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泡沫干燥塔的设计与应用

聚丙烯泡沫干燥塔的设计与应用

一、聚丙烯泡沫干燥塔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高博[1](2021)在《基于单分子方法的i-motif动态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因表达的调控对于细胞的生存能力至关重要。特定基因的过度表达或表达不足会导致灾难性的细胞事件,最终可能直接致使细胞死亡;或者在癌症中导致细胞永生。染色体DNA不仅包含生命的遗传信息,还包含着自身的加工信息。基于现有的研究,我们已经认识到,经典的B型DNA双螺旋结构作为遗传信息的传递者,具有稳定传代、指导蛋白质合成等基础功能;而其他不同种类的非经典DNA二级结构,比如:左手Z型DNA、发夹、三链体、四链体等,在体内有序地对基因组所发挥的功能进行着调控。在上述这些核酸高级结构中,通过Hoogsteen氢键配对形成的G-四链体(G-quadruplex,G4)在近年来受到了最为广泛的研究,而其互补序列也可以通过半质子化的胞嘧啶(cytosine)对构成四链的i-motif(intercalated/intercalation motif)结构。2018年,特异性的i Mab抗体已经在生理条件下于人的细胞核中证实了i-motif结构的存在。细胞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的结果表明,i-motif结构在体内的形成具有细胞周期依赖性,多存在于端粒及癌基因的启动子区。由于其在调节癌基因如Bcl2(B-cell lymphoma-2),c-MYC(cellular-myelocytomatosis)和KRAS(Kirsten ratsarcoma)表达中的重要作用,i-motif结构已经逐渐成为抗癌治疗的新靶点。同时,i-motif结构的多变性和敏感的p H依赖性也使得其在纳米机械及药物递送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相较于G4结构的深入研究,我们对于i-motif结构动态折叠机制及调节过程的了解还很局限。因此,在本课题中,我们主要使用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single-molecule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sm FRET)技术,同时结合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利用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CD)、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熔化(FRET-melting),DNA聚合酶阻滞实验等,在不同p H条件及一价阳离子浓度下研究了i-motif结构的折叠动力学;探讨了互补序列对i-motif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选择了特定的蛋白以确定它们对i-motif结构的调控作用。这部分的实验结果最终表明:(1)i-motif结构比互补的G4结构具有更高的动态性,形成了至少四种中间结构,这些结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自发地进行变构和转换。即使在最适条件下,i-motif结构的稳定性也远低于G4结构。(2)在不同的缓冲溶液中,一价阳离子对i-motif结构的热稳定性具有截然相反的作用。具体来讲,在MES和Bis-Tris中,钾离子浓度的升高降低了i-motif结构的稳定性,然而,在PB(phosphate buffer)、SSC(saline sodium citrate buffer)、SCB(sodium cacodylate buffer)中,随着钾离子浓度的升高,i-motif结构的稳定性增强。(3)在酸性环境中,游离的G4链不会对i-motif结构造成影响,但是在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会有一部分i-motif结构与互补G4序列自发配对。处于双链同一位置的G4结构由于空间位阻的影响,不论缓冲液的条件如何,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i-motif结构的形成。(4)低浓度的RPA(10 nM)即可高效率地打开i-motif结构,并将其稳定维持在单链状态。(5)一些解旋酶可以在酸性条件下,通过不依赖ATP及尾链的方式直接作用于i-motif结构,而这种模式不适用于G4及双链结构。(6)ATP对不同解旋酶与i-motif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不同的调控功能。我们的结果系统性地阐述了i-motif结构在外界不同缓冲环境下、互补G4链存在条件下的稳定性及状态,对于在体内外更加全面地了解i-motif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首次在单分子水平上发现了i-motif结构和蛋白质之间独特的相互作用模式,拓展了我们对细胞调节机制的思路与见解。作为抗癌靶点和一种特殊的生物纳米材料,我们的结果对于i-motif结构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价值与启发。

肖文淇[2](2020)在《物理发泡体系对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影响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泡沫混凝土是由水泥浆体、泡沫、掺合料复合而成的一种轻质新型的无机保温材料,因其保温性、耐火性优异,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其应用可取代传统的有机保温材料。目前国内外将纳米颗粒应用到泡沫混凝土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论文主要探讨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耐久性及微观结构与机理分析,以达到规范中要求为目的,围绕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铝酸钠、聚丙烯纤维以及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气凝胶颗粒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可为保温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论文主要进行的试验工作和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发泡剂溶液对泡沫发泡倍数、沉降距、泌水量的影响关系。结论为适量动物蛋白发泡剂的掺入会使泡沫体系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动物蛋白溶液浓度5%为最佳比例,相比浓度2%的发泡倍数提升20%,沉降距降低25.3%,泌水量下降7.7%。2.通过试验研究了单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铝酸钠、聚丙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性能影响,以此为依据进行正交设计与试验,确定混掺三种掺合料最佳掺入比例以及影响因素主次顺序,掺合料混掺配合比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24%,铝酸钠0.55%,聚丙烯纤维0.2%,力学强度影响最大得因素为聚丙烯纤维,对密度和吸水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HPMC。3.研究单掺纳米NS对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保温性能及微观结构与机理分析,由于纳米NS的引入有效实现气泡尺寸的细化,形成稳定的泡沫体系。适量的纳米NS掺入会造成浸泡吸水率和导热系数降低,干密度、抗压强度、一维吸水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纳米NS颗粒质量掺量为5%时为最佳掺配比例,较未掺NS颗粒对照组干密度提升7.2%,28 d抗压强度提升80.6%,吸水率下降37%。4.通过溶胶-凝胶与常压干燥法制备气凝胶颗粒,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形成水解缩聚、老化改性、常压干燥三个阶段,其性能参数为密度170 Kg/m3,孔隙率94%,导热系数0.018 W/(m·k),接触角大于140°。5.探究单掺气凝胶对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保温性能及微观结构与机理分析,与单掺纳米NS优异性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由于气凝胶颗粒聚集在柏拉图通道,使得泡沫稳定性得以改善,适量的气凝胶掺入会造成力干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气凝胶质量掺量为5.5%时为最佳掺配比例,较掺加纳米NS颗粒对照组干密度下降22.3%,导热系数下降9.3%,抗压强度下降38.4%。因此气凝胶的掺入优化了材料的保温性与轻质性,虽然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但仍能满足规范要求。

宋金超[3](2020)在《废铅蓄电池资源再生行业硫污染防治研究》文中提出废铅酸蓄电池中含有大量的硫酸和硫酸铅,在其再生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造成硫酸雾及SO2等污染,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再生铅行业各生产环节中硫污染、控制和硫资源化利用新技术,为行业提供参考。以15万吨/年废铅蓄电池存储和破碎分选系统为例,通风量均为36000Nm3/h,酸雾含量30-60mg/Nm3。采用1.0 mol/L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吸收液,喷淋循环量为30 m3/h,废电池存储点硫酸雾排放平均浓度降低至0.54 mg/m3;喷淋循环量为30 m3/h,破碎分选环节硫酸雾排放平均浓度降低至1.22 mg/m3;酸雾吸收效率高达98%,废气中硫酸排放总量共可减少25.29 t/a。对废铅膏实施预脱硫处理,脱硫后的铅膏再去熔炼,是再生铅企业烟气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分别采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铵作为铅膏脱硫剂,脱硫后的铅膏中硫含量均可稳定降低至满足工业需求的0.5%。当使用碳酸钠作为脱硫剂,反应条件为:搅拌速度为40 rpm、液固比为1.5:1、摩尔比n(Na2CO3):n(Pb SO4)为1.05:1、反应时间为40 min,可使物料含硫率从5-7%降低至低于0.5%。当使用碳酸氢铵作为脱硫剂,反应条件为:搅拌速度为40 rpm、液固比为2:1、摩尔比n(NH4HCO3):n(Pb SO4)为2.1:1、反应时间为60 min,可使物料含硫率从5-7%降低至低于0.5%。副产物硫酸钠或硫酸铵通过净化-结晶-干燥后,纯度均可达到99%以上,且符合国家标准一等品品质,以此实现了硫的资源化利用。采用铅膏脱硫与低温熔炼烟气脱硫协同的碳酸氢铵脱硫方法能够兼顾铅膏资源化利用与烟气二氧化硫深度净化。在保证铅膏含硫率<0.5%的前提下,可使冶炼烟气脱硫率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当烟气SO2入口浓度为2397-3714 mg/m3,u=1.36 m/s,液气比为2 L/m3时,烟气脱硫效率>95%;副产物硫酸铵纯度>99%。对烟气中二氧化硫进行吸收浓缩再催化制酸是再生铅企业另一个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应用较多的方法。研究了1-甲基-3-丁基咪唑硫酸氢盐(C8H16N2O4S)离子液脱硫-制酸技术处理铅膏高温熔炼烟气,当离子液质量分数为20%、温度为50℃时,脱硫率最高,可达到99.36%;再生最佳温度为110℃,再生率能达到96.33%,解吸的二氧化硫纯度为99.12%-99.67%;同时,制备的98%硫酸符合国家标准一等品要求(GB/T534-2014)。

杨立国[4](2016)在《沉淀法提取硫酸黏菌素工艺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硫酸黏菌素是一种碱性多肽类抗生素。对大多数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作为饲用抗生素使用。硫酸黏菌素的现行提取工艺为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法,利用这种提取方式,用水量较大,污染物排放较多,工艺周期较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沉淀法提取硫酸黏菌素来替换现行的离子交换树脂的提取方式,主要研究了硫酸黏菌素的絮凝、沉淀、脱色等工艺,得到了如下结论:(1)本文通过对硫酸黏菌素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在pH为6时稳定性较好。过酸和过碱都会破坏其稳定性,碱性条件下硫酸黏菌素的高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破坏程度较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效价。对同一pH下,时间越长硫酸黏菌素的结构破坏的越严重,稳定性越差。搅拌速度不会对硫酸黏菌素的稳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2)经过絮凝试验,聚合氯化铝和壳聚糖处理后的发酵液絮凝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本研究的凝聚剂和絮凝剂。聚合氯化铝的最优添加量为0.2%、壳聚糖的最优添加量为0.15%。然后,本文还对添加顺序、温度、pH、时间等絮凝条件进行了考察,得到了一组最优絮凝工艺条件,当温度为45℃、pH为3、絮凝时间为15 min时,采用先加入凝聚剂后加入絮凝剂的添加方式,溶液的絮凝效果较好。(3)本文通过对沉淀过程中pH、温度、沉淀时间、搅拌速度和碱液浓度等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最终确定了最优沉淀工艺条件,当pH为12.1、温度为20℃、处理时间2 h、搅拌速度为120 r/min、碱液浓度为2.5 mol/L时收率最大,降解率和母液残留率较低。(4)本文进行了黏菌素发酵液中金属离子的去除工艺研究,本研究主要应用络合剂螯合作用和脱盐树脂吸附作用除去料液中的金属离子,通过对络合剂进行筛选,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可以作为本研究的络合剂。然后,本文还对添加量、温度、pH、添加顺序等条件进行了考察,得到了一组最优工艺条件,当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添加量为0.8%、温度为55℃、pH为8、在结晶前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效价的损失较低,对金属离子的去除情况较好。通过对脱盐树脂进行筛选,001×16树脂可以作为本研究的脱盐树脂。通过动态吸附试验确定了本研究的最佳流速,当流速为2 BV/h时树脂具有较好的脱色性能和对金属离子的去除能力。(5)本文进行了黏菌素脱色工艺的研究,通过对脱色剂进行了筛选,选择粉末状活性炭作为脱色剂并优化其脱色工艺。当添加量为1%、脱色时间在20至30 min之间、脱色温度为30℃时硫酸黏菌素的含量和收率较高,脱色效果良好。

艾新桥[5](2014)在《160万t/a冶炼烟气制酸生产指标优化调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高浓度磷肥、磷复合肥的迅速发展,对硫酸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广西防城港金川公司项目紧邻磷资源集中产区云、贵、川三省,也是大量消耗硫酸的区域,仅防城港每年就需进口260万t硫磺运往上述地区制酸并就地销售。金川公司2013建成的防城港年产40万t阴极铜项目采用双闪工艺炼铜,冶炼过程产生的烟气含SO2浓度高达30%-35%,是制酸的有效资源。配套铜冶炼项目,形成了规模160万t/a的冶炼烟气制硫酸工程。该项目考虑冶炼烟气中成分复杂、杂质多的特征,吸取国内外冶炼烟气制酸的经验,引进了高浓度预转化+常规(3+2)转化技术,选择高效的湍冲洗涤绝热蒸发冷却、两级电除雾器、HRS低温位热能回收、离子液循化吸收制酸尾气等新技术,部分技术在冶炼烟气制酸行业的工业应用实践尚属首例,因此,如何消化吸收新工艺、新设备设施,成功开展有关工艺调控及生产组织成为该项目建成投产后的首要问题。在试运行中,工艺指标的控制不稳定,工艺指标超标,对整个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在试生产的基础上进行指标优化调控,使得制酸系统生产得到更好的有效组织,早日达产达标。本文针对该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工艺控制指标、生产数据的统计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结合制酸烟气净化、干燥、吸收、热量回收的理论体系知识,进行了生产实践的工艺指标优化调控研究,摸索出了该套制酸系统的关键工艺指标,包括净化率、转化率、吸收率、尾排二氧化硫指标的最佳运行值。经工艺优化调控后,取得的工艺效果如下:(1)通过改变动力波喷淋逆喷管压力,调整循环洗涤液流量、调整电除雾器电压等措施,将二级电除雾器出口烟气相关杂质指标控制在:酸雾≤3mg/Nm3、F≤0.25 mg/Nm3、As≤0.6 mg/Nm3,硫酸出厂合格率100%,合格率较优化前提高了3%;(2)通过调整预转化器、转化器入口温度和各转化器之间的热量交换,转化率完全可以控制在大于99.95%,总吸收率≥99.98%,转化率、总吸收率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0.05%、0.08%;(3)尾气脱硫工序选用的为“离子液循环吸收制酸尾气二氧化硫”技术,离子液循环量35 m3/h、吸收液温度45℃、再生温度110℃,脱硫率大于95%,吸收液含量SO42-100g/l尾排,达到环保要求,SO2外排量较较优化前减少50%。经工艺优化调控,相关指标在全国均处于领先水平,对该项目的达产达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高浓度冶炼烟气制酸行业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效应。

于洋[6](2013)在《啤酒废酵母泥的喷雾干燥方法及其SOD提取工艺的研究》文中提出啤酒废酵母泥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及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保健)价值。2012年,全国啤酒产量4902万千升。可以预见,较之过去传统发酵工艺和啤酒生产规模而言,未来我国每年伴随啤酒产量的不断提高将产生越来越多的啤酒废酵母泥。因此,啤酒废酵母泥的综合利用及产品开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啤酒废酵母中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997年欧盟禁止从牛的血细胞中提取SOD。目前SOD主要是从植物及微生物中提取,植物中SOD的含量比动物血液中的活性低,而酵母中SOD的活性高,利用啤酒废酵母泥提取SOD是获取SOD的重要途径,且产品安全性高。目前大部分啤酒厂利用滚筒干燥的方法将啤酒废酵母泥干燥后直接添加到饲料中。由于设备制造精度及物料的原因,滚筒干燥加工啤酒废酵母泥,所得产品质量不均,有些产品含水率过高,还有些产品受长时间、过度加热而导致营养成分、活性成分被破坏,甚至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其使用的安全性。一般情况下,SOD表现出较短时间的耐热性能。喷雾干燥可以保护SOD的活性。本文研究了啤酒废酵母泥喷雾干燥的加工工艺,采用响应面优化喷雾干燥的工艺参数。研究了超声-微波辅助法提取废酵母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加工工艺,采用响应面优化工艺参数。并研究了利用柱层析技术进行SOD的纯化分离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影响喷雾干燥的工艺参数有进料浓度、进料速率、进风量、进风温度等。确定进料速率、进风量、进风温度的优化范围进行响应面中心拟合优化。根据生产实际的现状及需求,本实验选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为检验指标,以考马斯亮蓝方法测蛋白质的含量,改良后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SOD活性。得到进料浓度20%,进料速率250mL/h,进风温度120℃,进风量80m3/min时的SOD活性较好。2.根据喷雾干燥的实际情况,进料浓度选择20%,响应面优化法选取进风温度100℃─140℃,进料速率200mL/h─300mL/h,进风量60m3/min─90m3/min为优化范围,经过响应面中心拟合得到二次方程,经过方差分析,方程显着不失拟。3.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优化参数及参数范围,根据喷雾干燥的实际情况,进料浓度选择20%,经过响应面中心拟合得到二次方程,方差分析后,方程显着不失拟。根据二次拟合方程得到喷雾干燥啤酒废酵母泥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34℃,进料速率225mL/h,进风量72m3/min。经过验证,实验数据证明方程的最佳参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4.采用超声-微波辅助法提取啤酒废酵母粉中的SOD。确定加盐量(NaCl)、超声波强度、超声波作用时间、微波作用时间为破壁的主要影响因素,以SOD的活力为检测指标,确定各单因素的适合条件。通过冷丙酮沉淀方法对SOD进行沉淀,采取一次沉淀的方法,改变二次丙酮不同pH沉淀方法。利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对超声-微波辅助法提取废酵母粉中SOD的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破壁参数为超声波强度574W,超声波作用时间10.85min,微波作用时间2.7min,加盐量3%。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试验,验证结果该模型不失拟,在允许误差范围内。5.通过实验确定超声-微波辅助法提取啤酒废酵母粉中SOD的工艺流程:SOD干酵母粉1g→NaCl溶液9mL浸泡12h,4℃→超声波震荡574W,10.85min→低温微波加热2.7min→4000r/min,离心3min→去沉淀,留上清液→加入适量冷丙酮,震荡均匀后静置30min→4000r/min离心5min→沉淀溶于蒸馏水中得SOD粗酶液。6.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75层析柱对其分离。对比影响葡聚糖Sephadex G-75层析柱的主要因素,找出适合的分离条件,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光谱扫描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纯化后的酶液进行纯度检测。得到上样量1mL,Tris-HCl缓冲液为洗脱液,1mL/min的流速效果更佳。

熊巧稚[7](2011)在《阳离子型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制备可再分散乳胶粉的研究》文中指出阳离子型乳液的基本特征是乳胶粒表面或聚合物本身带正电荷。由阳离子型苯丙乳液制备的可再分散乳胶粉所成胶膜的耐水性及机械性能比普通的苯丙乳液制备的好,因此合成阳离子型苯丙乳液并制备可再分散乳胶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首先通过粒子设计和工艺优化,合成了阳离子型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然后对其进行喷雾干燥,制备可再分散乳胶粉。并借助差热分析(DSC)、透射电镜(TEM)等对制备的乳液及所成胶膜、可再分散乳胶粉进行了表征与分析。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酰胺(AM)为功能性单体,设计了具有“软核硬壳”结构的乳胶粒子,考查了聚合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用量等因素对聚合反应体系、乳液及所成胶膜、可再分散乳胶粉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合成阳离子型苯丙乳液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聚合反应温度为80℃,种子单体用量为10%(占单体总质量的百分数);乳化剂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其用量为2%;选取偶氮二异丁眯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其用量为0.53%;DMC用量为2%且DMC:AM=1:1。此条件下得到的乳液主要性能参数为:粒径105nm,粘度225 mPa·s,固含量36.6%,pH值5.06.0,体系ξ电位45.1mV。DSC测试显示,合成的阳离子苯丙乳胶粒核层与壳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为-17℃和65℃;透射电镜(TEM)照片显示,乳胶粒子呈明显的核壳结构。用自制的阳离子型苯丙乳液经喷雾干燥制备可再分散乳胶粉,对干燥过程中的预处理工艺、喷雾干燥塔进口温度、进料流量、保护胶用量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乳液不调pH值、喷雾干燥塔进口温度为120℃,进料泵最佳转速为30 rpm,加入1%(占乳液总质量的百分数)的保护胶体PVA-205,在此条件下干燥能得到含水率低、再分散性较好的可再分散乳胶粉。扫描电镜(SEM)测试表明,可再分散乳胶粉粒子表面光滑,单个可再分散乳胶粉颗粒形状基本呈球型,平均粒径在10-30μm左右,可再分散乳胶粉不粘连,能自由流动,加入水中能再分散。

隋延明,钱永纯[8](2008)在《氯氢处理安全技术与事故防范措施》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氯气、氢气、硫酸的生产安全技术和静电的防范措施。

王炼翃[9](2007)在《填料塔与板式塔组合流程在氯气干燥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介绍外溢流泡沫干燥塔串联填料干燥塔工艺流程和填料干燥塔与填料泡罩复合干燥塔串联的工艺流程,结合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套装置的实际生产情况,指出:外溢流泡沫干燥塔串联填料干燥塔工艺流程投资少,操作相对复杂;填料干燥塔与填料泡罩复合干燥塔串联的工艺流程设备相对庞大,流程相对复杂,投资较多,但操作弹性大,运行平稳,二者都能较好地适应透平机的要求。

黎定标,庞明军[10](2001)在《聚丙烯泡沫干燥塔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介绍年产万吨烧碱氯气泡沫干燥塔的设计与应用,重点论述了材料选择、工艺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生产实践证明,该设备完全可以满足氯气干燥工艺的要求。

二、聚丙烯泡沫干燥塔的设计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丙烯泡沫干燥塔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单分子方法的i-motif动态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i-motif结构
        1.1.1 i-motif结构概述
        1.1.2 i-motif结构的生物学功能
        1.1.3 i-motif结构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1.2 G4 结构
        1.2.1 G4 结构的特征
        1.2.2 G4 结构的生物学功能
        1.2.3 G4 结构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
    1.3 RPA和解旋酶
        1.3.1 RPA的结构特征
        1.3.2 RPA的生物学功能
        1.3.3 解旋酶概述
        1.3.4 解旋酶的分类及作用模型
    1.4 单分子技术
        1.4.1 单分子技术简介
        1.4.2 smFRET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i-motif DNA的动态性及其中间结构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pH对具有高度动态性的i-motif结构的作用
        2.3.2 i-motif DNA至少具有四个中间折叠状态
    2.4 讨论
第三章 一价阳离子对i-motif DNA的双重作用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K~+在不同缓冲系统中对 i-motif DNA 的热稳定性表现出相反的影响
        3.3.2 PB 缓冲液中高浓度的K~+促进 i-motif DNA 高级结构的形成
    3.4 讨论
第四章 互补链与i-motif结构的相互作用
    4.1 引言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处于双链同一位置的G4 链在酸性条件下干扰i-motif结构的折叠
        4.2.2 游离的互补G4 链在中性条件下与i-motif结构自发配对形成双链
    4.3 讨论
第五章 蛋白与i-motif结构的相互作用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低浓度的RPA即可打开i-motif结构并将其维持在线性状态
        5.3.2 解旋酶对i-motif结构的作用与调节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2)物理发泡体系对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影响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泡沫混凝土概述
        1.2.1 泡沫混凝土的优势
        1.2.2 泡沫混凝土的制备
        1.2.3 泡沫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混凝土发泡剂概述
        1.3.1 化学类发泡剂
        1.3.2 物理类发泡剂
        1.3.3 发泡方法
    1.4 存在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3 创新点
第2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试验与测定方法
        2.2.1 泡沫性能测定
        2.2.2 干密度测定
        2.2.3 抗压强度测定
        2.2.4 导热系数测定
        2.2.5 吸水率测定
        2.2.6 微观形貌表征
        2.2.7 孔径尺寸及分布测定
        2.2.8 XRD检测
        2.2.9 FT-IR检测
第3章 轻质泡沫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实验原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原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发泡剂溶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3 泡沫混凝土的制备
    3.4 泡沫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3.4.1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掺量对泡沫混凝土的影响
        3.4.2 .铝酸钠掺量对泡沫混凝土的影响
        3.4.3 聚丙烯纤维掺量对泡沫混混凝土的影响
    3.5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纳米二氧化硅增强泡沫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实验原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原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2 试样的制备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纳米二氧化硅对泡沫混凝土干密度的影响
        4.3.2 纳米二氧化硅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3.3 纳米二氧化硅对泡沫混凝土吸水率的影响
        4.3.4 纳米二氧化硅对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
        4.3.5 纳米二氧化硅对泡沫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
        4.3.6 纳米二氧化硅对泡沫混凝土孔径结构及其分布测定
        4.3.7 XRD图谱分析
    4.4 三相泡沫稳定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气凝胶泡沫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1 实验原材料与仪器
        5.1.1 实验原材料
        5.1.2 实验仪器
    5.2 气凝胶颗粒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5.2.1 气凝胶颗粒的制备工艺
        5.2.2 气凝胶颗粒的性能测试
        5.2.3 气凝胶颗粒测试结果与分析
    5.3 气凝胶泡沫混凝土的制备
    5.4 气凝胶对泡沫混凝土性能影响与分析
        5.4.1 气凝胶对泡沫混凝土干密度影响
        5.4.2 气凝胶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
        5.4.3 气凝胶对泡沫混凝土吸水率影响
        5.4.4 气凝胶对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影响
        5.4.5 气凝胶对泡沫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
        5.4.6 气凝胶对泡沫混凝土孔径结构及其分布测定
        5.4.7 气凝胶XRD图谱分析
    5.5 稳定增强机理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致谢

(3)废铅蓄电池资源再生行业硫污染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酸雾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1.1.1 电除雾
        1.1.2 文丘里除雾法
    1.2 废铅膏预脱硫技术在再生铅行业硫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1.3 冶炼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干法烟气脱硫
        1.3.2 半干法烟气脱硫
        1.3.3 湿法烟气脱硫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
第2章 废铅蓄电池预处理产生的硫酸雾防治研究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2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氢氧化钠溶液对硫酸雾的吸收效果
        2.2.2 吸收液喷淋循环量对硫酸雾去除效果的影响
    2.3 小结
第3章 废铅膏强制脱硫研究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1.2.1 铅膏钠法脱硫
        3.1.2.2 铅膏铵法脱硫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强制脱硫反应器对废铅膏脱硫效果的影响
        3.2.2 脱硫母液中硫元素的资源化利用
        3.2.3 废铅膏脱硫经济效益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铅膏与冶炼烟气铵法协同脱硫研究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协同脱硫过程中铅膏脱硫的效果
        4.2.2 协同脱硫过程中烟气脱硫的效果
        4.2.3 协同脱硫工艺的经济效益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铅膏冶炼烟气脱硫与制酸研究
    5.1 实验材料和方法
        5.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2 实验方法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离子液对铅膏冶炼烟气的脱硫效果
        5.2.2 离子液的再生与二氧化硫制酸
        5.2.3 铅膏冶炼烟气离子液脱硫-制酸经济效益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沉淀法提取硫酸黏菌素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硫酸黏菌素简介
        1.1.1 硫酸黏菌素的结构
        1.1.2 硫酸黏菌素的理化性质
        1.1.3 硫酸黏菌素的应用
        1.1.4 硫酸黏菌素的提取方式
    1.2 絮凝工艺
        1.2.1 絮凝工艺简介
        1.2.2 絮凝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1.3 螯合剂
        1.3.1 螯合剂简介
        1.3.2 螯合剂性能的评价
    1.4 活性炭脱色工艺
        1.4.1 活性炭简介
        1.4.2 活性炭的主要应用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5.1 立项背景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5.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2章 硫酸黏菌素稳定性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
        2.2.1 试验材料
        2.2.2 主要仪器
        2.2.3 主要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硫酸黏菌素溶液的配制
        2.3.2 硫酸黏菌素效价的测定
        2.3.3 硫酸黏菌素溶液在不同溶液pH的条件
        2.3.4 硫酸黏菌素溶液在不同溶液温度的条件
        2.3.5 硫酸黏菌素溶液在碱性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条件
        2.3.6 硫酸黏菌素溶液在不同搅拌速度下
    2.4 结果与讨论
        2.4.1 pH的变化对硫酸黏菌素稳定性的影响
        2.4.2 温度的变化对硫酸黏菌素稳定性的影响
        2.4.3 硫酸黏菌素在碱性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性
        2.4.4 搅拌速度对黏菌素稳定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黏菌素絮凝工艺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
        3.2.1 试验材料
        3.2.2 主要仪器
        3.2.3 主要试剂
    3.3 试验方法
        3.3.1 硫酸黏菌素效价的测定
        3.3.2 滤速的测定
        3.3.3 透光度的测定
        3.3.4 固体含量的测定
        3.3.5 凝聚剂的筛选
        3.3.6 聚合氯化铝的添加量对絮凝工艺的影响
        3.3.7 絮凝剂的筛选
        3.3.8 壳聚糖的添加量对絮凝工艺的影响
        3.3.9 凝聚剂和絮凝剂的加入顺序对絮凝工艺的影响
        3.3.10 温度的变化对絮凝工艺的影响
        3.3.11 pH的变化对絮凝工艺的影响
        3.3.12 絮凝时间对絮凝工艺的影响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凝聚剂的筛选
        3.4.2 聚合氯化铝的添加量对絮凝工艺的影响
        3.4.3 絮凝剂的筛选
        3.4.4 壳聚糖的添加量对絮凝工艺的影响
        3.4.5 凝聚剂和絮凝剂的添加顺序对絮凝工艺的影响
        3.4.6 温度对絮凝工艺的影响
        3.4.7 pH的变化对絮凝工艺的影响
        3.4.8 絮凝时间对絮凝工艺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黏菌素沉淀工艺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
        4.2.1 试验材料
        4.2.2 主要仪器
        4.2.3 主要试剂
    4.3 试验方法
        4.3.1 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
        4.3.2 沉淀及酸化液的制备
        4.3.3 计算方法
        4.3.4 硫酸黏菌素的测定方法
        4.3.5 pH对沉淀工艺的影响
        4.3.6 温度对沉淀工艺的影响
        4.3.7 沉淀时间对沉淀工艺的影响
        4.3.8 搅拌速度对沉淀工艺的影响
        4.3.9 碱液浓度对沉淀工艺的影响
    4.4 结果与分析
        4.4.1 pH对沉淀工艺的影响
        4.4.2 温度对沉淀工艺的影响
        4.4.3 沉淀时间对沉淀工艺的影响
        4.4.4 搅拌速度对沉淀工艺的影响
        4.4.5 碱液浓度对沉淀工艺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黏菌素发酵液中金属离子的去除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
        5.2.1 主要仪器
        5.2.2 主要试剂
    5.3 试验方法
        5.3.1 发酵液效价的测定
        5.3.2 硬度的测定
        5.3.3 灰分的测定
        5.3.4 络合剂的筛选
        5.3.5 络合剂的加入顺序对试验的影响
        5.3.6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添加量对试验的影响
        5.3.7 添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时溶液的pH对试验的影响
        5.3.8 添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时溶液的温度对试验的影响
        5.3.9 离子交换树脂对金属离子的去除试验
        5.3.10 流速对001×16 树脂的脱盐效果的影响
        5.3.11 流速对001×16 树脂的脱色效果的影响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络合剂的筛选
        5.4.2 络合剂的加入顺序对试验的影响
        5.4.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添加量对试验的影响
        5.4.4 添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时溶液的pH对试验的影响
        5.4.5 添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时溶液的温度对试验的影响
        5.4.6 静态吸附试验
        5.4.7 动态吸附过程流速的确定
        5.4.8 树脂的再生及对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黏菌素脱色工艺的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
        6.2.1 试验材料
        6.2.2 主要仪器
        6.2.3 主要试剂
    6.3 试验方法
        6.3.1 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
        6.3.2 结晶及酸化液的制备
        6.3.3 脱色剂的种类对脱色工艺的影响
        6.3.4 脱色剂的含量对脱色工艺的影响
        6.3.5 脱色时间对脱色工艺的影响
        6.3.6 脱色温度对脱色工艺的影响
    6.4 结果与分析
        6.4.1 脱色剂的种类对脱色工艺的影响
        6.4.2 脱色剂的含量对脱色工艺的影响
        6.4.3 脱色时间对脱色工艺的影响
        6.4.4 脱色温度对脱色工艺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160万t/a冶炼烟气制酸生产指标优化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硫酸的性质、资源及用途
        1.1.1 硫酸的性质
        1.1.2 硫酸的资源
        1.1.3 硫酸的主要用途
    1.2 硫酸的生产工艺
        1.2.1 硫酸主要生产工艺
        1.2.2 硫酸生产现状
    1.3 有色冶炼烟气制酸
        1.3.1 有色冶炼烟气的来源、主要成分及特点
        1.3.2 烟气制硫酸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3 有色冶炼烟气制酸研究应用现状
        1.3.4 烟气制酸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研究选题的意义及拟研究主要内容
        1.4.1 选题的目的、意义
        1.4.2 拟研究主要内容
2. 冶炼烟气制酸理论基础与热力学计算
    2.1 净化工艺
        2.1.1 利用机械力作用的炉气净化机理
        2.1.2 重力沉降器的作用原理
        2.1.3 旋风除尘器的作用原理
        2.1.4 利用液体洗涤的炉气净化机理
        2.1.5 酸雾及电除雾器的工作原理
    2.2 转化工艺
        2.2.1 二氧化硫氧化的原理
        2.2.2 一次转化、一次吸收流程
        2.2.3 两次转化、两次吸收流程
        2.2.4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原理
        2.2.5 冶炼烟气制酸转化系统设计原则
    2.3 干吸工艺
        2.3.1 二氧化硫烟气的干燥
        2.3.2 三氧化硫吸收的原理
    2.4 制酸尾气处理技术
        2.4.1 离子液循环吸收制酸尾气脱硫技术
        2.4.2 单元系统
    2.5 其他系统
        2.5.1 热量回收系统
        2.5.2 循环水系统
    2.6 本章小结
3. 烟气制酸过程工艺控制指标及物料衡算
    3.1 防城港制酸系统
    3.2 制酸各工序工艺控制指标
    3.3 净化-转化-吸收全流程物料衡算
        3.3.1 已知条件
        3.3.2 系统物料衡算
    3.4 本章小结
4. 工艺指标的优化调控
    4.1 指标优化调控的方法和手段
        4.1.1 动力波洗涤器工作原理及特点
        4.1.2 悬浮颗及酸雾的去除
        4.1.3 烟气水分的控制
        4.1.4 转化率的控制原理
        4.1.5 吸收率的控制
    4.2 净化工艺指标的优化
        4.2.1 烟气含尘、含砷的优化调整
        4.2.2 烟气含氟的优化调整
        4.2.3 酸雾指标的优化调整
    4.3 转化工艺指标的优化
    4.4 吸收工艺指标的优化
    4.5 制酸尾气排放指标的优化
    4.6 优化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4.6.1 净化除杂、除雾优化的效果
        4.6.2 转化优化效果
        4.6.3 吸收优化效果
        4.6.4 制酸尾气排放指标优化效果
        4.6.5 总体优化成果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6)啤酒废酵母泥的喷雾干燥方法及其SOD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啤酒废酵母泥
        1.1.1 啤酒废酵母泥的回收应用研究进展
        1.1.1.1 啤酒废酵母泥中提取功能性糖
        1.1.1.2 啤酒废酵母泥中提取 RNA、蛋白质和肽
        1.1.1.3 啤酒废酵母泥中提取活性
        1.1.1.4 啤酒废酵母中提取叶酸
        1.1.1.5 啤酒废酵母的其他应用
        1.1.2 啤酒废酵母的干燥方法
        1.1.3 喷雾干燥简介
        1.1.4 喷雾干燥的应用
        1.1.4.1 喷雾干燥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1.4.2 喷雾干燥在医药工业及农药生产中的应用
        1.1.4.3 喷雾干燥的其它应用
    1.2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1.2.1 SOD 的应用
        1.2.1.1 SOD 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1.2.1.2 SOD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2.1.3 SOD 的其应用
        1.2.2 SOD 的提取方法
        1.2.3 SOD 的纯化及检测方法
    1.3 论文背景、目的及意义
        1.3.1 论文题的选背景
        1.3.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3.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2章 啤酒废酵母泥的喷雾干燥方法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设备与仪器
    2.2 喷雾干燥原理及喷雾干燥机的使用方法
        2.2.1 喷雾干燥的原理及示意图
        2.2.2 实验室 L-117 喷雾干燥机的操作方法
    2.3 啤酒废酵母泥的预处理
    2.4 影响喷雾干燥效果的因素
        2.4.1 物料的进料浓度对喷雾干燥效果的影响
        2.4.2 进料速率对喷雾干燥效果的影响
        2.4.3 进风温度对喷雾干燥效果的影响
        2.4.4 进风量对喷雾干燥效果的影响
        2.4.5 啤酒废酵母泥喷雾干燥过程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5 啤酒废酵母粉的营养素及活性成分检测
        2.5.1 氨基酸含量的检测
        2.5.2 可溶性糖含量的检测
        2.5.3 SOD 活性的检测
        2.5.4 喷雾干燥性能检测指标的确定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响应面法优化啤酒废酵母泥的喷雾干燥工艺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仪器及设备
    3.3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检测方法
        3.3.1 酶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3.3.2 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3.3.3 蛋白标准曲线绘作
        3.3.4 邻苯三酚自氧化率
    3.4 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的选择
        3.4.1 进料浓度
        3.4.2 进料速率
        3.4.3 进风温度
        3.4.5 进风量
    3.5 响应面优化啤酒废酵母泥的喷雾干燥工艺
    3.6 各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与 SOD 的关系
    3.7 验证实验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啤酒废酵母粉中提取 SOD 工艺的优化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和设备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及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SOD 提取工艺流程
        4.3.2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4.3.3 SOD 活力的测定
    4.4 影响提取 SOD 工艺方法的因素
    4.5 优化提取 SOD 工艺方法的选择
        4.5.1 超声波作用强度对 SOD 活力的影响
        4.5.2 超声波作用波作用时间对 SOD 活力的影响
        4.5.3 微波时间对 SOD 活力的影响
        4.5.4 NaCl 溶液浓度对 SOD 活力的影响
        4.5.5 丙酮添加量对 SOD 提取的影响
    4.6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微波作用辅助法提取啤酒废酵母粉中的SOD
        4.6.1 优化 SOD 提取工艺各因素范围的选择
        4.6.2 响应面优化设计结果分析
    4.7 验证实验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啤酒废酵母粉中提取 SOD 纯化工艺的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及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葡聚糖层析柱的使用方法
        5.3.2 试验流程
        5.3.3 柱高的选择
        5.3.4 上样量的选择
        5.3.5 洗脱液的选择
        5.3.6 洗脱流速的选择
        5.3.7 SOD 活性检测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柱高的结果与分析
        5.4.2 上样量的结果与分析
        5.4.3 洗脱液的结果与分析
        5.4.4 洗脱流速的结果与分析
        5.4.5 SOD 活性检测及纯化倍数
    5.5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纯度
        5.5.1 SDS─聚丙烯凝胶电泳鉴定酶的纯度
        5.5.2 SDS─聚丙烯凝胶电泳的使用方法
        5.5.2.1 凝胶的灌制
        5.5.2.2 样品的制备
        5.5.2.3 染色
        5.5.2.4 脱色
        5.5.3 SOD 标准品紫外检测结果及电泳图
        5.5.4 层析后 SOD 紫外光谱扫描结果及其电泳图
        5.5.4.1 不同上样量纯化后的样品紫外扫描结果及电泳图。
        5.5.4.2 经过不同洗脱液纯化后的样品紫外扫描结果及电泳图
        5.5.3 不同流速纯化后的样品紫外扫描结果及电泳图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阳离子型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制备可再分散乳胶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阳离子型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
        1.1.1 阳离子型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简介
        1.1.2 阳离子型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阳离子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的合成方法
        1.2.1 常规乳液聚合法
        1.2.2 反相乳液聚合法
        1.2.3 种子乳液聚合及无皂乳液聚合
        1.2.4 转型法
    1.3 阳离子型丙烯酸系聚合物乳液的应用
        1.3.1 水处理
        1.3.2 造纸
        1.3.3 皮革
        1.3.4 涂料
    1.4 可再分散乳胶粉的制备概述
        1.4.1 干燥工艺
        1.4.2 可再分散性乳胶粉的作用机理
        1.4.3 可再分散性乳胶粉的应用现状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5.3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阳离子型苯丙乳液的合成
    2.1 阳离子型苯丙乳液的原料选择、配方与聚合工艺
        2.1.1 原料的选择
        2.1.2 聚合工艺
        2.1.3 聚合方法
        2.1.4 阳离子型苯丙乳液的配方与工艺设计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及装置
        2.2.3 乳液的性能测试
    2.3 反应条件的确定
        2.3.1 聚合反应温度的确定
        2.3.2 乳化剂用量对乳液体系的影响
        2.3.3 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对乳液体系的影响
        2.3.4 种子单体用量对乳液体系的影响
        2.3.5 阳离子单体DADMAC 对乳液体系的影响
        2.3.6 阳离子单体DMC 对乳液体系的影响
    2.4 苯丙乳液的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2.4.1 粒径分析
        2.4.2 透射电镜(TEM)分析
        2.4.3 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析
        2.4.4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2.5 最佳配方及聚合工艺下的阳离子型苯丙乳液性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再分散乳胶粉的制备
    3.1 引言
    3.2 可再分散乳胶粉的制备
        3.2.1 喷雾干燥装置及制备过程
        3.2.2 喷雾干燥条件的确定
        3.2.3 可再分散乳胶粉的性能分析方法
    3.3 影响可再分散乳胶粉性能的因素分析
        3.3.1 进口温度对可再分散乳胶粉性能的影响
        3.3.2 进料流量对可再分散乳胶粉性能的影响
        3.3.3 PVA-205 用量对可再分散乳胶粉性能的影响
        3.3.4 亲水性阳离子单体DMC 的影响
        3.3.5 可再分散乳胶粉的结构形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8)氯氢处理安全技术与事故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氯 气
    1.1 氯气事故防护措施
    1.2 氯气混合气体的爆炸性
    1.3 氯气与钛金属
    1.4 氯气事故分析
2 氢气事故防护措施
3 硫酸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
4 静电的产生与防范
5 结 语

(9)填料塔与板式塔组合流程在氯气干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填料塔与板式塔组合流程的应用情况
    1.1 一工艺流程
    1.2 二工艺流程
2 两套氯气干燥工艺的比较
3 结 语

(10)聚丙烯泡沫干燥塔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选择
2 工艺结构设计
    2.1 塔总体设计
    2.2 筛板设计
    2.3 除沫器设计
3 塔体强度计算及校核
    3.1 筒体壁厚计算
    3.2 封头壁厚计算
    3.3 塔体轴向稳定验算
4 应用效果
5 结语

四、聚丙烯泡沫干燥塔的设计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单分子方法的i-motif动态结构研究[D]. 高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物理发泡体系对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影响与分析[D]. 肖文淇.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3]废铅蓄电池资源再生行业硫污染防治研究[D]. 宋金超. 湘潭大学, 2020(02)
  • [4]沉淀法提取硫酸黏菌素工艺优化研究[D]. 杨立国. 河北科技大学, 2016(04)
  • [5]160万t/a冶炼烟气制酸生产指标优化调控研究[D]. 艾新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03)
  • [6]啤酒废酵母泥的喷雾干燥方法及其SOD提取工艺的研究[D]. 于洋. 吉林大学, 2013(08)
  • [7]阳离子型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制备可再分散乳胶粉的研究[D]. 熊巧稚.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1)
  • [8]氯氢处理安全技术与事故防范措施[J]. 隋延明,钱永纯. 氯碱工业, 2008(10)
  • [9]填料塔与板式塔组合流程在氯气干燥中的应用[J]. 王炼翃. 氯碱工业, 2007(07)
  • [10]聚丙烯泡沫干燥塔的设计与应用[J]. 黎定标,庞明军. 工程塑料应用, 2001(01)

标签:;  ;  ;  ;  ;  

聚丙烯泡沫干燥塔的设计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