同类农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3.1.3 案例研究归纳与总结
    3.2 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3.2.1 关于农业研发游客关注度的预调查
        3.2.1.1 预调查问卷编写
        3.2.1.2 预调查结果分析
        3.2.2 大众对研发主导的农业园心理诉求的深入调查
        3.2.2.1 问卷设计
        3.2.2.2 问卷发放
        3.2.2.3 调查结果的研究
    3.3 实践研究结果与分析
        3.3.1 项目地概况及分析
        3.3.1.1 区位分析
        3.3.1.2 交通分析
        3.3.1.3 旅游背景
        3.3.1.4 项目可行性分析
        3.3.2 总体定位
        3.3.2.1 规划依据
        3.3.2.2 规划原则
        3.3.2.3 规划定位
        3.3.3 规划思路
        3.3.3.1 以科技研发带动三产融合的规划思路
        3.3.3.2 园区运行机制思路
        3.3.4 总体规划
        3.3.4.1 园区结构
        3.3.4.2 功能分区
        3.3.4.3 道路网络
        3.3.4.4 游赏动线
        3.3.4.5 景观节点布局
        3.3.5 重要节点详细设计
        3.3.6 效益评估
        3.3.6.1 经济效益
        3.3.6.2 生态效益
        3.3.6.3 社会效益
4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创新点与不足
        4.2.1 创新点
        4.2.2 不足
    4.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5)沧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园区
        2.1.2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生态农业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技术创新理论
第三章 沧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概况和成效
    3.1 发展概况
        3.1.1 园区总体分布概况
        3.1.2 园区主导产业
    3.2 发展成效
        3.2.1 绿色发展成效突出
        3.2.2 产业融合不断深入
        3.2.3 农业设施设备水平显着提升
        3.2.4 品牌建设实现突破
        3.2.5 带动作用显着
第四章 沧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园区建设同质化严重
    4.2 资金投入不足
        4.2.1 融资渠道狭窄
        4.2.2 缺乏后期建设资金支持
        4.2.3 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4.3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4.4 专业科技人才匮乏
    4.5 标准化建设滞后
    4.6 品牌效益低下
    4.7 管理体制不健全
第五章 国内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启示
    5.1 国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实践
        5.1.1 美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实践
        5.1.2 澳大利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实践
        5.1.3 德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实践
    5.2 国内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实践
        5.2.1 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山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5.2.2 浙江省慈溪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5.2.3 湖北省潜江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5.3 国内外先进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启示
第六章 沧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对策
    6.1 推进园区产业化经营
        6.1.1 发展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
        6.1.2 积极引进先进的龙头企业
        6.1.3 推进园区产业集群建设
    6.2 加大对园区的资金支持
        6.2.1 完善政府引导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6.2.2 健全农业投融资渠道
        6.2.3 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
    6.3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体系
        6.3.1 加大园区科研投入
        6.3.2 引入农业科研机构
        6.3.3 注重高新技术引进转化
    6.4 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6.5 实施标准化战略
    6.6 培养特色品牌
    6.7 完善园区经营管理体制
        6.7.1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管委会
        6.7.2 实施公司制管理模式
        6.7.3 强化民间组织力量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6)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水平测度、经济绩效和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产业链研究现状
        1.2.2 家庭农场研究现状
        1.2.3 家庭农场产业链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和数据来源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数据来源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2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链
        2.1.2 产业链延伸
        2.1.3 家庭农场产业链
        2.1.4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
    2.2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研究的相关理论
        2.2.1 分工理论
        2.2.2 有限理性理论
        2.2.3 价值链理论
        2.2.4 交易费用理论
        2.2.5 推拉理论
        2.2.6 理论总结与借鉴
    2.3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研究的理论图
    2.4 本章小结
3 河北省家庭农场及其产业链延伸的现状分析
    3.1 河北省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分析
        3.1.1 家庭农场经营类型特征
        3.1.2 家庭农场的经营项目
        3.1.3 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者情况
        3.1.4 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情况
        3.1.5 家庭农场硬件设施和产品品牌及认证
        3.1.6 家庭农场获得政府补贴和金融服务情况
        3.1.7 家庭农场的产品经营特征
        3.1.8 家庭农场经营的制约因素和政策诉求
    3.2 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现状分析
        3.2.1 家庭农场产业链上游延伸分析
        3.2.2 家庭农场产业链中游延伸分析
        3.2.3 家庭农场产业链下游延伸分析
        3.2.4 家庭农场产业链横向拓展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测度分析
    4.1 产业链延伸水平测度的理论与方法
        4.1.1 价值增值法
        4.1.2 主辅分离法
        4.1.3 里昂惕夫指数法
        4.1.4 Davies-Morries指数法
        4.1.5 定性评价法
        4.1.6 现有测度方法评价
    4.2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测度方法
        4.2.1 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4.2.2 合作度分析
    4.3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构建——以纵向延伸为例
        4.3.1 合作度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4.3.2 合作度衡量指标体系设计
        4.3.3 合作度测度模型分析
    4.4 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纵向延伸水平测度
        4.4.1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4.4.2 整体纵向延伸水平测度模型拟合及结果
        4.4.3 上游环节延伸水平测度模型拟合及结果
        4.4.4 中游环节延伸水平测度模型拟合及结果
        4.4.5 下游环节延伸水平测度模型拟合及结果
        4.4.6 实证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产业链延伸对家庭农场经济绩效的影响分析
    5.1 家庭农场经济绩效影响因素与研究假设
        5.1.1 家庭农场经营特征对其经济绩效的影响
        5.1.2 家庭农场外部支持对其经济绩效的影响
        5.1.3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对其经济绩效的影响
        5.1.4 本文的研究假设
    5.2 影响家庭农场经济绩效的研究模型构建与计量模型选择
        5.2.1 研究模型构建
        5.2.2 计量模型选择
    5.3 影响家庭农场经济绩效的变量统计性描述及实证分析
        5.3.1 变量统计性描述
        5.3.2 实证模型估计
        5.3.3 实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家庭农场视角的产业链延伸影响因素分析
    6.1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影响因素与研究假设
        6.1.1 交易成本对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影响
        6.1.2 农场主产业链延伸意识对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影响
        6.1.3 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影响
        6.1.4 外部环境对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影响
        6.1.5 本文的研究假设
    6.2 影响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研究模型构建与计量模型选择
        6.2.1 研究模型构建
        6.2.2 计量模型选择
    6.3 变量统计性描述、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6.3.1 变量统计性描述
        6.3.2 实证模型估计
        6.3.3 实证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比较与演进路径分析
    7.1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比较
        7.1.1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比较的原则
        7.1.2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比较及案例分析
        7.1.3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比较的结论
    7.2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选择的依据
        7.2.1 家庭农场所经营农产品的产销特征
        7.2.2 农场主自身实力
        7.2.3 自然和社会环境
    7.3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动态演进路径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本文的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与主持课题情况
作者简介
致谢

(7)寿光市蔬菜产业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之处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存在的不足
2 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蔬菜产业
        2.1.2 产业转型
    2.2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规模经济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
    3.1 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历程
        3.1.1 起步阶段
        3.1.2 快速发展阶段
        3.1.3 转型发展阶段
    3.2 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2.1 产业结构状况分析
        3.2.2 产业地位和优势情况分析
        3.2.3 产业效益状况分析
        3.2.4 产业服务保障体系状况分析
    3.3 寿光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3.1 产业经营体系建设方面
        3.3.2 产业发展效益增收方面
        3.3.3 产业行业监管方面
        3.3.4 产品质量安全方面
4 寿光蔬菜产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分析
    4.1 寿光蔬菜产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4.2 寿光蔬菜产业转型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4.2.1 产业发展结构优化
        4.2.2 产业发展政策优良
        4.2.3 产业发展组织有力
        4.2.4 产业安全质量保障有力
        4.2.5 产业文化悠久
        4.2.6 人力资源充足
    4.3 寿光蔬菜产业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4.3.1 菜农思想观念落后
        4.3.2 劳动力素质有待提升
        4.3.3 科学技术支撑不足
5 寿光蔬菜产业转型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
    5.1 案例一:文家街道桑家营子村农业园区经营型蔬菜产业转型发展
    5.2 案例二:洛城街道东斟灌村合作社领办型蔬菜产业转型发展
    5.3 案例三:洛城街道屯田西村“飞地经济”型蔬菜产业转型发展
6 寿光蔬菜产业转型发展的目标、思路与对策分析
    6.1 寿光蔬菜产业升级的目标
    6.2 寿光蔬菜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
        6.2.1 蔬菜产业向园区农业转型
        6.2.2 蔬菜产业向绿色农业转型
        6.2.3 蔬菜产业向品牌农业转型
        6.2.4 蔬菜产业向科技型农业转型
    6.3 促进寿光蔬菜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措施
        6.3.1 切实转变发展理念
        6.3.2 要培育和发挥示范社的引领作用
        6.3.3 强化人才培育体系建设
        6.3.4 强化政策保障体系建设
        6.3.5 增强蔬菜生产者队伍力量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砖集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乡村振兴重大意义
    1.2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2.1 园艺产业发展现状
        1.2.2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3 乡村规划案例分析
        1.3.1 美好乡村规划案例分析
        1.3.2 田园综合体案例分析
2 项目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条件
    2.3 地形、地貌及土壤
    2.4 交通、水系状况
    2.5 社会经济状况
3 总体思路
4 规划背景与原则及“SWOT”分析
    4.1 规划背景
        4.1.1 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4.1.2 是贯彻执行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安排的重要措施
        4.1.3 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4.2 规划原则
        4.2.1 立足当下和放眼未来相结合
        4.2.2 自身发展和示范带动相结合
        4.2.3 政府主导和市场导向相结合
        4.2.4 因地制宜和突出特色相结合
        4.2.5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结合
    4.3 砖集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SWOT”分析
        4.3.1 优势(S)
        4.3.2 劣势(W)
        4.3.3 机会(O)
        4.3.4 威胁(T)
5 项目总体规划
    5.1 空间布局
        5.1.1 两轴
        5.1.2 三带
        5.1.3 四园
    5.2 功能分区
        5.2.1 高标准农田示范园(2019-2021年)
        5.2.1.1 高标准农田示范园区域现状
        5.2.1.2 高标准农田示范园区域规划
        5.2.2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2022-2025年)
        5.2.2.1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域现状
        5.2.2.2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域规划
        5.2.3 循环经济农业园(2022-2025年)
        5.2.3.1 循环经济农业园区域现状
        5.2.3.2 循环经济农业园区域规划
        5.2.4 田园综合体(2019-2025年)
        5.2.4.1 采摘观光区
        5.2.4.2 新农村样板区(2019-2021年)
        5.2.4.3 农耕文化区
6 项目保障措施
    6.1 政策保障
    6.2 资金保障
    6.3 人才保障
    6.4 技术保障
    6.5 服务体系保障
7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2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山东寿光大棚蔬菜推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3.1 农业推广的源起与概念
        1.3.2 农业推广模式的内涵与类别
        1.3.3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3.4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3.5 对中国的启示
    1.4 研究内容、方法、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寿光市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寿光市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2.2 寿光市大棚蔬菜产业发展制约因素调查
    2.3 寿光市大棚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3.1 政府推广占主体地位,民间力量参与度低
        2.3.2 农业推广经费保障不足,机构设置不合理
        2.3.3 农户经营意识保守,高素质人才缺乏
        2.3.4 自主研发能力差,国产蔬菜良种短缺
        2.3.5 蔬菜总体质量不高,农药残留现象突出
        2.3.6 涉农龙头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弱
        2.3.7 大棚生产方式落后,市场社会化服务度低
        2.3.8 风险预警机制缺失,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差
        2.3.9 农协功能发挥缺位,影响大棚推广竞争力
        2.3.10 土传病害发生严重,蔬菜生产环境不断恶化
第三章 寿光市大棚蔬菜推广典型成功模式及创新
    3.1 寿光市大棚蔬菜产业发展 SWOT 分析
    3.2 寿光市大棚蔬菜推广典型成功模式
        3.2.1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带动模式
        3.2.2 涉农龙头企业+农户带动模式
        3.2.3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
        3.2.4 科技示范园区+农户带动模式
        3.2.5 地方农业展会带动模式
    3.3 寿光市大棚蔬菜五种农业推广典型成功模式分析比较
    3.4 寿光市大棚蔬菜推广模式创新
        3.4.1 创新优势
        3.4.2 运行机制
        3.4.3 模式框架
        3.4.4 综合目标
        3.4.5 实施内容
        3.4.6 模式构建
        3.4.7 模式应用
        3.4.8 运行保障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农技人员领办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的实践与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证与智力支持——山东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李希信. 农村工作通讯, 2021(24)
  • [2]生态旅游视域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设计研究[D]. 胡斯艺.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3]地方政府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问题研究 ——以P县为例[D]. 咸德振. 山东大学, 2020(05)
  • [4]研发为主导的三产融合农业园规划研究 ——以泰山仙草谷农业园规划为例[D]. 魏凤临.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5]沧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研究[D]. 刘水镜.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6)
  • [6]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水平测度、经济绩效和影响因素研究[D]. 周勋章.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7]寿光市蔬菜产业转型发展研究[D]. 颜士鹏.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3)
  • [8]砖集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D]. 史青松.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9]山东寿光大棚蔬菜推广模式研究[D]. 刘宗林.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03)
  • [10]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台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J]. 台州市人民政府. 台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2(03)

标签:;  ;  ;  ;  ;  

农技师引领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的实践与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