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he Effect of Jump on Evaluating Natural Resource Investments(论文文献综述)
梁琪[1](2021)在《基于实物期权的煤化工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研究》文中指出
斯日吉模楞[2](2019)在《自然资源约束对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增长理论是解释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制约因素的理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学者们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从古典经济学最初提出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本、劳动力到新古典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提到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等一系列要素被人们广泛认可。其中自然资源要素是最早被经济学家提及的经济增长基础,虽然在后来的经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没有纳入自然资源,但自然资源被默认为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在主流经济学增长模型中,资本、技术、人力资本、制度等要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而资源问题被演绎为生产成本问题,自然资源能够相互替代或被其它生产要素所代替,自然资源被当成外生变量。随着世界人口膨胀、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加剧,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已逐步成为整个人类的共识,自然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已成为近年经济研究中广受关注的话题。我国虽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但资源环境问题突显,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约束矛盾愈显突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我国存在较为突出的资源型地区转型问题。近年受资源储量锐减、国际能源价格走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模式由投资驱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等因素影响,东北、内蒙古、山西、甘肃、新疆等资源型地区面临不同程度的发展困境,经济转型难度大。内蒙古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其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的26.24%,居全国第一位,是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型地区。内蒙古通过煤炭资源的开采实现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煤炭资源的粗放式开采,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与煤炭资源开采活动相关的资源浪费问题突出,加之内蒙古水资源在地区、时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匀,且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等特征,内蒙古经济增长受到了自然资源的不同约束。如何避免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以及自然资源约束,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资源型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从这些现象来看,厘清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效应,认识自然资源约束类型,探索自然资源约束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分析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应对中国资源型地区面临的挑战,对我国资源型地区转型、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缺乏和草原(耕地)面积最大三个特征具备一身的煤炭资源型地区——内蒙古为研究对象,以煤炭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为主要研究主题,从自然资源约束角度,构建自然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分析自然资源承载力,评述不同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状况,对自然资源约束影响经济增长机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命题。在梳理不同自然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基础上,将自然资源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并实证研究不同自然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研究结论,寻求缓解资源型地区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自然资源约束途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对本文研究自然资源、经济增长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阐述,并梳理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演进,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章)分析内蒙古经济增长中的自然资源约束状况。通过构建自然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分析三种自然资源承载力及三种自然资源综合承载能力。同时结合内蒙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实际情况,筛选相关指标,依据国际、国家和地方资源管理准则、行业标准或相关研究成果,划分红、橙、黄三级检测预警指标阈值区间,进行内蒙古自然资源承载力预警分析,发现内蒙古自然资源约束事实特征,为自然资源约束影响经济增长机制研究提供现实依据。(第三章)研究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约束的作用机制。一方面分类考察自然资源约束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将自然资源作为一种投入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分别讨论不同自然资源总量限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另一方面综合考察自然资源约束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在梳理已有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提出四个命题,动态分析自然资源丰饶导致的对经济增长要素的吸引和控制,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构型约束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路径,为实证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第四章)实证分析自然资源约束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影响。分两部分,一是分类考察(第五章)。将自然资源作为一种要素投入,纳入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型,利用历年内蒙古各盟市面板数据,分别讨论三种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因总量有限导致的增长阻力大小,为探寻缓解资源约束的对策提供依据。二是综合考察(第六章)。本章主要通过检验第四章提出的命题,研究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导致的对经济增长要素的吸引和控制,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源结构型约束对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路径,对资源约束产生的原因做出解释,为破解自然资源约束的对策提供依据。对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缓解长期经济增长中的自然资源约束,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第七章)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自然资源承载力、自然资源约束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和实证检验自然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类考察和综合考察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从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发现,内蒙古煤炭资源承载力从弱变强,总量限制短期约束不明显;水资源承载力处于较低水平,已成为经济增长“瓶颈”,从水资源承载力检测预警分析发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指标在大多数年份数据处在红色预警线以下水平,表示内蒙古人均水资源量严重缺乏,水资源紧缺,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指标大多数年份数据处在红色预警区间,表示内蒙古水资源污染严重;土地资源承载能力从较低水平转变为中级承载能力水平,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检测预警分析发现,无论是人均耕地面积还是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均未出现预警风险,其中,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呈逐年增加现象,表示土地资源投入从乡村转向城市,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城乡投入,在满足农业安全生产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内蒙古生态用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从黄色预警阈值区间逐渐向橙色预警阈值区间靠近,反映内蒙古生态环境逐渐变差;煤炭、水、土地资源结构影响三种自然资源综合承载能力,从自然资源间相互作用来看,2000-2013年间内蒙古煤炭资源承载能力虽然低下,但是由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煤炭资源较高,所以在三种自然资源综合影响下,2000-2013年三种自然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比煤炭资源承载力水平要高,即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拉高了资源综合承载力,2013-2016年间,虽然煤炭资源承载能力急剧上升,但是由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相对煤炭资源承载能力低,拉低了综合承载能力,2013-2016年间虽煤炭资源承载能力上升,但资源综合承载能力呈下降趋势。第二,从自然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分类考察发现,三种自然资源投入对产出的弹性为正,表示三种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即说明,资源利用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资源型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背后是资源巨大消耗。同时,自然资源投入对产出的正弹性,即二者的正相关关系,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自然资源的减少,如可耗竭资源的绝对减少和可再生资源的相对减少(可再生能力小于经济增长的需求)会导致产出的相应比例减少。资源减少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负效应的原因主要是,资源数量(总量)是减少使得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供给减少,所以从长期来看,资源短缺最终将制约经济增长。从测算不同自然资源“增长阻力”发现,煤炭、水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增长阻力”大小分别为0.0169和0.0058;土地资源对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经济产生的“增长阻力”大小分别为0.0072和-0.0166。这既是经济体,尤其是资源型经济体都将面临的自然资源约束。但经济增长最终取决于技术进步、资源消耗率、再生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技术的进步,使得资源开采过程中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能够缓解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自然资源约束程度。第三,从自然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综合考察发现,首先,由于地区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对丰富自然资源的开采会推动地区短期经济增长;其次,由于地区自然资源禀赋优越和自然资源短期红利,对丰富自然资源产业的发展会吸引和控制经济增长要素,导致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分配结构不平衡,出现资源结构型约束,引起产业结构畸形,出现资源产业依赖现象;再次,自然资源产业依赖通过影响经济增长核心投入要素,如对教育投资活动、科学技术投资活动、制造业产业、水资源依赖产业产生“挤出效应”,减弱上述指标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应有的推动作用,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自然资源依赖会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度的同时加大物质资本投资,通过物质资本投资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利于长期经济发展;同时,通过研究发现,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而出现的煤炭资源产业依赖对水资源以及水资源环境和土地资源产生了显着的消极影响,并加大了水资源缺乏对土地资源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最后,自然资源产业依赖通过上述传导路径,最终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在探索资源型地区资源约束影响经济增长的不同路径过程中,本文着重考虑了政府行为对不同路径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行为会对教育投入活动、科学技术投入活动、制造业发展、水资源丰裕度和土地资源产生消极影响。本文在实证分析中引入政府干预度指标与自然资源依赖指标的交乘项,发现在政府适度干预下,对自然资源的适度依赖有利于教育投入、科学技术投入、制造业产业发展、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丰裕度。这也反映了在政府适度干预下,资源型地区需要把资源型收益转向其他生产性资本,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从自然资源中收益,成功避免自然资源诅咒现象,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了缓解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自然资源约束,实现自然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1)科学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2)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产业多样化发展,避免自然资源产业依赖,突破自然资源约束;(4)制度创新,合理分配“资源红利”;(5)政府适度干预经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是目前国际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学者们在这方面做了丰富的讨论,作者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扩展。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梳理已有相关自然资源承载力研究基础上,构建考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四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内蒙古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状况。第二,结合内蒙古实际情况,在分析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时对罗默(2001)模型土地资源不变假设进行扩展,分别测算了土地资源约束对内蒙古城市和乡村经济的增长阻力。第三,现有研究多从某一方面分析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如可耗竭资源开采对制造业、教育、投资以及储蓄等产生挤出效应,进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忽视了自然资源开采活动与其他自然资源间的综合影响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本文结合内蒙古实际情况,认为对丰富的自然资源开采利用活动会吸引和控制经济增长要素,出现资源结构不平衡,对相关推动经济增长活动产生挤出效应。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依据“挤出效应”逻辑,提出假说命题,从动态角度探讨自然资源约束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在测算不同自然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阻力时,基于Nordhaus(1992)提出的“增长阻力”计算方法,对Romer(2001)模型进行扩展,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分析了资源约束。其中规模报酬不变等假设与现实情况存在差距。目前,大多数相关研究均采用此方法分析自然资源增长阻力,放松假设条件,构建与现实情况更符合的理论模型是值得探索的方向。第二,在第六章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综合分析自然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可能存在遗漏因素。由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众多,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文献基础上主要考虑了技术创新能力、物质资本投资、煤炭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资源依赖度、制造业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政府干预度等因素;未考虑政策、制度因素,这也是本文后续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三,本文将资源约束看作影响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主要变量,侧重研究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中的影响,未全面考虑技术创新、科技进步、制度、市场等要素共同作用时的区域经济增长演变过程,这也是本文进一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刘建英[3](2018)在《PPP模式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投资价值评估》文中研究说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作为天然气发电的重要板块近两年来在我国取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同时,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项目,并且明确了国家推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PPP项目的态度。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建设与运营涉及了电网、油气、市政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协调配合,其中的利益和风险分担尚不明确,同时政府想要在项目建造运营的过程中最少承担责任,而投资者在项目分析中无法从中获得期望的收益,这也导致了PPP项目的实施效果达不到预期。本文针对传统项目价值评估方法存在的不足以及天然气分布式能源PPP项目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建立实物期权价值评估方法研究PPP模式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项目价值,为社会投资者提供准确的项目价值作为投资决策参考,同时为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建立了PPP模式实物期权价值评估模型。针对PPP模式的项目特征,提出了影响天然气分布式发电PPP项目的主要不确定因素。在参数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PPP项目实物期权价值评估模型,充分考虑到项目建设期、特许权期、投资净现金流量、波动率、漂移率、无风险利率等相关因素对PPP项目价值的影响。本文分别进行了参数假设,数值分析表明,采用实物期权价值评估方法得到的项目价值大于采用传统NPV评价方法得到的价值。同时通过案例求解与敏感性分析证实模型的有效性,并且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PPP项目的发展提出建议。
高佳贝[4](2018)在《实物期权法在电影版权估值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影视行业发展迅猛,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影视产业正逐渐成长为我国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显示,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我国国内文化传媒领域发生约125起战略性入股与并购重组事件,总交易金额逼近千亿元人民币。电影行业集创意、商品和生产等要素为一体,是文化媒体行业的重要构成部分。电影版权作为影片制作企业的重要资产,其价值的评估可对企业进行融资和版权交易产生重要影响。然而我国的电影版权价值评估体系当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电影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国内缺乏版权价值评估体系为出发点,对影片版权价值评估、票房影响因素和实物期权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实物期权思想来对影片版权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其次,本文阐述了版权的相关概念和传统的资产价值评估方法,通过对版权资产的特点及版权价值影响因素的剖析,结合实物期权法的相关理论及主要模型,通过对实物期权定价模型中的三种基本模型进行分析与比较,最后选择运用Black-Scholes模型来评估电影版权价值。再次,从采用实物期权法评估影片版权价值的适用性出发,阐述了B-S模型建立过程中电影票房收入、行权价格及收益期限、无风险收益率和波动率等重要评估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构建以影片票房收入为因变量,导演影响力、演员影响力、电影熟悉程度、制作成本、网络口碑等指标为自变量的票房预测回归模型,并运用实际票房收入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检验,最终利用相关参数对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版权价值进行评估。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后,发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被用于电影票房的预测,制作成本能对票房收入产生正向影响。重要评估参数的敏感度分析显示,票房收入的变动能对影片版权价值产生较大影响,而收益期限变动的影响很小,收益波动率的小范围变动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本研究一方面能为影视行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为版权价值评估理论贡献新的视角,为资产评估体系的完善贡献思路。
周学江[5](2016)在《实物期权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基于B-S模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高新技术企业得以快速的发展,同时,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也越来越广泛,但是,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又不同于传统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目前传统的评估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这几种方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而言又有着明显的缺陷。高新技术企业价值不仅包括企业自身的静态价值,同时包括企业高度不确定性的潜在价值,而传统方法在衡量企业的潜在价值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高新技术企业是含有高度风险的,传统价值评估方法认为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会降低价值,然而实物期权思想却有不同理解,实物期权认为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样会带来价值,也就是潜在的期权价值。因此可以将实物期权的思想与价值评估融合,将实物期权的理论和模型应用到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首先,本文从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性和价值构成出发,认为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价值构成的不同,指出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由静态价值和潜在的期权价值构成,然后分析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局限性。其次,基于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局限性引入实物期权的理论,并对实物期权模型进行比较、选择、分析和评价,指出其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适用性和缺陷。考虑到高新技术企业的不确定性的特点和模型的不足,将模糊数学的理论引入实物期权模型中,对原实物期权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修正,得到模糊实物期权模型,并且进一步分析影响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行业竞争因素,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并对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进行量化,得到一个竞争系数,然后对实物期权价值进一步做出修正。最后,结合案例进行模型的展示和测算,并与传统实物期权模型进行比较,通过模型比较来说明模型的改进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意义;并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指出模型的相关参数对企业价值的敏感程度,为企业决策者在提高企业价值方面提供决策指导。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实物期权方法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方面更加具有优势,能够更加合理和真实的反映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
黄薇[6](2016)在《基于实物期权的矿产项目投资价值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矿产资源作为矿业生产要素和劳动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着国计民生。随着我国的矿产资源项目开发利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矿业企业间的并购、股权转让的出现和增多,也使得矿产资源投资价值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如何评估以及用什么方法来评估一个矿产资源项目是否值得投资。相对其他投资来说,矿产投资普遍具有以下特点:投资规模大、投资风险高和投资回收期长。并且,投资过程中充满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选取了矿产资源项目投资价值评估作为研究方向。在对矿产资源的特点予以分析后,认为传统评估方法由于在使用时不考虑矿产投资项目的这些不确定性,它们主要着重于考虑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本身的价值,而对项目现金流量的市场价值是缺乏应有的评估的,使得评估结果往往不尽准确合理。在对实物期权法进行阐述分析后,认为实物期权法更适合评估矿产项目的投资价值。本文拟主要介绍矿产资源投资项目的投资价值评估方法,并以所搜集的F矿业公司为案例,就其原有收益法评估过程进行主要经济参数的合理性分析与修正,并进行重估,再在此基础上沿用收益法数据运用实物期权法对其分析,确定使用二叉树模型进行新的评估,以期为矿产行业投资项目的投资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经计算,得到修正后收益法评估结果为4.65亿元,高于修正前收益法评估结果1.77亿元,该差异主要是由于F矿业公司加权资本成本经修正后降低所致;而运用二叉树模型进行新的评估,得到的F矿业公司于资产评估基准日的项目投资价值为6.48亿元,该评估结果高出修正后收益法评估结果1.83亿元,该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将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期权价值也计算在内。
梁晨[7](2015)在《基于实物期权的房地产投资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房地产投资的特点是投资额巨大、风险高、投资周期长,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行业出台了相关政策以加强调控,加上房地产投资环境的不可预见性、多变性,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房产投资决策变得十分困难,这就需要房地产投资决策方法更为科学、灵活、合理,才能为房产投资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本文基于房地产投资的特点和现状,将云模型和三角模糊数与房地产投资决策领域的实物期权法相结合,并找出基于云模型和三角模糊数的实物期权的投资决策方法在房地产投资决策实例中进行应用途径,为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首先,在研究国内外实物期权理论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对房地产投资决策的一般方法及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进行对比,得到实物期权决策方法在房地产投资领域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对实物期权理论进行研究。其次,分析现有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存在的问题,针对实物期权定价公式中预期现金流收益现值、项目投资成本与预期现金收益波动率这三个参数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特征,结合正态云模型以及三角模糊数对解决随机性问题的优势,将前两个研究对象转化为两朵云,得出通过三角模糊数表示预期现金收益波动率,最终计算出实物期权价值云的一种定价方法。然后,采取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所采用的模型进行验证,以云模型呈现最终的实物期权价值,结合云模型的特点,把结果分为四个区间,即骨干元素区间,基本元素区间,外围元素区间和弱外围元素区间,计算相应的区间范围,并分析相应的应用范围。利用一般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对评估者的评估结果计算得到的期权价值和云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到评估者的评估结果都包含在云模型计算结果的骨干元素区间范围内,表明骨干区间是最有可能发生的期权价值,能够代表期权价值的最可能发生值。研究不同评估者个数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发现对于骨干元素区间来说,相互之间所确定的范围有较高的重合度,特别是拥有较多评估者个数时,结果更加准确,也就是说对于需要用骨干元素区间来评估云模型结果时,样本数据越多,结果就越准确。对预期现金流现值的波动率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波动率在0到0.1变化范围内,期权价值几乎不随波动率的变化而变化;在0.1到0.8变化范围内,期权价值与波动率的变化呈正向变动关系。最后,对基于云模型的实物期权法进行投资决策,得出在延期间隔较短的时间内,投资者得到的收益并不一定会随着延期时间的增长而增大,这是因为投资的不确定性因素在短时间内带来的潜在价值较低以及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共同引起的。可以看出,基于云模型和三角模糊数的实物期权定价法不仅考虑了决策中管理的柔性价值,并且估计了模糊性和随机性因素的影响,是进行房地产投资决策的一种有效方法。
杨琳颖[8](2014)在《区域碳减排份额的分配及定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温室气体增多带来的气候变化风险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二氧化碳减排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升温。中国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大国责任,向国际社会承诺我国的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这对我国来说无疑是个挑战:中国区域差异明显,从国家层面设置的总体要求如何在各行政区域具体落实?如何保障初始分配之后市场交易的顺利开展?科学实用地分配各区域的碳减排责任是实现全国减排目标的关键,而准确合理地核算碳排放基数是分配各区域减排责任的基础,综合系统的衡量指标和方法是分配各区域减排责任的核心。除了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显性碳排放”,省际贸易往来造成的“隐含碳”转移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因此,本文从公平和效率原则出发,考虑省际贸易的影响,运用多准则决策方法,建立区域碳减排份额初始分配的熵权TOPSIS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贴合实际基本准确。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方式以及价格机制是影响碳交易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也是碳交易市场得以正常运作的关键部分。合理设定碳排放配额的初始分配方式是中国建立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在初始分配方式上采用免费分配为主、有偿分配(公开拍卖)为辅,并提出将期权引入到碳排放配额的初始分配中,作为价格稳定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在一系列严格假设下,本文使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对碳排放期权的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证明该机制的可行性。
陈冲[9](2015)在《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充分运用战略管理、企业国际化、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熵理论和系统论等理论知识,研究了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的辨识、评估与防范。建立了基于国际化路径、发展阶段与风险管理的企业国际化风险管理理论框架,系统总结和分析了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面临的风险因素,提出了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指标体系。把熵理论引入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管理的研究中,提出国际化投资风险熵,构建了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熵评估模型并完成实例分析,对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的总风险和各风险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完成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因子的影响分析。考虑不同国家的投资风险,建立基于风险修正的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项目评价模型,完成对国际化项目的投资评价分析。依据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评估的结果,给出了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的防范原则与措施。
张力军[10](2014)在《大型气田投资经济评价系统及实证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世界三大传统能源之一的天然气因为其产量稳定、全球储量高、开采成本较为固定等一系列优点成为备受瞩目的能源生力军。但气田开发资金一次性投入大、技术密集、风险程度高,气田开发方案的合理性是气田开发最终经济效益的保障,进行气田开发经济评价可以提高气田开发技术水平、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率等。气田开发投资经济评价在大型气田项目开发中举足轻重、至关重要,其担负的时代责任也更加凸显。通过对比国内外气田经济评价系统的发展,并具体分析我国当前气田开发投资项目评价系统,包括气田开发投资经济评价的基本思路、主要方法和参照指标,发现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如只进行技术和投资的对比来比选方案并进行项目开发,或者在优选了方案后进行简单的财务评价,而导致不能为气田开发建设的可行性提供关键支撑。在对气田经济评价系统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后,利用系统观和协调发展观指导进行大型气田经济评价系统的完善,完善的经济评价系统包括确定评价方法和参数选择、项目投资概算、经济效益分析(盈利能力和风险管控)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分析。本文重点在项目投资概算部分引入现代成本费用估算方法,在经济效益分析部分引入不确定性和风险评估,以及将社会和环境效益引入评价系统并构建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总结本文,主要获得如下成果:(1)构建了以系统论和协调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系统的协调综合评价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框架。用可持续协调发展观揭示了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宏观的角度入手,探究了气田开发过程中经济评价系统的作用机理,为构建完善的分系统多层次的气田开发项目经济评价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2)将系统层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气田开发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中,经过研究国际先进油气田开发经济评价经验并对比我国研究存在的不足,完善与规范了现有的气田开发经济评价框架。完善后的气田开发投资经济评价理论框架中纳入了风险防范与环境效应等分析,具体包括四个层次: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取值;项目投资额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盈利能力和风险管控)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分析。(3)在完善评价框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重点的经济评价改进项目,包括引入现代成本管理估算方法对项目费用进行估算、在传统单纯盈利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方案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考虑气田经济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引入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分析。(4)对苏里格气田主力气藏的沉积相、亚相、微相、沉积演化规律进行研究。从沉积相划分标志着手,系统划分了苏里格气田的沉积微相类型,认为研究区山1-盒8段储层整体为处于潮湿沼泽背景下距物源有一定距离的砂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划分出心滩、河道(分流河道)充填、泛滥平原和分流河道间洼地4种微相类型。(5)从储层岩石学、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等几方面研究苏里格气田的储层特征。通过分析认为,苏里格气田主力产层盒8段和山1段储层物性有一定的差别,储层孔隙类型多、物性较复杂。(6)根据苏里格气田某采气厂的开发规划确定生产规模及产能,通过分析产量逐年自然递减的规律,综合设计了三套具体的稳产开发方案:第一种方案,稳产期8年,递减期7年;第二种方案,稳产期10年,递减期6年;第三种方案,稳产期12年,递减期5年。(7)针对气田特点,对项目费用估算时采用现代成本管理估算方法,具体包括作业成本法、数据包络法和BP神经网络法等。并对苏里格气田某采气厂的成本费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证明采用现代成本管理估算方法将使费用评估结果更为合理,进一步提高后续经济评价结果的可信度。(8)在进行方案效益分析时,在传统单纯盈利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方案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为了使评价结果所提供的信息更能为决策者所利用,本文引入了概率树和蒙特卡洛模拟方法,采用蒙特卡洛等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历史资料数据的回归,从而尽可能地模拟出未来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的分布情况,利用概率论的思想来测算出未来不确定结果的期望值。本文对苏里格气田某采气厂进行实证研究,对可能的几种开采方案利用改进的方法分析,提出了评价结果及相关建议。(9)在完善经济评价体系时引入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分析。本文通过构建天然气投资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大型气田投资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进行评价。并对苏里格气田某采气厂投资进行了生态环境效益的实证分析。
二、The Effect of Jump on Evaluating Natural Resource Investment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Effect of Jump on Evaluating Natural Resource Investments(论文提纲范文)
(2)自然资源约束对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
1.4.1 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1.5.1 研究创新点 |
1.5.2 研究不足 |
第2章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资源与自然资源 |
2.1.2 资源型地区 |
2.1.3 自然资源约束 |
2.2 理论基础 |
2.2.1 承载力理论 |
2.2.2 系统资源约束理论 |
2.2.3 经济增长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自然资源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2.3.2 自然资源丰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2.3.3 内蒙古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 |
2.3.4 文献评述 |
第3章 内蒙古经济增长中自然资源承载力评价 |
3.1 熵权TOPSIS模型构建 |
3.2 内蒙古煤炭资源承载力评价及约束分析 |
3.2.1 煤炭资源供给分析 |
3.2.2 煤炭资源承载力评价 |
3.2.3 煤炭资源约束分析 |
3.3 内蒙古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约束评价 |
3.3.1 水资源供给分析 |
3.3.2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
3.3.3 水资源约束分析 |
3.4 内蒙古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及约束分析 |
3.4.1 土地资源供给分析 |
3.4.2 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
3.4.3 土地资源约束分析 |
3.5 内蒙古煤炭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综合约束分析 |
3.5.1 煤炭、水、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
3.5.2 煤炭、水、土地资源综合约束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内蒙古自然资源约束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
4.1 内蒙古自然资源约束影响经济增长机制分析:分类考察 |
4.1.1 煤炭资源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
4.1.2 水资源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
4.1.3 土地资源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
4.2 内蒙古自然资源约束影响经济增长机制分析:综合考察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自然资源约束对内蒙古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分类考察 |
5.1 煤炭资源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
5.1.1 模型设定 |
5.1.2 研究样本、数据来源和指标数据 |
5.1.3 实证检验及结论分析 |
5.2 水资源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
5.2.1 模型设定 |
5.2.2 研究样本、数据来源和指标数据 |
5.2.3 实证检验及结论分析 |
5.3 土地资源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
5.3.1 模型设定 |
5.3.2 研究样本、数据来源和处理 |
5.3.3 实证检验及结论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自然资源约束对内蒙古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综合考察 |
6.1 模型设定 |
6.1.1 关于命题1 的实证模型设定 |
6.1.2 关于命题2 的实证模型设定 |
6.1.3 关于命题3 的实证模型设定 |
6.1.4 关于命题4 的实证模型设定 |
6.2 研究样本、数据来源和指标数据 |
6.2.1 研究样本 |
6.2.2 数据来源 |
6.2.3 指标数据 |
6.3 实证检验及结论分析 |
6.3.1 对命题1 的实证检验 |
6.3.2 对命题2 的实证检验 |
6.3.3 对命题3 的实证检验 |
6.3.4 对命题4 的实证检验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主要结论、对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对策建议 |
7.2.1 科学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
7.2.2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 |
7.2.3 产业多样化发展,避免资源产业依赖 |
7.2.4 制度创新,合理分配“资源红利” |
7.2.5 政府适度干预经济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3)PPP模式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投资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框架及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PPP模式及项目价值评估理论研究综述 |
2.1 PPP模式研究综述 |
2.1.1 PPP模式概念及分类 |
2.1.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PPP项目 |
2.2 项目价值评估理论 |
2.2.1 项目价值评估方法 |
2.2.2 传统价值评估方法不足之处 |
2.3 实物期权定价理论 |
2.3.1 实物期权定价核心思想 |
2.3.2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
2.4 实物期权理论与传统价值评估方法比较 |
第3章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发展现状及不确定因素分析 |
3.1 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发展现状 |
3.1.1 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现状 |
3.1.2 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市场发展现状 |
3.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
3.2.1 技术因素 |
3.2.2 电价因素 |
3.2.3 政策法规因素 |
3.2.4 市场发展因素 |
3.3 实物期权应用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适用性分析 |
3.3.1 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
3.3.2 承认投资的强不可逆性 |
3.3.3 减少投资评价的主观成分 |
3.3.4 兼顾投资的短期价值和长期价值 |
3.3.5 更有效的利用潜在投资机会 |
3.3.6 充分利用未来不断出现的有效信息 |
第4章 PPP模式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价值评估模型 |
4.1 实物期权价值评估基本框架 |
4.1.1 期权识别与选择 |
4.1.2 模型选择 |
4.1.3 参数设定 |
4.1.4 价值计算 |
4.2 PPP项目中实物期权识别与选择 |
4.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PPP项目价值评估模型建立 |
4.3.1 模型基本假设 |
4.3.2 参数设置 |
4.3.3 模型求解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项目介绍 |
5.1.1 项目简介 |
5.1.2 项目投资运营回报 |
5.1.3 项目特点 |
5.2 项目价值评估 |
5.2.1 项目传统价值评估 |
5.2.2 项目实物期权价值评估 |
5.2.3 传统价值评估与期权价值评估结果对比 |
5.2.4 敏感性分析与讨论 |
5.3 项目分析与讨论 |
5.3.1 PPP模式奠定成功基础 |
5.3.2 引入实物期权评估项目价值 |
5.3.3 PPP项目价值评估建议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实物期权法在电影版权估值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3 创新点 |
1.4 文献综述 |
1.4.1 电影版权价值评估研究综述 |
1.4.2 电影票房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1.4.3 实物期权法研究综述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方法 |
2.1 电影版权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电影版权概念 |
2.1.2 传统价值评估方法 |
2.2 电影版权价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
2.2.1 电影版权资产的特点 |
2.2.2 电影版权价值的影响因素 |
2.3 实物期权定价相关理论 |
2.3.1 期权概念 |
2.3.2 实物期权及实物期权法 |
2.3.3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
第3章 电影版权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
3.1 实物期权法在影片版权估值中的适用性 |
3.1.1 电影版权的实物期权属性 |
3.1.2 应用实物期权法评估影片版权价值的优势 |
3.2 电影版权价值评估的B-S模型参数 |
3.2.1 电影票房收入预测 |
3.2.2 行权价格及收益期限的确定 |
3.2.3 折现率的确定 |
3.2.4 波动率的确定 |
第4章 实证分析与模型应用 |
4.1 光线传媒公司案例概述 |
4.2 电影票房收入预测 |
4.2.1 回归模型参数的确定 |
4.2.2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
4.2.3 多元回归模型构建 |
4.2.4 回归分析及其结果 |
4.2.5 预测结果验证 |
4.3 模型其余的参数确定 |
4.3.1 收益波动率的确定 |
4.3.2 收益期限、行权价格的确定 |
4.3.3 票房收入贴现率的确定 |
4.4 版权价值评估结果 |
4.4.1 期权价值评估 |
4.4.2 电影版权价值计算 |
4.4.3 重要评估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5.2.1 局限性 |
5.2.2 展望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5)实物期权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基于B-S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
第二节 实物期权理论 |
第三节 模糊数学理论 |
第三章 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应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缺陷 |
第一节 高新技术企业内涵及特殊性分析 |
第二节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构成分析 |
第三节 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缺陷 |
第四章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实物期权方法的引入及模型构建 |
第一节 实物期权方法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可行性 |
第二节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
第三节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相关参数确定 |
第四节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应用框架设计 |
第五章 案例应用 |
第一节 案例简介 |
第二节 案例公司价值评估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实物期权的矿产项目投资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矿产项目投资价值评估研究综述 |
1.2.2 实物期权法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2章 矿产项目投资价值评估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矿产项目 |
2.1.2 项目投资价值 |
2.1.3 矿产项目投资价值 |
2.2 矿产项目投资价值评估理论及方法 |
2.2.1 传统评估理论及方法 |
2.2.2 实物期权法 |
2.3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
2.3.1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
2.3.2 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 |
第3章 F矿业公司项目投资价值评估研究 |
3.1 行业背景分析 |
3.2 F矿业有限公司概况 |
3.2.1 F公司交易背景分析 |
3.2.2 矿区位置与地质概况 |
3.2.3 矿体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 |
3.3 原评估方法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
3.3.1 案例评估目的以及原评估方法、评估结果 |
3.3.2 原评估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
3.4 评估思路和评估方法的选择与改进 |
第4章 实物期权法下F公司评估方法改进 |
4.1 原收益法评估过程中主要经济参数的选取与修正 |
4.1.1 主要经济参数的选取 |
4.1.2 不合理经济参数的修正 |
4.1.3 不考虑期权情况下的修正评估结果 |
4.2 考虑期权价值的F矿业公司项目投资价值的评估 |
4.2.1 构建二叉树实物期权模型 |
4.2.2 二叉树实物期权模型下的F公司项目投资价值评估 |
4.2.3 不同方法下评估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
4.3 对矿产资源项目投资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的启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附表 |
(7)基于实物期权的房地产投资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实物期权理论研究 |
1.2.2 国内实物期权理论研究 |
1.2.3 实物期权在房地产领域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物期权在房地产投资决策中的理论基础 |
2.1 引言 |
2.2 房地产投资概述 |
2.2.1 房地产投资特点 |
2.2.2 房地产投资影响因素 |
2.2.3 房地产投资现状 |
2.3 传统投资决策理论 |
2.3.1 传统投资决策方法 |
2.3.2 传统净现值法的局限性 |
2.3.3 不确定性分析 |
2.4 实物期权理论 |
2.4.1 期权 |
2.4.2 实物期权概念及特性 |
2.4.3 实物期权类型 |
2.4.4 实物期权定价 |
2.4.5 实物期权与传统净现值法比较 |
2.5 房地产投资决策中的实物期权理论 |
2.5.1 房地产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实物期权 |
2.5.2 房地产投资项目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及参数 |
2.5.3 实物期权在房地产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框架 |
2.6 房地产投资中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正态云的实物期权定价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云模型 |
3.2.1 云的概念及特征 |
3.2.2 正态云 |
3.2.3 综合云 |
3.2.4 云的代数运算 |
3.2.5 正向云发生器算法 |
3.2.6 逆向云发生器算法 |
3.3 三角模糊数 |
3.3.1 三角模糊数的概念 |
3.3.2 权重的确定 |
3.4 实物期权定价方法研究 |
3.4.1 项目预期现金流净收益和投资成本的估计 |
3.4.2 项目预期现金流收益波动率的估计 |
3.4.3 基于正态云的实物期权定价结果 |
3.5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基于云模型的实物期权定价方法的应用分析 |
4.1 引言 |
4.2 项目概况 |
4.3 基于云模型和三角模糊数的实物期权价值计算 |
4.3.1 各参数值计算 |
4.3.2 期权价值计算 |
4.4 计算结果分析 |
4.4.1 期权价值云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4.4.2 评估者评估结果和与云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4.4.3 不同评估者个数评估计算结果对比 |
4.4.4 波动率与期权价值的关系 |
4.5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基于实物期权定价在房地产项目中的投资决策 |
5.1 传统NPV法的投资决策 |
5.2 一般实物期权的投资决策 |
5.3 基于云模型实物期权的投资决策 |
5.4 云模型实物期权法的决策流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本文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8)区域碳减排份额的分配及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和路线 |
第二章 碳配额分摊及其交易价格的研究综述 |
2.1 碳份额分摊研究综述 |
2.1.1 从分配原则角度的探讨 |
2.1.2 经济学分析角度的研究 |
2.1.3 数学模型优化研究 |
2.1.4 综合指数构建的研究 |
2.1.5 简要述评 |
2.2 碳配额交易价格研究综述 |
2.2.1 影响碳配额价格的因素研究 |
2.2.2 碳配额价格的分布特征研究 |
2.2.3 碳配额价格的计量模型研究 |
2.2.4 碳配额衍生产品价格研究 |
2.2.5 简要述评 |
第三章 二氧化碳减排份额的初始分配策略 |
3.1 初始减排份额的分配层次 |
3.1.1 宏观层面的分配 |
3.1.2 中观层面的分配 |
3.1.3 期权机制的引入 |
3.2 构建综合分配指数的原则和指标 |
3.2.1 指标建立原则 |
3.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3.3 建立各区域碳减排份额分配模型 |
3.3.1 区域实际碳排放量的核算 |
3.3.2 赋权方法的选择 |
3.3.3 综合合成方法的选择 |
第四章 各省区二氧化碳初始减排份额分配的实证分析 |
4.1 区域实际碳排放量测算 |
4.1.1 生产地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测算 |
4.1.2 隐含碳排放的估算 |
4.1.3 实际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 |
4.2 指标的数据来源及处理 |
4.3 分配结果 |
第五章 碳排放份额交易的市场定价 |
5.1 碳排放交易市场 |
5.2 碳配额交易定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5.2.1 碳配额具有大宗商品的性质 |
5.2.2 碳配额的价格发现需要交易市场 |
5.2.3 企业有规避风险的需要 |
5.2.4 碳配额交易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 |
5.2.5 合理的初始定价机制有助于刺激交易活跃度 |
5.3 碳配额定价理论基础 |
5.3.1 期权理论概述 |
5.3.2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
5.4 期权定价实证分析 |
5.4.1 数据来源及处理 |
5.4.2 期权设计及参数估计 |
5.4.3 计算结果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1.1 初始碳减排份额的分摊 |
6.1.2 碳配额交易的市场定价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详细摘要 |
Detailed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 |
1.1.2 世界能源形势及煤炭产业发展趋势 |
1.1.3 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 |
1.1.4 国内主要煤炭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 |
1.1.5 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目前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基础理论分析 |
2.1 国际化理论 |
2.1.1 企业国际化内涵 |
2.1.2 企业国际化动因 |
2.1.3 企业国际化路径 |
2.1.4 企业国际化阶段 |
2.2 风险管理 |
2.2.1 风险的基本内涵 |
2.2.2 国际化风险识别 |
2.2.3 国际化风险评估 |
2.2.4 国际化风险防范 |
2.3 熵理论 |
2.3.1 熵的内涵 |
2.3.2 信息熵 |
2.3.3 相关应用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辨识 |
3.1 风险辨识 |
3.1.1 风险辨识的内涵 |
3.1.2 风险辨识的原则 |
3.1.3 风险辨识的方法 |
3.1.4 风险辨识的程序 |
3.2 风险管理理论框架 |
3.2.1 风险管理框架分析 |
3.2.2 风险管理框架构建说明 |
3.3 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辨识 |
3.3.1 风险辨识依据 |
3.3.2 风险辨识类别 |
3.3.3 风险辨识路径 |
3.3.4 风险类型划分 |
3.4 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分析 |
3.4.1 政治风险 |
3.4.2 政策风险 |
3.4.3 经济风险 |
3.4.4 文化风险 |
3.4.5 管理风险 |
3.4.6 资金风险 |
3.4.7 技术风险 |
3.4.8 市场风险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评估 |
4.1 风险评估 |
4.2 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熵 |
4.2.1 风险熵的应用分析 |
4.2.2 国际化投资风险熵的提出 |
4.2.3 国际化投资风险熵体系分析 |
4.3 建立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指标体系 |
4.3.1 建立指标体系原则 |
4.3.2 风险指标体系分析 |
4.3.3 风险指标变量赋值 |
4.4 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熵评估模型 |
4.4.1 构造评估矩阵 |
4.4.2 评估矩阵标准化处理 |
4.4.3 计算熵值 |
4.4.4 计算熵权 |
4.4.5 确定风险值 |
4.4.6 确定总风险 |
4.5 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评估分析 |
4.5.1 评估专家的选取 |
4.5.2 风险级别的划分 |
4.5.3 实例分析 |
4.6 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项目评价分析 |
4.6.1 投资目标市场界定 |
4.6.2 投资项目评价模型 |
4.6.3 投资项目评价分析 |
4.6.4 投资项目决策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防范 |
5.1 风险防范 |
5.1.1 风险防范的内涵 |
5.1.2 风险防范的基本手段 |
5.2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
5.3 国际化准备阶段 |
5.3.1 审慎选择目标对象 |
5.3.2 国际化路径选择 |
5.3.3 合理评估目标价值 |
5.3.4 国际化人才储备 |
5.4 国际化筹建阶段 |
5.4.1 选择恰当投资方式 |
5.4.2 掌握商务谈判技巧 |
5.4.3 科学的资本运营 |
5.4.4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
5.4.5 构建科学组织架构 |
5.5 国际化经营阶段 |
5.5.1 打造国际化管理团队 |
5.5.2 实施本土化经营 |
5.5.3 国际人力资源开发 |
5.5.4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
5.5.5 科学的利润分配模式 |
5.5.6 及时应对经济局势变化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在校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10)大型气田投资经济评价系统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协调发展理论的研究 |
1.2.2 气田经济评价系统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1.4 论文的创新性 |
第2章 气田经济评价系统相关理论 |
2.1 系统观与协调发展观 |
2.1.1 系统观的基本概念 |
2.1.2 协调发展观的基本概念 |
2.1.3 系统协调理论的内涵 |
2.1.4 系统协调理论的运用基础 |
2.2 天然气能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气田经济评价系统现状 |
3.1 传统气田经济评价系统 |
3.1.1 气田开发投资经济评价的基本思路 |
3.1.2 气田开发投资经济评价的主要方法 |
3.1.3 气田开发与投资经济评价的参照指标 |
3.2 传统评价系统存在的不足 |
3.2.1 气田开发投资经济评价模式上的不足 |
3.2.2 气田开发投资经济评价方法上的不足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型气田投资经济评价系统的完善 |
4.1 气田经济评价系统理论框架 |
4.2 系统内部各层次的协调 |
4.2.1 费用估算层次 |
4.2.2 经济效益分析层次 |
4.2.3 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层次 |
4.3 经济评价系统与社会及生态环境协调 |
4.4 大型气田投资经济评价内容的完善 |
4.4.1 费用估算评价 |
4.4.2 经济效益评价 |
4.4.3 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经济评价系统实证研究——苏里格气田基础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方案 |
5.1 苏里格气田概况 |
5.1.1 苏里格气田地理位置 |
5.1.2 苏里格气田发展历程 |
5.2 区域地质背景 |
5.2.1 沉积盆地演化 |
5.2.2 区域构造特征 |
5.3 地层划分和对比 |
5.3.1 地层对比依据 |
5.3.2 地层对比结果 |
5.4 苏里格气田沉积微相特征 |
5.4.1 沉积相划分标志 |
5.4.2 沉积微相划分 |
5.4.3 沉积微相剖面特征 |
5.4.4 平面沉积微相分析 |
5.5 苏里格气田储层特征研究 |
5.5.1 岩石学特征 |
5.5.2 物性特征 |
5.5.3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5.6 开发方案的制定 |
5.6.1 气井生产自然递减率计算 |
(1) 年对年自然递减率 |
(2) 标定法自然递减 |
(3) 年底对年底自然递减率 |
5.6.2 稳产开发方案设计 |
5.6.3 年产量预测 |
5.6.4 总开发方案特点 |
第6章 经济评价系统实证研究——费用预测 |
6.1 生产成本的传统预测 |
6.1.1 生产成本与产量关系分析 |
6.1.2 生产成本的预测 |
6.1.3 损益预测 |
6.2 天然气生产成本动因分析 |
6.2.1 材料费用的动因分析 |
6.2.2 动力费用的动因分析 |
6.3 成本预测的数据包络法 |
6.3.1 GM(1,1)预测与模型检验 |
6.3.2 DEA评价与优化 |
6.4 成本预测的神经网络法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经济评价系统实证研究——经济效益分析 |
7.1 不同开发方案的优选——推荐方案的确定 |
7.1.1 净现值法 |
7.1.2 净年值法 |
7.1.3 实物期权法 |
7.1.4 推荐方案的确定 |
7.2 推荐方案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方法 |
7.2.1 盈亏平衡分析 |
7.2.2 敏感性分析 |
7.2.3 风险分析 |
7.3 推荐方案实证研究 |
7.3.1 盈亏平衡分析 |
7.3.2 敏感性分析 |
7.3.3 风险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经济评价系统研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
8.1 天然气开发与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效益作用机理 |
8.2 天然气能源与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
8.2.1 天然气能源与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系统界定 |
8.2.2 天然气能源与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系统相关关系分析 |
8.2.3 天然气能源与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运行机理 |
8.3 气田开发的生态环境效益实证研究 |
8.3.1 气田开发的生态环境效益综合评价指标 |
8.3.2 灰色聚类评价模型 |
8.3.3 实证研究 |
8.4 构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
8.4.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8.4.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8.4.3 指标体系中可能的不足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四、The Effect of Jump on Evaluating Natural Resource Investments(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实物期权的煤化工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研究[D]. 梁琪.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 [2]自然资源约束对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D]. 斯日吉模楞.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3]PPP模式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投资价值评估[D]. 刘建英.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4]实物期权法在电影版权估值中的应用研究[D]. 高佳贝.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5]实物期权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基于B-S模型分析[D]. 周学江. 浙江财经大学, 2016(06)
- [6]基于实物期权的矿产项目投资价值评估[D]. 黄薇. 湖南大学, 2016(03)
- [7]基于实物期权的房地产投资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D]. 梁晨. 重庆交通大学, 2015(06)
- [8]区域碳减排份额的分配及定价研究[D]. 杨琳颖. 天津大学, 2014(03)
- [9]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 陈冲.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05)
- [10]大型气田投资经济评价系统及实证研究[D]. 张力军. 成都理工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