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C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姚雅诗[1](2021)在《文化遗产元数据的整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元数据主要是用来描述数据属性和记录数据资源的信息,支持资源管理、发现、定位和信息检索。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元数据从描述非电子资源转向描述电子资源,不仅包括编目信息,还包括其他管理和储存资源的信息,对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不同的文化机构为了有效的管理资源,根据各自的馆藏内容和元数据着录规则制定了相关的元数据标准,提高了资源的发现与共享。文化遗产元数据的大量增长在满足用户对信息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分散无序、信息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对文化遗产元数据进行整合。元数据整合通过对不同来源的元数据进行收集、映射和关联,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化服务。文化遗产元数据的整合实现了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异构数字资源的统一检索,便于用户检索和利用所需的文化遗产资源。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构建了一套文化遗产元数据整合框架,通过对文化遗产的用户需求进行分析,了解各类用户的需求特点,制定了统一的文化遗产元数据模型,将收集的数据与文化遗产模型进行映射,并以RDF来表示。本文首先从文化遗产元数据整合的必要性、文化遗产元数据的应用情况和文化遗产元数据整合的技术手段等方面分析了文化遗产元数据整合的特点;然后选取了欧洲数字图书馆的整合实践项目,通过网络调研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元数据的整合实践进行调查和分析,有效的借鉴了欧洲数字图书馆的元数据整合方法与技术;接着,本文提出了一套文化遗产元数据整合框架,文化遗产元数据的整合框架包括元数据的获取,处理,应用和服务等多方面。文化遗产元数据整合框架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抽取不同来源、不同格式、不同特点的异构元数据,结合文化遗产的用户需求,制定统一的元数据模型,通过对异构元数据进行转换、映射和RDF表示等处理流程,提高元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互操作性,实现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一个效能更好,效果更高的资源体系。最后,收集国内文化机构的清明上河图元数据,使用元数据映射和RDF表示等技术,对其元数据进行整合实例研究。
马林聪[2](2021)在《阅读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规范与关联分析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全民阅读活动由中宣部发起,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全民化阅读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民素质,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大数据平台作为分析读者阅读行为数据的重要方式,能够掌握读者的借阅和阅读情况,是了解用户潜在需求,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随着科技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也迈入了数据大流通时代。但是目前各图书馆之间基本采取“自治”的业务处理方式,不同馆间的数据很难得到充分的交换利用,甚至同一座图书馆内都存在着业务不互通的现象,导致用户进行数据文献检索的时候需要采用不同的检索方式进行依次查找,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并且图书馆内也仅仅是对读者的借阅数据进行简单的数量统计分析,没有从整体性出发去研究借阅数据之间的联系。因此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本文在依据阅读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读者阅读行为元数据模型来解决数据的格式冲突问题,并通过构建关联数据实现阅读数据资源的进一步融合使用,最后通过实例来验证研究的可行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1)构建读者阅读行为元数据模型,形成针对读者阅读行为的元数据解决方案。通过梳理图书馆读者阅读行为数据,采用元数据编码定义规范相关数据的描述,转换语义结构表达,建立了完善的读者阅读行为元数据描述体系。(2)构建关联数据的RDF描述。基于所构建的元数据模型,采用URI方法对数据资源进行标识、表示,创建RDF链接,并基于改进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相关数据资源的关联分析,实现数据资源的动态更新与维护,提高图书馆业务数据资源的融合。(3)结合元数据描述规范和关联数据分析表示,针对图书馆具体的读者阅读行为数据给出了实证应用研究。通过以图书馆真实出入馆记录,检索数据等为基础数据,设计并实现了本文的理论研究,展示了其在查询访问、资源发现等图书馆服务中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阅读大数据平台的核心基础工作,平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读者的阅读行为数据以关联数据的形式发布到Web中,实现将读者的阅读数据构建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达到提高图书馆服务职能和读者阅读素养的目的。并且可以通过关联数据将图书馆和其他领域内的数据结合起来,实现多领域多层次的数据互联互通互融,推动全民阅读的发展。
杜卓倩[3](2020)在《DC元数据在图书馆地方特色音频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以四川省图书馆“川阅之声”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调研了国内外音频元数据研究和应用现状,研究了DC元数据及其在音频资源着录中的特点。以四川省图书馆"川阅之声"项目为例,列举具体的着录格式,提出DC元数据在特色音频着录应用中的建议,认为跟踪前沿元数据发展趋势、提高数字资源揭示水平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有力途径。
范小松[4](2020)在《基于DC元数据的资源统一描述策略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同类型信息资源、不同信息应用行业,有着众多不同的元数据标准或应用规范。寻求一种通用的、兼容多种类型信息资源和应用需求的资源统一描述方案,既能降低资源描述与管理成本,又能消除跨系统、跨资源类型的数据交换与信息整合障碍。本文基于都柏林核心元数据(Dublin Core Metadata,DC元数据)的理念,从元数据的编码实现着手,探讨了一种资源统一描述方案的设计策略,包括描述元素的核心化、可修饰或可限定策略,元数据结构化与可伸缩化策略,资源描述对象单一化策略。
任泳然[5](2020)在《数字经济驱动下政务数据资产化与创新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日益普及,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日渐兴盛,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数据也逐渐成为推动各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生产素。2016-2018年,美国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榜首,新加坡反超我国位居榜单第二。从其竞争力内部结构看,新加坡数字创新竞争力得分超越美国,数字治理竞争力得分也远超我国,新加坡在数字治理竞争力上的强势表现是其能反超我国的重要原因。我国位居第三,但与美国数字经济竞争力的差距从2016年以来正逐年缩小。据统计,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 1.3万亿元,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为3 4.8%,同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6 7.9%是由数字经济发展贡献的,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发展力量。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经济”代替了“数字经济”,时至今日,“数据有价”早已成为全民共识。数据是数字经济条件下的重要生产要素。要让这种生产要素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就要积极推动数据资产化有序进行,让数据的拥有者可以从市场上获得对应的经济回报。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资本”要素,可以将数据看成是陆权、海权和空权之外的第四种国家战略资源,其重要性如同未来的新石油。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发、分析挖掘和交易政务数据,实现政务数据的资产化。一方面对政府的服务和决策能力具有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政务数据资产化将产生新知识和新资本,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的一次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我国政务数据资源的80%以上没有被开发利用,这是极大的浪费。然而,政务数据资产化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与困难:(1)政务数据往往包含大量敏感信息,在其资产化的过程中有被泄露的安全风险;(2)政务数据存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的现象,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3)政务数据资产是一种典型的虚拟性和资源性资产,其价值难以量化;(4)政务数据的资产属性和权属难以确定、在国家层面缺少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撑、交易活动缺少有效的规范和监管等。这些现象和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政务数据资产化的主要瓶颈。因此,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创新策略和实现路径,是“数字中国”和“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成为当前政务数据开发应用的重要方向。本研究以“政务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经济理论,针对政务数据资产化存在的技术性和非技术性障碍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从政务数据安全化、标准化、价值化等技术性方面和数据属性、权属界定、法律法规、制度监管等非技术性方面,结合数字经济理论,采用GRA与FCA相结合的方法,从影响政务数据资产化的众多影响因素中识别出关键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方法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政务数据资产化过程影响因素分为技术处理因素和市场化因素。其中,兼容性、数据保密制度化、具有足够的财政投入、数据属性明确和优化数据评估体系为政务数据资产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法律配套完备性、规范监管和数据权属明晰为政务数据资产化的一般影响因素。政务数据资产化路径为数字经济驱动下政企合作模式。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对政务数据资产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即本研究认为政务数据资产化是一个“二过程,四阶段”的演化过程,该理论对现有政务数据资产管理理论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同时又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对我国各地政府推动政务数据资产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曾萨[6](2020)在《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信息发布、在线互动、公关宣传的重要渠道,产生了海量的社交媒体文件。社交媒体文件具有凭证价值、参考价值,是重构社会记忆的重要来源。但数据时代,数字记录产生速度与消失速度成正比,如果没有科学的存档体系,社交媒体文件的价值将失去,人类也将丧失部分社会记忆。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框架与核心元数据方案,旨在利用元数据实现对采集的社交媒体文件数据进行有序组织,便于实现社交媒体文件的长期保存、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检索利用。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国内外社交媒体文件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对社交媒体文件、元数据等概念进行界定,阐释了来源原则、社会记忆理论等基础理论。其次,分析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基本特征,结合特征、保存目标,提出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需求。再次,对比分析国内外已有的描述元数据标准以及国外社交媒体文件存档项目描述元数据方案,确定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的元数据复用及扩展的对象。然后,提出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框架,根据核心描述角度与元素,制定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方案。最后,以新浪微博文件为例,将本方案描述结果与《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描述结果对比验证描述效果,以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头条号文件、哔哩哔哩文件为例验证方案通用性,发现此方案描述详尽,元素设置合理,更加适合社交媒体文件长期保存。本文制定的社交媒体文件元数据方案更加符合社交媒体文件的特征以及元数据需求,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检索覆盖率更广。但受制于技术能力,此方案在需求分析、分类提炼、后续验证实现部分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之后将着眼于社交媒体文件的全部重构,利用技术手段提升社交媒体文件保存的完整度和真实度,完善元数据方案。
宋琳琳,蔡沅欣[7](2020)在《我国高校元数据课程调查与对比——以《编目和元数据专业馆员核心能力》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对我国加入iSchool联盟或在第4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估中评估结果为"B"及以上的11所院校本科阶段的元数据课程进行调研,分析该课程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料以及考核方式。通过与美国《编目和元数据专业馆员核心能力》中知识能力、技能、行为能力三大指标进行对比,提出重点关注缺失知识点、以具体项目为切入点、丰富教学方式等建议。
李璐[8](2020)在《面向中医诊疗知识库的医案元数据模型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医医案作为中医知识的载体,承载了丰富的中医理论,记载着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的宝贵经验,是中医学的宝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量与日俱增,快速准确的获取中医医案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是目前存于中医医案元数据不统一、精度不足、网络中医医案内容结构化程度不足等问题,不利于中医医案知识库的信息检索、知识共享和挖掘。为解决中医医案在知识库中的数据格式问题,本文以构建元数据模型的方法,梳理目前结构较为分散的中医医案,形成一套规范的元数据方案,以期提高医案信息的检索效率和利用率,为中医医案实现共享与中医诊疗知识库的建立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面向中医诊疗知识库的医案元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主体与功能不同将中医医案元数据分为描述元数据和管理元数据两方面,在此基础上划分五个元数据模块:基本信息元数据模块、诊疗过程元数据模块、数字影像元数据模块、医案管理元数据模块及流转记录元数据模块。文章主体分别对描述元数据和管理元数据两方面的元数据元素进行设计:对于描述元数据,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首先通过文献调研法收集中医相关标准规范和元数据标准,初步确定核心元素,并对其进行纵向扩展;其次通过网络调查法收集中医医案实例,结合内容分析法对医案内容进行分析,参照扩展的核心元素设计分析类目与编码表,得到部分扩展的元素,再通过实地调查法,在中医诊疗现场对中医诊疗过程进行观察和访问,对记录内容进行整理分析,使上一步产生的扩展元素得到优化,最终得到描述元数据元素集。管理元数据与描述元数据的理论研究步骤相似,通过对标准规范的调研确定核心元素,并对得到的元素进行扩展,最后得到管理元数据元素集。最后设计元数据模型,并给出元数据的语义结构,为有统一的格式录入中医诊疗知识库提供参考。
郑华敏[9](2019)在《中文关联书目数据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图书馆通过使用在线公共访问目录(OPAC)来提供对馆藏的访问。OPAC是综合图书馆系统(ILS)的基本组成部分,因为它便于普通用户访问以机读格式(MARC)格式存储的信息。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积累了大量珍贵的信息资源,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和服务方式逐渐将图书馆隔离出了互联网,这些权威资源的价值则迅速淹没在海量的网络资源当中。这成为了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国外四种成熟关联数据模型通过核心框架、功能分析、映射分析三大纬度进行比较分析。结合中文书目数据特点,分析中文关联书目数据模型构建的可能性,对模型构建要素进行析出。然后通过本体设计、映射设计、数据发布设计构建中文关联书目数据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采用人工映射和工具映射相结合的方法将CNMARC格式的数据向RDF数据转换,并构建RDF文档之间的关联关系。图书馆书目数据的关联化是将传统文献资源借助互联网新型技术,以全面提高书目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
陈红玉[10](2019)在《开放政府数据的溯源模型及应用研究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文中认为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开放数据也开辟出了新的道路,开放政府数据建设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透明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开放政府数据,挖掘政府数据能量与价值,发挥开放政府数据应有的潜能,是开放政府数据研究者们的目标。但在开放政府数据应用研究中发现,政府数据在不同系统的开放过程中互操作水平不一,开放政府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造成开放政府数据的实际可利用程度并不高,同时由于数据在多个系统中流转处理之后,数据的原始面貌更难以窥见,极大地限制了开放政府数据的重用能力。因此,本文从开放政府数据的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研究开放政府数据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因此建立数据溯源模型,利用统一的元数据表达映射到统一的溯源模型中,提高开放政府数据的互操作能力,也可以再现开放政府数据变化过程,促进开放政府数据重用。本文的工作包括:(1)调研国内外优秀开放政府数据实践,收集数据相关的生命周期模型,分析其特点和应用环境,阐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提出开放政府数据领域生命周期模型。(2)介绍和分析W3C数据溯源模型以及我国信息技术数据溯源模型,提取元数据中的溯源信息和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平台中的溯源元数据,建立元数据与PROV溯源之间的模式映射。(3)根据开放政府数据的领域特点,建立开放政府数据领域的溯源模型,并运用其设计思想,建立了开放政府数据领域的组织本体和软件工具本体。(4)应用开放政府数据溯源模型,关注开放政府数据发布和重用过程的溯源,以Turtle语法进行溯源编码,进而通过SPARQL查询有效的溯源信息,以便于对开放政府数据进行质量溯源管理。我国关于开放政府数据的溯源研究还处于分析借鉴阶段,关于溯源模型的应用创新研究也有待深入,本文在建立数据溯源模型时力求周全,以使该模型能够适应更大范围的应用,但是对于开放政府数据建设来说,应用数据溯源将为开放政府数据带来积极的影响。
二、DC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C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遗产元数据的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文化遗产元数据标准研究现状 |
1.2.2 元数据整合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化遗产元数据整合特点分析 |
2.1 文化遗产元数据整合的必要性 |
2.1.1 传统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 |
2.1.2 数字资源的多样性 |
2.1.3 服务系统的提升 |
2.2 文化遗产元数据标准的应用情况分析 |
2.2.1 DC元数据 |
2.2.2 CDWA元数据 |
2.2.3 Object ID元数据 |
2.3 文化遗产元数据整合的技术手段 |
2.3.1 基于中间件的跨库检索 |
2.3.2 基于互操作协议的跨库检索 |
2.3.3 关联开放技术 |
2.3.4 Web Services技术 |
第三章 欧洲数字图书馆项目整合实践分析 |
3.1 欧洲数字图书馆项目 |
3.2 欧洲数字图书馆的整合实现步骤 |
3.2.1 元数据的获取 |
3.2.2 构建元数据模型 |
3.2.3 其他元数据与EDM的映射 |
3.2.4 数据关联化 |
第四章 文化遗产元数据整合框架构建 |
4.1 文化遗产元数据整合框架 |
4.1.1 数据获取 |
4.1.2 数据整合 |
4.1.3 数据应用 |
4.2 文化遗产元数据模型的制定 |
4.2.1 文化遗产的用户需求分析 |
4.2.2 定义核心类及其之间的关系 |
4.2.3 定义类的属性 |
4.3 元数据映射 |
4.3.1 与CNMARC的映射研究 |
4.3.2 与藏品信息指标体系的映射研究 |
4.4 文化遗产资源的RDF表示 |
第五章 文化遗产元数据整合的实证研究 |
5.1 清明上河图数据的数据来源 |
5.2 元数据映射实例研究 |
5.3 清明上河图的RDF表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
(2)阅读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规范与关联分析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析 |
1.2.1 元数据标准研究现状 |
1.2.2 关联数据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2 相关概念论述 |
2.1 元数据标准 |
2.1.1 元数据的定义 |
2.1.2 元数据标准 |
2.1.3 元数据类型 |
2.1.4 元数据设计和扩展原则 |
2.2 关联数据 |
2.2.1 关联数据的定义 |
2.2.2 关联数据的相关概念 |
2.2.3 关联数据的原则 |
2.3 阅读大数据平台 |
2.4 阅读行为数据 |
2.5 本章小结 |
3 阅读行为数据元数据模型构建 |
3.1 元数据总体设计流程 |
3.2 元数据核心元素 |
3.2.1 相关元数据标准调研 |
3.2.2 核心元素初步选定 |
3.3 核心元素扩展 |
3.4 元数据元素扩展的优化 |
3.4.1 阅读行为数据的获取 |
3.4.2 阅读行为数据分类 |
3.4.3 编码表的设计 |
3.4.4 元数据元素集形成 |
3.5 阅读过程元数据的语义结构 |
3.5.1 元数据数据定义方法 |
3.5.2 语义结构展示示例 |
3.6 元数据模型的可信度和优势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关联数据的构建 |
4.1 用户阅读行为数据的关联数据分析体系结构 |
4.2 用户阅读行为数据的关联数据构建实现流程 |
4.2.1 数据来源 |
4.2.2 URI命名 |
4.2.3 关联数据词汇集的创建 |
4.2.4 RDF构建 |
4.2.5 关联数据的发布 |
4.2.6 关联链接构建 |
4.3 数据关联规则的确定 |
4.3.1 使用关联规则确定关联链接 |
4.3.2 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
4.3.3 对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改进 |
4.3.4 改进算法的验证与分析 |
4.4 关联数据的浏览与查询 |
4.5 数据的更新与维护 |
4.6 本章小结 |
5 关联数据实证研究 |
5.1 基础数据的构建 |
5.2 关联数据的创建预发布 |
5.3 SPARQL查询访问 |
5.4 资源发现 |
5.5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DC元数据在图书馆地方特色音频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以四川省图书馆“川阅之声”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内外音频元数据相关的研究和应用 |
1.1 音频元数据 |
1.2 国内外关于音频元数据的研究项目 |
2 DC元数据概述及其在音频资源着录中的特点 |
2.1 DC元数据 |
2.2 DC元数据在音频数字资源着录中的特点 |
3 四川省图书馆“川阅之声”项目情况 |
3.1“川阅之声”项目概论 |
3.1.1项目实施的内容和目的 |
3.1.2项目的形态及特点 |
3.2 DC元数据在“川阅之声”项目的着录 |
3.2.1 DC在“川阅之声”项目的着录格式 |
3.2.2 DC着录的文件样式 |
4 DC元数据在音频着录运用中的建议 |
4.1 主题与关键词项需精准描述 |
4.2 DC元数据标准的着录格式的统一 |
4.3 核心元素扩展的规范化 |
4.4 资源的合理组织和准确揭示 |
4.5 强化国际合作,提高学术能力 |
5 结语 |
(4)基于DC元数据的资源统一描述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元数据资源描述概述 |
1.1 传统元数据资源描述的现状 |
1.2 传统元数据资源描述的不足 |
2 关于DC元数据 |
2.1 DC元数据带来的困惑 |
2.2 DC元数据的价值 |
3 基于DC元数据的资源统一描述策略 |
3.1 描述元素核心化策略 |
3.2 描述元素可修饰或可限定策略 |
3.3 元数据结构化与可伸缩化策略 |
3.4 资源描述对象单一化策略 |
4 小结 |
(5)数字经济驱动下政务数据资产化与创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数字经济发展概况 |
1.1.2 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必要性 |
1.2 研究问题 |
1.2.1 政务数据技术处理过程 |
1.2.2 政务数据市场化过程 |
1.2.3 政务数据资产化难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目标、方法及框架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1.5 研究创新 |
1.5.1 视角创新 |
1.5.2 观点创新 |
1.5.3 方法创新 |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2.1 政务数据资产化的理论基础 |
2.1.1 数字经济理论 |
2.1.2 电子政务治理理论 |
2.1.3 数据共享协同理论 |
2.1.4 电子政务服务创新理论 |
2.1.5 信息技术基础理论 |
2.2 政务数据资产化文献综述 |
2.2.1 数据安全与脱敏的研究 |
2.2.2 数据标准化的研究 |
2.2.3 数据价值评估的研究 |
2.2.4 数据市场化的研究 |
2.3 文献评述 |
3 国际经验及政务数据资产化作用机理 |
3.1 国外发展经验 |
3.2 国内发展现状 |
3.3 对比分析 |
3.3.1 法律法规方面的对比分析 |
3.3.2 专业机构的对比分析 |
3.3.3 数据安全方面的对比分析 |
3.4 政务数据资产化作用机理 |
3.4.1 政务数据资产化内涵 |
3.4.2 “两个过程,四个阶段”的相互作用关系 |
3.5 本章小结 |
4 政务数据技术处理过程 |
4.1 政务数据安全化 |
4.1.1 政务数据安全化问题分类分级 |
4.1.2 政务数据脱敏算法 |
4.1.3 脱敏政务数据标准化预处理 |
4.2 政务数据标准化 |
4.2.1 我国政务数据标准化体系进展 |
4.2.2 我国政务数据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
4.2.3 元数据标准化方案 |
4.2.4 我国政务数据标准化方案 |
4.2.5 政务数据价值化的预处理 |
4.3 政务数据价值化 |
4.3.1 数据评估方法比较分析 |
4.3.2 层次分析法(AHP)的介绍 |
4.3.3 政务数据资产价值影响因素 |
4.3.4 政务数据资产价值构成指标 |
4.3.5 构成指标计量 |
4.3.6 层次分析法(AHP)的步骤 |
4.4 案例分析 |
4.4.1 安全化示例 |
4.4.2 标准化示例 |
4.4.3 价值化示例 |
4.5 本章小结 |
5 政务数据市场化过程 |
5.1 政务数据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
5.2 政务数据市场化主体关系 |
5.2.1 数据供给侧 |
5.2.2 大数据平台 |
5.2.3 数据消费侧 |
5.3 政务数据市场化模式 |
5.3.1 政务数据交易 |
5.3.2 政务数据共享 |
5.3.3 政务数据分析 |
5.3.4 政务数据产品 |
5.4 本章小结 |
6 政务数据资产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6.1 影响因素实证方法研究 |
6.2 影响因素集 |
6.2.1 政务数据安全化影响因素 |
6.2.2 政务数据标准化影响因素 |
6.2.3 政务数据价值化影响因素 |
6.2.4 政务数据市场化影响因素 |
6.3 实证模型选择 |
6.4 灰色关联度与模糊聚类模型 |
6.4.1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
6.4.2 模糊聚类模型 |
6.5 实证分析 |
6.6 结果分析 |
6.6.1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6.6.2 一般影响因素分析 |
6.6.3 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7 创新策略与对策建议 |
7.1 创新策略 |
7.2 实施路径 |
7.2.1 建立政务数据合作运营企业 |
7.2.2 政府信息全面数据化 |
7.2.3 建立政企合作管理制度 |
7.2.4 建立拥有政务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团队 |
7.3 政策建议 |
7.3.1 政府层面 |
7.3.2 市场层面 |
7.3.3 技术层面 |
7.3.4 企业层面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问卷:政务数据资产化影响因素调研问卷 |
致谢 |
(6)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社交媒体文件采集方式 |
1.3.2 社交媒体文件价值保障 |
1.3.3 社交媒体文件存档模式 |
1.3.4 社交媒体文件存档研究趋势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主要概念界定 |
2.1.1 社交媒体文件 |
2.1.2 元数据 |
2.2 理论基础 |
2.2.1 来源原则 |
2.2.2 社会记忆理论 |
第三章 社交媒体特征及元数据需求分析 |
3.1 社交媒体多维特征分析 |
3.1.1 社交媒体平台特征 |
3.1.2 社交媒体文件内容特征 |
3.1.3 社交媒体信息组织特征 |
3.2 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描述需求分析 |
3.2.1 社交媒体文件存档愿景及保存层次 |
3.2.2 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需求 |
第四章 国内外描述元数据标准与方案分析 |
4.1 国内外描述元数据标准概述与分析 |
4.1.1 Dublin Core(都柏林核心元素集DC) |
4.1.2 Encoded Archive Description(档案编码描述EAD) |
4.1.3 MODS(元数据对象描述模式) |
4.1.4 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DA-T 46-2009) |
4.1.5 国内外描述元数据标准对比 |
4.2 国外社交媒体文件存档概况与元数据方案 |
4.2.1 美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 |
4.2.2 英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 |
4.2.3 澳大利亚社交媒体文件存档 |
4.2.4 国外社交媒体存档项目描述元数据方案对比 |
4.3 国外元数据标准与方案对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建设的启示 |
4.3.1 主要元素来源于已有的元数据标准 |
4.3.2 结合资源特征、管理需求等扩展元数据元素 |
第五章 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方案设计 |
5.1 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建设原则 |
5.1.1 复用性原则 |
5.1.2 模块化原则 |
5.1.3 可扩展性原则 |
5.1.4 互操作性原则 |
5.2 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设计流程 |
5.3 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方案 |
5.3.1 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框架 |
5.3.2 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核心描述角度 |
5.3.3 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核心描述元数据元素选择 |
5.3.4 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描述保存元数据方案 |
第六章 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方案验证与改进 |
6.1 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方案描述效果验证 |
6.1.1 描述效果对比 |
6.1.2 检索效果对比 |
6.2 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方案通用性检验 |
6.2.1 微信公众平台文件描述实例 |
6.2.2 今日头条头条号文件描述实例 |
6.2.3 哔哩哔哩(B站)社交媒体文件描述实例 |
6.3 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方案的改进 |
6.3.1 社交媒体文件元数据方案元素改进 |
6.3.2 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方案元数据元素描述方法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局限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我国高校元数据课程调查与对比——以《编目和元数据专业馆员核心能力》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综述 |
2 我国高校元数据课程调查 |
2.1 教学安排 |
2.2 教学内容 |
2.3 教学方式 |
2.4 教学资料 |
2.5 考核方式 |
3 国内元数据课程与《编目和元数据专业馆员核心能力》指标对比 |
3.1《编目和元数据专业馆员核心能力》及其适应性 |
3.2 我国高校元数据课程体系与《能力》的对比 |
3.2.1 知识能力 |
3.2.2 技能或能力素质 |
3.2.3 行为能力 |
4 改进我国元数据课程教学的建议 |
4.1 国外的经验介绍 |
4.2 针对专项能力的国内改革建议 |
4.2.1 知识能力方面,重点关注缺失的知识点 |
4.2.2 技术能力方面,需以具体项目为切入点 |
4.2.3 行为能力方面,需要丰富教学方式 |
(8)面向中医诊疗知识库的医案元数据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中医元数据研究现状 |
1.2.2 国外医学元数据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中医诊疗知识库 |
2.1.2 医案 |
2.1.3 元数据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元数据标准 |
2.2.2 元数据模型设计原则 |
2.2.3 元数据类型 |
2.2.4 中医医案元数据模型框架设计思路 |
2.2.5 元数据扩展原则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中医诊疗知识库的医案描述元数据内容 |
3.1 描述元数据总体设计流程 |
3.2 描述元数据核心元素 |
3.2.1 中医医案元数据标准相关文献调研 |
3.2.2 核心元素初步确定 |
3.3 描述元数据核心元素的扩展 |
3.4 描述元数据核心元素扩展的优化 |
3.4.1 医案实例调研 |
3.4.2 设计分析类目 |
3.4.3 设计编码表 |
3.4.4 信度分析 |
3.4.5 优化扩展的元素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中医诊疗知识库的医案描述元数据验证与优化 |
4.1 描述元数据验证与优化过程 |
4.2 描述元数据的优化结果 |
4.3 描述元数据元素集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中医诊疗知识库的医案管理元数据内容 |
5.1 医案管理元数据元素设计 |
5.2 管理元数据核心元素 |
5.2.1 文献调研 |
5.2.2 核心元素确定 |
5.3 元素的扩展 |
5.4 形成管理元数据元素集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中医诊疗知识库的医案元数据模型内容与结构 |
6.1 元数据模型建立 |
6.2 元数据的语义结构 |
6.2.1 语义结构定义方法 |
6.2.2 元数据元素的语义结构示例 |
6.3 案例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9)中文关联书目数据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价值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文献综述 |
1.4.2 国内文献综述 |
1.5 研究方法与路线 |
1.6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典型关联书目数据模型比较研究 |
2.1 典型关联书目数据模型整体概况 |
2.1.1 BIBFRAME2.0 关联数目数据模型 |
2.1.2 BNB关联数目数据模型 |
2.1.3 EDM欧洲关联数目数据模型 |
2.1.4 LIBRIS瑞典国家图书馆关联书目数据模型 |
2.2 关联书目数据模型核心框架比较 |
2.2.1 实体类型 |
2.2.2 URI格式 |
2.2.3 发布格式 |
2.2.4 词表 |
2.3 关联书目数据模型功能比较分析 |
2.3.1 关联情况 |
2.3.2 功能实现 |
2.3.3 应用范围 |
2.4 关联书目数据模型映射比较 |
第三章 中文关联书目数据模型构建要素分析 |
3.1 实用性分析 |
3.2 要素析出 |
3.2.1 本体要素 |
3.2.2 映射要素 |
3.2.3 数据发布要素 |
第四章 中文关联书目数据模型构建 |
4.1 关联书目数据模型构建步骤 |
4.2 中文关联书目数据模型的框架构建 |
4.2.1 本体设计 |
4.2.2 映射设计 |
4.2.3 数据发布设计 |
4.3 中文关联书目数据模型的功能实现 |
4.3.1 变革用户检索方式 |
4.3.2 改善图书馆编目工作 |
4.3.3 维护书目资源规范文档 |
第五章 中文关联书目数据模型实证研究 |
5.1 CNMARC数据向RDF格式的转换 |
5.1.1 微量数据转换 |
5.1.2 批量数据转换 |
5.2 RDF文档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致谢 |
(10)开放政府数据的溯源模型及应用研究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2 开放政府数据的生命周期 |
2.1 生命周期模型概述 |
2.1.1 信息生命周期 |
2.1.2 数据生命周期 |
2.2 开放政府数据生命周期模型 |
2.2.1 国外主要开放数据生命周期模型 |
2.2.2 我国开放政府数据生命周期模型 |
3 溯源模型及元数据映射 |
3.1 W3C溯源模型 |
3.1.1 溯源核心模型 |
3.1.2 溯源表达 |
3.1.3 溯源本体 |
3.2 我国信息技术数据溯源模型 |
3.3 元数据及其主要词汇表 |
3.4 元数据到PROV的映射 |
3.4.1 DC元数据到PROV的映射 |
3.4.2 DCAT元数据到PROV的映射 |
3.4.3 我国地方政府开放数据的溯源元数据 |
4 开放政府数据的溯源模型 |
4.1 溯源模型 |
4.2 开放政府数据组织本体 |
4.3 开放政府数据工具本体 |
5 溯源模型的应用 |
5.1 开放政府数据应用溯源 |
5.1.1 开放政府数据的发布 |
5.1.2 开放政府数据的重用 |
5.1.3 开放政府数据发布与重用的影响 |
5.1.4 全生命周期的开放政府数据溯源 |
5.2 开放政府数据SPARQL溯源查询 |
5.3 开放政府数据质量溯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PROV-JSON溯源记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四、DC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遗产元数据的整合研究[D]. 姚雅诗. 山西大学, 2021(12)
- [2]阅读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规范与关联分析应用研究[D]. 马林聪. 贵州财经大学, 2021(12)
- [3]DC元数据在图书馆地方特色音频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以四川省图书馆“川阅之声”项目为例[J]. 杜卓倩.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0(06)
- [4]基于DC元数据的资源统一描述策略探讨[J]. 范小松.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0(03)
- [5]数字经济驱动下政务数据资产化与创新策略研究[D]. 任泳然.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6]我国社交媒体文件存档元数据研究[D]. 曾萨. 西北大学, 2020(07)
- [7]我国高校元数据课程调查与对比——以《编目和元数据专业馆员核心能力》为视角[J]. 宋琳琳,蔡沅欣. 图书馆论坛, 2020(12)
- [8]面向中医诊疗知识库的医案元数据模型构建研究[D]. 李璐. 吉林大学, 2020(08)
- [9]中文关联书目数据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D]. 郑华敏.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10]开放政府数据的溯源模型及应用研究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D]. 陈红玉.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