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引导和内核控制设计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引导和内核控制设计

一、基于嵌入式系统引导与内核控制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黄璋[1](2021)在《光学玻璃力学特性的智能化测量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针对现有光学玻璃相关力学参数人工测量过程较为复杂、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光学玻璃力学参数的智能化测量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是提出了一种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快速测量小样品光学平板玻璃力学特性的方法。首先利用接触力学理论和牛顿环干涉理论,理论推导出测量光学玻璃力学特性的解析式;其次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的优势,通过摄像头拍摄牛顿环干涉图像,基于MFC框架设计开发了牛顿环图像采集和力学特性计算的软件,实现牛顿环干涉图像中心黑斑半径的自动化测量;最后根据光学玻璃力学特性与牛顿环干涉图像中心黑斑半径及牛顿环中心应力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小样品光学玻璃力学特性的快速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应力31.17N~55.11N范围内,光学玻璃弹性模量的测量相对误差不超过±8.8%;在应力55.11N~71.07N范围内,光学玻璃弹性模量的测量相对误差不超过±16%。二是开展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光学玻璃力学特性测量应用研究。首先是搭建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选用x210v3开发板,内核版本号为Cortex-A8,处理器芯片是S5PV210,摄像头选用USB接口的CMOS摄像头,网卡芯片为DM9000,以及配置所需要的OTG接口、串口等。其次是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建立交叉编译工具链编译出ARM端所需要的程序;U-Boot移植用来初始化硬件设备和引导加载Linux内核;Kernel移植用来配置软件驱动所需要的开发环境和挂载根文件系统的;构建根文件系统用来对后续软件开发所需要不同功能的文件以及库进行存储的;搭建tftp服务器和nfs服务器进行文件的下载和传输;搭建ARM Qt开发环境进行图形化用户界面的开发,编译和安装OpenCV库以及其依赖库进行图像处理。然后是视频图像数据采集模块,基于V4L2和OpenCV设计出牛顿环视频图像采集程序,对于所采集到的YUYV格式的图像进行格式转换到RGB24以便于牛顿环视频图像显示,在Qt下设计出基于V4L2和OpenCV的牛顿环视频图像显示和光学玻璃力学特性的计算界面。最后是功能测试,对基于嵌入式系统下光学玻璃力学特性的开发环境和系统功能进行测试,验证了其系统设计的可行性。

郭涛[2](2021)在《基于ARM DS-5平台设计ThreadX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嵌入式系统技术的日益成熟,处理器的运算能力越来越强大,运算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于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在许多工业应用中,对于所使用工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一般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Linux,安卓等还不能满足工业级别的安全要求,这就对既能够达到工业级安全认证要求,又可以快速运算的嵌入式系统产生了迫切的需求。本文所阐述的是一款同时拥有IEC 61508安全完整性三级认证(SIL 3)和共通准则第六级(EAL 4+)等高级认证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ThreadX RTOS。它由Express Logic公司(现已被微软收购)开发,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与其它实时操作系统不同,ThreadX具有通用性,使基于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简化指令集计算机)和 DSP(Digital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的小型微控制器的应用程序易于升级,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基带,以及打印机、数码相机等设备中。i.MX 6Quad则是由恩智浦(NXP)公司研发的搭载了四个Cortex-A9内核的高性能四核处理器。Cortex-A9处理器是由ARM推出的一款,基于ARMv7架构的多核处理器,Cortex-A9多核处理器是第一次结合了 Cortex架构以及用于可以扩展性能的多处理能力的ARM架构处理器。ARM DS-5是我们选择用来开发Cortex-A9处理器的集成开发环境,它是由ARM官方推出的一款,基于Eclipse的调试器,它可以用来调试全部的ARM处理器,其中包括:较早的ARMv9、ARMv11等系列处理器,以及较新的Cortex-A7、Cortex-A9、Cortex-A15 等 Cortex-A 系列,以及 Cortex-R 系列和 Cortex-M 处理器。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ARM DS-5开发平台设计ThreadX RTO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详细介绍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技术,完成在i.MX 6Quad四核高性能处理器上的各项移植工作。

郭子伦[3](2021)在《基于微内核的嵌入式虚拟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下,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的各个方面,各领域的需求和使用场景越来越复杂的,传统单一的系统必然会有难以满足的情况存在,这只能造成现有平台的设计越来越冗余。在上述背景下,为了解决复杂业务场景的协同等等问题,在实际需求的推动下,嵌入式系统自然而然会引入多操作系统架构平台,或者说是嵌入式虚拟化平台。应用在嵌入式系统的虚拟化技术,主要目标就是在一套硬件设备上支持两个或多个执行环境,并且在嵌入式硬件不断革新的同时,与传统虚拟化应用相比,应用在车载电子或工控设备等等的嵌入式虚拟化技术对系统性能的要求更高。所以对于嵌入式虚拟化技术的需求也从半虚拟化转向了完全虚拟化技术,使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是通用操作系统或是RTOS,无修改的整合运行在同一设备平台的不同分区。这种技术在当下更加符合开发商对嵌入式领域中操作系统的各种需求。为了解决多操作系统平台的问题,本文以结合微内核技术的虚拟化系统平台为研究课题展开,重点研究了ARM架构中的虚拟化技术、多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并行运行机制、并行操作系统间如何通信等要点,最终提出适用于实际应用场景的嵌入式虚拟化平台原型设计。文章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与介绍在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的技术理论,并通过对一系列嵌入式虚拟化解决方案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方案;第二部分是提出轻量级虚拟化管理模块的设计方案,其中主要包括对微内核架构设计以及分区管理设计的介绍和系统间通信机制的设计方案;最后一部分是实现基于微内核架构的虚拟化系统的实验原型,并对原型中微内核功能性部分以及系统间通信性能部分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原型在系统实时性等性能上更加高效,是一个相对稳定、独立、实时的系统。

瞿伟[4](2021)在《基于Hi3559V200双系统架构的HDMI显微相机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显微镜在生命科学研究、工业制造、医疗诊断、教育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显微相机则是数字显微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微相机是工业相机的一种,从接口划分可以分为专用机器视觉接口相机和通用接口相机。通用接口相机性价比高且应用场景广泛,拥有重要的实用研究价值。本文基于Hi3559V200平台研究并提出了一款双操作系统架构、拥有丰富图像处理功能和强大视频图像编解码功能、HDMI接口的快速启动显微相机。显微相机作为典型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方面的要求与通用计算平台有所不同。嵌入式系统分为对称嵌入式系统和非对称嵌入式系统,对称嵌入式系统性能负载更均衡、适用范围更广,非对称嵌入式系统则结合了通用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的优势,适用于对实时性有一定要求且需要有良好功能扩展性和人机交互的场景。论文设计的显微相机支持脱离PC工作。相机通过HDMI接口和USB接口两种方式输出视频码流,支持3840×2160分辨率30FPS视频编解码和3840×2160分辨率图片编解码,支持外接SD卡或U盘扩展存储。同时相机支持丰富多样的图像处理功能,提供了很高的图像调节自由度。相机拥有图形用户界面,通过鼠标可以对相机进行控制。除了图像处理以及视频图片编解码,相机还提供了测量功能,用户可通过鼠标使用图形用户界面提供的多种测量工具完成对实时图像的测量。论文设计的显微相机采用Linux+HuaweiLiteOS的双操作系统架构,Linux负责图形用户界面和外设适配等通用功能,Huawei LiteOS负责图像处理以及视频图片编解码等专用媒体业务。双操作系统分别运行在Hi3559V200双核处理器的两个不同核心上,通过U-boot引导启动,并使用中断和共享内存实现核间通信以及视频码流数据交互。双系统显微相机软件建立在论文设计的中间件基础之上。中间件是位于图形用户界面和底层硬件驱动之间的逻辑抽象层。论文按照低耦合、高复用和高效率的原则设计了软件中间件,中间件从底层到上层分为COMMON、ISP、VIDEO、UVC、TEST和LITEO六个模块,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模块。论文提出了针对双系统显微相机的快速启动综合优化方案,从相机启动流程出发,研究了基于U-boot优化、Linux内核优化、程序流程优化和其他整体优化等优化方案,通过裁剪相机的固件、优化启动流程和优化用户程序运行流程,大幅度提升了相机从上电到输出预览图像的速度,与同类型HDMI显微相机相比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论文最后对相机的设计功能进行了整体测试,验证了论文设计双系统显微相机功能的可用性、易用性、稳定性,验证了采用快速启动综合优化方案,相较于同类型HDMI显微相机有明显的领先。与其他显微相机相比,论文设计的显微相机拥有功能丰富、编解码性能高、成本低、启动速度快和结构紧凑的特点,拥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贾熙[5](2020)在《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列车事件记录仪的设计》文中认为伴随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列车设备愈加复杂,设备故障排查难度逐渐增大。列车事件记录仪作为列车安全设备之一,记录列车设备实时运行状态,为列车故障分析以及运营维护提供数据支撑,具有法律依据。针对国外列车设备技术垄断,国内城轨列车事件记录仪记录数据不全面,存储器安全防护不够,数据安全系数不高等方面问题,研究一种软硬件可配置化、具有数据加密算法的列车事件记录仪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通过分析TCN列车通信网络特点,从列车实际数据源出发采用模块化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列车事件记录仪整体设计方案,并完成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在硬件部分采用一块母板和多块子板的方式可根据列车实际情况实现硬件灵活配置,并完成以AM3358为控制核心的主控模块、数字量DI采集模块、模拟量AI采集模块、MVB总线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接口模块、电源模块等硬件电路设计。软件部分通过分析列车事件记录仪软件体系特点,选用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作为系统平台。本文主要完成软件开发平台的搭建,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与移植,MVB、DI等功能模块驱动程序的编写,以及应用主程序及各模块采集子程序设计。针对数据安全、数据完整性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专门运用于列车事件记录仪的ERM-ES加密算法,实现了记录仪数据加密转储功能。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模拟试验平台,对列车事件记录仪的各模块进行功能性测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事件记录仪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可完成数据加密转存功能以及数据完整性验证,从而验证方案的切实可行,满足列车事件记录仪记录数据具有法律依据不容篡改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史云鹏[6](2020)在《基于视频采集技术的城市交通流实时采集关键设备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私家车数量的逐年攀升导致了城市道路容量接近饱和状态,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成了城市道路的一种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完成道路交通的协调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对于交通信息的采集。实时交通信息数据的采集有多种方法,而近些年发展迅速的图像处理技术也逐步应用在交通流信息采集方面,它具有大区域检测、设置灵活、易更新等优势,现在已经成为智能交通的一类研究热点。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视频采集技术的城市交通流实时采集关键设备,它通过在道路路口及路段上架设摄像头设备,采集城市道路的交通视频影像,采集后的视频通过嵌入式设备进行实时处理,其中采用嵌入式技术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采集到的视频流处理出的各类交通数据,包括车流量、平均车速、拥堵状态、车道占有率和车头时距等,并将这些数据依据通信协议形成数据包,发送给远端服务器,便于后续的交通流大数据处理和交通管理者整体调控。本文实现了视频流在OK6410嵌入式开发设备上的实时采集,摄像头与OK6410采用USB对接,其中视频流的编解码方式采用了 H.264标准,在传输方面利用开源代码项目luvcview完成了对摄像头编码后的图像进行采集。采集后端使用的是以ARM11位架构的OK6410嵌入式开发设备,完成了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在视频采集的USB接口、LCD、触摸屏和DMA控制器四个驱动程序模块的编写。而主要的处理程序是在Linux用户层中完成,在嵌入式Linux3.0.1系统环境下配置了 OpenCV2.6.9版本以实现图像处理程序的开发,图像处理算法对图像增强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处理速度,满足了系统数据采集实时性的要求。在嵌入式设备中完成了 Qt4.4.3版本以及tslib库的配置,实现了在开发板图形化界面和LCD触摸功能设计实现。处理后的路段数据,通过无线数字传输电台连接嵌入式系统RS232串行接口,将数据包传输到后端的服务器中。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使用基于TDMA的传输协议方式,将多个路段的采集节点分为不同时隙进行数据包的传输。测试结果显示检测系统对于路口车辆的信息采集具有快速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对于采集后的数据向服务器的传输协议测试也满足了设计的需要,方便了后续数据的处理,以及根据交通数据而进行的预测。

周刚华[7](2020)在《基于FPGA嵌入式内核的AODV协议半物理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线通信网络在网络组网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移动自组织网络作为无线通信网络的重要分支,得到了各个应用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对于移动自组织网络(Ad Hoc网络),网络层协议在网络路由建立和网络维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基于移动自组织网络的标签式区域导航技术”项目需求为依托,开展基于FPGA嵌入式Cortex-A9内核的Ad Hoc网络层AODV路由协议的半物理仿真研究,为Ad Hoc网络节点间的顺利组网提供工程实现方面的技术积累,同时根据Ad Hoc网络节点间建立的通信链路为后续的高精度测距数据提供传递通道,目前主要的内容及成果如下:1.研究了网络层AODV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协议的运行机制,根据其工作特点进行了基于Zc706开发板的硬件电路设计。电路综合映射后得到的硬件配置文件可用于后续系统引导文件的制作,完成Zc706开发板上可编程逻辑资源的初始化,为嵌入式Linux系统启动提供硬件平台支持。2.对基于FPGA的嵌入式内核编译和嵌入式应用开发环境配置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开展了基于Ubuntu系统的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Boot Loader引导文件,保障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在Zynq开发板平台上的正常启动和运行;移植、编译了Linux内核镜像文件,生成了设备树文件,配置了文件挂载系统,具备了在此嵌入式软硬件系统平台上进行应用开发的基本条件。3.本文基于自主编译的FPGA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环境,对无线网卡的驱动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和移植,然后在Zc706上安装和配置了无线网卡,并对网卡的功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无线网卡可实现对外正常的数据交互和通信业务,从而保障了后续路由协议的半物理仿真研究工作。4.课题中开展了FPGA嵌入式软硬件平台对AODV路由协议的半物理仿真工作,对AODV协议的软件架构进行梳理和设计,完成了AODV协议源代码在FPGA嵌入式系统环境下的移植、编译和测试工作。半物理仿真结果表明:运行AODV协议的终端需要几毫秒的时间来完成节点的建立,节点建立后,节点终端间可以相互进行路由发现并建立通信链路,完成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建立和节点间的相互通信。通过NS2软件实现了对该协议的第三方软件环境下的性能验证,得到了不同预设条件下自组网的拓扑结构和节点间的端到端时延。

狄晓斌[8](2020)在《基于嵌入式Linux的铁路道口信号智能预警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铁路道口信号在铁路运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口信号控制设备是铁路控制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为了保证道口的铁路侧与公路侧的交通能够可靠、高效、稳定的进行,需要道口信号控制设备能在保证安全预警的前提下高效可靠的工作,能将道口预警信号准确并及时的传达各方人员车辆。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道口信号DX3型设备,采用机械控制和继电器组合结构设计,由于设备设计陈旧,导致故障率较高,维护成本较大,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随着5G与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设备的使用更加广泛,本次课题设计的道口智能预警嵌入式控制系统不仅能解决目前道口信号系统存在的问题,还是对铁路控制设备硬件智能化的尝试与探索,对铁路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和意义。本次课题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种嵌入式控制系统智能硬件设备管理道口信号并及时预警行人车辆,本次设备控制核心采用ARM硬件平台和嵌入式Linux软件平台,结合信号采集部件摄像机与雷达完成道口信号的安全预警工作。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通过铁路道口现场工勘调研,调研分析当前道口信号DX3型设备的工作原理与问题所在,确定本次设计的系统整体方案。(2)围绕控制系统的核心ARM硬件平台,设计了控制系统的外围接口功能电路,包括多级电源电路模块、串口调试电路模块、以太网通信电路模块、LCD液晶显示电路模块、TF卡存储电路模块、Mini PCIE电路模块、RS232通信电路模块、RS485通信电路模块等。(3)围绕控制系统的软件平台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编译了启动引导程序Uboot,裁剪配置了Linux内核,并构建移植了根文件系统到核心控制软件平台系统,同时对各个接口的驱动程序进行了修改调试。(4)根据道口安全预警功能利用嵌入式Linux多线程编程实现了IP视频流显示线程、雷达信息通信线程、执行部件动作线程以及看门狗线程等,实现了道口信号控制设备的基本功能。全文包含图45幅,表5个,参考文献41篇。

徐晓宇[9](2020)在《基于BD光盘纠错原理的嵌入式定量检测系统与仪器的研发》文中指出蓝光光盘(BD)是目前存储容量最大的光盘存储介质,用于高质量影音和大容量数据的保存。在生化分析领域,基于蓝光技术的数字化分子检测方法将BD光盘作为低成本的生化反应基底,将BD光驱作为高灵敏度的生物信号读取装置,已实现了医疗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中多种样本的定量检测,在即时检测(point of care test,POCT)应用方面具有广阔前景。然而,目前该方法存在结果分析依赖于电脑、不适用于现场应用的问题,为实现更加便捷的现场快速检测,需开发基于蓝光技术的专用性POCT仪器。嵌入式系统是经过软硬件定制而实现用户特定功能的专用计算机系统,是设计、开发POCT医疗仪器的支持性技术,可满足POCT仪器便携、低成本、操作简单的要求。本文以BD光盘/光驱生化分析传感系统为基础,开展了基于BD光盘纠错原理的嵌入式定量检测系统与仪器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以BD光盘作为生化反应的基底,以BD光驱作为生物信号读取装置,利用嵌入式开发技术设计并构建了检测系统的软硬件体系,控制嵌入式检测系统实现生物光盘上样品的自动化定量检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嵌入式Linux和ARM处理器开发方案,完成了嵌入式底层软硬件平台的开发移植工作。通过移植QPx Tool光盘质量诊断软件,结合喷墨打印的墨点阵列光盘验证了嵌入式平台下生物光盘纠错的可行性,且检测系统的横向分辨率小于100μm。2.开发了嵌入式检测系统的自动化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应用程序,并通过QT开发了检测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将底层软件和应用软件固化到硬件存储器中,并通过3D打印实现硬件集成,实现了小型化、集成化和样品自动化检测分析的嵌入式检测仪器的开发。3.结合PDMS微通道在BD光盘上进行了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结合反应和银染信号放大反应,利用所开发的嵌入式检测仪器实现了链霉亲和素浓度的自动化定量检测,验证了系统的自动化检测流程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蒋杰[10](2020)在《嵌入式多通道数据采集记录仪软件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测控信息技术逐渐步入现代化进程,数据采集记录技术作为测控信息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向更高速率、更加智能、更多功能、更加便携方向迈进。此前存在的数据采集记录仪多为某种特定对象制作,通道数量较少,采集的信号较为单一,控制采集能力较弱,通常只适合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然而现代化工业现场测控对象复杂多变,以往的数据采集记录仪往往不能满足测量需求。本课题旨在设计出一种多个通道、多种功能、操作简单、应用灵活、更加通用的基于Linux&ARM的多通道数据采集记录仪,能够在多种测量环境下使用。本论文分析了数据采集记录仪研究背景,对国内外现状作了相应的介绍,确定需求指标及功能,继而确定总体设计方案,对系统进行模块划分及设计,接着进行各模块功能测试,保证各模块能够正常工作。最后进行系统联调,保证其满足系统指标及功能需求。以下为本课题需要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1.分析嵌入式数据采集记录仪的软件设计需求,明确功能指标,进行嵌入式显示控制平台软硬件选型,确立总体研究方案。2.嵌入式显示控制平台设计。采用时下流行的嵌入式ARM&Linux方案,将ARM9作为核心处理器,Linux作为操作系统,Qt作为控制软件开发环境。需要完成交叉编译工具链制作、Linux内核移植、文件系统制作及系统所需的各种插件、第三方库、通讯驱动等配置。3.系统控制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基于Qt完成,通过设计特定数据通讯协议与下位机进行通信,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及处理,实现数据多样化显示、数据快速存储、组态配置以及多样化控制等功能。4.研制完成后,对系统进行调试及测试,保证完成相应功能及指标。

二、基于嵌入式系统引导与内核控制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嵌入式系统引导与内核控制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光学玻璃力学特性的智能化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光学玻璃弹性模量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1.2.2 光学玻璃弯曲刚度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1.2.3 光学玻璃泊松比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1.2.4 研究进展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及实现框架
    2.1 设计方案
    2.2 实现框架
3 应用牛顿环测量光学玻璃力学特性的研究
    3.1 牛顿环测量原理
    3.2 接触力学理论及其在牛顿环测量方面的应用
    3.3 光学玻璃力学特性测量公式推导
        3.3.1 光学平板玻璃弹性模量测量公式推导
        3.3.2 光学平板玻璃弯曲刚度测量公式推导
        3.3.3 光学平板玻璃泊松比测量公式推导
    3.4 光学玻璃力学特性智能化测量的实验装置
    3.5 光学玻璃力学特性智能化测量的实验研究
        3.5.1 测量牛顿环光干涉图样的黑斑像素面积
        3.5.2 标定图像单位像素对应的实际长度值
        3.5.3 牛顿环光干涉图像中心黑斑半径的测量
        3.5.4 通过计算机获取标准牛顿环的图像
    3.6 光学玻璃力学特性测量的实验数据
    3.7 实验结果分析
4 光学玻璃力学特性的嵌入式系统研究
    4.1 嵌入式系统概述
        4.1.1 嵌入式系统简介
        4.1.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4.1.3 嵌入式系统的结构
    4.2 系统开发环境介绍
        4.2.1 硬件开发环境
        4.2.2 软件开发环境
    4.3 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
        4.3.1 硬件平台总体架构
        4.3.2 处理器芯片的选取
        4.3.3 硬件结构分析
5 嵌入式系统下牛顿环图像采集及数据处理设计
    5.1 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
        5.1.1 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5.1.2 U- Boot移植
        5.1.3 Kernel移植
        5.1.4 根文件系统构建
        5.1.5 tftp服务器和nfs服务器的搭建
        5.1.6 ARM Qt开发环境搭建
        5.1.7 Qt Creater
        5.1.8 OpenCV库的移植
    5.2 基于V4L2 的视频图像采集系统
        5.2.1 V4L2 简介
        5.2.2 V4L2 视频图像采集
    5.3 基于V4L2和OpenCV的牛顿环视频采集系统的设计
    5.4 图像格式的转换
    5.5 Qt下牛顿环视频采集和计算界面的实现
    5.6 功能测试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基于ARM DS-5平台设计ThreadX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为什么要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统
        1.1.2 操作系统移植的目的与必要性
    1.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ThreadX RTOS研究现状
        1.2.2 i.MX处理器研究现状
    1.3 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的主流技术
        1.3.1 Linux移植
        1.3.2 BootLoad选择及对比
        1.3.3 移植方案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章节安排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开发环境
    2.1 开发平台
    2.2 硬件环境
        2.2.1 i.MX 6Quad处理器
        2.2.2 JLink调试器
    2.3 软件环境
        2.3.1 ThreadX RTOS代码
        2.3.2 固件库代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植方案
    3.1 移植方案综述
    3.2 ThreadX RTOS内核移植
        3.2.1 i.MX6Q开发板启动流程
        3.2.2 ThreadX RTOS内核移植方案设计
    3.3 固件库移植
        3.3.1 SDK中的文档
        3.3.2 裁剪固件库
        3.3.3 C语言部分移植
        3.3.4 汇编部分移植
    3.4 GUIX移植
        3.4.1 使用guix_medical例程
        3.4.2 使用GUIX Studio更改配置
        3.4.3 添加入ThreadX RTOS工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ThreadX RTOS内核移植实现
    4.1 ThreadX RTOS产品介绍
    4.2 ThreadX RTOS工作机制
        4.2.1 初始化
        4.2.2 线程执行
        4.2.3 中断服务例程
        4.2.4 程序定时器
    4.3 软件部分
        4.3.1 源代码
        4.3.2 工程属性
    4.4 硬件部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固件库移植实现
    5.1 固件库综述
        5.1.1 什么是固件库
        5.1.2 固件库的优点
    5.2 固件库裁剪
        5.2.1 固件库分析
        5.2.2 固件库裁剪
    5.3 C语言代码移植
        5.3.1 头文件
        5.3.2 armcc兼容GNU C
        5.3.3 修改宏
        5.3.4 设置mmu table
    5.4 汇编代码移植
        5.4.1 ARM汇编语法
        5.4.2 GNU汇编语法
        5.4.3 移植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GUIX移植实现
    6.1 GUIX产品介绍
        6.1.1 GUIX的特性
        6.1.2 GUIX的优点
        6.1.3 GUIX开发工具
        6.1.4 GUIX源代码
    6.2 GUIX Studio的配置
    6.3 GUIX例程移植
        6.3.1 库文件
        6.3.2 头文件
        6.3.3 中断服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驱动编写
    7.1 I2C通信总线驱动
        7.1.1 设备信息及固件库代码分析
        7.1.2 代码实现
    7.2 IPU显示模块驱动
        7.2.1 设备信息及固件库代码分析
        7.2.2 代码实现
    7.3 GT911触屏模块驱动
        7.3.1 硬件分析
        7.3.2 代码实现
        7.3.3 GT911中断配置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调试及分析
    8.1 FVP平台调试
        8.1.1 scatterload问题
        8.1.2 应用层GUIX中的问题
    8.2 实机运行
        8.2.1 运行画面
        8.2.2 监控画面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9.1 工作总结
    9.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cortexA9.s汇编代码
    附录B I2C驱动代码
        1 bsp_imx6_i2c.h
        2 bsp_imx6_i2c.c
    附录C IPU驱动代码
        1 bsp_imx6_ipu.h
        2 bsp_imx6_ipu.c
    附录D触屏模块驱动关键代码
        1 bsp_imx6_touch.h
        2 bsp_imx6_touch.c
    附录E中断控制器驱动代码
        1 bsp_imx6_touch_eim_int.h
        2 bsp_imx6_touch_eim_int.c
致谢

(3)基于微内核的嵌入式虚拟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背景及意义
    1.2 嵌入式虚拟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贡献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理论概述
    2.1 虚拟化技术理论概述
        2.1.1 虚拟化管理程序
        2.1.2 嵌入式虚拟化技术的分类
        2.1.3 虚拟化关键问题
    2.2 ARM架构及其虚拟化支持
        2.2.1 ARMv8架构概述
        2.2.2 ARMv8虚拟化
    2.3 微内核架构
        2.3.1 微内核架构概述
        2.3.2 典型微内核操作系统
    2.4 设计方案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虚拟化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设计原则
    3.2 虚拟化系统整体架构
    3.3 多核多OS引导机制
        3.3.1 hypervisor引导多核
        3.3.2 利用Linux引导多核
    3.4 跨系统通信机制的研究与设计
        3.4.1 共享内存机制
        3.4.2 核间通信机制
    3.5 内存虚拟化机制
    3.6 分区及访问控制机制
    3.7 mginkgo微内核AArch64版本设计
        3.7.1 AArch64设计工作
        3.7.2 内存管理机制
        3.7.3 IPC机制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原型实现
    4.1 编译系统
    4.2 多核引导模块
        4.2.1 配置运行环境
        4.2.2 subCPU唤醒
    4.3 mginkgo微内核AArch64版本实现
        4.3.1 内存管理模块
        4.3.2 IPC机制
    4.4 跨OS通信模块的实现
        4.4.1 关键数据结构
        4.4.2 Endpoint相关函数
        4.4.3 消息传递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运行与测试分析
    5.1 系统测试环境
    5.2 镜像烧写
    5.3 功能测试
    5.4 性能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Hi3559V200双系统架构的HDMI显微相机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工业相机研究现状
        1.2.2 嵌入式操作系统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本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多核处理器上的嵌入式系统研究
    2.1 多核处理器
    2.2 对称嵌入式系统
    2.3 非对称嵌入式系统
        2.3.1 虚拟化
        2.3.2 各核心运行独立操作系统
    2.4 双操作系统结构的关键技术
        2.4.1 Huawei LiteOS结构
        2.4.2 双操作系统内核启动方式
        2.4.3 双操作系统通信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系统显微相机硬件结构与电路设计
    3.1 总体硬件结构设计
    3.2 硬件核心模块
        3.2.1 主控芯片模块
        3.2.2 内置存储模块
        3.2.3 图像采集模块
        3.2.4 外设接口模块
    3.3 双系统显微相机样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系统显徼相机软件设计
    4.1 双系统显微相机总体软件框架
    4.2 双系统显微相机软件系统环境设计
        4.2.1 开发环境搭建
        4.2.2 软件运行内存划分
        4.2.3 固件分区设计
    4.3 双系统显微相机驱动程序的开发
        4.3.1 图像传感器驱动
        4.3.2 RTC驱动
    4.4 双系统显微相机中间件的设计
        4.4.1 中间件结构
        4.4.2 COMMON模块设计
        4.4.3 ISP模块设计
        4.4.4 VIDEO模块设计
        4.4.5 UVC模块设计
        4.4.6 LITEOS模块设计
        4.4.7 TEST模块设计
    4.5 双系统显微相机的图形用户界面及其功能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系统显徼相机快速启动分析与优化
    5.1 快速启动优化总览
    5.2 U-boot优化
        5.2.1 U-boot裁剪
        5.2.2 U-boot启动流程优化
    5.3 Linux内核优化
        5.3.1 Linux内核裁剪
        5.3.2 关闭Linux内核打印
    5.4 程序流程优化
        5.4.1 驱动加载优化
        5.4.2 快速启动参数
    5.5 其他通用优化
        5.5.1 硬件解压缩
        5.5.2 文件系统优化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双系统显徽相机整体展示
    6.1 相机工作场景测试
    6.2 ISP功能测试
    6.3 视频编解码性能测试
        6.3.1 编码
        6.3.2 解码
    6.4 UVC测试
    6.5 快速启动测试
        6.5.1 测试方法
        6.5.2 测试结果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历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列车事件记录仪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列车事件记录仪发展现状
    1.3 论文章节安排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列车事件记录仪总体方案设计
    2.1 TCN列车通信网络
    2.2 MVB多功能车辆总线
        2.2.1 MVB通信数据特点
        2.2.2 MVB帧及报文
    2.3 ERM采集数据分类
    2.4 ERM总体方案设计
        2.4.1 ERM系统组成
        2.4.2 ERM各模块设计方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RM硬件设计
    3.1 ERM硬件总体架构
    3.2 ERM主控制板
        3.2.1 AM3358芯片
        3.2.2 主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3.3 电源模块硬件设计
    3.4 AI/DI信号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3.4.1 DI信号采集电路
        3.4.2 AI信号采集电路
    3.5 MVB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3.5.1MVB控制器D013
        3.5.2 D013外围电路设计
        3.5.3 MVB外源接口电路
    3.6 防护储存器模块
    3.7 通信接口电路
        3.7.1 以太网接口
        3.7.2 RS-232接口
        3.7.3 USB通信接口
        3.7.4 JTAG接口电路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RM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架构
        4.1.1 ERM软件需求分析
        4.1.2 嵌入式系统的选择
        4.1.3 ERM软件总体架构
    4.2 ERM软件开发环境
        4.2.1 交叉编译环境
        4.2.2 TFTP服务器搭建
    4.3 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
        4.3.1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架构
        4.3.2 引导加载程序
        4.3.3 嵌入式Linux内核
        4.3.4 Linux根文件系统
    4.4 ERM应用软件设计
        4.4.1 ERM主程序设计
        4.4.2 AI模拟量采集程序设计
        4.4.3 DI数字量采集程序设计
        4.4.4 MVB总线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5 ERM-ES加密转储算法
        4.5.1 ERM-ES加密转储算法结构
        4.5.2 ERM-ES加密转储算法实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平台搭建
    5.2 串口测试
        5.2.1 调试串口终端显示测试
        5.2.2 串口数据收发测试
    5.3 以太网测试
        5.3.1 以太网通信调试
        5.3.2 以太网功能测试
    5.4 采集功能测试
        5.4.1 AI、DI采集测试
        5.4.2 MVB数据采集测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基于视频采集技术的城市交通流实时采集关键设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设计主要内容
2 课题设计关键技术
    2.1 嵌入式开发技术
        2.1.1 嵌入式驱动开发
        2.1.2 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
    2.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2.2.1 数字图像处理常用方法
        2.2.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
    2.3 ARM Qt GUI开发
    2.4 基于Qt的串口通信技术
3 基于视频采集技术的交通流实时采集系统概述
    3.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1.1 系统的结构框架
        3.1.2 系统的应用区域
    3.2 系统硬件结构
        3.2.1 硬件整体结构
        3.2.2 核心S3C6410介绍
        3.2.3 主要硬件模块电路
    3.3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3.3.1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选择
        3.3.2 系统软件设计结构
4 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搭建
    4.1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构建
        4.1.1 开发硬件环境
        4.1.2 开发环境的软件准备
    4.2 嵌入式Linux系统的构成
        4.2.1 U-boot简介
        4.2.2 Linux系统的内核
        4.2.3 Linux的文件系统
    4.3 Linux系统的编译和烧写
        4.3.1 编译U-boot和Linux内核
        4.3.2 配置网络文件系统
    4.4 ARM Qt开发环境搭建
        4.4.1 Qt库在Linux系统中的移植
        4.4.2 Qt creator工具
    4.5 Opencv库的移植
        4.5.1 Opencv依赖项的编译和安装
        4.5.2 Opencv2.4.9的编译和安装
5 系统软件设计
    5.1 视频流采集
        5.1.1 V4L2架构驱动移植
        5.1.2 luvcview视频图像采集
    5.2 嵌入式驱动程序的设计
        5.2.1 USB驱动程序的设计
        5.2.2 LCD驱动设计
        5.2.3 触摸屏驱动的设计
        5.2.4 DMA驱动设计
    5.3 OpenCV图像处理核心算法的设计
        5.3.1 读取图像的像素数据
        5.3.2 图像增强
        5.3.3 车辆驶入、驶出判断
        5.3.4 车流量统计
        5.3.5 平均车速的计算
        5.3.6 拥堵判断
    5.4 Qt GUI图形化界面设计
        5.4.1 视频流的导入和处理
        5.4.2 传输模块的设计
    5.5 发送包协议的设计
6 系统测试
    6.1 采集测试
    6.2 显示及数据测试
        6.2.1 Qt界面显示测试
        6.2.2 图像处理算法准确性测试
        6.2.3 采集节点发送包测试
    6.3 测试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基于FPGA嵌入式内核的AODV协议半物理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移动自组织网络定位技术现状
    1.3 网络层协议及半物理仿真技术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安排
第2章 网络层AODV协议和FPGA嵌入式技术
    2.1 网络层路由协议的分类和特点
    2.2 AODV路由协议运行机制的分析
        2.2.1 AODV协议综述
        2.2.2 AODV协议信息帧格式
        2.2.3 AODV协议工作机制
    2.3 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技术
    2.4 嵌入式FPGA开发板Zc706 概述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Zc706的嵌入式系统设计与移植
    3.1 基于Zc706进行嵌入式应用设计
    3.2 交叉编译环境搭建
    3.3 硬件电路设计与fsbl、bits文件
        3.3.1 Zc706硬件工程的建立
        3.3.2 硬件电路IP核参数的设置
        3.3.3 嵌入式系统fsbl和 bits文件的生成
    3.4 Boot Loader系统引导文件的实现
    3.5 Linux内核镜像文件的编译
        3.5.1 Linux内核的发展
        3.5.2 Linux内核的移植安装
        3.5.3 Linux内核的裁剪编译和镜像文件的生成
    3.6 设备树dtb文件的设计
        3.6.1 Device tree概述
        3.6.2 设备树dts文件的实现
        3.6.3 设备树dtb文件的实现
    3.7 根文件系统的建立
        3.7.1 根文件系统的介绍
        3.7.2 Busybox的编译安装
        3.7.3 Dropbear的安装配置
        3.7.4 制作uramdisk.image.gz文件
    3.8 SD卡格式的修改
    3.9 小结
第4章 无线网卡相关驱动的设计编译与功能测试
    4.1 无线网卡的选型
        4.1.1 无线网卡的介绍
        4.1.2 无线网卡的选择
    4.2 无线网卡相关驱动的配置和编译
        4.2.1 USB驱动的编译
        4.2.2 网卡驱动文件的修改设计
        4.2.3 网卡驱动文件的编译移植
    4.3 无线网卡的测试
        4.3.1 无线网卡的工作信息
        4.3.2 无线网卡的功能测试
    4.4 小结
第5章 AODV协议代码的改进和仿真测试
    5.1 内容框架
    5.2 AODV协议源代码的架构
    5.3 Aodv-uu源代码的改进
        5.3.1 用户层代码的设计修改
        5.3.2 内核层代码的设计修改
    5.4 Aodv-uu源代码编译和仿真测试
        5.4.1 用户层文件的编译
        5.4.2 内核层文件的编译
        5.4.3 Aodv-uu代码的仿真测试
    5.5 NS2对aodv-uu代码功能的验证
        5.5.1 NS2软件的介绍和安装
        5.5.2 建立aodv-uu仿真模型库
        5.5.3 NS2 对嵌入式aodv-uu代码功能的验证
    5.6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8)基于嵌入式Linux的铁路道口信号智能预警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铁路道口信号设备研究现状
        1.2.2 国内铁路道口信号设备研究现状
    1.3 本文创新点及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道口智能预警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2.1 现有道口信号控制设备系统功能分析
    2.2 道口智能预警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3 道口智能预警嵌入式控制系统的设计
        2.3.1 嵌入式硬件平台M6708-T
        2.3.2 嵌入式软件平台Linux系统
    2.4 本章小结
3 道口智能预警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最小系统电路
        3.1.1 启动配置电路
        3.1.2 看门狗复位电路
        3.1.3 电源电路
        3.1.4 串口调试电路
    3.2 通信接口电路
        3.2.1 以太网通信电路
        3.2.2 RS232通信电路
        3.2.3 RS485通信电路
    3.3 功能接口电路
        3.3.1 LCD液晶显示电路
        3.3.2 TF卡存储电路
        3.3.3 Mini PCIE模块电路
    3.4 控制设备PCB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道口智能预警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与驱动设计
    4.1 嵌入式LINUX的构建移植
        4.1.1 搭建交叉编译环境
        4.1.2 Bootloader构建移植
        4.1.3 Linux内核构建移植
        4.1.4 根文件系统构建移植
    4.2 嵌入式LINUX驱动设计
        4.2.1 嵌入式Linux驱动概述
        4.2.2 LCD驱动设计
        4.2.3 串口驱动设计
        4.2.4 SD卡驱动设计
        4.2.5 WIFI驱动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道口智能预警嵌入式系统功能应用软件设计
    5.1 嵌入式LINUX多线程设计
    5.2 IP视频流显示线程设计
    5.3 雷达信息通信线程设计
    5.4 执行部件动作线程设计
    5.5 看门狗线程设计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系统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BD光盘纠错原理的嵌入式定量检测系统与仪器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光盘光驱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嵌入式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嵌入式定量检测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基于BD纠错的分子检测原理概述
        2.1.1 光盘/光驱的物理格式和工作原理
        2.1.2 蓝光光盘数据纠错与检测原理
    2.2 嵌入式系统概述
        2.2.1 嵌入式处理器与ARM
        2.2.2 嵌入式操作系统与嵌入式Linux
    2.3 需求分析与系统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嵌入式定量检测系统及仪器的实现
    3.1 嵌入式开发平台搭建
        3.1.1 硬件平台搭建
        3.1.2 软件开发平台搭建
    3.2 嵌入式系统软件的开发移植
        3.2.1 Bootloader移植
        3.2.2 Linux内核移植
        3.2.3 根文件系统的构建
        3.2.4 驱动程序开发移植
    3.3 检测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
        3.3.1 QT环境搭建
        3.3.2 QPx Tool修改移植
        3.3.3 数据处理程序开发
        3.3.4 应用程序界面设计
    3.4 嵌入式检测仪器的集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嵌入式定量检测系统的实验检测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 嵌入式定量检测系统可行性分析实验
        4.2.1 墨点阵列光盘的制备与读取
        4.2.2 可行性分析
    4.3 BD表面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反应的定量检测
        4.3.1 生物光盘的制备
        4.3.2 实验结果与系统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嵌入式多通道数据采集记录仪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数据采集记录仪的总体设计
    2.1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2.2 任务需求分析
    2.3 嵌入式系统硬件选型
        2.3.1 嵌入式微处理器选型
        2.3.2 嵌入式硬件开发平台选择
    2.4 嵌入式系统软件选型
        2.4.1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
        2.4.2 图形界面开发环境选择
    2.5 难点及关键技术分析
        2.5.1 难点分析
        2.5.2 关键技术分析
    2.6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采集记录仪软件开发平台搭建
    3.1 嵌入式软件交叉开发
    3.2 建立交叉编译工具链
    3.3 BootLoader的编译
    3.4 Linux内核的裁剪、编译
        3.4.1 内核功能
        3.4.2 内核源码裁剪
    3.5 文件系统制作
    3.6 Qt5.6.2 开发环境搭建
        3.6.1 Qt的信号/槽机制
        3.6.2 Qt5.6.2 函数库编译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采集记录仪控制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结构及流程分析
        4.1.1 软件层次结构划分
        4.1.2 软件界面整体架构
        4.1.3 软件工作流程分析
    4.2 人机交互设计
        4.2.1 用户登录及注册
        4.2.2 系统初始化及自检
        4.2.3 外部按键检测及控制
        4.2.4 系统主控制界面设计
    4.3 数据传输功能模块设计
        4.3.1 串口通讯模块设计
        4.3.2 网口通讯模块设计
        4.3.3 双缓冲环形队列多线程收发设计
    4.4 数据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4.4.1 数据处理设计
        4.4.2 数据误差校准
        4.4.3 多线程数字实时显示
        4.4.4 多线程波形实时显示
        4.4.5 数据实时存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验证
    5.1 验证测试平台介绍
    5.2 功能测试及验证
        5.2.1 登录及注册功能测试
        5.2.2 控制功能测试
        5.2.3 数据解析处理功能测试
        5.2.4 串口通讯测试
        5.2.5 网口通讯测试
        5.2.6 多样化显示功能测试
        5.2.7 数据存储测试
        5.2.8 触屏及按键功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基于嵌入式系统引导与内核控制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光学玻璃力学特性的智能化测量方法研究[D]. 黄璋.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基于ARM DS-5平台设计ThreadX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D]. 郭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基于微内核的嵌入式虚拟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郭子伦.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Hi3559V200双系统架构的HDMI显微相机设计与实现[D]. 瞿伟. 浙江大学, 2021(09)
  • [5]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列车事件记录仪的设计[D]. 贾熙.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6]基于视频采集技术的城市交通流实时采集关键设备研究[D]. 史云鹏.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7]基于FPGA嵌入式内核的AODV协议半物理仿真研究[D]. 周刚华.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2020(02)
  • [8]基于嵌入式Linux的铁路道口信号智能预警控制系统设计[D]. 狄晓斌.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9]基于BD光盘纠错原理的嵌入式定量检测系统与仪器的研发[D]. 徐晓宇. 太原理工大学, 2020
  • [10]嵌入式多通道数据采集记录仪软件设计[D]. 蒋杰.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引导和内核控制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