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篮球兴趣与技术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商光昊[1](2021)在《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沈阳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篮球运动在我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篮球项目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占具非常重要的地位。经调查研究发现,在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法仍被教师广泛采用。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刺激增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传统教学法在对学生技术动作的反馈过程中存在不直观的弊端。当下新兴的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教学应顺应时代潮流,及时更新符合实际情况的新型教学方法。本文采用教学实验的方法,将视频反馈教学法应用到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中,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梳理其他学科采用视频反馈教学法的授课效果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常用的教学方法,为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以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沈阳大学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沈阳大学2019级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一班、二班共52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在上课人数,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均一致的前提下,实验组在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之上施加视频反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8周的教学实验对两个班级学生的主客观指标:篮球基本技术掌握程度、课堂氛围、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教学实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实验后,实验组关于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视频反馈教学法,通过及时影像音频的直观反馈,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2)在对实验组施加视频反馈教学法后,实验组学生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三分线外运球折返上篮、全场体前变向运球,这三项技术动作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视频反馈教学法的作用下,实验组学生对技能的结构掌握更清晰,并且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对学生篮球技术动作的掌握有积极的影响。(3)从实验组学生对视频反馈教学法的评价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此教学法能够及时纠正自己所出现的错误,以及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方面最为赞同。说明视频反馈教学法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提升其自我探究能力。
雷永杰[2](2021)在《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高等院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作为我国大学生身心将康发展、运动技能学习、终身体育意识提升和良好体育行为习惯建立的重要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不仅在于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更在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现有的大学生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已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由此,不断提升我国高等院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水平,就成为我国大学体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为此,在新一轮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不仅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还制定了较为细致的发展规划。为适应我国高等院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的改革需求,本研究通过分析贵州省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开展现状,以此发现当前存在的不足和影响教学开展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为不断改善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开展现状提供参考。本文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从分析遵义市高校公体篮球课教学基本情况与开展现状入手,结合现在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总体改革趋向,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课场地、器材、设备设施存在一定差异,高校的篮球场地与器材不能满足正常的篮球教学需求,大部分的学生因为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的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和学习动机下降,课后练习与课余活动也无法有效进行开展。(2)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师呈现年轻化趋势,教师学历以硕士研究生居多,但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太少,比重不足,男女教师不平衡,教师的科研成果相对较少,不能持续支撑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而且入职后的公共体育篮球教师得到进修与深造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就会因此而被阻碍。(3)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课程大多还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没有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和满意。虽然有一些教师进行了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的创新,但对细节的改善仍然缺乏。(4)考核评价方式公平程度较低,考核偏向于只去注重结果却忽略过程,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成长历程,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5)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课外拓展欠缺,导致学生课后积极参与篮球活动的人数较少,大部分学生主要还是依赖篮球教学课程来学习篮球技术,校内的篮球教学与篮球比赛、篮球娱乐性活动较少,课内外教学衔接不畅。
秦勇[3](2021)在《教学比赛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实战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遵守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进度的基础上,每次课最后都会留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学生会利用活动时间在场边休息或者玩手机,这种现象“传染”性很强,不仅自己不能及时将课上所学熟练巩固,还会给其他学生的篮球活动带来消极影响。如何提高学生在最后半小时活动时间的参与积极性;如何将课上所学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如何更全面的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是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成绩是非常重视的环节,考核评价则是检验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如何充分利用好考核评价这一关键抓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找各种理由坐在场边休息的消极被动现象,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是本研究的落脚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上海体育学院2018级运动训练专业田径班与乒乓球班20名男生为研究对象,将活动时间的教学比赛结果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观察并分析两者挂钩过程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实战能力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将教学比赛结果纳入平时成绩考核结构中,能够显着提高学生在课程活动时间内的参赛积极性。学生参赛时间、参赛人数大幅增长,休息人数、休息时间和玩手机人数、时间、现象明显减少,教学氛围明显改善,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改善与提高。(2)教学比赛纳入到平时成绩考核结构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技战术水平以及在比赛过程中应用的熟练程度,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实战经历增多,对抗强度增强,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3)大量的教学比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徐长乐[4](2021)在《兰州市区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高等教育自然而然就承担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各类人才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助推下,高校体育教学紧跟时代步伐,科学、有序完成体育教学发展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体育人才。篮球教学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体育项目,也是校园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在很大程度上能客观的反映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兰州市区八所普通本科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对部分任课教师和上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教学过程各要素、教师队伍和学生基本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现阶段兰州市区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发展建议,希望能对兰州市区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通过调查发现,兰州市区普通本科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发展整体是良好的,不论是在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还是在教学思想、内容的实践上都是成功的,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现状如下:1.在教学过程各要素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课时数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篮球课上课组织形式创新性和趣味性有待提高;教学考核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缺乏对学生过程性评价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2.从教师队伍来看,教师师资队伍结构发展不均衡,中年教师居多,多数教师是篮球专项出身,业务能力和运动技能强,有一小部分教师并不是篮球专项,对篮球的技能和见解有一定局限性;中青年篮球教师进修渠道窄,缺乏职后培训学习,科研创新能力有待提高。3.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浓厚,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很高,动机明确,但是学生的整体篮球基础薄弱,水平偏低。4.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欢和老师教学之间存在矛盾。这就是学生很喜欢篮球运动,但对上篮球课缺乏兴趣,这两者的矛盾体现了篮球课教学不能很好满足学生对篮球运动的需求,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韦奇成[5](2021)在《“分层-参与”教学法在高校篮球专选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被逐渐重视并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分层式、参与式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法应运而生。分层—参与式教学即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原有的技能基础水平、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等的不同,通过对相关知识测验后的结果解读,将学生分层后进行教学,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点拨指导分层等,在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参与教学主要具体表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制定、练习结束后的组内、组间参与评价、总结等,让每一位学生都实现最优化、最全面的发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教学实验法,以“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将分层—参与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体育篮球专选课中。选取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18级篮球专选1班为实验班与篮球专选2班对照班共计48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每个班男生各24名男生,控制分层—参与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为唯一变量,通过对学生的篮球技术中的运球、投篮、技评达标进行测试以及非认识能力等多方面进行问卷、测量量表及测验为本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数据采用Excle进行初步的分类和整理,采用SPSS22.0等统计学应用程序进行进一步的深层分析处理。通过对比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篮球技能成绩、非认知能力等诸多方面。得出以下结论:(1)教学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两项期末技能考试成绩达标成绩的比较P值<0.05,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分层参与教学法在高校篮球专选课中对学生篮球运球、投篮方面有所提升,技能成绩有所提高。(2)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传球—行进间运球—行进间投篮)进行技术评定,两班的技评成绩的比较P值<0.05,说明了分层—参与教学法运用在高校篮球专选课教学中对学生篮球技评成绩有所提高,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3)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综合成绩的比较值P值<0.05,说明了分层—参与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而言,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篮球综合技术的掌握。分层—参与教学法中应完善不同层次学生自主性及激励机制,先进的教学法能够及时了解到不同级别学生的技能进行情况和心理变化状态,引导学生在不同层次间进行互帮互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共同进步。(4)教学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非认知能力对比,其中非认知能力中的体育学习动机方面的比较P值<0.05,说明了分层—参与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非认知能力中的凝聚力方面的比较P值<0.05,说明了分层—参与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凝聚力;非认知能力中的自信心方面的其比较P值<0.05说明了分层—参与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自信心增加学生课程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胡庆有[6](2021)在《单元目标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育理念已经发生转变,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身心健康与体育技能的发展。自教育部印发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以来,高校教学改革工作也在不断的改革、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思路和工作方法。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篮球是主要的教学项目之一,是锻炼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受学生喜爱。本文运用“单元目标教学法”进行篮球教学实验,以总结与借鉴前人的优秀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将高职院校篮球公体课与单元目标教学法紧密结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有关方法对单元目标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实验对象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2020级篮球公体课学生,设置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运用传统教学法进行篮球教学,实验班运用单元目标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实验对象的篮球基本技术、学习兴趣、态度、合作精神与情意表现以及教学效果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研究对象的各项实验数据。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再次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班的篮球达标和技评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具有显着性差异。(2)实验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优于对照班,具有显着性差异。(3)实验班的合作精神与情意表现优于对照班,具有显着性差异。(4)实验班的教师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班,具有显着性差异。
白健[7](2021)在《北京市高校学生体育类电竞与现实体育参与的互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类电竞模拟了现实体育的属性,能够展示体育项目的魅力。尽管电竞分流现实体育参与者,对体育行业造成冲击的担忧一直存在,但是体育类电竞因其与传统体育的紧密联系而得到诸多体育组织的青睐。新冠疫情以来,国际体育组织日益将体育类电竞作为重点战略方向,以其增加现有用户黏性、拓展参与人群范围。然而体育类电竞是否能发挥这种作用,亟需就体育类电竞与现实体育参与行为的互动影响进行研究,为推动体育类电竞和现实体育参与发展的政策和实践提供支持。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0名北京市高校同时参与体育类电竞和现实体育的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依据扎根理论研究和梳理这一群体体育类电竞和现实体育参与行为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体育类电竞还是现实体育参与,均构成参与者对特定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整体体验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应用扎根理论构建了体育类电竞和现实体育互动影响的四范畴理论模型,分别为“开始行为因素”、“持续行为因素”、“行为结果影响”以及核心范畴“互动影响”。核心范畴“互动影响”中的“平行关系”体现了体育类电竞和现实体育参与行为在影响机制、动机需求方面的相似性;“促进作用”显示体育类电竞和现实体育参与之间能形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发展模式;“弥补作用”展示了现实体育与体育类电竞各有所长,能互相弥补,提升参与者的整体体验;“替代作用”是指体育类电竞和现实体育参与体验的相似性而产生的一方替代另一方的作用,体育类电竞的替代作用包含阻碍现实体育参与的消极影响。这四类关系和作用较好诠释了在开始、持续和结果三个阶段中体育类电竞和现实体育参与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利用社交影响吸引体育类电竞参与者,扩大潜在现实体育参与群体;2.重视媒体宣传的影响,通过精准投放有效吸引体育类电竞参与者,使之通过体育类电竞参与了解对应现实体育项目,培养现实体育养育兴趣;3.降低体育类电竞入门难度,注重乐趣展现,使得新手玩家可以快速感受到体育项目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参与现实体育的兴趣;4.利用电竞技术优势拓展丰富体育类电竞参与体验,加强与现实体育联系,实现从体育类电竞到现实体育参与的导流;5.通过联机等模式强化体育类电竞的社交体验,通过简化规则、提高自由发挥空间等方式加强娱乐体验,培养玩家对游戏所指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6.协同推进体育类电竞和现实体育参与,发挥体育类电竞的正面影响,扩大潜在体育人群;重视体育类电竞的替代作用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统筹体育类电竞和现实体育参与的推广活动,相互引流。
王亚雷[8](2021)在《录像反馈法在小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强大,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改革也在大规模进行着,教育教学改革就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如很多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录像反馈法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多样化、多层次的研究,录像反馈在一些体育项目的教学和训练中都取得了显着成效,这为本论文的撰写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目前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在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应用录像反馈教学法取得了显着效果,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篮球教学规律进行系统的录像观看和录像反馈。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在不同的阶段施加反馈,更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在小篮球教学中的效果如何还需要进一步探寻。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以录像反馈教学法在小篮球课程教学中应用为研究对象,结合本人的实际状况,选取了河北省保定市雄县蓄力篮球训练营60名男生为实验对象,运用蛇形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班则应用录像反馈法。均由本人亲自上课。由本人亲自测试并收集实验相关数据,分析两种教学方法在学生篮球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30秒双手胸前传球、60秒限制区外自投自抢、半场运球上篮)方面的效果,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1)通过教学实验得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篮球技能上都有显着性提高(P值均<0.05),其中,采用录像反馈教学法的实验班比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班效果提高更加显着。(2)录像反馈教学法对小学生学习篮球兴趣的三个维度(运动参与程度、自主学习程度、学习兴趣),P值均<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采用录像反馈教学法的实验班比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班学习兴趣一项提高更为显着。(3)通过对学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在小篮球教学中运用录像反馈教学法受到学生的一致满意,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录像反馈教学对激发自身学习潜力,增强自信心,师生、父母的关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90%以上的同学表示在课后喜欢上了篮球运动,说明录像反馈教学法在小篮球课堂中的应用初步成功,受到学生的喜爱。
于明得[9](2021)在《逆向教学法对初中篮球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国家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着的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的形成。”体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基础,因此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创新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逆向教学法作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目的是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上提供合理有效的教学新思路,具有更好的直观性与指向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将逆向教学法应用到初中篮球教学当中,通过将“逆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实验对比,分析整理逆向教学法对于初中篮球教学的影响效果,为了提高初中篮球教学的质量与改善篮球教学的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采用逆向教学法,对篮球教学顺序、篮球技术教学步骤进行教学设计,以初中篮球教学效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大连市知行中学初二年级两个普通班为实验对象共计90名学生,实验对象的年龄为13-15岁,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通过逆向教学法的教学,男、女生身体素质方面都有所提高,其中男生的50米跑和女生立定跳远尤为显着。(2)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男生在篮球技术指标中,行进间高低运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三项技术无显着性差异,主要原因是男生在空余时间进行一定的篮球运动练习,自身会具有一定篮球基础,甚至有较好的篮球技术水平;女生在篮球技术指标中,行进间高低运球和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这两项篮球技术指标和篮球技术总分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说明逆向教学法对无基础的学生效果更好;逆向教学法对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效果尤为突出。(3)逆向教学法对篮球运动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具有非常显着的促进作用。
庞语墨[10](2020)在《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传统的五人制篮球为基础发展得到的三人制篮球,是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三人制篮球运动指的是在半场开展的“三对三”的运动,不但有着五人制篮球的基本特征,同时具有独特的优势,表现为趣味性与游戏性强、周期短、场地要求不高、对抗性小、适宜大众参与等,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三人制篮球,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已经在全球得到推广,在2010年的新加坡青奥会上首次被纳入正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并成功进军第32届东京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目前,我国三人制篮球在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中也得以迅速推广,参与的人群越来越稳定。三人制篮球比赛机制已经在高校建立,各个高校对具有高水平的篮球教练员与篮球教师进行培养,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校园篮球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三人制篮球的广泛开展要求体育院系在此方面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三人制篮球运动和学校三人制篮球运动的教学训练人才。河南大学正在加快双一流高校的建设步伐,加强了师资、设施等的建设,这为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提供支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从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优势、机遇等方面全面分析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可行性,最终研究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面对的挑战及应对挑战的对策。主要结论如下:1.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是有必要的:一是三人制篮球和五人制篮球在规则、人数、场地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二是三人制篮球运动的开展是国家篮球发展战略的要求,表现在群众体育的需求、学校体育的需求、竞技体育发展的需求等;三是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具有重要价值,主要表现为三人制篮球具有育人价值、教学价值,通过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能够提高正确认识对待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篮球课程资源,为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创新提供借鉴,也能促使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对三人制篮球的技战术研究、教学实践研究以及科学研究等走在河南省的前列。2.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是可行的:一是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面临着机遇: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篮球市场发展的需求、阳光体育运动的大力推进;二是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存在优势:雄厚的篮球师资队伍、优良的篮球教学传统、丰富的学生资源、良好的篮球氛围、完善的篮球场地设施等。3.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展望:三人制篮球是注重个人能力和短时间内判断能力,强调简单配合以及考验全队默契的一个项目,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可以在平时教学训练中加强一些个人技术训练,以及两个人之间的技战术配合,可以增加一些锻炼彼此之间默契的运动和游戏。4.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一是三人制篮球认识存在误区;二是三人制篮球技战术的研究存在不足;三是三人制篮球竞赛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四是其他体育项目对三人制篮球的影响;五是其他体育比赛对三人制篮球比赛的影响。5.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对策:一是基于“终身体育”的理念,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二是不断提高三人制篮球在河南大学的普及率;三是不断提高三人制篮球宣传力度,为三人制篮球教学营造氛围;四是积极开展三人制篮球比赛,“以赛促学”;五是加强对三人制篮球的理论研究;六是学院领导给予大力支持;七是优化三人制篮球教学;八是增加经费投入,完善三人制篮球教学场地设施。由此提出以下建议:1.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对三人制篮球运动的宣传力度加大,为开展三人制篮球创造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充分的激发,使学生主动参与三人制篮球运动。2.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对于篮球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将三人制篮球运动的更多的技战术融入到篮球教学中,使学生的实战能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加深对三人制篮球技战术的研究,通过技战术的完善,推动三人制篮球运动的开展。3.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师要增加对三人制篮球方面的学术研究,比如增加在理论知识、技术动作以及战术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提高三人制篮球相关的教学业务能力。4.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积极举办关于三人制篮球的比赛,使组织三人制篮球运动赛事的能力增强,规范三人制篮球比赛,明确比赛的制度建设。5.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增设一些有关三人制篮球运动的裁判培训课程、比赛规则培训课程等,使篮球裁判的执裁能力提高,将三人制篮球的比赛规则传递给更多人。6.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需要高度重视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为三人制篮球运动的开展提供科学管理,确保三人制篮球运动项目更好地进行,为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增添提供保障。
二、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篮球兴趣与技术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篮球兴趣与技术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沈阳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释义 |
2.1.1 反馈的概念 |
2.1.2 教学方法的概念 |
2.1.3 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
2.1.4 反馈教学法的概念 |
2.1.5 视频反馈教学法的概念 |
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2.1 国内研究动态 |
2.2.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测结果与分析 |
4.1.1 实验前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
4.1.2 实验前学生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4.1.3 实验前学生身体形态对比分析 |
4.1.4 实验前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分析 |
4.1.5 实验前学生篮球技术掌握情况分析 |
4.2 实验后测结果与分析 |
4.2.1 实验后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
4.2.2 实验后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
4.2.3 实验后学生课堂学习氛围分析 |
4.2.4 实验后学生篮球技术动作掌握情况对比分析 |
4.3 实验组学生给予视频反馈教学法的评价分析 |
4.4 视频反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比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第6章 结语 |
6.1 回顾与总结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件A 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
附件B 学习动机量表 |
附件C 课堂氛围量表 |
附件D 实验组学生对视频反馈教学法的评价调查 |
附件E 罚球线处单手肩上投篮达标评分表 |
附件F 罚球线处单手肩上投篮技评评分表 |
附件G 三分线外往返运球上篮达标评分标准 |
附件H 三分线外往返运球上篮技评评分标准 |
附件I 全场变向运球上篮评分表 |
附件J 全场变向运球上篮技评评分标准 |
附件H 专家访谈提纲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2)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高校公共体育 |
1.4.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 |
1.4.3 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 |
1.5 研究任务 |
1.5.1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开展现状的基本情况 |
1.5.2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
1.5.3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发展对策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文献综述 |
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地调研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专家访谈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开展现状的基本情况 |
4.1.1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指导思想 |
4.1.2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程地位 |
4.1.3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氛围 |
4.1.4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内容 |
4.1.5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采纳 |
4.2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
4.2.1 教学设施与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 |
4.2.2 教学师资力量与教学师资水平存在的问题 |
4.2.3 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
4.2.4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
4.2.5 教学拓展与篮球赛事活动存在的问题 |
4.3 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发展对策 |
4.3.1 加大篮球环境设施的建设与投资 |
4.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全面综合素质 |
4.3.3 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目标科学化,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
4.3.4 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方法优良化 |
4.3.5 拓展篮球活动,营造篮球氛围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
5.2.2 拓宽教师学习进修深造渠道,促进师资队伍发展建设 |
5.2.3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教学成效 |
5.2.4 注重综合整体性考核,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
5.2.5 丰富篮球教学内容,拓展篮球课内外活动形式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教学比赛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实战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当前高校篮球普修或者选修课学生的上课现状 |
1.1.2 考试内容引导学习内容,学生主动性不足 |
1.2 研究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概念界定 |
1.3.2 关于体育课堂积极性的研究 |
1.3.3 关于体育课堂比赛教学的研究(比赛对教学的影响) |
1.3.4 关于篮球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研究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实验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研究结果分析 |
3.1 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后数据对比分析 |
3.1.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战能力水平对比分析 |
3.1.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参赛积极性对比分析 |
3.1.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平时课堂表现对比分析 |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组内对比分析 |
3.2.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战能力水平组内对比分析 |
3.2.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参赛积极性组内对比分析 |
3.2.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平时表现组内对比分析 |
3.3 讨论 |
3.3.1 课上典型情况的案例分析 |
3.3.2 对个人比赛总结的案例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参考文献 |
6.致谢 |
附录1 活动时间内学生表现数据 |
附录2 课堂表现评分标准 |
附录3 教学实践评分标准 |
附件4:罚球、半场运球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
附录5 大学生学习兴趣评价量表 |
附录6 大学生情谊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量表 |
附录7 学生信息 |
附件8 上海体育学院术科教案模版 |
(4)兰州市区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的目的 |
1.2.2 选题的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教学 |
2.1.2 公共体育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对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
2.2.2 对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体系研究 |
2.2.3 对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改革研究 |
2.2.4 对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评价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兰州市区普通高等院校现状分析 |
4.2 兰州市区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过程各要素状况研究分析 |
4.2.1 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现状分析 |
4.2.2 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教学内容现状 |
4.2.3 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教学课时分配状况 |
4.2.4 公共体育篮球课程主要教学方法分析 |
4.2.5 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现状 |
4.2.6 公共体育篮球课程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现状 |
4.2.7 公共体育篮球课程教学质量及效果评价现状分析 |
4.2.8 公共体育篮球课场地运动器材现状调查 |
4.3 兰州市区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师师资研究分析 |
4.3.1 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师性别和年龄状况研究 |
4.3.2 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师职称结构调查 |
4.3.3 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师学历结构调查 |
4.3.4 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师专项特征研究 |
4.3.5 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师科研创新能力调查 |
4.3.6 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师职后培训学习调查 |
4.4 兰州市区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学生状况研究分析 |
4.4.1 公共体育篮球课学生男女人数比例调查 |
4.4.2 公共体育篮球课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调查分析 |
4.4.3 公共体育篮球课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调查分析 |
4.4.4 公共体育篮球课学生篮球水平现状调查 |
4.4.5 学生课后参与篮球运动现状调查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分层-参与”教学法在高校篮球专选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缘由 |
1.1.1 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2 篮球教学方式创新的需要 |
1.1.3 分层—参与式教学法的优势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分层教学法 |
1.4.2 参与式教学法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分层式教学法的研究 |
2.1.2 参与式教学法的研究 |
2.1.3 分层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1.4 参与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1.5 分层—参与式教学法的研究 |
2.1.6 篮球专选课的相关研究 |
2.1.7 研究述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教学实验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分层参与教学法的操作与实施 |
4.1 分层参与教学法的操作 |
4.1.1 教学指导思想 |
4.1.2 教学目标 |
4.1.3 教学原则 |
4.1.4 操作程序 |
4.1.5 教学评价 |
4.2 分层参与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实施 |
4.2.1 实验班学生的分层 |
4.2.2 教学中分层的依据与调整 |
4.2.3 分层参与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
5 结果与分析 |
5.1 “分层—参与”教学法理论分析 |
5.1.1 分层参与教学法的“建构主义”理论分析 |
5.1.2 分层参与教学法的“人本主义”理论分析 |
5.1.3 分层参与教学法的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分析 |
5.2 “分层—参与”教学法在篮球专选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5.3 实验前测结果分析 |
5.3.1 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技术成绩对比分析 |
5.3.2 实验班与对照班非认知能力的对比分析 |
5.4 实验后测结果分析 |
5.4.1 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技能成绩对比分析 |
5.4.2 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技评的成绩对比分析 |
5.4.3 实验班与对照班术科技能综合成绩对比分析 |
5.4.4 对照班与实验班的非认知能力对比分析 |
5.5 实验前后测结果分析 |
5.5.1 实验班篮球技能成绩对比分析 |
5.5.2 实验班非认知能力的对比分析 |
5.5.3 对照班篮球技能成绩对比分析 |
5.5.4 对照班非认知能力的对比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不足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专家效度评价表 |
附录二 篮球学习动机问卷调查表 |
附录三 群体凝聚力问卷表 |
附录四 学习自信心量表 |
附录五 教学日历 |
附录六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单元目标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1.1.1 传统教学法 |
1.1.2 单元目标教学法 |
1.2 国外单元目标教学法研究现状 |
1.3 国内单元目标教学法研究现状 |
1.4 单元目标教学应用原则 |
1.5 单元目标教学法理论基础 |
1.5.1 生理学理论 |
1.5.2 心理学理论 |
1.5.3 教学评价理论 |
1.5.4 单元目标教学理论 |
1.5.5 目标设置理论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实验法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对照班、实验班学生身体形态测量结果与分析 |
3.1.1 实验前两班学生身体形态的对比分析 |
3.1.2 实验后两班学生身体形态测量结果与分析 |
3.1.3 实验前后两班学生身体形态测量结果与分析 |
3.2 对照班、实验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1 实验前两班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3.2.2 实验后两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3 实验前后两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 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1 实验前两班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指标测试对比分析 |
3.3.2 实验后两班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3 实验前后两班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
3.4 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技评测试结果与分析 |
3.4.1 实验前两班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技评测试对比分析 |
3.4.2 实验后两班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技评测试结果与分析 |
3.4.3 实验前后两班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技评测试结果与分析 |
3.5 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篮球学习兴趣测量结果与分析 |
3.5.1 实验前两班学生篮球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3.5.2 实验后两班学生篮球学习兴趣测量结果与分析 |
3.5.3 实验前后两班学生篮球学习兴趣测量结果与分析 |
3.6 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篮球学习态度测量结果与分析 |
3.6.1 实验前两班学生篮球学习态度对比分析 |
3.6.2 实验后两班学生篮球学习态度测量结果与分析 |
3.6.3 实验前后两班学生篮球学习态度测量结果与分析 |
3.7 对照班、实验班学生合作精神与情意表现测量结果与分析 |
3.7.1 实验前两班学生合作精神与情意表现对比分析 |
3.7.2 实验后两班学生合作精神与情意表现测量结果与分析 |
3.7.3 实验前后两班学生合作精神与情意表现测量结果与分析 |
3.8 实验后两班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7)北京市高校学生体育类电竞与现实体育参与的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界定 |
1.4.1.1 电子竞技 |
1.4.1.2 体育类电竞 |
1.4.1.3 现实体育参与 |
1.4.2 高校生参与动机相关研究 |
1.4.2.1 高校学生体育类电竞参与动机 |
1.4.2.2 高校学生现实体育参与动机 |
1.4.3 体育类电竞相关研究 |
1.4.3.1 国内高校学生参与电竞现状 |
1.4.3.2 体育类电竞与运动兴趣 |
1.4.3.3 体育类电竞与现实体育行为关系研究 |
1.4.4 综述小结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基础——扎根理论 |
2.2.1 提出问题 |
2.2.2 收集数据 |
2.2.3 处理数据 |
2.2.4 构建理论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资料法 |
2.3.2 访谈法 |
2.3.2.1 访谈样本 |
2.3.2.2 访谈过程 |
2.3.2.3 访谈文本整理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1 编码结果 |
3.2 开始行为因素 |
3.2.1 社交影响 |
3.2.2 媒体影响 |
3.2.3 运动兴趣影响 |
3.2.4 小结 |
3.3 持续行为因素 |
3.3.1 参与体验 |
3.3.1.1 体育类电竞玩法选择 |
3.3.1.2 体育类电竞相似内容 |
3.3.1.3 体育类电竞的特有内容 |
3.3.2 成就体验 |
3.3.3 体育知识运用 |
3.3.3.1 体育类电竞知识运用 |
3.3.3.2 现实体育知识运用 |
3.3.4 社交体验 |
3.3.5 娱乐体验 |
3.3.6 小结 |
3.4 行为结果影响 |
3.4.1 现实体育参与行为变化 |
3.4.2 体育类电竞参与行为变化 |
3.4.3 小结 |
3.5 讨论 |
3.5.1 基于“平行关系”和“促进作用”的讨论 |
3.5.2 基于“替代作用”和“弥补作用”的讨论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体育类电竞与现实体育参与互动影响的理论模型 |
4.1.2 体育类电竞与现实体育参与之间存在平行关系 |
4.1.3 体育类电竞与现实体育参与之间存在促进作用 |
4.1.4 体育类电竞与现实体育参与之间存在弥补作用 |
4.1.5 体育类电竞和现实体育之间存在替代作用 |
4.2 建议 |
4.2.1 利用社交影响吸引参与者 |
4.2.2 重视媒体宣传的影响 |
4.2.3 相互借力,促进项目运动兴趣培养 |
4.2.4 利用电竞技术优势拓展丰富项目体验 |
4.2.5 强化体育类电竞的社交娱乐体验 |
4.2.6 协同推进体育类电竞和现实体育参与 |
4.3 研究局限性与后续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体育类电竞与现实体育参与关系访谈——基本情况问卷 |
附件2 体育类电竞与现实体育参与关系访谈提纲(初期版) |
附件3 体育类电竞与现实体育参与关系访谈提纲(中期版) |
附件4 体育类电竞与现实体育参与关系访谈提纲(后期版) |
(8)录像反馈法在小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实验设计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录像反馈教学课堂的基本理论分析 |
4.1.1 录像反馈教学法的中心思想 |
4.1.2 篮球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 |
4.1.3 小篮球教学对象的学习理论 |
4.1.4 小篮球教学对象的特点 |
4.1.5 录像反馈教学法在小篮球教学中应用的特点 |
4.1.6 录像反馈教学法在小篮球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
4.2 录像反馈教学法在小篮球课堂的应用分析 |
4.2.1 录像反馈课堂的构成 |
4.2.2 课堂流程对比 |
4.2.3 录像反馈法在小篮球课堂前的应用 |
4.2.4 录像反馈法在小篮球课堂中的应用 |
4.2.5 录像反馈法在小篮球课堂后的应用 |
4.2.6 课堂评价体系与测试项目评分标准 |
4.3 录像反馈法在小篮球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
4.3.1 两班身体素质与篮球技能前测结果与分析 |
4.3.2 两班小篮球技能后测结果与分析 |
4.3.3 两班实验前、后小篮球技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4 两班前测的学习篮球兴趣结果与分析 |
4.3.5 两班后测的学习篮球兴趣结果与分析 |
4.3.6 两班前、后测的学习篮球兴趣结果与分析 |
4.3.7 实验班学生对录像反馈教学法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使用局限的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2 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9)逆向教学法对初中篮球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篮球教学方法的研究 |
2.1.1 国外关于篮球教学方法的研究 |
2.1.2 国内关于篮球教学方法的研究 |
2.2 关于逆向教学法的研究 |
2.2.1 国外关于逆向教学法的研究 |
2.2.2 国内关于逆向教学法的研究 |
2.3 关于逆向教学法在体育学科的研究 |
2.4 关于逆向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3 实验设计 |
3.3.1 实验对象 |
3.3.2 实验时间与地点 |
3.3.3 传统教学法和逆向教学法的对比 |
3.3.4 实验步骤 |
3.3.5 实验条件控制 |
3.3.6 实验测试指标与方法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 |
4.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指标比较 |
4.1.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技术指标比较 |
4.1.3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指标比较 |
4.2 实验组实验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分析 |
4.2.1 实验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指标比较分析 |
4.2.2 实验组实验前后篮球技术指标比较分析 |
4.2.3 实验组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指标比较分析 |
4.3 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分析 |
4.3.1 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指标比较分析 |
4.3.2 对照组实验前后篮球技术指标比较分析 |
4.3.3 对照组实验前后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指标比较分析 |
4.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分析 |
4.4.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指标比较 |
4.4.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技术指标比较 |
4.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指标比较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B 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
附录C 实验组实验课教学计划 |
附录D 实验技术教学步骤对比 |
附录E 实验篮球技术测试指标 |
附录F 《行进间低运球》教案 |
附录G 《行进间传球》教案 |
致谢 |
(10)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关于三人制篮球起源与发展的研究 |
1.3.3 关于三人制篮球特点的研究 |
1.3.4 关于三人制篮球运动价值的研究 |
1.3.5 关于三人制篮球在高校开展的研究 |
1.3.6 关于三人制篮球教学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三人制篮球与五人制篮球的差异 |
3.2 国家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情况 |
3.3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现状 |
3.4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
3.4.1 我国三人制篮球发展战略的需求情况分析 |
3.4.2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价值 |
3.5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可行性 |
3.5.1 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机遇 |
3.5.2 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优势 |
3.5.3 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研究展望 |
3.6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面对的挑战 |
3.6.1 三人制篮球认识的误区 |
3.6.2 三人制篮球技战术研究的不足 |
3.6.3 竞赛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
3.6.4 其他体育项目对三人制篮球的影响 |
3.6.5 其他体育比赛对三人制篮球比赛的影响 |
3.7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对策 |
3.7.1 基于“终身体育”的理念,优化体育教学内容 |
3.7.2 不断提高三人制篮球在河南大学的普及率 |
3.7.3 加大三人制篮球宣传力度,为三人制篮球教学营造氛围 |
3.7.4 积极开展三人制篮球比赛,“以赛促学” |
3.7.5 加强对三人制篮球的理论研究 |
3.7.6 学院领导大力支持 |
3.7.7 优化三人制篮球教学 |
3.7.8 增加经费投入,完善三人制篮球教学场地设施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必要性访谈提纲(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师、教练) |
附录 B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可行性访谈提纲(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师、教练、分管领导) |
附录 C 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访谈提纲(其他高校篮球教师、教练) |
附录 D 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访谈提纲(获得过三人制篮球比赛冠军的运动员) |
附录 E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技术引导课程教学大纲 |
附录 F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篮球选修课教学大纲 |
附录 G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必修(普修)课程教学大纲 |
附录 H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专项技术与理论教学大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篮球兴趣与技术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以沈阳大学为例[D]. 商光昊. 沈阳大学, 2021(10)
- [2]遵义市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雷永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教学比赛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实战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 秦勇.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4]兰州市区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 徐长乐.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5]“分层-参与”教学法在高校篮球专选课中的应用研究[D]. 韦奇成.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6]单元目标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胡庆有.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7]北京市高校学生体育类电竞与现实体育参与的互动研究[D]. 白健.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8]录像反馈法在小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亚雷.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9]逆向教学法对初中篮球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D]. 于明得.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10]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篮球教学中增添三人制篮球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D]. 庞语墨. 河南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