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芪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系统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邓翠霞[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法研究杨霓芝教授治疗IgA肾病经验》文中指出
范丽妃[2](2021)在《陈氏肾复汤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NF-κB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陈扬荣教授临床验方之陈氏肾复汤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相关临床指标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陈氏肾复汤延缓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可能机制,从而为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本研究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确诊为慢性肾脏病(CKD3a期)及中医辨证为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的68例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陈氏肾复汤,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24h UP)、尿α1-微球蛋白(α1-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相关临床指标(Scr、e GFR、24h UP、尿α1-MG、hs-CRP)、NF-κB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后Scr、24h UP、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e GFR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α1-M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NF-κ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正常组(P<0.01);经治疗后,两组患者NF-κ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相关性分析:PBMCs中NF-κB与e GFR呈负相关(P<0.05),与Scr、24h UP、hs-CRP呈正相关(P<0.05),与尿α1-MG无明显相关性(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治疗组90.63%、对照组59.38%,治疗组疗效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治疗组84.38%、对照组62.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陈氏肾复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着,能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且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相关性分析显示NF-κB与肾功能受损程度、炎症状态具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减少PBMCs中NF-κB的形成可改善肾功能、减轻炎症状态,延缓CKD进展。3.治疗后,治疗组PBMCs中NF-κB水平较对照组降低,两组治疗后尿蛋白、肾功能、炎症状态均得到改善,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陈氏肾复汤可能通过抑制PBMCs中NF-κB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尿蛋白排泄,从而改善肾功能。
王虹云[3](2021)在《基于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防己黄芪汤干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一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自建库至2021年01月02日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估偏倚风险后,采用R语言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试验组491例,对照组4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防己黄芪汤试验组在提高PNS患者临床总有效率(OR=2.96,95%CI[2.06,4.24],P<0.0001)、升高血清白蛋白(SMD=0.86,95%CI[0.72,1.01],P<0.0001)、延长凝血酶原时间(SMD=1.36,95%CI[1.15,1.58],P<0.0001)、升高IL-10水平(SMD=1.21,95%CI[0.92,1.50],P<0.0001)及降低PNS患者24h尿蛋白定量(SMD=-1.18,95%CI[-1.50,-0.87],P<0.0001)、降低总胆固醇(SMD=-0.85,95%CI[-1.33,-0.38],P=0.0005<0.05)、降低甘油三酯(SMD=-0.56,95%CI[-0.84,-0.28],P<0.0001)、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SMD=-1.37,95%CI[-2.61,-0.13],P=0.0307<0.05)、降低IL-6水平(SMD=-1.14,95%CI[-1.42,-0.87],P<0.0001)、降低IL-8水平(SMD=-1.41,95%CI[-1.85,-0.97],P<0.0001)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但防己黄芪汤试验组在降低血肌酐(SMD=-0.01,95%CI[-0.21,0.20],P=0.9255>0.05)、降低血小板计数(SMD=0.02,95%CI[-0.18,0.21],P=0.8682>0.05)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不良反应主要以向心性肥胖、痤疮、视物模糊及白细胞升高为主,且防己黄芪汤试验组在激素副作用发生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防己黄芪汤用于PNS的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受纳入研究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论证。研究二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防己黄芪汤干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机制研究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对防己黄芪汤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收集和筛选,并在TCMSP数据库中查找活性成分对应的人类靶蛋白;在Uniprot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匹配靶蛋白对应基因;在Gene Cards及OMIM数据库中获取PNS的疾病靶点;利用微生信构建韦恩图,得到防己黄芪汤治疗PNS的关键靶点,并依据STRING数据库得到关键蛋白的蛋白互作网络图;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微生信平台制作富集结果气泡图;相关结果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可视化研究及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并利用PDB及Pub Chem数据库获取分子对接分数。结果:筛选得到防己黄芪汤105种活性成分,对应376个潜在靶点;得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靶点1413个;药物与疾病共同的靶点109个。药物-成分-关键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显示槲皮素、山柰酚、Tetraneurin A、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等可能是防己黄芪汤治疗PNS的关键成分,PTGS2、ESR1、AR、PPARG等可能是该方治疗PNS的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得431个条目,其中BP富集分析获得340个条目,涉及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药物反应等;CC富集分析获得40个条目,涉及细胞质、细胞外间隙和胞外区;MF富集分析获得51个条目,涉及蛋白结合、ATM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得102个条目,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及TLRs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与TNF,MAPK3与异鼠李素,IL-6与异鼠李素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本文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阐明了防己黄芪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调节特点,初步揭示了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思路和切入点。
李卉[4](2021)在《基于代谢组学儿童孤立性血尿湿热证模型大鼠生物标志物筛选及清法方药干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从中医理论探讨了“清法”理论渊源,儿童血尿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并进一步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目的:主要应用代谢组学核磁技术,动态监测Ig A肾病湿热证模型大鼠在尿液出现改变的不同时间点,其尿液代谢物变化与血液生化、肾组织病理、细胞因子的联系规律,从而筛选出标志性代谢物组群,并通过观察中药清法(金水清)在不同时间对模型干预作用的差异性,最终确定血尿湿热证生物标志物,为临床无创性判断血尿儿童的肾组织病理改变提供依据,并确定最佳干预时间。方法:一阶段4周龄SPF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制作幼龄大鼠Ig A肾病湿热证模型,每周固定时间留取尿液分别检测尿红细胞、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用NMR技术检测代谢尿,在4、6、8、10、12周末随机处死6只大鼠,HE及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用ELISA法检测血液NF-κB、TGF-β1,生化仪测BUN、Scr、Chol、TG。二阶段4周龄SPF级SD大鼠1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金水清早期治疗组、中期治疗组、晚期治疗组,复制大鼠Ig A肾病湿热证模型,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分别于第5、7、9周,给予金水清合剂灌胃治疗,每日1次,至第12周末,在6、8、10、12周末随机处死5只大鼠,同一阶段检测,12周末加用电镜观察各组肾脏病理学改变,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TGF-β1、CTGF、VEGF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TGF-β1、VEGF及CTGFm RNA的表达。结果:第一阶段(实验一、实验二)1模型组大鼠第4周出现湿热症状。第5周起模型组体质量较对照组增长速度放缓,第7周起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增长迟缓(P<0.05),第11周最为明显(P<0.01)。2尿液分析显示模型大鼠血尿出现在第6周(P<0.05),蛋白尿出现在第8周(P<0.05)。3生化指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肾功能及血脂均出现升高,模型组血Scr、TG和Chol增高有差异性(P<0.05)。4细胞因子显示模型组NF-κB第6周升高(P<0.05)早于TGF-β1第10周升高(P<0.05)。5肾组织病理显示模型组出现系膜细胞、系膜基质明显增生,在实验第8、10、12周逐渐加重。免疫荧光示模型组第十二周肾小球系膜区可见Ig A沉积++。6尿液代谢物筛选出与湿热证模型相关的14种潜在生物标志物,这类物质从第5周开始与对照组比较出现差异表达(P<0.05),通过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和代谢网络构建,发现模型大鼠涉及三羧酸循环、尿素循环、氨基酸、糖类代谢、肠道菌群和胆碱代谢等6条通路相应代谢物的异常表达逐渐加重。第二阶段(实验三、实验四)1治疗后大鼠湿热证表现有所好转,尤其以金早组改善明显,大鼠体重有所追赶,造模第11-12周,金早组与模型组比较体重增加(P<0.05)。2尿液分析显示造模第6周,尿红细胞开始升高,治疗后金早组第8周开始降低,第10周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中组第10周开始降低,第12周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晚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8周,尿蛋白开始升高,治疗后金早组第9周开始降低,第11周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中组、金晚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化指标显示BUN各治疗组治疗后较模型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8周,大鼠Scr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治疗后金早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造模第8周,模型大鼠TG和Chol均增高(P<0.05),治疗后金早组、金中组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4细胞因子血液ELISA检测示模型组NF-κB第6周开始升高,治疗后金早组第8周不再上升,第10周下降(P<0.05),第12周,金中组、金晚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GF-β1第8周开始升高,治疗后金早组在第10周即较模型组下降,12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中组、金晚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免疫组化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各治疗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减少,金早组、金中组均明显,其光密度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模型组大鼠肾脏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各治疗组阳性表达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其中以金早组减轻明显,其光密度值较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TGF-β1、CTGF、VEGF蛋白的表达显示模型组TGF-β1、CTGF、VEGF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GF-β1、CTGF、VEGF蛋白表达降低,金早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RT-PCR检测TGF-β1、VEGF及CTGFm RNA的表达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1、CTGF、VEGFm RNA的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GF-β1、CTGF、VEGF蛋白表达降低,金早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5肾组织病理光镜显示模型组出现典型Ig A肾病表现,金早组在实验10周开始改善,金中组在实验第12周稍有改善,金晚组无明显改善。电镜示模型组系膜基质增生,部分系膜区可见小块电子致密物沉积,治疗组金早组改善明显,金晚组无明显改变。6尿液代谢组学显示模型组总体趋势表达下调的物质共计13种,表达上调的物质共计1种,三个治疗组可回调14种代谢物,其中金早组(第5周)早期干预后可显着回调13个代谢物,金中组(第7周)中期干预后可显着回调7个代谢物,金晚组(第9周)晚期干预后可显着回调4个代谢物(P<0.05)。血尿湿热证涉及8个代谢途径紊乱,经金水清治疗后有回调趋势。7通过ROC曲线对代谢物预测出现血尿的能力进行分析,得出柠檬酸、马尿酸、4-羟基苯乙酸酯3种代谢物联合与之相关性较高,AUC达到最高0.848(敏感性81.6%、特异性71.1%,P<0.001),阳性似然比为2.82。结论:推断柠檬酸、马尿酸、4羟基苯乙酸酯三种代谢物联合时可以作为判断早期血尿改变的生物标志物。中药清法早期干预治疗可以改善儿童孤立性血尿预后。尿液代谢物筛查可以作为一种预测肾脏病变及判断血尿治疗节点的良好方法,根据代谢物改变早期干预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为准确把握儿童血尿的治疗时机提供了动物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
赵迪[5](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用药规律及对比》文中认为目的:本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搜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近28年有关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及糖尿病肾病Ⅳ期蛋白尿的相关文献,分析其用药规律,并对比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与糖尿病肾病Ⅳ期蛋白尿的用药差异,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提供文献依据,指导临床用药。材料与方法:1.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中搜索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及Ⅳ期蛋白尿的相关文献并下载。2.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3.建立Excel表,并将所选文献中需要的信息纳入整理,再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分析。4.得出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糖尿病肾病IV蛋白尿的用药频次以及用药规律并对比不同点。结果:1.糖尿病肾病Ⅲ期涉及方剂285首,中药201味。糖尿病肾病Ⅳ期涉及方剂92首,中药151味。前10味高频用药两期共同药物及常用剂量是黄芪30g,丹参、茯苓、山药、山茱萸、生地黄均为15g,泽泻10g,DKD Ⅲ期大黄常用量为6g,Ⅳ期常用量为10g;当归Ⅲ期常用10g或15g,Ⅳ期常用10g。不同用药:Ⅲ期:川芎10g;Ⅳ期白术15g。2.性味归经:Ⅲ期四气排序以温、寒、平为主,Ⅳ期以温、平、寒为主。五味两期都以甘味药为首,归经Ⅲ期以肝、肾、脾经为主,Ⅳ期以脾、肝、肾经为主。3.药物功效:Ⅲ期主要用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IV主要用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4.通过高频药物网络展示图得出,两期都以参芪地黄汤为基础方。Ⅲ期在此基础上加活血化瘀药(丹参、川芎)、清热药(生地黄)。Ⅳ期在此基础上加活血化瘀药(丹参、当归)、补气药(白术)、利水渗湿药(泽泻)、泻下药(大黄)。高频药对排在前3位的是:Ⅲ期:(1)丹参、黄芪(155次)(2)黄芪、山药(150次)(3)山茱萸、黄芪(143次)。Ⅳ期:(1)黄芪、茯苓(46次)(2)丹参、黄芪(44次)(3)黄芪、当归(37次)。结论:1.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的共同核心药物是黄芪、丹参、茯苓、山药、山茱萸、生地黄、泽泻、大黄、当归,不同药物:Ⅲ期是川芎,Ⅳ期是白术。2.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药物药性以甘温为主,Ⅲ期药物主入肝经,Ⅳ期药物主入脾经。3.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都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不同之处:Ⅲ期兼清热,Ⅳ期兼利水渗湿。与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病机相符。4.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都以参芪地黄汤为基础方。
刘灿[6](2021)在《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经验总结及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总结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经验并挖掘其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录入方药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药物频次、频率统计,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总结高频药对,基于复杂的熵聚类算法归纳组方规律、核心组合,将最终结果导出后进一步分析高频用药及经验。结果:(1)HSPN是以皮肤紫癜、蛋白尿、血尿为主,伴有咽痛、咳嗽、腰膝酸软、皮肤瘙痒、疲乏、纳差等症。马鸿斌主任医师基于“饮食及体质是先决、风湿热瘀虚是关键、病因及病机常变化”的认识,认为该病总属本虚标实,将其分为七大证型:风热犯肺证、风湿瘀热证、脾虚湿热证、肾虚湿热证、中气不足证、肺胃阴伤证、气阴两虚证,分别用桑菊饮合喉科六味、赵氏方、肾炎四味汤、自拟萆薢分清饮、己丑六君汤、沙参麦冬汤、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列出治疗HSPN常用特色药物有槐米、水红花子、地锦草,常用特色药对有蝉蜕-僵蚕、槲寄生-续断、萹蓄-瞿麦。(2)基于频次统计分析得出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HSPN的高频药物前十位有甘草、白茅根、丹参、生地黄、荆芥、紫草、茯苓、防风、芦根、地榆;其常用使用剂量为分别为6g、10g、10g、15g、6g、10g、15g、6g、10g、10g;高频药物功效分类前六类是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止血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常将疏风解表、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与益气健脾相结合,清利之中兼有补益,标本兼顾。基于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得出以甘寒、苦寒为主,辛温为辅,多用平性药;多归于肺、胃、脾、肾、肝、心经。基于关联规则组方规律分析得出,高频药对有32组,前十组是“甘草,白茅根”、“丹参,白茅根”、“荆芥,防风”、“地榆,丹参”、“生地黄,甘草”、“槐花,白茅根”、“丹参,防风,”、“丹参,荆芥”、“白茅根,茜草”、“地榆,槐花”。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有14味药物关联度最高。基于复杂熵聚类挖掘药物核心新组合有12组,进一步提取组合得出新配伍有6个。结论:(1)马鸿斌主任医师基于对HSPN病因病机的认识,强调辨证分型治疗本病,常注重祛风湿、清郁热、化瘀血、消紫癜的灵活应用,并提出宣肺气、护脾胃、重清补、倡健行的核心治疗思想。(2)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通过数据挖掘进一步验证,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HSPN的常用方剂是赵氏方。临证时紧紧把握“风、湿、热、瘀、虚”发病关键,常将疏风解表、凉血止血、活血化瘀药与益气健脾相结合,清利之中兼有补益,标本兼顾。
郭小娟[7](2020)在《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中医证型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及王钢教授在此类患者中目前的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从而更好为中医临床精准辨证和指导用药提供依据及经验。方法1.整理经导师王钢教授诊治的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肾病科病房2011-2019年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41例,根据使用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及不同证型分组,观察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及不同证型组与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对其中各组数据进行统计,检测数据采用SAS 9.4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计算,各组间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交叉分类描述治疗前后正常、异常的变化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系统整理王钢教授在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2011年1月~2019年6月期间病患医案,通过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将入选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症状、舌苔、脉象、病机、治法、处方、用药等信息分别录入 Xminer Operation Tool V1.4、SPSS 20.0 和 SPSS Modeler 18.0数据挖掘系统,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运算模型进行挖掘,对王钢教授辨证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研究。结果1.在相关分析研究的441份病例中,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月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各个指标数值中CD4/CD8的数值是有变化的,并且是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免疫抑制剂使用后对人体体液免疫尤其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是有影响的。同时在不同证型间,以气阴两虚证型中的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较为突出,服用不同组合的免疫抑制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型中以气阴两虚证型影响最为明显。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合中,以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组对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最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2.数据挖掘研究共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王钢教授于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患者221人,共纳入医案381诊次。王钢教授在治疗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的医案中,女性患者146诊次,占比38.32%,男性患者234诊次,占比61.42%,以男性居多。3~80岁患者均可发病,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81岁,尤以30-39岁之间的青中年发病最多,占比达66.36%;临床症状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为主,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苔少,脉细沉等。临证以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最为多见,王钢教授擅长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大法为主,佐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化湿泄浊、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等,喜用车前子、茯苓皮、制僵蚕、白花蛇舌草、全蝎、山茱萸、金樱子、黄蜀葵花、泽兰、黄芩。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三组核心方:即防己黄芪、六味地黄汤及猪苓汤、犀角地黄汤、泻肺汤及桔梗二陈汤。结论1.通过国内外文献,中医、西医国内及国际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次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的结果,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在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使用前后有差异,结果证实了运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并且提出可以把淋巴细胞亚群作为预防感染的常规定期监测指标。在同时运用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治疗时候更需要谨慎。2.通过此次数据挖掘中(频次表3-5、表3-6及表3-7、表3-8中)的分析,得出导师在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其辨证的主证是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少苔,脉细沉等主要临床症状。临证以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并且根据数据挖掘病机内关联规则表3-12中得出兼证中与湿热内蕴,血瘀内结相关最为密切。3.依据本次气阴两虚证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数据结果,(见表2-6及表2-7)证实气阴两虚证型中的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最为突出,以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为表现。增加了导师对气阴两虚证的本质研究范围,进一步提供了气阴两虚证的又一客观指标,即: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后的气阴两虚证与体内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紊乱相关。4.此次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王钢教授益气养阴、清利湿热为主要治疗大法,同时对于各种兼证变证,导师也有其特色治法及用药规则(表3-18),气阴两虚合并水肿的用第一列基本方;对于合并尿蛋白增多的选用挖掘结果中的第四列基本方、第七列基本方及第八列基本方;合并肾功能异常的多用第五列基本方;合并上下焦感染的多用挖掘出的第二列基本方和第三列基本方;合并中焦脾胃的选用第六列基本方;这些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供了各种辨证用药依据及用药规律。5.本研究不仅通过大样本的数据,挖掘了老师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中的理法方药,同时通过了典型的个体治验医案进一步论证了益气养阴清利湿热的治疗大法,并且随证,兼证加减等在治疗该病中的特色用药规律、经验以及临床疗效。6.本研究归纳总结出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多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肺从咽论治、从疏滞泄浊法论治。
许卓[8](2020)在《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RAS-MAPK信号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细胞增殖率,造血因子,细胞信号通路分子,核转录因子等方面探讨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材料与方法:(1)购置清洁级C57BL/6小鼠60只作为对象,随机取C57BL/6小鼠10只,设为空白对照组;剩余50只C57BL/6小鼠建立小鼠动物模型,建模完毕后观察小鼠饮食、排泄、精神状态与体重变化情况。分别在建模前、建模后第4d小鼠眶静脉取血1ml,加入冷凝管中,采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完成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进一步确定小鼠建模成功。动物分组。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EPO组)、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及联合用药组清洁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取C57BL/6小鼠10只,设为空白对照组;剩余50只C57BL/6小鼠建立小鼠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EPO组、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小鼠10只;空白对照组腹腔常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80mg/(kg·d),连续完成3d干预。第4d各组小鼠均以断颈方式处死,取股骨、胫骨,并将其放置在浓度为75.0%乙醇中连续完成15min浸泡,将小鼠转移到超净工作台上,在在无菌条件下完成取股骨、胫骨的分离、提取;去皮毛、肌肉及两端软骨,充分暴露红色骨髓腔。采用1m L无菌6号注射器,吸取PBS液1m L,并拧弯无菌针头套管,并插入骨髓腔中,冲洗后获得骨髓,放置在平皿中进行反复冲洗;冲出大部分细胞,利用300目滤网进行过滤,制备单细胞悬液,并向细胞悬液中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等量),10min离心,速度2500rpm,分离完毕后去除上清,并加入红细胞裂解液1m L,3min静置后加入PBS溶液9m L,10min离心,速度2500rpm,去除上清,加入浓度为10.0%IMDM完成2次洗涤,利用10.0%IMDM完成沉淀的重悬,利用计数板调整细胞密度为1×106/m L,并完成细胞的分离、培养,加入96/24孔板中。细胞实验分为六组即空白组,模型对照组、EPO组、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及联合用药组,并配置药物,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药物联合配置。取购置的当归多糖、黄芪多糖,放置在RPMI-1640培养液中,通过预实验配置研究所需的浓度,即:当归多糖200mg/m L、黄芪多糖200mg/m L、联合用药(当归多糖200mg/m L混合黄芪多糖200mg/m L)中,保证实际药物比例为:黄芪:当归=5:1。将上述药物过滤、除菌后放置在4℃冰箱中,备用。其中EPO组、当归多糖、黄芪多糖组及联合用药组均加入等剂量药物干预,并将细胞放置在5%CO2、37℃培养箱中培养;采用MMT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白细胞介素-2(IL-2)、血小板生成素(T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γ-干扰素(INF-r)水平;(2)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信号分子RAS、ERK1、ERK2、p38影响。取各组处理后的细胞,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测定各组细胞中信号分子RASm RNA、ERK1m RNA、ERK2m RNA、p38 m RNA表达水平,分析RAS-MAPK信号通路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关系;进一步确定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其配伍对RAS-MAPK信号转导通路及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3)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核转录因子c-jun、c-fos、JNK影响。取各组处理后的细胞,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测定各组细胞中核转录因子c-junm RNA、c-fosm RNA、JNK m RNA水平,分析细胞周期、核转录因子与细胞增殖的关系,确定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其配伍对核转录因子、细胞周期和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结果:1.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和造血因子影响1.1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影响1.1.1造模前后骨髓抑制小鼠体重、外周血细胞及生化指标变化空白对照组未参与建模体重及外周血血细胞、生化指标变化不明显;其余各组较造模前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体重明显下降(P<0.05)。1.1.2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细胞增殖率影响六组细胞随着时间延长细胞均呈增长趋势。正常组细胞由于未参与建模细胞速率较快;1.1.2.1MTT实验24h结果: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细胞增殖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1.2.2MTT实验48h结果: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细胞增殖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1.2.3MTT实验72h结果: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细胞增殖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2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造血因子影响1.2.1对造血因子TPO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PO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TPO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TPO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2.2对造血因子IL-2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2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IL-2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IL-2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2.3对造血因子GM-CS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M-CS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GM-CS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GM-CS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1.2.4对细胞因子INF-r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NF-r水平明显下降;同模型组比较其余用药各组INF-r上升;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INF-r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低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INF-r均低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2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MAPK信号分子影响2.1对信号分子RAS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RAS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RAS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RAS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2.2对信号分子ERK1/2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RK1/2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RK1/2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ERK1/2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2.3对信号分子p38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38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p38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p38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3.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核转录因子影响3.1对核转录因子JNK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JNK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JNK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JNK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3.2对核转录因子c-jun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jun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c-jun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c-jun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3.3对核转录因子c-fosm RNA影响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fos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c-fos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皆高于EPO组(P<0.05);联合用药组c-fos均高于当归多糖组、黄芪多糖组、EPO组(P<0.05)。结论:1.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能促进大鼠细胞增殖,能发挥两种药物协同作用,有助于促进IL-2、TPO、GM-CSF水平及下调INF-r水平。2.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能促进信号分子RAS、ERK1、ERK2、p38m RNA表达,上调核转录因子c-jun、c-fos、JNKm RNA水平,可能通过调控RAS-MAPK信号系统影响细胞增殖、分化。
秦田雨[9](2020)在《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从整体动物、细胞和分子水平,结合系统药理学靶点预测,研究中药复方肾康注射液(Shenkang,SK)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和机制,为SK对CKD及肾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及科学依据。[方法]1.系统药理学:首先通过数据挖掘和文献查阅构建SK分子数据库,并通过药物相似性和药物半衰期评估来筛选活性分子;使用WES药物靶向模型来预测生物活性成分的直接药物靶向;使用Cytoscape 3.2软件构建复合物-靶标,靶标-通路和靶标-疾病网络,并根据BioGPS数据库确定靶标在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2.整体动物:C57BL/6小鼠36只,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法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ARB)组,SK高剂量组,SK中剂量组,SK低剂量组(n=6)。对模型组、ARB组、SK各剂量组小鼠实施UUO手术,制备肾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分离左输尿管但不结扎输尿管。术后第一天开始给药,共计14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3 mL/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ARB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3 mL/10g,灌胃氯沙坦钾溶液0.15 mL(生药0.13 g)/10 g,SK高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8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SK中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4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SK低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2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小鼠体重等一般情况,给药第13天行MRI扫描测定FA值明确活体肾纤维化程度,给药14天后摘眼球取血,称量肾脏重量,分别冻存固定肾脏。比色法测定血肌酐、血尿素氮、血CysC水平,行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患侧肾脏病理形态学和纤维化程度,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肾脏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ECM成分Col Ⅰ,JAK2/STAT3通路分子蛋白磷酸化水平,Real-time PCR检测假手术组、UUO组和SK中剂量组肾脏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FSP-1、ECM成分(Col Ⅲ,JAK2、STAT3、TGF-β1和负调节分子SOCS1,SOCS3 mRNA水平。3.细胞:NRK-49F细胞进行复苏传代培养,以10 ng/mL 的TGF-β1刺激48 h诱导NRK-49F细胞增殖活化,不同浓度SK(0,1,2,4mg/mL)干预后,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NRK-49F细胞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ECM成分Col Ⅲ,JAK2/STAT3通路分子蛋白磷酸化水平和负调节分子Prdx5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NRK-49F细胞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JAK2、STAT3 mRNA 水平。[结果]1.系统药理学部分:以DL≥0.6为筛选标准,“HL=long”用于定义适当的HL范围。最终选出88种化合物作为活性分子。利用WES算法和CTD、TTD筛选结果,确定了 85个与治疗CKD相关的潜在化合物作用靶点,包括STAT3。通过KEGG数据库映射获得关键通路,包括NF-κB、MAPK、TRP离子通道和VEGF通路,结合CKD病理机制的相关进展,构建了 CKD治疗模块的通路,包括炎症、增殖、分化、迁移、通透性、降解等模块。对靶标-疾病相互作用网络的深入分析表明,SK治疗CKD主要通过影响6种疾病发挥作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病理过程和免疫疾病。组织定位结果显示SK通过包括肾脏、肝脏、肺和心脏在内的组织模块发挥作用。2.整体动物部分:(1)肾功能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血CREA、BUN、Cys-C水平显着性升高(p<0.01);与UUO组相比,ARB和高剂量SK组小鼠血CREA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UUO组相比,ARB和SK各剂量组小鼠血BUN水平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UUO组相比,SK高剂量组小鼠血Cys-C水平显着降低(p<0.05)。(2)肾脏重量和病理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模型组的患侧肾质量/体重、患侧肾/对侧肾质量、对侧肾质量/体重均显着增加(p<0.05或p<0.01)。但各药物治疗后对UUO小鼠肾脏重量各指标没有产生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FA值显着性升高(p<0.01);与UUO组相比,ARB阳性药组、SK高中低剂量组FA值显着降低(p<0.01或p<0.001),其中以SK中剂量组最为显着(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病理损伤明显;与UUO组比较,各治疗组肾脏损伤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细胞外基质积聚、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和/或萎缩减轻,以SK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较好。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天狼星红面积极显着增加(p<0.001);与UUO组比较,ARB组、SK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患侧肾脏天狼星红染色红色面积显着减少(p<0.05或p<0.01)。电镜下观察各浓度SK对UUO所致的细胞器丰富的成纤维细胞增多,间质局灶胶原纤维增生和肾小管凋亡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Western blot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α-SMA蛋白水平显着增加(p<0.01),与UUO比较,SK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UUO状态下的α-SMA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Col Ⅰ蛋白水平显着增加(p<0.01),与UUO 比较,SK中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Col Ⅰ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p-STAT3(Try705位点)/STAT3比例显着增加(p<0.01),与UUO比较,SK中(p<0.01)、低剂量(p<0.001)组显着下调了 Try705位点的STAT3磷酸化程度;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p-JAK2(Try1007位点)/JAK2比例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与UUO 比较,SK高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Try1007位点的JAK2磷酸化程度(p<0.05),(4)PCR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小鼠患侧ECM成分Col Ⅰ、Col Ⅲ、FN,成纤维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FSP-1,以及 JAK2、STAT3、TGF-β、JAK2/STAT3 通路负调节因子SOCS1、SOCS3 mRNA水平显着上升(p<0.05或p<0.01或p<0.001);与UUO组相比,SK中剂量组显着降低了 Col Ⅰ、ColⅢ、FN,α-SMA、FSP-1,JAK2、TGF-β、SOCS1、SOCS3 mRNA 水平(p<0.05 或p<0.01)。3.细胞实验:TGF-β1诱导后,NRK-49F细胞的细胞骨架显示出内部微丝束,并逐渐增厚和伸长,丧失纺锤形或星形成纤维细胞外观。不同浓度的SK一定程度上逆转了TGF-β1诱导的形态变化和增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成纤维细胞p-STAT3(Try705位点)/STAT3、Prdx5蛋白水平显着性升高(p<0.05),p-JAK2(Try1007位点)/JAK2有一定程度升高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4 mg/mL SK组和2 mg/mL SK组细胞的STAT3蛋白Try7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1 mg/mL SK组和2 mg/mL SK组细胞的JAK2蛋白Try100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4 mg/mL SK组细胞的Prdx5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成纤维细胞α-SMA、JAK2、STAT3 mRNA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及不同浓度SK均极显着地降低了α-SMA mRNA 水平(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1mg/mL、2 mg/mL SK(p<0.05)及 4 mg/mL SK(p<0.01)显着降低了 STAT3 mRNA 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及4 mg/mL SK显着降低了 JAK2 mRNA水平(p<0.05)。[结论](1)系统药理学预测显示SK中多种化合物可能通过作用于与炎症、凋亡、增殖等相关的NF-κB、MAPK、TRP离子通道和VEGF等多通路的靶点分子治疗CKD。(2)SK有效改善UUO小鼠肾功能指标和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实现的,验证了系统药理学结果。(3)SK还能够抑制TGF-β1诱导NRK-49F增殖活化以及ECM产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的激活介导的。
黄莉金[10](2020)在《仙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仙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临床疗效,总结仙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优势,为临床运用仙芪地黄汤治疗CKD提供理论依据及经验总结。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标准CKD3-4期脾肾气虚型患者共62例,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仙芪地黄汤治疗后患者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疗程为1年以上,收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素氮、尿酸、血脂、中医证候,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研究,经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62例CKD3-4期患者治疗后肾功能呈缓慢恢复趋势,治疗前后血肌酐、eGFR、尿素氮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肌酐倒数(1/SCr)与治疗时间的回归斜率b值(0.00004548)>0.2.CKD3期患者疾病总有效率为81.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以及治疗1年后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总胆固醇、LDL-C、中医症候积分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及治疗1年后,CKD3期患者eGF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CKD4期患者疾病总有效率为8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以及治疗1年后eGFR、总胆固醇、LDL-C、尿素氮、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CKD4期患者肌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CKD3、4期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以及治疗1年后甘油三酯、HDL-C、GLU、尿蛋白、TC02、AS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芪地黄汤可显着改善CKD3-4期患者的肾功能水平,经治疗后患者肾功能呈缓慢恢复趋势,治疗后患者血肌酐、总胆固醇、尿素氮、中医证候积分均能明显下降。治疗后CKD3期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尿酸、LDL-C、中医症候积分下降,eGFR升高。CKD4期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尿素氮下降,临床症状较前改善。仙芪地黄汤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总有效率为80.1%,在延缓肾功能进展,以及慢性肾脏病治疗方面效果明显。
二、黄芪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系统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芪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陈氏肾复汤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NF-κB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慢性肾脏病诊断及分期标准 |
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洗脱期 |
6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及处理方法 |
6.1 剔除和脱落标准 |
6.2 处理方法 |
7 研究方法 |
7.1 分组方法 |
7.2 治疗方法 |
8 主要试剂及检测方法 |
8.1 主要试剂 |
8.2 标本收集 |
8.3 指标检测 |
9 临床观察指标 |
9.1 疗效性指标 |
9.2 安全性指标 |
10 疗效判定标准 |
11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 |
3 健康体检组与治疗前CKD组NF-κB比较 |
4 NF-κB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
5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
5.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
5.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UP、尿α1-MG比较 |
5.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比较 |
5.4 两组治疗前后NF-κB比较 |
6 疗效比较 |
6.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6.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6.3 疾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7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1.1 病名的认识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治法的探究 |
2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脏病肾脏纤维化的认识 |
2.1 疾病的认识 |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中医治法的探究 |
3 陈扬荣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 |
3.1 病因病机 |
3.2 治疗经验 |
4 现代医学对CKD的认识 |
4.1 CKD发病机制的概述 |
4.2 NF-κB与 CKD的相关研究 |
5 陈氏肾复汤的配伍分析及药理研究 |
5.1 陈氏肾复汤的组成与配伍 |
5.2 陈氏肾复汤部分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6 陈氏肾复汤的疗效分析与相关讨论 |
6.1 陈氏肾复汤对肾功能、CRP的影响 |
6.2 陈氏肾复汤对蛋白尿的影响 |
6.3 陈氏肾复汤对PBMCs中NF-κB的影响 |
6.4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6.5 临床综合疗效分析 |
6.6 小结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慢性肾脏病肾纤维化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基于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防己黄芪汤干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 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纳入标准 |
1.2.1 研究设计 |
1.2.2 研究对象 |
1.2.3 干预措施 |
1.2.4 结局指标 |
1.3 排除标准 |
1.4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
1.5 质量评价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特征 |
2.3 文献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2.4.1 总有效率 |
2.4.2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TP) |
2.4.3 血清白蛋白(ALB) |
2.4.4 血肌酐(Scr) |
2.4.5 总胆固醇(TC) |
2.4.6 甘油三酯(TG) |
2.4.7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
2.4.8 凝血酶原时间(PT) |
2.4.9 血小板计数(PLT) |
2.4.10 白细胞介素-6(IL-6) |
2.4.11 白细胞介素-8(IL-8) |
2.4.12 白细胞介素-10(IL-10) |
2.4.13 不良反应 |
2.4.14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3.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
3.2 祖国医学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
3.3 防己黄芪汤组方分析 |
3.4 防己黄芪汤的药理研究 |
3.5 疗效总结 |
3.6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防己黄芪汤干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1.2.1 防己黄芪汤相关化合物的收集 |
1.2.2 防己黄芪汤靶点预测 |
1.2.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相关靶点预测 |
1.2.4 核心靶点筛选及蛋白互作网络构建 |
1.2.5 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
1.2.6 分子对接 |
2 结果 |
2.1 防己黄芪汤活性成分筛选结果 |
2.2 防己黄芪汤“化合物-靶点蛋白”网络构建 |
2.3 疾病靶点的获取、关键靶点的筛选和PPI网络的构建 |
2.4 GO富集分析结果 |
2.5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
2.6 “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 |
2.7 分子对接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表 |
附录2:文献综述 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代谢组学儿童孤立性血尿湿热证模型大鼠生物标志物筛选及清法方药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清法理论探源 |
2 儿童血尿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3 儿童血尿的中医辨证论治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幼龄大鼠Ig A肾病湿热证模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实验结论 |
实验二 幼龄大鼠Ig A肾病湿热证生物标志物筛选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实验结论 |
实验三 清法对幼龄大鼠Ig A肾病湿热证细胞因子干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实验结论 |
实验四 清法对幼龄大鼠IgA肾病湿热证模型生物标志物干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实验结论 |
讨论 |
1 病证结合的Ig A肾病湿热证模型 |
2 清法方药对孤立性血尿细胞因子调节机制 |
3 儿童孤立性血尿尿液生物标志物筛选 |
4 研究创新点、不足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代谢组学在肾脏疾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代谢组学的概况 |
2 代谢组学在肾脏疾病中医药的研究进展 |
3 代谢组学在肾脏疾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
3.1 关于肾脏疾病生物标志物群的筛选 |
3.2 关于病理分型生物标志物群的筛选 |
4 研究及应用展望 |
参考文献 |
就读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用药规律及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经验总结及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简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医学对紫癜性肾炎的认识 |
1 传统中医对紫癜性肾炎的认识 |
1.1 病名的认识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近现代中医对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辨治研究 |
2.1 审因论治 |
2.2 分期辨治 |
2.3 病位辨治 |
3 展望及不足 |
第二部分 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证经验 |
2 马鸿斌主任医师对紫癜性肾炎的认识 |
2.1 饮食及体质是先决 |
2.2 风湿热瘀虚是关键 |
2.3 病因及病机常变化 |
3 马鸿斌主任医师对紫癜性肾炎的辨证治疗 |
3.1 风热犯肺证 |
3.2 风湿瘀热证 |
3.3 脾虚湿热证 |
3.4 肾虚湿热证 |
3.5 中气不足证 |
3.6 肺胃阴伤证 |
3.7 气阴两虚证 |
4 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特色用药经验浅析 |
4.1 治疗紫癜性肾炎特色药物浅析 |
4.2 治疗紫癜性肾炎特色药对浅析 |
5 马鸿斌主任医师对于紫癜性肾炎的治疗特点 |
5.1 祛风湿、清郁热、化瘀血、消紫癜 |
5.2 宣肺气、护脾胃、重清补、倡健行 |
6 小结 |
第三部分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挖掘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用药经验 |
1 研究内容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统计学分析 |
2 建立数据库 |
3 结果 |
3.1 药物及剂量的频次、频率统计 |
3.2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
3.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3.4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
4 讨论 |
4.1 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用药经验规律分析 |
4.2 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高频药物浅析 |
4.3 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高频药对浅析 |
5 小结 |
第四部分 验案举隅 |
1、验案一 |
2、验案二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紫癜性肾炎的现代医学治疗 |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主要成果 |
一、论文发表 |
二、获奖情况 |
致谢 |
(7)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方面的认识 |
1.1 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
1.2 祖国医学对免疫概念的历史渊源 |
1.3 祖国医学中的医药在增强免疫功能的研究及应用 |
2.西医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方面的研究 |
2.1 慢性肾小球肾炎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紊乱的研究概况 |
2.2 现代医学中的免疫功能监测研究 |
2.3 目前淋巴细胞亚群研究进展 |
2.4 现代医学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研究 |
第二部分 淋巴细胞亚群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
1.临床实验设计方案 |
1.1 病例选择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3.统计指标 |
4.统计方法 |
5.研究结果 |
5.1 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
5.2 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比较(均数±标准差) |
5.3 服用不同免疫抑制剂与未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
5.4 不同证型间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
6.讨论 |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的肾炎免疫力低下患者用药经验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2.1 医案资料来源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2.3 医案的预处理 |
2.4 医案信息纳入方法 |
2.5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
3.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3.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
4.讨论 |
4.1 王钢教授辨证思想挖掘讨论 |
4.2 王钢教授的治疗大法特色数据挖掘讨论 |
4.3 王钢教授治疗选方的数据挖掘讨论 |
4.4 王钢教授治疗用药配伍特征数据挖掘分析 |
5.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5.1 创新点 |
5.2 不足之处 |
5.3 研究展望 |
第四部分 典型医案 |
医案一: 慢性肾炎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案 |
医案二: 慢性肾炎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肺炎案 |
医案三: 慢性肾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案 |
医案四: 慢性肾炎合并病毒性肺炎案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二 图表范式对照表 |
附录三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四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五 治法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六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七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RAS-MAPK信号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和造血因子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一 |
小结 |
论文二 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配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RAS-MAPK信号系统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二 |
小结 |
附图 |
论文三 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两药联合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干细胞核转录因子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三 |
小结 |
附图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黄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当归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中医疗法治疗骨髓抑制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9)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肾纤维化的现代研究进展 |
1 病因研究 |
2 发病机制研究 |
3 治疗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 |
1 病名研究 |
2 病因病机研究 |
3 防治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参考文献 |
实验一 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系统药理学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和讨论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肾康注射液对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肾康注射液对NRK-49F人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致谢 |
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10)仙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慢性肾脏病的现代研究概况 |
一、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
二、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 |
三、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 |
四、慢性肾脏病的西医治疗 |
第二节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研究概况 |
一、慢性肾脏病的定义 |
二、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三、中医辨证分型 |
四、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仙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由来 |
第二节 仙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病例来源 |
三、研究方法 |
四、临床研究结果 |
五、结论 |
六、讨论 |
七、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四、黄芪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系统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法研究杨霓芝教授治疗IgA肾病经验[D]. 邓翠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陈氏肾复汤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NF-κB的影响[D]. 范丽妃.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防己黄芪汤干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机制[D]. 王虹云.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基于代谢组学儿童孤立性血尿湿热证模型大鼠生物标志物筛选及清法方药干预研究[D]. 李卉.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用药规律及对比[D]. 赵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6]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紫癜性肾炎经验总结及用药规律研究[D]. 刘灿.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D]. 郭小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RAS-MAPK信号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D]. 许卓.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
- [9]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秦田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仙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回顾性分析[D]. 黄莉金.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