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北石城断裂带断层岩特征及地震事件可能证据

北京密云北石城断裂带断层岩特征及地震事件可能证据

一、北京密云北石城断裂带的断层岩特征及其地震事件的可能证据(论文文献综述)

王焕,李海兵,司家亮,张蕾[1](2019)在《龙门山逆冲带假玄武玻璃在其形成及后期抬升过程中的化学变化》文中提出假玄武玻璃作为地震断层摩擦熔融的产物记录了断层带内地震破裂的相关信息,是认识断层带形成过程及其活动历史的重要物质组成。钻探获取的地下深部的断层岩样品,免受地表物理化学风化,相对较为新鲜,能够提供更接近其形成时的相关信息。本文以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南段彭灌杂岩中发育多期假玄武玻璃为研究对象,应用扫描电镜、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μXRF)岩心扫描仪以及布鲁克M4 TORNADO高性能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仪器对虹口八角庙地表和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岩心中发育的假玄武玻璃的化学组成进行对比研究。显微结构特征表明这些假玄武玻璃为地震断层快速滑动摩擦熔融的产物。化学元素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熔融物形成于高温还原环境下,其化学性质以高Fe、Ti、K值,低Si值为特征,并具高磁化率值的物理性质。地表假玄武玻璃经受表生流体作用,化学性质发生明显变化,以低K、Ti值和出现含Ca元素的新生矿物为特征。同时岩心中来自较深断层带的多期假玄武玻璃的成分差异也表明,大气水和地表水已沿断层带侵入到了585m以下或更深部位。因此在应用假玄武玻璃对地震断层瞬时滑动环境进行判断时需谨慎,应考虑其后期化学成分变化等造成的各种影响。

章求才[2](2018)在《热水力耦合作用下红层边坡软弱夹层力学行为及破坏机理的模拟研究》文中指出边坡大规模滑坡事故的频频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国内外学者对边坡的滑坡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边坡软弱夹层的力学行为及破坏机理仍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论文采用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红层边坡软弱夹层在滑移过程中,夹层内的摩擦增温与其引起的热膨胀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夹层内的摩擦增温引起的热膨胀压力与渗透系数、抗剪强度、孔隙水压力等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水饱和夹层热-孔隙水-力三场耦合作用模型;提出水饱和状态下的边坡,在临界滑塌过程中,夹层内的摩擦增温诱发的大规模滑坡灾变机理和破坏准则;建立了水饱和状态下的边坡,在临界滑塌过程中,夹层内的摩擦增温诱发的边坡大规模滑坡灾变的评判新方法和监测方法。得到了如下研究成果:(1)以膨润土和河砂为相似材料,配制了七种不同配合比的夹层试样,采用加装了加热升温控制系统的应变直剪仪,测试了含水率为10%、13%和15%的夹层试样在不同温度时的粘聚力、抗剪强度和内摩擦角等力学参数,分析了它们随温度和含水率的变化特征及夹层的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相同时,膨润土含量较高的夹层试样,其粘聚力和抗剪强度随温度升高先急剧减小而后缓慢减小最后急剧减小;膨润土含量较低的夹层试样,其粘聚力和抗剪强度随温度升高而缓慢减小。在温度较低时,夹层试样内部土颗粒之间的微观结构力将受到一定程度损失。当温度升高至50℃以上时,夹层试样内部土颗粒之间的微观结构力受到更大程度损失并产生滑移,导致其粘聚力再次急剧减小。(2)利用物理相似模拟法,建立了含水率为10%、13%和15%的含夹层边坡试验模型,采用应变直剪仪测试了边坡夹层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参数,分析了温度引起的边坡夹层孔隙水压力、内摩擦角、粘聚力和剪应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破坏形式和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引起夹层孔隙水压力增加导致其粘聚力、抗剪强度等力学参数降低。夹层孔隙水压力随温度升高呈现先缓慢增加而后急剧增加的变化特征,但含水率低的夹层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的起始温度高,含水率高的则相反。含水率低的夹层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时,上覆岩层与夹层接触部位产生了拉裂隙,随后裂隙逐渐发育,直至贯通上覆岩层而发生拉裂式的滑坡破坏;含水率高的夹层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时,边坡上覆岩层与夹层之间产生了初次层间错动,随后经历多次层间错动而发生牵引式的滑坡破坏;边坡瞬时滑动速度和滑坡规模含水率高的夹层要比含水率低的大。(3)将水饱和边坡夹层视为固-液两相的线弹性体,建立了水饱和边坡夹层热-孔隙水-力三场耦合作用模型,并推导了其耦合控制方程;通过比较分析理论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耦合力学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系数和热压力系数是引起水饱和边坡夹层孔隙水压力增加的关键控制因素;孔隙水压力系数取决于孔隙排水压缩特性和固相介质压缩特性,这两者差值越大,孔隙水压力系数越大;孔隙水热膨胀系数和孔隙体积热膨胀系数是影响热压力系数的主要因素,这两者差值越大,热压力系数也越大;边坡夹层的孔隙水压力随温度升高呈现出先缓慢增加而后急剧增加的变化特征,而粘聚力和剪应力随温度升高而缓慢降低,且孔隙水压力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因此,水饱和边坡夹层热-孔隙水-力三场耦合作用模型能较好的反应孔隙水压力在加热升温过程中的变化特征,为科学地预测和控制类似边坡工程的稳定性提供了参考。(4)首次提出将粘聚力再次急剧减小的起始点视为夹层试样破坏的评价指标,将夹层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的起始温度视为边坡滑坡失稳的判断指标。(5)采用FLAC3D建立了水饱和边坡夹层热-孔隙水-力耦合的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温度对水饱和边坡夹层的竖向位移、竖向应力、剪切应力、破坏状态的影响,并对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都反映了温度是诱发含软弱边坡夹层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博,周永胜[3](2017)在《氢气与断层活动及地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断层是地球内部气体迁移和逸出的良好通道.断层的蠕变、错动和破裂等都会引起内部气体不同程度的迁移.氢气在地表的含量较低,但在地球内部含量较高,故氢气可用来指示断层活动程度,在地震前兆观测中也多有应用.本文回顾总结断层氢气研究取得的成果,包括氢气的赋存与来源、与断层活动关系以及地震前后氢气含量变化等,根据我国断层氢气研究现状,提出了在断层氢气观测和研究上需进一步深入的问题,对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断层氢气作为一种前兆观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朱泽勇[4](2017)在《摩擦增温诱发的边坡大规模滑坡机理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滑坡体在滑动过程产生摩擦增温现象,针对摩擦增温对边坡滑坡的内在影响机理。本文以现场工程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原理研究了干湿交替条件下的边坡破坏滑坡的外在过程,同时开展了9组相似边坡模型增温试验研究,取得了每组试验边坡在增温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边坡稳定情况等试验成果。此外,对DSJ-3型直剪仪添加增温装置后针对试验边坡夹层材料的力学参数进行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直剪试验研究,最后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边坡进行了模拟研究。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自制的试验模型装置,进行了9组边坡夹层摩擦增温诱发的滑坡模型试验,得到了9组边坡在增温条件下具体的试验情况,即1-6号试验边坡没有滑坡,7号边坡下部发生了小规模滑坡,发生滑坡的临界温度为57.1℃,滑坡距离为22cm,8号边坡下部发生了中等规模滑坡,发生滑坡的临界温度为54.3°C,滑坡距离为26cm,9号边坡发生了大规模滑坡,发生滑坡的临界温度为52.7°C滑坡距离为77cm。(2)对发生滑坡的边坡夹层材料进行了增温条件下的直剪试验研究,得到了7、8、9号试验边坡的抗剪强度因内摩擦角分别减小0.23kPa、0.08kPa、0.14kPa,因黏聚力分别减小4.61kPa、5.55 kPa、5.85 kPa;可知边坡夹层材料粘聚力减小,诱发了边坡发生大规模滑坡的主要原因。(3)在干湿交替作用长期作用后坡体发生小幅度滑动,滑坡体滑动产生的摩擦增温降低了边坡的抗剪强度诱发了大规模滑坡。

沙绍礼,陈晓林[5](2013)在《兰坪河西古元古界雪龙山岩群假玄武玻璃的发现》文中认为河西假玄武玻璃赋存于雪龙山—乔石深大断裂带的中梁子组黑云二长粗糜棱岩中,串球脉状,属地表发生高速断层运动的产物。

李祥龙,唐辉明[6](2011)在《强震诱发大型岩质滑坡的滑面中岩石角砾的高温胶结作用》文中指出汶川特大地震在北川县陈家坝乡地区诱发了许多地质灾害,其中孙家园滑坡后壁出露有一种特殊的红褐色岩石壳体,形态如岩石熔化重新胶结一般,甚至具有比基岩还要高的强度。根据对孙家园滑坡后壁所出露的红褐色壳体的形态特征、出露条件和其矿物成分的鉴定,建立了一种新的岩型——滑面角砾岩。通过对滑带角砾快速胶结成岩机理的分析,并结合孙家园滑坡的特点,证明了在强震作用和特殊的地质条件下,滑带岩石角砾可以满足产生快速铁质胶结所需要的温度条件,而且这个温度远低于岩石矿物熔化所需温度。

肖灯意,李德威,罗文行,李华亮[7](2009)在《假玄武玻璃年代学研究现状及其地震学指示意义》文中认为假玄武玻璃是一种呈暗色的微晶—隐晶质岩石,一般产于古地震断层滑动面,被认为是研究地震活动的"化石岩"。经过碎裂岩化或摩擦熔融,假玄武玻璃发育于从地表到岩石圈地幔的整个地震活动区,其年代学研究对于揭示某一地区古地震活动频次及发生规律有重要意义。假玄武玻璃的定年一般采用Rb-Sr4、0Ar-39Ar、裂变径迹等三种方法,但Sr的扩散性质、假玄武玻璃内部结构和成分的不均一性及其形成高温快速过程中锆石的退火行为等诸多因素,制约了以上三种方法的应用。文中总结了三种方法,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探讨了假玄武玻璃定年研究中最适用的方法和需注意的事项。最后,阐述了假玄武玻璃研究的地震学指示意义。

刘国勇,张刘平,杨振平[8](2004)在《天然气中氢气的地化特征及油气成藏效应》文中研究表明在油气成因理论研究以及新型能源的研制和开发领域中,氢气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含油气盆地、构造活动带、地热区和火山岩区都已经发现富含氢气的天然气藏。研究表明,这些天然气中氢气含量极不均一,而且其同位素D值远远高出一般天然气中烷烃的氢同位素D值;这些氢气主要来源于幔源氢气、高温下H2S或CH4的分解、水岩反应和水在辐射作用下的分解等。由于其较强的还原性,深部的氢气在上升的过程中也可以与盆地的流体或岩石发生反应,促进烃源岩生烃或者改善已形成油气的品质。氢气也可以作为工业原料或新型燃料直接应用。

刘建民,董树文,张家声,刘晓春,陈柏林[9](2003)在《大别造山带东部假玄武玻璃的成因》文中研究表明最近,在大别造山带东部广泛发现了假玄武玻璃出露点,这些假玄武玻璃主要沿NE-SW向断裂带或剪切带发育。某些假玄武玻璃内发育糜棱质条带。本文主要讨论了大别造山带东部假玄武玻璃的显微构造、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发育在该地区的假玄武玻璃的成因。

刘建民[10](2003)在《大别造山带东部假玄武玻璃的成因与构造意义》文中研究说明假玄武玻璃是发育在古地震断层带中的一种断层岩,是古地震断层快速滑移的化石记录。假玄武玻璃宏观上多沿断层或剪切带的主断层面及其次级破裂呈脉状及网脉状产出,主要为棕色-黑色隐晶质岩石,与围岩呈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并包含大量在粒度大小、形状及含量上及其不同的围岩碎屑和微晶体。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构造岩,人们对假玄武玻璃的研究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在野外产状、显微镜观察和实验模拟等多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由于假玄武玻璃基质固有的隐晶质-显微隐晶质的特性及后期地质事件的改造与破坏,有关假玄武玻璃的成因及形成机制等问题仍然处于不断的争论之中,同时,也促使人们在不断的进行探索。综观假玄武玻璃的研究历史,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假玄武玻璃的成因及形成机制问题。二是关于假玄武玻璃的形成深度问题。到目前为止,关于假玄武玻璃的成因及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假幺武玻璃是由断层面上的摩擦热导致的摩擦熔融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假玄武玻璃仅仅是岩石的超碎裂岩化作用或超糜棱岩化作用形成的构造岩。进入80-90年代以来,不同学者还就此开展了人工模拟地震发生过程的大位移高速摩擦熔融实验研究。目前大量文献资料显示,两种成因或类型的假玄武玻璃在自然界都广泛存在。而且二者在野外产状及特征上完全相同,实验资料也显示,二者是相互补充的,不是相互孤立的事件。因此,对具体问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大量研究显示,假玄武玻璃可以发育在古地震构造带的不同深度范围内,从变形环境来考虑,假玄武玻璃既可以发育在以糜棱岩为主的韧性变形领域(目前推测深度可达60km),也可以发育在以碎裂岩为主的脆性变形域。由此,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观察不同深度假玄武玻璃的特征及其与相应构造带的关系,来大致判断断裂带的变化过程。同时,有关假玄武玻璃本身的同位素定年并将其应用于构造带的定年问题正日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近年来的野外调查在大别造山带东部发现了多处假玄武玻璃,这些假玄武玻璃发育在从超高压榴辉岩相到浅变质的绿片岩相和花岗质片麻岩等不同性质的构造单元和岩石类型内。为确定这些假玄武玻璃的性质及其对研究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所具有的指示意义,本论文对发育在东大别造山带内部的5个假玄武玻璃出露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野外观察、素描、取样和室内研究,并就与假玄武玻璃形成机制有关的问题首次在国内开展了花岗质岩石的大位移高速摩擦熔融实验。同时,对区内假玄武玻璃的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测试和分析工作。根据上述不同侧面的研究,对大别造山带东部的假玄武玻璃得出初步结论如下:(1)大别造山带已经发现的假玄武玻璃主要沿着NE-SW向断裂带分布,后者基本上与郯庐断裂带相互平行,其中的3个假玄武玻璃出露点就分布在郯庐断裂带的分支断裂中。野外大别山假玄武玻璃也具有简单的脉状(断层脉)和网脉状两种类型,部分出露点呈两种混合型。宏观上,这些假玄武玻璃都表现为栗色隐晶质结构并包含大量母岩碎屑。含假玄武玻璃的断裂带与围岩间具有清晰地接触边界。这些假玄武玻璃的广泛发育暗示着,伴随着郯庐断裂带的大规模走滑运动发生了快速的古地震运动。(2)根据假玄武玻璃本身的变形特征来看,宏观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发育以暗色石英条纹表现出来的糜棱结构的假玄武玻璃;一种是没有发育糜棱条带的假玄武玻璃。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粉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假玄武玻璃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分析和成分测定。根据岩石的变形特征,发育在东大别造山带内的假玄武玻璃是以超碎裂岩化为主的构造岩。其中,发育在北大别地块内的假玄武玻璃基质在从宏观到超显微(SEM)的各种尺度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糜棱结构,但早期糜棱岩又确实呈角砾存在,据此可以大致判断,该点假玄武玻璃形成于与糜棱岩大致相同的深度,并遭受了后期韧性变形作用的改造。而其它各点的假玄武玻璃则主要是碎裂岩化-超碎裂岩化为主,其形成深度可能略浅。尽管假玄武玻璃多以超碎裂岩化为主,但基质中沿着残斑边缘普遍发育的多种熔蚀状结构及基质本身的超显微隐晶质结构和类似的玻璃质成分,都表明了这些假玄武玻璃形成过程中曾经发生了局部熔融。(3)大别山含假玄武玻璃的断裂带普遍具有多期次活动,而且从断裂带边部向内,岩石的破碎程度逐渐增强,晚期构造产物或假玄武玻璃几乎总是较早期产物碎裂岩化作用更加强烈,说明假玄武玻璃形成之前的破裂,即构造薄弱带是形成假玄武玻璃的先决条件,细粒化是形成假玄武玻璃的机制之一。同时,假玄武玻璃本身也具有多期性,(4)假玄武玻璃及其母岩的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假玄武玻璃具有与其所在母岩大致相近的化学成分及相似的REE模式曲线,说明假玄武玻璃基本上起源于各自所在的母岩,并没有经过较大的运移。但大别山绝大多数假玄武玻璃中的Fe2O3和SiO2含量都不同程度的高于其各自的母岩;REE元素总量却又不同程度的较原岩有所降低,指示超碎裂岩化或熔融作用发生时矿物组分和元素有集散现象。。(5)假玄武玻璃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显示:本文获得的大别山假玄武玻璃的全岩K-Ar年龄和假玄武玻璃基质中叠加的多硅白云母的激光40Ar-39Ar年龄分别为81-92Ma和81Ma,其中,假玄武玻璃母岩即糜棱岩的年龄为93Ma左右,因此,所获得的假玄武玻璃全岩年龄(92Ma)可以作为大别山假玄武玻璃形成的年龄上限;而叠加在假玄武玻璃之上的多硅白云母很明显应该代表假玄武玻璃形成之后的构造(热)事件,因此,多硅白云母的激光40Ar-39Ar年龄(81Ma)作为假玄武玻璃形成的下限是很合理的。因此说,大别山假玄武玻璃是在81-92Ma期间形成的地震岩。同时,两种定年方法在数据上的一致性也证明了K-Ar全岩技术在确定假玄武玻璃的形成年代,并进而确定含假玄武玻璃的断裂构造的年代时仍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这一年龄值与郯庐断裂带主期年代学数据一致。因此,这些假玄武玻璃是晚白垩世以来造山带折返过程中的产物,与早期造山带的俯冲没有成因上的关系。北大别造山带内的假玄武玻璃年龄与其所在的母岩(糜棱岩)完全一样,至少暗示着假玄武玻璃与糜棱岩之间在形成时间间隔上很短,结合早期糜棱岩呈角砾存在,说明假玄武玻璃是在断裂带的韧-脆性转换带附近形成的。(6)根据假玄武玻璃的显微构造特征和假玄武玻璃内多硅白云母的同位素封闭温度及正常地温梯度计算,假玄武玻璃至少形成于9-12km的深度,而由此估算的80-90Ma以来造山带抬升速率大致为0.125mm/a(这里不考虑造山带抬升过程中剥蚀左右的影响)。这一数值远远低于造山带超高压岩石早期的折返速率(≥2mm/a),也同样远低于白垩纪花岗岩及花岗质片麻岩早期的折返速率(≥1mm/a),显示了大别造山带在晚白垩世以来基本上以非常缓慢的均衡隆升作用为主。(7)为进一步了解假玄武玻璃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形成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论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震源过程的地质与实验研究”,在国内首次开展了花岗质岩石的高速摩擦及滑移预实验。实验再一次证实了假玄武玻璃形成过程中暗色矿物的优先选择性熔融的性质,再一次从实验的角度解释了大别山假玄武玻璃中残斑普遍为长石、石英,而很少暗色矿物的现象。同时,实验还进一步说明了假玄武玻璃的形成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岩石表面摩擦熔融程度是滑动界面上所发生的速度-剪切力-位移-持续时间以及矿物本身的性质等一系列环境参数之间的函数。虽然定量的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大量进一步的实验。

二、北京密云北石城断裂带的断层岩特征及其地震事件的可能证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密云北石城断裂带的断层岩特征及其地震事件的可能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1)龙门山逆冲带假玄武玻璃在其形成及后期抬升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测试方法
3 分析结果
    3.1 显微结构特征
    3.2 化学特征
4 讨论
    4.1 地震摩擦熔融过程中元素变化
    4.2 假玄武玻璃剥露抬升过程中元素迁移及成因
5 结论

(2)热水力耦合作用下红层边坡软弱夹层力学行为及破坏机理的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滑坡机理研究现状
        1.2.2 边坡滑坡机理相似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1.2.3 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1.2.4 摩擦增温诱发的滑坡机理研究现状
        1.2.5 热水力耦合作用下水饱和边坡滑坡机理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2章 温度对边坡夹层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方案
        2.2.1 工程边坡原型特征
        2.2.2 相似理论
        2.2.3 相似材料和相似比
        2.2.4 试验方案
    2.3 试验结果分析
        2.3.1 夹层试样抗剪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2.3.2 夹层试样粘聚力试验结果分析
        2.3.3 夹层试样内摩擦角试验结果分析
    2.4 试验结果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加热升温诱发的夹层边坡滑坡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
        3.2.1 边坡试验模型
        3.2.2 试验设计及步骤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边坡夹层孔隙水压力特征及分析
        3.3.2 边坡夹层滑坡特征及分析
        3.3.3 边坡夹层力学参数直剪试验结果
    3.4 试验结果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饱和边坡夹层热-孔隙水-力三场耦合作用模型
    4.1 引言
    4.2 热-孔隙水-力三场耦合作用模型及控制方程
        4.2.1 热-孔隙水-力三场耦合作用模型
        4.2.2 热-孔隙水-力三场耦合作用的控制方程
    4.3 边坡孔隙水压力系数和热压力系数的确定
    4.4 水饱和边坡夹层热-孔隙水-力三场耦合的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饱和边坡夹层热-孔隙水-力三场耦合作用的数值模拟
    5.1 FLAC~(3D)简介
    5.2 水饱和边坡夹层热-孔隙水-力三场耦合作用的FLAC~(3D)数值模拟模型
        5.2.1 数值模拟材料及其参数
        5.2.2 边坡夹层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5.2.3 数值模拟模型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5.2.4 数值模拟方案
    5.3 水饱和边坡夹层热-孔隙水-力三场耦合作用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3.1 不同温度时水饱和边坡夹层竖向应力变化特征数值模拟结果
        5.3.2 不同温度时水饱和边坡夹层位移变化特征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3.3 不同温度时水饱和边坡夹层剪应力变化特征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3.4 不同温度时水饱和边坡夹层塑性破坏状态变化特征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4 水饱和边坡夹层热-孔隙水-力三场耦合作用数值模拟结果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氢气与断层活动及地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H2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赋存环境
2 H2与断层活动关系及其逸出机制
    2.1 H2与断层活动
    2.2 逸出机制
        2.2.1 扩散
        2.2.2 平流
3 H2与地震前兆异常
4 结论

(4)摩擦增温诱发的边坡大规模滑坡机理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滑坡理论模型
        1.2.2 边坡滑坡机理研究现状
        1.2.3 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4 摩擦增温诱发的边坡滑坡机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2章 干湿交替条件下红土边坡破坏机理试验
    2.1 红土工程边坡模型试验
        2.1.1 工程边坡及模型边坡
        2.1.2 模型边坡试验材料
        2.1.3 干湿交替条件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分析
        2.3.1 非降雨条件下试验边坡破坏特征
        2.3.2 干湿交替条件下试验边坡破坏特征
        2.3.3 试验边坡长期破坏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边坡夹层摩擦增温诱发的滑坡模型试验
    3.1 边坡原型概况
    3.2 相似理论及相似比
    3.3 相似材料
    3.4 边坡模型试验
        3.4.1 试验模型装置
        3.4.2 试验设计方案
        3.4.3 试验步骤
    3.5 边坡夹层摩擦增温试验结果分析
        3.5.1 1 号边坡试验
        3.5.2 2 号边坡试验
        3.5.3 3 号边坡试验
        3.5.4 4 号边坡试验
        3.5.5 5 号边坡试验
        3.5.6 6 号边坡试验
        3.5.7 7 号边坡试验
        3.5.8 8 号边坡试验
        3.5.9 9 号边坡试验
        3.5.10 摩擦增温试验成果总结
    3.6 边坡夹层直剪试验及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边坡夹层摩擦增温的数值模拟分析
    4.1 FLAC3D简述
        4.1.1 材料参数
        4.1.2 边坡夹层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4.1.3 初始条件
    4.2 边坡夹层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5)兰坪河西古元古界雪龙山岩群假玄武玻璃的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赋存状态
3 岩相学特征
4 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4 讨 论

(6)强震诱发大型岩质滑坡的滑面中岩石角砾的高温胶结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孙家园滑坡概况
    1.1 滑坡地理位置
    1.2 滑坡地质环境概述
    1.3 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2 滑坡后壁基本形态特征
3 后壁出露的构造角砾岩特征
4 滑面角砾岩与断层岩的区别
    4.1 断层角砾岩的定义和形成机理
    4.2 滑面角砾岩与断层角砾岩的区别
        4.2.1 孙家园滑坡后壁出露现象
        4.2.2 构造角砾岩的出露形态
5 滑面角砾岩定义及形成机制分析
    5.1 滑面角砾岩形成条件
        5.1.1 滑坡体岩性特征
        5.1.2 滑面温度
        5.1.3 特殊的地形作用
    5.2 滑面角砾岩的定义
    5.3 孙家园滑坡滑面角砾岩形成机制
6 结论

(7)假玄武玻璃年代学研究现状及其地震学指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进展
2 假玄武玻璃的野外产状
3 假玄武玻璃成因
4 假玄武玻璃的年代学研究现状
    4.1 Rb ̄Sr法定年
    4.2 40Ar/39Ar法定年
    4.3 裂变径迹法
5 地震学指示意义
    (1) 推断断层的变形行为:
    (2) 指示地震活动的脉动性质:
    (3) 了解地震热传递过程:
    (4) 探讨地震的产生机制:

(8)天然气中氢气的地化特征及油气成藏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作方法及指标组合
    1. 工作方法
    2. 指标组合
二、已知CO2气藏浅层地球化学效应特点
三、实例应用
四、结束语
四、结束语

(9)大别造山带东部假玄武玻璃的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及假玄武玻璃野外产状
2 显微构造特征
    2.1 光学显微镜特征
    2.2 扫描电镜的影象特征
3 化学成分特征
    3.1 主要元素
    3.2 稀土元素 (REE)
4 结论

(10)大别造山带东部假玄武玻璃的成因与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假玄武玻璃的研究历史及意义
    二 论文的选题依据及意义
    三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区域构造-岩石单元的总体特征
    1.2 花岗质片麻岩及花岗岩特征
    1.3 主要断裂格架与假玄武玻璃的分布
第二章 假玄武玻璃的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2.1 北大别假玄武玻璃的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2.2 南大别浅变质岩中的假玄武玻璃的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2.3 南大别水吼二长片麻岩中假玄武玻璃的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2.4 南大别水吼思荣岭的假玄武玻璃(Loc.4)的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2.5 南大别太湖假玄武玻璃(Loc.4)的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2.6 假玄武玻璃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2.7 假玄武玻璃的粉晶X光衍射分析
    2.8 小结
第三章 假玄武玻璃的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3.1 岩石化学特征
    3.2 REE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章 假玄武玻璃及相关岩石的年代学特征
    4.1 郊庐断裂带的年代学特征
    4.2 花岗岩及火成片麻岩的年代学特征
    4.3 假玄武玻璃的年代学特征
第五章 花岗质岩石的高速摩擦实验研究
    6.1 假玄武玻璃成因的摩擦熔融实验研究现状综述
    6.2 本次摩擦熔融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六章 大别山假玄武玻璃的成因类型、特点及其构造意义
    5.1 大别山假玄武玻璃的成因类型及特点
    5.2 大别造山带假玄武玻璃的构造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北京密云北石城断裂带的断层岩特征及其地震事件的可能证据(论文参考文献)

  • [1]龙门山逆冲带假玄武玻璃在其形成及后期抬升过程中的化学变化[J]. 王焕,李海兵,司家亮,张蕾. 地球学报, 2019(01)
  • [2]热水力耦合作用下红层边坡软弱夹层力学行为及破坏机理的模拟研究[D]. 章求才. 南华大学, 2018(01)
  • [3]氢气与断层活动及地震的研究进展[J]. 王博,周永胜.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5)
  • [4]摩擦增温诱发的边坡大规模滑坡机理试验研究[D]. 朱泽勇. 南华大学, 2017(04)
  • [5]兰坪河西古元古界雪龙山岩群假玄武玻璃的发现[J]. 沙绍礼,陈晓林. 云南地质, 2013(01)
  • [6]强震诱发大型岩质滑坡的滑面中岩石角砾的高温胶结作用[J]. 李祥龙,唐辉明.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1(06)
  • [7]假玄武玻璃年代学研究现状及其地震学指示意义[J]. 肖灯意,李德威,罗文行,李华亮.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9(04)
  • [8]天然气中氢气的地化特征及油气成藏效应[J]. 刘国勇,张刘平,杨振平. 天然气工业, 2004(11)
  • [9]大别造山带东部假玄武玻璃的成因[J]. 刘建民,董树文,张家声,刘晓春,陈柏林. 地质力学学报, 2003(02)
  • [10]大别造山带东部假玄武玻璃的成因与构造意义[D]. 刘建民.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3(04)

标签:;  ;  ;  ;  ;  

北京密云北石城断裂带断层岩特征及地震事件可能证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