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国从国外归来

不出国从国外归来

一、不出国与出国归来(论文文献综述)

王嫣婕[1](2021)在《留苏预备部 ——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人才的基地》文中研究表明

刘聪[2](2020)在《木心诗歌的审美风格研究》文中提出在木心的文学创作中,诗歌是其创作数量最多,文学性最丰富,但也是研究者一直未深入的部分。木心诗歌的风格特性很容易被读者标举为木心风格,很多人认为在当代汉语诗的谱系之中根本看不到像木心这样的诗歌作品。木心诗歌究竟有什么样的审美风格?其审美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如何体现的?本文以木心诗歌的审美风格为立足点,力图挖掘其诗歌的审美特征,在与不同诗人、作家的对照中辨认木心与中国现当代诗歌之间的联系。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本文的选题依据与价值意义。第二部分包括木心简介和对其诗歌研究现状的梳理。正文分三章论述木心诗歌的审美风格。所谓审美风格,就是反映着作家创作趣尚与个性、展示作品风貌及特征且能够引起读者持久审美感受的艺术独特性。本文选择了在木心诗歌的整体风貌中呈现出相对稳定的、能够反映木心思想特征和审美特性的三种审美风格,即静穆之美、新奇之美和想象之美。当然,这几种风格在木心诗歌内部不是割裂的,基于他诗歌内部的复杂性,各类风格常常是互相交叉与渗透的。第一章揭示木心诗歌“静穆”之美的内在特质,这种“静穆”不是给人以豁然开朗的生命揭示,而是在坚忍的诗性品格中呈现一种平淡、纯粹、和谐的审美韵味。本章主要从木心诗歌的抒情方式、静态艺术和审美静观三个角度进行考察。木心擅长克制和隐匿自己的情感,他不以宣泄的方式抒情,而是加入叙述因素,并将智慧、哲理等理性成分融入诗歌内部。木心是一位综合型的作家,他在诗歌中倾注了美术家的眼光,注重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感知,在诗歌中注重表现凝定的画面和意象细节。静穆风格的形成必定包含着无功利的艺术追求,这种追求使他的诗歌树立了神圣美感。木心诗歌的静穆风格掺杂着现代主义的诗学色彩,所以本章在考察静穆风格的同时也注重与其他作家进行对照,力图挖掘木心诗歌与中国现当代诗歌之间的微妙关系。第二章主要围绕木心诗歌的创作个性挖掘其诗歌的独特之处。陌生化的语言表达、异质性的诗体以及复杂的互文现象共同构筑了木心诗歌的新奇之美。他拒绝俗套的语言表达,对中西语言形式多有借鉴且具有明显的书面语性质,与中国八九十年代、新世纪的某些诗歌形成了反差。木心对文学形式的追求不亚于其对文学精神生命的探索。他的诗体融合了中西诗体血液,其诗体具有新奇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很多人认为木心诗歌具有世界性,这与其文本的互文性脱不开关系,他对不同的前文本进行改写,有些具有增殖的新意,但也有些改写脱离了鲜活的当下经验。第三章进一步探索木心的精神世界。木心精于审美,因此对日常生活的体验多有扬弃,他以想象为本位,对现实世界进行变形处理,呈现出超常的神秘诗意空间。由于想象的飞跃,木心诗歌呈现的时间不再是线性的,空间也不是封闭的,这种对时空限制的打破使他的诗歌穿越古今、勾连中外。想象是一种寓理想色彩于其中的思维,木心诗歌的乌托邦因素正是理想思维的体现。他以“向后看”的姿态承载着自己对“从前”文明的怀旧和对当下社会的批判。乌托邦的理想与木心的双重地域体验也有一定关系。

杨茗[3](2020)在《上海市高中生海外升学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于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足、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的教育现状,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倾向于放弃接受国内高等教育机会,转而选择出国进行深造。一时间,高中生海外升学在教育界广受热议。然而,当前关于高中生海外升学的研究却寥寥无几。结合当前的教育热点以及当前关于海外升学的研究现状,笔者选定高中生海外升学选择的影响因素作为研究论题。本文的研究核心是对高中生的海外升学行为的现状及升学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究。笔者着眼于上海市高中生海外升学选择的影响因素,借鉴计划行为理论和推拉因素理论的相关观点,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实证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结合多维度的综合理论模型,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影响高中生放弃国内高考选择留学行为的主要因素。首先,笔者搜集和整理了关于留学行为的相关政策和文献,了解高中生海外升学的现状;其次,借鉴计划行为理论,对影响高中生海外升学选择这一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六个变量,即留学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学业成绩、家庭资源禀赋、感知留学成本与收益。与此同时,糅合了研究国际学生流动驱动因素时常用的推拉因素理论,包含国内高等教育的推力因素和国外高等教育的拉力因素。将两种理论融合在一起,对上海市高中生海外升学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调查和分析,笔者发现,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以及感知留学成本与收益是高中生海外升学选择的直接影响因素也是主要影响因素,而留学行为态度、学业成绩以及家庭资源禀赋是间接影响因素,即对高中生的海外升学选择这一决策占据较小的影响;最后,笔者从留学主体、学校、相关政府部门、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林丰[4](2020)在《谢义炳与中国近现代气象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20年代,着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开始在中国的高校中开设气象学,至此我国的气象高等教育事业才慢慢开始发展。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气象教育通过竺可桢等气象学家的艰难开创,又经过了涂长望、赵九章、李宪之等一批气象学家的巩固发展,等到新中国建国的时候气象教育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个时候从国外回来的新一批气象学者,他们是中国气象事业的第三代领军人物。在他们的努力下,现代大气科学将数理基础理论融合到了气象学中,并成功的从地理学科中独立出来。本文着重介绍了现代气象学与物理学科的融合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谢义炳教授。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急缺气象人才,又恰逢抗美援朝的特殊环境。就在这样中国现代气象教育事业刚刚起步之时,谢义炳来到了清华大学的气象系。在他的建议下,1952年院系调整时清华大学的气象系并入了北京大学的物理系,从此开启了气象学与物理学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时代。本文对谢义炳的生平、气象科研成就以及气象教育成果都有涉及,研究了他从国内到国外的整个教育求学经历,主要聚焦在他留美期间受芝加哥气象学派影响的这一特殊经历。通过研究谢义炳在不同时期所受的气象学教育,并且结合他回国后众多的工作实例,分析其个人的科学精神,梳理其对气象高等教育的巨大贡献及深远影响。本篇文章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写了谢义炳教育思想的萌芽。谢义炳在他家庭及早期教育的影响下,很早地就有了教育兴国的想法。第二章写了谢义炳在国内外接触不同的气象学教育,以及经历的一些气象实践活动。从他在国内接受李宪之、涂长望等的气象教育,到他出国后参与了芝加哥学派最前沿的气象学研究,这对他回国后将现代气象学教学引入中国有着重要影响。第三章通过谢义炳留学归国后进行的气象专业改革、三峡工程的论证以及参与“75.8北方暴雨”研究这三项代表性的工作,反应了他作为新一代的气象学家实事求是、坚持自我、迎难而上的科学精神。第四章写气象专业改革后,北京大学大量的引入现代气象学的课程,完善了现代气象教育,并且通过北大大量的气象人才培养对整个中国的气象高等事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俊[5](2019)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研究》文中提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其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留学人员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留学人员和留学人员统战工作。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留学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这是党中央立足现实对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所作的新指示、新要求和新部署。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展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充分凝聚发挥留学人员的智慧和力量,对于进一步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展开研究。留学人员作为统战工作的对象,同时也是知识分子群体的组成部分,因此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为依据的。文章通过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具体实践,紧紧把握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发展的两条主线:即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历史进程的主线以及留学人员统战政策演变的主线。70年来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从开端起步,到曲折发展、几经停滞,逐步恢复发展,再到快速发展,留学人员统战政策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规范和逐步优化的演进过程:从“保障回国”到“鼓励回国”,从强调“回国服务”到“回国服务”与“为国服务”并举,从“要求回国”到“来去自由”,从“改善待遇”到“创造条件,完善服务”等,为吸引和汇聚留学人才服务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政策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宝贵的统战理论及统战智慧运用到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当中,以“大团结、大联合”为主题,秉承“凝聚人、团结人”的宗旨,开展了一系列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新留学人员报国方式的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对历史的深入研究,最终落脚点在于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地方性的实证调查和全国性的样本分析,点面结合,着重探讨了新时代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外部挑战,进而从增强统战意识、健全统战机制、强化文化认同、优化统战环境、改善统战方法等方面提出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对策思考,以期为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不断提高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统战效果。

王雨静[6](2019)在《严歌苓作品影视改编中女性意识的变化》文中提出严歌苓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享誉海内外的华文作家之一,从1989年其成名作《雌性的草地》出版,到2017年的《你触碰了我》,小说数量颇丰,题材类型多样,且质量也不容小觑。多年来,她不仅荣获国内外各项文学大奖,而且由其小说改编的多部影视作品也不断被搬上荧幕,名声大噪。严歌苓是一位始终致力于对女性生命存在探寻的作家,她笔下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以其独特的眼光和细腻的情感,将自己的女性意识投射到笔下的人物身上,以此来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对时代的理解以及对人性的关怀。将严歌苓的作品和由其改编后的电影进行对照,我们发现原文本中的女性意识在改编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她以女性个体在历史浪潮中浮浮沉沉为主题的具有一定颠覆意味的文本,在男性话语权威的阐释下被主流书写取代了;从女性视角出发对女性生存的观照被男性视角的窥探置换了。本文以严歌苓的小说文本和改编后的电影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究了严歌苓的女性意识在其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即这些女性作为他国文化下“边缘者”的文化心理和生存信念,以及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在战争、“文革”、情感等严酷环境中的生存意识。接着具体探讨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陆犯焉识》、《金陵十三钗》、《少女小渔》在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叙事视角和思想主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尤其是其原文本中浓厚的女性意识发生变化的现象。最后从市场影响以及导演再创作的角度着手,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社会、文化原因。

刘静烨[7](2019)在《南京AW留学咨询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国留学数量持续增长,一直居高不下。教育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2017年出国留学人数就高达60.84万,同比增长11.74%。伴随着出国热潮而诞生的留学服务机构近年来数量也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现阶段留学咨询公司井喷式涌现的同时,此类留学咨询公司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及不足,如在产品与客户的匹配程度较低;生源获取过度依赖语言培训机构,合作渠道单一;市场敏感度低,面对“低龄留学热”应对乏力等等。面对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留学市场,深入挖掘留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在留学申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会成为未来留学咨询公司扩大现有市场规模并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南京AW留学咨询公司是AW留学咨询集团2016年设立的子公司,以其全方位的专业度及国际化的视角稳步发展。面对竞争激烈的留学市场竞争,该机构采用专业服务于美国留学的差异化战略,稳健地实现了阶段性发展目标。本文通过市场调研法和文献综述法结合市场分析理论,从留学中介行业发展、市场发展动态、留学服务目标市场等方面,分析了AW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现状及其自身经营状况,以及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目前自身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目标市场分析和消费者需求分析发现规律,围绕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四个维度,提出营销策略组合可行性建议。本文的写作思路为:首先介绍AW留学咨询公司组织内部构架及留学中介发展环境的现状分析。再进行概念的界定、介绍及相关文献综述。接着介绍南京AW留学咨询公司自身与外部的情况,并详细分析市场环境与竞争对手。进而在客户分类及留学国家目标选择的基础上,对服务客户进行调查及分析。最后结合市场分析和消费者需求制定出营销策略,通过不同匹配提高客户满意度。在综合以上一系列研究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保障措施。不仅为南京AW留学咨询公司找准自身定位与行业同类产生的差异化竞争,也制定出留学的多元化产品,建立起与客户高黏性、高互动性沟通交流方式,从而落实营销策略的推动,促使企业长远发展。

吴刘维[8](2018)在《午夜课》文中提出蝴蝶匆来匆往,怎知世间炎凉。——老家民谚1雪梅电话进来时,我正伏在桌上打瞌睡,前天上午案发后,连续两天两晚没休息,瞌睡就像蚂蟥,叮在身上捏不掉。雪梅说小童这两天神色不对,好像受了惊吓,见着医院走廊上贴的嫌犯头像,直打哆嗦,她怀疑小童前天上午一个人在现场,碰巧看到了什么。我一听,瞌睡立马跑了,起身从柜里拿出个纸包,放进背袋,纸包里有四万元,预备给小童做手术用的,这几天太忙,一直没时间送过去。

上官小红[9](2018)在《民国时期福建侨务研究》文中提出民国时期福建省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华侨政策,分别在侨乡与海外展开了侨务工作。论文以现有档案资料为基础,对此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绪论部分介绍了问题的缘起与研究现状等基本问题,指出民国时期中央政府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而侨乡政府的华侨政策与侨务工作是研究的薄弱环节。闽省政府施行的侨政是基于海外华侨的重要性。因此,第一章主要阐述这一时期闽籍华侨在海外的人口规模约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大量集中于东南亚;其经济实力颇为可观;闽籍华侨在海外的华侨教育与华文报纸方面的起步较早,发展迅速,而闽属社团与闽籍侨领亦在华侨社会中有重要的影响。第二章则论述民国时期福建省侨务机构的历史沿革及其职责、机构自主性等,这些机构处理的侨务工作以侨乡事务为主,海外事务相对较少。论文将华侨政策与侨务工作分为侨乡施政与海外侨政两个部分。福建省府的侨乡施政内容较多,为保持章节平衡,故将其分为上下两章,第三章与第四章包括了出入境管理制度的演变与完善,尤其是战时兵役制度对华侨出入境的影响尤大;省府争取侨汇,动员与鼓励华侨汇寄侨款,支持银行与邮局介入侨汇工作,疏导战时侨汇汇寄阻隔,清理积压侨汇等;省府积极传达中央政府对华侨投资的鼓励政策,并因地制宜地制定福建省的鼓励政策,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引导华侨积极参与不同行业的投资,如战时的矿产、垦殖等,并承诺为华侨回国投资之实业提供便利与保护;倡导侨办教育,出台褒奖华侨兴资办学的政策,并对这些私立学校加强监管,要求设立校董会并向政府立案,鼓励华侨配合政府开展五年教育计划;为弥补侨务机构的不足,省府对归侨团体加强管控并使之协助政府处理侨务工作,如处理华侨出入境手续、协助赈济侨胞及引导华侨等工作;太平洋战争后,华侨大量回国,省府积极开展救济困难归侨侨眷的工作,设立了许多临时救济机构,负责救济工作,包括紧急救济与生产救济;为赢取海外闽籍华侨的侨心,保护归侨侨眷无疑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保护其免受勒索与压迫,处理侨民诉讼案件,除此之外,采取一些针对归侨侨眷的优惠政策等。第五章是关于民国时期的福建海外侨政。从第一章中民国时期海外闽籍华侨侨情可知,闽籍华侨社会及其社团组织等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中央政府对海外闽属社团加强管理,在此基础上,省府努力争取华侨社团的支持,交由其主导劝募工作,并利用其宣传闽省政,福建省政府的海外侨务工作离不开闽属华侨社团的支持与配合,闽属华侨社团也借此提出省府改善侨乡政治等。海外宣慰、宣传亦是侨乡政府追求经济利益与争取侨心的重要工作;民初,闽省府积极呼吁外交部交涉荷属华侨升旗被虐案,闽省民政厅第四科还发表了保护海外闽侨的声明,战后吁请保护荷属华侨等。论文认为侨乡政府施行华侨政策是为了实现政治目标与经济目标,基于此,第六章对上述华侨政策及施政情形进行效果分析,认为福建的侨政以侨乡政策为主,争取侨汇、鼓励华侨投资、倡导侨资兴学、管理归侨团体等内容有明显的成效。但在管理出入境侨民、保护归侨侨眷等内容中难以落实到位,尤以争取侨心之关键的保护归侨侨眷的政策弊端最为显着。侨乡施政在经济上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政治上则少有成效。而海外侨政则受制于各种因素,使侨乡政府难以插手,仅能通过对海外侨团的管理与宣慰、各种途径的宣传及少有的保护华侨措施以加强其向心力,获得一定的效果,但保护海外华侨的效果并不显着。

屈鹏飞[10](2018)在《多语者之路:语言爱好者的人类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语现象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十分常见且历史悠久的现象。自然地,拥有多种语言能力的个人(亦即“多语人”)古往今来亦不鲜见。尤其在全球化、人口的跨国流动与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等因素的推动下,多语人的数量较之过往还在大幅增加。近年来,“多语现象”与“多语人”吸引了大量学术关注,来自不同学科不同视角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巨细靡遗。尽管如此,该领域仍然留有一块尚待深入开发的处女地一一“多语者”。与传统观念中打小即习得多门语言的多语人不同的是,多语者不仅拥有多语能力,而且还以语言学习为爱好,甚至将之作为毕生追求。常人视为畏途的外语学习,他们却乐在其中。甚至一门接一门地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嗜好,同时学习多门语言的人比比皆是。这样一群人在国际上有一个统一的称呼——“polyglot”,直译为中文即“多语者”。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是这一多语人中的特殊群体。本研究的首要目的是想了解多语者个体的生活经历、多语学习历程与学习方法,以便回答“是什么造就了多语者”这一核心议题,其次是由有限的个体例证出发,尝试分析、验证并充实二语习得领域的经典理论,并对多语者群体的形成过程、社会属性、社会边界与文化特征加以探讨。本研究采取的是深度访谈法,访谈对象主要是来自五个国家的七位多语者,其中四位为关键报道人。对关键报道人的访谈内容最终会以“访谈式自传”的形式呈现在正文中,以便为结论部分的撰写奠定资料基础。在访谈式自传中,报道人将在研究者的问题引导下以多语学习为主题做自传式陈述,以便其丰富而细腻的主观感受与内心体验得以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的学术笔调对报道人主体性的侵蚀。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三个方面:(1)增加了人们对多语者的了解;(2)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并丰富了 S.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输入假说”);(3)就多语者的个体成因与多语者群体的边界问题得出了如下结论:天性与机运是造就多语者的两大根本原因;“语言极客文化”与“语言学习哲学”等文化特征是多语者群体借以廓清并强化其社会边界、表现群体认同、维系群体存续的工具和手段。

二、不出国与出国归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出国与出国归来(论文提纲范文)

(2)木心诗歌的审美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静穆之美:境界的提纯
    第一节 自然克制的抒情表现
    第二节 雕塑与绘画的静态美
    第三节 静观世界的心灵诉求
第二章 新奇之美:个性的彰显
    第一节 陌生化的语言策略
    第二节 诗歌文体的异质性
    第三节 文本创作的互文性
第三章 想象之美:主体的追求
    第一节 超越日常的神秘色彩
    第二节 跨越时空的想象体验
    第三节 乌托邦的理想与现实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3)上海市高中生海外升学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文献综述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
    2.1 理论基础
    2.2 理论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3.3 访谈提纲的设计
    3.4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进行模型构建
第四章 上海市高中生海外升学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上海市高中生海外升学选择的现状
    4.2 上海市高中生海外升学选择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谢义炳与中国近现代气象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三)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谢义炳教育思想的萌芽
    第一节 拥有教育传承的家庭背景
        一、谢义炳家庭背景的介绍
        二、谢义炳家庭背景的影响
    第二节 经历民国期间的教学变革
        一、民国前期混乱的基础教育
        二、民国晚期有序的基础教育
        三、民国时期教育变革的影响
第二章 谢义炳气象研究方向的调整
    第一节 国内高校学习期间的气象研究方向
        一、清华及西南联大的气象教育
        二、浙江大学的气象教育
        三、国内气象教育对谢义炳的影响
    第二节 国外高校留学期间的气象研究方向
        一、芝加哥大学的气象学派
        二、芝加哥大学的气象教育
        三、国外气象教育对谢义炳的影响
第三章 谢义炳的气象工作经历
    第一节 谢义炳改组气象专业
        一、气象专业改组的原因
        二、气象专业改组的经过
        三、气象专业改组前后对比
        四、气象专业改组体现的科学精神
    第二节 谢义炳论证三峡工程
        一、三峡工程的建设背景
        二、三峡工程的论证依据
        三、三峡问题的处理体现的科学精神
    第三节 谢义炳参与暴雨研究
        一、谢义炳与暴雨研究的起因
        二、75.8北方暴雨研究经过
        三、北方暴雨研究体现的科学精神
第四章 谢义炳对气象高等教育的影响
    第一节 气象高等教育的学科优化
        一、学科优化的起因
        二、学科优化的过程
        三、学科优化的影响
    第二节 气象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
        一、气象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二、气象人才培养的方式
        三、气象人才培养的成果
    第三节 气象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
        一、气象教育要立足前沿
        二、气象事业要赶超国际
        三、气象研究要坚持独立自主
结论
参考文献
    (一)论文
    (二)着作
    (三)其他资料
附录
    附录一 北京大学气象专业1953-1956年毕业生名单[]
    附录二 北京大学气象专业1952-1993年招生人数
    附录三 谢庄、刘式达采访稿
硕士学位攻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三)研究现状评论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辨析
        (一)留学人员
        (二)统一战线
        (三)留学人员统战工作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
        (二)列宁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
        (三)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
        (三)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子思想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历史考察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1949-1956)
        (一)通过政治宣传发表留学人员回国号召
        (二)利用外交手段强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谈判协商
        (三)动员留学人员亲友密切海外联系
        (四)成立专门机构统筹留学人员归国事宜
    二、曲折发展时期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1957—1977)
        (一)进行集中的思想政治学习
        (二)开展有步骤的“反修防修”教育
        (三)保护部分归国留学专家
        (四)对回国留学人员进行集中分配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1978-1991)
        (一)优化政治环境消除留学人员思想顾虑
        (二)设立专项基金吸引留学人员归国
        (三)成立专门服务机构强化留学人员主体地位
    四、改革开放发展时期留学人员统战工作(1992-2011)
        (一)理顺关系、创新留学人员报国形式
        (二)加大支持力度夯实留学人员服务平台
        (三)鼓励、支持留学人员归国自主创业
    五、十八大以来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2012-)
        (一)完善留学人员归国的政策法规
        (二)积极打造海外留学人才对接平台
        (三)营造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第四章 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政策演进及主要成效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政策的历史演进
        (一)争取动员、资助回国、妥善安置
        (二)一视同仁、红专教育、统一待遇
        (三)保障回国、信任使用、政策吸引
        (四)鼓励回国、为国服务、政策照顾
        (五)发挥作用、重视使用、完善服务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奠定了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亟需的人才基础
        (二)推动了中国高校学科建设及科学技术各领域的快速发展
        (三)形成了留学人员归国创新创业的热潮
第五章 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方法与经验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方法
        (一)情感联络的方法
        (二)利益照顾的方法
        (三)民主协商的方法
        (三)理论实践教育法
        (四)显性隐性教育法
        (五)典型示范的方法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二)贯彻以人为本、为留学人员服务的理念
        (三)秉承凝集人心、汇集才智、发挥作用的宗旨
        (四)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五)坚持统战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第六章 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基本现状
        (一)基于广州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现状的调研
        (二)基于全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现状的分析
    二、当前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留学人员统战工作认识亟待提高
        (二)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机制尚不健全
        (三)留学人员思想理论水平有待加强
        (四)留学人员发挥作用的环境有待优化
        (五)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方法创新不足
    三、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面临的外部挑战
        (一)世界人才争夺加剧带来的人才流失及人才移民挑战
        (二)世界多元文化渗透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与文化认同挑战
        (三)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带来的挑战
第七章 新时代我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提升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意识和统战工作能力
        (一)准确把握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定位
        (二)着力提升统战干部工作能力水平
    二、建立健全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留学人员组织沟通及协调机制
        (二)建立健全留学人员服务及决策咨询机制
        (三)建立健全留学人员评估选拔及参与机制
    三、强化留学人员文化认同及思想引领
        (一)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增进文化认同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加强教育引导
        (三)以转变观念为主旨提高文化适应力
    四、优化留学人员发挥作用的整体环境
        (一)完善留学人员归国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打造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科研环境
        (三)营造留学人员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
    五、探索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新路径
        (一)树立留学人员统战数据化的思维理念
        (二)构建常态化、法制化的网络统战大格局
        (三)运用统战智慧提升留学人员统战工作艺术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严歌苓作品影视改编中女性意识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严歌苓与电影的结缘历程
    第二节 严歌苓作品改编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一、严歌苓作品电影改编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第一节 严酷环境中的生存信念
        一、战火纷飞中的女性拯救
        二、政治视域下的女性成长
        三、情感经历里的女性言说
    第二节 他国文化下的边缘叙述
        一、“弱势群体”的生存信念
        二、“边缘人物”的文化心理
第二章 电影改编中女性意识的变化
    第一节 女性意识淡化后的历史思考
    第二节 视角转换后女性观念的演变
    第三节 女性意识改变后的移民焦虑
第三章 改编后女性意识变化原因探寻
    第一节 文体变化后导演主体地位的凸显
        一、性别转换与再创作
        二、人生经历与再创作
    第二节 市场因素制约下的电影改编
        一、受众审美价值取向分析
        二、多重市场因素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7)南京AW留学咨询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选题的目的
        1.1.3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方案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的方法和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1 市场营销策略
        2.1.2 差异化营销
        2.1.3 中介服务
        2.1.4 留学咨询的概念界定
    2.2 基础理论
        2.2.1 4P理论
        2.2.2 7Ps营销理念
        2.2.3 STP营销理论
        2.2.4 营销差异化战略
    2.3 文献综述
        2.3.1 国外文献综述
        2.3.2 国内文献综述
        2.3.3 文献研究评述
第3章 AW留学咨询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3.1 南京AW留学咨询公司概况
        3.1.1 南京AW留学咨询公司人力资源状况
        3.1.2 南京AW留学咨询公司的经营能力
    3.2 留学中介发展环境分析
        3.2.1 国内外留学法律政策
        3.2.2 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3.2.3 教育资源的失衡
        3.2.4 留学信息资源共享
    3.3 南京AW留学咨询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
        3.3.1 大型连锁型留学中介
        3.3.2 “个人工作室”
        3.3.3 线上机构
    3.4 南京AW留学咨询公司的机会与威胁
    3.5 南京AW留学咨询公司的优势与劣势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留学服务目标市场分析
    4.1 留学客户的分类
        4.1.1 初中毕业升入国外高中
        4.1.2 高中毕业升入国外本科
        4.1.3 本科毕业升入国外研究生
        4.1.4 研究生毕业进入国外博士
    4.2 留学国家的选择
        4.2.1 美国
        4.2.2 非美
        4.2.3 东南亚
        4.2.4 欧洲
    4.3 服务客户调查与分析
        4.3.1 留学主体及意向国家分析
        4.3.2 留学途径及费用来源选择
        4.3.3 留学信息来源和首要感知成本分析
        4.3.4 留学主体城市分布
        4.3.5 留学主体家庭背景分析
    4.4 阻碍留学服务的其他因素
    4.5 目标服务市场的选择
        4.5.1 一级市场
        4.5.2 二级市场
        4.5.3 三级市场
        4.5.4 目标服务市场选择综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营销组合策略
    5.1 客制化产品
        5.1.1 针对中学阶段定制产品
        5.1.2 针对大学生的定制产品
    5.2 高校“AW留学大使”
    5.3 分层式定价
    5.4 线上线下平台拓展渠道
        5.4.1 线上平台合作
        5.4.2 网络媒体、社交平台营销
        5.4.3 线下平台开拓
    5.5 营销策略对企业决策和未来发展的影响综述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南京AW留学咨询公司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6.1 提高南京AW留学咨询公司服务人员的专业度
    6.2 加强对签约客户的管理
    6.3 完善中介员工的内部考核系统
    6.4 本文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出国留学研究问卷
致谢

(9)民国时期福建侨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四、本文创新
    五、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民国时期海外闽籍华侨概况
    第一节 民国时期闽籍华侨数量估算与海外分布
    第二节 闽籍华侨的经济地位与职业结构
    第三节 闽籍华侨的文教社团及其影响力
第二章 民国时期福建侨务机构设置与侨务理念的演变
    第一节 福建暨南局的兴废
    第二节 国民政府时期闽省的侨务机构
第三章 民国时期福建侨乡施政(上)
    第一节 出入境管理与移民
    第二节 争取与疏通侨汇
    第三节 鼓励华侨回省投资政策
    第四节 倡导侨办教育
第四章 民国时期福建侨乡施政(下)
    第一节 侨政与福建归侨团体的兴起
    第二节 福建归侨侨眷之战时救济
    第三节 保护归侨侨眷
第五章 民国时期福建海外侨政
    第一节 管理与密切联络海外闽侨社团
    第二节 海外宣慰与宣传
    第三节 保护海外华侨
第六章 侨政效果
    第一节 侨乡施政效果
    第二节 海外侨政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多语者之路:语言爱好者的人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框架与写作方式
第二章 相关研究与理论回顾
    第一节 多语现象、多语人与多语者
        一、多语现象的多个维度
        二、多语现象的研究主题
        三、多语者、《消逝的巴别塔》及其“超多语者”研究
    第二节 人类学的族群理论
    第三节 社会学的群体理论
        一、群体的结构水平
        二、群体的亲密程度
        三、群体边界
        四、群体的功能
        五、线上社群:新型社会群体
第三章 “如何成为多语者”:Alex的三个步骤
第四章 从阅读到听力:Alex的“技巧”
第五章 “为啥学”与“怎么学”:Alex的海外学习经验
第六章 环境、心智与多语学习:Moses的非裔美国人经验
第七章 从顺到逆:Vladimir的多语学习之路
第八章 “汉语,一门真正的外语”:Vladimir的汉语学习经验
第九章 “靠自己学语言”:Lydia的自主学习之路
第十章 S.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与多语者的例证分析
    第一节 理论背景
    第二节 输入假说及其例证分析
        一、习得与学习假说
        二、自然之序假说
        三、监视器假说
        四、输入假说
        五、情感过滤假说
    第三节 结语
第十一章 多语者的个体成因与多语者社群的边界
    第一节 多语者的个体成因
        一、天性
        二、机运
    第二节 多语者社群的形成
    第三节 多语者社群的社会属性
    第四节 多语者社群的群体边界与文化特征
        一、语言极客文化
        二、语言学习哲学
    第五节 结语
附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四、不出国与出国归来(论文参考文献)

  • [1]留苏预备部 ——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人才的基地[D]. 王嫣婕.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
  • [2]木心诗歌的审美风格研究[D]. 刘聪.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3]上海市高中生海外升学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D]. 杨茗.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谢义炳与中国近现代气象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D]. 林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2)
  •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研究[D]. 张俊.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严歌苓作品影视改编中女性意识的变化[D]. 王雨静.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7]南京AW留学咨询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刘静烨.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8]午夜课[J]. 吴刘维. 百花洲, 2018(05)
  • [9]民国时期福建侨务研究[D]. 上官小红. 厦门大学, 2018(12)
  • [10]多语者之路:语言爱好者的人类学研究[D]. 屈鹏飞. 厦门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不出国从国外归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