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动经济增长看个人消费信贷

从拉动经济增长看个人消费信贷

一、从拉动经济增长看个人消费信贷(论文文献综述)

高婧琳[1](2021)在《政策意图对国有股权投资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有股权投资企业在投资时不仅仅是考虑风险和收益,其所投项目的经济价值以国家利益为主,需要综合考虑社会价值、公共责任、宏观调控等影响。政府设立国有股权投资企业的重要目的,就是引导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国有股权投资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国有股权投资企业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其经营目标并不只是关注资本的盈利性。跟着政府的政策意图进行投资的优势是可以“集中资源办大事”,跟随政府的政策倾斜享受红利。但随着经济规模增加、地方投资出现“你追我赶”模式、市场流动性过剩等,使得近年企业的投资效率急剧下滑,特别是国有股权投资企业,其投资效率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颇受关注。为此,国家亦加强了对国有股权投资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制定了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指标也能体现政府政策意图,如政府需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则会制定相关的投资和融资指标等。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政府政策意图通过绩效考核指标传导后,对国有股权投资企业决策的影响。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融资约束理论。当前政府政策意图的干预路径和影响效果是通过直接下达行政命令影响投资决策、制定政策影响投资方向、通过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影响投资金额和决策流程,本文论述的重点就是政策意图如何通过绩效考核指标来干预和影响投资决策。通过查阅文献后,发现国有股权投资企业因为有政府的隐性背书,能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且资金使用灵活度较高,这就使得非效率投资的倾向性变大,同时国资监管下对内部控制要求的提升,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非效率投资现象。政府政策意图的干预路径和效果涉及多个方面,无法一一量化,政府对国有股权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主要是通过量化的绩效考核来完成,故此次实证分析主要研究政府政策意图通过绩效考核的传导如何影响国有股权投资企业的投资决策,给国有股权投资企业制定目标责任中投资和融资任务最为重要,会更多的影响国有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和资产规模,所以本文提出了关于现金持有水平、资产规模对投资效率影响的研究假设,在借鉴了Richardson(2006)效率投资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模型验证了研究假设。通过案例展示了国有股权投资企业K公司在2015年对J公司进行投资时的决策依据,分析了在政府政策意图影响下K公司在对J公司做投资决策时对行业选择、股权比例选择、财务管理、追逐考核目标四个方面的考虑,通过数据分析5年来J公司及行业的发展情况,评判股权投资是否达到政府预期效果,进一步分析了结论。主要结论如下:政府的政策意图,通过绩效考核传导后主要会影响被投资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和资产规模,现金持有水平高易导致过度投资现象,现金持有水平低易导致投资不足现象,资产规模大易导致内部控制能力加强,进而能减少非效率投资。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政策意图对行业整体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行业内的从业者也是相关红利的受益者。从微观层面来看,具体到每一个被投资的企业,既有政策红利受益的方面,也有可能出现政策和现实不匹配的问题,导致企业受到政府考核的影响和偏离既定的发展路线,出现非效率投资现象。被投企业借助政策和资金快速发展,较高的现金持有水平导致扩张过快出现明显的过度投资,导致资金和人才无法跟进使企业陷入困境;被投企业资产规模增大后,受到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影响能提升内部控制能力,使得企业的内部决策更加科学,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带来的限制有所缓解,但也要付出经营效率下降的代价。本文针对国有股权投资企业和监管部门提出了相关建议:国有股权投资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发展情况,在与政府的博弈中要尽量运用市场化的经营规律,平衡好政策意图与投资决策的利益关系,减少直接的行政干预对投资决策产生的负面影响,运用好政策红利,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要落实风险控制,做好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规避非效率投资,并在投后管理中落实科学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国有股权投资企业的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职能,营造良好的股权投资环境,尽量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补贴等形式来替代直接的行政干预,使得政府政策意图的落实能具有可持续性。监管部门应该引导国有股权投资企业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帮助国有股权投资企业建立符合市场化运作规律的风险管理体系,避免出现非效率投资现象。

许永兵[2](2021)在《扩大消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消费将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国经济增长正从投资拉动型转向消费推动型,消费是国内大循环的核心动力来源。中国消费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同时扩大消费也面临一些短板。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需要强化需求侧管理,补齐消费需求的短板,打通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堵点。一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部门的收入;二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三是增加社保投入,改善居民预期;四是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定位,降低居民杠杆率;五是增加有效供给,助推消费升级;六是改善消费环境,激活新的消费热点。

李波[3](2020)在《“精准扩中”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伊始,中国就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温饱、实现小康,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新千年时,我国已经宣布基本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即是全体人民的小康,不让一人掉队的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为此做出新的战略安排:从2020——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从2035年——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的当下,改善居民收入分配关系至关重要,而重点又在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渐缩小城乡、地区及行业间差距,加快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精准扩中”相对于“粗放扩中”而言,改变以往粗略而漫灌的“扩中”方式,采取准确而涓滴的“扩中”方式。主要包含“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两个层面。“精准识别”即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现代高新信息技术精准地识别各居民收入层次,尤其是识别“潜在中等收入者”,为收入分配调节提供依据;“精准施策”即对已经识别出的“潜在中等收入者”精确分析其收入低下原因,分类施策,如通过扶持优势产业、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兜底等手段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精准扩中”利于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题中之意,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具体指: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及脱贫成效精准。“精准扶贫”是一种精细化的扶贫方式,重点在于帮助每一个贫困人口找出贫困的根源所在,并为其寻找破解之道,使得每一个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农村贫困人口是低收入群体的最底层。提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首要任务就是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使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全国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是“精准扩中”首要前提,符合“精准扩中”内在逻辑,进而成功实现“精准扩中”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中等收入群体通常具有稳定社会功能、推动社会改良、促进社会消费、引领社会风尚等积极作用。在经济层面上,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传统依靠投资和出口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通过消费来拉动内需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中等收入群体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因而“精准扩中”有利于推动我国消费水平和质量迈上新台阶,进而推动我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政治层面上,中国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第三条道路”,目标是通过生产力的高速发展逐步使得发展成果共享,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精准扩中”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进而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在社会层面上,中等收入群体占主体的“橄榄型”社会,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安定的强大保障。“精准扩中”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均衡配置、缓解人民内部矛盾,进而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文化层面上,中等收入群体通常具有保守温和的价值观念,构成社会中的主流价值观念。“精准扩中”有利于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意识形态,构建风清气爽的社会风气,避免各种社会矛盾引发极端行为的产生。“精准扩中”是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政党执政为民的内在体现。在新时代下,对“精准扩中”的路径研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架构分为以下几大部分:第一章,导论。本部分主要对论文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基本概念界定、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研究思路及框架进行阐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构建了总体框架。第二章,“精准扩中”路径研究的理论基础。本部分主要对于“精准扩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与总结,为全文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主要包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共同富裕论、公平效率论、社会阶级与分层论。第三章,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演变、测度及协整检验。首先,从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双重视角下来考察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演变与由来,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迁,制度变迁包括经济所有制、收入分配制度;其次,采用国家统计收入分组数据,借鉴统计模型对全国、甘肃、河南及浙江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及数量进行全面的测度,进而揭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大小和空间布局;最后,采用现代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存量的长期均衡及短期波动关系。第四章,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现状与“精准扩中”现实困境。首先,从构成来源、价值观念、消费观念、脆弱性四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了中等收入群体基本特点;其次,概括出我国现阶段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特征:比重偏低及增速放缓、城乡差距明显、区域差距突出;最后,分析了我国今后“精准扩中”面临的一些体制机制、思想及技术层面上的一些障碍。主要包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挑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户思想观念落后及空心化现象凸显、“潜在中等收入者”识别障碍、社会阶层固化。第五章,“精准扩中”国际视野与经验借鉴。本部分通过梳理美国、日本及瑞典在发展中产阶级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如中产阶级发展道路各具特色、建立精简高效现代型政府、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发挥政府在再分配中作用,进而更高效“精准扩中”。第六章,“精准扩中”阶段目标与实现路径。本部分通过灰色组合预测模型,设定我国“精准扩中”的阶段目标为在2030年左右,全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要突破60%,城乡比重差距缩小,比重增长速率逐渐稳定,“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初步达致。共享型收入分配为“精准扩中”提供制度保障。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精准扩中”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实施路径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公共教育、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培育地区优势产业、完善社会保障建设、优化财政政策等。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本部分主要高度概括了全文的基本结论:经济发展是“精准扩中”内生动力、制度创新是“精准扩中”有力推手、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区域差距突出及增长速率递减、“精准扩中”回旋空间重点在农村、“精准扩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期为后续学者做深化研究提供思考。“精准扩中”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等战略部署既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其理论逻辑与实践指向,深刻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具体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一以贯之。

王明蕾[4](2019)在《我国家庭资产配置对异质性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扭转经济颓势。我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有效阻止了经济的大幅度下滑,保持了不利条件下的经济中高速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已由疾速行驶的快车道转向质量发展、结构转型的新常态道路,居民消费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居民的消费潜力仍有待进一步释放。2013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72.20%,随后几年这一比例基本呈下降趋势,直至2018年,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至70.33%,由此可见,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有待提高。与消费下降形成对比的是,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家庭财富也不断积累,居民投资空间得以扩展,资产配置趋向多元化。然而,在家庭财富规模增长与资产结构多样化的形势下,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却没有得到显着提升,这与传统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观点相背离,因此研究家庭资产的配置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理论方面讲,传统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代表性的、抽象的消费者,这种简化分析为问题的进一步拓展分析提供了可能,但由于忽略消费者个体特征的异质性,也会导致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不能准确考察个体行为与总体经济的关系。为此,异质性消费者行为视角下的研究逐渐被学者们重视。基于此,本文从异质性消费者角度出发,研究我国家庭资产不同配置结构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以期解释我国“家庭资产规模大、增长快”与“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现象共存的原因,为我国采取何种措施刺激家庭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王晓蕾[5](2019)在《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基于消费金融功能视角》文中研究说明消费金融是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用于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国家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驱动以及居民消费形式与品质的不断转型升级为我国消费金融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发展消费金融,一方面有利于大力促进消费市场的拓展开发,助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能够带来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而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能过剩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全面转型的重要障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型势在必行。因此,研究消费金融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对于推动建立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国外学者对消费金融功能的划分,从四个角度对消费金融进行衡量,即支付工具、风险管理工具、消费信贷、金融资产,进而探讨其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对消费金融影响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运用2004-2017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从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两个层面实证研究消费金融的不同功能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变化的影响。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本文将样本数据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分别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结论是:消费金融对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存在一定的积极影响,但这种积极影响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释放。与此同时,这种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消费金融发展最为完善,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能力较强;而中西部地区消费金融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能力较弱,并且这种影响主要通过消费信贷降低流动性约束来实现。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最终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消费金融综合发展和提高城镇居民消费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黄冠[6](2014)在《湖南省农村消费信贷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农民的问题,而农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收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不仅可以直接地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这又反过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而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下又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表现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发展缓慢,也体现在与我国同期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上。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金融的深化改革。几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揽子促进农村消费发展的办法以及措施,目的就在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居民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从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提升。湖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农村居民人口众多,用其研究农村消费信贷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非常具有代表意义。首先,阐释农村消费信贷与农村居民消费的一般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村消费信贷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然后,从现实的角度探讨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以及消费信贷的现状,通过初步分析并联系当下湖南省消费信贷开展情况,总结出了湖南省农村消费信贷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具体表现。再利用长期均衡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进而从实证角度得出湖南省农村消费信贷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目前,发展湖南省农村消费信贷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解决当前湖南省农村有效需求不足、促进农村发展,并且从整体上拉动经济增长。但这种作用比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要小,说明目前湖南省农村地区的消费信贷市场不发达。研究出的结果可以为农村消费信贷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提供实证方面的支持;也可以为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完善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农村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优化农村消费信贷结构提供政策制定的理论参考。

童成玲[7](2013)在《消费信贷的经济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经济金融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改革开放以来以及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国外经济发展对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外商投资以及对外贸易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这使我国经济一直存在热钱流入过大,外贸依存度过高的特点,加大了我国经济的不稳定性。199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暴露了这种高投资,高出口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改变这种经济增长结构。我国政府将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缓解和改善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举措,将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上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消费信贷的平稳较快发展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消费信贷的发展能够扩大消费,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有利于转变我国当前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经济增长结构。本文首先对当前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消费信贷对消费、投资、出口的影响路径,最后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对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消费信贷在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的同时还将抑制投资的过度增长,但是,消费信贷和出口需求之间没有明显的长期关系。同时,由于我国消费信贷起步晚,发展还不够成熟,对消费、投资变动的贡献度很小。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基于我国当前的国情,本文主要从政府、居民个人、金融机构以及外部环境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建议。

雷雪[8](2012)在《提高居民消费力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基本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和粗放型发展道路。这样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从经济发展方式来看,现阶段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从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来看,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呈下降趋势。如果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发展,将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论文从马克思主义消费力理论入手,参考借鉴西方其他经济学家关于消费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在对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概念进行说明和区别后,提出了我国要获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消费需求变动对经济发展的经验研究,初步分析了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据此,提出了提高居民消费力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意义。并对消费领域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本论文阐述了我国居民消费力的现状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不断增加人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力,使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需求的释放;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为居民提供较为丰富的消费资料,使生产与消费平衡;净化消费环境,提升居民的消费欲望,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优化消费结构,进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经济结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阳开花[9](2012)在《我国消费信贷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及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传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信贷消费逐渐成为我国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在发达国家,消费信贷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提高人们生活效用的一种手段,它更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股强劲力量。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历史还十分短暂,但在这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它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首先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然后从消费信贷的消费需求效应、投资需求效应和净出口需求效应三个方面分析消费信贷影响经济增长机理分析,并利用协整分析和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消费信贷对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的效应都很显着,其中,消费信贷对投资的影响最大,对消费的影响较小,对进出口的影响不稳定。然后,利用H-P滤波法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消费信贷的趋势变动和循环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趋势变动和循环波动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长期内我国消费信贷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在短期内消费信贷的波动对经济增长的波动影响很小。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如何增加消费信贷的消费需求效应,如何更好地利用消费信贷的投资需求效应和进出口需求效应,如何平衡消费信贷对三大需求的不同影响以及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的各项制度以防范各种可能的风险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王灏[10](2011)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评估研究》文中提出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将成为我国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手段之一,它将有力地推进居民总体消费水平,但随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日渐成型,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日益显露,特别是信用风险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侄梏。如何控制和降低消费信贷信用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充分总结个人消费信贷特点、消费信贷信用风险及消费信贷个人信用评估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对个人信用评估的一般实质进行研究,找出我国消费信贷个人信用评估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我国的现有国情和个人信用评估的特点,将层次分析一多级模糊综合评价这种个人消费信贷信用模型应用于管理实践中,以弥补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中存在的缺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从拉动经济增长看个人消费信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拉动经济增长看个人消费信贷(论文提纲范文)

(1)政策意图对国有股权投资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内容及方法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投资决策的研究
        一、投资决策因素的研究
        二、投资决策中风险管理的研究
    第二节 企业投资效率的研究
        一、投资效率定义的研究
        二、企业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三节 政府干预对股权投资的影响研究
        一、对投资方式影响的研究
        二、对绩效考核影响的研究
    第四节 文献评价
        一、国有股权投资企业的决策因素
        二、国有股权投资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原因
        三、合理利用政策监督和引导国有股权投资企业
第三章 国有股权投资行业的现状
    第一节 国内股权投资行业情况介绍
        一、股权投资行业历史沿革
        二、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变化趋势
        三、政府对股权投资行业的政策支持
    第二节 国有股权投资行业特殊性及问题
        一、国有股权投资行业的特殊性
        二、国有股权投资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第一节 政策意图对国有股权投资企业产生影响的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融资约束理论
    第二节 政策意图的干预路径和影响效果
        一、通过直接下达行政命令影响投资选择
        二、通过政策引导影响投资方向
        三、通过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影响投资金额和决策流程
    第三节 基于政策意图通过绩效考核来传导提出研究假设
        一、政策意图通过以投资和融资为主的绩效考核指标来体现
        二、以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
        三、提出假设
第五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模型选择
        一、数据来源
        二、投资效率模型
        三、研究模型
    第二节 模型回归分析
        一、模型1 回归分析
        二、模型2 回归分析
    第三节 总结分析
        一、现金持有水平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二、资产规模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第六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K公司对J公司的投资情况介绍
        一、K公司情况介绍
        二、J公司被投资前的情况介绍
        三、K公司对J公司的投资方案
    第二节 政府政策意图对K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
        一、按照政策导向进行行业选择
        二、绩效考核指标影响投资金额
        三、围绕绩效考核指标制定对赌协议
        四、按照K公司的考核指标对J公司制定考核指标
    第三节 K公司对J公司的投资效果分析
        一、初步完成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意图
        二、绩效考核指标对J公司发展的影响
        三、K公司对J公司的投资效果总结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政策意图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二、政策意图对被投行业的影响
        三、政策意图对被投企业的影响
    第二节 关于投资决策改进的启示
        一、平衡政策意图与投资决策的利益关系
        二、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灵活运用投资工具
        四、拓宽退出渠道
    第三节 关于监管措施改进的启示
        一、营造良好的股权投资环境
        二、完善全面的监督管理机制
        三、充分发挥监管部门派驻企业人员的效用
        四、完善对国有股权投资企业管理者的奖惩机制
    第四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扩大消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注重需求侧管理,让消费的引擎作用更加强劲[1]
    (二)消费是国内大循环的核心动力来源
        1.中国经济增长正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推动型转变。
        2.扩大内需的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
二、中国消费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一)从居民消费率看消费潜力
    (二)从推进城市化进程看消费潜力
    (三)从收入水平增长和收入结构看消费潜力
    (四)从服务消费发展空间看消费潜力
三、扩大居民消费面临的短板
    (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利于居民消费
    (二)居民消费倾向偏低
    (三)住房消费占比过高
    (四)有效供给不足
四、强化需求侧管理,释放消费需求潜力
    (一)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部门的收入
    (二)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
    (三)增加社保投入,改善居民预期
    (四)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定位,降低居民杠杆率
    (五)增加有效供给,助推消费升级
    (六)改善消费环境,激活新的消费热点

(3)“精准扩中”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精准扩中”的研究背景与提出
    第二节 “精准扩中”路径研究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精准扩中”相关概念
        一、阶级、阶层、群体
        二、中间阶层、中等收入群体、中产阶级
        三、“粗放扩中”、“精准扩中”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中等收入群体内涵与划分标准
        二、关于中等收入群体测算及影响因素
        三、关于中等收入群体功能
        四、关于中等收入群体发展对策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六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 “精准扩中”路径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
        一、马克思研究分配问题根本原则
        二、毛泽东关于分配领域思想
    第二节 共同富裕论
        一、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共同富裕
        三、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共同富裕
        四、以中国梦引领共同富裕
    第三节 公平效率论
        一、效率优先论
        二、公平优先论
        三、公平与效率兼顾论
    第四节 社会阶级与分层论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观
        二、现代西方分层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群体分层思想
第三章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演变、测度及协整检验
    第一节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轨迹及特点
        一、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轨迹
        二、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特点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中等收入群体演变
        一、经济增长与中等收入群体演变
        二、产业结构变迁与中等收入群体演变
    第三节 制度变迁与中等收入群体演变
        一、所有制变迁与中等收入群体演变
        二、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与中等收入群体演变
    第四节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测度
        一、数据来源、测算标准及方法
        二、全国、城镇、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数量、比重及变化
        三、代表性地区浙豫甘中等收入群体发展状况
    第五节 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存量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协整检验
        一、研究方法、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三、协整关系分析
        四、结论及建议
第四章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现状与“精准扩中”现实困境
    第一节 中等收入群体基本特点
        一、中等收入群体构成来源多样化
        二、中等收入群体价值观念多元化
        三、中等收入群体消费观念现代化
        四、中等收入群体的脆弱性
    第二节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特征
        一、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增速放缓
        二、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城乡差距明显
        三、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区域差距突出
    第三节 “精准扩中”现实困境
        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挑战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四、农户思想观念落后、农村空心化现象凸显
        五、“潜在中等收入者”识别障碍
        六、社会阶层固化
第五章 “精准扩中”国际视野与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中产阶层兴衰与收入调节
        一、美国中产阶级形成原因及基本特点
        二、美国收入调节与中产阶级发展趋势
    第二节 日本中产阶层与“M型社会”新趋势
        一、日本中产兴起及影响
        二、“M型社会”到来
    第三节 瑞典福利社会与中产危机
        一、瑞典中产阶层兴起
        二、瑞典中产危机
    第四节 国外中产阶层发展与收入调节对我国“精准扩中”的启示
        一、中产阶层发展道路各具特色
        二、建立精简高效现代型政府
        三、加大教育体制改革
        四、发挥政府在再分配中作用
第六章 “精准扩中”阶段目标与实现路径
    第一节 我国高、中及低收入群体比重及数量演变趋势分析
    第二节 “精准扩中”阶段目标
        一、模型说明
        二、结果分析
    第三节 “精准扩中”制度保障
    第四节 “精准识别”技术支持
    第五节 “精准施策”具体路径
        一、“精准扩中”实现路径之一——“提低”
        二、“精准扩中”实现路径之二——“稳中”
        三、“精准扩中”实现路径之三——“调高”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经济发展是“精准扩中”内生动力
        二、制度创新是“精准扩中”有力推手
        三、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区域差距突出、增长速率递减
        四、“精准扩中”回旋空间重点在农村
        五、“精准扩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六、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中相关计算matlab程序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4)我国家庭资产配置对异质性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家庭资产配置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异质性消费者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居民资产与消费决策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家庭资产配置与异质性消费者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资产与家庭资产
        二、家庭资产配置
        三、异质性消费者
    第二节 家庭资产选择理论的渊源
        一、均值-方差理论
        二、分散化资产选择理论
        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四、生命周期资产选择模型
        五、有限理性下的资产选择理论
    第三节 家庭消费选择的理论渊源
        一、绝对收入假说
        二、相对收入假说
        三、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
        四、预防性储蓄假说
        五、流动性约束理论
    第四节 家庭资产结构影响消费行为的理论分析
        一、基本假设
        二、异质性家庭的消费决策
第二章 我国居民家庭资产与消费状况分析
    第一节 我国居民家庭资产状况分析
        一、居民家庭资产总量增长明显但分布不均
        二、家庭资产结构多元化但仍以房产为主
        三、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低且存款占据主要地位
    第二节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状况分析
        一、居民绝对消费水平提高,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二、居民家庭最终消费率偏低,政府消费率稳定
        三、居民储蓄率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不足
第三章 我国居民异质性家庭的估计
    第一节 异质性消费者的估计方法
        一、估计方法选取
        二、估计过程实现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一、数据来源
        二、主要变量选取说明
    第三节 我国居民家庭异质性消费者的比例估计
        一、异质性消费者比例的整体估计
        二、不同年龄群体异质性消费者比例估计
        三、不同收入群体异质性消费者比例估计
        四、异质性消费者的持久程度估计
    第四节 异质性消费者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一、异质性消费者的形成原因
        二、异质性消费者造成的影响
第四章 家庭资产配置与异质性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异质性消费者边际消费倾向的估计方法
        一、收入方程
        二、收入冲击对消费的传导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取说明
    第三节 家庭资产配置对异质性消费者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HtM消费者和非HtM消费者的行为分析
        二、贫穷型HtM消费者和富裕型HtM消费者的行为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优化家庭资产配置及促进家庭消费的对策思考
    第一节 改善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增加金融资产配置
    第二节 发挥住房消费属性,抑制投机性炒房
    第三节 保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调整收入结构
    第四节 合理发展信贷消费,提高异质性家庭消费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基于消费金融功能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我国消费金融与居民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第二节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第三章 消费金融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消费金融影响消费行为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消费金融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内在机理
第四章 消费金融影响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数据说明
    第二节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第三节 实证检验
    第四节 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湖南省农村消费信贷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村消费信贷产生原因的研究
        1.2.2 农村消费信贷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研究
        1.2.3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信贷发展的对策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农村消费信贷与农村居民消费的一般理论阐释
    2.1 农村消费信贷及农村居民消费的特点
        2.1.1 农村消费信贷的定义
        2.1.2 农村消费信贷的业务种类
        2.1.3 农村居民消费的特点
    2.2 农村消费信贷的经济学分析
        2.2.1 农村消费信贷的需求分析
        2.2.2 农村消费信贷的供给分析
        2.2.3 农村消费信贷的均衡分析
    2.3 农村消费信贷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机理分析
        2.3.1 通过改善消费效用水平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增长
        2.3.2 通过提高可支配收入水平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第3章 湖南省农村消费信贷与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3.1 湖南省农村消费信贷的现状分析
        3.1.1 农村消费信贷发展规模
        3.1.2 农村消费信贷的结构
        3.1.3 农村消费信贷的市场潜力
    3.2 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3.2.1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稳步增长
        3.2.2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有待优化
        3.2.3 农村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
    3.3 湖南省农村消费信贷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具体表现
        3.3.1 农村消费信贷改善了农村居民日常性消费
        3.3.2 农村消费信贷促进了农村居民非日常性消费增长
第4章 湖南省农村消费信贷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数据来源、实证方法及描述性统计
        4.1.1 数据来源
        4.1.2 实证方法
        4.1.3 描述性统计
    4.2 长期均衡性分析
        4.2.1 单位根检验
        4.2.2 协整检验
        4.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4.2.4 长期均衡性结果分析
    4.3 灰色关联度分析
        4.3.1 关联分析因素的描述和定义
        4.3.2 关联系数计算与分析
    4.4 实证结果的综合分析
第5章 加快农村消费信贷发展,促进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对策建议
    5.1 改善湖南省农村消费信贷的外部环境
        5.1.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5.1.2 完善省内农村居民个人信用制度
        5.1.3 加快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5.2 提高湖南省农村放贷机构的经营服务水平
        5.2.1 完善农村供贷机制
        5.2.2 开发针对湖南省农村地区的消费信贷种类
        5.2.3 简化贷款手续,降低借款成本
    5.3 提高湖南省农村消费主体的素质
        5.3.1 转变落后消费观念
        5.3.2 树立消费信用意识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消费信贷的经济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
2. 消费信贷相关理论
    2.1 消费信贷的概念
        2.1.1 消费信贷的定义
        2.1.2 消费信贷的种类
    2.2 消费信贷的经济效应界定
    2.3 消费信贷的理论基础
        2.3.1 消费函数理论
        2.3.2 基于无差异曲线的消费信贷原理
3. 消费信贷影响消费、投资、出口的理论分析
    3.1 消费信贷影响消费的理论分析
        3.1.1 消费信贷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扩大居民当期消费
        3.1.2 消费信贷能提高货币政策传导速度,从而影响居民消费需求
    3.2 消费信贷影响投资的理论分析
        3.2.1 消费信贷影响银行信贷资金分配,对投资有挤出效应
        3.2.2 发展消费信贷有利于缓解供需矛盾,以此促进投资的增长
    3.3 消费信贷影响出口的理论分析
4. 消费信贷影响消费、投资、出口的实证检验
    4.1 样本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4.2 单位根检验
    4.3 协整检验
    4.4 格兰杰因果检验
    4.5 误差修正模型
    4.6 脉冲响应分析
    4.7 方差分解
5. 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以及促进其发展的政策建议
    5.1 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分析
        5.1.1 消费信贷增长速度快,但总量规模还比较小
        5.1.2 消费信贷品种结构单一,且在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
        5.1.3 居民传统的消费观念制约着消费信贷的发展
        5.1.4 发展消费信贷的外部环境严峻
    5.2 促进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建议
        5.2.1 政府部门应积极扶植引导消费信贷的发展
        5.2.2 金融机构应积极支持消费信贷的发展
        5.2.3 发挥居民在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5.2.4 营造发展消费信贷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附录A:各变量季度数据(2003-2012)
附录B:各指数季度数据(2003-2012)
致谢

(8)提高居民消费力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消费力及其影响因素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述评
        1.2.1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述评
        1.2.2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重难点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2 研究的重难点
2 提高居民消费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
        2.1.1 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四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2.1.2 马克思主义消费力思想
        2.1.3 生产与消费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后果——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1.4 恩格斯的消费结构理论
    2.2 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
        2.2.1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2.2.2 消费结构理论
        2.2.3 产业结构变迁理论
3 提高居民消费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依据
    3.1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3.1.1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
        3.1.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
    3.2 改革开放以来消费需求变动对经济发展的经验研究
        3.2.1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需求较大的促进经济发展
        3.2.2 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减弱
    3.3 提高居民消费力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意义
        3.3.1 形成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3.3.2 优化消费结构,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3.3 提高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
        3.3.4 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4 我国居民消费力的现状及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4.1 我国居民消费力的现状
        4.1.1 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
        4.1.2 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开拓缓慢
        4.1.3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消费意愿下降
        4.1.4 消费信贷体系发展不充分,消费结构升级困难
        4.1.5 消费环境不规范,消费预期不佳
    4.2 我国居民消费力现状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4.2.1 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难以全面启动
        4.2.2 消费结构升级困难,产业结构难以优化
        4.2.3 消费意愿下降,加剧供需矛盾
        4.2.4 消费预期不佳,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5 提高居民消费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思考
    5.1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源动力
        5.1.1 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
        5.1.2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5.1.3 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5.2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5.2.1 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5.2.2 健全流通体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2.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2.4 大力发展农村消费服务业,增加消费热点
    5.3 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增加社会购买力
        5.3.1 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
        5.3.2 根据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4 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5.4.1 加快建立完善的消费信贷体系
        5.4.2 建立健全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5.5 净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预期
        5.5.1 改善消费市场硬环境
        5.5.2 优化消费市场软环境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我国消费信贷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
    2.1 消费行为理论
    2.2 信贷理论
    2.3 经济增长理论
3 消费信贷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3.1 消费需求效应
        3.1.1 从效用论角度看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3.1.2 消费信贷能够扩大消费需求总量
        3.1.3 消费信贷能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3.2 投资需求效应
        3.2.1 消费信贷对投资需求影响的经济学解释
        3.2.2 消费结构的变化带来投资结构的变化
        3.2.3 投资结构的变化带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
    3.3 净出口需求效应
        3.3.1 消费信贷的进口需求效应
        3.3.2 消费信贷的出口需求效应
    3.4 小结
4 消费信贷影响经济增长机理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4.2 消费需求效应的实证分析
        4.2.1 消费需求效应的协整分析
        4.2.2 消费需求效应的VAR模型
        4.2.3 小结
    4.3 投资需求效应的实证分析
        4.3.1 投资需求效应的协整分析
        4.3.2 投资需求效应的VAR模型
        4.3.3 小结
    4.4 净出口需求效应的实证分析
        4.4.1 净出口需求效应的协整分析
        4.4.2 净出口需求效应的VAR模型
        4.4.3 小结
    4.5 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4.5.1 消费信贷趋势变动对经济增长趋势变动的影响分析
        4.5.2 消费信贷周期波动对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
        4.5.3 小结
    4.6 政策建议
5 结论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1 主要的研究结论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10)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结构安排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评估理论概述
    2.1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理论综述
        2.1.1 个人消费信贷内涵
        2.1.2 个人消费信贷分类
        2.1.3 个人消费信贷特点
    2.2 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评估概述
        2.2.1 个人信用评估含义
        2.2.2 个人信用评估特点
        2.2.3 个人信用评估范围
    2.3 国内外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现状分析
    3.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3.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
    3.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的危害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4.1 个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4.2 个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4.3 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层次分析-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建立
        4.3.1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个人消费信贷体系各指标权重
        4.3.2 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个人消费信贷各指标进行评价
    4.4 实证分析
        4.4.1 各层次指标权重确定
        4.4.2 对各指标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全文研究工作总结
    5.2 本文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从拉动经济增长看个人消费信贷(论文参考文献)

  • [1]政策意图对国有股权投资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D]. 高婧琳.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扩大消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J]. 许永兵.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1(02)
  • [3]“精准扩中”路径研究[D]. 李波.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4)
  • [4]我国家庭资产配置对异质性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D]. 王明蕾.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基于消费金融功能视角[D]. 王晓蕾. 南京大学, 2019(07)
  • [6]湖南省农村消费信贷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研究[D]. 黄冠. 湘潭大学, 2014(02)
  • [7]消费信贷的经济效应分析[D]. 童成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13(S1)
  • [8]提高居民消费力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 雷雪. 武汉纺织大学, 2012(08)
  • [9]我国消费信贷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及实证研究[D]. 阳开花. 湖南师范大学, 2012(01)
  • [10]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 王灏. 长春理工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从拉动经济增长看个人消费信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