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急诊科的带教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洪磊,刘盎[1](2021)在《临床路径结合C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临床路径结合C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31日—10月25日在急诊科实习的64名护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2020年10月26日—12月20日实习的64名护生为试验组,采用临床路径结合CBL教学法。经过4周临床实习后,比较两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和对带教满意度。结果:经过4周的临床带教后,试验组护生的各项考核成绩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对带教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路径结合CBL教学法可提高临床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并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冯兰棱[2](2021)在《以核心能力为导向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以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为导向,参考国内外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经验,构建既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又能体现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方案,旨在规范我国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提高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为急诊专科护士管理、培训、考核及认证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推进急诊专科护理领域的发展。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及核心能力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并手工补充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提取相关内容,了解国内外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及核心能力的研究现状,初步拟定培训方案框架。2.半结构式访谈:根据研究目的拟定访谈提纲,对5名急诊专科护士和10名急诊护理专家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其对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理解,以及对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的认识、建议与意见,进一步补充完善培训方案。3.Delphi法:采用Delphi法对30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采用Excel2019、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指标纳入标准(重要性评分>4.0分,变异系数<0.25)以及专家意见修改相应指标,最终确定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通过检索共获得1906篇文献,剔除重复文献559篇后按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28篇文献,涉及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长、考核标准、培训学员和教师准入标准等内容。2.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整理分析访谈内容后提炼5个主题,分别为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内容设置、培训管理、考核评价、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效果及展望,结合文献研究结果初步形成培训方案。3.Delphi结果:参与2轮咨询的专家均来自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包括急诊专科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领域。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90%、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4,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201、0.322(P<0.05)。第一轮修改41项指标,合并6项指标,删除8项指标,新增5项指标;第二轮修改6项指标,合并4项指标,删除2项指标,最终确立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管理、培训内容及考核评价4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102项三级指标。研究结论:本研究选择的咨询专家专业领域涉及广泛,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专家积极性、权威性、协调性较好,表明研究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培训方案充分融合核心能力要求,突出急诊专科化培训的特色,能为我国完善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尚丹丹[3](2020)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在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专科胜任力为理论依据,结合我国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初步探讨社区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以期促进我国社区护理的专科化发展进程,为我国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提供参考。方法1.文献回顾法:本研究对国内外数据库、护理院校及相关组织机构的网站进行检索,获取并筛选社区高级实践护士岗位胜任力、社区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相关的文献及网站资料,以文献检索结果为基础,初步拟定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相关条目。2.半结构式访谈法:以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访谈提纲为工具,对研究领域为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以及全科医学的6名专家进行访谈,以获取与社区高级护理实践需求现状、社区护理服务内容及岗位胜任力情况等主题相关的信息,根据半结构访谈的结果对临床实践模式的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完善。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根据专家纳入标准,初步选取35名专家参与两轮专家函询。结合指标纳排标准以及专家和课题组的参考意见,最终确定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指标体系。4.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 2016及SPSS 22.0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其中,采用均数、标准差及构成比对专家一般资料进行描述;采用问卷有效回收率对专家的积极性进行描述;采用专家权威系数(由专家学术水平、对研究的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决定)对专家权威性进行描述;采用肯德尔协调系数对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进行描述;采用重要性赋值均数、满分比以及权重值对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描述。本次研究中指标的权重通过比例分配法进行计算。结果1.文献回顾法结果: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及网站信息,最终确定将社区护理高级实践护士的专科胜任力作为本研究中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培养的核心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初步确定了实践模式的基本框架,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考核评价以及培养环节质量控制。2.半结构式访谈法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共确定了3个主题(MNS专科化培养的认可度、社区护理MNS专科化培养的理论要点、社区护理MNS临床培养质量控制)以及6个亚主题(角色定位、实践培养目标、社区专科特色实践安排、考核评价体系、实践基地与带教师资质量、院校与实践基地间的交流)。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27名专家完成两轮函询,两轮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5.71%和90.00%。本研究中的函询专家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重庆等17个省市,其研究方向包括: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全科医学。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2±0.05)。第一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87(P<0.05),第二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95(P<0.05)。4.指标修改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共删除指标13项,增加指标19项,修改指标36项。最终形成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共包括一级指标4项(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考核评价、培养环节质量控制),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171项。在一级指标中,培养目标所占权重最高。在培养目标中,权重排名为前三位的指标分别为“社区全科护理实践能力”、“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及“教育指导能力”。结论本次函询的专家积极性与权威性较高,地域代表性较好,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体现社区高级护理实践的特点,可以为我国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环节的设置提供思路,对提高社区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社区护理服务水平,促进社区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随着国内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完善及社区高级护理实践人才角色范畴的改变,该临床实践体系的内容仍需不断调整与更新。
张生容[4](2019)在《急诊规培工作中实施分级责任制带教模式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急诊规培工作中实施分级责任制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根据不同带教方式将接受急诊规培工作的60名护士分两组,对照组(30名)给予传统带教模式(LBL),研究组(30名)给予分级责任制带教模式,观察两组教学成果。结果研究组日常考核成绩、护士对实习、带教方法、护理能力自我评价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规培工作中应用分级责任制带教模式能推动带教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可以提高护理综合能力,为急诊科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黎志娟[5](2019)在《小组式层级带教方法在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小组式层级带教方法在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9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小组式层级带教方法,比较两组带教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操作成绩以及带教老师评价等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带教中,采用小组式层级带教法,有利于提高带教的质量,值得推广。
姜胜菊[6](2019)在《用PDCA循环法对急诊科的实习护士进行护理带教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用PDCA循环法对急诊科的实习护士进行护理带教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在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急诊科实习的72名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带教方法的不同,将这72名实习护士分为Ⅰ组和Ⅱ组。采用常规的带教方法对Ⅰ组实习护士进行护理带教,采用PDCA循环法对Ⅱ组实习护士进行护理带教,然后比较两组实习护士护理理论知识考试的成绩、护理操作技能考试的成绩及其对护理带教工作满意度的评分。结果:Ⅱ组实习护士护理理论知识考试的成绩、护理操作技能考试的成绩及其对护理带教工作满意度的评分均高于Ⅰ组实习护士,P <0.05。结论:用PDCA循环法对急诊科的实习护士进行护理带教的效果显着,有助于丰富其护理理论知识,提高其护理操作技能,提升其对护理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张真[7](2018)在《层级带教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层级带教模式对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带教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急诊科2016年4月—2018年4月所接收护理实习生62名,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1名,仅予以传统带教模式;研究组31名,加用层级带教模式。比较两组出科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差异。结果研究组中,理论知识成绩为(85.42±4.39)分、操作能力为(87.47±3.81)分、急救技能为(90.17±4.75)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2、6.166、6.891,P<0.01)。研究组护生中,非常满意22名、一般满意9名,其教学满意度为100.00%,显着优于对照组的15名、10名及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5)。结论层级带教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可进一步具体化教学任务、明确学习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质量,可作为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力推广。
冯彬[8](2017)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在急诊科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的130名护理专业学生为对象,随机分为选择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65名),与选择临床路径带教方式的观察组(65例),两组学生展开实习,比较分析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及患者对学生的满意度,再比较学生具体的理论和操作评分。结果:经过培训后,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92.3%和患者的满意度89.2%,均优于对照组73.8%、66.2%,且差异显着(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理论与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与操作能力,改善患者的实际护理能力,不仅可提升学生满意度,还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着,值得护理专业学生培训中推广实践。
胡芳[9](2014)在《急诊科临床护理个性化带教方法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观察常规带教方法与个性化带教方法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实习的护理系学生3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带教,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带教处理,对比两组出科考试成绩的优良率以及学生对于带教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出科考试的优良率以及对带教方式的满意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带教方法应用于急诊科护理能够显着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吴清美,罗秀英[10](2014)在《基层医院急诊科实习生新流程化带教的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应用新流程化带教方法对基层医院急诊科实习生带教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3年5月1日至8月31日的30名实习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新流程化带教,出科进行考核评分与满意度测评。结果:通过新流程化带教,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较传统考核分数高,而且满意度测评结果普遍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层医院急诊科实习生进行新流程化带教能有效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值得基层医院在实习生带教中推广应用。
二、浅谈急诊科的带教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急诊科的带教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路径结合C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传统教学法 |
1.2.2 临床路径结合CBL教学法 |
1.2.3 效果评价 |
1.2.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
2.2 两组护生对带教满意度比较(见表2) |
3 讨论 |
3.1 临床路径结合CBL教学法规范了实习带教模式 |
3.2 临床路径结合CBL教学法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 |
3.3 临床路径结合CBL教学法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综合能力 |
4小结 |
(2)以核心能力为导向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及界定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理论基础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对象 |
2.1 成立研究小组 |
2.2 文献研究 |
2.3 半结构式访谈 |
2.4 Delphi法的实施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文献研究结果 |
3.2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
3.3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初步构建结果 |
3.4 Delphi咨询结果 |
3.5 确立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 |
第四章 讨论 |
4.1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构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4.2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
4.3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内容分析 |
第五章 小结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性 |
5.3 研究局限性 |
5.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3)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 |
3.1 胜任力(Competency) |
3.2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
3.3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 |
3.4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 |
3.5 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与专科护士(Specialist Nurse,SN) |
3.6 临床实践模式(Clinical practice patterns)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
2.2 文献回顾法 |
2.3 半结构式访谈法 |
2.4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 |
3 统计学方法 |
3.1 专家一般资料 |
3.2 专家积极性 |
3.3 专家权威系数 |
3.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 |
3.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3.6 指标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3.7 指标权重 |
4 技术路线图 |
5 质量控制 |
5.1 问卷编制阶段 |
5.2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阶段 |
5.3 数据统计阶段 |
结果 |
1 文献回顾法结果 |
2 半结构式访谈法结果 |
2.1 访谈专家基本资料 |
2.2 专家访谈结果 |
3 预函询结果 |
3.1 专家基本资料 |
3.2 预函询指标修改情况 |
4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结果 |
4.1 函询专家基本资料 |
4.2 专家积极性 |
4.3 函询专家权威程度 |
4.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 |
4.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4.6 第一轮指标体系函询结果 |
4.7 第二轮指标体系函询结果 |
讨论 |
1 本研究中培养模式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
1.1 课题研究小组对MNS教育领域的研究经验丰富 |
1.2 实践模式目标明确,内容量化,可操作性强 |
1.3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保障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
2 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成 |
2.1 培养目标明确,指标全面,充分体现社区护理MNS的专业角色特点 |
2.2 培养内容详细,要求具体,可操作性强 |
2.3 考核体系科学,可动态反馈培养效果 |
2.4 严抓培养环节,全面保障培养质量 |
结论 |
1 本研究的创新性 |
2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4)急诊规培工作中实施分级责任制带教模式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教学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日常考核成绩比较 |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5)小组式层级带教方法在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6)用PDCA循环法对急诊科的实习护士进行护理带教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层级带教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研究组 |
1.3 判断标准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出科成绩比较 |
2.2 教学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9)急诊科临床护理个性化带教方法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10)基层医院急诊科实习生新流程化带教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制定教学目标 |
1.2.2 制订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具体操作流程 |
1.2.3 带教内容[1] |
1.3 评估工具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浅谈急诊科的带教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临床路径结合C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 张洪磊,刘盎. 循证护理, 2021(14)
- [2]以核心能力为导向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D]. 冯兰棱. 兰州大学, 2021(11)
- [3]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D]. 尚丹丹. 青岛大学, 2020(01)
- [4]急诊规培工作中实施分级责任制带教模式的效果分析[J]. 张生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05)
- [5]小组式层级带教方法在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 黎志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06)
- [6]用PDCA循环法对急诊科的实习护士进行护理带教的效果分析[J]. 姜胜菊. 当代医药论丛, 2019(01)
- [7]层级带教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效果分析[J]. 张真. 中国卫生产业, 2018(31)
- [8]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在急诊科的应用[J]. 冯彬. 健康之路, 2017(12)
- [9]急诊科临床护理个性化带教方法的应用[J]. 胡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21)
- [10]基层医院急诊科实习生新流程化带教的效果评价[J]. 吴清美,罗秀英. 浙江医学教育,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