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溪市桶装饮用水生产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珍珍,陆俊波,余水红[1](2021)在《过氧化氢银离子消毒剂对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消毒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过氧化氢银离子复方消毒剂对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消毒效果以及对银离子含量、耗氧量等综合性能进行观察,为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防控铜绿假单胞菌提供依据。方法配置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银离子消毒剂作用于桶装饮用水样品,按照GB 8538-2016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对其进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按照GB 5009.268《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标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残留的银离子进行测定;按照《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GB/T5750.7-2006)标准进行耗氧量的检测。结果稀释倍数为1∶1000和1∶1500的过氧化氢银离子消毒剂作用3小时后,可完全杀死桶装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稀释倍数为1∶300时测定出银离子含量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银的限值,消毒剂为1∶2000的浓度中耗氧量超过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耗氧量限值。随着消毒剂浓度的提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消毒效果逐渐提升;但随着消毒浓度的提高,银离子含量和耗氧量也逐渐增加。结论过氧化氢银离子消毒剂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好的杀菌效果,但在短时间内低浓度难以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但随着使用浓度的增加,会增加其耗氧量,并会导致银离子残留超标。
邵靖,陈田田,郭雨凡,金玲娟,方文东,张莺莺[2](2020)在《芜湖市某高校桶装水及饮水机微生物检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芜湖市某高校桶装水及饮水机水样进行检测,评估某高校桶装水及饮水机水样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为提高高校饮用水卫生质量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集某高校由当地不同桶装水厂供应的教师办公室、教师公寓和学生宿舍未拆封桶装水和饮水机冷水出水口水样,依据GB 4789.2.3.15-2010分别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结果:桶装水水样细菌总数的合格率(78.00%)高于饮水机水样细菌总数的合格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的合格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桶装饮用水综合指标合格率(72.00%)高于饮水机水合格率(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芜湖市某高校桶装水和饮水机存在微生物污染问题。
钱红,黎俊宏,王佩[3](2020)在《2017—2018年常州市学校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检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常州市中小学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卫生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2018年随机抽取常州市中小学直饮水水质处理器出口水和桶装饮水机冷水嘴出口水水样,按照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检测水样中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结果 2017和2018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341、19.317,均P<0.01)。2017年城区学校桶装饮用水和农村学校桶装饮用水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5,P<0.01)。2017和2018年农村学校直饮水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6,P>0.05)。同年内小学和中学饮用水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大肠菌群检出率农村学校桶装饮用水>城区学校桶装饮用水>农村学校直饮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7年常州市学校饮用水检测合格率较低,尤其是农村学校桶装饮用水和农村学校直饮水卫生状况较差。2018年常州市学校饮用水的合格率总体有较大提升,但农村学校直饮水的合格率提升不明显,应重点加强卫生监管。
杨爱静,钱萍,沈菁[4](2020)在《桶装饮用水超标项目在生产工艺中的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桶装饮用水的超标项目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且根据桶装饮用水的生产工艺流程从生产的设备管理、工艺改进、环境控制、材料把关及人员提升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桶装饮用水中的各个超标项目,从而能够提高桶装饮用水的合格率,保障无锡地区桶装饮用水的质量卫生安全。
杨光[5](2019)在《石家庄地区包装饮用水的调查、监测与监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人们对饮用水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这促进饮用水行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包装饮用水行业发展迅速。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高效益,包装饮用水行业对生产过程缺乏严格的安全监控,导致部分产品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合格率较低。我国包装饮用水行业存在的风险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水源风险分析;生产环节风险,主要包括:包装饮用水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生产企业良莠不齐、部分企业管理松懈、生产能力难以持续、管道及设备等维护及清洗消毒的风险、包装容器使用存在风险、水处理及杀菌工艺控制不严、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风险,洗涤剂、消毒剂选择和使用风险、饮用矿物质水生产中矿物质的添加量控制风险和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等风险。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与调查分析法,找出国内包装饮用水行业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对石家庄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其生产的包装饮用水进行抽检,找出相应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调查问卷,确定石家庄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存在以下问题:水处理工艺设置、维护不合理,存在潜在风险;微生物不合格,其主要原因包括检验员检验水平、化验室设置不合理和库容不足;桶的质量参差不齐;桶的回收把关不严;清洗、消毒不到位。针对石家庄包装饮用水行业进行抽检结果发现:2016年我国包装饮用水质量均保持较好水平,总合格率为93.4%,不合格项目为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包装饮用水中176种抗生素等有机污染物进行快速筛查,结果筛出6批次含有兴奋剂类药物咖啡因(检出限:0.001ng/mL),经进一步定量检测,结果发现咖啡因6批次的检出值分别为2.06 ng/ml,0.100 ng/ml,0.105 ng/ml,0.126 ng/ml,0.167 ng/ml,0.773 ng/ml,未检出抗生素。石家庄包装饮用水行业存在以下问题: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抽检结果发现部分饮用水的大肠菌群含量超标。针对石家庄包装饮用水行业存在的问题,设计以下解决方案:加强监管部门对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管理,主要包括对监管项目加强监管(其中包括加强对有机污染物检测和双氧水残留检测)、加强对生产流程监管;加强对生产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培训;对包装饮用水行业加强年审和不定期复审。
罗吉[6](2020)在《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及其矫正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社会保障作用的基本公共服务逐渐得以满足,人民对于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在种类、数量、质量、自由选择程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其本身所具有的地域广博、资源与人口分布分散、受地形、气候和自然环境影响大、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等特点,导致其居民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更为碎片化、小众化与原子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从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福利层面对这些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新的挑战,导致大规模集中式的公共服务需求相对较少,而更多体现为难以实现规模效应的零散需求。正是由于农村公共服务的这些特征,农村公共服务普遍存在利用率低、投入成本高、规模效应小,社会效益优于经济效益等固有缺陷。围绕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多元化与小众化的公共需求,首先应根据农村公共服务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然后再根据不同回应主体的比较优势对其进行分工与合作,分析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失衡情况,并探索怎样建立一个完备而尽善其职的农村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一是农村公共服务应该怎样进行分类,二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是否以及应该怎样进行分工,三是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失衡是否存在矫正机制。本文以长尾理论、机制设计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需匹配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和基本判断,探究供给主体效率影响供需失衡的机制。本文针对这种失衡提出以不同回应主体分工为基础的满足激励相容和信息效率的农村“长尾”公共需求失衡矫正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将农村公共需求置于“嵌入”的经济社会制度与发展进程中,分析其未来的趋势及其回应完善路径。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农村“长尾”公共服务、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等核心概念为研究起点,首先分析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现状和特征。然后基于不同需求回应主体在治理效率上的差异,分析这种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总体性原因(包括需求的离散化、政府财政限制、政府理性选择偏差、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供给“市场”缺失等),特别是针对有代表性的农村公共服务领域(例如教育、养老、医疗等)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供需失衡的差异性影响因素,揭示出影响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内在机理和基本路径。再次,本文通过构建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指数等指标体系,对这种失衡的严重性程度进行实证测算。以此为基础,本文进而提出构建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矫正机制设计,对不同供给主体进行合理有序分工。最后,本文提出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互联网+社会组织”模式,对这种网络化平台进行理论构建和实践运营机制阐述。本文主要创新在于,首先,本文创造性地将“长尾理论”运用于农村公共服务,对农村公共服务中具有不同特点和性质的需求进行“头部”和“长尾”分类与区分。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特征进行数理证明与实证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长尾理论幂律分布的运用前沿,也为农村公共服务的异质性分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长尾需求的聚合对农村公共服务的回应主体进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可行性分析,基于长尾需求的差异性(多样性)偏好、回应主体的福利水平和供给不同公共物品的外溢性大小构建“长尾均衡”与“头部均衡”比较静态和动态均衡模型。其次,在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进行专项实证研究,分析影响农村“长尾”公共服务动态失衡的经济与社会因素,并检验这种失衡是否存在时序与空间上的自我矫正机制。另外,考虑到“长尾公共需求”与“头部公共需求”的相互影响,本文构建似不相关模型(SUR)对“头部”与“长尾”的互动与耦合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在理论上更好地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长尾需求”理论体系。此外,本文通过比较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回应农村公共服务需求上的分工、各自特点和优势,对基于异质性偏好农村公共服务的长尾分工机制进行主体匹配度回应与分析。基于机制设计理论构建满足信息效率与激励相容的矫正机制,本文构建“互联网+社会组织”模式,实证研究其在供给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中的比较优势与运营机理,为不同类型社会组织在新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伟大目标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新的理论视角与解决方案,以及未来其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中新的发展趋势与动向。
孙华颖,刘勤,孙鹤[7](2019)在《云南省瓶(桶)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源的统计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云南省瓶(桶)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探查污染来源,为有关单位加强饮用水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对瓶(桶)装饮用水进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菌群测定;对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杆菌检验合格与否的相关性做二维联立表独立性检验;对瓶(桶)装饮用水生产和流通环节合格率做两样本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对不同体积瓶(桶)装饮用水合格率差异性和不同州市瓶(桶)装饮用水不合格率差异性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瓶(桶)装饮用水生产环节的合格率低于流通环节,流通环节的不合格很大可能是生产环节中带到流通环节;大容量瓶(桶)装水是不合格的主要来源。结论对食品检验数据进行严格数理统计分析,有助于增强分析的可靠性,发掘深层次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改进食品生产质量管理,提高食品监管水平。
范春艳,李桂琴,张明[8](2018)在《桶装饮用水质量安全问题调查研究及对策——以保定市为例》文中认为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桶装饮用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只有确保桶装饮用水的质量,才能更好的保障人民的健康。为此,以保定市为例对当地居民的桶装水饮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经分析发现了导致保定市桶装水不合格的7大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姜娴,王晓红,金慧慧,张素燕,周珊慧[9](2018)在《2013年-2017年龙湾区桶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龙湾区桶装饮用水卫生微生物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国家标准方法对桶装饮用水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与评价。结果 268份桶装饮用水,总合格率为32. 09%;各年度中以2014年合格率最低,为11. 90%;各个季度中以第四季度合格率最低,为15. 62%;各地区中以永兴街道合格率最低,为22. 22%;各检测项目中以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为38. 06%。结论龙湾区桶装饮用水卫生微生物污染状况严重,合格率较低,应加强对桶装水的监督和管理。
周浩,张洪伟,朱文斌,杨红[10](2018)在《2015~2018年成都市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掌握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实施以来成都市内生产和销售的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方法统计2015~2018年成都市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情况,按照瓶装饮用水和桶装饮用水、饮用水的类型(纯净水、矿泉水、其他饮用水)、生产季节及厂址地域进行分析。结果共计994批次,检出率为8.8%;瓶装饮用水检出率0.6%,桶装饮用水检出率达12.9%;各类型桶装水均有检出,纯净水、矿泉水及其他饮用水的检出率分别为2.0%、5.4%、15.5%;分季节统计,第三季度的检出率最高,高达22.1%;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包装饮用水厂址地域主要分布在成都市西北(属于邛崃山脉)。结论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非常严重(尤其是桶装其他饮用水);三季度污染情况最严重;地域主要集中在邛崃山脉一带。
二、玉溪市桶装饮用水生产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溪市桶装饮用水生产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过氧化氢银离子消毒剂对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消毒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样品 |
1.2仪器与试剂 |
1.3方法 |
2结果 |
2.1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 |
2.2过氧化氢银离子消毒剂消毒效果 |
2.3银离子深度检测 |
2.4 耗氧量监测 |
3讨论 |
(2)芜湖市某高校桶装水及饮水机微生物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水样采集 |
1.2 采样方法 |
1.3 检测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桶装水与饮水机水样检测结果 |
2.2 桶装水与饮水机水样综合指标合格率的比较 |
3 讨论 |
(3)2017—2018年常州市学校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不同区域类型水样检测 |
2.3 不同区域类型水样大肠菌群检测 |
2.4 不同学校类型水样检测 |
3 讨论 |
(4)桶装饮用水超标项目在生产工艺中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桶装饮用水的生产技术 |
1.1 桶装饮用纯净水 |
1.2 桶装天然矿泉水与其他桶装饮用水 |
1.3 桶装饮用纯净水与桶装天然矿泉水及其他桶装饮用水生产工艺的比较 |
2 桶装饮用水中超标项目的原因分析 |
2.1 桶装纯净水中电导率超标 |
2.2 桶装饮用水中亚硝酸盐超标 |
2.3 桶装饮用水中游离氯(余氯)、溴酸盐和三氯甲烷超标 |
2.4 桶装饮用水中微生物指标超标 |
2.4.1 企业生产工艺不达标、生产技术不过关 |
2.4.2 生产人员卫生意识薄弱、企业制度监管力度不大 |
2.4.3 桶和桶盖处理不当 |
2.4.4 夏天天气炎热,温度较高 |
3 控制桶装饮用水质量的主要措施 |
3.1 控制桶装纯净水中电导率不超标的措施 |
3.2 控制桶装饮用水中亚硝酸盐不超标的措施 |
3.3 控制桶装饮用水中游离氯(余氯)、溴酸盐、三氯甲烷不超标的措施 |
3.3.1 控制桶装饮用水中游离氯(余Cl)、三氯甲烷不超标的措施 |
3.3.2 控制桶装饮用水中溴酸盐不超标的措施 |
3.4 控制桶装饮用水中微生物不超标的主要措施 |
3.4.1 改善企业生产工艺条件、逐步提高生产技术 |
3.4.2 加强企业监管制度、增强生产人员卫生意识 |
3.4.3 加强对桶和桶盖的清洗消毒、选用合格的包装材料 |
3.4.4 按实际需求生产,缩短在成品库的贮存时间和改善运输条件 |
4 小结 |
(5)石家庄地区包装饮用水的调查、监测与监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包装饮用水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包装饮用水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包装饮用水发展现状 |
1.3 我国包装饮用水行业风险分析 |
1.3.1 水源风险分析 |
1.3.2 生产环节风险分析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调研情况 |
2.1 调查问卷设计 |
2.2 结果分析 |
2.2.1 水源情况 |
2.2.2 原水罐情况 |
2.2.3 粗率设备反洗周期 |
2.2.4 活性炭或多介质过滤器反洗周期 |
2.2.5 出厂检验批的界定 |
2.2.6 关键控制点监测 |
2.2.7 必备检验药剂 |
2.2.8 出厂检验抽样数量(不含留样) |
2.3 根据企业调研情况,对包装饮用水风险分析如下: |
2.3.1 水处理工艺设置、维护不合理,存在潜在风险 |
2.3.2 微生物含量超标 |
2.3.3 桶质量参差不齐 |
2.3.4 桶的回收把关不严 |
2.3.5 清洗、消毒不到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包装饮用水抽检分析 |
3.1 样品采集 |
3.2 结果分析 |
3.2.1 包装饮用水抽检结果 |
3.2.2 标准项目监测结果分析 |
3.2.3 风险项目检测情况分析 |
3.3 讨论 |
3.3.1 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
3.3.2 大肠菌群污染源不容忽视 |
3.3.3 余氯和消毒副产物溴酸盐均未检出 |
第4章 包装饮用水监管措施研究 |
4.1 监管部门管理 |
4.1.1 检测项目监管措施 |
4.1.2 生产流程监管措施 |
4.1.3 规范标准操作流程 |
4.1.4 设备设施管理 |
4.1.5 包材消毒及质量管理 |
4.1.6 环境卫生及人员卫生 |
4.1.7 质量管理培训 |
4.1.8 年审及不定期复审 |
4.2 企业把关 |
4.2.1 生产人员 |
4.2.2 生产设备 |
4.2.3 水源水及包装物 |
4.2.4 生产工艺 |
4.2.5 生产环境 |
4.2.6 质量安全检测 |
4.3 行业自律 |
4.4 以企业生产关键环节的数据为基础建立在线监管系统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及其矫正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特点 |
1.3.2 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特点与问题 |
1.3.3 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失衡/均衡研究 |
1.3.4 农村公共需求供给主体研究 |
1.3.5 社会组织的特点及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
1.3.6 现有研究的水平与发展趋势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创新之处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述评与核心概念界定 |
2.1 相关理论述评 |
2.1.1 “长尾”理论 |
2.1.2 机制设计理论 |
2.1.3 资源依赖理论/社会网络理论 |
2.2 核心概念与模型设定 |
2.2.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 |
2.2.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与失衡 |
2.2.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 |
第三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属性及其供需失衡的特征 |
3.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需求侧属性 |
3.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属性 |
3.2.1 服务类型视角下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属性 |
3.2.2 财政支出视角下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属性 |
3.2.3 社会组织视角下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属性 |
3.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特征 |
3.3.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空间分布特征 |
3.3.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时序分布特征 |
3.3.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满足成本特征 |
第四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
4.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需求侧整体性原因 |
4.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供给侧整体性原因 |
4.2.1 政府财政限制 |
4.2.2 政府理性选择偏差 |
4.2.3 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 |
4.2.4“长尾”供给“市场”缺失 |
4.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差异性原因:以农村特殊教育为例 |
4.4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差异性原因:以农村特殊医疗为例 |
4.5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差异化原因:以农村特殊养老为例 |
4.6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差异性原因:以农村金融服务为例 |
4.7 小结 |
第五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程度的测算 |
5.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程度的测算方法 |
5.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指数的测算:以农村特殊教育为例 |
5.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指数的测算:以农村特殊医疗为例 |
5.4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程度的测算:以农村特殊养老为例 |
5.5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程度的测算:以农村金融服务为例 |
5.6 小结 |
第六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矫正机制设计 |
6.1 基本机制设定 |
6.1.1 承诺机制设计 |
6.1.2 政府监管机制 |
6.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激励相容与信息效率机制 |
6.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的区间设计 |
6.4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格罗夫斯-克拉克矫正机制 |
6.5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纳什均衡矫正机制 |
6.6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动态调整机制 |
6.7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需求精准匹配机制 |
第七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的实践运用:“互联网+社会组织” |
7.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的网络外部性 |
7.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互联网+社会组织”模式 |
7.2.1 “互联网+”与网络经济的特征 |
7.2.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互联网+社会组织”实践机制 |
7.3 案例研究京东公益基金会互联网平台 |
结语 效率-公平互补的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云南省瓶(桶)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源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方法 |
1.3.1 检验项目 |
1.3.2 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2016年瓶 (桶) 装饮用水检验结果 |
2.2 不同抽样环节瓶 (桶) 装饮用水检验结果分析 |
2.3 不同体积的瓶 (桶) 装饮用水检验结果分析 |
2.4 不同抽样地区瓶 (桶) 装饮用水检验结果分析 |
3 讨 论 |
(8)桶装饮用水质量安全问题调查研究及对策——以保定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桶装饮用水的概念及国家标准 |
1.1 基本概念 |
1.2 国家标准及其发展 |
2 国内外桶装饮用水行业的现状及问题 |
3 保定市桶装饮用水的质量安全改进措施 |
3.1 加快国家标准体系的建设 |
3.2 强化水源的保护 |
3.3 规范水桶的使用 |
3.4 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 |
3.5 严格灌装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管 |
3.6 确保储藏环境的安全卫生 |
3.7 加强运输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
4 结论 |
(9)2013年-2017年龙湾区桶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方法 |
1.3.1 检测方法 |
1.3.2 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总体合格情况 |
2.2 各年度桶装饮用水合格情况 |
2.3 各季度桶装饮用水合格情况 |
2.4 各种类桶装饮用水合格情况 |
2.5 龙湾区各街道桶装饮用水检测合格情况 |
2.6 桶装饮用水各检测项目合格情况 |
3 讨论 |
(10)2015~2018年成都市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样品来源 |
2.2 检验方法 |
2.3 仪器与培养基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瓶装饮用水、桶装饮用水及总体检出情况 |
3.2 按照季节统计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 |
3.3 按照桶装饮用水的生产地统计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 |
4 结论、污染原因分析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污染原因分析 |
4.3 建议 |
四、玉溪市桶装饮用水生产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过氧化氢银离子消毒剂对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消毒效果的研究[J]. 吴珍珍,陆俊波,余水红.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3)
- [2]芜湖市某高校桶装水及饮水机微生物检测分析[J]. 邵靖,陈田田,郭雨凡,金玲娟,方文东,张莺莺.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0(06)
- [3]2017—2018年常州市学校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检测分析[J]. 钱红,黎俊宏,王佩. 职业与健康, 2020(20)
- [4]桶装饮用水超标项目在生产工艺中的控制[J]. 杨爱静,钱萍,沈菁.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0(01)
- [5]石家庄地区包装饮用水的调查、监测与监管策略研究[D]. 杨光.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7)
- [6]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及其矫正机制研究[D]. 罗吉. 广西大学, 2020(06)
- [7]云南省瓶(桶)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源的统计分析[J]. 孙华颖,刘勤,孙鹤.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9(06)
- [8]桶装饮用水质量安全问题调查研究及对策——以保定市为例[J]. 范春艳,李桂琴,张明. 饮料工业, 2018(06)
- [9]2013年-2017年龙湾区桶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J]. 姜娴,王晓红,金慧慧,张素燕,周珊慧.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8(24)
- [10]2015~2018年成都市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分析[J]. 周浩,张洪伟,朱文斌,杨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