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2021-2《家用电冰箱用电量限值及节能评价值》主要内容说明

GB12021-2《家用电冰箱用电量限值及节能评价值》主要内容说明

一、GB12021-2《家用电冰箱电耗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主要内容的解释说明(论文文献综述)

岳佩萱[1](2016)在《中国节能政策变迁研究》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我国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正是为了应对能源短缺、解决环境问题,节能概念应运而生,并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和热点问题。而节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外部性"的特征,需要政府部门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加以解决。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节能政策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善的发展历程。本文正是想要通过对我国节能政策变迁的研究,突出节能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今后节能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结合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我国特有的每五年一次的规划纲要,本文将我国的节能政策变迁历程大体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的初步发展以及进入21世纪后的快速发展和日趋完善。每一阶段,又可以进行具体的划分。20世纪我国的节能工作大致可以分为计划经济阶段和体制转轨阶段两个时期:新中国成立至1979年,我国节能相关的政策基本缺失,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提出节能社会发展目标,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实行能源的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节能方针,明确了节能管理在能源消费中的战略地位,至此节能作为一项专门工作被纳入到国家宏观管理的范畴;20世纪80年代后期,节能政策体系开始逐步建立并步入法制轨道,1998年《节能法》正式实施,成为我国节能管理领域内第一部综合性的法律法规,确定了节能的基本原则和相关制度。进入21世纪,我国的节能政策体系经历了三个五年的建立与完善:"十五"时期,我国制定了第·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从大的方针政策、激励措施、技术开发应用、市场新机制、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宣传培训组织领导等方面对我国的节能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十一五"时期,我国把节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首次提出把节约资源纳入基本国策,组织修订了《节能法》,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和标准,加大经济激励力度,节能政策体系全面完善;"十二五"时期,根据节能工作新的形势要求对之前的节能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强化,在节能经济政策等方面积极创新,发挥市场化机制在节能工作中的作用,各项政策措施深入推进。进入"十三五"时期,我国节能工作面临了许多新的环境与挑战。应加快培育建立节能的长效机制,建立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必要的行政手段为辅的节能机制,使我国的节能政策体系步入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

周彬[2](2015)在《建筑电气设计能效评价指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节约能源已经成为现实社会不可回避的话题,建筑电气行业的节能主要集中在电能的节约,面对现代社会的节能问题,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制定了能效等级制度。我国在很多行业也颁布了相应的能效标识,但是在建筑电气设计行业还没有相应的能效评价指标。探讨建筑电气设计能效评价指标对于建筑电气设计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课题针对建筑电气设计的能效评价指标(EEEI)进行研究,通过与北京、上海及广州三座城市供电部门的合作,对不同建筑类型一年之内用电负荷实际运行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与处理,得出不同建筑类型及同一建筑类型不同建筑面积电气设计的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建筑类型主要分为办公、商业、酒店、医院、体育场、学校及展览馆。主要采集的数据为建筑物一年之内的最大用电量及其对应的功率因数等数据,能效评价指标选取的是变压器容量指标VA/㎡。本课题首先利用除峰谷最大值法初步确定不同建筑类型的二级能效评价指标;之后为了更加准确地确定能效等级,推导出了不同建筑类型的不同建筑面积及功率因数与最大负荷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根据IEC60364-8-1的最新结论指出,当变压器的负荷率率在40%-65%之间时,变压器的效率是最高的,推导出建筑电气设计的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以此来为建筑电气设计能效评价指标提出实际的有指导意义的评价方法。本文利用MATLAB软件中的BP神经网络工具箱(GUI)确定出不同建筑类型的建筑面积和功率因数与最大负荷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该函数关系更加精确地得出建筑电气设计的能效等级。

徐风,王海琳[3](2013)在《能效关系你我他》文中研究指明从今年2月1日起,消费者在选购微型计算机时,就会和购买冰箱、空调等产品一样,可以通过能效标识标签看一看所购买的微型计算机的能效水平了。2012年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第十批)》,规定微型计算机产品开始实施能效标识。10批30种产品实施能效标识早在2004年8月,我国就已启动了能

林涛[4](2012)在《住宅厨房卫生间标准化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通过市场调研、住宅厨房卫生间的居住时态调研和建设过程调研,对我国住宅厨房卫生间的时间、建造和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可知,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标准化体系不完善造成的。论文重点围绕厨房卫生间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对我国厨房卫生间的功能及相关标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首先对美国、德国、日本及欧洲的标准化工作进行分析。标准化体制充分发挥了专业团体的作用,这种机制确保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又体现了“专家制定”原则,也能够保证发布的标准符合行业发展要求。其次通过对我国厨房卫生间功能区域及空间的研究、厨房家具标准、厨房设备标准、卫生间设备标准、厨房卫生间用排气道标准以及厨房卫生间环境质量标准框架的研究,初步构建了我国住宅厨房卫生间标准化体系及创建了住宅厨房卫生间标准体系表,来解决我国厨房卫生间标准不完善的问题,指导今后我国厨房卫生间标准的编制,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依据影响厨房卫生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素而确定的原则,对住宅厨房卫生间环境质量标准的建立进行了论述。做到使指标体系中的各因素尽可能定量化、客观化。根据所选择的绿色住宅室内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性质,将各因素划分为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人文因素,并对室内人居生态环境内涵的十个因素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住宅厨房卫生间标准体系的研究,指出要使厨房卫生间标准化工作得以推进,需要标准化激励推进等一系列措施的配套。课题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正处在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厨房卫生间产业是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将其标准化是必然的趋势。标准体系是指导今后一定时期内标准制、修订立项的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也可对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提供参考;厨房卫生间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的促进厨房卫生间产业的发展,保护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厨房卫生间标准化管理水平,确保厨房卫生间标准编制工作的秩序,减少标准之间的低水平重复,减少不同行业之间标准的矛盾,以便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标准化效果。

李秀娟[5](2011)在《油田加热炉节能运行的综合评价》文中提出加热炉是油田储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加热设备,也是主要的耗能设备之一。油田加热炉的能效标准既可以作为油田采购加热炉的依据,又可以作为加热炉厂家生产和加工产品的规范要求;油田加热炉的节能监测标准是对加热炉运行的用能水平进行监控和评价的根据,然而其评价指标的确定采用按等权处理,在体现客观的实际情况方面尚有欠缺。因此,加热炉能效限定值的确定和使用过程中节能监测综合评价方法的合理选择,对于规范加热炉生产行业和提高加热炉的节能运行管理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影响油田加热炉节能运行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排烟温度、各项热损失、过剩空气系数和热效率;从加热炉的生产厂家入手,依据国家能效标准对加热炉的能效限定值、目标能效限定值、节能评价值三项评价指标,在不同额定负荷下的限定值做出明确的量化规定;介绍现行的节能监测评价方法及标准,基于实际中各评价指标对加热炉影响的不等权性,将灰色关联分析引入加热炉的评价工作,采用熵权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提出了一种新的设备关联度计算方法;借助Visual Basic语言编制加热炉综合评价系统,包括加热炉信息的管理和查询、热效率计算、能损分析、权重计算、灰色关联分析。

周万清[6](2009)在《吉林省能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已经呈现出急剧上升趋势。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而吉林省能源利用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对吉林省能源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能源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能源利用是指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量和动力的各种物质资源的应用和再应用。文中对各类能源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各种能源开发利用的转换过程和能源利用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对影响能源利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能源利用管理以及能源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文中系统地分析了吉林省与全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的趋势。构造了能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吉林省1994年至2007年14年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的趋势做了测算;分析了吉林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数的相关关系,发现1998年以前,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不协调,1998年以后,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呈现出正相关关系。预测了未来二十二年(2009年~2030年)能源需求,指出了吉林省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存在的缺口越来越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相关措施。

范庆瑜[7](2007)在《浙江省重点耗能产品节约能源标准体系研究》文中指出资源稀缺问题一直经济学研究的焦点。一般存在两种稀缺: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资源约束不仅具有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的表现特征,还带有国情特征,即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利用率低,资源能源使用结构不合理。因此,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前提是必须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最大限度提高资源与能源的社会使用效率,以减缓资源与能源消费的增长,加速社会财富的积累。这一目标的实现便是通过社会消费的“节省”和生产的“集约”这两个手段来完成的。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就是资源减量化。其他两个原则即再利用、再回收(或资源化)仍然是以减量化为依归。所谓资源减量化是指通过管理和技术的改进,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量流量,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同时也满足既定的生产和消费的目的。提高重点耗能产品的节约能源水平,提高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是提升我国节约能源标准水平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现实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耗能产品为重点,提高我省节约能源标准水平,构建一个适合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又与国际接轨、符合国家节约能源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科学有效、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节约型社会标准体系为研究目标,在充分研究主要先进国家标准、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基础上,依据我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以及国家和省委有关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文件精神,以浙江省重点耗能行业和耗能产品等为研究重点,构建浙江省重点耗能产品节约能源地方标准体系。

郭琪[8](2007)在《公众节能行为的经济分析及政策引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节能是可持续消费的具体体现,是应对能源短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种合理有效的能源消费行为。世界能源委员会70年代提出“节能是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更有效的利用能源资源”,由此可见,节能是要充分发挥在自然规律所决定的限度内能源利用的潜力,包括利用效率和利用质量。就此,本文所研究的公众节能行为是指与能源消费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个人、群体或组织,通过改变与能源相关的行为习惯或改进行为技术从而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即提高能效)实现节能的行为,以及通过使用优质清洁能源(即提高能质)实现节能的行为。世界节能先行国家的节能规划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由最初的减少绝对能源使用量(energy saving),到保持能源消费总量基本不增长的情况下发展经济(energy conservation),再到注重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直到近期由于能源消费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进入climate change阶段。在整个推行节能的过程中,能源战略已逐渐从传统的增加供给转向需求管理。要进行能源需求管理,关键是深入理解并掌握能源消费主体的需求行为,并把握其规律性。本文期待从理论创新的角度,对公众能源消费选择行为进行系统、详尽的研究,分析解释变量、偏好(效用)、选择行为三者之间的转换机制,即人们对选择对象的偏好是如何形成的,形成的偏好又是如何决定一定的选择行为,这有助于更好地分析、预测人们的能源消费选择行为,为政府制定政策引导能源需求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此外,在行为研究的基础上,透析我国政府节能引导政策的现状和效应,同时借鉴节能先行国家政府引导政策的基本经验,设计、构建促进我国公众节能行为的政府引导政策框架,从而促使政府倡导的节能理念转化为微观主体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蔚然形成崇尚节能、科学用能的文明行为规范。一作为现实中的“理性经济人”,利益驱动是影响公众行为的主要原则,他会根据自身利益去平衡,从而决定节能行为的采取与否。但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当代人的能源消费不可避免地存在对后代人利益的损害,因此为减小人类整体福利损失,当代人必须对后代人进行代际补偿,换言之,理想中的公众应是兼顾自身利益与代际利益的“理性生态经济人”。为实现行为人角色的转变,本文运用微观经济学和现代行为理论对微观主体的节能行为进行分析,并引入行为特征向量深入剖析公众自身因素、行为工具因素以及政府引导政策因素在公众节能行为产生-实施-持续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途径。1.公众自身因素通过作用于先倾要素(predisposing factor)从而预先形成或改变行为主体的偏好,它为行为产生提供动机,主要与文化教育、人口素质等有关。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就形成了对行为的特定态度,不同属性的行为主体面临同样的选择肢,其选择结果可能大不相同。2.行为工具因素通过作用于先倾要素和强化要素(reinforcing factor)来影响行为的发生与继续。节能措施的实施范围、方式、节能量等会使行为主体对节能行为实施的效果、成本、便捷程度等的认知与态度迥异,从而影响能源消费者节能行为选择的偏好与动机以及节能措施的接受或采用程度,进而决定公众的节能努力和效果。笔者在2006年5月对山东省济南市居民进行了实地调研,并运用联合分析的计量方法进行了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居民在进行节能活动时,首要考虑的是节能措施的效果,其次是节能成本和项目,而对节能实现途径不太关注;居民更偏好效果明显、成本低的节能措施;倾向于简单、初级的行为节能方式,即通过改变用能习惯实现节能,而在技术节能方式中,更倾向通过购买能效用具而非改造原来用具实现节能。3.由于“市场失灵”、“代际不公平”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政府引导政策因素贯穿行为形成、实施与继续的全过程,通过对先倾、促成(enabling factor)和强化要素发生作用,既影响行为主体的偏好与动机,又影响行为的实施基础,还通过强化或淡化行为主体对行为结果的反应决定行为的继续与否。此外,按照政策科学的分类,政府引导政策可以分为三类:法律政策、经济政策以及信息交流政策或曰说教政策,其中法律政策可以通过强制力来构建整个公众群体的期望行为模型,并巩固预期的政策效果;信息交流政策主要通过改变行为主体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使之树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节能意识,从而改变生产、生活消费行为方式;经济政策的核心作用是贯彻物质利益原则,通过各种具体的经济措施不断调整各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关系,限制负外部性行为,奖励正外部性活动,把行为主体的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同全社会的共同利益、长期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赋予行为主体自主寻找最低成本实现最高效能源消费行为的同时,使得行为者最终做出的决策和行为方式选择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节能的经济政策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直接调整微观主体行为的宏观政策,如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其作用机制在于对先倾要素和促成要素产生影响:1)先倾要素:通过政策差别可以向能源消费者明示政府的政策导向,进而改变行为主体的态度和意识,形成符合政策导向的行为动机;2)促成要素:通过政策正向和反向作用增加或降低行为成本来促使公众选择政府引导的行为模式,但是直接经济政策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能源富有价格弹性。二是间接政策,它不直接作用于微观主体,而是通过改变微观主体的外界环境促使行为改变,如产业政策等。按照三因素对节能行为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将其纳入两阶段能源需求函数,从而构建出公众能源消费函数wi=αi(?)i+εi(Fc+Fb+Fp)[λ+γln(Pe/Pn)+βln(y/P)]。公众自身因素(Fc)与行为工具因素(Fb)会通过影响行为主体的偏好来决定能源消费的无差异曲线,而政府引导政策因素(FP)则会通过改变节能与不节能行为的相对价格或行为主体的经济能力约束旋转或平移预算线,从而引导最优点向节能行为转移。在对公众节能行为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之后,本文转入实证篇。文中选取了代表三种不同能源情势和消费模式的国家和地区——欧盟、日本和美国,从而对节能先行国家的引导政策进行回顾与评价。首先,通过对三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经济和信息政策的总结,可以看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节能政策实现了区别于结构变化的实质性能耗降低,获得了显着的能源效应、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政策的成功主要源于以下方面的基础:1)正确处理和协调各利益主体在节能中的地位和职能;2)建立系统完善的能源管理体制和能源管理模式;3)注重各种节能政策的连贯性和互动性;4)政策设计的原则是基于性能(或目标),而非单纯的成本;5)注重非政府组织在节能中的作用;6)保持政策的动态性。其次,同样是节能先行国家,内部节能效果也差异很大,这一方面与两国节能政策的执行方式和力度有关,但国家的自然资源禀赋、文化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节能,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在能源消费的总量水平、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有了显着的改善,而且节能政策带来的能源强度降低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优化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应,中国已实现了向非能源依赖型国家的转变,节能政策的推行不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负效应。按照对1980-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的计量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的节能政策虽不如有些专家和学者描述的那么有效,但还是值得肯定,且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强化:法律政策作用效果微弱;信息宣传和教育示范政策具有一定的政策效应,但距离期望效果差距还很大;经济政策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价格政策对节能目标的实现影响较大,而补贴政策由于普及率低、力度小而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甚至会对节能产生负效应。另外,对于目前在节能领域取得的成就,计量分析也表明了产业结构调整是贯彻始终发挥作用的最有效政策。根据前述研究结论,在分析当前中国节能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文章设计与构建了促进公众节能行为的引导政策体系。新时期的节能政策应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入手,具体设想如下:建立“政监分离”的独立节能监管机构,从而有一个独立于其它部门并且强有力的机构来确保将节能提高到与生产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健全和完善节能法律体系,尤其是完善相应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形成集基本法、专项法和执行法为一体的制度保障体系;强化与推广节能宣传体系,通过设立节能咨询点和网站、制作和发布节能案例、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项目,提高公众参与能力,并且大力发挥国内国际节能中介组织的作用,实现节能领域的合作共赢;构建有效多样的节能经济政策体系,包括基于综合、差别和中性三原则的激励与约束兼容的能源税收体系;基于性能的动态补贴政策;拓展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与私人渠道的融资政策;强化政府采购执行、监管的高度集中化和信息化;体现能源比价关系的超额累进定价机制;带有严格约束指标和市场准入标准的产业结构政策等。

王文革[9](2007)在《我国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效标准、标识制度是确定能源节约与浪费的尺度,是政府对节能实行管理和调控的有力措施,也是衡量用能单位是否达到节能的准则。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能效标准、标识制度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能效标准、标识制度的对策。

李爱仙[10](2002)在《中国超前性能效标准模式探讨》文中研究表明

二、GB12021-2《家用电冰箱电耗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主要内容的解释说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B12021-2《家用电冰箱电耗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主要内容的解释说明(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节能政策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综评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1949-1999:从概念提出到初步发展
    2.1 1949-1988:节能概念从无到有
        2.1.1 1949-1979:节能政策基本缺失
        2.1.2 1979-1988:节能概念开始提出
    2.2 1989-1999:节能政策体系逐步建立
        2.2.1 加快节能法制建设
        2.2.2 推进能源标准化管理
        2.2.3 发挥经济政策激励
        2.2.4 开展节能宣传活动
        2.2.5 实施绿色照明工程
第三章 2000-2015:从快速发展到日趋完善
    3.1 2001-2005:节能规划引领体系建设
        3.1.1 发布节能专项规划
        3.1.2 完善各领域节能政策
        3.1.3 建立能效标识制度
        3.1.4 开展节能产品政府采购
    3.2 2006-2010:节能政策体系全面完善
        3.2.1 明确节能战略地位
        3.2.2 设立节能领导机构
        3.2.3 建立目标责任机制
        3.2.4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3.2.5 开展重大节能行动
        3.2.6 修订完善法律法规
        3.2.7 加大财政资金激励
        3.2.8 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3.2.9 强化价格约束引导
        3.2.10 加强金融支持力度
    3.3 2011-2015:节能政策措施深入推进
        3.3.1 持续推进节能目标责任考核
        3.3.2 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
        3.3.3 建立完善节能标准管理机制
        3.3.4 继续发挥经济政策节能效用
        3.3.5 加大力度推广节能技术产品
        3.3.6 逐步推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3.3.7 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
        3.3.8 大力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第四章 完善我国节能政策的建议
    4.1 注重统筹协调
    4.2 加强创新竞争
    4.3 建立长效机制
    4.4 搭建推广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建筑电气设计能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2 能效指标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建筑电气设计能效评价指标研究意义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建筑电气节能重要性研究
    2.1 建筑能耗现状
        2.1.1 建筑能耗概况
        2.1.2 中外建筑能耗对比
        2.1.3 建筑节能现状
        2.1.4 建筑节能重要性
    2.2 我国建筑电气能耗概况
        2.2.1 建筑物的能源构成
        2.2.2 对典型建筑类型电气能耗的研究
        2.2.3 电气能耗概况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气行业相关产品能效等级
    3.1 国家能效标准简述
    3.2 普通照明双端荧光灯能效等级标准
    3.3 电力变压器能效等级标准
    3.4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等级标准
    3.5 家用电冰箱能效等级标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筑电气设计能效评价指标
    4.1 建筑电气设计能效评价等级
    4.2 建筑电气设计能效指标研究
        4.2.1 变压器容量指标
        4.2.2 负荷密度
        4.2.3 用电指标
    4.3 数据采集和说明
        4.3.1 数据采集
        4.3.2 数据说明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二级能效与基于BP神经网络的EEEI估算模型
    5.1 除峰谷最大值法及莱茵达准则
    5.2 二级能效
    5.3 神经网络
        5.3.1 人工神经网络
        5.3.2 BP神经网络
    5.4 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
        5.4.1 MATLAB简介
        5.4.2 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
    5.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EEEI估算模型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科研情况

(3)能效关系你我他(论文提纲范文)

10批30种产品实施能效标识
能效标准是能效标识的基础
确保能效标识信息真实
消费者是节能环保的重要实施者

(4)住宅厨房卫生间标准化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建立厨房卫生间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1.2.1 我国住宅厨房卫生间存在的问题分析
        1.2.2 标准体系不完善对厨房卫生间领域的影响
        1.2.3 标准化是解决住宅厨卫问题的有效途径
        1.2.4 建立厨房卫生间标准化体系能引导后续标准的制定
        1.2.5 建立住宅厨房卫生间标准化体系有利于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实现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标准化管理体系及住宅建筑标准化
    2.1 美国的标准化体系
        2.1.1 标准化体系的形成
        2.1.2 标准化管理
        2.1.3 标准化体系的特点
        2.1.4 美国的住宅设施标准化现状及发展
    2.2 日本的标准化体系
        2.2.1 主要标准化机构及其职能
        2.2.2 工业标准化制度
        2.2.3 标准化制度的修订
        2.2.4 日本的住宅设施标准化现状及发展
    2.3 德国的标准化体系
        2.3.1 德国的标准化体系
        2.3.2 标准的制定过程
    2.4 欧洲的标准化体系
        2.4.1 欧洲标准化体系的构成
        2.4.2 欧洲标准化政策
        2.4.3 欧洲的住宅设施标准化现状及发展
    2.5 我国的标准化体系现状
        2.5.1 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历史
        2.5.2 我国住宅建筑标准化工作现状
    2.6 国外标准化体系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厨房卫生间设备产品标准的发展和现状
    3.1 住宅厨房卫生间空间研究
        3.1.1 住宅厨房区域的划分
        3.1.2 厨房空间的研究
        3.1.3 卫生间区域的划分
        3.1.4 住宅卫生间平面类型选择依据
    3.2 厨房家具标准
    3.3 厨房设备标准
    3.4 卫生间设备标准
    3.5 厨房卫生间用排气道
    3.6 厨房卫生间环境质量标准框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住宅厨房卫生间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4.1 建立住宅厨房卫生间标准化体系的目的和原则
        4.1.1 建立本标准体系的目的
        4.1.2 研究厨卫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
    4.2 住宅厨房卫生间标准体系的表述
        4.2.1 标准编码
        4.2.2 标准体系表的内容和表示方法
    4.3 住宅厨房卫生间标准体系内容构建
        4.3.1 住宅厨房卫生间标准体系框图
        4.3.2 住宅厨房卫生间标准体系表
        4.3.3 住宅厨房卫生间标准项目说明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住宅厨房卫生间标准的实施与推广
    5.1 厨房卫生间标准制定主体的探讨
    5.2 推进厨房卫生间标准实施的政策措施
        5.2.1 建立厨房卫生间行业的标准化水平评估机制
        5.2.2 建立厨房卫生间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制度
        5.2.3 “名牌”企业创建和“黑名单”制度
    5.3 积极开展示范工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4 对重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做好全国性推广
    5.5 加强厨房卫生间标准化人才的培养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油田加热炉节能运行的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能效标准
        1.2.2 节能监测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油田加热炉节能运行的影响因素
    2.1 工作原理及一般结构
    2.2 主要技术参数
    2.3 热平衡
        2.3.1 热平衡模型
        2.3.2 热平衡方程
    2.4 影响加热炉节能运行的因素
        2.4.1 热效率的计算
        2.4.2 热效率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油田加热炉能效限定及能效等级
    3.1 能效限定
        3.1.1 相关定义及含义
        3.1.2 能效限定值
    3.2 能效等级
第四章 油田加热炉节能监测
    4.1 相关标准
    4.2 监测项目的测试及计算
    4.3 应用实例
        4.3.1 概况
        4.3.2 监测结果
        4.3.3 监测结果评价
第五章 油田加热炉灰色关联综合评价
    5.1 综合评价
        5.1.1 综合评价程序
        5.1.2 综合评价内容体系
        5.1.3 综合评价分类
    5.2 熵权理论
        5.2.1 熵权法的基本原理
        5.2.2 熵权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5.3 灰色关联分析
        5.3.1 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
        5.3.2 灰色关联分析具体计算步骤
    5.4 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分析
        5.4.1 结构模型
        5.4.2 数学模型
    5.5 应用实例
        5.5.1 权重的计算
        5.5.2 灰色关联度计算
        5.5.3 加热炉灰色关联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加热炉综合评价系统软件开发
    6.1 Visual Basic 语言简介
        6.1.1 Visual Basic 语言
        6.1.2 运行环境
    6.2 系统软件介绍
        6.2.1 系统软件的组成
        6.2.2 系统软件各模块的功能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6)吉林省能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前言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0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0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1章 能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1.1 能源利用的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1.1.1 能源内涵研究综述
        1.1.2 能源评价研究综述
        1.1.3 能源效率研究综述
        1.1.4 提高能源利用措施的研究综述
    1.2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经济可持续发展
        1.2.2 循环经济
        1.2.3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理论
    1.3 吉林省相关研究现状
        1.3.1 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1.3.2 能源利用研究现状
    1.4 综合评述
        1.4.1 研究成果
        1.4.2 存在问题
第2章 能源及其性能
    2.1 能源
    2.2 能源分类
    2.3 能源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能源利用的相关概念
    3.1 能源利用及其分类
        3.1.1 能源利用
        3.1.2 能源利用分类
    3.2 能源开发利用转换过程
        3.2.1 太阳能开发利用转换过程
        3.2.2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转换过程
        3.2.3 核能开发利用转换过程
        3.2.4 天然气开发利用转换过程
        3.2.5 石油开发利用转换过程
        3.2.6 煤炭开发利用转换过程
    3.3 能源利用率与标准
        3.3.1 能源利用率
        3.3.2 能源效率标准和标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能源利用管理
    4.1 能源管理组织系统
    4.2 能源管理业务
    4.3 能源管理内容
    4.4 能源消耗定额管理
        4.4.1 能源消耗定额管理的内涵
        4.4.2 能耗定额管理任务与环节
        4.4.3 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内容与作用
        4.4.4 能源消耗定额管理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影响能源利用因素及作用机理
    5.1 产业结构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5.2 科技装备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5.3 能源供应渠道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5.4 能源结构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5.5 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5.6 区位差异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5.7 能源消费价格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5.8 能源管理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能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
    6.1 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6.1.1 能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6.1.2 能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6.1.3 能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6.2 能源利用评价指标
        6.2.1 构建能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与思路
        6.2.2 能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6.2.3 能源利用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
    6.3 能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评价
        6.3.1 相关性评价的基本思路
        6.3.2 评价方法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吉林省能源利用分析
    7.1 吉林省能源利用概况
        7.1.1 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7.1.2 吉林省不可再生能源利用状况
        7.1.3 吉林省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
    7.2 吉林省能源产出与全国对比分析
        7.2.1 吉林省能源产出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分析
        7.2.2 吉林省能源利用与全国对比分析
    7.3 吉林省能源消耗总体情况分析
        7.3.1 吉林省能源消耗增长情况分析
        7.3.2 吉林省全部能耗构成分析
    7.4 各产业能源消耗增长情况分析
        7.4.1 第一产业能源消耗分析
        7.4.2 第二产业能源消耗分析
        7.4.3 第三产业能源消耗分析
        7.4.4 生活能源消耗分析
    7.5 产业能源消耗与产值相关分析
        7.5.1 第一产业能源消耗与产值相关分析
        7.5.2 第二产业能源消耗与产值相关分析
        7.5.3 第三产业能源消耗与产值相关分析
    7.6 分析结论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吉林省工业能源消耗分析
    8.1 工业能源消耗概况
    8.2 工业行业能源产出分析
    8.3 吉林省能耗重点行业研究
        8.3.1 能耗总量和单耗重点行业确定
        8.3.2 聚类分析
    8.4 能耗重点行业综合分析
    8.5 工业产业能源消耗特点分析
        8.5.1 重工业资源消耗特点分析
        8.5.2 原煤消耗分析
        8.5.3 原油消耗分析
    8.6 分析结论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吉林省能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性分析
    9.1 吉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
        9.1.1 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9.1.2 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9.2 能源消耗与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相关分析
        9.2.1 经济发展水平趋势分析
        9.2.2 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相关分析
    9.3 吉林省能源消耗与缺口预测
        9.3.1 能源消费来源分析
        9.3.2 能源消耗与缺口预测
    9.4 吉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相关性分析
    9.5 吉林省人民生活与能源消耗相关性分析
    9.6 分析结论
    9.7 本章小结
第10章 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措施
    10.1 进一步推进国家10 大节能工程
    10.2 进一步完善国家节能信息传播机制
    10.3 明确吉林省能源利用工作重点
    10.4 加强吉林省能源能耗大户的能源利用管理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11.1 研究成果
    11.2 创新性成果
    11.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能源效率标准
附录2 聚类分析过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7)浙江省重点耗能产品节约能源标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该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节约能源标准化体系研究的理论依据
    §2-1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知识
        2-1-1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2-1-2 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之间的关系
    §2-2 标准化与能源节约的基本理论
        2-2-1 标准化在产品节能发展中的作用
        2-2-2 标准化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 我国与先进国家节能政策、法规与标准比较分析
    §3-1 先进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标准
        3-1-1 先进国家现状和趋势
        3-1-2 美国的节能政策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政策
        3-1-3 英国能源新政策
        3-1-4 日本立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1-5 德国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
        3-1-6 各国节能优惠政策
    §3-2 我国节能法规政策标准
        3-2-1 我国的能效标准和能效标识
        3-2-2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和《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3-2-3 我国的循环经济标准和法规
    §3-3 美国新的能源节约标准重点产品剖析及与我国标准的比较分析
        3-3-1 美国154 通报简介
        3-3-3 新的能源节约标准主要内容及分析
        3-3-4 美国部分重点产品节能标准要求对我国的借鉴
    §3-4 国外部分重点耗能产品标准与我国采标情况
        3-4-1 电冰箱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分析
        3-4-2 国内外空调能效标准对比分析
第四章 浙江省重点耗能产品节约能源标准体系研究
    §4-1 国家与浙江省重点耗能产品节能标准现状
    §4-2 研究、编制浙江省重点耗能产品节能标准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4-3 浙江省重点耗能产品节约能源标准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与实施阶段
        4-3-1 浙江省重点耗能产品节约能源标准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
        4-3-2 浙江省重点耗能产品节约能源标准体系建立的总体目标
        4-3-3 浙江省重点耗能产品节约能源标准体系建立基本原则
        4-3-4 浙江省重点耗能产品节约能源标准体系建立的主要任务
        4-3-5 建立浙江省重点耗能产品节约能源标准体系的实施阶段
    §4-4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框架
        4-4-1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基本框架
        4-4-2 重点耗能产品节约能源标准体系
    §4-5 浙江省重点耗能产品节能标准体系中主要标准研究
        4-5-1 高耗能产品生产能耗限额标准
        4-5-2 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
    §4-6 重点耗能产品之照明电器能耗指标研究
        4-6-1 浙江省照明电器产品概况
        4-6-2 照明电器行业标准化及能耗指标研究
    §4-7 浙江省重点耗能产品节约能源标准体系制定和实施的相关建议
        4-7-1 加大节能降耗标准制修订力度,建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
        4-7-2 制订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指导和规范企业节能工作
        4-7-3 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
        4-7-4 政策建议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8)公众节能行为的经济分析及政策引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缘由
    1.2 研究成果综述
        1.2.1 消费者选择行为的相关理论
        1.2.1.1 微观经济理论
        1.2.1.2 行为决策理论
        1.2.1.3 规划行为理论
        1.2.2 能源消费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1.2.2.1 家庭能源消费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1.2.2.2 企业能源消费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1.2.3 政府政策引导节能的理论基础
        1.2.3.1 政府经济政策及其有效性
        1.2.3.2 对政府经济政策有效性的怀疑
    1.3 分析范式及逻辑框架
        1.3.1 研究对象
        1.3.2 分析方法
        1.3.3 逻辑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2. 公众节能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经济分析
    2.1 公众节能的行为动机
    2.2 公众节能行为的影响因素
        2.2.1 节能行为及其特征向量
        2.2.2 节能行为的影响因素对特征向量的作用
        2.2.2.1 公众自身因素
        2.2.2.2 行为工具因素
        2.2.2.3 政府引导政策因素
    2.3 公众能源消费函数
3. 政府引导政策促进公众节能行为的作用机制
    3.1 法律政策对公众节能行为的作用机制
        3.1.1 强制执行的法律政策
        3.1.2 自愿参与的法律政策
    3.2 经济政策对公众节能行为的作用机制
        3.2.1 税收政策
        3.2.1.1 能源税收政策的含义
        3.2.1.2 税收政策的经济激励分析
        3.2.2 补贴政策
        3.2.2.1 能源补贴政策的含义
        3.2.2.2 能源补贴的经济激励分析
        3.2.3 融资政策
        3.2.3.1 公共贷款
        3.2.3.2 政府基金
        3.2.3.3 创新基金
        3.2.4 惩罚政策
        3.2.5 可交易排放许可证制度
        3.2.6 价格政策
        3.2.7 产业政策
    3.3 信息政策对公众节能行为的作用机制
4. 节能先行国家政府引导行为的政策分析与评价
    4.1 主要节能先行国家的政策调节
        4.1.1 欧盟的节能政策
        4.1.2 日本的节能政策
        4.1.3 美国的节能政策
        4.1.4 小结
    4.2 节能先行国家政策实施效果的考察
        4.2.1 能源效应
        4.2.2 经济效应
        4.2.3 环境效应
5. 中国节能政策演变及评价
    5.1 中国节能政策的演变
        5.1.1 计划经济时期的节能政策
        5.1.2 转轨时期的节能政策
        5.1.3 进入新世纪后的节能政策
        5.1.4 小结
    5.2 中国节能政策的能源效应评价
        5.2.1 能源消费强度分析
        5.2.1.1 节能政策对能耗强度的实践结果
        5.2.1.2 节能政策对能源强度变化贡献的实证检验
        5.2.2 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5.2.2.1 节能政策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实践结果
        5.2.2.2 节能政策对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贡献的实证检验
        5.2.3 小结
    5.3 中国节能政策的经济效应评价
    5.4 中国节能政策的环境效应评价
6. 中国政府引导公众节能的政策创新
    6.1 完善创新中国节能政策体系的现实背景
    6.2 建立“政监分离”的独立节能监管机构
    6.3 健全和完善节能法律体系
    6.4 构建有效多样的节能经济政策体系
        6.4.1 税收政策
        6.4.2 补贴政策
        6.4.3 融资政策
        6.4.4 政府采购政策
        6.4.5 价格政策
        6.4.6 产业政策
    6.5 强化与推广节能宣传体系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我国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能效标准、标识制度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一) 我国能效标准、标识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1.能效标准的发展现状。
        2.能效标识的发展现状。
    (二) 我国能效标准、标识制度存在问题
二、完善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的对策

四、GB12021-2《家用电冰箱电耗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主要内容的解释说明(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节能政策变迁研究[D]. 岳佩萱. 山西大学, 2016(06)
  • [2]建筑电气设计能效评价指标的研究[D]. 周彬. 北京建筑大学, 2015(11)
  • [3]能效关系你我他[J]. 徐风,王海琳. 消费指南, 2013(08)
  • [4]住宅厨房卫生间标准化体系研究[D]. 林涛. 沈阳建筑大学, 2012(06)
  • [5]油田加热炉节能运行的综合评价[D]. 李秀娟. 东北石油大学, 2011(01)
  • [6]吉林省能源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周万清. 吉林大学, 2009(07)
  • [7]浙江省重点耗能产品节约能源标准体系研究[D]. 范庆瑜. 河北工业大学, 2007(11)
  • [8]公众节能行为的经济分析及政策引导研究[D]. 郭琪. 山东大学, 2007(03)
  • [9]我国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王文革.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 [10]中国超前性能效标准模式探讨[J]. 李爱仙. 节能与环保, 2002(11)

标签:;  ;  ;  ;  ;  

GB12021-2《家用电冰箱用电量限值及节能评价值》主要内容说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