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钻井和探井取样对测土指标的影响

浅谈钻井和探井取样对测土指标的影响

一、浅谈钻孔与探井取样对土的试验指标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晨[1](2021)在《不同浸水环境下湿陷性黄土隧洞围岩与衬砌相互作用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湿陷性黄土具有大孔隙、结构性、湿陷性、水敏性等力学与工程性质,湿陷变形在定量上的不可忽视性和定性上的急速发展性,是影响建构筑物稳定性的两大突出问题。以引汉济渭二期工程为例,南北干线工程有近1/4坐落于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等级一般为自重Ⅱ级~Ⅳ级,对工程建设有重要影响。目前湿陷性黄土评价和处理重点考虑浅层黄土浸水饱和产生的“最大湿陷量”这一核心思想,考虑到隧洞等地下工程具有开挖卸荷、地下空间小、地基无上覆附加压力的特征,同时避免地基处理过多引起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应以工程“实际可能发生湿陷量”为评价目标,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原则。本文主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引汉济渭工程可能出现的浸水环境进行渗流模拟,确定合理的浸水饱和区域作为湿陷场,对浸水湿陷过程中隧洞围岩及衬砌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在渗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狭小空间的地基处理方法。本文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收集到的黄土塬地区物理力学参数及土层湿陷性分布情况,确定出该场地可能的浸水环境,以此为基础进行渗流分析,得到隧洞运营期间不同渗水环境下水分运移规律及水平影响范围,并通过拱脚及仰拱浸水饱和时间差异发现拱脚位置应作为地基处理首要部位。(2)建立不同渗水源三维渗流模型,通过对浸润范围、体积含水率、孔隙水压力等表征渗流的量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对比,反映出不同渗水情况水分在黄土场中的时-空入渗规律及水分积聚情况,提出不同渗水环境下相应的地基处理重点。并以地表渗水工况为例,提出通过砂井导水的地基处理新思路。(3)以引汉济渭引水隧洞二期工程为研究背景,引入“湿陷模量”来模拟浸水湿陷过程,针对圆形、马蹄形、蛋形3个衬砌断面,地表渗水、管道漏水、一侧不均匀渗水3种渗水环境,共计9种工况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浸水阶段围岩变形发展情况。通过围岩沉降曲线确定了地表和基底沉降影响区域半径;并针对仰拱中心容易产生拉裂破坏影响衬砌结构正常使用的问题,通过不同浸水阶段仰拱中心特征点纵向沉降曲线,确定了位移发展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4)基于上述模型分析了不同浸水阶段围岩应力分布规律,详细描述了浸水过程中隧洞周围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的变化过程,及地表渗水、管道漏水、一侧不均匀渗水工况下围岩应力发展不同之处;通过不同浸水阶段仰拱中心及拱脚压力值统计分析,将特征点压力值与初始自重应力进行比较,发现地表渗水和管道漏水工况下拱脚压力值超过地层初始自重应力,达到自重湿陷条件,应重点考虑,一侧不均匀渗水工况应重点考虑渗水一侧拱脚围岩应力变化情况;通过分析不同断面衬砌结构沉降变形和内力变化,对比浸水过程中不同部位应力变化速率确定了不同断面衬砌结构可能产生拉裂破坏的部位。

王玉涛,刘小平,曹晓毅[2](2020)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Q2黄土湿陷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Q2黄土由于埋藏深,结构相对致密,其湿陷性问题常常被忽视。湿陷系数作为评价黄土湿陷程度的定量指标,其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土的含水率、干密度、孔隙比等。由于各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所建立的湿陷系数与物理指标之间相关关系往往准确度较低。为降低黄土湿陷指标多重相关性对数据回归分析结果的影响,提高预测精度,以彬州渭化乙二醇项目场地Q2黄土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分析场地地层物性指标及湿陷系数与物性单一指标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筛选了7个与湿陷系数相关性较好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以累积方差贡献率为基础的Q2黄土湿陷系数计算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较低了湿陷系数影响因子之间的多重相关性和相互影响问题,证实了所建立的Q2黄土湿陷系数与独立影响因子之间相关关系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赵志江[3](2020)在《卵砾石地层小直径盾构关键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河西支线工程卵砾石地层盾构施工为案例进行研究。在研究区内无水卵砾石地层中盾构施工的主要设备为土压平衡盾构机,目前国内地铁及其他工程中盾构机直径一般以6m左右为主。根据本工程输水规模,河西支线所需的盾构外径为4m左右,选取盾构机直径小于常规盾构机直径。同时本工程隧洞穿越段基本为全断面无水卵砾石地层,卵砾石地层是一种典型的不稳定地层,卵砾石颗粒粒径大、大粒径颗粒含量高、土体流塑性差、摩擦阻力大,盾构施工的控制难度大。文章首先针对河西支线工程卵砾石地层小直径盾构机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地质问题,从工程地质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的角度,对卵砾石地层中存在的卵砾石分布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及大粒径颗粒的形状特征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及总结,并将分形原理理论应用于对卵砾石颗粒含量的描述。总结得出研究区域内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卵石层相比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卵石层中卵漂石的粒径大小、形状、分布特征等对盾构施工的影响更小。因此在施工期间,经设计变更将盾构纵断穿越地层由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卵石层调整至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卵石层。其次通过推导土压平衡盾构机的推力、扭矩的组成及其数学公式,假设在静力平衡的理想状态下,分别计算不同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的始发推力、刀盘设计扭矩和装备扭矩,得出小直径盾构机的盾构始发推力、刀盘设计扭矩和装备扭矩均小于常规直径盾构机的结论。最后通过对比研究项目中两层不同沉积年代卵砾石地层对盾构施工的敏感性因素,得出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卵石层相比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卵石层中大粒径漂石含量更高、类圆度更高、长宽比更低、更满足分形结构理论等结论。对比两种不同直径盾构机力学参数的理论计算结果,得出在相同条件下小直径盾构机相比常规直径盾构机对刀具和管片的磨损程度更高和对卵砾石颗粒的破碎能力更差两个结论。

籍延青[4](2019)在《不同试验因素获得强度参数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从室内试验角度研究影响黄土地区土壤强度取值的因素,文中从试验方法、试验操作细节与数据处理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不同软件、不同强度包络线、不同破坏准则、不同试样个数下的黄土边坡稳定性系数取值。试验表明,影响黄土地区边坡稳定性因素的排序为应力-应变曲线>试验方法>应变值>强度包络线>参数处理模型。

吴爽[5](2019)在《黄土增湿变形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湿陷性是黄土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会引发地基破坏,造成工程损失。为了更准确地计算非饱和黄土湿陷量,本文以兰州和平镇黄土为研究对象,根据非饱和渗透和非饱和变形理论,提出了一种预测湿陷变形的简单模型。依托大型现场浸水试验,现场实测了场地自重湿陷量。开挖探井并取不同深度Q3黄土试样,对所有试样进行了颗粒分析,测定了其常规物理力学指标,并做了不同含水率的固结试验,测定其土水特征曲线。通过分析研究上述实验数据,取得了如下成果:(1)该场地为黄河IV级阶地,黄土为砂质黄土。湿陷土层厚度为24米,场地属于III级自重湿陷。湿陷性以中等湿陷和弱湿陷为主,少量黄土湿陷性强烈,湿陷系数的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变小,湿陷的敏感性一般。(2)场地实际湿陷量和浸水深度有关,在现场试验时,需确定湿陷土层厚度及相应的浸水时间,以便使湿陷性土层充分湿陷,才能得出总湿陷量;若浸水时间有限,则应测定湿润锋深度,计算实际湿陷土层的湿陷量,以便得出合理的修正系数。(3)通过控制吸力的压缩试验表明,该场地黄土在吸力减小,增湿过程中,变形经历三个阶段:初始湿陷阶段、湿陷阶段和湿陷稳定阶段。初始湿陷阶段发生在土体处于高基质吸力时,基质吸力减小,土体发生小体积变形,土体结构保持完整。湿陷阶段发生在土体的中间吸力值区间内,随着基质吸力减小,土体体积也随之明显变小,土的粒间连接减弱,土体结构发生破坏。湿陷稳定阶段发生在土体的基质吸力较小时,此时土体接近饱和,随着基质吸力减少,土体体积变化较小或不变。(4)提出了一种基于恒含水量试验结果和增湿土水特征曲线的黄土湿陷量预测方法,用于预测增湿变形。该方法可计算入渗过程中的黄土的湿陷变形量。用该方法计算该场地的湿陷变形量为605 mm,修正后为907 mm,浸水试验中最大沉降量为656mm,计算结果与实际较为接近。故该方法预测入渗过程中的黄土的湿陷变形量是有效的。(5)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增湿变形过程,计算过程考虑了水动力耦合效应,可以得到水入渗过程中增湿变形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计算该场地的实现变形量为724 mm,浸水试验中实际最大湿陷变形量为656 mm,计算结果与实际较为接近,故该方法预测水入渗过程中的增湿变形量是有效的。

吉明[6](2017)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特性及预测研究》文中指出宁夏地区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由于黄土具有湿陷性的特殊工程性质,即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着附加变形,导致该地区多数公路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对该地区公路路基的稳定造成了巨大影响,进而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同时大大增大了公路养护的费用与难度。论文依托“宁夏地区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技术优化及处理效果自动化监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以G309线固原至西吉段高速公路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特性及预测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如下:(1)宁夏固原路基湿陷性黄土湿陷特性试验研究。对固原地区湿陷性黄土进行含水率、密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和塑限、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湿陷性系数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含水率在大于23%、密度分布于大于1.7、孔隙比分布于小于1、饱和度分布于大于60%、压缩系数分布于小于0.2时,黄土不具有湿陷性;含水率分布于15%23%之间、密度分布于1.41.7之间、孔隙比分布于11.2之间、饱和度分布于3560%之间、压缩系数分布于0.20.4之间,黄土具有湿陷性;含水率分布于小于15%、密度分布于小于1.4、孔隙比分布于大于1.2、饱和度分布于小于35%、压缩系数分布于大于0.4,黄土具有强湿陷性。(2)湿陷性黄土地基挤密桩处理效果数值模拟及工程实例试验研究基于FLAC-3D平台,建立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圆孔扩张数值模型,模拟了30cm、40cm、50cm和60cm等不同桩径的挤密过程,得到了挤密过程中地基的位移和应力云图,并对挤密桩处理工程实例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挤密桩单桩影响效果,不同桩径的挤密水平范围不同,挤密桩充分挤密区范围为00.8d,有效挤密区范围为0.82d,挤密影响区范围为23.5d,非挤密影响区为大于3.5d;挤密桩挤密土体后,桩周表面土体会发生向上隆起,向上竖向位移先增大后减小,并在0.71.0d处达到最大值,在深度为0.4倍桩长处竖向位移几乎为零,即此时土体无竖向位移,竖向位移在桩底截面取得最大值。(3)宁夏地区固西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现场监测研究论文采用剖面沉降管、水分计和分层沉降计等设备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现场监测,研究沉降监测数据表明:四个断面基本在2015年9月26日到2015年10月8日、10月27日到12月20日路基沉降速率较大(路堤填土施工阶段),在2015年10月8日到2015年10月27日、12月20日到2016年2月10日路基沉降速率基本保持不变且较小(路基自然下沉阶段),2016年2月10日以后路基沉降速率减为最小并逐渐趋于0(路堤施工完成以后),路堤填土厚度为路基沉降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路基施工完成在自然条件下,路基速率较小并趋于稳定。(4)宁夏地区固西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沉降预测模型研究。论文以大量的路基沉降现场监测数据为依据,用四种曲线拟合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四个断面路基沉降进行预测,并通过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对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预测模型适应性进行研究。预测结果表明:四种曲线拟合法基于沉降监测数据较少时,可以较好预测特定时间段的路基沉降,BP神经网络基于大量监测数据时,可以对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进行高精度的预测,是一种优于曲线拟合法的准确可靠的预测方法。

范寒光[7](2016)在《西安地铁工程黄土的湿陷性评价及应对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土湿陷性一直是黄土地区一个典型的工程地质问题,其对分布范围内的工程建设活动常常造成巨大的危害,而黄土湿陷性的室内计算值又往往与现场实测值有较大差异,这就需要针对黄土湿陷性这一特性开展更深一步的探讨。本论文以西安地铁四号线穿越湿陷性黄土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结果,利用数值分析深入研究了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特征,探讨了湿陷性室内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存在差异的原因,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室内外湿陷试验存在的应力路径差异,试验环境差异,浸水饱和度差异导致了两者结果的差异;(2)对湿陷性土单元不连续分布的黄土体,由于浸水后发生应力的重分布,使得湿陷性土单元的湿陷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比规范计算值要小,在湿陷性土单元分布越无序,湿陷土的湿陷程度越强时,这种效应越明显。通过对2004年以来开展的13组试坑浸水试验资料的总结,对西安地铁穿越湿陷性黄土的应对措施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建立了考虑黄土沉积时代和湿陷土不连续分布效应的自重湿陷量计算经验公式;(2)提出了西安地铁工程黄土地基湿陷性评价的新方法,该方法建议初勘阶段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量计算可采用规范法和经验公式进行评价,详勘阶段进行现场试坑浸水试验;(3)制定了地铁工程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处理原则: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内穿越的各类施工工法形成的地铁隧道可以不采取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相应地基处理措施;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内穿越的各类施工工法形成的地铁隧道可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各指标的评判关系,给出评价等级,针对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处理原则;(4)根据地铁隧道工程穿越湿陷性黄土制定的地基处理原则,结合地铁工程的特点,给出了地铁工程穿越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的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供后续西安地铁工程结构设计和地基处理提供借鉴和指导,为西安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地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武小鹏[8](2016)在《基于试坑浸水试验的大厚度黄土湿陷及渗透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综合实施,黄土地区建筑物越来越多、其规模也越来越大,工程场地由低阶地逐渐向高阶地扩展,由河谷和平原不断向黄土塬、梁、峁扩展,加之部分城市平山造地,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大厚度湿陷性黄土问题越来越突出,给工程和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大厚度黄土问题成为岩土科技界、工程界新的难点和热点。主要表现在对大厚度黄土湿陷变形特性了解尚不够系统,对大厚度黄土湿陷性的评价方法尚待进一步完善,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如何处理,桩基负摩阻力如何确定等等。另外,浸水是湿陷性黄土地基产生湿陷变形的最主要外因,研究黄土地基内水分入渗规律是定量评估黄土湿陷以及进行工程防排水措施设计的基础。过去由于受水分原位测试技术的限制,对非饱和渗流问题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数值方法,在黄土浸水入渗规律方面积累的实测资料还十分有限,对黄土水分入渗规律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对其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鉴于此,本文在系统分析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及渗透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在我国关中、豫西、青海等地选择多处典型湿陷性黄土场地,通过大规模现场试坑浸水试验、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浸水后的湿陷变形特性、湿陷性黄土下限评价方法以及大厚度黄土地基水分入渗和消散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有:(1)基于大量现场试坑浸水试验,获得了浸水后大厚度黄土地基自重湿陷变形的时域衍生特征及三维发展规律。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结果表明:地表和深部的湿陷变形均呈现出慢-快-慢-稳定的特点,但各阶段的持续时间因场地的不同而不同;湿陷越严重的场地,地基受水浸湿时,不但附加下沉量大,而且下沉速度也相对较快;浸水边界对湿陷变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停止浸水后,由于孔隙水消散,地基会发生明显的固结变形,固结变形的大小因场地的不同而不同;湿陷性沿深度的变化趋势为中部湿陷性强,上部气候影响层湿陷性有所退化,下部随着深度的增加湿陷性逐渐减弱直至消失。(2)建立了自重湿陷性黄土下限现场试坑浸水试验实测值和相应的室内试验值之间的定量关系,发现了室内试验值大于现场实测值的客观性、普遍性以及与地域无关性;分析了二者差异的形成机理;首次提出了现场试验中湿陷性黄土下限的确定方法以及对室内试验结果的修正方法,可供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区工程勘察和设计参考。(3)提出了大厚度黄土湿陷性综合评价方法。针对大厚度黄土的特点,从勘察手段、湿陷性指标测试方法、黄土基本物理指标与湿陷性的关系、自重湿陷量和湿陷量的计算等环节提出大厚度黄土湿陷性综合评价方法。(4)通过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定量揭示了水在大厚度原状黄土地基中的入渗规律、浸水影响范围,得到了大厚度黄土地基竖向和水平向不同部位的渗透系数及其变化规律,分析了水分渗透与湿陷变形的关系,为定量评价黄土湿陷性以及工程防排水设计提供了直接依据。(5)建立了可用于估算大厚度黄土地基剩余含水率的经验公式,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首次通过大型现场试验和水分原位测试技术,定量研究了大厚度黄土地基水分消散的时空变化规律,建立了剩余含水率与消散时间之间的经验公式,可用于估算地基浸水后的剩余含水率。

王晓朋,卢晓仓,李鹏飞[9](2013)在《大口径钻孔在西藏地区水电工程土料勘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结合西藏地区某水电站土料勘察,对大口径钻孔在西藏地区特殊自然地理环境下土料勘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大口径钻孔勘探和常规勘探在西藏地区土料勘探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大口径钻孔在西藏地区土料勘探中的优势、不足及实用条件,为类似工程土料勘探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王晓朋,卢晓仓,李鹏飞[10](2013)在《大口径钻孔在西藏地区水电工程土料勘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结合西藏地区某水电站土料勘察,对大口径钻孔在西藏地区特殊自然地理环境下土料勘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大口径钻孔勘探和常规勘探在西藏地区土料勘探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大口径钻孔在西藏地区土料勘察中的优势、不足及实用条件,为类似工程土料勘探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二、浅谈钻孔与探井取样对土的试验指标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钻孔与探井取样对土的试验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浸水环境下湿陷性黄土隧洞围岩与衬砌相互作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黄土湿陷机理论述
        1.2.2 湿陷性黄土水分入渗规律研究
        1.2.3 土层浸水环境讨论
        1.2.4 湿陷性黄土地层对隧洞围岩及衬砌影响研究
        1.2.5 地基处理方法讨论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技术路线
2 湿陷性黄土渗水特性分析
    2.1 不同地貌湿陷特性分析
    2.2 非饱和渗流计算原理
    2.3 原状黄土地层的水分入渗规律分析
        2.3.1 试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2.3.2 数值计算模型
        2.3.3 计算参数及初始条件
        2.3.4 模拟结果分析
    2.4 不同浸水工况下既有隧洞水分迁移规律分析
        2.4.1 浸水源影响因素讨论
        2.4.2 计算工况及边界条件
        2.4.3 水分竖向入渗规律研究
        2.4.4 地表渗水对体积含水率的影响
        2.4.5 管道渗水对体积含水率的影响
        2.4.6 一侧渗水对体积含水率的影响
        2.4.7 水分扩散形态及浸水影响范围
    2.5 小结
3 三维空间渗流分析
    3.1 三维渗流计算
        3.1.1 三维渗水模型建立
        3.1.2 地表渗水结果分析
        3.1.3 管道漏水结果分析
        3.1.4 不均匀渗水结果分析
        3.1.5 纵向浸润范围
    3.2 砂井导水对地基浸水入渗的影响
        3.2.1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3.2.2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3.3 小结
4 不同浸水方式对隧洞变形影响研究
    4.1 引水隧洞围岩湿陷变形数值模拟方法
        4.1.1 强度参数和变形参数的确定
        4.1.2 地层自重湿陷数值模拟思路
    4.2 计算工况
    4.3 地表浸水工况隧洞变形影响研究
        4.3.1 盾构隧洞变形影响研究
        4.3.2 马蹄形隧洞、蛋形隧洞隧洞变形影响研究
    4.4 管道漏水工况隧洞变形影响研究
        4.4.1 盾构隧洞变形影响研究
        4.4.2 马蹄形隧洞和蛋形隧洞变形影响研究
    4.5 一侧不均匀渗水工况隧洞变形影响研究
        4.5.1 盾构隧洞变形影响研究
        4.5.2 马蹄形隧洞和蛋形隧洞变形影响研究
    4.6 小结
5 不同浸水方式围岩应力分析
    5.1 围岩应力分析
        5.1.1 地表浸水工况围岩应力分析
        5.1.2 管道漏水工况围岩应力分析
        5.1.3 一侧不均匀渗水工况围岩应力分析
    5.2 隧洞基底压力变化规律
        5.2.1 地表渗水工况基底压力变化规律
        5.2.2 管道漏水工况基底压力变化规律
        5.2.3 一侧不均匀渗水工况基底压力变化规律
    5.3 衬砌结构沉降变形及内力变化
        5.3.1 衬砌结构沉降变形
        5.3.2 地表渗水工况下衬砌结构内力变化分析
        5.3.3 管道漏水工况下衬砌结构内力变化分析
        5.3.4 一侧不均匀渗水工况下衬砌结构内力变化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Q2黄土湿陷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土样与试验方法
2 Q2黄土湿陷性主成分分析
    2.1 主成分分析方法
    2.2 Q2黄土湿陷因素影响分析
    2.3 主成分分析计算结果
3 结论

(3)卵砾石地层小直径盾构关键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卵砾石主要物理力学特征
        1.2.2 盾构机施工关键性因素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象水文
    2.2 区域地质构造
    2.3 水文地质条件
        2.3.1 水文地质特征
        2.3.2 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
        2.3.3 沿线地下水的分布
    2.4 工程地质条件
    2.5 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
        2.5.1 人工堆积层
        2.5.2 沿线卵砾石地层中大粒径卵漂石
        2.5.3 卵砾石地层力学特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程场区卵砾石地层因素
    3.1 场区卵砾石地层的成因
        3.1.1 卵砾石地层的成因类型
        3.1.2 各类成因卵砾石地层特性
        3.1.3 研究区域卵砾石地层的成因
    3.2 场区卵砾石地层的分布及力学特征
        3.2.1 场区卵砾石地层的分布特征
        3.2.2 研究区卵砾石地层的物理力学特征
    3.3 场区卵砾石地层粒径级配的分形描述
        3.3.1 卵砾石粒径分布的分形描述
        3.3.2 研究区卵砾石的分形维数
    3.4 大粒径颗粒处理方法
    3.5 设计方案调整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土压平衡盾构机因素
    4.1 土压平衡盾构机推力计算
        4.1.1 盾构设计推力计算公式推导
        4.1.2 盾构始发推力计算公式
        4.1.3 不同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始发推力计算
    4.2 土压平衡盾构机刀盘扭矩计算
        4.2.1 刀盘设计扭矩公式
        4.2.2 刀盘装备扭矩公式
        4.2.3 不同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刀盘装备扭矩计算
    4.3 盾构施工情况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盾构施工关键因素分析
    5.1 卵砾石地层关键因素
        5.1.1 卵砾石粒径的影响
        5.1.2 卵砾石形状的影响
    5.2 小直径盾构机关键因素
        5.2.1 盾构推力因素
        5.2.2 盾构刀盘扭矩因素
    5.3 盾构施工关键因素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不同试验因素获得强度参数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方法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2 三轴试验因素对计算软件和方法的影响
    2.1 内置处理软件
    2.2 强度准则
    2.3 试验围压
    2.4 峰值强度应变取值
3 结论

(5)黄土增湿变形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黄土湿陷性测定
        1.3.1 单轴湿陷变形试验研究
        1.3.2 现场静板载荷试验
        1.3.3 原位浸水试验
        1.3.4 其他原位试验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现场浸水试验与室内试验
    2.1 试验场地概况
    2.2 浸水试验
        2.2.1 浸水试坑的设计
        2.2.2 观测点布置
        2.2.3 现场浸水试验的过程
    2.3 室内试验
        2.3.1 基本物理指标测定
        2.3.2 不同深度黄土的湿陷系数测定
        2.3.3 不同含水率的湿陷系数测定
        2.3.4 土水特征曲线的测定
第三章 现场浸水试验结果和室内试验结果
    3.1 现场浸水试验结果
    3.2 室内试验结果
        3.2.1 基本物理指标
        3.2.2 不同深度黄土的湿陷性
        3.2.3 不同含水率的湿陷性
        3.2.4 土水特征曲线的测定结果
    3.3 现场浸水试验结果与室内试验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非饱和湿陷变形模型
    4.1 黄土增湿变形的预测模型
    4.2 模型参数的确定
        4.2.1 临界吸力
        4.2.2 湿陷指数λ
    4.3 模型验证
    4.4 小结
第五章 考虑水分入渗过程的湿陷变形计算
    5.1 数值模型
    5.2 模型参数
    5.3 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
        5.3.1 预测结果
        5.3.2 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得对比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及进一步需要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特性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黄土湿陷特性的研究进展
        1.2.2 湿陷性黄土路基挤密桩处理研究进展
        1.2.3 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方案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湿陷性黄土湿陷特性的试验研究
    2.1 试验方案及步骤
    2.2 黄土湿陷特性试验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湿陷性黄土地基挤密桩处理效果数值分析
    3.1 挤密桩处理与模拟过程分析
    3.2 挤密桩模拟模型
    3.3 FLAC-3D挤密过程模拟的结果分析
        3.3.1 桩顶位置的应力及位移云图分析
        3.3.2 不同深度的应力及位移云图分析
        3.3.3 各断面监测点的径向位移分析
        3.3.4 各断面监测点的竖向位移分析
    3.4 湿陷性黄土挤密桩处理效果工程实例试验研究
        3.4.1 湿陷性黄土挤密桩处理试验概况
        3.4.2 湿陷性黄土地基挤密桩处理效果的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的现场监测研究
    4.1 论文依托工程及项目概况
    4.2 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监测的基本内容
        4.2.1 湿陷性黄土路基现场监测项目
        4.2.2 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监测的基本要求
        4.2.3 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监测断面及监测点的布设
        4.2.4 监测设备的安装过程
    4.3 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现场监测结果及分析
        4.3.1 湿陷性黄土路基含水率监测结果及分析
        4.3.2 湿陷性黄土路基基底沉降监测结果及分析
        4.3.3 湿陷性黄土路堤本体沉降监测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预测研究
    5.1 四种曲线拟合法预测模型及评价
        5.1.1 四种曲线拟合法预测模型
        5.1.2 曲线拟合法预测路基沉降模型的评价
    5.2 曲线拟合模型实例分析
        5.2.1 四种曲线拟合预测模型的建立
        5.2.2 四种曲线拟合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
    5.3 BP神经网络模型
        5.3.1 BP神经网络模型
        5.3.2 BP神经网络的学习步骤
        5.3.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5.4 BP神经网络预测沉降程序
        5.4.1 GUI程序
        5.4.2 创建神经网络模型
        5.4.3 将训练样本导入及初始化
        5.4.4 神经网络的训练与误差分析
        5.4.5 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与数据的导出
    5.5 BP神经网络预测沉降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
    5.6 四种曲线拟合法与BP神经网络法预测值的对比分析
    5.7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就

(7)西安地铁工程黄土的湿陷性评价及应对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研究现状
        1.3.2 黄土隧道地基处理原则及方法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西安地铁工程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评价
        1.4.2 西安地铁工程湿陷性黄土应对措施研究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西安地铁工程湿陷性黄土浸水试验
    2.1 一号场地试坑浸水试验
        2.1.1 试验场地选址分析
        2.1.2 试验场地浸水试验方案设计
        2.1.3 现场试验数据与分析
        2.1.4 试验结论
    2.2 二号场地试坑浸水试验
        2.2.1 试验场地选址分析
        2.2.2 试验场地浸水试验方案设计
        2.2.3 现场试验数据与分析
        2.2.4 试验结论
    2.3 黄土自重湿陷量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差异原因分析
        2.3.1 黄土自重湿陷量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差异
        2.3.2 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条件差异
        2.3.3 自重湿陷量计算公式的有关探讨
        2.3.4 湿陷土不连续分布的湿陷量数值计算
    2.4 小结
第三章 西安地铁工程穿越湿陷性黄土湿陷性评价
    3.1“关中地区”黄土地基湿陷性评价方法探讨
        3.1.1 湿陷势与湿陷可能性
        3.1.2 近年黄土试坑浸水试验结果分析
        3.1.3 考虑沉积时代和湿陷不连续性影响的经验公式
    3.2 地铁工程黄土地基湿陷性评价方法
第四章 西安地铁工程穿越湿陷性黄土应对措施
    4.1 地铁工程黄土地基处理原则研究
        4.1.1 地铁结构变形控制标准
        4.1.2 不同结构的适应变形能力分析
        4.1.3 地铁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原则
    4.2 地铁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分析
        4.2.1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适用性分析
        4.2.2 不同工法的施工特点分析
        4.2.3 地铁工程穿越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措施
        4.2.4 地铁工程穿越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措施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14)C年龄测定数据报告
附件 2:试验场地地层显微结构试验研究
附件 3:X-RAY能谱仪化学成分分析
附件 4: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实例分析

(8)基于试坑浸水试验的大厚度黄土湿陷及渗透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黄土湿陷性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研究进展
        1.2.2 黄土湿陷性室内试验研究进展
        1.2.3 黄土湿陷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2.4 湿陷性黄土渗透方面的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关键技术问题及创新点
        1.4.1 关键技术问题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试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与现场试验设计
    2.1 试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简介
    2.2 现场试验设计
        2.2.1 浸水试坑设计
        2.2.2 沉降观测系统设计
        2.2.3 水分测试系统设计
    2.3 试验过程简介
        2.3.1 沉降观测
        2.3.2 注水量观测
        2.3.3 沉降稳定标准和试验终止条件
        2.3.4 水分场观测
第三章 大厚度黄土浸水湿陷变形特性研究
    3.1 黄土浸水过程中地表湿陷变形特征研究
        3.1.1 黄土浸水过程中地表湿陷变形测试结果
        3.1.2 浸水期间地表湿陷变形发展规律及时域衍生特征
        3.1.3 停水后地表沉降特征
        3.1.4 湿陷变形的边界效应
        3.1.5 黄土场地湿陷变形的各向异性
        3.1.6 湿陷敏感性与场地湿陷等级的关系
    3.2 黄土浸水过程中深部湿陷变形特征
        3.2.1 深部沉降速率时域衍生特征
        3.2.2 分层湿陷变形特征
    3.3 湿陷变形随时间变化规律拟合研究
    3.4 小结
第四章 湿陷性黄土下限室内外试验对比分析及判定方法研究
    4.1 判定湿陷性黄土下限深度的意义
    4.2 湿陷性黄土下限深度现场试验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
    4.3 湿陷性黄土下限深度室内外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4.4 湿陷性黄土下限深度室内外试验结果差异机理
    4.5 自重湿陷黄土下限深度的修正方法及参数
    4.6 自重湿陷黄土下限深度修正方法的应用
    4.7 小结
第五章 大厚度黄土湿陷性勘察、测试及评价方法研究
    5.1 大厚度黄土湿陷性勘察方法研究
    5.2 大厚度黄土湿陷性测试方法研究
    5.3 通过基本物理指标评价黄土的湿陷性
    5.4 大厚度黄土自重湿陷量和湿陷量计算方法
        5.4.1 大厚度黄土自重湿陷量的计算方法
        5.4.2 大厚度黄土湿陷量的计算方法
    5.5 小结
第六章 大厚度黄土地基水分入渗规律现场试验研究
    6.1 试验场地地层条件及初始物理力学指标
    6.2 大厚度黄土地基浸水入渗规律研究
        6.2.1 大厚度黄土地基内水分入渗过程
        6.2.2 黄土地基竖向和水平向渗透系数的不等价性及与渗透距离的关系
    6.3 水分入渗与湿陷变形的关系
    6.4 大厚度黄土地基浸水综合影响范围
    6.5 大厚度黄土地基内水分消散规律
    6.6 小结
第七章 大厚度黄土地基水分入渗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7.1 计算目的
    7.2 计算原理及基本方程
    7.3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7.4 计算参数
    7.5 计算结果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大口径钻孔在西藏地区水电工程土料勘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土料常规勘探现状
2 常规勘探在西藏地区土料勘察中的应用现状
3 大口径钻孔在勘察中的应用分析
4 大口径钻孔与常规勘探的对比分析
5 结论及建议

四、浅谈钻孔与探井取样对土的试验指标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浸水环境下湿陷性黄土隧洞围岩与衬砌相互作用影响研究[D]. 张晨.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Q2黄土湿陷特性研究[J]. 王玉涛,刘小平,曹晓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0(04)
  • [3]卵砾石地层小直径盾构关键因素分析[D]. 赵志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4]不同试验因素获得强度参数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 籍延青. 交通科技, 2019(03)
  • [5]黄土增湿变形的试验研究[D]. 吴爽. 长安大学, 2019(01)
  • [6]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特性及预测研究[D]. 吉明. 重庆交通大学, 2017(03)
  • [7]西安地铁工程黄土的湿陷性评价及应对措施研究[D]. 范寒光. 长安大学, 2016(05)
  • [8]基于试坑浸水试验的大厚度黄土湿陷及渗透特性研究[D]. 武小鹏. 兰州大学, 2016(08)
  • [9]大口径钻孔在西藏地区水电工程土料勘察中的应用研究[A]. 王晓朋,卢晓仓,李鹏飞. 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
  • [10]大口径钻孔在西藏地区水电工程土料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 王晓朋,卢晓仓,李鹏飞. 水利水电技术, 2013(08)

标签:;  ;  ;  ;  

浅谈钻井和探井取样对测土指标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