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荆南长江干堤防渗墙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姜祥德[1](2020)在《洞庭湖区典型江段管涌除险与防治调查和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洞庭湖区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防洪险情突发区域,其防洪薄弱环节体现在湖区堤防岸线长、年久失修、堤防标准低,堤防管涌险情频发。新中国成立以来,洞庭湖区就有40多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旱,平均1.5年发生一次洪涝灾旱。若不能及时发现管涌并进行快速处理很容易造成垮堤的险情,研究堤防管涌防治与治理方法,对提高湖区防汛抢险决策和堤防运行管理水平,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本研究以洞庭湖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梳理洞庭湖区现有自然水系、河道堤防、重要堤垸、防洪工程现状等,总结洞庭湖区现有堤防险况、险情类型,并结合案例剖析险情发生时的处理措施及后期整治措施,最后以2018年汛期益阳市赫山区资江羊角段特大管涌险情的抢险及治理措施为实例,分析该管涌险情的成因、处险方式。并利用理正岩土渗流软件对该堤段整治前后的渗流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本研究结论主要如下:(1)洞庭湖区河湖众多,四水及洞庭湖共有自然岸线4122km,人工堤防2918km;各大重要堤垸共有险段251段,共计353.4 km,并对各堤段存在问题进行分类,并进行总结发现造成洞庭湖区堤防主要险情的因素为:①堤基、堤身透水性强;②汛期高水位持续压力渗透;③透水地基表层虽有粘性土覆盖但局部有薄弱部位。(2)对洞庭湖区近年发生的近100例管涌险情进行分析与总结,结合实际案例对渗漏(管涌)、脱坡、散浸和翻沙鼓水等管涌险情的抢护措施进行研究,详述其险情成因、不同情况下的抢护方法,提出后期渗流整治措施与方法,主要措施为减压井渗流控制体系与垂直防渗墙渗流控制体系。(3)以2017年益阳市赫山区资江大堤羊角段险情为例,结合现场资料和渗流分析发现该险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雨水浸泡、外河高水位、河道采砂、堤附近民用压把井破坏了黏土覆盖层等影响,主要抢险措施为堤内坡压脚支撑、堤顶塌陷部分填土恢复,后期治理主要采取充填灌浆及内坡填筑砂卵石压浸平台。通过对羊角段险情的整治前后的渗流计算表明,治理措施已有效减弱渗流量,阻止管涌再次发生,其治理效果明显。
赵祥[2](2018)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防渗墙工程是水利水电工程防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抵御洪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设施和屏障,保障防渗墙工程的质量对水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墙体完整性(即有无孔洞、裂缝、夹泥夹砂等缺陷)与抗渗性,是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质量检测与评价的重要指标,检测结果是否可靠直接关系到工程是否安全与正常运行,而检测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结论的正确与否。墙体完整性检测目前多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电法、电磁法、面波法、弹性波CT法等)。由于检测方法多样、程序复杂、成果多解,技术掌握较为困难,加之防渗墙具有一定埋深、薄壁厚、长轴线的特征,不同于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所适用的半无限空间对象。墙体抗渗性能主要通过渗透系数指标来体现,原位试验测定墙体的渗透系数对评价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抗渗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以往的工程实践,在原位试验的过程中遇到以下几个问题:钻孔垂直度难以保证,渗透系数计算公式不适用,注水过程繁琐且精度低等。本文介绍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方法,归纳和总结了目前面临的主要质量问题,系统研究了墙体完整性检测、渗透系数检测的基本方法和原理,重点阐述了弹性波CT法与注水试验法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SIRT方法,结合Matlab数值仿真技术,开展了弹性波CT法的模拟试验。验算过程中建立了三种速度模型:一是模拟正常无缺陷的墙体,二是模拟有低速体存在(夹泥夹砂或者空洞)的墙体,三是模拟波速较高(内部混凝土凝聚较好,密度大)的墙体。模型计算以最短路径算法正演,SIRT法反演,并利用Surfer工具进行图形处理,理论上验证了弹性波CT方法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无损检测中的适用性。本文分析了现有混凝土渗透性检测方法应用到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中的局限性,通过算法改进,提出了一种注水试验新方法,并开发了注水实验现场自动工作装置,以及数据后处理软件,形成了一套针对防渗墙渗透性检测的注水试验新方法。通过一组实例,介绍了运用弹性波CT结合注水试验,对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完整性与抗渗性能开展检测和评价的整套技术方案,钻孔开挖验证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对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质量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针对墙体完整性检测和渗透性测试,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作为一种典型的地下隐蔽工程,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自身的工程特点决定了现有地球物理方法和现场渗透系数测试法的应用尚有一定局限,仍需结合工程特点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董莪,黄小兰[3](2009)在《水泥土防渗墙技术在堤防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选用长江干堤一工程实例,对水泥土防渗墙所选取的材料、设计指标和范围及施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通过抗压、抗渗试验检测,得出了指标全部符合要求的良好结果(合理范围);为今后的堤防工程水泥土防渗墙的施工和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王亚军,张我华,吴昌瑜,任大春[4](2009)在《三维各向异性随机渗流场参数敏感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三维各向异性非均质稳定随机渗流场的随机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长江荆南干堤渗流场中随机参数和随机边界条件对随机渗流场模拟结果的影响和随机参数与随机边界条件的随机敏感性分析。通过统计模拟和假设检验,建立并验证了长江荆南干堤渗流场内服从独立正态分布的渗透系数随机序列{k}。在对荆南干堤渗流场随机特性和随机边界条件的敏感性分析中讨论了堤防土层的地质结构特性、堤防渗透变形及破坏的特征、堤防渗透参数的敏感性;分别研究了上下游水头随机边界条件的敏感性、垂直防渗边界条件的敏感性及减压(导渗)沟随机特性的敏感性。实现了对干堤典型段渗流场的较为全面的随机模拟和分析,得到的结论通过统计检验并结合实测工程数据对照证明是可靠的,程序的研制是适用的。
王亚军,吴昌瑜,任大春[5](2008)在《堤防工程三维随机渗流场理论及研究》文中指出给出分析各向异性非均质稳定随机渗流场问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实际工程问题,统计分析长江荆南干堤土性参数的分布特征,通过Kolomogorov-Smirnov统计检验表明,渗透系数呈高斯分布假设可以接受;通过对长江荆南干堤随机渗流场的三维有限元统计模拟的数值分析,研究长江荆南干堤渗流场的各种随机特性,并进一步对随机模拟结果进行统计检验,验证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把上下游水位的随机波动引入三维有限元的随机分析模型,分析上下游水位的变异性对渗流场矢量的随机干扰和边界条件的随机性对随机渗流场分析结果变异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施加诸如垂直截渗墙、下游导渗沟等抗渗措施后,它们作为复杂边界条件的扰动,在与场内土性参数的变异性共同影响下,对渗流场水头势分布的随机干扰特性,并与相应的确定性稳定渗流场问题的结果对比,证实随机渗流场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用性。实现了对长江荆南干堤的三维渗流场的较为全面的随机场模拟及特性分析,分析得到的结论通过统计检验并结合实测工程数据对照证明是可靠的,所研制的程序是适用的。
王亚军,张我华,王沙义[6](2008)在《堤防渗流场参数敏感性三维随机有限元分析》文中认为采用随机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江荆南干堤的三维各向异性非均质稳定随机渗流场中的随机参数和随机边界条件对渗流场模拟结果的影响,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统计模拟和假设检验,建立并验证了该干堤渗流场内服从独立正态分布的渗透系数张量;讨论了堤防土层的地质结构特性、堤防渗透变形及破坏的特征、堤防渗透参数的敏感性;研究了上、下游水头随机边界条件、垂直防渗边界条件以及减压(导渗)沟随机特性的敏感性。实现了对渗流场的全面随机模拟和分析,得到的结论通过统计检验,并根据实测工程数据对照证明是可靠的。
王亚军[7](2008)在《模糊随机损伤力学及模糊随机损伤有限元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过去的七十多年时间可靠度理论及非确定性分析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的规范体系率先在结构设计领域形成,在岩土工程领域,非确定性分析理论体系还不是很完整。鉴于这种状况,笔者结合在结构工程领域已经得到发展的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以随机有限元法、广义随机有限元即模糊随机数值方法为基础的模糊随机损伤力学分析模型,对岩土工程、水工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形成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弹性力学边值问题的经典变分原理,在随机空间ψ上推导了基于线性逼近理论的随机变分列式,进而对弹性、弹塑性随机有限元实现理论和方法做了研究;对照非线性随机有限元理论的特点,以Mohr-Coulomb破坏准则下的粘性伪时间步为基础,分别采用了“关连流动法则”、“非关连流动法则”两种工况、提出了粘塑性随机本构模型;推导并建立了基于全量理论的粘塑性常刚度随机有限元列式,形成了粘塑性随机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继而就堤坝填筑问题的非线性随机工程特性进行了分析,对土方填筑过程中的随机粘塑性应变、随机应变率数字特征、位移及应力非线性随机矢量场的空间变异性等广义非确定性做了深入研究分析;考虑“有侧限”问题情况下膨胀角ψ的影响,利用粘塑性非线性随机有限元数值模型就施工期孔隙水压消散缓慢条件下的地基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对非线性变载条件下地基中随机有效应力与随机孔隙水压的发展演变及数字特征、承载力的可靠指标空间分布和发展做了探讨研究,形成了随机损伤力学的理论基础。2、基于模糊分解定理建立了模糊空间(?)((?),(?),(?))上的模糊变分理论,进而依据扩张原则在广义非确定性空间O:ξ(s,f)上提出了模糊随机变分列式;由随机变分列式在经典随机有限元理论基础上,建立了线性一次逼近随机有限元模型,对非均质各向同性岩土工程结构在没有优势方向不连续面情况下的局部破坏概率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岩土工程结构安全储备做模糊软化处理,构造了关于岩土工程结构安全状态论域(?)的三种隶属度函数,基于模糊随机变分并依据扩张原则建立了岩土工程结构局部破坏的模糊随机失效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荆南长江干堤堤身可靠度进行了讨论,奠定了模糊随机损伤力学的理论基础。3、基于随机数学模拟,提出了渗流场随机统计分布模型,分析了在土性参数、边界条件等随机影响因素下渗流场水头势的统计分布特征;结合Monte Carlo模拟,建立了三维各向异性非均质稳定随机渗流场模型;依据堤防区域内土层地质结构空间分布特性,对截渗墙、导渗沟等复杂边界的对渗流场的随机干扰和堤防的随机渗透破坏做了分析讨论,提出了三维各向异性非均质稳定随机渗流场敏感性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江荆南干堤隐蔽工程对三维各向异性非均质稳定随机渗流场统计分布及敏感性分析模型进行数值验证,所得研究成果成为渗透破坏诱发性随机损伤研究的理论基础。4、以岩石介质为依据,探讨了岩质材料裂纹开展的各向异性及随机分布特征之间内在联系;通过对模型试件做统计分析,基于Weibull函数建立了岩石材料裂纹长度的分布函数模型,基于Gaussian分布函数建立了岩石材料裂纹角度θ累积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模型;利用Monte-Carlo统计仿真生成岩石样本三个表面上的裂纹长度和方向角的柱状值和概率分布曲线、并借助于K-S检验,证明了在置信区间α<0.1上各向异性随机损伤变量符合Beta分布,从而基于裂纹仿真的统计信息提出了岩石材料各向异性随机损伤变量的累积分布方程和概率密度方程;在各向异性随机损伤材料的无量纲损伤弹模基础上提出了可用以估计岩体中随机损伤变量统计值的随机数字特征;基于实验物理模型建立了岩石损伤模型的有效弹性模量随机数字特征以求解随机损伤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从而可以对各向异性随机损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利用Rosenblueth方法并结合统计学理论和有限元技术实现了对岩石材料各向异性随机损伤场的数值模拟。5、在各向异性随机损伤统计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模糊、随机、损伤三者在[0,1]区间上的一致性,基于损伤变量的广义非确定性提出了模糊随机损伤概念模型;在分析了损伤变量的本质基础上,构造并解释了三类损伤变量模糊数,即降半分布、“秋千”分布、组合“秋千”分布,提出了实现模糊随机损伤的模糊自适应理论;依据扩展原则在随机损伤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弹性模糊随机损伤本构模型、并借助模糊随机变分变分原理在模糊工作状态论域基础上将损伤力学进行扩展推导建立了广义弹性模糊随机有限元算法;探讨模糊随机损伤变量的同时分析了损伤变量的随机分布特性及程序实现原理,借助正交设计原理及当量正态理论,实现了模糊随机有限元可靠度分析与模糊随机损伤的同步分析;在三维弹性模糊随机损伤力学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岩土材料的非线性模糊随机损伤特性,分析了开挖卸载导致的土体损伤特性,明确了基坑的损伤演变也是建立在一个广义非确定性空间O:ξ(s,f)上模糊随机损伤演化过程;定义了平面应变下各向异性模糊随机初始损伤变量,进而定义了模糊随机初始损伤有效张量;把卸除单元看作是“损伤源”,得到了凝聚损伤荷载矢量{p},采用模糊衰减模型构造模糊随机损伤增量方程;为了构造损伤刚度矩阵及模糊随机损伤切线刚度矩阵,提出了损伤矢量极限值{Ωu},根据Sidoroff的弹性能量假设和Lemaitre等效应变假设,提出了粘塑性模糊随机卸荷损伤本构模型和粘塑性模糊随机损伤变化率方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基坑开挖卸载的粘塑性模糊随机损伤力学概念模型及基础理论框架。
王亚军,张我华,陈合龙[8](2007)在《长江堤防三维随机渗流场研究》文中认为给出分析各向异性非均质稳定随机渗流场问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实际工程问题,统计分析长江荆南干堤土性参数的分布特征,通过Kolomogorov-Smirnov统计检验表明,渗透系数呈高斯分布假设可以接受。通过对长江荆南干堤随机渗流场的三维有限元统计模拟的数值分析,研究长江荆南干堤渗流场的各种随机特性,并进一步对随机模拟结果进行统计检验,验证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把上下游水位的随机波动引入三维有限元的随机分析模型,分析上下游水位的变异性对渗流场矢量的随机干扰和边界条件的随机性对随机渗流场分析结果变异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施加诸如垂直截渗墙、下游导渗沟等抗渗措施后其作为复杂边界条件的扰动,在与场内土性参数的变异性共同影响下,对渗流场水头势分布的随机干扰特性,并与相应的确定性稳定渗流场问题的结果对比,证实随机渗流场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用性,实现对长江荆南干堤的三维渗流场的较为全面的随机场模拟及特性分析,分析得到的结论通过统计检验并结合实测工程数据对照证明是可靠的,所研制的程序是适用的。
陆付民,李建林,郭永成[9](2007)在《荆南长江干堤堤基防渗加固措施》文中研究指明讨论荆南长江干堤堤身的土质状况,对堤基土层结构进行分类,通过渗流计算提出荆南长江干堤典型断面堤基防渗加固处理措施。针对荆南长江干堤堤基土层结构的特点,提出堤基防渗加固处理的原则:堤防防渗加固方案的选择必须顾及堤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堤基周围的人文及地理环境要素,同时应考虑到用于堤防加固处理的经费,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找出其中最合理的方案;当透水层上的覆盖层较薄且透水层较厚时,应采用盖重的方法进行堤基防渗处理,必要时增加排渗井或减压沟,以增强堤基的防渗效果;当透水层较薄且透水层下为基岩或有较厚的相对弱透水层时,可采用全封闭式防渗墙或半封闭式防渗墙进行堤基防渗;若透水层特别薄且透水层的颗粒较细时可采用土工膜进行堤基防渗,以节约堤基防渗的成本。
钱宁,王彩云[10](2003)在《荆南长江干堤防渗墙施工》文中研究表明深层搅拌水泥防渗墙是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 ,荆南长江干堤加固工程中采用的施工方法。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采用单轴、多轴深层搅拌机。文中介绍先导孔、防渗墙、检查孔的施工 ,并就在施工遇到的特殊情况进行了简要性论述。
二、荆南长江干堤防渗墙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荆南长江干堤防渗墙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洞庭湖区典型江段管涌除险与防治调查和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管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洞庭湖区域概况 |
2.1 洞庭湖区自然地理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2 洞庭湖区气象水文 |
2.2.1 气象特征 |
2.2.2 洪水特征 |
2.3 洞庭湖区工程概况 |
2.3.1 主要水系的自然岸线与人工堤防 |
2.3.2 堤垸工程 |
2.3.3 上游控制性调洪水库 |
2.3.4 天然湖泊、分洪及泄洪洪道 |
2.4 洞庭湖区管涌险情及其驱动因素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堤防管涌的紧急处置与防治措施 |
3.1 管涌发生时的抢护措施与实例分析 |
3.1.1 散浸(渗水)除险方法与实例分析 |
3.1.2 翻沙鼓水抢险方法与实例 |
3.1.3 漏洞除险与实例分析 |
3.1.4 脱坡抢险方法与实例 |
3.2 抢险工程的后期治理 |
3.2.1 减压井渗流控制技术 |
3.2.2 垂直防渗墙渗流控制技术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洞庭湖区资江特大管涌险情处置分析 |
4.1 资江特大管涌险情概况 |
4.2 管涌出险原因分析及现场处置措施 |
4.3 资江管涌发生前后渗流计算分析 |
4.4 后期治理的渗流分析与相应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目前开展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1 从研究的技术方法来看 |
1.3.2 从检测效果来看 |
1.3.3 从检测成果推广来看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概况 |
2.1 防渗墙施工方法 |
2.2 防渗墙质量控制方法 |
2.3 防渗墙质量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常用检测方法 |
3.1 完整性检测 |
3.1.1 高密度电法 |
3.1.2 电磁法 |
3.1.3 面波法 |
3.1.4 层析成像法 |
3.2 抗渗性能检测 |
3.2.1 钻孔常水头法 |
3.2.2 钻孔降水头法 |
3.2.3 围井法 |
4 注水试验方法改进 |
4.1 现有方法的不足 |
4.2 算法的改进 |
4.3 软件的开发 |
4.3.1 启动系统 |
4.3.2 主画面 |
4.3.3 参数设定 |
4.3.4 数据浏览 |
4.4 试验装置的开发 |
4.5 注水试验新方法 |
4.5.1 注水现场试验 |
4.5.2 注水试验资料整理 |
5 弹性波CT正演与反演 |
5.1 模拟实验理论基础 |
5.1.1 物理基础 |
5.1.2 数学基础 |
5.2 模拟算法原理 |
5.2.1 最短路径算法原理 |
5.2.2 ART算法原理 |
5.2.3 SIRT算法原理 |
5.3 数值模拟应用软件介绍 |
5.4 数值模拟实例 |
5.4.1 观测系统 |
5.4.2 速度模型介绍 |
5.4.3 成果分析 |
6 弹性波CT结合注水试验法实例分析 |
6.1 工程概况 |
6.2 弹性波CT检测 |
6.2.1 观测系统设置 |
6.2.2 现场检测及工作量布置 |
6.2.3 资料整理与分析 |
6.3 渗透性检测 |
6.4 检测成果 |
6.4.1 钻孔注水试验 |
6.4.2 弹性波CT检测 |
7 结论和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三维各向异性随机渗流场参数敏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渗流场的随机有限元 |
2 模型多种随机性的检验 |
2.1 土性参数的随机性 |
2.2 边界条件随机性检验 |
2.3 渗流场水头势模拟与统计检验 |
3 荆南干堤渗流场随机特性分析 |
3.1 堤防土层的地质结构特性 |
3.2 堤防渗透变形及破坏特征分析 |
3.3 堤防渗透参数的敏感性 |
4 随机边界条件的敏感性分析[12] |
4.1 上下游水头随机边界条件的敏感性 |
4.2 垂直防渗边界条件的敏感性 |
4.3 减压 (导渗) 沟随机特性的敏感性 |
5 结 语 |
(6)堤防渗流场参数敏感性三维随机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渗流场的随机有限元 |
2 模型多种随机性的检验 |
2.1 土性参数的随机性 |
2.2 边界条件随机性检验 |
2.3 渗流场水头势模拟与统计检验 |
3 荆南干堤渗流场随机特性分析 |
3.1 堤防土层的地质结构特性 |
3.2 堤防渗透变形及破坏特征分析 |
3.3 堤防渗透参数的敏感性 |
4 随机边界条件的敏感性分析 |
4.1 上下游水头随机边界条件的敏感性 |
4.2 垂直防渗边界条件的敏感性 |
4.3 减压 (导渗) 沟随机特性的敏感性 |
5 结论 |
(7)模糊随机损伤力学及模糊随机损伤有限元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综述 |
1-1. 随机有限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
1-2. 广义模糊随机有限元法的应用 |
1-3. 损伤力学及非确定性损伤理论的研究概况 |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主要符号说明) |
第二章 广义变分原理及随机有限元理论 |
2-1. 经典变分原理与能量泛函极值问题 |
2-1.1 最小势能原理与协调模型 |
2-1.2 最小余能原理与平衡模型 |
2-2. 广义随机变分原理 |
2-3. 随机有限元理论基础 |
2-3.1 弹性力学随机有限元方法 |
2-3.2 弹塑性力学随机有限元方法 |
2-3.3 基于粘塑性理论的随机有限元法研究 |
2-4. 数值模型的工效及工程应用 |
2-4.1 堤防填筑工程的数值模拟方法 |
2-4.2 填筑工程的数值模型应用工效 |
2-4.3 施工期地基承载力的数值分析模型 |
2-4.4 施工期地基承载力的数值分析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主要符号说明) |
第三章 基于一次逼近理论的模糊随机数值方法及其应用 |
3-1. 引言 |
3-2. 模糊随机广义变分原理 |
3-3. 线性一次逼近模糊随机有限元基本理论及模型 |
3-4. 模糊随机有限元分析的工程实例 |
3-4.1 非均质各向同性边坡局部破坏的本构模型 |
3-4.2 非均质各向同性边坡模糊随机失效模型 |
3-4.3 荆南长江干堤堤身可靠度的随机有限元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主要符号说明) |
第四章 三维随机渗流场分析及参数敏感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各向异性非均质三维随机渗流场分析模型 |
4-3. 长江荆南干堤渗流场的随机特性分析 |
4-3.1 随机性描述与检验 |
4-3.2 堤防渗透变形及破坏特征分析 |
4-3.3 干堤抗渗措施及边界条件的随机特性 |
4-4. 长江荆南干堤随机渗流场敏感性分析 |
4-4.1 堤防渗透系数的敏感性分析 |
4-4.2 随机边界条件的敏感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主要符号说明) |
第五章 各向异性随机损伤力学研究及其应用 |
5-1. 引言 |
5-2. 岩体各向异性随机损伤力学概要 |
5-2.1 岩体的随机损伤状态概述 |
5-2.2 岩石各向异性损伤张量 |
5-2.3 各向异性主损伤模型 |
5-3. 岩体裂纹的统计特性 |
5-4. 岩体随机各向异性损伤的统计模拟 |
5-4.1 基于统计学的岩体裂纹仿真 |
5-4.2 随机数的Bata分布 |
5-4.3 岩体损伤变量的概率分布仿真 |
5-5. 随机矩阵的统计估计方法 |
5-6. 各向异性随机损伤变量的统计估计 |
5-7. 各向异性随机损伤材料的统计估计 |
5-8. 由检测数据确定随机损伤特性 |
5-9. 随机损伤问题的常规有限元统计分析 |
5-10. 数值算例 |
5-11.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主要符号说明) |
第六章模糊随机损伤力学研究及模糊随机损伤有限元应用 |
6-1. 引言 |
6-2. 基于模糊自适应理论的弹性随机损伤模型 |
6-2.1 损伤变量的随机性和模糊性 |
6-2.2 损伤变量模糊数构造 |
6-2.3 损伤变量的随机特性 |
6-2.4 自适应模糊随机损伤本构模型 |
6-2.5 自适应模糊随机分析算法模型 |
6-3. 当量正态理论下模糊随机损伤有限元的微分验算点法实现 |
6-4. 模糊自适应弹性随机损伤力学计算格式 |
6-5. 模糊自适应随机损伤有限元的工程数值模型应用 |
6-5.1 尖山铁矿数值分析模型 |
6-5.2 荆南干堤数值分析模型 |
6-5.3 龙滩重力坝数值分析模型 |
6-5.4 不同模糊自适应模型下的随机损伤数值分析对比 |
6-6. 粘塑性模糊随机损伤模型 |
6-6.1 平面应变下各向异性初始损伤变量的定义 |
6-6.2 粘塑性损伤增量方程的模型 |
6-6.3 模糊随机损伤本构模型 |
6-6.4 粘塑性损伤变化率的定义 |
6-7. 工程数值模型的分析应用与工效 |
6-7.1 基坑工程的随机特性及模糊随机损伤机理 |
6-7.2 基坑开挖过程的模糊随机损伤有限元分析结果 |
6-7.3 模糊随机损伤模型对基坑开挖过程分析的工效 |
6-8.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主要符号说明)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附图及附表 |
笔者简介及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长江堤防三维随机渗流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三维随机渗流场模型 |
3 随机性描述与检验 |
3.1 土性参数描述 |
3.2 渗透系数的随机性 |
3.3 边界条件的随机性 |
3.4 常规渗流场的随机特性研究与对照 |
4 长江荆南干堤渗流场的随机特性 |
5 干堤抗渗措施及边界条件的随机特性 |
5.1 垂直防渗边界条件的随机特性 |
5.2 上下游水头边界条件的随机特性 |
5.3 导渗沟的随机性影响 |
6 结论 |
四、荆南长江干堤防渗墙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洞庭湖区典型江段管涌除险与防治调查和分析研究[D]. 姜祥德. 长沙理工大学, 2020
- [2]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 赵祥.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8(01)
- [3]水泥土防渗墙技术在堤防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 董莪,黄小兰.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9(03)
- [4]三维各向异性随机渗流场参数敏感性分析[J]. 王亚军,张我华,吴昌瑜,任大春.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9(01)
- [5]堤防工程三维随机渗流场理论及研究[J]. 王亚军,吴昌瑜,任大春. 岩土工程技术, 2008(02)
- [6]堤防渗流场参数敏感性三维随机有限元分析[J]. 王亚军,张我华,王沙义. 水利学报, 2008(03)
- [7]模糊随机损伤力学及模糊随机损伤有限元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D]. 王亚军. 浙江大学, 2008(10)
- [8]长江堤防三维随机渗流场研究[J]. 王亚军,张我华,陈合龙.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09)
- [9]荆南长江干堤堤基防渗加固措施[J]. 陆付民,李建林,郭永成.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7(02)
- [10]荆南长江干堤防渗墙施工[J]. 钱宁,王彩云. 西北水力发电,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