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轩一号豌豆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沁轩一号豌豆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一、秦选1号豌豆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仪登霞,庞永珍[1](2022)在《我国豌豆生产和育种的现状与问题》文中研究指明豌豆是经济和粮菜饲兼用作物,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豌豆生产概况、育种历程、育种目标、分子育种等方面进行概述,分析当前我国豌豆生产和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我国豌豆生产和育种提供有益参考。

沈红芬[2](2010)在《菜用豌豆“温豌1号”的选育及推广》文中认为豌豆是豆科蝶形花亚科野豌豆中的一个栽培种,学名Pisum sativum L,英文名Pea,是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豌豆原产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以及西亚地区,是世界第四大食用豆类作物,西汉时传入我国,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继大豆之后世界性第二大食用豆类。根据用途,豌豆可以分为粮用豌豆、食用嫩豆粒的菜用豌豆(甜豌豆)及食嫩荚菜用豌豆(荷兰豆)。其中菜用甜豌豆荚粒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磷等营养物质,中医认为豌豆性平、味甘,具有和中下气,利小便,解疮毒,除呃逆,止泻痢,解渴通乳等功效。青豆粒和青荚适宜鲜食和速冻加工,其嫩茎稍、嫩荚、鲜豆粒均可用来做汤、凉拌、爆炒或配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菜用甜豌豆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适宜鲜食及速冻加工,是目前国内外畅销的优质蔬菜种类,国内外市场对甜豌豆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重要加工出口蔬菜品种之一。国内菜用甜豌豆育种起步较晚,育成的品种与进口品种相比存在明显不足,国内种植的加工出口品种主要还是依赖进口品种,种子价格高、栽培要求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近几年我省菜用豌豆品种选育研究工作进展不大,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多为七八十年代选育或国外引进的,这些品种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均有退化,产量低,品质差,而且,在温州地区豌豆多为补茬作物,栽培管理粗放,没有一整套有效的生产栽培技术。豌豆品种科研上投入不足、生产中品种退化严重、新的适用品种引育工作滞后、栽培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制约了菜用豌豆特别是山区菜用豌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广泛收集、比较鉴定45份菜用甜豌豆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系统选育从国外引进的材料“TW08”中选育出一个优良新品种“温豌1号”,该品种优质、高产、鲜食加工兼宜。2、进行了“温豌1号”品种比较及多点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无论是商品性还是丰产性均优于温州主栽品种“中豌四号”3、进行了播种期试验、高产栽培技术试验、高效栽培模式试验、制种试验等多项试验,确定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及制种体系,为新品种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4、进行新品种的展示与示范,这是品种推广的基础性工作,是连接育种、繁种和推广的桥梁。优质种子的繁育和新品种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是新品种推广的重要保障。

龚亚明[3](2006)在《菜用甜豌豆品种‘浙豌1号’选育及其推广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甜豌豆是豌豆(Pisum sativum L.)的一个栽培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适宜鲜食及速冻加工。国内外市场对甜豌豆速冻加工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甜豌豆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加工出口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国内菜用甜豌豆的育种工作起步较晚,进展缓慢,国内品种与进口品种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目前国内种子行业在营销理念、销售渠道的创建、宣传广告的制作等新品种推广技术方面仍处于较低层面,与国外种业有较大的差距。 本研究针对国内甜豌豆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所存在的问题,旨在选育一个优质高产、鲜食加工兼用的菜用甜豌豆新品种,并对新品种推广的技术体系进行探索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广泛收集、比较及鉴定50多份菜用甜豌豆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系统选育从国外引进的材料‘GW10’中选育出一个优良新品种——‘浙豌1号’,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和鲜食加工兼用的特性。 (2)进行了‘浙豌1号’的品种比较试验及多点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的商品性及丰产性均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当地目前主栽品种‘中豌6号’。‘浙豌1号’已于2006年1月通过了省级新品种认定。 (3)新品种的展示、示范是连接育种、繁育和推广的桥梁,可促进新品种的推广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大面积制种,做好种子基地的建设,繁育优质良种,是新品种推广的重要保障:新品种的推广还必须研究该品种相应的栽培技术。 (4)寻求代理并订立合理价格是建立销售网络体系的关键;开展广告宣传有助于新品种的推广;建立技术咨询、经营善后服务等市场服务体系是新品种推广的长远保障。

王书芝,张世辉[4](2005)在《半无叶型豌豆北方地区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根据豌豆叶的形状,其株型可分为普通豌豆、半无叶豌豆和无叶豌豆。半无叶豌豆即豌豆的复叶变态成卷须,通过卷须相连,将田间植株联结成一个稳固抗倒、通风透光的整体结构。该类型豌豆产量在300公斤左右,是普通株型豌豆的2- 3倍,且增产(菜豌豆、干籽粒)潜力远高于普通型豌豆。如果栽培管理措施适宜,单产可达400公斤以上。在世界上已成为一些豌豆生产大国发展的豌豆类型。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审定、推广了几个半无叶型豌豆新品种,如河北省科委1998年通过审定的“秦选一号”。半无叶豌豆在国内栽培面积上有了大幅度发展,特别是一些豌豆主产区,该类型豌豆栽培面积快速递增。

丁振强[5](2003)在《闽台区域农业交流与合作研究(1979—2001)》文中指出2001年11月11日中国大陆与台湾先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由此两岸农业都将面对国际农业的激烈竞争。现今两岸农业发展处于不同的层次,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很大,大陆拥有丰富农业资源和相对低廉农业劳力,而台湾农业在资金、技术、市场制度面上都比大陆略胜一筹,这使海峡两岸农业具备广阔的合作空间。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不论是在深度上亦或广度上都已取得很大的发展,农业合作带给双方的经济实效令人鼓舞。尤其福建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重镇,福建在对台农业科技交流、农业经贸合作,以及两岸农业学术交流和人员互访等方面,其规模、层次、水平都跃居于大陆各省前列。为此,系统回顾与总结过去二十多年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历史活动与内在规律,在当前WTO框架下对两岸如何更好地实现农业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是建立在《福建农业引进二十年(1979—1998)》一书中对台统计数据的权威、系统、全面的基础上,并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各方面相关信息,包括地方志、调研报告、内部文献、学术论文集等。在回顾历史上两岸农业往来的基础上,力争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地描述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闽台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历史事实,并从海峡两岸政治现实出发,借鉴有关经济学和博弈论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运用实际统计数据进行严密规范的实证分析,以便更客观地反映出闽台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变动趋势,及其对两岸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是导言。阐述本论文研究的意义、方法和研究重点,并介绍相关研究动态。 第二章是回顾历史上海峡两岸农业传播与交往,包括大陆先进农业科技向台湾地区传播以及两岸农业经贸往来。综述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历史过程和渊源关系,旨在更清晰地说明和透析当前闽台两岸农业合作的历史动因。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把20世纪70年代末至2001年的当代历史时期划分两个时段,分别描述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历史事实及分析其内在规律。内容包括三部分:1.农业科技交流——福建对台农业品种、农业设备和技术的引进;2.农业经贸合作——闽台农业贸易、台湾对闽农业投资;3.闽台两岸农业学术交流和人员互访。 第五章是对福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包括福州试验区和漳州试验区的建设现状、成效、动因和存在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 第六章是建立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总结二十多年来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成效,并深入分析其动因与制约因素。 第七章是论述wTO对l阂台两岸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两岸农业合作对海峡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并提出在wTO框架下如何更好地实现j*1台区域农业合作的博弈思考. 第八章是全文的结论,总结二十多年来闺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特征,并提出作者的观点.

朱富元,杨科祥,胡吕章[6](2002)在《秦选1号豌豆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

苏加楷[7](2001)在《中国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回顾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 194 9年以来 ,中国牧草新品种选育已取得很大成就 ,到 2 0 0 0年底 ,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牧草新品种共计 90个。其中包括沙打旺、苦荬菜早熟品种 ,杂花苜蓿、红豆草抗寒品种 ,苜蓿抗霜霉病、柱花草抗炭疽病品种 ,苜蓿耐盐品种、耐牧根蘖型品种 ,白三叶抗旱耐热品种 ,小黑麦、多花黑麦草多倍体品种 ,青贮玉米、青贮高粱杂种一代品种 ,高粱与苏丹草杂交种等新品种。存在问题主要是育成品种数量少 ,不能满足生产多方面的需要 ;育种技术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新品种扩繁缓慢 ,推广面积较小。展望 2 1世纪 ,我国牧草育种应从高产、优质、抗病虫和抗逆性几方面努力 ,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新品种。建立和完善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牧草育种体系和良种繁育体系 ,以加速我国牧草种子产业的发展

二、秦选1号豌豆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秦选1号豌豆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豌豆生产和育种的现状与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豌豆的重要用途
2 国内豌豆生产概况
3 豌豆育种历程
    3.1 国内育种概况
    3.2 主要育种单位和品种
4 豌豆育种目标
    4.1 半无叶型豌豆新品种的选育
    4.2 鲜食豌豆的品质改良
    4.3 抗病豌豆育种研究
    4.4 抗旱豌豆培育
    4.5 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豌豆新品种选育
    4.6 适于混播的豌豆品种培育
5 国内外豌豆分子育种进展
    5.1 国内分子育种进展
    5.2 国外分子育种进展
6 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6.1 国内豌豆生产中面临问题
    6.2 对策建议

(2)菜用豌豆“温豌1号”的选育及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豌豆
        1.1.2 豌豆生产概况
        1.1.3 豌豆的植物学特性
        1.1.3.1 根
        1.1.3.2 茎
        1.1.3.3. 叶
        1.1.3.4. 花序和花
        1.1.3.5. 果实(荚)
        1.1.3.6 种子
        1.1.4 豌豆的生育特性和栽培特点
        1.1.5 豌豆的利用方式和营养价值
        1.1.6 豌豆的种植方式与方法
        1.1.6.1 轮作倒茬
        1.1.6.2. 混作及间作套种
    1.2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1.2.1 豌豆育种
        1.2.2 新品种推广
2 菜用甜豌豆品种选育及推广现状
    2.1 菜用甜豌豆品种选育现状
    2.2 温州市豌豆种植现状
3 菜用豌豆新品种选育
    3.1 种质资源的收集
    3.2 材料观察与比较筛选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3 优良株系选育
        3.3.1 技术路线
        3.3.2 材料与方法
        3.3.3 结果与分析
    3.4 品种比较试验
        3.4.1 材料与方法
        3.4.2 结果分析
    3.5 多点生产试验
        3.5.1 材料与方法
        3.5.2 结果与分析
    3.6 新品种特征特性
    3.7 栽培要点
4 菜用豌豆新品种"温豌1号"推广
    4.1 新品种的展示和示范
    4.2 建立制种体系
        4.2.1 播种
        4.2.2 定向选种
        4.2.3 田间管理
    4.3 播种期试验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分析
        4.3.3 小结与讨论
    4.4 栽培技术体系建立
    4.5 "温豌1号"山区秋播栽培技术试验
        4.5.1 种植地带及种植方式
        4.5.2 播种时间
        4.5.3 栽培技术
        4.5.4 采收
    4.6 栽培模式试验
5 讨论与分析
    5.1 自花授粉作物菜用豌豆品种选育方法
    5.2 "温豌1号"品种在株选过程中经验和方法的探讨
        5.2.1 单株选择可以选出变异的株系
        5.2.2 变异的大小和种植的季节是否有关
        5.2.3 获得优良单株的经验
    5.3 豌豆育种过程中选育方法
    5.4 "温豌1号"推广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5.4.1 品种展示与示范
        5.4.2 定期开展提纯复壮工作
        5.4.3 不同海拔、不同播种季节、不同栽培模式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
        5.4.4 有关科技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应用研究的投入
        5.4.5 农业育种科研人员应加强对常规育种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件

(3)菜用甜豌豆品种‘浙豌1号’选育及其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豌豆育种
        1.1.2 品种推广
    1.2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1.2.1 豌豆育种
        1.2.2 品种推广
        1.2.3 种质资源创新和生物技术的应用
二、菜用甜豌豆品种选育与蔬菜品种推广现状
    2.1 菜用甜豌豆品种选育现状
    2.2 蔬菜品种推广现状
        2.2.1 当今世界种业的发展趋势
        2.2.2 我国种业的发展现状
        2.2.3 我国种业的发展对策
三、菜用甜豌豆新品种选育
    3.1 种质资源的收集
    3.2 材料观察与比较筛选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3 优良株系选育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3.3.2.1 第一次株选
        3.3.2.2 第二次株选
        3.3.2.3 新品系选定
    3.4 品种比较试验
        3.4.1 材料与方法
        3.4.2 结果与分析
        3.4.2.1 物候期和植物学性状比较
        3.4.2.2 产量比较
        3.4.2.3 商品性状比较
        3.4.2.4 品种比较试验小结
    3.5 多点生产试验
        3.5.1 材料与方法
        3.5.2 结果与分析
    3.6 新品种特性
    3.7 新品种认定
四、菜用甜豌豆新品种推广
    4.1 新品种的展示与示范
    4.2 制种体系的建立
    4.3 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
    4.4 栽培模式试验
    4.5 销售网络体系的建立
        4.5.1 寻求代理
        4.5.2 价格订立
    4.6 广告宣传体系的建立
        4.6.1 广告宣传
        4.6.2 现场示范
    4.7 市场服务体系的建立
        4.7.1 技术咨询服务
        4.7.2 经营善后服务
五、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浙豌1号’田间生长图和豆荚比较图
    2、认定证书
    3、品质检验报答

(4)半无叶型豌豆北方地区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半无叶豌豆与普通型豌豆栽培不同的原则
    1.1 栽培管理“两头重”原则
    1.2 适宜机械化作业原则
    1.3 适时早播原则
2 主要栽培管理措施
    2.1 播种
        2.1.1 调整整地时间
        2.1.2 增施基肥
        2.1.3 以播定密
        2.1.4 顶凌机播
    2.2 苗期管理(出苗—现蕾前)
    2.3 花荚期管理(现蕾—结荚)
    2.4 病虫害防治
    2.5 机械收获

(5)闽台区域农业交流与合作研究(1979—200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言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 相关研究概况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 研究重点与基本结构
第二章 历史上海峡两岸农业传播与交往(远古-1945年)
    第一节 大陆农业科技向台湾地区传播的历史演进
        一、 迁徙与台湾原始农业的状况
        二、 移民与大陆农业科技的传播
        三、 大陆农业科技传播的实质和意义
    第二节 海峡两岸农业经贸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 历史上两岸农业经贸往来的发展变化
        二、 两岸农业经贸发展变化之分析
第三章 松动时期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状况(20世纪70年代末-1987年)
    第一节 两岸政治关系和经贸政策的松动
        一、 两岸关系的松动回顾
        二、 两岸经贸政策的演变
    第二节 福建对台农业品种的引进
        一、 对台农业品种引进情况
        二、 对台农业品种引进分析
    第三节 闽台农业经贸交流与合作
        一、 闽台农业贸易情况
        二、 台商对闽农业投资情况
        三、 台商对闽农业投资分析
第四章 波动时期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状况(1988年-2001年)
    第一节 两岸关系和经贸政策的波动
        一、 两岸关系的波动回顾
        二、 两岸经贸政策的演变
    第二节 福建对台农业品种、设备和技术引进
        一、 对台农业品种引进情况
        二、 对台农业品种引进分析
        三、 对台农业设备和技术引进
    第三节 闽台农业经贸交流
        一、 闽台农业贸易情况
        二、 台商对闽农业投资情况
        三、 福建农业台资引进分析
        四、 福建对台农企、品种和设备引进三者内在联系之分析
    第四节 闽台农业学术交流和人员互访
        一、 闽台农业学术交流和人员互访的情况
        二、 闽台农业学术交流和人员互访的特点
第五章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建设
    第一节 福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
        一、 实验区规划及发展现状
        二、 实验区农业投资成效与作用
    第二节 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
        一、 实验区规划及发展现状
        二、 实验区农业投资成效与作用
        三、 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农业投资特点
    第三节 实验区建设动因及存在问题
        一、 建设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动因分析
        二、 实验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效果、动因及制约因素
    第一节 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效果
        一、 闽台农业合作的效果
        二、 两岸农业合作存在的若干问题
    第二节 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动因
        一、 血缘、人文和地缘关系的驱动
        二、 生产要素短缺性和过剩性的驱动
        三、 对台优惠政策的驱动
    第三节 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制约因素
        一、 意识形态的制约
        二、 管理机制的制约
        三、 银行融资、汇兑的制约
        四、 法律环境的制约
        五、 生产方式的制约
第七章 21世纪闽台区域农业交流与合作展望
    第一节 WTO与闽台农业合作
        一、 入世对闽台农业经贸关系走向分析
        二、 入世对闽台两地农业产业影响的分析
        三、 入世对闽台农业合作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的博弈思考
        一、 博弈论的基本思想
        二、 两岸关系的博弈思考
    第三节 21世纪闽台农业合作的博弈思考
        一、 海峡经济繁荣带的提出
        二、 21世纪福建农业发展之问题
        三、 闽台农业合作的博弈思考
第八章 结论与思考
    一、 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政治导向性”
    二、 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非对称性”
    三、 福建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非均衡性”
    四、 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总体呈现“官不通、民通,直不通、弯通,明不通、暗通”的特点
    五、 台商对闽农业投资的动因变化呈现“感情型”向“资本型”过渡的特点
    六、 福建依然是未来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地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中国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牧草育种的成就
    1.1 早熟品种选育
    1.2 抗寒品种选育
    1.3 抗病品种选育
    1.4 耐盐品种选育
    1.5 抗旱耐热品种选育
    1.6 耐牧根蘖型苜蓿品种选育
    1.7 多倍体品种选育
    1.8 利用杂种优势的品种选育
    1.9 野生牧草不良性状的改良选育
2 我国牧草育种存在的问题
    2.1 育成品种数量少, 仍不能满足生产方面的需求
    2.2 育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有待提高
    2.3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3 我国牧草育种的展望
    3.1 关于牧草育种的研究内容
        3.1.1 抗逆育种
        3.1.2 抗病虫育种
        3.1.3 高产育种
        3.1.4 品质育种
    3.2 关于牧草育种的方法
        3.2.1 选择育种
        3.2.2 杂交育种
        3.2.3 杂种优势利用
        3.2.4 生物技术应用于牧草育种
    3.3 关于牧草育种和良种繁育体系
        3.3.1 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3.3.2 牧草育种体系
        3.3.2.1 建立牧草育种中心
        3.3.2.2 建立全国牧草品种区域试验网
        3.3.2.3 牧草良种繁育体系

四、秦选1号豌豆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豌豆生产和育种的现状与问题[J]. 仪登霞,庞永珍. 中国草地学报, 2022
  • [2]菜用豌豆“温豌1号”的选育及推广[D]. 沈红芬. 浙江大学, 2010(03)
  • [3]菜用甜豌豆品种‘浙豌1号’选育及其推广应用[D]. 龚亚明. 浙江大学, 2006(10)
  • [4]半无叶型豌豆北方地区高产栽培技术[J]. 王书芝,张世辉. 农业与技术, 2005(04)
  • [5]闽台区域农业交流与合作研究(1979—2001)[D]. 丁振强. 南京农业大学, 2003(04)
  • [6]秦选1号豌豆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朱富元,杨科祥,胡吕章. 作物研究, 2002(04)
  • [7]中国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回顾与展望[J]. 苏加楷. 草原与草坪, 2001(04)

标签:;  ;  ;  

沁轩一号豌豆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