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次晨尿标本红细胞形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栾如梅[1](2021)在《多中心IgA肾病临床病理特征及尿外泌体环状RNA表达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回顾性分析多中心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性别分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点及病理损害相关危险因素。2.通过初步研究男性IgAN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尿外泌体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表达谱,分析尿外泌体circRNA的表达水平及功能,为进一步研究IgAN新的潜在的非侵入性生物诊断标记物提供依据。方法:1.本研究收集2012年4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吉林省三甲医院肾内科经肾脏病理明确诊断为IgAN患者480例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病理资料,IgAN患者的病理损害程度以牛津分型为评价标准。采用统计学软件比较不同性别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病理损害相关危险因素。2.收集IgAN患者(n=5)和健康对照者(n=5)的第二次晨尿100ml,立即使用或-80℃保存,采用exo Easy Maxi Kit试剂盒提取尿外泌体,采用电镜观察外泌体大小及形态,采用western-blot检测外泌体特异性蛋白,验证外泌体提取结果。采用Trizol法提取尿外泌体中总RNA,使用Nano Drop ND-1000仪检测RNA纯度,采用Angilent 2100分析仪对RNA文库进行质量检测,采用Illumina Hi Seq4000测序仪测序研究尿外泌体中circRNA表达变化,采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差异表达circRNA参与的与IgAN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 Scan和mi Randa分析预测分布于性染色体上的circRNA可能结合的mi RNA。结果:1.不同性别IgAN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1)不同性别IgAN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480例IgAN肾病患者,男性259例,女性221例。按照性别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以尿检异常及水肿发病最常见,存在前驱感染的病例中均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两组患者的起病原因未见明显差异。不同性别IgAN患者的年龄、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CRP)、补体及免疫球蛋白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IgAN患者相比,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率、饮酒率、血压、尿红细胞、尿α1-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Cys 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偏高(p<0.05),而白蛋白、e GFR偏低(p<0.05)。根据诊断标准,男性的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比女性生理性偏高,本研究中,不同性别IgAN患者的尿素氮与血红蛋白的差异在正常生理范围内,而男性的尿酸及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女性。(2)不同性别IgAN患者的病理资料本研究中不同性别IgAN患者在免疫荧光分型上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牛津分型标准,发现男性IgAN患者中有新月体形成的为114例(44%),女性IgAN患者中有新月体形成的为73例(33%),男性IgAN患者新月体形成程度高于女性(p=0.014),其余病理指标两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性别IgAN患者新月体形成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将不同性别IgAN患者新月体形成与各临床指标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秩相关提示男性IgAN患者新月体形成与吸烟、尿红细胞、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肌酐、LDL-C、H-CRP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e GFR呈负相关。女性IgAN患者新月体形成与尿红细胞、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与白蛋白、e GFR呈负相关。(4)不同性别IgAN患者新月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烟、尿蛋白、尿素氮、肌酐、LDL-C是男性IgAN患者新月体形成的危险因素,较高的血红蛋白和e GFR是男性IgAN患者新月体形成的保护性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烟、尿蛋白、LDL-C是男性IgAN患者新月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尿红细胞和尿蛋白是女性IgAN患者新月体形成的危险因素,较高的白蛋白和e GFR是女性IgAN患者新月体形成的保护性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尿蛋白是女性IgAN患者新月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2.IgAN患者尿外泌体circRNA的差异表达分析(1)本实验纳入男性IgAN患者及男性健康受试者各5例,通过电镜观察到外泌体呈类圆形、“杯口状”,直径约30-100nm的双层膜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到外泌体的标记蛋白CD9和TSG101,证明尿外泌体提取成功。(2)根据Nano Drop ND-1000仪检测RNA浓度,OD260/280值在1.8-2.1之间,样品质控结果合格。在Angilent 2100分析仪上进行RNA文库质量检测,在低Marker 15bp处和高Marker1500bp处以及270bp左右处出现明显峰值,其他部分基线较平,表明文库构建成功,可进行测序分析。(3)IgA肾病组(IgAN)与正常对照组(HC)相比,高通量测序筛选得到差异表达的circRNAs共476个(上调450个,下调26个)。大部分环状circRNAs(65.5%)的成环形式为外显子或内含子成环。这些差异表达的circRNAs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上,大部分来自常染色体,只有少量上调的circRNAs(2.9%)来自X、Y和线粒体染色体。大部分上调的circRNAs(91.3%)长度小于2000个核苷酸(nucleotides,nt),大部分下调的circRNAs(76.9%)长度在200到2000nt之间。(4)为排除性别影响,本研究10例受试者均为男性,本研究发现在IgAN患者的尿外泌体中有13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s分布于性染色体,其中2个位于Y染色体,11个位于X染色体,这些circRNAs在IgAN患者尿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其中circRNA chr Y:13464932-13479648-是变化倍数最大的circRNA。这些circRNA大部分是外显子或内含子成环,有6个circRNA已收录到现有的circ Base数据库中,7个circRNA是新发现的circRNA。(5)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上调circRNA参与调控原始mi RNA功能、调节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能力和应力纤维功能等与IgAN相关的生物学过程。(6)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上调circRNA主要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和TGF-β信号通路等与IgAN发病机制相关的信号通路。(7)本研究受试者均为男性,通过软件预测分析分布于IgAN患者性染色体上的尿外泌体circRNA-mi RNA结合情况,我们发现位于Y染色体上且变化倍数最大的circRNAchr Y:13464932-13479648-可能调控mi R-148b-3p(即mi R-148b),此mi RNA已被证实与IgA1分子的异常糖基化过程密切相关。结论:1.与女性IgAN患者相比,男性IgAN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更重,更易形成新月体,吸烟、高LDL-C是男性IgAN患者新月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不同性别IgAN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疾病早干预、早治疗、延缓其进展。2.男性IgAN患者尿外泌体上调circRNA可调控与IgAN发病相关的RAS系统、原始mi RNA和应力纤维功能,主要富集在与IgAN发病相关的MAPK信号通路和TGF-β信号通路。3.男性IgAN患者尿外泌体中分布于Y染色体上的circRNA可能通过调控mi R-148b参与IgA1的异常糖基化过程,致病性Gd-IgA1-Ig G免疫复合物通过激活补体途径促进IgAN的发生及新月体形成,这为研究不同性别IgAN诊断的无创生物标志物提供了依据。
张艳华,刘庆阳,史振伟,王建成[2](2020)在《球形小红细胞不均一性血尿的临床意义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球形小红细胞不均一性血尿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地对213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非重复性球形小红细胞不均一性血尿标本的患者科室来源、临床初步诊断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临床确诊的108例肾小球疾病组和63例泌尿系感染组尿白细胞镜检、尿蛋白检查和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213例标本来源主要为肾内科门诊(33. 80%,72/213)、泌尿科门诊(21. 60%,46/213)、肾内科病房(16. 43%,35/213); 197例明确诊断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泌尿系感染最为常见,分别占40. 38%(86/213)和29. 58%(63/213)。肾小球疾病组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射光强度(RBC-MFsc)、尿70%红细胞前散射光强度(RBC-P70 Fsc)和红细胞前散射光分布宽度(RBCFsc-DW)分别为(55. 5±16. 3)、(55. 2±16. 5)、(35. 9±13. 5) ch,泌尿系感染组分别为(57. 2±17. 2)、(57. 4±16. 8)、(35. 2±13. 1) c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肾小球疾病组尿干化学蛋白检查阳性率和24 h尿蛋白定量阳性(≥0. 15 g/24 h)分别为95. 37%(103/108)和80. 56%(87/108),均显着高于泌尿系感染组(34. 92%,22/63和4. 76%,3/63),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 01);肾小球疾病组尿白细胞镜检(≥5/HP)阳性率显着低于泌尿系感染组(24. 07%,26/108 vs. 87. 30%,55/63),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球形小红细胞不均一性血尿疾病来源广泛,结合尿白细胞镜检、尿蛋白检查等指标对其来源鉴别具有重要作用。
宗新锋[3](2019)在《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当前的临床检验过程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众多因素,并结合影响因素分析合理的控制方案。方法研究资料选择该所2017年1—12月的尿液样本933例,并从中选择96例出现误差较大的尿液样本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将这些尿液样本重新复检,以此为基础,在保持室温18~25℃的前提下,在2 h与8 h时进行尿液测定,观察其有形成分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结果变化,并同时证明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临床因素,结合其比例来进行针对性分析。结果该次研究中对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计数结果进行了统计,表明白细胞与上皮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但红细胞计数随着尿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增长出现显着降低情况,2h为(166.5±4.6)μL,放置8 h为((134.6±3.9)μL,红细胞计数变化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0,P=0.013)。另外从其它影响条件来看,药物使用、实验室因素也应该被纳入研究范围内,与标本存放同为影响因素。结论在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当中,相关检验人员需明确尿液标本正确留取方式,并从标本质量入手,针对性地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只有重视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才能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体来看,可以从尿液标本留取时间、尿液标本放置时间与尿液标本离合等方面展开研究。
王影[4](2018)在《尿红细胞形态学在鉴别肾源性或非肾源性血尿中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并分析尿红细胞(RBC)形态学在鉴别血尿为肾源性还是非肾源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8例根据病史、血尿生化、影像学等综合手段诊断为肾小球疾病的血尿患者作为A组,另选取58例已排除肾小球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结石等后诊断为非肾小球疾病的血尿患者作为B组。两组均进行显微镜尿RBC形态学检测分析,比较两组尿RBC形态异常百分率的差异。结果经过显微镜尿RBC形态学检测, A组尿中一般可见两种形态以上的多形性变化的RBC, B组大部分为均一性RBC。A组患者RBC形态异常百分率为(85.0±1.7)%,明显高于B组的(20.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RBC形态学的检测对鉴别肾源性或非肾源性血尿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高丽,张丽霞,陆琳[5](2018)在《尿红细胞形态学参数在血尿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基于图文分析软件的尿红细胞形态学参数在鉴别肾源性血尿和非肾源性血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血尿患者99例,其中肾源性血尿48例,非肾源性血尿51例。将留取的尿液离心处理后留取沉渣,相差显微镜下医学影像工作站捕捉红细胞图片,人工标定红细胞(≥100个),图文分析系统测量红细胞参数,并与患者临床诊断的符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测得的100个尿红细胞可得出单个患者的红细胞平均半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累计上述数据得到肾源性血尿组和非肾源性血尿组总红细胞半径均值(x)、总标准差和总变异系数,分析两组间的数据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肾源性血尿组,以红细胞半径变异系数作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72。结论:基于图像分析技术所得的红细胞形态学参数,初步得出的分析数据对辅助诊断肾源性血尿和非肾源性血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陈文华,毋崇岭,乔永峰[6](2018)在《肾小球疾病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学特点及其与病理学结果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肾小球疾病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学特点与其与病理学结果的关系,为肾小球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该院进行治疗的肾小球疾病患者血尿标本260例,比较红细胞的细胞形态分类,统计标本不同病理类型的例数,计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芽孢红细胞出现率。分析芽孢红细胞出现机制,研究芽孢红细胞与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统计肾小球疾病患者血尿类型与芽孢红细胞出现情况,分析芽孢红细胞与肾性血尿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芽孢红细胞出现率高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膜细胞增殖是芽孢红细胞产生的影响因素(OR=0.352,P<0.05),其他变量结果均无相关性。系膜细胞增殖为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的病变特征。与M0比较,M1更容易出现芽孢红细胞百分率超过5%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芽孢红细胞的标本中多呈肾性血尿,极少呈混合性血尿,非肾性血尿中没有出现芽孢红细胞。结论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比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更易出现芽孢红细胞;系膜细胞增殖是芽孢红细胞产生的关键因素,其增殖程度与芽孢红细胞百分率相关。
丁金飞,范明亮,张士化,杨律,郑燕杰,张家溢[7](2017)在《尿红细胞位相检测与报告规范性的探讨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笔者通过分析总结该院近年来在尿红细胞位相检测与报告中的经验,探讨其规范性;并结合该院的8120例尿红细胞位相报告结果进行阳性原因分析,讨论后认为尿红细胞位相检测是临床判断尿红细胞来源一种最为经济方便的方法,对临床进一步诊治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丁金飞,范明亮,张士化,杨律,陈菁,竺其君[8](2017)在《不同尿液标本对尿红细胞位相检测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尿液标本对尿红细胞位相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6年2—7月163例血尿患者根据有无肾小球病变分为肾小球病变组(GP组)83例和非肾小球病变组(NGP组)80例。采用相差显微镜分别对该院163例血尿患者的晨尿、第二次晨尿及随机尿末段尿液进行红细胞位相检测,比较三类尿液的多形型红细胞和棘形红细胞百分率及其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肾小球病变组(GP组)利用第二次末段晨尿测定的多形型红细胞百分率和棘形红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晨尿和随机尿;此外,多形型红细胞百分率和棘形红细胞百分率两指标联合可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高达90.4%,明显高于晨尿和随机尿。结论第二次末段晨尿是尿红细胞位相检测的首选标本,综合分析多形型红细胞百分率和棘形红细胞百分率有利于提高肾小球性出血诊断。
陈亚军,欧兴义,孙小纯[9](2016)在《165例血尿标本红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相差显微镜法和UF-1000i法检测尿红细胞形态的符合率以及这两种方法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方法用相差显微镜和UF-1000i法同时检测165例已经明确临床诊断的血尿标本的尿红细胞形态。结果两种方法检测各型红细胞形态的符合率分别是90.8%、93.8%、60.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和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是85.7%、86.7%和93.3%、80.0%。结论相差显微镜法和UF-1000i法检测尿红细胞形态学的结果无差异,这两种方法和临床诊断的符合率较高,相关性较好,相差显微镜法人的因素影响较大,而仪器法在排除尿中其他物质干扰下符合率和一致性均较好,结果表明UF-1000i仪器法检测尿红细胞形态可以作为常规报告结果供临床参考。
唐建英[10](2015)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在血尿来源鉴别诊断中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在血尿来源鉴别中的价值。方法该院肾内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确诊的血尿患者98例,均进行尿沉渣检测和尿相差显微镜镜检,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镜检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的灵敏度(95.3%)高于相差显微镜(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差显微镜的特异度(92.3%)高于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查的特异度(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结合使用在血尿来源鉴别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二次晨尿标本红细胞形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次晨尿标本红细胞形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多中心IgA肾病临床病理特征及尿外泌体环状RNA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IgAN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2.1.1 免疫致病机制 |
2.1.2 遗传致病机制 |
2.2 不良生活习惯对肾病发生的影响 |
2.2.1 吸烟 |
2.2.2 大量饮酒 |
2.2.3 高脂饮食 |
2.3 尿外泌体概述 |
2.3.1 尿外泌体的分离方法 |
2.3.2 尿外泌体的鉴定 |
2.3.3 尿外泌体在IgAN中的研究进展 |
2.4 circRNA概述 |
2.4.1 circRNA特点及检测方法 |
2.4.2 circRNA生物学功能 |
2.4.3 尿外泌体circRNA在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
第3章 论文主体 |
第一部分:IgAN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
3.1 对象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第二部分:IgAN患者尿外泌体circRNA差异表达分析 |
3.4 研究对象 |
3.5 试剂与设备 |
3.6 研究方法 |
3.7 结果 |
3.8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球形小红细胞不均一性血尿的临床意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仪器与试剂 |
1.4 试验方法 |
1.5 观察内容 |
1.6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标本科室来源和临床诊断 |
2.2 尿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 |
2.3 肾小球疾病组和泌尿系感染组相关指标比较 |
2.4 病理检查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3)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尿红细胞形态学在鉴别肾源性或非肾源性血尿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测方法 |
1.3 RBC形态判定标准[4]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尿红细胞形态学参数在血尿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图文分析系统 |
2.2 基于人工形态识别的红细胞数据比较 |
2.3 红细胞参数对肾源性血尿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
3 讨论 |
(6)肾小球疾病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学特点及其与病理学结果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病理类型 |
2.2 芽孢红细胞出现率比较 |
2.3 芽孢红细胞与肾脏病理改变关系 |
2.4 芽孢红细胞与肾性血尿关系 |
3 讨论 |
(7)尿红细胞位相检测与报告规范性的探讨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尿红细胞位相报告的规范性 |
1.1 标本类型的报告 |
1.2 多形性细胞与棘形红细胞百分率的报告 |
1.3 尿红细胞位相检测的参考值[1]见表1。 |
2 标本采集和操作的规范性 |
2.1 标本采集 |
2.2 标本送检与检查及时性要求 |
2.3 标本离心与镜检的规范 |
3 基本资料 |
4 讨论 |
4.1 尿中畸形红细胞形成原因分析 |
4.2 送检与检测的及时性 |
4.3 报告的规范性 |
4.4 我院尿红细胞位相应用经验交流 |
4.5尿红细胞位相检测的临床意义 |
(8)不同尿液标本对尿红细胞位相检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仪器与试剂 |
1.3尿液收集及检测人员要求 |
1.4 尿液红细胞位相检测 |
2 结果 |
2.1 三类尿液红细胞位相检查结果 (表1) |
2.2 三类尿液红细位相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比较 (表2) |
3 讨论 |
(9)165例血尿标本红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仪器与试剂 |
1.3方法 |
1.4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判断红细胞形态以及血尿来源的标准 |
1.5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10)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在血尿来源鉴别诊断中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方法 |
1.4血尿的判断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 |
2.2 相差显微镜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 |
2.3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检测结果比较 |
3 讨论 |
四、二次晨尿标本红细胞形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多中心IgA肾病临床病理特征及尿外泌体环状RNA表达分析[D]. 栾如梅. 吉林大学, 2021(01)
- [2]球形小红细胞不均一性血尿的临床意义分析[J]. 张艳华,刘庆阳,史振伟,王建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06)
- [3]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的研究[J]. 宗新锋. 系统医学, 2019(14)
- [4]尿红细胞形态学在鉴别肾源性或非肾源性血尿中的诊断价值[J]. 王影. 中国实用医药, 2018(32)
- [5]尿红细胞形态学参数在血尿诊断中的应用[J]. 高丽,张丽霞,陆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7)
- [6]肾小球疾病患者尿红细胞形态学特点及其与病理学结果的关系[J]. 陈文华,毋崇岭,乔永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03)
- [7]尿红细胞位相检测与报告规范性的探讨及临床意义[J]. 丁金飞,范明亮,张士化,杨律,郑燕杰,张家溢. 中国乡村医药, 2017(20)
- [8]不同尿液标本对尿红细胞位相检测的影响[J]. 丁金飞,范明亮,张士化,杨律,陈菁,竺其君. 中国乡村医药, 2017(19)
- [9]165例血尿标本红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比较分析[J]. 陈亚军,欧兴义,孙小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06)
- [10]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在血尿来源鉴别诊断中的比较[J]. 唐建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