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后糖尿病临床缓解报告

胆囊切除术后糖尿病临床缓解报告

一、胆囊术后糖尿病临床缓解报导(论文文献综述)

费丁家[1](2021)在《上消化道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效果及安全性。2.为ESD围手术期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患者舒适度,保持内环境稳态,促进早期康复,同时形成科学的、有效的加速康复外科术前进食护理方案,为术前禁食禁饮方法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按纳排标准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择期行上消化道ESD的患者5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口服12.5%碳水化合物溶液,对照组术前常规禁食禁饮。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主观舒适及感受(口渴、饥饿、疲劳、焦虑)、糖代谢、生命体征及功能(握力、胃肠功能)、安全性、住院时间及费用等主客观指标。研究结果:1.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食管/胃部手术史、婚姻状况、体重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病变部位、病变类型、病变大小和手术时间进行基线对比,结果显示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的口渴、饥饿、疲劳、焦虑、血糖值、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握力值进行基线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主观舒适度及感受方面:(1)口渴评分:(1)两组研究对象口渴评分的分组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术前1日两组研究对象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前、术后第1日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口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组内比较:各组研究对象在三个时间节点的口渴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禁食禁饮时间的推移,口渴评分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进一步两两比较:各组研究对象在三个时间节点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饥饿评分:(1)两组研究对象饥饿评分的分组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术前1日两组研究对象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饥饿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数值上看,试验组饥饿评分略低于对照组。(3)组内比较:各组研究对象在三个时间节点的饥饿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禁食禁饮时间的推移,饥饿评分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进一步两两比较:试验组在三个时间节点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麻醉前与术后第1日比较饥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疲劳程度:(1)组间比较:术前1日两组研究对象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日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疲劳程度低于对照组;术前1日与术后第2日的疲劳程度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小于对照组。(2)组内比较:各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日疲劳程度均高于术前。(4)焦虑程度:(1)组间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术前1日及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1日与麻醉前的焦虑程度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小于对照组。(2)组内比较:各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焦虑程度均高于术前1日。3.糖代谢情况:(1)血糖:(1)两组研究对象血糖值的分组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术前1日两组研究对象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糖值高于对照组,且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第1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比较:试验组的三个时间节点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麻醉前与术前1日、术后第1日的血糖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日与术前1日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三个时间节点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糖值在术前1日至麻醉前阶段呈上升趋势,麻醉前至术后第1日阶段呈下降趋势,麻醉前血糖值最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糖值波动较为平缓。(4)血糖值偏低发生率比较:术前1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试验组研究对象无血糖值低于正常值低限3.9mmol/L的情况,对照组有4例低于正常值低限,但均未低于低血糖标准2.8mmol/L;术后第1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胰岛素抵抗指数:(1)组间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术前1日、术后第1日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值比较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大于对照组。(2)组内比较:试验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日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术前1日;对照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生命体征及功能(1)握力值:(1)两组研究对象握力值的分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术前1日、麻醉前及术后第1日三个时间节点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比较:试验组研究对象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前1日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日与术前1日及麻醉前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研究对象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三个时间节点的组内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的握力值均呈下降趋势。(2)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两组研究对象在术后肛门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事件及并发症:两组研究对象术中及无一例发生反流误吸情况。恶心呕吐发生率、腹痛腹胀评分及出血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两组研究对象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本研究证明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可缓解上消化道ESD患者口渴、饥饿、疲劳等主观感受及心理反应,提升患者围手术期主观舒适度,从而减少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发生。此外,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能提升上消化道ESD患者麻醉前血糖,实现适度能量储备,减少术前低血糖事件发生风险,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不会造成患者住院费用等经济负担加重的情况。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可以维持上消化道ESD患者麻醉前的握力值,但术后持续效应不显着,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胰岛素抵抗方面有一定影响,但对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影响不明显,可能与术前碳水化合物给量不足或给予时间相关,导致不足以产生统计学变化,今后有待进一步探究。综合本次研究效果来看,上消化道ESD患者术前给予口服碳水化合物的方案安全可行,总体效果满意,值得推荐。

支鸿羽[2](2020)在《基于机器学习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死亡风险预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手术量的逐年增加,患者的围术期安全愈发成为关注重点。根据2019年中国卫生年鉴显示,我国年手术量约为6000万例次,而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高达2%,在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可达12%。准确的术前风险评估对尽早识别高危患者,提前进行干预治疗,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围术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术前评估方法多为基于传统统计学方法建立的各种评分表,主观性强,评测耗时费力,尤其难以满足高危患者所需的持续动态评估。在患者病情日趋复杂,临床医生工作负担越来越重的今天,亟需一种快速、准确、客观的预测方法对患者的围术期风险进行评估预测,降低围术期死亡率,保障患者的围术期安全。因此,本研究联合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拟通过回顾性分析腹部手术后死亡患者的术前危险因素,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腹部手术后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的术前风险评估探寻新方法。方法:1.通过医院大数据研究平台检索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全麻下行腹部手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158例患者作为阳性病例,根据阳性病例的年龄段和手术具体名称类型按统计学1:3要求,随机匹配同时间段内行腹部手术后未死亡患者作为阴性对照病例。收集所有病例的术前临床资料,分析比较阳性死亡组和阴性存活组之间的指标,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P<0.05)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腹部手术后发生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回归方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2.分别利用自适应提升(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极端随机树(ExtraTrees,ET)、梯度提升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线性支持向量机(Linear Support Vector Machine,Linear SVM)、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六种机器学习算法对纳入指标进行特征选择,基于纳入90%重要指标(F_90)、95%重要指标(F_95)和全部重要性非零指标(F_100)的三种策略,构建腹部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死亡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效果评价,计算并比较不同模型间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F1评分、布莱尔分数(Brier score)、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度。3.通过集合AdaBoost、ET、GBDT、Linear SVM、LR、RF六种单一传统机器学习算法计算得出的概率特征,再使用LR(此部分为组合了多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集成学习的方法,命名为―术后死亡风险预测方法:Postoperative Mortality Prediction,PMP方法‖),基于纳入90%重要指标(F_90)、95%重要指标(F_95)和全部重要性非零指标(F_100)的三种策略进行腹部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评价,计算并比较不同模型间的AUC、F1评分、Brier score、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比值比(Odds Ratio,OR):2.11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19~3.679,P=0.008],术前合并高血压(OR:2.072,95%CI:1.094~3.926,P=0.025),术前合并冠心病(OR:3.944,95%CI:1.433~10.857,P=0.008),术前合并肺部疾病(OR:2.678,95%CI:1.214~5.907,P=0.01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31~43s)(OR:1.070,95%CI:1.028~1.114,P=0.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浓度(OR:1.007,95%CI:1.000~1.014,P=0.044),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浓度(OR:1.003,95%CI:1.000~1.007,P=0.045),血葡萄糖浓度(OR:1.109,95%CI:1.006~1.222,P=0.037)。2.通过机器学习的特征选择,在同一策略不同机器学习算法上出现>3次,且在三种策略中均被纳入的指标有: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TBIL、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APTT、术前合并肺部疾病、术前合并高血压、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脉搏、白蛋白(Albumin,ALB)、血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计数、血钠浓度、AST、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白/球比值(ALB/GLB,A/G)、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血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PH)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肌酐(Creatinine,Cre)浓度、血钙浓度。3.利用单一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中,基于F_90建立的预测模型中,RF综合评价表现最好(AUC:0.816,95%CI:0.761~0.871;F1评分:0.77;Brier score:0.144);基于F_95和F_100建立的预测模型中,GBDT综合评价表现最好(AUC:0.854,95%CI:0.803~0.904;F1评分:0.81;Brier score:0.131),(AUC:0.833,95%CI:0.780~0.886;F1评分:0.80;Brier score:0.144)。4.通过PMP方法进行死亡风险预测的研究中,基于F_95建立的预测模型综合评价表现最好(AUC:0.842,95%CI:0.791~0.894;F1评分:0.82;Brier score:0.142)。整体表现均高于单一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结论:1.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SA分级、术前合并高血压、术前合并冠心病、术前合并肺部疾病、APTT、AST、TBIL、血葡萄糖浓度8个因素。2.“Hb浓度、TBIL、Fbg、APTT、术前合并肺部疾病、术前合并高血压、WBC计数、脉搏、ALB、NEUT计数、血钠浓度、AST、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A/G、PLT计数、LYMPH计数、ALT、BMI、Cre、血钙浓度‖是预测腹部手术后死亡风险的有效指标。3.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腹部手术后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具备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组合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集成算法预测效能优于使用单一传统机器学习算法。

王宇[3](2020)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管拔除的最佳时间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病区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T型管引流术的104例病人资料,分析不同拔管时间(3~4周、≥4周且≤6周、>6周)拔管前基本情况,拔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因素,找出最适宜的拔管时间和有可能减少带管时间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防止并发症,尽可能减少T型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方法 收集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病区行LC+LCBDE+T型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资料,并排除肝功能C级、终末期胆道结石的病人。按照拔除T型管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3~4周组(A组)、≥4周且≤6周组(B组)及>6周组(C组),同时整理各组病人的相关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若方差齐,差异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若方差不齐或非正态分布,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描述,差异检验则应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事后两两比较法。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构成比和率的差异检验采用R×C表的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的Bonferroni校正法。检验水平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三组间不同拔除T型管时间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际分组情况,选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平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各组间不同统计量的比较,结合临床知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一共纳入104例病人,其中术后肝内胆管残余结石4例,将其排除后分为A组(14例)、B组(43例)、C组(43例)。三组统计量之间没有完全的正态分布,故计量资料应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三组间病人的一般情况中年龄和脂肪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11),其余各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得出:年龄:A、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校正=0.001),A、B两组间和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校正=0.065,P校正=0.043);脂肪肝:A、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isher=0.010),A、B两组间和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Fisher=0.053,P校正=0.501)。三组间不同统计量之间的比较显示:术者、术后低蛋白血症、T型管总引流量、T型管夹闭时间以及总费用5个项目中,三组整体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7,P<0.001,P=0.006,P=0.023),其余各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得出:术者(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A、C两组间和B、C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校正=0.005,P校正<0.001),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isher=0.634);术后低蛋白血症:B、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校正=0.011),A、B两组间和A、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Fisher=0.391,PFisher=0.5 1 1);T型管总引流量:A、B两组间,A、C两组间及B、C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校正=0.002,P校正<0.001,P校正=0.004);T型管夹闭时间:A、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校正=0.002),A、B两组间和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校正=0.090,P校正=0.051);总费用:A、B两组间,A、C两组间及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校正=0.634,P校正=0.033,P校正=0.018)。进一步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其中年龄、T型管总引流量、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9,P<0.001),其余各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后3~4周拔除T型管是安全的,对于高龄、T型管引流量多、低蛋白血症的病人可适当延长至6周拔管。图[0]幅;表[6]个;参[111]篇。

何嘉伦[4](2020)在《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胆汁淤积及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胆汁淤积或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普外科行胃肠肿瘤手术患者的住院资料,检索其中并发胆汁淤积或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信息。通过对比患者相关基本信息、手术信息、肠外营养液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寻找危险因素,再对筛选出来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评价危险因素相关性。结果:共计检索病例1583份,符合纳入条件1060例,其中并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3例(发生率0.28%)、胆汁淤积26例(发生率2.45%)、γ-GT或ALP轻度异常171例(发生率16.13%)。并发胆汁淤积或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TPN应用时间、禁食水时间、手术时长、麻醉时长均长于正常转归组,血压波动幅度较高(P<0.05);不同种类的脂肪乳剂及氨基酸溶液、是否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TPN的热氮比及糖脂比是否异常对并发AAC或胆汁淤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及术中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并发AAC或胆汁淤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中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OR=2.857,OR95%C.I=1.066-6.652,P=0.037)为危险因素。结论:术中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为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胆汁淤积或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应保证患者血液灌注及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胆囊缺血—再灌注损伤,积极控制感染、稳定肠道微环境,尽早经口进食启动肠道。

刘元进[5](2019)在《大鼠梗阻性黄疸后不同时间行胆道引流对其肝脏功能及组织病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与目的:梗阻性黄疸可导致肝脏以及全身各系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损伤肝脏功能,增加手术风险;胆道引流可以解除胆管的梗阻状态,恢复肝脏功能。但是胆道引流的效果在不同患者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目前仍没有完善的解释。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手术前应用胆道引流进行术前减黄,曾经一度被肝胆外科界大力推崇,然而近年来有大量的临床研究对术前减黄提出了质疑,认为它并没有使患者从中获益。这其中又存在哪些影响因素,值得探讨。关于胆道梗阻后肝脏损伤的机制、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变化的规律,已经有大量的动物和临床实验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但是关于胆道引流后的变化,详细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梗阻性黄疸及胆道引流模型,观察其肝功能和组织病理的变化过程,探讨其在减黄前后的变化规律。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有望进一步阐明梗阻性黄疸以及胆道引流后肝脏的病理生理变化,有望进一步探讨影响胆道引流效果以及引流后肝损伤恢复速度的因素,有望为指导术前减黄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55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采用结扎胆总管并放置外引流管的方式建立胆道梗阻及引流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梗阻3天外引流组(A组)、梗阻7天外引流组(B组)、梗阻14天外引流组(C组)、梗阻21天外引流组(D组)、梗阻28天外引流组(E组)以及对照组。各组于开放引流前,以及引流后第3、7、14、21、28、35天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前白蛋白(PA)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探讨其肝功能变化规律。同时在不同时段采集肝脏组织标本,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随梗阻时间延长,大鼠TBIL、DBIL、ALT、ALP升高,PA降低,PT延长,表明肝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肝脏组织病理变化从散在变性、坏死到汇管区上皮细胞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渐进发展,并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开放引流后,肝功能指标与组织病理损伤逐渐恢复,但梗阻时间越长恢复越慢。梗阻时间短的组,其肝功能和组织形态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而梗阻时间长的组,其各项指标和病理损伤即使经过较长时间的引流也不能恢复正常。结论:胆道梗阻时间的长短是影响肝脏损伤程度以及梗阻解除后恢复速度的关键因素。在大鼠梗阻性黄疸后不同时间行胆道引流,其肝脏功能和组织病理的恢复速度有很大差异。梗阻时间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使解除梗阻,其肝脏损伤也可能难以逆转。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鼠胆道梗阻2周以内胆道引流的效果较好,梗阻时间超过2周胆道引流的效果较差。

王康[6](2019)在《65岁以上老年人ERCP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ERCP应用于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ERCP诊断及治疗的患者1103例,根据年龄的不同分成2组,其中≥65岁的患者分为老年组共430例,<65岁的患者分为非老年组共673例,收集所合并的基础疾病,操作过程及并发症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组一次成功率为74.2%低于非老年组的84.4%(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相比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与非老年组的8.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不是影响ERCP成功的因素(OR=0.788,95%CI 0.473-1.311,P>0.05),年龄不作为ERC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0.567,95%CI 0.111-2.906,P>0.05)。结论年龄并不是影响ERCP疗效及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因素,65岁及以上老年人行ERCP治疗是安全及有效的。

郝晓婷[7](2019)在《合募配穴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合募配穴针刺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观察术后胃肠功能的改善情况,探讨合募配穴针刺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不仅为LC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还为合募配穴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根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原则,将符合标准的64例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配穴针刺,试验组采用合募配穴针刺,两组均于术后6h开始针刺,1次/日,直至首次排便停止针刺,最长疗程为3天,3天仍未排便者终止治疗。记录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在术后6h、24h、48h、72h记录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程度。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的治疗次数比较:疗程结束后,试验组治疗次数为2.19±0.65,对照组治疗次数为2.58±0.6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试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5.49±3.31,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2.60±6.0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试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0.37±3.89,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8.86±4.06,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为41.35±9.12,对照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为54.85±11.3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腹痛程度比较:试验组在术后24h和6h、术后48h和6h、术后72h和6h、术后48h和24h、术后72h和48h腹痛程度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术后24h和6h、术后48h和6h、术后72h和6h、术后48h和24h、术后72h和48h腹痛程度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h、24h、48h和72h两组腹痛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腹胀程度比较:试验组在术后24h和6h、术后48h和6h、术后72h和6h、术后48h和24h、术后72h和48h腹胀程度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术后24h和6h、术后48h和6h、术后72h和6h、术后48h和24h、术后72h和48h腹胀程度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h、24h和72h两组腹胀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两组腹胀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恶心、呕吐程度比较:试验组在术后24h和6h、术后48h和6h、术后72h和6h、术后48h和24h恶心、呕吐程度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2h和48h恶心、呕吐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术后48h和6h、术后72h和6h、术后48h和24h恶心、呕吐程度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和6h、术后72h和48h恶心、呕吐程度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h、48h和72h两组恶心、呕吐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恶心、呕吐有统计学意义(P<0.05)。8.总体疗效评价:试验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试验组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均可改善术后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程度,两组术后腹痛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试验组在缓解术后腹胀方面更有效,试验组能提前改善术后恶心、呕吐程度。2.两组安全性及依从性均良好,对于受试者术后胃肠功能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然而试验组在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和应用。

蒋岚[8](2019)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时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临床特征,提高对ABP的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13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及378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入院24小时内血淀粉酶(AMY)、甘油三酯(TG)、白细胞(WBC)、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ABP组平均年龄(57.89±16.73)岁,青年组(年龄<45岁)患者236例(23.3%),老年组(年龄≥60岁)患者484例(47.8%),HLAP组平均年龄(40.71±11.24)岁,青年组(年龄<45岁)患者250例(66.1%),老年组(年龄≥60岁)患者20例(5.3%),ABP组患者发病年龄明显高于HLAP组,以老年患者(年龄≥60岁)者多见,HLAP组患者多见于青年组(年龄<4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P组男女比例0.94:1,HLAP组男女比例2.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BP组血AMY、WBC、ALT、GGT、ALP、TBIL明显高于HL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BP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883例(87.2%),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79例(7.8%),重症急性胰腺炎(SAP)51例(5.0%),HLAP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294例(77.8%),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52例(13.8%),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2例(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P患者较HLAP患者发病年龄高,以年龄≥60岁的老年女性好发,病情多以轻症为主,血淀粉酶水平显着升高,WBC、ALT、GGT、ALP、TBIL实验室指标显着升高。HLAP患者年轻男性多发,MSAP及SAP发病率高,血淀粉酶水平升高不明显,TG水平显着升高。第二部分 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目的探讨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Mild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MABP)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LC治疗的192例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住院2周内手术组、2-4周手术组、4-8周手术组、8-24周手术组和24周后手术组共5组患者,收集5组患者的手术难度、术后恢复情况、总住院时间及等待手术期间急性胆胰疾病的复发情况,并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LC在192例患者中成功完成,各组患者在手术难度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及2-4周手术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2周内手术组患者等待手术期间急性胆胰疾病复发率为0%,与另四组的复发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MABP患者,LC在住院2周内实施是安全可行的,可明显缩短总住院时间,并减少等待手术期间急性胆胰疾病的复发率。

林依璇[9](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运用柴胡类方组方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及意义:中医显性知识的获取、共享和传播已相对容易,而个人拥有独特、难以模仿的中医隐性知识正成为中医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本研究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挖掘伤寒名家王庆国教授运用柴胡类方临床经验,以病证结合及方证相应为切入点,量化分析导师运用柴胡类方的辨治思想、用药规律,揭示柴胡类方证的内在结构与相互异同,为掌握柴胡类方运用规律提供客观依据。此外,透过数据挖掘导师用药经验,显性化其隐性知识,增加、提升导师中医知识量,实现其内隐化的临床诊治技能的传递与交流。研究方法:1资料来源:病例来源于2013年4月至2017年11月间王庆国教授门诊病例。选取一方用药中,主要组成药物属《伤寒论》柴胡类方者(本文主要探讨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且一般资料记录及四诊信息记录完整者。2资料收集与处理:规范统一柴胡类方病例中病名、症状体征及药物等信息,并录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为保证数据库质量控制,数据库项目需全面、准确、真实记录,并由专人负责,它人未经授权不得进行修改。3统计学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结果:共有1138例柴胡类方病例,其中小柴胡汤295例,柴胡桂枝汤525例,柴胡桂枝干姜汤293例,大柴胡汤15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例。根据频次分析、黄金分割法可知导师运用各柴胡类方的适应证及其主症、主药,并通过药物聚类分析得出导师常用的合方用药,以体现导师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隐形知识。1小柴胡汤:导师运用小柴胡汤常见疾病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其次为睡眠障碍及各种术后调理。中医证型为少阳枢机不利证及脾虚肝胃不和证,常兼有痰饮食滞。主要症状包含消化道脾虚肝胃不和表现如心下痞、纳差、呃逆、心下疼、泛酸、恶心;情志失调表现如不寐、心烦;及郁热伤津表现如口苦、咽干、大便干。主要药物为柴胡、黄芩、法半夏、炙甘草、党参、黄连、煅牡蛎、大枣、干姜、茯苓、当归、陈皮、黄芪,即小柴胡汤原方加上黄连、煅牡蛎、干姜、茯苓、当归、陈皮、黄芪。常用合方药物以调理肝胆脾胃以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药为主,包含:半夏泻心汤、平胃散、温胆汤、香砂六君子、理中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开胃进食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旋覆代赭汤、四逆散、柴胡解毒汤;其他包含益气聪明汤、生脉散、潜阳封髓丹、玉液汤等。2柴胡桂枝汤:导师将柴胡桂枝汤用于一系列疾病边缘状态为主如亚健康状态、各种术后调理,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妇科疾病如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型为太阳少阳两经不和证及肝郁脾虚证,常兼有脾肾阳虚或心脾两虚。主要症状包含少阳经气不利表现如口干、耳鸣;太阳表虚受寒表现如汗出、畏寒、恶风、喷嚏、流涕、手足冷、关节疼痛;正气虚弱表现如乏力、心悸;消化道表现如心下痞;情志失调表现如不寐、心烦。主要药物为柴胡、黄芩、桂枝、白芍、炙甘草、法半夏大枣、党参、黄芪、当归、煅牡蛎、附子,即柴胡桂枝汤原方去生姜,加黄芪、当归、煅牡蛎、附子。常用合方药物较为多元,多根据疾病特性合方用药,如亚健康状态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苓桂术甘汤、木防己汤、三仙汤及生脉散;更年期综合征合用龙牡甘麦大枣汤;过敏性鼻炎合玉屏风散及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辛夷;慢性胃炎合百合乌药半夏泻心汤、六君子汤、丁香柿蒂汤;上呼吸道染合麻杏石甘汤、金沸草汤;荨麻疹合用荆芥、连翘、徐长卿、蝉蜕等祛风解毒之品;肝硬化合用柴胡活络汤;类风湿关节炎合用穿藤通痹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木防己汤;崩漏合用傅青主加减当归止血汤等。3柴胡桂枝干姜汤:导师将柴胡桂枝干姜汤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为肝热脾寒证。主要症状包含消化道脾阳虚衰表现如腹胀、大便稀而次数多;少阳经气不利表现如胁胀痛;寒热错杂表现如畏寒、下焦冰凉、口干。主要药物为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煅牡蛎、法半夏、炙甘草、党参、黄连、白芍、黄芪,即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去天花粉,加法半夏、党参、黄连、白芍、黄芪。合方用药以治疗肠炎、肝炎、胃炎用药为主,如治疗肠炎常与薏苡附子败酱散、援绝神丹、葛根芩连汤、乌梅丸等合用;肝炎与柴胡解毒汤、柴胡活络丹合用;胃炎与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黄连汤合用。4大柴胡汤:导师运用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如胆囊炎、胆囊结石及慢性便秘。中医证型为少阳胆热兼阳明里实证。主要症状包含少阳本证表现如口苦、胁痛、纳差、口干;阳明里实表现如大便干、大便次数少。主要药物为柴胡、黄芩、白芍、枳实、法半夏、黄芪、茵陈、生熟大黄、炙甘草、郁金,即大柴胡汤原方去生姜、大枣,加黄芪、茵陈、炙甘草、郁金。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导师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治疗精神疾病,例如焦虑证及抑郁症。中医证型为少阳受邪兼心胆气虚证。主要症状包含心神不宁表现如心悸、胆怯、不寐、焦虑;少阳证表现如抑郁、胸闷、头晕、纳差。主要药物为柴胡、黄芩、煆龙骨、锻牡蛎、生铁落、桂枝、茯苓、法半夏,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方去人参、大枣、生姜、大黄。结论:导师运用柴胡类方特点可归于以下几点:1法仲景心得,承师门术功:导师运用柴胡类方不离仲景愿意,且在继承刘渡舟教授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个人特色。导师认为少阳病有经证、腑证,临床上以脏腑失和,肝胆气郁为主,后根据疾病属性及机体状态导致而有小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2病证结合,辨证论治:导师借用现代医学方法,以西医疾病明确诊断,并同时辨别中医证型,达到病证结合,最后根据核心病机遣方用药。3善抓主症,方证相应:导师认为抓主症即把握核心病机,包括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病邪趋势,谨守病机,随症治之。4合方化裁,拓展运用:导师临证时不仅将柴胡汤类方与经方相合,亦常与后世时方相合,基本未见原方使用。导师透过合方运用产生新的疗效,扬长避短,扩大柴胡汤类方的主治范畴,应对复杂多变的病证,提高临床疗效。

曹俊宁[10](2017)在《老年患者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年龄≥65岁)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Day-surger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DS)的治疗效果,探讨老年患者LC/DS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1月至2015年7月我院开展的4764例LC/DS,分析老年患者的治疗结果及延迟出院原因,分析老年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既往史、胆囊病理检查结果对延迟出院的影响,比较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因心理因素延迟出院率、留置腹腔引流管延迟出院率、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出院30d内再入院率等差异。取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10例老年患者接受LC/DS, 566例(79.7%)于术后一日出院,144例(20.3%)延迟出院,延迟出院原因包括:心理因素(n=61)、并发症(n=46)、留置腹腔引流管(n=31)、中转开腹手术(n=6);心理因素组的术后住院日短于并发症组[2.0 (2.0, 2.0)d vs 2.0 (2.0, 2.0) d,p=0.007]、留置腹腔引流管组[2.0 (2.0, 2.0)d vs 2.0 (2.0, 3.0) d,p<0.001]及中转开腹组[2.0 (2.0, 2.0) d vs 8.5 (7.8, 21.5)d,p<0.001];与心理因素组及并发症组比较,留置腹腔引流管组的手术时间长[60.0 (45.0, 71.5) min vs 122.0 (110.0,155.0) min,p<0.001; 57.5 (37.3, 79.3)min vs 122.0 (110.0,155.0) min,p<0.001]、术中失血量多[10.0 (5.0, 20.0) ml vs 30.0 (10.0, 50.0) ml,p<0.001; 10.0 (5.0,16.3) ml vs 30.0 (10.0,50.0) ml,p<0.001];与心理因素组、并发症组及留置腹腔引流管组比较,中转开腹组的手术时间长[60.0(45.0, 71.5)min vs 167.5 (129.3, 241.3)min,p<0.001; 57.5 (37.3,79.3) min vs 167.5 (129.3, 241.3) min,p<0.001; 122.0 (110.0, 155.0) min vs 167.5 (129.3, 241.3) min,p=0.048]、术后住院日长[2.0 (2.0, 2.0)d vs 8.5 (7.8,21.5) d,p<0.001; 2.0 (2.0, 2.0) d vs 8.5 (7.8, 21.5) d,p<0.001; 2.0 (2.0, 3.0)d vs 8.5 (7.8,21.5) d,p<0.001];年龄(p=0.025)、心律失常病史(p=0.016)及胆囊慢性炎症(p<0.001)是老年患者因心理因素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时间≥60分钟(p=0.002)、术中出血量>15ml(p=0.003)、胆囊急性炎症(p=0.001)及胆囊壁厚度≥3mm (p=0.016)是老年患者留置腹腔引流管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4054例非老年患者接受LC/DS,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57.5(41.8,74.3) min vs 54.0 (40.0, 70.0) min,p=0.007]、术中出血量[10.0 (5.0,20.0)ml vs 5.0(0,10.0)ml,p<0.001]、术后住院日[1.0(1.0,1.0)d vs 1.0(1.0,1.0) d,p<0.001]、总延迟出院率(20.3%vs 14.8%,p<0.001)、因心理因素延迟出院率(8.6% vs 6.5%,p=0.040)和留置腹腔引流管延迟出院率(4.4% vs 2.0%,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5%vs 5.9%,p=0.563)、中转开腹率(0.8% vs 0.4%,p=0.145)、出院30 d内再入院率(0.7% vs 0.5%,p=0.6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因心理因素延迟出院的老年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胆囊炎症较重的老年患者因留置腹腔引流管导致的延迟出院与腹腔镜手术困难的老年患者中转开腹导致的延迟出院均是合理的;年龄、心律失常病史、手术时间≥60分钟、术中出血量≥15ml、胆囊慢性炎症、胆囊急性炎症及胆囊壁厚度≥3mm是老年患者LC/DS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老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LC/DS不存在更高的并发症、中转开腹和二次入院风险,是安全可行的。

二、胆囊术后糖尿病临床缓解报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胆囊术后糖尿病临床缓解报导(论文提纲范文)

(1)上消化道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术前长期禁食禁饮对ESD患者易产生不利影响
        1.1.2 加速康复外科理论为ESD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1.1.3 基于ERAS的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在ESD中鲜少有应用研究
    1.2 研究进展
        1.2.1 上消化道ESD围手术期护理现状
        1.2.2 ERAS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
        1.2.3 术前使用碳水化合物的研究现况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内容
    2.1 基础条件
        2.1.1 理论支撑
        2.1.2 研究场所
        2.1.3 研究团队
        2.1.4 预实验
    2.2 研究对象
        2.2.1 样本来源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退出标准
        2.2.5 样本量计算
    2.3 研究方法
        2.3.1 分组方法
        2.3.2 研究材料
        2.3.3 干预方法
        2.3.4 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及时间点详见表4)
    2.4 统计学方法
    2.5 伦理学要求
    2.6 质量控制
        2.6.1 前期准备阶段
        2.6.2 研究实施阶段
        2.6.3 数据录入分析阶段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
        3.1.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3.1.2 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的测量指标比较
    3.2 两组研究对象主观舒适度及感受比较
        3.2.1 两组研究对象的口渴比较
        3.2.2 两组研究对象的饥饿比较
        3.2.3 两组研究对象的疲劳程度比较
        3.2.4 两组研究对象的焦虑程度比较
    3.3 两组研究对象糖代谢情况比较
        3.3.1 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糖情况比较
        3.3.2 两组研究对象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
    3.4 两组研究对象生命体征及功能比较
        3.4.1 两组研究对象的握力值比较
        3.4.2 两组研究对象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3.5 两组研究对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3.5.1 两组研究对象不良事件比较
        3.5.2 两组研究对象并发症比较
    3.6 两组研究对象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情况比较
4 讨论
    4.1 上消化道ESD患者人口学资料分析
    4.2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必要性
    4.3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对上消化道ESD患者主观舒适度及感受的影响
        4.3.1 两组研究对象口渴、饥饿的影响
        4.3.2 两组研究对象疲劳、焦虑的影响
    4.4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对上消化道ESD患者糖代谢情况的影响
    4.5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对上消化道ESD患者生命体征及功能的影响
        4.5.1 两组研究对象握力的影响
        4.5.2 两组研究对象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4.6 上消化道ESD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安全性
    4.7 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情况分析
5 结论
6 展望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在上消化道ESD患者中的护理进展研究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机器学习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死亡风险预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腹部手术后死亡患者的术前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腹部手术后死亡风险的研究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围术期风险预测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管拔除的最佳时间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定义
        1.2.1 病例纳入标准
        1.2.2 一般资料
        1.2.3 相关定义
    1.3 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拔除T型管过程
        1.3.1 术前常规准备
        1.3.2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手术过程
        1.3.3 T型管拔除过程
    1.4 研究过程
    1.5 结果
        1.5.1 病人分配情况
        1.5.2 病人一般情况的比较
        1.5.3 三组间不同统计量的比较
        1.5.4 三组间不同拔管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讨论
    1.7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案的临床进展
    2.1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危害
    2.2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方法
    2.3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非手术治疗方案
    2.4 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2.5 腹腔镜的临床应用
        2.5.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2.5.2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取石术
        2.5.3 单孔腹腔镜的应用
    2.6 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2.6.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内镜逆行下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2.6.2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内镜逆行下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
        2.6.3 Spy Glass系统
    2.7 胆道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2.7.1 经皮经肝胆道镜
        2.7.2 经口胆道镜
        2.7.3 经鼻胆道镜
    2.8 三镜联合技术
    2.9 塑料支架置入术
    2.10 其他手术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胆汁淤积及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观察指标
    2.3 诊断标准
        2.3.1 胆汁淤积
        2.3.2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术前相关临床资料
    3.2 一般资料及情况影响
    3.3 手术相关因素影响
    3.4 TPN相关因素对发病率影响
    3.5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6 术后AAC或胆汁淤积相关资料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大鼠梗阻性黄疸后不同时间行胆道引流对其肝脏功能及组织病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65岁以上老年人ERCP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一、病例来源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ERCP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
    一、ERCP在胆总管结石方面的应用
    二、ERCP在胆管炎的应用
    三、ERCP在胰腺炎的应用
    四、ERCP在良恶性狭窄中应用
    五、ERCP在特殊人群胆胰疾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7)合募配穴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项目及指标
        3.4 临床评价
        3.5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3.6 质量控制
        3.7 伦理学原则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病例完成情况
        4.2 基线分析
        4.3 疗效评价
        4.4 安全性评价比较
        4.5 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4.6 依从性评价
        4.7 未完成情况分析
        4.8 随访情况
讨论
    1 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流行病学
    2 现代医学对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2.1 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因
        2.2 现代医学治疗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3 中医对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3.1 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古代病名的源流
        3.2 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因病机
        3.3 中医学治疗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4 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研究合募配穴的良好载体
        4.1 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术后常见病、多发病
        4.2 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
        4.3 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符合合募配穴的运用原则
        4.4 缺乏合募配穴治疗LC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
    5 治疗方案的确立
        5.1 针刺疗法的选择依据
        5.2 试验组合募配穴针刺理论依据
        5.3 对照组选穴原则
        5.4 针刺干预时间的选择
    6 观察指标的讨论
        6.1 治疗次数
        6.2 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
        6.3 术后排气排便时间
        6.4 术后腹胀程度
        6.5 术后恶心呕吐程度
        6.6 术后腹痛程度
    7 结果的讨论
        7.1 治疗次数
        7.2 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
        7.3 术后排气排便时间
        7.4 术后腹胀程度
        7.5 术后恶心、呕吐程度
        7.6 术后腹痛程度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随机分组
    附件三:观察指标及疗效指标
    附件四: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时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9)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运用柴胡类方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柴胡类方现代临床运用进展
    一、小柴胡汤
        1 消化系统疾病
        2 循环系统疾病
        3 神经系统疾病
        4 内分泌系统疾病
        5 呼吸系统疾病
        6 皮肤病
        7 儿科疾病
        8 妇产科疾病
        9 其它
    二、大柴胡汤
        1 内科疾病
        2 外科疾病
        3 其它
    三、柴胡桂枝汤
        1 内科疾病
        2 外科疾病
        3 妇儿科
        4 其它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
        1 内科疾病
        2 皮科疾病
        3 妇儿科疾病
        4 其它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 内科疾病
        2 妇儿科疾病
        3 皮肤科
        4 其它
    六、柴胡加芒硝汤
    七、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柴胡类方组方规律研究
    前言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小柴胡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对象
        3 数据处理
        4 数据管理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小柴胡汤证治规律
        2 小柴胡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小柴胡汤一般情况分析
        2 小柴胡汤疾病谱
        3 小柴胡汤症状信息
        4 小柴胡汤药物信息
        5 小柴胡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1 导师运用小柴胡汤证治规律
        2 小柴胡汤主治疾病症药规律举隅
        3 导师运用小柴胡汤结论
    研究二: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柴胡桂枝汤证治规律
        2 柴胡汤桂枝常见西医疾病药症关系举隅
        三、讨论
        1 柴胡桂枝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柴胡桂枝汤适应证
        3 柴胡桂枝汤症状信息
        4 柴胡桂枝汤药物信息
        5 柴胡桂枝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1 柴胡桂枝汤证治规律
        2 导师运用柴胡桂枝汤主治疾病症药规律
        3 导师运用柴胡桂枝汤结论
    研究三: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治规律
        2 柴胡桂枝干姜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柴胡桂枝干姜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柴胡桂枝干姜汤适应证
        3 柴胡桂枝干姜汤症状信息
        4 柴胡桂枝干姜汤药物信息
        5 柴胡桂枝干姜汤常见病证用药比较
        四、小结
        1 导师运用柴胡桂枝拷汤证治规律
        2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治疾病症药规律
        3 导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结论
    研究四: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大柴胡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大柴胡汤证治规律
        三、讨论
        1 大柴胡汤一般情况分析
        2 大柴胡汤适应证
        3 大柴胡汤症状信息
        4 大柴胡汤药物信息
        四、小结
    研究五: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治规律
        三、讨论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疾病谱
        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症状信息
        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药物频次分析
        四、小结
总体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老年患者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统计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胆囊术后糖尿病临床缓解报导(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消化道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效果研究[D]. 费丁家. 湖州师范学院, 2021(09)
  • [2]基于机器学习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死亡风险预测的研究[D]. 支鸿羽.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3]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管拔除的最佳时间及影响因素[D]. 王宇.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胆汁淤积及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危险因素分析[D]. 何嘉伦.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5]大鼠梗阻性黄疸后不同时间行胆道引流对其肝脏功能及组织病理的影响[D]. 刘元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4)
  • [6]65岁以上老年人ERCP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D]. 王康. 苏州大学, 2019(02)
  • [7]合募配穴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 郝晓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时机的研究[D]. 蒋岚. 苏州大学, 2019(04)
  • [9]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运用柴胡类方组方规律研究[D]. 林依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10]老年患者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安全性研究[D]. 曹俊宁.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7(04)
胆囊切除术后糖尿病临床缓解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