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DSP的通用测井信号数据采集接口板(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琴[1](2021)在《取心测压一体化仪器遥传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现代工业对石油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的勘探开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石油勘探过程中,可以先通过测井传输系统将井下地质数据传输到地面,然后根据这些地质数据推断油气状态。在充分了解井下油气状态后,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开采井下石油,从而成功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因此,井下地质数据的传输在石油开采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了更快更准确地传输这些数据,一个性能良好的测井系统必不可少。电缆测井系统便是一种常见的测井系统,此类系统通过专用于测井的电缆传输数据,工作时需要将测井工具连接到电缆上,电缆测井在全球的石油工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便针对中海油服研制的取心测压一体化仪器设计了一种具有较强抗干扰性能的电缆遥传系统,系统基于OFDM调制解调技术,实现了取心测压一体化仪器下的数据传输。本文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系统通信方案方面,首先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和性能要求确定系统的通信方式、通信机制、调制解调算法、编解码算法、电缆缆芯分配,并且根据电缆信道的幅频特性选合适的信号传输频带,然后确定了系统数据帧格式。2、系统设计方面,地面和井下主要用DSP芯片完成算法,结合算法复杂度和工作环境确定使用的DSP芯片型号,然后确定了其他硬件功能模块的实现。同时设计了系统通信物理层协议,包括井下调制器、地面解调器的设计与实现,调制解调器工作时的状态转移,地面和井下的通信时序等。3、通信算法设计方面,主要包括OFDM系统常见的采样时钟同步、帧同步、信道估计与均衡、信道分析、信道编码与随机化等算法在系统中的实现,并且对部分模块进行测试后给出了实际测试的结果。尤其是针对帧同步算法,本文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改进抗干扰帧同步算法,首先通过仿真确定其可行性,然后通过系统测试确定这两种算法都能满足系统性能要求。
王晋[2](2019)在《旋转式井壁取心地面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油田勘探和开发进程的加速,油田储层厚度减薄,目的层不断加深,勘探储层变得日趋复杂和隐蔽。直接有效的获取油藏地质资料,已经逐渐成为油田专家对油层解释分析必不可少的手段。井壁取心是直接将岩心从地层中取出,能够更加准确的证实地层信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满足地质方面的特殊要求。由于井壁取心方法简便,经济实用,被广泛应用于现场等地质工作。目前用于地层井壁取心的方式有钻井取心、火工取心和旋转式井壁取心。旋转式井壁取心可以在各种地层井况中直接取出地层岩心,而且取心数量多,取心速度快,极具实验和分析价值,倍受地质学家的青睐。旋转式井壁取心成本低,深度准确,岩心质量高,可通过各项岩性、电性、物性分析化验,获取渗透率、孔隙度等解释信息,是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最大的取心方式。在此大背景下,国内外开展旋转式井壁取心仪器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但国外旋转井壁取心价格高昂,先进技术垄断,而国内旋转式井壁取心仪器效果普遍不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研制新型旋转式井壁取心仪器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旋转式井壁取心地面系统,提出了仪器简介、论文设计思路、总体方案、理论分析、功能特点等,着重研究了新型旋转式井壁取心仪器的地面系统设计及应用。地面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地面硬件系统和地面软件系统两部分,对各部分的设计内容进行客观的、较全面的理论阐述和实现,通过对集成采集系统、井下直流供电面板、高电压大功率供电系统等的设计,实现了地面硬件系统的开发,通过设计数据结构、可视化界面、通讯方式、操作流程等模块,实现了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最后经过实际的测试和分析对比,验证了旋转式井壁取心仪器的创新性、可行性、有效性,并提出建议和展望。
刘栋[3](2018)在《大规模阵列式声系性能检测方法和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声波测井仪器一般都由声波发射声系、声波接收声系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并进行协调工作。为了采用多信息融合的方法,减少测井解释的不确定性,现代仪器开始向大规模复杂阵列化方向发展。仪器阵列化声系的有效性直接决定测井作业的成败,器件的一致性影响测量的精度和可信度,井下高温高压环境对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仪器的阵列化也增加了组装调试和维修的难度与复杂度。针对此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和开发一套应用于大规模阵列式声波测井仪器声系的测试系统。本文设计研究的阵列式声系测试系统能够完成对声系的调试和维护。搭建了一个基于嵌入式ARM7+uclinux平台的调试框架,设计了相应的功能板来模拟声波发射和接收声系。设计中,ARM前端机与上位机通过网络互连,测试功能板通过仿PC104总线结构与前端机通信,功能板包括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模拟信号发射器模块。调试发射声系时,包含内置拾音器的采集处理模块模拟接收声系,并对声场信号进行采集、放大、滤波、模数转换等操作,然后上传供上位机处理。调试接收声系时,基于DDS技术的模拟信号发射器模块通过扬声器产生周期性的频率、幅度可调的模拟声场,为接收声系提供模拟工作环境。采用多线程技术、动态链接库技术和多文档窗口结构,设计了基于VC语言的PC软件。嵌入式核心板软件是基于u Clinux操作系统实现的,采用分层结构设计。分层设计思想和模块化编程技术使调试平台软件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本文设计的声波测井仪器阵列式声系测试系统,具备检测声波测井仪器阵列式声系有效性和性能一致性的功能。利用测试系统对声波测井仪阵列式声系进行调试,测试了换能器、电路的有效性、一致性,验证了该装置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能够对声波测井仪器阵列式声系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可显着提升组装和维修过程中的检测与诊断效率,对测井方法的研究和验证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其他类型声波测井模拟信号发生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余招阳[4](2017)在《提高测井系统数据采集质量的几点建议》文中指出油田测井作业的环境复杂且具有特殊性,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和较大的风险,但是测井系统数据采集工作能为油气勘探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对油井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测井技术,以及测井系统数据采集的主流技术,如网络技术、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开发技术、大容量可编程逻辑阵列器件的开发技术、现代软件开发技术、通用测井软件平台技术,并从技术方面提出了提高数据采集质量的几点建议。
幺永超[5](2017)在《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测井仪器调试台架通用软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测井仪器特别是成像测井仪的研发制造及检测维修需要借助专业化的调试台架才能高效地进行。现阶段测井仪器调试台架几乎都是针对特定仪器或特定调试功能而设计研发,系统的软件与硬件通用性、扩展性、继承性较差,研发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较高。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和开发了一套能够应用于多种常用成像测井仪器的调试台架通用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上位机主控软件和基于ARM7+uClinux的前端机软件。嵌入式前端机软件以uClinux系统为核心,主要实现底层硬件管理、各调试子系统的控制和网络通讯功能。介绍了嵌入式前端机软件结构、uClinux系统内核结构和内核移植流程;设计了嵌入式系统底层驱动程序和基于网络通讯的嵌入式应用程序。另外,针对带有海量数据存储功能的特殊仪器,设计了以USB+HSB为基础的高速数据传输扩展接口,通过编写相应的嵌入式微控制器(MCU)固件程序和FPGA片上系统(SoC)程序实现总线接口转换和数据高速传输。主机采用基于x86处理器的高性能计算机,主机与前端机通过以太网互联,提供底层通讯管理、人机交互界面、文件管理、数据记录与显示等功能。介绍了基于Winsock完成端口的类封装,驱动程序开发和API类库编写;定义标准的上位机与测试设备的通信数据帧与命令帧结构;定义了标准测试文件存储格式和相应的文件预处理方法,并编写了应用于大文件存储与读写操作的接口类库;采用混合编程技术设计了独立的数据实时处理分析模块,可以对测试数据进行软件滤波、谱分析、门槛电平检测与STC首波到时检测等初步处理方法;设计了多个通用的应用层独立功能模块或组件,包括绘图控件、通讯状态自检、数据回放、在线帮助等模块;介绍了上位机软件设计中应用到的主要界面开发技术与方法。嵌入式软件和上位机软件设计中均尽量遵循模块化原则,将具有独立功能的部分编写为功能模块,使得整个软件系统形成积木式组合,这样就有利于系统的维护、更新和扩展。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将测试设备进行抽象和封装成类,并对各测试对象进行实例化,这样使得系统具有很强的可继承性,新仪器调试台架的开发也变得更加便捷。经大量系统调试和现场测试表明,本设计能够满足多种成像测井仪器研发过程中的系统级、子系统级和板级调试需求。
刘先平[6](2016)在《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方位远探测声波成像测井仪调试台架研究》文中认为方位远探测声波成像测井仪(又称远探测方位反射声波测井仪)是一种可对距井眼周围较远地层进行探测的新一代声波成像测井仪器。该仪器首次引入了有源声系的概念,内部模块采用了结构化的工艺设计,声系结构异常复杂,含有近百片的声学换能器和多个承压密封电子舱。因此,对该仪器的调试和检测必须借助于专业化的调试装备。通过本文研究设计的调试台架能够完成对该测井仪的自动化测试和辅助调校。调试台架硬件主要由PC机、嵌入式核心板、遥测模拟板、总线接口板、信号采集板、继电器板和电源调整电路组成。调试台架基于网络互连的主从式系统架构设计,以PC机为主系统,其余部分以嵌入式核心板为中心组成从系统。从系统中主要硬件电路板采用积木式连接方式互联,通过嵌入式核心板扩展出的IO总线连接,在物理空间上形成自堆叠结构。PC机负责人机交互、数据处理、存储以及与嵌入式核心板的网络连接。嵌入式核心板以ARM7TDMI芯片S3C44B0X为控制核心,通过网络接口与PC机通讯,主要完成各调试板的控制、数据采集、网络接口等功能。其他功能接口板均以可编程器件为控制核心,其中遥测模拟板基于芯片EP1C12Q240设计,集成了CAN总线接口和DTB总线接口;总线接口板和信号采集板基于FPGA芯片EP2C20Q240C8设计,总线接口板主要提供了声波井下仪器内部模块通讯总线接口,信号采集板可以实现16路模拟信号的同步采集。PC机软件基于VC++语言设计,采用了多线程技术、动态链接库技术和多文档视窗结构实现;嵌入式核心板软件基于uClinux操作系统实现,采用分层式架构设计;功能接口板软件基于VHDL语言设计,将各测试功能模块细分成可重复使用的子模块单独调试并最终通过图表的方式组合。分层式的设计思想和模块化的编程技术使调试台架的软件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利用设计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对仪器的系统和子系统的调试。本文研制的方位远探测声波成像测井仪调试台架,可使得今后生产该仪器时的整机调试和分节调试变得便捷简单,即使是非仪器专业人员也能快速判断整个仪器以及各短节的工作状态,为以后该仪器的产业化生产和测井现场快速诊断奠定基础。
茅吉达[7](2015)在《基于DSP的井下模拟仪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测井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测井仪器相继诞生,井下仪器的组合功能越来越强,测井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加之测井作业所处的恶劣环境,对研制可靠、稳定、传输带宽大、实时性好的测井数据传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测井系统的研制过程中,通常需要挂接井下仪器才能对地面系统和遥传系统进行检测和调试。但是井下仪器原理各异,类型众多,挂接操作繁琐,耗时耗力,效率极低。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套能够模拟各种井下仪器的装置用于测井系统的检测及仪器设备调试。针对这一状况,本文将嵌入式技术与网络测井相结合,设计实现了一种以DSP F28335和FPGA为主要架构的嵌入式井下模拟仪器,主要用来模拟各种井下仪器的功能,用于测试测井数据传输系统的性能,以及当挂接新的井下仪器时可利用模拟仪器进行前期的功能测试。本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深度驱动的数据采集方式,力图尽可能真实地模拟测井曲线。此外,考虑到真实的测井仪器一旦被研制生产出来,其接口,传输格式等就被固定下来,本文选取了工业以太网,CAN,RS-485这三种常用的测井数据传输总线,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基于不同总线的测井仪器。本文详细地阐述了井下模拟仪器的设计思路以及实现过程,包括解决方案的设计,系统软硬件实现,测试平台的搭建以及测试结果分析,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分析了井下模拟仪器的功能要求,讨论并给出了基于F28335的井下模拟仪器的方案。2、利用OrCAD16.3和PADS2007等EDA工具,进行原理图设计,PCB绘制,实现了井下模拟仪器的硬件平台。本设计采用的芯片都是工业级高温型号,能够在井下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3、完成了底层驱动和应用层代码的编写,包括SD驱动和FATFS文件系统的移植,三种总线接口方案的实现。4、基于现有的一套测井数据传输系统,完成了测试平台的搭建,并进行了相关的测试和调度算法的研究。本文所设计的井下模拟仪器,经过现场测试,达到了预期要求,为模拟测井及测试提供了参考。
郝宪锋[8](2014)在《基于摄像原理的水平井井筒检测仪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胜利油田油水井井筒损坏情况非常严重,给油田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安全生产。对井筒质量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减少因井筒套管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对于延长油水井的可开采时间,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限于水平井仪器输送方式、频发起钻下钻成本高等因素,常规的测井仪器在水平井中遇到了很大困难。本文采用DSP与FPGA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摄像原理的存储式水平井井筒检测仪。利用光强反馈信息动态调整井下仪摄像辅助光源光强,有效避免了光照饱和或光照不足现象的出现,提高了视频图像的质量;以NAND FLASH级联方式构成大容量数据存储器,并采用双通道工作方式,有效降低了系统平均响应时间,提高了数据存储效率;以FPGA为控制核心,结合USB控制芯片CY7C68013,设计了测井仪高速回传接口。系统从元件选型到电路设计,充分考虑到电池供电条件下低功耗的问题,延长了仪器井下最长作业时间。最后对各模块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水平井井筒检测仪采集图像数据清晰,数据回传接口高效、可靠,达到了工程实际应用的要求。该检测仪解决了水平井仪器输送困难,降低了井筒检测成本。
胡振华[9](2014)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地面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国内外的石油测井仪器种类众多,不同地面系统与各个测量模块之间的数据通信模式多样。国外测井仪器的更新速度很快,并且很多井下仪器都各自配备独立的地面控制系统,这种设备兼容性差的现象普遍存在。另外,传统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存在总线传输速率低、设备功耗大等问题,这些现状要求我们采用高性能的数据处理芯片技术,实现地面系统与各种井下仪器之间数据实时、准确的传输,并进一步研究高效、高可靠性的总线技术。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扩展性强的新型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本文从国内外石油测井仪器的背景入手,简要介绍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的工作原理、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地面系统的概念及国内外地面系统的发展现状。结合DSP应用技术和多总线接口技术背景,将其应用于地面系统的研究中,从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其次,介绍DSP技术的发展及特点,以实现地面系统基于TMS320LF2407芯片的特性作为研究重点。概述TMS230LF2407芯片的基本结构,同时,阐述TMS320LF2407控制器的芯片特性、内部功能以及外围电路相关芯片的功能特性。再次,提出地面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案,分别对地面系统的三个主要模块:遥测模块、深度模块以及信号处理模块进行硬件电路的设计。本课题研究涉及到基于DSP与CPLD应用技术的控制系统、前置信号处理系统、多总线接口以及驱动电路等硬件电路设计。最后,经过实验初步调试实现了自然伽马测井仪地面系统与井下仪器的通信,通过多种总线实现与上位机的数据传输,将数据采集和传输节点连接到地面CAN网络,从而完成地面预处理设备对命令的发送和数据的上传。
孙铭璐[10](2013)在《三分量感应激励信号源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三分量感应测井是一祌新型的测井技术。一直以来,测井技术主要以感应测井来作为其常规方法,它是最主要的测量电阻率的方法之一,而油气地层都是电阻率各项异性的,三分量感应测井正是基于油层电阻率的各项异性的这个特性而设计的。三维感应测井仪器可以测量表征地层电各向异性的水平电阻率和垂直电阻率、地层倾角、方位角和水平井中的层界面位置,可识别层状和薄交互层中的“低电阻率油层”,求准含油饱和度:可用于探测断层和地层倾角;可应用于斜井、大斜度井和水平井测量,是当今感应测井的发展方向。三分量感应测井的仪器设计、测量理论和数据处理解释十分复杂,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本文主要研究三分量感应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以及处理方法,为三维感应仪器研制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论文针对三分量感应激励信号源进行了研制。首先论述了三维感应测井的基本理论,提出设计方案,其次,设计了基于ADSP21992的三维感应激励信号源的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主控模块,DDS波形发生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功率采集模块,并阐述了各个部分的工作原理。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分别完成了对系统主程序、控制指令、AD采集系统的设计,对各部分程序做出了分析,并给出了流程图。最后,利用实验设备对信号发生器板进行测试,以验证三分量感应激励信号源的设计方案。
二、基于DSP的通用测井信号数据采集接口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DSP的通用测井信号数据采集接口板(论文提纲范文)
(1)取心测压一体化仪器遥传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测井及其关键技术 |
1.2.1 测井技术 |
1.2.2 电缆遥测技术 |
1.2.3 井壁取心及电缆地层测试技术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取心测压一体化仪器遥传系统基本理论 |
2.1 OFDM技术简介 |
2.2 OFDM基本原理 |
2.3 OFDM中的同步技术 |
2.3.1 载波同步 |
2.3.2 采样时钟同步 |
2.3.3 符号同步 |
2.4 OFDM中的循环前缀 |
2.5 自动增益控制技术 |
2.6 信道估计与信道均衡 |
2.6.1 信道估计 |
2.6.2 信道均衡 |
2.7 SNR估计 |
2.8 信道编码 |
2.9 随机化 |
2.10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取心测压一体化仪器遥传系统噪声分析 |
3.1 同时开启大小电机时噪声分析 |
3.2 仅开启小电机时噪声分析 |
3.3 大电机开启瞬间的噪声干扰分析 |
3.4 系统噪声处理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取心测压一体化仪器遥传系统设计 |
4.1 系统技术指标 |
4.2 通信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缆芯分配 |
4.2.2 频谱划分 |
4.3 硬件系统设计 |
4.3.1 电缆接口 |
4.3.2 地面通信模块硬件设计 |
4.3.3 井下通信模块硬件设计 |
4.4 通讯协议设计 |
4.4.1 数据帧帧格式 |
4.4.2 传输速率自适应 |
4.4.3 井下调制器设计 |
4.4.4 地面解调器设计 |
4.4.5 地面与井下通讯时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同步算法仿真及分析 |
5.1 帧同步算法 |
5.1.1 基于m序列的帧同步算法 |
5.1.2 基于LFM信号的帧同步算法 |
5.2 采样时钟同步算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 |
6.1 测试平台及方法 |
6.2 测试结果及分析 |
6.2.1 实验室测试结果及分析 |
6.2.2 挂接电机结果及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7.2 研究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旋转式井壁取心地面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与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
1.2.1 国外旋转式井壁取心仪器的现状 |
1.2.2 国内旋转式井壁取心仪器的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章 新型旋转井壁取心地面系统总体设计 |
2.1 旋转式井壁取心的工作过程及基本原理 |
2.2 旋转式井壁取心仪液压系统简介 |
2.3 旋转式井壁取心仪电子线路简介 |
2.4 旋转式井壁取心仪地面系统总体设计 |
第3章 地面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
3.1 集成采集系统设计 |
3.1.1 数据采集模块 |
3.1.2 井下仪供电模块 |
3.1.3 深度模块 |
3.1.4 缆心控制模块 |
3.1.5 前端机模块 |
3.2 井下直流供电面板 |
3.3 高电压大功率供电系统设计 |
第4章 地面系统软件设计及实现 |
4.1 通用测井软件设计 |
4.1.1 通讯方式 |
4.1.2 数据格式 |
4.1.3 测井软件流程及刻度流程 |
4.2 可视化取心系统软件设计 |
4.2.1 程序功能 |
4.2.2 数据结构 |
4.2.3 主要函数定义 |
第5章 地面系统应用与测试 |
5.1 软件系统效果展示 |
5.2 软件系统可视化设计及应用 |
5.2.1 取心控制可视化界面 |
5.2.2 取心软件界面设计及操作 |
5.3 地面系统在井壁取心中的测试及应用 |
5.3.1 地面系统供电及深度测试 |
5.3.2 地面系统在井壁取心中的测试及应用 |
5.3.3 地面系统测井软件的应用及效果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大规模阵列式声系性能检测方法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背景 |
1.3 测井仪器调试装备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阵列式声系测试系统的测试需求分析 |
2.1 阵列式声系测试系统的测试需求分析 |
2.1.1 方位远探测反射声波测井仪的结构 |
2.1.2 三维声波测井仪器的结构 |
2.1.3 仪器的测试需求分析 |
2.2 台架系统架构设计 |
第3章 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
3.1 嵌入式前端机设计 |
3.1.1 嵌入式处理器 |
3.1.2 核心板架构设计 |
3.1.3 板间通信接口设计 |
3.2 声波接收装置设计 |
3.2.1 前置采集电路设计 |
3.2.2 放大滤波电路设计 |
3.2.3 ADC采集电路设计 |
3.3 声波发射装置设计 |
3.3.1 基于FPGA的 DDS设计 |
3.3.2 DAC转换电路设计 |
3.3.3 程控增益电路设计 |
3.3.4 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
第4章 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
4.1 嵌入式软件设计 |
4.1.1 嵌入式操作系统介绍 |
4.1.2 系统引导程序 |
4.1.3 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 |
4.1.4 嵌入式软件驱动程序设计 |
4.1.5 嵌入式软件应用程序设计 |
4.2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2.1 上位机软件架构 |
4.2.2 上位机网络通信简介 |
4.2.3 上位机网络通讯实现 |
4.2.4 工作参数设置模块 |
4.2.5 波形显示模块 |
4.2.6 文件操作模块 |
4.2.7 文件回放模块 |
第5章 阵列式声系测试系统应用测试 |
5.1 接收声系测试 |
5.1.1 接收声系各采集通道频率响应测试 |
5.1.2 接收声系各采集通道程控增益测试 |
5.1.3 接收声系接收阵列峰峰值一致性测试 |
5.1.4 接收声系接收阵列时域和频域一致性测试 |
5.2 发射声系测试 |
5.2.1 发射声系单极发射换能器声场特性测试 |
5.2.2 发射声系偶极发射换能器声场特性测试 |
第6章 结论 |
6.1 工作成果 |
6.2 不足之处与改进思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提高测井系统数据采集质量的几点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测井系统的发展现状 |
(一) 超声成像测井技术 |
(二) 可见光成像测井技术 |
三、现代测井数据采集系统主流技术 |
(一) 网络技术 |
(二)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开发技术 |
(三) 大容量可编程逻辑阵列器件的开发技术 |
(四) 现代软件开发技术 |
(五) 通用测井软件平台技术 |
四、提高数据采集质量的几点建议 |
(一) 选用适合的数字滤波技术 |
(二) 采取正确的抗干扰处理方法 |
(三) 采用可靠的电路及其接口方式 |
(四) 妥善处理电源供电干扰 |
(五) 选择ASIC和DSP等新技术 |
五、结语 |
(5)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测井仪器调试台架通用软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 |
1.3 选题意义 |
1.4 论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调试台架总体结构与系统硬件 |
2.1 调试台架功能需求分析 |
2.1.1 系统级调试功能 |
2.1.2 子系统级调试功能 |
2.1.3 板级调试功能 |
2.2 调试台架总体结构 |
2.3 调试台架硬件系统简介 |
2.3.1 调试台架总线接口规范 |
2.3.2 调试台架硬件电路简介 |
第3章 嵌入式软件设计 |
3.1 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和uClinux系统的软件设计 |
3.1.1 嵌入式操作系统介绍 |
3.1.2 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 |
3.1.3 嵌入式软件驱动程序设计 |
3.1.4 嵌入式软件应用程序设计 |
3.2 基于嵌入式微控制器和片上系统的软件设计 |
3.2.1 仪器系统级调试嵌入式程序设计 |
3.2.2 高速数据传输测试嵌入式程序设计 |
第4章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1 网络通讯模块设计 |
4.1.1 Winsock简介 |
4.1.2 socket I/O模型 |
4.2 USB驱动程序与驱动程序接口设计 |
4.2.1 USB驱动程序设计 |
4.2.2 USB驱动程序接口设计 |
4.3 标准通讯帧格式与结构体定义 |
4.4 文件管理 |
4.4.1 标准文件存储结构定义 |
4.4.2 单文件预处理 |
4.4.3 多文件预处理 |
4.4.4 内存映射文件机制 |
4.5 数据处理分析 |
4.5.1 曲线平滑滤波 |
4.5.2 频谱分析 |
4.5.3 慢度-时间相关(STC)分析 |
4.5.4 混合编程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
4.6 系统模块设计 |
4.6.1 系统状态自检模块 |
4.6.2 各级调试功能模块 |
4.6.3 数据回放模块 |
4.6.4 配置文件管理模块 |
4.7 组件技术与组件开发 |
4.7.1 组件技术 |
4.7.2 多功能通用绘图组件设计 |
4.8 界面编程 |
4.8.1 主界面设计 |
4.8.2 控件设计 |
4.8.3 帮助文档设计 |
4.8.4 软件打包发布 |
第5章 测试分析 |
5.1 系统级调试 |
5.2 子系统级调试 |
5.2.1 主控电子短节调试 |
5.2.2 发射电子舱与发射声系调试 |
5.2.3 接收电子舱与接收声系调试 |
5.3 板级调试 |
5.3.1 模拟通道板调试 |
5.3.2 数据存储板调试 |
第6章 结论 |
6.1 主要成果分析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方位远探测声波成像测井仪调试台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声波测井研究现状 |
1.3 方位反射声波测井技术进展 |
1.4 测井仪器调试装备研究现状 |
1.5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章 台架功能需求分析及系统构架设计 |
2.1 方位远探测声波成像测井仪 |
2.2 台架功能需求分析 |
2.3 台架系统架构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台架系统硬件设计 |
3.1 嵌入式核心板设计 |
3.1.1 嵌入式处理器 |
3.1.2 S3C44B0X简介 |
3.1.3 核心板架构设计 |
3.1.4 板间通信接口设计 |
3.2 遥测模拟板设计 |
3.3 总线接口板设计 |
3.3.1 仪器内部总线 |
3.3.2 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
3.3.3 声波信号仿真电路 |
3.4 信号采集板设计 |
3.5 继电器板设计 |
3.6 供电模块设计 |
第4章 台架系统软件设计 |
4.1 PC机测控软件设计 |
4.1.1 Windows Sockets |
4.1.2 Socket I/O模型 |
4.1.3 网络通讯实现 |
4.1.4 PC机测控界面设计 |
4.2 嵌入式核心板软件设计 |
4.2.1 嵌入式操作系统 |
4.2.2 uClinux简介 |
4.2.3 引导程序 |
4.2.4 系统移植 |
4.2.5 驱动程序设计 |
4.2.6 应用程序设计 |
4.3 功能接口板软件设计 |
4.3.1 遥测模拟板程序设计 |
4.3.2 总线接口板程序设计 |
4.3.3 信号采集板程序设计 |
4.3.4 继电器板程序设计 |
第5章 调试台架应用测试 |
5.1 仪器整机系统调试 |
5.2 主控电子短节调试 |
5.3 有源接收声系调试 |
5.4 有源混合声系调试 |
5.5 常规发射声系调试 |
5.6 方位接收电子舱调试 |
5.7 相控发射电子舱调试 |
第6章 结论 |
6.1 工作成果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基于DSP的井下模拟仪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测井技术的发展 |
1.1.2 测井仪器的现状 |
1.1.3 测井仪器原理 |
1.1.4 测井仪器总线 |
1.2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2.1 研究内容 |
1.2.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原理及设计方案 |
2.1 井下模拟仪器设计要求 |
2.1.1 实时性要求 |
2.1.2 满足测井工作环境 |
2.1.3 兼容性 |
2.1.4 良好的模拟性 |
2.2 基于以太网的仪器总线设计方案 |
2.3 基于CAN的仪器总线设计方案 |
2.3.1 CAN协议模型 |
2.3.2 设计方案 |
2.4 基于RS-485的仪器总线设计方案 |
2.5 井下模拟仪器总体方案 |
2.6 井下模拟仪器的模拟方法 |
2.6.1 技术原理 |
2.6.2 时间驱动采集方式 |
2.6.3 深度驱动采集方式 |
2.7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井下模拟仪器总体硬件结构 |
3.2 F28335最小系统设计 |
3.2.1 电源电路 |
3.2.2 复位电路 |
3.2.3 时钟电路 |
3.2.4 JTAG仿真接.电路 |
3.3 外扩存储器电路 |
3.3.1 外扩SRAM |
3.3.2 外扩EEPROM |
3.4 SD卡数据通信电路 |
3.5 总线接口电路 |
3.5.1 CS8900A电路 |
3.5.2 CAN驱动电路 |
3.5.3 RS-485驱动电路 |
3.6 FPGA 电路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开发 |
4.1 软件开发环境 |
4.2 数据产生模块 |
4.2.1 SD卡的SPI通信模式 |
4.2.2 SD卡驱动 |
4.2.3 FATFS文件系统的移植 |
4.2.4 SD卡读写速率测试 |
4.3 CAN总线通信软件 |
4.3.1 CAN协议仲裁传输 |
4.3.2 仪器节点ID配置 |
4.3.3 通道配置 |
4.3.4 通道选择 |
4.3.5 应用层软件实现 |
4.4 RS-485总线通信软件 |
4.4.1 RS-485总线数据链路层 |
4.4.2 RS-485总线应用层 |
4.5 井下模拟仪器软件处理流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测试平台的构建 |
5.1 测井数据传输系统总体结构 |
5.2 井下遥传仪器 |
5.3 井下遥传仪器网络协议软件 |
5.4 井下遥传仪器总线控制软件 |
5.4.1 接.驱动模块 |
5.4.2 控制协议 |
5.4.3 时间戳模块 |
5.5 地面主机测试软件 |
5.6 模拟方法的实现 |
5.6.1 深度驱动采集方式的模拟方法 |
5.6.2 时间驱动采集方式的模拟方法 |
5.7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测试方法与测试结果 |
6.1 测井数据传输系统的相关测试 |
6.2 传输正确性测试 |
6.3 基于CAN总线的传输调度测试 |
6.3.1 固定优先级调度 |
6.3.2 基于表的静态调度算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工作总结 |
7.2 后续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摄像原理的水平井井筒检测仪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成果 |
1.3.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3.2 预期成果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系统方案设计 |
2.1 系统概述 |
2.2 井下系统构成 |
2.2.1 井下系统硬件构成 |
2.2.2 井下系统软件构成 |
2.3 地面系统构成 |
2.3.1 地面系统硬件构成 |
2.3.2 地面系统软件构成 |
第3章 主控采集电路设计 |
3.1 DSP控制电路 |
3.1.1 控制器方案设计 |
3.1.2 硬件结构 |
3.1.3 DSP控制程序 |
3.2 AV信号采集电路 |
3.2.1 主要器件介绍 |
3.2.2 采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3.2.3 信号采集的逻辑与实现 |
3.3 大容量数据存储器设计 |
3.3.1 存储器选型 |
3.3.2 存储系统的构成 |
3.3.3 FLASH存储技术 |
3.4 存储传输控制电路 |
3.4.1 逻辑功能介绍 |
3.4.2 控制过程仿真 |
3.5 启动采集检测电路设计 |
3.5.1 启动信号检测原理 |
3.5.2 检测电路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辅助电路设计 |
4.1 摄像光源控制电路 |
4.1.1 电路组成和原理 |
4.1.2 硬件设计 |
4.2 供电控制电路 |
4.3 温度采集电路 |
4.3.1 温度测量原理 |
4.3.2 温度测量电路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速通信接口设计 |
5.1 设计选型 |
5.2 接口电路设计 |
5.2.1 USB接口方案设计 |
5.2.2 FPGA与USB芯片I2C通道的实现 |
5.2.3 SLAVE FIFO读写操作的实现 |
5.3 软件设计 |
5.3.1 固件程序的设计 |
5.3.2 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 |
5.3.3 应用程序的设计 |
5.3.4 软件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调试组装 |
6.1 系统统调 |
6.2 仪器封装 |
6.3 仪器主要技术指标 |
6.4 测试结果 |
第7章 结论 |
7.1 成果评价 |
7.2 改进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地面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地面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1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的概述 |
1.2.2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地面系统的介绍 |
1.2.3 石油测井仪器的发展现状 |
1.2.4 总线技术的发展与概述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二章 DSP 技术 |
2.1 DSP 芯片的发展及特点 |
2.2 DSP 芯片 TMS320LF2407 的基本结构 |
2.3 TMS320LF240X 芯片概述 |
2.3.1 中央处理单元 |
2.3.2 存储器单元的结构组织与外部存储器扩展 |
2.3.3 片内外设总线接口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地面系统遥测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3.1 遥测模块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与研究 |
3.2 DSP 最小系统硬件电路 |
3.2.1 DSP供电电源 |
3.2.2 DSP 时钟电路 |
3.2.3 复位电路 |
3.2.4 JTAG扫描逻辑仿真电路 |
3.3 外扩存储器硬件电路设计 |
3.4 多总线接口硬件电路设计 |
3.4.1 电平转换电路 |
3.4.2 基于 USB 总线接口电路 |
3.4.3 基于 CAN 总线接口电路 |
3.4.4 串行通信总线接口驱动电路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深度模块的设计 |
4.1 深度模块设计方案 |
4.2 深度模块控制部分硬件电路设计 |
4.3 深度信号前端处理电路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
5.1 曼彻斯特编码信号 |
5.2 信号处理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地面系统软件调试 |
6.1 DSP 软件开发工具 |
6.1.1 DSP 软件开发流程 |
6.1.2 CCS集成开发环境 |
6.2 数据处理模块的软件设计 |
6.2.1 A/D模块软件设计 |
6.3 数据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 |
6.3.1 CAN总线接口程序设计 |
6.3.2 SPI串行口总线接口程序设计 |
第七章 系统的调试与实现 |
7.1 硬件电路的制作 |
7.2 系统软件的下载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详细摘要 |
(10)三分量感应激励信号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测井技术的发展 |
1.3 三维感应测井的国内外现状及趋势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1.3.3 三维感应测井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二章 三分量感应测井理论研究 |
2.1 感应测井的原理 |
2.2 三分量感应测井仪原理及电路系统的设计 |
2.2.1 三分量感应测井线圈结构 |
2.2.2 三分量感应测井仪测量原理 |
2.2.3 信号发射电路部分 |
2.2.4 信号接收处理电路部分 |
2.2.5 传输接口电路部分 |
2.3 信号发生器 |
2.3.1 信号发生器的原理 |
2.3.2 信号发生器的类型及其性能 |
2.4 芯片的选择 |
2.4.1 DSP 芯片的介绍 |
2.4.2 ADSP21992 芯片的主要特性 |
2.4.3 AD9834 的选择 |
第三章 三分量感应激励信号源的硬件设计 |
3.1 三分量感应激励信号源的总体设计 |
3.2 主控模块 |
3.3 DDS 波形发生模块 |
3.3.1 频率合成技术 |
3.3.2 DDS 的组成及原理 |
3.3.3 DDS 波形发生模块 |
3.4 主控芯片和 DDS 芯片的选择 |
3.5 功率放大模块 |
3.6 AD 采集模块 |
3.6.1 A/D 转换 |
3.6.2 AD 采集模块 |
3.7 接口部分 |
3.8 硬件结构 |
第四章 三分量感应激励信号源的软件设计 |
4.1 DSP 开发环境介绍 |
4.2 控制指令设计 |
4.3 AD 采集软件设计 |
4.4 三分量感应激励信号源 DSP 主程序流程图 |
4.5 通信协议 |
第五章 三分量感应信号发生器的调试 |
5.1 信号发生器板的测试 |
5.1.1 信号发生器板调试 |
5.1.2 频率稳定度测试 |
5.1.3 高温测试 |
5.1.4 信号发生器的结论 |
5.2 功放板测试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四、基于DSP的通用测井信号数据采集接口板(论文参考文献)
- [1]取心测压一体化仪器遥传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小琴.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旋转式井壁取心地面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晋. 吉林大学, 2019(03)
- [3]大规模阵列式声系性能检测方法和技术研究[D]. 刘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
- [4]提高测井系统数据采集质量的几点建议[J]. 余招阳. 中国石油石化, 2017(11)
- [5]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测井仪器调试台架通用软件系统研究[D]. 幺永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02)
- [6]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方位远探测声波成像测井仪调试台架研究[D]. 刘先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02)
- [7]基于DSP的井下模拟仪器的设计与实现[D]. 茅吉达.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8]基于摄像原理的水平井井筒检测仪关键技术研究[D]. 郝宪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05)
- [9]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地面系统的研究[D]. 胡振华.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5)
- [10]三分量感应激励信号源设计[D]. 孙铭璐. 西安石油大学,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