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能提出问题的学生绝不是优秀的──创新过程例谈(一)(论文文献综述)
刘红[1](2021)在《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研究》文中认为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往往只重视教师的主体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不仅导致学生对高中生物课堂不感兴趣,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强调学生主体性的理念。APOS理论是美国教育家杜宾斯基提出的一种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教学理论,该理论强调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归纳—反思建构概念。该理论将教学活动分为活动(Action)、过程(Process)、对象(Object)和图式(Scheme)四个阶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将APOS理论与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概念教学相结合,并分析将APOS理论应用于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概念教学的具体影响,能够为探索新课标和新时代要求下的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概念教学理论模型提供思路。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切入点,主要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基于APOS理论进行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2)确定将APOS理论应用于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的具体影响。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进行研究。首先,本文指出高中生物必修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位置、在高考中的比重,突出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其次,分析将APOS理论应用在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的可行性。接着通过查阅文献结合笔者对APOS理论的理解,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以《核酸是由核苷酸构成的长链》、《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三小节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某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同层次两个班级实施教学设计。然后根据APOS理论四阶段模型设计测验试卷。最后,依据学生测验卷的反馈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两个班级的相互对照,确定APOS理论应用于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的具体影响,也通过观察法以课堂观察记录表的形式从另一方面来分析其具体影响。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旧存在知识定义不清楚、错误迁移、不会应用等各种问题;在笔者选取的三小节测验,实验班和对照班均出现了显着性差异,实验班均优于对照班,证明APOS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成绩;课堂观察记录表的结果表明利用APOS理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氛围。
梁雅睿[2](2021)在《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研究 ——以统编本语文教材为例》文中认为
辛丽丽[3](2021)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文中认为
刘册[4](2021)在《新课标下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汪娟[5](202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以扬州市M小学中年级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答是师生进行课堂交流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教师不同的提问方式、提问的时机以及提问的方式等都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但在目前的课堂提问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更多关注的是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容易忽略学生思维过程的重要性,而调动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就是教师高效的课堂提问,另一方面,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发展的小学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通过教师高效的课堂提问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大部分有关小学课堂提问的研究都倾向于小学语文学科的研究,小学数学学科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小学中年级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对扬州市M小学的两位有经验的教师课堂提问进行多维度分析,旨在以有经验教师为榜样,发现新任职教师在提问教学方面的不足,提高新任职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本研究通过采用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这两种方法,分别从两位教师提问的导入部分、提问的对象、问题的类型以及提问的反馈进行对比分析,以有效性为指标,分析教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影响提问有效性的因素,并寻能够提高有效性的具体途径和方法。通过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发现,教师在进行问题的预设时,对于教学目标考虑得越全面,提出的问题就越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部分提问时,生动形象的课堂导入及诙谐有趣的提问语气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对问题的类型和层次进行设计时,应注意问题层次的多样性,以高水平提问为主,低水平提问为辅;在提问反馈上,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回答问题的不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针对这些影响有效性的标准和维度分析,提出了提高有效性的相关建议:课堂提问导入应直观形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增强数学课堂提问导入的趣味性和活动性;课堂问题表述应清晰明确,易于学生理解;课堂问题提出应考虑数学学科特点,化繁为简;把握提问时机,在学生困惑处发问,在情境中发问,以及在重难点处发问;改善提问反馈方式,展开有针对性地评价。
刘彤[6](2021)在《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经典阅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学语文学科中的经典阅读研究,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一种拓展和延伸,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时期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核心素养逐步走进公众视野并受到高度重视。笔者认为要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其语文能力,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阅读经典是一条捷径。近年来,虽然经典阅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并不重视经典阅读的相关教学。通常是让学生自己粗略地阅读,或者是布置课后作业自行阅读,没有系统地提出阅读要求,更谈不上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导致小学生经典阅读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进一步落实经典阅读教学,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成效,成为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主要对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经典阅读进行了研究,文章结合国内的相关研究现状,通过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生经典阅读概述、小学生经典阅读现状及根源、核心素养与小学生经典阅读紧密结合的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论述。经典阅读是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阅读经典不仅能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更有利于掌握文化交流的有效方法。因此对经典阅读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利用在职的方便条件,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心理过程,以及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提出了核心素养与小学生经典阅读紧密结合的策略。此外还设计了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经典书籍阅读教学设计。在理论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进行反思和改进。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分为三章进行讨论:第一章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生经典阅读概述。本章主要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概念界定和要素分析。并挖掘了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生经典阅读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介绍了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经典阅读的意义。从民族文化、学生成长和教师教学三个角度出发,进行相关阐述。第二章小学生经典阅读现状及根源。本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小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和大量文献阅读,对小学生经典阅读现状加以分析。第三章核心素养与经典阅读紧密结合的策略。这一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在前两章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教师引导,选择经典书籍;教师指导,科学阅读经典;四位一体,加强教育合力。
张雨晴[7](2021)在《基于“四文合一”视阈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以苏轼《赤壁赋》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也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然而在当下的文言文教学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如只重文言字词等基础知识,忽略历史背景、文学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或只运用串讲、逐一翻译的教学方式,造成文言文教学课堂的枯燥乏味。根据以上情况,本论文基于“四文合一”视阈,以苏轼《赤壁赋》教学为例,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和教学实践展开研究,从文言文的“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此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以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涉及三章内容。第一章是对苏轼的《赤壁赋》进行调研:其一,分析《赤壁赋》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编写情况,依据《赤壁赋》所在单元的单元导读、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提炼出教学点。其二,利用实习机会,分析学生完成的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了解当下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与高中语文教师教授文言文的现状,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其三,整理分析语文高考试卷中的书法试题和文言文阅读试题,从试题设置和文本内容等方面的考查,为文言文教学策略和实践提供建议。第二章从《赤壁赋》的四个层面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即从“文字——文章——文学——文化”这四个方面,提炼出“追根溯源,辨识文言字词;情景交融,理解文章内容;展示美感,体现文学价值;文心书意,彰显文化内涵”的教学策略。其中加入了解文言字词的甲骨文字形、欣赏苏轼《赤壁赋》的书法作品、比较作者同时期的“一词两赋”和书法作品以及练习楷书书写和创作文言游记等教学活动,发挥文言文教学的最大价值。第三章展开苏轼《赤壁赋》的教学实践,基于文言文教学的“四文合一”这一视角,根据第二章研究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并完成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反思。通过分析教学设计、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情况,验证本研究教学策略的合理性。第三部分是结语,主要是对前文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与局限,以及论文有待完善的地方。总之,论文以苏轼《赤壁赋》教学为例,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展开研究,通过调查、分析、诊断,再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进行教学实践,证明研究的可行性。因此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需要考虑如何进一步完善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效率。本研究从文言文的“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即“四文合一”视角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希望为高中文言文教学提供一种参照。
李永梅[8](2021)在《一题一课教学法在高一数学复习课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学建议的提出为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该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纵观已有的课程类型,复习课对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这一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通过研究发现,当前的复习课并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不能使学生主动建构起知识网络,而一题一课的教学法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挥学生主动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研究基于课标要求和当前复习课教学情况的分析,开展了对“一题一课”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首先为了了解一题一课教学法的研究现状,用文献分析法研究得到,对“一题一课”教学法的研究多集中于“一题一课”教学法的定义,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和教学建议,而对于该方法中案例的选取原则没有过多的研究。要在复习课中开展一题一课的教学,一题和一课的案例选取是关键。且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高考中考的复习,对于高一高二年级的一题一课复习课都没有涉及。为了进一步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和老师们对一题一课教学法的态度及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得到学生的对一题一课的复习课持肯定态度,并得出学生最喜欢的几种一课的形成方式,访谈得到老师们在运用一题一课教学时存在着案例选取困难的情况。接着本研究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迁移理论、变式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针对上述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展开了对“一题一课”教学法的研究,提出了高一数学一题一课复习课中“一题”和“一课”的选取原则,根据该原则设计了三个高一年级一题一课复习课的教学案例并实施,通过实验研究的思路初步研究了该方法的教学效果。最后对应用该方法时老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说明,并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一题的选取可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和通解性,一课的形成要结合教学目标,要以母题为中心,子题的选取要具有层次性。通过教学实践表明,一题一课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缩小班级之间的水平差距。
赵启飞[9](2021)在《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路径的研究》文中指出课堂提问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灵活的运用课堂提问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大有裨益。基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缺乏趣味性、概念比较抽象的特征,同时也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专业技能。为了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推进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探索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本文通过深入课堂观察、实录访谈、认真梳理相关文献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进行优化研究,探寻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并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高效、有序展开,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课堂提问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理念。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课堂提问的内涵进行阐述。其中包括课堂提问的概念、分类和功能。第三部分,主要介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主要存在组织功能弱化;反馈信息不全面;激发功能弱化;课堂提问的启发性弱;评价缺乏引导性;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记录等方式进行深入剖析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既有学生和教师的原因,同时也包括学校方面的原因。第四部分,主要是对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路径进行阐述。
廖丹丹[10](2021)在《文化传承理论视域下的小学小古文教学实施现状和改进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小古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品质,是帮助小学生形成中华民族人格的重要学习资源,也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关键凭借。在小学小古文教学中引入文化传承的理论,调查小学小古文教学的实施现状,总结目前小学小古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本论文由绪论、文化传承理论与小古文、文化传承理论视域下的小学小古文教学实施现状调查、文化传承理论视域下的小古文教学改进策略、文化传承理论视域下的小古文教学案例及评析、结语六个部分构成。整个研究运用永恒主义教育理论、要素主义教育理论和国家主义教育理论,以文化传承为切入口,对当前的小学小古文教学实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基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小学小古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传承理论视域下的小学小古文教学改进策略。本论文得出如下基本结论:小学小古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应该是文化传承,给小学生播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小学小古文教学应更多采取情景熏陶和“沉浸渐染”;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基于文化传承的资源开发;小学小古文评价的核心维度是文化传承;小学高学段教师应进行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古文教学专题培训。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语文教师加入文化传承的探索,小学小古文教学也会越来越优化。
二、不能提出问题的学生绝不是优秀的──创新过程例谈(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能提出问题的学生绝不是优秀的──创新过程例谈(一)(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传统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不足 |
1.1.2 APOS理论符合时代发展对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的要求 |
1.1.3 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符合新课标要求 |
1.1.4 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内容安排 |
1.1.5 近年高考试卷中“分子与细胞”模块内容比重 |
1.2 研究问题 |
1.2.1 如何基于APOS理论进行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 |
1.2.2 确定将APOS理论应用于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的具体影响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为探索新趋势下的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的理论模型提供思路 |
1.3.2 探索APOS理论应用于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的影响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2.1 APOS理论概述 |
2.1.1 APOS理论的起源 |
2.1.2 APOS理论的四个阶段释意 |
2.1.3 APOS理论四阶段模型与学生认知过程的联系 |
2.2 生物学概念的定义与高中生物概念教学 |
2.2.1 生物学概念的定义 |
2.2.2 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 |
2.3 APOS理论在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
2.3.1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内容的特征 |
2.3.2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生物学概念的呈现方式 |
2.4 研究现状 |
2.4.1 APOS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2 概念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研究过程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分析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观察法 |
3.3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四章 APOS理论指导下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设计 |
4.1 APOS理论指导下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的内涵 |
4.1.1 APOS理论指导下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的目标 |
4.1.2 APOS理论指导下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的教材观 |
4.1.3 APOS理论指导下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的学生观 |
4.1.4 APOS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的教师观 |
4.2 APOS理论指导下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设计原则 |
4.2.1 确保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
4.2.2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
4.2.3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协助性 |
4.2.4 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探究性 |
4.3 APOS理论指导下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的过程设计 |
4.3.1 关于“活动”的设计 |
4.3.2 关于“过程”的设计 |
4.3.3 关于“对象”的设计 |
4.3.4 关于“图式”的设计 |
4.4 基于APOS理论下高中生物细胞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案例 |
4.4.1 《遗传信息携带者核酸——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
4.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设计 |
4.4.3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教学设计 |
第五章 研究问卷的设计 |
5.1 测试卷的编制 |
5.1.1 测试卷内容说明 |
5.1.2 测试卷等级划分 |
5.2 课堂观察记录表的设计 |
5.3 研究的实施 |
第六章 结果分析 |
6.1 测验卷成绩分析 |
6.1.1 测验卷成绩分析 |
6.1.2 基于APOS理论的各个阶段学生学习情况分布 |
6.2 课堂观察记录表结果分析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1.1 基于APOS理论的概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成绩 |
7.1.2 基于APOS理论的概念教学促使学生在“图示”阶段表现较好 |
7.1.3 基于APOS理论的概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7.2 教学建议 |
7.2.1 活动阶段的教学建议 |
7.2.2 过程阶段的教学建议 |
7.2.3 对象阶段的教学建议 |
7.2.4 图示阶段的教学建议 |
7.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核酸是由核苷酸构成的长链》测验卷 |
附录2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测验卷 |
附录3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测验卷 |
附录4 ——课堂观察记录表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5)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以扬州市M小学中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新课标要求提高数学课堂上有效性提问 |
(二)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存在诸多不足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功能研究 |
(二)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研究 |
(三) 影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研究 |
(四)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
(五) 评价与启示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理论探析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 课堂提问 |
(二)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
(三) 小学中年级 |
二、理论基础 |
(一) 交往教学论 |
(二) 对话教学论 |
(三) 中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标准探讨 |
(一) 专家学者的研究与观点 |
(二) 影响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 |
(三) 教师提问有效性课堂观察量表的制定 |
第二章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
一、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 |
(一) 研究问题 |
(二) 研究对象 |
二、研究结果分析 |
(一) 课堂观察量表结果分析 |
(二)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
(一) 课堂提问导入语言表达缺乏趣味性 |
(二) 问题类型与层次结构不合理 |
(三) 提问对象具有选择倾向性和片面性 |
(四) 提问反馈方式单一且不够深入 |
二、影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
(一) 教师因素 |
(二) 学生因素 |
(三) 学科背景 |
第四章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建议 |
一、课堂导入应直观形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
二、课堂提问预设应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弹性教学方案 |
三、启发学生思维,优化问题层次结构结构 |
四、问题表述应清晰明确,紧扣教学目标 |
五、问题提出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化繁为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经典阅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生经典阅读概述 |
(一)语文核心素养 |
1.概念界定 |
2.要素构成 |
(二)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生经典阅读的关系 |
1.以经典阅读为途径和关键,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
2.以核心素养提升为基础和归宿,促进阅读深化 |
3.二者相辅相成,推动小学生人格完善 |
(三)小学生经典阅读的意义 |
1.基于民族文化角度 |
2.基于学生成长角度 |
3.基于教师教学角度 |
二、小学生经典阅读现状及根源 |
(一)小学生经典阅读现状调查结果统计 |
1.小学生经典阅读现状调查情况说明 |
2.教师访谈情况结果说明 |
(二)小学生经典阅读现状分析 |
1.时间偏短,教师引导不足 |
2.重视不够,缺乏科学指导 |
3.数量偏少,选篇有局限性 |
4.质量偏低,趋向“浅阅读” |
三、核心素养与经典阅读紧密结合的策略 |
(一)教师引导,选择经典书籍 |
1.选择适合学段发展特点的经典 |
2.选择益趣结合的优秀文化经典 |
3.注重所选经典内容的均衡丰富 |
4.制定高效可行的经典阅读计划 |
(二)教师指导,科学阅读经典 |
1.总览全局出框架 |
2.因书制宜择方式 |
3.不动笔墨不读书 |
4.对比阅读发现美 |
5.与时俱进明分辨 |
(三)四位一体加强教育合力 |
1.教师不断增强阅读经典意识,创新教学形式 |
2.教师引导建立家庭经典阅读,配合完成阅读 |
3.学校积极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加强师资建设 |
4.社会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
5.四位一体统一协调,加强教育合力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 |
附录 B 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单 |
致谢 |
(7)基于“四文合一”视阈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以苏轼《赤壁赋》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三、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四、文献综述 |
第一章 《赤壁赋》教学的调研分析 |
第一节 教材中《赤壁赋》编写情况分析 |
一、单元导读的分析 |
二、学习提示的分析 |
三、单元学习任务的分析 |
第二节 教学现状问卷调查的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过程 |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四、现状总结与需求分析 |
第三节 语文高考试题的测评分析 |
一、书法试题的测评分析 |
二、文言文试题的测评分析 |
第二章 “四文合一”视阈的《赤壁赋》教学策略 |
第一节 追根溯源,辨识文言字词 |
一、文言字词教学的作用 |
二、文言实词的教学 |
三、文言虚词的教学 |
第二节 情景交融,理解文章内容 |
一、品味诗性语言,体会情感变化 |
二、通览书法全卷,感知心情波动 |
第三节 展示美感,体现文学价值 |
一、景、情、理相结合的手法 |
二、优美形象的语言 |
三、和谐上口的音韵 |
第四节 文心书意,彰显文化内涵 |
一、书作比较,走近历史文化 |
二、文艺展示,提升文化修养 |
第三章 “四文合一”视阈的《赤壁赋》教学实践 |
第一节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 |
一、课堂教学实录一 |
二、课堂教学实录二 |
第二节 教学实践的分析与反思 |
一、教学设计的分析与反思 |
二、课堂表现的分析与反思 |
三、课后作业的分析与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赤壁赋》教学设计 |
致谢 |
(8)一题一课教学法在高一数学复习课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一题一课 |
1.2.2 教学法 |
1.2.3 数学复习课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计划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高中数学复习课的研究现状 |
2.2 一题一课的研究现状 |
2.2.1 关于一题一课概念的研究 |
2.2.2 关于一题一课教学实施的研究 |
2.2.3 关于一题一课教学效果的研究 |
2.2.4 关于一题一课教学建议的研究 |
2.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实验法 |
3.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3.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3.3 迁移理论 |
3.3.4 变式教学理论 |
3.4 研究工具 |
3.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4.2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4.3 测试卷的选取 |
第4章 一题一课教学法在高一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调查分析 |
4.1 调查的目的 |
4.2 对教师访谈的结果分析 |
4.3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一题一课教学法复习课的构建原则与实践研究 |
5.1 一题一课复习课中“一题”的选取 |
5.1.1 一题的选取要具有基础性 |
5.1.2 一题的选取可具有典型性 |
5.1.3 一题的选取可具有通解性 |
5.2 一题一课复习课中“一课”的形成 |
5.2.1 子题的选取要结合教学目标 |
5.2.2 子题的选取要以母题为中心 |
5.2.3 子题的选取要注重层次性 |
5.3 一题一课教学法在高一数学复习课中运用的案例 |
5.3.1 案例一:2.2 基本不等式 |
5.3.2 案例二: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章末复习 |
5.3.3 案例三: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外接球问题通解性复习 |
5.4 高一数学“一题一课”复习课的教学实验 |
5.5 一题一课的教学效果分析 |
第6章 对教师实施一题一课的几点建议 |
6.1 研读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 |
6.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交流合作 |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 |
7.3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路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课堂观察法 |
3.访谈法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理论基础 |
(一)人本主义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
(四)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理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分类及功能 |
(一)相关概念的概述 |
1.思想政治课 |
2.课堂提问 |
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 |
(二)课堂提问的分类 |
1.回忆性提问 |
2.理解性提问 |
3.分析性提问 |
4.应用性提问 |
5.评价性提问 |
6.综合性提问 |
(三)课堂提问的基本功能 |
1.激发功能 |
2.组织功能 |
3.导向功能 |
4.反馈功能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
1.组织功能弱化 |
2.提问启发性弱 |
3.反馈信息不全面 |
4.激发功能弱化 |
5.评价缺乏引导性 |
6.学生参与度不高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 |
1.教师原因 |
2.学生原因 |
3.学校原因 |
四、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路径 |
(一)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
1.目的性原则 |
2.主体性原则 |
3.趣味性原则 |
4.启发性原则 |
(二)优化路径 |
1.精心设置问题,强化组织功能 |
2.巧用提问方式,增强启发性 |
3.面向全体,科学叫答 |
4.耐心侯答,激发潜能 |
5.提供有效评价,增强引导性 |
6.评价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参与度 |
7.定期举行提问技能的培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文化传承理论视域下的小学小古文教学实施现状和改进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文化传承理论与小学小古文 |
第一节 永恒主义教育理论 |
一、理论归纳 |
二、思考启发 |
第二节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 |
一、理论归纳 |
二、思考启发 |
第三节 国家主义教育理论 |
一、理论归纳 |
二、思考启发 |
第二章 文化传承理论视域下的小学小古文教学实施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的研制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内容 |
三、调查方法 |
第二节 调查的实施 |
一、回收情况 |
二、数据统计 |
第三节 文化传承理论视域下的小学小古文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教学目标定位偏差 |
二、教学方法耦合度低 |
三、评价维度有失偏颇 |
四、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
五、教师素质不够匹配 |
第三章 文化传承理论视域下的小学小古文教学改进策略 |
第一节 明确文化传承教学目标 |
一、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教学重点 |
二、通过教材解读明确传承内容 |
第二节 采用适合教学方法 |
一、创设适切教学情境 |
二、重视沉浸渗透文化 |
第三节 拓展课外教学资源 |
一、寻找课内外教学链接点 |
二、开发小古文校本课程 |
第四节 制定适切评价机制 |
一、以文化传承为评价视角 |
二、以多种形式开展评价 |
第五节 开展相关教师培训 |
一、开展小古文专题教师培训 |
二、学校创设文化传承的氛围 |
第四章 文化传承理论视域下的小学小古文教学案例及评析——以《少年中国说》(节选)为例 |
第一节 教学案例设计 |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
二、教学过程 |
第二节 教学案例评析 |
一、设置基于文化传承的“问题链” |
二、创设学生深度思考的“情意场” |
三、提供拓展内化迁移的“资源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化传承理论视域下的小学生小古文学习现状调查(学生卷) |
附录2 文化传承理论视域下的小学生小古文教学现状调查(教师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不能提出问题的学生绝不是优秀的──创新过程例谈(一)(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概念教学研究[D]. 刘红.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研究 ——以统编本语文教材为例[D]. 梁雅睿. 集美大学, 2021
- [3]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D]. 辛丽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新课标下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教学研究[D]. 刘册. 东华理工大学, 2021
- [5]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以扬州市M小学中年级为例[D]. 汪娟. 扬州大学, 2021(09)
- [6]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经典阅读研究[D]. 刘彤.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7]基于“四文合一”视阈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以苏轼《赤壁赋》教学为例[D]. 张雨晴.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8]一题一课教学法在高一数学复习课的运用研究[D]. 李永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路径的研究[D]. 赵启飞.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10]文化传承理论视域下的小学小古文教学实施现状和改进策略[D]. 廖丹丹. 青海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