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层复合塑料膜无菌包装UHT牛奶加工生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雷[1](2011)在《高速包装机感应加热封合问题的研究》文中指出铝塑复合包材的快速实时封合技术是制约国内高速包装机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而目前尚缺少针对性研究。本文详细研究了高速包装机的感应加热封合所涉及的关键问题,根据高速包装机封合工艺的要求和应用特点,设计了相应的封合加热装置,对高速横封制定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建立了封合加热温度场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对配置的专用高频加热电源进行了设计。所作的主要研究如下:1.根据高速包装机封合工艺和应用特点,选择了横向磁通方式的电磁感应加热,作为高速包装机中包材飞接、贴带、竖封和横封四处封合工艺所使用的加热方式,并对四处感应加热封合装置进行了设计。2.针对横封封合加热的精确定位与控制问题,采用了基于条码识别的方法进行实时位置反馈,并基于角度编码对封合过程进行控制,定位的精度和实时性获得了大幅提高。在横封封合控制策略上,采用双侧导轨分别对应奇偶夹爪的设计,提高了横封效率,促进了产能提升。3.针对横封封合的温度分布问题,对包装机封合感应加热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基于电电磁场和热传导理论,建立了铝塑复合包材进行横封封合感应加热的电磁场和温度场模型。在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热传导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得到了横封感应加热封合中包材的涡流分布和焦耳热分布。4.对于高速包装机用高频电源技术进行了研究和设计。进行了电源系统设计,并着重研究了整流滤波电路中谐波对于电压纹波系数的影响、电源功率调整原理和实现方式、逆变电路中电路模态分析和关键参数配置等。并对各模块的硬件电路进行了测试,测量得到的波形良好,满足设计要求。所设计的高速包装机感应加热封合系统能在高速状态下完成包材的良好封合,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所进行的研究工作有助于封合感应加热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对工程实际具有重要意义。
李莉[2](2010)在《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与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集群式供应链是在产业集群的环境里,由若干条供应链交错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供应链网络组织形式,是目前供应链管理和产业集群研究的一个新热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集群外部环境和内部运作的动态变化加剧,集群式供应链面对的不确定的扰动因素增多,随时都会面临风险的考验。实践表明,集群式供应链在风险面前往往表现得十分脆弱,集群内企业外迁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加强对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形成的微观机理和评估研究,是关系到能否更好的防范和控制集群风险,保证集群式供应链正常运作,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此项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在吸收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和供应链风险的研究方法与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系统科学、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以及博弈论、决策科学等多种量化技术,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的基本概念、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系统的作用机理、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的形成机理和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绪论。探讨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完善了集群式供应链的定义,阐述了集群式供应链的基本特点和体系结构;在较为全面的总结国内外有关风险概念、风险管理框架、产业集群风险、供应链风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论文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搭建了全文研究的基础平台。2.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形成的基础理论。综合介绍了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及组织生态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构筑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基于以上理论,分析了集群式供应链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构成;探讨了资源依赖理论对集群式供应链合作策略选择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了集群式供应链种群的概念,对其生态学特征进行了阐述分析。3.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的系统分析。探讨了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的本质和要素构成;对产业集群、单链式供应链、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损失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了三者之间的异同;剖析了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特征;将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视为一个完整的经济系统,对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系统含义、组成及结构进行了界定分析;研究了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系统中各风险主体子系统的作用机理;构建了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系统关键风险因素概念模型;基于ISM模型揭示了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因素的层次关系,建立了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因素的多级递阶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形成的非线性和超循环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基于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系统关键风险因素的五大超循环组织,并剖析了每个组织内在的协同机理和耦合效应对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形成的作用机理。4.集群式供应链网络风险形成机理分析。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集群式供应链网络结构模型,揭示了集群式供应链网络的拓扑结构特性对其风险形成的影响。基于竞标机制基本原理,将制造商选择偏好与供应商报价相结合,建立了集群式供应链网络单制造商与多供应商的投标报价模型,阐述了供应商报价策略对制造商和供应商保持持续稳定合作关系,规避合作风险的重要作用。建立了集群式供应链网络中单链式供应链跨链间合作决策的静态博弈模型,揭示了集群式供应链跨链间不同的合作行为决策是导致集群式供应链网络风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构建了集群式供应链网络种群竞争和合作的Logistic模型,讨论了集群式供应链网络中跨链间竞合关系的稳定性对集群式供应链网络风险形成的影响。5.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未确知测度的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在分析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评估实质和特征的基础上,界定了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评估对象,并选择将网络层次分析法和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模型引入到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评估中。建立了包括非独立的5类23项指标的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以此判别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状态属性。6.实证研究。以新疆天山北坡乳品加工集群式供应链为例,首先对其形成机制、运作现状,风险类型、成因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所构建的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判别了新疆天山北坡乳品加工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级别。7.最后,对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胡海拉[3](2010)在《高速无菌砖包机柔性交接排包机构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无菌砖包机的高速化是乳制品行业装备自动化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高速在带来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振动、过热、碰撞等。论文主要针对高速无菌砖包机排包时经常性存在的废包、变形等问题进行一系列研究,提出了柔性交接排包系统的机构解决新方案,顺着这一思路,分别对其中关键的运动机构进行了创新设计,并做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从功能上对高速无菌砖包机的主要机械系统进行了阐述。提出柔性交接排包是高速化所需着力克服的一个瓶颈,制定相关的设计准则,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新排包工艺流程,设计了新型的同步软接触式排包、同步接包及砖包立直等三个连贯动作的执行机构。2.为使砖包平滑排出,设计了同步软接触式排包机构。对现行排包机构建立碰撞模型分析,决定采用连续无突变的运动曲线;对两种符合要求的排包曲线进行数学上的解析分析,验证其运动性能;采用新的圆柱凸轮机构设计来实现期望的运动曲线,并延长排包动作的时间。3.为解决砖包翻落问题,设计了同步接包凸轮机构。基于解析法对其最关键的平面滚子摆动槽凸轮进行了运动规律、轮廓曲线的设计;以凸轮基圆最小为目标函数,运用遗传算法对凸轮基本尺寸进行优化求解;完成了同步接包凸轮三维模型的建立、虚拟装配及其运动学模型的建立,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4.为实现砖包的连续立直动作,设计了基于侧弯链传动的高速低冲击立直机构。基于圆柱螺旋线和空间三次参数样条的轨迹符合砖包平滑立直所需的运动学特性;对侧弯链的扭转性能进行数学建模,寻得理论最小扭转长度;对链板的结构进行分析,阐明两翼的限位作用并获得其准确的间隙量。综上,本文运用现代设计理论、方法和手段完成了柔性交接排包系统的机构设计与研制。机构具备在高速条件下排包平缓、交接时砖包受冲击小、机构运动性能好的特点,妥善地解决高速砖包机在排包阶段存在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无菌砖包机的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对实现高速无菌砖包机的国产化生产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石复习[4](2008)在《基于BP网络的利乐包装设备预防性维护系统的研究及优化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内液态食品行业竞争激烈,企业的成本控制日趋严格,以生产乳制品见长的利乐包装设备,由于其采用的预防性维护系统TPMS(Tetra Pak Maintenance System)费用较高,成为企业成本压缩的对象,因此TPMS没能有效发挥预防性维护的效果;同时TPMS系统的确存在着备件更换过早或过晚的情况。为了适应国内TPMS的运转要求,使原有的预防性维护系统得到优化,有必要开发智能化软件系统,作为TPMS的辅助系统,用这种投入少、针对性强的方法,作初步的尝试。本文在对TPMS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确立了以周为单位的预测维护方法,提出了备件剩余寿命率的概念,利用利乐设备使用企业几年来的设备运行记录和维护记录,建立了关系型数据库,其次,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发展较为成熟的预测功能,实现了对维修项目剩余寿命率的预测;最后,设立了维修项安全剩余寿命率这个综合可靠性参数,把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指标作为预测结果的评价标准,充分体现了设备维护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思想。本软件系统的开发,是基于Windows XP环境,使用Visual Basic 6.0为主开发语言,VB内嵌的商品化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2003为系统预测和可靠性参数计算提供数据支撑,数据库与系统之间接口采用ADO控件来实现;使用Matlab6.5做为BP神经网络的运行平台,来实现BP网络的训练和维护内容的预测,Matlab与系统之间的接口采用ActiveX控件,为设备维护管理的可视化提供了软件平台。经过预测结果与对应历史数据的比较,表明根据备件寿命的内外因共同作用原理,设计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利乐包装设备预测维护系统,能较为准确地体现设备运行环境与备件寿命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保证了系统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是解决利乐包装设备维护经济性与可靠性矛盾的有效方法。
温鹏俊[5](2008)在《机械手式高速无菌砖包机横封系统运动特性研究及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液态饮品工业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目前,液态食品和饮料市场的迅猛发展,极大的带动了国内饮料包装产业的发展。然而国外跨国公司对高速无菌砖包机核心技术的垄断,导致液态饮品包装成本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了国内饮料包装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无菌砖包技术显得迫在眉睫。横封系统是高速无菌砖包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优劣直接影响无菌砖包的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目前国内该部分技术仍属空白,因此横封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对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无菌砖包设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促进国内饮品包装行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实际要求,采用理论研究和软件仿真方法,对机械手式横封系统的工艺要求、运动特性、机械系统设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分析,横封机构的设计满足了高速无菌砖包机复杂工艺及其高速性的需求。所做重点工作如下:1.研究高速无菌砖包的成型特点,分析得到横封系统的功能要求,为横封机构运动设计提供方向和依据;针对各个功能,提出机械实现方案及原理。2.根据横封工艺要求,推导夹爪最小张开角度、行程总长度等运动约束条件。为实现复杂的工艺要求,设计机械手式横封夹爪两驱动导杆的运动规律,并利用MATLAB对该运动规律进行5次B-spline拟合优化,成功消除了其加速度突变。3.为精确实现横封夹爪两驱动导杆的运动,采用局部建立约束的方法建立其连杆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应用附加驱动约束的方法进行运动学分析。利用MATLAB强大的数值计算功能,根据最小二乘思想,编制开发连杆机构运动学模型的计算程序,反求出该机构输入端的运动规律。4.推导两个凸轮基本参数的相关条件,实现两凸轮的协调安装和工作。根据不同的安装方式分别建立两驱动凸轮廓线解析表达式,并利用MATLAB设计凸轮廓线自动计算函数,根据设计需要给出相应的输入和输出参数,并显示凸轮廓线。利用UG的二次开发功能,编制凸轮廓线自动生成程序,将凸轮廓线数据转化为UG三维模型,并利用其运动仿真模块进行机构运动仿真。仿真结果显示,该凸轮-连杆机构实现了预期运动。全文围绕横封系统运动特性的设计要求,采用理论分析计算及软件仿真的研究方法,优化运动曲线,并完成具有复杂运动的基于凸轮驱动的机械手式横封机构的研究设计。
程勇[6](2008)在《高速无菌砖包机的高速与精确成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鲜奶及饮料消费水平的飞速增长,国内饮料包装产业迅速发展,然而由于外国跨国公司对高速无菌砖包的技术垄断,导致严重的市场垄断,并致使国内液态奶和饮料价格居高不下,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饮料包装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唯有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无菌砖式包装设备才能打破国外技术与市场的垄断、建立起无菌包装高端设备的民族工业,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高速无菌砖包机的核心技术在于设计出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复杂成型工艺动作的高速执行机构以及如何在高速生产情况下保证砖包的成型精度,即砖包成型的高速与精确两大核心技术。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期望通过引入新的执行机构及相关的误差控制方式得到无菌砖包的高速与精确成型系统方案。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则包括高速执行机构设计及成型误差控制两大内容。并对高速执行机构中最为复杂的压包成型机构做了详细的设计研究。所做的重点工作如下:1.分析传统砖包机横封系统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基于并行工作模式的链式横封系统,为相关的成型机构提供了高效的处理平台。2.研究砖包在横封系统中的成型特性,将砖包在横封系统中的成型分为三部分,完成了各个部分成型机构的方案设计,并分析出链式横封系统中成型机构实现高速执行动作的共性。3.影响砖包成型精度的误差包括图案偏差和容量误差。本文详细分析了引起图案偏差和容量误差的原因,提出采取垂直速度补偿与图案校正的方法来控制图案偏差,并提出采用容量调整系统控制容量误差。4.详细研究了能够实现垂直速度补偿的压包凸轮速度同步段的设计方法。并从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两方面研究了图案校正系统的方案设计。5.对高速执行机构中最为复杂的压包成型机构做了详细的设计研究,设计出了压包量可调的可调压包凸轮,设计出了具有复杂曲线的固定压包凸轮。并用MATLAB对压包凸轮的速度同步功能、动力学性能及凸轮廓线进行了仿真。通过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了高速砖包机高速执行机构的设计方法及成型误差控制的方法,为无菌砖包的高速与精确成型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高雪峰[7](2007)在《UHT纯牛奶质量改进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超高温灭菌(ultra heat treated,UHT)纯牛奶的质量备受消费者的关注,本文在对UHT纯牛奶质量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以UHT纯牛奶的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笔者在深入了解UHT纯牛奶企业持续质量改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问题的原因。本文针对UHT纯牛奶企业特点,建立了UHT纯牛奶持续质量改进模型,明确了模型中UHT纯牛奶持续质量改进平台,选择了适合UHT纯牛奶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给出了UHT纯牛奶企业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的关键点,并给出了应用该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的思路,而且指出应用该方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2.原料乳中细菌总数严重影响乳制品质量。针对传统方法检测原料乳细菌总数时间长,操作复杂、及快速检测设备费用昂贵等缺陷,本文首先基于抽样技术研制了获取原料乳载玻片,然后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技术的原料乳细菌总数分类检测系统。3.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满意度函数的方法来解决质量工程中的三响应实验设计优化问题。该方法考虑了各个响应变量的方差、相关性,弥补了传统的满意度函数法的不足。4.为了改进超高温灭菌(UHT)纯牛奶的质量,本文利用改进的满意度函数,结合RSM对UHT纯牛奶的瞬时超高温杀菌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关于d值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得到UHT纯牛奶杀菌的最佳工艺参数,为UHT纯牛奶瞬时超高温杀菌的工艺参数优化奠定里理论基础。最后,基于本文的UHT纯牛奶的质量改进方法,对UHT纯牛奶质量的改进有明显的提高。
丁玉勇[8](2006)在《无锡卫岗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系统扩建项目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乳品行业技术竞争的不断加剧,大批中小型液体乳生产企业都在着手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本文以无锡卫岗乳品有限公司液体乳加工生产系统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为背景,探讨了中小型液体乳加工企业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希望为同类企业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促进中小型液体乳生产企业改扩建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 本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运用工程经济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乳品行业的现状和趋势,明确了企业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机遇。 (2)分析了无锡卫岗乳品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和优势,确定了技术改造的路线和总体规划。 (3)分析了无锡卫岗乳品厂的地址环境,并运用IE中的综合评分法对目前的工厂选址进行了综合评价。 (4)综合运用食品工厂设计原理,对无锡卫岗乳品有限公司液体乳加工生产系统扩建工程进行了详细的工艺设计。 (5)运用SLP布置设计法,对无锡卫岗乳品有限公司液体乳加工生产系统扩建项目的总平面布置给出了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本文运用工业工程中工程经济和设施设计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对一个具体的扩建工程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设计。实践证明本文给出的设计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俞洁敏[9](2006)在《杭州乳品企业HACCP系统在超高温灭菌乳生产工艺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超高温灭菌乳是杭州乳品企业的拳头产品,企业间的竞争最后发展成为产品质量的竞争,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关系国民健康的重要问题,该项目就是通过在乳品厂灭菌乳生产中设立HACCP系统,有效的提高超高温灭菌乳的安全性。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是近年来国际食品行业中兴起的一种确保食品安全的预防性质量保证体系,它是通过对食品加工过程的关键环节实施有效地监控,从而将食品安全卫生危害消除或降低至安全的水平。乳制品企业不但可以用客观存在确保加工更加安全,而且可能用它来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加工企业的信心。本文结合杭州乳品企业的生产实际,根据HACCP的七个基本原理,对原料收购、贮存、产品生产过程、成品入库等环节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并制定相应的监控的基础上,建立了UHT灭菌乳的HACCP控制体系,并取得很好效果,为企业进一步申请HACCP认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主要部分: 1、按照HACCP计划的七个基本原理对UHT灭菌乳的工艺进行危害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和监控程序,UHT灭菌乳的关键控制点为原料乳验;原料乳冷却储存;灭菌前后设备、器械管道CIP清洗;UHT灭菌;冷却;包材灭菌;无菌灌装;封合成型。 2、企业首先建立了GMP和SSOP计划,在建立HACCP计划的基础上,跟踪分析了在生产过程该计划对生产监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跟踪记录显示在20
文君[10](2004)在《纵观中国乳品包装》文中研究说明 乳品包装在乳制品行业蓬勃发展的促进下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深刻地影响着乳品业的发展步伐与方向。无论是长效奶还是短期鲜奶,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都将造型别致、便于携带和饮用方便作为乳品包装的基本要求,因为,在乳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高质量的包装是乳品生产企业实现市场渗透与扩张的必然选择,是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生产规模的有效手段。对于乳品包装的生产、印刷企业,也只有实时把握乳品市场走势、了解乳品包装需求,才能准确地更新设计、工艺与设备,在保持与乳品行业同步发展的同时,引领乳品包装乃至整个包装市场的新潮流。
二、五层复合塑料膜无菌包装UHT牛奶加工生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层复合塑料膜无菌包装UHT牛奶加工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包装机感应加热封合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2 课题的来源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包材快速加热封合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 |
2.1 高速包装机的系统构成 |
2.2 高速包装机加热封合的技术分析 |
2.2.1 包材封合方式的选择 |
2.2.2 包材的感应加热封合原理 |
2.3 高速包装机感应加热封合装置的设计 |
2.3.1 包材飞接封合系统设计 |
2.3.2 贴带封合系统设计 |
2.3.3 竖封封合系统设计 |
2.3.4 横封封合系统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速横封加热的精确定位与控制 |
3.1 高速横封加热精确定位和控制问题的提出 |
3.1.1 横封加热中的包材定位问题 |
3.1.2 横封加热中的封合控制问题 |
3.2 基于条码反馈的横封封合定位的实现 |
3.2.1 基于条码反馈的实时定位 |
3.2.2 折痕偏差与横封定位控制 |
3.2.3 包材的横封定位及控制的实现 |
3.3 基于角度编码的横封封合控制的实现 |
3.3.1 横封感应加热结构设计与时序制定 |
3.3.2 基于角度编码的横封定位精度控制 |
3.3.3 横封封合的双导轨并行加热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横封感应加热封合的建模与仿真 |
4.1 横封感应加热封合问题的提出 |
4.2 横封感应加热封合数学模型的建立 |
4.2.1 电磁场方程 |
4.2.2 电磁场边界条件 |
4.2.3 温度场方程 |
4.2.4 温度场边界条件 |
4.3 横封封合温度场分布的数值仿真 |
4.3.1 感应加热的温度场有限元数值仿真 |
4.3.2 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的建立 |
4.3.3 涡流分布和焦耳热分布 |
4.3.4 包材封合截面的温度场 |
4.3.5 电流对封合线上各向温度分布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
5.1 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总体设计 |
5.1.1 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组成结构 |
5.1.2 高速包装机高频电源的设计框架 |
5.2 整流滤波电路研究与设计 |
5.2.1 电路原理 |
5.2.2 参数计算 |
5.2.3 谐波分析 |
5.2.4 硬件实现 |
5.3 直流斩波电路研究与设计 |
5.3.1 电路原理 |
5.3.2 硬件实现 |
5.3.3 实验波形 |
5.4 全桥逆变电路研究与设计 |
5.4.1 电路原理 |
5.4.2 模态分析 |
5.4.3 参数计算 |
5.4.4 硬件实现 |
5.4.5 实验波形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录用论文和成果 |
(2)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与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界定 |
1.2.1 集群式供应链的概念界定 |
1.2.2 集群式供应链的基本特点 |
1.2.3 集群式供应链的分类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风险的概念与风险管理框架研究综述 |
1.3.2 产业集群风险研究综述 |
1.3.3 供应链风险研究综述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形成的基础理论 |
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思想 |
2.1.2 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界定 |
2.1.3 集群式供应链利益相关者分析 |
2.2 资源依赖理论 |
2.2.1 资源依赖理论的主要观点 |
2.2.2 资源概念的界定与分类 |
2.2.3 集群式供应链利益相关者资源依赖合作策略选择的原则 |
2.3 组织生态学理论 |
2.3.1 组织种群间及其与环境依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 |
2.3.2 集群式供应链种群的生态学特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的系统分析 |
3.1 集群式供应链风险 |
3.1.1 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的本质 |
3.1.2 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的特征 |
3.2 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系统的提出、界定及其分析 |
3.2.1 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系统的概念与构成 |
3.2.2 集群式供应链各风险主体子系统作用机理分析 |
3.3 基于ISM模型的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因素层次分析 |
3.3.1 构建解释结构模型的基本思想 |
3.3.2 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的ISM模型建立 |
3.4 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系统关键风险因素概念模型 |
3.5 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
3.5.1 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形成的非线性分析 |
3.5.2 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形成的的超循环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集群式供应链网络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
4.1 集群式供应链网络拓扑结构分析 |
4.1.1 复杂网络理论概述 |
4.1.2 集群式供应链网络结构分析 |
4.1.3 集群式供应链网络结构与其风险形成的关联机理分析 |
4.2 集群式供应链网络供应商选择偏好对其风险形成作用分析 |
4.2.1 博弈论与竞标机制的理论基础 |
4.2.2 集群式供应链网络供应商竞标报价模型 |
4.3 集群式供应链网络跨链间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 |
4.3.1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的假设提出 |
4.3.2 单链式供应链跨链间合作行为博弈模型 |
4.3.3 不同合作态度组合行为博弈模型的比较与分析 |
4.4 基于Logistic模型的集群式供应链网络稳定性分析 |
4.4.1 Logistic模型 |
4.4.2 集群式供应链种群竞争模型 |
4.4.3 集群式供应链种群合作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未确知测度的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 |
5.1 问题的描述 |
5.1.1 风险评估对象界定 |
5.1.2 风险评估方法选择 |
5.2 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的理论基础 |
5.2.1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简介 |
5.2.2 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模型基本原理 |
5.3 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求解 |
5.3.1 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5.3.2 基于ANP的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3 基于未确知测度的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求解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证研究 |
6.1 新疆天山北坡乳品加工集群式供应链运作现状 |
6.1.1 新疆乳品加工业发展概述 |
6.1.2 新疆天山北坡乳品加工集群式供应链形成机制 |
6.2 新疆天山北坡乳品加工集群式供应链风险 |
6.2.1 新疆天山北坡乳品加工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类别 |
6.2.2 新疆天山北坡乳品加工集群式供应链风险成因 |
6.3 新疆天山北坡乳品加工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评估 |
6.3.1 计算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权重 |
6.3.2 集群式供应链风险未确知测度评估模型的构建 |
6.3.3 新疆天山北坡乳品加工集群式供应链风险控制的思路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3)高速无菌砖包机柔性交接排包机构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1.2 无菌砖包机的介绍 |
1.2.1 高速无菌砖包生产系统 |
1.2.2 无菌砖包机的分类 |
1.2.3 国内外无菌砖包机发展与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1 高速无菌砖包机排包过程中的新问题 |
1.3.2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3.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无菌砖包机综述 |
2.1 无菌包装材料介绍 |
2.2 无菌砖包机机械系统构成 |
2.2.1 无菌仓系统 |
2.2.2 纸路系统 |
2.2.3 竖封系统 |
2.2.4 横封系统 |
2.2.5 终端成形系统 |
2.2.6 排包系统 |
2.3 排包设计目标与工艺流程 |
2.3.1 排包设计目标 |
2.3.2 排包交接工艺流程 |
2.4 封口质量提高 |
2.4.1 散热设计 |
2.4.2 电磁兼容设计 |
2.5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同步软接触式排包机构研究与设计 |
3.1 高速下排包碰撞分析 |
3.1.1 现有排包机构研究 |
3.1.2 碰撞模型建立 |
3.2 期望排包运动规律 |
3.3 无冲击同步软接触式排包机构研究 |
3.4 排包机构的设计方法 |
3.4.1 成型砖包运动状态控制 |
3.4.2 圆柱凸轮计算机辅助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同步接包凸轮机构的研究与设计 |
4.1 防翻转要求的同步交接机构研究 |
4.1.1 设计原理与要求 |
4.1.2 设计结构简介 |
4.2 平面滚子摆动槽凸轮的设计 |
4.2.1 从动件运动规律 |
4.2.2 凸轮基本尺寸和轮廓 |
4.3 基于遗传算法的凸轮尺寸优化 |
4.3.1 遗传算法概述 |
4.3.2 设计目标函数 |
4.3.3 设计约束函数 |
4.3.4 遗传算法的实现 |
4.4 基于UG NX 的凸轮机构虚拟样机建模方式 |
4.4.1 凸轮廓线的计算机辅助解析设计 |
4.4.2 凸轮三维模型的建立 |
4.4.3 凸轮机构的虚拟装配 |
4.5 同步接包凸轮机构的动力学仿真 |
4.5.1 基于UG NX 的运动学模型搭建 |
4.5.2 基于ADAMS 的凸轮的动力学仿真校验 |
4.6 三维数控加工技术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侧弯链传动的高速砖包立直机构研究 |
5.1 机构原理 |
5.2 空间导轨轨迹设计 |
5.2.1 圆柱螺旋线的等径旋转特性 |
5.2.2 空间三次参数样条修正 |
5.2.3 基于圆柱螺旋线的修正导轨曲线 |
5.3 侧弯链建模分析 |
5.4 链板结构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项目经历与成果 |
(4)基于BP网络的利乐包装设备预防性维护系统的研究及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对设备维护的认识 |
1.2.1 设备维护所包含的内容 |
1.2.2 影响设备维护的因素 |
1.2.3 设备维护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
1.3 设备维护的发展与现状 |
1.3.1 三种传统的维护策略 |
1.3.2 系统化的维护管理系统 |
1.3.3 企业管理系统中的设备维护与管理 |
1.4 国内设备维护的研究概况 |
1.4.1 基于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的研究 |
1.4.2 基于可靠性计算的研究 |
1.4.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利乐包装设备预测维护系统的研究及问题解决对策 |
2.1 TPMS 系统介绍 |
2.2 TPMS 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 |
2.2.1 TPMS 系统在国外的运行现状 |
2.2.2 TPMS 系统在国内的运行现状 |
2.2.3 TPMS 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 |
2.3 TPMS 系统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2.3.1 使用预测性维护系统的探讨 |
2.3.2 采用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维护系统的探讨 |
2.3.3 BP 神经网络是解决 TPMS 系统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
2.4 基于BP 网络的利乐包装设备预防性维护系统的概念与原理 |
2.4.1 系统的概念与参数 |
2.4.2 系统设计的原理、可靠性指标及实现策略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总体构架设计 |
3.1 系统实现原理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3 系统工作流程 |
第四章 维修数据库的建立 |
4.1 数据库概述 |
4.1.1 VB 访问数据库概述 |
4.1.2 Access2003 的功能与特点 |
4.1.3 ADO 控件的选择 |
4.2 维修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4.2.1 系统的数据要求 |
4.2.2 历史数据的整理 |
4.3 Access 建立维护数据库 |
4.3.1 维修数据的格式转化—备件剩余寿命率 |
4.3.2 数据的归一化 |
4.3.3 TPMS 数据 |
4.4 小结 |
第五章 BP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设计 |
5.1 BP 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
5.1.1 BP 神经网络模型 |
5.1.2 BP 网络模型的预测功能设计 |
5.2 神经网络的工作平台 MATLAB |
5.2.1 MATLAB 神经网络工具箱概况 |
5.3 BP 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
5.3.1 BP 神经网络模型初始化 |
5.3.2 MATLAB 实现 BP 神经网络的训练与优化 |
5.4 网络训练方案及结果 |
5.4.1 实际预测结果的误差比较 |
5.4.2 实际预测结果的误差分析与处理 |
5.5 小结 |
第六章 系统可靠性设计 |
6.1 系统可靠性参数的意义 |
6.2 预测维护可靠性参数的计算 |
6.3 系统可靠性参数的使用 |
6.4 小结 |
第七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使用 |
7.1 开发主导思想 |
7.2 主要功能模块 |
7.3 数据的查询与录入 |
7.3.1 ADO 控件和SQL 语句来实现数据的快速查询 |
7.3.2 数据库查询界面 |
7.3.3 数据录入界面 |
7.4 网络的学习与训练 |
7.5 可靠性参数的设定与计算 |
7.6 维修项的预测 |
7.7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系统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机械手式高速无菌砖包机横封系统运动特性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无菌包装的发展及现状 |
1.2.1 国内外无菌包装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1.2.2 高速无菌砖包生产系统 |
1.3 高速无菌包装机的关键技术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2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无菌砖式包装机综述 |
2.1 无菌包装材料介绍 |
2.2 无菌砖式包装机机械系统构成 |
2.2.1 无菌仓系统 |
2.2.2 纸路系统 |
2.2.3 竖封系统 |
2.2.4 横封系统 |
2.2.5 终端成形系统 |
2.3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机械手式横封系统方案设计 |
3.1 凸轮驱动横封机构方案设计 |
3.2 横封夹爪对加压机构 |
3.3 折角翼成形及校正机械系统 |
3.3.1 驱动装置 |
3.3.2 传动机构 |
3.3.3 终端校正机构 |
3.3.4 系统装配 |
3.4 容量托预成形机构 |
3.5 横封切割机构 |
3.6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横封夹爪运动分析与设计 |
4.1 横封机构工作原理 |
4.2 设计参数确定 |
4.3 夹爪运动模型建立 |
4.3.1 夹爪总行程约束 |
4.3.2 最小张开角度约束 |
4.3.3 夹爪运动规律初步设计 |
4.4 夹爪运动规律优化设计 |
4.4.1 B-spline 理论基础 |
4.4.2 导杆运动规律的B-spline 拟合 |
4.5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横封系统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
5.1 平面机械系统刚体系运动学模型定义 |
5.2 横封系统连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
5.3 连杆机构运动的MATLAB 辅助计算 |
5.3.1 输出端运动极值点约束 |
5.3.2 初始位置常数确定 |
5.3.3 MATLAB 运动规律求解 |
5.4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驱动凸轮设计及机构运动仿真 |
6.1 确定凸轮机构类型 |
6.2 凸轮机构型式的选择 |
6.3 基本参数和廓线设计 |
6.3.1 基本参数的相容条件 |
6.3.2 凸轮廓线的MATLAB 辅助设计 |
6.4 基于凸轮驱动的连杆机构运动仿真 |
6.5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6)高速无菌砖包机的高速与精确成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高速无菌砖式包装机介绍 |
1.2.1 无菌砖式包装机功能 |
1.2.2 国内外无菌砖式包装机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
1.2.3 高速无菌砖包机成型工艺介绍及关键技术分析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具有高速成型特性的横封系统方案设计 |
2.1 高速横封系统设计 |
2.1.1 横封系统简介 |
2.1.2 传统的基于串行工作模式的横封系统 |
2.1.3 基于并行工作模式的横封系统 |
2.1.4 基于链传动的连续封合技术 |
2.2 高速成型机构方案设计 |
2.2.1 横封系统中的成型要求 |
2.2.2 压包成型机构方案设计 |
2.3 高速成型机构的共同特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砖包成型过程中的成型精度研究 |
3.1 引言 |
3.1.1 砖包的成型精度要求 |
3.1.2 误差与机构精度 |
3.2 图案偏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研究 |
3.2.1 图案偏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
3.2.2 图案偏差的解决方案 |
3.3 容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研究 |
3.3.1 容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
3.3.2 容量误差的解决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速度同步及图案校正系统研究 |
4.1 速度同步段压包凸轮曲线设计 |
4.2 图案校正系统设计 |
4.2.1 图案校正机械系统设计 |
4.2.2 图案校正控制系统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具有速度同步功能的压包成型机构设计 |
5.1 可调凸轮 |
5.1.1 凸轮可调的方法研究 |
5.1.2 可调凸轮的曲线设计 |
5.2 基于组合机构的复杂凸轮曲线设计 |
5.2.1 基于五次项运动规律的推程段起始段凸轮曲线设计 |
5.2.2 基于五次项运动规律的回程段凸轮曲线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样机设计及仿真 |
6.1 样机设计目标及横封系统基本参数确定 |
6.2 压包机构算例分析及仿真 |
6.2.1 可调凸轮实例 |
6.2.2 速度同步段算例分析及仿真 |
6.2.3 固定凸轮算例分析及仿真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总结及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7)UHT纯牛奶质量改进方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2 总结 |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方法 |
1.6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UHT 纯牛奶质量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UHT 纯牛奶简介 |
2.1.1 UHT 纯牛奶灭菌原理 |
2.1.2 UHT 纯牛奶灭菌效率 |
2.1.3 加热对牛乳成分破坏的有关理论 |
2.1.4 UHT 纯牛奶加工系统 |
2.1.5 UHT 纯牛奶加工系统的清洗系统 |
2.2 UHT 纯牛奶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成因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UHT 纯牛奶持续质量改进模型研究 |
3.1 引言 |
3.2 UHT 纯牛奶持续质量改进现状及成因分析 |
3.3 UHT 纯牛奶持续质量改进模型 |
3.3.1 UHT 纯牛奶持续质量改进平台 |
3.3.2 UHT 纯牛奶持续质量方法选择 |
3.3.3 UHT 纯牛奶持续质量改进机制 |
3.4 基于六西格玛UHT 纯牛奶持续质量改进 |
3.4.1 基于六西格玛UHT 纯牛奶持续质量改进思路 |
3.4.2 基于六西格玛UHT 纯牛奶持续质量改进应注意的问题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原料乳细菌总数分类检测研究 |
4.1 引言 |
4.2 支持向量机 |
4.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原料乳细菌总数检测系统 |
4.3.1 原料乳细菌图像的获取 |
4.3.2 原料乳细菌图像的预处理及特征提取 |
4.3.3 SVM 训练 |
4.3.4 SVM 分类 |
4.3.5 SVM 核函数及模型参数选择 |
4.4 实验验证 |
4.4.1 SVM 原料乳细菌总数测量系统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多响应曲面法的UHT 纯牛奶杀菌工艺改进研究 |
5.1 引言 |
5.2 多响应优化方法简介 |
5.2.1 马氏距离法 |
5.2.2 质量损失函数法 |
5.2.3 满意度函数法 |
5.2.4 概率法 |
5.2.5 其他方法 |
5.3 三响应实验设计优化的满意度函数研究 |
5.4 UHT 纯牛奶杀菌工艺的多响应曲面法优化研究 |
5.4.1 材料与方法 |
5.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附录 |
(8)无锡卫岗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系统扩建项目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乳制品项目规划与设计概述 |
1.3 课题来源和主要内容 |
2 无锡卫岗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系统扩建项目需求分析 |
2.1 世界乳业发展和现状 |
2.2 我国乳业的发展和现状 |
2.3 我国乳业存在的问题 |
2.4 企业现状 |
2.5 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
2.6 市场需求分析 |
2.7 液体乳加工生产线扩建项目的必要性和目的意义 |
2.8 项目实施的途径 |
3 厂址选择分析与评价 |
3.1 厂址条件及厂址选择原则 |
3.2 厂址评价方法 |
3.3 厂址条件分析 |
3.4 厂址评价 |
4 项目总体规划 |
4.1 项目建设目标与规模 |
4.2 项目建设任务与内容 |
5 液体乳加工生产线扩建项目工艺设计 |
5.1 产品设计 |
5.2 工艺流程设计 |
5.3 工艺论证和说明 |
5.4 车间物料平衡计算 |
5.5 生产设备的选择 |
6 无锡卫岗乳品有限公司布置设计 |
6.1 工厂布置设计概述 |
6.2 系统布置设计法简介 |
6.3 乳品工厂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
6.4 乳品车间平面布置的原则 |
6.5 基于SLP的无锡卫岗乳品厂布置设计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9)杭州乳品企业HACCP系统在超高温灭菌乳生产工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全国乳品发展情况 |
2.本项目实施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HACCP发展与乳品质量安全 |
1.1 HACCP的产生与国外发展概况 |
1.1.1 创立阶段 |
1.1.2 应用阶段 |
1.2 我国HACCP应用现状和前景分析 |
1.2.1 我国应用HACCP体系的简要回顾 |
1.2.2 我国应用HACCP体系的建议 |
1.3 杭州市HACCP应用现状 |
1.4 乳制品质量安全与HACCP |
1.4.1 全国乳制品消费者情况调查 |
1.4.2 杭州市乳制品消费者调查 |
1.4.3 乳制品与HACCP |
1.5 HACCP的实施程序 |
1.6 使用HACCP的益处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UHT乳HACCP体系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UHT乳产品生产工艺简介 |
2.3 材料与方法 |
2.4 UHT灭菌乳HACCP计划过程 |
2.5 UHT灭菌乳生产过程主要工序点的危害分析 |
2.6 危害分析确认 |
2.7 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
2.8 关键限值、监控程序及监控记录 |
2.9 纠偏措施 |
2.10 HACCP计划书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HACCP应用分析 |
3.1 HACCP实施的相关措施 |
3.2 应用效果分析 |
参考文献 |
结论与建议 |
致谢 |
四、五层复合塑料膜无菌包装UHT牛奶加工生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包装机感应加热封合问题的研究[D]. 李雷.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7)
- [2]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与评估研究[D]. 李莉. 西南交通大学, 2010(04)
- [3]高速无菌砖包机柔性交接排包机构的研究与实现[D]. 胡海拉.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1)
- [4]基于BP网络的利乐包装设备预防性维护系统的研究及优化设计[D]. 石复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2)
- [5]机械手式高速无菌砖包机横封系统运动特性研究及实现[D]. 温鹏俊.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7)
- [6]高速无菌砖包机的高速与精确成型技术研究[D]. 程勇.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7)
- [7]UHT纯牛奶质量改进方法与应用研究[D]. 高雪峰. 天津大学, 2007(04)
- [8]无锡卫岗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系统扩建项目规划设计研究[D]. 丁玉勇. 南京理工大学, 2006(01)
- [9]杭州乳品企业HACCP系统在超高温灭菌乳生产工艺中的应用[D]. 俞洁敏. 浙江工业大学, 2006(12)
- [10]纵观中国乳品包装[J]. 文君. 印刷技术, 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