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抑郁状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爱红[1](2021)在《支气管哮喘合并焦虑抑郁临床观察及用药疗效评估》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第一章支气管哮喘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 BA)患者的ACT评分、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的分析,为支气管哮喘、焦虑抑郁两者相关性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表、哮喘控制测试表自测版(ACT)、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选择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共18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统计其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哮喘病程、ACT评分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支气管哮喘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本次研究的185例BA患者中,女性为103例,占总人数的54.3%,男性为82例,占45.7%;其中年龄最大86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57.03±12.98岁,无吸烟人数为119人,占总人数的64.3%,吸烟患者66人,占总人数的37.5%;哮喘控制水平(ACT):哮喘症状控制不佳人数共97名,占总数的52.4%;其次哮喘症状良好控制为77名,占41.6%;哮喘完全控制的人数最少,只有4例,占2.2%;哮喘症状未得到控制是7例,占总人数的3.8%。病程:病程小于5年患病人数最多,为85例,约占45.7%;其次,5年~10年患病人数38例,占20.3%;病程最短为1个月,最长病程达60年。2、本研究的185例BA患者,焦虑状态:23.8%可能有焦虑,30.3%肯定为焦虑,22.7%肯定有明显的焦虑状态,13%有严重的焦虑状态。男性可能有焦虑、肯定有焦虑、肯定有明显焦虑及可能为严重焦虑者共66例,占男性总人数的80.4%;女性有焦虑、肯定有焦虑、肯定有明显焦虑及可能有严重焦虑者共100例,占女性总人数的97.08%;女性患者焦虑人数多于男性患者,焦虑与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症:33.5%可能有抑郁症,50.3%肯定有抑郁症,7.0%有严重抑郁症;男性患抑郁症有66例,占男性总人数的80.48%;女性患抑郁症共102例,占女性总人数的99.02%;统计学计算得出,P<0.05,抑郁状态与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男女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抑郁症程度较男性高。3、焦虑抑郁情况与哮喘患者年龄、病程和ACT相关性研究:(1)185例BA患者中可能有焦虑者年龄集中在46~55岁和56~65岁;肯定有焦虑者和肯定有明显焦虑者及可能为严重焦虑者均集中56~65岁和66岁以上,统计P=0.001(P<0.05),焦虑评分与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说明年龄越大患焦虑的可能性也就越大;185例BA患者中可能有抑郁症及肯定有抑郁症的年龄均集中在45~55岁,56-65岁及大于66岁;严重抑郁症患者的年龄集中在56~65岁。抑郁评分在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5))。(2)185例BA患者焦虑在ACT中分布:哮喘症状未得到控制(85.71%)>哮喘症状控制不佳(80.41%)>哮喘症状控制良好(48.05%)>哮喘症状完全控制(0%),焦虑人数最多者分布在哮喘症状控制较差和哮喘症状未得到控制两组内。经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5例BA患者抑郁症在ACT中分布具体如下:哮喘症状未得到控制(85.71%)>哮喘症状控制不佳(69.07%)>哮喘症状控制良好(41.55%)>哮喘症状完全控制(25%)。经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由于10例患者无法提供正确哮喘病程故只统计175例;焦虑患病率:病程小于5年患焦虑为88.37%;病程5~10年患焦虑为83.78%;病程10~20年患焦虑为100%;病程20~30年患焦虑为88.23%;病程大于30年为96%。焦虑患病率:病程10~20年>病程大于30年>病程小于5年>病程20~30年>病程5~10年。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P=0.206(P>0.05),哮喘病程与焦虑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患病率:病程小于5年患抑郁症为88.37%;病程5~10年患抑郁症为86.48%;病程10~20年患抑郁症为100%;病程20~30年患抑郁症为94.11%;病程大于30年患病人数为96%;患抑郁症人数:病程10~20年>病程大于30年>病程20~30年>病程小于5年>病程5~10年,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P=0.498(P>0.05),哮喘病程与抑郁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二章从肝论治支气管哮喘的文献研究目的:通过对从肝论治支气管哮喘的文献整理、分析、总结,为支气管哮喘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结果:从72篇文献中统计得出,从肝论治支气管哮喘的常见证型为:肝气郁结、肝火犯肺、肝风内动、肝气乘肺、肝气乘脾、肝肺阴虚;常见的病理要素为:痰、气郁、风、火或热、虚;常采用的治法为疏肝、清肝、柔肝、平肝;常用的归肝经药物:柴胡、僵蚕、枳壳、地龙、川芎、丹参、香附、白芍。第二部分临床研究目的: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或临床缓解期(肝气侮肺、肺气郁闭证),采用我院宣肺解郁中药复方进行治疗,为支气管哮喘共病焦虑抑郁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室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60例哮喘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各项临床标准纳入研究。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前后进行顺序编号1~60,然后借助统计学软件,产生随机数字,按照产生数字的单双属性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宣肺解郁”中药复方。总疗程为2周。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的血清指标、肺功能各项指标、哮喘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等进行比较,评估宣肺解郁方的临床疗效。结果:1.血清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的EOS计数、血清总Ig E与治疗前对比显着降低,计算得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观察组的血清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肺功能检查: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着改善,计算得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FEV1、FVC、FEV1/FVC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ACT评分:治疗后两组哮喘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的AC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两组治疗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着降低,且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哮喘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的情况,并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主要集中在中老年,ACT评分越低,焦虑抑郁也就越严重。2.宣肺解郁方可以明显降低哮喘合并焦虑抑郁患者HAMA、HDMD,改善血清指标、肺功能指标、ACT评分。
胡静[2](2021)在《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哮喘患儿父母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患儿住院期间对主要照顾者负性照护体验的影响,评估系统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的心理调适效果,为优化临床护理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在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10例哮喘患儿父母(父亲或母亲)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系统放松训练,在干预前、干预3d及干预7d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家属负性情绪变化,结合一般自我效能表(GSES)、满意度量表(CSQ-8)评估家属的照护自我效能感和干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及其父母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基线具有可比性。干预前两组患儿父母的SAS、SDS、GSES、CSQ-8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GSES、CSQ-8评分均升高,且干预后7d效果优于干预后3d;实验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SES、CSQ-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焦虑、抑郁、自我效能和满意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2.1组内比较(1)实验组干预前焦虑得分51(38,70),干预后3d及7d焦虑得分分别为37(28,54)与34(2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3d及7d焦虑得分分别为48(33,57)与44(32,58),较干预前焦虑得分53(4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干预前抑郁得分(66.62±18.59),干预后3d及7d抑郁得分分别为(55.05±19.67)与(50.02±1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3d及7d抑郁得分分别为64.11±18.87与58.29±16.11,较干预前抑郁得分69.07±1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干预前自我效能得分(23.58±7.44),干预后3d及7d自我效能感得分分别为32(24,39)与42(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3d及7d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26.75±6.36与29.09±7.47,较干预前自我效能得分23.25±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干预前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23(18,29),干预后3d及7d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2(25,35)与33(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3d及7d满意度得分分别为26.75±6.36与27(22,31),较干预前满意度得分23.25±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间比较(1)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焦虑得分分别为(52.58±18.78)和(53.73±18.31);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后3d焦虑得分分别为37(28,54)和48(33,57),干预后7d焦虑得分分别为34(24,46)与44(3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抑郁得分分别为(66.62±18.59)和(69.07±18.50);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后3d抑郁得分分别为(55.05±19.67)和(64.11±18.87),干预后7d抑郁得分分别为(50.02±18.09)与(58.29±16.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31.56±9.45)和(30.56±10.20);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后3d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37.24±8.54)和(33.82±9.46),干预后7d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42(38,48)与37(3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分别为(23.58±7.44)和(23.25±7.24);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后3d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2(25,35)和27(22,31),干预后7d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3(29,39)与31(2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父母中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系统放松训练可有效改善患儿家属负性照护体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乔瑞云,张自宇,郭俊丽[3](2021)在《全程多学科合作管理模式对老年哮喘急性期患者心理状态、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对老年哮喘急性期患者心理状态、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哮喘患者90例。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干预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eport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eport depression scale, SDS)对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评分;采用肺功能仪测量肺功能指标,包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expressed as percent predicted, FEV1%)以及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采用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AQLQ)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2个月后,对照组SAS与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显着下降(t=19.464,16.639;P<0.01),观察组SAS与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显着下降(t=23.776,21.840;P<0.01),且观察组SAS与SDS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t=-5.651,-6.139,-6.099;P<0.01)。干预2个月后,对照组FEV1%与FEV1/FVC与干预前比较均显着增高(t=-6.519,-7.287;P<0.05),观察组FEV1%与FEV1/FVC与干预前比较均显着增高(t=-10.361,-10.575;P<0.01),且观察组FEV1%与FEV1/FVC均显着高于对照组(t=3.408,3.730;P<0.01)。干预2个月后,对照组AQL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显着增高(t=8.095,6.819,8.243,8.641,13.062;P<0.05),观察组AQL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显着增高(t=8.095,6.819,8.243,8.478,16.662;P<0.01),且观察组AQL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t=3.269,4.828,2.592,3.292,5.197;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老年哮喘急性期患者焦虑、抑郁负面情绪,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迪丽努尔·乌甫尔,才开·沙热力,海迪娅·艾尔肯,克丽别娜·吐尔逊[4](2020)在《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症患者IL-17、IL-6、TNF-α、5-HT变化水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不同程度抑郁症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介素细胞-17(IL-17)、白介素细胞-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羟色胺(5-HT)水平的差异。方法以2017年4月-2018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确诊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症的1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时期在体检中心体检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参照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Hamilton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标准将抑郁症患者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IL-17、TNF-α、IL-6表达水平,采高效液相色普法检测血清中5-HT水平。结果 127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中,轻度抑郁者68例(53.5%),中度抑郁27例(21.3%),重度抑郁32例(25.2%)。与对照组比较,支气管哮喘合并中、重度抑郁组患者血清中5-HT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支气管哮喘合并轻度抑郁组患者比较,支气管哮喘合并中、重度抑郁组患者血清中5-HT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支气管哮喘合并轻、中、重度抑组郁患者血清中IL-17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组之间患者血清中IL-17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支气管哮喘合并轻、中、重度抑郁组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IL-17与SDS标准分呈正相关(r=0.23 1,P<0.05),IL-6、TNF-α及5-HT与SDS得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患者血清中IL-17、IL-6、TNF-α、5-HT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其中IL-17和5-HT与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的发展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郑杉,赵斐,汪小梅,金华良[5](2020)在《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对成人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心理状况、肺功能、气道炎症及预后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思维导图引导的康复护理对成人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心理状况、肺功能、气道炎症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成人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7月96例在我院诊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的成年患者,依据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干预组(n=48)和常规组(n=48),对所选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常规护理需运用思维导图来引导。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状态、肺功能改善情况、气道炎症水平和生活质量相关指标水平来评价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对成人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的影响。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HRSD、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FEV1%、PEF%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测定的FeNO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ACT、GQOLI-74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可有效减轻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控制气道炎症进展,从而能够防止哮喘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护理效果显着,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陆金路[6](2020)在《基于家庭干预的小儿推拿对哮喘患儿及家长心理行为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观察哮喘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2)观察父母操作的推拿对哮喘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3)观察父母操作推拿对父母自身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索进行家庭推拿的父母焦虑抑郁水平与哮喘儿童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共选取在社区和医院招募的60例2-6岁哮喘缓解期儿童和30例2-6岁健康儿童。除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n=30)外,运用随机数字表将哮喘缓解期儿童随机分为哮喘对照组(n=30)和哮喘推拿组(n=30)。剔除脱落病例后,得正常对照组27人、哮喘对照组26人、哮喘推拿组27人。参加研究的家长填写2-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量表并记录评分,同时选取哮喘推拿组家长填写焦虑抑郁量表,并记录评分,观察时间点为干预前、千预4周后和8周后。结果:(1)三组参与者的临床疗效:干预前:正常对照组与哮喘患儿两组量表总积分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01),哮喘推拿组与哮喘对照组量表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正常对照组与哮喘对照组量表总积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对照组与哮喘推拿组量表总积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推拿组与哮喘对照组量表总积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与同组干预前对比:干预8周后,正常对照组、哮喘对照组量表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推拿组量表总积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2)各因子分析:干预8周后,哮喘推拿组内向因子、外向因子、焦虑、情绪控制、社交退缩、躯体化、注意力因子相较同组干预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攻击倾向、多动症状因子相较同组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3)哮喘推拿组父母的焦虑抑郁水平与量表总积分的关系:哮喘推拿组家长焦虑抑郁分数与哮喘推拿组量表总积分呈中度相关。干预8周后哮喘推拿组家长焦虑抑郁总积分相较本组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1)哮喘患儿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2)家庭推拿对缓解期哮喘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的改善有着积极影响,对患儿焦虑、情绪控制、社交退缩、躯体化、注意力等方面的问题改善较明显。(3)家庭推拿不仅能够缓解哮喘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也能有效降低家长的焦虑抑郁水平。
张小红[7](2020)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药物依从性及控制情况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宁夏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药物依从性及控制情况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哮喘患者依从性和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为宁夏地区哮喘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的12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调查、哮喘相关知识、吸入技术掌握程度、体重指数、肺功能测定、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哮喘控制量表(ACT)、用药依从性量表(MARS-A)。对调查问卷表结果进一步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支气管哮喘患者依从性总分均值为15.64±2.679分,处于中等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哮喘分期、病程、吸烟、二手烟、居住地空气污染、饮食或药物过敏、定期复查、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补充维生素D、缓解方式、定期随访、药物吸入技术掌握、用药管理方式、体重指数、鼻-鼻窦炎、心理状态、OSHAS是影响依从性差的因素(P<0.05)。多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药物吸入技术掌握、OSHAS对哮喘患者依从性有影响,其中药物吸入技术掌握对哮喘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最大。(2)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情况总分均值为13.36±4.642分,处于中下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诱发因素、病程、哮喘分期、缓解方式、吸烟、二手烟、补充维生素D、饮食或药物过敏、居住地空气污染、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定期门诊复查、对哮喘常识掌握、药物吸入技术掌握、肺功能测定、医患关系、就诊方便、体重指数、鼻-鼻窦炎、心理状态、OSHAS是影响哮喘控制的因素(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诱发因素、药物吸入技术掌握、病程长短、补充维生素D对哮喘患者控制有影响,其中药物吸入技术掌握对哮喘患者的影响最大。(3)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支气管哮喘依从性与控制情况呈正相关(P<0.05)。结论:(1)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药物依从性呈中等水平,哮喘患者依从性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提高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就要加强患者对吸入技术掌握,鼓励患者体育锻炼,适当减重,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药物控制情况呈中下水平,仍未达GINA理想目标,哮喘控制受多种因素影响,故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危险因素做好哮喘的防控工作,积极开展保护性措施,改善患者哮喘控制情况。(3)支气管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依存性及控制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吸入技术掌握。(4)支气管哮喘的依从性和控制情况是相互影响,良好的依从性可以提高哮喘的控制情况。
迪丽努尔·乌甫尔[8](2019)在《哮喘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抑郁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支气管哮喘是常见慢性疾病之一,除了引起躯体上的不适,还常常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严重影响哮喘的控制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出现“恶性循环”。为了从遗传学的角度了解哮喘合并抑郁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抑郁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风险进行关联性研究。首先通过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与支气管哮喘的控制及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支气管哮喘和抑郁共性敏感的神经-免疫网络指标为依据,检测各组患者血浆IL-17、TNF-α、IL-6、5-HT水平,探索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神经-免疫网络共性敏感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抑郁病情进展的关联性;最后,通过筛选84个与抑郁密切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分析其在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分析这些位点和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的相关性;进一步行遗传关联性研究,明确同一个基因的SNP之间是否存在连锁效应,连锁的SNP形成的单倍型和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的相关性,探究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在影响哮喘的控制和降低生活质量可能的机制。方法:1)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8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及问卷调查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哮喘合并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与支气管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 ACT)及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AQLQ)之间的相关性;2)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浆IL-17、TNF-α、IL-6表达水平,高效液相色普法检测血浆中的5-HT水平,分析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神经-免疫网络共性敏感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抑郁病情进展的关联性;3)利用UCSC基因组浏览器和haploview4.2软件确定与抑郁相关的84个基因位点。采用离心柱法提取DNA,应用SNP Scan分析法对抑郁相关84个基因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共显性、显性、隐性等遗传模式下各SNP的OR值和置信区间。评估其与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的关联性;进一步行连锁分析和单倍型关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连锁的SNP形成的单倍型和哮喘合并抑郁的关联性。结果:1)本研究共调查符合纳入标准的387例哮喘患者,其合并抑郁的检出率为62.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与单纯哮喘患者相比,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否工作,家庭月收入,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病情持续状态,是否用药,临床症状(咳嗽,夜间气憋)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轻度持续(与间歇发作相比,OR=2.529,95%CI=1.379-4.640),中/重度持续(与间歇发作相比,OR=2.260,95%CI=1.124-4.543);有治疗用药史(与未治疗用药比较,OR=2.461,95%CI=1.388-4.366),是哮喘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随着SDS评分增加,AQLQ总分逐渐降低,呈线性负相关(P=0.000,r=-0.527)。随着SDS评分增加,ACT评分也逐渐下降,呈线性负相关(P=0.000,r=-0.533);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支气管哮喘合并轻度抑郁患者组5-羟色胺无明显差异(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患者组5-羟色胺有明显差异(Z=-3.79,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患者组5-羟色胺有明显差异(Z=-2.172,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轻度抑郁与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比较5-羟色胺有明显差异(Z=-2.883,P<0.05),与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比较5-羟色胺有明显差异(Z=-2.587,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与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比较5-羟色胺无明显差异(P>0.05)。IL-17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支气管哮喘合并轻度抑郁患者组有明显差异(Z=-4.95,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患者组有明显差异(Z=-4.79,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患者组有明显差异(Z=-4.03,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轻度抑郁与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比较IL-17水平有明显差异(Z=-2.01,P<0.05),与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比较IL-17水平有明显差异(Z=-2.55,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与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比较IL-17水平有明显差异(Z=-2.46,P<0.05);即健康对照组与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组比较IL-17水平有明显差异,且哮喘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组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IL-6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支气管哮喘合并轻度抑郁患者组IL-6水平有明显差异(Z=-7.15,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患者组IL-6水平有明显差异(Z=-5.81,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患者组IL-6水平有明显差异(Z=-4.17,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轻度抑郁与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比较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比较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与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比较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即健康对照组与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组之间比较IL-6有明显差异,但哮喘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患者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支气管哮喘合并轻度抑郁患者组TNF-α水平有明显差异(Z=-5.53,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患者组TNF-α水平有明显差异(Z=-3.68,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患者组TNF-α有明显差异(Z=-2.34,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轻度抑郁与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比较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比较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支气管哮喘合并中度抑郁与支气管哮喘合并重度抑郁比较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即健康对照组与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组之间比较TNF-α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但哮喘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患者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分析健康对照组、单纯哮喘组和哮喘合并抑郁组之间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发现,有18个位点在共显性、显性、隐性模型或者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至少存在一个显着性的卡方值。对抑郁相关SNP的基因型和哮喘患病状态做Logistic分析发现,84个位点中有24个位点至少存在回归关系。观察84个位点在哮喘患者中的连锁状态时发现,总共有16对SNP处于高度连锁状态,形成了单倍体;支气管哮喘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3个基因的4种单倍体型与哮喘状态有显着关联,分别为GRPHN基因rs10129827,rs28762177的GG型(OR=1.258,P=0.02582),BDFN基因rs6265,rs2049046的CA型(OR=1.267,P=0.0176),TT型(OR=0.763,P=0.008),HTR1A基因rs878567,rs6295的TT型(OR=1.28,P=0.030)。结论:1)支气管哮喘患者易合并抑郁症,抑郁症是支气管哮喘的常见伴发疾病,其受多种因素影响,且抑郁显着影响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及生活质量;2)发现IL-17、IL-6、TNF-α、5-HT变化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其中IL-17和5-HT与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的发展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神经免疫网络可能处于紊乱状态;而这四个指标可能为诊断哮喘合并抑郁发生发展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3)抑郁相关的84个基因位点,在单纯哮喘组、哮喘合并抑郁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性,并且发现部分位点和疾病状态具有显着的相关性,位点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疾病的易感性。BDFN基因CA型和GRPHN基因的GG型可能是哮喘合并抑郁的风险因素,而BDFN基因TT型和HTR1A基因的TT型可能为哮喘合并抑郁的保护因素。哮喘合并抑郁患者rs1800044(HT1RA)、rs12520799(DNANP1)、rs6265(BDNF)等3个位点会造成异义突变,HT1RA和BDNF基因分别是炎症细胞因子的受体和调节者,异义突变可能会导致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活性的失调,是导致哮喘和抑郁的发生的部分分子机制。研究表明,rs1800044(HT1RA)、rs12520799(DNANP1)、rs6265(BDNF)可能是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的重要遗传基础。研究结果为哮喘合并抑郁及其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早期筛查、早期预防以及分子遗传学早期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童画,苏克雷,张业清,陈晓东,居尚[9](2018)在《支气管哮喘伴抑郁的中西医诊治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近年来关于中西医诊治支气管哮喘伴抑郁的有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从二者关系入手,阐述相互影响、诊治方案、改善预后。西医在治疗上主要使用抗炎、支气管扩张药物,辅以抗抑郁药物。祖国医学在治疗上主要采用中药、针灸等疗法。开展联合药物、情绪及社会的综合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伴抑郁是目前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支气管哮喘伴抑郁目前依然没有根治的方法,但通过中西医结合并进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孙强[10](2018)在《北京市某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与症状控制情况相关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支气管哮喘患者焦虑、抑郁的现状,了解其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哮喘患者焦虑倾向及抑郁倾向的影响因素,探讨焦虑和抑郁情况与患者哮喘病程、控制水平等的关联性,以期为哮喘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数据支持和现实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哮喘控制测试表(ACT)为调查工具。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北京市某二甲医院20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最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0.8%),对所有纳入的哮喘患者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相应的量表评分等,评判患者焦虑、抑郁以及哮喘控制水平的现状。运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IBM 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量表信度检验及数据分析。运用频数和构成比(率)对分类变量进行统计描述,运用(?x±S)对连续性变量进行统计描述。差异性分析使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结果:1.本次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02份,其中男性130例,占64.36%,女性72例,占35.64%,男女比例为1.8:1。有147名患者来自城市,占比72.77%。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58.75±14.72岁,平均体重为69.48±12.25kg,平均身高为165.34±13.37cm。调查对象的焦虑得分为39.72±8.29;有焦虑倾向的共28名,占比13.86%;调查对象的抑郁得分为39.92±11.77,有抑郁倾向的共36名,占比17.82%。2.焦虑检出率在哮喘控制水平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焦虑检出率在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BMI分级、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家庭居住面积、哮喘病程、院外吸入用药情况、用药依从性的不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抑郁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检出率在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BMI分级、家庭人均月收入、不同医疗费用、家庭居住面积、哮喘病程、院外吸入用药情况、用药依从性、哮喘控制水平分组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的焦虑得分,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居住面积以及哮喘控制水平上,不同组间的焦虑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患者的抑郁得分,在不同年龄组、用药依从性以及哮喘控制水平上,不同组间的抑郁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中,焦虑倾向阳性率为13.86%,抑郁倾向阳性率为17.82%;2.不同哮喘控制水平的患者中,焦虑倾向的阳性率不同;哮喘控制得分与焦虑得分为负相关关系,即哮喘控制水平越差,患者越容易出现焦虑倾向;3.哮喘控制得分与抑郁得分为负相关关系,即哮喘控制水平越差,患者越容易出现抑郁倾向;4.不同年龄段的焦虑倾向和抑郁倾向阳性率不同,其中年龄在4165岁之间的哮喘患者,其焦虑倾向和抑郁倾向的阳性率最高,提示该年龄段患者要重点注意焦虑及抑郁的预防。
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抑郁状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抑郁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支气管哮喘合并焦虑抑郁临床观察及用药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
第一章 支气管哮喘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资料 |
3.研究方法 |
4.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
5.研究结果 |
第二章 从肝论治支气管哮喘的文献研究 |
1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统计方法 |
5 实验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结论 |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支气管哮喘合并焦虑抑郁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儿童哮喘对其父母心理状态的影响 |
1.2.2 哮喘患儿父母不良情绪干预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哮喘 |
1.4.2 放松训练 |
1.4.3 抑郁 |
1.4.4 焦虑 |
1.4.5 自我效能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1.4 样本量估算 |
2.1.5 医学伦理 |
2.2 分组 |
2.3 干预 |
2.3.1 干预方法 |
2.3.2 干预内容 |
2.4 研究工具及观察指标 |
2.4.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2.4.2 焦虑自评量表(SAS) |
2.4.3 抑郁自评量表(SDS) |
2.4.4 一般自我效能表(GSES) |
2.4.5 满意度量表(CSQ-8) |
2.5 资料收集 |
2.6 质量控制 |
2.6.1 人员培训 |
2.6.2 量表发放 |
2.6.3 预试验 |
2.6.4 正式干预 |
2.7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哮喘患儿父母干预前基线资料比较 |
3.1.1 哮喘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
3.1.2 哮喘患儿父母一般情况比较 |
3.1.3 干预前两组哮喘患儿父母焦虑、抑郁比较 |
3.1.4 干预前两组哮喘患儿父母自我效能比较 |
3.1.5 干预前两组哮喘患儿父母满意度比较 |
3.2 两组哮喘患儿父母干预后组间比较 |
3.2.1 焦虑组间比较 |
3.2.2 抑郁组间比较 |
3.2.3 一般自我效能组间比较 |
3.2.4 满意度组间比较 |
3.3 两组哮喘患儿父母干预后组内比较 |
3.3.1 焦虑组内比较 |
3.3.2 抑郁组内比较 |
3.3.3 一般自我效能组内比较 |
3.3.4 满意度组内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哮喘患儿父母照护体验现状 |
4.2 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负性照护体验的干预效果 |
4.2.1 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焦虑的影响分析 |
4.2.2 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抑郁的影响分析 |
4.2.3 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分析 |
4.2.4 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
第5章 结论及不足 |
5.1 结论 |
5.2 局限性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一般资料调查表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综述 哮喘患儿父母负性情绪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全程多学科合作管理模式对老年哮喘急性期患者心理状态、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评估指标 |
1.4 统计处理 |
2 结 果 |
2.1 心理状态 |
2.2 肺功能 |
2.3 生活质量 |
3 讨 论 |
(4)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症患者IL-17、IL-6、TNF-α、5-HT变化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抑郁程度的评价方法 |
1.2.2 IL-17、IL-6、TNF-α及5-HT检测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情况 |
2.2 支气管哮喘合并不同程度抑郁患者血清中5-HT含量比较 |
2.3 支气管哮喘合并不同程度抑郁患者血清中IL-17含量比较 |
2.4 支气管哮喘合并不同程度抑郁患者血清中IL-6含量比较 |
2.5 支气管哮喘合并不同程度抑郁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比较 |
2.6 血清IL-17、IL-6、TNF-α及5-HT含量与SDS标准分的相关性 |
3 讨论 |
(5)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对成人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心理状况、肺功能、气道炎症及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成立思维导图设计与制作小组 |
1.2.2 思维导图应用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程度比较 |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比较 |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气道炎症控制情况比较 |
2.4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基于家庭干预的小儿推拿对哮喘患儿及家长心理行为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儿童哮喘的认识和治疗 |
1.1 病名渊源 |
1.2 对病因的认识 |
1.3 对病机的认识 |
1.4 中医治疗 |
1.5 中医对哮喘复发的预防 |
1.6 家庭干预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分析 |
2 西医对儿童哮喘的认识和治疗 |
2.1 西医对哮喘发病机制的认识 |
2.1.1 概念及流行病学 |
2.2 发病机理 |
2.3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与概况 |
2.3.1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2.3.2 支气管扩张剂 |
2.3.2.1 β2受体激动剂 |
2.3.2.2 茶碱类药物 |
2.3.2.3 抗胆碱能药物 |
2.3.2.4 硫酸镁 |
2.3.2.5 抗组织胺药物 |
2.3.2.6 白三烯调节剂 |
2.3.3 特异性免疫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病例 |
2 临床研究方法 |
2.1 干预方案 |
2.1.1 临床研究分组 |
2.2 推拿手法及手法指导的质控 |
2.3 观察方法与指标 |
2.3.1 心理行为的观察及疗效评定 |
2.3.2 依从性分析 |
2.3.3 安全性分析 |
2.4 样本量计算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基线比较 |
3.2 正常对照组儿童与两组哮喘患儿量表因子总积分的比较 |
3.3 两组哮喘患儿量表总积分的比较 |
3.4 内向因子粗分的比较 |
3.4.1 两组患儿焦虑分数的比较 |
3.4.2 两组患儿情绪控制分数的比较 |
3.4.3 两组患儿社交退缩分数的比较 |
3.4.4 两组患儿躯体化分数的比较 |
3.5 外向因子粗分的比较 |
3.5.1 两组患儿攻击倾向分数的比较 |
3.5.2 两组患儿注意力分数的比较 |
3.5.3 两组患儿多动症状分数的比较 |
3.6 家长焦虑抑郁分数与哮喘患儿量表总积分的关系 |
3.7 家庭推拿改善哮喘患儿心理行为的疗效评价 |
3.8 依从性分析 |
3.9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量表选用讨论 |
2 结果讨论 |
2.1 疗效评定结果分析 |
2.2 依从性及安全性分析 |
2.3 哮喘患儿的心理行为分析 |
2.4 家庭推拿缓解哮喘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的分析 |
2.5 家庭推拿对哮喘患儿心理行为各因子影响的分析 |
2.5.1 焦虑因子 |
2.5.2 情绪控制因子 |
2.5.3 社交退缩因子 |
2.5.4 躯体化因子 |
2.5.5 攻击倾向因子、多动因子 |
2.5.6 注意力因子 |
3 家庭推拿影响哮喘患儿心理行为及父母焦虑抑郁状况的分析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药物依从性及控制情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8)哮喘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抑郁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影响因素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样本量计算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IL-17、IL-6、TNF-α、5-HT变化水平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哮喘合并抑郁与抑郁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关联性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1.4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及获奖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9)支气管哮喘伴抑郁的中西医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医学 |
1.1 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
1.2 抑郁与哮喘相互影响 |
1.2.1 抑郁加重哮喘 |
1.2.2 长期哮喘增加抑郁的发病率 |
1.3 治疗 |
2 传统医学 |
2.1 病因病机 |
2.1.1 郁症之于哮病 |
2.1.2 哮病之于郁症 |
2.2 治法 |
2.2.1 中药方剂 |
2.2.2 针灸 |
3 综合疗法 |
4 总结 |
(10)北京市某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与症状控制情况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支气管哮喘的研究现状 |
1.2 焦虑和抑郁的研究现状 |
1.2.1 焦虑、抑郁的流行现状 |
1.2.2 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
1.3 哮喘患者的焦虑倾向及抑郁倾向情况 |
1.3.1 焦虑、抑郁的研究现状 |
1.3.2 哮喘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资料来源 |
2.1.2 纳入排除标准 |
2.2 研究内容 |
2.2.1 支气管哮喘患者信息收集 |
2.2.2 哮喘及相关因素情况 |
2.2.3 相关量表 |
2.3 质量控制 |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哮喘患者的基本情况 |
3.2 哮喘患者的焦虑倾向检出情况 |
3.3 哮喘患者的抑郁倾向检出情况 |
3.4 哮喘患者的焦虑得分情况 |
3.5 哮喘患者的抑郁得分情况 |
3.6 焦虑、抑郁得分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强度 |
第4章 讨论 |
4.1 哮喘患者中焦虑与抑郁的分布情况 |
4.2 年龄对焦虑、抑郁倾向的影响 |
4.3 哮喘控制水平与焦虑、抑郁倾向的关系 |
4.4 哮喘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倾向的其他因素 |
4.5 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抑郁状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支气管哮喘合并焦虑抑郁临床观察及用药疗效评估[D]. 李爱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父母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D]. 胡静. 南昌大学, 2021(01)
- [3]全程多学科合作管理模式对老年哮喘急性期患者心理状态、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乔瑞云,张自宇,郭俊丽.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1(06)
- [4]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症患者IL-17、IL-6、TNF-α、5-HT变化水平研究[J]. 迪丽努尔·乌甫尔,才开·沙热力,海迪娅·艾尔肯,克丽别娜·吐尔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0(07)
- [5]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对成人支气管哮喘合并抑郁患者心理状况、肺功能、气道炎症及预后的影响[J]. 郑杉,赵斐,汪小梅,金华良. 中国现代医生, 2020(17)
- [6]基于家庭干预的小儿推拿对哮喘患儿及家长心理行为影响的临床研究[D]. 陆金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药物依从性及控制情况的研究[D]. 张小红.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8]哮喘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抑郁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 迪丽努尔·乌甫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7)
- [9]支气管哮喘伴抑郁的中西医诊治进展[J]. 童画,苏克雷,张业清,陈晓东,居尚. 吉林中医药, 2018(12)
- [10]北京市某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与症状控制情况相关分析[D]. 孙强. 吉林大学, 2018(04)
标签:哮喘论文; 对照组论文;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论文; 抑郁症自我疗法论文; 抑郁发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