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解法一步制取磷酸二氢钾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俊虎,杨秀山,许德华,张志业,钟本和[1](2022)在《磷酸二氢钾生产工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阐述磷酸二氢钾的主要生产方法,包括中和法、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复分解法、直接法、电解法、结晶法以及其他方法,介绍其工艺流程,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以湿法磷酸为原料采用中和法生产磷酸二氢钾,既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投资小等优势,又实现了物料综合利用,在磷酸二氢钾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
王路星[2](2021)在《镍铁渣基磷酸盐胶凝材料制备及其固化电解锰渣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利用镍铁渣分别与磷酸(P1)、磷酸二氢钠(P2)和磷酸二氢钾(P3)在常温下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制备性能良好的镍铁渣基磷酸盐胶凝材料,再用其固化电解锰渣中可溶性锰、氨氮以及伴生重金属离子,实现对电解锰渣的安全环保处置。重点讨论三种磷源及掺量和电解锰渣掺量对电解锰渣固化体力学性能、反应p H、可溶性锰离子和氨氮固化率的影响,并通过SEM、XRD、FT-IR等对电解锰渣固化体进行表征分析,从而对固化体中可溶性锰离子和氨氮的固封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所示:(1)镍铁渣基磷酸盐胶凝材料制备最佳原料配比:当镍铁渣与磷酸质量配比m(FS/P1)为4:1时制备的胶凝材料(编号为PA2)性能最佳,抗压强度最大可达6.3 MPa;当镍铁渣与磷酸二氢钠质量配比m(FS/P2)为5:1时制备的胶凝材料(编号为PB3)性能最佳,抗压强度最大可达22.7 MPa;当镍铁渣与磷酸二氢钾质量配比m(FS/P3)为4:1时制备的胶凝材料(编号为PC2)性能最佳,抗压强度最大可达27.5 MPa。(2)镍铁渣基磷酸盐胶凝材料的形成机理:胶凝材料的主要胶凝相为Mg2(PO4)(OH)·3H2O和Mg HPO4·7H2O,其中部分未反应的镁橄榄石(Mg2Si O4)作为填充剂存在于材料内部,使得材料密实度提高,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3)当质量配比m(FS/P1)为6:1时制备的固化体(编号为SA4)性能最佳,抗压强度最大可达4.0 MPa,其对电解锰渣中的锰离子和氨氮的固化率分别为99.91%和82.86%;当质量配比m(FS/P2)为5:1时制备的固化体(编号为SB3)性能最佳,抗压强度最大可达6.5 MPa,其对电解锰渣中的锰离子和氨氮的固化率分别为99.91%和65.16%;当质量配比m(FS/P3)为4:1时制备的固化体(编号为SC2)性能最佳,抗压强度最大可达6.7 MPa,其对电解锰渣中的锰离子和氨氮的固化率分别为99.99%和91.63%,体系中锰离子和氨氮的浸出浓度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限值。(4)电解锰渣掺量对固化体力学性能和固化效果的影响非常显着,且随着电解锰渣掺量的增加,三种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均呈现减小的趋势,说明电解锰渣的加入会阻碍固化体的水化反应。随着电解锰渣掺量的增大,电解锰渣中的锰离子和氨氮的固化率逐渐下降,锰离子和氨氮的浸出浓度也相应增大,当电解锰渣掺量为20%时制备的固化体具有最佳力学性能和最佳的固化效果。(5)固化体的主要胶凝相为MnPO4·H2O、(NH4)2HPO4、NH4MgPO4·6H2O,说明电解锰渣中的锰主要以MnPO4·H2O形式固封,氨氮主要以(NH4)2HPO4和NH4MgPO4·6H2O形式固封。制备的胶凝材料不仅可参与固化体的形成,增加材料结构致密性,而且还可以通过物理封装、物理吸附、化学粘结等手段对电解锰渣中的氨氮和锰离子进行有效固封。
汪朝强,唐浩,明大增,罗康碧,李沪萍,潘登[3](2017)在《磷酸二氢钾生产方法现状及发展前景》文中研究说明磷酸二氢钾不仅在农业是一种高效、高浓度的磷钾复合肥料,而且在化学工业、医疗及食品行业也具有广泛的应用。简述了磷酸二氢钾的生产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归纳。秉承着绿色环保、低成本、高效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念,分别对以湿法磷酸、磷酸二氢钙或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铵为原料制备磷酸二氢钾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郭强[4](2017)在《硫酸法制备磷酸二氢钾新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磷酸二氢钾作为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高效无氯磷钾复合肥,应用广泛。目前,磷酸二氢钾生产主要采用中和法,因原料磷酸和氢氧化钾价格太高,难以大规模在农业上进行推广和应用。另外,随着国内工业发展,大量的废硫酸处理和排放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氯化钾、硫酸和磷酸氢钙为原料制备磷酸二氢钾的新工艺,其关键点是整个反应过程控制在80℃以下,从而即克服了传统曼海姆法高温(600-800℃)合成反应条件以及对设备的严重腐蚀(硫酸和盐酸)的根本缺点,又解决了传统中和法以磷酸、氢氧化钾为原料的高成本缺点。研究表明:本新工艺钾和磷的总回收率分别为99%和95%,每制一吨磷酸二氢钾的原料成本约为3100-3500元,大大低于现有的以氢氧化钾、磷酸为原料的中和法原料成本(约6000元/吨),原料成本降低了35-45%。本新工艺优化的工艺条件是:(1)氯化钾和硫酸反应制硫酸氢钾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氯化钾初始质量浓度为50%,反应温度为80℃,氯化钾和硫酸的摩尔配比在1:1.2,反应时间12min。(2)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磷酸氢钙和硫酸氢钾反应制磷酸二氢钾的最优工艺组合为:反应时间为120min,反应温度为60℃,液固比为4.5,钾磷比为1.3。各因素对磷酸二氢钾制备中母液磷收率的影响顺序:反应温度>液固比>磷钾比>反应时间。(3)磷酸二氢钾母液结晶实验,控制蒸发水量在70%,所得到的磷酸二氢钾产品纯度在96%以上,符合国家农业级一等品标准。
唐浩[5](2017)在《工业硫酸分解氯化钾制备硫酸氢钾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稳态发展离不开合理的施肥。钾肥则是其中较重要的肥料之一,硫酸钾是一种最重要的无氯优质钾肥,其价格比硝酸钾低而有广泛施用,也是大部分农作物所需元素硫的重要来源之一。硫酸氢钾本身也是一种钾肥,也可作为中间产品生产众多N、P、K复合肥料,其次,硫酸氢钾也是一种农药杀虫剂。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硫酸氢钾的应用正在慢慢扩展。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重要的磷复肥生产企业,目前拟采用硫酸氢钾与磷矿反应制备农用磷酸二氢钾复合肥。本课题基于曼海姆法制备硫酸钾的两步反应机理,研究了曼海姆法的第一步低温反应,即氯化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钾的工艺研究,其工作将为公司后续利用硫酸氢钾与磷矿反应制备农用磷酸二氢钾提供适宜的原料选择,提高企业自身利益和节约原料成本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本课题研究了水相和无水相条件下氯化钾与工业硫酸反应的温度、摩尔配比、时间、硫酸浓度以及搅拌速率等因素对所制得中间产品硫酸氢钾的影响,并对制得的产品进行XRD、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以及扫描电镜等结构表征。(1)水相实验研究。对于工业硫酸与氯化钾溶液制备硫酸氢钾的反应,由单因素实验得出:其较优生产条件为反应温度85℃,摩尔比1.2:1,反应时间60min,硫酸浓度80%,搅拌速率为300r/min,此时反应转化率为98.99%,固相中KHSO4质量分数98.77%,KCl质量分数0.29%,H2SO4质量分数0.94%。由正交试验得出:温度和原料摩尔配比是主要影响因素,且温度影响效果最明显;其它影响因素顺序分别为反应时间>搅拌速率>硫酸浓度。最优生产条件温度为90℃,摩尔比为1.2:1,反应时间为60min,硫酸浓度为80%,搅拌速率为250r/min。通过最优条件重复实验表明该工艺较稳定,并且转化率约为98.6%,可考虑放大实验,此时固相产品中KHSO4质量分数约为98.4%,KCl质量分数约为0.6%,H2SO4质量分数约为1%。通过反应液和滤液的晶体析出实验可以得出在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研磨细的硫酸氢钾晶种能使KHSO4产品更快的析出,并且工业酸中杂质Fe对于晶体的析出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副产盐酸和滤液,结合公司优势,提出了相应的循环利用建议。最后通过XRD、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以及扫描电镜等结构表征表明,工业硫酸与氯化钾溶液制备得到的硫酸氢钾产品质量较高,符合工业标准。(2)无水相实验研究。对于工业硫酸分解氯化钾固体制备硫酸氢钾的反应,由单因素实验得出:其较优生产条件为反应温度80℃,摩尔比1.2:1,反应时间50min,搅拌速率为300r/min,此时反应转化率为92.64%,固相产品中KHS04质量分数97.42%,KCl质量分数2.04%,H2SO4质量分数0.54%。由正交试验得出:温度和原料摩尔配比是主要影响因素,且温度影响效果最明显;反应时间和搅拌速率为次要影响因素,其中搅拌速率影响效果最小。最优生产条件温度为80℃,摩尔比为1.1:1,反应时间为60min,搅拌速率为250r/min。通过最优条件重复实验可以得出工艺较稳定,并且转化率约为92%,此时固相产品中KHSO4质量分数约为98%,KCl质量分数约为2%,H2SO4质量分数约为0.1%。在进行最优重复实验时,对氯化氢气体逸出量做了对应研究,气体吸收效果较好,符合工业排放标准。针对曼海姆法进行改进,尝试性的对其进行较高温反应,考察较高温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最后通过XRD、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以及扫描电镜等结构测试表明,工业浓硫酸分解氯化钾固体制备得到的硫酸氢钾产品纯度较高,转化率基本符合工业标准。通过对两种实验条件下工业硫酸与氯化钾制备硫酸氢钾的工艺研究可以看出:相较于无水相条件,水相条件下得到的产品质量和转化率更高,原料的利用率也更好。除此之外,无水相条件反应时反应物粘稠,生成的硫酸氢钾易包裹在未反应的氯化钾上面,阻止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使得反应转化率相较于水相略低,所得固相产品易成球状小颗粒。因此,建议工业生产采用水相法生产硫酸氢钾较好,晶体析出时反应液中加入少量晶种更佳,滤液以及反应用水也能得到很好的循环利用。
吴宇川,何兵兵,薛绍秀,贺银菊,胡宏[6](2017)在《磷酸二氢钾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阐述国内磷酸二氢钾的制备方法 (中和法、复分解法、直接法、结晶法、电解法、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等)及其在农业、食品行业和工业上的应用。提出中和法成本较高,但产品品质较好;复分解法成本低,但品质不如中和法;萃取法则综合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势,成本适中,产品纯度高,在诸多制备方法中具有较大的优势。磷酸二氢钾在叶面喷肥上应用较为广泛,能显着提高农作物产量,且磷酸二氢钾水溶性优良,可以作为全水溶性肥料;在食品行业作为营养添加剂也有广泛应用。
平成君[7](2016)在《湿法磷酸制备磷酸二氢钾新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农业肥料中,KH2PO4是一种优质的P,K复合肥。这种肥料有一系列的优点,如Cl含量很低,不会出现结块的情况。另外P,K营养元素含量很高,农用效果显着。当前,投资大是生产KH2PO4工艺的最大制约条件。本文试图开发出一套以湿法H3PO4和工业KCl为化工原料的新工艺,这项工艺比较目前主流的生产工艺有一系列的优点,如投资少,热能消耗小等。因此该工艺未来可以尝试工业化生产。首先,本文研究了以湿法磷酸和工业氯化钾为原料,制取磷酸二氢钾及复合肥的新工艺。该工艺需添加一种有机溶剂,在特定条件下对制取的磷酸二氢钾及复合肥进行沉淀结晶,得到较好品质的磷酸二氢钾及复合肥产品。制取磷酸二氢钾阶段,考察了原料配比(H3PO4与HCl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用量、沉淀结晶温度等因素对磷酸二氢钾纯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H3PO4与KCl的摩尔比为1.2:1,反应温度为170℃,反应时间为180min,溶剂用量为200ml,沉淀结晶温度为45℃的条件下,磷酸二氢钾的纯度达到95%以上,该产品达到标准HG 2321-1992中对农用磷酸二氢钾合格品的要求。重结晶法提纯后产品磷酸二氢钾的纯度可以达到99.3%以上,达到标准HG 2321-1992中,对工业磷酸二氢钾一等品的要求,过滤的母液经物料回收阶段制取复合肥。制取复合肥阶段,考察了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复合肥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5.25,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5min的条件下,N,P,K元素的回收率较高,且氯含量小于0.2%。其次,在生产磷酸二氢钾及复合肥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溶剂,因此在生产结束后需要对有机溶剂进行回收处理。研究表明:该工艺对溶剂的回收率高达98%以上。溶剂的低损失率,大大增加了该工艺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可行性。最后,对该工艺进行物料和经济衡算。衡算结果表明:生产每吨含磷酸二氢钾99.3%的优质产品可以获利1000元左右。此工艺过程中对未参与反应的物料进行物料回收,大大的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这样该工艺的生产成本也就降低了。
万革枝[8](2016)在《磷钾页岩矿湿法磷酸法制备磷酸氢钾脲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可溶性钾矿资源短缺,难溶性钾矿资源较为富厚,开发难溶性钾矿来填补可溶性钾矿资源的缺乏是国内持久重视的课题。本研究所用的原料是磷矿开采过程中被废弃的底板层,该底板层其上是含钾页岩,其下是中低品位的磷矿石,开发利用废弃板层这一类含钾页岩以弥补可溶性钾盐市场不足。而且,磷矿资源高品位矿少、低品质矿偏多。结合含钾页岩和中低品位磷矿来制取磷钾盐,解决了钾资源的浪费及对贫矿的合理利用问题。采取四苯硼酸钠重量法测钾和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磷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常温常压下磷酸与硫酸耦合分解富钾页岩和磷矿的情况,探索了湿法磷酸法制备磷酸氢钾脲的工艺,重点研究了中间产物磷酸二氢钾的预处理及澄清工艺。研究结果如下:(1)常温常压下磷酸与硫酸耦合分解富钾页岩和磷矿,得出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钾磷矿的质量配比0.8,反应的液固比3︰1(mL/g),硫酸浓度50%,反应温度120℃,反应5h,钾的提取率可达76.08%。通过正交实验表明:磷钾矿粉质量配比、反应液固比、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对钾的浸出率均有影响,且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反应时间>硫酸浓度>原料质量配比>液固比。(2)在磷酸二氢钾的合成工艺预处理部分,降低磷钾液酸性实验中,探讨了矿粉洗涤的温度、时间、洗涤次数对母液酸性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洗涤温度40℃、洗涤时间2h以及洗涤4次对母液的酸性降低效果最好。且降低母液酸性用磷钾矿作为洗涤物优于磷矿洗涤。(3)磷钾矿循环洗涤实验,采用液相与固相逆流的方法,磷浸取率达86.05%,钾浸取率52.24%,实际消耗硫酸占理论硫酸量的118.32%。(4)在磷酸二氢钾的合成工艺澄清浓缩部分,用氢氧化钾继续调节母液的pH,考察了母液的酸性降低对溶液中杂质离子铁铝镁的影响,溶液pH调到4.0-4.2时,杂质去除最佳。浓缩结晶时,加热浓缩后过滤,磷酸二氢钾的纯度可达98.89%,优于加热浓缩不过滤。(5)探讨了尿素与磷酸二氢钾合成磷酸氢钾脲的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转速以及结晶时间对结晶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80min,搅拌200r/min,结晶时间为12h。
黄富林[9](2014)在《磷酸二氢钾水溶肥的工艺研究与生产实践》文中提出据权威机构调查,全世界将有三分之一的国家面临淡水资源危机,我国是典型的缺水国家,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未来20年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为应对水资源紧张和缺乏,全面推行水肥一体化是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高效、精准农业,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磷酸二氢钾既是一种化工产品,也可作为化工原料,由于其具备很多优质物化特性,因此在农业和工业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农业方面,作为一种高浓度磷钾复合肥,具有高效、速溶、无毒、无害等特点,主要应用在水溶肥方面。在工业方面,主要应用于化工、食品、医药、饲料等方面。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磷酸二氢钾生产技术的研究,将直接法、中和法、复分解法、离子交换法和萃取法的生产原理及工艺进行对比,分析各种生产工艺的特点,结合我司的技术、原料、能源等方面优势,认为溶剂萃取法将成为未来磷酸二氢钾生产发展的趋势,将此法确定为公司磷酸二氢钾的生产工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司现有技术,对萃取法生产工艺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萃取剂的萃取机理和萃取性能进行了筛选和试验,选择叔胺org1作为萃取剂,以及org2作为调相剂,通过实验数据表明,在此条件下:org1的浓度为60%~80%、萃取温度为60℃、萃取时间为15min、原料磷酸与氯化钾进料摩尔比为1:1~1:1.2、org1与氯化钾的摩尔比为1.25,反应的效果最好,成本最为经济。在此基础上,对萃取、结晶、浓缩、反萃等主要生产工段进行实验,获取相关数据,完善优化技术参数,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达到一级品国家标准,从经济性角度,对生产成本进行测算,萃取法生产磷酸二氢钾也较直接法、中和法、复分解法的生产成本更具备优势,经济可行。本文通过利用萃取法生产磷酸二氢钾的工艺研究与生产实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湿法磷酸净化技术。该技术具备代替传统的生产技术方法的各种优势,节省资源、能源的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除了经济效益外,还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丰富和完善了磷酸二氢钾生产工艺技术,同时展望了我国磷酸二氢钾水溶肥的发展趋势,对未来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刘倩[10](2014)在《复分解法与结晶法联合制备磷酸二氢钾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湿法磷酸和氯化钾直接反应制备磷酸二氢钾(KDP)工艺过程,该工艺利用气提脱除氯化氢而实现磷酸和氯化钾的直接复分解反应。然后结合结晶法中KDP在磷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分离得到KDP。磷酸和氯化钾直接反应产物是HCl和KDP,为了保证反应物的高转化率,需要移出反应中产生的HCl气体,而HC1-H2O具有共沸点108.6℃,为最高共沸物,所以HCl气体的移出必然伴随着水蒸气,本文提出水蒸气气提带出反应中产生的HCl气体,使反应向生成KDP的方向移动,且得到有价值的副产物盐酸。本文研究了各工艺条件原料配比(H3P04与KCl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通入水蒸气的量、真空度等对KCl转化率的影响。针对产物中KCl含量过高,采用重结晶法提纯,提纯后产品中KDP的含量可以达到98%以上,且过滤后的母液可以作为原料循环利用。本文涉及的反应体系比较复杂,含有KH2PO4、KCl、H3PO4、HCl、H2O,本文针对KCl和KDP两种盐在水、磷酸、盐酸中的溶解度及所组成体系的平衡相图,对K+、H+//Cl-、H2PO4—H2O体系的水盐相图进行研究,得到相应的水盐平衡相图,用于指导工艺条件的选择和优化。此工艺结合复分解法和结晶法制备KDP,然后对产品进行重结晶得到纯度高的KDP固体,母液循环利用,具有工艺流程短、操作简单、成本低且环保的特点。
二、电解法一步制取磷酸二氢钾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解法一步制取磷酸二氢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磷酸二氢钾生产工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磷酸二氢钾的生产工艺 |
1.1 中和法 |
1.2 萃取法 |
1.2.1 有机萃取法 |
1.2.2 其他萃取法 |
1.3 离子交换法 |
1.3.1 阳离子交换法 |
1.3.2 阴离子交换法 |
1.4 复分解法 |
1.4.1 氯化钾与磷酸复分解法 |
1.4.2 磷酸二氢钠复分解法 |
1.4.3 磷酸二氢铵复分解法 |
1.5 直接法 |
1.6 电解法 |
1.7 结晶法 |
1.8 其他方法 |
1.8.1 氟化物沉淀法和P.K.F法 |
1.8.2 甲酸盐法 |
1.8.3 沸石法 |
1.8.4 其他 |
2总结 |
(2)镍铁渣基磷酸盐胶凝材料制备及其固化电解锰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解锰渣来源与危害 |
1.1.1 电解锰渣来源 |
1.1.2 电解锰渣危害 |
1.2 电解锰渣处理现状 |
1.2.1 回收有价金属 |
1.2.2 生产建筑材料 |
1.2.3 制备肥料 |
1.3 磷酸盐胶凝材料发展现状 |
1.4 镍铁渣来源与种类 |
1.4.1 镍铁渣来源 |
1.4.2 镍铁渣种类 |
1.5 镍铁渣处理现状 |
1.5.1 用作水泥混合材料 |
1.5.2 制备微晶玻璃 |
1.5.3 制备陶瓷材料 |
1.6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1.6.1 研究意义 |
1.6.2 创新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原料部分 |
2.1.1 电解锰渣 |
2.1.2 镍铁渣 |
2.1.3 化学试剂 |
2.2 设备和仪器部分 |
2.3 研究内容 |
2.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4.1 研究方法 |
2.4.2 技术路线 |
2.5 测试与表征部分 |
2.5.1 测试部分 |
2.5.2 表征分析 |
第三章 镍铁渣基磷酸盐胶凝材料制备及表征分析 |
3.1 不同磷源对胶凝材料的影响 |
3.1.1 磷酸对胶凝材料PA性能的影响 |
3.1.2 磷酸二氢钠对胶凝材料PB性能的影响 |
3.1.3 磷酸二氢钾对胶凝材料PC性能的影响 |
3.2 镍铁渣基磷酸盐胶凝材料的表征分析 |
3.2.1 镍铁渣基磷酸盐胶凝材料的SEM分析 |
3.2.2 镍铁渣基磷酸盐胶凝材料的XRD分析 |
3.2.3 镍铁渣基磷酸盐胶凝材料的FT-IR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镍铁渣基磷酸盐胶凝材料固化电解锰渣研究 |
4.1 磷源种类及掺量对固化体性能的影响 |
4.1.1 磷酸对固化体SA性能的影响 |
4.1.2 磷酸二氢钠对固化体SB性能的影响 |
4.1.3 磷酸二氢钾对固化体SC性能的影响 |
4.2 电解锰渣掺量对固化体性能的影响 |
4.2.1 电解锰渣掺量对固化体SAE性能的影响 |
4.2.2 电解锰渣掺量对固化体SBE性能的影响 |
4.2.3 电解锰渣掺量对固化体SCE性能的影响 |
4.3 电解锰渣固化体的表征分析 |
4.3.1 电解锰渣固化体的SEM分析 |
4.3.2 电解锰渣固化体的XRD分析 |
4.3.3 电解锰渣固化体的FT-IR分析 |
4.4 固化机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磷酸二氢钾生产方法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磷酸二氢钾生产方法 |
2 磷酸二氢钾生产方法发展前景 |
3 结语 |
(4)硫酸法制备磷酸二氢钾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磷酸二氢钾的性质及其用途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磷酸二氢钾研究现状 |
1.2.2 硫酸制钾盐现状及工业废酸的利用 |
1.2.3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
1.2.4 国内外市场现状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目的 |
1.3.3 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仪器、药品及分析方法 |
2.1 实验仪器 |
2.2 实验药品 |
2.3 实验分析方法 |
2.3.1 钾离子的测定 |
2.3.2 氯离子的测定 |
2.3.3 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
2.3.4 磷含量的测定 |
2.3.5 氢离子含量的测定 |
2.4 表征方法 |
2.5 工艺流程图 |
第3章 KCL制备KHSO_4的实验研究 |
3.1 理论基础 |
3.2 硫酸氢钾的制备 |
3.2.1 实验装置与方法 |
3.2.2 分析方法 |
3.2.3 单因素实验结果及讨论 |
3.2.4 循环试验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磷酸二氢钾的制备工艺研究 |
4.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4.1.1 磷酸氢钙转化的化学基础 |
4.1.2 硫酸钙的结晶 |
4.2 动力学基础 |
4.3 磷酸二氢钾的制备 |
4.3.1 实验的反应体系 |
4.3.2 实验装置 |
4.3.3 单因素实验结果及讨论 |
4.3.4 正交实验结果及讨论 |
4.3.5 综合实验 |
4.4 母液的蒸发结晶 |
4.4.1 母液的蒸发水量 |
4.4.2 磷酸二氢钾的结晶 |
4.4.3 蒸发结晶实验小结 |
第5章 经济性评价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5)工业硫酸分解氯化钾制备硫酸氢钾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硫酸氢钾 |
1.2.1 生产现状 |
1.2.2 应用现状 |
1.3 硫酸钾生产研究现状 |
1.3.1 硫酸或硫酸盐与氯化钾反应制备硫酸钾 |
1.3.1.1 曼海姆法 |
1.3.1.2 复分解法 |
1.3.1.3 缔置法 |
1.3.2 天然硫酸钾矿或多组分钾盐矿提取制备硫酸钾 |
1.3.2.1 软钾镁矾转化法 |
1.3.2.2 明矾石转化法 |
1.3.2.3 杂卤石转化法 |
1.3.3 利用硫酸盐型盐湖水或地下卤水提取制备硫酸钾 |
1.4 磷酸二氢钾生产研究现状 |
1.4.1 磷酸二氢钾生产方法 |
1.4.1.1 中和法 |
1.4.1.2 直接法 |
1.4.1.3 结晶法 |
1.4.1.4 萃取法 |
1.4.1.5 离子交换法 |
1.4.1.6 复分解法 |
1.4.1.7 电解法 |
1.4.2 生产情况 |
1.4.3 磷酸二氢钾应用现状 |
1.4.3.1 农业 |
1.4.3.2 其他 |
1.4.4 磷酸二氢钾发展前景 |
1.5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
1.6.1 研究内容 |
1.6.2 预期目标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分析方法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设备 |
2.3 分析方法 |
2.4 结构表征方法 |
2.4.1 X射线衍射仪测试(XRD) |
2.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
2.4.3 拉曼光谱 |
2.4.4 扫描电镜 |
第三章 工业硫酸分解氯化钾水相实验研究 |
3.1 实验原理 |
3.2 实验内容 |
3.2.1 实验装置 |
3.2.2 实验方法 |
3.2.3 实验流程图 |
3.4 单因素实验 |
3.4.1 温度 |
3.4.2 摩尔比 |
3.4.3 时间 |
3.4.4 硫酸浓度 |
3.4.5 搅拌速率 |
3.5 结构表征 |
3.5.1 XRD |
3.5.2 红外光谱 |
3.6 正交试验 |
3.7 重复性实验 |
3.8 晶体析出实验 |
3.8.1 反应液晶体析出实验 |
3.8.2 滤液晶体析出实验 |
3.9 滤液处理及氯化氢气体吸收研究 |
3.9.1 滤液处理 |
3.9.2 HCl气体处理 |
3.9.2.1 气体吸收 |
3.9.2.2 副产盐酸后续处理建议 |
3.10 结构表征 |
3.10.1 XRD |
3.10.2 红外光谱 |
3.10.3 拉曼光谱 |
3.10.4 扫描电镜 |
3.11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业硫酸分解固体氯化钾的实验研究 |
4.1 实验原理 |
4.2 实验内容 |
4.3 单因素实验 |
4.3.1 温度 |
4.3.2 摩尔比 |
4.3.3 时间 |
4.3.4 搅拌速率 |
4.4 结构表征 |
4.4.1 XRD |
4.4.2 红外光谱 |
4.5 正交试验 |
4.6 最优工艺条件 |
4.6.1 重复性实验 |
4.6.2 HCl气体吸收实验 |
4.7 高温反应 |
4.8 结构表征 |
4.8.1 XRD |
4.8.2 红外光谱 |
4.8.3 拉曼光谱 |
4.8.4 扫描电镜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5.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5.4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B 实验中自配的实验药品 |
附录C 实验中数据计算公式 |
附录D 实验中相关热力学数据 |
(6)磷酸二氢钾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磷酸二氢钾的制备方法 |
1.1 中和法 |
1.2 复分解法 |
1.3 直接法 |
1.4 结晶法 |
1.5 电解法 |
1.6 萃取法 |
1.7 离子交换法 |
2 磷酸二氢钾的用途 |
2.1 磷酸二氢钾在农业上的应用 |
2.2 磷酸二氢钾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
2.3 磷酸二氢钾在工业及其他行业上的应用 |
3 结语 |
(7)湿法磷酸制备磷酸二氢钾新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磷酸二氢钾的性质 |
1.3 磷酸二氢钾的用途 |
1.4 磷酸二氢钾生产方法概述 |
1.4.1 中和法 |
1.4.2 直接法 |
1.4.3 结晶法 |
1.4.4 复分解法 |
1.4.5 电解法 |
1.4.6 萃取法 |
1.4.7 离子交换法 |
1.5 磷酸二氢钾的生产现状 |
1.6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1.6.1 化学平衡理论 |
1.6.2 溶解度理论 |
1.6.3 结晶的理论基础 |
1.7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创新点 |
第2章 实验试剂、仪器及分析方法 |
2.1 实验试剂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分析方法 |
2.3.1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氨氮 |
2.3.2 磷钼酸喹啉重量法(仲裁法) |
2.3.3 四苯硼钾重量法测钾 |
2.3.4 硫氰酸铵容量法测氯 |
2.3.5 酸碱滴定法测定副产盐酸的浓度 |
第3章 湿法磷酸与氯化钾反应制备磷酸二氢钾的实验研究 |
3.1 原料配比的影响 |
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3.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3.4 溶剂用量的影响 |
3.5 沉淀结晶温度的影响 |
3.6 重结晶脱氯、重复性验证实验 |
3.7 正交实验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母液物料的回收 |
4.1 磷酸,氯化氢的回收 |
4.1.1 pH的影响 |
4.1.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4.1.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4.2 间歇精馏回收溶剂 |
4.2.1 实验装置 |
4.2.2 精馏塔流体力学性能及理论板数测定实验 |
4.3 各因素对回收溶剂纯度的影响 |
4.3.1 回流比对间歇精馏过程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艺物料衡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
5.1 工艺的物料衡算 |
5.2 物料、能量消耗及有关费用估算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致谢 |
(8)磷钾页岩矿湿法磷酸法制备磷酸氢钾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钾资源概况 |
1.1.1 钾盐的重要性 |
1.1.2 世界钾资源现状 |
1.1.3 我国钾矿资源利用及现状 |
1.2 磷资源概况 |
1.2.1 世界磷矿资源现状 |
1.2.2 我国磷矿资源利用及现状 |
1.3 湿法磷酸技术 |
1.3.1 国内外湿法磷酸概况 |
1.3.2 湿法磷酸生产基本原理 |
1.4 磷酸二氢钾概述 |
1.5 磷酸氢钾脲的概述 |
1.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及内容 |
1.6.1 研究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1.6.3 创新点 |
第2章 实验试剂仪器及分析方法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1.1 实验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分析方法 |
2.2.1 钾含量的测定 |
2.2.2 磷含量的测定 |
2.2.3 氢离子浓度的测定 |
2.2.4 液体密度的测定 |
2.2.5 铁铝镁含量的测定 |
第3章 钾的浸出率探索实验 |
3.1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
3.1.1 实验原理 |
3.1.2 实验方法 |
3.2 实验原料分析 |
3.2.1 矿粉元素分析 |
3.2.2 钾矿粉XRD分析 |
3.2.3 矿粉的灼烧实验 |
3.3 单因素实验 |
3.3.1 磷钾矿质量配比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
3.3.2 液固比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
3.3.3 硫酸浓度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
3.3.4 反应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3.3.5 反应时间对钾浸出率的影响 |
3.4 正交试验 |
3.5 反应热力学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磷酸二氢钾的生产工艺研究 |
4.1 磷矿浆脱硫 |
4.1.1 实验原理 |
4.1.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4.1.3 洗涤温度对磷钾液酸性的影响 |
4.1.4 洗涤时间对磷钾液酸性的影响 |
4.2 磷钾矿浆脱硫 |
4.2.1 实验方法及步骤 |
4.2.2 洗涤次数对磷钾液氢离子浓度的影响 |
4.2.3 洗涤次数对磷钾液密度的影响 |
4.2.4 洗涤次数对磷钾液P、K的影响 |
4.3 磷钾矿循环洗涤脱硫 |
4.3.1 实验方法及步骤 |
4.3.2 反应酸量对洗涤各参数的影响 |
4.3.3 理论酸量与实际酸量的比较 |
4.4 中和净化过程 |
4.4.1 实验方法 |
4.4.2 实验原理 |
4.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5 浓缩结晶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磷酸氢钾脲的制备 |
5.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5.1.1 实验试剂 |
5.1.2 实验仪器 |
5.2 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 |
5.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5.3.1 反应温度对结晶产率的影响 |
5.3.2 反应时间对结晶产率的影响 |
5.3.3 反应转速对结晶产率的影响 |
5.3.4 结晶时间对结晶产率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
致谢 |
(9)磷酸二氢钾水溶肥的工艺研究与生产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现代农业水肥利用发展趋势 |
1.1.1 水肥一体化概况 |
1.1.2 水肥一体化的特点 |
1.1.3 水肥一体化发展趋势 |
1.2 水溶肥概述 |
1.2.1 水溶肥概念 |
1.2.2 水溶肥特性 |
1.2.3 国外水溶肥发展现状 |
1.2.4 国内水溶肥发展现状 |
1.3 磷酸二氢钾的特性及应用 |
1.3.1 磷酸二氢钾的概念 |
1.3.2 磷酸二氢钾的特性 |
1.3.3 磷酸二氢钾的应用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磷酸二氢钾水溶肥的生产工艺研究 |
2.1 生产原理及工艺介绍 |
2.1.1 直接法生产原理及工艺 |
2.1.2 中和法生产原理及工艺 |
2.1.3 复分解法生产原理及工艺 |
2.1.4 离子交换法生产原理及工艺 |
2.1.5 萃取法生产原理及工艺 |
2.2 生产工艺选择 |
2.2.1 生产工艺应用情况 |
2.2.2 生产工艺路线的选择 |
2.2.3 生产工艺优势分析 |
第3章 磷酸二氢钾水溶肥生产实践研究 |
3.1 萃取 |
3.1.1 萃取剂选择原则 |
3.1.2 萃取剂的比较与选择 |
3.1.3 萃取温度 |
3.1.4 萃取时间 |
3.1.5 原料溶液的配比 |
3.1.6 萃取的相比 |
3.2 结晶与浓缩 |
3.2.1 结晶器的选择 |
3.2.2 细晶消除 |
3.2.3 晶习的改善 |
3.2.4 浓缩 |
3.3 萃取剂的再生 |
3.3.1 反萃温度 |
3.3.2 反萃相比 |
3.3.3 反萃时间 |
3.3.4 洗涤 |
3.3.5 氯化铵的结晶 |
3.4 产品性能试验 |
3.4.1 产品质量检验 |
3.4.2 产品经济性测算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复分解法与结晶法联合制备磷酸二氢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磷酸二氢钾的性质 |
1.2 磷酸二氢钾的用途 |
1.3 磷酸二氢钾的生产方法概述 |
1.3.1 中和法 |
1.3.2 结晶法 |
1.3.3 直接法 |
1.3.4 萃取法 |
1.3.5 离子交换法 |
1.3.6 电解法 |
1.3.7 复分解法 |
1.4 磷酸二氢钾的生产现状 |
1.5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创新 |
第2章 实验试剂、仪器及分析方法 |
2.1 实验试剂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分析方法 |
2.3.1 喹钼柠酮重量法测磷 |
2.3.2 硫氰酸铵容量法测氯 |
2.3.3 四苯硼钾重量法测钾 |
2.3.4 KH_2PO_4、H_3PO_4、HCl混合液中H~+含量的测定 |
第3章 湿法H_3PO_4与KCl反应制备KH_2PO_4的实验研究 |
3.1 各因素对氯化钾转化率的影响 |
3.1.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3.1.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3.1.3 原料配比(n(H_3PO_4):n(KCl))的影响 |
3.1.4 真空度的影响 |
3.1.5 通入水蒸气的量的影响 |
3.2 产品纯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
3.2.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3.2.2 原料配比的影响 |
3.2.3 洗涤方式的影响 |
3.2.4 重结晶脱氯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KDP制备过程相关相平衡研究 |
4.1 四元相图的基本理论 |
4.2 KH_2PO_4-KCl-H_2O体系的三元相图 |
4.2.1 KH_2PO_4-KCl-H_2O共饱和点的测定 |
4.2.2 平衡线的测定 |
4.3 KH_2PO_4-KCl-H_3PO_4体系的研究 |
4.3.1 25℃时KH_2PO_4在不同浓度的H_3PO_4中的溶解度 |
4.3.2 25℃时KCl在不同浓度的H_3PO_4中的溶解度 |
4.3.3 KH_2PO_4-H_3PO_4-KCl三元相图 |
4.4 KCl-KH_2PO_4-HCl体系的研究 |
4.4.1 25℃时磷酸二氢钾在不同浓度盐酸中的溶解度 |
4.4.2 25℃时氯化钾在不同浓度盐酸中的溶解度 |
4.4.3 KH_2PO_4-KCl-HCl体系的研究 |
4.5 25℃时,K~+、H~+//Cl~-、H_2PO_4~-—H_2O体系的水盐相图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母液循环制备磷酸二氢钾的工艺研究 |
5.1 不同原料配比下母液及固体产物的组成 |
5.2 磷酸二氢钾提纯 |
5.2.1 洗涤脱氯 |
5.2.2 重结晶脱氯 |
5.3 母液循环的工艺路线 |
5.4 母液作为循环原料液的配料方式 |
5.4.1 母液循环时根据n(H_2PO_4~-):n(Cl~-)配料 |
5.4.2 母液循环时根据n(H~+):n(Cl~-)进料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电解法一步制取磷酸二氢钾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磷酸二氢钾生产工艺研究进展[J]. 吴俊虎,杨秀山,许德华,张志业,钟本和. 磷肥与复肥, 2022(01)
- [2]镍铁渣基磷酸盐胶凝材料制备及其固化电解锰渣研究[D]. 王路星.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磷酸二氢钾生产方法现状及发展前景[J]. 汪朝强,唐浩,明大增,罗康碧,李沪萍,潘登. 无机盐工业, 2017(06)
- [4]硫酸法制备磷酸二氢钾新工艺研究[D]. 郭强.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2)
- [5]工业硫酸分解氯化钾制备硫酸氢钾的工艺研究[D]. 唐浩.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6]磷酸二氢钾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 吴宇川,何兵兵,薛绍秀,贺银菊,胡宏. 磷肥与复肥, 2017(02)
- [7]湿法磷酸制备磷酸二氢钾新工艺的研究[D]. 平成君. 武汉工程大学, 2016(07)
- [8]磷钾页岩矿湿法磷酸法制备磷酸氢钾脲的研究[D]. 万革枝. 武汉工程大学, 2016(06)
- [9]磷酸二氢钾水溶肥的工艺研究与生产实践[D]. 黄富林. 吉林大学, 2014(03)
- [10]复分解法与结晶法联合制备磷酸二氢钾的研究[D]. 刘倩.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