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氢枞酸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脱氢枞酸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一、去氢枞酸类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廷辉,王亚明,潘登,蒋丽红[1](2017)在《松香基成核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文中指出松香基成核剂以天然产物松香为原料,其成本低廉、无毒、无味、成核效率高,已逐渐成为研究者所青睐的聚烯烃树脂改性剂。本文综述了松香及其衍生物类成核剂在聚丙烯、聚乙烯等聚烯烃树脂中的改性研究进展,提出了添加松香基成核剂是改性聚烯烃树脂的有效方式之一,讨论了该类成核剂与传统成核剂的各项性能之间的差异,包括耐高温性、分散性、环保性以及成本之间的区别;对该类成核剂改性聚烯烃树脂时的成核结晶机理进行了简述,提出了松香基成核剂所存在分散性较差等问题以及相应解决手段,例如在挤出造粒之前添加一定量的分散剂等;重点介绍了如何高效利用松香基成核剂,及其如何与多种物质共同发挥协同作用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松香基成核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周团元[2](2016)在《聚丙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及结晶行为研究》文中指出聚丙烯(PP)用途广泛,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它具有价格低廉、成型性好、耐腐蚀和综合性能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化工、机械和汽车等行业。但聚丙烯强度不高、热稳定性差、易燃烧且燃烧时发热量大容易引起火灾,这些缺点限制了PP在化工设备中的进一步推广,也给实际生活带来很大不便。碳纳米管(CNTs)具有力学性能好、热稳定性高、弹性模量大和比表面积大等优异的性能,同时它与高聚物有相似的结构,利用碳纳米管来改性聚合物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理论意义。为了改善PP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本课题选用三种不同规格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与PP按一定配比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三个PP/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体系,主要研究三个聚丙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体系的热稳定性和非等温结晶行为,探讨加入不同尺寸和不同含量的MWNTs后对PP基体热稳定性和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热重分析结果显示:加入少量的MWNTs能够显着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随着MWNTs含量增加,PP/MWNTs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先增大后减小,在MWNTs的含量为4wt%时到达最大;MWNTs的长径比越大,PP/MWNTs复合材料热分解温度越高;随着MWNTs含量增加,PP/MWNTs复合材料残炭率逐渐增大;使用等转化率法研究了PP和PP/MWNTs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MWNTs的加入使得PP/MWNTs复合材料的活化能有明显的提高,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变好,且MWNTs的含量越高、长径比越大,复合材料的活化能越大,反应机理从相边界控制反应(收缩体积)变为随机成核,且每个颗粒上只有一个核心;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结果显示:MWNTs加入到PP基体中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能够加速PP的结晶,提高PP/MWNTs复合材料的结晶起始温度(To)、结晶峰温(Tp)和结晶度(Xc)。随着MWNTs含量逐渐增加,To和Tp逐渐提高,而结晶度则先增加后减小。应用修正Avrami方程的Jeziorny法、Ozawa和莫志深法对PP/MWNTs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修正Avrami方程的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能够很好的处理PP/MWNTs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利用Ozawa法来研究聚合物的非等温结晶过程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马晓思[3](2014)在《联苯二胺类空穴传输材料的冷结晶性和薄膜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空穴传输材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光电材料,可应用于多种有机半导体器件中。热稳定性是空穴传输材料非常重要的性质之一,当热稳定性较差的无定形材料在器件中发生聚集或结晶时会影响器件的效率和寿命。无定形的物质在受热时发生的结晶行为称为冷结晶,这一行为最易发生在器件的工作中。玻璃化温度(Tg)是表征材料热稳定性的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但是又不能概括材料在器件中的冷结晶行为和薄膜受热后的形貌变化。因此,本文采用了四个最常见的空穴传输材料,利用DSC研究了材料的粉末非等温冷结晶动力学,以UV-vis光谱,XRD,SEM,AFM和TOF为手段研究了薄膜热诱导稳定性。N,N,N′,N′-四苯基-1,1′-联苯4,4′-二胺(TPB)和N,N,N′,N′-四(对甲苯基)-1,1′-联苯4,4′-二胺(TTB)较易发生冷结晶行为。提高升温速率能够增加样品的冷结晶速率,但当升温速率分别升至40℃/min和30℃/min后由于二次结晶的影响冷结晶速率不再上升。TPB的冷结晶行为随着退火处理的进行会由成核控制转变为生长控制,而TTB则一直是成核控制。相同条件下TPB的冷结晶速率大于TTB。这两种材料都可以通过真空蒸镀形成无定形薄膜,经过退火后薄膜会出现堆积甚至发生冷结晶。TPB薄膜退火后有序度高于TTB薄膜,在相同处理条件下有着更高的空穴迁移率。N,N′-二苯基-N,N′-二(间甲苯基)-1,1′-联苯4,4′-二胺(m-TPD)和N,N′-二苯基-N,N′-二(对甲苯基)-1,1′-联苯4,4′-二胺(p-TPD)在简单加热过程中不易发生冷结晶,但是经过退火处理后则能够发生冷结晶。m-TPD在较宽的退火温度范围内都表现出了冷结晶的性质,在0℃至50℃之间退火时表现为成核控制,其余表现为生长控制。介电谱的研究表明,m-TPD分子整体运动在48℃以上会加强,使无定形态m-TPD更不稳定。p-TPD在0℃至50℃之间退火时能够发生冷结晶,为成核控制,在此温度范围内的相同条件下,p-TPD的冷结晶速率高于m-TPD。经过退火后,p-TPD薄膜的有序度高于m-TPD,有更高的空穴迁移率。通过计算机模拟处理样品的XRD可获得样品的晶体参数,但是由于样品在结晶时可能是两种或以上晶型并存,采用此方法得到的误差较大。对四个样品的模拟结果显示四种样品的主要晶型分别为:TPB为正交晶系,Fdd2空间群;TTB为正方晶系,P42/nbc空间群;m-TPD为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p-TPD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

罗贤祖[4](2013)在《1,3,5-苯三甲酸衍生物类聚丙烯成核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丙烯(PP)具有合成工艺简单、综合性能优良及价格相对低廉,同时又容易进行改性等特点,使得其改性新材料层出不穷,在汽车、家电、交通、建筑、计算机等行业上的用量日益扩大。在聚丙烯中添加成核剂是改善聚丙烯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提高其结晶速度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也是近年来聚丙烯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本文以1,3,5-苯三甲酸和金属(氢)氧化物及环已胺为原料,通过对反应温度、pH值的调节等条件进行试验,制备了四种1,3,5-苯三甲酸金属盐(钠盐(Na-BTC)、钾盐(K-BTC)、钙盐(Ca-BTC)、镁盐(Mg-BTC))和1,3,5-苯三甲酸三(环己胺)(BTCA-TCHA),并研究了这类成核剂对聚丙烯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光学性能以及结晶动力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3,5-苯三甲酸的钠盐(Na-BTC)、钾盐(K-BTC)和钙盐(Ca-BTC)有很好的成核效果,可使聚丙烯的结晶峰温度分别提高6.5℃、7.2℃和7.9℃,尤其是Ca-BTC对聚丙烯结晶峰温度的提高接近于已商业化的HPN-68成核剂,从而加快了聚丙烯的结晶速度,缩短了加工成型周期。然而1,3,5-苯三甲酸的镁盐(Mg-BTC)效果一般。通过对1,3,5-苯三甲酰胺类成核剂(BTCA-TCHA)在聚丙烯中的成核效应的研究发现,成核剂BTCA-TCHA的加入可以大幅度提高聚丙烯的结晶峰温度(Tp)、提高聚丙烯的力学性能和降低雾度。与空白聚丙烯相比,当成核剂BTCA-TCHA添加浓度为0.2wt%时,可使聚丙烯的结晶峰温度提高12.2℃,拉伸强度提高9.72%,弯曲模量提高12.4%,雾度降低53.5%,其成核性能与典型的商业化产品美国Milliken化学品公司的山梨醇类成核剂Millad3988相当。通过对BTCA-TCHA成核改性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修正Avrami方程的Jeziorny方法和莫志深法都适用于BTCA-TCHA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从修正Avrami方程的Jeziorny方法分析发现,空白聚丙烯与成核聚丙烯的半结晶时间(t1/2)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而降低。在同样的降温速率下,空白聚丙烯的tl/2比成核聚丙烯的tl/2要大。当降温速率为10℃/min时,空白聚丙烯和成核聚丙烯的t1/2分别为0.67min和0.56min。另外,空白聚丙烯和成核聚丙烯的Avrami指数分别为3.91和3.28,这表明BTCA-TCHA的加入改变了聚丙烯的结晶成核和生长方式。从莫志深法分析发现,空白聚丙烯和成核聚丙烯的F(T)随着相对结晶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相对结晶度从20%增加到80%时,空白聚丙烯和成核聚丙烯所需的降温速率分别从2.85和1.21上升至4.29和1.64。达到相同的结晶度,空白聚丙烯所需的降温速率要大于成核聚丙烯所需的降温速率。当相对结晶度为20%时,空白聚丙烯和成核聚丙烯所需的冷却速率分别为2.85和1.21,表明BTCA-TCHA的加入能有效地提高聚丙烯的结晶速度,与Jeziorny方法得到的结论一致。在非等温结晶条件下,BTCA-TCHA成核剂的加入可以提高聚丙烯的活化能,说明该成核剂的加入起到了异相晶核的作用。

吴娉婷[5](2012)在《半芳香聚酰胺的可纺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工业需要轻量化,电子产品需要小型化、精密化和降低成本,电缆电线需要更加耐候。因此,对所使用的有机材料的耐热性、精密成型性及尺寸稳定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聚酰胺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聚酰胺纤维也不断得到研究和开发,在电子通讯、汽车、服装等行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适应对其耐热性、吸水率、尺寸稳定性等方面新的要求,人们在进行分子结构设计时可在分子主链上引入带有热稳定性好的芳香环,用芳香族酸或胺代替脂肪族酸或胺,来合成半芳香族聚酰胺,这种新型聚酰胺兼具芳香族和脂肪族聚酰胺的优点,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选择合适半芳香聚酰胺原料,并对其热降解机理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分析,为纺丝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调整合适的工艺参数,制备半芳香聚酰胺的初生纤维,并使用热处理对纤维进行了后续加工。结果表明:1、通过对熔融指数(MI)、DSC、TG测试结果的比较,选择熔融指数为17.72g/min,熔点为290℃,热分解温度在450℃以上的半芳香聚酰胺作为纺丝原料。2、半芳香聚酰胺的热降解过程为一步反应,使用Kissinger方法和Flynn-Wall-Ozawa方法可以分析半芳香聚酰胺试样的热降解动力学,计算出两种方法得出的半芳香聚酰胺试样的热分解活化能分别为258.37kJ/mol和227.41 kJ/mol。并分析出降解的两种可能机理。3、使用DSC方法对半芳香聚酰胺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及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晶峰的趋势是向低温方向移动的,而且结晶峰宽度随降温速率的增大而变宽,表明其冷却结晶过程受成核控制。半结晶期t1/2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而下降。在非等温条件下半芳香聚酰胺结晶时可能按照片晶形式生长,随着降温速率增大,转变成三维球晶生长。3、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对半芳香聚酰胺粒料进行纺丝加工,在喷丝板下方增加一个长约40cm的缓冷装置,可以较好地解决熔体不易成纤的问题,缓冷装置控制温度在220℃左右。纺丝温度在295-320℃之间,对纤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初生纤维已经具备一定的机械性能。将半芳香聚酰胺纤维进行热处理,发现其断裂伸长大大下降,强度和模量大大提高,表明后处理过程能改善半芳香聚酰胺纤维的机械性能。综合考虑热处理对半芳香聚酰胺的热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160℃,60min的热处理条件是比较适宜的,最终可以得到熔点约为300℃,断裂伸长率6%左右,初始模量和抗张强度约为12.3GPa和0.77GPa,综合性能大为改善的半芳香聚酰胺纤维。

周军[6](2012)在《苄叉缩醛化合物的固相合成及其在聚丙烯中的成核作用研究》文中指出通过添加成核剂调控聚丙烯(PP)的结晶行为和结晶形态,是非常有效并切实可行的调控手段。二苄叉山梨醇缩醛类化合物是广泛使用的聚丙烯透明成核剂,可以提高聚丙烯的透明度、弯曲模量、拉伸强度,并且缩短成型时间。二苄叉山梨醇缩醛的传统合成工艺不仅需要大量的溶剂,而且二苄叉山梨醇容易和溶剂形成凝胶阻碍反应的进行。因此开发新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与聚丙烯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固相合成苄叉缩醛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制备了两种对成型苄叉缩醛类化合物1,3:2,4-二(对甲基苄叉)山梨醇(DMBS)、1,3:2,4-二(对氯苄叉)山梨醇(DCBS)和一种非对称型苄叉缩醛对氯苄叉/对甲基苄叉山梨醇(SCM),经过优化反应条件,DMBS的产率达到了93%,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不仅不需要溶剂而且操作简单。气相色谱和质谱的分析结果表明非对称型苄叉缩醛SCM的产物中含有四种结构的组分,其中对称型苄叉缩醛DMBS和DCBS的含量分别为24%和19%,非对称型苄叉缩醛SCM的含量为57%。其次,选取含有4个羟基和1个苄叉基团的2,4-对甲基苄叉山梨醇(MMBS)、含有两个羟基和两个苄叉基团的DMBS和DCBS、含有三个苄叉基团且不含羟基的三(对甲基苄叉)山梨醇(TMBS)、含有两个苄叉基团且不含有羟基的二(对甲基苄叉)季戊四醇(DMBP)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这些苄叉缩醛的分子结构对其在聚丙烯中溶解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差示扫描量热(DSC)的结果表明,随着分子中羟基个数的减少,苄叉基团个数的增加,苄叉缩醛在聚丙烯中的溶解性增强,在聚丙烯结晶前,能够从聚丙烯熔体中析出的最低添加浓度(饱和浓度)逐渐升高,分别为0.15%、0.2%、0.2%、0.8%和4%,对应的聚丙烯的结晶温度分别从空白聚丙烯的112.4℃提高到了120.8℃、128.2℃、127.9℃、128.1℃和128.9℃,说明羟基和苄叉基团的个数不仅影响苄叉缩醛在聚丙烯中的溶解性,还影响其在聚丙烯中的成核作用。通过研究非对称苄叉缩醛SCM组合物(含有两种对称型苄叉缩醛DMBS、DCBS和非对称缩醛SCM)在聚丙烯中的结晶行为,发现在相同的添加量下,SCM组合物的析出温度与DMBS和DCBS单独添加时基本相当,这表明SCM组合物的各组分之间存在类似“盐析效应”的相互作用。第三,以含有4个羟基的MMBS、两个羟基的DMBS和DCBS、不含有羟基TMBS和DMBP、以及非对称的苄叉缩醛SCM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苄叉缩醛的分子结构对聚丙烯光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饱和浓度下,随着羟基数目的减少,苄叉基团数目的增加,苄叉缩醛的增透效果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MMBS、DMBS、DCBS和TMBS加入使聚丙烯雾度分别下降了13.0%、40.9%、57.8%和9.0%,而DMBP的加入反而使聚丙烯的雾度上升了17.8%。弯曲性能方面,在饱和浓度下,随着羟基数目的减少,苄叉基团数目的增加,苄叉缩醛对聚丙烯弯曲模量的提高幅度也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分别使聚丙烯的弯曲模量提高了19.7%、35.8%、29.3%、28.4%和18.3%。比较特别的是,多种缩醛复合使用时,其增透效果应该介于其各组份之间,但SCM组合物增透效果却略高于DCBS好DMBS,这说明非对称缩醛SCM的增透效果略高于对称型缩醛DMBS和DCBS。第四,通过DSC分析方法研究了DMBS成核改性PP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并利用莫志深法和Caze法对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描述,同时应用Kissger方程计算了不同添加浓度下成核体系的结晶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DMBS的加入促进了聚丙烯的结晶,缩短了半结晶时间。DMBS改性聚丙烯的成核方式为三维异相成核,当添加浓度超过0.20%时,DMBS形成纤维状的成核中心,导致串晶的生成,使Avrami指数升高。从结晶活化能来看,成核剂DMBS的加入使聚丙烯的结晶活化能升高,阻碍了聚丙烯的生长,但是由于成核剂的存在提高了大量的异相晶核,因而总的结晶速率得到了提高。第五,通过偏光显微镜、流变仪和二维红外研究了苄叉缩醛在聚丙烯中的成核机制。偏光显微镜观察的结果表明,聚丙烯在苄叉缩醛表面的生长是具有取向的,聚丙烯的片晶的径向垂直于成核剂的表面。流变学测试的结果表明,结晶态的DMBS会使聚丙烯复数粘度升高,松弛时间变长,说明结晶态的DMBS和聚丙烯的链段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进一步,二维红外研究的结果表明,结晶诱导期内,添加含有羟基和苄叉基团MMBS、DMBS和只含苄叉基团不含羟基的TMBS都会使聚丙烯链段上侧链甲基的红外吸收先于主链上的次甲基和C-C骨架振动的红外吸收发生改变,这与空白聚丙烯相反,说明聚丙烯链段和苄叉缩醛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发生在侧链甲基和苄叉基团之间。最后,考察了DMBS在聚丙烯中的应用稳定性,发现成核剂中残留的酸性物质会导致DMBS的分解,使其成核效率降低,而酸中和剂硬质钙的在0.05%的添加量下能够有效抑制这种分解的发生,提高DMBS的加工稳定性,使DMBS改性的聚丙烯可以多次重复加工。

庄园园,司小娟,陈建军,程丹丹,Jeong Cheol Kim,王依民[7](2009)在《UHMWPP/UHMWPE合金纤维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运用DSC手段研究了UHMWPP/UHMWPE合金纤维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对所得的实验数据用修正Avrami方程的Jeziorny法进行处理,发现随冷却速率的提高,半结晶时间t1/2缩短,表明冷却速率加快时,结晶速率也随之加快;纯UHMWPP主要是以三维球晶的方式进行结晶生长;UHMWPE的加入起到成核剂的作用,随着成核剂含量的增加,UHMWPP的结晶维数将降低。

高进,何唯平,张杰,王志鑫,王依民[8](2009)在《BaSO4对BaSO4/PVA共混纤维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冻胶纺丝的方法制得了屏蔽剂BaSO4含量达70%的屏蔽X-射线纤维,讨论了BaSO4含量对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屏蔽剂BaSO4含量的增加,共混纤维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变差,纤维的结晶度、结晶温度均随之发生变化。

高进[9](2009)在《BaSO4/PVA共混体系及其复合纤维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混凝土是世界上用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其强度和耐久性一直得到人们的关注。纤维增强是水泥基材料高性能化的主要途径,纤维的分布状况以及纤维的掺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纤维能够掺杂在增强纤维中间,通过特定的检测手段表征出纤维的分布状况,从而采取措施改善分散效果,提高纤维混凝土的性能。聚乙烯醇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用途广泛的多羟基聚合物。由于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成膜性、成纤性和粘接性等优点,且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在纤维、薄膜、粘合剂和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特别是这些年广泛用作混凝土增强材料。超细硫酸钡是指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在10~100μm范围内,且100μm以下的粒子占90%以上的硫酸钡粒子,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白色无机盐中性填料。具有优越的光学性能,良好的分散性和较好的吸收性能,而且耐光性和耐腐蚀性较强,被广泛应用于涂料、橡胶、医学造影等方面。从理论上说,超细硫酸钡也是高分子复合材料理想的功能和增强材料。本论文研究了超细硫酸钡/聚乙烯醇复合体系及复合纤维的结构与性能以及在混凝土增强材料中的初步应用研究。为了提高复合纤维的造影和检测性能,复合纤维中硫酸钡含量最高达70wt%,并对复合体系的流变和结晶性能以及复合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BaSO4/PVA复合体系的动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60℃时BaSO4添加量为60wt%的冻胶体系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其体系具有较高的储能、损耗模量,较低的耗散系数与流动活化能。2.对BaSO4/PVA复合纤维的结晶行为的研究表明:BaSO4无机粒子的加入使PVA的结晶结构变得复杂,改变了PVA的结晶维数。总体来说,BaSO4无机粒子的存在降低了PVA的结晶度。且随BaSO4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的结晶度和结晶行为变差。3.对复合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表明:在BaSO4含量超过50wt%时,体系内部发生相转变,BaSO4无机粒子由原来的分散相变成了连续相;BaSO4无机粒子的加入使复合纤维的各项力学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但仍能满足后加工要求;随BaSO4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的造影效果变好,40wt%BaSO4/PVA的复合纤维开始具有良好的造影效果,可作为功能材料应用于相关领域。

彭莹莹[10](2009)在《新型聚烯烃弹性体的结构和性能及其在共混纺丝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ExxonMobile和DOW化学公司分别采用限定几何构型催化剂技术开发的丙烯-乙烯共聚物Vistamaxx和Versify,是新型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材料,具有可控的分子结构、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薄膜和包装材料、聚合物及其纤维改性等领域。本文利用13C—NMR研究Vistamaxx(VM)和Versify的链段结构,发现不同牌号VM和Versify之间链段结构差异很大,VM1000和Versify3401结晶乙烯链段含量最多,VM3000最少,VM2210介于两者之间。利用FTIR研究其构象规整性,证实结晶区大分子螺旋构象以短程序列为主,VM2210升温达到熔点后螺旋构象仍能在一定范围内稳定存在;而Versify3401在升温达到熔点时螺旋构象就遭到破坏。利用DSC、WAXD和热台偏光显微镜研究其结晶性能,结果表明VM和Versify结晶度小,晶体属于球晶,结晶不完善,结晶过程缓慢,其中VM2210结晶度略大于Versify3401。DSC数据还表明VM和Versify的结晶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VM2210、VM1100、Versify3401和VM3000。对VM3000/等规聚丙烯(iPP)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iPP的加入使结晶速率变大,结晶焓增加,但Avarami指数变化不大。利用特别设计的双螺杆纺丝机进行了聚烯烃弹性体/聚丙烯的一步法共混纺丝,并对共混纤维的结晶结构、取向度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利用WAXD研究了共混纤维的结晶结构,表明iPP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纤维的结晶度。对共混纤维进行双折射测试,发现拉伸和加入iPP都使纤维的取向度得到提高。双螺杆熔融共混纺丝机的使用提高了共混的效果,使纤维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提高,纺制出的聚烯烃弹性体纤维的力学强度高于氨纶,可以达到服用的力学性能指标。在聚烯烃纤维中加入等规聚丙烯,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得到较大提高。另一方面在聚丙烯纤维中添加聚烯烃弹性体,可提高其韧性。

二、去氢枞酸类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去氢枞酸类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松香基成核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松香基成核剂单独作用
    1.1 松香酸类成核剂
    1.2 脱氢枞酸类成核剂
2 松香成核剂与物质的协同作用
    2.1 松香基成核剂与同类衍生物的复配
        2.1.1 脱氢枞酸与多种脱氢枞酸盐的配合使用
        2.1.2 松香酸与松香酸盐配合使用
    2.2 松香基成核剂与其他物质复配
3 结语

(2)聚丙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及结晶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丙烯简介
    1.2 碳纳米管简介
        1.2.1 碳纳米管的结构
        1.2.2 碳纳米管的性能
        1.2.3 碳纳米管的应用
    1.3 聚丙烯的改性
        1.3.1 化学改性
        1.3.2 物理改性
    1.4 PP/CNT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4.1 熔融共混法
        1.4.2 原位聚合法
        1.4.3 溶液共混法
    1.5 PP/CNTs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1.5.1 机械力学性能
        1.5.2 电学性能
        1.5.3 热稳定性和结晶行为
    1.6 研究背景、意义、内容及方法
        1.6.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6.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实验与测试
    2.1 主要原料
        2.1.1 基体
        2.1.2 填料
        2.1.3 复合材料配方
    2.2 主要设备和仪器
    2.3 试样制备与技术路线
        2.3.1 试样制备
        2.3.2 技术路线
    2.4 测试仪器与方法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4.2 热重法(TG)
        2.4.3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P/MWNTs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3.1 TG测试
    3.2 热失重曲线
        3.2.1 TG曲线
        3.2.2 DTG曲线
    3.3 热分解温度
        3.3.1 MWNTs含量对热分解温度的影响
        3.3.2 MWNTs尺寸对热分解温度的影响
    3.4 分解速率
        3.4.1 MWNTs含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3.4.2 MWNTs尺寸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3.5 残炭率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P/MWNTs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
    4.1 热分析动力学
        4.1.1 基本理论
        4.1.2 单升温速率法
        4.1.3 多升温速率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TG测试
        4.2.2 TG和DTG曲线
        4.2.3 基于Kissinger法的热动力学分析
        4.2.4 基于FWO法的热动力学分析
        4.2.5 机理推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P/MWNTs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
    5.1 DSC测试
    5.2 熔融曲线
    5.3 结晶曲线
    5.4 结晶起始温度(T_o)和结晶峰温(T_p)
        5.4.1 MWNTs含量对T_o和T_p的影响
        5.4.2 MWNTs尺寸对T_o和T_p的影响
    5.5 结晶度(X_c)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PP/MWNTs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6.1 DSC测试
    6.2 降温速率对结晶曲线的影响
    6.3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6.3.1 Jeziorny法
        6.3.2 Ozawa法
        6.3.3 莫志深法
        6.3.4 Kissinger法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3)联苯二胺类空穴传输材料的冷结晶性和薄膜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空穴传输材料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1.1.1 空穴传输材料在有机光导体中的应用
        1.1.2 空穴传输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1.1.3 空穴传输材料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应用
        1.1.4 空穴传输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1.2 空穴传输材料研究进展
        1.2.1 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
        1.2.2 聚合物空穴传输材料
    1.3 空穴传输材料热稳定性对器件的影响
        1.3.1 热稳定性对界面的影响
        1.3.2 热稳定性对迁移率的影响
    1.4 物质结晶性研究进展
        1.4.1 物质结晶性的研究方法
        1.4.2 物质结晶性研究方法的应用
    1.5 论文的提出、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论文的提出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空穴传输材料的合成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2.1.1 主要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空穴传输材料的合成
        2.2.1 氯化亚铜的精制
        2.2.2 N,N,N′,N′-四苯基-1,1′-联苯-4,4′-二胺(TPB)的合成
        2.2.3 N,N,N′,N′-四(对甲苯基)-1,1′-联苯-4,4′-二胺(TTB)的合成
        2.2.4 N,N′-二苯基-N,N′-二(间甲苯基)-1,1′-联苯-4,4′-二胺(m-TPD)的合成
        2.2.5 N,N′-二苯基-N,N′-二(对甲苯基)-1,1′-联苯-4,4′-二胺(p-TPD)的合成
    2.3 联苯二胺合成方法分析与比较
        2.3.1 溴代物的Ullmann反应
        2.3.2 溴代物的Buchwald-Hartig反应
第三章 TPB和TTB粉末结晶性和薄膜热诱导稳定性的探究
    3.1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品粉末的非等温冷结晶性的研究方法
        3.2.2 样品薄膜的制备方法与研究手段
    3.3 样品粉末的非等温冷结晶性研究
        3.3.1 不同升温速率下样品非等温冷结晶行为的研究
        3.3.2 不同退火处理下样品非等温冷结晶行为的研究
    3.4 样品薄膜的热诱导稳定性研究
        3.4.1 与退火处理下样品堆积方式的研究
        3.4.2 退火处理对样品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3.4.3 退火处理对样品薄膜的迁移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TPD和p-TPD粉末结晶性和薄膜热诱导稳定性的探究
    4.1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样品粉末非等温冷结晶性的研究方法
        4.2.2 样品薄膜的制备与研究方法
    4.3 样品粉末的非等温冷结晶性的研究
        4.3.1 玻璃化温度之下退火处理的样品非等温冷结晶行为研究
        4.3.2 玻璃化温度之上退火处理的样品非等温冷结晶行为研究
        4.3.3 零度之下退火处理的m-TPD非等温冷结晶行为研究
    4.4 样品薄膜热诱导稳定性的研究
        4.4.1 退火处理下样品堆积方式的研究
        4.4.2 退火处理对样品薄膜的表面形貌的影响
        4.4.3 退火处理对样品薄膜的迁移率的影响
    4.5 m-TPD的介电性质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计算机模拟分子晶体的尝试
    5.1 分子模拟软件Materials Studio简介
        5.1.1 Discover模块
        5.1.2 Reflex模块
    5.2 计算方法
    5.3 空穴传输材料的模拟结果
        5.3.1 N,N,N′,N′-四苯基-1,1′-联苯4,4′-二胺(TPB)的模拟过程与结果
        5.3.2 N,N,N′,N′-四对甲苯基-1,1′-联苯4,4′-二胺(TTB)的模拟过程与结果
        5.3.3 N,N′-二苯基- N,N′-二(间甲苯基)-1,1′-联苯4,4′-二胺(m-TPD)的模拟过程与结果
        5.3.4 N,N′-二苯基- N,N′-二(对甲苯基)-1,1′-联苯-4,4′-二胺(p-TPD)的模拟过程与结果
    5.4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1,3,5-苯三甲酸衍生物类聚丙烯成核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丙烯简介
    1.2 聚丙烯的改性
        1.2.1 化学改性
        1.2.2 物理改性
    1.3 聚丙烯结晶过程及成核理论
        1.3.1 结晶过程与成核方式
        1.3.2 成核结晶动力学理论
    1.4 聚丙烯成核剂种类及应用特点
        1.4.1 无机类成核剂
        1.4.2 有机类成核剂
        1.4.3 高分子类成核剂
    1.5 有机羧酸盐类成核剂研究进展
        1.5.1 脂肪羧酸盐类成核剂
        1.5.2 芳香羧酸盐类成核剂
        1.5.3 基于有机羧酸盐的复配成核剂
    1.6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1,3,5-苯三甲酸盐类成核剂的合成及对聚丙烯结晶熔融行为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2.2.3 成核剂分子的设计及合成
        2.2.4 成核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2.2.5 试样准备及 DSC 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1,3,5-苯三甲酸盐的 FT-IR 分析
        2.3.2 1,3,5-苯三甲酸盐类成核剂对聚丙烯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3,5-苯三甲酰胺类成核剂在聚丙烯中的成核效应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3.2.3 1,3,5-苯三甲酸三(环己胺)成核剂的合成
        3.2.4 样条制作及性能测试
        3.2.5 聚丙烯的 DSC 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BTCA-TCHA 成核剂对 iPP 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影响
        3.3.2 BTCA-TCHA 成核剂对 iPP 拉伸性能的影响
        3.3.3 BTCA-TCHA 成核剂对 iPP 弯曲性能的影响
        3.3.4 BTCA-TCHA 成核剂对 iPP 光学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3,5-苯三甲酰胺类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4.2.3 试样的制备
        4.2.4 聚丙烯的 DSC 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聚丙烯的 DSC 曲线
        4.3.2 用修正 Avrami 方程的 Jeziorny 方法处理非等温结晶过程的研究
        4.3.3 用莫志深法处理非等温结晶过程的研究
        4.3.4 非等温结晶活化能的计算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半芳香聚酰胺的可纺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半芳香聚酰胺概述
    1.2 半芳香聚酰胺的主要性能和制备方法
        1.2.1 半芳香聚酰胺的主要性能
        1.2.2 半芳香聚酰胺的制备方法
    1.3 半芳香聚酰胺的应用
        1.3.1 汽车工业
        1.3.2 电气电子工业
        1.3.3 纤维工业
        1.3.4 其他
    1.4 半芳香聚酰胺的研究现状
        1.4.1 半芳香均聚酰胺
        1.4.2 半芳香共聚酰胺
    1.5 聚酰胺纤维概述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原料测试
    2.1 半芳香聚酰胺的原料测试
        2.1.1 熔融指数(MI)测试
        2.1.2 DSC测试
        2.1.3 TG测试
        2.1.4 FTIR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熔融指数(MI)测试结果
        2.2.2 DSC测试结果
        2.2.3 TG测试结果
        2.2.4 FTIR测试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半芳香聚酰胺的热降解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料
        3.1.2 仪器设备
        3.1.3 样品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半芳香聚酰胺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料
        4.1.2 仪器设备
        4.1.3 样品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半芳香聚酰胺结晶动力学分析
        4.2.2 半芳香聚酰胺结晶能力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半芳香聚酰胺可纺性能研究
    5.1 纺丝
        5.1.1 原料
        5.1.2 仪器设备及测试条件
        5.1.3 纺丝流程
        5.1.4 纺丝工艺选择
    5.2 半芳香聚酰胺初生纤维结构性能测试
        5.2.1 半芳香聚酰胺初生纤维DSC测试
        5.2.2 半芳香聚酰胺初生纤维热失重TG测试
        5.2.3 半芳香聚酰胺初生纤维力学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半芳香聚酰胺初生纤维的热学性能
        5.3.2 半芳香聚酰胺初生纤维的力学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半芳香聚酰胺纤维热处理性能研究
    6.1 实验部分
        6.1.1 原料与设备
        6.1.2 初生纤维热处理
        6.1.3 热处理后纤维性能测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热处理对半芳香聚酰胺纤维热学性能的影响
        6.2.2 热处理对半芳香聚酰胺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获奖情况
致谢

(6)苄叉缩醛化合物的固相合成及其在聚丙烯中的成核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丙烯的改性
    1.2 聚丙烯的成核改性
        1.2.1 聚丙烯的结晶类型
        1.2.2 聚丙烯的成核理论
    1.3 聚丙烯成核剂的种类
    1.4 山梨醇类缩醛类成核剂
        1.4.1 山梨醇缩醛的合成
        1.4.2 山梨醇缩醛的聚集形态
        1.4.3 山梨醇缩醛在聚丙烯中成核机理
        1.4.4 山梨醇缩醛对聚丙烯宏观性能的影响
        1.4.5 新型山梨醇缩醛类成核剂的开发
    1.5 课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1.5.1 课题背景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苄叉缩醛化合物的固相合成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苄叉缩醛的合成
        2.2.4 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固相合成DMBS产物的组成
        2.3.2 固相合成DCBS产物的组成
        2.3.3 非对称苄叉山梨醇缩醛SCM的组成
        2.3.4 取代基对产物组成的影响
        2.3.5 DMBS固相合成的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苄叉缩醛在聚丙烯熔体中的溶解性及结晶行为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MMBS和DMBP的合成
        3.2.4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苄叉缩醛的结构对其在聚丙烯中的溶解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
        3.3.2 复合使用时苄叉缩醛在聚丙烯中的结晶行为和成核作用
        3.3.3 苄叉缩醛在聚丙烯中的形态观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苄叉缩醛对聚丙烯的力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苄叉缩醛的分子结构对其改性聚丙烯光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4.3.2 复合苄叉缩醛聚丙烯光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MBS改性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结晶理论
        5.3.2 降温速率对聚丙烯结晶过程的影响
        5.3.3 莫志深法研究DMBS成核iPP的结晶
        5.3.4 caze法研究DMBS成核iPP的结晶
        5.3.5 DMBS成核聚丙烯的结晶活化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苄叉缩醛在聚丙烯中的成核机制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原料
        6.2.2 实验仪器
        6.2.3 实验方法
    6.3 二维红外相关光谱
        6.3.1 二维红外相关光谱的特性
        6.3.2 二维红外相关光谱的解谱规则
    6.4 结果与讨论
        6.4.1 iPP在DMBS表面取向附生结晶
        6.4.2 DMBS对聚丙烯粘度和松弛时间的影响
        6.4.3 聚丙烯结晶诱导期时间的确定
        6.4.4 聚丙烯结晶诱导期内主链基团变化分析
        6.4.5 苄叉缩醛诱导聚丙烯结晶的模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硬脂酸钙对DMBS在聚丙烯中成核作用的影响
    7.1 前言
    7.2 实验部分
        7.2.1 实验原料
        7.2.2 设备与仪器
        7.2.3 实验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硬脂酸钙和iPP/DMBS结晶行为的影响
        7.3.2 硬脂酸钙对DMBS的稳定性的影响
        7.3.3 硬脂酸钙对iPP/DMBS雾度的影响
        7.3.4 硬脂酸钙/成核剂对iPP弯曲模量的影响
        7.3.5 硬脂酸钙/成核剂对iPP冲击性能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1
附录2

(7)UHMWPP/UHMWPE合金纤维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
    1.2 纺丝液的制备
    1.3 纺丝
    1.4 DSC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3 结语

(8)BaSO4对BaSO4/PVA共混纤维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1.1 原料
    1.2 纺丝溶液的准备
    1.3 冻胶纺丝
    1.4 测试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BaSO4对共混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2.2 BaSO4含量对共混纤维结晶行为的影响
3 结语

(9)BaSO4/PVA共混体系及其复合纤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聚乙烯醇简介
        1.1.1 聚乙烯醇的结构性能特点
        1.1.2 聚乙烯醇的应用
        1.1.3 聚乙烯醇的改性
        1.1.4 聚乙烯醇纤维研究进展
    1.2 硫酸钡简介
        1.2.1 超细硫酸钡的制备
        1.2.2 硫酸钡的应用
    1.3 聚合物/无机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BaSO_4/PVA共混体系动态流变行为研究
    2.1 实验
        2.1.1 原料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BaSO_4/PVA混合溶液的制备
        2.1.4 动态流变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动态流变测试原理
        2.2.2 动态扫描频率对共混体系的影响
        2.2.3 扫描温度的影响
        2.2.4 共混体系的流动活化能
    2.3 本章结论
第三章 BaSO_4/PVA复合纤维结晶行为研究
    3.1 实验
        3.1.1 原料
        3.1.2 纺丝仪器与设备
        3.1.3 复合凝胶纤维的制备
        3.1.4 样品测试仪器及测试条件
    3.2 结果与讨论
        3.2.1 DSC结果分析
        3.2.2 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分析
    3.3 本章结论
第四章 BaSO_4/PVA复合纤维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
    4.1 实验
        4.1.1 原料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复合纤维的制备
        4.1.4 样品的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SEM结果分析
        4.2.2 复合纤维力学性能研究
        4.2.3 复合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4.3 本章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新型聚烯烃弹性体的结构和性能及其在共混纺丝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现状
    1.2 新型热塑性弹性体
    1.3 茂金属催化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
        1.3.1 茂金属催化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的发展
        1.3.2 新型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的研究现状
        1.3.3 聚烯烃弹性体的研究方法和方向
    1.4 聚烯烃弹性体/聚丙烯共混物的制备
    1.5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型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核磁共振测试(NMR)
        2.2.2 红外光谱测试(FTIR)
        2.2.3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DSC)
        2.2.4 广角X射线衍射(WAXD)
        2.2.5 热台偏光显微镜(POM)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核磁共振(~(13)C CP/MAS NMR)
        2.3.2 红外光谱(FTIR)
        2.3.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2.3.4 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WAXD)
        2.3.5 热台偏光显微镜分析(POM)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茂金属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共混纤维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纺丝
        3.2.1 设备
        3.2.2 原材料
        3.2.3 共混物的制备
        3.2.4 纺丝工艺选择
    3.3 拉伸
    3.4 测试
        3.4.1 纤维纤度的测定
        3.4.2 广角X射线衍射(WAXD)测试
        3.4.3 纤维的双折射率测试(Δn)
        3.4.4 机械性能测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纺丝设备的选择
        3.5.2 纺丝温度的优化
        3.5.3 卷绕速度的选择
        3.5.4 共混纤维的WAXD分析
        3.5.5 纤维的双折射率测试(Δn)
        3.5.6 纤维的力学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所获的奖励
致谢

四、去氢枞酸类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松香基成核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陈廷辉,王亚明,潘登,蒋丽红. 化工进展, 2017(08)
  • [2]聚丙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及结晶行为研究[D]. 周团元.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3]联苯二胺类空穴传输材料的冷结晶性和薄膜稳定性研究[D]. 马晓思. 天津大学, 2014(11)
  • [4]1,3,5-苯三甲酸衍生物类聚丙烯成核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 罗贤祖. 长沙理工大学, 2013(S2)
  • [5]半芳香聚酰胺的可纺性能研究[D]. 吴娉婷. 东华大学, 2012(07)
  • [6]苄叉缩醛化合物的固相合成及其在聚丙烯中的成核作用研究[D]. 周军.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7)
  • [7]UHMWPP/UHMWPE合金纤维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J]. 庄园园,司小娟,陈建军,程丹丹,Jeong Cheol Kim,王依民. 合成纤维, 2009(02)
  • [8]BaSO4对BaSO4/PVA共混纤维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J]. 高进,何唯平,张杰,王志鑫,王依民. 合成纤维, 2009(01)
  • [9]BaSO4/PVA共混体系及其复合纤维的研究[D]. 高进. 东华大学, 2009(10)
  • [10]新型聚烯烃弹性体的结构和性能及其在共混纺丝中的应用[D]. 彭莹莹. 东华大学, 2009(10)

标签:;  ;  ;  ;  

脱氢枞酸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