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对湖北省部分桂花品种的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对湖北省部分桂花品种的综合评价

一、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湖北省部分桂花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杨彦伶,李振芳,马林江,王瑞文,张新叶,彭婵,黄国伟,陈慧玲[1](2021)在《利用层次-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矮灌型紫薇优良单株》文中研究指明以110株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种内杂种子代为试验材料,以培育矮灌型紫薇为目标,选取着花密度、花序长、花序宽、花径、花色、花期、株型、株高、冠幅、生长势、抗病能力等11个指标,采用灰色关联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矮灌型紫薇观赏性状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依据灰色加权关联度值将供试单株分成4个等级,优选出6个着花密度高、株型紧凑、花色鲜艳、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应用该评价体系,可对矮灌型紫薇优良单株进行有效的综合评价。

陈阳[2](2021)在《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植物园营造在现代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伴随植物园的发展,植物园引种的专类植物越来越多,自然就形成了植物的专类园。植物专类园的功能是植物园功能的体现,它的功能包括了收集研究、自然教育、休闲娱乐等,植物文化科普作为自然教育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植物本身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凝聚了深厚的底蕴,植物专类园中的植物是其部分文化的体现。本文是基于对植物文化的了解,研究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载体及方法,美化植物专类园的植物文化景观、增加植物科普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我们对植物的审美层次,丰富景观空间。通过文献查阅法,探讨植物文化、植物专类园、植物文化景观、植物园、交互性景观的相关概念,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通过实地考察国内武汉中科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杭州市植物园、成都市植物园五个植物园,了解植物园中植物专类园的植物文化、如何表现、怎么转换应用在植物专类园中,总结了其植物文化应用特色。在实地调研考察国内植物园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广义的植物文化与传统习俗、宗教和士大夫的渊源;植物文化的深厚内涵,以及植物本身作为其文化的情感表现。鉴于对于广义植物文化的研究,提出艺术性、互动性、创新性、教育性、特色性四个应用原则和景向心生,植物营建;因地制宜,挖掘文化;创新表达,提炼手法;尊重场地,再现特色四个策略。其次归纳总结出植物专类园中植物文化的表达载体主要有建筑、园林小品、水体、现代高科技术、植物园活动。表达方法有借鉴与创新、保护继承与重新利用、象征隐喻与符号化。对植物文化在植物专类园的应用归纳总结的基础之上,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植物专类园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植物专类园中的植物文化景观现状,对现有植物文化景观,缺失的植物文化景观进行分析,总结现有专类植物品种,并且对专类植物进行文化挖掘,从而在原有规划设计定位之上,以游客游览较多的七个专类园为主,新增植物文化科普游览路线,以“一轴七景”为路线,着重对世界名花园、樱花园、山茶园、桂花园、竹园、梅园、国家杜鹃园进行景观提升,填补植物文化科普的空缺,增加植物文化景观内容,打造特色专类园。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提升植物专类园的植物文化景观效果,提升植物文化的科普内容和形式,增加群众接受自然教育的机会,深入感受植物园的文化氛围。

周睿杰[3](2020)在《基于循证设计的儿童医院康复景观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儿童医院作为儿童身心康复的首要场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儿童发病率上升等社会背景,儿童医院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凸显。康复景观具有促进人体身心康复的效果,而循证设计作为方法论,可以为其提供理论指导。针对这一课题,本文以儿童医院康复景观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探讨。研究前期,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循证设计理论及康复景观领域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基于前期研究内容对循证设计理论展开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法,将循证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进行比较,了解差异性。采取案例分析法,分析其指导儿童医院景观设计的可行性。接着,对儿童医院的定义、院内使用者特征、康复景观概念、相关基础理论、作用机理与特定疗法展开论述。然后对儿童医院景观规划与自然要素展开探讨,分析研究对象的诸项设计要点。经过分析,得出如下成果:(1)从宏观角度上提出循环模型概念,并对模型运用在儿童医院康复景观设计中的适应性进行解析。(2)从中观角度阐述循环模型不同环节的实践流程,并分析模块库建立的思路和实践方法。(3)以循环模型为基本框架,从微观角度展开探讨,采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对相关证据进行整理,并遵循证据提出设计优化策略。(4)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展实证环节,进行实地调研及设计实践,并提出设计解决方案。经研究发现,目前儿童医院景观环境包含缺乏绿化、缺乏户外活动空间、缺乏康复景观功能等问题。儿童医院景观品质的提升,不仅需要研究者们的推广,还需相关从业者给予足够的关注。若将医院景观打造成康复景观环境,可为儿童医院使用者们带来一定的身心康复效果。而循证设计作为“舶来品”,因环境不同虽存在一定局限,但可以借鉴其核心思想,试着对其改进优化,用于探索更佳的儿童医院康复景观设计模式。

柳蓓[4](2020)在《产业融合视角下武汉市仓埠镇休闲农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休闲农业依托农村本地现有的资源,合理规划整合资源,丰富了产品类型,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同时改善了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经济增长点,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积极作用。产业融合是当前发展的趋势,各产业间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相互影响渗透,促进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休闲农业正是产业融合的典型。近年来,仓埠镇农业产业进行了转型升级,在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坚持新发展理念,依托本地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资源禀赋,以建设华中地区一流的观光休闲目的地为目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逐步产业化规范化。本文以武汉市仓埠镇为研究对象,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运用文献分析法,对仓埠镇实地考察,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武汉市仓埠镇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探究健康协调发展可行的策略。本文首先阐明了武汉市仓埠镇休闲农业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构建整个研究框架。其次,对相关概念界定并进行理论分析,以产业融合理论、农业多功能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休闲农业产业融合的动因、过程、效果和类型。然后对仓埠镇休闲农业发展进行环境分析,进一步分析了仓埠镇休闲农业发展概况。再次对仓埠镇休闲农业的产业融合形式和融合程度深入分析,提出仓埠镇休闲农业产业融合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缺乏科学规划,基础设施落后,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专业人才等。最后,结合前文分析研究,针对仓埠镇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仓埠镇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应优化产业融合政策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产业融合休闲农业产品,组建农业综合型人才队伍等可行性建议,为仓埠镇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林正松[5](2020)在《清江下游流域向王庙遗址修复及相应水环境质量变化》文中指出清江下游流域(以下统称“研究区”)位于湖北宜昌长阳县、五峰县和宜都市境内,属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区第二大支流。康乾时期,研究区分布有数十座向王庙,还流传着“向王天子一只角,吹出一条清江河”的谚语,且当地土家族人民将“向王天子”的水神形象作为保护水环境的集体记忆。向王庙自身的三大功能(即“向王崇拜”、“灯塔与航标”和“凝聚”)与环境相互作用,一方面“内化”了环境系统的不平衡问题,另一方面促进康乾时期研究区的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单一追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类活动—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三者相互作用不协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们通过筑水坝、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和引进生态修复技术等方式遏制水环境污染问题,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本文从传承文化景观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视角,提出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对破坏较重的遗址断面进行环境复原与修复,并通过水质检测与评价,检验该模式的时效性与可行性。对此科学问题本文开展了以下系统研究:第一部分从鄂西南自然环境和本土文化中找出向王庙遗址(1)揭示鄂西南地区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本土文化。研究区位于鄂西南连片贫困山区,具有地形起伏较大、沟谷纵横、雨水分布不均等地质地貌特征。康乾时期,“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格局被打破,土汉交融促使本土文化快速发展。诗人彭秋潭在《长阳竹枝词》一文中,将“向王天子”作为治水有功的水神,被广乏流传,“向王文化”也因此成为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2)通过田野调查提取向王庙遗址数据。土家族人民为保持“向王天子”的人物形象,在研究区险要关隘处和地质灾害多发地修建庙宇,被称为“向王庙”,长期以来成为当地典型的文化景观资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发展,加上“清江画廊”、“八百里清江美如画”等促使旅游产业发展,人们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向王庙断面的建筑、道路、植被等损毁严重。通过田野调查,提取了研究区向王庙遗址断面的地形地貌、占地面积、保存状况等基础数据,为文化景观复原与修复提供了数据支撑。第二部分揭示向王庙的历史变迁、空间分布规律和社会意义(1)向王庙的历史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田野调查中发现向王庙主要分布在清江干流和支流的“川盐古道”和“万里茶道”险要关隘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点状、线状、面状”等特征,为分析研究保护文化景观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2)向王庙功能特征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康乾时期,“生态环境—向王庙功能—人类活动”三者间相互作用促使人与环境形成和谐共生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发展,人们追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遗址断面生态系统失衡。康乾时期向王庙功能特征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积极一面对改善当代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启示作用。因此,本文提出重拾“向王文化”,从复原和修复文化景观资源的视角,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与途径。第三部分提出基于文化景观复原和修复的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1)制定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的运行机制。本文提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总体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从田野调查、评估决策、方案设计、施工建设、效果评价等步骤制定运行机制。(2)运用典型案例对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进行实践研究。本文提出以重拾“向王文化”为切入点,以复原向王庙的“三大功能”为主题,运用典型案例进行环境修复设计研究,其结果不仅保护了文化景观资源,还提高了文化旅游价值,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3)对文化景观和环境效应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对遗址断面的文化景观和环境效应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发现近年来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另一方面2018年前后的环境修复设计工程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验证环境修复设计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引入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其结果显示环境修复设计的权重值为0.462,高于其它几项驱动因素。第四部分通过水质检测与评价,检验环境修复设计模式与方法的可行性(1)基于“单因子指数法”的水环境质量评价。通过水质检测与评价,结果显示遗址断面的参数指标中有13项指标达到集中式生活引用水“Ⅲ类”标准,还有5项指标在环境修复设计后依然超标。(2)环境修复工程前后超标水质指数变化分析。本章从地理区位因素和超标水质属性进行评价分析,其结果显示超标水质指数值由环境修复工程前的27.21下降到修复后的20.58,下降幅度为24.37%,整体显示此次环境修复设计改善了遗址断面的环境质量,促使水环境质量提高,说明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对改善遗址断面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3)政府科学引导,合理控制污染源。针对水环境中超标水质在不同遗址断面的污染状况,本文分别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微生物稀释、植物吸附法等措施,来降解、稀释和去除污染物浓度。同时,随着当地政府综合管理的加强,在污染严重的遗址断面扩大环保宣传力度,从增加科技投入和政策倾斜角度可以进一步促进控制污染源的效果。

朱奕婕[6](2020)在《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文中提出树种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科学合理的树种规划可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效起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绿化效益的作用。本文在对昆明市概况研究、昆明市园林树种应用现状研究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科学合理地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树种规划领域,引入定量分析方法可有效改观以往选择树种时定性分析的主观性,实现客观、科学与合理,研究可为其他城市的树种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确定了昆明市树种规划原则和昆明市所处时植物地理位置,规划了六项技术经济指标。(2)构建了昆明市树种规划的递阶层次结构,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层次结构中各个元素的权重。规划因素中,生长适应权重为0.361,观赏效果为0.238,生态功能为0.202,社会效益为0.113,经济因素为0.086;评价指标中权重值最大的前三项是耐寒性、耐干旱和地域特色。(3)在对50个规划树种应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制定的26项评价指标十分制评分标准与昆明市树种规划综合评分函数,对每个园林树种进行综合评分。从而根据50个园林树种综合得分的高低,选择排名前4的滇润楠、滇朴、云南樟和冬樱花作为昆明市基调树种,选择排名前24的黄连木、山玉兰、云南拟单性木兰、清香木、球花石楠、复羽叶栾树、头状四照花、枫香树、云南樱花、滇合欢、白花泡桐、梧桐、红花木莲、银杏、华山松、肋果茶、垂丝海棠、桂花、川滇三角枫、滇楸共20个树种作为昆明市骨干树种。同时从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到获得园林树种综合得分的全过程中,建立的Excel计算模板方便实用。(4)规划276种一般树种,完成昆明市树种规划园林植物名录。推荐滇润楠和冬樱花为昆明市的市树。(5)对昆明市城市绿地进行分类树种规划,分别规划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相应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与一般树种。最后对昆明市树种规划提出建议。

王玲玲,张仪东,王杰[7](2020)在《临沂市桂花品种园林应用价值综合评价》文中认为通过14个指标创建桂花园林应用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临沂市18个桂花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桂和丹桂品种得分较高,在园林应用方面有较高价值;四季桂和银桂的品种得分相对较低;蒙山金桂、红双喜、赤金、朱砂桂、状元红得分较高,可在临沂园林中广泛应用。

王泰云[8](2020)在《南充顺庆区乡村旅游度假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居民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带动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在乡村旅游需求上也正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度假型乡村旅游的市场供给竞争亦日趋激烈,在其选址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科学性、适宜性问题也日益尖锐。乡村旅游度假地的选址是否合理,是项目能否成功及能否有效控制开发成本的关键,因此应力争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使乡村旅游度假地的规划选址更加科学化、定量化。本文以南充市顺庆区为研究区,以顺庆区乡村旅游度假地为研究对象,依据文献资料及专家调查,搭建起自然地理条件、交通环境条件和旅游空间条件三个准则层共16个指标层的乡村旅游度假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得出各个指标层的权重,在Arcgis操作平台对16个指标的重分类栅格数据进行加权叠加后得到乡村旅游度假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并根据适宜性评价分级结果,选择最适宜区作为顺庆区乡村旅游度假地开发的潜力区块,依据区块内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条件,对10个潜力区块进行功能分区,并参考相关旅游规划,提出各个潜力区块的开发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乡村旅游度假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依靠专家打分,计算得出三个准则层中旅游空间条件(B3)所占权重值(0.5278)最大,16个指标层中景区邻近距离(C12)所占权重值(0.1916)最大。可见与景区的距离是影响乡村旅游度假地选址的最重要因素。(2)通过Arcgis操作平台对各指标空间数据加权叠加后,得到乡村旅游度假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分级结果,其中最适宜区的面积为75.5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较适宜区的面积为158.87平方公里,占29%;一般适宜区的面积169.29平方公里,占32%;不适宜区的面积为134.91平方公里,占25%。(3)根据最适宜区集中分布的位置,确定了10个区块作为顺庆区乡村度假旅游地开发的选址地,并根据各区块的资源特点和相关旅游规划,对各区块的开发方向进行了探讨。

李振芳,张新叶,陈慧玲,王瑞文,郑京津,郭赟,杨彦伶[9](2017)在《紫薇品种性状综合评价选择体系》文中研究指明以初选的42个紫薇单株为试验材料,选取花色、花径、花序长、花序宽、着花数等12个性状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紫薇优良单株综合评价选择体系,筛选出22个优良单株作为品比试验材料。然后基于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分析法建立了紫薇优良无性系的多目标评价体系,优选出5个花色鲜艳、综合性状优良的无性系。

刘亚庆[10](2016)在《南昌市主城区芳香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调查及评价》文中认为本文以南昌市主城区不同类型园林绿地中芳香植物的应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了解芳香植物在南昌市园林中的应用情况,结合园林生态学、景观学、传统中医养生学等学科,对南昌市及相邻纬度的发达城市上海、苏州、杭州等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绿地中芳香植物应用情况、配置形式及消费者对芳香植物的认识情况进行调查。在对绿地中主要芳香植物以及新型芳香植物应用现状比较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总结出适合在南昌市种植的芳香植物品种、芳香植物应用条件及配置形式,为南昌市建设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健康人居环境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对南昌市主城区的街道、公园等不同绿地类型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南昌市主城区应用的芳香植物总共有104种,隶属于61个科,93个属中,其中乔木36种,灌木25种,草本39种,藤本5种。芳香植物按香味释放的部位不同占总调查植物种类的比例分别为:香花植物18%、香叶植物占3%、全株具香植物占1%、香根植物不到1%;按照芳香植物释放香味的浓淡程度分:释放香味为清香得植物占总调查植物种类的8%、浓香占3%、芳香占12%;按照香味释放季节不同芳香植物所占比例:春季释放香味占5%、夏季释放香味的占9%、秋季释放香味占1%、冬季释放香味占3%、全年释放香味占5%。2、在对南昌市主城区街道、公园等不同类型绿地中芳香植物应用情况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南昌市芳香植物优势种进行了分析,发现南昌市主城区应用的芳香植物主要集中在樟科、山茶科、木犀科、木兰科等科内。在老城区樟树应用的最广,使用频率在调查范围内占35%;其次是桂花,占6.3%;广玉兰,占3.2%;乐昌含笑,占1.9%。在新区中应用比较多的除了传统芳香植物之外,还增加了一些具有观果效果的芳香植物,如柚子树、柑橘等。3、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南昌市芳香植物进行了综合景观评价,得出适合南昌市城市园林绿化的芳香植物有樟树、腊梅、香叶天竺葵、荷花、薰衣草、香柏、圆柏、络石、迷迭香、山茶、柚子等五十余种,并按照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芳香释放季节春、夏、秋、冬,香味清、浓、淡等因子绘制南昌市芳香植物应用图谱。4、在南昌市主城区及同纬度四个城市代表性园林绿地中芳香植物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出南昌市园林芳香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芳香植物专类园建设起步较慢,虽然本土芳香植物资源丰富但是应用品种较少,特别是新品种的草本、藤本芳香植物应用频度较低,乔木、灌木芳香植物应用的种类较少,以其为主要材料的植物造景形式相对简单。5、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结合南昌市未来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对南昌市城市园林未来建设提出了改善策略:加大乡土芳香植物驯化与应用研究;增加优良芳香植物的引种和推广;加大芳香植物在水体、湿地、垂直绿化和屋顶花园中的应用;提出了芳香植物有效发挥景观和“香化”功能的有效配置形式等。

二、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湖北省部分桂花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湖北省部分桂花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层次-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矮灌型紫薇优良单株(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评价指标
    1.3 层次分析法
        1.3.1 建立矮灌型紫薇评价模型
        1.3.2 构造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验
    1.4 灰色关联度分析
        1.4.1 定性指标数据的处理
        1.4.2 理想品种的确定
        1.4.3 灰色关联系数
        1.4.4 加权灰色关联度
        1.4.5 优良单株的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层次总排序
    2.2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和单株的评价
3 小结与讨论

(2)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自然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1.1.2 植物文化科普是自然教育的一环
        1.1.3 对于植物文化科普的重视不够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实地考察法
        1.5.2 综合分析法
        1.5.3 归纳分析法
        1.5.4 文献阅读法
    1.6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植物园
        2.1.2 植物文化
        2.1.3 植物专类园
        2.1.4 植物文化景观
        2.1.5 交互性景观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园林美学理论
        2.2.2 环境心理学理论
        2.2.3 符号学理论
        2.2.4 认同理论
        2.2.5 历史文脉延续理论
3 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景观实地调研案例分析
    3.1 调研时间及地点
    3.2 调研方法
        3.2.1 文字记录
        3.2.2 照片记录
    3.3 调研案例分析
        3.3.1 湖北.武汉·武汉市中科植物园
        3.3.2 上海市.辰山植物园
        3.3.3 广东省·深圳市·仙湖植物园
        3.3.4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植物园
        3.3.5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植物园
4 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与应用研究
    4.1 植物文化相关研究
        4.1.1 植物文化的渊源
        4.1.2 植物的文化内涵
        4.1.3 植物情感之美
    4.2 植物文化的应用原则
        4.2.1 艺术性原则
        4.2.2 互动性原则
        4.2.3 创新性原则
        4.2.4 教育性原则
        4.2.5 特色性原则
    4.3 植物文化的应用策略
        4.3.1 景向心生,植物营造
        4.3.2 因地制宜,挖掘文化
        4.3.3 创新表达,提炼手法
        4.3.4 尊重场地,再现文化特色
    4.4 植物专类园中植物文化的表达载体
        4.4.1 植物文化与建筑
        4.4.2 植物文化与园林小品
        4.4.3 植物文化与水体
        4.4.4 植物文化与高科技术
        4.4.5 植物文化与花卉节、科普节日
    4.5 植物专类园中植物文化的表达方法
        4.5.1 借鉴与创新
        4.5.2 保护继承与重新利用
        4.5.3 象征隐喻与符号化
5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与应用
    5.1 项目概况
        5.1.1 自然地理条件
        5.1.2 社会历史沿革
    5.2 实地调研与分析
        5.2.1 交通分析
        5.2.2 水系分析
        5.2.3 植物专类园分析
        5.2.4 景观分区
        5.2.5 植物文化在植物专类园中应用的必要性
        5.2.6 植物专类园中植物文化景观现状分析
    5.3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挖掘
        5.3.1 樱花文化
        5.3.2 山茶文化
        5.3.3 竹文化
        5.3.4 梅花文化
        5.3.5 桂花文化
        5.3.6 杜鹃文化
        5.3.7 郁金香文化
    5.4 植物专类园中植物文化应用构思
        5.4.1 应用理念
        5.4.2 目标性质
        5.4.3 应用方法
    5.5 植物文化的应用
        5.5.1 总体布局
        5.5.2 植物专类园景点优化
        5.5.3 植物文化特色服务设施
        5.5.4 植物专类园植物文化特色活动开展
    5.6 小结
6 结果与讨论
    6.1 结果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循证设计的儿童医院康复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一:城市发展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1.1.2 研究背景二:儿童发病率上升对于环境改善的需求
        1.1.3 研究背景三:医疗卫生环境设计变革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与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循证设计理论研究
    2.1 循证设计概述
        2.1.1 循证设计起源与发展
        2.1.2 循证设计的定义与目标
    2.2 循证设计实施过程与传统设计过程
        2.2.1 传统设计过程
        2.2.2 循证设计实施过程
    2.3 循证设计研究方法、优势与局限及应对策略
        2.3.1 循证设计研究方法
        2.3.2 循证设计的优势、局限及应对策略
    2.4 循证设计的应用
第3章 儿童医院康复景观概念阐述及相关理论研究
    3.1 儿童医院定义与特色
    3.2 儿童医院使用者特征
        3.2.1 患病儿童特征
        3.2.2 患儿陪同人员特征
        3.2.3 医护人员特征
        3.2.4 其他访客特征
    3.3 康复景观概念与相关基础理论
        3.3.1 康复景观概念
        3.3.2 康复景观相关基础理论
    3.4 康复景观作用机理与特定疗法
        3.4.1 康复景观作用机理
        3.4.2 康复景观特定疗法
第4章 儿童医院康复景观规划与自然要素分析
    4.1 儿童医院康复景观规划分析
        4.1.1 儿童医院康复景观功能分析
        4.1.2 儿童医院交通流线分析
        4.1.3 儿童医院景观节点分析
    4.2 儿童医院康复景观自然要素分析
        4.2.1 儿童医院康复景观植物要素
        4.2.2 儿童医院康复景观水景要素
第5章 基于循证设计的儿童医院康复景观设计思路与策略研究
    5.1 循证设计指导下的儿童医院康复景观设计循环模型
        5.1.1 循环模型的建立与运作流程
        5.1.2 循环模块库与界定
        5.1.3 循环模块库与控制量的关系
    5.2 基于循证设计的儿童医院康复景观设计流程
        5.2.1 前期项目团队建设与资料采集阶段
        5.2.2 证据分析与提出设计策略阶段
        5.2.3 设计建造实践阶段
        5.2.4 建后评估研究阶段
    5.3 儿童医院康复景观设计证据分析
        5.3.1 儿童医院康复景观使用者证据
        5.3.2 儿童医院康复景观相关专业证据
        5.3.3 儿童医院康复景观既往研究成果
    5.4 儿童医院康复景观设计策略与建议
        5.4.1 儿童医院康复景观亲和性设计
        5.4.2 儿童医院康复景观康复性植物设计
        5.4.3 儿童医院康复景观自然强化策略
        5.4.4 儿童医院康复景观特色区域设计
第6章 儿童医院景观实地调研与设计实践
    6.1 儿童医院景观实地调研
        6.1.1 武汉儿童医院景观实地调研与分析
        6.1.2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景观实地调研与分析
        6.1.3 儿童医院景观环境问题小结
    6.2 武汉儿童医院康复景观设计实践
        6.2.1 项目背景与设计目标
        6.2.2 前期证据资料收集与分析
        6.2.3 设计方案与空间分析
        6.2.4 分区设计
        6.2.5 专项设计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图片目录
附录2 图表目录
附录3 问卷调查表
附录4 毕业设计

(4)产业融合视角下武汉市仓埠镇休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实地考察法
        1.4.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
        1.5.2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融合
        2.1.2 休闲农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业融合理论
        2.2.2 农业多功能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休闲农业的产业融合分析
        2.3.1 休闲农业的产业融合动因
        2.3.2 休闲农业的产业融合过程
        2.3.3 休闲农业的产业融合效果
        2.3.4 休闲农业的产业融合类型
第三章 仓埠镇休闲农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分析
    3.2 社会经济环境
    3.3 技术环境分析
    3.4 农业产业环境
    3.5 市场环境分析
第四章 仓埠镇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4.1 仓埠镇基本概况
        4.1.1 区位概况
        4.1.2 自然条件分析
    4.2 仓埠镇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4.2.1 发展进程
        4.2.2 经营主体构成情况
        4.2.3 空间分布
    4.3 仓埠镇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4.3.1 田园综合体模式
        4.3.2 农业生态园模式
        4.3.3 农家乐模式
        4.3.4 民俗文化模式
第五章 仓埠镇休闲农业的产业融合分析
    5.1 仓埠镇休闲农业融合形式
        5.1.1 与第一产业融合
        5.1.2 与第二产业融合
        5.1.3 与第三产业融合
    5.2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仓埠镇休闲农业融合分析
        5.2.1 灰色关联法
        5.2.2 灰色关联法分析
        5.2.3 结论分析
    5.3 仓埠镇休闲农业产业融合的制约因素
        5.3.1 缺乏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
        5.3.2 基础设施落后,配套不健全
        5.3.3 产品结构单一,融合发展缓慢
        5.3.4 缺乏专业人才,产业融合动力不足
        5.3.5 营销体系不够健全
第六章 促进仓埠镇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6.1 优化产业融合政策环境
    6.2 融合产业要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6.3 融合创新休闲农业产品,推进品牌创建
    6.4 组建农业综合型人才队伍,增强产业融合动力
    6.5 构建产业融合营销体系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清江下游流域向王庙遗址修复及相应水环境质量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文化景观资源研究现状
        1.2.2 文化景观资源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
    1.3 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
        1.3.1 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模式与方法概念
        1.3.2 环境修复设计研究现状
        1.3.3 环境修复设计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4.1 问题的提出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4.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鄂西南生态环境转型时期的向王庙遗址
    2.1 研究区概况
    2.2 鄂西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2.2.1 地质地貌特征
        2.2.2 气候变化特征
        2.2.3 植被类型与分布状况
        2.2.4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2.5 土地利用变化状况
        2.2.6 旅游业发展状况
    2.3 土家族敬畏清江观念的转型
        2.3.1 航运变迁导致敬畏清江观念的矛盾
        2.3.2 山体资源化导致环境问题恶化
        2.3.3 水体资源化改变生态系统平衡
    2.4 向王庙遗址数据的提取
        2.4.1 向王庙遗址数据的调查与挖掘
        2.4.2 向王庙数据提取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向王庙历史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
    3.1 向王庙的历史及其空间分布
        3.1.1 向王文化的历史变迁
        3.1.2 向王庙地望及其分布格局
        3.1.3 向王庙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
    3.2 向王庙遗址的功能特征
        3.2.1 “灯塔与航标”:保障人们通行安全
        3.2.2 “向王崇拜”:为土家族人民消灾祈福
        3.2.3 “凝聚”: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
    3.3 向王庙功能特征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
        3.3.1 人们开发清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3.2 向王庙功能特征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向王庙断面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1 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运行机制
        4.1.1 修复目标
        4.1.2 修复原则
        4.1.3 修复策略
        4.1.4 效益评价
        4.1.5 综合分析与判断
    4.2 环境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与实施
        4.2.1 建筑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2.2 道路系统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2.3 植被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2.4 水体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
        4.2.5 废弃物处理与修复设计
    4.3 文化景观效益对比分析
        4.3.1 文化景观视觉效果比较分析
        4.3.2 景观效益评价分析
    4.4 环境效益对比分析
        4.4.1 水环境质量污染对比分析
        4.4.2 土壤环境污染对比分析
        4.4.3 空气污染对比分析
    4.5 多因素改善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4.5.1 评价方法及步骤
        4.5.2 评价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及其应对措施
    5.1 水环境质量调查与检测
        5.1.1 采样及检测
        5.1.2 检测方法与流程
        5.1.3 质量控制与保证
        5.1.4 检测结果与统计
    5.2 水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
        5.2.1 评价方法的选取
        5.2.2 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基于区位因素的水质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5.3.2 基于超标水质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后续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昆明市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环境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
        2.2.3 土壤
    2.3 自然植被状况
    2.4 城市绿地状况
    2.5 小结
第三章 昆明市园林树种应用现状研究
    3.1 植物种类分析
    3.2 应用比例分析
    3.3 古树名木资源分析
    3.4 园林树种应用现状调查
        3.4.1 调查树种
        3.4.2 调查范围
        3.4.3 调查内容
    3.5 园林树种应用现状问题分析
        3.5.1 园林树种种类偏少,植物多样性不足
        3.5.2 乡土树种应用不足,地域特色不明显
        3.5.3 对园林树种生长适应性的重视有待加强
        3.5.4 垂直绿化运用少,绿视率低
        3.5.5 花卉应用较少,“花都”城市形象不突出
    3.6 小结
第四章 昆明市园林树种规划
    4.1 规划思路
        4.1.1 规划依据
        4.1.2 指导思想
        4.1.3 规划目标
        4.1.4 规划原则
    4.2 昆明市所处时植物地理位置
        4.2.1 植被气候区域与地带
        4.2.2 地带性植被类型
        4.2.3 建群种
        4.2.4 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
    4.3 技术经济指标
        4.3.1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4.3.2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
        4.3.3 乔木与灌木
        4.3.4 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
        4.3.5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
        4.3.6 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
    4.4 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
        4.4.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4.4.2 调查问卷的设置
        4.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4.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5 园林树种的综合得分
        4.4.6 昆明市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的规划
    4.5 昆明市一般树种的规划
    4.6 昆明市市树与市花的建议
        4.6.1 市树
    4.7 小结
第五章 昆明市城市绿地分类树种规划
    5.1 公园绿地树种规划
        5.1.1 基调树种
        5.1.2 骨干树种
        5.1.3 一般树种
    5.2 防护绿地树种规划
        5.2.1 基调树种
        5.2.2 骨干树种
        5.2.3 一般树种
    5.3 广场用地树种规划
        5.3.1 基调树种
        5.3.2 骨干树种
        5.3.3 一般树种
    5.4 附属绿地树种规划
        5.4.1 基调树种
        5.4.2 骨干树种
        5.4.3 一般树种
        5.4.4 行道树树种规划
    5.5 区域绿地树种规划
        5.5.1 基调树种
        5.5.2 骨干树种
        5.5.3 一般树种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2.1 对昆明市树种规划的建议
        6.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图片索引
附录 C:附表
    附表1 昆明市园林绿地植物调查表
    附表2 昆明市树种规划园林植物名录
附录 D:附图
    附图1 昆明市绿化应用植物种类调查卡片
    附图2 问卷调查样例
    附图3 园林树种综合得分的Excel计算
    附图4 基调树种
    附图5 部分骨干树种

(7)临沂市桂花品种园林应用价值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评价方法
    1.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权重计算
    1.4 评分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2.2 各品种综合评价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8)南充顺庆区乡村旅游度假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相关政策为乡村旅游带来空前发展机遇
        1.1.2 乡村旅游广阔市场促进度假需求升级
        1.1.3 乡村旅游度假地开发亟待加强可行性研究
        1.1.4 顺庆区乡村旅游度假地选址研究具有代表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乡村旅游度假的研究
        1.3.2 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研究
        1.3.3 旅游选址的研究
        1.3.4 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法
        1.4.2 AHP层次分析法
        1.4.3 GIS空间分析法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区概况
    2.1 乡村旅游度假地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2.2 区位论
        2.2.3 地域分异理论
    2.3 研究区概况
        2.3.1 地理区位条件
        2.3.2 自然资源条件
        2.3.3 社会经济条件
        2.3.4 旅游资源条件
第3章 基础数据来源及处理
    3.1 数据来源及说明
    3.2 GIS数据预处理
        3.2.1 地理空间数据云数据
        3.2.2 91卫图POI数据
        3.2.3 政府部门数据
第4章 乡村旅游度假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评价指标的量化分级
        4.2.1 自然地理条件
        4.2.2 交通环境条件
        4.2.3 旅游空间条件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4.3.1 层次分析法计算过程
        4.3.2 构建判断矩阵
        4.3.3 指标因子权重确定
    4.4 评价结果及分析
        4.4.1 最适宜区评价
        4.4.2 较适宜区评价
        4.4.3 一般适宜区评价
        4.4.4 不适宜区评价
第5章 乡村旅游度假地潜力区块选址与开发建议
    5.1 开发潜力区块选址
    5.2 乡村旅游度假地开发建议
        5.2.1 乡村旅游度假地分区布局
        5.2.2 东部沿江田园度假地
        5.2.3 北部山水运动康养度假地
        5.2.4 西部乡村风情体验度假地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专家意见打分表

(9)紫薇品种性状综合评价选择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优良单株选择
        1.2.1 性状筛选
        1.2.2 选育指标层次结构的建立
        1.2.3 判断矩阵的构建和指标权重的赋予
        1.2.4 层次总排序
        1.2.5 定性指标评分标准的界定
        1.2.6 各性状观测值的无量纲化
        1.2.7 待选单株的综合评价
    1.3 建立优良无性系选择模型
        1.3.1 各指标数据处理与权重赋予
        1.3.2 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2.2 待选单株的综合评价及优良单株筛选
    2.3 优良无性系的筛选
3 结论与讨论

(10)南昌市主城区芳香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调查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芳香植物概述
        1.3.1 芳香植物概念
        1.3.2 芳香植物的造景特点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芳香植物研究进展
        1.4.2 国内芳香植物研究进展
        1.4.3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调查区域
    2.4 技术路线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南昌市概况
        3.1.1 南昌市地理位置
        3.1.2 南昌市气候条件
        3.1.3 南昌市自然资源情况
    3.2 南昌市主城区芳香植物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南昌市主要道路的芳香植物应用情况
        3.2.2 南昌市主城区公园芳香植物应用情况
        3.2.3 南昌市不同居住小区的芳香植物应用情况
        3.2.4 千花伴花鸟市场芳香植物品种调查情况
        3.2.5 芳香植物受欢迎程度调查
        3.2.6 南昌市主城区芳香植物释放香味季相变化
    3.3 南昌市与其他城市芳香植物应用比较分析
        3.3.1 杭州市
        3.3.2 上海市
        3.3.3 南京市
        3.3.4 苏州市
        3.3.5 对比分析
4 基于AHP方法的南昌市新型芳香植物观赏价值评价
    4.1 AHP方法介绍
    4.2 指标构建与说明
    4.3 基于AHP法的南昌市芳香植物观赏价值评价
5 讨论与结论
    5.1 南昌市芳香植物应用情况分析
    5.2 南昌市主城区芳香植物应用不足之处
    5.3 芳香植物在园林中应用意见
        5.3.1 加大本土芳香植物利用
        5.3.2 提高园林植物养护水平
        5.3.3 合理进行芳香植物配植
        5.3.4 推广芳香植物应用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1 芳香植物基本情况问卷调查表
附表2 常见芳香植物香味季相
附表3 芳香植物开发利用与价值判别矩阵模型
附表4 C层各项赋值关系
作者简介
致谢

四、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湖北省部分桂花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层次-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矮灌型紫薇优良单株[J]. 杨彦伶,李振芳,马林江,王瑞文,张新叶,彭婵,黄国伟,陈慧玲. 湖北农业科学, 2021(11)
  • [2]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与应用研究[D]. 陈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循证设计的儿童医院康复景观设计研究[D]. 周睿杰.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2)
  • [4]产业融合视角下武汉市仓埠镇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 柳蓓.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5]清江下游流域向王庙遗址修复及相应水环境质量变化[D]. 林正松. 中国地质大学, 2020(03)
  • [6]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D]. 朱奕婕.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7]临沂市桂花品种园林应用价值综合评价[J]. 王玲玲,张仪东,王杰. 浙江农业科学, 2020(04)
  • [8]南充顺庆区乡村旅游度假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D]. 王泰云.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5)
  • [9]紫薇品种性状综合评价选择体系[J]. 李振芳,张新叶,陈慧玲,王瑞文,郑京津,郭赟,杨彦伶.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7(03)
  • [10]南昌市主城区芳香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调查及评价[D]. 刘亚庆.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层次分析法对湖北省部分桂花品种的综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