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从敦煌壁画中走下来

飞天从敦煌壁画中走下来

一、飞天从敦煌壁画走下来(论文文献综述)

碧小家[1](2021)在《敦煌乐舞的演绎者》文中研究说明有一个舞伎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走下来,她是一千年前的舞者,时空的精灵;她从佛界走入尘世,悠然起舞,如花绽放;她带着今人穿越时空的隧道,飘飘然渐近那遥远的梦幻世界……这是一个奇妙的时空隧道。置身其中,千余年前人们的生活、信仰、娱乐,扑面而来,恍若今世。

闫雨婷[2](2021)在《新时代语境下的敦煌舞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敦煌舞是我国古典舞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之所以它能在新时代这一经济发展水平迅速、各类文化频繁交流、艺术作品与形式不断除旧布新的语境下继续生机盎然得蓬勃发展,是因为敦煌舞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作品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在文化内涵上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用精彩的舞蹈艺术演绎出时代所展现的民族文化和“一带一路”互学互鉴、包容开放的精神理念。敦煌舞在发展时期抓住了新时代下时代快速进步、人们民族意识全面觉醒、对于自身民族文化愈加认同等时代特征,通过对壁画舞蹈形象的再深入挖掘以及用敦煌舞元素与其他舞蹈元素积极尝试进行创新融合,用艺术的表现形式贯彻落实展现习总书记2019年8月19日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所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1)与此同时,也用多种不同舞蹈表现形式,为观众带来了更丰富内容、形式不一、又富有中国传统审美意境的舞台作品,而且在教学体系的建构上,还由最初的单一元素训练到加入表演的训练、不同人物形象的训练、运用道具的训练再继续升华到通过把杆的辅助最大程度还原壁画中失重、飘逸、腾飞感的训练等。而敦煌舞的这些发展,都是在新时代语境这一开放包容、融通中西、互学互鉴的环境下所形成的,也是在这种语境下给予了敦煌舞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给予了敦煌舞更厚重、更深邃的时代精神,让敦煌舞更加熠熠生辉,让全世界的人民通过舞蹈这种形式来理解当下的时代精神、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等精神观念,他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衬托,互相成就,如此才造就了目前敦煌舞发展空前的繁荣现状。文章以“新时代语境下的敦煌舞蹈研究”作为题目,将“新时代”的时间节点界定为2012年,即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在十九大上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但事实上,其理论思想的起点、实践方面的探索却始于十八大。(2)所以在该论文中,以2012年十八大作为新时代起点,延续至2017年十九大并至今。除此之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新时代”的概念界定。(3)将以上两点对于新时代的准确界定作为本篇论文的基础,在此节点上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田野调查法、逻辑推理法,简要阐述敦煌壁画发展历史以及现存壁画形象、题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敦煌舞蹈作品和课堂规训形式的研究,展现出当下敦煌舞遵循国家“文化自信”战略意蕴,注重对传统文化再现、传播的同时还符合国家新时代“一带一路”倡导的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而后通过对当代科学理论与敦煌舞蹈相融性的解读,探索敦煌舞未来在内涵意蕴与舞蹈审美上更高层次的理论价值。文章主要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一是敦煌舞是艺术家吸收、借鉴敦煌壁画中的静态资源,潜心钻研最符合人体运动轨迹下的舞蹈动势,并符合大众传统审美观念而创建的一种舞蹈艺术。敦煌舞在新时代下的发展现状中,其文化特征首先表现在敦煌舞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并以艺术的手段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内涵;其次表现在敦煌舞在继承的基础之上,还尝试进行不偏离壁画形态的创新,让敦煌舞元素与多种舞蹈元素进行融合,不断发掘新的壁画形态,不断在课堂规训方式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借此映衬新时代下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融通中西、兼收并蓄“他者”文化的局势。而新时代的这种时代环境,恰好也推动了敦煌舞本身的快速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实属相互促进、相互衬托、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关联关系,这种关系赋予了敦煌舞在新时代下更宽广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敦煌舞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孕育而生不仅承载着壁画艺术、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还承载了现代文化的精神理念。二是舞蹈身体语言学强调“舞蹈是表现人的一种活生生的语言……人体动作给艺术地形成姿态语言以意象。”将敦煌舞与舞蹈身体语言学进行融合,从最原始、最本质的身体语言的角度来解读敦煌舞,逐步探索出敦煌舞的能指与所指,以及对于更深一层次的探索,即“进入到了社会乃至文化和艺术的层面,有了第二级指示”(1),在文化艺术的层次解读敦煌舞的内涵,将能指与所指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三是舞蹈美学主要是研究舞蹈艺术美的表现方式,在舞蹈形式中体现中国人“一元二级”、“天人合一”、“圆融归一”、“自然平衡”的观念,以及意象思维模式下的意境美等,而这些观念早已深入中华民族每一位子孙后代的精神骨血里,即便是现在中西方不同文化交流频繁的时期里亦未曾改变。将敦煌舞与舞蹈身体语言学和舞蹈美学两个交叉学科分别进行融合研究,对敦煌舞今后在客观层面与舞蹈最本质的审美层面的发展进行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指导。四是总结了敦煌舞之所以在身韵古典舞、汉唐古典舞、昆舞、民族舞、现当代舞、芭蕾舞中脱颖而出并据有一席之地,究其原因就是敦煌舞不仅复活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式,同时还展现新时代精神理念,将古与今融入到一起,向全世界展现出了“一带一路”精神与中国的传统艺术。

刘梦[3](2021)在《“朝圣”的艺术:纪录片《敦煌画派》的历史书写与影像表达》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部历史文化纪录片,《敦煌画派》是敦煌艺术书写的典型文本,同时又是敦煌艺术历史记录的重要影像文本,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敦煌画派》以历史阐释和影像表达相结合的传播方式,生动再现了一代代画家的艺术朝圣,凸显了其作为“朝圣”的艺术的显着特征,对敦煌艺术和历史文化纪录片的研究皆具借鉴意义。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分析《敦煌画派》的历史书写过程和影像表达手法,来发掘《敦煌画派》中历史与影像、艺术与真实、再现与传播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明确《敦煌画派》的艺术传播价值与历史文化意义。本文首先从艺术家与《敦煌画派》两方面介绍了敦煌艺术的传承与再现过程,接着从历史书写与影像表达两个方面,研究《敦煌画派》的历史再现方式与可视化的影像表现手法,最后深掘《敦煌画派》的历史传承意义与文化传播价值。研究发现,记录片《敦煌画派》通过影像再现历史的方式体现了“朝圣”的艺术,实现了历史真实、影像再现与文化传播三者的互动与交融,在传承历史文化、传播敦煌艺术方面显示了独特的功能。具体而言,一方面,《敦煌画派》通过历史图景的再现、历史印记的佐证、历史记忆的建构三种方式再现了历史真实。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敦煌画派》又通过多重叙事的书写方式、跨越千年的书写时间、虚实结合的书写空间等方式实现了敦煌艺术的故事化书写,促进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增强了艺术传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敦煌画派》采用艺术化的影像表达手法,通过极富真实性的画面语言、体现内心情感的镜头语言、彰显权威性的听觉语言、故事化的叙事特色等方式,共同建构了一个充满艺术魅力而又饱含文化底蕴的敦煌形象。尊重真实的历史书写方式与艺术化的影像表达手法在《敦煌画派》中共生共存,实现了历史文化传承与艺术传播效果的统一。《敦煌画派》以传承敦煌艺术为目标,以尊重历史、尊重真实为出发点,以历史书写与艺术再现相结合的方式,把敦煌建构成为一个集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为一体的艺术瑰宝形象,不仅唤醒和重建了大众对敦煌艺术的记忆空间,更通过引发受众情感共鸣、拉近受众情感距离的方式建构并增强了集体记忆,促进了受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敦煌画派》作为传播敦煌艺术的经典文本,以重视文化传承与尊重历史真实的方式体现了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共性,用艺术化的再现手法与传播方式彰显了与时俱进的独特个性。凭借着历史书写与影像表达的传播方式,《敦煌画派》不仅生动再现了敦煌艺术的魅力,更为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播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段婷婷[4](2020)在《敦煌舞蹈语汇研究 ——以手部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舞蹈外化于形、内化于情,直观而又生动,若要表达其内容,需靠形式来支撑,在形式和内容地相互作用下,才能构成对身体语言“身心合一”的探索。舞蹈的微身体语言所传达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品的文化背景,并且更能直观、准确地把握该舞蹈的风格特征。因此以小见大,文章尝试以手部语汇切入,依据剖析敦煌壁画上反映出的“生活形态的原生舞蹈”①,诠释从敦煌壁画上“走下来”的“规训形态的次生舞蹈”②,丰富舞台实践中的“作品形态的再生舞蹈”③为样本,着眼敦煌舞蹈手部语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探究敦煌舞蹈最重要的艺术品质。文章第一部分从手部语汇的生活形态入手,并挖掘文化语境下敦煌壁画中手部图像的客观形态;第二部分,归纳了敦煌舞手部语汇的建构方式,解析形成该语汇需遵循的原则、动作原理及审美标准,并将敦煌舞手部语汇的呈现语形进行分类梳理;第三部分从多学科理论角度着手,通过形而下的肢体形态,揭开形而上的敦煌舞手部语汇所表露的语言特质,探索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审美特征及情感表达,从而深刻的认识敦煌舞手部语汇,形成审美合力,更好的投入到敦煌舞美的创造中。最后一部分,根据以上的研究理论及成果,通过举例分析敦煌舞手部语汇在舞蹈实践中的具体呈现,并总结其语用方式,力求开拓创新思维,丰富敦煌舞手部语汇,充盈敦煌舞语库,更好地将手部语汇运用于敦煌舞蹈实践中。

林延乐[5](2019)在《互动影像设计在非遗绘画中的应用研究 ——以敦煌壁画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新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互动影像以它具有的公开化、个性化、互动化、游戏化、情感化、成为了一种更受大众推崇的艺术体验模式。在互动影像设计作品中,影像的创作者已不再是扮演艺术文化的输出者,而是逐步放权给观众,观众已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更多的参与到影像作品的互动体验中,与创作者共同完成影像作品的艺术文化展现。怎样更好的参与到艺术作品的体验中,与艺术作品发生艺术文化的情感交流,将互动影像设计应用到非物质文化绘画遗产中,这种新媒体技术与传统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是本文对互动影像设计的研究方向。互动影像的设计与应用是本文的研究内容,互动影像设计作为创作者与观赏者联系的桥梁,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其研究范畴包括:影片设计、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动画设计以及声效设计等内容。本文通过对于互动影像设计方法的研究,交互设计对影像叙事线的影响,交互设计所具备的带入感、沉浸感、趣味感等特点进行概述。并对国内外互动影像设计案例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互动影像设计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归纳出互动影像设计与传统影像的区别,并概括出前者的优势。最终优化设计出互动影像设计的通用模型。其次对互动影像设计的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其设计面临的现状及问题。再次,对互动影像模型进行分析阐述,概述出互动影像设计模型的构成要素和结构框架。最后以敦煌壁画为原型进行互动影像作品设计,验证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在非线性叙事,交互设计与用户体验相结合的理论下,对互动影像核心要素进行提取再设计,通过合理优化设计出新的互动影像设计模型,使影像设计与用户建立良好的交互体验关系。第二,将修复保护概念以游戏的视角设计在互动影像中,使互动体验更具有参与性、趣味性、沉浸性。让用户在游戏互动中对非物质文化的修复保护概念加深。对非遗绘画的保护和传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改之前的导游说教式的解说,真正使用户在游戏娱乐中体验非遗绘画的艺术文化魅力,实现寓教于乐的核心思想。第三,对敦煌壁画互动影像设计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以及敦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对视觉交互元素进行动态设计,以增加渐进式互动引导的作用。然后提出敦煌壁画需要完善的设计构想。同时也为非遗物质艺术文化的其他领域设计提供借鉴模板,节约设计成本和社会资源。

路兰[6](2019)在《《导游兰州》(第二章)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多样的地理环境一直吸引着大批外国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兰州作为丝路重镇,在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沟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兰州正在向世界展示它特有的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及民族文化。2018年5月12日,笔者接受了甘肃省中国国际旅行社的翻译实践任务——将《导游兰州》一书中的第二章“旅游发展”译为英文版。委托方要求作者在30天内完成翻译任务,原文总字数达10066字。翻译材料的内容包括兰州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新亮点、旅游宣传标志语解读、特色饮食等。因此,作者在翻译时需考虑到目标语的跨文化意识、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此外,实践报告的翻译任务节选自《导游兰州》第二章。虽然该部分重点介绍城市的旅游资源,但这些信息都蕴含着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按照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此旅游文本包含两种文本类型: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由于源文本涉及大量地方特色词汇,如文化负载词、四字格、历史人物和典故、长句的翻译及语篇衔接连贯问题,所以该翻译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翻译之前,作者在源文本研究和背景了解、平行文本的选取、翻译方法的运用、翻译工具的选择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在尤金·奈达(Eugene Nida)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作者对景点中的案例所采用的主要翻译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本次翻译实践进行总结。通过对原文的整理、归纳和分析将翻译问题分为三个层面,即词汇层面、句子层面和语篇层面。作者采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以准确地再现原文,传达出原文信息。本报告的意义在于,通过译者的实践体会,分析翻译过程,总结出汉英译景点介绍所采用的方法与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把“丝路重镇”兰州的深厚历史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方圆[7](2019)在《敦煌红妆色正鲜——敦煌壁画在陶瓷中的继承和创新》文中研究指明敦煌壁画有着漫长的历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几千年来是中国艺术家创作不竭的绿洲源泉。文章结合图文,分类叙述颜色釉对于敦煌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发展,论述敦煌艺术在陶瓷作品中,尤其是颜色釉作品中的表现方式,以及敦煌壁画对颜色釉发展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王玉琴[8](2019)在《设计师楚艳:让“飞天”从敦煌壁画中“走”下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世界,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也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而高级定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更是匠心独运的完美诠释。近几年,中国本土设计受到了很大关注,一些本土品牌也开始走向世界,国际的时尚舞台上,"中国设计"频频亮相。年轻的设计师楚艳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王玉琴[9](2019)在《楚艳:让“飞天”从敦煌壁画中“走”下来》文中研究说明谈起敦煌莫高窟,这个神圣的地方是无数旅行者的必游之地,也是无数艺术家前来学习、研究壁画的地方。满壁风动,天衣飞扬,历史的痕迹在墙上留下了美丽的绘影。在21世纪的今天,有这么一位姑娘,她"走"进了壁画,将画中人带到了现实当中。

王玉琴[10](2018)在《她让“飞天”从敦煌壁画中“走”下来》文中提出从小喜欢书画,曾为APEC领导人设计中装楚艳生长于西安市一个文艺爱好者家庭。古都的历史遗迹,更是启蒙着楚艳对美的感知——从小,碑林、青龙寺就是她的游乐园。因非常喜欢书法、国画,那时她没事儿就背个画板,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描摹唐代仕女图、宋代陶俑。12岁生日那天,楚艳拿着零花钱到书店买了一本《世界时装之苑》,这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第一本铜版

二、飞天从敦煌壁画走下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飞天从敦煌壁画走下来(论文提纲范文)

(2)新时代语境下的敦煌舞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一)时代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敦煌舞由来
        (二)敦煌舞动作形象分析
        (三)敦煌舞审美内涵解读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田野调查法
        (三)案例分析法
    第一章 敦煌壁画由来
        一、敦煌壁画历史简况
        二、敦煌壁画风格
        (一)壁画形象
        (二)壁画题材
    第二章 新时代语境下的敦煌舞研析
        一、新时代语境下的敦煌舞蹈文化解读
        (一)继承传统文化形式的特性
        (二)吸收当下时代主题的特性
        二、新时代语境下的敦煌舞蹈特征解读
        (一)壁画舞蹈形象的再挖掘
        (二)多种表现形式的再探索
    第三章 当代科学理论与敦煌舞的相融性研究
        一、舞蹈身体语言学与敦煌舞相融方式
        (一)第一级指示性——能指与所指
        (二)第二级指示性——神话
        二、舞蹈美学视域下的敦煌舞
        (一)敦煌舞之形式美
        (二)敦煌舞之气韵美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朝圣”的艺术:纪录片《敦煌画派》的历史书写与影像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艺术的朝圣与“朝圣”的艺术
    第一节 艺术的朝圣:70 年“本土西行”
        一、艺术圣地:敦煌石窟
        二、“朝圣”事件:本土西行
        三、精神诉求:保存与传承
    第二节 “朝圣”的艺术:纪录片《敦煌画派》
        一、艺术创作:三年锤炼
        二、艺术精品:《敦煌画派》
        三、精神诉求:立言立论·复兴·创新
第二章 《敦煌画派》的历史书写
    第一节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一、历史图景:人物与场景的真实再现
        二、历史见证:时间的印记
        三、历史记忆:口述与情节的共同建构
    第二节 历史事件的故事书写
        一、书写方式:故事化叙事
        二、书写顺序:正叙为主多种叙述手法相结合
        三、书写时间:千年传承史
        四、书写空间:地理·艺术·精神
    第三节 艺术关怀与价值诉求
第三章 《敦煌画派》的影像表达
    第一节 视听语言
        一、画面语言
        二、听觉语言
    第二节 叙事特色
        一、“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二、真实再现与“虚”“实”共生
第四章 意义追问和价值沉潜:历史、影像和传播
    第一节 历史的书写
        一、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
        二、集体记忆唤醒与建构
    第二节 影像表达
    第三节 文化传播
        一、历史传承
        二、世界认同
图标索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敦煌舞蹈语汇研究 ——以手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难点及重点
    六、名词界定
前言
第一章 研究之源——敦煌壁画手部图像考
    一、手部语汇的生活形态
    二、文化语境下的敦煌壁画手部图像分析
第二章 呈现之相——敦煌舞手部语汇的建构
    一、素材选择
    二、建构方式
    三、呈现形式
第三章 表露之义——敦煌舞手部语汇的语言表达
    一、再现性造型与动势
    二、表现性造型与动势
第四章 再建之用——敦煌舞手部语汇的编创实践运用
    一、经典剧目中敦煌舞手部语汇的个案分析
    二、个人编创实践中敦煌舞手部语汇的运用分析
    三、敦煌舞手部语汇的运用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互动影像设计在非遗绘画中的应用研究 ——以敦煌壁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媒体概述
        1.1.2 互动影像概述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1.4.1 论文选题来源
        1.4.2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1.4.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4 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互动影像的发展史
    2.1 影像的概述
    2.2 互动影像发展历史节点
        2.2.1 光影—影像出现之始
        2.2.2 摄影
        2.2.3 电影艺术
        2.2.4 互动影像
    2.3 互动影像与传统影像的区别
        2.3.1 与技术的紧密度不同
        2.3.2 和观众的关系不同
        2.3.3 认知模式不同
        2.3.4 应用领域不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互动影像的应用领域及案例研究
    3.1 移动端平台领域
        3.1.1 交互漫画《Phallaina》案例分析
        3.1.2 手游APP《韩熙载夜宴图》案例分析
    3.2 公共互动装置艺术
    3.3 设计展会领域
    3.4 网页设计领域
    3.5 敦煌壁画互动影像应用领域案例分析
        3.5.1 PC端敦煌壁画的案例分析
        3.5.2 移动端敦煌壁画的案例分析
        3.5.3 敦煌壁画H5 的设计案例分析
        3.5.4 3D投影敦煌壁画的案例分析
        3.5.5 传统壁画与互动影像各个领域中应用的案例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互动影像设计方法研究
    4.1 互动影像设计构成要素
        4.1.1 非线性叙事
        4.1.2 用户体验设计
        4.1.3 交互设计
    4.2 互动影像设计形成研究
        4.2.1 参与式设计探讨
        4.2.2 沉浸式感知探讨
        4.2.3 游戏性特点探讨
    4.3 互动影像设计方法研究
        4.3.1 信息情景化引入
        4.3.2 视听化设计内容
        4.3.3 渐进式互动引导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敦煌壁画互动影像设计应用
    5.1 敦煌壁画概述
        5.1.1 敦煌壁画研究现状
        5.1.2 敦煌壁画的研究价值
        5.1.3 敦煌壁画表现历史
        5.1.4 敦煌壁画面临问题及优化需求
    5.2 敦煌壁画互动影像设计前期阶段
        5.2.1 敦煌壁画互动影像设计优化需求概述
        5.2.2 敦煌壁画互动影像设计目标
        5.2.3 敦煌壁画互动影像可实施性调研
        5.2.4 敦煌壁画设计原型内容取材
        5.2.5 敦煌壁画互动影像设计工作流程概述
    5.3 敦煌飞天壁画互动影像设计
        5.3.1 互动影像脚本设计及分层设计
        5.3.2 互动影像之线性影片设计
        5.3.3 互动影像之非线性交互设计
        5.3.4 渐进性互动引导设计
        5.3.5 互动影像之声效设计
    5.4 敦煌壁画互动影像设计测试
        5.4.1 测试目标
        5.4.2 测试准备对象
        5.4.3 测试目标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6)《导游兰州》(第二章)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2 Source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Chapter Two Task Description
    2.1 Source Text Analysis
    2.2 Requirements from the Entrusting Party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Process
    3.1 Before Translation
        3.1.1 Preparation for Background Information
        3.1.2 Translation Resources and Tools
        3.1.3 Choice and Analysis of Parallel Texts
        3.1.4 Guiding Translation Theory
        3.1.5 Guiding Methods and Skills
        3.1.6 Translation Plan
        3.1.7 Glossary of Terms
    3.2 While Translation
        3.2.1 Quality Control
        3.2.2 Process Description
        3.2.3 Details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3.3 After Translation
        3.3.1 Self-evaluation
        3.3.2 Peer Evaluation
        3.3.3 Evaluation from the Entrusting Party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4.1 Lexical Level
        4.1.1 Translation of Historical Figures
        4.1.2 Translation of Local Flavor
        4.1.3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4.1.4 Translation of Four-character Structure
    4.2 Syntactical Level
        4.2.1 Translation of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4.2.2 Translation of the Non-subject Sentences
    4.3 Discourse Level
        4.3.1 Redundancy
        4.3.2 Cohesive Device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Unsolved Problems
    5.3 Implication for Future Study
References
Appendices
    Appendix 1:Glossary of Terms
    Appendix 2:The Parallel Texts
    Appendix 3:The Source Text
    Appendix 4:The Target Text
Acknowledgments

(7)敦煌红妆色正鲜——敦煌壁画在陶瓷中的继承和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莫高神韵———敦煌艺术在陶瓷作品中的表现方式
    (一) 对敦煌壁画进行完整表现
    (二) 对敦煌壁画进行再创作
    (三) 对敦煌壁画进行审美精神的表现
二、神具形生———敦煌艺术对颜色釉创作发展的影响
三、薪火相传———敦煌艺术在陶瓷艺术品中再复苏

(8)设计师楚艳:让“飞天”从敦煌壁画中“走”下来(论文提纲范文)

从小喜欢书画, 曾为APEC领导人设计中装
让“飞天”从敦煌壁画中走上舞台

四、飞天从敦煌壁画走下来(论文参考文献)

  • [1]敦煌乐舞的演绎者[J]. 碧小家. 延安文学, 2021(03)
  • [2]新时代语境下的敦煌舞蹈研究[D]. 闫雨婷.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3]“朝圣”的艺术:纪录片《敦煌画派》的历史书写与影像表达[D]. 刘梦. 兰州大学, 2021
  • [4]敦煌舞蹈语汇研究 ——以手部为例[D]. 段婷婷.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5]互动影像设计在非遗绘画中的应用研究 ——以敦煌壁画为例[D]. 林延乐. 深圳大学, 2019(10)
  • [6]《导游兰州》(第二章)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D]. 路兰.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7]敦煌红妆色正鲜——敦煌壁画在陶瓷中的继承和创新[J]. 方圆. 美与时代(中), 2019(04)
  • [8]设计师楚艳:让“飞天”从敦煌壁画中“走”下来[J]. 王玉琴. 年轻人, 2019(02)
  • [9]楚艳:让“飞天”从敦煌壁画中“走”下来[J]. 王玉琴. 青春期健康, 2019(01)
  • [10]她让“飞天”从敦煌壁画中“走”下来[J]. 王玉琴. 风流一代, 2018(34)

标签:;  ;  ;  ;  ;  

飞天从敦煌壁画中走下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