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牌农产品入主农博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华[1](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成都乡村发展路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成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纲领和中心任务。成都经过十余年的城乡统筹实践,乡村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在城乡统筹的积极探索下,成都出现了多样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但也面临经济效益不够高、保障制度滞后、配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和挑战;另外,现有的农村土地交易制度已难以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存在诸多问题。面临当前遇到的一系列困境,寻求一条适合成都农业发展实际的、科学的、有效的乡村发展路径是目前成都面临的关键性难题。本文首先通过国内外乡村空间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出成都市乡村发展路径的构建应重点从农业经营方式优化、农业空间布局落位(包括未来农村空间规模匡算)、和农村土地交易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展开。其次通过成都现状主要农地经营方式对比研究,总结出成都现行农业经营方式在经营规模、提升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农业风险防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与问题。第三,成都现状乡村空间特征研究。通过对成都现状农村新型社区的建设情况、现状产业空间布局以及现状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布局特征进行梳理,为后文空间规模的确定和空间布局落位奠定研究基础。第四,成都农村土地交易制度改革方向研究。通过成都市农村土地交易制度改革的历程概述和现有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梳理,提出现有模式的优化建议和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交易的改革方向展望。最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论文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成都乡村发展路径的设定,即是优格局、调方式、落空间和保制度等四个方面的政策组合。优格局即通过构建合理的城乡市域空间格局,由以往的“大城市带大农村”转变为“大城市+特色镇+农村地区”,以特色镇为抓手,构建“特色镇+林盘(农村新型社区)+产业园区”的发展思路;调方式即通过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扶持培育新型农地经营主体优化现有农业规模化经营方式;落空间即运用空间规划的手段,构建市域农村空间发展基本格局,引导农村人口、产业集聚发展;保制度即以农村土地交易制度改革为根本路径,建立农村空间发展的制度保障。论文以成都市乡村振兴示范走廊系列规划为例,对以上发展路径作了具体阐述。以期能为未来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汤光军[2](2017)在《株洲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以湖南省株洲市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推动株洲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从而提升株洲市整体实力。本文以推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并有重点有方法地对如何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度研究。作为工业城市的株洲市长期以来过度依靠传统产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长期以来延续了较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依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靠资源、资金投入、人口红利、环境消耗为主的要素推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没有很好融于全球化的国际市场,更没有根据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促进地区的发展。导致利用外资水平不高,进出口额占GDP比重过低,不利于本地区的发展。当前湖南省提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为株洲市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良好契机,立足于株洲市的发展基础和自身优势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是株洲市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需要,也是实现“三个率先”目标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对国内外关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后,对株洲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作了研究和分析,选取株洲市2005—2015进出口总额和地区实际利用外资两个方面的数据,测算出外资依存度、外贸依存度和对外开放度,利用图表分析对株洲市十年来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并将其与湖南省和全国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株洲市对外开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之后建立外部坏境、区域实力、人口素质、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作为一级指标,及基础设施投资额增速、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株洲市人均GDP等十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使用SPSS13.0按照累计方差贡献率不低于阀值85%的原则确定权重值,对影响株洲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测算、分析和评价。同时总结和借鉴江苏常熟、重庆、和印度班加罗尔等国内外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的成功经验,结合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等开放型经济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并对株洲市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出包括:推动产业创新开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等具体建议措施。
张立英[3](2016)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背景下湖州微农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阐述微农业分类、国内外微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析了生态文明背景下湖州微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利于实现湖州农业转型升级。
陈标新[4](2015)在《湖南富厚酒业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白酒行业在经历了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后,2013年开始进入调整期。导致行业调整的因素包括塑化剂风波、经济增速下滑、醉驾入刑、限制三公消费等。多种问题同时出现,造成行业前景较为悲观。湖南是一个白酒消费大省,人均白酒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这就为湖南的白酒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20世纪90年代,湖南的白酒产量位居全国前10位。近年来,在“川酒”、“苏酒”等大力发展的同时,“湘酒”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市场影响力和品牌影响力严重萎缩。湖南的高端白酒市场、商务用酒市场,大多被川酒、黔酒占领。多重压力之下,湖南的白酒企业积极探索突围之路。娄底地处湖南中部,交通便利,是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的故乡,也是近代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里民风彪悍,尚武好勇,素有酿酒自饮的传统,有着广阔的白酒市场开拓空间。湖南富厚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原址位于新化县城。2013年12月,公司在娄星区百亩井建设富厚酒业生态工业园,成为娄底第一家中型白酒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6000吨,生产规模位居湖南省白酒行业第三名。公司推出了富厚庄园、富厚经典、儒雅湘、富厚0738四款新产品,产品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富厚酒被评为“娄底市2013年度十大消费者信赖的品牌”、“2014年度湘鄂赣渝闽桂白酒行业产品质量金质奖”,先后列入娄底市党政机关指定接待用酒、湖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唯一指定白酒、湖南省第九届西部农博会唯一指定白酒。公司酿制的“湘派兼香标准酒”入选国家酒检中心“第七届全国白酒品酒师培训标准白酒”,并获得兼香型白酒第一名。本文从分析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在对娄底及其周边白酒市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湖南富厚酒业公司所处的宏观、微观环境分析,结合湖南富厚酒业公司内部营销状况,对富厚酒业公司面临的市场环境进行SWOT分析;运用STP营销理论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运用定位营销理论,为富厚酒找到竞争对手并确立品牌定位;运用4Ps和4Cs营销组合理论,为富厚酒制定新的营销策略,帮助企业提升营销业绩。
谌孙武[5](2015)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建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等多种形式的金融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和体制性的原因,我国农村在发展过程中仍处于相对弱势状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如,金融供给不足以及金融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匹配,金融生态环境不优以及农村信贷抵押担保缺失,基层公共金融服务意识和手段跟不上等。这些问题在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如果不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研究并想办法解决,那么这些问题将会成为阻碍我国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对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进行了有益的基层实验和田野调查,笔者认为这项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更具有实际意义。在借鉴中外学者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拟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研究:导论部分阐述本论文的选题依据、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创新点等;在接下来的第一部分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供需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分析;第四部分总结了国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经验,第五部分介绍了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实践;最后一部分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对策,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基于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全竞争的特征和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引入政府公共服务来实现金融联结和普惠金融是十分必要的,即理论和实践上都迫切需要政府主导下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刘晶晶[6](2014)在《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消费者对一种产品的差异化认知,是联系生产者和服务者到消费者的桥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品牌经济已经成为了市场经济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也逐渐地走入了农产品市场。然而与此相应的却是湖北省的农产品品牌多而不强,品牌建设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规范与实证性分析法、文献调查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定量与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针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并把对该理论的理解应用到湖北省的农产品品牌上,尤其是对武昌鱼和采花毛尖的案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最后提出了对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建议。
焦琳[7](2013)在《从云南漾濞“核桃节”看新兴节庆发展的差异化路径选择》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节庆活动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当中。在这些名目繁多的节庆中,不仅包括了我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传统节庆,比如年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还出现了许多与一般传统节庆不同,极具地方和时代特色的“新兴节庆”。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农业和旅游业发展为主的县区,近年来漾濞县政府借助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核桃种植历史,在每年的九月份都会举办“云南漾濞核桃节”。漾濞核桃节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在起源和发展等方面都可以说是新兴节庆的较典型代表,如果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云南漾濞核桃节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审视,我们也许能够更好的概括新兴节庆对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和意义,同时能够从中找出一些新兴节庆未来差异化发展的路径。本论文除引言以外,全文共分为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内容以对漾濞核桃节的发展过程、作用和意义进行论述为主题,在进行实地调研的前提下,针对其对地方经济发展及社会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第二部分主要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比较新兴节庆与一般传统节庆在起源、组织形式、时空分布、作用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论述新兴节庆与一般传统节庆的区别,其后对新兴节庆的部分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最后两部分为本论文的总结部分,主要是通过前面两部分的个案分析和理论概述,对新兴节庆的未来发展做了一些思考。作者认为,差异化是新兴节庆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首先通过总结前面的个案并结合新兴节庆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新兴节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模式和问题,而后通过借鉴会展业和传统节庆发展的经验,为新兴节庆的发展提出了政企联动和项目化管理等发展建议,以期为新兴节庆差异化的发展提供部分路径选择。
黄文通[8](2012)在《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工业和物流业的发展联系紧密,是提升农业效益和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对振兴农村经济的积极作用和重要地位。当前,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加强对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的研究,尽快形成推动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有效思路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研究根据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采用问卷调查、年鉴查阅、文献检索、实地调研、SWOT分析等研究方法,并以博罗县生猪定点屠宰厂和惠州顺兴食品有限公司为案例,重点分析了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揭示了博罗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资金不足、人才紧缺、设备与技术落后、原材料利用率与产品附加值低等方面问题,提出了发展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业的对策:即政府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服务体系;培育更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措施。
李鹏[9](2012)在《蔬菜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研究 ——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种主要形式。蔬菜合作社的建立可以提高菜农的组织化程度,帮助菜农适应市场,降低风险,增加菜农的收入。还能提高菜农的综合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但目前蔬菜合作社帮助菜农抵御风险的作用并没与完全发挥出来。所以,通过识别、评估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首先考察武汉市江夏区蔬菜种植业和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根源,分析可能影响江夏区蔬菜种植业和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风险因素,为进一步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打下基础。其次,制定问卷和量表,收集调查对象关于这些风险因素重要性程度的评价,然后通过因子分析法识别影响武汉市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关键风险因素,为风险评估做好准备。接着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估风险的体系,并对长河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风险评估。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再次通过文献和专家,有针对性的制定蔬菜专业合作社防范风险的对策。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初步整理,发现江夏区的蔬菜专业合作社主要有一下特点:合作社数量增速加快;合作社成员数量偏少,合作社实力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合作社的成员都是个体农民,有团体成员的只有两个合作社;业务集中在蔬菜的种植和销售上;合作社依托蔬菜基地成立的比较多,区域分布不均。经过初步的风险识别,整理出影响蔬菜专业合作社的18个风险因素:蔬菜加工与贮藏条件、合作社领导人的素质、合作社内部分配机制是否公平、本地的自然条件和社区环境、市场供需信息的获得、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政府的政策支持、蔬菜本身的成长特性、蔬菜的运输条件、内部监督机制是否有效、蔬菜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菜农素质、合作社内部决策机制是否合理、与其他相关组织的联系与合作、蔬菜种植技术、合作社内部资金状况、合作社市场扩展能力、菜农经济来源、菜农入社意愿。并从中提取出内部管理风险、蔬菜层面的风险、外部风险和菜农层面的风险等四个关键的风险变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河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风险评估,得出该合作社的风险中等偏高的结论。其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资金筹集的风险,紧跟其后的是合作社的市场扩展能力和蔬菜运输条件。最后,本文根据江夏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特点,从合作社内部管理层面、蔬菜层面、合作社外部层面以及菜农层面提出了加强蔬菜专业合作社风险防范的若干建议: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使合作社更公平合理;采取多种方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选贤任能,提高合作社的领导能力;掌握市场信息,扩展蔬菜销售市场;积极引进新品种,提高蔬菜的技术含量;建立健全流通体系,减少蔬菜损耗;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与其他组织合作,形成互补优势;规避自然灾害,减少蔬菜损失;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菜农合作思想;提高菜农素质,促进合作社长远发展。
郑景顺[10](2012)在《相爷府礼赢天下》文中研究表明2012年1月,福建相爷府茶业有限公司通过高校科研单位科技对接,引进两个茶树新品种,为其标准化示范茶叶基地注入新鲜血液。科技引领、基地示范,"相爷府"致力发展高山生态茶叶,推动周宁县茶产业升级,带动茶农增收致富。福建相爷府茶业有限公司总部位于闽红
二、品牌农产品入主农博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品牌农产品入主农博会(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成都乡村发展路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由来和研究意义 |
1.2 基本概念辨析 |
1.2.1 农村土地 |
1.2.2 小农经济 |
1.2.3 农业企业 |
1.2.4 农业共营制 |
1.2.5 国外土地私有制背景下的家庭农场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重点 |
1.4.1 国内外乡村空间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
1.4.2 成都市现状典型农业经营模式对比研究 |
1.4.3 成都现状农业空间特征研究 |
1.4.4 成都市土地交易制度改革模式研究 |
1.4.5 成都乡村发展新路径构建 |
第2章 乡村振兴战略和相关文献综述 |
2.1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 |
2.1.1 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
2.1.2 四川省层面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
2.1.3 成都市层面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
2.2 关于农业经营方式 |
2.2.1 关于小农经济的问题 |
2.2.2 关于农业企业的问题 |
2.2.3 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问题 |
2.2.4 关于小规模家庭农场的问题 |
2.2.5 关于土地私有制下家庭农场的问题 |
2.3 关于农村空间发展路径的问题 |
2.3.1 关于城镇化与农村人口转移的问题 |
2.3.2 关于推进城镇化与农村人口规模问题 |
2.4 关于土地交易制度的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内外乡村发展路径实践研究 |
3.1 国内外典型农业经营方式研究 |
3.1.1 国外土地私有制背景下的农场式经营 |
3.1.2 从土地经营权的制度来看,小规模家庭协作式经营是日本的农地经营方式。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形成了小规模家 |
3.1.3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 |
3.1.4 “土地流转+龙头企业”模式 |
3.1.5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
3.1.6 小规模家庭农场经营模式 |
3.2 国内外农村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
3.2.1 国内大城市农村空间发展研究 |
3.2.2 国外农业农村发展路径分析 |
3.3 国内外土地交易方式对比研究 |
3.3.1 现有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梳理及优化建议 |
3.3.2 国内外建设农村土地市场的探索 |
3.3.3 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交易的改革方向展望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成都农地经营方式对比研究 |
4.1 以川西林盘为代表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分析 |
4.1.1 成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 |
4.1.2 以川西林盘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存在的必要性 |
4.1.3 以川西林盘为代表的小农经济模式存在的问题 |
4.2 成都典型“土地流转+龙头企业”模式分析 |
4.2.1 成都“土地流转+龙头企业”模式的基本情况 |
4.2.2 成都“土地流转+龙头企业”模式的发展成效 |
4.2.3 成都“土地流转+龙头企业”模式的目前存在的问题 |
4.3 成都崇州“农业共营制”模式分析 |
4.3.1 农业共营制的发展历程 |
4.3.2 农业共营制的成效 |
4.3.3 农业共营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成都现状乡村空间特征研究 |
5.1 成都市域城镇化进程概况 |
5.1.1 中心城区仍为城镇化主战场 |
5.1.2 卫星城城镇化逐步提速 |
5.1.3 区域中心城城镇化动力不足 |
5.2 成都市现状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特征 |
5.2.1 新型社区建设点多量大,但村庄分布空心化现象明显 |
5.2.2 新型社区向城镇集聚趋势明显 |
5.2.3 沿山、沿河、沿路现象显着 |
5.2.4 农村新型社区的空间发展趋势 |
5.3 成都市现状农业产业布局特征 |
5.3.1 现状农业产业空间布局 |
5.3.2 农村新型社区与产业空间关系对比 |
5.4 成都现状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布局 |
5.4.1 现状文化资源分布 |
5.4.2 现状风景名胜区分布 |
5.4.3 现状历史文化资源分布 |
5.4.4 小结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成都农村土地交易制度改革的模式研究 |
6.1 成都市农村土地交易制度改革的历程概述 |
6.2 成都现有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梳理及优化建议 |
6.2.1 现行土地流转模式梳理 |
6.2.2 优化建议 |
6.3 成都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交易的改革方向展望 |
6.3.1 成都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探索 |
6.3.2 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改革方向展望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成都农村发展路径构建 |
7.1 成都市城乡发展格局优化策略 |
7.1.1 框定成都市未来农村空间规模,持续推进城镇化进程 |
7.1.2 构建“特色镇+林盘(农村新型社区)+产业园区”发展思路 |
7.2 成都农业规模化经营方式优化策略 |
7.2.1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
7.2.2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
7.2.3 持续扶持和培育新型农地经营主体,优化规模化经营方式 |
7.3 成都农业农村空间布局指引 |
7.3.1 构建市域农村空间发展基本格局,引导农村人口、产业集聚发展 |
7.3.2 以“大美田园”示范走廊为例,引导农业产业、人口有效集聚 |
7.4 成都农村土地交易制度保障 |
7.4.1 建立建全农用地流转制度的法律法规 |
7.4.2 扩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对象及范围 |
7.4.3 建立土地市场基础制度 |
7.4.4 建立健全严格的多方面市场监管制度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2.1 建议完善并持续推进成都“五个一”乡村振兴规划和实施路径 |
8.2.2 建议逐步建立健全农用地流转制度的法律法规 |
8.2.3 建议扩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对象及范围 |
8.2.4 建议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株洲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2 开放型经济研究的基础理论 |
2.1 开放型经济相关的概念界定 |
2.1.1 外向型经济与开放型经济 |
2.2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
2.3 要素禀赋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 |
2.4 三缺口理论与后发优势理论 |
2.5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理论 |
3.国内外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要经验对株洲的启示 |
3.1 重庆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
3.1.1 重庆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与成就 |
3.1.2 重庆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启示 |
3.2 常熟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
3.2.1 常熟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与成就 |
3.2.2 常熟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启示 |
3.3 班加罗尔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
3.3.1 班加罗尔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与成就 |
3.3.2 班加罗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启示 |
4 株洲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4.1 株洲市对外开放水平现状分析 |
4.1.1 株洲市外贸依存度 |
4.1.2 株洲市外资依存度 |
4.1.3 株洲市对外开放度 |
4.2 株洲市开放型经济现状对比分析 |
4.2.1 株洲市外贸依存度对比分析 |
4.2.2 株洲市外资依存度对比分析 |
4.2.3 株洲市对外开放度对比分析 |
4.3 株洲市开放型经济存在的问题 |
5 株洲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5.1 株洲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1.1 模型建立的假定 |
5.1.2 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
5.1.3 数据的收集 |
5.1.4 分析过程 |
5.2 实证结果分析 |
6 株洲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措施 |
6.1 构筑高层次开放平台 |
6.2 提高经贸合作水平 |
6.3 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
6.4 推进产业创新开放 |
6.5 创新开放型体制机制 |
结论 |
总结 |
论文创新与不足 |
主要参考资料 |
致谢 |
(3)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背景下湖州微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微农业的分类与国内外发展现状 |
二、湖州微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三、湖州微农业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
(一) 借助媒体、展厅等媒介宣传, 提高市民对微农业的认知 |
(二) 积极培育体验式城市农业产品生产与经营企业, 推广体验式城市农业种植技术 |
(三) 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 进一步做强休闲农业 |
(四) 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
(4)湖南富厚酒业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市场营销研究综述 |
1.2.2 国内市场营销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章 富厚酒业公司营销外部环境分析 |
2.1 白酒市场宏观环境PEST分析 |
2.1.1 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
2.1.2 经济环境分析 |
2.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2.1.4 技术环境分析 |
2.2 富厚酒业公司市场微观环境分析 |
2.2.1 竞争者行为分析 |
2.2.2 替代品分析 |
2.2.3 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
2.2.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2.2.5 原料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第3章 富厚酒业公司营销内部环境分析 |
3.1 企业与产品情况 |
3.1.1 湖南富厚酒业有限公司简介 |
3.1.2 富厚酒产品介绍 |
3.1.3 企业经营现状 |
3.2 富厚酒业公司的SWOT分析 |
3.2.1 富厚酒业公司的内部优势和劣势 |
3.2.2 富厚酒业公司的外部机会和威胁 |
3.2.3 企业战略选择 |
第4章 富厚酒业公司的STP战略与品牌定位 |
4.1 白酒产品市场细分 |
4.2 富厚酒业公司的目标市场选择 |
4.2.1 选择目标市场的条件 |
4.2.2 重点选择的目标市场 |
4.3 富厚酒的市场定位 |
4.4 富厚酒的品牌定位 |
第5章 富厚酒业公司的 4Ps营销组合策略设计 |
5.1 产品组合策略 |
5.1.1 新产品开发策略 |
5.1.2 产品包装策略 |
5.2 富厚酒的价格策略 |
5.3 销售渠道策略 |
5.3.1 城区市场渠道选择 |
5.3.2 县乡市场渠道选择 |
5.3.3 O2O电子商务模式 |
5.4 促销策略 |
5.4.1 广告促销 |
5.4.2 互联网传播与网络推广 |
5.4.3 整合营销传播 |
5.4.4 体验式营销 |
第6章 富厚酒业公司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建立高效的营销组织机构 |
6.2 打造高素质的销售团队 |
6.2.1 构建企业营销培训系统 |
6.2.2 建立营销人员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
6.3 营造有利于战略实施的企业文化 |
6.4 加强市场调研工作 |
6.5 加强渠道的管理和维护 |
6.6 加强企业内部营销 |
6.7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
6.7.1 建立企业网站 |
6.7.2 建设电子商务平台 |
6.8 分步实施营销战略目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作者工作简历 |
(5)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 |
2.1 农村金融理论 |
2.1.1 农业融资理论 |
2.1.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2.1.3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
2.2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理论 |
2.2.1“需求追随”模式 |
2.2.2“供给领先”模式 |
2.3 农村金融联结理论 |
2.3.1 农村金融联结的基本原理 |
2.3.2 农村金融联结中的公共服务 |
第3章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分析:麻阳例证 |
3.1 麻阳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
3.1.1 麻阳经济发展概况 |
3.1.2 麻阳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
3.2 麻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
3.2.1 农户的金融需求分析 |
3.2.2 农业企业的金融需求分析 |
3.2.3 农村新型经营组织金融需求分析 |
3.3 麻阳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分析 |
3.3.1 农村金融供给供给架构 |
3.3.2 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现状分析 |
3.4 麻阳农村金融服务调查分析 |
3.4.1 理论模型 |
3.4.2 变量、指标、问卷与数据 |
3.4.3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
3.4.4 麻阳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章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国际经验借鉴 |
4.1 美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概况 |
4.1.1 美国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 |
4.1.2 美国农村合作性金融体系 |
4.1.3 农村商业性金融体系 |
4.1.4 农村保险体系 |
4.2 印度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概况 |
4.2.1 印度农村金融服务主体构成 |
4.2.2 印度小额信贷服务模式 |
4.3 国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 |
4.3.1 抑制农村资金外流的措施 |
4.3.2 政府强大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
4.3.3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多元化 |
第5章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实践:农村金融服务中心建设 |
5.1 实践背景 |
5.2 主要做法和创新 |
5.3 实施效果 |
5.3.1 农村金融资源得到整合 |
5.3.2 农村金融生态得到改善 |
5.3.3 农村金融市场得到激活 |
5.3.4 基层政府职能得到转换 |
5.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5.4.1 持续长效机制缺乏 |
5.4.2 专业人员队伍缺乏 |
5.4.3 金融机构服务缺乏 |
第6章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的对策 |
6.1 培育农村金融供给组织 |
6.2 发展农村金融联结中介 |
6.3 优化农村金融信用环境 |
6.4 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
6.5 构建政策支撑保障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问卷一:农村金融服务调查问卷(农户) |
附录二:问卷二:农村金融服务调查问卷(企业) |
附录三:问卷三:《调查分析》调查问卷 |
附录四:问卷四:《调查分析》调查问卷 |
(6)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品牌建设理论的研究成果 |
1.2.1 品牌建设理论 |
1.2.2 农产品品牌建设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2 品牌和农产品品牌相关理论 |
2.1 品牌 |
2.1.1 品牌定义 |
2.1.2 品牌的属性和特征 |
2.2 农产品品牌 |
2.2.1 农产品的特征 |
2.2.2 农产品品牌 |
2.2.3 农产品品牌的分类 |
2.2.4 农产品品牌和“三品一标” |
3 农产品品牌的建设理论 |
3.1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义 |
3.1.1 建立农产品品牌对于消费者、生产者或服务者具有积极意义 |
3.1.2 品牌经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增加国际竞争力、构筑诚信社会 |
3.1.3 构建农产品品牌也是市场竞争的客观需求 |
3.2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内容 |
3.2.1 品牌战略和品牌定位 |
3.2.2 品牌设计和品牌塑造 |
3.2.3 品牌传播和品牌衍生 |
3.2.4 品牌危机和品牌维护 |
4 湖北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 |
4.1 湖北省农业和农产品建设发展迅猛 |
4.2 消费者农产品品牌意识增强 |
4.2.1 消费者选购农产品的因素考察 |
4.2.2 消费者的农产品品牌意识考察 |
4.2.3 消费者对着名品牌、无品牌的农产品的理解 |
4.3 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
4.3.1 品牌多而品牌价值不足 |
4.3.2 农业产业化过程品牌战略不突出 |
4.3.3 品牌建设动力不足,缺乏创新精神 |
4.3.4 政府缺乏经验和方法,配套系统不完善 |
5 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案例分析 |
5.1 湖北武昌鱼和武昌鱼集团 |
5.1.1 品牌战略和品牌定位分析 |
5.1.2 品牌设计和品牌塑造分析 |
5.1.3 品牌传播和品牌衍生分析 |
5.1.4 品牌危机和品牌维护分析 |
5.1.5 武昌鱼集团的经验与启发 |
5.2 采花毛尖与湖北采花茶叶有限公司 |
5.2.1 湖北采花茶叶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 |
5.2.2 湖北采花茶叶有限公司的发展和品牌形成分析 |
5.2.3 采花毛尖的成功经验和启发 |
6 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
6.1 把科学的品牌建设理论融入到农产品品牌建设实践中去 |
6.1.1 树立品牌意识 |
6.1.2 增强品牌建设理论的学习 |
6.1.3 明确分工,把品牌建设和农业生产两部分剥离开来 |
6.1.4 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
6.2 积极创造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环境和条件 |
6.2.1 强化农产品消费者的品牌意识 |
6.2.2 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市场化、全球化 |
6.2.3 促进品牌相关行业的规范和发展 |
6.2.4 加强交通和信息通路的基础建设 |
6.3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湖北知名农产品品牌数量 |
6.3.1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
6.3.2 推动产业集群效应 |
6.4 利用区域化品牌优势,发掘农产品品牌地方特色 |
6.5 政府部门要起到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引导和协调作用 |
7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对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表 |
(7)从云南漾濞“核桃节”看新兴节庆发展的差异化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一章 我国新兴节庆发展概况与云南漾濞核桃节 |
一、我国新兴节庆发展概况 |
(一) 云南漾濞核桃节的举办情况 |
(二) 云南漾濞核桃节的举办原因 |
二、云南漾濞核桃节的作用和意义 |
(一)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二) 对当地社会和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二章 透过漾濞核桃节看新兴节庆与一般传统节庆的差异 |
一、新兴节庆与一般传统节庆的差异 |
(一) 起源不同 |
(二) 组织形式不同 |
(三) 时空分布不同 |
(四) 作用和意义不尽相同 |
二、对新兴节庆特征的分析 |
(一) 内容和形式等具有创新性 |
(二) 具有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 |
(三) 具有较强的营销性质 |
第三章 漾濞核桃节带来的启示 |
一、新兴节庆现有举办模式 |
(一) 政府主导型 |
(二) 政府推动企业举办 |
(三) 民间自发举办 |
二、新兴节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无序现象时有发生 |
(二) 追风现象较为普遍 |
三、新兴节庆发展的趋势预测 |
(一) 消费者群体变化引发的趋势 |
(二) 办节主体变化引发的趋势 |
第四章 漾濞核桃节引发的思考 |
一、差异化:新兴节庆发展的路径选择 |
(一) 差异化的概念 |
(二) 差异化发展的必要性 |
二、新兴节庆差异化发展的思考 |
(一) 重视独创性 |
(二) 强调市场化运作 |
(三) 提倡项目化管理 |
(四) 坚持惠民、育民、乐民、富民原则 |
(五) 吸取会展业与一般传统节庆发展经验 |
(六) 最终做到“四个结合,两个接轨”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博罗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 |
2.1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博罗县乡镇经济的新增长点 |
2.2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促进博罗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
2.3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促进博罗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3.1 国外研究现状 |
3.2 国内研究现状 |
3.3 评述 |
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4.1 研究内容 |
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
1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1.1 不平衡增长理论 |
1.2 发展极理论 |
1.3 优先发展主导产业部门理论 |
1.4 产业链理论 |
2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
2.1 新经济地理论 |
2.2 产业空间理论 |
2.3 孵化器理论(创新中心) |
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博罗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 |
1 博罗县的经济概况 |
2 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分析 |
3 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
3.1 企业类型 |
3.2 企业基本情况 |
4 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
4.1 资金方面 |
4.2 人员方面 |
4.3 设备与技术方面 |
4.4 原材料方面 |
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案例分析:以畜禽加工业为例 |
1 博罗县畜禽加工业基本情况 |
1.1 企业类型 |
1.2 企业基本情况 |
2 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案例分析(一):博罗县生猪定点屠宰厂 |
2.1 博罗县生猪定点屠宰厂的概况 |
2.2 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
2.3 当前博罗县生猪定点屠宰厂存在的主要问题 |
2.4 制约博罗县生猪定点屠宰厂发展的因素 |
3 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案例分析(二):惠州顺兴食品有限公司 |
3.1 惠州顺兴食品有限公司概况 |
3.2 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
3.3 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
3.4 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 |
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业的SWOT分析 |
1 SWOT分析法概述 |
1.1 SWOT 分析法的含义 |
1.2 SWOT 分析法的特点 |
2 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势 |
2.1 区位优势 |
2.2 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资料充足 |
2.3 产业基础优势 |
2.4 政府支持优势 |
3 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劣势 |
3.1 行业以粗加工为主,技术含量较低 |
3.2 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化程度低、整体竞争力较差 |
3.3 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
3.4 加工企业与农户联结程度不深 |
3.5 加工企业发展意识不强 |
4 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机会 |
4.1 政策机遇 |
4.2 经济发展机遇 |
5 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威胁 |
5.1 融资能力差,发展资金不足 |
5.2 资源环境的威胁 |
5.3 城乡居民收入和文化差距的威胁 |
5.4 农村、农业管理体制的威胁 |
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博罗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对策与建议 |
1 政府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
1.1 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统一指导和协调 |
1.2 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农产品加工业 |
1.3 发挥部门服务功能 |
2 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
2.1 利用资本市场,积极发展直接融资 |
2.2 开启财政支持资金 |
3 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服务体系 |
3.1 质量标准体系 |
3.2 创业培训体系 |
3.3 信息服务体系 |
4 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
5 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 |
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蔬菜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研究 ——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1.1 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原因的研究 |
1.3.1.2 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演变的研究 |
1.3.1.3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与发展因素的研究 |
1.3.1.4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问题研究 |
1.3.1.5 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 |
1.3.1.6 评述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
1.4.1 概念界定 |
1.4.1.1 合作社 |
1.4.1.2 农民专业合作社 |
1.4.1.3 风险管理 |
1.4.2 理论依据 |
1.4.2.1 风险社会理论 |
1.4.2.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2 江夏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其风险因素识别 |
2.1 江夏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 |
2.2 江夏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概况 |
2.3 蔬菜专业合作社风险因素的初步识别 |
2.3.1 风险因素的识别 |
2.3.2 具体风险因素的内涵 |
2.4 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关键风险因素的识别 |
2.4.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
2.4.2 数据分析 |
2.4.2.1 样本描述性统计 |
2.4.2.2 因子分析 |
2.4.2.3 结论 |
2.5 本章小结 |
3 江夏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风险评估 |
3.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
3.2 蔬菜专业合作社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
3.2.1 江夏区长河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概况 |
3.2.2 江夏区长河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风险评估 |
3.3 本章小结 |
4 蔬菜专业合作社风险防范的对策 |
4.1 内部管理风险防范 |
4.1.1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使合作社更公平合理 |
4.1.2 采取多种方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
4.1.3 引贤任能,提高合作社的领导能力 |
4.1.4 掌握市场信息,扩展蔬菜销售市场 |
4.2 蔬菜层面的风险防范 |
4.2.1 积极引进新品种,提高蔬菜的技术含量 |
4.2.2 建立健全流通体系,减少蔬菜损耗 |
4.3 外部风险防范 |
4.3.1 加大政府支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4.3.2 积极与其他组织合作,形成互补优势 |
4.3.3 规避自然灾害,减少蔬菜损失 |
4.4 菜农层面的风险防范 |
4.4.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菜农合作思想 |
4.4.2 提高菜农素质,促进合作社长远发展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品牌农产品入主农博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成都乡村发展路径探讨[D]. 李永华. 清华大学, 2019(02)
- [2]株洲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D]. 汤光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6)
- [3]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背景下湖州微农业发展研究[J]. 张立英.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09)
- [4]湖南富厚酒业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陈标新. 湘潭大学, 2015(05)
- [5]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 谌孙武. 湘潭大学, 2015(06)
- [6]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D]. 刘晶晶. 武汉轻工大学, 2014(04)
- [7]从云南漾濞“核桃节”看新兴节庆发展的差异化路径选择[D]. 焦琳. 云南大学, 2013(01)
- [8]博罗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黄文通. 湖南农业大学, 2012(06)
- [9]蔬菜专业合作社风险管理研究 ——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D]. 李鹏. 华中农业大学, 2012(01)
- [10]相爷府礼赢天下[J]. 郑景顺.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