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组织加快发展——对有线电视行业经营管理的思考

转变组织加快发展——对有线电视行业经营管理的思考

一、转机建制 加快发展──关于有线电视产业经营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黄凡[1](2019)在《云南河口农垦的政治功能变迁研究》文中提出屯垦戍边作为一项保卫边疆、发展边疆的治理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中国农垦事业在不同的农垦思想指导下经历近70年的发展,目前业已成为中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部分,为祖国开荒建设、边疆治理、国家物资安全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伴随全国农垦的改革和中越关系的波动,河口农垦的经营体制、管理机制和社区结构日趋完善,促使政治功能发生变迁,内涵得到多元发展。河口农垦六十余年的改革和发展历程可以分作三个阶段,各阶段有效发挥了保障政权合法性、边疆政治社会化和地方治理平衡等方面的功能。作为国有边疆垦区,河口农垦的政治功能有所演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河口农垦通过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建设,实现了促进生产力流动、完成国家边防布局、建立国家权力机制,夯实政权稳定的功能。八、九十年代河口农垦在改革开放背景下,逐步完善管理系统,有效保障天然橡胶物资安全,支援对越战备力量,进一步嵌入地方社会,强化国家认同。二十一世纪以来传统意义上的戍边职责由专业化的军政组织承担,河口农垦围绕农垦改革,协调其政治性和市场化冲突,规范垦地关系,统筹场群发展,调试国家权力运作矛盾。农垦的发展也是农垦政治功能的变迁。河口农垦的政治定位是丰富的,也是动态的。它不仅仅是稳定橡胶、保障河口经济安全的国有企业,也是完成国家边疆安全格局,维护国家边疆利益的政治载体,更是保障地方民生、带领河口经济发展的地方管理组织。河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农垦最早履行着国防戍边使命、肩负着天然橡胶生产的政治任务,在不断融入地方建设中传输国家意志和国家权力,新时代的河口农垦应在坚定新型政治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农垦的转型,在构建边疆屯垦事业与国家安全长效机制愿景下充分发挥政治功能。

龙靓[2](2019)在《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联性研究:国企改革博弈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是国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国家参与市场的一个渠道。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私有化浪潮大大降低了西方国有企业在实体经济中的比重。但是从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上市公司的国有产权却普遍存在(除美国以外)且呈显着增长趋势。各国在探索国家权利在企业中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多种经济成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逐步出现与发展。过去四十年伴随改革开放,中国的国有企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诸多大型的国有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担当重任,为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家竞争优势贡献力量,且在全球国际竞争中初露峥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事业获取成功的关键力量,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是“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明确新时代国有企业发展目标是“坚定不移做强做大做优”;强调“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但在实践中,国企效率相对低下的问题却也是客观存在的。本文试图从股权结构的多层次性视角研究企业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冀望发展和帮助理解所有制结构理论在国有企业层面的运用,正确科学评价国资管理体制和国企发展的演变过程,厘清“国”与“民”之间在企业层面的关系,并尝试探索下一步中国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及方式。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企业所有权和所有权主体结构,特别是实际控制人等概念加以界定,系统性梳理了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的海量文献,主要包括股权集中度、股权主体结构(管理层持股、机构持股、国家持股、实际控制人持股)与企业绩效相关性两方面的文献研究。整体来看,除了机构持股外,基本上其他的所有权结构表征指标与企业绩效之间并不存在非常明确的、方向性的相关关系。接着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基于博弈模型分析了经典的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情况下股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从单一股权结构下的委托代理的一般博弈分析延伸至股权分散条件下、实际控制人不同存在状态下的博弈分析,进而拓展到国企这类拥有特殊实际控制人的股权结构下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试图刻画多方博弈在直接影响企业经营行为及决策后对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之后本文对提出的理论逻辑分析进行实证研究论证。在此之前先梳理了大量史实资料,运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考察了国际上国有企业组织所有制结构的演变过程,主要选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私有化浪潮中的变革标的,包括发达经济体中的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转轨经济体则选择了东欧、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考察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企改革的进程,详细梳理了中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政策走向与发展动态,盘点了中国国有企业自有系统性数据披露以来的企业绩效情况,主要从组织形式、吸收就业、资产规模、偿债能力、盈利水平及增长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并区分了不同隶属层级的国有企业情况。由于在所有权的链式结构中,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经营绩效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证部分先考察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演变(A股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接着,进一步构建GMM计量模型考察企业股权结构(包括股权集中度、股权主体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定量关系,并按照行业属性、公司属性、实际控制人属性等分类标准寻找各细分类型下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间的具体关系。实证研究表明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主体结构指标都与企业绩效存在正U型的关系,即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并不存在“最优解”,因此高度分散或者高度集中的持股结构可能更有益于国企绩效的提升。从行业来看,以电子、食品饮料、商贸为代表的竞争性行业的计量结果表现更为显着;从公司属性来看,外资企业和中央控股企业的计量结果表现更为显着;从实际控制人类型来看,实际控制人为国有属性以及具有共同实际控制人的计量结果表现更为显着。最后,基于前面的理论分析、历史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对中国下一步国企改革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与不足。本文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方面,一是对中国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变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对国企实际控制人持股变化、持股偏好、以及背后的原因都进行了细致分析;二是从更细分层次全面考察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考虑了行业分类、行政隶属层级分类、实际控制人分类等;三是指标运用上的创新,在股权主体结构变量上增加了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在企业绩效变量上增加了社会效益变量,如企业税收指标;最后在计量模型运用上采用了GMM方法,而非传统的OLS、2SLS方法,规避了传统模型对数据回归的强限制预设。本文的不足之处,一是选取的企业社会效益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二是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只针对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样本未能涵盖全部国有企业。

胡世伟[3](2017)在《新时期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十分注重和倡导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被视为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法宝。党中央历届领导集体都对党风廉政建设予以高度重视,根据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先后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新方法。国有军工企业是共和国长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其运作经营情况不仅关乎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而且也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国有军工企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推动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之间血肉联系的重要基础,也是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新时期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研究,抓好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是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立足于新时期我国国有军工企业生动活泼的现实土壤,结合当前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要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维度,就国有军工企业这一特殊领域如何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探索、总结和研究。首先,在厘清党风廉政建设基本概念、科学内涵等的基础上,对党风、廉政,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在中国政党政治中的地位、作用、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系统回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为新时期国有军工企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遵循。其次,对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失范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虽然在组织、制度和监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到当代社会思潮、价值取向、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冲击和影响,在思想认识、监督管理和制度执行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失范现象。这些失范现象在威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侵犯职工群众根本利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扰乱国有军工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削弱军工企业搏击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国防武器装备研制任务的完成等方面存在严重危害。再次,借鉴国外部分企业反腐败的基本经验,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积极从企业文化的视角就新时期加强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多维度的思考、探索。既要传承和大力弘扬已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又要积极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主动运用各种管理创新的举措,开展企业使命、职业道德、廉洁文化、问题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实践,使企业文化为我所用,为提升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水平提供有力的文化保障。最后,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目标和实现途径,在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原则框架内,通过理顺党风廉政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创新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进而构建出集责任机制、工作机制、问责机制于一体的党风廉政建设体系及运行机制。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新时期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认识与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论概括,探索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律,通过中航工业昌飞等大型国有军工企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践案例,论证了新时期国有军工企业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路径,在当前我国大力加强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下,对当今中国乃至全球大型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李伟[4](2015)在《关于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综述》文中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创新、创造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和知识产权为核心价值,以创新理念和高科技为重要支撑,是一种高附加值、低能耗、低碳环保的新型智慧产业,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朝阳产业。

王学人,杨永忠[5](2014)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适应信息技术的变革、顺应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潮流以及促进我国经济素质提升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亟需走产业融合发展道路。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障碍主要在于:管理运营体制、政府管制、市场分割以及微观层面上企业面临的融资、风险规避以及人才队伍等因素的共同限制。为此,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一批本土文化创意产业骨干企业;完善管制框架、放松产业进入管制;扶持新兴文化创意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等等。

吴群刚[6](2012)在《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努力实现后发优势:调整和优化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十大战略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言在未来五到十年,为奠定西部地区①长远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后续推动力,西部地区必须不失时机地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按照市场导向型、环保友好型、资源集约型、效益综合型、富民优先型的目标模式,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积极探索建立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经济结构。由于市场、投资和发展环境的限制,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

王秋苹[7](2010)在《当代中国报业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中期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传统媒体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报业被推向了竞争的前台,报业竞争力问题研究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的变化要求。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对经济思想史上对竞争力理论的历史考察,在分析当代主要国家和地区报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基础上,剖析了国内外报业竞争环境的变迁及影响,对我国当代报业竞争力的基本格局、特征及趋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报业竞争力的环境,同时以《福建经济快报》兴衰为例证,分析了报业竞争环境变化对报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最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本文提出了提升中国报业竞争力和实现报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战略途径,并对未来报业竞争的趋势进行展望,这对新时期我国报业的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王炬[8](2009)在《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为主题,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为主线,系统地回顾和借鉴城乡协调发展理论、二元结构理论和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等,明确界定研究的基本范畴和分析基点,规范性地定义和解释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内涵、目标和依存条件;然后,运用历史分析和计量检验方法,实证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绩效水平,揭示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传导机理,进而提出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带动模式、带动路径、带动条件、制度创新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一、研究内容围绕城市带动农村发展进程中的城乡关系问题,研究重庆城市怎样带动农村发展,主要研究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1)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概念规范及绩效评价规程在解析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基本概念入手,揭示并确立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内涵、目标、内容和依存条件以及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绩效评价规程,构建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2)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绩效评价与问题探讨根据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系统特征,建立基于PSR框架下的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进行评价;然后运用灰色关联法对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揭示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首先从时间、空间两维视角探究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轨迹和特征,然后从社会再生产活动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和制度角度系统地定性分析城乡居民差距的原因;并利用重庆1997-2008年统计数据,采用相关系数法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在此基础上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估计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揭示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子。(4)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网络化”模式及实现机制在探讨国内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主要模式及其推进措施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重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提出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要选择“网络化”带动模式,并分析“网络化”带动模式的保障条件和实现机制。(5)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路径选择与保障条件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根据重庆市情以及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网络化”模式推进的内在要求,研究并提出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主要路径与保障条件。(6)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制度创新基于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进程中制度缺失、创新不足及其成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关键制度创新,构建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二、研究结论(1)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理论内涵现阶段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是一种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倾斜,是城市和农村要素双向互动的过程,是收入反哺与要素反哺的全面带动过程。在城乡着异巨大的背景下,城市带动农村应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变,使城乡居民享有平等地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建设的权利,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享有同质化的生活条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城乡基础设施互通、城乡产业发展互动、城乡劳动就业平等和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均衡。要使城市有效带动农村发展,必须建立统一的城乡制度体制、形成合理的城乡产业结构、建立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和强有力的政府宏观调控。(2)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绩效不显着,城乡差距仍在扩大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绩效水平是逐步提高的,但总体绩效仍不理想,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其中,1997~1999年期间,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综合绩效属于差级别;2000~2006年期间,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综合绩效属于较差级别;2007~2008年期间,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综合绩效属于一般级别。从综合绩效的绝对值来看,综合绩效数值偏低,数值最大的2008年按百分制计算得分仅为45.07分。重庆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由1997年的3.13倍上升为2008年的3.81倍,这一差距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城市未能很好带动农村发展已影响重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一是阻碍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整体发展层次的提升,梗阻了重庆城乡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二是致使农户既缺乏扩大生产规模的欲望,缺乏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的动力,又缺乏根据市场需求来生产产品的动力和能力,阻碍了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进程;三是阻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制约了农村居年收入水平的提高;四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撑,农村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突出,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绩效偏低一是传统农村城镇化模式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工农产品剪刀差降低农业自我积累能力;三是农村资本存量不足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农村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且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妨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五是农村低效率生产方式引发农村生产要素大量外流;六是不公平的财政分配政策增大了城乡差距。(5)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应走“网络化”带动模式的发展道路“网络化”带动模式的实现条件有七大构成要素:统筹城乡规划,形成城市带动农村网络化发展格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运行能力;构建利谐城镇体系,建立以产业化为基础的城镇网络;提高大中城市综合实力,加强网络节点辐射力: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城乡网络系统密度;鼓励企业集团化,积极推进产业网络化进程;培育农村市场,协调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网络化”带动模式实现的动力机制来自于五种动力的耦合:城镇增长极的辐射效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力作用、基础设施的公共关联效应、政府宏观调控的引导效应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创新。(6)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必须寻求有效的带动路径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一是发展城乡优势关联产业,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和融合度。重庆应把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电力热力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保险业等作为城乡优势关联产业,并大力发展。二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市民化。一方面要发展壮大各类城镇增长极,扩大就业容量,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另一方面要加强就业安居扶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三是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村发展基础。重点是:加大农业投入和扶持力度,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条件。(7)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需进一步完善带动条件城乡协调发展需以相应的条件作保障,重庆要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带动条件: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及布局;二是完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降低城市要素进入农村的成本和门槛;三是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四是构建城市带动农村网络通道,增强城市对农村辐射功能;五是整合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力量,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合力。(8)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保障体系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困境最根本的根源在于城乡分割的制度安排。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制度保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重点在于推进与“三农”密切相关的系统的制度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就业管理制度、财政支农制度、公共服务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等),构建有利于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新的制度轨床,才能实现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三、政策建议(1)全面深化配套改革,为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实质要求是革除造成城乡二元结构的旧制度,为此,要全面深化配套改革,为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二是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三是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四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构建农民均等享受发展成果的体制保障;五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服务“三农”;六是深化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消除农村人口城镇化的障碍;七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2)构建优化城乡网络,创造“网络化”带动模式实现的良好条件一是科学制定城乡统筹规划,构建城乡网络化发展格局;二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网络运行能力;三是建立以产业化为基础的城镇网络,构建大城市、中等城市、百强镇、中心村为一体的城镇体系;四是继续推进“百强镇”工程,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加大城乡网络系统密度;五是继续推进“百万产业化工程”,鼓励企业集团化,积极推进产业网络化进程;六是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十地、资本等要素市场以及产品交易与流通市场。(3)发展城乡优势关联产业,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发展一是特色优势农业。重点发展柑橘业、畜牧业、中药材种植业、竹业、花椒业等产业。二是农产品深加工。重点发展柑橘、肉类、榨菜、魔芋等综合深加工。三是旅游业。积极打造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乌江画廊等一批特色旅游精品。四是住宿和餐饮业。通过品牌化、特色化、规模化建设,构建多层次、多类别、多功能的住宿和餐饮体系,挖掘美食文化,开展菜品创新研究。五是交通运输业。以交通主骨架、枢纽节点、农村和偏远地区交通建设为重点,建设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六是电力业。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逐步完善城乡输配电网。七是金融保险业。加大对农村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扩大农村金融业务范围,增大小额贷款力度和范围。(4)提升农村人口综合素质,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一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二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三是加大实用技术和非农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或非农产业就业能力;四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五是加强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坚持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第六,着眼于农民工就业安居扶持工作,促进已进城经商务工农民向市民转化。(5)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在工农业之间分配格局,提高各级政府运用财政手段支持农业的能力。二是突出财政支农的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市场信息服务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的支持力度。三是完善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制度,扩大农民使用良种补贴范围。四是完善国家支持农业和资金投入的法律法规体系。五是制定并实施向农业与农村发展倾斜的金融政策。六是改造传统农业。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为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创造条件,在农业中引进资金、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农业科学技术、现代经营形式等新的生产要素来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6)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其生态安全影响重庆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因此维护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一是减轻人口对库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按计划将生态过载人口尽快转移出来;二是将库区腹地及周边地区不适宜的经济活动移出并治理工业污染;三是优先发展环保型城乡关联产业,为城乡环境保护奠定经济基础;四是组织城市科技力量推动环保技术创新与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五,政府要健全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制度保障,提高城乡环保工作的独立性,加大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监管力度。四、论文创新点(1)基于PSR原理,结合城乡系统特征,构建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法对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综合等绩效进行了评价,为重庆城市更好带动农村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3)以相关系数法、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偏最小二乘法为主,从社会再生产活动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和制度角度展开了对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的详细研究。(4)提出了适合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进行了创新。五、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受资料、时间和研究能力的限制,本研究存在待完善的地方: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但是,本研究从经济、社会、生态等层面对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进行绩效评价,导致在分析结果上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城市带动农村发展需要系统地制度创新,但是,本研究仅分析了与“三农”相关的制度创新问题。上述待完善的地方,本人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

梁丽然[9](2009)在《A公司薪酬体系改进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叙述了在针对当前广播电视行业的文化体制改革环境下,A公司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和建立新的薪酬体系方案,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薪酬体系的改进是A公司进行内部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对公司内部的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评价,从原管理模式和薪酬体系的设置作为切入点,通过公司对人力资源薪酬体系的改进方案,重新设计以绩效为中心的薪酬结构,重点对岗位分析、绩效考核以及改进后的薪酬方案的实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岗位测评使用四因子八因素的方法,将公司内部各个岗位的职责定位,然后按照定岗、定编、定级、定员的原则对员工薪酬进行套级;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薪酬方案重点对考核对象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进行评估,依据KPI以及加权累加值对员工每月的绩效进行考核;最后,通过培训和员工的满意度调查,修订和完善改进后的薪酬体系,保证该体系的有效实施。改进后的薪酬体系使处于文化体制改革的A公司现有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潜力,解决了公司吸收并留住优秀的人才和发展人才的问题,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公司的效益,以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战略目标以及发展的需要,做强做大有线电视产业,为其他城市负责网络资源整合工作的广电单位提供具有应用价值的参考。

王自力[10](2008)在《新时期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有林场是以生态公益林管护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基层林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基地和木材生产基地,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生态、经济和社会实现协调、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国有林场面临严峻的危困局面。国有林场问题,已经和正在影响到国有林场有效开展森林保护和营林工作,影响到实现林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影响到我国生态、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新时期林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目前我国政府正积极推动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国有林场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战略选择的问题。该文首先系统归纳了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涉及的主要经济和管理理论,探讨了研究中可能使用的相关概念,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广东省肇庆市国有林业总场的北岭山国有林场和大水口国有林场、辽宁省通远堡国有林场和湖北省太子山林管局的仙女国有林场等4个国有林场作为典型案例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全面调查,为本研究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我国国有林场发展现状部分,该文介绍了我国国有林场建设成就,总结了国有林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了我国国有林场发展面临严重的危困局面,探讨了我国国有林场普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介绍了我国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对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部分地区对国有林场改革和发展的举措和成效。在我国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分析和比较研究部分,该文通过研究国有林场改革历程,分析国有林场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借鉴国外国有林业管理与经营体制经验,比较分析国有林场与集体林场、私营林场成效,研究优秀国有林场经营与管理经验,认为国有林场体制不顺、动力不足是制约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该文对影响我国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等外部因素,和资本、资源、人员、技术等等内部因素,以及国有林场自身性质与定位、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体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国有林场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通过确定利益相关者的位置和国有林场改革对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来构建国有林场改革动力。该文对国有林场的性质和现行管理体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国有林林场事业化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是制约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针对目前国有林林场事业化的观点和趋向,该文提出生态建设不是国有林场事业化的理由,多元化发展混业经营使国有林场难以事业化,国有林场事业化面临诸多体制难题,进而提出企业化才是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由于国有林场复杂多样,不可能只存在一种改革和发展模式,该文分析了我国国有林场体制改革与发展可供选择的模式,并提出了生态经营型林场的概念。该文在构建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基础上,对于事业型国有林场、企业型国有林场、民营化国有林场3种类型的国有林场进行了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构建,并分析了不同区域条件下的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和总体推进战略。国有林场体制改革与发展,是一个工作点多、牵扯面广、政策性强、极其复杂的社会工程,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有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也必定是艰难的、复杂的,尤其是国有林场企业化改革,更会遇到利益相关者的重重阻力。除了大力宣传,使政府和社会充分认识国有林场的改革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内部改革阻力以外,还需要有足够的改革与发展的外部条件。该文阐述了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如林业部门需要进行的林场分类经营改革、林业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林地林权制度改革等,以及各级政府需要进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财政政策改革等。该文提出应统一国有林场隶属关系,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应承担起对生态公益林而不是国有林场的出资职能,切实解决国有林场的历史负担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构建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二、转机建制 加快发展──关于有线电视产业经营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机建制 加快发展──关于有线电视产业经营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河口农垦的政治功能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研究要点:农垦的政治功能相关研究
        2. 研究热点:中国农垦变迁史相关研究
        3. 研究扩展:家庭农场相关研究
        4. 小结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 创新点和重点、难点之处
    (五) 核心概念界定
        1. 政治功能
        2. 农垦
        3. 国营农场
一、全国农垦事业的建设及其政治功能
    (一) 农垦思想变迁
        1. 社会主义大农业时代的屯垦思想
        2. 改革开放阶段的农垦改革思想
        3. 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农垦发展思想
    (二) 农垦事业的发展
        1. 1949-1978年的集体化屯垦格局
        2. 1978-1991年的家庭化农场建设
        3. 1992-2001年的农场企业化改革
        4. 2002年以来的农垦产业化发展
    (三) 中国农垦管理体制变迁导图
        1. 全国农垦管理体制变迁示意图
        2. 云南垦区管理体制变迁导图
        3. 河口农垦变迁图
    (四) 中国农垦的政治功能
        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 支援国家建设
        3. 维护边疆稳定
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河口农垦与国家政权稳定
    (一) 和平解放初期的河口社会形势
    (二) 河口农垦的创业阶段
        1. 管理体制
        2. 社区结构
    (三) 稳定:传承创业阶段的政治功能
        1. 有组织的转化生产新生产力
        2. 完成国家边防安全布局
        3. 保障战略物资供给
        4. 构建国家权力的渗透机制
三、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河口农垦与边疆发展
    (一) 中越关系波动中的河口局势
    (二) 渐进变革中的河口农垦
        1. 管理体制
        2. 社区结构
    (三) 发展:结构完善阶段的政治功能
        1. 完善农垦管理体系,补全社区职能结构
        2. 支援河口边境国防力量,稳定边境局势
        3. 嵌入发展带动河口现代化进程
        4. 强化社群意识和国家认同
四、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河口农垦与地方治理调适
    (一) 双边互动中的河口一体化发展
    (二) 政企分离中的河口农垦
        1. 管理体制
        2. 社区结构
    (三) 调适:政企分开阶段的政治功能
        1. 调试资源筹措冲突促进职能转型
        2. 规范垦地关系协调国家权力运作
        3. 协调市场化改革和国家安全职能关系维护国家利益
        4. 统筹场群发展,实现农垦与地方社会的共生
五、河口农垦政治功能的变迁逻辑
    (一) 管理改革和亏损整治升华了农场嵌入发展能力
    (二) 农垦经济发展更新了战略物资安全功能需求
    (三) 中越边境安全明确了农场边防功能不可偏离
    (四) 国家利益格局调整丰富了农垦政治功能的内涵
结语
附录: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联性研究:国企改革博弈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三节 相关概念
        一、国有企业
        二、所有权结构
        三、实际控制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
        一、相关论
        二、无关论
    第二节 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绩效
        一、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
        二、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绩效
    第三节 机构持股、国家持股、实际控制人与企业绩效
        一、机构持股与企业绩效
        二、国家持股与企业绩效
        三、实际控制人与企业绩效
第三章 国有企业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博弈分析
    第一节 股东与代理人(管理层)之间的博弈
        一、股东与代理人(管理层)的一般博弈分析
        二、股权分散条件下股东与代理人(管理层)的博弈分析
    第二节 实际控制人存在条件下的博弈
        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下的博弈分析
        二、引入小股东利益保护法律框架下的博弈分析
        三、实际控制人可能存在情况下的博弈分析
    第三节 企业实际控制人为政府的博弈
        一、政府机构与国企管理层的混合战略均衡博弈
        二、政府主管官员与国企高管合谋的精炼博弈
第四章 国有企业组织所有权结构的演变:国外私有化浪潮
    第一节 私有化:有机发展战略与急速私有化战略
        一、私有化浪潮(Privatization)
        二、私有化浪潮的理论基础
        三、私有化的两种路径选择
    第二节 发达经济体国企改革
        一、英国国有企业改革
        二、美国国有企业改革
        三、法国国有企业改革
        四、德国国有企业改革
        五、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
        六、小结
    第三节 转轨经济体的国企改革
        一、东欧国有企业改革
        二、俄罗斯国有企业改革
        三、巴西国有企业改革
        四、阿根廷国有企业改革
        五、小结
第五章 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的演变:中国国企改革
    第一节 中国国企改革历程
        一、1993-200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抓大放小
        二、2004-2012:深化推进股份制
        三、2013-至今:以实现国企功能为导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二节 中国国企发展与概况
        一、国有控股成国企发展新趋势
        二、国企吸收就业空间趋近饱和
        三、国有资产总量规模稳步上升
    第三节 中国国企绩效评价分析
        一、国企绩效评价体系
        二、盈利能力
        三、偿债能力
        四、增长能力
        五、其他指标
第六章 企业实际控制人变迁研究
    第一节 数据与样本
        一、样本选取
        二、实际控制人类型
        三、样本行业分布
    第二节 实际控制人截面分析
        一、实际控制人类型变动
        二、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变动
    第三节 实际控制人个体变动分析
        一、实际控制人变动行业分布
        二、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变动
        三、混合化持股结构初现端倪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企业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实证研究
    第一节 模型构建
    第二节 样本与变量
        一、样本选取
        二、变量界定
        三、描述统计
    第三节 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一、总体
        二、分行业
        三、分公司属性
        四、分实际控制人属性
    第四节 股权主体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一、总体
        二、分行业
        三、分公司属性
        四、分实际控制人属性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实证研究结论
        一、实际控制人变迁
        二、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
        三、股权主体结构与企业绩效
    第二节 国企改革政策建议
        一、厘清国资管理边界,理顺委托代理
        二、分类改革,相机混改
        三、加强党建,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司监督体制
        四、提高投资者保护,鼓励所有权结构多元化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新时期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1.2.3 实践经验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党风廉政建设
    2.1 党风廉政建设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
        2.1.1 党风廉政建设的科学内涵
        2.1.2 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1.3 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
    2.2 中国政党政治与党风廉政建设
        2.2.1 中国政党政治
        2.2.2 党风廉政建设在中国政党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2.3 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概述
        2.3.2 毛泽东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概述
        2.3.3 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三章 党风廉政建设在国有军工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1 国有军工企业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3.1.1 国有军工企业的特点
        3.1.2 国有军工企业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状况
        3.1.3 新时期国有军工企业发展的特点
    3.2 党风廉政建设在国有军工企业中的作用
        3.2.1 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
        3.2.2 有利于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2.3 有利于为科研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3.2.4 有利于保护领导干部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
        3.2.5 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3.3 党群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地位和责任
        3.3.1 党组织具有政治核心地位
        3.3.2 党委承担主体责任
        3.3.3 纪委承担监督执纪责任
        3.3.4 工会和职工群众具有监督职责
第四章 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4.1 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成效
        4.1.1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保障不断夯实
        4.1.2 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
        4.1.3 强化监管确保了企业各项权力的规范运行
    4.2 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失范现象及其危害
        4.2.1 失范现象的主要表现
        4.2.2 腐败给国有军工企业带来的严重危害
    4.3 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失范现象的原因分析
        4.3.1 腐败较严重是失范现象产生的社会因素
        4.3.2 价值多元化是失范现象产生的思想因素
        4.3.3 经济转型期是失范现象产生的客观因素
        4.3.4 法制不健全是失范现象产生的制度因素
第五章 国外企业预防与治理腐败的现状及启示
    5.1 国外企业腐败现象透视
        5.1.1 商业贿赂成为许多企业营销手段之一
        5.1.2 官商勾结现象时有发生
        5.1.3 着名公司财务丑闻屡见不鲜
    5.2 国外企业对腐败的预防与治理
        5.2.1 建立公司治理结构
        5.2.2 寻求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干预
        5.2.3 发起经济自由化的改革
        5.2.4 把聚光灯照向黑暗的角落
        5.2.5 严厉打击和积极防范商业贿赂行为
    5.3 国外企业反腐败的实践及启示
        5.3.1 国外企业反腐败的实践
        5.3.2 国外企业反腐实践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六章 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文化保障
    6.1 使命文化是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价值取向
        6.1.1 企业使命的内涵作用及意义
        6.1.2 使命文化在国有军工企业的实践
        6.1.3 使命文化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
    6.2 职业道德文化是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
        6.2.1 职业道德的文化内涵
        6.2.2 职业道德在国有军工企业中的实践
        6.2.3 职业道德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
    6.3 廉洁文化是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6.3.1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6.3.2 国有军工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6.3.3 国有军工企业廉洁文化的价值取向
        6.3.4 国有军工企业廉洁建设的文化思考
    6.4 问题文化是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6.4.1 问题文化的提出与内涵
        6.4.2 问题文化在国有军工企业中的实践
        6.4.3 问题文化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
    6.5 制度文化是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保证
        6.5.1 制度文化的内涵
        6.5.2 制度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6.5.3 制度文化建设在国有军工企业中的实践
        6.5.4 制度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七章 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体系构建
    7.1 党风廉政建设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7.1.1 从严治党整顿作风的原则
        7.1.2 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
        7.1.3 依法治企强化监督的原则
    7.2 党风廉政建设与企业发展的三个关系
        7.2.1 监督和保障的关系
        7.2.2 执纪问责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7.2.3 惩治与预防的关系
    7.3 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体系构建的三个机制
        7.3.1 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
        7.3.2 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
        7.3.3 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问责机制
    7.4 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创新
        7.4.1 构建党风廉政建设“大监督”格局
        7.4.2 运用管理工具,提高监督实效
        7.4.3 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7.4.4 加强廉洁风险防控
第八章 展望
    8.1 国有军工企业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坚强堡垒
    8.2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
    8.3 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助推国有军工企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4)关于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二、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四、我国不同类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集聚功能的差异
五、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劣势。
    ( 二)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管理缺陷及存在的问题。
    ( 三)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
六、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思路一: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策。
    思路二: 关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议。
        1. 构建“政府+ 文化企业+ 文化事业单位+ 其他文化非营利机构+ 文化自由职业者+文化休闲者和消费者”良性互动的治理机制和集聚机制
        2. 建设“创造+ 资本+ 土地+ 商业+ 保障创意者、企业家和文化消费者权益”诸因素结合的人文环境
        3. 提供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服务,尤其是要努力集聚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思路三: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思路四: 依托艺术类高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5)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
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
    1. 观念和管理运营体制的限制
    2. 政府管制的限制
    3. 市场分割的限制
    4. 微观层面上企业面临的融资、风险规避以及人才队伍等因素的限制
三、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1.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构造合格的市场参与主体
    2. 通过企业整合重组, 打造一批本土文化创意产业骨干企业
    3. 完善管制框架, 放松产业进入管制, 鼓励混业经营
    4. 扶持新兴文化创意业的发展
    5. 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7)当代中国报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关于报业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三、本研究的框架思路
    四、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报业竞争力的理论概论
    第一节 竞争力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关联理论
    第三节 报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
    第四节 报业竞争力的一般要素分析
    第五节 报业竞争力的特殊要素分析
第二章 当代报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第一节 美国报业的发展
    第二节 日本报业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报业发展
    第四节 当代报业发展的特点
    第五节 当代报业发展的趋势
第三章 当代报业竞争环境的变迁及影响
    第一节 从传统到现代:世界报业竞争环境的变迁及影响
    第二节 从计划到市场:我国报业竞争环境的变迁及影响
第四章 当代中国报业竞争力的基本格局
    第一节 "十五"以来我国报业竞争发展状况
    第二节 我国报业竞争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第三节 我国报业竞争力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当代中国报业竞争的特征
    第五节 当代中国报业竞争的趋势
第五章 当代中国报业竞争环境的影响分析——以《福建经济快报》的兴衰为例
    第一节 《福建经济快报》的前身
    第二节 《福建经济快报》的发展
    第三节 《福建经济快报》的兴盛
    第四节 《福建经济快报》的衰亡
    第五节 《福建经济快报》亏损并停刊的原因透析
附录:见证《福建经济快报》兴衰的几个文件
第六章 当代中国报业竞争力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对报业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增强报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提升中国报业竞争力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四节 当代中国报业竞争力的前景展望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总论
    1.1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1.1.1 研究的问题
        1.1.2 研究的意义
        1.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目标与假设
        1.3.1 研究的目标
        1.3.2 研究的假设
    1.4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
        1.5.1 研究的方法
        1.5.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理论借鉴
    2.1 城乡协调发展理论
        2.1.1 城乡协调发展理论简介
        2.1.2 城乡协调发展理论启示
    2.2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2.2.1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简介
        2.2.2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启示
    2.3 二元结构理论
        2.3.1 二元结构理论简介
        2.3.2 二元结构理论启示
    2.4 科学发展观
        2.4.1 科学发展观内涵
        2.4.2 科学发展观启示
第3章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内涵与评价规程
    3.1 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互动关系
        3.1.1 城市发展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1.2 农村发展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1.3 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互补互促
    3.2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基本内容
        3.2.1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内涵
        3.2.2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目标
        3.2.3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内容
    3.3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保障条件
        3.3.1 统一的城乡制度框架
        3.3.2 合理的城乡产业结构
        3.3.3 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
        3.3.4 有力的政府宏观调控
    3.4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绩效的评价规程
        3.4.1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绩效的评价准则
        3.4.2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绩效的评价程序
        3.4.3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4章 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绩效评价与问题分析
    4.1 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现状描述
        4.1.1 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4.1.2 重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特征
        4.1.3 重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特征
        4.1.4 重庆城市带动农村的时空演化特征
    4.2 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绩效评价
        4.2.1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经济绩效评价
        4.2.2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社会绩效评价
        4.2.3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生态绩效评价
        4.2.4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综合绩效评价
    4.3 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问题分析
        4.3.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4.3.2 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
        4.3.3 农村生态环境较脆弱
        4.3.4 城市带动农村绩效差
        4.3.5 城市扩散效应不明显
        4.3.6 政府主导作用仍欠佳
第5章 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问题的成因透视
    5.1 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问题成因的定性分析
        5.1.1 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
        5.1.2 农村发展的基础薄弱
        5.1.3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5.1.4 城乡产业互动性偏弱
        5.1.5 城乡要素流动不对称
        5.1.6 城乡制度供给不均衡
    5.2 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2.1 变量选择与模型设计
        5.2.2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5.2.3 相关检验与模型模拟
        5.2.4 实证结果与讨论
第6章 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模式解析
    6.1 国内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典型模式简析
        6.1.1 中心城市带动型的上海模式
        6.1.2 乡镇企业带动型的苏南模式
        6.1.3 政府规划调控型的佛山模式
        6.1.4 大城市带大郊区的成都模式
        6.1.5 国内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模式的共性
    6.2 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网络化"模式
        6.2.1 国内典型模式在重庆的适用性分析
        6.2.2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模式选择的原则
        6.2.3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模式的选择依据
        6.2.4 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网络化"模式
    6.3 重庆"网络化"带动模式实现的条件与动力机制
        6.3.1 "网络化"带动模式的实现条件
        6.3.2 "网络化"带动模式的动力机制
        6.3.3 "网络化"带动模式的保障体系
        6.3.4 "网络化"带动模式实施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7章 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基本路径
    7.1 路径一:发展城乡关联产业
        7.1.1 重庆城乡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7.1.2 重庆城乡关联产业选择实证分析
        7.1.3 重庆城乡关联产业及建设内容
        7.1.4 重庆发展城乡关联产业对策措施
    7.2 路径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7.2.1 城镇化与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关系
        7.2.2 重庆城镇化发展滞后及其原因分析
        7.2.3 城镇化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7.3 路径三:发展现代农业
        7.3.1 重庆农业现代化阶段的判断
        7.3.2 重庆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7.3.3 重庆发展现代农业对策措施
第8章 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条件探析
    8.1 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及布局
    8.2 建立健全城乡产业互动机制
    8.3 完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8.4 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
    8.5 构建城市带动农村网络通道
    8.6 整合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力量
第9章 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制度创新
    9.1 创新农村土地制度
    9.2 创新财政支农制度
    9.3 创新劳动就业制度
    9.4 创新公共服务体制
    9.5 创新社会保障制度
    9.6 创新农村金融制度
    9.7 创新户籍管理制度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运用
    10.1 研究结论
    10.2 政策运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A公司薪酬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二、薪酬设计与薪酬管理相关理论
    (一) 薪酬设计理论
    (二) 薪酬管理理论
三、A公司薪酬体系现状评价
    (一) A公司现行薪酬体系与管理模式
    (二) 影响A公司薪酬体系的外部和内部的环境因素
    (三) A公司现行薪酬体系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四、A公司薪酬体系的改进方案
    (一) 改进的目标
    (二) 改进的内容
    (三) 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改进方案
五、A公司薪酬体系改进方案的实施
    (一) 薪酬体系改进方案实施的培训
    (二) 薪酬体系改进方案实施后满意度的调查
    (三) 薪酬体系改进方案的修订
    (四) 薪酬体系改进实施前后的成本控制的比较
六、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新时期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地调研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进展
    2.2 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实地调研基本情况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国有林场发展现状
    3.1 我国国有林场建设成就和地位作用
    3.2 我国国有林场发展面临严重的危困局面
    3.3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进展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分析和比较研究
    4.1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历程及其分析评价
    4.2 我国国有林场运行系统分析与评价
    4.3 国外国有林业管理与经营体制分析与借鉴
    4.4 我国集体林区林权改革基本情况及经验借鉴
    4.5 我国优秀国有林场经营与管理经验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影响我国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多因素分析
    5.1 影响我国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5.2 影响我国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条件因素分析
    5.3 影响我国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6.1 国内外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情况
    6.2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
    6.3 国有林场改革的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
    6.4 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国有林场改革动力构建
    6.5 本章小结
7 新时期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方向研究与模式构建
    7.1 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方向研究
    7.2 我国国有林场发展的模式构建
    7.3 本章小结
8 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框架构建和政策建议
    8.1 加快相关林业改革,建立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基础
    8.2 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条件
    8.3 本章小结
9 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件1 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转机建制 加快发展──关于有线电视产业经营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河口农垦的政治功能变迁研究[D]. 黄凡. 云南大学, 2019(03)
  • [2]所有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联性研究:国企改革博弈视角[D]. 龙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3]新时期国有军工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研究[D]. 胡世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02)
  • [4]关于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综述[J]. 李伟. 经济研究参考, 2015(71)
  • [5]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J]. 王学人,杨永忠. 经济体制改革, 2014(04)
  • [6]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努力实现后发优势:调整和优化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十大战略对策[A]. 吴群刚. 国情报告(第四卷 2001年(下)), 2012
  • [7]当代中国报业竞争力研究[D]. 王秋苹.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8)
  • [8]重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模式研究[D]. 王炬. 西南大学, 2009(10)
  • [9]A公司薪酬体系改进研究[D]. 梁丽然. 兰州大学, 2009(S1)
  • [10]新时期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自力.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7)

标签:;  ;  ;  ;  ;  

转变组织加快发展——对有线电视行业经营管理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