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国际短信服务正式上线

中国移动国际短信服务正式上线

一、中国移动国际短信业务正式开通(论文文献综述)

支少婷[1](2020)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复杂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下移动生态产业中,企业为了适应技术的快速创新、消费者和企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及产业加速融合的趋势,需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生态系统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制定发展策略。本文不同于学界中已有的对于产业中产业链、价值链的理论的分析研究,而是借用生态学中成熟的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的复杂性进行分析,帮助企业准确理解所处的网络环境,确定自身身份并识别企业所处的位置,以期助力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能够有序稳定地发展。本文在研究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网络复杂性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复杂性的分析思路,进而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进行了复杂性的分析:宏观层面梳理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并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探究了产业生态系统中的角色组成及成员分类;微观层面则是在社会网络分析法的量化分析下,探究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为实现研究目标,本文运用了生态建模、数学公式等方法构建不同时期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模型、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中企业间关系的可视化模型等。

薛喆[2](2019)在《中国银行H省分行手机银行业务营销策划》文中提出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5G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已经不能适应高速的生活节奏。因此,在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激励下,银行业逐渐突破传统经营方式的局限,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手机银行应运而生。从2010年开始,各银行开始逐步推广手机银行服务,借助互联网平台不断拓宽业务渠道,以全新的支付方式逐渐影响着用户的消费习惯。中国银行是我国国有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品牌效益和丰富的客户资源。作为最早在中国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之一,中国银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经过七八年的发展之后,其用户量逐年增长,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但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其手机银行业务所占市场份额与其传统业务的市场份额不成比例,手机银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以中国银行H省分行为研究对象,以营销策略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银行H省分行手机银行业务的营销策划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根据手机银行的定义,结合国内外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阐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手机银行的相关营销策略,并总结其研究结果。通过多种分析模型模拟中国手机银行所处的市场环境,总结出现有业务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劣势。同时,在现有的营销理论基础上,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设计了H省分行手机银行营销策划:例如,在产品的生产策略上,根据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设计差异化产品,丰富手机功能,加快实现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在产品的定价策略上,根据价格承受能力不同的客户,制定差别定价策略,如分别实施免费价格、折扣价格、促销价格等;在产品的营销渠道上,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渠道体系,最大限度地形成最有利的营销网络;在产品的促销策略上,加快促销机制创新进程,实现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并运用大数据平台,抢占手机银行的营销至高点。

俞灵灵[3](2018)在《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文中指出移动电商领域竞争模式的升级、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法官在裁判时难以沿用传统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方式,难以用现有的具体规则去处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践中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站在移动电商的大背景下,从判决书本身出发对上述司法难点进行甄别考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59份判决书为样本,从宏观视角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对裁判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法官难以厘清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模糊,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定存在疑问。而对竞争行为正当性判定存疑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般条款适用泛道德化、说理论证两级分化及同等情形不同对待。在此基础上,本文探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法律的适用理论存在误读,一般条款本身的抽象性及道德性影响了法官理性审判,司法论证及配套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法官难以寻得正义。经由剖析,本文分别从条文本身、法官本身及配套措施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严格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加强说理论证以约束法官审慎裁判;提升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级别、优化电子证据机制和建立案例族谱以弥补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而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法颁布前,法官对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是依托旧法来实现的。新法的颁布完善了旧法在新商业时代所暴露出的弊端。而本文通过判决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与新法部分所修之处契合。

薛凌云[4](2017)在《江苏移动4G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它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网络随时随地的特点和互联网开放、分享和互动的优势。而移动互联网在大数据技术的驱动下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跃。4G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与2G、3G相比,4G拥有更快的下载速率、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更短的接入时延和更低的网络成本。4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必将为移动互联网注入更大的能量。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除了实力不容小觑的传统电信运营商外,还有跨界加入的互联网企业,中国移动在4G市场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江苏移动作为省公司之一,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挑战和机遇并存,江苏移动该如何选择战略,又该如何进行战略实施,这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以上背景,以江苏移动为案例,分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江苏移动4G竞争战略部署,探讨如何挖掘企业潜力,让企业在行业中获得最大利润。本文首先分析选题背景,介绍了4G业务的国内外发展情况,然后对江苏移动4G竞争市场的内外部环境展开分析。基于以上分析,对江苏移动4G业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4G差异化竞争战略措施。最后,为了保障江苏移动4G竞争战略的实施,需要在打造4G精品网络、构建自有内容分发网络、挖掘移动大数据服务和加强4G市场精确营销等几个方面进行战略实施的部署。

田宝生[5](2016)在《技术颠覆与组织变革带动中国移动SH公司战略转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描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出发,简述了行业变革的几个关键时期,从第一代移动通信到第四代移动通信,运营商所经历的信息时代的洗礼与变革。文章从第二章起,首先对战略管理和管理模型进行了简要描述,随后也阐述了通信行业内的相关技术概念。在接下来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从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进行阐述。外部分析中,主要从市场、政策、行业趋势几个方面对运营商所要面对的环境进行阐述;在语音、短信大行其道的时代,运营商凭借2G网络的广覆盖,获取了大量用户,并摄取了丰厚的利润;但是在经过了3G网络的快速建设以及4G网络基础之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运营商已逐步沦为信息管道的提供者。同时,在面临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受到来自“BAT”的威胁,在面对政策改革的过程中,受到来自铁塔公司的制约和虚拟运营商的竞合关系,在面临用户规模的增长过程中,受到用户体验感知下降的挑战。[1]内部分析中,主要从财务、业务、技术、运营几个方面进行剖析;财务角度而言,主要表现在数据流量呈指数增长,但是净利润增长率和营业利润率已出现逐年下滑态势;业务角度而言,由于市场变化速度太快,公司现有业务不能及时推陈出新而导致失去市场机会;技术角度而言,新兴的网络技术更能体现未来的发展方向,使网络架构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运营管理,这与传统的网络架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运营角度而言,主要描述了公司的各部门、业务流程以及IT系统之间的协调匹配度较低。针对具体问题,文中的第五章提出了中国移动SH公司的战略转型方案的分析和选择。[2]首先是愿景规划,其中包括企业愿景、网络愿景、服务愿景和战略愿景;然后,从产业、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进行PEST分析,随后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进行SWOT分析,进而采用模型输入、战略选择、最终决策的方式,确定公司的整体战略思路。在接下来的第六章,给出了战略转型方案的实施和评价;首先,谈到组织架构的变革与优化,利用事业部制和扁平化管理的理念进行改革;然后提到技术颠覆所带来的改变,重点谈到云计算、大数据、SDN/NFV等;进而,战略规划需要落实到业务发展和用户体验的层面,从业务流程优化、大数据运营、数字化服务以及三条业务曲线的发展预测,每个方面都给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执行建议,最后,针对整体战略转型方案,未来将从技术演进、业务发展、运营成效、财务指标四个方面进行跟踪评价。文中的最后一章根据所研究的内容,总结了该方案对于中国移动SH公司在面临转型方向时,所具有的参考价值;同时展望了运营商未来的发展方向。

程瓯[6](2016)在《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电信产业是中国近十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电信产业视为自然垄断产业,电信服务的基础性、网络的完整性以及电信运营的规模经济性决定了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属性。1994年,中国联通的进入打破了电信业的垄断,之后中国电信业经历了几次大的拆分,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2008年电信产业融合重组,形成电信、移动和联通三足鼎立的局面。随着产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三网融合”政策的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变革,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失衡、业务增长乏力的问题己经显现出来,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规制与竞争方面的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以后,如何形成均衡的市场竞争格局,如何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如何进一步完善电信监管机制,为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有效竞争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对垄断性较强但又具有一定竞争性的电信产业来说,单纯用规制理论或产业组织理论进行分析,都是有失偏颇的。因此,本文在“SCP”范式的基础上,结合电信产业的经济特性,将产业组织理论和规制理论相融合,构建了“政府规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R-SCP"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这个理论框架对电信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电信产业规制进行研究,结合“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新态势,对电信产业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为我国电信业的产业组织发展、电信产业政策和规制改革等提出新的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和理论基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作了介绍。对相关理论进行考察,在回顾自然垄断理论、规制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分析“SCP”范式对自然垄断产业的适用性以及局限性。第二部分构建电信产业"R-SCP"理论分析框架,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介绍了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电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结合电信产业所具有的自然垄断与竞争特性,构建"R-SCP"理论分析框架,在该理论框架内,规制、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都是电信产业的内生变量,规制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同时也受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绩效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部分,包括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内容。运用"R-SCP"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电信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分析不对称规制、“三网融合”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分析“移动通信转售”、手机实名制等产业政策变化以及放松规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结合电信产业几次大的拆分和重组,对各个阶段的市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组织及规制的影响,主要是第八章的内容。分析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影响,并以“微信”为例分析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语音、短信业务的替代作用,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组织变革和转型方向,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并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规制的新特点。第五部分是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建议,包括第九章和第十章的内容。介绍了电信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内涵及目标,规制合理化与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关系,以及产业融合对电信规制的影响,借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电信规制与改革经验,对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提出政策建议。最后,对全文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研究表明,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组织受到政府规制和市场机制两方面的共同影响,随着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进一步放松规制,市场机制对电信产业组织的影响将越来越强。但由于电信产业所具有的网络特性,政府规制仍然有必要保持。政府需要改变直接用行政手段参与电信业产业组织调整的状况,更多地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对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调整,重点关注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塑造和保护。

赵越[7](2016)在《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支付的发展迎来了质的飞跃,作为人口数量最多,智能手机拥有量最多的中国也正迎来一次发展的新机遇。但移动支付产业链参与者众多,利益复杂,包括了银行、通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商家和消费者等。如何实现移动支付的发展,使我国移动支付跟上时代潮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移动支付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做了简单介绍,接着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移动支付的研究状况,指出目前关于移动支付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研究、产业建设、商业发展和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研究这四个方面。之后用PEST分析了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四个要素,对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具体情况做了简单介绍。本文核心部分,分析了日本NTTDoCoMo、肯尼亚M-PESA以及菲律宾的Smart Money这三个不同国家移动支付的状况,并与我国移动支付比较,特别是与广大农村地区做对比。最后分析了我国的支付宝钱包的发展与现状,与微信支付做比较,分析了其优劣势,指出我国移动支付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还需改进的措施,对我国日后移动支付的发展给出了适当建议。

郑萌萌[8](2016)在《基于新媒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详细阐述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具体措施,体现了党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重视和深刻把握。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发挥其应有的引领作用,不仅需要广泛传播,而且需要有效传播。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今天,高度重视利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在阐释了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关联,梳理了不同类型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和现状,进而积极探索了基于新媒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路径。一、认知新媒体的特征、功能以及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特殊性是有效应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新媒体具有交互性、超媒体性、超时空、个性化信息服务、虚拟性以及融合性六大传播特征,在政治传播中发挥传播政治信息、促进政治参与、引导社会舆论和实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具有特殊性,它与政治传播、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联系。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意识形态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政党政治传播理论为思想资源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二、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一方面,新媒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不可或缺的新阵地,另一方面,新媒体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更重要的是,应对受众阅读方式转变、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创新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抢占传播制高点决定了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新媒体包括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和数字电视新媒体三大类型,而当前对媒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新媒体。不同类型新媒体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们需要把研究拓展到手机和数字电视新媒体中。在分析不同类型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它们的传播优势和不足,为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路径提供现实依据。四、在辨析理论、考量现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应用新媒体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路径。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网民的数量日益增多,新媒体成为影响人们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如何借助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需要运用传播学知识和交叉学科的研究视角,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体、受众、媒介、方法和环境五大维度探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纪铖[9](2016)在《U公司移动互联网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内的电信运营商作为国家基础通信建设商和服务商,因为央企背景带来的行业垄断优势,多年来尤其在改革开放后,伴随着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运营商无论是企业规模、营业收入,还是利润水平、国际影响,在一定的时间里都保持着高速的增长。然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通信产业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国内外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巨大压力:移动话音业务日益饱和,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甚至下降,移动流量需求爆发式增长,产业链核心价值正被以苹果、谷歌、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不断侵蚀。传统电信运营商不得不正视正被边缘化、管道化的残酷现实,转型势在必行。U公司作为国内三家电信运营商之一,虽也因其央企优势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但相比其他运营商而言,U公司成立时间较晚,市场份额较小,整体实力仍相对偏弱。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U公司在面对行业变革带来的新挑战的同时,始终面临来自行业内的竞争压力,需在传统市场上争夺份额。而同时,U公司央企性质带来的行业优势在新市场环境下逐渐显露出体制庞大、国家政策管控的诸多弊端,难以及时有效地对市场做出反应和调整,竞争压力极其巨大。如何在行业内和行业外的双重压力下保持竞争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是U公司目前必须高度重视和全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战略管理所学内容为理论依据,运用战略管理分析工具,从国内国际、行业内外、公司内部外部等多重视角对U公司目前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剖析和评价,试图找出适合U公司目前发展需求的战略方向选择,并从战略配套、实施保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本文分析认为,U公司应选择移动互联网作为下一步公司发展战略重点,即在保持传统市场竞争策略的同时,坚持向移动互联网方向进行公司发展战略转移,重视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开拓,加大移动互联网业务占公司整体业务的权重,同时为适应战略转型要求,配套实施从人事体制架构到基础核心能力建设的调整。

李庆申[10](2014)在《中国移动短信业务模式在银行业的应用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移动信息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银行之间的竞争。各银行都在积极寻求相应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方式,借此提高各自的服务品质和服务形象。本文研究基于中国移动MAS短信业务在银行业的应用情况,通过分析银行使用MAS发送短信的实际案例,指出中国移动MAS短信业务在银行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改进措施,为银行系统信息的方便、快捷、高效传递提供了实用性强、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论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移动MAS的现状,并进一步介绍了MAS短信业务在银行的应用情况;其次从银行短信发送失败、用户投诉的原因分析中发现MAS在短信发送过程中存在积压的情况;接着通过分析MAS短信积压的原因和问题定位,并提出优化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对置信区间核算短信峰值、高优先级解决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开发测试及上线运行,充分实现了MAS短信在银行业务开展时的方便快捷、安全高效,以此提高银行服务效率,提升用户服务满意度。

二、中国移动国际短信业务正式开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移动国际短信业务正式开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复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思路和论文框架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社会网络分析
        2.1.2 移动通信产业
        2.1.3 产业生态系统
        2.1.4 网络复杂性
    2.2 文献回顾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历程
    3.1 第一阶段: 产业发展初期(1987-1993)
    3.2 第二阶段: 2G-2.5G时代(1994-2008)
    3.3 第三阶段: 3G时代(2009-2013)
    3.4 第四阶段:4G时代(2014-2019)
    3.5 第五阶段: 5G时代
    3.6 小结
第四章 宏观分析——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结构
    4.1 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4.1.1 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非生物因子——环境分析
        4.1.2 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角色组成
    4.2 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特征分析
第五章 微观分析——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复杂性分析
    5.1 社会网络分析法的相关概念
        5.1.1 ELM理论
        5.1.2 社会网络分析法
    5.2 数据处理
    5.3 社会网络分析法中常用评价指标
    5.4 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复杂性分析
        5.4.1 中心性分析
        5.4.2 平均路径长度
    5.5 网络可视化复杂性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复杂性分析结论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的研究机会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中国银行H省分行手机银行业务营销策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工具
    1.5 论文创新点
2 理论概述
    2.1 手机银行概述
        2.1.1 手机银行定义
        2.1.2 手机银行的发展
        2.1.3 手机银行的特性
    2.2 营销策略的相关概述及理论
        2.2.1 营销策略的概念
        2.2.2 4P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国内手机银行业务研究综述
        2.3.2 国外手机银行业务研究综述
3 中国银行H省分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3.1 中国银行H省分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3.1.1 中国银行基本情况
        3.1.2 中行H省分行手机银行业务现状
    3.2 中国银行H省分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存在问题
        3.2.1 银行产品方面
        3.2.2 内部管理方面
        3.2.3 外部竞争方面
    3.3 中国银行H省分行手机银行业务发展问题原因分析
        3.3.1 缺乏完善的反馈机制
        3.3.2 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
        3.3.3 管理层决策不够准确
4 中国银行H省分行手机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
    4.1 优势分析
        4.1.1 品牌优势
        4.1.2 经营优势
    4.2 劣势分析
        4.2.1 缺乏健全的营销体系
        4.2.2 产品创新性不足
        4.2.3 缺乏丰富的应用场景
    4.3 机会分析
        4.3.1 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4.3.2 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
        4.3.3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4.3.4 移动支付的普遍使用
    4.4 威胁分析
        4.4.1 第三方竞争力量壮大
        4.4.2 金融市场竞争加剧
        4.4.3 网络安全问题频出
5 中国银行H省分行手机银行用户特征分析
    5.1 用户分布特征
        5.1.1 性别分布
        5.1.2 年龄分布
        5.1.3 受教育程度分布
        5.1.4 收入情况分布
    5.2 用户行为特征
        5.2.1 选择行为偏好
        5.2.2 业务办理偏好
6 中国银行H省分行手机银行业务营销组合策略选择
    6.1 产品策略
        6.1.1 易用性策略
        6.1.2 差异化策略
        6.1.3 功能性策略
        6.1.4 创新性策略
    6.2 价格策略
        6.2.1 折扣定价策略
        6.2.2 差别定价策略
    6.3 渠道策略
        6.3.1 建立专业的营销团队
        6.3.2 建立畅通的用户反馈渠道
        6.3.3 布局农村市场
    6.4 促销策略
        6.4.1 新媒体营销
        6.4.2 大数据营销
        6.4.3 公共关系策略
7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缘起
2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异质化探析
    2.1 异于传统电商之移动电商新特征
        2.1.1 不再囿于时空
        2.1.2 集个性化数据
        2.1.3 具有聚合效应
    2.2 衍生的竞争行为较传统之不同点
        2.2.1 表现形式迥异
        2.2.2 对用户行为选择的更多限制
        2.2.3 对证据机制的更艰挑战
        2.2.4 对法官技艺的更高要求
3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3.1 宏观视角:所采样本的实证分析
        3.1.1 以时间和地域为参数
        3.1.2 以案由为参数
        3.1.3 以被诉行为所涉的模块为参数
        3.1.4 以判决依据为参数
        3.1.5 以原告胜诉率为参数
    3.2 微观考察:判决依据及理由的运用歧义
        3.2.1 法法之间关系的歧义
        3.2.2 竞争关系考察之歧义
        3.2.3 竞争行为正当性判断之歧义
4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4.1 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剖析
        4.1.1 规范层面: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
        4.1.2 责任层面:竞合或独立
    4.2 竞争关系判定之理论廓清
        4.2.1 是否为前提
        4.2.2 标准之厘定
    4.3 不正当性的判断存疑之原因考察
        4.3.1 一般条款本身具抽象性及伦理性
        4.3.2 法官陷入适用困境和论证困境
        4.3.3 司法配套机制不完善
5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制度之建议
    5.1 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
        5.1.1 填补一般条款
        5.1.2 明晰认定标准
    5.2 审慎法官裁判以走出现实困境
        5.2.1 严格适用程序
        5.2.2 加强说理论证
    5.3 升级配套机制以弥补缺失
        5.3.1 提升审判级别
        5.3.2 优化电子证据机制
        5.3.3 建立案例族谱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目次
作者简介

(4)江苏移动4G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竞争战略理论研究
        1.3.2 国内战略理论研究
        1.3.3 通信行业战略理论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和路线
第二章 江苏移动4G竞争的外部环境分析
    2.1 4G发展介绍
        2.1.1 4G概念介绍
        2.1.2 国外4G发展情况
        2.1.3 国内4G发展趋势
    2.2 江苏移动国内宏观环境分析(PEST)
        2.2.1 政策因素(Political)分析
        2.2.2 经济因素(Economic)分析
        2.2.3 社会因素(Social)分析
        2.2.4 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分析
    2.3 江苏移动4G业务五种基本竞争力分析
        2.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2.3.2 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2.3.3 新进入者的威胁
        2.3.4 替代品的威胁
        2.3.5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第三章 江苏移动内部环境分析
    3.1 江苏移动基本情况
    3.2 江苏移动4G市场运作能力
        3.2.1 4G品牌建设能力
        3.2.2 4G营销和终端销售能力
    3.3 江苏4G网络规模和运营维护能力
        3.3.1 江苏移动网络规模
        3.3.2 江苏移动网络质量
        3.3.3 江苏移动网络运维系统
    3.4 江苏移动新业务开发能力
第四章 江苏移动4G SWOT模型分析及竞争战略选择
    4.1 江苏移动发展4G的 SWOT因素分析
        4.1.1 江苏移动发展4G的优势
        4.1.2 江苏移动发展4G的劣势
        4.1.3 江苏移动发展4G的机遇
        4.1.4 江苏移动发展4G的威胁
    4.2 江苏移动4G的竞争战略选择
第五章 江苏移动4G竞争战略实施
    5.1 打造4G精品网络
        5.1.1 加强4G网络全覆盖
        5.1.2 利用频谱优势优化4G网络质量
        5.1.3 提升VOLTE语音质量
        5.1.4 培养4G网络维护人才
        5.1.5 加强移动宽带覆盖和速度提升
    5.2 构建自有内容分发网络
        5.2.1 完善CDN运营体系
        5.2.2 提升移动互联网电视和视频业务质量
        5.2.3 全面提升本地网站感知
    5.3 挖掘移动大数据服务
        5.3.1 交通行业
        5.3.2 旅游行业
        5.3.3 金融领域
        5.3.4 广告行业
    5.4 加强4G市场精确营销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技术颠覆与组织变革带动中国移动SH公司战略转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2.1 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难点和创新思路
    1.4 本文的逻辑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战略管理概述
        2.1.1 战略管理的含义
        2.1.2 战略管理的过程
        2.1.3 战略管理的层级
    2.2 战略管理模型
        2.2.1 IE矩阵
        2.2.2 麦肯锡三层面分析
        2.2.3 QSPM矩阵
    2.3 相关技术阐述
        2.3.1 云计算
        2.3.2 大数据
        2.3.3 SDN/NFV
        2.3.4 物联网
第三章 运营商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3.1 运营商的发展历程
    3.2 市场与政策的冲击
    3.3 行业趋势下滑的尴尬
第四章 中国移动SH公司的具体问题
    4.1 公司现状简介
    4.2 流量经营的陷阱
        4.2.1 流量经营简介
        4.2.2 针对流量的市场分析
    4.3 业务模式的发展瓶颈
        4.3.1 现有业务系统
        4.3.2 传统平台能力不足
        4.3.3 业务产品与市场脱节
    4.4 新技术突起带来的改变
        4.4.1 传统网络架构的发展瓶颈
        4.4.2 IT支撑系统问题
    4.5 业务流程与运营管理的不匹配
第五章 战略转型方案的制定
    5.1 愿景规划
        5.1.1 企业愿景-精神指引
        5.1.2 网络愿景-5G概念
        5.1.3 服务愿景-应用场景
        5.1.4 战略愿景-大连接
    5.2 PEST分析
        5.2.1 产业政策分析
        5.2.2 经济环境分析
        5.2.3 社会环境分析
        5.2.4 技术环境分析
    5.3 SWOT分析
        5.3.1 优势
        5.3.2 劣势
        5.3.3 机会
        5.3.4 威胁
    5.4 战略分析与选择
        5.4.1 战略输入
        5.4.2 业务分析与归类
        5.4.3 战略匹配
        5.4.4 业务的战略选择
        5.4.5 战略决策
        5.4.6 总体战略思路
第六章 方案的实施与评价
    6.1 组织机构的变革与优化
        6.1.1 事业部制的组织架构
        6.1.2 扁平化的项目管理
        6.1.3 运营支撑平台化
        6.1.4 组织变革对员工的影响
    6.2 技术颠覆带来的改变
        6.2.1 5G网络架构模型
        6.2.2 云计算
        6.2.3 大数据
        6.2.4 SDN/NFV
    6.3 业务发展与用户体验的提升
        6.3.1 基于事业部的业务流
        6.3.2 基于用户体验的大数据运营
        6.3.3 逃离流量陷阱的数字化服务
        6.3.4 三条业务曲线的发展预测
    6.4 战略方案的总体评价
        6.4.1 技术评价
        6.4.2 业务评价
        6.4.3 运营评价
        6.4.4 财务评价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自然垄断理论
        2.1.1 早期自然垄断理论
        2.1.2 传统自然垄断理论
        2.1.3 现代自然垄断理论
    2.2 规制理论
        2.2.1 规制公共利益理论
        2.2.2 规制俘获理论
        2.2.3 规制经济理论
    2.3 产业组织理论
        2.3.1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2.3.2 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
        2.3.3 传统SCP范式对自然垄断产业的适用性分析
    2.4 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特性
        2.4.1 中国电信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2.4.2 电信业技术经济特征的变化
        2.4.3 电信企业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第3章 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新问题
    3.1 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历程
        3.1.1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初期
        3.1.2 中国电信业市场拆分重组历程
    3.2 中国电信产业监管政策演进
        3.2.1 从垄断到调整市场结构引入竞争
        3.2.2 从调整市场结构转向规范市场行为
        3.2.3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市场绩效——成立中国铁塔公司
    3.3 中国电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3.3.1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业传统商业模式形成挑战
        3.3.2 “三网融合”政策推进加剧了电信市场竞争
        3.3.3 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
        3.3.4 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对运营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4章 构建“R-SCP”电信产业分析框架
    4.1 电信业规制的目标
    4.2 电信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4.3 中国电信产业规制的现状
    4.4 现有理论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分析
        4.4.1 “SCP”范式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
        4.4.2 规制理论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
    4.5 电信产业组织的研究思路
        4.5.1 决定电信产业组织变迁的重要因素
        4.5.2 电信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思路
    4.6 构建基于规制的“R-SCP”理论分析框架
        4.6.1 “R-SCP”框架的逻辑关系
        4.6.2 “R-SCP”理论框架对电信产业的适用性
第5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5.1 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5.2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5.3 政府行为对电信市场结构的直接塑造
        5.3.1 放松进入规制与引入竞争
        5.3.2 电信纵向拆分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3.3 电信南北拆分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4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4.1 进入者策略与在位者优势
        5.4.2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份额和价格的影响
        5.4.3 不对称规制与联通CDMA手机补贴
        5.4.4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3G/4G牌照发放
        5.4.5 “单向携号转网”规制政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5 企业行为对电信市场结构的影响
        5.5.1 中国电信的限制性定价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5.2 中国移动的差异化策略对市场份额的影响
        5.5.3 中国联通的技术创新行为
    5.6 产业融合对电信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5.6.1 三网融合对电信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5.6.2 中国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6.3 中国广电成为第四大电信运营商影响市场格局
第6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6.1 市场行为的影响因素
        6.1.1 影响电信企业市场行为的主要因素
        6.1.2 规制条件下企业行为特征分析
        6.1.3 中国电信企业各阶段行为分析
    6.2 规制与放松规制对电信市场行为的影响
        6.2.1 规制失效下电信企业的排他性行为
        6.2.2 不对称规制下的电信市场竞争行为
        6.2.3 电信企业对规制的突破与放松规制
    6.3 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以中国联通为例
        6.3.1 中国联通3G市场定位
        6.3.2 中国联通3G六统一运营策略
        6.3.3 中国联通价格行为分析
        6.3.4 中国联通非价格行为分析
        6.3.5 中国联通组织调整行为分析
    6.4 产业政策对电信企业市场行为的影响
        6.4.1 “移动通信转售”对电信企业行为的影响
        6.4.2 手机实名制对电信企业行为的影响
第7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7.1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方法
        7.1.1 产业组织理论对经济绩效的评价内容
        7.1.2 竞争和规制对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影响
        7.1.3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衡量指标
    7.2 中国电信产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7.2.1 完全垄断阶段的绩效分析(1994年之前)
        7.2.2 双寡头垄断阶段的绩效分析(1994-1998年)
        7.2.3 引入竞争阶段的绩效分析(1999-2001年)
        7.2.4 扩大竞争阶段的绩效分析(2002-2008年)
        7.2.5 电信业重组后的绩效分析(2009年至今)
    7.3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总体评价
第8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的新特征及其规制
    8.1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8.2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8.2.1 电信运营商产业主导权丧失
        8.2.2 电信运营商进一步被管道化
        8.2.3 移动互联网业务替代传统电信业务——以“微信”为例
        8.2.4 免费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主导
    8.3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组织变革与转型
        8.3.1 从全业务运营商转向综合信息服务商
        8.3.2 运营重心从传统语音转向数据应用
        8.3.3 由纯管道经营向智能管道转型
    8.4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市场竞争行为
        8.4.1 开展4G流量价值经营提升市场绩效
        8.4.2 搭建应用平台与OTT企业合作运营
        8.4.3 重视应用服务——以移动支付为例
        8.4.4 以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电信产业竞争力
    8.5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规制的新特点
第9章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建议
    9.1 电信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内涵及目标
    9.2 规制合理化与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关系
    9.3 产业融合对电信业规制的影响
        9.3.1 电信产业和广电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分析
        9.3.2 相关市场主体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
        9.3.3 行业监管者维护部门利益以及职责有所差异
    9.4 外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经验
        9.4.1 英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
        9.4.2 美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
        9.4.3 国外电信产业规制与改制的启示
    9.5 中国电信产业的规制改革建议
        9.5.1 产业融合背景下规制重构的保障机制
        9.5.2 电信产业市场竞争政策的趋势
        9.5.3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建议
        9.5.4 中国电信业规制合理化建议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后记

(7)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移动支付产业背景
    1.2 移动支付产业研究意义
    1.3 本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移动支付研究综述
    2.1 移动支付概述
        2.1.1 移动支付的概念
        2.1.2 移动支付的特点及优势
        2.1.3 移动支付的简单分类
    2.2 移动支付交易流程
    2.3 移动支付的产业现状
        2.3.1 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现状
        2.3.2 国外移动支付产业现状
    2.4 移动支付研究综述
        2.4.1 国内外移动支付文献分析
        2.4.2 国内外移动支付研究述评
第3章 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及产业链分析
    3.1 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分析
        3.1.1 移动支付市场政治环境
        3.1.2 移动支付市场经济环境
        3.1.3 移动支付市场社会环境
        3.1.4 移动支付市场技术环境
    3.2 移动支付产业链分析
        3.2.1 产业链相关概念
        3.2.2 移动支付产业链分析
        3.2.3 影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建设的因素分析
        3.2.4 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分析
第4章 国内外移动支付实例研究分析
    4.1 日本NTTDoCoMo移动支付
        4.1.1 NTTDoCoMo发展历程
        4.1.2 NTTDoCoMo运营方式
        4.1.3 NTTDoCoMo移动支付应用案例
        4.1.4 NTTDoCoMo公司成功经验
    4.2 肯尼亚M-PESA移动支付
        4.2.1 M-PESA的诞生
        4.2.2 M-PESA发展历程
        4.2.3 M-PESA运营方式
        4.2.4 肯尼亚M-PESA移动支付特点
        4.2.5 M-PESA成功经验分析
        4.2.6 肯尼亚M-PESA手机银行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启示
    4.3 菲律宾Smart Money移动支付
        4.3.1 Smart Money的诞生
        4.3.2 Smart Money的优势分析
        4.3.3 Smart Money成功的经验分析
    4.4 支付宝钱包起源
        4.4.1 支付宝钱包简介
        4.4.2 支付宝钱包的发展
        4.4.3 支付宝钱包的商业探究
        4.4.4 支付宝钱包在移动支付领域的SWOT分析
        4.4.5 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的比较分析
第5章 小结与展望
    5.1 国外移动支付行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5.2 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新媒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大数据集成调研法
        (四)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主要创新之处
        (二)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第一节 新媒体的基本概念
        一、新媒体的内涵
        二、新媒体的传播特征
        三、新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内涵及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要素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相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
        三、政党政治传播理论
第二章 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关联
    第一节 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不可或缺的新阵地
        一、我国新媒体的发展概况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传播差异
        三、新媒体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带来了机遇
        四、新媒体肩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责任
    第二节 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应对受众阅读方式转变需要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提升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创新意识形态宣传工作需要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抢占传播制高点需要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媒体的引领和指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指导新媒体的必要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指导新媒体的要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指导新媒体的内容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指导新媒体的实质
第三章 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及现状分析
    第一节 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互联网新媒体的主要类型及传播特点
        一、网站的概念及传播特点
        二、博客、播客、维客的概念及传播特点
        三、微博的概念及传播特点
        四、网络电视的概念及传播特点
    第三节 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一、新闻网站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二、门户网站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三、博客、播客、维客、微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四、微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五、网络电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第四节 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和不足
        一、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
        二、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不足
第四章 手机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及现状分析
    第一节 手机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一、手机新媒体的萌芽期:手机短信业务的风靡(2000-2003年)
        二、手机新媒体的成长期: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2004-2008年)
        三、手机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期:手机媒体业务的全面展开(2009年-至今)
    第二节 手机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及主要类型
        一、手机出版
        二、手机电视
    第三节 手机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一、手机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二、手机游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三、手机期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四、手机电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第四节 手机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和不足
        一、手机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
        二、手机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足
第五章 数字电视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及现状分析
    第一节 数字电视新媒体的类型、发展历程及传播特点
        一、数字电视
        二、IPTV
        三、移动电视
        四、户外新媒体
    第二节 数字电视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一、数字电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二、IPTV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三、移动电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四、户外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第三节 数字电视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和不足
        一、数字电视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
        二、数字电视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足
第六章 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主体之维
        一、主体身份与角色的明确
        二、主体道德责任感的增强
        三、主体新媒体应用能力的提升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受众之维
        一、受众身份和心理的认知
        二、实施分众传播
        三、增强受众的价值判断力
        四、加强培育受众的媒介素养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媒介之维
        一、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二、制作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大力发展微传播
    第四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法之维
        一、发挥文化优势
        二、创新话语方式
        三、推进内容数字化
        四、提高国际话语权
    第五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环境之维
        一、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环境的影响
        二、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环境的路径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后记

(9)U公司移动互联网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 文章结构安排
第二章 运营商及移动互联网
    第一节 中国运营商发展历程
    第二节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第三节 运营商+移动互联网的尝试
第三章 U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U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 U公司行业环境分析
    第三节 U公司竞争环境分析
第四章 U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U公司综合资源与能力分析
    第二节 内部环境分析总结
第五章 U公司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U公司的SWOT分析
    第二节 U公司的可行性战略分析
第六章 U公司战略实施
    第一节 总体战略实施
    第二节 差异化战略落实措施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0)中国移动短信业务模式在银行业的应用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研究目标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方法
        1.5.1 数据获取
        1.5.2 置信区间均值核算方法
    1.6 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2章 中国移动集团移动代理服务器现状分析
    2.1 中国移动及移动代理服务器相关概况
        2.1.1 中国移动发展状况
        2.1.2 中国移动 MAS 业务的机遇与挑战
        2.1.3 现行 MAS 运营状态及业务使用情况
    2.2 银行业移动代理服务器使用情况及业务运营情况分析
        2.2.1 银行业短信情况
        2.2.2 MAS 系统功能可解决银行短信的发送情况
        2.2.3 银行使用 MAS 短信业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建议
    2.3 MAS 短信业务在银行短信业务中的作用
        2.3.1 银行帐户变动通知短信
        2.3.2 银行交易/网银交易验证码短信
        2.3.3 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短信(CRM)
        2.3.4 银行营销宣传/产品推介短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银行应用中国移动短信业务的评价方法研究
    3.1 中国移动短信业务质量核算方法研究
        3.1.1 短信发送量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研究
        3.1.2 短信发送成功率核算及方法研究
        3.1.3 短信成功率提升方法及解决方案
    3.2 用户投诉处理时效核算及方法研究
        3.2.1 用户投诉现状
        3.2.2 用户投诉的原因及投诉类型
        3.2.3 用户投诉的现有处理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3.2.4 用户投诉工单处理时效的提升方法
    3.3 用户投诉处理时效提升及应对解决方案
        3.3.1 用户投诉处理模型研究
        3.3.2 工单处理模型对效率的提升
        3.3.3 投诉工单快速处理的解决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银行短信发送异常原因分析及应对解决方案
    4.1 多用户接收短信异常的原因分析
        4.1.1 用户接收短信异常的原因分析
        4.1.2 用户投诉接收短信延迟的原因分析
        4.1.3 银行短信平台状态报告不返回的原因分析
    4.2 银行短信平台对短信发送异常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4.2.1 银行短信平台发送参数设置对短信下发的影响
        4.2.2 短信平台的发送机制对短信发送异常的影响
        4.2.3 解决建议及执行方案
    4.3 中国移动 MAS 对银行短信发送异常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4.3.1 MAS 服务器与银行短信平台连接的工作原理
        4.3.2 MAS 服务器参数配置对短信发送的影响
        4.3.3 MAS 服务器短信发送异常的原因分析
        4.3.4 可行性解决建议及执行方案规划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银行短信发送峰值核算及发送速率提升的解决方案
    5.1 均值置信区间对银行短信发送量峰值的核算
        5.1.1 置信区间方法研究
        5.1.2 银行均值置信区间数据核算方法
        5.1.3 银行 MAS 短信发送峰值核算及预估
    5.2 置信区间核算方法对银行系统运行监控及故障预防
        5.2.1 银行短信发送峰值的系统情况及运行监控
        5.2.2 中国移动 MAS 短信发送峰值的故障预防
    5.3 中国移动 MAS 服务器的短信处理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5.3.1 MAS 服务器短信发送速率的现行处理机制
        5.3.2 中国移动 MAS 服务器现行短信处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5.3.3 中国移动 MAS 服务器短信峰值处理机制的可行性解决建议
    5.4 中国移动 MAS 短信发送速率提升的解决方案
        5.4.1 MAS 短信发送优先级机制的建立
        5.4.2 优先级模式下的短信发送配置情况
        5.4.3 中国移动 MAS 优先级对银行短信发送速率的提升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中国移动国际短信业务正式开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生态系统网络复杂性分析[D]. 支少婷.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2]中国银行H省分行手机银行业务营销策划[D]. 薛喆.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01)
  • [3]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D]. 俞灵灵.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4]江苏移动4G竞争战略研究[D]. 薛凌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02)
  • [5]技术颠覆与组织变革带动中国移动SH公司战略转型的研究[D]. 田宝生.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6)
  • [6]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D]. 程瓯. 武汉大学, 2016(01)
  • [7]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分析[D]. 赵越. 南京大学, 2016(05)
  • [8]基于新媒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D]. 郑萌萌. 苏州大学, 2016(01)
  • [9]U公司移动互联网战略研究[D]. 纪铖. 南京大学, 2016(06)
  • [10]中国移动短信业务模式在银行业的应用与管理研究[D]. 李庆申. 北京工业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中国移动国际短信服务正式上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