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平滑肌肉瘤一例

胃平滑肌肉瘤一例

一、胃平滑肌肉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翟永文,孟俊军,甘甜,孟庆义,赵玉农[1](2018)在《胃神经鞘瘤六例CT检查误诊原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astric schwannomas,GS)的CT影像学特点及误诊原因,总结影像学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8年1月收治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G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因上腹疼痛、腹部触及肿块各2例,黑便及健康体检发现胃占位性病变各1例收入普外科住院治疗。6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位于胃小弯侧3例,胃底2例,胃窦部1例,呈局限性结节或肿块型3例,巨块型2例,局限增厚型1例。本组中5例术前CT检查误诊,分别误诊为胃间质瘤2例,胃癌、胃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瘤各1例,未明确诊断1例。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GS 5例,恶性GS 1例。6例术后切口愈合后均出院,随访1年均未复发。结论 GS的CT影像学表现多样,易与多种胃部肿瘤混淆。临床医生应准确辨认GS的主要CT表现类型,不断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以减少影像学误诊。

郑娜,李凯,肖现民,董岿然,陈莲,马阳阳[2](2015)在《儿童原发性胃肿瘤1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总结儿童原发性胃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我院1993年3月至2叭4年3月诊治的15例儿童原发性胃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儿均为病理确诊为胃原发肿瘤,并对患儿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15例患儿,男9例,女6例,平均(6.5±4.3)岁,发病部位以胃体、胃窦部多见,肿块最大径平均值为(6.3±2.6)cm,首发症状多为腹痛、黑便、不明原因发热、面色苍白。单独或联合采用B型超声、CT、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均表现为中上腹或胃内的巨块型或息肉样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15例:3例单纯肿瘤切除术,7例行肿瘤在内的胃壁切除术+胃壁修补术,4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消化道重建,1例行姑息性胃癌切除术。术后化疗4例(3例胃恶性肿瘤和1例胃间质瘤)。随访时间392个月,期间失访4例,死亡1例(胃腺癌术后复发),2例胃腺瘤术后复发,余随访至今无复发或恶变。结论儿童原发性胃肿瘤罕见但病理类型多样,且多为间叶来源。症状多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儿童胃原发性肿瘤以良性及交界性多见,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预后较好,但交界性和恶性肿瘤有复发和恶变倾向,应密切随访,恶性肿瘤的化疗原则及标准方案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李明月[3](2011)在《胃平滑肌肿瘤25例外科治疗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10年7月胃平滑肌肿瘤患者25例,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仪器检查结果、肿瘤发生部位和肿瘤类型等。本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5例患者术后均随访。5例胃平滑肌肉瘤患者中,1例患者因腹腔出现广泛种植转移而死亡,术后存活时间为1.6年,1例患者术后发生肝脏转移行肿物切除,此类患者累计存活时间为3.4年,其余3例患者术后存活至今(1例术后1.5年,1例术后2.1年,1例术后2.3年)。20例胃平滑肌瘤手术治疗后随访,19例患者存活至今,1例患者3年后复发,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确诊为平滑肌肉瘤,累计存活时间为3.5年。结论胃平滑肌肿瘤在诊断过程中可利用胃镜活检和术中冰冻切片,有助于快速确诊肿瘤性质,一旦确诊要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要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有助于患者预后。

孙瑞[4](2011)在《手术治疗胃平滑肌肿瘤30例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胃肠平滑肌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胃平滑肌肿瘤患者30例,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肿瘤所在部位和肿瘤分类。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胃平滑肌瘤24例患者中,行胃肿瘤楔形切除共15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9例。6例胃平滑肌肉瘤患者均未发现转移灶,其中1例与横结肠发生粘连,6例患者中2例患者行胃楔形切除,1例患者行近端胃部分切除,2例患者行远端胃部分切除,1例患者行远端胃部分切除联合横结肠切除。结果:24例胃平滑肌瘤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23例患者存活至随访结束,1例患者3年后复发,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确诊为平滑肌肉瘤,累计存活时间为3.8年。6例胃平滑肌肉瘤患者中,2例患者因腹腔出现广泛种植转移而死亡,术后存活时间1例为1.8年,1例为2.5年;2例患者3年后发生肝转移行肿物再切除,累计存活时间1例为3.7年,1例为3.5年;其余2例患者健存至随访结束。结论:胃肠平滑肌肿瘤患者要积极手术治疗,可采用胃镜活检或者术中冰冻切片确定肿瘤性质,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可提高患者的预后。

赵桐,周经志[5](2007)在《不同影像学检查在胃平滑肌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肉瘤的X线、超声胃镜、CT、MRI及胃镜的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8例胃平滑肌肉瘤患者的X线、超声胃镜、CT、MRI及胃镜表现,对比分析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X线检查胃内型3例,胃外型6例,胃内外型7例;胃镜检查胃内型4例,胃外型3例,胃内外型7例;超声胃镜检查5例,胃内型2例,胃外型1例,胃内外型2例;CT检查胃内型1例,胃外型6例,胃内外型5例;MRI检查胃外型6例,胃内外型2例。结论超声胃镜及MRI对该病诊断准确率较高,X线及CT次之,胃镜对该病诊断准确性较差。

李春卫,武乐斌,刘村,林祥涛,许玉军[6](2006)在《胃肠道平滑肌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胃肠道平滑肌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对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肉瘤的起源,大小、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检查:22例胃平滑肌肉瘤;23例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结肠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肉瘤14/22例病变位于腔内,2/22例病变位于腔外,6/22例病变位于腔内外;小肠平滑肌肉瘤19/23例病变位于腔外,2例位于腔内,2例位于腔内外,其大小多在610cm;16例边缘有分叶征象,有溃疡者22例;1例结肠平滑肌肉瘤位于腔内外,B超表现为腹腔内实性肿块;CT平扫多呈不规则分叶状,内部密度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呈肿瘤实质部明显强化,坏死区无强化。结论:胃肠道平滑肌肉瘤好发于胃及空肠,胃平滑肌肉瘤以腔内型居多;小肠平滑肌肉瘤以腔外型居多,综合应用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CT、B超检查及血管造影检查能提高胃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水平。

张宏[7](2004)在《胃平滑肌肉瘤4例诊治分析》文中提出 胃平滑肌肉瘤临床上较少见,约占胃恶性肿瘤的1~3%,胃肉瘤的20%。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较易误诊误治。我院1999~2003年共收治4例,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其中3例行局部胃切除,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例中,男1例,女3例,年龄47~73岁,平均63岁,病史平均19个月,肿瘤最大径26cm。1.2 主要临床表现上腹痛或不适以及恶心3例,间断黑便2例,腹部包块3例,均在左上腹。

董国礼,雍良平[8](2003)在《胃平滑肌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和限度。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或(和)活检证实的胃平滑肌瘤17例,平滑肌肉瘤21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平滑肌肿瘤X线诊断的准确性为74.1%(20/27)。腔内型15例,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向腔内突出的肿块,并伴溃疡形成(9/15)。腔外型7例,为胃壁的受压变形;混合型5例,兼有上述两型表现。CT定性诊断为86.4%(19/22),定位诊断为95.5%(21/22),10例平滑肌瘤直径多在5cm内(80%),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境界清楚,密度多均匀(80%),明显强化。12例平滑肌肉瘤中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者11例(91.7%),倾向于腔外或偏心性生长,肿块内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83.3%),实质明显不均匀强化。肿块直径多大于5cm(83.3%)。结论:CT扫描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明显优于钡餐检查。

刘国辉,张树坤,武志[9](2002)在《胃平滑肌肿瘤12例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谭云波,杨继武,刘仁贵,和红阳,何举,王福顺[10](2002)在《胃平滑肌肿瘤17例诊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 1 1年间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 1 7例。结果 平滑肌瘤 7例 ,平滑肌肉瘤 1 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和腹痛。内镜、X线钡餐和B超术前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 33 3 %、46 9%、50 0 % ,三者联合检查阳性率 70 0 %。 1 7例中胃楔形或部分切除 9例 ,胃大部切除 6例 ,胃次全切除 1例 ,全胃切除 1例。结论 内镜、X线钡餐和B超联合检查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胃平滑肌瘤首选胃楔形切除或部分切除 ,胃平滑肌肉瘤首选胃大部切除次全切除。

二、胃平滑肌肉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平滑肌肉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胃神经鞘瘤六例CT检查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CT检查结果
    1.4 误诊疾病
    1.5 确诊及治疗情况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2.2 影像学特点
    2.3 误诊原因分析
    2.4 鉴别诊断
        2.4.1 胃间质瘤:
        2.4.2 胃平滑肌瘤:
        2.4.3 胃癌:
        2.4.4 平滑肌肉瘤:

(3)胃平滑肌肿瘤25例外科治疗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胃镜和CT检查
    1.3 肿瘤分布和分类
    1.4 手术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4)手术治疗胃平滑肌肿瘤30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3 肿瘤所在部位和肿瘤分类
    1.4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不同影像学检查在胃平滑肌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X线胃肠钡餐造影表现
    2.2 超声胃镜表现
    2.3 CT表现
    2.4 MRI表现
    2.5 胃镜表现
3 讨论

(8)胃平滑肌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结果
    一、X线表现
    二、CT表现
讨论
    一、检查方法和影像学表现
    二、影像诊断的价值和限度
    三、鉴别诊断

(9)胃平滑肌肿瘤12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10)胃平滑肌肿瘤17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2.3 治疗

四、胃平滑肌肉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胃神经鞘瘤六例CT检查误诊原因分析[J]. 翟永文,孟俊军,甘甜,孟庆义,赵玉农. 临床误诊误治, 2018(10)
  • [2]儿童原发性胃肿瘤1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J]. 郑娜,李凯,肖现民,董岿然,陈莲,马阳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5(05)
  • [3]胃平滑肌肿瘤25例外科治疗临床观察[J]. 李明月. 中国医学创新, 2011(20)
  • [4]手术治疗胃平滑肌肿瘤30例临床研究[J]. 孙瑞. 中国当代医药, 2011(17)
  • [5]不同影像学检查在胃平滑肌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赵桐,周经志. 中国全科医学, 2007(23)
  • [6]胃肠道平滑肌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价值[J]. 李春卫,武乐斌,刘村,林祥涛,许玉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11)
  • [7]胃平滑肌肉瘤4例诊治分析[J]. 张宏. 黑龙江医药, 2004(06)
  • [8]胃平滑肌肿瘤的影像学诊断[J]. 董国礼,雍良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3(02)
  • [9]胃平滑肌肿瘤12例诊治分析[J]. 刘国辉,张树坤,武志. 黑龙江医学, 2002(10)
  • [10]胃平滑肌肿瘤17例诊治分析[J]. 谭云波,杨继武,刘仁贵,和红阳,何举,王福顺. 中国基层医药, 2002(06)

标签:;  ;  ;  ;  ;  

胃平滑肌肉瘤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