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60kA自烘箱改成75kA预烘箱的体会

浅谈60kA自烘箱改成75kA预烘箱的体会

一、60kA自焙槽改为75kA预焙槽经验浅谈(论文文献综述)

邱阳[1](2019)在《铝电解槽母线配置的发展和展望》文中认为铝电解槽母线配置设计作为铝电解槽的核心技术之一,影响电解槽技术的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电解槽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铝电解槽母线配置设计发展迅速,相继开发出了160 kA,190/200 kA,230 kA,300 kA,350 kA,400 kA,500 kA,600 kA电解槽配套的母线配置设计。母线配置设计和模拟仿真技术不断提高,为国内电解铝技术迈向国际领先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钮因健[2](2008)在《我国铝工业的科技创新》文中研究指明铝是64种有色金属中产量、用量最多的金属。2007年电解铝产量1255.86万t,为当年10种常用有色金属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我国铝工业的发展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缩影。在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铝工业大国,在技术上也已登上了世界先进水平。本世纪以来,铝工业比其他有色金属发展更快,产量增长快,技术升级快,产业结构调整快,建设速度快,建设规模扩张快。

罗英涛[3](2007)在《中国电解铝技术创新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政府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的国家的战略。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我国电解铝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电解铝技术出口国外。本文研究了我国电解铝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提出了提高我国电解铝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文中分析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的推动作用;研究并总结了技术创新的各种模式。研究了我国电解铝技术创新的各种模式,概括指出,我国电解铝从获得技术援建到技术出口西方发达国家,其技术创新模式成功的经验在于:围绕工艺导向,在需求拉动和技术推动下,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这三个方法,由“官、产、学、研”四个方面的合作创新得以实现。分析评价了各种创新模式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力度,指出,我国电解铝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之路,自主创新是今后的必然选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重视市场条件下需求的拉动作用,强化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技术的推动作用;要完善“官、产、学、研”合作的自主创新体系。最后研究了中国铝业公司在电解铝自主创新中的带头作用。

张整社[4](2006)在《自焙槽的预焙化改造研究》文中认为鉴于目前铝工业在面临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充分利用原有自焙槽设施,实施自焙槽预焙化的技术改造已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自焙槽预焙化改造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对自焙槽的预焙化改造的途径和技术改造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利用预焙槽实施对自焙槽的改造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保留电解厂房,整流所容量扩大,用大型现代化预焙槽取代小型自焙槽;保留原有自焙槽系列大部分设施如整流所、电解厂房、槽壳等,改造成同级的小型预焙槽。本方案主要有以下特点:电解槽“三场”改造,优化母线配置;电解槽的改进,采用窄炉膛操作面,提高电解槽单位面积产能,设计了先进合理的槽内衬及槽壳结构,使电解槽处于较佳的热平衡状态,延长了槽寿命,槽壳变形小;实施计算机网络系统与超浓相输送及点式下料相接合,实现氧化铝浓度自适应控制,降低输送过程的能耗,减少了物料的损失和破损;结构方面采用摇篮式槽壳,阳极上部结构立于槽壳上,原有的槽基础基本无须大动,而在槽内衬设计上进一步优化。本课题的研究项目在兰州连城铝厂的老系列电解槽技术改造过程中得到了证实和应用,兰州连城铝厂的技术改造效果显着。

柳世红[5](2005)在《自焙槽预焙化新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占全国电解总产能近70%的自焙槽围绕环境污染治理进行综合技术改造成为我国铝工业的当务之急。 本课题通过论证自焙槽改造成大型预焙槽、自焙槽自身技术完善以及自焙槽小预焙化改造的优缺点,结合山西关铝自焙槽的生产实际,深入研究并实践了自焙槽预焙改造新工艺,即在不改变原自焙槽阴极母线结构和槽壳的前提下,将60kA自焙槽不停产改造成75kA小型预焙槽工艺,实现了环保达标,节能降耗,提高效益的目标。 该自焙槽预焙化新工艺,不仅采用了先进的点式加料技术、智能模糊控系统、超浓相输送系统和全封闭的干法净化系统,而且对电解槽的内衬结构进行优化配置。 本课题深入研究了热换自焙槽上部结构的前提条件,通过采用过渡阳极、降低铝水平扩整炉膛等措施,使热换时间由设计要求的240分钟缩短到了103分钟,减少了改造对系列生产的不良影响;通过深入研究过渡阳极生产工艺技术,实现了预焙槽与自焙槽同系列高效运行,取得了94.8%的电流效率。 本课题深入研究了75kA预焙槽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改造完成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槽型先进水平。

马绍良[6](2005)在《80kA新型结构电解槽技术改造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作者根据我国关于自焙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的策略,以降低投资成本和生产过程节能增效为目的,对80kA自焙槽改造为新型结构的预焙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如下的研究结论。 1、通过对电解槽上部结构(包括阳极提升机构、阳极大母线与立柱母线)、下部结构(包括阴极母线、槽壳、槽测部、槽底部分)的改造,使电解槽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为确保电解槽的正常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通过对预焙阳极形状、电解槽下料点位置以及下料方式的改造,下料点的位置根据槽膛和阳极的结构选择了斜对角对称布置,增加下料频率,减少每次的下料量,使下料均匀,易于在电解质中溶解,不形成沉淀。而且采用氧化铝超浓相输送装置,大大降低工人的作业强度,减少人工作业对工艺参数造成的波动。 3、通过对原有的智能控制系统的改造,使其性能更可靠,操作更简单,而且系统扩展非常方便,程序修改和刷新更快捷。 4、通过预焙槽排烟方式及密闭集气设计,改变了传统的烟气湿法净化技术,进而采用干法净化技术,使烟气集气效率可达到95.1%,排放的烟气中氟和粉尘的净化效率可达到98%以上,烟气排放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有效地解决了铝电解烟气污染严重的问题。 5、通过对80kh预焙槽各部位电压平衡分析与计算,验证80kh预焙槽体系各部位电压的分布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比80kh预焙槽磁

李建国,陈国宝[7](2003)在《小型铝电解自焙槽的改造生产实践》文中认为介绍了对小型铝电解自焙槽进行的改造生产实践。把自焙槽强化改造成70kA、75kA预焙槽,不仅能解决自焙槽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唐定品,路直义,唐良国[8](2003)在《自焙槽预焙化技术改造中的若干问题与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焙槽预焙化改造不同于新建 ,从设计、施工、焙烧启动与生产技术管理的各个阶段 ,都要遇到很多实际难题 ,需要及时合理地解决。本文根据技改工作实践中遇到和解决了的若干技术问题与管理问题作一论述。

闫太网,张峰,王军科[9](2002)在《60kA自焙槽改为75kA预焙槽经验浅谈》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山西关铝股份有限公司 3.3万t 6 0kA自焙槽的小预焙化技术改造 ,从热换过渡、焙烧启动、运行维护及烟气净化 4个方面的生产技术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

卫立道,刘建新[10](2002)在《60kA侧插自焙电解槽热改为75KA中间下料预焙槽的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山西龙门铝厂 6 0KA自焙槽热改为 75kA中间下料预焙槽的实践过程。为 6 0KA自焙槽厂家进行技术改造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二、60kA自焙槽改为75kA预焙槽经验浅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0kA自焙槽改为75kA预焙槽经验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铝电解槽母线配置的发展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早期自焙槽母线设计
2 早期预焙槽母线技术的发展
3 国内现代理念的大型电解槽母线设计
4 新概念电解槽母线设计
5 结 语

(3)中国电解铝技术创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1.1.1 国家确立创新战略
        1.1.2 我国电解铝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第2章 技术创新模式的基本理论
    2.1 技术创新的概念
    2.2 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
    2.3 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
        2.3.1 产品导向型创新和工艺导向型创新
        2.3.2 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
        2.3.3 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
        2.3.4 需求拉动型创新和技术推动型创新
        2.3.5 合作创新
第3章 我国电解铝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
    3.1 技术引进模式
        3.1.1 主要技术引进项目
        3.1.2 技术引进模式案例
        3.1.3 技术引进模式的特点
    3.2 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
        3.2.1 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案例
        3.2.2 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特点
    3.3 国内自主创新模式
        3.3.1 我国电解铝槽型的自主创新
        3.3.2 试验工场现象
        3.3.3 自主创新模式案例
        3.3.4 国内自主创新模式特点
    3.4 推拉双动的诱导模式
        3.4.1 需求拉动因素
        3.4.2 技术推动因素
        3.4.3 推拉双动模式
    3.5 行业内的合作创新模式
        3.5.1 国家重视和政策引导
        3.5.2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3.5.3 高校培养人才并开展基础理论研究
        3.5.4 科研院所开展应用技术研究
    3.6 创新模式的相互促进作用
    3.7 我国电解铝技术创新主要模式的概括
第4章 提高我国电解铝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4.1 自主创新是今后我国电解铝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4.1.1 创新模式的影响力度
        4.1.2 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创新之路
        4.1.3 自主创新是唯一的选择
    4.2 强化自主创新的动力作用
        4.2.1 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拉动作用
        4.2.2 加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技术推动作用
    4.3 完善“官产学研”合作的自主创新体制
        4.3.1 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4.3.2 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4.3.3 培养多层次的创新人才
        4.3.4 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第5章 发挥中国铝业公司在自主创新中的率先作用
    5.1 中国铝业公司的科技发展战略
    5.2 中国铝业公司的技术创新体制
        5.2.1 总部对研发集中管理
        5.2.2 研究院是新技术研发的主力
        5.2.3 设计院是技术集成者和扩散的中介
        5.2.4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最终实践者
    5.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重视的问题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发表的论文

(4)自焙槽的预焙化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1.2 自焙槽改造为预焙槽的可行性
    1.3 文献综述
        1.3.1 工艺配置设计优化
        1.3.2 烟气净化装置的优化设计与技术改进
        1.3.3 电解槽的设计优化
第2章 研究内容、方案设计、实施及分析
    2.1 自焙槽改造为预焙槽的方案
        2.1.1 方案的选择原则
        2.1.2 改造方案
    2.2 电解槽改造工程实施
第3章 生产应用及分析
    3.1 生产应用
        3.1.1 母线设计方案
        3.1.1.1 电解槽磁场计算方法
        3.1.1.2 电解槽的磁流体稳定性分析方法
        3.1.2 电解槽内衬的改进
        3.1.2.1 内衬设计模型—电、热模型
        3.1.2.2 合理的加工面
        3.1.2.3 采用干防渗材料
        3.1.3 计算机控制技术
        3.1.4 上部结构的改进
        3.1.5 下料系统的改进
        3.1.6 先进的超浓相输送技术
        3.1.7 烟气净化
        3.1.7.1 电解槽集气
        3.1.7.2 吸附反应
        3.1.7.3 分离
    3.2 效果分析
        3.2.1 改造前后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2.2 技改后环境治理效果显着
        3.2.3 提高劳功生产率
        3.2.4 技改后经济效益改观社会效益显着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自焙槽预焙化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铝电解基本理论知识
    1.2 铝电解槽
    1.3 铝电解槽的生产管理
        1.3.1 非正常期生产管理
        1.3.2 正常期生产管理
    1.4 铝电解生产的计算机控制
        1.4.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形式
        1.4.2 计算机控制的内容
    1.5 铝电解的电流效率
        1.5.1 电流效率的基本概念
        1.5.2 电流效率降低的原因
        1.5.3 提高电流效率的途径
    1.6 铝电解的电能消耗
    1.7 铝电解槽的烟气净化
    1.8 我国铝电解工业发展
    1.9 我国自焙槽改造现状
    1.10 课题选择背景与目的
        1.10.1 自焙槽环境污染严重,国家环保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迫使自焙槽限期整改或被淘汰
        1.10.2 小自焙槽铝厂污染治理存在复杂性,必须探讨新的改造工艺
        1.10.3 山西关铝采用自焙槽完善技术未达到预期效果
        1.10.4 本课题选择的目的
第二章 试验工艺流程论证
    2.1 自焙槽改造成小型预焙槽
    2.2 自焙槽改造成大型预焙槽方案
    2.3 自焙槽自我完善方案
    2.4 本项目自焙槽预焙化试验工艺流程的选择与研究
        2.4.1 自焙槽预焙化试验工艺流程的选择
        2.4.2 自焙槽预焙化工艺流程的研究
第三章 试验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铝电解槽的热平衡及保温设计原则
    3.2 热计算基础
    3.3 本项目改造过程热平衡研究
第四章 采用过渡阳极热换上部结构不停产改造
    4.1 热换试验装置
    4.2 热换上部结构方案的选择
    4.3 热换改造过程中系列电流提升方案的确定
    4.4 过渡阳极尺寸的确定
    4.5 热换前的准备工作
        4.5.1 自焙阳极消耗控制
        4.5.2 炉膛扩整方案研究
    4.6 热换过程施工组织
    4.7 过渡生产工艺技术与生产管理
        4.7.1 热换改造中小预焙槽表现出的各种问题
        4.7.2 采用过渡阳极的工艺技术探讨
        4.7.3 过渡期的生产管理
        4.7.4 取得的经济指标
    4.8 小结
第五章 75kA小预焙槽生产技术与管理
    5.1 生产初期存在的问题
        5.1.1 75kA小型预焙槽的自身特点
        5.1.2 采用”四低一高“工艺技术运行结果不理想
    5.2 优化技术条件,采用“三高两低”工艺技术
        5.2.1 “三高两低”工艺技术条件
        5.2.2 技术条件优化分析
    5.3 以自动控制为核心,人机结合,加强生产技术管理,提高电解槽的稳定性
        5.3.1 阳极效应系数的控制与管理
        5.3.2 氧化铝浓度的控制和下料间隔的设定
        5.3.3 槽电压的设定与控制
        5.3.4 添加分子比的控制
        5.3.5 对异常槽况的处理思路
    5.4 精细操作维护,减少干扰,为提高电解槽自动控制率作保证
    5.5 取得的经济指标
    5.6 小结
第六章 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分析
        6.1.1 新增总投资构成
        6.1.2 增量成本的原则和说明
        6.1.3 成本分析
        6.1.4 增量销售收入估算
        6.1.5 税金
        6.1.6 增量利润总额及分配
        6.1.7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6.2 社会效益分析
        6.2.1 环境治理达到国家标准
        6.2.2 安全卫生措施有效,满足国家标准
    6.3 本项目的自主成果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80kA新型结构电解槽技术改造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外铝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1.1.2 铝电解生产工艺简介
        1.1.3 现代铝电解槽型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
    1.2 80kA新型结构槽技术改造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1.2.1 技术改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2.2 80kA新型结构槽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1.3 技术改造总体方案的设计及预期目标
        1.3.1 技术改造的设计原则
        1.3.2 技术改造总体方案的确定
        1.3.3 技术改造的预期目标
第二章 80kA新型结构电解槽的构造设计
    2.1 前言
    2.2 技术及工艺设计
    2.3 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2.3.1 加工面尺寸
        2.3.2 阳极规格
        2.3.3 槽壳设计
        2.3.4 内衬
        2.3.5 槽上部架构及阳极提升装置设计
        2.3.6 点式下料系统设计
        2.3.7 立柱母线、阳极母线的设计
        2.3.8 集气排烟系统
        2.3.9 压缩空气处理
        2.3.10 阳极母线框架提升机
        2.3.11 阳极组装系统设计
    2.4 设备安装和试车
        2.4.1 阳极提升系统
        2.4.2 钢架结构部分
        2.4.3 打壳下料部分
        2.4.4 母线系统
        2.4.5 槽壳与内衬
        2.4.6 预焙阳极的安装
        2.4.7 电气控制系统、烟气集气排烟系统安装
    2.5 运行效果评价
第三章 80kA新型结构槽烟气净化系统的设计改造
    3.1 前言
    3.2 电解烟气干法净化原理
        3.2.1 吸附剂一氧化铝
        3.2.2 氟化氢
        3.2.3 吸附机理
    3.3 80kA新型结构槽烟气净化流程改造
        3.3.1 新型净化系统的结构设计改造
        3.3.2 新型净化系统的工艺参数优化选择
    3.4 运行效果评价
        3.4.1 新型净化系统投资概算
        3.4.2 新型净化系统环境效益评价
第四章 80kA新型结构槽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4.1 前言
    4.2 铝电解槽智能控制原理解析
        4.2.1 计算机控制铝电解槽的数学模型解析
        4.2.2 控制过程中的槽电压的变化
        4.2.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
    4.3 80kA槽新型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
        4.3.1 智能槽控系统结构设计
        4.3.2 智能槽控机硬件设计
    4.4 80kA槽新型控制系统的功能解析
        4.4.1 槽控机功能解析
        4.4.2 管理机的硬件构成及功能解析
    4.5 运行效果评价
第五章 80kA新型结构电解槽电压平衡和磁场分布研究
    5.1 前言
    5.2 槽电压平衡测试与结果分析
        5.2.1 阳极电压降
        5.2.2 阴极电压降
        5.2.3 极间压降
        5.2.4 母线压降
        5.2.5 槽电压平衡测试结果分析
    5.3 磁场计算、测试与结果分析
        5.3.1 磁场测试
        5.3.2 磁场计算
    5.4 磁场优化效果验证
    5.5 结语
第六章 80kA新型结构槽工艺技术优化研究
    6.1 前言
    6.2 工艺技术条件优化控制研究
        6.2.1 电流强度的控制
        6.2.2 铝水平、电解质水平的控制
        6.2.3 槽电压的控制
        6.2.4 电解质成分与电解温度的控制
        6.2.5 阳极效应的控制
        6.2.6 启动的后期管理控制
    6.3 运行效果评价
        6.3.1 80kA预焙槽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6.3.2 生产工艺技术条件
第七章 80kA新型结构槽综合效益分析
    7.1 经济效益分析
        7.1.1 投资成本核算
        7.1.2 经济效益分析
    7.2 社会效益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论文

(8)自焙槽预焙化技术改造中的若干问题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60kA自焙槽改造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2 小型预焙槽阳极电流密度和电流强度的选择与确定
3 母线配置方式的选择与施工中问题的解决
    3.1 补偿母线短路母线联接处压接不紧, 焙烧通电时母线过热
    3.2 阳极大母线厚度铸造误差问题
4 中心自动下料预焙槽275mm窄炉面的可行性分析与实践
5 分批停槽改槽方案的选择与确定
6 为减少废旧阳极损失, 选择最经济的自焙槽停槽改造时间
7 在线生产自焙槽与新投产预焙槽同时生产, 不同等级电流的同时供电与处理
8 首批启动新改预焙槽时, 出现“下料难、打壳难、换极难”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8.1 “下料难”的成因与解决办法
    8.2 “打壳难、换极难”问题的成因与处理
9 82kA新改造预焙槽的工艺技术条件和经济技术指标
10 降低预焙阳极炭耗的技术措施
11 焙烧启动与后期管理对新改造槽槽龄有重大影响
12 结 论

(9)60kA自焙槽改为75kA预焙槽经验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改造内容及效果
    2.1 热换过渡
        (1) 省时。
        (2) 省力。
        (3) 省费用。
        (4) 技术条件过渡良好。
    2.2 焙烧启动
    2.3 运行维护
    2.4 烟气净化
3 改造前后对比
4 结论

(10)60kA侧插自焙电解槽热改为75KA中间下料预焙槽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造方案的选择
2 改造前的准备工作
    2.1 生产工艺方面
    2.2 热改所需工器具、物料的准备
    2.3 人员组织
    2.4 电解槽改造顺序的排列
    2.5 预焙槽配套设备的安装准备
3 热改过程
4 改造后遗留问题
5 结语

四、60kA自焙槽改为75kA预焙槽经验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 [1]铝电解槽母线配置的发展和展望[J]. 邱阳. 轻金属, 2019(09)
  • [2]我国铝工业的科技创新[A]. 钮因健. 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 [3]中国电解铝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 罗英涛. 中南大学, 2007(06)
  • [4]自焙槽的预焙化改造研究[D]. 张整社. 兰州理工大学, 2006(09)
  • [5]自焙槽预焙化新工艺研究[D]. 柳世红. 中南大学, 2005(05)
  • [6]80kA新型结构电解槽技术改造应用研究[D]. 马绍良. 中南大学, 2005(05)
  • [7]小型铝电解自焙槽的改造生产实践[J]. 李建国,陈国宝.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3(05)
  • [8]自焙槽预焙化技术改造中的若干问题与处理[J]. 唐定品,路直义,唐良国. 轻金属, 2003(06)
  • [9]60kA自焙槽改为75kA预焙槽经验浅谈[J]. 闫太网,张峰,王军科. 有色冶炼, 2002(06)
  • [10]60kA侧插自焙电解槽热改为75KA中间下料预焙槽的实践[J]. 卫立道,刘建新. 轻金属, 2002(10)

标签:;  ;  

浅谈60kA自烘箱改成75kA预烘箱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