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钢梁混凝土墙缝静载试验研究

新型钢梁混凝土墙缝静载试验研究

一、新型钢梁与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静载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麦家儿,卢晓智,何冠鸿,裴行凯[1](2021)在《钢板连接及接驳器连接的支撑-腰梁-地下连续墙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提出了一种能够适用于内支撑系统的装配式地铁车站施工方案,并对其支撑、腰梁及地下连续墙节点进行了静载足尺试验,对比了腰梁与连续墙之间采用钢板连接及接驳器连接两种不同连接方式下节点的整体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两种不同连接方式的节点最终破坏方式较接近,首先均是支撑顶部的受力钢筋发生受拉屈服,随着悬臂端荷载增大,在正应力及剪应力的作用下支撑底部的混凝土达到双轴抗压强度,混凝土发生破坏,试件失效;钢板连接节点的水平钢板能够较好地协调不同位置处钢筋的应力并且提供更高的承载力和更好的延性。

王若楠[2](2021)在《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热工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目前正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因采用高效的干法施工方法,可有效降低湿作业方式对于自然资源的浪费,以及对于环境的污染,符合现阶段绿色建筑发展理念。我国钢材产量较大,产品种类较丰富,材料的消耗速率远不及生产效率,且钢结构建筑抗震性能优异,安全性能较高,推动钢结构建筑发展可为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由于外墙体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占比较大,使得外墙体保温性能的提高对建筑节能效果影响较大,因此提出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相配套的复合墙体构造做法,可有效降低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耗。文章围绕天津正通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中空挤出成型水泥纤维墙板(ECP墙板),开展当ECP墙板应用于寒冷地区钢结构住宅建筑中时,ECP外饰面复合墙体构造做法的研究。ECP墙板作为非结构性的装饰板材,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和隔声性能,因墙板在安装过程时采用“Z”型柔性连接,虽然可有效防止地震中墙板发生脱落现象,但通长角钢与钢构件的连接部位存在热桥隐患,降低外墙体保温性能。因此针对我国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外墙体热工规范要求,结合FLUENT模拟软件和理论分析方法,对应用于钢结构住宅建筑中的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热工性能进行探究,最终确定出一套较为合理的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构造体系。首先对中空挤出成型水泥纤维墙板产品特性进行简要阐述,并对现有轻质墙板与钢结构连接方式进行总结与分析,确定适合于ECP墙板的“Z”型连接构造做法,绘制Z型连接件详细尺寸及安装工艺。通过比较分析三种不同墙体保温形式的优缺点,提出适合于寒冷地区的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保温构造做法,并绘制出适用于钢结构建筑的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节点构造详图。其次针对我国寒冷地区,分别采用理论计算和软件模拟方法求出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的传热系数,对比验证该构造做法是否满足规范对于住宅建筑外墙体的传热系数限值要求。结果表明: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满足寒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通过对比分析手工计算值与软件模拟计算结果,验证软件模拟的有效性,为后续热桥模拟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最后通过软件模拟热桥节点部位内表面温度,分析是否会发生表面结露现象,并确定出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构造中保温材料、保温层厚度和空气间层厚度的最优解。依次从改变间层厚度,从50mm幵始以5mm为间隔递增至80mm,改变保温材料,分别选取岩棉板、玻璃棉板、EPS板、聚氨酯板和XPS板等保温材料;改变保温板厚度,从0mm幵始以10mm为间隔递增至80mm出发,墙体其它组成材料不变,对不同工况下的热桥构造进行模拟分析,并给予经济合理的参考值。中空挤出成型水泥纤维墙板属轻质装饰墙板,防火性能和隔声性能优异,采用干法安装方式,施工效率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小,开展针对于寒冷地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的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研究,提供一套完整的复合墙体构造做法,可为ECP墙板的推广应用和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谢素蓉[3](2021)在《不同连接方式下PVC空腔内隔墙的抗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今,内墙的种类多样,包括砌体填充墙、轻钢龙骨隔墙、板材类装配墙等,为适应市场需求、简化施工、减少成本、提高抗震性能,国内外学者也一直致力于研发优质墙体材料以及新型墙体。其中PVC空腔内隔墙是一种由PVC中空内膜板结合上下龙骨、镀锌电焊网、水泥砂浆和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制作而成的新型墙体。作为内墙,它具有轻质高强,隔音隔热效果好,现场拼装喷涂效率高,造型可塑,水电安装简易等特点。现有PVC空腔内隔墙均为现场浇筑,为响应建筑工业化、发展绿色建筑的号召,考虑将PVC空腔内隔墙进行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式建造,以减少安装湿作业。传统内墙无法适应地震中框架的变形,容易导致墙体损伤,引发次生灾害,其中关键在于墙体与框架的连接方式。因此,本文设计了两种密肋墙与钢框架的连接方式:L型连接件与钢筋连接件连接方式,以提高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为探究不同连接方式下PVC空腔内隔墙对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设计三组带墙体钢框架试件与一组空框架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为减小钢框架对试验的影响,采用铰接钢框架。通过对试验现象与数据进行评估表明:现浇PVC空腔内隔墙初始刚度、峰值荷载较大,在小位移下便发生刚度退化,破坏主要表现为墙体与框架接缝处的开裂和角部的压溃,以及在大位移下出现墙体内部劈裂与面外鼓曲现象;L型连接件连接墙体通过螺栓滑移和连接件屈服变形进行耗能,对钢框架刚度、强度贡献最低,破坏主要表现为连接节点处水泥砂浆开裂;钢筋连接件连接墙体因上部钢筋变形量有限,在小位移下发生钢筋截面剪切断裂,使得墙体与框架失去连接。通过连接的可靠性、墙体损伤和墙体对框架的作用影响等方面综合评价,L型连接件连接方式为优。利用ABAQUS对试验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别采用实体单元、壳单元、梁单元、桁架单元对各构件进行建模。在现浇墙中利用粘结接触模拟墙体与框架的接缝,在装配式墙中分别使用SLOT、JOIN连接单元与MPC约束方式模拟连接节点,得到的模型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较为匹配。通过比较输出应力与塑性应变云图,分析墙体的受力模式和对框架的影响。对L型连接件的数量与安装位置进行参数分析,其中包括梁连接、柱连接以及梁柱连接形式。连接件数量的增加和梁柱连接对结构刚度与承载力有明显的提高,但一定程度加速了结构的破坏。最后将墙体以L型连接件连接形式内嵌在实际多层钢框架中,通过静力与地震动作用模拟,发现墙体对结构的抗侧刚度和强度提高较小,对结构的地震响应有适当的减弱作用。

王亚东[4](2021)在《混合联肢墙直接嵌入式节点抗震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钢连梁代替原有的钢筋混凝土连梁,形成混合联肢墙体系。它结合了钢梁变形能力强、混凝土剪力墙侧向刚度大的优点,更加适用于高抗震设防烈度地区。钢连梁与剪力墙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对于保证混合联肢墙体系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对直接嵌入式节点的研究成果较少,国外的研究成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节点构造较为复杂。通过简化节点的构造措施,并结合我国相关规范对混合联肢墙嵌入式节点的设计提出建议公式,可以为混合联肢墙直接嵌入式节点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并为混合联肢墙体系设计应用提供依据。因此,需要进一步对嵌入式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为研究这种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滞回性能的有限元模拟。首先,按照“弱节点强构件”和“强节点弱构件”的思想设计了两组共6个足尺节点试件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基于课题组试验研究结果,验证了有限元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强节点”试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类似于偏心支撑钢框架耗能梁段。“弱节点”试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比普通混凝土连梁节点优越。其次,在保证有限元模型正确的基础上对弱节点试件滞回性能进行了参数分析,参数包括钢连梁嵌入长度、钢连梁翼缘宽度、混凝土强度和轴压比。通过对17个弱节点试件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钢连梁嵌入长度对节点承载力影响最大、钢连梁翼缘宽度对节点承载力影响次之,混凝土强度对节点承载力影响较小,轴压比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可以忽略。限于本文研究,建议钢连梁嵌入长度不宜小于420mm,剪力墙厚度与钢连梁翼缘宽度比值不小于1.56,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50。轴压比取值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最后基于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对已有研究成果中的节点力学模型及相应的节点承载力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不考虑辅助钢筋的作用时,对于节点承载力的计算,已有节点力学模型计算结果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建议参考Mattock-Gaafar节点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参考我国相关规范对钢连梁嵌入长度的计算给出了建议公式,并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

宋呈希[5](2021)在《新型大跨度组合楼板及其与钢梁连接的受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大跨度、大空间的结构形式,另外,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对建筑工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开始加速发展。由于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在力学性能和构造上的众多优点,使得这种结构形式的楼板在大跨度、大空间结构建筑的应用中有着巨大优势与潜力。因为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已经不能满足大跨度结构大刚度、高强度的设计要求。因此,开发一种跨度大,质量轻,抗裂性能好且便于施工的预制装配式楼板是当前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以及预制楼板与钢梁连接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基于相关学者的研究以及国内相关技术规程规范,开发了一种新型大跨度压型钢板-混凝土空心组合楼板以及这种大跨度组合楼板与钢梁的连接方法,解决了目前大跨度梁板结构跨度小、自重大以及连接不方便等问题。为了深入研究新型大跨度压型钢板-混凝土空心组合楼板的受力性能,同时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16个精细化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新型大跨度组合楼板的抗弯承载力进行了影响参数分析,并给出了组合板中各参数对其不同破坏模式下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组合板承载力参数分析时考虑的因素有:压型钢板厚度、高强混凝土层强度、剪跨比、有无高强混凝土层和高强混凝土层厚度。同时,为了研究开发的新型大跨度组合楼板与钢梁连接的在不同参数下的受力性能,为这种连接形式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17个梁板连接受弯模型和3个受剪模型,对其承载力影响参数进行了精细化分析,分析时考虑的因素有:T型连接钢板的高度、埋置深度和强度、贯穿钢筋的直径、有无贯穿钢筋以及后浇混凝土的强度。最后利用pkpm结构设计软件研究了楼板在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所受的最大层间剪力,发现本文提出的这种连接形式可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为这种梁板连接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充分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压型钢板的厚度、剪跨比、有无高强混凝土层对组合楼板的抗弯承载力有着显着影响。高强混凝土层的强度对组合楼板抗弯承载力没有影响,高强混凝土层厚度对组合楼板极限承载力有较大影响,高强混凝土厚度不足,会造成组合楼板发生弯剪破坏。梁板连接设置T型连接钢板影响后浇混凝土的破坏位置,会造成应力集中现象;随着T型连接钢板高度的增加,梁板节点的刚度也不断增加,但其对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T型连接钢板的埋置深度是影响梁板节点承载力的关键因素,埋置深度越大,承载力越大;T型连接钢板的强度,螺栓强度、贯穿钢筋直径对承载力影响较小,后浇混凝土强度对梁板节点承载力有一定影响,强度越大,承载力越大;梁板连接的受剪承载力随着抗剪钢筋直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钢筋直径大于20mm时,承载力增幅有限,其最大剪切应力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高铃钰[6](2020)在《基于交叉U型连接件的组合墙-钢梁节点性能的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绿色建筑”的逐渐推广和建筑工业化技术的不断成熟,装配式建筑已逐渐成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潮流,螺栓连接也成为工程结构梁柱节点、梁墙节点的主要连接方式。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采用交叉U型连接件作为组合墙—钢梁节点的主要受力连接件,通过多螺栓连接,少焊缝连接,减少焊接所引起的应力集中和焊缝缺陷,使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得到有效保证,可实现节点的标准化、模数化生产,促进产业化发展进程。本文根据实际工程节点的受力特点,设计了一种交叉U型连接件用于组合墙—钢梁节点连接中,并给出了节点的相应尺寸,研究其静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建立ABAQUS有限元模型,分析单调加载作用下U型连接件厚度、U型连接件长度(与钢梁连接一侧U型连接件长度)、螺栓直径以及钢梁跨高比参数对节点破坏特征、极限承载力和初始刚度的影响;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各参数变化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交叉U型连接件的组合墙—钢梁节点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U型连接件厚度和钢梁跨高比对节点静力性能影响较大,增大U型连接件厚度可以提高节点的初始刚度;随着钢梁跨高比的减小,节点初始刚度增加明显;适当增大高强螺栓的直径可以提高节点的极限承载力,改变U型连接件长度对节点静力性能的影响较小。各节点模型的滞回曲线均比较饱满,滞回性能较好,等效粘滞阻尼系数he值在0.261~0.431之间,转角延性系数μ均在4以上,耗能明显。U型连接件厚度在12mm左右时,节点模型的耗能能力、延性均表现优异,U型连接件长度由200mm增加到240mm时,其延性系数增加了12.2%;螺栓直径从16mm增大至27mm时,节点的延性逐渐增加,he值提高了19.1%;随着钢梁跨高比的增加,节点模型变形能力逐渐增加,延性由4.45增加至6.61,he值增大,节点耗能能力明显增强。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为保证节点传力可靠,本研究范围内,建议U型连接件厚度取12mm~16mm,钢梁跨高比为8.20时,U型连接件长度取220mm~240mm,高强螺栓直径选取18mm~22mm。

汪圆圆[7](2020)在《装配式抗侧力墙抗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推广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的应用,装配式规范和标准的提出、实际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加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欧美日等国家高度发展的装配式建筑工业也为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借鉴之处。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形式,通过装配式抗侧力钢柱与外部的改性聚苯颗粒混凝土墙板协同工作,提高装配式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性能。该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为梁贯通,柱不贯通,一层为一个墙柱单元,各部件尺寸小,整体构件重量轻,现场仅需要螺栓连接,可实现干法施工,将其应用于装配式结构体系中,可满足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集装箱化运输和装配化施工的要求。首先,以有限元软件ABAQUS为基础,对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的细部参数进行优选,对部件细部尺寸不同的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优选得到抗震性能最好的结构参数;其次,建立优选后的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模型,同时制作足尺构件,通过拟静力水平往复加载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延性及耗能能力,进一步分析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并与拟静力试验中装配式抗侧力钢柱试件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最后,对适用于装配式抗侧力钢柱及装配式抗侧力墙的围护结构、楼板、屋面板等结构的应用情况及节点构造进行研究,为后续装配式抗侧力结构体系的研究提供依据。本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中钢筋缀件直径、钢筋缀件细部尺寸等参数对构件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通过结构尺寸优选,确定了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的钢筋缀件直径取22mm,钢筋缀件的细部尺寸取a=10mm,b=40mm。(2)在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中,装配式抗侧力钢柱与外部改性聚苯颗粒混凝土墙板的协同工作可使结构形成多道抗震防线,提高结构的抗震耗能能力。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的拟静力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吻合较好。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比装配式抗侧力钢柱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极限承载力提高约18%,累积耗能提高约36%。(3)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装配式钢结构的防火和防腐问题,且可实现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运输集装箱化和施工装配化。(4)在装配式抗侧力结构体系中,可选用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或聚苯颗粒混凝土轻质墙板作为与装配式抗侧力钢柱配套的外墙板,可选用轻钢龙骨石膏板作为与装配式抗侧力钢柱配套的内墙板,可选用叠合楼板与预制整体式屋面板作为与装配式抗侧力钢柱配套的楼盖和屋盖结构。

包芸芸[8](2020)在《钢框架外挂轻质复合墙板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持续推动下,装配式建筑实现了大发展,钢结构建筑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形式灵活、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国内目前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配套围护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外围护系统的连接性能、抗震性能、防火隔热性能等都将严重影响着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使用。开展轻型混凝土外挂墙板与钢框架连接节点的分析研究,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技术依据。本文通过试验和数值分析对钢框架外挂轻质混凝土复合墙板的抗震性能及连接节点的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总结了相关学者对钢结构与外围护墙板节点连接问题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对现有的墙板连接构造技术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型的节点连接构造,结合连接节点个数和墙板变位方式,设计了5榀带外挂轻质复合墙板的钢框架试件。(2)对5榀足尺的带外挂轻质复合墙板钢框架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根据试验获得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刚度退化曲线和等效粘滞阻尼系数等,综合评价了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墙板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墙板与钢框架的连接节点周围;上节点的连接性能对结构性能的影响较大;增强墙板与钢框架的连接能够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3)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带外挂轻质复合墙板钢框架结构进行了数值分析,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有限元模拟方法是正确可行的。(4)在试验模拟的基础上,对带外挂轻质复合墙板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参数分析,进一步研究了钢材强度、混凝土强度和墙板厚度等参数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表明:钢材强度对结构整体的抗侧刚度影响较大,混凝土强度和墙板厚度对结构整体的抗侧刚度影响有限。

刘阳[9](2020)在《混合干法框架边柱节点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柱组成的混合框架结构具有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对于钢筋混凝土柱而言,较钢柱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对钢梁而言,截面小,自重轻,节省模板用量,可适用大跨度结构。故梁柱节点采用的连接形式是混合框架中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合理的设计,采用顶底角钢与高强螺栓的连接形式,可以使得RCS梁柱连接节点表现出典型的半刚性特性。故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由顶底角钢连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型钢梁干法连接的边柱节点连接形式。该节点形式综合了RCS结构、半刚性连接、干法装配式结构三者的优点。本文对此种节点展开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并提出了设计建议。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通过对3个边柱节点构件进行单调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参数下梁高及梁端螺栓排数对混合干法框架梁柱节点抗弯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节点破坏形态的分析得到其节点的传力机制;通过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考察了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初始刚度;最后通过分析结果对该节点的抗弯能力做出力学评价和合理的建议。(2)通过对3个构件的循环加载试验,探讨研究了该类型节点的抗震性能以及考察分析了各个试件的滞回曲线、耗能、刚度和延性。(3)对混合干法框架边柱节点的静力性能进行研究,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数据与有限元软件ABAQUS的数值模拟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分析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参数分析,分别研究角钢厚度、加劲肋厚度、梁端高强螺栓预紧力及摩擦系数对梁柱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通过有限元分析,明确该连接形式节点的破坏形态和受力机理,为RCS节点设计提供理论依据。(4)基于本章大量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和分析各个因素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给出混合干法框架边柱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承载力计算表达式,并利用已有的试验数据和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吻合度较好,能够满足工程设计需要。

杨丽冉[10](2020)在《群钉式钢混组合箱梁抗弯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群钉式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是通过抗剪连接件将钢箱梁与混凝土板组合而共同作用的一种组合构件,是能充分发挥混凝土和钢材力学性能优势的一种结构,并且能合理有效的利用材料。尽管国内外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研究较为广泛,但以往的研究对群钉式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承载能力研究较少,并且对栓钉的水平抗剪能力研究较多,竖向抗拔能力研究较少,对群钉式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弹塑性发展过程及破坏模式不够清楚,因此尚需对此方面进行近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对群钉式钢-混凝土组合梁静载试验研究,并通过数值分析进行验证,得到了混凝土板应变曲线、钢箱梁应变曲线、相对水平滑移曲线及荷载-挠度曲线,通过分析以上曲线得出:组合梁弹塑性发展过程、破坏模式、栓钉抗剪、抗拔性能及承载能力。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群钉式混凝土组合梁在受力过程中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塑性阶段。弹性阶段,组合梁整体工作性能良好,应力-应变曲线呈线性关系,挠度随荷载线性增长;加载至混凝土翼板板底开裂后,钢箱梁的应变速率加快,荷载-挠度曲线开始呈非线性关系,组合梁进入弹塑性阶段,刚度有所下降;继续加载,组合梁跨中的挠度变形大幅度增长,栓钉受到较大竖向拉力,栓钉发生受拉破坏,栓钉周围混凝土与钢箱梁产生竖向分离,发生脱空现象,导致混凝土被压碎,试件宣告破坏,这一阶段可以认为是组合梁的塑性发展阶段。(2)群钉式钢混组合梁的破坏模式为:逐级加载过程中,栓钉受到较大的竖向拉拔力,栓钉周围混凝土也同时受到向上的拉力,随着荷载等级增加,从而导致栓钉发生受拉破坏,由于栓钉与混凝土的咬合作用,栓钉周围混凝土与钢箱梁产生分离,发生脱空现象,导致混凝土被压碎,试件宣告破坏。(3)通过分析荷载-滑移曲线得出在静载试验整个加载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滑移现象,说明群钉式栓钉连接的组合梁抵抗水平剪力的性能优异,能够为组合梁提供足够的抗剪性能。但在钢箱梁与混凝土之间出现分层开裂,初步判断栓钉发生拉拔破坏,表明栓钉连接件在抗拔性能方面有待改进。(4)通过对群钉式钢-混组合箱梁承载能力分析,试验得出群钉式钢-混组合箱梁极限破坏承载能力为149t,有限元数值模型达到极限荷载149t时没有发生破坏,证明钉抗拔性能对组合梁承载力有一定影响,导致组合梁承载能力降低。

二、新型钢梁与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静载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钢梁与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静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钢板连接及接驳器连接的支撑-腰梁-地下连续墙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方案
    1.1 试件尺寸及配筋
    1.2 加载方案
    1.3 加载制度
2 试验过程及现象
    2.1 钢板连接P1试件静载试验
    2.2 接驳器连接C1试件静载试验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荷载-位移曲线
    3.2 钢筋应变
        3.2.1 钢板连接P1试件
        (1)支撑纵筋及箍筋
        (2)上水平钢板及钢筋
        3.2.2 接驳器连接C1试件
        (1)支撑纵筋及箍筋
        (2)腰梁连接筋
4 结论

(2)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热工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预制墙板研究现状
        1.2.2 中空挤出成型水泥纤维墙板发展现状
        1.2.3 间层应用于围护结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中空挤出成型水泥纤维墙板
    2.1 ECP墙板特性
        2.1.1 ECP墙板生产工艺
        2.1.2 ECP墙板产品特性
        2.1.3 ECP墙板尺寸
    2.2 ECP墙板的连接方式
        2.2.1 ECP墙板与墙板间的连接
        2.2.2 ECP墙板与钢结构的连接
        2.2.3 Z型连接件安装工艺
    2.3 本章小结
3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构造设计
    3.1 空气间层的设置
        3.1.1 间层保温原理
        3.1.2 间层构造类型
    3.2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构造做法
    3.3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连接构造
        3.3.1 ECP复合墙体与框架梁的连接构造
        3.3.2 ECP复合墙体阴阳角构造设计
        3.3.3 ECP复合墙体窗洞口构造设计
        3.3.4 ECP复合墙体勒脚构造设计
        3.3.5 ECP墙板密封性能设计
    3.4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安装工艺
        3.4.1 工艺流程
        3.4.2 质量控制
    3.5 本章小结
4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热工性能计算
    4.1 围护结构传热过程
        4.1.1 热能传递形式
    4.2 围护结构理论计算
        4.2.1 围护结构热阻
        4.2.2 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
        4.2.3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4.3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热工计算
    4.4 有限元数值计算及验证
        4.4.1 导热微分方程式
        4.4.2 单值性条件
        4.4.3 导热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4.4.4 计算环境的选取
        4.4.5 空气间层的设定
        4.4.6 材料热工参数及基本假设
        4.4.7 软件模拟结果分析
        4.4.8 模拟数据对比
    4.5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标准
    4.6 本章小节
5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梁热桥数值模拟
    5.1 热桥影响范围
    5.2 热桥传热模型及材料热工参数
        5.2.1 梁热桥物理模型
        5.2.2 热工性能参数
    5.3 梁热桥热工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构造优化设计
    6.1 空气间层厚度
    6.2 保温材料
    6.3 保温板厚度
    6.4 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优化构造做法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本人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3)不同连接方式下PVC空腔内隔墙的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内墙的研究现状
        1.2.1 常见内墙种类
        1.2.2 内墙的连接方式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设计制作与试验前期准备
    2.1 试验设计
        2.1.1 模型概述
        2.1.2 试件设计
    2.2 试验加载装置及制度
    2.3 试验测点布置
        2.3.1 位移计布置
        2.3.2 应变片布置
    2.4 试件制作
    2.5 材料性能
第三章 试验分析
    3.1 试验现象
        3.1.1 KJ1
        3.1.2 SJ1
        3.1.3 SJ2
        3.1.4 SJ3
    3.2 试验现象分析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滞回曲线
        3.3.2 骨架曲线
        3.3.3 刚度退化
        3.3.4 强度退化
        3.3.5 延性
        3.3.6 耗能能力
        3.3.7 连接件应变
第四章 有限元模型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1 材料本构
        4.1.2 单元类型
        4.1.3 连接方式与边界条件
        4.1.4 接触模拟
        4.1.5 加载条件
    4.2 有限元分析结果
        4.2.1 骨架曲线
        4.2.2 破坏形态分析
    4.3 参数分析
    4.4 PVC空腔内隔墙钢框架体系有限元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混合联肢墙直接嵌入式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混合联肢墙体系节点连接形式
    1.3 直接嵌入式节点抗震性能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直接嵌入式节点力学模型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 混合联肢墙直接嵌入式节点有限元建模
    2.1 试件设计
        2.1.1 原型结构
        2.1.2 有限元模型选取
        2.1.3 有限元模型基本信息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1 材料本构关系
        2.2.2 单元类型的选取
        2.2.3 网格的划分
        2.2.4 相互作用及载荷
    2.3 试件加载方式及材料性能
        2.3.1 加载方式
        2.3.2 材料性能
    2.4 弱节点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
        2.4.1 滞回曲线对比
        2.4.2 骨架曲线对比
        2.4.3 破坏现象
    2.5 强节点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
        2.5.1 滞回曲线对比
        2.5.2 骨架曲线对比
        2.5.3 破坏现象
    2.6 本章小结
3 混合联肢墙直接嵌入式弱节点滞回性能有限元参数分析
    3.1 弱节点分析模型设计
        3.1.1 BASE试件设计
        3.1.2 嵌入长度(EL)系列
        3.1.3 翼缘宽度(TBF)系列
        3.1.4 混凝土强度(CS)系列
        3.1.5 轴压比(ACR)系列
    3.2 有限元计算结果
        3.2.1 BASE试件
        3.2.2 嵌入长度(EL)系列
        3.2.3 翼缘宽度(TBF)系列
        3.2.4 混凝土强度(CS)系列
        3.2.5 轴压比(ACR)系列
    3.3 本章小结
4 混合联肢墙直接嵌入式节点承载力计算方法
    4.1 节点力学模型及承载力计算公式
        4.1.1 节点力学模型对比分析
        4.1.2 节点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4.2 节点承载力建议公式
    4.3 钢连梁的设计
        4.3.1 钢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4.3.2 钢连梁嵌入长度计算公式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新型大跨度组合楼板及其与钢梁连接的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组合楼板简介
        1.2.1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分类
        1.2.2 压型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与连接方式
        1.2.3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特点
        1.2.4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破坏模式
    1.3 轻骨料混凝土简介
    1.4 组合楼板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4.1 国外相关工作研究发展现状
        1.4.2 国内相关工作研究发展现状
    1.5 楼板与钢梁连接性能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5.1 国外相关工作研究发展现状
        1.5.2 国内相关工作研究发展现状
    1.6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2 新型大跨度空心组合楼板的开发及构造要求
    2.1 新型大跨度空心组合楼板的开发
    2.2 新型大跨度空心组合楼板的截面验算
    2.3 新型大跨度空心组合楼板的构造要求
    2.4 新型大跨度空心组合楼板的优势
        2.4.1 经济效益方面
        2.4.2 环保效益方面
    2.5 本章小结
3 新型大跨度空心组合楼板的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本构模型选取
        3.2.1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3.2.2 压型钢板、钢筋本构关系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3.3.2 相互作用关系及边界条件
        3.3.3 定义分析步
    3.4 大跨度组合板抗弯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3.4.1 有限元分析参数设计
        3.4.2 破坏特征
        3.4.3 参数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新型大跨度楼板与钢梁连接的开发及构造要求
    4.1 新型大跨度楼板与钢梁连接的开发
    4.2 新型大跨度楼板与钢梁连接的构造要求
    4.3 新型大跨度楼板与钢梁连接的施工方法
    4.4 新型大跨度楼板与钢梁连接的优势
        4.4.1 经济效益方面
        4.4.2 环保效益方面
    4.5 本章小结
5 新型装配式楼板与钢梁连接节点的承载性能有限元分析
    5.1 引言
    5.2 新型楼板与钢梁连接构造
    5.3 构件设计
    5.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4.1 几何模型的建立
        5.4.2 材料本构关系
        5.4.3 定义相互作用
        5.4.4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5.5 破坏特征分析
        5.5.1 受压损伤分析
        5.5.2 受拉损伤分析
        5.5.3 应力分析
    5.6 参数分析
        5.6.1 T型连接钢板高度对梁板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6.2 螺栓强度对梁板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6.3 T型连接钢板埋置深度对梁板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6.4 T型连接钢板强度对梁板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6.5 贯穿钢筋直径对梁板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6.6 有无贯穿钢筋对梁板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6.7 后浇混凝土强度对梁板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7 梁板节点受剪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基于交叉U型连接件的组合墙-钢梁节点性能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提出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交叉U型连接件的组合墙—钢梁节点设计
    2.1 节点设计原则
    2.2 节点构造形式
    2.3 节点设计
        2.3.1 基本节点
        2.3.2 交叉U型连接件设计
        2.3.3 高强螺栓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节点静力性能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3.2 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 U型连接件厚度对节点静力性能的影响
    3.4 U型连接件长度对节点静力性能的影响
    3.5 螺栓直径对节点静力性能的影响
    3.6 钢梁跨高比对节点静力性能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4 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4.1 BASE节点模型破坏过程及受力分析
    4.2 U型连接件厚度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
        4.2.1 滞回曲线分析
        4.2.2 骨架曲线分析
        4.2.3 延性分析
        4.2.4 耗能分析
        4.2.5 刚度退化分析
    4.3 U型连接件长度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
        4.3.1 滞回曲线分析
        4.3.2 骨架曲线分析
        4.3.3 延性分析
        4.3.4 耗能分析
        4.3.5 刚度退化分析
    4.4 螺栓直径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
        4.4.1 滞回曲线分析
        4.4.2 骨架曲线分析
        4.4.3 延性分析
        4.4.4 耗能分析
        4.4.5 刚度退化分析
    4.5 钢梁跨高比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
        4.5.1 滞回曲线分析
        4.5.2 骨架曲线分析
        4.5.3 延性分析
        4.5.4 耗能分析
        4.5.5 刚度退化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装配式抗侧力墙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现状
        1.2.1 抗侧力构件研究现状
        1.2.2 装配式结构体系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选型及数值模拟分析
    2.1 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选型
        2.1.1 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形式的提出
        2.1.2 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尺寸选型
    2.2 装配式抗侧力墙数值模拟分析
        2.2.1 ABAQUS软件简介
        2.2.2 装配式抗侧力墙模型建立
        2.2.3 加载制度
        2.2.4 破坏判定
        2.2.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装配式抗侧力墙构件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件设计
    3.3 材料性能
    3.4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3.5 试验设备
    3.6 测点布置
    3.7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3.8 试验结果分析
        3.8.1 滞回曲线
        3.8.2 骨架曲线
        3.8.3 刚度退化能力
        3.8.4 延性
        3.8.5 耗能能力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式抗侧力墙试验与模拟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4.1 引言
    4.2 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数值模拟分析与试验研究结果对比
        4.2.1 试验现象与模拟应力云图对比
        4.2.2 滞回曲线对比
        4.2.3 骨架曲线对比
        4.2.4 刚度退化曲线对比
        4.2.5 延性对比
        4.2.6 耗能能力对比
    4.3 装配式抗侧力墙与装配式抗侧力钢柱GZA试验结果对比
        4.3.1 滞回曲线对比
        4.3.2 骨架曲线对比
        4.3.3 刚度退化曲线对比
        4.3.4 延性对比
        4.3.5 耗能能力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装配式抗侧力墙结构体系研究
    5.1 引言
    5.2 围护结构及其节点构造
        5.2.1 外墙结构
        5.2.2 内墙结构
    5.3 楼板、屋面板结构及其节点构造
        5.3.1 楼板结构
        5.3.2 屋面板结构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钢框架外挂轻质复合墙板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外围护墙体类型
        1.3.2 墙板与钢框架间常见的节点连接形式
        1.3.3 国外研究现状
        1.3.4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钢框架外挂轻质复合墙板结构试验设计
    2.1 试验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钢框架及连接节点的设计
        2.2.2 外围护墙板设计
    2.3 试件制作过程
    2.4 试验方案
        2.4.1 试验加载制度
        2.4.2 试验量测内容
        2.4.3 试验测点布置
    2.5 材料力学性能
        2.5.1 陶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2.5.2 钢构件的力学性能
        2.5.3 钢筋的力学性能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框架外挂轻质复合墙板结构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概述
    3.2 试验现象描述
        3.2.1 试件SLW-1
        3.2.2 试件SLW-2
        3.2.3 试件SLW-3
        3.2.4 试件SLW-4
        3.2.5 试件SLW-5
    3.3 试验现象对比分析
    3.4 试验结果分析
        3.4.1 滞回曲线
        3.4.2 骨架曲线
        3.4.3 骨架曲线的特征点
        3.4.4 延性性能
        3.4.5 刚度退化
        3.4.6 耗能能力
    3.5 应变结果分析
        3.5.1 钢梁翼缘应变
        3.5.2 钢梁腹板应变
        3.5.3 连接节点应变
    3.6 试件位移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钢框架外挂轻质复合墙板结构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ABAQUS软件介绍
    4.3 ABAQUS有限元模型
        4.3.1 基本假定
        4.3.2 材料本构模型
        4.3.3 相互作用
        4.3.4 荷载与边界条件
        4.3.5 分析步的创建
        4.3.6 单元的选取
        4.3.7 网格划分
    4.4 有限元结果分析
        4.4.1 应力计算结果
        4.4.2 骨架曲线对比分析
    4.5 有限元参数分析
        4.5.1 钢材强度
        4.5.2 混凝土强度
        4.5.3 墙板厚度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混合干法框架边柱节点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国外RCS节点研究现状
        1.1.2 国内RCS节点研究现状
    1.2 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1.2.1 存在的问题
        1.2.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混合干法框架边柱节点单调加载试验研究
    2.1 边柱节点构造
    2.2 试验方案
        2.2.1 试验目的及内容
        2.2.2 试件设计
        2.2.3 试验制作及安装
        2.2.4 加载装置
        2.2.5 加载方案
        2.2.6 试件的材料性能
        2.2.7 测点布置与量测内容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试验现象及破坏特征
        2.3.2 梁端荷载-位移曲线
        2.3.3 梁端弯矩-转角曲线
        2.3.4 节点破坏形态及传力途径
        2.3.5 节点刚度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合干法框架边柱节点循环加载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
        3.2.1 试件设计
        3.2.2 加载方案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1 试验现象及破坏特征
        3.3.2 梁端荷载-位移曲线
        3.3.3 梁端弯矩-转角曲线
        3.3.4 耗能能力
        3.3.5 刚度退化
        3.3.6 节点延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合干法框架边柱节点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单元类型与网格划分
        4.2.2 材料本构关系
        4.2.3 材料接触设置
        4.2.4 边界条件定义及荷载施加
    4.3 试验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
        4.3.1 静力加载试验组
        4.3.2 循环加载试验组
    4.4 各参数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4.4.1 顶底角钢厚度的影响
        4.4.2 角钢加劲肋厚度的影响
        4.4.3 连接处摩擦系数的影响
        4.4.4 高强螺栓预紧力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混合干法框架边柱节点抗弯承载力研究
    5.1 引言
    5.2 各组件初始刚度计算
        5.2.1 混凝土柱高强螺栓受拉刚度
        5.2.2 加劲角钢受拉刚度
        5.2.3 加劲角钢剪切刚度
        5.2.4 加劲角钢总抗拉刚度
        5.2.5 节点初始转动刚度Ke
    5.3 各组件抗弯承载力计算
        5.3.1 混凝土柱高强螺栓受拉破坏
        5.3.2 加劲角钢抗弯破坏时的螺栓拉力
        5.3.3 梁端螺栓滑移破坏
        5.3.4 混凝土柱锥体破坏
        5.3.5 节点抗弯承载力MRd
    5.4 节点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5.5 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和有限元结果对比
    5.6 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表达形式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10)群钉式钢混组合箱梁抗弯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钢-混组合箱梁的特点及发展概况
        1.2.1 钢-混组合箱梁的特点
        1.2.2 钢-混组合箱梁的发展历史
    1.3 钢-混组合箱梁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理论分析研究
        1.3.2 试验分析研究
        1.3.3 数值模拟研究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4.3 技术路线
2 群钉式钢-混凝土组合箱梁理论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2.1 试验梁的尺寸设计
    2.2 组合梁截面弹性计算理论
        2.2.1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2.2.2 组合梁截面内力计算
    2.3 组合梁截面塑性计算理论
    2.4 小结
3 群钉式剪力栓钉构造及理论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3.1 剪力连接件构造形式及特点
        3.1.1 栓钉类连接件
        3.1.2 型钢类连接件
        3.1.3 钢筋类连接件
        3.1.4 开孔板类连接件
    3.2 栓钉连接件的受力机理及破坏模式
        3.2.1 栓钉连接件受力机理
        3.2.2 栓钉连接件破坏模式
    3.3 基于不同规范的栓钉承载力计算对比分析
        3.3.1 栓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对比分析
        3.3.2 栓钉连接件剪拔承载力分析
    3.4 栓钉连接件荷载-滑移关系理论对比分析
    3.5 小结
4 群钉式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4.1 试验内容与目的
        4.1.1 试验内容
        4.1.2 试验目的
    4.2 试验概况
        4.2.1 试验梁设计及制备
        4.2.2 材料力学性能试验
        4.2.3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4.2.4 试验梁加载装置及加载程序
    4.3 试验过程表观分析
    4.4 试验数据分析
        4.4.1 混凝土桥面板应变分析
        4.4.2 钢箱梁顶板应变分析
        4.4.3 钢箱梁腹板应变分析
        4.4.4 相对水平滑移分析
        4.4.5 组合梁荷载-挠度曲线
        4.4.6 破坏模式分析
    4.5 小结
5 群钉式钢-混凝土组合箱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基本原理
        5.1.1 有限元法介绍
        5.1.2 有限元法分析步骤
    5.2 有限元模型建立
        5.2.1 基本假定
        5.2.2 材料本构关系
        5.2.3 单元选择
        5.2.4 边界条件及加载设置
    5.3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5.3.1 混凝土板力学分析
        5.3.2 钢梁底板力学分析
        5.3.3 组合梁竖向位移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四、新型钢梁与混凝土墙体连接节点静载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钢板连接及接驳器连接的支撑-腰梁-地下连续墙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麦家儿,卢晓智,何冠鸿,裴行凯. 建筑结构, 2021(24)
  • [2]ECP外饰面板复合墙体热工性能研究[D]. 王若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不同连接方式下PVC空腔内隔墙的抗震性能研究[D]. 谢素蓉. 山东大学, 2021(12)
  • [4]混合联肢墙直接嵌入式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 王亚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5]新型大跨度组合楼板及其与钢梁连接的受力性能研究[D]. 宋呈希.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6]基于交叉U型连接件的组合墙-钢梁节点性能的有限元分析[D]. 高铃钰.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6)
  • [7]装配式抗侧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 汪圆圆.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8]钢框架外挂轻质复合墙板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 包芸芸.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9]混合干法框架边柱节点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 刘阳. 湖南大学, 2020(07)
  • [10]群钉式钢混组合箱梁抗弯力学性能研究[D]. 杨丽冉. 山东交通学院, 2020(04)

标签:;  ;  ;  ;  ;  

新型钢梁混凝土墙缝静载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