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肥养殖蚯蚓技术

粪肥养殖蚯蚓技术

一、粪肥养殖蚯蚓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罗帅,孙志民,袁巧霞,钟波,李青江[1](2021)在《奶牛粪蚯蚓生物堆肥技术模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蚯蚓生物堆肥作为一种新型的堆肥方式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粪污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我国已出台多项相关政策,为奶牛粪蚯蚓生物堆肥技术发展推广提供了良好条件。奶牛粪经蚯蚓过腹处理得到的蚯蚓粪和蚯蚓均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本文以1 000头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为例,设计了该技术模式的一般工艺流程,并对该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环境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奶牛粪蚯蚓生物堆肥技术模式推广提供依据。

朱虹[2](2021)在《规模化养鸡场粪污处理与利用》文中认为目前,鸡养殖业迅速发展,粪污量也越来越大,规模化养鸡场粪污排放量大、污染范围广、危害程度深,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规模化养鸡场粪污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率并不高。笔者基于此,分析了规模化养鸡场粪污的影响,探讨目前规模化养鸡场粪污处理与利用方式,以蚯蚓堆肥处理技术为例,总结规模化养鸡场粪污的创新性处理与利用方式。

艾方秋[3](2021)在《基于生物联合转化机制的咖啡渣资源利用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从咖啡渣规模化高效资源利用出发,以咖啡渣作为主料开展乳酸菌、酵母菌、哈茨木霉等3种有益菌发酵配方优化研究,并通过蚯蚓消解试验,研究了咖啡渣发酵基料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分析了蚯蚓消解过程对咖啡渣发酵基料理化性质的影响,并以消解后的蚯蚓粪为育秧基质,初步研究了其对水稻种子出苗率、水稻苗期生物量以及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形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咖啡渣为主料,针对发酵配方中的糖蜜浓度、麦麸比例和菌剂接种量3因素设计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咖啡渣不同配方处理发酵温度达峰值时间为3~6 d,峰值温度为32.1~46.3℃,添加糖蜜及麦麸明显促进了咖啡渣发酵进程,发酵基料温度峰值及持续发酵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2)添加糖蜜和麦麸均促进咖啡渣发酵过程微生物生长与繁殖,与对照处理相比最高增幅达3321.1%,糖蜜添加比例是咖啡渣发酵过程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主要影响因素;添加糖蜜和麦麸总体上促进了咖啡渣发酵过程基料pH值的升高,麦麸添加比例是影响咖啡渣发酵过程基料pH值变化的主要因素。(3)添加糖蜜和麦麸均明显促进咖啡渣发酵基料水溶性蛋白、还原糖以及碱解氮含量的增加,各配方发酵基料水溶性蛋白、还原糖以及碱解氮含量与对照相比最高可增加249.85%、284.27%以及90.30%。麦麸添加比例是影响咖啡渣发酵基料水溶性蛋白、还原糖以及碱解氮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4)依据咖啡渣不同配方处理发酵基料各指标值,采用综合评分法分别对3种菌剂发酵配方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表明:乳酸菌及哈茨木霉最优配方均为:糖蜜浓度1%,麦麸比例6%,接种量3%;酵母菌最优配方为:糖蜜浓度2%,麦麸比例6%,接种量3%。2、依据咖啡渣发酵过程指标动态变化,选择9个配方中相对较优化的配方(263)以及对照配方(001)发酵基料进行了为期40d的蚯蚓养殖试验,跟踪测定消解过程基料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的动态变化以及消解完成后各处理发酵基料中蚯蚓生长繁殖状况,结果表明:(1)与对照发酵基料相比,优化配方发酵基料蚯蚓总数提高68.05%~79.14%,成蚓数提高29.66%~52.99%,幼蚓数提高145.45%~184.95%,相对于酵母菌及哈茨木霉,乳酸菌发酵基料更有利于蚯蚓生存适应,促进咖啡渣发酵基料的消解及蚯蚓生长与繁殖。(2)发酵基料经蚯蚓消解后铵态氮及硝态氮浓度范围分别为33.79~243.31 ppm及420.99~1347.96 ppm,蚯蚓消解总体上提高了发酵基料铵态氮及硝态氮浓度,咖啡渣配方优化发酵基料更有利于铵态氮及硝态氮的释放。(3)不同处理发酵基料蚯蚓消解40 d后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分别达到1919.83~2209.21 ppm及4123.51~6065.74 ppm,并且优化配方发酵基料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与对照处理相比均有大幅提升。(4)咖啡渣发酵基料经蚯蚓消解后pH值范围为4.80~6.04,消解过程总体上促进了发酵基料pH值由酸性向偏中性演变,与对照发酵基料相比,优化配方基料在蚯蚓消解后pH值均更接近于中性,从而可为咖啡渣蚯蚓粪的有机肥料与栽培基质应用提供更为合适的酸碱度。3、分别以乳酸菌和哈茨木霉发酵咖啡渣蚓粪进行水稻育秧试验,初步研究了咖啡渣经微生物发酵+蚯蚓消解后作为栽培基质利用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其对水稻苗期根际细菌群落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基质相比较,乳酸菌和哈茨木霉发酵咖啡渣蚓粪基质水稻出苗率分别提高19.80%及13.15%,根干物质重分别提高200.91%及208.26%,单位面积根干物质重分别提高261.04%及249.35%,而秧苗干物质重分别降低21.29%及21.73%,单位面积苗干重分别降低5.71%及11.53%。(2)3种育秧基质根际细菌群落的优势门为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Chloroflexi、Firmicutes、Verrucomicrobia、Gemmatimonadetes,占总序列丰度93%以上。与对照基质相比,乳酸菌发酵咖啡渣蚓粪基质水稻根际细菌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下降,而哈茨木霉处理差异不明显。(3)从根际细菌功能看,相对于对照基质,两种菌剂发酵咖啡渣蚓粪基质均促进秧苗根际潜在促生长功能菌群丰度的提高,哈茨木霉发酵咖啡渣蚓粪基质明显促进了秧苗根际与物质循环功能相关细菌丰度的提高,而乳酸菌发酵咖啡渣蚓粪基质则明显促进了秧苗根际固氮及抗逆境功能菌丰度的提高。

孙平平[4](2021)在《蚯蚓促进土壤中残留四环素降解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滥用四环素会导致四环素被释放到环境中,由于四环素化学性质稳定,能够长期残留在土壤中,从而会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蚯蚓是土壤中常见的生物,蚯蚓的活动和分泌物能够修复污染土壤。本研究以四环素、蚯蚓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微宇宙室内培养试验方法,选用威廉环毛蚓和赤子爱胜蚓两种生态型蚯蚓,研究土壤理化性质、蚯蚓酶活、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四环素抗性基因的变化,探讨蚯蚓促进土壤中残留四环素的降解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添加蚯蚓能够促进土壤中残留四环素的降解,威廉环毛蚓的降解效果优于赤子爱胜蚓。低浓度及高浓度四环素处理的土壤在静置28 d后降解率分别为50.33%和56.27%,威廉环毛蚓对土壤四环素降解效果分别提升28.04%和16.65%,赤子爱胜蚓对土壤四环素降解效果分别提升21.07%和10.82%。(2)四环素会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产生影响,添加蚯蚓能够改善土壤环境。四环素会降低土壤pH,高浓度下显着降低土壤的硝态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蚯蚓显着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电导率,威廉环毛蚓显着提高硝态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赤子爱胜蚓显着提高铵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四环素污染下,添加蚯蚓能够调节土壤pH和电导率来改善自身的生活环境,添加威廉环毛蚓显着提高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的含量,添加赤子爱胜蚓在低浓度下显着提高土壤硝态氮的含量但显着降低速效磷的含量,在高浓度下显着提高土壤硝态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蚯蚓可以通过提高土壤EC、硝态氮和速效磷的含量来促进土壤中四环素的降解。四环素和蚯蚓对土壤酶活产生显着影响,四环素会抑制土壤脲酶活性,增强纤维素酶活性,高浓度下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蚯蚓能够降低土壤脲酶活性,提高纤维素酶活性;在四环素土壤中,添加威廉环毛蚓能够降低土壤脲酶和木质素活性,添加赤子爱胜蚓,能降低土壤脲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高浓度下降低土壤木质素酶活性。(3)蚯蚓生物量在28 d后均显着下降,威廉环毛蚓和赤子爱胜蚓对四环素胁迫的应激响应不同。在低浓度下,威廉环毛蚓体内SP含量、T-AOC、AchE活性、SOD活性和GST活性显着下降,POD活性显着上升;赤子爱胜蚓体内SP、T-AOC和AchE活性显着增加,MDA含量、POD活性和GST活性显着下降。在高浓度下,威廉环毛蚓体内T-AOC、MDA、AchE活性、GST活性和CL活性显着降低,SP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显着上升;赤子爱胜蚓体内SP含量、T-AOC、SOD活性和CL活性显着上升,MDA含量、POD活性和GST活性显着下降,蚯蚓体内POD活性与土壤中四环素的降解呈显着正相关。(4)土壤中的四环素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属水平上优势种的丰度无明显影响,但添加威廉环毛蚓显着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且在四环素污染土壤中,威廉环毛蚓也显着改变了微生物群落,高四环素浓度处理中的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原土区能够区分开。威廉环毛蚓增加Nocardioides(类诺卡氏菌属)、Sphing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Aeromonas(气单胞菌属)和Flavobacterium(黄杆菌属)的丰度;在四环素污染的土壤条件下,添加威廉环毛蚓增加了Nocardioides、Aeromonas和Flavobacterium的丰度,这三种微生物都与土壤中四环素的降解率呈显着的正相关。蚯蚓SP与Hyphomicrobium、蚯蚓AchE与Nitrospira、蚯蚓POD与Marmoricola呈显着负相关关系,蚯蚓T-AOC与Pseudomonas、蚯蚓AchE与Marmoricola、蚯蚓AchE与Pseudomonas、蚯蚓CL与Pseudomonas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其中Hyphomicrobium、Nitrospira、Marmoricola 和 Pseudomonas 与四环素降解有关。(5)土壤中筛选出的60种四环素抗性基因涵盖四环素抗性基因外排泵蛋白、四环素抗性基因核糖体保护蛋白和四环素解构酶三个功能组。威廉环毛蚓能够影响四环素抗性基因的分布状况,土壤pH、EC、速效磷、硝态氮在形成四环素抗性基因中发挥重要作用。在12中四环素解构酶中,四环素和威廉环毛蚓能够刺激土壤产生Tet(X3),低浓度四环素显着增加tet(49)的基因丰度,威廉环毛蚓显着增加tet(50)的基因丰度,低浓度下添加威廉环毛蚓显着增加Tet(X4)的基因丰度,高浓度下显着增加tet(50)和tetX的基因丰度,其中tetX一般存在于Aeromonas(气单胞菌属)等微生物体内。

刘燕[5](2021)在《不同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和传播机制》文中研究指明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对不同环境的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近期的研究中ARGs已在不同环境中被大量检测出且产生了富集污染。然而,不同环境中ARGs分布规律的综合比较分析,及其传播方式仍处于研究初期。因此,本研究针对城市黑臭河流、养猪场周边农田土壤、受人为干扰少的贡嘎山以及网络交易的粪肥,采用高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High-Throughput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HT-q PCR)的方法,对283对ARGs和12对可移动遗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遗传标记物进行检测,探讨不同环境介质中ARGs和MGEs的多样性和丰度以及其分布特征,并耦合生物理化指标,揭示ARGs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其研究结果如下:(1)在城市黑臭河流中,水样中共检测到199种不同的ARGs和12种MGEs,底泥中共检测到160种ARGs和9种MGEs。在城市河流水样中黑臭区域的ARGs和MGEs的亚基种类和相对丰度均显着高于河流上游的农村对照区域(P<0.05),表明人类活动引起的恶劣水质可能会加剧ARGs和MGEs的富集和污染。在底泥中没有显着差异。冗余分析表示,NH4+-N、p H以及Fe离子是影响河流水体中ARGs分布和组成的显着环境因子,底泥中并未发现显着影响其ARGs分布的理化因素。(2)在养猪场周边土壤样品中总共检测到198种ARGs和12种MGEs。养猪场排污口、堆肥氧化池边、施用粪肥的土壤中ARGs和MGEs的亚基种类和丰度均显着高于未施肥的对照土壤(P<0.05),表明养猪场对周围农田土壤有显着的ARGs贡献。此外,冗余分析表明p H和NH4+-N分别解释了不同样品间ARGs差异的61%和28%,但并无显着的相关性(P>0.05)。(3)在贡嘎山2948-3651米海拔土壤样品中总共检测到132种ARGs和10种MGEs。在贡嘎山各海拔梯度的土壤样品中ARGs和MGEs的种类组成和丰度有显着差异(P<0.05),然而其并未随着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冗余分析表明NO3--N、NH4+-N、含水量、海拔和TOC分别解释了贡嘎山各海拔梯度样品中ARGs分布差异的33%、29%、20%、9%和5%,但均没有显着的相关性(P>0.05)。(4)在网络交易平台上购买的四种粪肥中共检测出165种ARGs和10种MGEs,检测到ARGs种类为:羊粪肥(138种)>鸡粪肥(98种)>鸡羊混合肥=牛粪肥(89种)。不同粪肥的ARGs丰度和组成差异显着,且都有其独有的ARGs亚型。同时,四种粪肥的总ARGs与总MGEs的相对丰度呈极显着相关(P<0.01),表明ARGs的水平转移可能加剧粪肥环境中ARGs的迁移和传播风险。(5)河流水样、底泥样品、农田土壤样品、高山土壤和粪肥样品之间检测到的ARGs和MGEs种类数和相对丰度均有显着差异(P<0.05)。ARGs种类数的总体变化如下:农田土壤>河流水样>河流底泥>粪肥>高山土壤;ARGs的相对丰度变化为:粪肥>河流底泥>农田土壤>河流水样>高山土壤。综上所述,不同环境中ARGs的分布特征有显着差异,ARGs的多样性和丰度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为评估其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生态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探究不同环境介质中ARGs的传播机制、以及评估ARGs污染水平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刘一凡,杨丽娟,王红,王鑫鑫[6](2021)在《蚯蚓粪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蚯蚓粪肥是将经蚯蚓消化有机废物产生的排泄物进行堆肥而制成的有机肥料,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有益微生物。近年来,作物生产的应用效果表明,蚯蚓粪肥能改善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种群,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还能增强植物抵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土壤中有毒重金属对植物危害。本文对蚯蚓粪肥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得出了蚯蚓粪肥制备简单、原料来源广,施入土壤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能促进作物种子萌发、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抑制多种病虫害发生的效果的结论。蚯蚓粪肥可直接用作作物栽培的基质,也可与其他物料(如化肥、生物炭、蛭石等)联合应用;与其它物料联合使用可产生叠加效应。因此,蚯蚓粪肥在作物生产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冉学文[7](2020)在《发酵鸡粪养殖蚯蚓的技术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鸡粪年产量大,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易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尽管资源化市场前景广阔,但利用水平较低。与其它粪便相比,鸡粪的营养物质多,利用价值更高。蚯蚓是一种重要的土壤生物,饲养成本低、食物来源广泛,加工可作蛋白饲料、提取物作化妆品等多种用途。用鸡粪饲喂蚯蚓,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得到具有经济效益的副产物—蚯蚓和蚯蚓粪,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处理模式。本课题探究腐熟鸡粪养殖蚯蚓的技术可行性,以鸡粪和锯末为发酵原料,研究不同碳氮比(C/N)鸡粪发酵效果和蚯蚓饲喂情况,考察了腐熟鸡粪中蚯蚓适应性、存活率、体重增长率,利用正交试验得出添加剂的最佳用量;对重金属在蚯蚓和蚯蚓粪中的变化,残留抗生素的毒性和发酵降解率进行了分析,探讨腐熟鸡粪养殖蚯蚓的安全性问题。通过实地养殖,验证试验可行性,对发酵鸡粪的黏着力进行初步探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C/N 30的发酵鸡粪腐熟度最高,饲喂蚯蚓效果最好,作基料饲时蚯蚓的适应性最强。一个饲养周期内,蚯蚓存活率为99.67%,增长率达到38.00%。2、腐植酸钠对蚯蚓的促增长效果更明显,维生物E能效促进增加蚯蚓和产茧数,综合考虑腐植酸钠(0.5g·kg-1)和维生素E(2g·kg-1)混合使用效果更佳。3、蚯蚓对Mn、As、Sr、Cd、Ba有明显富集作用,富集量为4.45、2.69、0.72、0.29、0.14mg。饲喂后的蚯蚓体内As达到49.87mg·kg-1,无法直接加工成饲料产品。经过饲喂,鸡粪中有机物减少导致As单位浓度增至175.44mg·kg-1,排放到土壤环境中属于重污染,也不能直接作为有机肥使用。蚯蚓粪中Fe、Mn、Zn、Cu等元素可生物利用性比腐熟鸡粪高,进入土壤后可迁移能力增加,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部分也增加。4、三种兽药抗生素对蚯蚓毒性较低,不会导致蚯蚓个体死亡。好氧发酵对鸡粪残留的不同剂量抗生素有一定降解作用,高剂量(100mg·kg-1)氟苯尼考、磺胺甲恶唑和盐酸金霉素降解率分别为61.33%、49.59%、56.73%;低剂量(50mg·kg-1)降解率分别为,80.76%、69.03%、69.17%。5、利用腐熟鸡粪大规模养殖蚯蚓可行,且饲养效果较好;产朊假丝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能降低发酵过程中鸡粪的黏着力,改善饲喂时的适口性。综上所述,以发酵腐熟的鸡粪养殖蚯蚓从技术上可行,投入成本低,可以推广到实际生产中去。养殖过程和蚯蚓、蚓粪后续利用的安全性问题集中在As的含量上。添加产朊假丝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能降低发酵过程鸡粪的黏着力。

张鹤翎[8](2020)在《探究太平2号蚓抗寒基因的表达及应用》文中认为本试验结合蚯蚓养殖业需求,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发现在高寒地区,温度是限制蚯蚓生长繁殖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现今赤子爱胜蚓种是世界上养殖最广泛的品种,太平2号蚯蚓属于爱胜属,是我国高寒地区养殖最多的品种。而此前的研究均在物理等外界条件设施上,针对蚯蚓自身的温度调节研究甚少,为了寻找调节蚯蚓自身适应温度的通路,并且观测运用于实际生产中的情况,本试验采用了无参基因测序的方法,比对同品种蚯蚓在不同养殖处理下的差异基因富集程度来发现相应的调节通路。由于蚯蚓喜甜,我们在进行蚯蚓抗寒驯化之前,选取不同基料进行养殖对比,诱导蚯蚓采食,选择出能够更好的让蚯蚓越冬的基料组成;在养殖过程中设置了两组不同对照,基料均为发酵后的奶牛粪便、废弃秸秆粉、分别喷洒水和糖蜜保持湿度,为后续驯化过程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不同基料对蚯蚓的抗寒作用。结果表明,在蚯蚓基料中添加糖蜜和秸秆粉,能够很好的增加蚯蚓的脂肪含量,能够在低温条件下帮助蚯蚓越冬,而添加秸秆粉能够调节基料的碳素,不仅改善了基料的透气性,还有保温升温的效果,但效果不显着。并且通过测定,发现添加了糖蜜的基料养殖的蚯蚓脂肪含量显着高于普通基料养殖的蚯蚓,水分含量高于普通基料养殖的蚯蚓。2、蚯蚓的抗寒驯化。根据试验一的结果,采用了正常基料养殖和糖蜜基料养殖,二者同时进行驯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为期80d的驯化,蚯蚓可以在10℃以下的条件进行采食行为;在1~0℃的条件下进入冬眠初期,显着提高了蚯蚓的抗寒性能。证明蚯蚓的抗寒驯化成功。3、测序分析有关蚯蚓的抗寒基因。通过试验二调节蚯蚓生活环境温度,让蚯蚓在耐受寒冷的条件下养殖一个繁殖周期,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正常温度养殖的蚯蚓与经过抗寒驯化后的蚯蚓进行检测,找出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对其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初筛蚯蚓抗寒基因所在位置,研究结果显示:探究蚯蚓的抗寒基因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代谢产物、酶的催化以及信号转导等。蚯蚓抗寒基因受外界环境条件和内在的共同调控。4、抗寒蚯蚓的实际应用。北方高寒地区冬季温度可低达零下十几度,而经过驯化后的蚯蚓,抗寒性能有明显的增加,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在冬季养殖经过抗寒驯化后的蚯蚓存活率有显着的提升,此外,通过日间大棚中透过的阳光进行提升棚内温度,在堆积蚯蚓基料时采用中间及顶部铺设枯树叶的方式,使得枯树叶借助日间提升的温度发酵时产生热量,从而提高基料温度;此方法养殖抗寒蚯蚓一个繁殖周期发现,蚯蚓的活跃性有很大的提升,并且有少数蚓茧产出,大大降低蚯蚓养殖成本,改善了养殖环境,并且提升了收益。

刘念[9](2020)在《基于牛粪为养料下蚯蚓对硒元素富集效应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硒(Se)是人和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维持机体健康如降低死亡率、抗氧化、抗癌等有着重要作用。缺硒会引起家禽患白肌病,人类患克山病、大骨节病。在半发酵牛粪中添加两种不同硒源及其复合硒进行蚯蚓养殖,探究硒元素对蚯蚓和蚓粪的影响,选择出富硒蚯蚓的养殖浓度及复合硒比例,在蚯蚓处理牛粪的同时,提升蚯蚓富硒效果,降低富硒蚯蚓养殖成本,实现富硒蚯蚓低成本、高效益的规模化养殖和牛粪的资源化利用。试验选取成年“太平2号”蚯蚓3900条,随机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条蚯蚓。试验一通过在牛粪基料中添加2硒源(亚硒酸钠、富硒酵母)、3水平(5mg.kg-1、1Omg.kg-1、15mg.kg-1),以硒元素计,选择出两种硒源的最适富硒量。试验二、三保持各处理硒的添加量均为1Omg.kg-1,分别设置CON(不添加外源硒)组、SS(亚硒酸钠)组、SY(富硒酵母)组、混合 Ⅰ(SS:SY=1:1)、混合 Ⅱ(SS:SY=2:1)、混合 Ⅲ(SS:SY=4:1)组,测定指标包括:蚯蚓生长繁殖,蚓体及蚓粪硒含量、重金属含量,蚓体抗氧化酶活,蚓粪氮磷钾含量。采用SPSS17.0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牛粪中硒添加量升高,蚯蚓的生长繁殖逐渐被抑制,硒浓度越高,蚯蚓的生长繁殖被抑制程度越高,当SY的硒添加量为15mg.kg-1时,蚯蚓有明显的中毒现象;硒浓度越高,蚯蚓蚓体硒含量越高,二者成正比;牛粪中添加同一水平的SS与SY,SY组蚯蚓的硒含量明显高于SS组。2.各组牛粪中硒元素添加量均为10mg.kg-1,CON组日增重倍数最高,牛粪中添加不同硒源的处理组中,蚯蚓日增倍数最高为SS组;日蚯蚓日增殖倍数最高为CON组,其他各处理组中蚯蚓日增殖倍数最高为SS组;混合Ⅰ组蚯蚓蚓体硒含量最高,且所有处理组的蚯蚓硒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3.对照组中的Cu、As、Cr含量均显着高于处理组,Cd含量显着低于处理组。混合Ⅰ组、混合Ⅲ组SOD活性最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着(P<0.01);SY组、混合Ⅲ组GSH-Px活性最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着(P<0.01);SY组PHGPx活性最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着(P<0.01),混合Ⅰ组蚯蚓T-AOC、CAT活性最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着(P<0.01);各组蚯蚓TP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4.混合Ⅰ组蚓粪硒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混合Ⅲ组与SY组蚓粪N含量最高;混合Ⅰ与混合Ⅲ组的P含量最高;混合Ⅲ组K含量最高;处理组中Ash含量最高的是混合Ⅰ组;混合Ⅰ组粪中Cu含量最高,SS组蚓粪中As含量最高,混合Ⅰ组最低;混合Ⅲ组蚓粪中Cr含量最高。结论:牛粪基料中添加15mg.kg-1富硒酵母时会对蚯蚓的生长繁殖产生抑制,与对照组相比牛粪中添加硒源会使蚯蚓的生长、繁殖变慢;牛粪基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及不同硒源能显着提升蚯蚓蚓体及蚓粪的硒含量、提升蚓体抗氧化酶活性,硒与牛粪中的重金属产生拮抗作用,降低蚯蚓蚓体对重金属的富集;牛粪基料中添加硒元素能改善蚓粪的肥力。综上所述,硒添加水平为5、10、15mg/kg的亚硒酸钠与富硒酵母,最适合培育富硒蚯蚓的浓度为1Omg/kg;相同硒水平,最适合培育富硒蚯蚓的比例为1:1。推荐生产实践使用。

贾玉川[10](2020)在《大庆市猪场粪便处理过程中氮、磷变化规律及畜禽土地承载力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畜禽养殖数量的增多,畜禽废粪便污染物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已对养殖场周边区域的环境造成影响。养殖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一直是行业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本论文研究了规模化猪场不同清粪模式以及粪肥自然堆放模式下其内主要营养素氮、磷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大庆市畜禽粪污的耕地承载情况,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提供理论支撑。首先,本文以大庆市的各项资料为例,为了进一步分析畜禽粪便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的风险,利用各种数据和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大庆市的畜禽粪便污染物总的产生量、耕地负荷及其时间特征、空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经过估测:大庆市全市畜禽粪便耕地负荷为7.54,各区县中肇州县粪便耕地负荷最高为12.04,远低于30 t/hm2的标准;全市畜禽TN耕地负荷为38.39,其中各区县最高为65.12,远低于170 kg/hm2的限量标准;全市TP耕地负荷为8.86,其中各区县最高为15.12,也低于35 kg/hm2的限量标准。可以判断出:大庆市的畜禽粪便污染物在耕地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不存在畜禽粪便污染的危险。其次,为探究猪粪在收集、临时堆积、堆肥过程中氮、磷变化情况,研究分为三个试验进行:为研究养殖场使用不同清粪方式所收集的猪粪便养分的变化情况,试验设置为干清粪组、水泡粪组(TS含量分别设定为3%、5%和7%)和水冲粪组(TS含量设定为3%),每组均称取300g新鲜完整猪粪便。共组成9个试验组进行试验。每个试验组设置3个重复组。试验结果表明:以干清粪为对照组,水冲粪工艺收集的猪粪全氮、全磷、总有机碳含量平均损失率为16.18%、18.62%、22.26%,水泡粪工艺收集的猪粪全氮、全磷、总有机碳含量平均损失率为8.68%、4.85%、13.67%。水冲粪工艺收集到的猪粪养分损失最大,其次是水泡粪工艺,而干清粪工艺收集到的粪便养分损失最少有利于好氧堆肥、沼气发酵等对粪便的后续处理工作。为研究自然状态下临时堆放的猪粪28 d内不同堆放高度下对猪粪中养分变化情况的影响,试验组按堆放高度分为20 cm组和35 cm,每个试验组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猪粪堆放过程中,堆积高度对猪粪各指标差异影响不显着(P>0.05),因此,养殖场在将猪粪临时堆积时,可以不用考虑堆积高度对猪粪各指标的影响。堆放当天平均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总有机碳含量、pH及含水率分别为4.62%、7.01%、35.40%、6.84及77.84%,堆放28d后平均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总有机碳含量、pH及含水率分别为3.72%、5.63%、34.53%、8.29及68.19%,猪粪变化幅度、肥力损失不大,可以进行短期临时堆放。堆放28d后,各试验组猪粪平均碳氮比和含水率分别为9.32和68.19%,而堆肥的碳氮比值最适宜范围为20-35,最适宜的含水率范围在55%65%之间的堆肥最适宜的含水率,不满足堆肥条件。为研究自然堆肥状态下的粪便不添加任何垫料及调理剂堆体能否达到完全腐熟程度,试验样品采自自然堆肥时间分别达到2、4、6、8、10、12个月的堆体,按堆肥时间分为6个试验组进行试验,每个试验组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整个自然堆肥过程中,堆体平均碳氮比变化幅度不大,维持在9.20-11.01之间,低于15-20的腐熟标准;碳氮比换算成T值后,T值变化范围在1.08-1.29之间,也不符合T<0.6的评价指标。说明自然堆肥的堆体初始碳源不足,导致碳氮比较低,堆体不能达到完全腐熟。最后,结合前文试验数据进行大庆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分析,测算出大庆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以氮为基础)为3.26,对应土地承载的最大猪当量为3247.61万个;同时测算出土地承载力(以磷为基础)为2.72,对应土地承载的最大猪当量为2709.66万个,均远远大于目前全市畜禽养殖的416.83万个猪当量。说明以大庆市的种植面积来消纳全市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污绰绰有余,并且还有极大的畜禽粪污消纳空间,所以可以看出大庆市畜禽养殖业还有极大发展空间。

二、粪肥养殖蚯蚓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粪肥养殖蚯蚓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奶牛粪蚯蚓生物堆肥技术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奶牛粪蚯蚓生物堆肥技术模式可行性分析
    1.1 技术需求分析
    1.2 处理量及产物可用性分析
2 奶牛粪蚯蚓生物堆肥处理模式工艺流程
    2.1 总体规划
    2.2 一般工艺流程
    2.3 注意事项及关键点
3 奶牛粪蚯蚓生物堆肥处理模式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分析
    3.2 环境和社会效益分析
4 小结

(2)规模化养鸡场粪污处理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规模化养鸡场粪污的影响
2 规模化养鸡场粪污处理与利用方式
    2.1 鸡粪的免费赠送
    2.2 鸡粪制作粪肥
    2.3 鸡粪新鲜出售
    2.4 鸡粪燃烧发电
3 规模化养鸡场粪污的创新性处理与利用—以蚯蚓堆肥处理技术为例
    3.1 养殖方式与基础设施的选择
    3.2 鸡粪的加工和调制
    3.3 鸡粪与蚓种的投放
    3.4 加强日常管理
        3.4.1温度
        3.4.2湿度
        3.4.3通气
        3.4.4防止逃逸
        3.4.5防虫害
4 结语

(3)基于生物联合转化机制的咖啡渣资源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咖啡渣的资源化利用
        1.1.1 咖啡渣的主要成分
        1.1.2 咖啡渣燃料资源利用
        1.1.3 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资源利用
        1.1.4 饲料资源利用
        1.1.5 食用菌栽培利用
        1.1.6 功能材料资源利用
        1.1.7 有用化学成分的提取
    1.2 蚯蚓对有机废弃物消解及其利用价值
        1.2.1 蚯蚓的生态功能
        1.2.2 蚯蚓对有机废弃物的消解机制
        1.2.3 蚯蚓堆肥高效转化有机废弃物应用研究
        1.2.4 蚯蚓消解有机废弃物过程中污染物的归趋
        1.2.5 有机废弃物蚯蚓堆肥产物资源利用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咖啡渣主料的发酵配方优化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菌种
        2.1.2 供试材料
        2.1.3 培养基制备
        2.1.4 菌种制备
        2.1.5 发酵基质配方优化设计
        2.1.6 取样与测定方法
        2.1.7 优化配方选定方法
        2.1.8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发酵过程咖啡渣温度动态变化
        2.2.2 发酵过程咖啡渣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2.2.3 发酵过程咖啡渣pH值的变化
        2.2.4 发酵过程咖啡渣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2.2.5 发酵过程咖啡渣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2.2.6 发酵过程咖啡渣碱解氮含量的变化
        2.2.7 基于咖啡渣主料的3种有益菌发酵优化配方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蚯蚓消解过程咖啡渣发酵基料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蚯蚓接种与饲养管理
        3.1.3 测定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发酵基料蚯蚓生长与繁殖特征
        3.2.2 不同发酵基料蚯蚓消解过程铵态氮含量的变化
        3.2.3 不同发酵基料蚯蚓消解过程硝态氮含量的变化
        3.2.4 不同发酵基料蚯蚓消解过程速效磷含量的变化
        3.2.5 不同发酵基料蚯蚓消解过程速效钾含量的变化
        3.2.6 不同发酵基料蚯蚓消解过程pH值的变化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发酵咖啡渣蚯蚓粪水稻育秧基质利用初步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基质选用
        4.1.3 育秧试验
        4.1.4 秧苗指标测定
        4.1.5 土壤DNA提取和Illumina MiSeq测序分析
        4.1.6 生物信息学分析
        4.1.7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4.2.2 不同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根际细菌多样性影响
        4.2.3 不同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根际细菌组成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蚯蚓促进土壤中残留四环素降解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土壤污染
        1.1.1 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来源及残留情况
        1.1.2 土壤中残留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生态毒性
        1.1.3 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研究
    1.2 蚯蚓辅助降解有机污染物
        1.2.1 蚯蚓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
        1.2.2 蚯蚓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1.2.3 蚯蚓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学响应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土壤中四环素残留量及土壤性质变化特征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4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土壤中四环素的残留量及降解率
        2.3.2 四环素和蚯蚓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2.3.3 四环素降解率与土壤性质相关性分析
    2.4 讨论
        2.4.1 蚯蚓对土壤中四环素降解影响特征
        2.4.2 蚯蚓和四环素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特征
        2.4.3 蚯蚓和四环素对土壤酶活影响特征
    2.5 小结
第3章 四环素胁迫下不同生态型蚯蚓生理生化变化特征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4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蚯蚓生物量变化
        3.3.2 蚯蚓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3.3.3 蚯蚓抗氧化能力变化
        3.3.4 蚯蚓氧化损伤指标
        3.3.5 蚯蚓体内纤维素酶活性变化
        3.3.6 四环素降解与蚯蚓酶活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3.4.1 蚯蚓生物量变化特征
        3.4.2 四环素胁迫下蚯蚓体内酶活变化特征
    3.5 小结
第4章 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四环素抗性基因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实验设计
        4.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4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与优势种的分布情况
        4.3.2 优势种与环境因子关联分析
        4.3.3 四环素抗性基因丰度变化
    4.4 讨论
        4.4.1 威廉环毛蚓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降解四环素
        4.4.2 威廉环毛蚓对四环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不同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和传播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抗生素污染现状概述
    1.2 ARGs 的概述
        1.2.1 ARGs的定义
        1.2.2 ARGs的抗性机理
        1.2.3 ARGs的传播机制
    1.3 国内外ARGs污染的研究现状
        1.3.1 水环境中ARGs的污染研究
        1.3.2 土壤环境中ARGs的污染研究
        1.3.3 其它环境中ARGs的污染研究
    1.4 ARGs的研究方法
        1.4.1 基于细菌培养的研究方法
        1.4.2 PCR技术
        1.4.3 高通量测序技术
        1.4.4 宏基因组测序
        1.4.5 HT-qPCR
    1.5 研究目的和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和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城市人类活动对河流中ARGs的影响——以嘉陵江支流西河为例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采样点描述
        2.2.2 样品采集
        2.2.3 研究方法
        2.2.3.1 理化性质分析
        2.2.3.2 水体和底泥中微生物总DNA的提取和qPCR
        2.2.3.3 基于~3H放射性同位素的微生物活性的测定
        2.2.3.4 HT-qPCR测定不同样品中的ARGs
        2.2.3.5 HT-qPCR测定不同样品中的病原微生物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河流黑臭区域与对照区域的ARGs和 MGEs的检测个数比较分析
        2.3.2 河流黑臭区域与对照区域的ARGs和 MGEs的丰度比较分析
        2.3.3 河流黑臭区域与对照区域的ARGs的亚基组成分析
        2.3.4 河流中水体和底泥的ARGs和 MGEs的网络分析
        2.3.5 环境因子与ARGs和 MGEs的冗余分析
        2.3.6 城市河流中致病菌分布规律以及其与ARGs的规律的综合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养猪场对周围农田生态系统中ARGs分布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采样点描述
        3.2.2 样品采集
        3.2.3 研究方法
        3.2.3.1 理化性质分析
        3.2.3.2 分子生物学分析
        3.2.3.3 HT-qPCR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养猪场周边农田土壤中的ARGs和 MGEs的检测个数比较分析
        3.4.2 养猪场周边农田土壤中的ARGs和 MGEs的检测丰度比较分析
        3.4.3 养猪场周边农田土壤中的ARGs和 MGEs亚基的组成分析
        3.4.4 养猪场周边农田土壤中ARGs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受人为活动干扰少的贡嘎山区域中各海拔梯度的ARGs的分布特征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采样点描述
        4.2.2 样品采集
        4.2.3 研究方法
        4.2.3.1 理化性质分析
        4.2.3.2 分子生物学分析
        4.2.3.3 HT-qPCR
        4.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贡嘎山各海拔梯度的ARGs和 MGEs的检测个数比较分析
        4.3.2 贡嘎山各海拔梯度的土壤中的ARGs和 MGEs的检测丰度比较分析
        4.3.3 贡嘎山各海拔梯度的土壤中ARGs和 MGEs的亚基组成分析
        4.3.4 贡嘎山海拔梯度的土壤中ARGs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粪肥的网络交易可能促进ARGs的传播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粪肥信息
        5.2.2 研究方法
        5.2.2.1 分子生物学分析
        5.2.2.2 HT-qPCR
        5.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四种网络交易的粪肥中ARGs和 MGEs的检测个数比较分析
        5.3.2 四种网络交易的粪肥中ARGs和 MGEs的检测丰度比较分析
        5.3.3 四种网络交易的粪肥中ARGs和 MGEs的组成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综合比较分析不同环境中ARGs和 MGEs的分布规律
    6.1 不同环境中的ARGs和 MGEs的检测个数比较分析
    6.2 不同环境中的ARGs和 MGEs的丰度比较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7)发酵鸡粪养殖蚯蚓的技术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畜禽粪便排放现状
        1.1.2 资源化利用价值
        1.1.3 鸡粪的特点
        1.1.4 鸡粪污染的危害
    1.2 鸡粪资源化技术及政策措施
        1.2.1 资源化技术
        1.2.2 政策措施
    1.3 蚯蚓处理鸡粪的研究
        1.3.1 蚯蚓
        1.3.2 鸡粪养殖蚯蚓技术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发酵鸡粪和添加剂对蚯蚓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鸡粪发酵
        2.2.2 蚯蚓的饲喂
        2.2.3 添加剂对蚯蚓的影响试验
        2.2.4 指标和测定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鸡粪发酵效果
        2.3.2 饲喂效果
        2.3.3 鸡粪和蚯蚓变化
        2.3.4 适宜饲喂蚯蚓的添加剂浓度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金属和抗生素对蚯蚓养殖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重金属对蚯蚓养殖的影响
        3.2.2 抗生素对蚯蚓养殖的影响
        3.2.3 重金属数据处理
        3.2.4 抗生素急性毒性和降解率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重金属含量变化
        3.3.2 重金属形态分析
        3.3.3 抗生素对蚯蚓的急性毒性
        3.3.4 抗生素的检测
        3.3.5 抗生素的削减
    3.4 小结
第4章 放大试验
    4.1 实地推广
    4.2 成本核算
    4.3 鸡粪饲料化的进一步改进
        4.3.1 试验设计
        4.3.2 数据测定
        4.3.3 结果与讨论
    4.4 模拟养殖试验
        4.4.1 试验方法
        4.4.2 结果与讨论
第5章 全文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与建议
    5.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8)探究太平2号蚓抗寒基因的表达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蚯蚓养殖的意义
    1.2 国内外蚯蚓养殖概况
    1.3 蚯蚓的营养价值
    1.4 蚯蚓养殖的价值
        1.4.1 蚯蚓粪的应用
        1.4.2 蚯蚓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1.4.3 蚯蚓在饲料方面的应用
        1.4.4 蚯蚓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
    1.5 蚯蚓在农牧业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1.6 太平2号蚓的引入
    1.7 赤子爱胜蚓的饲养管理
        1.7.1 环境温度要求
        1.7.2 对基料的要求
        1.7.3 接种密度要求
        1.7.4 预防病虫害及有毒物质
    1.8 蚯蚓的繁殖条件
    1.9 蚯蚓的生物学特性
    1.10 内蒙古地区的气候特点
    1.11 动物驯化史[48]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 技术路线
2 不同基料对蚯蚓的抗寒作用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2.1.2 试验动物及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1.4 指标测定
        2.1.5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蚯蚓各项指标变化
    2.3 讨论
    2.4 小结
3 蚯蚓的抗寒驯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及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4 蚯蚓抗寒基因的测序与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及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转录组数据分析
    4.3 统计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5 抗寒蚯蚓的实际应用
    5.1 试验动物及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5 讨论
    5.6 小结
6 总体讨论
7 总体结论
8 论文的创新点
9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基于牛粪为养料下蚯蚓对硒元素富集效应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硒的研究进展
        1.1.1 硒的发现及分布
        1.1.2 硒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
    1.2 富硒生物的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硒源的选择及应用
        1.3.1 富硒酵母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1.3.2 亚硒酸钠对畜禽养殖的作用
    1.4 富硒生物蚯蚓的选择
    1.5 蚯蚓处理牛粪概述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1.7 技术路线
2 试验研究
    2.1 牛粪中添加两种不同硒源养殖蚯蚓的研究
        2.1.1 实验动物与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结果与分析
        2.1.4 讨论
        2.1.5 小结
    2.2 牛粪添加混合硒源养殖蚯蝴的研究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结果与分析
        2.2.4 讨论
        2.2.5 小结
    2.3 牛粪添加混合硒源对蚓体重金属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法
        2.3.3 结果分析
        2.3.4 讨论
        2.3.5 小结
    2.4 牛粪添加混合硒对蚯蚓粪的影响研究
        2.4.1 试验材料
        2.4.2 试验方法
        2.4.3 结果与分析
        2.4.4 讨论
        2.4.5 小结
3 总体讨论
4 总体结论
5 论文的创新点
6 展望
    6.1 富硒蚯蚓蚓体的利用
    6.2 富硒蚓粪的应用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大庆市猪场粪便处理过程中氮、磷变化规律及畜禽土地承载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畜禽粪便污染方面的研究
        1.2.2 畜禽粪便处理利用方面的研究
        1.2.3 畜禽粪便土地承载力方面的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大庆市畜禽粪便污染物产生量、耕地负荷及时空特征分析
    2.1 大庆市畜禽粪尿、TN、TP产生量的估算
        2.1.1 数据来源
        2.1.2 估算方法
    2.2 大庆市畜禽粪尿、TP、TN产生量及时空特征分析
        2.2.1 大庆市畜禽粪尿产生量及时间特征分析
        2.2.2 大庆市畜禽粪尿产生量的空间分布
        2.2.3 大庆市畜禽TP、TN产生量及时间特征分析
        2.2.4 大庆市畜禽TP、TN产生量的空间分布
    2.3 大庆市畜禽粪便、TP、TN耕地负荷及时空特征分析
        2.3.1 畜禽粪便、TN、TP耕地负荷
        2.3.2 大庆市畜禽粪便、TP、TN耕地负荷及时间特征分析
        2.3.3 大庆市畜禽粪便、TP、TN耕地负荷的空间分布
    2.4 小结
3 猪粪在收集过程中氮、磷变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
        3.1.2 试验用猪
        3.1.3 试验设计
        3.1.4 样品采集
        3.1.5 样品测定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粪便收集过程中全氮的变化规律
        3.2.2 粪便收集过程中全磷的变化规律
        3.2.3 粪便收集过程中总有机碳的变化规律
    3.3 小结
4 猪粪在临时堆放过程中氮、磷变化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设计
        4.1.4 样品采集
        4.1.5 样品测定
        4.1.6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猪粪临时堆积过程中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
        4.2.2 猪粪临时堆积过程中全磷含量的变化规律
        4.2.3 猪粪临时堆积过程中总有机碳的变化规律
        4.2.4 猪粪临时堆积过程中碳氮比的变化规律
        4.2.5 猪粪临时堆积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4.2.6 猪粪临时堆积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
    4.3 小结
5 猪粪在自然堆肥过程中氮、磷变化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点
        5.1.2 试验材料
        5.1.3 试验设计
        5.1.4 样品采集
        5.1.5 样品测定
        5.1.6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粪便自然堆肥过程中全氮含量的变化
        5.2.2 粪便自然堆肥过程中全磷含量的变化
        5.2.3 粪便自然堆肥过程中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5.2.4 粪便自然堆肥过程中碳氮比的变化
        5.2.5 粪便自然堆肥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
        5.2.6 粪便自然堆肥过程中pH的变化
    5.3 小结
6 大庆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分析
    6.1 土地承载力分析方法
        6.1.1 基础数据
        6.1.2 估算方法
    6.2 大庆市养殖业与种植业情况
        6.2.1 大庆市畜禽养殖情况
        6.2.2 大庆市农作物种植情况
    6.3 大庆市畜禽粪污排放量及养分供给量
    6.4 大庆市农作物粪肥养分需求量
    6.5 大庆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分析
    6.6 小结
7 大庆市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方面的建议
    7.1 粪污处理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7.2 畜禽粪污产生量的控制
    7.3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7.3.1 粪污全量收集还田模式
        7.3.2 粪便堆肥利用模式
        7.3.3 粪污能源化利用模式
        7.3.4 粪便饲料化利用模式
8 结论
    8.1 大庆市畜禽粪便污染物产生量、耕地负荷及时空特征分析
    8.2 猪粪在收集过程中氮、磷变化研究
    8.3 猪粪在临时堆放过程中氮、磷变化研究
    8.4 猪粪在自然堆肥过程中氮、磷变化研究
    8.5 大庆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粪肥养殖蚯蚓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奶牛粪蚯蚓生物堆肥技术模式分析[J]. 罗帅,孙志民,袁巧霞,钟波,李青江. 中国乳业, 2021(11)
  • [2]规模化养鸡场粪污处理与利用[J]. 朱虹. 兽医导刊, 2021(17)
  • [3]基于生物联合转化机制的咖啡渣资源利用研究[D]. 艾方秋. 扬州大学, 2021(09)
  • [4]蚯蚓促进土壤中残留四环素降解的机制研究[D]. 孙平平. 扬州大学, 2021(09)
  • [5]不同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和传播机制[D]. 刘燕. 西华师范大学, 2021(12)
  • [6]蚯蚓粪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研究进展[J]. 刘一凡,杨丽娟,王红,王鑫鑫. 土壤通报, 2021(02)
  • [7]发酵鸡粪养殖蚯蚓的技术可行性研究[D]. 冉学文. 重庆工商大学, 2020(11)
  • [8]探究太平2号蚓抗寒基因的表达及应用[D]. 张鹤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9]基于牛粪为养料下蚯蚓对硒元素富集效应的影响研究[D]. 刘念.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10]大庆市猪场粪便处理过程中氮、磷变化规律及畜禽土地承载力分析[D]. 贾玉川.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粪肥养殖蚯蚓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