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志摩散文艺术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冰冰[1](2021)在《徐志摩散文的语言艺术》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诗情画意""野马风气""浓得化不开""浓却化得开"几个角度分析了徐志摩的散文语言艺术。徐志摩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而灿烂的一笔。他感情的真挚灼热超越世俗;他对自然的描摹令人心生向往;我们被他"浓得化不开"的情愫所感染,又为他"浓却化得开"的语言风格所折服。根据徐志摩及散文作品概述,结合近年来学者们对徐志摩散文作品的研究,对徐志摩散文的语言艺术进行深入探讨。
闫婧[2](2016)在《徐志摩散文里的家国情怀》文中研究说明徐志摩以诗歌行于世,多年来关于他的诗歌研究已经形成较完备和丰富的体系,但学界对他散文作品的关注和研究却远不如诗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不如诗歌研究丰硕。本文旨在关注徐志摩的散文作品,探讨徐志摩散文里所呈现的家国情怀,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原因、在散文里的具体体现和特色,以及徐志摩自由抒写笔调与家国情怀表达之间的调和。徐志摩的散文有家国情怀这部分内容是不应该回避的,但与同时代的五四文人相比,徐志摩的家国情怀又具有他自身的特色,比如温良和缓、精神理想化、赤诚浪漫、审慎警惕等,这也使得徐志摩的家国情怀陷入难以实现的困境,加之自身生活上出现的波折和不顺,在散文里徐志摩对国家政治、民族发展的思考也经历着热血期待——怀疑颓废——觉醒振奋这样一个过程,这是徐志摩自身情感变化使然,也是他思考逐渐成熟深入的结果。徐志摩散文里的家国情怀零星散见于他的散文篇章,并不能代表徐志摩文学艺术的最高水平,但我们也应意识到这部分含有家国情怀思想的散文对完善和研究徐志摩文学艺术、人格魅力的积极作用,承认其单纯冲动、政治视野格局有限的局限,存在与自由抒写的冲突和不适应,但也要看到他逐渐意识到自身写作缺陷并试图调和改进,从沉默颓废中走出,积极向上,“迎上前去”的改变和调整。反映出五四文人肩负历史使命和责任,在重重困难阻力中,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实现自身价值和理想,于曲折中始终向前的时代精神和勇敢担当。
闫欢[3](2015)在《新世纪以来徐志摩散文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徐志摩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参与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作家。多年来对其研究的重点更倾向于诗歌领域,而对其散文的研究,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力图对新世纪以来国内有关徐志摩散文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和简要评价,使研究者直观新世纪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徐志摩散文的研究发展。
郭茂全[4](2013)在《论徐志摩生态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及其生态理想》文中认为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是中国现代生态散文的代表作。作家以留学剑桥大学的生活体验为书写对象,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校园生态画卷,表现了作家热爱自然、崇尚生命、向往自由、追求本真的生态理想。徐志摩生态观的形成不仅受到江南地域生态文化与中国传统生态观念的浸润,还受到受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剑桥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滋养。
唐晨时[5](2013)在《论徐志摩散文的艺术特色》文中研究指明在徐志摩短暂飞逝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他以诗闻名,但是散文同样也颇具特色,他曾出版过《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三本散文集,内容涉及思想自剖,也有往事追忆,还有些游记见闻,都便显出了鲜明的个性。徐志摩的散文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古文方言,并且中西合璧,引入欧化的词汇和语法,用词生动活泼,善用各种修辞手法,形成一种华丽浓艳语言风格,字里行间充满了浓烈的诗意画情。徐志摩的散文没有典型的固定结构,但是无论是构思角度的多样化,丰富的想象联想的运用,还是结构上的自由、流畅、潇洒,都体现了其跑野马的风范。徐志摩散文那浓墨重彩的文字,融合欧化长句的排比,浓郁的诗画情,用不同的视角,丰富的想象,自由的框架呈现在读者面前时,首先扑面而来的就是文章中奔涌而出的情思。真实情感的流露,就是散文的魅力之一。散文的写作就像是对着读者,敞开心扉,娓娓道来,徐志摩的文章让我们无法拒绝,原因就是那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散文交织着丰富的情感,或抒发哀乐,或表爱言恨,都是他的感情泛滥的艺术结晶。徐志摩无疑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人,散文抑扬顿挫,其中有情感的抒发,也有理性的光芒闪现,虽然只在他的作品中占了很小的部分。
董延武,朱林国,应晓,孙晓娅[6](2012)在《徐志摩研究资料索引(1923—2012年)》文中认为一、徐志摩研究论文索引1.《读后感:徐志摩君的"曼殊斐尔"》,胡文,《小说月报》,1923年第8期,第4-5页。2.《杂感:徐志摩的妙论》,谭祥烈,《合作》,1924年第3期,第6页。3.《徐志摩先生的常识》,非子,《京报副刊》,1925年第81期,第5-6页。4.《阶升法与徐志摩》,郑德坤,《燕大月刊》,1929年第1期,第
韩利娟[7](2012)在《中西文化观照下的徐志摩散文创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美丽的流星,在他短短三十四载的生命旅途中,留下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他的诗歌开创了中国新诗唯美和伤感的艺术传统,深入年轻人的心灵,一直以来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但他那些多样芜杂、新颖独特的散文却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重视。实际上,最能体现徐志摩独树一帜的艺术追求,真实挚诚的内心世界,空灵飞动的灵性思维的当属他的散文。本文试图探讨徐志摩散文在中西文化观照下的创作特点与美学追求。引言部分对当前徐志摩散文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早期的和新时期以来的研究,也包括港台学者和一些外籍汉学家。并简单介绍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和研究方法。论文第一章论述徐志摩散文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徐志摩散文浸透着中国传统士子情怀,特别是儒道两家的思想一直是他为人处事、写作治学的准则和潜在动力。中国传统文化对徐志摩散文创作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儒家执着的入世精神;二是老庄美学对自然与真的追求,对逍遥脱俗意境的营造。论文的第二章围绕着徐志摩散文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这里的西方文化主要指的是西欧中世纪骑士精神和高贵典雅的绅士风度。把徐志摩其人其文放在历史文化形态的长河中加以审视和考查,笔者发现其精神、气质和志趣与西方骑士精神、绅士风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论文的第三章指出徐志摩独树一帜的文学创作和文学魅力在于,他形成了中西合璧、挥洒自如的散文艺术特色。在散文的内容上,他追求自我人格在散文中的深层建构,将文学作为完善自我人格,书写自我性灵,塑造自己社会理想的途径;在散文艺术风格上,突破了中国传统散文写作的局限与范式,开创了“跑野马”的散文艺术风格;在散文语言的选用上,大量使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形成了“浓得化不开”的富丽灿烂而清新绝俗的异样文章。总之,徐志摩散文以其鲜明独特的个性为现代散文创作提供了新的范式,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这是他非常重要的价值和贡献。而作家在中西文化的大背景下,所形成的创作特点与独特的审美效果,更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黄立安[8](2012)在《徐志摩论》文中指出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尤其是在中国新诗发展的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不同意识形态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关于徐志摩的研究,或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如何认识徐志摩呢?本博士论文从人文主义思想出发,梳理徐志摩的思想世界,认为他在美国留学,尤其是在英国留学期间,浸染剑桥大学(即徐志摩所说的康桥大学)的人文环境,接受剑桥的洗礼,深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传统的影响,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情怀。徐志摩以爱为核心,崇尚理性,重视教育;他以赤子之心,坚守健康与尊严、自由与宽容的原则,向往自然,尊重个性。在人文主义思想传统影响的基础上,徐志摩在创作过程中执着于“感美感恋”的题材,执着于爱,偏执于美;以“迎上前去”的心态,守候英国式的政治体制形式,揭露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世俗社会作抗争;钟情于“飞”、“云”、“水”等具有流动美的审美意象。这三方面构成了徐志摩觉悟与抗争的心理特征,构筑了痛苦与快乐交织的创作心理世界。徐志摩的文学艺术观体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特点。他的生命诗学观以对人生的觉悟为前提,以生命意识来观照一切,以实现生命为目标,表现出对生命的执着思考与探索;这一生命诗学观,由文学与生命的关系,上升到艺术与人生的深层关系,表现了生命的惊喜与欢愉、追求与理想、体验与展示。他的整体美诗学观讲究艺术作品中审美境界、审美印象的不容析分,注重艺术作品中形式与本质(内容)的完美融合,形式与神韵的交汇融化,关注有生机的整体,使艺术作品呈现出立体感的生气勃勃的动态美学涵蕴。他的诗化生活观把生活、爱、自由、美当作理想来追求,通过艺术关注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显示生活的意义,使艺术实现了对生活的超越,使人获得一种诗意的生活之境;这种艺术观体现了徐志摩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也体现了他企望运用文艺改造生活、实现理想的文学理念。徐志摩是中国新文学史上重要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世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分别有时政性、自叙性、悼念性、评述性、游记性等五类散文。这些散文集中体现了徐志摩对中国现代散文的一个独创性——“野马风”的贡献。“野马风”散文风格的特点是思接千里、笔调活跃,飘逸灵动、潇洒自如,看似信马由缰、实是闲庭信步。徐志摩也是新诗史上仅次于郭沫若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可用“无关阑”来概括,“无关阑”是指一种自然流露、无拘无束的创作状态。在这种“无关阑”的状态之下,徐志摩诗歌的情感呈自然流露、无拘无束的状态,是忧郁与热情的相互融合;其诗风也变化多样多姿,主要以浪漫主义诗风为主,时而交互出现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特征。徐志摩研究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与拓展,如他的小说、戏剧和翻译等。本论文仅从其人文思想、创作心理、文学艺术观、散文和诗歌的方面来进行,难免存在着不全面、周到的缺陷。但是,相对于散乱的零篇碎语,本论文还是体现出较宏观的视角以及整体把握,对徐志摩作了较为细致深入地研究,使得徐志摩研究得到稳固有序地向前发展。
卢韫[9](2012)在《徐志摩唯美主义实践考察》文中认为徐志摩(1896-1931),名章垿,浙江海宁硖石人。1918年徐志摩遵从父亲之愿,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克拉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银行学、政治学、经济学。1920年他转赴英国,在那里徐志摩接触了诸多文艺思想并走上了文学道路。徐志摩将自己在西方留学期间接触与领会的文学思想、文艺理论带入中国并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将这些思想理论付诸实践。徐志摩的实践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容。徐志摩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里应该占有一席之地。徐志摩在唯美主义艺术思想还影响着英国文艺界的时候来到英国,他从戈蒂耶、史文朋、佩特、王尔德、波德莱尔、爱伦·坡等人那里获得了唯美主义的理论资源;他推崇济慈、雪莱、拜伦、华兹华斯、哈代和曼殊斐儿等文艺界人士,在他们身上徐志摩感受到了唯美主义对他们的影响。在与这些人的神交和面对面交往中,徐志摩逐渐认识、欣赏,最后接受了唯美主义艺术思想并将其付诸于生活实践、文学实践和教学实践。现阶段,学界对徐志摩生平、事迹、文学创作、翻译活动、徐志摩受浪漫主义影响与徐志摩借鉴浪漫主义几个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徐志摩其人其作与唯美主义渊源关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本论文将从唯美主义角度出发,通过文本细读、理论阐释、比较研究、理性思考,考察唯美主义视域下徐志摩的生活、文学和教学实践。论文第一章一方面通过考察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三位女性的情感纠葛,捕捉徐志摩在婚恋中的唯美主义印记;另一方面勾勒徐志摩在与友人交往中展现的唯美主义内涵。由此呈现徐志摩“生活就是艺术”的唯美主义艺术观念。第二章通过对徐志摩诗、散文和小说创作的整体观照和部分典型作品的细致详尽分析和赏评,解读其中蕴涵的唯美主义精髓和要义,以此考察徐志摩唯美主义艺术观念的文学实践。第三章甄别并细读徐志摩深涵唯美主义精义的教学讲稿,拾遗曾经作为徐志摩学生的文艺界人士对他教学实践的文字记录,以期呈现徐志摩的唯美教学实践。
戚莹[10](2010)在《徐志摩散文研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文学史上,一代才子徐志摩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留下了优美而浪漫的篇章。也许正是他纯真的感情是俗人所不具有的;也许是他描绘的自然是令人向往已久的;也许是他无暇无疵的爱情是感动世人的;也许是他那简单而有华丽的词藻是那么的有神韵;也许是他那眼中的事物是那么的美好……我们被他独特的艺术美感所同化。根据徐志摩及散文作品概述,结合近些年学者们对徐志摩散文作品的研究分析,浅议的分析了徐志摩散文作品的特点,以此为文学作品中加以借鉴。
二、徐志摩散文艺术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徐志摩散文艺术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徐志摩散文的语言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徐志摩散文创作综述 |
二、徐志摩散文的诗情画意 |
三、野马风气 |
四、“浓得化不开”与“浓却化得开” |
五、结语 |
(2)徐志摩散文里的家国情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选题缘起与意义 |
2. 前期研究综述 |
2.1 1949年以前学界对徐志摩散文的评价 |
2.2 50-70年代文史学家对徐志摩的评价 |
2.3 新时期以来的徐志摩散文研究 |
2.3.1 从思想角度进行探讨 |
2.3.2 从文体特色角度进行分析 |
2.3.3 从美学、审美角度进行分析 |
2.3.4 从情感角度进行分析 |
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徐志摩家国情怀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
1. 国学传承,古文根基 |
2. 五四影响,救亡图存 |
第二章 家国情怀在徐志摩散文里的体现 |
1. 办报办刊,积极入世 |
2. 联系时局,内容驳杂 |
3. 从怀疑的颓废到“迎上前去” |
第三章 徐志摩散文里家国情怀的特色 |
1. 修辞繁复,情绪起伏 |
2. 温和积极、赤诚审慎 |
2.1 温良和缓 |
2.2 精神化、理想化 |
2.3 赤诚浪漫 |
2.4 审慎警惕 |
3. 自由抒写与家国理想的调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新世纪以来徐志摩散文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徐志摩散文成就的评价 |
2关于徐志摩散文创作意识的评价 |
3如何评价徐志摩散文的艺术特色 |
4如何评价徐志摩散文的美学品质 |
5徐志摩研究的新视角 |
(4)论徐志摩生态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及其生态理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5)论徐志摩散文的艺术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语言特色 |
第一节 表达手段 |
一、炼字——语言的雕琢 |
二、遣词——辞藻的铺张 |
三、运句——句式的丰富 |
第二节 内在意蕴 |
一、诗意 |
二、画情 |
第二章 结构特色 |
第一节 构思 |
一、多重视角 |
二、构思自由 |
第二节 结构 |
第三章 抒情特色 |
第一节 情溢于文 |
一、浓烈 |
二、真切 |
第二节 自我抒怀 |
第三节 情理结合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中西文化观照下的徐志摩散文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徐志摩散文与中国传统文化 |
第一节 儒家思想对徐志摩散文的影响 |
第二节 徐志摩散文对老庄美学的继承 |
第二章 徐志摩散文与西方文化传统 |
第一节 爱情至上的骑士精神 |
第二节 高贵典雅的绅士风情 |
第三章 中西合璧挥洒自如 |
第一节 独抒性灵的散文艺术 |
第二节 “跑野马”的散文风格 |
第三节 “浓得化不开”的散文语言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8)徐志摩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九十年的赞美和攻讦 |
第一节 盖棺难以定论 |
第二节 “反动”与“堕落” |
第三节 “香花”与“毒草”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意义 |
第一章 人文主义的思想情怀 |
第一节 “布尔乔亚”与“岩石上的藤萝” |
一、“布尔乔亚”的帽子 |
二、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 |
第二节 康桥的洗礼 |
一、爱 |
二、理性 |
三、反对暴力 |
四、重视教育 |
第三节 赤子之心 |
一、健康与尊严 |
二、自由与宽容 |
三、自然与性灵 |
第二章 “痛苦与快乐”交织的创作心理 |
第一节 “感美感恋”式的心理 |
一 爱的执着 |
二 美的偏执 |
第二节 “迎上前去”式的心理 |
一、守候“馨香的婴儿” |
二、揭露与抗争 |
第三节 钟情于流动美的心理 |
一、“飞”的意象 |
二、“云”的意象 |
三、“水”的意象 |
第三章 浪漫的生命与唯美的生活 |
第一节 浪漫的生命诗学 |
一、生命诗学观的涵义 |
二、生命诗学观的渊源 |
第二节 整体美的艺术观 |
一整体美的构建 |
二整体美、纯诗与唯美 |
三整体美的诗歌世界 |
第三节 唯美的诗化生活观 |
一 诗化生活的构建 |
二 诗化生活的渊源 |
三 诗化生活的表现与局限 |
第四章 “野马风”散文 |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散文世界 |
一、时政性散文 |
二、自叙性散文 |
三、悼念性散文 |
四、评述性散文 |
五、游记性散文 |
第二节 “跑野马”的散文风格 |
一、思接千里,笔调活跃 |
二、飘逸灵动,潇洒自如 |
第五章 忧郁与热情的诗歌 |
第一节 忧郁与热情相融合的诗歌情感 |
一、清新的康桥情怀 |
二、倔强的朝山人 |
三、无奈的呻吟语 |
四、残破的人生 |
第二节 流变的诗风 |
一、浪漫主义诗风 |
二、现代主义诗风 |
三、现实主义诗风 |
主要参考文献 |
(9)徐志摩唯美主义实践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徐志摩唯美主义艺术观念的生活实践 |
(一) “生活就是艺术”:婚恋中的唯美主义印记 |
1. 自由之偿还自由 |
2. 精神上永远的知音 |
3. 以“爱”为名义追索自我真生命的实现 |
(二) 与友人交往中的唯美主义艺术姿态 |
二、徐志摩唯美主义艺术观念的文学实践 |
(一) 诗中的唯美风格 |
1. 诗形式的唯美探索 |
2. 深涵唯美主义艺术观念的诗论 |
(二) 散文中的唯美特质 |
1. 雕琢文字成就唯美散文 |
2. 散文展示唯美性灵 |
(三) 小说创作上的唯美体验 |
1. 情节淡化而文字绚丽的小说创作 |
2. 在小说中寻找美、创造美、呈现美、感悟美 |
三、徐志摩唯美主义艺术观念的教学实践 |
(一) 讲稿里的唯美精义 |
(二) 教学中的“唯美”展现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徐志摩散文艺术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徐志摩散文的语言艺术[J]. 李冰冰. 中华手工, 2021(03)
- [2]徐志摩散文里的家国情怀[D]. 闫婧. 西北大学, 2016(04)
- [3]新世纪以来徐志摩散文研究综述[J]. 闫欢.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5(05)
- [4]论徐志摩生态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及其生态理想[J]. 郭茂全.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02)
- [5]论徐志摩散文的艺术特色[D]. 唐晨时. 天津师范大学, 2013(08)
- [6]徐志摩研究资料索引(1923—2012年)[J]. 董延武,朱林国,应晓,孙晓娅.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2(01)
- [7]中西文化观照下的徐志摩散文创作[D]. 韩利娟. 山东师范大学, 2012(08)
- [8]徐志摩论[D]. 黄立安. 南京大学, 2012(12)
- [9]徐志摩唯美主义实践考察[D]. 卢韫. 广西师范大学, 2012(10)
- [10]徐志摩散文研究分析[J]. 戚莹.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