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欢[1](2021)在《支持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我国呈现出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四新”经济形势。社会生产由制造转向“智造”,以“头脑工厂”为特征的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我国宏观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央政府以及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并且在总体上向小微企业倾斜,使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进入千载难逢的发展战略机遇期。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是我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欠佳,存在生产成本高、税负高、融资难、研发投入低的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面对如此机遇与挑战,如何在税收上采取相应措施来促进科创型小微企业发展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为研究主体,科创型小微企业在成长初期极其艰难,但是这类企业与传统的小微企业有所不同,有巨大的生长空间,可以成长为“独角兽”企业甚至是龙头企业。因此,在界定科创型小微企业概念,提出科创型小微企业划分标准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信息不对称理论、税收效应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指出我国科创型小微企业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税收激励机制不足、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风险高等问题,运用定性分析法对科创型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的现状与问题成因进行详细客观分析,从整体上说明政府利用税收政策扶持科创型小微企业的必然性。并以两个科创型小微企业为例,进行了成长性分析、税收优惠政策分析以及税收营商环境分析,从个体上说明科创型小微企业良好的成长性与政府扶持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为下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提供改进建议,包括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制定针对性税收优惠政策等建议。
陈灵慧[2](2020)在《税收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文中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面世,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清晰梳理了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对每个地市进行了定位规划。然而,目前大湾区内部产业结构问题凸显,在一些领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城市群之间资源整合相对不足,且由于粤港澳三地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的差异,各类要素难以实现完全自由流动。如果上述问题未能解决,大湾区产业结构难以得到有效优化,与《纲要》的规划脱节情况将越来越严重。规划发展需从经济效益开始梳理。一方面,税收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产业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税收收入的增加与否,体现了税收调节的有效性,继而体现了政府决策的有效性。因此,在选择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上,税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产业发展的状态、环境和发展趋势,从而使我们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基于此,本文将税收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和选择指标,结合经济宏观数据,对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产业调整进行定量、定性和实证分析,研判产业视角和税收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优势产业,以及其与《纲要》对其的定位是否相符,从而总结出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支持纲要落地和促进广东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税收方面的措施建议。
王运海[3](2016)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必然要选择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是税制改革的重要决定因素;另一方面,税收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期待通过系统的思考破解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税收制度设计难题。中国正处在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在新一轮的税制改革中,必然要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体现在中国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支柱的建设方面。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负外部性,要消除市场失灵和负的外部性,就需要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介入。在政府有效率的工具之中,税收政策是优先选择。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税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税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促进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状况决定着税收的源泉、税收收入的规模和税收总量与税收水平,而反过来,税收能够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主要体现在货物与劳务税、所得税、财产与行为税三大税类之中,对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与相比,现行政策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亟待改进。借鉴国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实践,应当在新一轮税制改革过程中,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考虑因素,完善、丰富和优化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以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
李绍萍,郝建芳,王甲山[4](2015)在《国外低碳经济税收政策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资源环境问题不断加剧,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利用税收政策引导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低碳税种和低碳税收优惠两个角度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经验,探讨了中国目前低碳经济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外经验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完善中国低碳税制的启示。包括择机开征污染税、提升相关税种的降碳功能、优化低碳税收优惠政策等。
张爱莉[5](2013)在《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研究》文中指出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对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产业结构变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有序协调发展和社会生产效益的提高。因此,许多国家都积极实施适当的产业结构政策以规范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演进或缩短产业结构的演进进程,加快本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也制定了大量的产业政策,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税收政策,但是,对于税收政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影响效果,却鲜有学者进行细致系统的研究分析。这就需要将产业结构理论和税收理论有机结合,对税收政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效应进行系统地研究分析,进而提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基于上述背景,以黑龙江省为例,首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税收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及内在机制,以明确文章研究的对象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同时在介绍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问题和归纳现行税收政策的基础上,对三次产业税收变化状况及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税收政策存在诸多问题,如产业税收政策未有效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且产业导向作用弱化,税收政策对应鼓励发展的产业税收优惠力度和引导力度不足;其次,针对产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把黑龙江省1980-2010年的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宏观税负率作为变量,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对税收政策影响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的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协整检验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黑龙江省的税收政策影响着产业结构调整、税收政策与各次产业之间存在着的因果关系和税收政策对各次产业的影响效果各不相同。再次,分析了国内外利用税收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做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最后,依据税收政策影响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分析结果和国内外产业税收政策的税收政策有效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强调产业导向动能和灵活运用税收优惠措施等相关启示,提出了如下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对策:制定税收特别法案、扩大“营改增”范围和促进各次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的国家层面税收对策;积极争取分税制改革试点、实行轻重有别的税收政策和丰富税收优惠手段的地方层面税收对策。
庞博[6](2010)在《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那么势必会影响人类的健康,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令人担忧的是,当前全球生态环境的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高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已经严重破坏了全球生态系统,南北两极气温升高,海平面的不断上升,以及洪涝灾害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得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危机,世界各国都在全力以赴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英国政府于2003年率先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口号,在此之后,许多发达国家开始意识到在当前的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才是上上之策,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迅速为各国认同并付诸实施。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同时,高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建立在长期以高碳能源消费结构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种种不容乐观的现状意味着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而且低碳经济与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既符合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符合气候变暖国际合作的要求。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其中税收政策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如何运用税收政策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依照相应的理论依据,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激励和约束两个层面着手,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从而更好的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服务。为了论证税收政策在促进经济低碳发展方面的有效性,文中第二部分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具体包括:经济发展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碳排放的外部性理论、政府提供环境公共品的责任、运用税收政策促进我国经济低碳发展的必要性、运用税收政策限制碳排放及激励碳减排的作用原理。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在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英国、美国以及日本这三个发达国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由于我国提出低碳经济的时间并不长,对其的发展也是刚刚起步,政策、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研究并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因地制宜的制定出适合我国的税收政策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至关重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在第四部分提出了一些建议。就我国而言,制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主要从激励和约束两方面着手。税收激励机制是从能源消费主体角度出发,通过降低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成本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制定包括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和促进低碳消费两个方面的税收激励政策。税收约束机制是从能源消费客体角度出发,增加能源的使用成本,从而减少对能源的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具体包括:完善资源税制度、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以及开征碳税。此外,还需要制定优化这些税收政策实施的配套措施,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管理体系。本文结论对于政府如何发挥税收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刘兴潮[7](2008)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对策》文中研究指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实行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使沿海地区得以率先发展。进入90年代后,沿海与内陆之间发展差距扩大的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出发,协调发展的政策正在一步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重大突破。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作为宏观调控主要工具的税收政策手段,应如何发挥其调节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区域划分的主要变革,并按照最新的区域划分标准,对当前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税收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形成的原因,点明了我国进行区域协调发展的紧迫性。其次文章分析了税收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肯定了税收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论证了我国已实施的两大区域发展战略中,税收政策运用的效果。最后文章在国际借鉴和比较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提出了相关的改革与完善的建议。
温丛山[8](2005)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可持续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世界各国均已认识到单纯追求经济的片面高速增长,不仅谈不上保持可持续发展,甚至环境的恶化会吞噬所有的人类发展成果。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联合国于1992年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确定了全球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同样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既需要保护环境,更需要发展经济。因此,如何协调经济与环境的矛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强调环境和自然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发展的重要性,要求维护、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主要关注GDP的增长,无法对这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弥补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没有考虑整个社会发展的环境成本这一缺陷。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途径是建立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税收政策,必须配合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世界各国均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予以密切关注,制定了相应的税收政策以激励经济活动主体减少污染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国际社会在运用税收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相应的经济政策,运用税收工具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其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现象也非常严重:资源短缺;资源利用率低等。1994年改革后的税制体系中制定了一些与坏境保护有关的税收措施,如开征资源税、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等等。但是出台这些措施的初衷并不是直接以促进
杨英[9](2005)在《论实现循环经济的经济刺激法律制度——以税收制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其有效运行番要以健全的法律制度为保障。本文探讨的经济刺激法律制度作为其中的一种建立在外部性理论、政府失灵等经济理论以及法律自身的优良品质的方面的基础上,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对策。
王晓玲[10](2004)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何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 ,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摈弃了传统发展观对发展的狭隘理解 ,以其全新的内涵成为发展观的重要里程碑 ,也成为各国谋求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阐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现实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税收对策。
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支持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研究评析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与税收政策的理论基础 |
2.1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
2.1.1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界定 |
2.1.2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 |
2.1.3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特征 |
2.2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税收政策发展的理论依据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税收效应理论 |
2.2.3 政府干预理论 |
第3章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与税收政策的现状分析 |
3.1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
3.2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享受的税收政策 |
第4章 科创型小微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税收政策难以促进科创型小微企业创新 |
4.1.2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税收激励机制不足 |
4.1.3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风险高 |
4.1.4 税收政策与配套政策未形成协同创新机制 |
4.2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税收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税收激励机制涉及范围窄 |
4.2.2 税收优惠政策针对性不强 |
4.2.3 协同创新配套政策不完善 |
4.2.4 税收营商环境不够优化 |
第5章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案例分析 |
5.1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案例简介 |
5.2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成长性分析 |
5.3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
5.4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税收营商环境分析 |
5.5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案例的启示 |
第6章 完善支持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对策 |
6.1 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 |
6.1.1 完善以税收政策激励创新人才的机制 |
6.1.2 完善税收政策以鼓励商业模式创新 |
6.1.3 完善培育典型示范企业的税收政策 |
6.2 对科创型小微企业分阶段制定相应税收政策 |
6.2.1 初创期的税收政策 |
6.2.2 成长期的税收政策 |
6.3 制定针对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
6.3.1 出台专项性税收优惠政策 |
6.3.2 加大现行税收政策优惠力度 |
6.4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
6.4.1 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
6.4.2 持续强化纳税服务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后记 |
(2)税收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研究 |
1.2.2 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研究 |
1.2.3 区域合作和税收合作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2 基本理论 |
2.3 测算指标及数据说明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情况 |
3.1 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体系规划 |
3.2 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
3.2.1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
3.2.2 主要制造业行业 |
3.2.3 主要服务业行业 |
3.3 产业比较优势测算 |
3.3.1 指标运用 |
3.3.2 结果分析 |
3.3.3 主导产业选择 |
第四章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税收产出水平情况 |
4.1 粤港澳大湾区税收总量和结构 |
4.1.1 税收收入 |
4.1.2 税收结构 |
4.1.3 三次产业税收 |
4.2 产业税收产出水平测算 |
4.2.1 指标运用 |
4.2.2 结果分析 |
4.2.3 主导产业选择 |
第五章 基于税收视角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分析 |
5.1 主导产业选择的差异分析 |
5.1.1 结果比对 |
5.1.2 与规划的匹配度分析 |
5.1.3 小结 |
5.2 利用港澳资优化产业结构水平的实证分析 |
5.2.1 样本选取 |
5.2.2 港澳资企业分布 |
5.2.3 重点发展产业分布 |
第六章 存在问题 |
6.1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6.1.1 低端制造业产业仍是主要税收来源 |
6.1.2 城市间同质化竞争问题凸显 |
6.1.3 利用港澳资本优化产业结构效率低下 |
6.2 现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政策上的不足 |
6.2.1 财税政策 |
6.2.2 非财税政策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对策建议 |
7.1 国际湾区的经验借鉴 |
7.2 税收对策建议 |
7.2.1 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出台引导产业协同发展的税收政策 |
7.2.2 强化粤港澳区域协调机制和税务合作机制 |
7.2.3 加大税收优惠力度鼓励新兴产业投资 |
7.2.4 发挥自贸区作用建立税收改革试验示范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创新与不足 |
1.2.1 本文的创新 |
1.2.2 本文的不足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定性分析法 |
1.4.3 经验总结法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2 税收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 |
2.1 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界定 |
2.2 税收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 |
2.2.1 市场失灵与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 |
2.2.2 市场失灵与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 |
2.3 税收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 |
2.3.1 可持续发展对于税收的决定作用 |
2.3.2 税收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作用 |
3 我国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税收政策及其缺陷 |
3.1 我国现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措施 |
3.1.1 货物与劳务税中可持续发展政策 |
3.1.2 所得税中可持续发展政策 |
3.1.3 财产与行为税中可持续发展政策 |
3.2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税收缺陷 |
3.2.1 税种设置缺失无法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
3.2.2 税收优惠缺失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
3.2.3 资源税制度滞后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
3.2.4 消费税制度滞后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
4 国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实践及启示 |
4.1 国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实践 |
4.1.1 区域角度下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税收实践 |
4.1.2 税种角度下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税收实践 |
4.2 启示 |
4.2.1 在可持续发展政策中广泛运用经济手段 |
4.2.2 在可持续发展政策中广泛运用税收手段 |
4.2.3 在可持续发展政策中主要对有害行为征税 |
4.2.4 在可持续发展政策中强化税收的引导作用 |
4.2.5 在可持续发展政策中重视税收的调节职能 |
4.2.6 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税收的遵从度较高 |
5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对策 |
5.1 尽快开征环境保护税 |
5.2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货物与劳务税对策 |
5.2.1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税对策 |
5.2.2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增值税对策 |
5.3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所得税对策 |
5.3.1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所得税对策 |
5.3.2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个人所得税对策 |
5.4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财产与行为税对策 |
5.4.1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税对策 |
5.4.2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车辆购置税对策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4)国外低碳经济税收政策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中国低碳经济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
3 国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经验 |
3.1 美国经验 |
3.1.1 低碳税种 |
3.1.2 低碳税收优惠 |
3.2 英国经验 |
3.2.1 低碳税种 |
3.2.2 低碳税收优惠 |
3.3 日本经验 |
3.3.1 低碳税种 |
3.3.2 低碳税收优惠 |
3.4 德国经验 |
3.4.1 低碳税种 |
3.4.2 低碳税收优惠 |
3.5 荷兰经验 |
3.5.1 低碳税种 |
3.5.2 低碳税收优惠 |
3.6 芬兰经验 |
3.7 丹麦经验 |
3.7.1 低碳税种 |
3.7.2 低碳税收优惠 |
3.8 瑞典经验 |
3.9 挪威经验 |
4 国外低碳经济税收对策的比较分析 |
4.1 国外低碳经济税收对策的共同点 |
4.2 国外低碳经济税收对策差异 |
5 国外经验对中国低碳税制改革的启示 |
5.1 择机开征污染税 |
5.2 提升相关税种的降碳功能 |
5.3 进一步优化低碳税收优惠政策 |
5.4 低碳税制改革应采取渐进式策略 |
5.5 因地制宜确定区域差异化低碳税收政策 |
(5)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简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1.5.1 技术路线 |
1.5.2 创新点 |
2 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政策的相关理论 |
2.1 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
2.1.1 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2 产业结构调整的涵义 |
2.1.3 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之间的关系 |
2.2 税收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 |
2.2.1 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 |
2.2.2 税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 |
2.3 税收政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机制 |
2.3.1 税收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
2.3.2 税收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手段 |
2.3.3 税收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途径 |
2.4 本章小结 |
3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分析 |
3.1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现状简析 |
3.1.1 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2 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分析 |
3.2 与黑龙江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的税收政策内容 |
3.2.1 相关的产业税收政策 |
3.2.2 三次产业税收总量分析 |
3.2.3 三次产业税收负担分析 |
3.3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
3.3.1 产业税收政策未有效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
3.3.2 现行税收政策的产业导向作用软弱 |
3.3.3 对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的引导力度不够 |
3.3.4 对第一产业的税收优惠力度不够 |
3.3.5 对高新技术产业激励度不够 |
3.3.6 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
3.4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税收政策不足的成因分析 |
3.4.1 地方政府调控税收政策的能力欠缺 |
3.4.2 三次产业税收负担不合理 |
3.4.3 税收政策立法层次低且缺乏系统性 |
3.5 本章小结 |
4 税收政策对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分析 |
4.1 模型说明 |
4.1.1 VAR模型的解释 |
4.1.2 数据来源及选取说明 |
4.2 实证分析 |
4.2.1 数据稳定性检验和确定模型滞后期及模型平稳性 |
4.2.2 协整检验分析 |
4.2.3 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
4.2.4 脉冲响应分析 |
4.3 基本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5 国内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与经验借鉴 |
5.1 其他国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 |
5.1.1 美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税收政策 |
5.1.2 韩国与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国家的产业税收政策 |
5.1.3 俄罗斯与巴西等金砖国家的产业税收政策 |
5.2 国内其他省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税收政策 |
5.2.1 湖南的税收优惠政策覆盖全部新兴产业 |
5.2.2 江苏实施科技进步税收优惠促产业结构调整 |
5.2.3 河北出台128项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
5.2.4 吉林实行2年内免税支持高新产业发展 |
5.3 国内外促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税收政策的经验借鉴 |
5.3.1 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 |
5.3.2 注重税收优惠政策的产业导向功能 |
5.3.3 转变税收优惠方式以加大优惠力度 |
5.4 本章小结 |
6 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对策 |
6.1 完善黑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家层面的税收政策 |
6.1.1 制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特别法案 |
6.1.2 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范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
6.1.3 完善第一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 |
6.1.4 完善第二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 |
6.1.5 完善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 |
6.2 完善黑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地方层面的税收政策 |
6.2.1 积极争取分税制改革试点 |
6.2.2 实行轻重有别的税收政策 |
6.2.3 丰富税收优惠手段和方式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低碳经济问题的提出 |
1.1.2 国内外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关注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2 运用税收政策促进经济低碳发展的理论分析 |
2.1 经济发展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2.2 碳排放的外部性理论 |
2.3 政府提供环境公共品的责任 |
2.4 运用税收政策促进我国经济低碳发展的必要性 |
2.4.1 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
2.4.2 我国碳排放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
2.4.3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2.4.4 发展低碳经济是改善民生的需要 |
2.4.5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的必然选择 |
2.5 运用税收政策限制碳排放的作用原理 |
2.5.1 税收是调控市场外部性的经济变量 |
2.5.2 税收政策影响生产行为的效应分析 |
2.6 运用税收政策激励碳减排的作用原理 |
2.6.1 税收政策激励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原理 |
2.6.2 税收在高碳产品与低碳产品之间的消费替代效应 |
2.7 本章小结 |
3 英、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
3.1 英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
3.2 美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
3.3 日本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
3.4 本章小结 |
4 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 |
4.1 建立促进碳减排的税收激励机制 |
4.1.1 建立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 |
4.1.2 建立促进低碳消费的税收激励政策 |
4.2 建立限制碳排放的税收约束机制 |
4.2.1 完善资源税制度 |
4.2.2 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 |
4.2.3 开征碳税 |
4.3 优化税收政策实施的配套措施 |
4.3.1 制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
4.3.2 建立低碳产品认证体系 |
4.3.3 完善碳排放交易的市场机制 |
4.3.4 促进发展碳金融市场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
1.2.2 有关区域宏观调控及税收政策的论述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5 个人见解及主要创新点 |
1.5.1 个人见解 |
1.5.2 主要创新点 |
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界定 |
2.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
2.2 理论界对区域协调发展概念的不同表述 |
2.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含义 |
2.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 |
2.4.1 区域总量结构的协调 |
2.4.2 区域经济关系的协调 |
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税收因素分析 |
3.1 我国经济区域划分 |
3.1.1 经济区域的概念 |
3.1.2 我国经济区域划分的沿革 |
3.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 |
3.2.1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
3.2.2 地区产业水平差异 |
3.2.3 地区投资水平差异 |
3.2.4 地区居民福利水平差异 |
3.2.5 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差异 |
3.3 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税收政策原因 |
3.3.1 税收利益分配不均扩大地区差异 |
3.3.2 差别政策延缓中西部地区发展进程 |
3.3.3 税收竞争恶化中西部地区发展条件 |
4 税收政策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功能 |
4.1 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税收政策 |
4.2 区域税收政策的职能 |
4.2.1 区域资源配置职能 |
4.2.2 区域收入调节职能 |
4.2.3 区域产业布局职能 |
4.3 区域税收政策的基本目标 |
4.4 税收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
4.4.1 区域税收政策通过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
4.4.2 区域税收政策通过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
4.4.3 区域税收政策通过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
4.4.4 区域税收政策通过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
5 我国已实施的协调区域经济的税收政策效果分析 |
5.1 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税收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
5.1.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情况 |
5.1.2 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税收政策运用 |
5.1.3 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调节效果的实证分析 |
5.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税收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
5.2.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基本情况 |
5.2.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税收政策的运用 |
5.2.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税收政策对区域经济调节效果的实证分析 |
6 西方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
6.1 西方国家应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税收对策 |
6.1.1 美国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税收政策 |
6.1.2 日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税收措施 |
6.1.3 巴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税收措施 |
6.2 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税收调控的经验借鉴 |
6.2.1 把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作为税收调控的目标 |
6.2.2 对落后地区实行了倾斜的税收优惠 |
6.2.3 税收优惠方式综合使用,并以间接优惠方式为主 |
6.2.4 中央政府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给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管辖权 |
7 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 |
7.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框架—我国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 |
7.1.1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 |
7.1.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7.1.3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
7.1.4 鼓励东部率先发展 |
7.2 区域税收政策发挥作用应遵循的原则 |
7.2.1 始终以区域发展战略为指导的原则 |
7.2.2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
7.2.3 发挥市场机制与加强税收调控职能相统一的原则 |
7.3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 |
7.3.1 完善分税制体系 |
7.3.2 调整主体税种 |
7.3.3 优化税收优惠 |
结语 |
后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详细摘要 |
(8)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前人的研究 |
(三) 文章结构 |
二、税收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 |
(一) 可持续发展概念界定 |
(二) 可持续发展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
(三) 税收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 |
(四) 开征环境税与其他政策的比较 |
三、西方国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实践及启示 |
(一) 西方国家促进可持续发展税收的发展过程 |
(二) 西方国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 |
(三) 西方国家促进可持续发展税收政策的启示 |
四、我国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税收政策现状及缺陷 |
(一) 我国现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措施 |
(二) 目前促进可持续发展税收政策的缺陷 |
五、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的建议 |
(一) 调整和完善现行资源税 |
(二) 改革现行消费税 |
(三) 开征新的绿色税种 |
(四) 完善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
(五) 其他配套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2 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现实问题 |
2.1 环境污染总体上仍在加剧 |
2.2 资源相对不足, 利用率低下 |
3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对策 |
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支持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对策研究[D]. 刘欢. 吉林财经大学, 2021
- [2]税收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 陈灵慧.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 王运海. 东北财经大学, 2016(06)
- [4]国外低碳经济税收政策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 李绍萍,郝建芳,王甲山. 生态经济, 2015(08)
- [5]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研究[D]. 张爱莉.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3(03)
- [6]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对策研究[D]. 庞博. 东北财经大学, 2010(02)
- [7]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对策[D]. 刘兴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08)
- [8]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 温丛山. 山东大学, 2005(07)
- [9]论实现循环经济的经济刺激法律制度——以税收制度为例[A]. 杨英. 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 2005
- [10]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对策研究[J]. 王晓玲.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