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腐败丑闻困扰韩国政府(论文文献综述)
王蕊[1](2021)在《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内蕴无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要求党的年轻干部必须始终践行并传承下去。青年公职人员是党的年轻干部队伍的主要后备军和人才储备力量,是年轻一代国家行政的主体,是未来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年轻干部的道德建设工作,在多次会议和讲话中强调年轻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修政德、强政德,青年公职人员道德虽不完全等同于年轻干部政德,但其内涵价值也自然蕴蓄其中。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的道德状况不仅代表着整个职业群体的道德总水平,还对全社会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关乎整个民族的道德进步和文明发展程度,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因此,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在新时代尤为重要,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工作尤为紧迫。新时代强调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仅对规范青年公职人员自身行政行为以确保正确履职尽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是新时代为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铸魂补钙”所必须施行的关键举措。强化青年公职人员的道德有利于在国家行政人员群体中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信仰之钙、把稳思想灵魂之舵、秉承民族精神之脉。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应以政治品德建设作为中心和统领,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作为基本准则,深度融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基本纲要中的总体要求和四个基本着力点,同时注意结合青年公职人员的特质和优势,为促进并形成更高水平的青年公职人员道德而不懈努力探索。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以及建设目标的最终达成需要将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与扎实可行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以尽快在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内外布局中形成强大合力获取最优效果。为此,本文特采取理论研宄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将全文共划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详细论证与分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学界目前关于相关论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行文思路、逻辑架构、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何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等,奠定了本论题的研究基础和起点。第二部分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问题概述。分别对公职人员、青年公职人员、青年公职人员道德三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和界定,同时对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各方要素包括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原则、主要内容等进行具体解析,以此明确本研究的主体和价值。第三部分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理论资源。本章节分别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理论、国外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做法与经验借鉴等四个层面出发,作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理论之基,为后续章节相关结论的得出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第四部分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问题及成因。这一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首先,对目前我国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状加以概述,这部分内容主要突出我国在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具体包括:青年公职人员的个人素养多维提升、道德认同显着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卓有成效、先进道德模范层出不穷等几个方面。紧接着,明确指出目前我国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存主要问题在于:理想信念面临挑战、教育培训效果欠佳、制度体系存在缺陷等,并针对现存问题着重从思想观念、制度机制、社会环境三个层面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可能导致上述现存问题出现的原因。本部分内容的论述为下一篇章部分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优化路径明确了方向。第五部分为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优化路径。这是本论文的又一重点部分。本篇章中认为,为了更好的解决和优化上一部分中指出的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存主要问题,首先要把握两个基本前提,即注重顶层设计和抓牢“关键少数”。紧接着重点从深化青年公职人员自身道德修养,以实现“以心修德”;强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培训,以实现“以教强德”;完善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制度设计,以实现“以制固德”;优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环境,以实现“以境养德”等几个具体层面着力展开相关论述。通过编织全面、系统、安全的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网络,形成科学、有效、灵活的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发展模式,加快提升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水平,有效促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安怡康[2](2020)在《财阀政治下韩国民主转型以来政治困境研究》文中指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发生以来,许多威权主义国家转型成为民主国家,确立了民主制度,进入到民主巩固阶段。相比确立民主制度,如何巩固民主转型的成果,如何使民主制度有效运转,全新的挑战对新兴民主国家而言更加艰巨。有的国家进入到消极的民主巩固阶段,深刻研究发生的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韩国处于东亚儒家文化圈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交融的特殊连接点上,在威权主义政府时代经济飞速发展,出现了众多知名财阀集团。而在民主转型以来,国家民主政治乱象却层出不穷,背后屡屡掺杂着财阀的因素。本文以韩国财阀集团为切入点,尝试发现韩国财阀与民主政治乱象之间的关联性。财阀集团在威权主义政府的强力扶持下一路做大,而从威权主义政府转变至民选文官政府,政府对企业的管控减弱又进一步促使财阀综合实力愈发强盛。从“强国家、弱企业”转变到“弱国家、强企业”,韩国财阀从政府的工具转而成为国家的主人,这种政企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财阀集团的自身特点,最终出现了“财阀政治”。本文从政治权力内部和社会两个层面概述韩国自民主转型以来出现的政治乱象,并指出财阀宰制下的社会二元结构和财阀对政治体制缺陷的利用与干预,是韩国民主政治乱象不断的真正原因。研究韩国财阀集团和民主政治乱象,并提出一定的改革财阀政治的建议,对于研究民主巩固这个阶段和其它新兴民主国家民主发展的具体情况有着一定的学术价值。
陶乾[3](2020)在《韩国民主转型后政治“清算”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3月22日,韩国前总统李明博因涉嫌贪污受贿被韩国法院正式批捕。他成为了继全斗焕、卢泰愚和朴槿惠之后第四位遭受牢狱之灾的前总统。韩国建国至今已有70余年,从李承晚到朴槿惠共经历了 11位总统。其中1人流亡海外,2人被推翻下台、1人被暗杀、1人自杀、4人被批捕、2人受到亲信牵连名誉扫地。韩国总统接二连三出现非正常遭际的情况被人们戏称为“青瓦台魔咒”。韩国前总统的非正常遭际反映出了韩国政治的发展路径。如果对韩国前总统的凄惨下场进行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威权主义时期总统非正常遭际源于军事政变、政治暗杀等因素,而民主转型后总统的悲惨结局大多数是由派系斗争引发的政治“清算”所导致的。受派系斗争裹挟的政治“清算”作为一种政治行为在当今的韩国政坛多次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现象盘踞在韩国的政治体系内。该现象严重影响了政治运行,使韩国在民主巩固阶段的困境进一步加深。可以说,政治“清算”现象是韩国政坛不稳的表现之一。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回顾韩国民主转型的历史背景和转型过程并引出步入民主巩固阶段后政坛之中出现的政治“清算”现象,为后文深入分析政治“清算”现象奠定背景基础。其后,对参与政治“清算”的系统主体进行探究,分析各主体动因及政治“清算”实施过程,探明政治“清算”的实质。由于政治文化对于政治行为具有指导作用,通过政治文化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政治行为施动者的动机、态度和利益需求。随后通过结合政治文化相关因素,对韩国政治“清算”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力求较为全面、深入地探求政治“清算”现象。最后,根据影响政治“清算”产生的诸多要素,对政治“清算”现象的前景进行预测。
王一迪[4](2020)在《韩国总统的“宿命”及其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直以来,韩国总统惊人类似的遭际都吸引着国内外的关注。总统“宿命”是用带一点唯心主义色彩的比喻,大略将此类遭际囊括了进去。“宿命”在韩国总统身上是真实存在的吗?是什么导致了“宿命”现象的出现?本文主要目的在于提出韩国总统“宿命”现象的存在并分析可能导致“宿命”现象的因素。韩国总统“宿命”不是已有的概念。“宿命”是对历届韩国总统相似遭际的形容,本文通过对历届韩国总统执政生涯及结局的概述体现出“宿命”现象的存在。韩国总统是韩国政治制度、文化现象、经济水平等的综合体现,历任总统本身也是当时的国家整体状况的投射。导致韩国总统“宿命”现象的主要原因分为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其中政治因素包括政商、宪政和政党因素。这几点因素无法在总统“宿命”的重要性上分出主次,每个因素都有相当一部分相互覆盖,因素之间相互交织,往往并驾齐驱,在不同的方面影响着韩国总统的命运,难以剥离。政商因素主要讨论财阀对韩国社会及“宿命”的影响;宪政因素主要着眼于韩国九次改宪及宪法下的总统权利;政党因素主要着眼于其不稳定性。文化因素主要着眼于作为韩国文化基底的儒家文化,与二战后强势进入但被很快吸纳的美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舶来品是否能完美地融入当地文化氛围并与其共同发展是韩国无法避免的历史问题。讨论文化因素时,最主要的是韩国和这个国家中占主流的价值理念。文化并不是脱离于政坛存在的,事实上,文化底蕴深深地影响着韩国的发展。价值观念和外来制度的不适配会引发一系列的综合矛盾。韩国存在的文化上的矛盾对韩国总统“宿命”来说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最后是关于韩国总统走出“宿命”的展望和如何打破“宿命”现象的设想。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具体表现为搜集韩国总统执政经历、韩国制度文化等资料,并对历届韩国总统执政经历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对搜集到材料的整理、划分和思考完成了本文。
戴洪涛[5](2020)在《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模式变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家族企业传承的相关模式经验进行总结分析,试图从现代经济学视角提出适合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变革模式。家族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从现实情况看,在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家族企业将普遍面临接班问题。但从全球范围看,家族企业的传承往往具有很高的失败率,国内外的事实深刻的表明传承对于中国家族企业群体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着力从理论上破解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难题是当前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难题。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笔者发现理论界对于家族企业传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学、商科等领域,从现代经济学视角对家族企业传承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笔者力图在创新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从共有产权相关理论的视角,对中国目前普遍存在的三种传承模式提出相应的变革策略。并结合互联网新科技区块链技术的相关应用,有针对性的提出融合区块链技术思想的中国家族企业传承变革的新模式。为了更好的完成研究目的,本文主要使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大量国内外案例的分析进行深入的提炼和归纳。并结合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现实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通过对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系统总结,笔者认为中国家族企业目前的传承主要集中在一代创始人到二代继承人的阶段。这一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家族企业创始人在企业传承的作用是极为关键的。而通过对国外诸多家族企业传承的案例分析,笔者认为家族企业的传承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即便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领域的家族企业传承的模式也有很大不同,这体现了企业传承具有高度的独特性。另外,虽然继承的产权设计非常重要,但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并没有一个统一或者标准的产权设计模式可供选择。具体的传承模式之间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因此,本文的另一个结论认为,不管是家族企业二代继承还是内部培养抑或是聘用外部职业经理人,这三种模式都有可取之处,具体选择何种模式为主要依赖于家族企业创始人的决策。而对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第四种传承模式,笔者在理论层面进行了一定探索。但是否选择使用区块链技术,或者区块链技术如何使用,这些问题还要由企业自己来决定。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其自身在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区块链技术已经展现出了巨大和深远的应用前景。这也启示中国的家族企业家要高度关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善于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来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穆朗峰[6](2019)在《制造业产业升级背景下制造业企业进入壁垒及其突破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逐渐推进,中国制造业已由生产低端制造品过渡到生产中高端产品,现阶段,随着产业升级进一步推进,中国制造业正向高端制造业不断迈进。作为中国制造业核心构成元素的制造业企业能否生产出受市场认可的高端产品并成功进入全球高端产市场,将决定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败。当前,中国制造业厂商在尝试进入全球高端产品市场时面临着一系列进入壁垒,不同类别进入壁垒有其各自独特的产生原因,只有分析中国制造业厂商面临不同类别进入壁垒的深层原因并找到突破壁垒的有效途径,中国制造才会真正实现向高端制造业升级。如今,中国制造业已逐渐摆脱过去代工、模仿的发展模式,正逐渐形成技术引进加自主创新发展模式,产业内也已诞生多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历史上,制造业领域内实现技术追赶及超越的最成功的国家莫属日韩。研究日韩历史经验,总结我国成功进入全球高端产品市场的企业的经验,找到可以向全行业推广的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领域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进入壁垒问题的研究始于美国,中国国内对于进入壁垒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较少。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进入壁垒问题的理论发展脉络,通过理论梳理尽可能的涵盖不同种类进入壁垒的成因及可能突破路径,为找到突破中国企业在全球高端产品市场面临的进入壁垒的路径做好理论积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推动力,认清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有助于分析中国企业在高端产品市场面临进入壁垒的真正成因。在全球主要制造业强国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际以及中国本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渐失之时,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升级已经展现出必然性。本文通过分析汽车制造业以及ICT产业这两项全球制造业领域内产值最高的产业内中国主要企业的发展现状,归纳出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即:大而强却不是全球最强,部分领域仍存短板。中国大量制造业企业进入全球高端产品市场之时面临各种进入壁垒,本文研究核心在于找到中国企业面临进入壁垒的深层原因并给出路径建议,因此分析不同类型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不同种类进入壁垒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照进入壁垒的种类,依次从绝对成本优势进入壁垒、产品差异进入壁垒、政策性进入壁垒三个层面对中国企业面临相关进入壁垒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当前,大量有志进军全球高端产品市场的中国企业在努力突破不同类别进入壁垒时面临一系列困难,本文分析并总结了大多数中国制造业企业突破相关进入壁垒之时所面临的困难,分别从中国企业面临的技术劣势、市场在位者垄断企业所具有的占先优势、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以及中国产业政策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倾斜四个维度分析中国厂商在努力突破进入壁垒之时所面临的困难。历史上大量东亚地区技术追赶型国家的厂商曾在美国高端产品市场上成功突破进入壁垒,在美国高端产品市场站稳脚跟。近年来,我国国内也诞生了以华为为代表的成功突破全球高端产品市场进入壁垒的先驱。分析这些厂商的成功经验对于当前仍在努力突破高端产品市场进入壁垒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别从日韩政府彼时的产业政策、日韩企业彼时突破美国市场进入壁垒的独特路径以及中国华为公司成功进入全球高端产品市场的经验三个层面,梳理可以在中国制造业全行业内进行推广的企业突破高端产品市场进入壁垒的路径经验。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决定了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会在根本性层面上决定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边界。在大量颠覆式创新和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不断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时代,如果政策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领域发展所面临的短板问题,在党和政府创造的良好创新发展环境内,中国制造业将有机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在众多领域内对传统制造业强国实现弯道超车。同时,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自身行为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企业只有选取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模式,才更有机会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成功进入高端产品生产领域并在全球主流高端产品市场站稳脚跟。本文分别从政府政策和厂商行为两方面针对性地提出突破进入壁垒的路径建议,从以科教兴国战略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发挥我国大国优势为企业扫清政策性阻碍、以“服务型”政府为企业创建良好创新发展环境、以及企业加强自身竞争力这四个维度针对中国企业在突破进入壁垒时面临的困难,提出提高国家综合科研强度、扩大自由贸易范围、完善国家质量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政策建议以及企业提高产品设计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营销能力等企业突破进入壁垒的路径建议。
茹亚伟[7](2019)在《冷战前期美国对韩国的亲西方宣传政策研究(1945-1969)》文中研究表明二战结束之后,美国陆军进驻朝鲜半岛北纬三十八度线以南地区,对朝鲜半岛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制度进行重建。历史上朝鲜半岛曾作为中国朝贡体系的一部分,1910年被日本殖民,儒家文化和日本殖民主义在朝鲜半岛盛行。美军最初的重建目标是根除殖民主义残留。但是随着冷战从欧洲蔓延至亚洲,美军在朝鲜半岛的政策开始发生转变,美国在重建南朝鲜政权的过程中,反共成为首要目标。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对韩国的改造主要继承了美国历史上一以贯之的手法,即发展科技进而改造思想的理念,美国希望对韩国进行科技援助遏制共产主义在韩国滋长。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打乱了美国对韩国的援助计划。在朝鲜战争中,美国使用以行为科学为主导的宣传,争取韩国军人和普通群众的人心。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对韩国的政策开始从战争状态逐渐过渡到经济发展状态。朝鲜半岛成为美苏生活方式面对面的竞争地区,整个世界特别是亚洲都在关注着这场竞争。韩国能否发展成功,成为亚洲自由世界以及第三世界评定西方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的关键依据。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对在韩国实践现代化理论抱持很大兴趣,认为发展方式的竞争已经成为东西方竞争的重要内容。为了增强第三世界国家走西方发展道路的信心,美国以西方发展模式为样板支援韩国建设,但是对经济发展的过分强调反而给韩国的发展带来阻碍。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对课题的源起、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难度和研究创新进行阐释。正文由四章组成,侧重把美国对韩国的宣传政策放在美国整体战略调整以及美国亚洲政策转变的历史语境下,具体如下: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占领之初美国的重建工作。美国对南朝鲜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重建工作进行指导。但是重建面临的一个重要障碍是技术人员数量不足。韩国建国后发展逐渐平稳,美国向韩国派遣了规模庞大的军事顾问团,他们一方面弥补了韩国技术人员不足,另一方面传播美式文化。在对普通群众的宣传中,美军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向南朝鲜群众放映大量美国电影,以求改变他们的思想以实现美国的利益诉求。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在朝鲜半岛开展的心理战。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发动心理战的经验大多源于二战。二战结束后,美国国内对和平时期的宣传活动一直持保留态度。随着东西方冷战态势日益明朗化,和平时期的心理战宣传得到美国政府的认可。朝鲜战争是心理战宣传转入和平时期后再次被应用于战场。尽管和平时期的心理战与战争时期的有所不同,但是两者之间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换言之,战争宣传成为验证和平时期宣传成效的极端手段。具体到韩国,美国将行为科学研究这一新兴的心理战研究成果应用到战场,对改变韩国人的心态产生重大影响。第三章,主要论证了朝鲜战争之后,美国对韩国援助的动机和具体内容。尽管韩国一直是美国在亚洲的坚定盟友,但是美国对韩国的经济援助却不是无偿的。随着亚洲格局的变动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美国对韩国从军事战略需求转移到经济发展需求,美国希望韩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以此来对抗中国发展带来的影响。在援助韩国的过程中,美国深感由于韩国技术专家奇缺,美国制定的政策不能被韩国方面理解和采纳。为了帮助韩国更加全面地理解美国的政策,美国开始在相关技术领域对韩国人进行培训,在文化领域对韩国大学进行资助。第四章,阐释了现代化理论与韩国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冷战格局变动的年代,中苏分裂以及中国在第三世界影响力增强对美国外交政策走向产生重大影响。美国认为,第三世界国家在谋求发展过程中正在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如果美国不能对这一变革形势进行把控,那么这些国家很有可能走上共产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发展模式对亚洲国家的吸引使得美国不得不另辟蹊径,在韩国打造西方现代化发展的模板。但是,美国在韩国推进的现代化过分侧重经济,致使韩国的政治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结语部分主要希望回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美韩关系应该如何定位。美国一直认为韩国的军事价值不及其政治价值,尽管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美国涉足的第一场热战,但是从战争进程中美国的政策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的意图在遏制中国且首选政策是从外部包围和进行政治施压。简而言之,美国在韩国的战略定位是实现政治上与中国对抗。其次,美国在制定政策时基于何种认知。美国对韩国政策的认知从模糊变得清晰,在此过程中美国用西方固有成见看待韩国社会,认为韩国社会弊病诸多,并且一直认为韩国的传统文化阻碍了其实现现代化,这是一种典型的“东方主义”情结。在此过程中美国智识阶层成为影响华盛顿对不发达国家认知最重要的来源。最后,美国对韩国发展模式有何影响。美国从利己主义角度出发,将这种情结转换成援助韩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必然导致韩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美国强调技术注重速度的思维被韩国人接纳,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治问题视而不见,造成韩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均衡。
南日[8](2018)在《韩国金英兰法的政策议程探析——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文中指出多源流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变迁理论分析框架,为韩国金英兰法议程的设置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韩国公职人员腐败问题何以进入决策者的视野是理解金英兰法得以发布的关键。从多源流理论视角看,政策企业家在政策窗口开启之时推动问题、政治和政策三大源流汇合,从而推动了政策变迁的实现。
王生,骆文杰[9](2019)在《韩国历届政府反腐败治理的经验及借鉴研究》文中认为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经济增长模式也有着相似性,因此,无论是政治腐败产生的根源,还是展现出来的基本形式等方面都有其相似性。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韩国在追求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于腐败问题的管控,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无论是朴正熙时代开启的"运动反腐",还是金泳三时代着手启动的"制度反腐",都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既有理论探讨的意义,也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借鉴韩国在廉政建设方面的正面经验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赵阳[10](2018)在《韩国传统政治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博弈 ——基于时空政治学视角》文中认为韩国作为中国的邻邦,中国与韩国自古以来在地理、人种、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在政治文化方面,中韩之间有着普遍又特殊的历史联系。古代朝鲜被誉为是最忠实于儒家文化的国家,这种文化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韩国社会。随着韩国现代化的发展,韩国经济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相较于韩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程度而言,韩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比较滞后。现代韩国政坛的种种现象,都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韩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缓慢的背后内因,而笔者认为韩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影响其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原因。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经济一跃而起,城市化、现代化、民主化进程迅速提高。而传统政治文化在当时的韩国已经根深蒂固,尽管在美国的帮助下,建立了形式民主的框架,但是在之后的发展道路上困难重重。特别是近期的“闺蜜门”事件、“总统弹劾”案,更是将韩国的民主化浪潮重新掀起,韩国的现代民主政治到底面临什么问题?一直以来,各界学者关注的都是韩国经济发展与政治转型,极少有人关注韩国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现状以及传统政治文化对其的影响。为了对近现代韩国总统的悲惨结局以及各种政坛现象做出更好的分析,本文尝试从时空政治学的角度,解析韩国现代与传统博弈的规律、特点以及未来走向。
二、腐败丑闻困扰韩国政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腐败丑闻困扰韩国政府(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问题概述 |
2.1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的核心概念 |
2.1.1 公职人员 |
2.1.2 青年公职人员 |
2.1.3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 |
2.2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要素解析 |
2.2.1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
2.2.2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指导原则 |
2.2.3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3章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理论资源 |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 |
3.1.1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思想 |
3.1.2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仆思想 |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 |
3.2.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相关论述 |
3.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干部道德建设相关论述 |
3.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 |
3.3.1 以“内修”和“仁政”为核心的儒家官德建设思想 |
3.3.2 以“大道”和“不争”为核心的道家官德建设思想 |
3.3.3 以“信义”和“法治”为核心的法家官德建设思想 |
3.4 国外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做法借鉴 |
3.4.1 英国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主要做法 |
3.4.2 美国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主要做法 |
3.4.3 日本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主要做法 |
3.4.4 韩国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相关思想及主要做法 |
第4章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问题及成因 |
4.1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成绩 |
4.1.1 个人素养多维提升 |
4.1.2 道德认同显着强化 |
4.1.3 廉政建设卓有成效 |
4.1.4 道德模范层出不穷 |
4.2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存主要问题 |
4.2.1 理想信念面临挑战 |
4.2.2 教育培训效果欠佳 |
4.2.3 制度体系存在缺陷 |
4.3 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思想观念原因 |
4.3.2 制度机制原因 |
4.3.3 社会环境原因 |
第5章 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的优化路径 |
5.1 以心修德:深化青年公职人员自身道德修养 |
5.1.1 提升道德认知,坚定道德信仰 |
5.1.2 培养道德情感,构建道德良心 |
5.1.3 磨砺道德意志,修炼道德品格 |
5.1.4 鼓励道德实践,争当道德模范 |
5.2 以教强德:强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培训 |
5.2.1 创新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原则方法 |
5.2.2 丰富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核心内容 |
5.2.3 整合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教育各方资源 |
5.3 以制固德:完善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制度设计 |
5.3.1 加快青年公职人员道德法制建设 |
5.3.2 深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培训机制 |
5.3.3 健全青年公职人员道德监管机制 |
5.3.4 强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考评机制 |
5.4 以境养德:优化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环境 |
5.4.1 培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
5.4.2 打造绿色健康经济新常态环境 |
5.4.3 培育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环境 |
5.4.4 营造文明和谐舒心的社会环境 |
5.4.5 构建清朗明净网络空间新秩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
致谢 |
(2)财阀政治下韩国民主转型以来政治困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一、选题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创新 |
第一章 “民主”与“民主巩固”的内涵 |
第一节 “民主”及“民主转型”的含义 |
一、“民主”的概念 |
二、“民主转型”的含义 |
第二节 “民主巩固”阶段的相关问题 |
一、“民主巩固”阶段 |
二、“民主巩固”阶段的影响因素 |
第二章 韩国“财阀政治”--从政府“工具”到国家“主人” |
第一节 “财阀”及“财阀政治” |
一、“财阀”的概念 |
二、“财阀政治”的含义 |
第二节 韩国财阀的发展历程 |
一、威权时期韩国财阀的诞生 |
二、韩国政治转型以来财阀的发展 |
第三节 韩国财阀的特点及干预政治的内在动因 |
一、韩国财阀的特点 |
二、干预政治的内部动因 |
第三章 财阀政治下韩国民主转型以来政治困境的表现 |
第一节 韩国政治权力内部的困境 |
一、总统腐败现象 |
二、政治对立与政治清算 |
第二节 韩国社会的特权与不公现象 |
第四章 财阀政治下韩国陷入政治困境的原因 |
第一节 财阀宰制下的社会二元结构 |
一、财阀控制下的韩国国民经济 |
二、韩国财阀经济下社会结构的分化 |
第二节 韩国民主政治体制不健全与财阀的利用 |
一、韩国民主政治体制不健全 |
二、韩国财阀对政治体制缺陷的利用与影响 |
第五章 左翼总统削弱财阀势力的努力和反思 |
第一节 左翼总统削弱财阀势力的努力 |
第二节 对于改革韩国财阀政治失败的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韩国民主转型后政治“清算”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论文框架 |
六、研究创新 |
第一章 韩国的民主转型与政治“清算”现象 |
第一节 韩国民主转型的历史背景 |
第二节 韩国的民主转型进程 |
1.民主转型的内部因素 |
2.民主转型的外部因素 |
第三节 民主发展的困境与政治“清算” |
1.金泳三时期 |
2.卢武铉时期 |
3.李明博时期 |
4.文在寅时期 |
小结 |
第二章 韩国政治“清算”现象的本质 |
第一节 派系斗争与政治“清算”现象 |
1.派系斗争与政治“清算”的关系 |
2.现代韩国派系斗争的产生及表现 |
3.动力要素分析 |
第二节 财阀、民众与政治“清算”现象 |
1.财阀干政现象 |
2.民意表达 |
小结 |
第三章 政治文化与韩国政治“清算”现象 |
第一节 传统政治文化影响 |
1.儒家文化衍生的“三缘”结构 |
2.韩国的民族特质——“恨” |
第二节 现代政治文化的变异发展 |
1.混乱无序的政党政治文化 |
2.总统制的内在矛盾与“家臣文化” |
小结 |
第四章 韩国政治“清算”现象的未来走向 |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影响与变迁 |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
1.政党制度 |
2.宪政体制 |
第三节 政商关系的发展趋势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4)韩国总统的“宿命”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韩国总统的“宿命” |
2.1 历届韩国总统“宿命”的体现 |
2.2 “宿命”论及其可能的因素分析 |
第三章 影响韩国总统“宿命”的政治因素 |
3.1 政商交易 |
3.1.1 韩国财阀的出现与壮大 |
3.1.2 韩国财阀对政府的影响 |
3.2 宪政因素 |
3.2.1 宪法规定下的总统权力 |
3.2.2 宪法对韩国总统“宿命”的影响 |
3.3 政党因素 |
3.3.1 不稳定的韩国政党 |
3.3.2 政党之争对韩国总统“宿命”的影响 |
第四章 影响韩国总统“宿命”的文化碰撞因素 |
4.1 儒家文化在韩国总统宿命中的体现 |
4.2 南橘北枳的美式民主 |
4.3 儒家文化与美式民主的碰撞 |
第五章 韩国总统打破“宿命”怪圈的前景展望 |
5.1 韩国总统走出“宿命”前景不容乐观 |
5.1.1 总统“宿命”是韩国社会综合矛盾的反应 |
5.1.2 从“张紫妍案”式微看遥远的财阀改革 |
5.2 韩国总统“宿命”下的改革方向 |
5.2.1 韩国政党制度改革 |
5.2.2 财阀改革促进经济新发展 |
5.2.3 改善韩国民众参与国家事务的途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5)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模式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历史背景 |
二、现实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全文的结构 |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理论框架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家族 |
二、企业 |
三、家族企业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经济学视角下的理论框架 |
一、家族企业传承的高失败率原因探析 |
二、本论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
三、方案设计 |
第三章 中国家族企业的演变历程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之前——动荡间断期 |
第二节 1978年到1988年——艰难探索期 |
第三节 1988到2002年——稳定成长期 |
第四节 2002到2012年——跨越发展期 |
第五节 2012年至今——成熟稳定期 |
第六节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第一节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几种模式 |
一、子承父业 |
二、内部培养 |
三、引进职业经理人 |
第二节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影响因素 |
一、一代创始人的决策 |
二、意外事件 |
三、子女意愿及能力 |
四、政商关系与营商环境 |
第三节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共性问题 |
一、企业创新能力缺乏 |
二、对传承认识不足 |
三、安全感缺乏 |
四、财务作假较为突出 |
第四节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面临的挑战 |
一、合规性监管的加强 |
二、信贷风险加剧 |
三、商业模式变革 |
四、代际冲突加剧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五章 家族企业传承的国际经验研究 |
第一节 美国 |
一、美国家族企业概况 |
二、美国家族企业传承案例分析 |
三、美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特点 |
第二节 日本 |
一、日本家族企业概况 |
二、日本家族企业传承的典型案例分析 |
三、日本家族企业传承的特点 |
第三节 德国 |
一、德国家族企业概况 |
二、德国家族企业传承的典型案例分析 |
三、德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特点 |
第四节 韩国 |
一、韩国家族企业概况 |
二、韩国家族企业传承的典型案例分析 |
三、韩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特点 |
第五节 小结 |
第六章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模式探索 |
第一节 二代继承人模式的变革 |
一、提前规划布局 |
二、选择合适的退出方式 |
三、提升子女接班意愿 |
第二节 内部培养模式的变革 |
一、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 |
二、给予接班人充分信任 |
三、用制度化解风险 |
第三节 职业经理人模式的变革 |
一、为风险做好预案 |
二、设计合理的股权结构 |
三、坚持与时俱进的变革策略 |
第四节 基于创新视角的传承模式研究 |
一、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 |
二、平衡各方利益建立自律的企业生态 |
三、高度重视技术变革的风险 |
第五节 小结 |
第七章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变革的深层思考 |
第一节 家族企业传承的前期准备 |
一、提前规划企业传承方案 |
二、培育核心价值理念 |
三、注重对继承人的培养 |
第二节 积极应对传承中的可能风险 |
一、对企业财务采取保守态度 |
二、避免家族内部冲突 |
三、进行合理的股权设计 |
第三节 让企业发展造福社会 |
一、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慈善活动 |
二、保持创业精神 |
三、让资本充满活力 |
四、做有责任感的企业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6)制造业产业升级背景下制造业企业进入壁垒及其突破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理论基础 |
四、论文创新点、难点及研究方法 |
五、数据来源综述 |
第一章 制造业产业升级背景和趋势 |
第一节 全球制造业产业升级背景及趋势 |
一、美德引领的全球制造业产业升级背景 |
二、美国“工业互联网”时代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三、德国“工业4.0”时代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四、其他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五、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背景及趋势 |
一、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背景及必然性 |
二、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目标-进入全球高端产品市场 |
三、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高端产品市场面临的挑战 |
第二章 中国制造业企业在高端产品市场面临的进入壁垒 |
第一节 绝对成本优势进入壁垒 |
一、中国企业面临的技术劣势 |
二、中国企业面临的创新劣势 |
三、中国企业面临的管理能力劣势 |
四、中国企业面临的产业链一体化劣势 |
第二节 产品差异进入壁垒 |
一、在位者寡头企业的占先优势 |
二、在位者寡头企业的销售网络优势 |
三、中国企业面临的广告壁垒 |
四、中国企业面临的文化差异壁垒 |
第三节 政策性进入壁垒 |
一、中国企业面临的政策性法律法规进入壁垒 |
二、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受到的限制 |
第四节 其他进入壁垒 |
一、自然垄断行业 |
二、中国企业面临的规模经济进入壁垒 |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企业突破进入壁垒的主要困难 |
第一节 突破技术劣势的困难 |
一、在位者寡头企业的专利优势 |
二、突破尖端技术的困难 |
三、我国质量标准的落后 |
第二节 突破在位者寡头垄断企业占先优势的困难 |
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消费者转换成本 |
二、突破在位者企业销售网络优势的困难 |
三、在位者寡头垄断企业受到的地方保护 |
第三节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受承认 |
第四节 中国产业政策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倾斜 |
第四章 突破制造业高端产品市场进入壁垒的经验 |
第一节 日本、韩国的历史经验 |
一、日本产业政策经验 |
二、日本企业的经验 |
三、韩国产业政策经验 |
四、韩国企业的经验 |
第二节 我国成功突破制造业高端产品市场进入壁垒企业的经验 |
一、标杆企业选择-中国华为 |
二、华为突破技术垄断经验 |
三、华为突破产品差异进入壁垒经验 |
第三节 突破制造业高端产品市场进入壁垒的经验总结 |
一、日、韩产业政策经验总结 |
二、中、日、韩企业突破全球高端产品市场进入壁垒经验总结 |
第五章 产业升级背景下突破制造业高端产品市场进入壁垒的路径和对策 |
第一节 以科教兴国战略为企业突破进入壁垒提供科技支撑 |
一、加大科教投入占GDP的比重 |
二、促进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 |
三、延长“五年规划”对战略性产业的支持时间 |
四、打造适应智能制造时代的配套教育、科研体系 |
第二节 发挥大国优势为企业进入海外高端产品市场清扫障碍 |
一、扩大自由贸易谈判的范围和深度 |
二、扩大政府间商务谈判范围和谈判频率 |
三、加强对“中国制造”系统性地宣传工作、打造中国“品牌簇” |
四、强化政府对战略性海外收购的支持 |
第三节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企业创设突破壁垒的发展环境 |
一、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
二、完善创新推动的政府管理体制 |
三、完善创新推动型财政体系 |
四、利用国有企业优势填补产业链空缺 |
第四节 加强企业突破壁垒的能力 |
一、提高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实力 |
二、提高产品质量 |
三、提高营销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后记 |
(7)冷战前期美国对韩国的亲西方宣传政策研究(1945-196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和方法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综述 |
(一)相关概念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三)国内相关研究 |
(四)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 |
(五)研究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战后初期美国在韩国的文化重建活动 |
第一节 战后初期南朝鲜严峻的文化形势 |
一、战后初期美国在朝鲜半岛的政策定位 |
二、美占领军政府对南朝鲜的教育改造 |
第二节 美国在南朝鲜的宣传活动 |
一、美国在南朝鲜的电影宣传 |
二、美国在南朝鲜的广播宣传 |
第三节 美军撤离后对韩国的技术援助政策 |
一、现代化理念在亚洲实践的源起 |
二、技术援助与人心争夺 |
三、美国对韩国的军事技术援助 |
小结 |
第二章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的宣传活动 |
第一节 美国对朝鲜战争的政策 |
一、战争初期美国的政策 |
二、中国出兵之后美国的政策 |
三、战争后期美国对亚洲战略的调整 |
第二节 朝鲜战争初期美军的心理战计划 |
一、美军战争中实施心理战的源起 |
二、军事单位参与和平时期的宣传活动 |
三、心理战重回战场 |
第三节 美国对韩国军民的宣传 |
一、以行为科学为指导的战术宣传 |
二、对韩国民众的宣传 |
小结 |
第三章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韩国的教育援助 |
第一节 朝鲜战争之后美国的亚洲政策 |
一、美国亚洲政策转变的背景 |
二、美国在亚洲的政策调整 |
三、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对韩国的政策 |
第二节 美国政府对韩国的技术支援 |
一、美国向韩国提供技术援助的动机 |
二、国务院的教育交换项目 |
三、国际合作署的技术援助 |
四、美国对韩国农业的改造 |
第三节 亚洲基金会对韩国文化事业的资助 |
一、亚洲基金会成立的背景 |
二、亚洲基金会的英文教育项目 |
三、亚洲基金会国际会议项目 |
四、亚洲基金会的大学俱乐部项目 |
小结 |
第四章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与韩国的文化交流 |
第一节 美国亚洲政策的调整 |
一、变动中的世界 |
二、美国亚洲政策的转变 |
三、六十年代美国对韩国政策的转变 |
第二节 在韩国推广现代化理论 |
一、现代化理论的出现 |
二、国际研究中心的诞生 |
三、现代化理论与宣传的关系 |
四、美国向韩国推广的现代化内容 |
五、韩国学术界对现代化理论的反思 |
第三节 美国针对韩国青年的文化输出 |
一、对高校青年的学术指导 |
二、对韩国青少年的课外活动指导 |
三、美国政府向韩国派遣“和平队” |
小结 |
结语 |
一、冷战初期美国对韩国的战略价值的判断 |
二、冷战“东方主义”与“本土化”在韩国文化重建中的影响 |
三、美国冷战安全国家的构建 |
四、美国的文化输出对韩国现代化模式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8)韩国金英兰法的政策议程探析——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多源流理论模型分析框架及其发展 |
(一) 政策议程及多源流理论模型 |
(二) 多源流理论的发展 |
三韩国金英兰法的多源流理论分析 |
(一) 金英兰法政策议程设置的三种源流 |
1. 问题源流 |
2. 政策源流 |
3. 政治源流 |
(二) 金英兰法政策之窗开启 |
四结论与展望 |
(一) 结论 |
(二) 展望 |
(9)韩国历届政府反腐败治理的经验及借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韩国产生政治腐败的根源 |
二、韩国的反腐败历程及其举措 |
(一) 韩国开启运动反腐时期的有力作为 |
(二) 韩国反腐的新阶段:制度反腐工作路径逐渐形成并确立 |
三、韩国反腐败治理的经验及启示 |
(10)韩国传统政治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博弈 ——基于时空政治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相关文献回顾 |
三、概念、方法与框架 |
第一章 时空政治学 |
第一节 一个独特的现象 |
第二节 时空政治学的理论分析 |
第三节 韩国现代民主政治中的空间政治导向 |
第四节 韩国传统政治中的时间政治导向 |
小结 |
第二章 空间政治学视角下的韩国现代民主政治 |
第一节 政党政治 |
第二节 选举制度 |
第三节 权力集团 |
小结 |
第三章 时间政治学视角下的韩国传统政治 |
第一节 血缘视角下的韩国传统政治 |
第二节 地缘视角下的韩国传统政治 |
第三节 学缘视角下的韩国传统政治 |
小结 |
第四章 现代与传统的博弈 |
第一节 朴正熙时期 |
第二节 卢武铉时期 |
第三节 朴槿惠时期 |
小结 |
第五章 时空政治博弈的规律和特点 |
第一节 时空政治博弈的规律 |
第二节 时空政治博弈的特点 |
第三节 时空政治博弈的未来走向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四、腐败丑闻困扰韩国政府(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青年公职人员道德建设研究[D]. 王蕊. 吉林大学, 2021(01)
- [2]财阀政治下韩国民主转型以来政治困境研究[D]. 安怡康. 外交学院, 2020(07)
- [3]韩国民主转型后政治“清算”现象研究[D]. 陶乾.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4]韩国总统的“宿命”及其影响因素[D]. 王一迪. 延边大学, 2020(05)
- [5]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模式变革研究[D]. 戴洪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6]制造业产业升级背景下制造业企业进入壁垒及其突破问题研究[D]. 穆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7]冷战前期美国对韩国的亲西方宣传政策研究(1945-1969)[D]. 茹亚伟.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8]韩国金英兰法的政策议程探析——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J]. 南日. 韩国研究论丛, 2018(02)
- [9]韩国历届政府反腐败治理的经验及借鉴研究[J]. 王生,骆文杰. 东疆学刊, 2019(01)
- [10]韩国传统政治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博弈 ——基于时空政治学视角[D]. 赵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