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机深度指示器的技术改造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施联宾[1](2021)在《基于机器视觉的立井提升系统关键部件运行状态监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立井提升系统作为连接地面和矿井的唯一通道,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设备。立井提升系统的部件包括:提升机、提升钢丝绳、提升容器、天轮、容器导向装置、井架及装卸载设备等,其关键部件为运动的提升钢丝绳、容器以及相互连接的张力平衡装置。为保证矿井的高效生产和安全,对矿山立井设备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是矿井生产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流程,通过对矿井提升系统的运行数据的获取可以实现提升系统的安全预警,预防矿井重大事故的发生。本文以多绳摩擦提升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提升系统的提升钢丝绳、提升容器和张力平衡装置三个关键部件的运行状态以非接触式的机器视觉方法进行监测研究,并从图像处理方法,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计算,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的搭建与上位机软件设计三个方面对立井提升系统的关键部件展开针对性研究。首先,针对本文所用的图像处理的各类算法的原理进行了总结性的叙述。通过对提升容器图像的分析,以机器视觉的监测方式对判断容器到位的方法与计算原理做了详细的说明。由于本文所研究的矿井设备对象为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系统,所以钢丝绳张力平衡装置安装于提升容器的顶部,通过对钢丝绳提升容器顶部的张力平衡装置的监测,完成了对张力平衡装置液压缸调节状态的监测。其次,通过对提升机卷筒的运行状态的监测实现了对立井提升容器运行状态的监测。通过对提升机卷筒转角的监测,实现了对提升容器运行深度,运行速度以及运行加速度的监测。通过对容器的运行状态的监测与研究,可以设计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监测的深度指示器,为矿井生产现场设备操作人员提供指导。再次,对不同监测点,不同环境下的钢丝绳横向运行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钢丝绳分为两个不同的监测点,一个是位于环境光线稳定的主监测点,一个是环境光线条件复杂的室外监测点。通过对两个不同监测点的钢丝绳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钢丝绳图像的自动校正,校正后的钢丝绳图像对获取钢丝绳横向位移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设计了矿井提升系统关键部件运行状态监测上位机软件。上位机软件由数据显示模块、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数据统计报表及分析模块和参数设置模块构成。其中主线程负责对系统数据的显示与分析,辅助线程完成数据存储和参数设置等其余功能。作为现场人员了解矿井提升系统关键部件运行状态的主要媒介,上位机软件是矿井监测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论文有图117幅,表4个,参考文献98篇。
马钰[2](2019)在《新型提升机制动系统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矿井提升机机械制动系统由执行机构和驱动机构两部分组成,分别介绍了其组成及原理,对提升机液压盘形制动系统工作过程做了分析和设计。根据最新《煤矿安全规程》等要求对提升机制动系统的辅助回路对系统总回路进行了设计;针对系统总回路对其主要液压元件进行了计算及选型,利用恒减速制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了恒减速伺服系统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针对提升机液压盘式制动器制动失效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提升机液压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制动器失效的模糊故障树,运用模糊数方法,计算得出了制动器失效的模糊概率及各底事件的模糊重要度。对系统各环节的工作过程进行理论计算并建立其各自的传递函数模型,针对所建模型相关参数进行了计算及设置,利用有限元软件验证提升机主要部件。新提升机主轴装置采用三点支撑方式,通过将滑动轴承改为滚动轴承提高主轴系统安全性能和工作效率,尤其是在中间支撑部位采用剖分轴承设计,充分考虑到提升系统以后的各种检修任务顺利实现。改造后的制动系统降低了工人每天检修时的劳动强度,每天占罐检修时可节省制动系统的查验时间,提高了检修效率降低事故率。
张金宝[3](2018)在《基于PLC的盲斜井提升机电控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随着近些年我国采矿业的不断发展,大部分矿山浅层资源均出现了逐渐枯竭或者开采殆尽的情况,资源开发逐渐向地下深层发展,尤其是一些资源危机矿山,企业攻深找盲的需求极为迫切,矿产资源的深部开采也就成为现在大多数矿山企业的选择,而矿井提升系统就成了制约矿山生产的咽喉。矿井提升机是矿山企业井下生产的重要设备,担负这人员、矿石、物料的提升任务,作用十分关键。传统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以继电器一接触器系统为主进行控制,此类提升机调速方案一般以转子串电阻为主,通过给转子串入不同大小的电阻实现启动、运行是所需的转速,此方案价格低廉,但系统存在控制系统复杂、能耗高、故障率高、维修难度大等缺点,难以实现现代化矿山的生产需求。本文结合潼关中金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八公里分矿1272盲斜井JTP-1.6r1.5矿井提升机设计安装,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变频器应用到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中,使用PLC替代以往的继电器一接触器系统,可减少大量的控制线路。根据矿井提升机生产需求和井下实际情况,设计并给出可靠的电控系统和控制软件梯形图,达到了安全电路的双冗余,实现了 2台PLC、触摸屏、电控柜之间的控制与通信。设计基于模糊PID斜井提升机控制算法,通过仿真验证,并与常规的PID控制进行了比较,模糊PID控制器较常规的PID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超调,响应速度快,调节精度高,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同时使用变频器使矿井提升机运行更加平稳可靠;对于信号系统,本次设计结合潼关中金黄金矿业公司矿山井下使用“一停二上三下”的打点规则的现实情况,实现信号打点实行井口集中控制,在井口信号台内设置一台信号系统PLC,与主PLC通信,完成提升。现场安装调试和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安全可靠,设备运行平稳,操作简便,降低了人工强度。相比潼关中金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同类提升设备效率、能耗都明显降低,完全满足井下实际生产需要。
武斌[4](2015)在《摩擦式提升机信号系统及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绳摩擦式矿井提升机是复杂的机电液一体化大型设备,是采矿工程领域的核心设备之一。本文对多绳摩擦提升机的信号系统和信号处理方法作了详细的论述,其中包括了相关理论的讨论和电路实验的详细介绍。安装于主摩擦轮轴端、深度指示器输入轴、钢丝绳摩擦轮轴端的3个增量式脉冲编码器以及安装于深度指示器上的位控开关共同构成了摩擦式提升机提升容器的速度监测和位置监测系统。通过获取编码器的频率信息,系统可根据设定的程序算法计算出提升机运行速度。配合深度指示器,可获取容器在井道中的位置信息。当出现超速、过卷等故障时,信号系统会向中控单元发送故障信息,中控单元将根据所获取信息判断故障类型并向执行机构发出相应的安全保护命令,使相应机构动作,从而保障提升机安全运行。传感器工作于复杂电磁环境中,编码器脉冲信号在现场传送过程中失真严重。另一方面中控单元输入端口紧张且传统控制程序过于复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设计了一套有效的信号变送传输系统,这也是本论文的重要原创内容。信号变送传输系统可已将初始脉冲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经过再处理后作为CPU判定系统运行状态的基本依据最终传送至中央控制单元。为实现初始信号转化为系统判定信号的功能,本文设计了信号处理电路。论文详细阐述了电路的设计过程及电路工作原理,给出了信号变送电路各部分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间数学关系的推导过程,详细解释了电路间的匹配关系。在完成电路理论探究后,还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实验电路,对电路功能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全状态电路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可以判定,本文中所设计的信号转换电路是有效的,该电路系统能够实现初始信号向CPU判定信号的转换。论文的最后一部分解释了CPU处理系统状态信息的过程。经过处理的频率信号最终以电压信号的形式传送至系统中央处理器,提升机按照设定的程序判读输入信号所代表的运行信息并发出相应控制指令,从而保证整机系统能够安全高效的运行。
刘鹏[5](2013)在《矿井提升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矿井提升机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负责井下矿石的提升、物料的下放和人员的运送。矿井提升机及其配套的控制设备是极为复杂的机械和电气组合,在地面与井下之间矿井提升机高速往复运行,不断提升和下放,工作中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导致设备的损坏,严重地还会造成人身伤亡,这对矿井提升机的整套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产高效、高安全性与可靠性、全数字化及综合自动化成为了矿井提升机的发展方向。目前,山西大部分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使用过久,设备老化,无法对提升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故障预警;同时,调速系统使用电机转子串电阻调速,控制电路与电气设备易损坏,环境噪声极大,维护成本较高,耗能过大,调速性能也有限。交流变频调速器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组成的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以其优良的调速和节能特性正在逐渐取代电机转子串电阻调速系统。本文对长治某矿提升机原有电控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制定了提升机拖动及控制系统方案,完成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对变频调速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升机电控系统采用两套西门子S7-300系列PLC,分别设置了系统的软、硬两套安全回路,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安全回路中设有主令零位、制动紧闸、主电源失压、调闸、上下过卷等安全保护。软件采用梯形图编程,方便易懂,便于维护人员学习。采用霍尔元件、压力变送器、旋转编码器、行程开关、磁接近开关等传感器对系统参数进行检测,实时感知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将运行参数及故障信号及时反馈给PLC,调整控制策略并对故障进行预警。上位机采用WinCC组态监控软件,实时监控提升机在井筒中的运行情况,画面生动形象,可视效果良好。传动部分选用瑞典ABB公司的ACS800系列变频柜,采用直接转矩控制(DTC)技术,具有优良的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特性,完整的保护功能以及灵活的编程能力。改造升级后的提升机电控系统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可靠,改善了调速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
周磊,史二听,张远志,郑家军,牛海洋[6](2012)在《KHT103型后备保护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造方案》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矿用提升机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我矿斜巷现在所用的KHT103型后备保护装置已不能满足JKP—2/1.5P变频绞车的保护要求,故对KHT103型后备保护系统提出合理的改造方案以满足现用变频绞车的需要,从而保障提升机的安全运行。
郭新[7](2011)在《铁山矿-105新井提升自动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根据提升机运行的分析,设计了提升机运行的自动化改造方案,提高了提升机运行的安全性。
刘建超[8](2011)在《JK-2.5/30提升机深度指示器的技术改造》文中研究说明中平能化集团十三矿明斜井,利用JK-2.5/30型提升机,由于斜井全长1858m,深度指示器的行程不足,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围绕改造方案进行了论述,确定并实施了改变梯形丝杠螺母螺距,增大深度指示器行程的方案,解决了生产的实际问题,取得较好效果。
王广先[9](2011)在《矿井毫米波雷达深度指示器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目前矿井提升机使用的深度指示器(机械牌坊式和圆盘式)都是直接从主轴获取转动情况。若在提升过程中出现钢丝绳打滑、蠕动或拉伸变形,都会使深度指示器显示的提升容器位置与实际位置存在偏差,司机无法正确及时作出判断,就会引发事故,给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解决提升机行程、速度监控问题,是保证提升机安全运行的关键。包括近几年研究的多功能后备行程监控系统,虽安全性能上有所提高,但成本高,设备复杂,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有提升系统行程、速度测量存在的弊端。因此,彻底改变以往推测提升容器位置的方法,实现行程、‘速度的直接、准确测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根据煤矿工业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以电磁波测距基本理论为基础,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设计了一套新型的毫米波雷达(MMW)深度指示器系统。它将代替传统的深度指示器,实现矿井提升容器位置和提升速度的精确指示和实时监测,并实现过卷、限速、声光提示等多项保护功能,并可将故障记录分类存储到专用数据库中。将测距仪安装在井架支架上,提升容器上安装反射装置,通过测定调制波在被测距离上往返传播所产生的相位差间接测得距离和速度值。使用该方法测得的数据不仅能够避免钢丝绳滑动、蠕动以及拉伸变形造成的影响,而且实时、准确,能够避免过卷、过速事件的发生。实践证明,使用该方法,通过有效的抑制干扰,可以实现准确、可靠的行程、速度保护,而且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结合课题背景,分析了原深度指示器的弊端,确定了最终解决方案,提出了系统总体设计思路;之后,围绕指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对系统各部分的组成、功能及原理进行分析,并对整个系统的软硬件及抗干扰性进行设计;最后,建立系统模型,通过对MATLAB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从测量精度、低成本、可靠性等方面,得出本课题设计的毫米波雷达深度指示系统既能满足长距离、高精度和系统稳定性的设计目标,又能满足低成本、功能全的要求。
王广先,齐秀丽,张康,付珍[10](2011)在《矿井深度指示器应用及发展现状》文中提出深度指示器是矿井提升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准确、实时地判断提升容器在井筒中的位置,保证提升机安全运行以及实现提升机准确、安全减速停车,成为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研究课题。针对现阶段使用的矿井深度指示器(牌坊式和圆盘式)存在误差大、功能单一、占用空间大、结构笨拙,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等问题,介绍了几种国内外正在研究或使用的新型深度指示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并分析了其特点,对矿山实际应用中设备的选型及技术改造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提升机深度指示器的技术改造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升机深度指示器的技术改造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机器视觉的立井提升系统关键部件运行状态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提升容器和张力平衡装置到位状态监测研究 |
2.1 容器与张力平衡装置监测方案设计 |
2.2 容器到位状态判定过程中的图像处理方法 |
2.3 提升容器和张力平衡装置到位状态识别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3 提升容器运行位移与速度及加速度监测研究 |
3.1 容器运行状态测量方案设计 |
3.2 投影变换与卷筒图像矫正 |
3.3 容器位移与速度的测量 |
3.4 不同方法对比分析与容器加速度值的计算 |
3.5 井塔式提升系统对比实验 |
3.6 本章小结 |
4 钢丝绳横向振动相对位移的测量 |
4.1 引言 |
4.2 钢丝绳图像的自动校正 |
4.3 钢丝绳横向位移的测量 |
4.4 本章小结 |
5 矿井提升在线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5.1 矿井提升关键部件运行状态监测系统总体框架 |
5.2 上位机软件子模块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新型提升机制动系统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矿井提升机机械制动系统方案设计 |
2.1 矿井提升机机械制动控制系统组成 |
2.2 液压盘形制动回路工作原理 |
2.3 主要元件选型及计算 |
2.4 盘式制动器的模糊故障树分析 |
3 提升机制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构建 |
3.1 恒减速制动控制系统 |
3.2 系统各部分传递函数计算 |
3.3 恒减速系统参数设置 |
3.4 本章小结 |
4 制动系统对主要部件影响分析 |
4.1 主要技术参数 |
4.2 主轴装置强度分析 |
4.3 各连接件校核分析 |
4.4 结果分析 |
5 新型制动系统工程应用 |
5.1 改造背景 |
5.2 可行性分析 |
5.3 总体思路 |
5.4 新制动系统调试、检测 |
5.5 实施效果与效益分析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基于PLC的盲斜井提升机电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概述 |
1.1.2 研究意义 |
1.2 本课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1.2.1 提升机发展现状 |
1.2.2 国内提升机电控系统 |
1.2.3 国外提升机电控系统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2 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分析与设计 |
2.1 矿井提升机机械机构分析 |
2.1.1 主轴 |
2.1.2 减速器与联轴器 |
2.1.3 盘形制动器 |
2.1.4 卷筒与天轮 |
2.1.5 深度指示器 |
2.2 矿井提升机液压系统分析 |
2.3 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调速要求 |
2.3.1 矿井提升机速度图 |
2.3.2 速度图中参数计算 |
2.3.3 提升系统力的计算 |
2.4 盲斜井提升机电控系统设计方案 |
2.4.1 电控系统组成 |
2.4.2 电控系统主要分系统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盲斜井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硬件设计 |
3.1 电控系统硬件结构 |
3.2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选型(PLC) |
3.2.1 PLC简介 |
3.2.2 PLC选型 |
3.3 矿井提升机安全电路设计 |
3.4 变频器选型及主回路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PLC程序与软件设计 |
4.1 程序设计的软件系统 |
4.1.1 STEP 7 MicroWIN介绍 |
4.1.2 STEP 7 MicroWIN工程建立流程 |
4.1.3 程序设计流程图 |
4.2 调速与测速程序 |
4.2.1 速度给定量计算 |
4.2.2 速度给定与控制程序设计 |
4.2.3 测速与高度测量程序 |
4.3 安全回路程序设计 |
4.4 故障程序 |
4.5 通信程序 |
4.6 触摸屏组态画面设计 |
4.7 盲斜井提升机控制算法及其仿真 |
4.7.1 PID控制分析 |
4.7.2 模糊理论分析 |
4.7.3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
4.7.4 建立模型及仿真 |
4.8 本章小结 |
5 系统调试 |
5.1 系统安装调试 |
5.1.1 传感器安装 |
5.1.2 模拟信号安装 |
5.2 控制部分调试 |
5.3 液压站调试 |
5.4 变频器调试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摩擦式提升机信号系统及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矿井提升机概述 |
1.2 提升机信号系统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国外提升机的发展 |
1.3.2 国内提升机的发展 |
1.4 本课题的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摩擦提升的动力学理论 |
2.1 摩擦提升原理 |
2.2 失效形式分析 |
2.3 提升系统的数学模型 |
2.4 小结 |
第3章 提升机信号系统的建立 |
3.1 运行速度检测及安全监控 |
3.1.1 HI38S 型脉冲编码器的信号模式 |
3.1.2 测速系统的建立 |
3.2 位置信息的采集 |
3.2.1 深度指示器的工作原理 |
3.2.2 相关位置距离的折算 |
3.2.3 550 米竖井的距离折算 |
3.3 盘闸检测系统 |
3.3.1 液压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
3.3.2 盘闸监测方法 |
3.4 其他信号采集 |
3.4.1 温度监测 |
3.4.2 过载保护 |
3.5 小结 |
第4章 信号变送方法的研究及实验论证 |
4.1 频率—电压转换电路 |
4.1.1 频压/压频转换芯片 LM331 |
4.1.2 频率/电压转换器 |
4.1.3 10kHz 与 100kHz 通带宽度的电路设计及实验 |
4.2 压差绝对值 |
4.3 信号变送总体方案 |
4.3.1 编码器脉冲信号预处理 |
4.3.2 钢丝绳打滑监测原理 |
4.3.3 深度指示器故障监测原理 |
4.4 信号变送的实现电路 |
4.4.1 滑绳检测电路 |
4.4.2 深度指示器故障检测电路 |
4.5 两故障信号的综合处理 |
4.5.1 故障识别的实现 |
4.5.2 故障类型显示 |
4.6 电路实验及实验数据分析 |
4.6.1 电路元器件的选择 |
4.6.2 实验过程及结论 |
4.7 小结 |
第5章 系统状态信息的综合处理 |
5.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
5.1.1 PLC 的基本信息 |
5.1.2 双 PLC 系统的设置 |
5.2 PLC 控制程序 |
5.2.1 程序主框架的运动学原理 |
5.2.2 速度控制的实现 |
5.2.3 安全保护程序 |
5.2.4 系统流程图 |
5.3 运行信息显示 |
5.3.1 触摸屏监控系统 |
5.3.2 系统工作界面 |
5.4 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矿井提升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矿井提升机及其电控系统发展概况 |
1.2.1 矿井提升机发展现状 |
1.2.2 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二章 提升机控制系统及其设计方案 |
2.1 技术参数 |
2.2 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组成 |
2.2.1 主轴装置 |
2.2.2 减速器 |
2.2.3 电机 |
2.2.4 深度指示器 |
2.2.5 制动系统 |
2.2.6 液压站 |
2.2.7 盘形制动器 |
2.3 提升机行程控制 |
2.3.1 提升机运行速度分析 |
2.3.2 速度图中参数的计算 |
2.4 提升机调速方式 |
2.5 提升机电控系统设计方案 |
2.5.1 电控系统组成结构 |
2.5.2 控制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2.6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变频控制方案及节能分析 |
3.1 变频器工作原理与控制方式 |
3.1.1 变频器工作原理 |
3.1.2 变频器控制方式 |
3.2 变频器选型设计 |
3.2.1 变频器选型依据 |
3.2.2 变频器选型设计 |
3.3 变频器主电路接线与参数设定 |
3.3.1 变频器主电路接线设计 |
3.3.2 变频器参数设定 |
3.4 控制系统节能分析 |
3.4.1 变频调速节能 |
3.4.2 软启动节能 |
3.4.3 功率因数补偿节能 |
3.5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1 PLC简介 |
4.1.1 PLC基本结构 |
4.1.2 西门子系列PLC介绍 |
4.2 线制PLC控制系统设计 |
4.2.1 系统I/O分配 |
4.2.2 安全回路设计 |
4.3 提升机运行参数检测传感器 |
4.3.1 闸瓦磨损检测行程开关 |
4.3.2 松绳检测行程开关 |
4.3.3 罐笼到位检测开关 |
4.3.4 深度指示器外置检测开关 |
4.3.5 制动油油压检测传感器 |
4.3.6 深度和速度检测编码器 |
4.4 系统的通信协议及设计方案 |
4.4.1 PROFIBUS-DP通信协议 |
4.4.2 系统通迅设计方案 |
4.5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1 程序设计软件 |
5.1.1 STEP7简介 |
5.1.2 STEP7设计步骤 |
5.1.3 STEP7项目结构 |
5.1.4 PG/PC接口设置 |
5.2 系统硬件组态 |
5.3 STEP7程序结构 |
5.3.1 CPU中的程序 |
5.3.2 程序模块 |
5.3.3 编程语言 |
5.4 项目程序设计 |
5.4.1 模拟量处理模块FC5 |
5.4.2 故障处理模块FC6 |
5.4.3 主要功能程序模块FC7 |
5.5 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
5.5.1 WINCC简介 |
5.5.2 组态项目建立 |
5.5.3 组态变量 |
5.5.4 变量的数据类型 |
5.5.5 创建过程画面 |
5.6 WinCC与PLC的通讯 |
5.7 项目画面设计 |
5.8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系统调试 |
6.1 系统安装测试 |
6.2 电气调试 |
6.2.1 初上电调试 |
6.2.2 液压站电气调试 |
6.2.3 变频柜电气调试 |
6.3 功能调试 |
6.3.1 软件程序调试 |
6.3.2 显示画面调试 |
6.3.3 保护调试 |
6.4 本章总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JK-2.5/30提升机深度指示器的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深度指示器的改造原则 |
3 深度指示器的结构 |
4 改该造的项目 |
5 施工方法 |
6 调试 |
7 结束语 |
(9)矿井毫米波雷达深度指示器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矿井深度指示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探测技术研究现状 |
1.4 课题主要内容 |
2 矿井毫米波雷达深度指示系统 |
2.1 矿井深度指示器系统设计性能要求 |
2.2 矿井深度指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3 本章小节 |
3 矿井毫米波雷达深度指示器系统功能及原理 |
3.1 毫米波雷达深度指示器系统功能 |
3.2 毫米波雷达深度指示器原理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矿井深度指示器系统硬件设计 |
4.1 总体方案 |
4.2 硬件组成 |
4.3 硬件抗干扰设计 |
4.4 本章小节 |
5 矿井深度指示器系统软件设计 |
5.1 系统软件结构和流程设计 |
5.2 软件抗干扰设计 |
5.3 本章小节 |
6 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6.1 基于Simulink的毫米波雷达测距系统仿真 |
6.2 仿真参数设置及结果分析 |
7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科学研究及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A |
(10)矿井深度指示器应用及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深度指示器分类 |
2 深度指示器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3 结语 |
四、提升机深度指示器的技术改造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机器视觉的立井提升系统关键部件运行状态监测研究[D]. 施联宾.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新型提升机制动系统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D]. 马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8)
- [3]基于PLC的盲斜井提升机电控系统设计[D]. 张金宝.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 [4]摩擦式提升机信号系统及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D]. 武斌. 吉林大学, 2015(09)
- [5]矿井提升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 刘鹏. 太原理工大学, 2013(02)
- [6]KHT103型后备保护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造方案[A]. 周磊,史二听,张远志,郑家军,牛海洋. 煤炭机电与自动化实用技术, 2012
- [7]铁山矿-105新井提升自动化设计[A]. 郭新. 第十八届川鲁冀晋琼粤辽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1
- [8]JK-2.5/30提升机深度指示器的技术改造[J]. 刘建超.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 2011(03)
- [9]矿井毫米波雷达深度指示器设计与研究[D]. 王广先. 山东科技大学, 2011(06)
- [10]矿井深度指示器应用及发展现状[J]. 王广先,齐秀丽,张康,付珍. 煤矿机械,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