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Ⅱ型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论文文献综述)
代晓洁[1](2020)在《升降散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评价升降散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郁热内结型2型糖尿病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新的辨证思路与治疗方法。方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健康教育、饮食控制、有规律的运动、控制血糖),对照组行基础治疗、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治疗组行基础治疗、口服中药汤剂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AMA焦虑量表积分、SAS自评量表积分、中医证候量化积分,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的前后变化情况,评价两组各自疗效。结果: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积分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SAS自评量表积分方面,两组均可使分数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方面,治疗后组间对比分析:治疗后治疗组FPG 5.98±0.43mmol/L较对照组6.51±0.57mmol/L;治疗组PBG 9.52±0.60mmol/L较对照组10.33±0.91mmol/L;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Hb Alc 7.74±1.45%较对照组7.86±1.11%,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升降散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郁热内结型2型糖尿病焦虑状态患者疗效明显,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且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且该方药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嵇晓飞[2](2020)在《6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及各证型之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治提供思路。方法:将收集的120例患者的调查表中的资料录入Excel表格中,整理成数据文件。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症情况、中医证候、症状分布情况以及糖尿病肾病Ⅳ期各单一证型与部分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数值变量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检验。p小于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1表明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以男性患者为主,占71.67%。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23±9.38岁。糖尿病肾病Ⅳ期的患者体重指数(BMI)平均值位于超重范围内,为26.08±3.64kg/㎡。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2.17±4.74年。2.纳入收集的60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均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46.67%处于NPDR轻度,26.67%处于NPDR中度,16.67%处于NODR重度,10%处于PDR,大多数合并轻、中度病变。3.糖尿病肾病Ⅳ期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史约占36.67%,合并冠心病病史的约占18.33%,合并脑血管病史的约占18.33%,合并高尿酸病史的约占38.33%,合并血脂异常病史的约占28.33%,糖尿病肾病Ⅳ期的患者大多数合并有高血压病史及高尿酸病史,其中合并有高尿酸病史的患者比例较大。4.糖尿病肾病Ⅳ期的患者气虚证约占73.33%,血虚证约占1.67%,阳虚证约占16.67%,阴虚证约占11.67%,痰湿证约占16.67%,血瘀证约占58.33%,湿浊证约占33.33%。气虚证、血瘀证所占比例最多。复合证型中气虚血瘀证最为多见,所占比例为88.57%。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食少纳呆、肢体麻痛是糖尿病肾病Ⅳ期位于前五位的症状。糖尿病肾病Ⅳ期气虚证与血尿酸、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水平有相关性,其中与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水平有显着的关系。阳虚证型与血肌酐、血尿酸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有相关性;阴虚证与血尿酸水平有相关性。标实证方面,血瘀证与β2微球蛋白水平有相关性,湿浊证与血尿素氮水平有相关性。结论:糖尿病肾病Ⅳ期的患者中,男性多见,年龄的增长、体重指数的增高、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是糖尿病肾病Ⅳ期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高尿酸可能会加快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导致肾损害及肾功能障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与糖尿病肾病同时伴发。随着疾病的发展,糖尿病肾病开始出现阳虚证,比例逐渐升高,面足浮肿的症状增多,符合阴损及阳的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在标实证候上糖尿病肾病血瘀证所占比例增大,是最主要的证候,肢体麻痛也成为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位于前五位的症状,这与中医“久病络瘀”的认识相符,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湿浊证所占比例增大,食少纳呆也成为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位于前五位的的主要症状。
尹梦龄[3](2020)在《瘀血证与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瘀血证与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临床指标水平以及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对比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为后续中医证型、西医临床指标的具体关联性奠定研究基础,同时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90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的D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DKD早期诊断标准。参考2016年《实用瘀血证诊断标准》对DKD患者的中医瘀血症候积分进行计分,根据患者中医瘀血症候积分进行分组,将分值在0~2分以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12分范围内的患者划入低分组,12~26分的患者划入高分组。三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8例、32例、30例。对比各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对比各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指标水平;对比各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尿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肾小球滤过率指标水平;对比各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对比各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对比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资料,结果显示高分组患者的病程与对照组、低分组存在明显差异,高分组的病程明显更长,而低分组的病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比较,低分组及高分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β2微球蛋白、尿素氮、尿白蛋白排泄率、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血尿酸水平明显更高,高分组显着高于低分组,而高分组、低分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分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最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比较,低分组及高分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更高,高分组以上指标水平远高于低分组,而高分组、低分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分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在3组患者中最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比较,低分组及高分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更低,高分组以上两项指标水平远低于低分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项指标与瘀血证中医症候积分的相关性,数据显示与瘀血证中医症候积分呈正相关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血尿酸、尿素氮;与瘀血证中医症候积分呈负相关包括肾小球滤过率、高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对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以瘀血证中医症候积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尿素氮、尿白蛋白排泄率、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均是瘀血证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因素。结论:瘀血证能够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肾功能指标、脂代谢指标等造成影响,可将以上指标作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辨证的参考依据。可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甚至阻止糖尿病肾病及终末期肾病的发生、进展及恶化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韩旭[4](2020)在《2型糖尿病中医药治疗与管理方法探索》文中指出本研究在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课题“基于精准医疗模式的糖尿病中医防治与管理”(项目任务书编号:首发2016-1-4151)的支持下开展临床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多中心临床研究目的:基于互联网通信技术研究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应用可行性、有效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多中心、实验性研究方法,联合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定期回访管理模式,将各中心选取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26例2型糖尿病受试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两组,中药组予以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总疗程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受试者血糖、血脂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医证候、体重指数、抗糖尿病西药用量停减情况以及肝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1.最终纳入统计患者共210例(16例患者脱落),其中中药组103例,对照组10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中医证型、主要相关指标等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备可比性。2.最终纳入研究的210例患者中有196例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等途径与研究人员沟通、问访,占93.33%,说明应用互联网通信技术管理糖尿病患者的可行性。3.经治疗24周后,中药组总有效率84.4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2.34%,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4.经24周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显愈率71.84%、显效率92.3%,对照组中医证候显愈率40.19%、显效率85.06%,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5.经24周治疗后,两组均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中药组比对照组在降低血糖水平有一定的优势。6.经24周治疗后,两组均能调节患者血脂水平,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7.经24周治疗后,两组均能降低患者体重指数,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体重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经24周治疗后,中药组抗糖尿病西药用量停减率36.89%,对照组抗糖尿病西药用量停减率15.89%,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9.经24周治疗后,两组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12导联心电图、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尿素氮、肌酐)检验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基于互联网通信技术应用中成药治疗和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血糖水平和调节血脂,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抗糖尿病西药用量。在临床应用未见与中成药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说明临床应用中成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这显然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2芪蛭降糖胶囊临床观察目的:基于面谈和微信平台随访模式研究芪蛭降糖胶囊联合西药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挟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观察受试的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挟瘀证患者在应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芪蛭降糖胶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予以受试者芪蛭降糖胶囊5粒/次,3次/日,口服,温开水送服。共治疗90天。治疗期间受试者每30天回访一次,共回访3次。每次回访均记录受试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治疗前后记录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中医症状积分、西药用药用量、肝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1.最终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37例受试者主要集中在中年,以男性居多。年龄最小者为31岁,说明2型糖尿病有年轻化发病趋势。体重指数为非正常范围的受试者占总受试者人数的75.7%,说明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体力活动等方面存在普遍的问题。2.37例受试者中33例通过微信平台与研究者沟通联系,占89.19%,说明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及时性、便捷性、高效性的独特优势可进一步优化管理糖尿病患者,值得临床推广。3.37例受试者经90天治疗后,血糖相关指标与治疗前比有显着降低(P<0.05),提示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改善。4.37例受试者经90天治疗后,血脂相关指标与治疗前比无显着差异(P>0.05),提示治疗后患者血脂水平未得到明显改善。5.37例受试者经90天治疗后,15例受试者减少降糖西药用量,占40.5%,提示治疗后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降糖西药用量。6.37例受试者经90天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有显着降低(P<0.05),其中在主要症状口干咽燥、乏力倦怠及次要症状气短懒言、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痛有定处、便秘等方面均有显着差异(P<0.01,P<0.05)。提示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7.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受试者在研究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且处于正常范围内。结论:基于面谈和微信平台随访模式运用芪蛭降糖胶囊联合西药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挟瘀证疗效确切,同时可进一步优化管理T2DM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西医降糖药物。基于以面谈和微信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通信管理模式应用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此治疗管理方案具有可推广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5](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表明
姜良铎,李耀辉[6](2009)在《中医内科2008年学术巡礼》文中研究指明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我国中医学术期刊发表了大量的中医内科文献,兹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264篇文献,以心、肺、脾、肝、肾五个系统为主,从理论学说、实验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医经验四个方面予以述评,作为中医内科学2008年学术巡礼。
涂思[7](2019)在《透邪复肾方对糖尿病肾病Ⅳ期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导师多年临床中根据厥阴风木理论创立的透邪复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的基础上,应用透邪复肾方治疗DN结果的评价,验证该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免疫相关指标如血液细胞免疫参数CD4+、CD8+、CD4+/CD8+、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Q)、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的影响。方法:将具有脾肾阳虚型的DN(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病例共60份,运用随机数表法,均等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常规西医合透邪复肾方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总疗程为8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分析,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细胞免疫参数:CD4+、CD8+、CD4/CD8+,24HUPQ,Scr,GFR,HbAlc等指标疗效的变化。结果:1.经8周治疗后,采用秩和检验,于综合疗效上,两组差异显着,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3%。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治疗后,在改善中医症候疗效方面,治疗组为90.33%,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在改善中医临床症候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治疗组血液细胞免疫参数:CD4+、CD8+、CD4+/CD8+,治疗前后有所改善;治疗组经治疗后CD4+、CD8+较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CD4+/CD8+治疗前后疗效显着,但较对照组尚无显着性差异(P>0.05);4.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Q)对比,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该方虽不能使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显着下降,治疗后HbAlc仍在正常范围内上下波动,因此能有效稳定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论:依据本试验研究的临床观察及数据处理结果可证明,糖尿病肾病Ⅳ期证属脾肾阳虚型患者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合用透邪复肾方有颇优的临床疗效。在提高总疗效、缓解中医主要临床证候、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恶化的肾功能、降低24小时尿蛋白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尚能够稳定糖化血红蛋白,且在观察时间内临床应用可靠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糖尿病肾脏病的不断恶化,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汪悦[8](2019)在《BOLD-MRI联合DTI-MRI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中药糖肾方疗效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BOLD-MRI和DTI-MRI评价中药糖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效果可行性和实效性,旨在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提供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复方中药疗效的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材料与方法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模型组30只。模型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40mg/kg)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肾病。最终成模24只,再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实验组采用糖肾方(3.6g/kg/d)灌胃干预,空白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连续干预6周,每两周测量一次各组大鼠的体重、血糖、尿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6周后,对仍然存活的空白组大鼠5只、对照组大鼠8只、实验组大鼠9只行常规MRI、BOLD-MRI、DTI-MRI扫描检查。扫描完毕后立即处死大鼠,取其下腔静脉血检测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取其右肾用4%多聚甲醛固定,随后行有肾组织的HE染色、PAS染色,通过病理镜检确定糖尿病肾病分期。同时,在高年资影像科诊断医师的指导、培训下,由2名影像科研究生对大鼠BOLD-MRI、DTIMRI扫描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以获取肾皮质、髓质的R2*值、ADC值、FA值等。并对两名影像科研究生测得的相关数据进行ICC一致性分析;采用LSD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对大鼠体重、血糖、尿量、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及肾脏皮髓质R2*值、ADC值、FA值进行组间分析;采用非参数配对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各组大鼠肾脏皮质、髓质的R2*值、ADC值、FA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鼠一般情况及生化病理:造模前,所有大鼠精神良好,体重、血糖、尿量无异常。造模2周后,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的症状,且空腹血糖均在16.7mmol/L以上。而空白组大鼠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始终保持稳定。糖肾方干预期间,与空白组对照,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体重逐渐降低,空腹血糖、尿量、24h尿蛋白渐渐升高,在试验结束时差异最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干预第6周,实验组的空腹血糖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有一定好转趋势,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HE、PAS染色显示,空白组的肾微观结构无异常,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呈肾小管扩张、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改变。按Mogensen分期标准,对照组8只大鼠的右肾有6例(75%)处于DNⅡ期阶段,2例(25%)处于DNⅠ期阶段;实验组9只大鼠的右肾有5例(55.6%)处于DNⅡ期阶段,4例(45.4%)处于DNⅠ期阶段。2、影像数据的一致性分析:两名研究生测得的影像数据的ICC值均大于0.8。3、MRI检查:三组大鼠的MRI图像无明显肉眼差异。BOLD-MRI:对照组的髓质R2*值高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的髓质R2*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大鼠肾皮质R2*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DTIMRI:三组大鼠的肾皮质FA值均低于髓质FA值(P<0.05);对照组的皮质ADC值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肾髓质FA值较对照组有上升趋势,皮质ADC值有减小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药糖肾方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血糖水平,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2、BOLD-MRI和DTI-MRI评价中药糖肾方的疗效具有可行性,但仍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3、BOLD-MRI和DTI-MRI可以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评估肾脏功能变化,且早于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标的变化。
杨小英[9](2018)在《中药随机对照试验作为证据利用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Cochrane系统综述是循证医学高级别证据来源,对指导医疗决策具有重要国际影响。本研究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系统地检索和严格评价,探索并分析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RCTs不符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的相关因素及现状,了解符合和不符合该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的RCTs文献特征上的差异,探讨如何提高中药临床试验的利用价值,对形成可供高水平系统综述和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利用的证据提供数据支撑,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提供依据,促进中医药临床试验转化成为循证医学的有效证据。方法1.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利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系统全面地检索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RCTs,检索CNKI、VIP、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和Cochrane CENTRAL六个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到2017年6月。对题录查重后,由两名研究者进行初筛和全文筛选,纳入所有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RCTs。根据本团队既往发表的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RCTs的Cochrane系统综述制定的纳入标准,判断所有检索得到的RCTs是否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的纳入标准,分成符合和不符合纳入标准的两组RCTs。采用改良后Jadad量表对RCTs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比较两组RCTs在文献特征如基金资助、方法学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影响RCTs不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的相关因素、因素占比及随年份的变化,最后对各个因素频率是否与文献特征有关进行差异性检验。2.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累计被引用情况分析根据第一部分纳入的两组RCTs,检索RCTs的累计被引用次数。由于同一项RCTs可能被多个数据库收录,经过预提取后规定中文RCTs按照CNKI、万方、维普、Sinomed的顺序查取引用次数。英文RCTs按照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的顺序查取。检索时间限定在3天以内。在查取所有RCTs的累计被引用次数后,选取两组RCTs中累计被引用次数前三的中文、英文RCTs。提取这些RCTs的试验设计、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局指标和结果,并检索引用这些RCTs的相关文献,提取这些文献的期刊类型、研究类型和引用内容。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X2检验或者秩和检验比较两部分RCTs累计被引用次数分布差异。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累计被引用次数前三的RCTs的文献特征、来源文献研究类型和被引用内容特征差异,并采用X2检验进行差异性检验。3.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对照设置合理性分析根据第一部分的研究结果,我们选取影响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RCTs不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的其中一种因素,即对照设置。对中药随机对照试验的对照设置现状进行分析,对照信息主要提取每项RCTs的对照类型,即对照措施是为安慰剂、非药物干预还是降糖药,若为中药,是何种类型。对对照类型的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按照临床流行病学的对照设置原则(肯定无效或肯定有效)进行分类和合理性评价,根据该标准分析对照设置不合理的现状。结果1.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利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此次自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的更新检索到了 15741篇题录,综合先前自建库到2012年1月和2012年1月到2015年4月两次检索到的题录,共检索到71946篇题录。经过文献查重、初筛和全文筛后,本研究共纳入2046项RCTs,其中275(13.44%)项RCTs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1771(86.56%)项RCTs不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不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的RCTs的数量逐年增加,其在每年发表的RCTs中所占比例虽有轻微下降趋势,但是其所占比例一直都较大(x:0.89,SD:0.08)。在中文RCTs中,大多数RCTs(1248,61.5%)发表在非核心期刊,符合和不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的RCTs在非核心期刊上的发表数量都为最高,前者低于后者(X2=22.2,p<0.001)。对于基金资助,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的RCTs比例比不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的RCTs比例高(x2=18.86,p<0.001)。从试验耗费资源方面,有76.31%(29/38)的多中心RCTs不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在报告了基金资助的253(12.46%)项的RCTs中,有199(78.66%)项不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15项英文RCTs发表在SCI期刊上,都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余下一项非SCI的RCT不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英文RCTs在多中心试验、报告样本量估计和基金资助方面的比例和平均样本量都比中文RCTs高。纳入的中文RCTs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仅92(4.48%)RCTs为高质量,英文高质量RCTs比例(75.00%)高于中文。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的高质量RCTs比例高于不符合的 RCTs(X2=33.83,p<0.001)。不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的英文RCTs不符合的原因是没有报告诊断标准。1770项中文RCTs不符合因素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治疗疗程小于3个月”(n=1137),其次是“没有报告纳入标准”(n=841),“对照措施未详细描述或设置不合理”(n=556),“未详细描述干预措施”(n=520),“主次要结局都未报告或结局数据不可用”(n=349)“未报告诊断标准”(n=289),“不正确的随机序列产生方法”(n=125),“未报告治疗疗程”(n=117),“组间干扰不一致”(n=30),除“未报告诊断标准”的比例随年增加,其他因素都显示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一项RCTs可能有多个不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的因素,大部分试验存在两个(541,30.56%)或三个(530,29.94%)不符合的因素。在中文RCTs中,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干预措施、结局指标、随机方法是否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与试验的基金资助、方法学质量和发表期刊都存在相关性,而组间干扰是否一致与这三个特征都不相关。对照措施是否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与试验方法学质量相关,与基金资助和发表期刊不相关,疗程则与试验方法学质量不相关,与基金资助和发表期刊相关。2.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累计被引用情况分析大部分中文RCTs的累计被引用次数在CNKI中被检索到,共1828项,所有英文文献则都在Google scholar中被检索到。两组RCTs累计被引用次数的频数分布没有差异(p=0.536)。中文RCTs中,累计被引用次数主要分布在1-10次,一次都未被引用过的RCTs数量在两组间无差异(X2=2.295,p=0.107),但在两组中一次都未被引用过的RCTs数量所占比例都是最大的(29.23%,76/260;32.94%,583/1770)。随着累计被引用次数的增加,两组RCTs的数量都逐渐减少。累计被引用次数前三的RCTs中,“英文符合”的总引用量高于“中文符合”,但是“中文不符合”的总引用量高于“英文符合”和“中文符合”。“中文符合”、“英文符合”、“中文不符合”三组RCTs中最高累计引用次数的RCTs都使用了安慰剂对照,且试验结论大多为阳性结果。“中文不符合”被传统综述引用最多,被系统综述纳入的比例低于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英文RCTs。“中文符合”的研究结果被引用的比例最高(85.51%,118/138),而“中文不符合”的讨论被引用比例(18.03%,55/305)比另外两组(6.52%,9/138;3.01%7/266)高很多。3.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对照设置合理性分析对照类型共分为五种,分别为降糖药、常规治疗(大多由降糖药、饮食控制及运动共同组成)、中药对照、安慰剂对照和其他,其中“中药+降糖药对比降糖药”所占比例最大,大部分都是中文试验,其次是中药与降糖药直接比较的RCTs。中文RCTs使用安慰剂作对照的RCTs所占比例(61/2030,2.86%)远低于英文RCTs(10/16,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性校正X2=150.46,p<0.001)。降糖药一直是RCTs的主要对照类型,且占总文献量的比例随年代的增加而增加,描述为常规治疗对照的文献量处于第二位,占总文献量的比例随年降低。以中药作为对照在2011年以后一直持续降低(10%以下)。安慰剂对照使用率很低,且多年来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文献发表数量逐年增加,而不符合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的RCTs所占比例虽有下降,但绝对数量却很大。在不符合系统综述纳入标准的试验中,疗程、纳入标准、对照措施、干预措施和结局在试验中报告不充分或缺失是降低RCTs利用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完善的试验设计和报告可以减少科研资源浪费。符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的RCTs的平均累计被引用次数与不符合的RCTs无差异,但被系统综述引用次数和研究结果被引用次数都高于不符合的RCTs,可以认为符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标准的RCTs利用价值可能高于不符合的RCTs,但由于累计被引用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此结论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由于目前大部分中药缺乏高质量证据,以中药作为对照评价中药的疗效可能不合理,应当增加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的安慰剂对照试验来评价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王淑斌[10](2014)在《中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知识图谱分析》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背景据统计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的95%,目前我国已取代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有超过9200万的糖尿病患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将糖尿病作为重大疾病研究,而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从古至今医者们撰写了大量的书籍、文献,记载了他们的心得体会、临床及科研成果。面对这些迅速海量增长的医学文献,通过传统手工检索的方法已经无法准确及时的捕捉到学科发展的脉动,客观上要求产生一种新型、高效、科学、准确且直观的方法,以此来揭示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演进过程。以往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多解决的是“极值”和“排序”类问题,却难以解决文献数据中存在的“结构”类问题,如大规模文献数据中复杂的作者、机构合作关系、研究主题的结构及演化、研究领域潜在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而且其统计数据图形不能基于内在统计数据表现机理,无法满足多维统计数据表现和分析的要求。我们如何从纷繁的前人海量研究数据中找到科研思路、总结出规律、预测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并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等问题急待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去解决。科学知识图谱的出现,正是迎合了科学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它以准确的图像视觉表达为我们直观的呈现了科学的框架结构和发展脉络,特别是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2.研究目的及意义2.1系统梳理国内中医药及国外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的文献,揭示该领域发展脉络,找到核心的学科领军人物及研究单位,力图清晰、准确地揭示其知识领域结构,发现该领域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这对我们追踪和选择国际科技研究前沿、探索和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及政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实际意义。2.2在绘制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知识图谱的基础上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对比,找到各自的特点。特别是挖掘出中医药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的优势及不足,借鉴国外先进的科研方法和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2.3本研究以辅助科研人员把握目前国内外、中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研究的现状,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方向信息;为科学管理者决策提供数据参考;为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提供新的方向与途径。3.研究方法3.1应用共现分析及词频分析法,对国内外中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文献就作者、年代、来源机构等文献的外部特征做系统的文献计量分析,找到合作关系及主要研究阵地。3.2本研究运用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关键节点文献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突变词监测分析、引用突现分析等,绘制了中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知识图谱。3.3借助信息可视化技术,识别出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演进的关键节点及研究前沿新趋势等,为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参考。3.4运用比较分析法,基于所做的知识图谱并结合经典文献的阅读,本文试图对中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异同点进行梳理说明,并做出原因分析。4.研究结果4.1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知识图谱分析结果4.1.1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文献逐年稳步上升,PARVING HH是该领域最高产的作者,美国高居发文量榜首国家,哈佛大学是发文最多的机构,928篇文献载于《DIABETES CARE》杂志,该杂志成为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研究方向以内分泌方向为主,诺和诺德公司(丹麦着名的制药公司)资助的研究最多。4.1.2通过对纳入的23558篇文献及其参考文献进行共被引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共引网络由307个节点、717条连线组成,被分成11个共引聚类,Cluster3是规模最大的一个聚类,从中可以看出该研究领域的基础知识结构。关键节点文献视图、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引用突现视图及枚举高被引文献、关键节点文献及引用突现文献、突现词列表,勾勒出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的关键节点、热点及前沿。4.2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知识图谱分析结果4.2.1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文献逐年增长趋势明显,该领域已成为中医药研究的热点。科研团队合作明显,各中医药大学成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阵地。4.2.2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6724篇文献,其关键词共现网络共形成20个聚类,将这20个聚类详细列表显示,标识了该研究领域的基础知识结构及其动态演进的过程。关键词共现网络视图、关键词聚类的时序图、高频关键词列表及结合经典文献,呈现了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的热点及研究新趋势。5.结论5.1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知识图谱分析结论5.1.1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主要知识结构:包括2型糖尿病基于肠促胰岛素治疗;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的应用;代谢手术、减肥手术、糖尿病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与血脂障碍的关系;(强化)控制血糖与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试验研究及2型糖尿病的基因治疗、炎症通路、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抵抗、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研究等诸多方面。5.1.2研究热点:2型糖尿病的各类口服降糖药的药物治疗(主要为二甲双胍);强化血糖控制对并发症的影响(特别是大血管并发症及其严重后果);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的综合管理等主题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5.1.3重要知识演进路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糖作用三大主题的研究在整个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节点作用,反映了该领域的重要知识演进路径。5.1.4研究前沿和新趋势:基于肠胰岛素治疗的新药物及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格列净类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强化降糖问题;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等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新趋势。5.2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知识图谱分析结论5.2.1研究热点: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治疗是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热点问题。5.2.2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手段、治法、方剂及药物:其主要治疗手段为中草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针刺疗法,主要治法为活血祛瘀、益气养阴,最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补阳还五汤、消渴丸,常用中药为黄芪、黄连、天花粉。天麦消渴片、芪明颗粒、降糖合剂、益气养阴丸、消渴饮、糖尿康方、益气养阴合剂、糖肾康、丹蛭降糖胶囊、消渴(无糖)冲剂、消渴胶囊等中成药成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5.2.3研究新趋势:有关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问题将成为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本研究依托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系统复杂性的中医诊疗信息集成可视化建模研究(项目号:81273876)。本文利用知识图谱的方法,探求国内中医药及国际上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的演进关键节点、知识结构和前沿热点。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知识图谱,为科研人员清晰呈现了该领域的“知识地图”,也使我们能以一个更宏观的文献视角来梳理发现该领域的基本面貌和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中西医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客观上也为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方向和参考。
二、Ⅱ型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Ⅱ型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升降散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临床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基本资料 |
3.2 治疗后疗效指标比较 |
3.3 安全性指标 |
3.4 不良反应及脱落病例分析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焦虑状态的认识 |
1.1 概述 |
1.2 T2DM与焦虑相关的生物学机制 |
2 祖国医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焦虑状态的认识 |
2.1 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3 现代医家对消渴郁证的认识 |
3.1 病因病机 |
3.2 辨证治疗 |
4 导师张娟教授对本病郁热内结证的病机认识 |
5 “调畅气机、开郁散火”治法的确立 |
6 升降散、大柴胡汤的治疗依据以及方义分析 |
6.1 升降散、大柴胡汤的治疗依据 |
6.2 方义分析 |
7 主要组成药物单药分析及药理学研究 |
8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8.1 对中医证候的影响 |
8.2 对焦虑的影响 |
8.3 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
8.4 安全性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2型糖尿病合并焦虑状态的研究近况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 |
(2)6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近况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 |
1.4 治疗 |
1.4.1 复方 |
1.4.2 中成药 |
1.4.3 名家经验总结 |
1.4.4 药膳 |
1.4.5 其他经验总结 |
1.4.6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色疗法 |
2 西医学关于糖尿病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近况 |
2.1 诊断 |
2.1.1 实验室指标 |
2.1.2 影像学检查 |
2.2 治疗 |
临床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方案 |
1.2.1 病历来源 |
1.2.2 西医诊断标准 |
1.2.3 中医辨证标准 |
1.2.4 病历纳入标准 |
1.2.5 病历排除标准 |
1.2.6 病历剔除标准 |
1.2.7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的情况 |
2.1.1 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 |
2.1.2 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情况 |
2.1.3 合并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脑血管病史、血脂异常病史的情况 |
2.2 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
2.2.1 中医单一证型的分布情况 |
2.2.2 中医复合证型的分布情况 |
2.3 中医症状的分布情况 |
2.4 糖尿病肾病Ⅳ期各单一证型与单一因素的关系 |
2.4.1 本虚证型 |
2.4.2 标实证型 |
3 讨论 |
3.1 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 |
3.2 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情况 |
3.3 合并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脑血管病史、血脂异常病史的情况 |
3.4 中医证候特点 |
3.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3)瘀血证与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选取标准 |
1.4 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
2.2 比较各组患者的血压水平 |
2.3 比较各组患者各项血常规指标水平 |
2.4 比较各组患者的各项肾功能指标间的水平差异 |
2.5 瘀血证中医症候积分与各项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 |
2.6 瘀血证中医症候积分与肾功能指标水平多因素回归分析 |
讨论 |
1 现状分析 |
1.1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1.2 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现状 |
1.3 中医药治疗的现状 |
2 结果分析 |
2.1 瘀血证与其他中医证型的2型糖尿病肾病各指标表达差异 |
2.2 不同中医瘀血症候积分的2型糖尿病肾病各指标表达差异 |
2.3 不同证型、积分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近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2型糖尿病中医药治疗与管理方法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2型糖尿病中医研究进展 |
1 源流与病名辨析 |
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辨证论治 |
4 中医药治疗 |
5 问题与展望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 |
2 诊断标准及分类 |
3 发病机制 |
4 治疗策略 |
5 小结 |
前言 |
第二章 中成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多中心临床观察 |
1. 研究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病例选择 |
1.3 分组方法及观察内容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2 统计整理 |
2.1 资料整理与汇总 |
2.2 统计软件及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可比性分析 |
3.3 疗效评价 |
3.4 不良反应情况 |
3.5 安全性指标 |
4 讨论 |
4.1 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
4.2 糖尿病管理现状 |
4.3 2型糖尿病管理和疗效分析 |
第三章 芪蛭降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
1 病例来源 |
1.1 诊断标准 |
1.2 病例选择 |
2 临床研究 |
2.1 药物准备 |
2.2 临床观察 |
2.3 疗效判定指标 |
2.4 统计软件及方法 |
3 试验设计、结果及分析 |
3.1 研究设计 |
3.2 结果结论 |
3.3 安全性指标 |
4 讨论 |
4.1 2型糖尿病病因病机探讨 |
4.2 芪蛭降糖胶囊药物组成分析 |
4.3 临床试验结果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介 |
(6)中医内科2008年学术巡礼(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学说 |
1.1 络病说 |
1.2 毒邪说 |
1.3 痰瘀说 |
1.4 治未病说 |
1.5 状态医学观 |
1.6 三焦说 |
1.7 其他 |
2 实验与临床研究 |
2.1 中医证候的研究 |
2.1.1 器械检查与证候关系 |
2.1.2 临床研究与证候 |
2.1.2. 1 心、脑 |
2.1.2. 2 肺 |
2.1.2. 3 脾胃 |
2.1.2. 4 肝 |
2.1.2. 5 肾 |
2.1.3 实验指标与证候 |
2.1.3. 1 心、脑 |
2.1.3. 2 肺 |
2.1.3. 3 脾胃 |
2.1.3. 4 肝 |
2.1.3.5肾 |
2.2 治法的研究 |
2.2.1 心、脑 |
2.2.2肺 |
2.2.3 脾胃 |
2.2.4 肝 |
2.2.5 肾 |
2.2.6 痹证 |
3 临床报道 |
3.1 心、脑 |
3.2 肺 |
3.3 脾胃 |
3.4 肝 |
3.5 肾 |
3.6 痹证 |
4 名医经验 |
4.1 心、脑 |
4.2 肺 |
4.3 脾胃 |
4.4 肝 |
4.5 肾 |
4.6 痹证 |
5 总结和建议 |
(7)透邪复肾方对糖尿病肾病Ⅳ期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一般资料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脱落处理 |
2 治疗与观察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疗程 |
2.4 观察指标 |
2.5 评价标准 |
2.6 统计学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西医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比较 |
3.3 中医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比较 |
3.4 综合疗效评价 |
3.5 不良反应 |
讨论 |
1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1.1 中医学病因病机讨论 |
1.2 中医分型辨证论治 |
2 糖尿病肾病中免疫学研究进展 |
2.1 免疫参与于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
2.2 药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免疫功能改善的研究现状 |
3.T淋巴细胞亚群的的测定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
4 方药述要 |
4.1 方药组成 |
4.2 组方配伍分析 |
5 疗效分析及机理探讨 |
5.1 缓解临床症状 |
5.2 改善免疫功能 |
5.3 降低蛋白尿 |
5.4 安全性分析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糖尿病肾病病病人临床信息采集表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8)BOLD-MRI联合DTI-MRI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中药糖肾方疗效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
1.2 动物饲料 |
1.3 实验药物 |
1.4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1.4.1 主要试剂 |
1.4.2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模型制备 |
2.2 造模成功、纳入及分期标准 |
2.3 实验分组与给药 |
2.4 观察及检测内容 |
2.4.1 大鼠一般情况 |
2.4.2 生化指标 |
2.4.3 肾脏组织病理检测 |
2.4.4 磁共振检查 |
2.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大鼠情况 |
1.1 一般状态 |
1.2 体重变化 |
1.3 尿量变化 |
2 血尿生化 |
2.1 空腹血糖变化 |
2.2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 |
2.3 血肌酐、尿素氮变化 |
3 肾病理检查 |
4 DN分期 |
5 MRI检查 |
5.1 MRI图像 |
5.2 BOLD-MRI检查 |
5.2.1 R2*值的ICC一致性检验 |
5.2.2 各组大鼠肾脏皮髓质R2*值比较 |
5.3 DTI-MRI检查 |
5.3.1 ADC值与FA值 ICC一致性检验 |
5.3.2 各组大鼠肾脏皮髓质ADC值与FA值比较 |
讨论 |
1 DN模型的建立 |
1.1 DN模型分类 |
1.2 高糖高脂联合STZ造模原理 |
1.3 本研究造模结果 |
2 糖肾方治疗DN的中医理论基础 |
2.1 中医对DN的认识 |
2.1.1 病名 |
2.1.2 病因 |
2.1.3 病机 |
2.2 糖肾方的配伍组方 |
2.2.1 各组成药物 |
2.2.2 配伍特点 |
2.3 糖肾方治疗DN的疗效 |
2.3.1 改善DN症状 |
2.3.2 调节血糖水平 |
2.3.3 糖肾方对DN大鼠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
3 BOLD-MRI技术 |
3.1 成像原理 |
3.2 BOLD-MRI应用于DN相关研究的可行性 |
3.2.1 BOLD-MRI应用于DN的生理基础 |
3.2.2 DN缺氧的机制 |
3.2.3 肾脏BOLD-MRI的现代应用 |
3.2.4 BOLD-MRI评估糖肾方疗效及早期DN肾功能的可行性 |
4 DTI-MRI技术 |
4.1 成像原理 |
4.2 b值的选择 |
4.3 DTI-MRI应用于DN相关研究的可行性 |
4.3.1 DTI-MRI应用于DN的生理病理基础 |
4.3.2 肾脏DTI-MRI的现代研究 |
4.3.3 DTI-MRI评价糖肾方疗效及早期DN肾功能的可行性 |
结论 |
本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中药随机对照试验作为证据利用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临床试验利用价值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 临床证据的定义 |
2. 国内外证据利用价值研究进展 |
3. 中医药临床试验概况 |
3.1 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发表数量近况 |
3.2 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被Cochrane系统综述纳入的现状 |
4. 影响证据利用价值的因素研究现状 |
4.1 随机方法不正确 |
4.2 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未报告 |
4.3 干预措施和对照措施报告不充分和对照设置不合理 |
4.4 结局指标的选择和报告问题 |
4.5 治疗疗程不足或未报告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作为证据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1. 背景 |
2.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2 纳入标准 |
2.3 检索策略 |
2.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2.5 方法学质量评价 |
2.6 资料分析 |
3. 结果 |
3.1 检索流程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3.3 方法学质量评价 |
3.4 影响随机对照试验作为证据利用的因素 |
3.5 各因素与基金资助、试验方法学质量、发表期刊类型的关系 |
4. 讨论 |
4.1 研究发现 |
4.2 影响因素如何阻碍随机对照试验作为证据被利用? |
4.3 影响因素的趋势和与试验一般特征的关系 |
4.4 研究的局限性 |
4.5 提高随机对照试验利用价值的策略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累计被引用情况分析 |
1. 背景 |
2.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2 累计被引用次数的检索 |
2.3 引文基本特征和被引用内容提取 |
2.4 资料分析 |
3. 结果 |
3.1 检索流程 |
3.2 累计被引用次数特征分析 |
3.3 中英文累计被引用次数前三的随机对照试验基本特征和被引用内容 |
4. 讨论 |
4.1 两组累计被引用次数特征 |
4.2 两组累计被引用次数年代变化 |
4.3 累计被引用次数前三的随机对照试验基本特征和被引用内容 |
4.4 研究的局限性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对照设置合理性分析 |
1. 背景 |
2. 资料和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2 资料提取 |
2.3 对照的分类及合理性判断 |
2.4 资料分析 |
3. 结果 |
3.1 对照设置现状 |
3.2 对照类型随年代的变化 |
4. 讨论 |
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作为证据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Epidata资料提取表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10)中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前言 |
知识图谱的理论基础 |
1. 词频分析 |
2. 共词分析 |
3. 共引分析 |
4. 社会网络分析 |
5. 小结 |
知识图谱研究方法及常用工具 |
1. 知识图谱的研究方法 |
2. 知识图谱绘制方法及常用工具 |
2.1 绘制方法 |
2.2 常用工具 |
2.2.1 Bibexcel和Wordsmith Tools |
2.2.2 SPSS |
2.2.3 TDA(Thomson Data Analyzer) |
2.2.4 Ucinet和Pajek |
2.2.5 Citespace |
2.2.6 VOSviewer |
2.2.7 HistCite |
2.2.8 Network Workbench Tool和Sci 2 Tool |
2.3 小结 |
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知识图谱分析 |
1. 数据来源及处理 |
2. 数据分析及结果 |
2.1 一般情况分析 |
2.1.1 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文献数量分布 |
2.1.2 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文献的作者分布 |
2.1.3 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文献的国家/地区分布 |
2.1.4 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文献的来源机构分布 |
2.1.5 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文献的来源出版物分布 |
2.1.6 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文献研究方向的分布 |
2.1.7 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基金资助的分布 |
2.2 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知识结构及演进的关键节点、热点、前沿分析 |
2.2.1 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领域知识结构及演进分析 |
2.2.2 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分析 |
2.2.3 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领域关键节点文献的分析 |
2.2.4 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前沿、新趋势研究 |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知识图谱分析 |
1. 文献检索 |
2. 筛选条件 |
3. 建立本研究需要的数据库 |
4. 数据分析及结果 |
4.1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总体分析 |
4.1.1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文献的年代分布 |
4.1.2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文献的作者分析 |
4.1.3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文献的来源机构分析 |
4.2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热点、知识结构及发展趋势分析 |
4.2.1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领域研究热点方向 |
4.2.2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领域基本知识结构及其演化 |
4.2.3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领域的新兴趋势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Ⅱ型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升降散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D]. 代晓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6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D]. 嵇晓飞.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瘀血证与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尹梦龄.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2型糖尿病中医药治疗与管理方法探索[D]. 韩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6]中医内科2008年学术巡礼[J]. 姜良铎,李耀辉. 环球中医药, 2009(01)
- [7]透邪复肾方对糖尿病肾病Ⅳ期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 涂思.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BOLD-MRI联合DTI-MRI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中药糖肾方疗效的初步研究[D]. 汪悦.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中药随机对照试验作为证据利用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D]. 杨小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5)
- [10]中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知识图谱分析[D]. 王淑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1)
标签:糖尿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医论文;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论文; 糖尿病诊断标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