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验方治疗畜病效果好(论文文献综述)
张悦[1](2021)在《《女科百问》研究》文中认为古老的中医学有一段绚烂的发展历程,宋代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代为医学发展创造了多种有利条件,妇产医学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妇产医学着作接连涌现,《女科百问》便是这一时期的妇产医学代表着作之一。《女科百问》的作者是宋代医官齐仲甫,此书采用问答体例叙写常见妇科疾病的诊疗,内容精简扼要,有理论有方药,是一本综合性的妇科医学文献。由于缺乏相关史料,我们难以确切了解齐仲甫的生卒时间和生平事迹。《女科百问》现存最早版本为明代版本,另有清代和近现代的多种版本。此书吸收了前人医学精华,也为后世提供了有益参考,体现了医学学术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女科百问》所述妇科病因主要有三种,即风冷之邪、情志不畅、劳累过度。病因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关系密切,齐仲甫重视风冷可能与所处时代的气候有关,情志因素和劳累因素可与宋代女性生活环境中的负面因子相联系。《女科百问》所载方剂丰富,一病对应数方。方剂来源广泛,汇集了宋以前及宋代的效验方剂,也有首见于此书的方剂。书中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丹剂和少量其它类剂型,有详细的制作和使用说明。药引使用频繁,有一定的特色和规律,是方剂的得力助手。《女科百问》所见齐仲甫医学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板块,医学学术思想体现了其精湛的医技,医学人文思想显示了其高尚的医德。医学思想往往与时代发展相接轨,齐仲甫的医学思想凸显了宋代医学发展的一些特征:从医学发展看,成熟与简约互动;从医学普及看,理想与困境并存。
黄剑秋[2](2001)在《动物用中成药生产的发展前景》文中研究指明
王广俊,李尔明,马绣[3](1984)在《中西兽医结合诊疗家畜疾病的体会》文中研究指明 我国历代的中兽医学者和勤劳的人民,在与家畜疾病斗争的历史长河中,运用了中医学的理论,方药,针灸,结合中兽医传统理论,畜病特点及临床实践经验,民间验方,创立了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中兽医学。撰写了许多内容极为丰富的中兽医专着。我们应当积极学习,继承,努力发掘,应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提高发展,实现中兽医现代化。
熊勇[4](2020)在《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及其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是保障动物健康生长及防治疫病的重要资源之一,是畜牧业的重要支撑。兽药质量不仅关系到畜禽等动物疾病的防治和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且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体健康。在全球人口急剧增长进而对食物需求持续增加的驱动下,全球兽药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随着兽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兽药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性等问题日趋严重,动物源细菌耐药率上升,导致兽用抗生素疗效降低,迫使养殖环节用药量增加,从而加剧兽用抗生素毒副作用和残留超标风险,严重威胁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隐患。全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不同方法来保证兽药的安全问题,我国也实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2020年以后11种促生长类抗生素在饲料中完全禁用,养殖业禁止使用含抗生素的相关药物。当畜牧养殖业禁用的抗生素越来越多,然而在畜牧业中却离不开兽药的应用,因此希望从传统社区寻找兽药植物传统知识来解决现代兽药行业遇到的问题。布依族在长期的畜牧生产实践中,利用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来防治畜禽疾病,并积累了丰富的兽药植物应用实践经验,但是,目前对于这一具有特色兽药植物传统知识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采用民族生态学研究方法,利用主位研究法、半结构访谈法、直接参与法、关键人物访谈法、小组讨论法等,在黔西南州布依族地区对兽药植物传统知识进行调查。通过田野调查获得布依族兽药植物及其传统知识,利用微生物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验证布依族利用兽药植物传统知识的科学合理性;选择防治仔猪腹泻的三颗针和防治牲畜转场产生应激反应的百两金为材料进行实验室分析,研究结果为兽药传统知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未来新型绿色兽药开发提供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安龙县、册亨县、望谟县和云南省罗平县的18个村、5个生鲜药材集市、3个传统养殖场和2个博物馆进行实地调查,获得了布依族兽药植物及其传统知识。布依族对兽药植物有自己的分类系统,他们将兽药植物划分为6个分类等级,有相应的分类群。调查发现布依族使用57个传统兽药配方(单方),利用122种兽药植物。对布依族兽药植物进行了编目,包括拉丁名、学名、当地名、主治疾病、使用部位、使用方法等。一致性(FIC)指数显示肠胃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创伤和骨折是当地牲畜主要疾病,依据重要值(URs)确认姜、三颗针和百两金等20种为重要兽药植物。布依族信奉多神论、泛灵论,认为“万物皆有灵”,神树和神山在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保护和延续了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2)在调查获得的57个传统兽药配方(单方)中,以使用三颗针防治仔猪腹泻和利用百两金防治牲畜转场应激反应最具代表性。从当地采集仔猪腹泻肛门拭子,分离并鉴定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开展三颗针抑菌实验,三颗针提取物对该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利用转录组学探究三颗针提取物对该菌株的抑制作用原因,从转录组数据GO、KEGG富集分析探讨三颗针提取物抑菌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三颗针提取物主要有破坏受试菌细胞膜、影响膜上氧化磷酸化途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调节等功能,三颗针提取物对于细菌的抑制作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对受试菌氧化磷酸化通路影响最为明显,随着三颗针浸膏浓度的增加,受试菌氧化磷酸化通路下调基因不断增加,该通路基因表达受抑制,表达量减少,而氧化磷酸化是细胞获得能量(ATP)的主要通路,细菌无法获得能量,从而达到抑菌作用。抑菌和转录组实验的结果,验证了三颗针防治仔猪腹泻的合理性。(3)牲畜转场产生应激反应是畜牧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会引起牲畜发热、腹泻、声音嘶哑、食欲不振等症状,通过百两金的抑菌、抗炎、镇痛实验及其转录组分析,探究当地人利用百两金防治牲畜转场产生的应激反应机制问题。用百两金提取物对4种菌进行了抑菌研究,其中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率为63.44%,对粪肠球菌的抑菌率为59.88%,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57.62%,对大肠杆菌抑菌率为44.42%。开展了百两金根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急性炎症和小鼠醋酸扭体实验,结果显示其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说明该提取物中含有抗炎、镇痛活性物质。通过对百两金根、叶转录组进行测序,发现百两金存在三萜皂苷生物合成完整代谢途径,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存在有MVA和MEP两条代谢途径。转录组GO和KEGG富集显示,转录组中与萜类骨架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有22条,与倍半萜及三萜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有9条,参与倍半萜和三萜的生物合成相关酶5个,相关基因6条。对百两金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转录因子进行挖掘及分析,从分子水平探究转录因子调控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机制。转录因子AP2/ERF和bHLH基因家族参与调控倍半萜、单萜和三萜衍生物合成,通过以拟南芥为参考进行了蛋白质功能互作网络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寻找高同源基因相似功能。预测获得AP2/ERF具有调控萜类物质的转录因子基因(Cluster-20697.13203 和 Cluster-20697.14478),而对 bHLH 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功能分析中没有获得与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通过抑菌、抗炎和镇痛实验以及转录组分析,验证了百两金治疗牲畜转场应激反应的传统应用具有科学合理性。本研究利用民族生态学、民族植物学等方法,调查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验证了当地使用传统兽药植物治疗牲畜疾病背后的科学问题,为传统知识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曲鹏[5](2019)在《一效膏调节PCNA及IGF-1R表达,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建立的糖尿病皮肤溃疡小鼠模型上应用一效膏进行治疗并观察,初步探讨其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修复、愈合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一效膏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提供相关基础研究依据。材料与方法:将28只SPF级昆明种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糖尿病皮肤溃疡造模组21只、正常组7只,造模组在成功造模后,再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一效膏组;康复新液组;生理盐水组。3组分别以一效膏;康复新液;生理盐水每日创面处换药,连续换药14天。每日观察实验小鼠一般状态,并密切关注创面大小,渗出多少及新生肉芽情况。第14d以薄膜法测量各小鼠创面面积,记录创面缩小面积及计算愈合率,并于创面处取材,分别应用HE染色法及免疫组化法观察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数变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表达情况,并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经过适应性喂养,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和体质量均无明显差异;换药前造模组小鼠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换药期间一效膏组,康复新液组,生理盐水组较正常组小鼠均出现消瘦,精神萎靡,皮毛欠光泽,反应略迟钝,饮食、水量均明显增加,尿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的表现;换药14天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及体质量,正常组和造模组三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三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2.经治疗,一效膏组创面缩小面积及愈合率优于康复新液组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创面基底组织HE染色显示一效膏组切片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偶见炎性细胞;康复新液组切片可见部分新生毛细血管,仍存在少量炎性细胞;生理盐水组切片见新生毛细血管少,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正常组未见新生毛细血管及炎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情况IGF-IR及PCNA表达:IGF-1R在生理盐水组的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PCNA在生理盐水组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二者的表达在一效膏组均高于康复新液组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1.一效膏能够促进实验性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的愈合。2一效膏促进实验性糖尿病皮肤溃疡愈合的机制之一是上调组织中PCNA及IGF-IR的表达水平。
田飞[6](2018)在《山东省中医院197例银屑病患者现状调查》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银屑病就诊患者的既往治疗和个体基本情况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12月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符合银屑病诊断标准的患者,用问卷和查阅病历的方式填写“银屑病患者现状调查表”,用PASI评分,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患者男多于女;有职业者占多数;家庭年收入在3-8万元占多数;平均病程11.39±10.43年;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患者存在家族史和发病诱发因素;寻常型占91.88%;既往治疗使用激素外治的占多数;本院皮肤科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各型银屑病疗效好,副作用小。结论:治疗银屑病需要防治结合;应加强对患者治疗用药的指导,避免不科学用药。根据银屑病的病型、病情、皮损严重程度,区别应用中医、西医内治与外治或中西医联合疗法,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张佳璐[7](2018)在《通和药浴方联合NB-UVB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加重经济负担,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往往病程较长,部位局限,顽固难愈,是临床治疗的热点和难点。西医在治疗银屑病时,内服药物常用的有:抗肿瘤药物(如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免疫疗法、生物制剂、抗生素等,外用药常采用焦油制剂、地恩酚、维生素D3衍生物、糖皮质激素乳膏、维A酸霜剂等等,可以取得短期的疗效,但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较多,且患者接受力差,因此对于银屑病的治疗,特别是在外治方面需要找到更加安全、方便、有效的药物或方法来满足患者的需要。经过导师近20年银屑病中医治疗的临床实践,结合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血燥”之特点,创立了通和药浴方,以期为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找到为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观察通和药浴方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予通和药浴方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对照组仅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均治疗2次/周,疗程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后记录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患者生活质量评分(DLQI)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临床研究共有60名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入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病例脱落。两组患者中,对照组共30人,其中女性14人,男性16人,年龄最小18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为33岁;试验组共30人,其中女性12人,男性18人,年龄最小18岁,最大54岁,平均年龄为33岁。另外,对照组的30名患者,病程最短25天,最长30年;而实验组30名患者中,病程最短30天,最长为26年。经过统计学处理,对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两组之间的疗效比较,对照组30例,其中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的有效率为76.67%;实验组30例,其中痊愈4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体有效率为93.33%。经X2检验,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之间有明显的差异,通和药浴方联合NB-UVB照射对于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NB-UVB照射。治疗前后,本研究的两组银屑病患者皮损的红斑、鳞屑、浸润症状、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均有改善,而试验组在改善皮损及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由于药物或照光引起的明显不良反应。因此,我们认为通和药浴方联合NB-UVB照射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通和药浴方联合NB-UVB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银屑病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有效的外用药物,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实验室研究。
彭丽园[8](2017)在《复方QC抗感染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筛选出最佳中药抗感染复方QC,为防治感染性疾病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1)利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以复方NZ提取物对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金色葡萄球菌6种常见致病菌产生的抑菌环直径及最低抑菌浓度为指标,建立药效学评价方法,筛选出最佳抗感染中药复方QC。(2)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复方QC的化学评价方法,对复方QC提取方法、溶媒、溶媒用量、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进行考察;采用4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设计实验优选出复方QC最佳提取工艺,综合评价指标成分Q转移率、提取物的药效以及生产成本,优化复方QC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3)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建立复方QC指标成分Q定性鉴别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方QC中指标成分Q含量。结果(1)初筛得出结果:复方QC、QC2、QC3最大抑菌环直径可达19mm,最小抑菌环直径为8mm,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复筛得到抗感染最佳方为复方QC,对上述6种致病菌的MIC分别为:3.13mg/m L、3.13mg/m L、3.13mg/m L、12.5mg/m L、6.25mg/m L、6.25mg/m L。(2)复方QC提取物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在289nm,线性、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等方法学考察结果RSD值均小于2%。溶媒选择的试验中确定溶媒Ⅳ为提取复方QC的最适溶媒,并确定复方中指标成分Q最大含量为83.79mg/g。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复方药材粉碎过40目筛,加溶媒Ⅳ回流提取3次,每次45min,每次加入的溶媒用量均为12倍。经过改良将提取工艺中每次加入的溶媒用量减少为10倍、8倍、6倍。比较试验中,用正交最佳制备工艺和改良工艺提取复方QC得到的提取物中指标成分Q转移率分别为92.89%、91.63%,提取物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均为0.391mg/m L,对肺炎链球菌、金色葡萄球菌的MIC均为0.781mg/m L,对大肠杆菌MIC均为1.56mg/m L。(3)以正丁醇-三氯甲烷-甲醇(4:4:3)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为显色剂,对照品溶液点样量为1μL,供试品溶液点样量为5μL,提取物在此展开条件下展开斑点清晰,Rf值适中,该方式简便、灵敏。(4)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0.1%磷酸溶液、乙腈;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Plus C18(4.6×250,5μm);柱温:35℃;检测波长:267nm;检测器:DAD;分析时间:20min;流速:1m L/min。改良工艺提取物用HPLC法测得指标成分含转移率为90.40%,紫外测定转移率为91.41%;药效作用分别为: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MIC为0.391mg/m L,对金色葡萄球菌弧菌的MIC为0.781mg/m 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56mg/m L。结论本课题优选出的复方QC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效果,采用改良工艺提取得到的指标成分Q的转移率最大,可稳定在91%左右,可为今后开发新的抗感染中药提供实验依据。
巩江,骆蓉芳,高昂,沈秋红,侯恩太,赵婷,路锋,倪士峰,孙芳云[9](2010)在《伏龙肝药学研究概况》文中提出综述了伏龙肝的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为其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赵海林[10](2010)在《福建省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项广泛实行于中国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制度,曾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成功的“卫生革命”。本文以福建省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方法为指导,依据档案文献、报刊、方志等历史资料,首先概述了福建省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历程,进而分析了制度兴衰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接着重点阐释了制度的实施办法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典型个案——政和县苏地大队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比较与研究,使对福建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更为具体化、系统化和全面化,最后分析归纳福建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绩效及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若干启示。
二、中药验方治疗畜病效果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验方治疗畜病效果好(论文提纲范文)
(1)《女科百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创新点、不足及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宋代妇产医学发展回顾 |
第一节 宋代医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
第二节 宋代妇产医学的发展成就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女科百问》基本概况 |
第一节 《女科百问》的成书与流传 |
第二节 《女科百问》的体例及内容 |
第三节 《女科百问》的引用书目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女科百问》所述部分妇科病因 |
第一节 女性生理病理特点 |
第二节 风冷生诸疾 |
第三节 情志不畅为病 |
第四节 劳累过度致伤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女科百问》所载方剂相关问题 |
第一节 方剂来源考辨 |
第二节 剂型归类分析 |
第三节 药引使用情况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女科百问》所见齐仲甫医学思想 |
第一节 齐仲甫医学学术思想 |
第二节 齐仲甫医学人文思想 |
第三节 齐仲甫医学思想凸显的时代特征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及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一览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民族生态学概述 |
1.3 民族兽药概述 |
1.4 布依族兽药植物研究概况 |
1.5 腹泻和炎症的研究进展 |
1.6 转录组学概况 |
第二章 布依族地区兽药植物调查 |
2.1 调查目的 |
2.2 调查地区概况 |
2.3 研究方法 |
2.4 调查结果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兽药植物三颗针防治仔猪腹泻的研究 |
3.1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分离及鉴定 |
3.2 三颗针浸膏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抑菌研究 |
3.3 三颗针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抑菌分子机制研究 |
第四章 兽药植物百两金防治牲畜转场应激反应的研究 |
4.1 兽药植物百两金抑菌研究 |
4.2 百两金消炎镇痛研究 |
4.3 基于转录组数据对百两金中三萜皂苷合成途径的研究 |
4.4 百两金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转录因子的挖掘及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和科研项目 |
附录 |
(5)一效膏调节PCNA及IGF-1R表达,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山东省中医院197例银屑病患者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一)调查内容 |
(二)调查方法 |
(三)诊断标准 |
(四)病例纳入标准 |
(五)排除病例标准 |
(六)剔除病例标准 |
(七)资料的处理和统计分析 |
三、研究结果 |
(一)患者个体基本情况 |
(二)患者的既往治疗情况 |
(三)患者在本院的诊治情况 |
四、讨论 |
(一)患者基本情况现状分析 |
(二)皮损情况分析 |
(三)患者既往治疗情况分析 |
(四)本院诊治现状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1 |
综述2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7)通和药浴方联合NB-UVB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
1 古代文献对银屑病的认识 |
2 中国现代医家对银屑病的认识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药浴治疗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
1 药浴疗法的历史沿革 |
2 中药药浴的作用机理 |
3 中药药浴的常用药物 |
4 中药药浴治疗各类皮肤病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复方QC抗感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中药抗感染研究 |
1.1 单方抗感染研究 |
1.2 复方抗感染研究 |
1.3 抗感染作用机制研究 |
1.3.1 抑杀致病菌的作用机理 |
1.3.2 抗内毒素(LPS)作用 |
1.3.3 解热作用 |
1.3.4 免疫调节作用 |
2 中药提取工艺研究 |
2.1 回流法 |
2.2 水蒸汽蒸馏法 |
2.3 超声提取法(UE) |
2.4 组织破碎提取法(EMS) |
2.5 浸渍法 |
3 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 |
3.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 |
3.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3.3 气相色谱法(GC) |
3.4 薄层色谱法(TLC) |
4 体外抗菌活性评价研究现状 |
4.1 定性测定—琼脂扩散法 |
4.1.1 滤纸片法 |
4.1.2 牛津杯法 |
4.1.3 打孔法 |
4.2 定量测定—稀释法 |
4.2.1 固体培养基稀释法 |
4.2.2 液体稀释法 |
第二章 药效学评价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与仪器 |
1.1 试药和菌种 |
1.2 材料 |
1.3 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纸片扩散法(K-B法) |
2.1.1 培养基的配制 |
2.1.2 菌株复苏与培养 |
2.1.3 药敏纸片的制备 |
2.1.4 药敏纸片贴放 |
2.1.5 结果 |
2.2 微量肉汤稀释法(MIC实验) |
2.2.1 药液的制备 |
2.2.2 培养基的配制 |
2.2.3 菌株复苏与培养 |
2.2.4 加样孵育 |
2.2.5 结果判断 |
2.2.6 结果 |
3 小结 |
第三章 抗感染中药复方筛选 |
1 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仪器 |
2 初筛 |
2.1 提取物的制备 |
2.2 方法 |
2.3 结果 |
3 复筛 |
3.1 方法 |
3.2 结果 |
4 小结 |
第四章 复方QC化学评价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仪器 |
2 方法 |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 检测波长的选择 |
2.4 线性考察 |
2.5 精密度考察 |
2.6 稳定性考察 |
2.7 重复性考察 |
2.8 加样回收率考察 |
3 小结 |
第五章 复方QC提取工艺研究 |
1 材料和仪器 |
1.1 材料 |
1.2 仪器 |
2 提取方法的研究 |
2.1 回流法 |
2.2 超声法 |
2.3 浸渍法 |
2.4 结果 |
3 复方QC中指标成分含量考察 |
3.1 溶媒考察 |
3.2 指标成分含量考察 |
4 单因素考察 |
4.1 溶媒用量考察 |
4.2 提取时间考察 |
4.3 粉碎度考察 |
4.4 结果 |
5 工艺优化 |
5.1 正交试验 |
5.2 改良工艺 |
5.3 比较试验及结果 |
6 小结 |
第六章 复方QC提取物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仪器 |
2 薄层鉴定 |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 展开条件及方法 |
2.4 结果 |
3 复方QC提取物高效液相(HPLC)分析方法研究 |
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3 检测条件 |
3.4 专属性考察 |
3.5 线性关系考察 |
3.6 精密度考察 |
3.7 稳定性考察 |
3.8 重复性考察 |
3.9 加样回收率实验 |
4 药效学考察结果 |
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1.1 抗感染最佳方的筛选 |
1.2 提取物制备工艺的优化 |
1.3 提取物的质量研究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仪器设备 |
附录2 培养基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伏龙肝药学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伏龙肝简介 |
2 化学成分 |
3 临床应用 |
3.1 治疗人类疾病 |
3.1.1 古籍记载。 |
3.1.2 现代报道。 |
3.2 治疗动物疾病 |
3.2.1 消化系统疾病。 |
3.2.2 呼吸系统疾病。 |
3.2.3 泌尿系统疾病。 |
3.2.4 其他疾病。 |
4 替代品问题 |
5 小结与展望 |
(10)福建省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三、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四、概念界定与说明 |
五、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福建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初创阶段(1955-1960年) |
第二节 探索发展阶段(1960-1965年) |
第三节 普及兴盛阶段(1966-1978年) |
第四节 衰落解体阶段(1979-1988年) |
第二章 福建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兴衰的背景因素分析 |
第一节 福建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二节 福建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三节 福建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衰落的原因分析 |
第三章 福建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办法 |
第一节 组织形式 |
第二节 基金筹集与分配 |
第三节 管理制度 |
第四节 赤脚医生 |
第四章 个案分析:政和县苏地大队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政和县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 苏地大队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变迁 |
第三节 苏地大队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 |
第四节 苏地大队"三土""四自"群众运动概述 |
第五节 苏地大队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功绩 |
第五章 相关比较与研究 |
第一节 福建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二节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三节 福建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
余论 福建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绩效考量及启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中药验方治疗畜病效果好(论文参考文献)
- [1]《女科百问》研究[D]. 张悦. 河北大学, 2021(02)
- [2]动物用中成药生产的发展前景[J]. 黄剑秋. 福建畜牧兽医, 2001(03)
- [3]中西兽医结合诊疗家畜疾病的体会[J]. 王广俊,李尔明,马绣.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84(04)
- [4]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及其评价[D]. 熊勇. 中央民族大学, 2020
- [5]一效膏调节PCNA及IGF-1R表达,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D]. 曲鹏.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山东省中医院197例银屑病患者现状调查[D]. 田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通和药浴方联合NB-UVB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D]. 张佳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8]复方QC抗感染研究[D]. 彭丽园. 广东药科大学, 2017(02)
- [9]伏龙肝药学研究概况[J]. 巩江,骆蓉芳,高昂,沈秋红,侯恩太,赵婷,路锋,倪士峰,孙芳云.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5)
- [10]福建省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 赵海林.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