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料成分分析表:1999年版(论文文献综述)
杨帆[1](2021)在《基于概念教学发展初中生生命观念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概念教学发展初中生生命观念。本论文对生命观念和概念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于生命观念部分外延维度建构了概念知识框架、并结合概念教学四步骤制定了教学设计框架。随后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及综合课程实践,通过终结性成绩分析、过程性评价、访谈分析及课堂观察等方面检验概念教学发展初中生生命观念的成效。主要贡献如下:对生命观念和概念教学的概念界定,结合对应的生命观念各个外延维度的概念知识框架,提出了依据概念教学策略发展初中生生命观念提升的教学课例,其中包含综合实践教学开发了超越课本中的“冬季生菜的培育项目”,和课堂教学中围绕“进化与适应观”、“遗传与变异观”、“物质与能量观”中的新课例。进一步探究发展学生生命观念的新路径,也为深入研究发展初中生生命观念和进行概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新视角。概念教学应用在发展初中生生命观念的教学当中是可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提供真实的问题情景,基于概念框架提出指向核心概念的核心问题,分步骤将核心问题转变为重要问题,再根据本节教学内容转变为一般问题来推动学生于课堂中概念的生成和高阶思维的发展。以本单元指向的核心概念为纲领,呈现真实情境,自下向上从事实性知识开始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概念之间的关系,可有效驱动学生发展生命观念。应用基于生命观念的理念和概念教学的策略指导课程实践方案及实施教学过程后,制作了检测初中生生命观念提升的相关过程测评卷和终结性评测卷。在进行学生的学业水平检测当中注重营造真实的情境氛围,落实生命观念中让学生能运用习得的概念解决真实问题的要求。在学业水平的数据分析中表明,基于概念教学来发展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而对于学生生命观念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通过访谈分析和课堂观察发现,不同形式的概念教学能够有助于学生持续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进行研究结论的总结和反思,在基于概念教学发展初中学生生命观念的实践过程中,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以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教学案例样本量较小,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
陈珊珊[2](2021)在《高中生物学“遗传”版块迷思概念探查及其转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美国和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说明了培养公民科学素养的必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会影响科学概念的形成,进而影响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迷思概念进行探查,并找到有效转变迷思概念的策略。本研究由绪论、理论综述、研究思路及过程、三段式问卷的施测和结果分析、关联分析、迷思概念的转变、小结七个章节组成。本研究主要过程为:在绪论和理论综述部分,采用文献法,梳理出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及创新性、对迷思概念、概念转变等作出了定义,并说明了本文的理论依据;在迷思概念的探查阶段,利用文献法、访谈法编制三段式问卷至信效度合适后,在高中三个年级之间发放,回收后利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在关联分析阶段,将问卷答案导入到SPSS Modeler 18.0进行分析;在教学实践阶段,一个班级采用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教学策略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复习课进行教学,另一个班采用基于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自我解释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多媒体网络教学策略整合的教学。两个班级之间相互对照。通过问卷调查得出:(1)针对不同主题下的迷思概念拥有率,“遗传的分子基础”主题上拥有的迷思概念是高于“遗传的细胞基础”主题上拥有的迷思概念高于“遗传的基本规律”主题上拥有的迷思概念,可能因为“遗传的基本规律”课时量大,“遗传的分子基础”的知识微观;(2)针对不同的性别,男、女生在“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细胞基础”两个主题下的迷思概念拥有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遗传的分子基础”主题下的迷思概念拥有率存在显着性差异,且男生拥有更多的迷思概念,可能因为被试男生做题没有女生细心;(3)针对同一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遗传的基本规律”和“遗传的细胞基础”两个主题中,迷思概念水平都是高二多于高一多于高三,可能因为高二年级距离遗传版块的学习时间长,遗忘多,高三年级经过系统的复习;在“遗传的分子基础”主题下,迷思概念的水平是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少于高二年级,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之间无显着性差异;(4)针对同一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三个主题下,实验班学生拥有的迷思概念均少于普通班。可能因为实验班学习习惯好,思维能力强;通过软件分析得出:(5)迷思概念的关联分析上,部分迷思概念之间存在关联性,且都是知识负迁移。通过实践得出:(6)针对迷思概念转变教学实践,两种教学策略没有显着性差异,可能因为授课内容少,班级数量少,两种教学策略有交叉。
沈慧艳[3](2021)在《学习进阶在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的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基本理念之一为内容聚焦大概念以实现“少而精”的课程设计原则,为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主动深入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学习,从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拟围绕重要概念进行学习进阶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进阶路径并进行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研究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分子与细胞》(2019年版)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为教学研究内容,进行如下研究:(1)明确重要概念和水平层级:通过研读分析《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等书籍,明确“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重要概念下的次位概念以及学生在学习后应达到的水平层级。(2)开发测试工具:构建预设重要概念的学习进阶框架,开发《细胞的基本结构》试题测试工具,以筛选合适的对象并了解、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3)构建重要概念学习进阶框架:通过试题测试和访谈形式验证并修订重要概念学习进阶框架并以全景图法呈现。(4)教学实践:围绕上述构建的重要概念学习进阶框架进行教学设计并用于实践教学。(5)教学实践结果分析:通过试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收集相关数据,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分析本研究重要概念学习进阶的教学效果和意义。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实施差异化教学后,经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总体上,实验班在教学后显着提高(22.80±4.82 VS 27.95±5.20,P=0.000<0.05),对照班前后未见显着差异(P=0.709>0.05);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前,未见显着差异(P=0.328>0.05),在教学后,两班可见显着差异(P=0.000<0.05)。在维度1上,实验班在教学后显着提高(6.60±2.51 VS 7.93±2.57,P=0.001<0.05),对照班实验前比实验后测试成绩好,教学效果不显着;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前,未见显着差异(P=0.063>0.05),在教学后,两班可见显着差异(P=0.000<0.05)。在维度2上,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后均显着提高(P实=0.000<0.05,P对=0.000<0.05);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前,未见显着差异(P=0.379>0.05),在教学后,两班可见显着差异(P=0.032<0.05)。在维度3上,实验班教学后显着提高(7.50±1.93 VS 9.20±2.04,P=0.000<0.05),对照班未见显着差异(P=0.207>0.05);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前,未见显着差异(P=0.914>0.05),在教学后,两班可见显着差异(P=0.022<0.05)。结论:(1)基于学习进阶的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概念学习且学生在次位概念1、2、3、4上的学习有了显着的提升,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概念的教和学,即学习进阶有助于学生构建概念体系和生命观念的形成,具有促进教学相长的作用。(2)基于学习进阶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作铺垫,发展其核心素养。
黄玉林[4](2021)在《木姜叶柯复方降糖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糖尿病用中医理论来阐述属于“消渴病”,病因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病变脏腑在肺、胃、肾,以清热润燥、补肾滋阴、健脾、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大法。木姜叶柯复方以木姜叶柯为主,生津润肺、清热解毒,配伍葛根清热润燥、养阴增液,山药、桑叶、黄精等药滋补肾阴、健脾,玳玳花活血化瘀,相互配伍,具有清热润燥、补肾滋阴、健脾、活血化瘀的功能,能够调节体内异常血糖。本实验针对处方中中药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对木姜叶柯复方降糖片的提取工艺、干燥制备工艺、成型过程及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分析如下:1.提取工艺研究中,根据权重分配系数,以根皮苷转移率、葛根素转移率及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BBD)优选木姜叶柯复方提取工艺研究中的最佳参数;以醇沉以后沉淀物重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醇沉精制工艺优化。结合实际生产中的耗能情况,最佳提取工艺确定为:浸泡1 h、加12倍水、提取1.5 h、提取3次,木姜叶柯复方提取液相对密度1.15时,含醇量75%沉淀,沉淀12 h,分离回收乙醇。2.干燥工艺研究中,以木姜叶柯复方提取液为模型药,进行了浓缩过程中指标成分热稳定性研究,以喷雾干燥得粉率、含水量为指标,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筛选喷干中最佳辅料混合配比,采用Plackett-Burman因子筛选实验(PB)对干燥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干燥关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指标性成分葛根素、根皮苷含量变化无显着性差异,提取液热稳定性好;筛选出最佳辅料配比为浓缩液中含固量(A)、麦芽糊精(B)、β-环糊精(C)=0.717:0.217:0.066;最佳工艺优选为进风温度160℃,进料速度5 ml/min,雾化压力45 mm Hg。3.制剂成型工艺研究中,对木姜叶柯复方的喷干粉进行粉体学性质研究,筛选添加辅料,最后确定了木姜叶柯复方片剂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经混料设计的优化粉末休止角和压缩度分别为50°和1.57,表明喷干粉流动性较差,可压性也差,后续制剂过程需添加辅料增加其流动性和可压性,混料设计的优化粉末临界相对湿度73.0%,不加辅料粉末临界相对湿度57.0%,明显优于不加辅料粉末,对混料设计的优化粉末进行稳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优化粉末稳定性较好;最终确定片剂制备工艺为:浸膏粉:辅料(可溶性淀粉:MCC=1:3)=1:1.5,进行湿法制粒,制粒工艺条件下采用搅拌桨叶轮转速250 r/min,制粒刀轮转速2000 r/min,润湿剂选择为80%的乙醇,60℃干燥3 h,加0.5%的硬脂酸镁以及1%的PVPP,充分混合,进行压片(可调节块体厚度至0.60 g),控制硬度保持在6 kg左右。4.质量评价研究,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当中保健食品的原料、感官、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等相关技术要求,建立了功能性指标成分根皮苷、葛根素的高效液相(HPLC)含量测定方法以及山药、桑叶、黄精的薄层鉴别方法。并对三批中试样品进行感官、水分、灰分、重量差异、重金属、微生物限量和初步稳定性的考察。
刘惠瑾[5](2021)在《阎锡山西北实业公司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北实业公司于1933年8月建成运营,至1937年已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集团。无论企业规模、资本额还是年产值在全国均占有一席之地。无论产品质量、技术工艺还是运营管理在当时均较为先进。其为巩固阎锡山政权、提高山西民众生活水平、提升军队装备水平、抵抗日军侵略均做出过重大贡献。作为民国时期重要的地方企业集团,在其所处时代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其所在政权做出重大贡献。西北实业公司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阎锡山“造产救国”抱负的实现手段。它既顺应了谋求发展、抵御外辱的时代之需,又充分利用了晋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研究西北实业公司,应当前山西转型发展之需,期实现借古鉴今之用。本文共分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之现状,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框架,对“西北实业公司”、“治理”与“管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本文所使用的档案资料,指出了本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其后分十章阐述西北实业公司之创建发展、治理与管理。第一章是西北实业公司创建的背景及发展史。西北实业公司充分利用了山西丰富的煤铁等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阎锡山在兵败之时,适时提出“造产救国”,利用手中政权整顿金融秩序、实行统制经济、广泛延揽人才、利用“公司”制度、打造属于自己的工业帝国。西北实业公司的发展经历了筹备时期、分组建厂时期、总管理处时期、公司集权经营时期、新记西北实业公司时期以及西北实业建设公司时期等6个阶段。第二章介绍了阎锡山独特的企业治理模式,即“四会”治理模式。阎锡山将当时建起来的各类事业统称为“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利用股份有限公司模式进行统一治理,其中包括西北实业公司、山西省银行、同蒲铁路等。“四会”即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督理委员会、董事会、监察会及各县监进会。“四会”治理模式之特点在于既实现了股份有限公司式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之目的,又实现了阎锡山个人高度集权之目的。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日常管理机构为董事会,董事会十分注重对自身的管理,规范了工作制度、财务制度及盈余分配等。第三章为西北实业公司之组织结构与人员构成。西北实业公司大部分时期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因而下属各厂财务、业务等均归公司统筹。公司本部拥有庞大的管理机构,包括总务处、工业处、矿业处、电业处、营业处、会计处等。下属各工厂一般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即厂长之下设课(室),课(室)之下设股(部)的管理模式。从人员来看,西北实业公司员工总人数呈现不断增长之态,其各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大多具有较高学历、甚至具有留学经历。第四章讲述了西北实业公司对员工之管理。管理之核心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管理,因而本部分也是本文重点之一。从员工的招聘、培训、组织、工作、考核等各个环节,公司均制定有详尽的办法。公司对于员工招聘具有较高门槛,而且员工必须经历较长的见习期。公司通过筹办职业学校、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培养熟练工人。公司十分重视工人的政治思想,通过阎锡山亲自训话、组织宣传、文学作品等方式对工人进行思想教化。公司通过成立互助团实行工农合一、强迫员工服役编队、强迫员工参战助战、制定严格的战时工作纪律、出台防共“肃伪”方案等措施加强员工的组织管理。针对职员工作,从办公规则与程序、会议与会文会稿、缮发文件及归档调卷、离到职调迁到年终考核都制定有详细的管理办法。对于工人,制定了工作规则、出台服役及优待办法,战前为了加大生产还有专门的特殊政策。而留用日本人是阎锡山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举,阎锡山留在西北实业公司的日本人大多是一些技术人员,公司对该部分日本人及其家属进行规范管理、登记发证,同时给予特殊的生活待遇。第五章是西北实业公司的薪酬福利管理。公司成立福利委员会,建立各类福利设施,成立员工消费合作社,低价配售粮食和生活用品,对工伤及退休员工给予抚恤,为职员办理人寿保险,制定员工就医用药办法,对员工进行个别访谈,成立西北俱乐部、为职员发制服、为特殊人群配牛奶、给女工孕假,规范婚丧公份减轻员工负担,筹办期刊等,可谓十分周全。然而随着阎锡山政权濒临覆亡,这一切福利也随之消失,甚至连配发基本食粮都捉襟见肘了。第六章是西北实业公司之财务管理。抗战前,公司仅从实践操作层面,规范了会计科目与账形。抗战胜利后,公司全面采用现代会计制度,规定会计基本标准、详列会计科目、规范会计凭证、明确簿籍报表、规范资产管理、规范出纳及会计交代,同时要求下属工厂也做到财会规范管理。公司实行预算结算与决算制度,以保障资金的安全运行。公司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公司规定各厂之纯利润除工资与分红外,其余皆上缴公司。第七章是西北实业公司之物资与工程管理。公司从采购、仓储、销售、防护等环节加强对物资的管理。公司出台京津沪采办处规则、门市部营业规则、物料购买包装运输及验收办法、销售成品办法、仓库管理职责与办法以及成立稽查队,规范物资管理、加强物资防护。同时公司十分注重废坏料品的收集与利用。对于公司各类工程,出台工程管理办法,要求有关方面制定工程计划与工程合约。第八章是生产业务管理。阎锡山政府在1945年接收各工厂后,要求各工厂恢复重建,拿出自给办法并制定生产计划。年终各厂要对一年来的工作作出汇报,未完成任务之工厂须做出检讨与说明,超额完成任务之工厂会得到奖励。公司部分工厂对于本厂非核心之工程有时采取包工形式,或包给本厂工人或包给厂外工人。公司及各厂注重对业务进行检查与指导。第九章介绍了公司的技术与品牌管理。公司十分注重技术革新,成立技术委员会,对各类发明与改良根据贡献大小给予一定的奖励。一些工厂采用了新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公司注重树立品牌并维护品牌,对冒牌产品借助政权力量,进行严厉查处。第十章是公司对各环节之督查。公司成立了工作责任化督进会,时时处处对公司各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同时,公司掀起了“向下看”运动,对公司的防共“肃伪”、严密管理、节约开支、奖进技术及提高工作热情等方面制定有详尽的实施方案。此外,公司注重对会计账簿的检查,从账簿的保管、记账方式到制度执行、职责划分等方面进行检查与督导。本文脱开阶级观念,在“公司”制度下,考量西北实业公司之治理与管理。客观审视西北实业公司治理与管理之优劣。笔者认为本文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第一,系统研究西北实业公司之治理与管理。之前景占魁前辈编着了《阎锡山与西北实业公司》,该着作主要介绍了西北实业公司之发展历程,虽对企业管理有所涉及,但笔墨甚少。此外,该着作因产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带有鲜明的阶级色彩。而本研究重点是在“公司”这一制度前提下,考量西北实业公司的治理与管理。从公司层面的治理及公司内部人财物之管理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发现西北实业公司与其他公司之不同。第二,发现阎锡山独特的公司治理模式,即“四会”治理模式。此种模式不同于家族公司亦不同于普通的股份有限公司,“四会”治理模式吸取家族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之长,既实现了公司各机构之间之制衡与监督,又实现了阎锡山的个人集权。第三,揭示了阎锡山对工人软硬兼施、明暗皆使之统治手腕。即一方面给予工人优厚的待遇,使工厂自成社会,使工人不与外界交流接触;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教化、组织控制与特务监控使工人顺从。如此手腕使得西北实业公司之工人不愿亦不敢发动工潮。第四,揭示了在围困之下,太原仍难解放之工业支撑。解放前,在太原长期围困、资源匮乏、兵员不足情况下,西北实业公司通过全面成本控制,保障生产、支援前线。强迫工人编组编队、参战助战、死守太原。此为太原迟迟不得解放之重要原因之一。
宋佳奕[6](2021)在《碳酸化养护固废免烧砖配方优化研究及工业示范》文中指出2020年COVID-19的流行造成了自1900年以来最大幅度的碳排放下降,但仍然不能达到《巴黎协定》中限制全球升温1.5℃的目标。普遍认为,碳捕集、利用和排放(CCUS)技术是解决全球变暖最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而通过直接空气捕集(DAC)、化学吸附法等捕集的CO2需要配合大规模、有经济价值的利用途径。CO2矿化养护轻质混凝土制建材不仅可以大规模消纳工业固废,同时获得绿色建材产品,实现温室气体的负排放;还可以更新现有混凝土产业高耗能蒸压养护或长时间自然养护工艺,降低能耗投入,获得高经济附加值。而矿化养护现有技术均集中于某一种或两种固废形成的配方,缺乏对多种工业固废的有效组合以进一步优化胶凝材料体系。同时,国内也缺乏相应大规模矿化养护混凝土的工艺优化及工业示范验证。本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新型固废再生建材胶凝材料开发和CO2深度矿化养护工艺优化及万吨级工业验证。首先,本文开发了两种胶凝材料体系。对于水泥比例较高的净浆体系(≤40%),试件力学性能和固碳性能都较高,最高可达到MU30国家标准、8%固碳率。经筛选和优化,得到最佳制备和剩余水固比w/s,以及钢渣和粉煤灰的最佳混合掺比比例(50wt.%钢渣-10wt.%粉煤灰)。通过XRD、SEM等表征手段对试件的微观形貌变化做了分析,从矿化产物的晶型结构和矿化前后孔隙的填充效果、分布变化对微结构-宏观性能关联机制进行了分析。此外,开发了多元复合砂浆胶凝体系。先探索了钢渣-粉煤灰-炉底渣-电石渣-水泥复合固废实心混凝土的配方调整规律,并针对河南当地固废种类和性能,重点关注了工业环境下成型压力、预养护时间与剩余水固比w/s,及矿化后后续养护条件对最终试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轻质固废实心砖适合的制备水固比为13wt.%~18wt.%,矿化养护前的最佳水固比约为10wt.%。预养护过程中的失水率和固碳率曲线存在一致性。提高成型压力、增加后续水化养护可以作为强度增长的有效补充。同时,本文还完成了大规模CO2深度矿化养护建材的示范装置设计,并进行了工业验证装置的改造、建设和预实验。对混料系统和砖机参数进行了调整,在原有蒸压养护设备的基础上增添了CO2汽化装置和配套管道,并解决了单釜试验中暴露的问题,为万吨级试验奠定了基础。针对万吨级连续运行,设计了梯级均压矿化养护制度。经核算,72小时连续试验物料总用量1909吨,在物料运输和筛除损失了36吨,共生产轻质实心混凝土砖1700吨;CO2进气量100.08吨,最后排放1.04吨,CO2吸收率为98.97%。通过罐车称重法和含水折减法得到的平均CO2固碳率为5.88%和6.74%。矿化养护后的实心砖平均强度为15.8MPa,比自然养护下提升了41.07%,达到了MU15的标准。此外,工业试验的温度压力数据结果表明,大规模CO2矿化反应速率是一种受进气工艺控制的特殊表观动力学。整个矿化反应持续约7小时。反应在均压阶段(前30min)极其迅速,表现为对于温度和压力曲线在此阶段都处于平台期,平衡时四釜压力仅仅约为0.05MPa,因此排放的CO2仅为总用量的1%。温度和压力曲线在约2小时以后开始迅速上升,但温升起点比压升起点有30min的滞后,之后由于需要养护的混凝土体量巨大,矿化养护过程中没有恒压阶段,工业矿化养护温度最高可达144℃。对形貌、孔隙结构的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当预养护时间比较充分的高温情况下,Ca CO3产物更倾向于形成能量较高的文石和球霰石晶体而不是最稳定的方解石。经济性分析表明,矿化养护每捕集1吨CO2可收入326.42元,若采用化工、水泥行业排放的烟气替代工业级别纯二氧化碳直接养护,矿化养护工艺的成本还可进一步降低。
金佳颖[7](2021)在《珍珠贝系列化妆品研究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广西北海的特产南珠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除了作为昂贵的首饰,南珠质量高,在保健品、药品方面都有广泛应用,但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灵芝是传统名贵中药材之一,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在医药领域将灵芝与珍珠结合解毒扶正,用于保肝调节免疫等,然而目前在化妆品领域两者结合使用未见报道。本论文基于广西北海产马氏珍珠贝的珍珠(南珠)的综合利用,将南珠提取物与黑灵芝提取物结合,设计了含有两种提取物的保湿、美白、防晒三种化妆品配方体系与制备工艺,并对其安全性和质量进行评价。本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文献研究查阅国内外关于珍珠的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保湿、美白、防晒三种产品开发的研究现状,为开发三种珍珠贝系列化妆品提供思路。二、南珠提取物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为改进南珠提取物的制备工艺,采用酶解法制备南珠提取物,以药用南珠粉为原料,以总蛋白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南珠提取物的酶解工艺,确定最佳酶解工艺为:取南珠粉,加入20倍量蒸馏水95℃以上提取15 min,冷却,调节pH 6.5,加入1%中性蛋白酶,70℃酶解5 h,煮沸10 min灭酶,冷却后8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减压浓缩至0.5 g生药量/mL。为控制南珠提取物的质量,参照国标GB/T 35915-2018化妆品用原料珍珠提取物,对南珠提取物的性状、理化进行评价,符合标准。三、珍珠保湿乳液的配方及制备工艺研究利用乳化理论,以外观稳定性为指标,考察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结果表明液晶型乳化剂Olivem 1000乳化效果最好,添加0.1%黄原胶能帮助体系稳定。因此确定的保湿乳液各物质具体重量比如下:甜杏仁油4%、肉豆蔻酸异丙酯5%、乳木果油3%、角鲨烷5%、维生素E油1%、Olivem 1000 3%、甘油5%、丁二醇5%、黑灵芝提取物5%、南珠提取物5%、黄原胶0.1%、苯氧乙醇0.5%、透明质酸钠0.1%、去离子水至100%。考察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和乳化速度对产品外观稳定性显微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将油相原料与水相原料分别加入至容器中,混合加热至80℃,保温10 min,在80℃下将两者混合,以7000 r/min速度剪切乳化处理10分钟,乳化结束后搅拌并自然冷却至45℃,加入苯氧乙醇,混合均匀,降至室温,陈化24h即得保湿乳液。四、珍珠美白霜的配方及制备工艺研究为评价南珠提取物、黑灵芝提取物及其复配物的美白功效,对其体外酪氨酸酶抑制率、B16细胞的细胞活率和相对黑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黑灵芝提取物、2%南珠提取物及两者组成的复配物均可显着抑制酪氨酸酶活性(P<0.05)、降低细胞内黑色素含量(P<0.05),其中复配物组对酪氨酸酶活性、细胞内黑色素生成抑制率分别达32.87%、68.27%,均优于单用组(P<0.05);此外,复配物组可显着下调TRP1 mRNA表达水平(P<0.05),而单用组无显着降低TRP1 mRNA表达的效果,说明复配物组较单用组有优势。因此选择1%黑灵芝提取物与2%南珠提取物复配,将其作为美白剂添加至配方中。以外观稳定性为指标,考察乳化剂、鲸蜡硬脂醇、黄原胶的用量。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用量为3%,鲸蜡硬脂醇用量为1%,黄原胶用量为0.05%,其外观稳定性均良好。因此确定的美白霜各物质具体重量比如下:肉豆蔻酸异丙酯5%、乳木果油3%、鲸蜡硬脂醇1%、角鲨烷5%、维生素E油1%、Olivem 1000 3%、甘油5%、丁二醇5%、黑灵芝提取物1%、南珠提取物2%、黄原胶0.05%、苯氧乙醇0.5%、去离子水至100%。考察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和乳化速度对产品外观稳定性显微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将油相原料与水相原料分别加入容器中,混合加热至80℃,保温10 min,在80℃下将两者混合,以5000 r/min速度剪切乳化处理15分钟,乳化结束后搅拌并自然冷却至45℃,加入苯氧乙醇,混合均匀,降至室温,陈化24 h,即得美白霜。五、珍珠防晒霜的配方及制备工艺研究为优选合适的化学紫外线吸收剂组合,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UVA区域和UVB区域的吸收值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对化学紫外线吸收剂进行了组合优化,优化的化学紫外线吸收剂组合为: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7%、奥克立林3%、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3%。以外观稳定性为指标,对增稠剂黄原胶、二氧化钛和乳化剂Olivem 1000的用量进行考察,确定黄原胶为0.1%、二氧化钛4%,Olivem 1000 4%。因此确定防晒霜各物质具体重量比如下: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7%、奥克立林3%、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3%、碳酸二辛酯6%、肉豆蔻酸异丙酯4%、纳米二氧化钛4%、乳木果油1%、维生素E油1%、Olivem 1000 4%、黄原胶0.1%、甘油5%、丁二醇5%、黑灵芝提取物1%、南珠提取物2%、苯氧乙醇0.5%、尿囊素0.2%、去离子水至100%。考察乳化温度、乳化时间、乳化速度对产品外观稳定性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将油相原料与水相原料分别加入容器中,混合加热至80℃,保温10 min,在80℃下将两者混合,以4000 r/min速度剪切乳化处理5分钟,乳化结束后搅拌并自然冷却至45℃,加入苯氧乙醇,混合均匀,降至室温,陈化24h,即得防晒霜。六、珍珠贝系列化妆品质量评价研究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QB/T 1857-2004润肤乳霜和GB/T 29665-2013护肤乳液,对珍珠贝系列化妆品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外观、香气、pH、稳定性、微生物和重金属等指标,产品达到合格标准。并对其功效和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珍珠保湿乳液保湿效果好,珍珠防晒霜SPF值25以上,具有较好的防晒效果,三种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合格。
包晨岚[8](2020)在《从老区到新区:中共入浙南下干部研究(1948-1956)》文中研究指明
高丹丹[9](2020)在《高考全国卷化学图像题的统计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高考意义重大,研究者们始终非常关注各高考科目的高考试题。由于重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与化学相关的技术、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高考化学试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辨析能力、分析与推测能力、归纳与论证能力、探究与创新能力。近几年来,“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是命制高考化学题的准则,通过科学的命题意图、丰富的情境素能力以及多样的能力考查方式,真正实现高考的科学、公正和公平。在本文中使用文本分析法、统计比较法和老师访谈法,统计、分析了2016-2020这5年高考全国卷试题中的化学图像题,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研究了试题数量、分值、内容等,还探究了高考化学的命题走势,这些都可以为平时的课堂教学和高考复习备考提供数据支撑。此外,基于典型的高考题目深入分析了化学图像题的命制,主要为了能给化学图像题的命制和钻研提供一些技术方面的支持。最后,以深入访谈的方式和20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化学图像题的教学现状,并根据交流结果和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能给予高中化学教学一定的理论引导。本文是由七个章节组成的。第一章是绪论,说明了研究的背景、意义、现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是对化学图像题的概括,界定了化学图像题的概念,对化学图像题的特点、分类和功能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是统计和简单分析了近五年三套全国卷中的各类型高考化学图像题;第四章从数量、分值以及内容三个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高考化学题中的化学图像题所占据的比重在增大,与此同时图像类型越来越丰富多彩,表达方式也更加综合化。第五章通过认真钻研典型高考题目中的化学图像题的命制技术,察觉到高考化学图像题的命题充分体现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命题理念。第六章是对高中教师进行的有关高中化学图像题教学现状的深入访谈,并通过对访谈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提出了教学策略。第七章是研究结论与反思,包括研究的结论和不足。
邸松[10](2020)在《刺玫果系列保健食品 ——双刺参胶囊的研究》文中指出刺玫果是蔷薇科山刺玫成熟果实,刺五加、人参为五加科植物的干燥根和根茎。三者富含皂苷、多糖、黄酮等有效活性成分,属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且均具有较强的抗疲劳作用。故本研究以三者为原料,制备了具有抗疲劳功能的保健食品—双刺参胶囊,并对其提取工艺、纯化工艺及质量标准的制定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对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同时测定刺玫果提取物中4种黄酮类单体成分含量的方法。经过测定,刺玫果提取物中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的含量分别为607.98、450.63、187.32、12.68μg/g。根据含量测定结果,设计了4种黄酮类单体的复方配伍,并分别考察了刺玫果提取物、4种黄酮单体及其复方配伍的体外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活性。各供试品在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中,槲皮素的活性较强,而复方配伍的活性弱于刺玫果提取物;在体外抗肿瘤实验中,木犀草素具有较好的清除亚硝酸盐活性,阻断亚硝胺合成实验中复方配伍的活性强于各单体本身;在体外抑制α-糖苷酶的活性实验中,槲皮素具有效较强活性。其次对双刺参胶囊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筛选。分别优化了乙醇热回流法、柱层析循环联合提取法及天然低共熔溶剂协同微波-超声提取法的工艺条件。在对应的最优提取条件下,三种提取方法的总皂苷提取率分别为28.84、29.02、48.28 mg/g。然后采用大孔树脂静态吸附-解吸法对双刺参提取物中的总皂苷进行了纯化。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并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工艺进行优化。经最优纯化工艺纯化后,双刺参胶囊提取物中总皂苷纯度由17.83%提高到37.04%。再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双刺参胶囊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双刺参胶囊中人参皂苷Rg1、Re、Rb1和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经过测定,双刺参胶囊中总皂苷的含量为13.32 g/100g,4种抗疲劳功能因子人参皂苷Rg1、Re、Rb1及紫丁香苷的含量分别为137.90、189.58、356.83、114.99 mg/100g。最后对双刺参胶囊内容物的体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刺参胶囊内容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综上所述,本论文对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及其体外活性、保健食品双刺参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为吉林省道地中药材刺玫果、刺五加、人参的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和研究基础。
二、原料成分分析表:1999年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料成分分析表:1999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概念教学发展初中生生命观念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顺应时代趋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
1.1.2 立足学科基础,发展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
1.1.3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标志 |
1.2 研究综述 |
1.2.1 生命观念研究综述 |
1.2.2 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实践研究法 |
1.4.3 课堂观察法 |
1.4.4 访谈分析法 |
1.4.5 统计分析法 |
1.5 研究意义 |
2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建构主义理论 |
2.1.2 认知—结构理论 |
2.2 概念界定 |
2.2.1 生命教育 |
2.2.2 生命观念 |
2.2.3 生物学概念 |
3 发展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对策 |
3.1 概念知识框架 |
3.2 教学设计框架 |
3.3 教学案例 |
3.3.1 课堂概念教学中发展学生生命观念 |
3.3.2 综合实践概念教学课程中发展学生生命观念 |
4 发展学生生命观念的实践与结果 |
4.1 教学实践过程 |
4.2 实践结果分析 |
4.2.1 综合实践——教学效果的过程性评价 |
4.2.2 课堂教学——学业水平的终结性评价 |
5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果和结论 |
5.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访谈调查问题 |
附录6 综合实践课程图片记录 |
附录7 课堂教学中的照片实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2)高中生物学“遗传”版块迷思概念探查及其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全球科学教育背景 |
1.1.1 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根本宗旨 |
1.1.2 科学概念是形成科学素养的基础 |
1.2 国内生物科学课程标准背景 |
1.3 现行中学生物课堂背景 |
1.3.1 生物学迷思概念影响科学概念形成的实例 |
1.3.2 “遗传”版块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难点和易错点 |
1.3.3 教学影响因素——“遗传”版块是高考必考点 |
1.4 相关研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问题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研究法 |
1.6.2 访谈法 |
1.6.3 问卷调查法 |
1.6.4 案例研究法 |
1.7 研究意义 |
1.7.1 理论意义 |
1.7.2 实践意义 |
1.8 研究的创新 |
2 理论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概念 |
2.1.2 科学概念 |
2.1.3 迷思概念 |
2.1.4 变构学习模型 |
2.1.5 关联分析 |
2.1.6 学习迁移 |
2.2 理论依据 |
2.2.1 概念转变理论 |
2.2.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2.2.3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2.2.4 巴什拉的认识论障碍 |
2.2.5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6 建构主义理论 |
3.研究思路及过程 |
3.1 研究实施流程 |
3.2 三段式测试问卷的编制 |
3.2.1 内容界定 |
3.2.2 收集学生迷思概念的相关信息 |
3.2.3 施测半开放式问卷 |
3.2.4 分析半开放式问卷 |
3.2.5 编制三段式问卷 |
3.2.6 三段式问卷的试测 |
3.2.7 三段式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3.3 三段式问卷迷思概念的评价标准 |
3.4 三段式问卷的变量赋值 |
4 三段式问卷的施测及问卷结果分析 |
4.1 施测对象 |
4.2 三段式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
4.3 三段式测试问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
4.3.1 总体不同概念主题下的结果统计 |
4.3.2 各主题下的结果统计 |
4.3.3 不同性别学生的迷思概念拥有率 |
4.3.4 同一层次不同年级学生的迷思概念拥有率 |
4.3.5 同一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迷思概念拥有率 |
5 关联分析 |
5.1 受精作用对自由组合定律的顺向负迁移 |
5.2 交叉互换对基因重组的顺向负迁移 |
5.3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双向负迁移 |
6 迷思概念的转变 |
6.1 研究对象、内容的选择 |
6.2 教学策略的实施 |
6.2.1 实验对象 |
6.2.2 实验控制 |
6.2.3 实验过程 |
6.2.4 基于变构学习模型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 |
6.2.5 基于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自我解释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多媒体网络教学策略整合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片段 |
6.3 研究结果分析 |
7 小结 |
7.1 研究结论 |
7.1.1 三段式测试问卷探查结论 |
7.1.2 迷思概念间的关联分析 |
7.1.3 迷思概念的转变策略 |
7.2 教学建议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3.1 研究不足 |
7.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生物“遗传”知识迷思概念调查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二 |
附录三 “遗传”版块命题陈述表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后测卷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3)学习进阶在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实际的需要 |
二、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
三、落实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需要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学习进阶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和过程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发生认识论 |
第二节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节 螺旋式课程理论 |
第四节 概念转变理论 |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学习进阶构建 |
第一节 创建学习进阶假设 |
一、学习进阶起点、终点和维度的设定 |
二、学习进阶假设水平的表述 |
第二节 测量工具的开发 |
一、编制试题 |
二、学习进阶水平与试题 |
三、测量工具的试测 |
第三节 学习进阶假设的验证 |
一、维度1 的验证结果分析 |
二、维度2 的验证结果分析 |
三、维度3 的验证结果分析 |
第四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学习进阶的构建 |
第四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学习进阶实践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学习进阶研究案例 |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案例 |
二、“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教学案例 |
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案例 |
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测验总成绩结果和分析 |
二、各维度测验成绩结果和分析 |
三、答题情况、访谈结果和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细胞的基本结构》试题(修改前) |
附录2 《细胞的基本结构》试题(修改后) |
附录3 《细胞的基本结构》试题难度、区分度统计表 |
附录4 实验班在《细胞的基本结构》试题中的答题情况表 |
附录5 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4)木姜叶柯复方降糖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文献综述 木姜叶柯药理作用及产品开发 |
1 木姜叶柯的功能成分 |
1.1 黄酮类 |
1.2 三萜类 |
1.3 多酚类 |
2 木姜叶柯的保健作用 |
2.1 降糖作用 |
2.2 抗过敏作用 |
2.3 抗氧化作用 |
2.4 抑菌作用 |
2.5 抗癌作用 |
3 木姜叶柯产品开发 |
3.1 保健茶 |
3.2 胶囊剂 |
4 小结 |
第一章 木姜叶柯复方提取工艺研究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葛根素、根皮苷含量测定 |
2.2 葛根素、根皮苷转移率 |
2.3 干浸膏得率测定方法 |
2.4 加权综合评分 |
2.5 提取溶剂选择 |
2.6 提取工艺研究 |
2.7 提取液的醇沉工艺 |
3 小结 |
第二章 干燥工艺研究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提取浓缩液的制备 |
2.2 指标性成分的热稳定性研究 |
2.3 不同干燥方式的比较 |
2.4 评价指标 |
2.5 混料设计辅料的初步筛选 |
2.6 混料设计优化辅料配比 |
2.7 混料实验设计数据分析 |
2.8 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 |
2.9 Box-Behnken试验设计 |
3 小结 |
第三章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1 材料、试剂和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制剂处方前研究 |
2.2 评价指标 |
2.3 湿法制粒处方因素研究 |
2.4 工艺验证 |
3 小结 |
第四章 质量评价研究 |
1 材料、试剂和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感官、性状 |
2.2 根皮苷、葛根素的高效液相(HPLC)含量测定 |
2.3 理化鉴别 |
2.4 水分 |
2.5 灰分 |
2.6 崩解时限 |
2.7 微生物限量 |
2.8 有毒有害物质检查 |
2.9 重量差异检查 |
2.10 质量标准草案的初步拟定 |
2.11 稳定性考察 |
3 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5)阎锡山西北实业公司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框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概念界定 |
六、运用的资料 |
七、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创建背景及其发展史 |
第一节 西北实业公司创建背景 |
一、自然资源丰富 |
二、山西政局相对稳定 |
三、工业生态趋“暖” |
四、统制经济兴起 |
五、金融秩序向好 |
六、企业基础初备 |
七、公司制度确立 |
八、管理人才积聚 |
第二节 西北实业公司发展史 |
一、筹备时期(1932年1月—1933年7月) |
二、分组建厂时期(1933年8月—1935年8月) |
三、总管理处时期(1935年8月—1936 年夏) |
四、公司集权经营时期(1936 年夏—1937年9月) |
五、新记西北实业公司时期(1939年7月—1945年8月) |
六、西北实业建设公司时期(1945年8月—1949年4月) |
小结 |
第二章 阎锡山独特的企业治理模式 |
第一节 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 |
一、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简史 |
二、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的管理机构 |
三、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资本情形 |
第二节 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的“四会”治理模式 |
一、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的治理模式 |
二、“四会”治理模式与家族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之比较 |
第三节 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的内部管理 |
一、董事会办事规则 |
二、董事会职员考核办法 |
第四节 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的财务管理 |
一、规定会计科目 |
二、实行收支公开制度 |
第五节 山西省人民公营事业的盈余分配及奖惩 |
一、盈余分配 |
二、奖励与惩戒 |
小结 |
第三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组织结构与人员构成 |
第一节 组织结构 |
一、总务处 |
二、工业处 |
三、矿业处 |
四、电业处 |
五、营业处 |
六、会计处 |
七、下属工厂管理结构 |
第二节 人员构成 |
一、不同时期公司各类人员数量 |
二、部分课室及工厂人员构成 |
小结 |
第四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员工管理 |
第一节 人员招聘与技术培训 |
一、人员招聘 |
二、筹办职业学校 |
三、举办训练班 |
第二节 员工思想管理 |
一、阎锡山亲自训话收拢人心 |
二、通过组织宣传统驭工人思想 |
三、通过文学作品进行价值引导 |
第三节 员工组织管理 |
一、成立互助团实行工农合一 |
二、强迫员工服役编队 |
三、强迫员工参战助战 |
四、制定严格的战时工作纪律 |
五、保证与连环保证 |
六、出台防共“肃伪”方案 |
第四节 职员工作管理 |
一、办公规则与程序 |
二、会议与会文会稿 |
三、缮发文件及归档调卷 |
四、离到职与调迁 |
五、年终考核 |
第五节 工人特殊管理 |
一、工人工作规则 |
二、服役及优待 |
三、战前特殊政策 |
第六节 日籍人员管理 |
一、登记发证 |
二、规范管理 |
三、特殊待遇 |
小结 |
第五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薪酬福利管理 |
第一节 福利委员会 |
一、福利委员会制度 |
二、公司福利设施概况 |
第二节 员工消费合作社 |
一、员工消费合作社章程 |
二、员工入股办法 |
三、食品配售办法 |
第三节 员工抚恤 |
一、职员抚恤规则 |
二、工人抚恤规则 |
第四节 寿险医疗及个别访谈 |
一、参加人寿保险 |
二、住院与就医 |
三、个别访谈 |
第五节 员工薪酬情况 |
一、战前薪酬高、悬殊大 |
二、战后每况日下 |
三、太原解放前捉襟见肘 |
第六节 其他福利措施 |
一、成立西北俱乐部 |
二、发制服配牛奶给孕假 |
三、规范婚丧公份 |
四、筹办期刊 |
小结 |
第六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财务管理 |
第一节 抗战前规范科目与账形 |
一、建立会计规程草案 |
二、规范科目与账形 |
第二节 抗战后采用现代会计制度 |
一、规定会计基本标准 |
二、详列会计科目 |
三、规范会计凭证 |
四、明确簿籍报表 |
五、规范资产管理 |
六、规范出纳及会计交代 |
七、加强现金管理 |
八、下属工厂规范财务管理 |
第三节 公司的预算结算与决算 |
一、预算规程 |
二、决算规程 |
三、月算与结算 |
第四节 公司的成本管理 |
一、成本会计制度 |
二、诸多环节之成本控制 |
第五节 公司的利润分配 |
一、红利分配办法 |
二、制造厂红利分配办法 |
小结 |
第七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物资与工程管理 |
第一节 采购与销售 |
一、京津沪采办处规则 |
二、门市部营业规则 |
三、物料购买包装运输及验收 |
四、销售成品办法 |
第二节 仓储管理 |
一、仓库之接管 |
二、营业处第三课对各仓库之管理 |
三、各仓库之责任 |
四、仓库考查团职责 |
第三节 废坏物料利用 |
一、废坏物料收集办法 |
二、废料收集利用专门会议 |
第四节 厂区物资稽查防护 |
一、成立稽查队 |
二、值日值宿预防火灾 |
三、保卫仓库办法 |
第五节 工程管理 |
一、工程管理办法 |
二、工程计划 |
三、工程合约 |
小结 |
第八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生产业务管理 |
第一节 各厂自给办法及生产计划 |
一、各厂自给办法 |
二、各厂生产计划 |
第二节 生产检讨及奖励 |
一、生产报告 |
二、业务检讨 |
三、业绩奖励 |
第三节 包工制度 |
第四节 业务检查与指导 |
小结 |
第九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技术与品牌管理 |
第一节 成立技术委员会 |
第二节 发明改良的奖励 |
第三节 部分工厂的技术改造 |
第四节 品牌管理 |
小结 |
第十章 西北实业公司的综合督查 |
第一节 成立工作责任化督进会 |
一、督进会组织及工作计划 |
二、督进会专题会议 |
三、督进会临时动议 |
第二节 推行“向下看”运动 |
一、“向下看”实施总方案 |
二、“肃伪”与严密管理实施方案 |
三、节约开支、奖进技术与提高情绪实施方案 |
第三节 会计账簿检查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档案文件 |
二、资料汇编 |
三、着作 |
四、通史方志 |
五、报纸杂志 |
六、期刊论文 |
七、学位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6)碳酸化养护固废免烧砖配方优化研究及工业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全球变暖及CCUS技术 |
1.1.1 全球碳排放变化趋势、影响和应对 |
1.1.2 CCUS技术 |
1.2 CO_2矿化养护技术研究现状 |
1.2.1 矿化养护反应原理 |
1.2.2 矿化养护动力学 |
1.2.3 不同胶凝体系的CO_2矿化养护 |
1.2.4 CO_2 养护的影响因素 |
1.3 矿化养护技术示范项目 |
1.4 矿化养护绿色建材产品的市场潜力 |
1.5 论文选题及研究内容 |
1.5.1 选题思路 |
1.5.2 研究内容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实验原料及基本性能 |
2.2 实心砖制备仪器及工艺 |
2.2.1 制备仪器 |
2.2.2 原料用量及配比 |
2.2.3 轻质实心砖制备工艺 |
2.3 CO_2矿化养护方法及装置 |
2.3.1 CO_2 矿化养护装置 |
2.3.2 CO_2 矿化养护流程 |
2.4 性能测试 |
2.4.1 表观固碳率 |
2.4.2 建材活性组分固碳率 |
2.4.3 力学性能 |
2.5 表征方法 |
2.5.1 晶相成分分析XRD |
2.5.2 微观结构表征SEM |
2.5.3 压汞分析 |
2.5.4 热重分析TG/DSC |
2.5.5 XRF分析 |
2.5.6 粒径分析 |
2.5.7 酚酞实验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多种固废的复合实心混凝土研究 |
3.1 前言 |
3.2 钢渣-粉煤灰-水泥复合实心混凝土研究 |
3.2.1 固废掺杂比例研究 |
3.2.2 水固比w/s的影响 |
3.2.3 养护压力的影响 |
3.3 多元组分复合实心混凝土研究 |
3.3.1 钢渣-粉煤灰-河沙-电石渣-水泥复合配方 |
3.3.2 炉底渣替代河沙 |
3.3.3 钢渣-粉煤灰-炉底渣-电石渣-水泥复合配方 |
3.4 本章小结 |
4 工业示范系统改造及预实验 |
4.1 工业示范现场及物料选择 |
4.1.1 工业示范现场地理位置概况 |
4.1.2 物料选择 |
4.2 工业示范系统改造 |
4.2.1 混料系统的调整 |
4.2.2 砖机参数的调整 |
4.2.3 二氧化碳进气管路的建造 |
4.3 CO_2 矿化养护系统流程 |
4.4 现场小试 |
4.4.1 预养护时间与剩余水灰比对碳酸化的影响 |
4.4.2 成型压力的探索 |
4.4.3 后续水化养护的影响 |
4.5 单釜试验 |
4.5.1 生产组织安排 |
4.5.2 单釜实验结果 |
4.5.3 单釜实验其他问题 |
4.6 本章小结 |
5 万吨级工业试验连续运行及数据分析 |
5.1 连续运行养护制度 |
5.1.1 生产组织安排 |
5.1.2 梯级均压矿化养护制度 |
5.2 物料平衡分析 |
5.3 釜内状态监控 |
5.3.1 温压变化分析 |
5.3.2 大规模CO_2矿化养护混凝土动力学 |
5.4 影响矿化的因素及微观形貌表征 |
5.4.1 砌块空间位置对碳酸化的影响 |
5.4.2 工业规模下CO_2矿化养护混凝土的微观物理化学演变 |
5.5 工业试验结果评价 |
5.5.1 实心砖固碳率 |
5.5.2 实心砖抗压强度 |
5.5.3 有效组分固碳率 |
5.5.4 CO_2 吸收率 |
5.5.5 CO_2 净封存率 |
5.6 经济性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 全文总结及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之处和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7)珍珠贝系列化妆品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珍珠研究进展 |
第二节 化妆品开发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南珠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
第一节 南珠提取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二节 南珠提取物质量评价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珍珠保湿乳液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研究 |
第一节 珍珠保湿乳液的配方研究 |
第二节 珍珠保湿乳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珍珠美白霜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研究 |
第一节 美白成分复配 |
第二节 珍珠美白霜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研究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珍珠防晒霜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研究 |
第一节 防晒成分的选择 |
第二节 珍珠防晒霜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研究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珍珠贝系列化妆品质量和功效评价研究 |
第一节 珍珠贝系列化妆品感官理化及卫生指标检测 |
第二节 珍珠贝系列化妆品功效及安全性初步评价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高考全国卷化学图像题的统计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化学图像题的概述 |
2.1 化学图像题的概念 |
2.2 化学图像题的特点 |
2.3 化学图像题的分类 |
2.3.1 实物样品图像题 |
2.3.2 实验装置图像题 |
2.3.3 数据曲线图像题 |
2.3.4 物质结构图像题 |
2.3.5 理解示意图像题 |
2.3.6 工艺流程图像题 |
2.3.7 转化关系图像题 |
2.4 化学图像题的功能 |
2.4.1 实物样品图功能 |
2.4.2 实验装置图功能 |
2.4.3 数据曲线图功能 |
2.4.4 物质结构图功能 |
2.4.5 理解示意图功能 |
2.4.6 工艺流程图功能 |
2.4.7 转化关系图功能 |
3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化学图像题的数据统计 |
3.1 2016年数据统计 |
3.2 2017年数据统计 |
3.3 2018年数据统计 |
3.4 2019年数据统计 |
3.5 2020年数据统计 |
4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化学图像题的数据分析 |
4.1 数量分析 |
4.1.1 数量统计 |
4.1.2 数量变化 |
4.2 分值分析 |
4.2.1 分值统计 |
4.2.2 分值变化 |
4.3 内容分析 |
4.3.1 内容统计 |
4.3.2 内容变化 |
5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化学图像题的试题设计分析 |
5.1 高考化学图像题的试题设计理论 |
5.1.1 高考化学图像题的设计依据 |
5.1.2 高考化学图像题的设计原则 |
5.1.3 高考化学图像题的设计来源 |
5.1.4 高考化学图像题的设计要求 |
5.2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化学图像题的案例分析 |
5.2.1 实验装置图像题的案例分析 |
5.2.2 数据曲线图像题的案例分析 |
5.2.3 工艺流程图像题的案例分析 |
6 高中化学图像题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
6.1 访谈过程设计 |
6.1.1 访谈目的 |
6.1.2 访谈对象 |
6.1.3 访谈计划 |
6.2 访谈结果及分析 |
6.2.1 访谈结果处理 |
6.2.2 教学现状分析 |
6.3 高中化学图像题的教学策略 |
6.3.1 实验装置图的教学策略 |
6.3.2 数据曲线图的教学策略 |
6.3.3 工艺流程图的教学策略 |
7 研究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1.1 高考化学图像题数据分析结果 |
7.1.2 高考化学图像题试题设计分析结论 |
7.1.3 高中化学图像题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老师访谈稿 |
致谢 |
(10)刺玫果系列保健食品 ——双刺参胶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刺玫果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1.1.1 刺玫果总黄酮的提取及纯化 |
1.1.2 刺玫果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
1.1.3 刺玫果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1.1.4 刺玫果提取物的药理活性 |
1.2 保健食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保健食品研究现状 |
1.2.2 保健食品发展趋势 |
第2章 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
2.1 试验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材料与试剂 |
2.3 方法与结果 |
2.3.1 刺玫果提取物的制备及总黄酮含量测定 |
2.3.2 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测定 |
2.4 结论 |
第3章 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复方配伍的体外活性 |
3.1 试验仪器与设备 |
3.2 试验材料与试剂 |
3.3 方法与结果 |
3.3.1 单体复方配伍的确定 |
3.3.2 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3.3.3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
3.3.4 体外抑制α-糖苷酶活性研究 |
3.4 结论 |
第4章 双刺参胶囊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
4.1 乙醇热回流法提取双刺参胶囊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
4.1.1 试验仪器与设备 |
4.1.2 试验材料与试剂 |
4.1.3 方法与结果 |
4.1.4 结论 |
4.2 柱层析循环联合法同时提取双刺参胶囊总皂苷和多糖的工艺研究 |
4.2.1 试验仪器与设备 |
4.2.2 试验材料与试剂 |
4.2.3 方法与结果 |
4.2.4 结论 |
4.3 微波-超声协同天然低共熔溶剂法提取双刺参胶囊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
4.3.1 试验仪器与设备 |
4.3.2 试验材料与试剂 |
4.3.3 方法与结果 |
4.3.4 结论 |
4.4 小结 |
第5章 双刺参胶囊总皂苷的纯化工艺研究 |
5.1 试验仪器及设备 |
5.2 试验试剂及药品 |
5.3 方法与结果 |
5.3.1 树脂的预处理 |
5.3.2 溶液的配制 |
5.3.3 吸附率与解吸率的测定 |
5.3.4 单因素试验 |
5.3.5 纯化工艺的优化 |
5.3.6 工艺验证性试验及纯度测定 |
5.4 小结 |
第6章 双刺参胶囊的质量研究 |
6.1 双刺参胶囊的制备 |
6.1.1 处方 |
6.1.2 制法 |
6.2 双刺参胶囊中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 |
6.2.1 试验仪器与设备 |
6.2.2 试验材料与试剂 |
6.2.3 方法与结果 |
6.2.4 结论 |
6.3 双刺参胶囊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 |
6.3.1 试验仪器与设备 |
6.3.2 试验材料与试剂 |
6.3.3 方法与结果 |
6.3.4 结论 |
6.4 双刺参胶囊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
6.4.1 试验仪器与设备 |
6.4.2 试验材料与试剂 |
6.4.3 方法与结果 |
6.4.4 结论 |
6.5 小结 |
第7章 双刺参胶囊的体外活性研究 |
7.1 试验仪器与设备 |
7.2 试验材料与试剂 |
7.3 方法与结果 |
7.3.1 溶液的配制 |
7.3.2 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 |
7.3.3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
7.4 结论 |
第8章 国产保健食品XXX牌双刺参胶囊研究资料 |
8.1 产品研发报告 |
8.1.1 安全性论证报告 |
8.1.2 保健功能论证报告 |
8.1.3 生产工艺研究报告 |
8.1.4 技术要求研究报告 |
8.2 产品配方资料 |
8.3 产品生产工艺资料 |
8.4 安全性和保健功能试验资料 |
8.5 直接接触保健食品的包装材料的种类、名称 |
8.5.1 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种类 |
8.5.2 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名称 |
8.5.3 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标准号及全文 |
8.5.4 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使用依据 |
8.6 产品标签、说明书样稿 |
8.6.1 产品标签 |
8.6.2 XXX牌双刺参胶囊产品说明书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四、原料成分分析表:1999年版(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概念教学发展初中生生命观念的实践研究[D]. 杨帆.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高中生物学“遗传”版块迷思概念探查及其转变研究[D]. 陈珊珊.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学习进阶在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的研究[D]. 沈慧艳. 闽南师范大学, 2021(12)
- [4]木姜叶柯复方降糖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D]. 黄玉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阎锡山西北实业公司管理体系研究[D]. 刘惠瑾. 山西大学, 2021
- [6]碳酸化养护固废免烧砖配方优化研究及工业示范[D]. 宋佳奕. 浙江大学, 2021(09)
- [7]珍珠贝系列化妆品研究开发[D]. 金佳颖.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8]从老区到新区:中共入浙南下干部研究(1948-1956)[D]. 包晨岚. 浙江大学, 2020
- [9]高考全国卷化学图像题的统计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 高丹丹. 西南大学, 2020(05)
- [10]刺玫果系列保健食品 ——双刺参胶囊的研究[D]. 邸松. 吉林化工学院, 2020(11)
标签:成分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