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与白介素-2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疗效(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凯[1](2020)在《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1.观察卡介苗(BCG)、表柔比星(EPI)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进展的疗效。2.观察BCG、EPI膀胱灌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152例行TURBT的NMIBC患者,根据其术后膀胱灌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BCG组,n=57)和对照组(EPI组,n=95)。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危险度分级等一般资料,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进展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异。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绘制无复发、无进展生存曲线,无复发、无进展生存率的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危险度分级及ECOG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观察组复发率(22.8%)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观察组进展率(15.8%)低于对照组进展率(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尿路刺激征的患者分别占28.1%和1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余不良反应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的不良反应率(61.4%)高于对照组总的不良反应(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其中ⅢⅣ级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占8.8%和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8)。结论:NMIBC术后患者采用BCG预防复发效果优于EPI、预防进展二者无明显差异;BCG膀胱灌注不良反应较EPI多,两者ⅢⅣ级不良反应无差异。
韩赛赛[2](2020)在《伴有淋巴血管浸润的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预后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伴有淋巴血管浸润(LVI)的T1期高级别(T1 HG)膀胱尿路上皮癌(UCB)患者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或根治性膀胱切除(RC)术后的长期生存结果,以确定这类患者的预后因素,希望能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选择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方法: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共249例接受TURBT或RC手术的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术后生存情况的相关资料,并使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来验证淋巴血管侵犯对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是否具有不良影响。然后,通过卡方检验和建立Cox风险模型等分析LVI阳性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如患者年龄、肿瘤数目大小、既往膀胱癌病史等)对其预后的影响,以确定预测伴有淋巴血管浸润的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复发和存活的因素。结果:在整个队列中,LVI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年OS分别为54%和72%。对于行TURBT治疗的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LVI阳性的患者OS(P=0.031)和RFS(P=0.0017)较差;对于行RC治疗的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LVI阳性与患者的OS(P=0.034)和CSS(P=0.0013)降低有关。在LVI阳性的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中,治疗方式(肿瘤负担)是OS(HR2.176,CI1.021-4.637,P=0.044)和CSS(HR3.675,CI1.311-10.297,P=0.013)的独立预测因子。既往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史是RFS(HR2.246,CI1.102-4.579,P=0.026)和PFS(HR2.259,CI1.036-4.927,P=0.041)的独立预测因子。肿瘤大小是RFS的独立预测因子(HR2.093,CI1.054-4.159,P=0.035)。结论:对于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患者,LVI的存在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在伴有LVI的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中,使用肿瘤负荷预测患者生存可能比治疗方式更加准确,对此类患者未进行充分评估前行RC治疗不一定是有必要的。复发性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合并LVI可能是肿瘤进展的迹象,无论肿瘤负荷如何,选择RC治疗对这一亚组患者来说可能是比较合理的。
侯建成[3](2019)在《羟喜树碱通过抑制HIF-1α影响肝癌HepG2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羟喜树碱(HCPT)对人肝癌HepG2细胞能量代谢影响,检测HCPT通过抑制HIF-1α蛋白表达对HepG2细胞能量代谢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取MTT法测定HCPT对HepG2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应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HCPT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Caspase-3活性;测定各组细胞葡萄糖摄取量、能量代谢产物乳酸(LD)、三磷酸腺苷(ATP)的量等相关能量代谢参数和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免疫印迹法测定Bax、Bc1-2、HIF-1α、GLUT-1、LD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CPT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细胞增殖活力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的早期凋亡率有所增加,Caspase-3活性逐渐增加。随着剂量的增加,HCPT能增加Bax的表达,同时,随着剂量的增加,Bcl-2的表达降低。HCPT能够抑制(降低)ATP生成、LD生成和Glu的摄取,具有剂量依赖性;HCPT能够抑制HK、LDH的活性,具有剂量依赖性,但对PK的作用不明显。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的HCPT就能使GLUT-1的表达降低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LDH的影响显着;HCPT能够抑制HIF-1α的表达,随着剂量的增加,HIF-1α的表达受到了抑制逐渐加强。结论:HCPT能够有效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HCPT通过对抑制HIF-1α的表达影响GLUT-1、LDH的表达,从而抑制了HepG2细胞对Glu的摄取量,除此之外,HCPT还可以通过对抑制HIF-1α的表达来降低HK、LDH的活性,影响糖酵解途径,使能源物质ATP和代谢产物LD的生成降低。以上研究可以说明,HCPT可以通过抑制HIF-1α影响HepG2细胞的能量代谢,进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目的,以上所述蛋白及糖酵解关键酶均可作为治疗靶点切断肿瘤细胞能量代谢。
李国浩[4](2019)在《消痔灵灌注治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肿瘤。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其发病与吸烟、长期从事化工生产、接触化学试剂或者膀胱内长期慢性炎症等因素相关。按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9年第7版TNM分期法,一般将膀胱癌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其中70%-80%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在临床上主要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而针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则需要行膀胱癌根治术。虽然手术可切除病变组织,但术后复发不能完全避免,因此如何有效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为了有效杀灭残余肿瘤、降低复发率,国内外泌尿外科指南皆推荐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灌注药物种类众多,主要包括具有细胞毒类药物和免疫制剂等。这些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虽可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但同时也会产生局部或者全身毒副反应,并且化疗药物普遍价格昂贵,无疑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中医药是祖国文化的瑰宝,而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中药复方制剂消痔灵注射液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肛肠科史兆岐教授根据“酸可收涩、涩可固脱”中医理论研制而成,主要用于痔疮、直肠息肉等肛肠疾病的治疗。但近年不断有文献报道其对肝癌、胃癌以及膀胱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基于此,我们自2006年起申请了两项课题资助,旨在观察消痔灵联合羟基喜树碱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探索消痔灵抑制膀胱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现将阶段性成果汇报如下。第一部分消痔灵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消痔灵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06月-2016年06月在我院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例65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均辅助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实验组34例,接受消痔灵注射液联合羟基喜树碱(消痔灵10ml+羟基喜树碱20mg)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31例,仅接受羟基喜树碱(20mg)膀胱灌注化疗。为了避免医疗风险,在临床研究中未将消痔灵单独设组观察。患者于术后3月、6月、12月返院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泌尿系CT及膀胱镜检查。结果:实验组随访1年肿瘤复发率14.71%(5/34),其中12例(35.29%)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1年复发率38.71%(12/31),10例(32.26%)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实验组1年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消痔灵具有抗膀胱癌的生物效应。而实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消痔灵膀胱灌注治疗安全可靠。第二部分消痔灵抗膀胱癌作用机制研究目的:研究消痔灵抑制膀胱癌生长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消痔灵注射液可能具有抗膀胱癌生物效应,在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通过以下研究探索消痔灵抗癌效应的可能作用机制。1、细胞增殖抑制实验(CCK8)分析消痔灵对人膀胱肿瘤EJ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2、流式细胞术以及AO/EB荧光染色分析消痔灵诱导人膀胱癌EJ细胞凋亡情况;3、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消痔灵对人膀胱癌EJ细胞内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调节作用。4、建立C57小鼠皮下膀胱癌模型,将小鼠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分别隔天予以消痔灵注射液、顺铂(2.5mg/kg)、生理盐水100ul瘤内注射,测量肿瘤体积以及小鼠体重变化,实验周期为20天。结果:1、细胞增殖抑制实验(CCK8):消痔灵可抑制人膀胱癌EJ细胞的增殖,并且药物抑制效果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2、流式细胞术及AO/EB荧光染色:消痔灵可诱导人膀胱癌EJ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与药物作用时间以及药物浓度成正相关。3、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显示:消痔灵可增加Caspase3蛋白、Bax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4、皮下肿瘤抑制实验结果显示:消痔灵注射液、顺铂均能够明显抑制皮下肿瘤的增长,消痔灵组抑制肿瘤生长效果与顺铂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消痔灵组小鼠皮下注射部位出现组织坏死、溃疡,最终形成瘢痕。结论:1、消痔灵注射液可抑制人膀胱癌EJ细胞的增殖、诱导EJ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的发生可能与消痔灵诱导EJ细胞内caspase-3、bax蛋白高表达以及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相关。2、消痔灵能够抑制C57小鼠皮下肿瘤的生长,但其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可引起组织发生溃疡样改变。
秦克松,李金乾[5](2019)在《膀胱癌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应用吉西他滨行膀胱灌注化疗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在膀胱经尿道肿瘤电切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接诊且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应用吉西他滨,对照组应用盐酸吡柔比星。分析两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复发率为3.23%,同对照组的6.45%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比对照组的25.81%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2.19±3.68)分,比对照组(45.22±3.75)分高(P<0.05)。结论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后,利用吉西他滨对膀胱癌施以膀胱灌注治疗,可有效预防疾病复发,且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王雪松,刘珍,安康,刘鹏,姚雷[6](2018)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1日-2017年12月1日住院治疗的128例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作为研究对象,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加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64例,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加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的留置尿管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似,P>0.05;治疗组的高危复发率为10.94%,少于对照组的26.56%,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7.8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9.37%,P>0.05。结论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基础上结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并不增加留置导尿及住院时间,能有效的减少和降低高危患者的复发率,同时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侯建成,刘洋,魏雪苗,赵容,张巍[7](2017)在《羟基喜树碱临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羟基喜树碱是喜树碱的衍生物,其在同类植物来源的抗肿瘤单体中对于癌症的作用较强。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论文为基础,就羟基喜树碱的产生背景、药理作用、抗癌作用研究等方面的现状作一综述。
周杰彬[8](2016)在《复方扶芳藤合剂辅助THP膀胱灌注在膀胱癌术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比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结合口服复方扶芳藤合剂与单纯THP膀胱灌注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后的疗效分析,探讨复方扶芳藤合剂在膀胱癌术后治疗的作用,为临床膀胱癌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03月至2015年03月期间收治的NMIBC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TURBT术,术后病理结果明确为NMIBC。随机将术后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36例,单独给予THP膀胱灌注化疗,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至术后1年。B组36例,在膀胱灌注THP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扶芳藤合剂口服,每天2次,每次15ml,疗程至术后半年。随访观察1年,对比两组的膀胱肿瘤复发情况、尿常规白细胞计数、临床症状综合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72例中有62例完成研究。术后半年,A组复发7例,复发率为21.8%,B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1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28.1%,B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常规白细胞计数对比,术后1个月和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B组的膀胱刺激征及肉眼血尿发生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发生率较A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症状持续时间比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2个月,B组临床症状综合评分比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2个月,B组生活质量评分比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临床症状综合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复方扶芳藤合剂辅助膀胱灌注THP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并不优于单纯膀胱灌注THP,不能更好的预防NMIBC患者TURBT术后的肿瘤复发。2.复方扶芳藤额合剂能减轻THP膀胱灌注带来的膀胱刺激征及肉眼血尿等不良反应,同时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伟,李东慧,白进良[9](2016)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灌注治疗现状及进展》文中提出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分非肌层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以上)两型,前者即以往所指的表浅性膀胱癌,约占70%,包括原位癌(Tis)、Ta及T1。膀胱癌呈表面和浸润性两方向生长,复发与转移是它的特征。治疗膀胱癌的方法虽多,疗效却不理想。该文就膀胱癌灌注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周杰彬,高宏君,卢尚光[10](2016)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的中西医治疗现状》文中提出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之一,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占多数,治疗上仍以手术+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为主,术后常规灌注治疗不良反应大。中药以其减毒增效的特点,在膀胱癌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西结合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是膀胱癌治疗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二、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与白介素-2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疗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与白介素-2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排除标准及评价指标 |
1.3 治疗及随访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患者一般资料 |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 |
2.3 两组进展率比较 |
2.4 两组患者灌注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伴有淋巴血管浸润的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手术方式 |
1.1.3 组织病理学评价 |
1.1.4 辅助治疗 |
1.1.5 术后复查方案 |
1.1.6 术后随访 |
1.1.7 研究方法 |
1.1.8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LVI 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基本信息 |
1.2.2 LVI 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比较结果 |
1.2.3 LVI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
1.2.4 LVI 阳性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情况的单因素分析结果(n=70) |
1.2.5 LVI 阳性患者术后复发和进展因素的分析结果(n=70) |
1.2.6 LVI 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的多因素分析结果(n=70) |
1.2.7 TURBT 治疗组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情况的多因素分析结果(n=43) |
1.3 讨论 |
1.3.1 复发和存活的危险因素 |
1.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1.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T1期高级别膀胱癌与淋巴血管侵犯的相关研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羟喜树碱通过抑制HIF-1α影响肝癌HepG2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简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肝癌 |
1.1.1 肝癌的流行病学 |
1.1.2 肝癌的诱发因素 |
1.1.3 肝癌的分子机制 |
1.1.4 肝癌的治疗 |
1.2 Warburg效应与糖酵解 |
1.3 HIF-1α与糖酵解 |
1.3.1 HIF-1α与己糖激酶 |
1.3.2 HIF-1α与丙酮酸激酶 |
1.3.3 HIF-1α与乳酸脱氢酶 |
1.3.4 葡萄糖转运蛋白-1与葡萄糖代谢 |
1.4 羟喜树碱 |
1.4.1 喜树碱及喜树碱衍生物 |
1.4.2 羟喜树碱概述 |
1.4.3 羟喜树碱抗肿瘤临床应用 |
1.4.4 羟喜树碱的联合应用 |
1.5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细胞 |
2.1.2 实验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1.4 配制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 |
2.2.2 细胞增殖测定 |
2.2.3 细胞分组与药物干预 |
2.2.4 肿瘤细胞缺氧模型制备 |
2.2.5 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Caspase-3活性 |
2.2.6 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 |
2.2.7 细胞蛋白浓度测定(BCA法) |
2.2.8 葡萄糖含量(消耗量)测定 |
2.2.9 LD含量测定 |
2.2.10 ATP水平测定 |
2.2.11 HK活性检测 |
2.2.12 PK活性检测 |
2.2.13 LDH活性检测 |
2.2.14 免疫印迹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HCPT对HepG2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 |
3.1.1 HCPT对HepG2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 |
3.1.2 药物剂量选择 |
3.1.3 给药时间选择 |
3.2 HCPT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
3.2.1 HCPT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
3.2.2 HCPT对HepG2细胞Caspase-3活性的影响 |
3.2.3 HCPT对HepG2细胞Bax、Bcl-2表达的影响 |
3.3 HCPT对HepG2细胞能量代谢指标的影响 |
3.3.1 HCPT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 |
3.3.2 HCPT对HepG2细胞LD生成量的影响 |
3.3.3 HCPT对HepG2细胞ATP生成量的影响 |
3.4 HCPT对HepG2细胞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3.4.1 HCPT对HepG2细胞HK活性的影响 |
3.4.2 HCPT对HepG2细胞PK活性的影响 |
3.4.3 HCPT对HepG2细胞LDH活性的影响 |
3.5 HCPT对HepG2细胞能量代谢影响的机制 |
3.5.1 HCPT对HepG2细胞HIF-1α表达的影响 |
3.5.2 HCPT对HepG2细胞LDH表达的影响 |
3.5.3 HCPT对HepG2细胞GLUT-1表达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消痔灵灌注治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消痔灵灌注治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
一、临床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三、结果 |
四、结论 |
五、讨论 |
第二部分 消痔灵抗膀胱癌作用机制研究 |
引言 |
一、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结果 |
四、结论 |
五、讨论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膀胱癌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应用吉西他滨行膀胱灌注化疗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3] |
1.3 方法 |
1.4 临床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复发率比较 |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
3 讨论 |
(6)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对比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
2.3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
3 讨论 |
(7)羟基喜树碱临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喜树碱及其衍生物 |
2 抗肿瘤临床应用 |
2.1 胃癌 |
2.2 肠道癌 |
2.3 食管癌 |
2.4 肺癌 |
2.5 肝癌 |
2.6 膀胱癌 |
2.7 其他 |
2.8 不良反应 |
3 作用机制 |
4 展望 |
(8)复方扶芳藤合剂辅助THP膀胱灌注在膀胱癌术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1.1 诊断标准 |
1.1.2 病例纳入标准 |
1.1.3 病例剔除标准 |
1.1.4 病例脱落标准 |
1.2 临床分组 |
1.3 灌注用药及仪器设备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2.1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
2.2 两组尿液白细胞计数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比较 |
2.4 两组临床症状综合评分比较 |
2.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
2.6 膀胱镜检查及病理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3.1 西医方面 |
3.2 中医方面 |
3.3 中西结合方面 |
3.4 复方扶芳藤合剂组成及药理作用 |
3.5 问题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缩略词表 |
综述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10)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NMIBC的手术治疗 |
2 NMIBC术后的辅助性治疗 |
2.1 膀胱灌注化疗 |
2.2 膀胱灌注免疫治疗 |
3 膀胱癌术后的中医治疗 |
4 NMIBC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5 结语 |
四、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与白介素-2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疗效(论文参考文献)
- [1]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D]. 李静凯. 山西医科大学, 2020
- [2]伴有淋巴血管浸润的T1期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预后因素分析[D]. 韩赛赛.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3]羟喜树碱通过抑制HIF-1α影响肝癌HepG2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D]. 侯建成. 延边大学, 2019(01)
- [4]消痔灵灌注治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D]. 李国浩.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9)
- [5]膀胱癌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应用吉西他滨行膀胱灌注化疗的疗效观察[J]. 秦克松,李金乾.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03)
- [6]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效果评价[J]. 王雪松,刘珍,安康,刘鹏,姚雷. 中国病案, 2018(06)
- [7]羟基喜树碱临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 侯建成,刘洋,魏雪苗,赵容,张巍.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7(04)
- [8]复方扶芳藤合剂辅助THP膀胱灌注在膀胱癌术后的临床研究[D]. 周杰彬.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
- [9]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灌注治疗现状及进展[J]. 李伟,李东慧,白进良.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04)
- [10]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的中西医治疗现状[J]. 周杰彬,高宏君,卢尚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